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修道明灯《道德经》修炼——千古不传之秘

修道明灯《道德经》修炼——千古不传之秘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函谷对之八:
上善若水 ,修道若水

尹喜问:
修道,一定要隐修吗?如不隐修,应是一种怎样的处世态度呢。

老子答: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我的理解是:
上善若水---这是老子的名句,不读道德经的人也知道这句话。这一章主要是针对显修而言的,当然也包含修练方法。
修练的人应该象水一样,总是处于低位,并且对万物怀有一种善意,一种利他的思维,不与万物争。所以水只是在利万物不争上与道接近,但道的特征远不止水的特征。
除了要“若水”,平时在社会上做事行走,处什么态度呢?老子说:居住要选善的地方;儒家也说“君子不居危墙之下”: 心不要浮燥,要善渊也就是虚怀若谷。与人共处要心怀善意,要说到做到诚信守信,如果从政,就要把地方治理好,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逞能,只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行动前要瞻前顾后把握时机。这样就与外界没有矛盾和摩擦,一个人没有这些矛盾和摩擦,就很少有过失和忧虑的事,就可以进行显修。后面老子对修道之人“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有一段专门的描述的。
从修练上讲,我们放松全身就自然进入修练状态,可以感觉到“道”,道是无边无际的,但也不是静止的,道是运动的,人体处于低处“几于道”道从上而下进入我体,感觉道如水一样浸漫人体,这是应觉得“上善若水”了,这个若水的道流经身体里的万物是自然的,无意识的,无人为选择的,“不争”的,我们只感到“万物并作”,我们已分为身和心两位,也就是所谓的“元神和识神”,实际上,我们的身已同道,但心仍是独立的,,独立的心在做什么呢,老子说“吾以观复”,就是在“观”看,看自己的身体在道的作用下起的变化。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自顶一下,等待有缘人.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谷对之九::无限接近,永无止境
尹喜问: 修练之初,总觉得效果显著,功力突飞猛进,后来就象在原地踏步地般,是不是用功不够呢?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得。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我的理解是:
我们修练时都有这个体会,就是在初期效果很好,功力长的也快,可是到后来,就没什么进展,甚至还倒退了。有时连气感都没有了,于是就加大练功的力度..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出偏就是在此时,有的甚至成神经病,有的产生妄想而自杀等等,说来令人唏噱不已。

老子说,你把功修得很满的话,还不如暂时停止,如果你一定要把这个功力做得很锐利,那总有一天会断掉,纵然你可达到一个高的境界,好象“金玉满堂”,但是是守不住的,如果你还想以此来显示你的功力不凡,得意忘形,那就很危险了。

老子总结了一个世界的普遍现象,也是自然规律“天之道”告诫修道的人,不要去追求大功化境,做事要重在做的过程,当一件事做完工(功成)时,也就是你要退位的时候了。功成了,你的身也退了。

老子这一观点在道德经中有很多表叙,如“物壮则老”等,所以我们修练要不急不躁,到后来可能毫无进步,须不知这正是在进步。同修们可以去找找历史上的成名大家,寿都不是很高的,当然也可能是成仙了,为什么呢“功成身退”!

所谓”功”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身体的功力,神通等等,二是觉悟(佛家语),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身,无心,也无功,所以叫”身退”,有修道者总结说,三分练,七分养,这个养就是不求进一步,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无限接近,永无止境。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本人虽六十有六,但身体健康,仍没有退休.还担任比较繁重的工作,所以时间较少.本文曾在气功吧发过帖,现在是重新发第二稿,由于是修定,所以慢一些,请各位同修谅解.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函谷对之十:心外无物,混沌近道
尹喜问:
修练时会有元神出窍的情况,会看到很多奇异现象,我们如何处理这些状态呢?
老子答: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学者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
②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
③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④涤除玄鉴:涤,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
⑤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无为而治。
⑥天门开阖: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⑦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⑧知:通智,指心智、心机。
⑨畜:养育、繁殖。
⑩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我的理解是:

这一章老子第一次解答在修练入静的状态下修练者出现的异象,异象万万千千,有的是令人惊恐,有的是令人欣喜,,,,,这些情形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常见的是所谓的灵魂(元神)出窍,自己的头顶忽然开启,自己脱离肉身从头顶出来了,能够在天空飞翔,能看到很多奇异景象。有的遇到仙佛,甚至有遇到传授你法术的大仙,有的遇到恶魔、猛兽、妖怪等,不一而足。

对这种情况,各修练门派有很多办法化解,有的门派说这是好事,要成仙了。有的门派说为是坏事,遇魔障了,,所以处理主方式就不一样,认为好的,就教你如何保护和锻炼元神(婴儿),如何返回肉身等等,认为坏的门派就教你“见神杀神,见怪杀怪”,或念咒持印等等。

但老子对这两种方式都是反对的。始终认为,人的元神与肉体要抱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不能分开,出现要分开的情况怎么办呢“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时要专注呼吸,象婴儿一样无知无欲。那头顶开了,元神要飞怎么办?“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就是要守住雌才行。这个雌有多大?无限大,我们的元神还能飞到什么地方?不管怎样,都在我心中!对其他特异现象老子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对这些异象的总的处理之法,也是对一切所谓的功能的处理之法,就是”三不之法”不有 、不恃 、不宰”就是以混沌处之。 混沌之法就是“玄德”。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孔雀之爱 2017-07-27 16:41:33
@司马春晖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你的打赏!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函谷对之十一:大无才能大有

尹喜问:
您所说的要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要不占有,要为而不持,与普通修练的作法完全不一样,如果都空,都无,那功从哪里来呢?

老子答: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学者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我的理解是:
要修练的人放弃采气吸气真的很难,主要是人们习惯于“得到”,不愿意“舍弃”。所以一般修练的人都会采气,所谓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采名山大川的,采树木花草的,更有甚者采人的精气等不一而足。 有一年我到北京出差,到天安门一带,有很多练功者将手围着道边大树,我觉得奇怪,询问得知,他们是在采大树的气,说天安门树的气比别处好。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
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
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就只是一个轮子,不能是车子的配件。如果在辐条的汇集处留一个洞,就有了这个“无”才能够安放车轴,配上车子才能行驶。如果没有这个地“无”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
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有”与“无”不同,后者是就超现象而言的,应注意加以区别。
实际上,只要我们开放身体,清空自己的欲望,让身体“当其无”天地的能量就能充实你的身体。我们的人体就象大海边上的一个小池塘,里面有质量不好的水,有石头和淤泥,修练的人总是费尽心思用碗去取大海的水或去偷别人的水来保持池塘清洁和不枯竭,为什么不能清除池塘里的石头和淤泥,然后将塘埂或堤坝拆除,让池塘与大海联通,这样你的池塘的水就是大海的水,池塘就永远不会枯竭和变质。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余音_0326 2017-07-31 11:47:22
老师写的很好,很有启发 顶一下以表支持~
-----------------------------
谢谢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这里提供一个气功出偏的例子,转录供同修参详,我亲见的例子太多太多。一般人修练气功是为了却病健身,益寿延年,但不遇好功,不遇好师却适得其反,真令人叹息。
下面是一位吧友在2015发在气功吧的帖子,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才想到来网上求助。麻烦各位高人帮我一下。
我父亲今年60,练了30多年了,十几年前就一直很怕跟陌生人接触,他说别人的坏气会传染他,别人身上的病痛会转移到他身上。我们那时候不懂,不知道这个是出偏的征兆。直到这几年越来越厉害,连接电话都怕会被对方的坏气传染到。人也变得挺孤僻的。
前几天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像道士作法一样胡言乱语,还嚷着阴阳合一,原来天地间的奥妙就在这里啊,哇哈哈哈哈哈。很可怕,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出现幻听了,那天中午就失踪了,到了晚上才被110送到精神病院,而且他意识还很清醒,怕人家知道他被送到精神病院,所以不肯告诉医院家人的联系方式。回来以后他告诉我母亲说阴间有一条小灵蛇要出来,可以帮他成仙,代价是他得给小灵蛇提供能量,所以那天他失踪了一天就是带着小灵蛇到处去寻找能量了。后来他觉悟了说这样是不对的,小灵蛇是要来毁灭人类的。
我网上查了相关资料说得让他停止练功,吃一些精神类的药。我们找医院开了药,吃了是没这么闹腾了,但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了,这两天他还是习惯性地练功,动不动眼睛就闭上,半睁半睁的,怎么叫都不肯睁开。虽然药物有让他好些了,但是他这样继续练下去只会越来越糟糕。
想求助一下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停止练功,尽快恢复健康”

不知现在这位练功者怎么样了,唯有祝福!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yibaotzs12580 2017-08-05 19:17:59
好贴,顶起。请问楼主,在气功吧的贴子连接能发出来吗?我关注这贴很久了,想养肥再看,但是更得好慢,好想一口气看完。
-----------------------------
谢谢关注,主要是将原帖修改,所以不能一次发,请理解呢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函谷对之十二:勿忘勿助,远离幻境

尹喜问:
修练时,有时会有仙乐齐奏,仙境瞟渺,仙人接引,有时还有跨越千山万水等奇异现象,我们该如何处之?

老子答: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一般注释]
①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
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③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声。
④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不清五音。
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
⑥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
⑦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
⑧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音tian,打猎的意思。
⑨心发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
⑩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⑾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
⑿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我的理解是:

凡修练的人在功力大进时,特别是急于求成的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有幻听幻视现象发生。
我们的修练是对全身的调整,人的大脑也处于调整之中,当大脑调理时,这些神经就会在调整中放出一些不和谐的信号,从而出现幻听幻视,严重的可能成神经病,不太严重的也有轻度的精神疾病。所以,如果进入调整头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老子后面的章节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除了上几章说的不管不理之外,老子特别说明“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凡出现这种状况的修道者,都是通过意守造成的,不是一个自然进步的过程,很多世间流传的功法,就有极强的意念,执着的守窍,特别是对上丹田也就是泥丸宫的执守,这真的非常危险,如果在没有师傅指导下,危险就更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如果你已经有这样的症状,那怎么办呢?一旦出现幻听幻视,就说明已过火了,要赶紧收手。切不可一意强行,更不可当成一个好事而放胆追求。
为纠正这种做法,老子也给了一个方法,就是要将真气从上丹田(目的位置)引下来,进入下丹田(腹的位置)。
头部的调整真的要非常小心,我本人在40年前就曾出现过追求的执着,后果很严重。但是不可否认,如果冒险前进,很多特异功能就会出现。我为此放下十年后,总是于心不甘,十年后,又开始着意头部所谓上丹田的修练,虽然有所谓的功力大进,但落下隐患,这是后话。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十八味 2017-08-09 00:14:21
@司马春晖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受宠若惊!谢谢打赏!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函谷对之十三:身为天下,与道同体

尹喜问:
在修练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时舒泰,心里就高兴,有时又有痛疼,却又惶恐,这怎么来处理和把握才好呢?

老子答: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一般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我的理解是:
修练的过程就是使自己不断地与道同化的过程,使自己与道没有区别,但要做到这样非常难,所以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时间来调整,也就是修道。
当我们达到一定的阶段后,身体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如所谓的,通小周天,通大周天,见丹,等不一而足.出现这些变化,一般人理解为是好事,就惊喜。也可能出现头昏脑胀,心惊肉跳,手脚抽筋,蚁行火灼,甚至各处痛疼等症状,于是就惊恐害怕。
对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理呢。老子说,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我们太注意自己的身体造成的,特别是太在意得到和失去造成的,他要求修练者,要把身体伸展开后,与天下一样,也就是后面所说的“人法地”,我没有身体了,身到哪里去了?化成“天下”了,没有身体,就不会在意这些“好”或“坏”的变化,我们不知有自己,当然就没有得与失,就只知有天下,并且以静心观天下,这样就自然无为了。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王老漢 2017-08-18 16:08:57
多年前的心魔本来以为已经过去,没想到前段时间打坐又被勾了出来,可能是没有彻底根除和看开吧,心生担忧恐惧,心魔又乘虚而入了。挺难受的。
唉,既然来就来吧,坦然面对,我把它看成是我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继续修行,随时保持觉知和关照。
有个老修行总结果:反观内照,念起不随,活在当下,随性而动。
(要是能得到老先生的指点,实耐小辈莫大福报)
-----------------------------
心魔是修行的必然,也就是所谓的魔考,分为两个层次人,一是心魔,所谓的幻像,二是实魔,这就不是幻觉,处理也不相同。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王老漢 2017-08-18 16:08:57
多年前的心魔本来以为已经过去,没想到前段时间打坐又被勾了出来,可能是没有彻底根除和看开吧,心生担忧恐惧,心魔又乘虚而入了。挺难受的。
唉,既然来就来吧,坦然面对,我把它看成是我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继续修行,随时保持觉知和关照。
有个老修行总结果:反观内照,念起不随,活在当下,随性而动。
(要是能得到老先生的指点,实耐小辈莫大福报)
-----------------------------
心魔是修行的必然,也就是所谓的魔考,分为两个层次人,一是心魔,所谓的幻像,二是实魔,这就不是幻觉,处理也不相同。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本人理科毕业,是高级工程师,虽然66岁,别人觉得年纪有点大了,但我仍身强体壮,精力充沛,所以还担负较繁忙的工作,所以更新不快,请各位同修谅解。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函谷对之十四:混沌其心   惚恍体道

尹喜问:

常说的修道,究竟怎样来体会道和感受道的存在呢?又常听说修道中有“夷”“希”和“微”的说法,这指的是什么呢?

老子答: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一般注释]
①夷:无色。
②希:无声。
③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④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⑤一:本章的一指"道"。
⑥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⑦昧:阴暗。
⑧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⑨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⑩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⑾有:指具体事物。
⑿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⒀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我的理解是:
修道,实际上是一种体悟,或者说是一种感受。当我们放空自己,做到无我无物时,也就是物我两忘,达到入静时,你就能感受到道的存在。

这个存在真是说不清楚,也可以说每一个人由于认识,职业,学识,年龄等不同,体会也不尽相同。

但是基本的体会是一致的,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老子描述了一下:你仔细的看,却看不见,去听也听不见,伸手更是摸不着,但确切的感受到道的存在。

修道,就是沉浸在这个感受到的道中,人只是要去感受,而不要去问为什么,慢慢的你会觉得道中没有时间性,所有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也好象没有空间性,这里和那里一样,或者说这里就是那里。

当然,这种感受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表达就更不一样。我觉得还是老子这个表述比较准确。 这是体道的基本状态。

现在有些人修道,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尽是学术名词,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一些人修道弄得尽是神怪之说,更有一些人去刻意感觉在入静状态下的身体的各种体验和变化,说每一步都有一步变化,都有一种功境,问别人有通周天没有?降龙虎没有?遍地黄芽没有?平地一声雷没有?泥丸宫怎样?……,以上的这些现象都是偶然的副产品,充其量只是所谓的气感而已,并不是道,更不能说是体道。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并且十分有害。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世上修练万千法门,丹道只是其中的一个,虽说法门多,但越往深修就越接近。到最后归于相同。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很久没来,还有人顶,帖子未沉,很是感动。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Yhn小石头 2017-09-22 12:14:11
千辛万苦只为生,伴阴伴阳愚明中。听了老师一堂课,抚去迷雾見真经。
-----------------------------
过奖了。

楼主:司马春晖

字数:33715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7-06-01 20:11:14

更新时间:2020-12-31 18:41:54

评论数:11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