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一部正说中国史的长篇连载《二十四史新编》

一部正说中国史的长篇连载《二十四史新编》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齐公吕尚到达封国后,和姬伯禽到达封国后,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治国方法。
齐公吕尚简化齐国的君臣之间的礼仪,尊从齐国的习俗来治理国家。姬伯禽改变鲁国的习俗,革新鲁国的礼仪,命令鲁国人服丧三年然后才能去除丧服。那么谁是正确的呢?谁是错误的呢?
虽然当时还没有道家和儒家。但是道家和儒家的原始的思想还是有的。齐公吕尚采取了近似于道家的治国方法,姬伯禽采取了近似于儒家的治国方法。
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讨论是道家的治国方法正确,还是儒家的治国方法正确。
鲁公姬旦是被后世的儒家推举为圣人的,但是他叹气说:“哎,鲁国的后世要面向北方侍奉齐国了!政治不简易,人民不会亲近;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人民一定归顺他。”
我看他只说对了一半。齐国和鲁国都在现在的山东省,是两个邻近的国家。从齐桓公以后,齐国的实力一直强于鲁国。齐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灭亡,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鲁国先于齐国灭亡。从这一点看,是道家的治国方法的胜利。
但是,战国的齐国,已经不是齐公吕尚的后代的鲁国。吕氏齐国灭亡于公元前379年,为田氏所篡,先于鲁国灭亡。从这一点看,是儒家治国方法的胜利。
看来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
幸亏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司马迁虽然自己是儒家,他父亲司马谈却是道家。他写史还是蛮客观的。要是到了独尊儒术时代的班固,也许这一段就被咔嚓了吧?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言归正传,管国的姬鲜、蔡国的姬度、商国的子禄父等果然率领淮夷而造反。鲁公姬旦就奉周成王的命令,兴师向东讨伐,作《大诰》。于是诛杀姬鲜,杀了子禄父,流放姬度。
姬鲜没有后代。鲁公姬旦让姬度迁徙到远方,给他十辆车、七十个仆人。
鲁公姬旦分商国的遗民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封给了子开,定都在睢阳,这就是宋国,来延续商朝的祭祀;作《微子之命》来申明作为诸侯的义务。子开本来贤能仁义,所以商国的遗民非常爱戴他。
另一部分封给了姬封,定都在黄河、淇河之间,也就在商朝的故都。鲁公姬旦担心卫叔姬封年纪轻,就反复告诫卫叔姬封说:“一定求得商国的贤人、君子、长者,问他们商朝为什么兴起,为什么灭亡,勤政爱民。”鲁公姬旦告诉卫叔姬封商纣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沉迷于酒色,听信妇人,这是商纣王之乱的源头。写了《梓材》,展示给君子看,让他们可以作为治国的法则。所以称这些文章为《康诰》、《酒诰》、《梓材》,来指导卫叔姬封。卫叔姬封到了卫国,就用这些来管理国家,能够和睦团结他的人民,人民非常喜悦。
封姬季载于厓国。
厓君姬季载、卫叔姬封都有善良的行为,于是鲁公姬旦推举卫叔姬封为周朝的司寇,厓君姬季载为周朝的司空,来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都让他们名扬天子。
姬度被流放后死去。他的儿子叫姬胡,姬胡就改变行为,遵循前人之德,和顺善良。鲁公姬旦听说此事,就推举姬胡为鲁国的卿士,鲁国得到治理。于是鲁公姬旦对周成王说,重新封姬胡于蔡国,来侍奉姬度的祭祀,这就是蔡仲。其余的周成王的五个叔叔都去封国,没有担任天子官吏的。
管国的姬鲜、蔡国的姬度背叛周朝的时候,淮夷背叛周朝,周成王就派遣召康公命令齐公吕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有罪就征伐他们。” 齐国因此得以征伐有罪的国家,成为大国。建都营丘。
管国的姬鲜、蔡国的姬度背叛周朝的时候,淮夷、徐戎也一起造反。于是姬伯禽在肸邑率领军队讨伐他们,作《肸誓》,说:“陈列你们的铠甲和头盔,不准有不好的。不准损伤养牛马的圈。马、牛奔逸,臣子、小妾逃亡,不准越权追逐,如果追到要恭敬地归还它们。不准劫掠,翻越墙垣。鲁国人的三郊三隧,备办你们的干草、干粮、筑墙时所用的木柱,不准有不足之处。我军甲戌日修筑工事征讨徐戎,不准不到,否则大刑伺候。”作了这篇《肸誓》,就平定了徐戎,安定了鲁国。
鲁公姬旦平定姬鲜、姬度、子禄父、徐戎之乱,总共化了两年时间。诸侯都归服了周朝。
上天降下祥瑞,晋侯姬虞得到禾谷,不是同一个母亲却有同一个穗,将它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命令晋侯姬虞到东方的土地将禾谷馈赠给鲁公姬旦,作《餽禾》。鲁公姬旦已经接受了天子所赐的嘉禾,嘉奖周成王的命令,作《嘉禾》。
东方的土地已经安定,鲁公姬旦回来报告周成王,就作诗赠送周成王,给它命名为《鸱鸮》。周成王也不敢训斥鲁公姬旦。
周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周成王朝拜宗庙,从宗周步行到丰邑,派遣太保燕侯姬奭先到雒邑占卜土地是否吉利,如同周武王的意思。
三月,鲁公姬旦前往营造成周雒邑,占卜是否适合居住,是吉兆,于是在那里定都。
雒邑终于营造筑成,把九鼎放在那里。说:“这是天下的中心,四方入贡的道路里程相等。”作《召诰》、《雒诰》。周成王就迁徙商国的遗民,鲁公姬旦用周成王的命令告诉他们,作《无佚》。
同年,周成王长大,能够听政。于是鲁公姬旦就还政于周成王,周成王临朝听政。
当初鲁公姬旦代替周成王治理天下,朝会时背对天子座后的斧文屏风面向南方来朝会诸侯。等到七年后,还政于周成王,站在大臣的位置,恭敬得如同畏惧周成王。
当初,周成王年轻时,生病,鲁公姬旦就自己剪断他的指甲沉入黄河,来向河神祈祷,说:“大王年轻,还没有见识,不忠于您的命令的人是我。”也在府中藏匿这本策书。周成王疾病康复。
周成王亲政后,推举周文王、周武王时功臣的后嗣,封芈绎于楚国,封给子男的爵位,住在丹阳。这就是楚子芈绎。
周成王亲政后,有人诬陷鲁公姬旦,鲁公姬旦投奔楚国。周成王进入府中,看见鲁公姬旦的祷祝之文,就哭泣,让鲁公姬旦回朝。鲁公姬旦回朝,担心周成王年轻气盛,治理有所淫逸,就作《毋逸》、《多士》。
《毋逸》称:“为人父母,都希望家业能够长久,但是子孙骄横奢侈,忘记了祖先的初心,以至于使国家灭亡,为人儿子可以不慎重吗!所以从前商中宗,庄严恭敬,敬畏天命,自行检束,治理人民,震惊惧怕得不敢荒废懈怠、贪图安逸,所以商中宗享受国家七十五年。商高宗长久地在民间劳苦,与百姓一起,等到他继位,就知道天下的光明和阴暗的地方,三年不说话,说话就得到人民欢欣,不敢荒废懈怠、贪图安逸,安定商朝,以至于既没有大的怨恨,也没有小的怨恨的程度,所以商高宗享受国家五十五年。商帝子祖甲,不是嫡长子做了王,长久作为百姓生活在宫外,知道百姓依靠什么,能够保护百姓,不欺负老而没有配偶的人,所以商帝子祖甲享受国家三十三年。”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多士》称说:“从商武王到商帝子乙,没有不遵循礼仪祭祀来明确道德的,天子没有不符合上天旨意的。后来商纣王继位,大肆游乐、荒淫无道,不顾上天和人民。他的人民都认为他可以被诛杀。”“文王到太阳偏西都无暇吃饭,享受国家五十年。”
鲁公姬旦作这两篇文章来告诫周成王。
周成王亲政后,任命燕侯姬奭为太保。任命鲁公姬旦为太师,向东讨伐淮夷的残奄,迁徙他的君主到薄姑。周成王从残奄归来,在雒邑,作《多方》。已经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袭击了淮夷,回到了丰邑。天下已经安定,周朝的官僚体系还没有确定,于是鲁公姬旦作《周官》,确定各个官职的级别和权责,作《立政》,来方便百姓。百姓喜悦。
鲁公姬旦在丰邑,生了病,将要死去,说:“一定要把我葬在雒邑,来明示我不敢离开陛下。”
鲁公姬旦逝世。
鲁公姬旦时候,鲁公姬旦制定礼仪制度,郊祀时用姬弃来配天,宗庙祭祀时在明堂中祭祀周文王来配上帝。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鲁公姬旦制定周礼,那可是一件大事情。
礼,繁体字为禮。右面的“豐”的下面是“豆”。豆是古代祭祀用的贡品。
我最早读《史记》的《孝武本纪》,总觉得司马迁不写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尽写些汉武帝求神祭祀之间的事情,以为司马迁被汉武帝判了宫刑,恨汉武帝,才有所偏颇。后来,才知道我是多么浅陋。
其实,祭祀在古代,是如此的重要。因为祭祀,才能解决执政的合法性问题。
古人祭祀,有祭天和祭祖两种。
中国人是相信天的。这在前文中也有论及。所谓“天子”、“奉天承运”、“替天行道”;连窦娥冤都要喊一声“天呢”。
古人也信祖先。周武王生病不愈,鲁公姬旦就向周太王、周王季、周文王祈祷。
天和祖先就构成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体系。王朝因为继承了天命,才有执政的合法性;国君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侍奉他的祖先的祭祀,因为国君负责祭祀祖先,他执政才有合法性。
而鲁公姬旦制定周礼,是进一步把这种次序延伸到了人间。
周天子除了分封少数几个先朝圣人之后、功臣以外,按照血缘关系分封诸侯,诸侯同理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同理分封士。所谓“尊尊”、“亲亲”。人一生出来,他的尊贵或者卑贱就是定死的。甚至于职业都是定死的。所谓“学在官府”,你的祖先是搞学术的,你才能搞学术。同理,你的祖先是工匠或者商人,你才能作工匠或者商人。
不同的等级,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所谓天子四面墙可以放乐器,诸侯三面墙可以放乐器,卿大夫两面墙可以放乐器,士一面墙可以放乐器。多放了,就是违规。
富和贵是两回事,不因为你富有了,就尊贵。
鲁公姬旦制定礼乐制度,可谓对于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的孔子,感叹礼崩乐坏,对于鲁公姬旦的礼乐制度,推崇之至。不可否认,鲁公姬旦制定礼乐制度,对于维持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是有积极意义的。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鲁公姬旦逝世后,周成王也谦让,在毕国安葬鲁公姬旦,让他跟从周文王,来明确自己不敢让鲁公姬旦作自己的大臣。
鲁公姬旦逝世后,姬伯禽继位,这就是鲁公姬伯禽。
鲁公姬旦逝世后,秋天还没有收获,刮起了暴风,打雷,禾苗全部倒下,大树都被拔起。周朝君臣非常恐惧。周成王和大夫穿朝服打开金縢书,周成王就得到鲁公姬旦自己说自己有才能代替周武王的策书。齐公吕尚、燕侯姬奭和周成王就问史官和各执事,史官和各执事说:“确实有这事,从前鲁公姬旦命令我们不许说。”
周成王拿着策书哭泣,说:“从今以后不要虔诚占卜了!从前鲁公姬旦为王室勤劳,只有我这个小孩不知道情况。今天上天发动神威来彰显鲁公姬旦的恩德,只有朕这个小孩迎接他的神灵,来符合我们国家的礼仪。”
周成王出城进行郊祀,天就下雨,风向倒转,禾苗全部起来了。齐公吕尚、燕侯姬奭命令国人,凡是大树倒下的,都扶起而用土加固。这年就大丰收。于是周成王就命令鲁国得以郊祀周文王。鲁国有天子的礼乐,是因为褒奖鲁公姬旦的恩德。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鲁公姬旦是想篡位没有成功呢?还是不想篡位。这是个很难的问题。
说他想篡位,是有事实证据的。因为他毕竟在周成王年幼的时候登了基,朝会时背对天子座后的斧文屏风面向南方来朝会诸侯。鲁公姬旦平定东方的叛乱,回来报告周成王,就作诗赠送周成王,给它命名为《鸱鸮》。周成王也不敢训斥鲁公姬旦。鲁公姬旦写了什么东西值得周成王训斥呢?鲁公姬旦最后没有篡位,是因为他一登基,就导致了管国的姬鲜、蔡国的姬度、商国的子禄父的反叛。虽然镇压下去,但是齐公吕尚、燕侯姬奭还在,条件不成熟吧?
说他不想篡位,古人确实是相信祖先的。在祖先面前,说要用自己的身体代替周武王去死,如果这也是谎言,那么鲁公姬旦真可以说成中国唯物主义者第一人了?
不管怎么说,鲁公姬旦最终没有篡位。不管怎么说,一千年以后,有个人不但模仿鲁公姬旦,而且超越了鲁公姬旦,那就是王莽。王莽最终还是篡位了。
所以,很多事情,当世不一定有错,确错在千秋啊!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言归正传,周成王于是振兴纠正礼乐,改革制度,人民和睦,歌颂之声兴起。周成王已经讨伐东夷,息慎前来祝贺,周成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周成王将要驾崩,担心王太子姬钊不胜任,就命令燕侯姬奭、毕君毕高率领诸侯来辅佐王太子姬钊。
周成王逝世。
周成王时候,嬴孟增被周成王宠幸,也就是宅皋狼。
嬴孟增的祖先是嬴恶来,嬴恶来生了嬴季胜。嬴季胜生了嬴孟增。
周成王时候,齐公吕尚逝世。逝世时一百多岁,吕伋继位。这就是齐丁公。
周成王时候,卫叔姬封逝世,儿子姬子牟继位,这就是卫康叔。
周成王时候,晋侯姬虞逝世,姬燮继位。这就是晋侯姬燮。
周成王逝世后,燕侯姬奭、毕君毕高率领诸侯,带王太子姬钊去先王宗庙拜见,用周文王、周武王创建王业不容易来反复告诫王太子姬钊,让他务必节俭,不要多欲,用忠实的信仰临朝,作《顾命》。
王太子姬钊继位,这就是周康王。
后来,燕侯姬奭逝世,而人民思念燕侯姬奭的执政,怀念那棵棠树而不敢砍伐,歌咏它,作《甘棠之诗》。
周康王继位后,告诉各个诸侯,宣告要继承周文王、周武王的大业,作《康诏》。所以周成王、周康王时候,天下安宁,置刑法而不用四十余年。周康王命令作策书,让毕君毕高划分村落,作为雒邑的郊区,作《毕命》。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置刑法而不用四十余年,这可能吗?
小时候,还没有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很穷,但是家家户户一样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犯人还是有的。所以我记得我家附近的小菜场,偶然就变成了批斗犯人的地方,那时候犯人都是被剃成光头的。
我想周成王、周康王时候,推行礼乐制度,虽然贫穷,但是社会秩序良好,犯人很少是可能的吧?至于说到置刑法而不用四十余年,那是夸大其词了。犯人总是有的。据说古代有一种象刑。在犯人衣服上画个圆圈圈。在人员流动不平凡的时代,这应该是很有效果的吧。
国家没有刑法,那就一定是诸侯、卿大夫的家法了。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后来,周康王逝世。
周康王时候,有个人,叫嬴女防。嬴女防的父亲是嬴恶来。
周康王时候,楚子芈绎逝世,儿子芈艾继位。这就是楚子芈艾。
周康王时候,宋公子开逝世,弟弟子衍继位,这就是宋公子衍,也就是微种。
周康王时候,卫康叔逝世,儿子卫康伯继位。
周康王时候,陈胡公逝世,儿子陈犀侯继位,这就是陈申公。
周成王、周康王时候,尹佚是周朝的大臣。
周康王逝世后,儿子姬瑕继位,这就是周昭王。
周昭王继位后,王道略有缺失。周昭王到南方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没有返回,死在长江上。他死后没有发讣告,是因为忌讳这件事情。
周昭王时候,公元前999年,鲁公姬伯禽逝世。儿子姬酋继位,这就是鲁考公。
周昭王时候,齐丁公逝世,儿子吕得继位,这就是齐乙公。
周昭王时候,晋侯姬燮逝世,儿子姬宁族继位,这就是晋武侯。
后来,传了三代,传到晋厉侯。
周昭王时候,嬴女防生了嬴旁皋。
周昭王时候,楚子芈艾逝世,楚子芈?(dan4)继位。
周昭王时候,宋公子衍逝世,儿子子稽继位,这就是宋公子稽。
周昭王时候,卫康伯逝世,儿子卫考伯继位。
周昭王时候,陈申公逝世,弟弟陈皋羊继位,这就是陈相公。
周昭王时候,蔡仲逝世,儿子蔡伯荒继位。
周昭王时候,曹伯姬振铎逝世,儿子姬脾继位,这就是曹太伯。
周昭王逝世后,儿子姬满继位,这就是周穆王。
周穆王继位时,已经五十岁了。王道衰微,周穆王怜悯周文王、周武王的大道缺失,就命令伯申告诫太仆国家应该如何执政,作《冏命》。天下再次安宁。
周穆王将要征伐犬戎,祭公谋父上谏说:“不可。先王崇尚道化而不炫耀兵力。军队有时候发动,发动就有威严,炫耀兵力就会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就不会使别人震动。所以文王歌颂说:‘把干和戈收藏起来,把弓和矢收藏起来,我追求美德,在华夏施行,祈求先王保佑我们。’先王治理人民,努力端正他们的道德而纯厚他们的性情,增加他们的财富而改善他们的工具物品,明确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用文化来教育他们,让他们从事有利的事情而规避有害的事情,怀念恩德而畏惧威严,所以能够保持王朝的世代相传来发扬光大。从前我们的先王姬弃侍奉帝舜、夏后朝。到了夏后朝衰弱的时候,放弃了姬弃的事业,不务农业,我们的先祖姬不窋因此辞官,而自己流落到戎狄之间。不敢荒废本职,时时宣扬姬弃的恩德,遵循修治他的事业,遵循他的教导民众的法则,日日夜夜恭敬勤恳,用敦厚笃实来坚守,用忠诚信实来奉行。在盛世推行道德,不辱前人。到了文王、武王,发扬前人的光明而加上慈祥和蔼,侍奉神灵而保卫人民,没有不欣喜的。商纣王对人民有大恶行,百姓不能忍受,拥护武王,以致于在商朝的牧野交战。所以先王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努力体恤人民的疾苦,去除人民的危害。先王的制度,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的人祭,侯服的人祀,宾服的人享,要服的人贡,荒服的人王。每天一次祭,每月一次祀,每个季节一次享,每年一次贡,一生一次王。这就是先王要顺昭穆次序而祭祀,有不祭的就修正心志意念,有不祀的就统一号令,有不享的就采取措施加强文治,有不贡的就匡正名分,有不王的就修养德行,等第次序建成而有不到的就执行刑罚。于是有对不祭的执行刑罚的,有讨伐不祀的,有征伐不享的,责备不贡的,告诫不王的。于是有了砍头的刑罚,有了攻伐的军队,有了征讨的装备,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有发布文件的言辞。颁布政令、发表言辞而有不到的,就进一步修养德行,不要在远方劳苦百姓。所以近的地方没有不听命的,远处没用不服从的。今天自从大毕、伯士死后,犬戎氏根据荒服的礼仪来朝拜,天子说:‘我一定用不献享的罪名征伐你,暂且看我的军队。’岂不是废除了先王的遗训了吗?而大王将要危败了?我听说犬戎立性敦厚,遵守先人的德泽而终身坚守不止、纯粹坚定,他们是能够防御我们军队的。”周穆王不听,就征伐犬戎氏,得到四匹白狼、四匹白鹿归来。从此荒服的戎翟不来朝拜了。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诸侯有不和睦的,甫侯告诉周穆王,制定了刑法。周穆王说:“喂,过来!有国家有土地的诸侯,告诉你们详细的刑法。从此以后你们安定百姓,何必担心选择错了人,何必敬畏用错了刑,何必担心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呢?诉讼的双方都齐备了,法官听取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被核实了,用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纠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不合适,用五种轻重不等的赎金纠正。用五种轻重不等的赎金有不服的,用刑法规定可以宽恕的五种罪过纠正。用刑法规定可以宽恕的五种罪过纠正的瑕疵,在于法官接受请托,贪赃枉法。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准确地判决他们。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有疑问的,就赦免成五种轻重不等的赎金,五种轻重不等的赎金有疑问的,就赦免成可以宽恕的五种罪过,你们审核他。要当众核实,一定要让审问有依据。不确凿的东西不怀疑,就会共同受到天道威严的严厉惩罚。判处黥刑有疑虑的,赦免处罚一百率,审阅他是否真的有罪。判处劓刑有疑虑的,赦免处罚两百率,审阅他是否真的有罪。判处膑刑有疑虑的,赦免处罚四百率,审阅他是否真的有罪。判处宫刑有疑虑的,赦免处罚五百率,审阅他是否真的有罪。判处大辟有疑虑的,赦免处罚一千率,审阅他是否真的有罪。墨刑处罚有一千条,劓刑处罚有一千条,膑刑处罚有五百条,宫刑处罚有三百条,大辟处罚有两百条:五种刑法有三千条。”给它起名叫《甫刑》。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甫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成文法吧。不知道有没有刻在青铜器上、或石头上。如果哪天考古发现了刻有《甫刑》的青铜器、或石头,那不是又一部《汉谟拉比法典》吗?
但是,周穆王并没有因为他的《甫刑》,成为像汉谟拉比那样的明君。相反,中国历史对周穆王的评价,并不高。“穆”,不是一个好的谥号。有谬误的意思。因为中国历史上,并不崇尚以法治国,而强调以德治国。而地中海文明,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后来的《罗马法》,却走的是以法治国的道路。
周穆王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儒家,或者法家。但是,原始的儒法思想,已经产生。看来儒法的第一场战斗,以儒家的胜利,法家的失败而告终了。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周穆王五十五年,周穆王逝世。
周穆王时候,有个人叫嬴造父,字公仲。嬴造父的祖先是嬴孟增。嬴孟增生了嬴衡父。嬴衡父生了嬴造父。嬴造父被周穆王宠爱。嬴造父取得称为骥的乘骑,和桃林的盗骊、骅骝、绿耳,一起献给周穆王。周穆王让嬴造父驾车,向西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见到了西王母,快乐得忘记回来。而徐偃王造反,周穆王一天驰马千里,攻打徐偃王,大败他。周穆王就把赵城赐给嬴造父,因为这个原因嬴造父改姓赵。这就是赵造父。
周穆王时候,鲁考公四年(公元前995年),鲁考公逝世,弟弟姬熙继位,这就是鲁炀公。鲁炀公修筑茅阙门。
周穆王时候,齐乙公逝世,儿子吕慈母继位,这就是齐癸公。
周穆王时候,晋武侯逝世,儿子姬服人继位,这就是晋成侯。
周穆王时候,嬴旁皋生了嬴太几。
周穆王时候,楚子芈?(dan4)逝世,儿子芈胜继位,这就是楚子芈胜。
周穆王时候,宋公子稽逝世,儿子子申继位,这就是宋丁公。
周穆王时候,卫考伯逝世,儿子卫嗣伯继位。
周穆王时候,陈相公逝世,儿子陈突继位,这就是陈孝公。
周穆王时候,蔡伯荒逝世,儿子蔡宫侯继位。
周穆王时候,曹太伯逝世,儿子姬平继位,这就是曹仲君。
周穆王逝世后,儿子姬繄扈继位,这就是周共王。
周共王在泾河上游玩,密康公跟从,有三个女子投奔他。他的母亲说:“一定把她们要献给大王。三只野兽称为群,三个人称为众,三个女子称为粲。大王田猎都不猎取群,公爵出行都不对群众傲慢,帝王宫中的女官不来自一族。粲,是美色。大家用美色送给你,你有什么德行可以接受呢?大王尚且不能接受,何况像你这样的小丑呢!小丑拥有宝物,终究一定灭亡。”密康公不献出三个女子。
一年后,周共王灭亡密国。
后来,周共王逝世。
周共王时候,公元前989年(鲁炀公六年),鲁炀公逝世,儿子姬宰继位,这就是鲁幽公。
周共王时候,齐癸公逝世,儿子吕不辰继位,这就是齐哀公。
周共王时候,晋成侯逝世,儿子姬福继位,这就是晋厉侯。
周共王时候,嬴太几生了嬴大骆。
周共王时候,楚子芈胜逝世,弟弟芈杨继位,这就是楚子芈杨。
周共王时候,宋丁公逝世,儿子子共继位,这就是宋湣公。
周共王时候,卫嗣伯逝世,儿子卫疌伯继位。
周共王时候,陈孝公逝世,儿子陈圉戎继位,这就是陈慎公。
周共王时候,蔡宫侯逝世,儿子蔡厉侯继位。
周共王时候,曹仲君逝世,儿子姬侯继位,这就是曹宪伯。
周共王逝世后,儿子姬囏继位,这就是周懿王。
周懿王继位后,王室逐渐衰弱,戎狄相继侵略周朝,在中国暴虐百姓。中国深受其害,诗人开始作诗,痛恨他们而歌唱到:“没有房间没有家,是因为猃允”;“哪天不要天天戒备,猃允攻击实在太棘手”。
后来,周懿王逝世。
周懿王时候,公元前975年(鲁幽公十四年),弟弟姬沸杀死鲁幽公,自己继位,这就是鲁魏公。
周懿王时候,楚子芈杨逝世,儿子芈渠继位,这就是楚子芈渠。
楚子芈渠生了三个儿子。当时,王室微弱,诸侯有的不来朝拜,相互讨伐。楚子芈渠很得长江、汉江之间民众的信赖,就兴兵讨伐庸国、杨粤国,到了鄂国。
楚子芈渠说:“我是蛮夷,不用中国的谥号。”就立他的长子芈康为句亶王,中间的儿子芈红为鄂王,小儿子芈执疵为越章王,都在长江上的楚蛮之地。
周懿王时候,宋湣公逝世,弟弟子熙继位,这就是宋炀公。
周懿王时候,卫疌伯逝世,儿子卫靖伯继位。
周懿王时候,曹宪伯逝世,儿子姬云继位,这就是曹孝伯。
周懿王逝世后,弟弟姬辟方继位,这就是周孝王。
后来,周孝王逝世。
周孝王时候,有个人叫嬴非子。嬴非子的父亲是嬴大骆。
嬴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欢马以及牲畜,善于养它们。犬丘人告诉周孝王,周孝王召见嬴非子,让他在汧河、渭河之间养马,马匹大量繁殖。周孝王想让他做嬴大骆的適子。申侯的女儿是嬴大骆的妻子,已经生儿子成为適子。
申侯就告诉周孝王说:“从前我的先祖是郦山的女儿,是西戎的嬴胥轩的妻子,生下嬴中潏,因为亲近所以归顺周朝,保卫西垂,西垂因为他而和睦。今天我再次给嬴大骆娶妻,生下適子嬴成。申氏和嬴大骆联姻,西戎都归顺,所以陛下才能在西戎称王。陛下一定要考虑这件事。”
于是周孝王说:“从前嬴大费为帝舜主持畜牧,牲畜大多繁殖,所以有封邑,赐姓嬴。今天他的后世也为朕养马。朕也分土地让他成为附庸。”
就把秦邑封给嬴非子,让他恢复继续嬴氏的祭祀,这就是秦嬴。也不废除申侯的外孙为嬴大骆的適子,来和西戎和好。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秦嬴,是秦国的祖先。因为养马获得封邑。但是当时还不是诸侯。后来,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有功,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后来,不断壮大,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使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孙悟空最早在天庭是做弼马温的,他一心想着那玉皇老儿的位子。看来孙悟空那时候专心致志地做好弼马温的位置,他的猴子猴孙可能还真能坐玉皇老儿的位子。哈哈!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周孝王时候,公元前925年(鲁魏公五十年),鲁魏公逝世,儿子姬擢继位,这就是鲁厉公。
周孝王时候,宋湣公的儿子子鲋祀杀死宋炀公而自己继位,说:“我应当继位。”这就是宋厉公。
周孝王时候,卫靖伯逝世,儿子卫贞伯继位。
后来,卫贞伯逝世,儿子卫顷伯继位。
周孝王逝世后,诸侯重新拥立周懿王的王太子姬燮,这就是周夷王。
公元前888年(鲁厉公三十七年),鲁厉公逝世,鲁国人拥立他的弟弟姬具,这就是鲁献公。
公元前879年,周夷王逝世。
周夷王时候,纪侯向周夷王诬陷齐哀公,周夷王烹杀齐哀公而立他的弟弟吕静,这就是齐胡公。齐胡公迁都到薄姑。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周夷王可以烹杀齐哀公而立他的弟弟吕静。不管周夷王是否听信了谗言,当时的周天子,还是能够管理天下的呀!春秋战国时候的周天子,看了这段历史,一定会说:“想当年”的吧?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周夷王时候,卫顷侯用厚礼贿赂周夷王,周夷王命令卫国国君为侯。这就是卫顷侯。
周夷王逝世后,儿子姬胡继位,这就是周厉王。
公元前865年(周厉王十四年),燕侯姬奭的九代孙燕惠侯继位。
同年,曹孝伯逝世,儿子姬喜继位,这就是曹夷伯。
公元前864年(周厉王十五年),蔡厉侯逝世,儿子蔡武侯继位。
公元前860年(周厉王十九年),齐哀公的同母所生的最小的弟弟吕山怨恨齐胡公,就和他的党徒率领营丘人袭击、攻打、杀死齐胡公而自己继位,这就是齐献公。
公元前859年(周厉王二十年),齐献公全部驱逐齐胡公的儿子,趁机从薄姑迁都,到临菑治理国家。
同年,宋厉公逝世,儿子子举继位,这就是宋釐公。
同年,晋厉侯逝世,儿子姬宜臼继位,这就是晋靖侯。
公元前857年(周厉王二十二年),秦嬴逝世,秦侯继位。
公元前856年(鲁献公三十二年),鲁献公逝世,儿子姬濞继位,这就是鲁真公。
公元前855年(卫顷侯十二年),卫顷侯逝世。卫釐侯继位。
同年,陈慎公逝世。儿子妈宁继位,这就是陈幽公。
公元前851年(齐献公九年),齐献公逝世,儿子吕寿继位。这就是齐武公。
公元前849年(周厉王三十年),周厉王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上谏周厉王说:“王室难道将要卑微了吗?荣公喜欢专享利益而不知大难临头。利益,是百物所赖以生长的东西,是天地所赖以承载的东西,而专享它,那就危害多了。天地百物都想获取利益,怎么可以专享啊?专享,愤怒的人就会很多,却对可能发生的大灾难不做准备。用利益教导大王,大王难道能够长久吗?为人之君,应该疏导利益让它广布天下。让神灵、人民、百物没有不获利的,即使这样仍然每天恐惧警惕,担心怨恨来到。所以《颂》说:‘思念文王、后稷,功劳可以匹配上天,抚养我国百姓,这难道不是你的最高准则吗?’《大雅》说:‘施予赐给人民,让人民承载周朝。’这不正是广布利益而惧怕灾难吗?所以能够承载周朝以至于今天。今天大王学习专享利益,难道可以吗?匹夫专享利益,尚且被称为强盗,大王却执行此事,那归顺大王的人就少了。荣公如果得到重用,周朝一定失败。”周厉王不听,终于任命荣夷公为卿士,让他当权。
周厉王行事暴虐、骄纵,国人诽谤周厉王。召公上谏说:“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了。”周厉王大怒,得到卫国的巫师,让他监视诽谤的人,来告诉自己,杀死诽谤的人。于是诽谤减少了,诸侯不来朝拜。
公元前848年(周厉王三十一年),话说周厉王暴虐,楚王芈渠畏惧他讨伐楚国,也就去掉王号。
后来,楚子芈渠逝世。
楚子芈渠时候,君位继承人是长子芈康。芈康早死。次子芈红继位。这就是楚子芈红。
楚子芈红的弟弟芈执疵杀了他而取而代之。这就是楚子芈执疵。
这年,楚子芈执疵逝世,儿子芈勇继位。这就是楚子芈勇。
同年,秦侯逝世,秦公伯继位。
公元前845年(周厉王三十四年),周厉王更加严酷,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遇,仅能以目示意。周厉王喜悦,告诉召公说:“我能够止息诽谤了,他们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彰显自己的错误。提防人民的嘴巴,比提防洪水还难。河水堵塞了就会崩溃,伤害人民一定会多,人民的怨言多了也会产生动乱。这就是为什么治理洪水的人让河流决口使它得到疏导,治理人民的人引导人民,使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所以天子听政,让公卿到列士献诗、盲人献曲、史官献书,听取乐师的箴言、眼睛没有瞳的人的诗赋、眼睛失明的人的背诵、百官的上谏、百姓的传话,君主所亲近的臣子竭力谋划,王亲国戚补过误、察得失,乐师与史官教诲,尊长告诫,而后大王再自己斟酌,所以事情行进而不相违背。人民有嘴巴,犹如土地有山川,财物从这里出来;犹如土地有平原和低下的地方、平坦肥美的地方,衣服和食物从这里出来。让嘴巴宣泄说话,好的坏的就知道了,于是国家兴旺发达。做善事而防备失败,所以产生财物、衣服和食物。人民在心中忧虑而用嘴巴宣泄,想清楚了就去做。如果堵塞他们的嘴巴,怎么能够成功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国人不敢说话。
同年(秦公伯三年),秦公伯逝世,秦仲继位。
公元前842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国人就一起背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出奔到彘的冀州山。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豹曰:周厉王不可谓没有功绩。楚王芈渠畏惧他讨伐楚国,也就去掉王号。周厉王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但是他却不让人民说话。最后落得国人背叛,出奔到彘。后来老死在那儿。不也是悲哀吗?
召公说得多好啊:“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学习历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吸取历史教训。周厉王的故事,难道不是我们要警戒自己的吗?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周厉王执政期间,打开夏后朝留下的盒子看。保存的龙唾液在朝廷上流淌,不可去除。周厉王让妇人裸体而大声叫嚷。唾液化为蜥蜴,进入王后的宫殿。王后宫殿的婢女刚刚乳齿换尽而遇到它。
等到婢女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的时候,怀了孕,没有丈夫而生下女儿,恐惧而丢弃女儿。
言归正传,王太子姬静藏匿在召公的家中。国人听说此事,就包围了召公的家。
召公说:“从前我屡次进谏大王,大王不听从,才发生这样的灾难。今天如果王太子被杀,大王难道不认为我记仇而怨恨他吗?侍奉君主的人,有危险而不怨恨,即使怨恨而不发怒,何况侍奉大王呢!”就用他的儿子取代王太子姬静,王太子姬静竟然得到逃脱。
同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有的背叛周厉王。西戎反叛王室,灭亡犬丘的嬴大骆的一族。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召公、周公两个国相行使国政,号称共和。
豹曰:周厉王逃走,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王太子姬静去死,王太子姬静竟然得到逃脱。于是,召公、周公两个国相行使国政。这在中国家天下的历史中,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古人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这一无君,就是十四年。这十四年中国家政权其实掌握在召公、周公手中。两个人共同商量着管理国家,所以叫共和。而我们现在叫共和国,共和二字,就是源自于此。
同年是秦仲四年。
同年是鲁真公十五年。还有人说是鲁真公十四年。
同年是齐武公十年。
同年是晋靖侯十八年。
这年,晋靖侯逝世,儿子姬司徒继位,这就是晋釐侯。
同年是楚子芈勇七年。
同年是宋釐公十八年。
同年是卫釐侯十四年。
同年是陈幽公十四年。
同年是蔡武侯二十三年。
同年是曹夷伯二十四年。
同年是燕惠侯二十四年。
公元前84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纪元。以后每一年,史书都有记载。那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人开始记载历史的呢?难道是召公、周公共同管理国政,为了以后大政奉还给国君,对自己所作所为开始做笔记,后来就养成习惯的吗?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时间:2020-09-11 18:36:53
公元前838年(楚子芈勇十年),楚子芈勇逝世,弟弟芈严继位,这就是楚子芈严。
同年,蔡武侯逝世,儿子蔡夷侯继位。

楼主:ty_云淡风轻的豹

字数:16866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8-27 23:45:17

更新时间:2020-09-11 18:36:53

评论数:3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