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正面抗日战场

正面抗日战场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经常无奈的苦笑 回复日期:2010-05-19 03:43:08
按照民间说法,张之所以能善终也与这手令有关。据说赵四曾告诉张,留得此手令不公布,也便能保住身家性命。所以还望关兄就您的所知所想给弟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晚年明确,无此手令。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应该说,“新生活运动”的主旨并无多大问题,“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都是老祖宗念叨过的玩意,境界高得很。
错就错在它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新生活”有95条准则,竟然连吃饭时不准说话都有规定,要全照这些标准做下去,那人人都可以当圣徒了。
这里面还暴露出国人的一个固有弊病,那就是形式往往重过内容。什么是真正的“礼义廉耻”,没几个人在意,大家重视的无非是表面的东西,所谓你骗我,我骗你,大家骗骗“委员长”,搞搞“形式主义”而已。
说要“四菜一汤”,饭店里就用大盘子盛菜,结果上来的菜,远远超过了“四菜”。
说不准喝酒,小二就把茶壶里的茶水倒掉,换成酒照样端上来。
“新生活”,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呢。
与此相比,作为经济准备的币制改革却马到成功,真正改出了成效。
币制改革是从“一二八”会战后开始着手进行的。中日之战结束刚刚一个月不到,身兼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随着战后沪上经济的勃兴,内地银元正在不断涌入大上海。
他立即和孔祥熙联手操刀,一夜之间,把银两都改成了银元。
这就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的“废两改元”。
银两,那是用了几千年的好东西,可是不方便,有大有小,有重有轻,连成色都不一样,买个东西,还得请人鉴宝一样地鉴一下。
这样改过之后就好了,都变成了整齐划一的银元。
“废两改元”是第一步,事隔两年,便有了“法币改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3日,宋孔两位“民国财神爷”再度携手,宣布要把全国的银元都收归国有,做为法定准备金,另外由中央控制的银行发行钞票(即法币)作为流通。
法币改革不仅成功地缓解了一年前美国转嫁给中国的那场“危机”,给当时的国内经济打了一针兴奋剂,同时也为抗战提供了一个便携式印钞机。
到抗战全面爆发后,那么多工厂需要内迁,那么多人口需要安置,都挤在巴掌大一块地方过日子,不全要钱吗。
钱从何来?
曰:中央四大银行。
银行的钱又从何来?
曰:多印票子。
因此有人评价说:如果中国没有35年的那场法币改革,根本打不了37年的抗战。
法币改革对于日本和中国的地方诸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日本人原以为中国的法币改革搞不成,到半途就要演砸了,没想到推进速度既快又顺利,这让他们傻了眼。
土肥原便代表天津驻屯军直接向宋哲元打招呼,叫他不要把银元往南面运。
知道吗,这是要搞经济统一,钱被中央抓到手,你们这些地方老大从此将再无抗拒中央之可能,以后还混个屁啊。
要是你不采取办法,那我们日本就要动手了(“日本方面将以实力实现自己目的”)。
如此一来,日本人就成功地把自己和华北地方派系的利益绑在了一架马车上。
(651)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宋哲元一听有道理,他不愿轻易投日,但也决不允许自己从此被老蒋一把捏在手心里,因此断然拒绝了南京政府现银南运的要求。
看到宋哲元不肯交银子,韩复榘、商震紧随其后,也同样不肯把银元交出来,这让华北的法币改革犹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土肥原感到,到这时候为止,“华北工作”的车轮总算开始有了要转动的迹像。
算算时间,离自己跟关东军司令部夸口的“11月中旬”也没几天了,如果再搞不定,牛皮就要吹破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1日,他又拿出一份新的“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要宋哲元实行“自治”,连班子都安排好了:宋当“华北五省二市”的首领,他当总顾问。
跟这份方案放在一起的,是一份最后通谍。
土肥原对宋哲元说,你在9天之内,也就是11月20日之前,必须接受方案。
倘若牙缝崩出半个不字,你来看——关东军已经分头向山海关和古北口进发了,到时一定管杀不管埋。
土肥原在扔下这句狠话后,马上跟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联系,希望关东军能够用武力配合“华北工作”的进行。
南次郎随即调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至山海关附近待命,并向参谋本部请示入关的命令。
在重压和利诱的双重作用之下,宋哲元的立场开始发生急剧动摇。
归根结底,现在的宋哲元与长城抗战初期时的宋哲元,在心态上已有了极大不同。他此时也和任何一个地方诸侯一样,成了货真价实的“藩王”。对于“藩”来说,夹在朝廷和倭夷之间求生存,自己能站住脚跟,谋到活路才是第一位的。
看透这一点,宋哲元的所有思想和行动就都可以理解了。
鬼使神差中,他向正在召开的国民党五大发了一份电报。电报中说,我们国家的训政已经搞得差不多,现在可以实施宪政了(“目前切要之图,殆莫急于政权之开放”)。
所谓训政、宪政都是孙中山在三民主义里面的说法。孙老爷子当初给革命画了张图,说我们要先通过打仗来平天下,这叫军政,然后以管理老百姓来安天下,称为训政,最后才是让老百姓自己来治天下,谓之宪政。
国民党二次北伐,把北洋政府给赶跑后,实施的就叫“训政”。这在胡适等人看来,实在糟糕透顶,他们不明白中间为什么要横插这么一杠子,国家直接进入宪政民主不是更好吗。
宋哲元的“宪政主张”大抵也是跟这些喜欢指点江山的文人学的。可是作为武人,他的目的却并不单纯,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中央“开放政权”,里面就多少隐含着为“自治”埋伏笔的意思。
日本人立马从里面闻出了味道。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就认为,宋哲元的这个电报,是“迈向建立华北自治政权的起点”。
他赶紧跑到济南去做韩复榘的“工作”,让后者依样画瓢,千万不要错过“华北自治”这趟快车。在宋哲元的“激励”下,韩复榘也跟着嚷嚷“宪政”,要南京政府“开放政权”。
离土肥原规定的“限期”越来越近,从中央到华北地方都很紧张,因为看样子集结在山海关的关东军只要再迈出一步,就能杀到眼前来了。
(652)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11月18日,土肥原再放狠话:就差2天啦,再没什么动作,我们关东军可真要过来了。
知道来多少人吗?
5个师团到华北,6个师团到山东。
这哥们也真会编,那日本当时一共才17个常备师团,一下子来11个,准备都不要准备,亏他吹得出来。
宋哲元派萧振瀛找到土肥原,希望能够再拖上一拖。不料土肥原凶相毕露:搞什么搞,姓宋的不自治,那到时候我们自己在华北进行自治,还不信了,我有这么多部队,自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萧振瀛回来照实一说,宋哲元大惊失色,感到日军这回可能要动真格的了。
长城抗战,日军只不过出动了2个半师团,就在华北克竟全功。现在一下子上来5个,是原来的2倍,仅靠29军肯定挡不住啊。
他赶紧向南京政府发去电报,说日本人逼得实在太急,即使20日这一天我能硬着头皮挺过去,也至多只能挺个两天而已,到时候恐怕真的不能不宣布“自治”了(“能维持暂时,不能永久”)。
当时外交部在北平有特派员,此人进一步向南京证实,宋哲元说的情况完全属实,“现当局陷于不得不屈服之势,华北政局变化恐能幸免”。
韩复榘和商震都分别接到通知,宋哲元让他们到北平去“协商”。
协商什么?
商震偷偷地告诉老蒋,此次宋氏邀他去北平,十有八九就是去谈“自治”的事(“不外促新组织之实现”)。
在华北四巨头中,数商震的力量和胆量最小。事情明摆着,做华北的头没他的份,不“自治”,日本人要对付他,“自治”的话,老蒋又饶不了他,也就是说,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风险与收益都极不相称。
因此商震只能以生病为由来敷衍宋哲元,迟迟不肯起身,同时给老蒋打小报告,以示自己的“清白之身”。
华北的空气一下子上升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由土肥原带来的第一波“自治”高潮排山倒海,如骇浪卷来。
宋哲元“来电动摇”,韩复榘“态度可虑”,这让身处南方的老蒋感到,如果不把这股浪给打下去,宋韩已经不是能不能“维持”的问题,都快要身不由己滑入水中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9日,即宋哲元发来有关他“不得不屈服”的电报的第二天,老蒋在国民党五大上作对外关系报告时,说出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也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前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完全绝望”、“最后关头”、“牺牲”,这些词汇就等于在华北立了一块界牌,上面写着:绝不容许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这就是我的底线。
我要“和平”,但是如果你们硬要越过底线,那我就不会再退让了,是战是和,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是对外。
对内,老蒋执剑在手,嗖嗖嗖连出三招,以压服华北那两个动摇不定的兄弟。
(653)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假条
又得给各位告假了,因为要出门。少则一两天,多则三四天。

关河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第一招:威慑。
不是威慑日本人,而是威慑宋哲元和韩复榘。
在首府南京附近集中了几个中央军主力师,举行军事大演习,其中的一部分还装模作样地向陇海线火车站集结,车站也积极配合,调来好多辆军用列车,给人一看就是一副要到北方去打大仗的架势。
话挑明了,如果你们这两个“华北巨头”真的要投向日本人,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不管什么理由,肯定手起刀落(“如平津自由行动降敌求全,则中央决无迁就依违之可能”)。
第二招:敲打。
奉蒋之命,何应钦按难搞程度的不同,给商震、韩复榘、宋哲元三个人各分一电。
给商韩两人的:“华北自治”不是中央的意思,那是关东军和一帮驻华武官弄出来的,绝不允许。你们不要到北平去开那个会,不是什么好会(“切勿赴平与会”)。
给宋哲元的:中央对华北问题这几天就会拿出相应办法(“旬日以内,必有大体办法”),所以你能撑还是要继续撑下去,20日的“北平会议”马上取消。
通过商震的小报告和宋哲元的“个人表现”,老蒋此时已经心中有数,宋阎韩商,最危险的恰是以前寄希望最大的宋哲元。
老阎早就从“自治圈”中全身而退,但靠他已经震不住华北的其他人了。另外三个人,商震不敢参加“自治”,韩复榘不敢带头“自治”,惟有宋哲元既有胆又有野心,正好日本人给他的压力又最大,这种情况下,他是极可能把持不住的。
因此老蒋在何应钦之后又格外“关照”,亲自发去多份电报,要他务必沉住气,站直罗,绝不能趴下(“应坚忍镇定,以申正气”)。
第三招:情报。
老蒋让驻日大使馆动用各种关系,想方设法弄清楚,这土肥原口气这么大,日本是不是真的要全面动武了。
谜底在当天晚上就揭晓了。
驻日使馆连夜发来密电,告诉老蒋,土肥原的那11个师团都是没影的事,因为冈田内阁和元老们不同意关东军进入关内。
事实是,得悉华北事态紧急后,冈田首相立即邀集外相、陆相和海相,召开了三相会议。三相讨论的结果,是对“华北工作”采取缓进态度。
不是“华北工作”缺乏吸引力,而是担心引起国际纠纷。
英美等国在法币改革前后,已与中国达成谅解,法币改革本身就有英国经济学家参与其中。土肥原在华北四处点火,引起了英美等国的极度不满,称对华北“事态演变”,会予以“密切注意”。
同时,南京附近中央军的动向,也让他们担心,如果把老蒋惹急了,后者会不会真的不顾一切地把部队重新开进华北。
最后陆相林铣十郎直接给参谋本部打了招呼,要求不要让关东军贸然进关。
说实话,土肥原的上司南次郎本来还是很想派兵进关,给他助阵的。南次郎甚至已向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发去电报,拿“白银风潮”说事,一再强调这是推进“华北工作”,“使华北投入日军怀抱之绝无仅有之良机”。
现在光一个天津驻屯军已经不够了,人太少,所以最好能让关东军派兵进入“停战区域以外”。
(654)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不过,作为混事有一套的老牌官僚,南次郎是绝不敢自己做主负责任的,人家可是一个“遵从圣命”的模范。
政府说轻易打不得,这个“圣命”来不了,南次郎也就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当然,日本人投机的心态什么时候都少不了,要是土肥原能跟“河北事件”的酒井隆那样讹到“好东西”,日本政府也乐观其成,所以在土肥原未在华北得逞之前,他们是断然不会把这一态度轻易向中方公开或透露的。
收到电报,老蒋长舒了一口气,一直紧崩的神经这才稍有松弛。
他随即给萧振瀛发去电报,让其转告宋哲元,土肥原不过是个冒牌货,日本政府并没有要打仗的意思,喊打喊杀那都是他自己编出来吓吓你们的,因此千万不能再与土肥原进行什么“自治”谈判。
外面,土肥原的西洋镜已经被戳穿。
里面,老蒋磨刀霍霍,扬言谁“自由行动”就剁了他,商韩则干脆“隐身”,怎么喊也不露面。
宋哲元知道,“五省二市”的“总首领”暂时当不成了。
还是走为上吧。
一溜烟跑到自己在天津的住所躲了起来。
11月20日,时间到。
土肥原坐在家里,喜滋滋地等着宋哲元给他送来好消息。
来的是萧振瀛,“好消息”是:我们不想“自治”了,有关谈判自今日起over。
不可能啊。
土肥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腾地一下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难道你们不怕5个师团,不,11个“皇军师团”打过来?
萧振瀛摇摇头:不怕。
土肥原身子一软,蔫了。
等等,听我说,如果你们不“自治”的话,我们是完全可以自己宣布“自治”的哦,到时候后悔药都没地儿买去。
可是萧振瀛已经走了。
土肥原慌了神,他到处找宋哲元本人,可是哪里也找不到。
让他更加沮丧的事情还在后面。
老蒋又出手了,此谓第四招:隔山打牛。
此前,在汪精卫躲倒的情况下,身兼行政院长之职的老蒋已通过派“赴日经济考察团”的方式,探过广田、近卫等日本要人的口风,就问一句话:你们究竟需要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跟你们谈?
广田嘟囔着说,你们老是搞那什么“二元外交”,一个推一个,汪推蒋,蒋推汪,都不想解决问题,所以才会弄到现在这样的局面(“意在推缓”)。
老蒋说那好,现在汪也残了,蒋只有我一个。我来跟你们谈。
11月20日当天,老蒋接见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这是他掀起盖头,第一次面对面地在外交上与日本政府进行碰撞。
有吉对中央军可能北上仍然心有余悸,一上来就要求老蒋千万不能把部队调到北方去。至于“华北自治”,那是地方上的事嘛,作为中央政府,不应该予以军事压制。
老蒋马上把他的话挡了回去:只要是违反国家主权的“自治运动”,我“均难容忍”。
接着,老蒋又虚晃一枪,声称对于“广田三原则”,他个人已经“全然同意”(注意是个人,而不是政府),但这个事情需要大家坐下来慢慢谈。
对老蒋来说,“广田三原则”就是一座山,他一时搬不走,却也决不愿意让这座山把自己给压住。
之所以要吊日本人的胃口,是因为要隔着这座“山”,打山那边的“牛”——华北问题。
(655)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老蒋郑重地告诉有吉,如果华北“发生事故”,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天,广田根据谈话内容,向土肥原发去电令,要求“华北工作”采取“轻度自治”:蒋介石在“广田三原则”上已经软了下来,说可以商量,这个敏感时候,你千万别在北平那里搞得过猛,以免把好事给搅黄了。
同时,他还授以机宜,让土肥原一开始不要胃口太大,别整天想着要把华北和山东都一口吞下,可以先从冀察两省开始,慢慢吃,别着急。
土肥原只好“避”重就“轻”,避开宋哲元和韩复榘,跑到天津找殷汝耕去了。
此前冀东的派驻专员,除了殷汝耕,还有一个唐山的陶尚铭,后者曾做过张学良的日文秘书。由于陶尚铭不肯附从于日本人,结果遭到日方和殷汝耕的联合排斥,只得辞职走人。他一走,冀东大权尽操于殷汝耕一人之手。
几天后,殷汝耕降下青天白日,重升五色旗,在华北第一个搞起了“自治”政府。
冀东“自治”的实现,使土肥原立刻又兴奋起来。
领导就是比咱聪明,说要一点点来,果然就见了成效。
第一波“华北自治”刚刚退潮,马上又扑上来一个小浪,土肥原做特务的本事,果非板垣辈能比。
老蒋的神经又紧张起来,他必须拿出新的应对之策。
单靠宋哲元,恐怕真的“维持”不住,看来还是得像“河北事件”以前那样,再派一位大员去华北坐镇,重建中央权威。
派谁去呢?
黄郛肯定不行。他此时身体已极差,再不能帮自己的义弟“尝甘苦”了,同时他也深知,如果自己不在,政整会这样充斥着各类“日本通”的临时机构,很可能走向反面——果然,除殷汝耕之外,王克敏、李择一、殷同等人后来都排着队做了汉奸。
既不能为我所制,岂能为倭所用,在多田骏上任的当天,黄郛即密电老蒋,要求速下决心,结束北平政整会。
一个星期后,行政院发布命令,正式撤消了政整会。
与政整会相比,北平军分会则是另一码事,在何应钦走后,这个机构实际上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于是,老蒋也发个命令,宣告军分会寿终正寝。
两个机构没了,一个原先的负责人不能去,老蒋便盯住了另外一个负责人。
这个人自然还是何应钦。
可是何应钦再也不肯去北平了。
老蒋先是“晓以大义”,在无效之后破口大骂,甚至对何应钦说,不就是让你去北平出趟差吗,有那么可怕?你要是这么怕死,就不用再当军人了!
何应钦却偏偏来了犟脾气:不当就不当,打死也不去。
这下老蒋倒真的没了办法。他也知道何应钦不去有不去的道理。
咱们抛开被骂成“卖国贼”这一节不说,现在华北不光是对付日本人的问题,平地又跳出了一个宋哲元,那人占山为王的心也很重,不比日本人好打发,自己这么一个光杆司令过去,肯定是凶多吉少啊。
如果说“河北事件”前后的北平,对何应钦来说是龙潭虎穴的话,现在就等于是龙潭虎穴的平方了(“事态变化,殊难逆料”)。
老蒋正在想办法准备再哄一下,华北忽然风云突变,第二波大浪又来了。
(656)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10点再更一次。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大家来猜米 回复日期:2010-05-23 23:03:40
关老估计临时有急事,不然老关肯定会守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出了点状况,今天会补上。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虽然这次的“华北自治”已经缩小了范围,成了“冀察自治”,可来势比第一波还要猛,因为在后面掀浪头的,不光土肥原,还有日本政府,不光日本政府,还有——宋哲元。
日本政府认为老蒋出尔反尔,刚刚还说你个人同意“广田三原则”,大家要坐下来谈的,转过脸就反攻倒算,竟然要拿“我们的殷汝耕”是问了。
告诉你,我们认为殷汝耕做得不错,是华北与“满洲国”合作的好榜样,如果你要逮捕的话,我们日本政府决不会答应。
话音刚落,天津驻屯军就占领了天津车站和机场,这回看样子真有要动武的心了。
宋哲元的反应尤其让人瞪目结舌。
在任命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北平办事长官的同时,老蒋对宋哲元也做了考虑,让他当冀察绥靖主任。
宋哲元却两次发来电报,要把这个刚刚拿到手的官帽给辞掉。
土肥原在旁边看得真切,大乐。
这回好,第一波时的障碍都自动消除:政府支持了,出兵不是没有可能;宋要权索位,正是可资利用的机会。
他再次向宋哲元发出通牒:冀察两省先“自治”,最迟30日表态。
接到通牒后,宋哲元给老蒋发来一份电报。
这份电报的内容很隐晦,他说现在啊,华北的形势真是复杂,大家也各说各的,有的说要“自决”,有的说要“自治”,我的看法嘛,“因势利导”,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最后,宋哲元让老蒋拿一个“慰民望定民心”的有效办法出来。
大家都不是傻瓜,看完这封电报,全明白了:某人已经准备跟南京政府一刀两断,敲开“自治”之门。那话里话外,竟然还有了借日人来胁迫中央的意味。
老蒋岂能看不出来。这第二波浪,看来是无论如何难以化解了。
此时的华北形势,可用三段论进行概括。
第一段:非常危险。
第二段:险恶万分。
第三段:朝不保夕。
一段比一段惊险,再不把何应钦弄到华北去,那里眼看着就再无任何指望了。
在讲道理无用,激将法无效的情况下,老蒋改用迂回侧击的办法,动员林森等元老反复去做何应钦的工作。
看到实在无法推,何应钦只好勉强答应,再赴北上走一遭。
老蒋也知道何应钦此行不易,可这种时候,除了何应钦,谁还有能力,或即算有能力,又愿意去华北干这趟差事呢。
临行前,他对何应钦北上的结果其实已有预感,交待给何应钦处置华北事务的几条原则中,就有这样一条:如果你能站得住脚是最好,倘若不行,就依照西南的样式,建立一个冀察政务委员会(简称“政委会”),让宋哲元做委员长。
反正无论如何,最低限度就是保住平津的领土主权,哪怕是由宋哲元掌控,在此之外,如果“日军仍进占平津”,那就没办法,“只有出于一战”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3日,何应钦到达北平。
(657)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不出所料,日方拒绝与何应钦见面,把他晾在那里。驻北平的武官高桥坦甚至让人带话,说何应钦要是留在北平,北方将会发生“严重的困扰”。
何应钦咬咬牙,这是早就可以想见的情况,他现在需要的是和宋哲元一道坐下来研究对日之策。
可是宋哲元却拒不见面,理由是土肥原在逼他搞自治,如果何应钦这两天不自己拿出“应对办法”给他,他就只有“避往他处”了。
其实在何应钦未抵北平之前,宋哲元就曾一本正经地要求老蒋“派大员来平指导”。
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他假托的一句虚词。
何应钦到达北平的当天,宋哲元正在忙另一件事。
什么事呢,就是派人到保定去给商震“探病”。摸摸这家伙的虚实,是真病了,还是不愿给我宋某人面子,到北平来“开会”。
就在这时候,有人进来报告:何应钦来了,专车已到丰台,离北平没多少路了。
据说宋哲元当时脸色就变了(“闻后勃然变色”),说:他又来干什么?现在北平已经是我的了,莫非想搅我的好事不成。
秦德纯、萧振瀛其时都在座,便提醒宋哲元,应该亲自去接一下,毕竟何应钦是中央派来的一方大员,自己的顶头上司。
宋哲元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我不去,你们谁愿意去谁去。
随后拂袖而走,躲到西山去了(后移颐和园)。
秦萧二人面面相觑。
宋哲元的用意他们不是不明白,如果单纯就29军的利益考虑,把地盘占得多一点,甚至跟中央和老蒋分庭抗礼也许是对的。可是现在身处国难之中,要是做得太出格,只可能是亲者痛,仇者快。
秦萧都是29军高层中的谋略之士,比一般的军人站得高,看得远,所谓谋食亦须谋道,这个道理他们是懂的,而且在与老蒋的几次接触中,他们事实上也接受和赞同对方团结一致,积极备战的想法。
无论如何,后面这个才是大局。
一方面要确保胳膊肘不往外拐,另一方面却又要维护大局,何去何从,真是难煞人也。
秦萧商量的结果,还是决定去见何应钦。
大家开门见山,抱着诚恳的态度坐下来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来。
宋哲元自己躲着不见,却把担任北平城防任务的冯治安派了过来。
见到何应钦后,冯冶安表面必恭必敬,让何应钦放心,称何在北平的安全问题,他可以“完全负责”。
冯治安的这一语调温和的“提醒”,对何应钦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因为那不啻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隐含的意思就是北平这里早已是29军的地盘,你的小命就握在我们手里,“安全与否”也得由我们说了算。
何应钦的心情非常沉重,直至晚上见到登门求见的秦德纯和萧振瀛。
(658)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10点和11点续更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浪_凡 回复日期:2010-05-24 09:54:29
瞪目结舌=瞠目结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过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10点的更新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萧振瀛曾经从29军的角度出发,对人进行剖析:如果你真躺到日本人的怀里去,那是要遗臭万年的,子孙后代都要跟着挨骂,而且一旦做了汉奸,别以为日子好过,事实上会更加难过。
为什么呢?
日本人会看不起你,认为你贱,可以“任意狎侮”,到时你将穷于应付,里外不是人。
所以只可表面应付,决不能真当汉奸。
对于“中央”,我们在“自治”之前当然要跟他斗,但如果他把你要的都给了你,就不能再窝里斗了。因为只有背靠“中央”这棵大树,我们才有真正的实力对日本人做到寸不不让。
萧振瀛的这一谋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与其叫真汉奸出来卖国,莫不如29军出头控制冀察”。
倒过来理解,就是29军控制冀察后,一定不会做“真汉奸”,也一定不会卖国。
何应钦听罢点了点头,好吧,这件事我请示了再给你们回音。
把事情给老蒋一说,后者半天没吭气。
(659)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跟昨晚一样,老是传不对。上面的(659)不完整。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厌恨qq 回复日期:2010-05-24 22:31:08
关老师注意身体,更新慢点不要紧,大家伙都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可能是系统或者电脑有问题,传不上来。如11点后还不行,只有明天再试。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何应钦对秦萧二人坦言,自己到北平来,并无任何夺权之念,只要宋哲元能在这里挡住日本人,完全可依照出发前拟定的原则,建立政委会,推宋哲元为首。
事到如今,萧振瀛也只有实话实说了,他告诉何应钦,自己“主公”的要求还不仅限于此。
何应钦吃了一惊,那他还要什么?
希望能够让我们掌控津冀(天津和河北)。
何应钦愣住了。
原来这才是全部症结所在,宋哲元不光是怕他何某人抢权,还要进一步把别人的地盘都收入自己囊中。
太过分了吧。
随何应钦一同北来的陈仪马上问萧振瀛,外界说日本人也支持宋哲元在华北当头,那他是不是真的跟日方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
萧振瀛矢口否认有这样的事。他说,自己一直盯着,绝对不会允许29军内出现这样的情况。
同时表明自己的心迹:我萧某出自东北,与日本人势不两立。如果我整天想的不是挽救华北,收复家乡(东四省),以后还怎么好意思回去见父老儿孙?
说着说着,他还流了眼泪,把自己的信誉抬了出来:“蒋委员长”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在“拥宋主冀”的整个过程中,萧振瀛的心理确实是极其复杂的。
站在他的立场和角度,倘若华北一定要有一个人出来做头,你不可能要求他去拥护“宋阎韩商”中除宋以外的任何一位,其中也包括与29军完全没有瓜葛的阎锡山。同样,如果要选一支部队出来控制华北,他也当仁不让地会把29军推上去,就像当初东奔西跑,费尽周折去老蒋、张学良那里做说客一样,一切都是为了29军。
(659-1)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在他看来,29军是其事业所系。某种程度上,包括他和秦德纯在内的29军高层,对宋哲元谋取29军利益的最大化的做法,当时都是赞成,或至少是默认的。
可是在“逆取到手”后,又决不能做汉奸,不仅不能做,还要把抵御日本人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
萧振瀛曾经从29军的角度出发,对人进行剖析:如果你真躺到日本人的怀里去,那是要遗臭万年的,子孙后代都要跟着挨骂,而且一旦做了汉奸,别以为日子好过,事实上会更加难过。
为什么呢?
日本人会看不起你,认为你贱,可以“任意狎侮”,到时你将穷于应付,里外不是人。
所以只可表面应付,决不能真当汉奸。
对于“中央”,我们在“自治”之前当然要跟他斗,但如果他把你要的都给了你,就不能再窝里斗了。因为只有背靠“中央”这棵大树,我们才有真正的实力对日本人做到寸不不让。
萧振瀛的这一谋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与其叫真汉奸出来卖国,莫不如29军出头控制冀察”。
倒过来理解,就是29军控制冀察后,一定不会做“真汉奸”,也一定不会卖国。
何应钦听罢点了点头,好吧,这件事我请示了再给你们回音。
把事情给老蒋一说,后者半天没吭气。
(659-2)

楼主:关河五十州

字数:19227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9-09-06 22:56:00

更新时间:2020-10-01 11:00:29

评论数:1052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