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修道明灯《道德经》修炼——千古不传之秘

修道明灯《道德经》修炼——千古不传之秘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修道明灯《道德经》修炼——千古不传之秘

一、伟大的书 奇异的人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我祖籍是湘人,在祖父时迁徙到与湖南交界的湖北境内居住。三年自然灾害时,湖北比湖南要好一些,许多湘人流浪到我们那地方,其中有一个老者,当时年若五十余,清瘦有须,眼光明亮。写得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流浪的人们一般是借住在别人家,自己出去捡粮食或挖湖藕,捉鱼或打短工度日。老者(后来我们称他谢先生)由于是文化人,主要靠写字画画谋生,当时文化人少,很是受乡人尊敬。 谢先生虽是文化人,却没有文化人的斯文,不修边幅,头发蓬乱,衣衫不整,且脏,只是有三点令人称奇,一是手腕如玉,二是目光清纯,三是长须油亮。乡人们经常评论谢先生,称赞他的学问,洒笑他的脏乱,刨根问底他的过去,但谢先生总是笑面不答,至到他离开我们那儿,我们只知他是湖南人,没有家人,其他都不知道了。 我那时体弱多病,主要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所谓“疳虫”病,连续几年都是父亲用手推车推我到很远的地方找农村专门治“疳虫”病的土郎中治疗。 有一次,谢先生给人画画,我在旁观看,(我小时候对画画很有兴趣)他见我看得入神,就开玩笑的说,“这个细伢子],你看我画的是何之个(哪个人)”,我早看出来他画的是八仙里的[url]http://吕洞宾[/url],就说,是吕洞宾啊,他大感惊讶。他细端详我一阵,一会点头,一会摇头,嘴里说:天数天数!又说,想学吗?我说:想学。他说,那就要先拜我为师哦。我说,好啊。他很是高兴,又拿了几颗罕见的糖果给我吃(那时糖果是稀罕物),犹豫了一阵又说,你回去问问你的大人,看好不好。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回家我与父亲说拜师的事,结果父亲不同意,理由是这个人来路不明,搞不好是“阶级敌人”,今后怕有牵连。我把父亲不同意拜师的事说给谢先生听时,他深深叹了口气。


我还是有空就看谢先生写字画画,现在想来,他的字应属颜体一脉,笔峰饱满,温润端庄,画属中国工笔人物画。以现在的眼光看,字要比画好。那时,年画没得买,很多人家都请谢先生画画,贴在堂屋(湘人家的客厅)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也请他去写对联。他的对联写得很好,内容记不清了,但大人们都夸写得好,不是说字写得好,是说内容好,乡里文化人不多,有些对联是看不懂的,谢先生会一边写,一边讲解,求字的人听得如痴如醉,一脸的配服和欣喜。

有时,有远处来的文化人,看到谢先生写的对联,会停留下来仔细的欣赏,摇头晃脑的吟诵,主人家就觉得很有光彩,会给路人递茶端椅,客人坐下来后,就会点评一番。
谢先生无论是画画还是写对联都是不收钱的,只是吃饭。有的人家看到他的衣服破旧,想送布料给他做衣,他也拒绝。但有时他会收一点粮食之类的食物,破的衣服找人补补。
谢先生没什么爱好,不抽烟,不饮酒,不喝茶,也不打牌。除吃饭外,只是看书,眯着眼睛晒太阳,再就是睡觉。他很能睡,中午也要睡觉。
除这些外,谢先生还吟诗,所谓吟诗,就是唱诗,如唐诗宋词,通过一定的音韵唱,与朗诵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时候的见他踏着清晨朝露或披着夕阳霞光一手背着,一手捻须,踱着方步吟诗,曲调有的抑扬顿挫,有的舒缓绵长,少时觉得神奇和有韵味。
另外的爱好就是看书,他的书不多,就十来本吧,都是线装的旧书,有些破了,但总是不停的看。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有一次,我看他在看一本书,就问:这是什么书呀?老是看不完。他忽然笑起来说,我等你问我,等了好久了,我们虽不是师徒,但我看你有点根器,与我有些缘分,我就把这本书传给你吧。
这本书就是《道德经》。
我那时无知,字也认不得几个。这本书是用毛笔写在黄黄的纸上的,字很工整,由于时间久远吧,纸有些起毛,有的页面有裂口了。我接过书看了看,根本就不认识,更别说懂了。所以对这本书不感兴趣,但看他一片热忱,不好拂他的意,就接受了他给的书。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给我讲书的来历,书的内容,有空就讲一些,我是云天雾地听不懂的。他也知我听不懂,说不要急,听不懂不要紧的,你只要记住我说的话,长大了慢慢读,慢慢想,慢慢懂。这本书这个世界真又有几人能懂呢?我给你说的这些,你不要告诉别人,自己记得就行了,最好是父母也不说,日后这本书自有大用。一年左右时间,他陆续给我讲一些强壮身体的办法,实际上现在看来是一种道家的“导引”之术,嘱我以后依据《道德经》练习就行。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闲云野鹤zh 2017-06-03 14:00:29
很好,都是我感兴趣的
-----------------------------
有缘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谢先生在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突然对我说,“我要走了,你要记住我说的话,你体质差,多练习我教给你的功法,这样你的身体就会强壮,有好的身体才能有造化,功名利禄有则得之,无则不强求,一切事情尽力而为,一切都要顺其自然,成败皆是定数,不可长记在心上。道德经世间有许多注解,但真正的用意是强身,是修练。只要你勤修勤悟,自然会有福有寿。
我与谢先生就这样有了缘分。
当然,我与谢先生以后还有见面,也正式成为他的弟子,也经历了修道的坎坷,光阴如流水,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几十年来,我遵循恩师的教导,练习功法,勤悟慢修也有一点心得,现通过网络发表出来,供求道者参考,对红尘中修道悟道之人或许会有所帮助,弘我中华数千年道家法脉,以慰恩师教导之恩。

谢先生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讲吧。 现在我先来说一说我对《道德经》的理解。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道德经据传是老子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留住老子,请他著书立说,于是,老子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著作《道德经》。

有书载:“老子西出函谷关,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有人说是函谷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 又有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又有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老子在函谷关有多久,如何写的,我们不得而知。尹喜当时是一个官员,但他也是一个修道者,后来道教尊为尹祖,或尹真人。当然还有更富传奇色彩的说法,说尹喜远观“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经过,所以才留老子传下五千言。
由此来看,尹喜不是一般的平常人,不但修道,而且道行很高深。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老子修道那时应当是名满天下,孔夫子都慕名去拜见他。孔子见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可见名声之大。
老子在尹喜那儿,作为同样修道的尹喜来说,肯定有很多的问题要请教老子,老子也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道德经》应是与《论语》一样,是尹喜根据老子对提出的一系列修道中的问题的回答。所以《道德经》也可以叫做“函谷对”。
以其修道的层次和水平来说,老子无疑是顶级的导师,尹喜呢至少是研究生的水平吧?
所以,老子回答的这些问题,都是高级的理论问题,不会是修道入门的那些浅显的问题。
修道者或修练者都知道,任何修炼都有一个基础和入门的开头,也就是常说的“筑基”,如丹道的“百日筑基”然后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说法很多,如“圣胎”说、如“得见婴儿”说、如“丹炉”说,“九龙归海”说,等等。
入门筑基的方法千差万别不说,以后的修练也是各有各法。有的不得其法,长期无进展,更有的“走火入魔”,不但不强壮身体,反而由此而伤身害命。
下面,我就我个人的体会,用对话的形式来逐章阐述《道德经》。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我今年已六十有六,岁月如流水,不知老之已至矣!但由于修练之功,身体依然健朗,仍担任较为繁重的工作,并没有退休。身体健康,又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工作也是一种乐趣。几十年的修练,也出过“神通”,也出过偏差,见证过因果,得到过福报但现在归于平淡。

修仙道路歪理太多,并充满危险,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修仙的人有的寿命不高,他们的信众说是成仙了,我认为不是,而是在探索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纪念和尊敬的!
我现在已归于平淡,真气不再涌动,但并没有成仙,仍在向前探索,探索或许成功,能达化境,也可能失败,后果不得而知。所以想将几十年心得写出来,供有缘人参考。共分三大部分,其一,道德经修练注解,其二:我的修练之路,其三:修练之法。借助天涯这块宝地,完成这个心愿。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一万个人,就可以有一万种道德经。

第一章:总论
尹喜问:我知道许多修道者都不能说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能不能说得清楚呢?修道的最基本的方法究竟怎样呢?
老子答: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
学者的一般通解: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的理解是:

道,是可以说的,但不是一般的平常说法,有些要靠自己去体会才行。要说清楚,就要给事情令名,令名也是可以的,但不是按平常的令名来理解。只是用平常的令名来比喻,来推理。
首先,我们知道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要令名,抽象出万事万物的共性,就是把这个世界可以一分为二,我们不能感知的事物我们以为没有(其实是有很多),可以令名为“无”,一切事物都是从没有到有,因此“万物”开始时都是“无”的状态,就连我们看到的天和地也都是从“无”开始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一切事物,我将其令名为“有”,一种事物因为有了开头,就生出很多有关联的事物来,所以说,有为万物(万物是指能感知的)之母。
这样一分,看世界就明了。就可以分析感悟了,就可以来讨论了。(可道)
我们这个令名当然不是常规的令名,“有”不是说有钱,有屋、有车的实有,而是一个概括性的哲学语言的“大有”(非常名)

那么,如何来理解,分析和感知这个“道”呢?老子给出了两种基本途径。
就是常从“无欲”中,观察其妙处,常从“有欲”中,观察其变化。
“无”和“有”都是从道中变化出来的“同出一门”,不过是我们给他不同的令名罢了。“无”和“有”都有很多玄妙(玄之又玄),需要我们细细的去体会领悟,如果你要修道,就要细细的体会和领悟这些玄妙,这是开启“道”的大门的钥匙。
“道”的确是说不清楚的,只能靠领悟。几千年来,论述“道”的著作汗牛充栋,在我看来,越来越说不清楚。但是老子说得比较清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总论,提出了两分法,把世界所有的存在归纳为“有”和“无”两种形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且提出了修道的基本方法是,在寂静忘我(无欲)的状态中去领悟道和感知“道”的玄妙,在有逻辑思维(有欲)的状态下去分析道的变化和作用。即是“道法自然”

这一章节是修道的总论,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的一切修练都应以此为基本点,脱离这个总论的其他方式都是不正确的。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sfsaii 2017-06-04 10:38:52
期待先生的讲解,对道德经很感兴趣。
-----------------------------
81章,要很长时间,愿有缘能到时最后。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行善积德2015 2017-06-04 00:14:46
顶贴
-----------------------------
谢谢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xsj101 2017-06-04 14:45:57
谢谢老师讲解。
-----------------------------
一孔之见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行善积德2015 2017-06-04 00:14:46
顶贴
-----------------------------
谢谢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bqg8288 2017-06-03 23:55:33
字里行间感觉老先生是个真正修道的人,我也看过不少道家书,于修道有自己的见解,不过时间有限还没成系统,正值壮年为家庭奋斗,还不曾有时间实践。希望看了先生的经历能有所助意。
-----------------------------
希望你有时间将独到见解总结出来,为修道花园增添一朵鲜艳的花。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红旗迎风飘P 2017-06-04 19:08:49
借楼主的帖子也来谈谈有和无。宗教还是哲学都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宇宙,人通过五官来感觉外在的世界,凡能通过五官能感觉到的就称之为有,五官感觉不到的就称之为无,也是佛教里所说的空。如水成固态或液态时,我们看到能摸到,这时的水我们称为有,当水变成气态时,我们看不到模不到,这时的水就称为无,不论是有还是无归根结底都是同一种东西。物质之所l以能呈现不同的状态,其实是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当振动频率......
-----------------------------
有理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第二章 :心无美丑,功成不居,
尹喜问:我见到很多修练者都说自己修练得很好,有很多美好的体会,如气畅神足、能采气服气、泥丸发光,神游天上等等这是不是修道的好现象呢?表示得道了呢?
老子答: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学者的一般通解: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url]http://礼记[/url]?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我的理解是:
老子和尹喜谈了道的总论之后,并没有接下来谈修练的基础问题,而是直接进入到至少是“得气”阶段。尹喜提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普天下修道的人,都知道得气、通周天、有异能、结圣胎等,都以这些现象出现为美事。老子明确的反对说:其实这是不好的,是“恶”的。都以上述现象为善的,其实不“善”啊!因为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只不过是形状的对比有不同,高和下只不过是位置的不同,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天道无善恶,无美丑,羊吃草,狼吃羊在我们看来有善恶之分,但从天道来说,这是它们的本份,因此真正修道的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这这些变化,用不言的体悟的方式施行对身体的统领:听任身体各部位器官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虽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功业。正由于不居功业,正如一个人口袋里无钱,也就不会丢钱,也就无所谓失去。

老子这章重点强调我们得意的一些修练时的特异现象,不能当成是美事,是善事。老子感叹的说“恶已!斯不善矣!”我见过很多的修练者,心是诚的,修是勤的,但变得或神神叨叨,或狂妄自大,或疑神疑鬼,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我们把这些所谓的“美事、善事“当真,去执着就可能走火入魔了。
我在青年时,有很多所谓的“美、善”,甚至有异能。我曾努力去追求过,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现在看来,都是过眼烟云,都是幻境。所以要将自己的感悟发表出来,也是要将这些经验和教训与同修分享,可以少走弯路。

我们修练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得享天年,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并且只有好的体魄,才有好的命运,当然,通过修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和运的,这些我以后再谈。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xsj101 2017-06-04 14:45:57
谢谢老师讲解。
-----------------------------
有所借鉴就好,“老师”二字不敢当啊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xsj101 2017-06-05 18:27:28
古文难懂啊,同一句话,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
-----------------------------
是的,并且一万人就可以有一万种解读
楼主:司马春晖  时间:2020-12-31 18:41:54
@雨漫雨漫 2017-06-05 16:17:00
讲的好,学习。
-----------------------------
常来,交流

楼主:司马春晖

字数:33715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7-06-01 20:11:14

更新时间:2020-12-31 18:41:54

评论数:11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