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民科小白】 西周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民科小白】 西周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民科小白】 西周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西周开国精英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创造了一系列概念。
“德”概念很成功,传承了三千年;“屯”概念很失败,仅流传了三百年。
揭示概念创造的成功或失败过程,是为了否定郑大夫子产所言“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在这个世界上,极少数人定义规范,极大多数人被规范定义。
循规蹈矩,被规范定义,是失败的人生。
或者,即使做不到“彼可取而代也”,至少,也保持自己之独立。




0、序
1、屯:后代人丢失的西周文化基因
2、德:现代人传承的西周文化基因
3、天命:现代人传承的西周宗教信仰
4、
……




0、序


《史記•太史公自序》:“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

《史記•周本紀》:“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周易•賁》六四爻辞:“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周易•屯》六二爻辞:“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


商代末年,西伯姬昌(周文王)自作二言迎亲诗: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 (一章)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二章)



【純厚】


“屯(純)如、邅(亶)如,乘馬、班如。” → “純如、厚如,乘馬、班如。”

[邅(亶)] 亶:厚。《國語•周語》:“亶,厚也。”《爾雅•釋詁》:“亶,厚也。”

姬昌自作二言迎亲诗:“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译文:純也,厚也,乘馬,回也。

按:“屯如邅如”,姬昌自称。


春秋晚期《叔尸鎛》(《集成》285)銘:“尸敢用拜稽首,弗敢不對揚朕辟,皇君之登屯厚。”

[登] 登:向、往,向往。动词。《國語•周語》:“《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屯厚]:純厚。名词。复合词。《管子•形勢解》:“道之純厚,遇之有實。”《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登屯厚]:向往純厚。

《叔尸鎛》銘:“皇君之登屯厚”

译文:齐灵公向往純厚。

按:叔夷称齐灵公向往純厚。

【“齐钟”,《殷周金文集成》著录称“叔尸钟”、“叔尸镈”(272-285)。宋赵明诚《金石录》卷十三“齐钟铭”条记载:“宣和五年(1123年),青州临淄县民于齐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期间钟十枚,有款识,尤奇,最多者几五百字,今世所见钟鼎铭文之多,未有踰此者。”该器物最早著录于《宣和博古图》,凡四钟,《啸堂集古录》同,《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则著录十三钟。钟镈原器物已经遗失,铭文唯有摹本流传。此套钟镈是春秋晚期齐灵公大臣叔夷以灭莱有功,受齐灵公封赏,因铸此套器物纪念。】(转载)


《管子•形勢解》:“道之純厚,遇之有實。”

按:“純厚”,道之實。


《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按:伏羲之純厚,周文王之純厚,齐灵公向往純厚。“純厚”,人之最高层次、最高境界。



“屯(純)如、邅(亶)如”

[屯] 屯:純。名词。单音词。
[亶] 亶:厚。名词。单音词。

[純厚]:名词。双音节合成词。

按:春秋晚期,双音节合成词“純厚”出现,之后,孔子的学生也不知道“屯”概念和单音词“屯”的定义了。



【純德】


西周中期《善鼎》(《集成》2820)銘:“用乍宗室寶尊,唯用妥福、唬前文人,秉德共屯,余其用各我宗子雩百生,余用匄屯魯,雩萬年其永寶用之。”

西周中期《伯[冬戈]簋》(《集成》4115)銘:“伯[冬戈]肇其乍西宫寶,隹用妥神、褱號前文人,秉德共屯,唯匄萬年,子子孫孫永寶。”


“秉德共屯” → “秉德恭純”

[秉] 秉:动词。
[德] 德:名词。
[秉德]:动宾短句。

[共] 共:恭。动词。
[屯] 屯:純。名词。
[共屯]:恭純。动宾短句。

按:[秉德][共屯]是同位语,其主语是“前文人”(祖先神)。


《國語•鄭語》:“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調口,更四支以衛體,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紀以立純德,合十數以訓百體。出千品,具萬方,計億事,材兆物,收經入,行絯極。”

韋昭注:“純,純一不駁也。”


《禮記•孔子閒居》:“(子曰)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

《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夫下愚不移,純德之所不能化,而後武力加焉。”



[純] 純:名词。单音词。
[德] 德:名词。单音词。

[純德]:名词。双音节合成词。

按:战国时期,双音节合成词“纯德”出现。给《国语》作注的韦昭认为,“纯德”之“纯”是一个形容词。


《說文解字》:“邞:琅邪縣。一名純德。”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屯(純)与德】



西周中期《师才鼎》(《集成》2830)銘:“师才!汝克衋(盡)乃身、臣朕皇考穆王,用乃孔德逊屯,乃用心引正乃辟安德。”

译文:师才!你能够尽力臣事我父王穆王,用你的孔大品行和谦逊品质,尽心引导匡正你君王的安国安民之德。


“孔德逊屯”

[孔] 孔:大,孔大。形容词。
[德] 德:品行、德行。名词。

[逊] 逊:谦,谦逊。形容词。
[屯] 屯:品质。名词。


按:

“屯”(純)是一个描述人之品质的名词,“德”是一个描述人之品行的名词。

“純”是人内在的素质、禀赋,“德”是人外在的表现、表象。

在“純”与“德”概念并存的时代,“道”和“仁”概念还没出世。

老子曰“失道而後德”,“德”概念比“道”概念早生了五百年,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失純而後德”。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用“仁”概念代替了“純”概念。

老子是用“道”概念代替了“純”概念。当然,老子的这个“道”概念揉入了天道原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1、屯:后代人丢失的西周文化基因



《周易•屯》六二爻辞:“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詩•周頌•維天之命》:“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屯)假(叚)”



【亶】


[單] 單:尽。动词。读为“殫”、训作“盡”。
[亶] 亶:尽。动词。读为“單”(殫)、训作“盡”。


《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國語•周語》:“(叔向)且其語說《昊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亶厥心、肆其靖之。』”

《尚書•君奭》:“丕單稱德”。
“單”,伪孔传训作“盡”。

《尚書•洛誥》:“乃單文祖德”。
“單”,伪孔传训作“盡”。

《逸周書•芮良夫》:“今爾執政小子,惟以貪諛事,王不懃德以備難,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弗堪戴上,不其亂而。”

《墨子•非樂上》:“竭股肱之力,亶其思慮之智。”

按:墨子“竭股肱之力、亶其思慮之智”可缩写为“竭力亶智”。

成语:盡智竭力
《管子•君臣》:“群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
《韓非子•飾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為法為之。”



[亶] 亶:厚。名词。
[單] 單:厚。名词。读为“亶”、训作“厚”。


《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

毛诗传:“单,信也。或曰:单,厚也。”
郑玄笺:“单,尽也。”


[單厚]:名词。双音节合成词。
[多益]:名词。双音节合成词。
[戩穀]:名词。双音节合成词。

按:“單”,读“亶”、训“厚”。

后句“俾爾多益”之“多益”、“俾爾戩穀”之“戩穀”,皆是由近义单音词合成的双音节名词,据此,“單厚”也应该是一个由近(同)义单音词合成的双音节名词。


[東漢]王符《潛夫論•慎微》:“《詩》曰:『天祿定爾,亦孔之固。俾爾亶厚,胡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善也此言也,言天保佐王者,定其性命,甚堅固也。使汝信厚,何不治?而多益之,甚庶眾焉。”

按:“亶”,王符训作“信”。



[亶] 亶:厚。《爾雅•釋詁》:“亶,厚也。”
[亶] 亶:誠。《爾雅•釋詁》:“亶,誠也。”
[亶] 亶:信。《爾雅•釋詁》:“亶、誠,信也。”

【亶】(太王的标签)


《逸周書•周書序》:“周公肇制文王之諡義,以垂于後,作諡法。”

《逸周書•諡法》:
经纬天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丰年好乐曰康。
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西周中期《墻盤》(《集成》10175)銘:

【描述文王】 古文王初,盭龢于政,上帝降懿德,大甹(屏)匍有上下,䢔受萬邦。
【描述武王】 迅圉武王,遹征四方,達(撻)殷,㽙(畯)民,永不(丕)鞏,狄(逖)虘微,伐尸(夷)童(動)。
【描述成王】 憲聖成王,左右□□剛鯀,用肇徹周邦。
【描述康王】 淵哲康王,曦(明)尹億疆。
【描述昭王】 宖魯昭王,廣伐楚荊,隹寏南行。
【描述穆王】 祗顯穆王,井帥宇誨。

按:《墻盤》,金文铭刻的西周早中期简史,恭王时期的史官墻对先王的谥美。

文王(䢔受萬邦) → 迅圉武王(遹征四方) → 憲聖成王(肇徹周邦) → 淵哲康王(曦尹億疆) → 宖魯昭王(隹寏南行) → 祗顯穆王(井帥宇誨)



《詩•周頌•維天之命》:“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屯)假(叚)”

周文王自作二言迎亲诗:“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按:“屯如邅如”,文王的自我评定,给自己的人品做的标记。

“屯如邅如”:“屯”部分,文王自己内在的素质;“邅”(亶)部分,文王继承自祖父(太王亶父)的禀赋。

文王祖父,名“亶”,尊称“亶父”(亶甫)、“公亶父”。有周立国,追尊亶父为太王。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亶】 公亶父

1、公亶父爰及姜女的文献稽古
2、公亶父爰及姜女的考古学观察




《孔子家語•好生》:“周自后稷,積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劉重之以仁。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其樹根置本,備豫遠矣。初,大王都豳,翟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於是屬(囑)耆老而告:『之所欲、吾土地。吾聞之,君子不以所養而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遂獨與大姜去之,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豳人曰:『仁人之君,不可失也。』從之如歸市焉。”

《史記•周本紀》:“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其樹根置本,備豫遠矣。” & “蓋王瑞自太王興。”

译文:与原住民相处、治民治国,公亶甫屯与德、公亶甫让。公亶甫树立根本,事先准备、长远规划,奠定了周朝兴盛的基业。



1、公亶父爰及姜女的文献稽古


《孔子家語•好生》:“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

[敦] 敦:屯。名词。郭店简《老子》:“屯乎、其若樸。”传世本《老子》:“敦兮、其若樸。”
[以] 以:与。并列连词。《尚書•召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欲王与小民受天永命)
[德] 德:名词。
[敦以德]:屯与德。

[讓] 讓:礼让。名词。

按:孔夫子描述了公亶父之“敦以德”(屯与德),还揭示出公亶父之“讓”。

《左傳•襄公十三年》:“讓、禮之主也。”
《左傳•昭公十年》:“讓、德之主也,謂懿德。”



《詩•大雅•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甫,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三》:“孟子曰:「大王好色。《詩》曰:『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相宇。』大王愛厥妃,出入必與之偕。當是時,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按:这四句讲的是,举族迁徙、历经艰难、公亶父率姬周族抵达岐山。此四句在考古学观察时再议。


“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毛诗传:“姜女,大姜也。胥,相。宇,居也。”
郑玄笺:“爰,于。及,与。聿,自也。于是与其妃大姜自来相可居者,著大姜之贤知也。”

[爰] 爰:援,援牵、攀援。动词。攀附巴结的意思。《禮記•中庸》:“(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
[及] 及:助词。一般用于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双音节合成词。
[爰及]:援,援牵、攀援。动词。双音节合成词。
[姜女]:大姜。文王之祖母。《史記•周本紀》:“太姜生少子季歷”。

[聿] 聿:助词。
[來] 來:动词。
[胥] 胥:相,观察。动词。《诗•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宇] 宇:居,居所、居地。名词。
[胥宇]:相居。名词性动宾短句。


按:“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淫者见淫,孟子曰“大王好色,爱厥妃”,西汉刘向曰“大王爱厥妃,出入必与之偕”;仁者见仁,东汉郑玄曰“著大姜之贤知也”。

孟子、刘向、郑玄,这三个人的见识加起来,也及不上孔夫子一个字“让”。



公亶父率姬周族四处流窜,急需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最后抵达岐山。

“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公亶父攀附巴结岐山姜姓原住民,岐山姜姓土著乖乖的送上大姜、送上土地,他们图个啥?

公亶父得到大姜、姬周族得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土地,怎么看这也不是“让”啊~

《論語•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与原住民相处、公亶甫让”,原来孔夫子说的是公亶父让出了自己嫡长子的继承权。

公亶父与岐山姜姓大族政治联姻,牺牲了自己嫡子大伯、仲雍的利益。



《左傳•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史記•周本紀》:“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髪,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

《史記•吳太伯世家》:“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

《史記•三代世表》:“(孔子曰)大王命季歷,明天瑞也。太伯之吳,遂生源也。”


按:姬周的宗法嫡长继承制度,在季歷老娘大姜的要挟下,一败涂地。对姬周统治者而言,有周礼制是手段,从来不是目的。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说明:关于“公亶父爰及姜女的考古学观察”,我还在构思表达形式。今天就贴这些乱七八糟的阅读经验吧



【屯(純)与德】 → 【純德】


西周中期《师才鼎》銘:“孔德逊屯”

西周中期《善鼎》銘:“秉德共屯”

西周中期《伯[冬戈]簋》銘:“秉德共屯”

战国中期《令狐君嗣子壺》(《集成》9719~9720)銘:“隹十年四月,吉日。命(令)瓜(狐)君嗣子乍鑄尊壺。柬柬嘼嘼、康樂我家,屖屖康盄(淑)、承受屯德。旂無彊,至于萬億年,子之子孫之孫,其永用之。”


上博簡《民之父母》:“(孔子曰)亡聖(聲)之樂,塞于四方;亡體之禮,日逑月相;亡備(服)之喪,屯㝵(得/德)同明。”

《禮記•孔子閒居》:“(子曰)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


按:
上博簡《民之父母》“屯德同明”之“同”,强调屯(純)与德是并列关系。
《禮記•孔子閒居》“純德孔明”之“孔”(大),“孔”是形容词,修饰后面那个“明”字。屯(純)与德似乎可以视之为一个整体。



《孔子家語•致思》:“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太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而天下正,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時,而萬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萬民皆治。周公載己行化,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太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

《孔子家語•致思》的意思是:王天下似乎需要有时运。文王时运好!并且,特别强调了“以太任为母、以太姒为妃”。


《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

孟子也是强调孔子适应时势、合乎时宜,皆孔子的学说能够审时度势、通晓时务。



《禮記•中庸》:“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


“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禮記•中庸》的意思是:父作子述,文王无忧。王季、文王、武王,父作子述,前赴后继。所以能够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以上材料说明,《孔子家语•致思》比《礼记•中庸》更原始。
其实,《论语》经过多轮次的抄写、编纂,后世儒者的误抄误篡,一部分章节已经面目全非。
《孔子家语》,因为大家认为这本书是伪书,没人篡改,反而更多的保留了原始性。
《孔子家语》的体量是《论语》的四倍,保存了更多的孔子思想和言论。




《孔子家語•好生》:“(孔子曰)周自后稷,積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劉重之以仁。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其樹根置本,備豫遠矣。”

《論語•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史記•三代世表》:“(孔子曰)大王命季歷,明天瑞也。太伯之吳,遂生源也。”

《史記•周本紀》:“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髪,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



“敦以德”(屯与德),《孔子家语•好生》这一章节这句话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孟子》都有引用,唯独对这句话,先秦传世文献没一本有引用。

“敦以德”(屯与德),或者说“屯”概念,除了管子、孔子和老子,只有庄子还知道。

但是,《老子》的“屯”概念已经让后世道家给篡改了,《管子》和《庄子》大概因为读者少,所以还更多的保留了原始性。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文王亲著的《姬周前史》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發蒙。用刑人用說、桎梏。 ﹝一章﹞
屯其膏。包蒙。納婦。子克家。 ﹝二章﹞
乘馬、班如,求婚媾。娶女。見金。夫不(丕)有躬。 ﹝三章﹞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祈)。困蒙。 ﹝四章﹞
屯如、邅(亶)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童蒙。 ﹝五章﹞
磐桓(垣)。居。建侯。擊蒙。為寇?禦寇? ﹝六章﹞


《姬周前史》(公亶父部分)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發蒙。用刑人用說、桎梏。 ﹝一章﹞
屯其膏。包蒙。納婦。子克家。 ﹝二章﹞
乘馬、班如,求婚媾。娶女。見金。 ﹝三章﹞


《姬周前史》(季歷部分)

子克家。 ﹝二章﹞
乘馬、班如,求婚媾。娶女。見金。夫不(丕)有躬。 ﹝三章﹞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祈)。困蒙。 ﹝四章﹞
屯如、邅(亶)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 ﹝五章﹞


《姬周前史》(文王部分)

屯如、邅(亶)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童蒙。 ﹝五章﹞
磐桓(垣)。居。建侯。擊蒙。為寇?禦寇? ﹝六章﹞



《詩經》(公亶父部分)

《詩•周頌•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易)之行。
子孫保之。

《詩•魯頌•閟宮》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

《詩•大雅•思齊》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詩•大雅•緜》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菫茶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于茲。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迺立臯門、臯門有伉。迺立應門、應門將將。迺立冢土、戎醜攸行。

《詩•大雅•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止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脩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詩經》(季歷部分)

《詩•大雅•皇矣》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詩•大雅•思齊》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孔子语录》

《孔子家語•好生》:“(孔子曰)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讓;其樹根置本,備豫遠矣。初,大王都豳,翟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於是屬耆老而告:『之所欲、吾土地。吾聞之,君子不以所養而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遂獨與大姜去之,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豳人曰:『仁人之君,不可失也。』從之如歸市焉。”

《論語•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史記•三代世表》:“(孔子曰)大王命季歷,明天瑞也。太伯之吳,遂生源也。”

《韓詩外傳•卷十》:“孔子曰:「太伯獨見,王季獨知;伯見父志,季知父心。故大王、太伯、王季可謂見始知終,而能承志矣。」”

《孔子家語•致思》:“(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太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

《禮記•中庸》:“(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亶】 公亶父


1、公亶父之“讓”:公亶父爰及姜女的文献稽古
2、公亶父之“讓”:公亶父爰及姜女的考古学观察
3、公亶父之“備豫”:公亶父给季歷定亲



3、公亶父之“備豫”:公亶父给季歷定亲


“備豫遠矣”

[豫] 豫:预。
[備豫]:预备。


《詩•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姬周前史》,文王记载了三件婚事:

其一,公亶父“納婦”,就是公亶父爰及姜女。
其二,季歷“娶女”,就是季歷迎娶大任。
其三,姬昌“婚媾女子”,就是文王迎娶大姒。



《姬周前史》:“乘馬、班如,求婚媾。娶女。見金。”


“乘馬班如”

[乘馬]:拉车的马;马拉的车。
[班] 班:列;次。
[如] 如:助词。

[乘馬班如]:乘马列队,依次而行。

按:王季从岐山到挚国(现在的平舆县),奔赴千里,迎娶新娘,当时发车应该是两位数。武王起兵伐殷,举倾国之力,发车三百五十乘(见《逸周书•克殷》)。孔子说冉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见《公冶长》),孟子说自己的祖先孟献子是“百乘之家也”(见《万章下》)。孔子与王季相差了六百多年。


“求婚媾、娶女”

《詩•大雅•大明》:“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國語•周語》:“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

《左傳•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

[薛邑] 薛邑:位于山东省滕州市。
[下邳] 下邳:位于江苏省邳州市。

《左傳•昭公元年》:“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商有姺(莘)、邳(薛),周有徐、奄。”

徐、奄曾经是西周强大的对手,但邳(薛)不是商朝的对手,而是商朝长期的盟友。

薛,妊姓,先是居薛,后迁邳。殷商时期,是妊姓薛邳的鼎盛时期。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其还有许多妊姓子系国:挚国、畴国、谢国、章国、终国、吕国、祝国、泉国、毕国、过国……

商后期,妊姓薛邳在今河南中南部的平顶山西南建立了畴国,在河南东南部的平舆县建立了挚国。

大任出自挚国,“摯仲氏任”,一般认为大任是挚国国君的次女。


“見金”(姬周的第一桶金)

[金] 金:读为“金”训作“铜”。

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制作青铜器的“青铜原料”一般写作“吉金”。铭文中“金”字都是指“青铜”。

殷商之前,中国还处在新石器社会,有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铜国家。

在商朝,青铜原料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应该是一级管控物资。

在先周文化区,没有这个铜资源。

河南东南部的平舆县紧邻新蔡县,繁汤(新蔡县境内)是周朝“金道锡行”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按推理,挚国也应该是商朝“金道锡行”一个重要的节点。

“娶女”,大王政治联姻,从千里之外给儿子找一个老婆,“挚、畴之国也由大任”,攀这个亲家如果说是为了找一个打架的帮手,远水救不了近急。

“见金”,大王的姬周,也就是一个近万人的农业部落,或者说是数万人的农业部落,说是需要大量的青铜原料制作农具,神不相信,鬼也不会相信。

“娶女、见金”,大王的战略目标显而易见。



《詩經•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國語•晉語四》:“在《周頌》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

《毛詩傳》:“作,生。荒,大也。天生万物于高山,大王行道,能大天之所作也。”

郑玄《笺》:“高山,谓岐山也。《书》曰:‘道(導)岍及岐,至于荆山。’天生此高山,使兴云雨,以利万物。大王自豳迁焉,则能尊大之,广其德泽。居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

孔穎達疏:“‘天作高山’,毛以为,天之生此万物,在于高山之上。大王居岐,脩其道德,使兴云雨,长大此天所生者,即阴阳和,是其能长大之。”

[天]
[作] 作:动词。
[高山]:岐山。
[天作高山]

[大王]:公亶父。
[荒] 荒:动词。
[之] 之:代词。指代“岐山”。
[大王荒之]

[彼] 彼:代词。指代“大王”
[作] 作:动词。
[彼作矣]:大王作矣(大王荒之)

[文王]
[康] 康:安,安康。动词。
[之] 之:代词。指代“岐山”。
[文王康之]


《荀子•天論》:“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厤(歷),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詩》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謂也。”

按:荀子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荀子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


《孔子家語•致思》:“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太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而天下正,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時,而萬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萬民皆治。周公載己行化,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按:孔子强调了文王时运好的一面。并且,特别强调了文王“以太任为母、以太姒为妃”。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按:孟子强调了文王时势不好的一面。孟子认为文王“是以难也”,需要“待时”。




荀子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孔子、孟子强调了时运时势的重要性。

公亶父“纳妇”(爰及姜女),公亶父让出了自己嫡长子太伯的继承权,换取了土地,也取得了“时势”。

公亶父给季歷定亲,“娶女、见金”,公亶父使姬周从石器时代一夜跨入青铜时代,并取得了“时势”。

孔圣人说,“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让,其树根置本,备豫远矣”;太史公说,“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孔圣人、太史公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啊~
楼主:下上大神  时间:2020-11-15 09:05:03
【屯】


《詩•周頌•維天之命》:“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屯)假(叚)”

姬昌以“屯”作为自己品质的标签,以“德”作为自己品行的标签,自立王号为“文王”。

民科小白曰:文,形于内谓之屯、行于外谓之德。



【屯】 灵魂拷问:乾天、坤地,这个屯代表什么呢?


屯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三卦。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一卦,坤卦是六十四卦之第二卦,屯卦是第三卦。

乾天、坤地,这个屯代表什么呢?



表述形式一:乾,天。坤,地。屯,文。


表述形式二:天经。地纬。文明。

或写作:经天。纬地。明文。

[文明]:文照临四方。“照臨四方曰明”,文照临四方;“经纬天地曰文”,王经纬天地。

按:
“天、地、文”,皆名词也。
“经、纬、明”,皆动词也。
“天经、地纬、文明”,皆合成名词也。
“经天、纬地、明文”,皆动宾短句也。


表述形式三:天,地,王。

或写作:天大,地大,王大。

按:王经纬天地、照临四方,王代表文明。



《詩•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詩》曰:『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國,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

《逸周書•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逸周書•諡法》:“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


[文]:經緯天地。
[明]:照臨四方。



【屯】 屯、蒙,两个字互为反义词


“屯卦、蒙卦”,一个卦体,上下颠倒而成两卦。
“屯、蒙”,是描述人或者物状态的名词。
卦体颠倒,词义相反。屯、蒙,两个字互为反义词。
也就是说,搞清楚“蒙”概念,就可以推定“屯”概念。




《周易•蒙卦》:“初六:發蒙。”“九二:包蒙。”“六四:困蒙。”“六五:童蒙。”“上九:擊蒙。”
《周易•泰卦》:“九二:包荒。”


《周易•蒙卦》:“九二:包蒙。” & 《周易•泰卦》:“九二:包荒。”

《大戴禮記•勸學》:“孔子曰:‘受惡、不讓,似貞苞(包)裹。’”

[西漢]劉向《說苑•雜言》:“孔子曰:‘受惡、不讓,似包蒙。’”

《周易•蒙卦•大象傳》:“君子以果(裹/包裹)行育德。”


按:孔子读过《周易•蒙卦》,并留下了解读《蒙卦》的钥匙。


﹝释“包”(裹)﹞

今通行本《周易•姤卦》九二爻“包有魚”、九四爻“包无魚”,上博简《周易》作“㯱又(有)魚”、“㯱亡魚”。

《說文解字》:“㯱:囊張大皃(貌)。”

《詩•大雅•公劉》:“于橐于囊”
毛诗传:“小曰橐,大曰囊。”

《說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属皆从勹。”
《說文解字》:“巳:巳也。四月,陽气巳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形。”

《說文解字》:“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為夫婦。褢妊於巳,巳為子,十月而生。”

[包] 包:裹,包裹。动词。

按:动词“包”(裹),撒开一张大囊。《管子•宙合》:“天地萬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大王亶父有囊岐山。


﹝释“蒙”﹞

《周易•蒙卦》:“九二:包蒙。” & 《周易•泰卦》:“九二:包荒。”

[蒙] 蒙:奄,荒。名词。《爾雅•釋言》:“蒙、荒,奄也。”


﹝释“奄”﹞(动词)


《詩•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逸周書•皇門》:“王用奄有四鄰遠土”
清華簡《皇門》:“王用能盍有四鄰遠土”

“奄有四方”“奄有四鄰遠土”

[奄] 奄:覆,盍(蓋),荒,蒙。动词。《說文解字》:“奄:覆也。大有餘也。从大从申。申,展也。”
[有] 有:助词。一般用于单音节名词之前(周→有周)、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双音节合成词。
[奄有]:动词。合成词。
[四方]:四鄰遠土。名词。
[奄有四方]


西周早期《大盂鼎》(《集成》2837)铭:“在珷王嗣玟、作邦、闢厥匿、匍有四方、畯正厥民。”

[闢] 闢:開,開闢。动词。
[厥] 厥:助词。
[匿] 匿:辟(僻),辟匿。名词。指偏远闭塞之地。《史记•秦本纪》:“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僻)匿,未聞中國之聲。’”東漢王充《論衡•超奇》:“古昔之遠,四方辟(僻)匿,文墨之士,難得紀錄。”
[闢厥匿]:開闢偏僻之地。

[匍] 匍:动词。
[有] 有:助词。一般用于单音节名词之前(周→有周)、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双音节合成词。
[匍有]:动词。双音节合成词。
[四方]:四鄰遠土。名词。
[匍有四方]


《彔伯[冬戈]簋盖》(《集成》4302)铭:“右(有)闢四方”(闢有四方)


《大盂鼎》“闢厥匿、匍有四方” → 《彔伯[冬戈]簋盖》“右(有)闢四方”(闢有四方)

《詩•大雅•皇矣》“奄有四方”《逸周書•皇門》“奄有四鄰遠土”

“匍有四方”(大盂鼎、疒興鐘、五祀㝬鐘、師克盨、逨盤、逨鼎、秦公鐘、秦公鎛、秦公簋)
“奄有四方”(《大雅•皇矣》、《周頌•執競》、《逸周書•皇門》)

按:“匍有”与“奄有”可以互训。
“闢厥匿、匍有四方”可以缩写为“闢有四方”,也就是说,在西周早期的语境中,“匍有四方”、“奄有四方”就是“开辟四方”的意思。



﹝释“荒”﹞(动词)


《詩經•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國語•晉語四》:“在《周頌》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

毛诗传:“荒,大也。”

[荒] 荒:动词。

按:仔细理解《国语•晋语四》和《毛诗传》,其意思是,“荒”训为“大”,不是“大小”之“大”,而是“壮大”之“大”。准此,“荒”用作动词时,可以训为“拓荒”、“开荒”。


《詩•魯頌•閟宮》:“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遂荒大東”“遂荒徐宅”

[遂] 遂:于是。副词。
[荒] 荒:动词。
[大東]:东土。名词。
[遂荒大東]

[遂] 遂:于是。副词。
[荒] 荒:动词。
[徐宅]:徐淮夷。名词。
[遂荒徐宅]

楼主:下上大神

字数:13463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11-05 19:10:51

更新时间:2020-11-15 09:05:03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