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读唐诗品唐史

细读唐诗品唐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贞观二年(628)她4岁的时候,改变她命运的唐高宗李治诞生,也就在本年,发生了袁天罡为她相面的传说,当时的著名神棍袁天罡对男装打扮的武则天大感惊奇,说可惜是个男孩,如果是女孩当主宰天下。
贞观十一年(637)13岁的她选入宫中,成为太宗李世民“第五级”老婆——才人,并被赐名武媚。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进宫之时,母亲杨氏悲伤哭泣,武则天劝告:“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可以说,武则天是满怀对太宗的崇拜和对皇宫生活的憧憬,走出家门的。
从李世民赐名“媚”来看,武则天应该是美女,可是直到李世民去世,武则天在深宫十二年,既没为李世民生下一儿半女,甚至连封号都没有晋升,因此后来武则天才施施然自称是李世民的“宫女”。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算是一个小谜团。
到了贞观二十二年(648),李世民患上严重的风疾,此时的武则天伺候在李世民身畔,与在李世民面前大力表现的李治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那个时候的李治虽然给自己父亲送上了生机勃勃的绿帽,但是表面文章还是做得非常好,在李世民的病榻前精心陪护,以至于生了很多白发(也许是和武则天折腾的过分,损了肾气)。二十岁的李治和大他四岁的后妈就这样许下海誓山盟。
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如感业寺为尼。传说中是李世民问武则天自己死后她怎么办,武则天不说殉葬,而是话题转到出家为李世民祈福。其实倒也不是单独为她设置的这个待遇,很多没有生育的宫人都去感业寺了。这个时候李治还没有胆量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截留先皇的女人自己享用。
但是就在李世民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李治去感业寺进香,纪念自己的父亲。武则天抓住机会,给李治传了一首诗《如意娘》,与其说是一首诗,倒不如说是一篇包含幽怨的情书。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第二句直抒胸臆的“忆君”,前后都是对“忆君”的铺排。“比来”一词的意思是“近来,近时”,这个词没有任何争议,但是我对“看朱成碧”的用法有一点新见解。
大多数的人理解“看朱成碧”是说由于精神恍惚,导致眼花而不能分辨颜色,并举出南朝梁代的王僧孺《夜愁》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来佐政。不过我认为在这里的武则天的用法和后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用法类似,红色指花,碧色指叶,我等到花儿都谢了,叶子从嫩芽发成了亭亭如盖,为什么你还没有来。
最早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克林顿还是美国总统,那位白宫的实习生“蓝裙子”上的“痕迹事件”刚刚发酵(暴露年龄了),当时就邪恶的把两者联系到了一起,开箱验取的,真的只是泪痕?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二、二次进宫邀宠幸
面对因思念而“憔悴支离”的武则天,李治流下愧疚间杂感动的泪水,这个时候,他的正宫王皇后,因为一直未育,正遭受儿女双全的萧淑妃的威胁,李治也更偏爱她。于是王皇后怂恿李治收下武则天,并且她积极运作,在两人重逢的第二年,王皇后出面让武则天“二进宫”,不过只是在王皇后身边做一个普通宫女,和王皇后一起斗萧淑妃这个“地主”。就在武则天进宫的第二年,王皇后认下一位无名宫女生的皇子李忠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太子。也是在这一年,武则天生下长子李弘。这两个“炸弹”,彻底把萧淑妃拉下马来。
不过到了下一把坐庄的时候,武则天没有谦让王皇后,而是自己叫了“地主”——就在入宫的第四年,永徽五年(654),30岁的武则天被封为昭仪,并在当年,李治重重追封了自己的老丈人武士彟,为了掩人耳目,同时加封了其余十二位跟随李渊打天下的功臣,但是大家都看出了其中端倪。就在当年年底武则天生下了次子李贤,然后很快又身怀有孕,此刻的王皇后,摒弃前嫌和萧淑妃又结成联盟,果然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友。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可惜此时武则天的地位无可动摇,就在第二年,武则天生下第一个女儿,王皇后前脚来贺喜,后脚武则天就掐死了自己襁褓之中的孩子,并成功的把祸水引向王皇后。在这一年里,支持武则天的政治投机派李义府、许敬宗等战胜了李世民临死托孤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武则天由昭仪直升皇后,并顺便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两个人斩去四肢,泡进酒缸,虐待致死。可能是作恶太过,被王、萧二人的鬼魂缠身,从此武则天不敢在呆在西安的皇宫,而是移驾到了洛阳。同时,武则天也没有忘记在以后的几年里把反对自己为后的几位托孤大臣一一剪除。
为后的第二年,子以母贵,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原太子李忠被废,惶惶不可终日的度过了9年煎熬的日子后,被武则天指示许敬宗诬告他与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一起谋反,最终在麟德元年(664年)被赐死在囚禁的黔州住所。
显庆五年(660),初患风眩病,身体逐渐不适的李治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开始正式参与朝政。随后的几年,武则天权力欲望过于膨胀,引发在麟德元年(664年)发生的李治废后事件,但是由于她处理得当,不仅没有被废除,反而把积极响应李治的宰相上官仪杀掉,使得朝臣知道原来皇后比皇帝更牛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认识到,原来高高在上的皇后随时都有被废除的可能,只有爬到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才真正能随心所欲,于是她开始和李治公开同时上朝,并称二圣。
也就是在这一年,40岁的武则天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
乾封元年(666),42岁的武则天出现在更高的历史舞台,开始同天地神灵和先人对话,她打破了封禅的惯例,以皇后的身份替代宰相继皇帝之后进行“亚献”。

上元元年(674),50岁的武则天撺掇李治称天皇,自称天后,这年,李治为反对武则天为后而被冤杀的长孙无忌平反,武则天感到非常无趣,为了挽回颜面,武后上表,提出治理天下的十二条建议,颁布全国,扳回一城。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三、亲疏皆杀树权威
上元二年(675)51岁的武则天有当皇帝的机会,李治在晕头之下,要让位给武则天,以宰相郝处俊为首的官员提出异议,认为可将皇位传给太子。于是李治便命太子监国,仁德的监国太子李弘,在深宫发现了被雪藏的两个姐姐都成了老姑娘,她们是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于是他上奏李治,李治也深感对不起她们的母亲,更对两位公主心有愧疚,于是为她们选择驸马,安排出嫁。本来就感觉这个儿子是自己政治前进路上的威胁,现在他又啪啪打自己的脸——要知道后宫事务是由皇后安排的,这两位公主高龄未嫁,自然彰显了武则天的心胸狭隘。
于是,武则天下药毒死了自己的亲生长子。
李弘之死,李治非常悲痛,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以天子礼仪安葬,并且在后来他的三弟唐中宗李显“神龙事变”登上帝位后,正式给他上了皇帝的庙号,成为唐义宗。可惜没过多久,他的四弟李旦上位,又撤销他的神位,不和历代皇帝享受同等的祭祀,到了开元六年(718),唐玄宗李隆基停用义宗庙号,以孝敬谥号祭祀。从这个问题上,看出李显对大哥要厚道一些,无非就是身后名嘛,何必如此较真。唐玄宗李隆基最不够意思,因为李弘是他名义上的老爸——长寿初年(692年),因李弘无子嗣,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
不过这些都是后来发生的,在上元二年毒死李弘后,武则天想到的就是如何架空对她不感冒的宰相们,于是她组织了一帮文人在宫中教她读书,也为她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这些学士们的真正用途,是分宰相的权力而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李弘死了,还要立太子啊,排排坐吃果果,这次轮到了次子李贤。这位李贤比起大哥似乎更高调,除了写下扎心的“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组织学者对《后汉书》进行注释,并且自己也亲自操刀,李贤本人的点评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名垂文化史册。在治国理政方面,他也几次监国,受到李治的褒奖和大臣的拥戴.武则天对这样一位有能力的儿子十分忌惮,一方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责备太子不孝不忠。另一方面利用一个名为明崇俨的道士对李贤的声望进行打击:武后请明崇俨为皇子看相,明崇俨评价说“英王(武后三子李显)状类太宗、相王(武后幼子李旦)最贵,而太子(李贤)不堪大任”。高潮发生在明崇俨被杀,因为有前面的这个“相面”的“过节”,武后以此为借口搜查太子府,进而以300具盔甲为由,给李贤定为“谋逆”大罪,就在立李贤为太子5年后,将其废黜,另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时隔一年多,又把李贤流放到四川巴州去听巴山夜雨了。
弘道元年(683)59岁的武则天喜失丈夫,后半生被武则天用包括感情在内的种种手段玩弄与股掌之间的高宗李治在当年12月去世,太子李显即位,中书令裴炎为辅政大臣,武则天升级为“太后”,依旧垂帘听政。可惜李显的第一次皇帝生涯仅仅一月有余(是的,只是第一次,后面他还要当一次),因李显要大力封赏自己的岳父而中书令裴炎不同意,他发牢骚说江山都是我的,我就是把皇位让给岳父又能如何。
武太后抓住这次不是机会的机会,联合也有废立野心妄图树立自己权威的中书令裴炎,在683年二月六日,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就是唐睿宗,改元文明。通过这番折腾,明眼人都知道谁是真正皇宫之主,所以李旦全权把政事交由武太后处理。此时,也有心念李唐的老臣,开始嘀咕拥立德才兼备的原太子李贤,来替代窝囊的睿宗皇帝李旦,武太后当机立断,派酷吏之一的丘神绩赶往巴州,名义是监视废太子李贤,实际是去斩草除根(虽然这草、这跟都是自己的),丘神绩不辱使命,李贤在三月初五被杀(也有说自杀的,我们都懂的)。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被赶出长安,辗转在房州、迁均之间,因为有二哥李贤的前车之鉴,李显非常知道如何夹着尾巴做人,算是没有再遭到自己老妈的忌惮,流下了小命。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李弘死了,还要立太子啊,排排坐吃果果,这次轮到了次子李贤。这位李贤比起大哥似乎更高调,除了写下扎心的“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组织学者对《后汉书》进行注释,并且自己也亲自操刀,李贤本人的点评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名垂文化史册。在治国理政方面,他也几次监国,受到李治的褒奖和大臣的拥戴.武则天对这样一位有能力的儿子十分忌惮,一方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责备太子不孝不忠。另一方面利用一个名为明崇俨的道士对李贤的声望进行打击:武后请明崇俨为皇子看相,明崇俨评价说“英王(武后三子李显)状类太宗、相王(武后幼子李旦)最贵,而太子(李贤)不堪大任”。高潮发生在明崇俨被杀,因为有前面的这个“相面”的“过节”,武后以此为借口搜查太子府,进而以300具盔甲为由,给李贤定为“谋逆”大罪,就在立李贤为太子5年后,将其废黜,另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时隔一年多,又把李贤流放到四川巴州去听巴山夜雨了。
弘道元年(683)59岁的武则天喜失丈夫,后半生被武则天用包括感情在内的种种手段玩弄与股掌之间的高宗李治在当年12月去世,太子李显即位,中书令裴炎为辅政大臣,武则天升级为“太后”,依旧垂帘听政。可惜李显的第一次皇帝生涯仅仅一月有余(是的,只是第一次,后面他还要当一次),因李显要大力封赏自己的岳父而中书令裴炎不同意,他发牢骚说江山都是我的,我就是把皇位让给岳父又能如何。
武太后抓住这次不是机会的机会,联合也有废立野心妄图树立自己权威的中书令裴炎,在683年二月六日,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就是唐睿宗,改元文明。通过这番折腾,明眼人都知道谁是真正皇宫之主,所以李旦全权把政事交由武太后处理。此时,也有心念李唐的老臣,开始嘀咕拥立德才兼备的原太子李贤,来替代窝囊的睿宗皇帝李旦,武太后当机立断,派酷吏之一的丘神绩赶往巴州,名义是监视废太子李贤,实际是去斩草除根(虽然这草、这跟都是自己的),丘神绩不辱使命,李贤在三月初五被杀(也有说自杀的,我们都懂的)。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被赶出长安,辗转在房州、迁均之间,因为有二哥李贤的前车之鉴,李显非常知道如何夹着尾巴做人,算是没有再遭到自己老妈的忌惮,流下了小命。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李唐的名义在扬州起兵,当时的宰相裴炎刚刚和武则天合力行了废立之事,以为自己足够和武则天抗衡,于是提出只要太后归政给皇帝,徐敬业没有起兵的借口,自然溃败。结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武曌,被冠以“同谋”的罪名,以在职第一宰相之尊,被斩杀。平定徐敬业后的当年年底,武则天又派特使,在防卫突厥的前线,杀了主帅程务挺,罪名是次要的,因为程务挺与裴炎交情不错,曾经为其求情,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代表明确反对势力的徐敬业,朝堂中的反对派代表,第一宰相裴,以及军中统兵大将的代表程务挺,这三个人都被武则天杀掉之后,她的威望大增,以至于武则天公然在朝堂上对百官说,如果谁觉得比这三个人厉害,就站出来跟老娘斗斗,否则,就老老实实听吆喝。一时之间,万马皆喑。
这还不算完,因为还是有一些心怀李唐的老臣,于是她开始别出心裁,大开告密之门,利用酷吏,随意攀污,大杀李唐宗室和旧臣。她制作了铜制的小箱子,放在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大臣的匿名奏疏,这应该是意见箱的雏形吧。又规定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告密,查实有奖,不实无罪。武则天就利用这些凭空捏造捕风捉影的罪名制造白色恐怖,有良知的官员不愿做她的杀人只刀,他就大力培育酷吏,先后重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这个时候你有没有罪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审讯的过程中,你就会被拷问至死。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统计,武则天一生共杀了唐宗室三十四人,自己的武氏亲族二十三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这其中不包括被株连杀掉以及流放死于外地的亲属,也不包括后来被她抛出来平息民愤的酷吏走狗。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被杀的宗室和大臣之外,比较著名的有:
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贞和他的儿子李冲(其他儿子流放岭南最终皆死);李渊的儿子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李隆基的亲生母亲(她的儿媳);李贤的两个儿子被用鞭子活活打死(那是她的亲孙子)……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杀完别人,就要补充自己的人,武则天也提拔了不少官员,大部分是出身寒门的“草根”或是小世家的“准草根”,这样他就不可能与李唐有太多的利益捆绑。这其中最著名应该是狄仁杰了。
狄仁杰,出自太原狄氏,跟武则天是老乡,他的起步并不高,是明经出身,而非进士,按照一般惯例,明经出身的官员大多终生辗转任职在县令以及州郡佐吏的职务上,不可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但是狄仁杰先是受阎立本(大画家)的赏识和推荐,担任并州法曹,因政绩出色升任大理寺寺丞,在大理寺任上,他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这也是后世各种翻拍“神探”的由来。随后他辗转沉浮在六部侍郎和地方州刺史之间,直至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二年,天授二年(691),他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侍郎,代理尚书,加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宰相班子。
狄仁杰一生深得武则天信任,尤其是对武则天确定最后的皇位继承人,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他进言给武则天,大意是说,天下只有儿子为母亲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后来渐渐顿悟,接回李显,将其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立皇储之事,狄仁杰言辞恳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则天唤出李显,对狄仁杰道:“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杀完别人,就要补充自己的人,武则天也提拔了不少官员,大部分是出身寒门的“草根”或是小世家的“准草根”,这样他就不可能与李唐有太多的利益捆绑。这其中最著名应该是狄仁杰了。
狄仁杰,出自太原狄氏,跟武则天是老乡,他的起步并不高,是明经出身,而非进士,按照一般惯例,明经出身的官员大多终生辗转任职在县令以及州郡佐吏的职务上,不可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但是狄仁杰先是受阎立本(大画家)的赏识和推荐,担任并州法曹,因政绩出色升任大理寺寺丞,在大理寺任上,他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这也是后世各种翻拍“神探”的由来。随后他辗转沉浮在六部侍郎和地方州刺史之间,直至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二年,天授二年(691),他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侍郎,代理尚书,加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宰相班子。
狄仁杰一生深得武则天信任,尤其是对武则天确定最后的皇位继承人,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他进言给武则天,大意是说,天下只有儿子为母亲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后来渐渐顿悟,接回李显,将其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立皇储之事,狄仁杰言辞恳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则天唤出李显,对狄仁杰道:“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惜蘅0412 2017-05-18 09:54:03
唐朝诗人独爱王维。
-----------------------------
我也很喜欢这位诗佛,诗书画三绝的大牛人。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即便如此,狄仁杰在登上相位的第二年,692年的正月,还是被来俊臣诬告谋反而下狱,狄仁杰马上认罪,没有受到酷刑,然后把自己的冤情写到布上,缝进棉衣,捎回家中,他的儿子比较聪明,找到帛书向武则天鸣冤。武则天亲审狄仁杰谋反案,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由此可见武则天白色政治恐怖的可怕之处,即便是宰相,也会被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捉拿入狱,并且在审讯的过程中被刑讯致死。
以武则天的冷酷手段,对狄仁杰的这种厚爱,几乎无可解释。狄仁杰从来俊臣手中逃出性命之后,有一段短暂的贬官,随后又回到中枢担任宰相,一直到700年去世。武则天在平常为表示对他的尊重,称呼“国老”而不呼名字,并免去了他参拜皇帝的礼节。在政事上也极为信任,提拔了很多狄仁杰举荐的人才,包括狄仁杰内举不避亲的儿子狄光嗣,外举不避仇曾经建议杀掉狄仁杰的霍献可,以及契丹降将李楷固、骆务整等等。最富有戏剧性的是两荐张柬之:第一次狄仁杰推荐官居荆州长史的张柬之,说他有宰相之才,于是被任命为洛州司马;后来,武则天又名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答复说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武则天很诧异,认为已经提升他了。狄仁杰却说,我所推荐的是可以作宰相的张柬之,不是一个司马,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擢升他进入宰相班子。戏剧性不仅体现在“两荐”上,而正是这位张柬之,首发倡议并积极串联,联合其他众人,发动了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原来,是武则天自己给自己安排的“掘墓人”。
不过我认为狄仁杰其实早早就布局,先是确定李显为太子,占据名分,然后选拔大器晚成性格坚韧的张柬之接替自己,寻找时机。
但为什么狄仁杰没有发动归政李唐的行动呢?看来这个人也是狡猾狡猾的。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武则天重用狄仁杰只是一个缩影,反映的是他的用人风格,那就是重用寒门,打击豪强,巩固权力。她还创造性的开创了“武科举”,从参加考试的人们中选拔可以充任军中武职的人才,唐朝的中兴功臣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还是那一科的武状元。
武则天还曾赠给狄仁杰一首诗,名为《制袍字赐狄仁杰》,给予了狄仁杰很高的评价。
敷政术,守清勤。
升显位,励相臣。
敷政术的“敷”字,可不是敷衍了事,“敷政”的意思是实施政务,布行教化。
狄仁杰也在《全唐诗》中留下了唯一的一首诗,内容是与武则天唱和的,看来这对君臣真是投缘。
先看武则天的这首《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这是武则天称帝后期(据考证是久视元年(700)五月十五日),到石淙山(今登封市东南15公里的大冶镇西南部,以石淙河流经其下而得名)游玩时所作,当时群臣毕至,会饮题诗。
狄仁杰唱和的诗为《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在这首诗中,狄仁杰的马屁也是拍的山响,尾联的“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尤其如此。“悬圃”一词,出自《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居安在?”传说是在昆仑山顶神仙的居所,玄圃,后泛指仙境。“赤松”是指上古神仙赤松子,据传是炎帝小女儿的老师。
意思是说,老臣我有幸参加您举办的神仙宴会,遗憾的是,直到“馀年”才跟着您这位女菩萨一起游玩。
“馀年”一词果然一语成谶,就在狄仁杰写下这首诗的当年,他就撒手归西,真的去仙游了。狄仁杰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的白马寺旁,现已经被扩建的白马寺收入囊中,如果有机会到白马寺游玩的,倒是可以顺便探望一下这位神探。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当时还有一首质量更高的唱和之作,只是由于作者比较特殊,是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题目同为《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云车遥裔三珠树,帐殿交阴八桂丛。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
虽然也把跟着武则天游玩比喻身临仙境,“叔夜弹琴”和“孙登长啸”的典故用的极为雅致。不过也有人考证这位“莲花六郎”的诗作,多是宋之问、阎朝隐等人代作的,如果真是这样,倒是能解释,为什么一位器大活好的鸭子,还有如此不凡的文笔。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四、日月当空耀盛世
684年,李旦即位后年号为“文明”,从这个时候开始,太后武则天已经是无冕之王了,她改洛阳的“东都”为“神都”,基本没有在回过长安。在685年,她改年号为垂拱,取义“垂拱而治”的意思,就是无为而治。到底叫谁无为而治呢?自然是警告睿宗李旦。在686年正月,武则天提出不再垂帘听政,被两个哥哥的遭遇吓破胆的李旦恳求母亲继续治理国政,于是武则天顺水推舟,收齐了故作的姿态。徐敬业的起兵给了他警醒,为了控制权力,开始启用大量的酷吏,并设置功能齐全的意见箱——铜匦,鼓励大臣积极奏事,从而开始朝堂的清洗。
武则天的统治非常有“和平改朝换代”的代表性,她基本没有触动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只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权力争夺,像曹丕篡汉、杨坚篡周,李渊篡隋,都是如此。到了688年,地位坚如磐石的武则天开始制造祥瑞,首先是他的面首薛怀义在687年二月就开始拆毁神都洛阳乾元殿,在原址就地建造的明堂历经一年完工。
说起明堂,其实也很有讲究。“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指皇帝作为天的儿子来行使老天教化万民的职责,而天称“明”,所以把这个借助神权行使政务权利的办公场所称之为“明堂”。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最早的明堂是周公在洛邑建造的,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不见有准确的记述,但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各个朝代建造的明堂规模和形式并不相同,东汉在洛阳建造的明堂为是“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也都建都洛阳,修缮后继续使用。此后计入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乱世,明堂被毁,也一直没能重建。
在隋代就有了建造明堂的计划,但隋炀帝玩得太猛,未及施行便江山易主。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德初年天下尚未平定,武德末年几位儿子争皇位,也无心建造。李世民登记之后,明堂之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太宗担心消费民力过大,最终搁置。到了李治执政时期,前期忙于跟以自己舅舅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大臣夺权,后来便得病,不能理政,才被武则天顺势而为,篡夺了江山。
武则天把明堂视为自己得天命的标志,是上升到祥瑞的高度来看待的,因此在掌握大局后很快就和自己的“北门学士”们制定了规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确定。武则天改变了明堂建在城南的传统,将其建在了宫城之内——紫微宫内,并且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还有一个反传统的特点就是天堂的圆形屋顶之上,安置了一个镀金的铁凤凰,下方有九条龙簇拥,成为九龙朝凤,这也是武则天女权和皇权的体现吧。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明堂只是她的大名(规定叫法),武则天给她起名“万象神宫”。可惜这座明堂也是命运多舛,在证圣元年(695),天堂建成7年后,因为面首薛怀义失宠,他的地位被御医沈南璆替代,满胸的无形妒火化为现实的火焰——这个花和尚纵火烧了与天堂毗邻的明堂(这是武则天礼佛的专用建筑),结果火势蔓延,把天堂也给引燃。武则天并没有马上惩办他,既是念及旧情,也是任用他轻车熟路再次重建。历时一年后,在696年,天堂重建成功,武则天命名为通天宫,并把当年的年号改为“万岁通天”——想到那部电影了吧,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洛阳市在1986年准备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楼,在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间的工地上,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忽然发现了深埋土中的一块古砖,经过发掘,发现了一万平方米左右的遗迹,正是赫赫有名的唐朝明堂的遗址。洛阳市政府叫停了大楼的修建,开始保护,随着时机的成熟,在2012年4月初步复原天堂和名堂,目前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明堂只是她的大名(规定叫法),武则天给她起名“万象神宫”。可惜这座明堂也是命运多舛,在证圣元年(695),天堂建成7年后,因为面首薛怀义失宠,他的地位被御医沈南璆替代,满胸的无形妒火化为现实的火焰——这个花和尚纵火烧了与天堂毗邻的明堂(这是武则天礼佛的专用建筑),结果火势蔓延,把天堂也给引燃。武则天并没有马上惩办他,既是念及旧情,也是任用他轻车熟路再次重建。历时一年后,在696年,天堂重建成功,武则天命名为通天宫,并把当年的年号改为“万岁通天”——想到那部电影了吧,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洛阳市在1986年准备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楼,在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间的工地上,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忽然发现了深埋土中的一块古砖,经过发掘,发现了一万平方米左右的遗迹,正是赫赫有名的唐朝明堂的遗址。洛阳市政府叫停了大楼的修建,开始保护,随着时机的成熟,在2012年4月初步复原天堂和名堂,目前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第二个祥瑞还是这位面首薛怀义制造的,他公开的身份是白马寺的和尚,一位大德高僧。就在688年,他组织手下的僧侣遍寻佛典,找到一部《大云经》,经里记载了一位女主统治国家,最后又成佛。他以这部《大云经》为基础,找来一帮和尚编写了一部《大云经疏》,对这部佛典牵强附会,和当时流行的弥勒教相结合,号称李唐运衰,武则天是弥勒转世,取代李唐乃是天意,为的是普度众生。武则天非常配合,以诏勅通令全国,要求各地各州都要专门修建大云寺,任务就是收藏《大云经》,传颂《大云经》。当时的日本也受此影响,日本的国分寺,就是模仿武则天时代各地大云寺建造。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第二个祥瑞还是这位面首薛怀义制造的,他公开的身份是白马寺的和尚,一位大德高僧。就在688年,他组织手下的僧侣遍寻佛典,找到一部《大云经》,经里记载了一位女主统治国家,最后又成佛。他以这部《大云经》为基础,找来一帮和尚编写了一部《大云经疏》,对这部佛典牵强附会,和当时流行的弥勒教相结合,号称李唐运衰,武则天是弥勒转世,取代李唐乃是天意,为的是普度众生。武则天非常配合,以诏勅通令全国,要求各地各州都要专门修建大云寺,任务就是收藏《大云经》,传颂《大云经》。当时的日本也受此影响,日本的国分寺,就是模仿武则天时代各地大云寺建造。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第三个祥瑞的制造者就是自家人了,武则天的同父异母之兄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勇敢的站出来,为姑妈造势。他找来一块石头,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丢进洛河,又指示一个叫唐同泰的人打捞出水,献给朝廷。武则天以此为借口,给自己上尊号“圣母神皇”——又是佛祖神仙,又是皇帝,这也是武则天第一次弃“后”称“皇”。这样一来就是司马昭之心了,李唐的宗室纷纷起兵,但是都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于是武则天又开启了两年的杀戮模式,并且把李世民的儿子李贞杀掉之后改姓为“虺氏”,彻底打掉了李唐皇室的尊严。
载初元年(690)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连国号都给想好了,能说是偶然吗)。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百官及帝室、百姓、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共六万余人,统统上表请改国号,其实这场戏有点夸张了,可是武则天喜欢,没办法。武则天也没有按照套路“三辞三请”,而是直接就坡下驴,就这样,66岁的武则天废掉自己亲生儿子,正式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用年号来彰显自己获得皇位的道义。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字数:5751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9-20 16:00:00

更新时间:2020-11-08 06:42:53

评论数:19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