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一部正说中国史的长篇连载《二十四史新编》

一部正说中国史的长篇连载《二十四史新编》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大家都知道杨门女将穆桂英吧。但是她是虚构的。其实历史上真的有一位女将,她就是商帝子武丁的妻子妇好。他虽然没有被《史记》所记载,但是却被更有可信度的甲骨文所记载。大量的甲骨文证明:妇好在对商朝周围方国、部族的战争中,屡次率军出征,俘获大批敌人。在此为这位女中豪杰点赞。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祖己称赞商帝子武丁因为吉祥的野鸡而实行德政,立他的庙号为高宗,就作《高宗肜日》和《高宗训》。这就是商高宗。
商帝子祖庚逝世,弟弟商帝子祖甲继位,也就是帝甲。
商帝子祖甲淫乱,商朝再次衰弱。
商帝子祖甲逝世,儿子商帝子廪辛继位。
商帝子廪辛逝世,弟弟商帝子庚丁继位,也就是帝庚丁。
商帝子庚丁逝世,儿子商帝子武乙继位。
商朝再次离开亳邑,迁徙到黄河北面。
商帝子武乙没有德政,做木偶人,称它为天神。和它下棋,命令别人代它下棋。天神不胜,就侮辱它。做皮囊,盛上血,昂首而射击它,称为“射天”。 商帝子武乙在黄河、渭河之间打猎,突然打猛烈的雷,商帝子武乙被雷打死。儿子商帝子太丁继位。
商帝子太丁逝世后,儿子子乙继位,这就是商帝子乙。
商帝子乙继位后,商朝更加衰弱。
商帝子乙的长子是子开。子开的母亲低贱,所以他不能做继嗣。商帝子乙的小儿子是子辛,子辛的母亲是帝后,商帝子乙任命子辛为帝太子。
商帝子乙逝世,子辛继位,这就是商帝子辛,天下称他为商纣王。
商纣王利口善辩、为人敏捷,听到东西、看到东西都很反应灵敏;勇力过人,徒手格击猛兽;智慧足以拒绝规劝,言论足以粉饰掩盖错误;依靠自己的才能在臣子面前自尊自大,用声威在天下抬高自己,认为所有的人都在自己下面。喜欢喝酒和淫荡的音乐,宠爱妇人。喜爱妲己,妲己的话惟命是从。于是让师涓作新的淫邪之乐,北里之舞,靡靡之音。加重赋税来充实鹿台的存钱,来装满钜桥的存粟。增加收集狗马奇物,充满宫室。扩建沙丘的苑台,多收取野兽、飞鸟置于其中。怠慢鬼神。在沙丘聚集了很多人来奏乐嬉戏,在池中倒满酒,悬挂肉来模拟树林,让男女裸体相逐其间,通宵达旦地饮酒。
百姓怨恨怪罪而诸侯有反叛的,于是商纣王就加重刑法,有叫做炮格的刑法。商纣王任命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姬昌的祖先是姬公刘。
姬公刘逝世后,儿子姬庆节继位,在豳邑建都。
姬庆节逝世后,儿子姬皇仆继位。
姬皇仆逝世后,儿子姬差弗继位。
姬差弗逝世后,儿子姬毁隃继位。
姬毁隃逝世后,儿子姬公非继位。
姬公非逝世后,儿子姬高圉继位。
姬高圉逝世后,儿子姬亚圉继位。
姬亚圉逝世后,儿子公叔祖类继位。
公叔祖类逝世后,儿子姬亶父继位,这就是周古公。
周古公再次修明姬弃、姬公刘的大业,积德行义,国人都爱戴他。有叫薰育的戎狄进攻周国,想得到财物,周古公就给他们。
后来,薰育又来进攻,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大怒,想战斗。周古公说:“有了人民才拥立君主,来有利于人民。今天戎狄为什么攻战,是因为看上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跟从我,和人民跟从他们,有什么差异?人民因为我所以想战斗,杀了别人的父亲、儿子而做他们的君主,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就和自己的家奴去了豳邑,渡过漆河、沮河,翻越梁山,在岐山脚下安定下来。周国整个国家扶老携弱,在岐山脚下全部重新归顺周古公。甚至其它周边国家听说周古公仁慈,也大多归顺他。于是周古公就废除戎狄的习俗,而建筑城郭室屋,而把人民分成城邑居住。作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以及相关部门。人民都唱歌奏乐以示赞美他,歌颂他的恩德。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有这回事吗?国王的重要职责之一不就是守卫国土,不让人民被它国奴役吗?敌人打来了,一溜了之。害得百姓颠沛流离却得到歌颂。这大概是周王朝的宣传吧?一般自己的朝代都是说自己好话的,所以要下个朝代批判前朝来中和一下。但是周朝历时800年,到战国时为秦国灭亡。周朝被灭的时候,实力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已经对后继的秦朝不构成任何威胁。所以秦朝没有必要抹黑周朝了。这也许是周朝的历史被美化的原因吧?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周古公有长子,叫姬太伯,二儿子叫姬虞仲。夫人太姜生小儿子姬季历,姬季历娶太任。太姜和太任都是贤惠的妇人。太任生姬昌。姬昌出生时有开国之君诞生时的祥瑞。周古公说:“我的世系应当有兴旺的人,难道就是姬昌吗?”长子姬太伯、二儿子姬虞仲知道周古公想立姬季历来传给姬昌,就两人逃到荆蛮,文身断发,来谦让姬季历。
姬太伯逃到荆蛮后,自己号称句吴。荆蛮认为他仁义,跟从而归顺他的有一千多家。姬太伯被立为吴太伯。
周古公逝世后,姬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
公季修明周古公留传下来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治理方法,忠实地躬行仁义,诸侯归顺他。
公季逝世后,儿子姬昌继位。
姬昌遵从姬弃、姬公刘的大业,效法周古公、姬公刘的法律,笃实而仁厚,尊敬老人,慈爱少年,礼贤下士,正午不悠然而食来等待贤士,贤士因此大多归顺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姬昌赡养老人,就都去归顺他。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到父亲去世,叔齐谦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走。国人立孤竹国国君的中间的儿子。
言归正传,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前往归顺姬昌。
芈鬻熊,人称鬻子,是姬昌的老师,姬昌的部下都向他请教。芈鬻熊早死。他的儿子叫芈丽。芈丽生芈狂,芈狂生芈绎。
辛甲大夫原来是商纣王的大臣,进谏了七十五次就离开了。
言归正传,有东海上人,叫吕尚。他的先祖曾经做过四岳,辅佐夏禹帝平治水土,很有功劳。在帝舜、夏后朝时候被封在吕邑,有的被封在申邑,姓姜。
夏后朝、商朝时候,申邑、吕邑的诸侯有的传给了嫡长子以外的支系子孙,有的成为庶人,吕尚就是他们的世代较远的子孙。本来姓姜,跟从他的封邑所在,姓吕,所以叫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了,用钓鱼的方式求见姬昌。姬昌将要出去打猎,占卜是否吉祥,说:“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罴;所获是霸王的辅佐。”
于是姬昌出去打猎,果然在渭河的北面遇到吕尚,和他谈话,非常高兴,说:“我的先君太公曾经说:‘应当有圣人来到周国,周国因为他兴起。’先生莫非就是他?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很久了。”所以称呼吕尚为“太公望”, 让他坐自己的车一起回去,立为老师。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姜太公是一个传奇人物。《封神榜》里说他用直的鱼钩钓鱼,引来了周文王。《史记》只说他用钓鱼的方式求见姬昌。“以渔钓奸周西伯。”司马迁真是惜字如金啊!姜太公到底有没有用直的鱼钩钓鱼呢?
其实我觉得姜太公的鱼钩物理上是直的,本质上是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鱼钩本来就应该是弯的。如果姜太公用普通的鱼钩钓鱼,又怎么会吸引周文王过来呢?所以他用了直的鱼钩,搞了把行为艺术,才吸引到周文王吗?那么他的鱼钩本质上不是弯的吗?
所以世上的事情看似直的,其实是弯的;看似弯的,其实是直的。为了实现正义,搞点歪门邪道,也许也是必须的吧?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有人说,吕尚见闻广博,曾经侍奉商纣王。商纣王没有德政,于是离开了他。游说诸侯,没有遇到明君,而终于向西归顺姬昌。有人说,吕尚是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隐居在海滨。
言归正传,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商纣王。九侯的女儿不喜欢淫荡,商纣王大怒,杀了她,而九侯被杀死后剁成肉酱。鄂侯强行争论,辩论激烈,也被杀死后做成肉干。姬昌听到这件事,私自叹气。崇侯虎知道此事,把此事告诉商纣王,对商纣王诬陷姬昌说:“姬昌积善累德,诸侯都向往他,将不利于陛下。”商纣王在荡阴的羑里囚禁姬昌。
姬昌被囚禁的时候,据说曾经推演《易经》的八卦,增加到六十四卦。
言归正传,闳夭他们忧患姬昌被囚禁。就求得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毛色有文采的马,有熊氏的三十六匹马,还有其他奇怪物品,通过商朝的受宠幸的近臣费仲而献给商纣王。商纣王非常高兴,说:“这其中的一件东西就足以释放姬昌,何况这么多呢!”商纣王就赦免了姬昌。
姬昌出狱后,就献出洛河以西的地方,来请求废除炮格的刑罚。商纣王答应他,赐弓矢斧钺,让他可以征伐其他诸侯,称做西伯。
商纣王任命费仲管理国政。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商朝人不亲近他。商纣王又用嬴恶来。嬴恶来善于毁谤中伤,诸侯因此更加疏远。
嬴恶来的祖先是嬴中衍。嬴中衍的玄孙是嬴中潏,在西戎保卫西垂。生嬴蜚廉。嬴蜚廉生嬴恶来。嬴蜚廉善于奔跑,父子都用勇力侍奉商纣王。
言归正传,西伯回国后,暗地里行善,诸侯都来要求公平断案。于是虞国、芮国的人有诉讼不能解决,就到了周国。进入边界,耕地的人都谦让田畔,民俗都谦让长辈。虞国、芮国的人没有去见西伯,都很惭愧,相互说道:“我们所争夺的,是周国人所耻辱的,为什么要前往呢,只是自取其辱罢了耳。”就返回,都谦让而离开。诸侯听说此事,说:“西伯大概是接受上天命令的君主吧”。诗人称道西伯,说虞国、芮国诉讼之年为接受上天命令之年,这就是周文王。
诸侯大多背叛商纣王而前往归顺周文王。周文王变得强大,商纣王因此稍微失去了权重。王子子比干上谏,不听。商容是个贤者,百姓热爱他,商纣王废除了他。
周文王从羑里出狱回国,和吕尚阴谋修养德行来颠覆商朝国政,这些事情多有军队的权术和奇计,所以后世说起军队的权术以及周朝的阴谋权术都认为吕尚是祖师爷,是主谋。
周文王二年,讨伐犬戎。
周文王三年,讨伐密须。
周文王四年,打败耆国。
商纣王的大臣祖伊听说此事而责备周国,恐惧,跑去告诉商纣王说:“上天已经断绝我们商朝的命运,无论是用人还是用乌龟,没有获得吉兆的,不是先王不保佑我们后人,只是大王淫荡暴虐,自绝前程,所以上天抛弃我们,使我们没有安稳的生活,而大王不知道天性,不遵循常法。今天我们的人民没有不想朝廷灭亡的,说:‘上天为什么不降神威,上天的命令为什么不到来?’今天大王又将怎么办?”
商纣王说:“我生来不是有命在天吗!”
祖伊返回,说:“大王不可能听谏言了。”
周文王五年,讨伐邘国。
周文王六年,讨伐崇侯虎。而建造丰邑,从岐山脚下迁徙到丰邑。天下三分之二归顺周国,吕尚的计谋居多。
周文王七年,周文王逝世。在位大约五十年。
周文王时候,改变法度,制定历法。追尊周古公为周太王,公季为王季,这就是周王季。追尊的目的是表示周王朝的祥瑞从周太王兴起。
周文王时候,王后是太姒。太姒有十个儿子。从长到幼依次为姬考、姬发、姬鲜、姬旦、姬振、姬振铎、姬武、姬处、姬封、姬季载。十兄弟中只有姬发和姬旦德重望高,是辅佐周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周文王不立姬考,而立次子姬发为太子。
周文王时候,长子姬考死去。姬旦作为儿子孝顺,笃实而仁厚,不同于其他儿子。
周文王时候,讨伐畎夷氏。
周文王时候,在美阳中水乡建邑地。
周文王时候,重叠《易经》的六爻,作了上下篇。
周文王逝世后,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继位后,任命吕尚为太师,姬旦为辅佐,姬奭、姬高等人一直在周武王左右,师从修明周文王的事业。
周武王九年,周武王在毕邑奠祭。向东视察军队,来观察诸侯是否集合。周武王制作了周文王的木制的神位,用车载着,供在中军帐中。周武王自称王太子姬发,说是奉了周文王的命令讨伐商纣王,不敢自作主张。就告诉司马、司徒、司空、各位持有符节的官员:“敬慎恐惧,有信用啊!我无知,因为小子的先祖有贤德的大臣,让他接受了祖先的功业,我已经完成了赏罚制度,来定你们的功劳。”于是周国就兴师。
伯夷、叔齐勒住马头进行规劝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发动战争,可以说孝顺吗?以大臣的身份弑杀国君,可以说仁义吗?”左右想杀了他们。
吕尚说:“他们是言行符合正义的人啊。”于是扶着他们让他们离开。
于是出兵。吕尚左手杖着黄钺,右手把着白旄,发誓说:“掌管舟楫的官员啊!掌管舟楫的官员啊!集合你们的百姓,给你们船和桨,后到的斩!” 于是到达盟津。
周武王渡河,到达水流的中央,白鱼跃入周武王的船中,周武王俯身取来用以祭祀。已经渡河,有火从上面覆盖到下面,到达周武王所居之屋,流动成为乌鸦,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发出魄魄的声音。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这时,诸侯不在计划之内而汇集在盟津的有八百诸侯。诸侯都说:“商王可以讨伐了。”
周武王说:“你们不知道天命,还不可以。”于是就班师回国。
商纣王更加淫乱不止。子开屡次谏言不被听取,于是子开估计商纣王终究不可以谏阻,想因此自杀,或者离开,不能自己决定,就问太师、少师说:“从前商朝没有很好地治理国家,不能治理四方,我的祖先就向上陈情。现在商朝已经小孩和大人都喜欢掠夺、违法作乱,卿和大夫师法相互违反法度,都有罪咎,那就无法维持了。普通人民群众就一起造反,相互成为仇敌。今天商朝丧失国典!好像渡河没有对岸。商朝就要灭亡了,大王过分到了今天的地步。”说:“太师,少师,我往哪儿去呢?我的家庭能够在灭亡过程中得到保全吗?今天你们如果不告诉我,我将困顿挫折,我该怎么办啊?”
太师若说:“王子,上天一心一意地降下灾难要灭亡商朝,就让大王不畏惧天威,不用长老。今天商朝的人民就亵渎神祇的祭祀。今天真的能够治理国家,国家得到治理,就算自己死了也不悔恨。但是死了,国家终究得不到治理,不如离开。”
子开说:“父亲和儿子骨肉相连,而大臣和君主以义所属。所以父亲有过错,儿子三次谏言不听,就跟随他而号哭;人臣三次谏言不听,那么他已经仁至义尽,可以离开了。”于是太师、少师就劝子开离开,子开就逃走了。
有个叫箕子的,是商纣王的亲戚。商纣王开始做象牙筷,箕子叹气说:“他做象牙筷,一定会做玉杯;做玉杯,就一定思念远方的珍贵奇异的东西而想占有它。车马宫室的苗头从此开始了,商朝不可以振兴了。”
商纣王恣纵逸乐,箕子上谏,商纣王不听。有人说:“可以离开了。”
箕子说:“做别人大臣的,谏言不被听取而离开,这是彰显君主的罪恶而自己取悦于人民,我不忍心这样做。”就披头散发,假装发疯,而被卖为奴。于是隐居起来,弹琴来自己悲伤,所以传下来叫《箕子操》。
有王子子比干,也是商纣王的亲戚。见箕子谏言不被听取而被卖为奴隶,就说:“做别人大臣的,不能不用死来争谏。”就强谏商纣王。
商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相信有这样的事吗?” 于是就杀死王子子比干,剖开胸膛来看他的心有没有七窍。
商朝的太师、少师就拿着商朝祭祀的乐器投奔周国。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将要讨伐商纣王,占卜是否吉利,龟甲受炙灼所呈现的坼裂之纹不吉利,狂风暴雨突然来到。诸侯和朝臣都恐惧,只有吕尚强行劝周武王,于是周武王告诉各个诸侯说:“商朝有很重的罪行,不可以不讨伐。”于是就遵从周文王,率领三百辆兵车,三千名勇士,四万五千名披甲的战士,向东讨伐商纣王。
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会合。周武王说:“孜孜不倦、不要懈怠!”周武王、吕尚、姬旦就作《太誓》,告诉百姓:“今天商王听信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他的三正,疏远他的王父母弟,断弃他的先祖的音乐,制作淫邪的乐声,用变化扰乱纯正的乐声,使妇人愉快。所以今天我姬发只有和大家共同行使上天的惩罚。大家勉力吧,不可以有第二次,不可以有第三次!”
二月甲子日拂晓,周武王到达商朝首都的郊区牧野,召集大家发誓。周武王左手杖着黄钺,右手秉着白旄,用来指挥军队。说:“远方来的西土之人啊!啊!我的拥有国家的君主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纑国、彭国、濮国的人民,举起你们的戈,排起你们的盾,立起你们的矛,我们一起发誓。古人有一句话:‘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导致家破国亡’。今天商王只听信妇人的言论,自己放弃他的先祖,不认真用全牛全羊祭祀祖先,弃绝他的国家,遗弃他的王父母弟不用,却用四方的很多有罪的逃犯,崇敬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凶恶残暴地对待百姓,让他们在商朝违法作乱。今天我姬发只有和大家共同行使上天的惩罚。今天的事情,不超过六步七步,就整顿队伍,使行列整齐,大家勉力吧!不超过四次征伐、五次征伐、六次征伐、七次征伐,就整顿队伍,使行列整齐,大家勉力吧!崇尚威武,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在商朝京城的郊野,不防御前来投降的人,让他们帮助西土的军队,大家勉力吧!如果你们不勉力,你们自身就会收到杀戮。”发誓完毕,诸侯军队汇集的有四千辆兵车,在牧野陈列军队。
商纣王听说周武王来了,也发兵七十万人抗拒周武王。周武王让吕尚和一百个敢死队去挑战,用大部队奔驰进入商纣王的军队。商纣王的军队虽然众多,都没有战斗的心情,心里想着周武王快点进入。商纣王的军队都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来帮助周武王开道。周武王驰车而入,商纣王的军队都崩溃,背叛了商纣王。商纣王逃跑,返回进入城中,登到鹿台之上,披上他的用特殊宝玉制作的衣服,自焚而死。
商朝灭亡。
商朝时候,夏禹帝的后代有的得到封邑,有的封邑被废除。
商朝时候,彭祖的后代曾经担任侯伯,商朝末年,灭亡彭祖氏。
帝舜、夏后朝、商朝时候,让南正重、北正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
商朝灭亡以后,夏后朝时留下的龙唾液木匣又传了下来。没有人敢于打开木匣。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商朝灭亡以后,天下归顺周国,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出于义理不吃周国的粟,在首阳山隐居,采集薇菜来吃。到了饿得马上要死的时候,作歌。歌词说:“登上那个西山啊,采集它的薇菜。用暴力来替代暴力啊,不知道这也是错误的。神农氏、帝舜、夏后朝忽然就没有了,我们将归向何方?哎!没有了,没有了,命运如此衰弱啊!”于是在首阳山饿死。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用暴力来替代暴力啊,不知道这也是错误的。”伯夷、叔齐认识到这一点,可谓是先哲了吧。
帝尧创立了禅让制度,禅让给了帝舜,帝舜禅让给了夏禹帝,夏禹帝禅让给了夏帝益。夏帝益按照传统,为夏禹帝守丧三年后,谦让帝位给夏禹帝的儿子夏后帝。夏后帝却没有按照传统谦让,而取而代之。有扈氏起来反抗。夏后帝镇压有扈氏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天。
夏后帝将要战斗,作《甘誓》,说: “喂!六卿们,我发誓告诉你们:有扈氏陵虐侮慢五行,怠惰荒废三正,上天要灭绝他们的生命。今天我们只有共同替天行道,惩罚他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商朝推翻夏后朝,其理论体系也是天。商武王说:“你们这些老百姓,过来,你们都要听朕的话。强盗小子敢于作乱,夏后朝有很多罪行啊,我说给你们听,夏后朝有罪啊。我畏惧上帝,不敢不纠正他们。今天夏后朝有很多罪行,上天命令我消灭它。”“夏后朝的德行已经如此,今天朕一定要前往。你们和我一起行使上天的惩罚,我会大大地奖赏你们。”
周朝推翻商朝,也用了天的理论。
周武王说:“古人有一句话:‘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导致家破国亡’。今天商王只听信妇人的言论,自己放弃他的先祖,不认真用全牛全羊祭祀祖先,弃绝他的国家,遗弃他的王父母弟不用,却用四方的很多有罪的逃犯,崇敬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凶恶残暴地对待百姓,让他们在商朝违法作乱。今天我姬发只有和大家共同行使上天的惩罚。”
于是乎中原国家的王朝更替的理论正确性就在于天。上天要你灭亡,你就灭亡;上天要你兴起,你就兴起。所谓天无常道。所以任何一个王朝开始,都命中注定它不可能永远享受天命。秦始皇曾经有这个梦想,想传到万世,结果传到二时就终结了。
而至于是叛乱还是革命,理论上看就是你是否符合天意,实际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寇。
于是乎多少狼子野心,觊觎帝位。多少冤魂孤鬼,暴尸荒野。中国的历史,重复在一个王朝替换另一个王朝中。以至于宋高宗接见日本使者,听说日本建国后没有换过朝代,惊叹不已。东夷小国尚能知礼节,何况中原乎。
如果宋高宗知道二十一世纪,日本的菊花王朝已经传到第126代,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所以说,伯夷、叔齐说:“用暴力来替代暴力啊,不知道这也是错误的。”难道不是先哲吗?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周文王、周武王用天的理论,推翻了商朝。一般认为周朝获得天命是因为虞国、芮国的人有诉讼不能解决,就到了周国。进入边界,耕地的人都谦让田畔,民俗都谦让长辈。虞国、芮国的人没有去见西伯,都很惭愧,返回后学习周朝,相互谦让而解决了纠纷。多么朴实的获得天命啊!没有任何神话需要叙述。周朝把仁义道德当作了天命,所以周朝有八百年江山,不也是应该的吗?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言归正传,周武王手持大白旗来指挥诸侯,诸侯全部拜见周武王,周武王就向诸侯作揖,诸侯全部跟从。周武王到达商国,商国百姓都在郊区等待。于是周武王让群臣告诉商国百姓说:“上天赐福给你们!”商国人都拜了又拜,叩头至地,周武王也礼节性的回拜。于是进入商国国都,到达商纣王死的地方。周武王自己射击商纣王,射了三次,然后下车,用短剑刺击他,用黄色的钺斩下商纣王的头,悬在大白旗之下。不久到达商纣王的两个爱妾这里,两个爱妾都已经自杀。周武王又射击三次,用剑刺击,用黑色的钺斩下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悬在大白旗之下。周武王做完这些事,就出来,回到自己的军队。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时候,一起杀死了嬴恶来。
这时,嬴蜚廉为商纣王出使北方,回来,没有报告的地方,就在霍太山作坛而报告,得到石棺,上面有铭文,说:“上帝命令你不参与商朝的战乱,赐给你石棺来光耀你的氏族。”
后来,嬴蜚廉死去,就在霍太山安葬。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时候,吹律管听声音,推算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互并存,而音阶崇尚宫声。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后,子开就手持商国的祭器造访周军大门,去衣露体,两手反绑,左手牵着羊,右手把着茅,跪着行进而向前求告周武王。于是周武王就释放了子开,恢复他的爵位如同从前。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子开作为商纣王庶出的哥哥、商武王的子孙,如此低声下气地投降周朝,不也卑鄙吗?伯夷、叔齐只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却能不食周粟而死。难怪乎关羽水淹七军,曹操感概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于禁投降而新降的庞德尽忠啊!
然而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子开屈膝投降而生,后来还成为宋国的开国之君,儿时的好人有好报,只是一个童话吧。
还是孔子说得对。后来孔子受困于陈国、蔡国之间,知道弟子有怨恨之心,就召见仲由而问道:“《诗经》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徘徊在那空旷的原野’。我的学说不是歪门邪道?我为什么到如此地步?”
仲由说:“大概我们不够仁义?别人不相信我们。大概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邪恶?别人不放我们走。”
孔丘说:“有这回事吗!仲由,假如仁义的人一定得到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假使知道什么是邪恶的人一定能够行运,怎么会有王子子比干?”
是呀,仁义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命运,但是他一定能留下高风亮节。伯夷啊!叔齐!我愿意在心中为你们建一块丰碑。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史记》中记载人的称号,种类繁多。例如,伊尹,叫阿衡,伊尹是他的官名。鲁公姬旦,《史记》尊称他为周公。《史记》为什么尊称鲁公姬旦为周公,没有记载。倒是《汉书》中《王莽传》,有群臣谏言:“圣王之法,臣有大功则生有美号,故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说鲁公姬旦因为是有大功,才按照圣王的法律,被称为周公。孔丘,被称为孔子。所谓“子”,是先生的意思。种类繁多的称号不胜枚举。本文的正文既然是《二十四史》的翻译和按照时间次序的新编,那就索性翻译到底,按照现代人的习惯,用姓+名的模式称呼古人。对于国君,按照国名+谥号+爵位来称呼。没有谥号的,按照国名+爵位+姓+名来称呼。和传统称呼有所不一样,敬请谅解。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封姬奭在燕国,这就是燕侯姬奭。
封弟弟姬鲜在管国。
封弟弟姬度在蔡国。
寻找姬太伯、姬仲雍的后代,得到姬周章。
姬周章的祖先是姬太伯。
姬太伯逝世,没有后嗣,弟弟姬仲雍继位,也就是吴仲雍。
姬仲雍逝世,儿子姬季简继位。
姬季简逝世,儿子姬叔达继位。
姬叔达逝世,儿子姬周章继位。
姬周章已经在吴国做国君,因而封他在吴国。这就是吴君姬周章。
又封吴君姬周章的弟弟于周朝的北边、原来的夏朝都城,叫虞国。这就是虞仲。
封姬振铎于定陶,叫曹国,这就是曹伯姬振铎。
封姬武于成国。
封姬处于霍国。
当时,姬封和姬季载还没有成年,所以没有受封。
封姬高于毕国。于是姬高就以毕为姓,这就是毕高。
其他人各自依次受封。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作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封邦建国。
后来,有人把封邦建国中取出两个字:封建。然后有了封建社会这个词。
但是,周朝灭亡商朝,中国从此进入封建社会了吗?
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原始社会的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是石器,奴隶社会的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是青铜器,封建社会的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是铁器。
但是按照考古发现,商末周初,青铜器主要还是用在祭祀。农具主要还是石制、木制、骨制;铁制农具的大量利用,应该是春秋时期了。所以我觉得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应该是春秋时期了。
所以封邦建国,和封建社会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西欧史中,罗马帝国是奴隶制社会,神圣罗马帝国是封建社会,而神圣罗马帝国偶然实行的也是封邦建国制度而已,似乎封邦建国成了封建社会的特点。所以用“封建社会”这个专业术语,是否妥当呢?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人们自己养活自己已经是极限,所以同甘共苦,没有剥削,所谓原始共产主义;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可以养活一点几个人了,所以产生了剥削阶级,进入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基本农民除了养活地主以外,没有更多的剩余产品,所以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民有了可以用来交换的多余产品,于是有了商品。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来到奠定了经济基础。
但是我有一件事情我很纳闷。
事情还是要切回正题,话说周武王灭了商朝,并没有当年明月描述的永乐大帝那样艰辛。基本上是牧野一战定的胜负。套用小时候下军旗的术语,是工兵直接挖了地雷、吃了军旗的胜利。军旗倒了,师长、旅长还在。下军旗的,胜利方高高兴兴地拍拍屁股走了,周武王还要治天下啊。这些师长、旅长不好搞。
于是周武王采取了以下政策来解决前商朝的人民:
1)怀柔政策。周武王不但没有对商朝的王族赶尽杀绝,而且封了商纣王的儿子子禄父为诸侯。派弟弟姬鲜、姬度做子禄父的丞相,监视他们。
2)分而治之。把前商朝的人民分给各个诸侯。《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这样,前商朝的人民就分布到了全国大地。采用承包的办法,大大降低了他们聚众造反的可能性。
结果,前商朝的人民发现不同的产品,在各地的价值不一样。在甲地买进东西,在乙地卖掉,可以赚钱。准确地说,是赚贝。当时贝是硬通货。现在的“财”字,“贷”字,都包含“贝”字。这就是中国商业诞生的契机。
因为他们是前商朝的人民,所以周朝人称他们为商人。商人经商,久而久之,周朝人也称经商之人为商人。
历史,经常歪打正着,就像英国奸商把茶叶不远万里运回英国,中间保存不善,发了酵,本来应该扔掉的,结果欺负英国人不懂茶,当好茶卖掉了。结果特别好喝,于是红茶就诞生了一样。
但是问题来了,如前所述,商末周初,中国应该还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应该低于封建社会,却产生了商业。难道当时已经自给自足以外有剩余产品来进行商业贸易了吗?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齐公吕尚向东前往封国,一路上住宿旅馆,走得非常慢。旅馆的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容易失去。客人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去封国的。”
齐公吕尚听说此话,穿着夜行服而行,黎明时候到达齐国。莱侯前来讨伐,和他争夺营丘。营丘靠近莱国。莱国人,是东夷人,碰上商纣王的动乱而周朝初步安定,没有能够关心远方,所以和齐公吕尚争夺齐国。
齐公吕尚到达齐国,修明政教,因袭它的习俗,简化它的礼仪,发展工商业,允许卖鱼、卖盐获得利益,人民大多归顺齐国,齐国成为大国。
齐公吕尚去齐国五个月后,就回来向鲁公姬旦报告政务。
鲁公姬旦说:“为什么这么快?”
齐公吕尚说:“我简化他们的君臣之间的礼仪,尊从他们的习俗来治理国家。”
言归正传,周武王征召九州之长,登上叫做豳山的土山,来眺望商国的都城。周武王回到周国,到了半夜还睡不着觉。
鲁公姬旦到达周武王的住所,说:“为何睡不着觉?”
周武王说:“告诉你:上天不接受商朝的祭祀,从我没有出生到现在六十年了,麋鹿在郊外游荡,蠛蠓满山遍野。上天不接受商朝的祭祀,而今我们才获得成功。上天建设商朝的时候,商朝登记在册的名士有三百六十人,虽然不辉煌,但是也没有被摈弃灭亡,才到了今天。我还没有获得上天的保佑,哪里有闲暇睡觉!”周武王说:“确定上天的保佑,依赖天室,全部找到从商纣王那里接受的恶人,贬退他们。日日夜夜辛劳来安定我西方的土地,我只有勤政于民,直到道德照耀四方。从洛河弯曲的地方延到伊河弯曲的地方,居住在简易的房屋中,不要加固,那是夏后朝居住的地方。我向南瞭望三涂山,向北瞭望接近山岳的边鄙城邑,仔细观察雒河、伊河,这里离天室不远。”
于是在雒邑营造周朝的都城,然后离开。在华山的南面纵马,在桃林的空旷之处放牛;放下干和戈,收缴兵器,解散军队:显示天下不再用它们。
周武王十三年,访问箕子。问箕子商朝为什么灭亡。箕子不忍心说商朝的坏话,用国家存亡的道理告诉了周武王。周武王也以问箕子商朝为什么灭亡为丑陋,所以用天道问箕子。
周武王说:“呜呼!上天无声无息地安定百姓,让他们互相和平居住,我不知道它的伦常,不知道它所遵守的次序。”
箕子回答说:“从前鲧堵塞洪水,扰乱上天的五行,上帝就异常愤怒,那是鲧不跟从九等治理天下的大法,伦常被解除。鲧就被诛杀,夏禹帝就继承并振兴。上天就恩赐夏禹帝九等治理天下的大法,伦常被重新变得有序。”
“第一种治理天下的大法叫五行;第二种叫五事;第三种叫八政;第四种叫五纪;第五种叫皇极;第六种叫三德;第七种叫稽疑;第八种叫庶徵;第九种叫乡用五福、畏用六极。”
“五行:第一行叫水,第二行叫火,第三行叫木,第四行叫金,第五行叫土。水是就下以滋润万物,火是就上以燃烧万物,木是弯曲笔直,金是从人的意愿而改变其形状,土是耕种收获。就下以滋润万物产生咸的味道,就上以燃烧万物产生苦的味道,弯曲笔直产生酸的味道,从人的意愿而改变其形状产生辣的味道,耕种收获产生甜的味道。”
“五事:第一事叫貌,第二事叫言,第三事叫视,第四事叫听,第五事叫思。貌是恭敬,言是服从,视是目明,听是耳聪,思是睿智。恭敬产生严肃,服从产生治理,目明产生智慧,耳聪产生谋略,睿智产生圣明。”
“八政:第一政叫食,第二政叫货,第三政叫祀,第四政叫司空,第五政叫司徒,第六政叫司寇,第七政叫宾,第八政叫师。”
“五纪:第一纪叫岁,第二纪叫月,第三纪叫日,第四纪叫星辰,第五纪叫历数。”
“皇极: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天子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收集五福,用辅导恩赐他的百姓,在合适的时间将你的最高准则告诉百姓,上天就会恩赐你保住你的最高准则。凡是百姓,不能朋比为奸,不能结党营私,只有天子可以制定最高准则。凡是百姓,必须为天子谋划、为天子有作为、为天子遵守最高准则,你要考虑这件事。和你的最高准则不一致,如果不背离大的原则,陛下就接受他。如果有人安于你的最高准则而喜形于色,说我喜欢道德,你就赐福给他。这时人们就会遵守你的最高准则。不要欺负老而没有伴侣的人而畏惧高明的人。如果有人有能力有作为,就让他知道羞耻,你的国家就会昌盛。凡是正直的人,就应该拥有封邑和俸禄。如果你不能让官吏对国家作出贡献,他们就要辜负你。对于那些不喜欢你的最高准则的人,你虽然赐福给他们,他们的作为对你有什么好处?不要偏颇,要遵从先王的大义。不要徇私偏好,要遵从先王的大道。不要作恶,要遵从先王的道路。不要偏袒,不要结党,王道荡荡。不要结党,不要偏袒,王道平平。不要走反道,不要走侧道,王道正直。汇集那些遵守最高准则的人,人民就能归顺最高准则。所以说大王的最高准则是最高的法律,应该遵守,但是要顺从上天的旨意。凡是百姓,最高准则的教导意义,是顺从,是行动,来接近天子的光芒。所以说天子是人民的父母,是天下的大王。”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三德:第一德叫正直,第二德叫刚克,第三德叫柔克。为了世事平安,公正不邪,对于强硬不友好的人,就用刚克,对于内部友好的人,就用柔克;对于深沉不露的人,就用刚克,对于高明的人,就用柔克。只有国君才能作善事而获福祉,只有国君才能利用威权施加刑罚,只有国君才能享受珍贵的饮食。臣子作善事而获福祉、利用威权施加刑罚、享受珍贵的饮食,他们将有害于他们的家族,对于国家是凶险的。普通人作善事而获福祉、利用威权施加刑罚、享受珍贵的饮食,就会邪佞,就会越礼踰制、心怀疑贰。”
“稽疑:选择建立卜筮的人。就命令他卜筮,叫雨,叫济,叫涕,叫雾,叫克,叫贞,叫悔,一共七种。前面五种用龟卜,后面两种用草占,来推算过失。立应时的人为卜筮,三人卜筮就跟从两人的言论。你如果有大的疑问,就在你的心中谋划,和卿、大夫谋划,和百姓谋划,和卜筮谋划。你同意,龟卜同意,卜筮同意,卿、大夫同意,百姓同意,这就是所谓大同,就会身体康健、子孙大吉利。你同意,龟卜同意,草占同意,卿、大夫反对,百姓反对,是吉兆。卿、大夫同意,龟卜同意,草占同意,你反对,百姓反对,是吉兆。百姓同意,龟卜同意,草占同意,你反对,卿、大夫反对,是吉兆。你同意,龟卜同意,草占反对,卿、大夫反对,百姓反对,内部行动是吉兆、外部行动是凶兆。龟卜、草占一起违背人的意见,用静守的方法就会吉利,否则会有凶险。”
“庶徵:叫雨,叫阳,叫奥,叫寒,叫风,叫时。五种庶徵都来齐备,各自遵守它们的次序,庄稼就会茂盛。一种庶徵过多发生,就是凶兆。一种庶徵没有,也是凶兆。所谓休徵:是指恭敬,应时的雨水就会出现;是指治理,应时的晴天就会出现;是指智慧,应时的气候和暖就会出现;是指谋略,应时的寒冷就会出现;是指圣明,应时的大风就会出现。所谓咎徵:是指僭越,长期干旱不雨就会出现;是指舒服,长期燠热就会出现;是指急躁,长期寒冷就会出现;是指昏暗不明,长期刮风就会出现。大王出过错就会影响一年,各属官之长出过错就会影响一天。岁月日时不要改变,百谷就会丰收,治理要用贤明的人,贤明的人要表彰他,国家就会平安。日月岁时如果改变,百谷就会不丰收,治理不用贤明的人,贤明的人不表彰他,国家就不会安宁。百姓像星星,星星喜欢风,星星喜欢雨。太阳、月亮的运行,有冬天、有夏天。月亮跟从星星,就会风调雨顺。”
“五福:第一福叫寿,第二福叫富,第三福叫康宁,第四福叫攸好德,第五福叫考终命。六极:第一极叫凶短折,第二极叫疾,第三极叫忧,第四极叫贫,第五极叫恶,第六极叫弱。”
于是周武王就封箕子于朝鲜,不让他作自己的大臣。
后来,箕子朝拜周朝,经过原来的殷墟,感叹宫室毁坏,长着禾黍,箕子为此伤心,想哭却不能哭,想抽泣却觉得像女人,于是作《麦秀之诗》来歌咏此事。这首诗说:“麦子渐渐地秀发而没有结果啊,禾与黍绿油油。他是狡猾的孩童啊,不和我友好!”所谓狡猾的孩童,是指商纣王。商国的人民听到了这首歌,都为此流泪。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箕子真是一个仁人君子啊!
商纣王恣纵逸乐,箕子上谏,商纣王不听。有人说:“可以离开了。”
箕子说:“做别人大臣的,谏言不被听取而离开,这是彰显君主的罪恶而自己取悦于人民,我不忍心这样做。”就披头散发,假装发疯,而被卖为奴。
商朝灭亡,箕子并没有像子开那样去屈膝投降,而是周武王去访问他。周武王问箕子商朝为什么灭亡。箕子不忍心说商朝的坏话,用国家存亡的道理告诉了周武王。
箕子真是一个仁人君子啊!周武王都不敢把他作为内臣,让他作了朝鲜的国王。
有这么样的开国君主,朝鲜成为第二个礼仪之邦,不也是应该的吗?后来的朝鲜,几乎一直是中国的属国。清朝灭亡明朝,当时朝鲜的李家王朝一心想着反清复明,和台湾的郑成功一北一南,遥相呼应。朝鲜史称这段时间为“小中华时代”。箕子的精神可谓是万古长青啊!
只可惜箕子的故事,司马迁没有把他放在《朝鲜列传》里,而是放在《宋微子世家》里。也许司马迁是受了孔子的影响。孔子把比干、箕子、子开称为商末的三仁。比干直言极谏被挖心,说他是仁者,那是当仁不让。子开说是仁者,过了。孔子是子开的后裔,那是他为祖先开脱啊!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言归正传,这时天下还没有安定,周武王有疾病,不康复,群臣恐惧,齐公吕尚、燕侯姬奭就虔诚占卜。
鲁公姬旦说:“不可以让我们的先王伤心。”鲁公姬旦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当作人质,设立三座坛,鲁公姬旦面向北方站立,戴着璧、拿着圭,向周太王、周王季、周文王祈祷。
史官作祝文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姬发,因为勤劳被疾病所困。如果你们三王欠上天一个儿子,就用姬旦代替周王姬发的身体。姬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够侍奉鬼神。那个周王姬发不如姬旦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他受命于天庭,敷布德泽以佑助百姓于四方,能够在下界任用有才干的人来安定你们的子孙,四方的人民没有不敬畏他的。他不会让上天的降福丢失,我们的先王也会永远有所依靠。今天我将顺从正理于大龟,你们如果允许我,我就将璧和圭献上,来等待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允许我,我就藏起璧和圭。”鲁公姬旦已经命令史官向周太王、周王季、周文王祈祷,想代替周武王去死,于是就到三个周王的祭坛去占卜。占卜的人都说是吉兆,鲁公姬旦打开卦书看,相信是吉兆。鲁公姬旦喜悦,打开籥,就看见卦书,也遇到吉兆。鲁公姬旦入朝庆贺周武王说:“大王不会受到伤害。我刚刚接受了三王的命令,您只要考虑长远的事情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说的上天能够顾念天子啊。”鲁公姬旦把祝文藏在金縢匮中,告诫守卫的人不能说出秘密。
第二天,周武王病好了。
后来,周武王逝世。
周武王时候,放逐戎夷到泾河、洛河的北面,让他们按时入贡,命令他们执行荒服。
周武王时候,周武王和王后相会时,王后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命令你生儿子,名字叫虞,我把唐国赐给他。”
等到王后生下儿子,手纹上有“虞”字,所以就因为这件事给他起名叫虞。这就是姬虞。
姬虞,字子于,是王太子姬诵的弟弟。
周武王时候,周武王分封了辛甲大夫。
周武王逝世后,王太子姬诵继位,这就是周成王。
周成王继位后,任命燕侯姬奭为三公:从陕往西,燕侯姬奭负责管理;从陕往东,鲁公姬旦负责管理。
燕侯姬奭治理西方,很得百姓爱戴。燕侯姬奭巡行乡邑,有棵棠树。燕侯姬奭在棠树下判决诉讼的案件、处理政事,从侯伯到庶人各得其所,没有失去生业的。
周成王继位后,唐国有内乱,鲁公姬旦诛灭唐国。周成王和姬虞做游戏,削桐树叶子做成珪,送给姬虞,说:“用这个封给你。”
史佚因此请求选择吉日立姬虞为诸侯。
周成王说:“我和他做游戏罢了。”
史佚说:“天子没有戏言。说了就史官记录他,按照礼仪完成它,作乐歌唱它。”
于是就封姬虞于唐,这就是晋国。晋国在黄河、汾河的东面,方圆一百里。
周成王继位后,年轻。鲁公姬旦担心天下听说周成王逝世而背叛,鲁公姬旦就登基代替周成王行政、主持国事。朝会时背对天子座后的斧文屏风面向南方来朝会诸侯。管国的姬鲜以及鲁公姬旦的各个弟弟在京城散布流言蜚语说:“鲁公将不利于陛下。”
燕侯姬奭也怀疑鲁公姬旦,作《君奭》。《君奭》没有说服鲁公姬旦。
鲁公姬旦就称:“商武王时候有阿衡,向皇天借权;在商中宗时候,就有像伊陟、臣扈这样的大臣,向上帝借权;巫咸治理王室;在商帝子祖乙时候,就有像巫贤这样的大臣;在商高宗时候,就有像甘般这样的大臣:因为有了他们,治理才使商朝安定太平。”于是燕侯姬奭才被说服。
鲁公姬旦就告诉齐公吕尚、燕侯姬奭说:“我之所以不避嫌而代理行政,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没有办法报告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患劳苦天下很久了,只到今天才有成就。武王早逝,陛下年轻,为了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我才这样做的。”
于是鲁公姬旦终于辅佐周成王,而派遣他的儿子伯禽姬代替自己受封于鲁国。鲁公姬旦告诫姬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陛下的叔父,我在天下也不是卑贱的人。然而我一次沐浴须三次握住自己已经散开的头发,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起身接待士人,仍然担心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去鲁国,要谨慎,不要因为拥有封国在人前骄傲。”
姬伯禽到鲁国三年后,才回来向鲁公姬旦陈报政绩。
鲁公姬旦说:“为什么这么晚?”
姬伯禽说:“改变他们的习俗,革新他们的礼仪,服丧三年然后才能去除丧服,所以迟了。”
当初齐公吕尚也到齐国赴任,五个月就回来向鲁公姬旦报告。
鲁公姬旦说:“为什么这么快?”
齐公吕尚说:“我简化他们的君臣之间的礼仪,尊从他们的习俗来治理国家。”
等到鲁公姬旦听说姬伯禽陈报政绩晚了,就叹气说:“哎,鲁国的后世要面向北方侍奉齐国了!政治不简易,人民不会亲近;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人民一定归顺他。”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字数:16866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8-27 23:45:17

更新时间:2020-09-11 18:36:53

评论数:3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