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天涯头条〗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其实著名的“阉党”集团中没有几个是太监,更多的是倒戈的识实务的大臣,魏忠贤看似独断专行,但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主子服务,是天启皇帝的打手,甚至可以说他不过是天启皇帝的一条狗,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同意,魏忠贤怎么可能有胆量将“东林党”那些著名的大臣一个个除掉呢?其实这一点大臣们心理是知道的,但又不可能直接骂皇帝,所以只好骂魏忠贤,魏大人不过是替皇帝挡子弹而已!好在老魏对天启皇帝忠心耿耿,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这帮文人整惨了!
“东林常”的重要人物杨涟曾经弹劾魏忠贤,写出了《二十四大罪疏》,几经周折,辗转着交到了天启皇帝手里。魏忠贤知道以后跑去见皇帝,他吓得跪在地上直哆嗦,鼻涕一把泪地把地痛哭,天启看完了这“二十四条大罪状”以后,安慰魏忠贤:不要紧的,你办事,我放心,按既定方针办!魏忠贤如释重负,然后进行猛烈反击,将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入狱,最后惨死在狱中,从此更加肆无忌惮,坏事也没少做!
通过这一点,也足以看出天启皇帝对魏忠贤是十分信任的,也反应了天启皇帝在政治上的老练,而魏忠贤也确实精明强干,把上上下下各方面的朝政处理的井井有条,所以天启省去很多事,才有更多的时间搞自己的业余爱好:做木匠活!魏忠贤这种精明强干的特点,在《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歪曲的历史,所以有很多人对王熙凤影射魏忠贤感觉不太理解,觉得两个人差别太大了。而《红楼梦》提供的这些史料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那段历史,同时也让我非常好奇《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一帮什么样的人?应该肯定不是“东林党”那帮人写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而最让“东林党”人惹火的是:皇帝居然重用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来管理朝政,而不是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东林党”人,尤其是魏忠贤还是个文盲,连字都不识,更让他们脸上无光!而让我们惊奇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不识字!而这一点书中多次强调,几乎广大读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也是大家一直非常困惑的地方!而关于这一点书中多次强调,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中有这样的批语: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甲侧: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偏有学名的反倒不识字,不曰学名者反若假。〗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好好看戏 2988楼 2014-05-24 11:52:46
我能说,我们镇上有一财主,世代是书香门第,破四旧时,从他家地窖抄出上千册图书,线装本、匣装本,摆了一院子,烧了一天。财主当晚就死了,说是“自绝于人民”。
据老一辈讲,里面有很多传世的著作,其子曾透露这些旧书中就有全册《红楼梦》,可惜!
哎!那个摧毁中华文化的荒唐年代。
-----------------------------
你这个消息太让我悲伤了!唉!你是哪个镇的能透露一下吗?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作为四大家族主要成员的王熙凤居然不识字,这太奇怪了吧?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而看样子批书人对此觉得很自然,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似的,还有好几条批语提到了这一点,比如在第十四回里就有两条:
〖庚辰眉批:且明写阿凤不识字之故。壬午春。〗
〖甲戌:凤姐用彩明,因自识字不多,且彩明系未冠之童。〗
书中有几好次介绍了凤姐不认字的这个特点,比如在第二十八回里是这样描写的:
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見凤姐蹬著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听说只得写了。
真想象不出不识字的凤姐如何在脑子里记下这些信息?第四十七回里,凤姐亲自说出了自己这一特点:
凤姐儿叹了一声,向探春道:“你们知书识字的,倒不学算命!”
第五十五回里,凤姐在平儿面前评价探春也提到了: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看来作者和批书人没少强调她这个特点,可我们远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所以自然就不容易明白原因,以前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王熙凤作为四大家族的主要成员,就算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写诗做文章,那怎么会连字都不识呢?原来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所以以前的“红学”研究都是缘木求鱼!凤姐虽然是文盲,可家却管得很好,大事小事全都摆平,实在是令人称奇,正所谓“都知爱慕此生才”,那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书中介绍她在处理家务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个叫彩明的男童大声念花名册和账目之类的给她听,这一点一定给大家都印象深刻!在十三、四回里,秦可卿死后凤姐协理宁国府,其实她也是想在众人面前好好地露了一手,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本质上也是她展才和卖弄的好机会,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乾,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
于是真成了庄子说的那句:“巧者劳而智者忧”,虽然很辛苦,但她内心深处一定很开心!这回其实也是特意为了表现凤姐的管理才能而写的,其中有这样一个描写很有意思:
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享大小络子若乾根,用珠儿线若乾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不识字的凤姐管家居然是这样靠别人读文字给她听!她的心算水平还挺厉害,又快又准,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看来她算是个高智商的文盲,这可能是魏大人年轻的时候天天在赌场赌钱混练就的过硬技能。其实老魏不识字的原因应该是从小家里太穷,他入宫做太监以前本来是个“泼皮破落户儿”,是个流氓无产者,他“目不识丁,言辞犀利”,怎么可能有上学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呢?后来魏忠贤大权在握的时候,需要每天替皇帝处理政务,于是命人先把公文或奏折上的文言文先翻译成大白话念给他听,他分析以后说出自己处理意见,再让人翻译成文言文写出来之后发给朝臣们,这听起来实在有些好笑!但确实是这样做的,这样看来书中的彩明也是有原型的!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其实魏忠贤也并非一个字不识,只是识字不多而已,而中国古代能在朝堂上做大官的一个个不是状元就是探花,再不就是榜眼,至少也得是进士出身,相比之下魏大人识的那几个字简直就跟文盲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是这样,但他居然能够将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也算是个奇迹!其实凤姐也不是一字不识,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就可以看懂司棋表弟的来信,原文是这样写的:
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但她比起园中那些出口成章、满腹诗书的姐妹们,那肯定就成文盲了!所以王熙凤与魏忠贤不认字这个相同点,肯定让大家更坚信两个人之间奇妙的影射关系!
关于凤姐的性格特点,书中也有更多的描述。在第六十五回里,有一大段兴儿介绍凤姐的描写,我觉得很是重要: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我相信这也是魏忠贤的性格特点,是那么的鲜明、有个性,简直是活灵活现,我一直怀疑作者很有可能见过魏大人,不然为什么对他的性格特点能了解得如此细致呢?至少应该作者认识的人中有人亲眼见过或者跟魏忠贤打过交道,甚至我怀疑创作团队中可能有皇族成员!要知道在明亡的那段历史过程中,有很多朱家人受到各种残害,所以很多姓朱的都改姓曹了,不知道这个“曹雪芹”会不会是朱家人?所以才在当年有机会经常进出皇宫,对紫禁城内部了如指掌,甚至在皇宫中亲身经历过天启朝那段历史。
在魏忠贤执政期间,虽然对东林党的打击很残酷,但各种正确政策还是很见效的,国家逐步走入正轨,我们不得不佩服魏大人的才能,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果断出手,挽救了国家挽救了以天启皇帝为核心的“阉党”,尤其知道他是个文盲外加“泼皮破落户儿”的出身以后,更感慨他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实在是个屌丝逆袭的极品!但可惜的老魏的权力基础很脆弱,因为他只能建立在信任他的天启皇帝身上,可是天启皇帝命短,只在位七年,如果他再能多活几年,一直坚持魏忠贤的正确路线不变,让国家挺过小冰河期以后再减免江南的商业税而重收农业税,那大明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地亡国,然而天意如此,冥冥之中似乎有定数,让年轻的天启皇帝二十三岁就死去了!他临死之前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并告诉他: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本意就是“魏忠贤可堪大用,远离东林党”!应该说这是天启皇帝的肺腹之言,也是他个人总结的行之有效的帝王之术。没想到朱由检上台以后,不听自己哥哥的劝告,反其道而行之,他首先逼死了一心为天启皇帝卖命的魏忠贤,而且凡是天启皇帝重用的人他一律不用,天启皇帝不用的人他反而重用,其结果是他让“东林党”人重新上台掌权,对他们的政治主张言听计从,在“东林党”人的集体忽悠声中,取消了对江南商人和资本家的税收,加重了农业税,结果搞得官逼民反,全国民变四起!崇祯还听取“东林党”人的意见,大幅度限制了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于是这让皇帝对官员失去了监管各级官员的能力,成了“瞎子”和“聋子”。崇祯皇帝虽然非常勤政,但他的重大决策出了问题!他不知道魏大人是维护皇权、全心全意为皇帝卖命的。而夸夸其谈的“东林党”人却一个个治国无方,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只知道为各自的利益谋福利而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很明显的结果就是:魏大人掌权的时候打击“东林党”,结果是天下太平,而崇祯让“东林党”重新上台,十七年以后,大明就亡国了!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总体来看,大明是被“东林党”搞垮的,崇祯死前曾痛苦地说:“诸臣误我!”太监曹化淳说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也是实在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这也说明他对不听哥哥的话逼死魏忠贤表示相当后悔。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政治上是那么的幼稚,尝到了被“东林党”人集体忽悠之后酿下的苦果,可是历史不是电脑游戏,是不允许让他重新再玩一次的。
崇祯皇帝让“东林党”人重新上台掌权以后,这些人对当年被魏忠贤的迫害恨之入骨,而“东林党”人是一帮文人,历史是由他们书写的,所以他们就在史书拼命地抹黑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然而《红楼梦》作者的历史观却不是这样的,至少从王熙凤的身上我们能够觉得到对魏大人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这是三百多年来非常让人吃惊的发现!在第六回里有一条批书人对凤姐的评价很能说明问题:
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甲戌双行夹批:我亦说不错。〗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
看来作者和批书人也很欣赏魏忠贤,其实毛泽东对王熙凤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她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称赞她有战略头脑。晚年有一次他风趣地举例说:“王熙凤处理尤二姐‘事件’,真是有理、有利、有节哟!”他还说王熙凤善使两把杀人不见血的“飞刀”。“你看,她把个贾瑞弄得死而无怨,至死不悟。” 毛泽东还曾说过王熙凤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历史上评价曹操的话;所以后来便有人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又叫“胭脂虎”。毛泽东还经常喜欢引用王熙凤所说的一些俗话,比如“大有大的难处”,“树倒猢狲散”,“坐山观虎斗”,“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人怕出名猪怕壮”。毛泽东引用其他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远不如引用王熙凤说的话多。这一方面说明王熙凤人很聪明,语言很丰富,斗争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毛泽东对她相当青睐;还有就是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有与毛泽东吻合的地方,适合于他用。凤姐居然能够受到同样管理诺大一个国家的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足以证明毛泽东看出了她所影射的魏忠贤身上的治国的才能!也意味着两个人可以进行跨越三百多年时空的心灵沟通!听说毛泽东喜欢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类的史书,从中学习了不少治国之术以及权谋之道,但他更喜欢看《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一!可见他的评价之高!人们一直把《红楼梦》当成爱情小说来看,而毛泽东也许真的将其当成了《风月宝鉴》这样一部史书来看!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只看到了这面“风月宝鉴”的正面故事,而他真的领悟到“风月宝鉴”反面的内涵!
所有这一切都完全颠覆了我们对魏忠贤的看法,所以《红楼梦》为我们今天研究过去那段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而又极其宝贵的资料!我并不相信作者是“魏粉”或“阉粉”,我更觉得作者应该是个史学家,他尽可能地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记述魏忠贤这一历史人物,这一点非常难得!我相信大家都更关心凤姐的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它困扰了我们三百多年,我将在下一节里给大家揭开这个迷,我相信大家不会失望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一直以为“红学”是个小众的东西,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喜欢,很出乎我的意外,本来我只写了个大概的草稿,可现在看来草稿确实很草,所以这几天在拼命努力加工,争取错误少一些,内容更丰富、严谨一些。我的研究涉及到“红学”的很多方面,估计大家想知道的容易我这里几乎都有,而且答案肯定能让大家满意!关于王熙凤的内容相对多一些,毕竟她影射的魏忠贤过于显眼,戏很多,证据也很多!所以需要仔细与历史进行对照,可很多朋友感觉详细讲历史的东西有些枯燥,毕竟大家不是搞历史研究的,所以更喜欢直接的,眼前一亮的内容,于是我决定又将内容进行大的调整,把关于王熙凤剩下的一大块非常精彩内容移到了后面。我想在明天讲一下凤姐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谜底和“王熙凤”一名的来历以后,就开始讲宝、黛、钗等其他主要角色,应该是个个精彩!而我也想透露一下:我最为得意的是彻底揭开了秦可卿的原型之谜,估计三百多年来这是第一次,而且证据相当丰富可靠,经得起各种推敲和考验!相信所有人都会为之震惊的!我估计接下来的几周里大家会天天有意外,时时有惊喜!

另外发一张我的照片,我戴的可是福尔摩斯常戴的那种帽子哟,象征着我搞“红学”研究跟当侦探似的,供大家一乐!

最后提示大家一下:如果大家觉得在本贴中我的发布内容不太好找的话,可以点
贴子上面的“只看楼主”,就可以方便很多地找到。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wyhuiyu 3689楼 2014-05-24 22:54:32
你要印证的是《红楼梦》是部史书,不是什么《红楼梦》角色的 历史 原型。它不是小说的话,您就要印证的是整部书的所有情节与 历史 事件对应,例如:您印证了王熙凤是所谓的魏忠贤,那您可就要把《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所有情节与 历史 中的魏忠贤平生一一对应,您不能只是挑出他们之间所谓的几个共同点,您就断然肯定他们是一回事。如果只是通过角色与 历史 人物的某些特征去牵强附会,那您还是远远不......
-----------------------------
谢谢你的关注,你提到的问题非常重要,也确实很有难度,但我可以高兴地告诉你:我真的找出了很多影射的历史事件,而且相当合理可靠!这一点我非常自信,也相当自豪!我写的东西要从简单入手,让大家先明白基本情况,然后再一点点过度到这些具体影射的历史事件,不然哪个角色影射哪个历史人物还没搞懂,那这些历史事件也没有办法讲清楚。我的稿子前半部分以人物分析为主,后面再有四分一左右是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影射,相当有看点。我不敢说我全找出来了,可已经找到的这些就很惊人。希望你耐一些,我公布了才一小部分的内容,所以希望你坚持看下去,好戏在后面呢,相信我你不会失望的!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第六章 一从二令三人木
虽然魏忠贤曾经做过不少坏事,但从整个国家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功不可没的,怎么也可以给他三七开,要知道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需要他这样一个铁腕的角色;天启皇帝精于帝王之术,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并找到了合适的人来贯彻实施,逐渐扭转了大明的不利局面,可惜他死得太早了,这让大明不但少了一位明君,也少了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木匠”和“机械制造大师”,这导致了中国工业文明的起步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后来“东林党”的一系列政策却将国家推向了深渊,可以说:“没有东林党,就没有大清国”!明朝亡国以后,有很多“东林党”人纷纷投降了满清,成了十足的汉奸,实在是令人不是耻!所以满清的统治者一直对“东林党”人很有好感,于是这帮汉奸文人成了写明史的主力,其后果可想而知了!在清朝编写的明史中有一些特征:
第一、这些卖身于满清当汉奸的“东林党”人写明史当然要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但是写出来明史,除了明朝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看不出“东林党”干了什么正经事。而且这三大案的基本性质就是干涉皇帝家的家务事,也没什么光彩的,“东林党”人想贴金都找不到像样的原材料呀!
第二、把明亡的责任归结为万历皇帝,因为当年万历皇帝强行开征矿税,这相当于从他们的身口袋里掏钱,严重影响了这些人的收入。“东林党”人主要攻击万历皇帝长年不上朝,朝政荒废。但就是这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在小冰河时期持续那么久的情况下,能保障救灾,没有出现大批流民和民变,辽东局势也有所改观。而万历皇帝死后到天启皇帝正式掌权这段期间,“东林党”人把持了一段朝政,反而把辽东局势彻底断送了!虽然万历皇帝不上朝,但并不是不办事,而是把办公地点改在了家里,估计这是因为他对那些一天到晚只会瞎忽悠的“东林党”文官感到厌烦,不想听他们的聒噪。而在万历皇帝统治的四十多年里,人民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之中,幸福安康,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个真正的太平无为之世!这也是明朝遗民们一直怀念的时代。
第三、严重丑化天启是“木匠天子”,并痛骂魏忠贤祸国殃民。但是这位爱干木匠活儿的皇帝却使大明的江山更稳固,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地球仍然处于小冰河时期,天启皇帝照样能保障救灾,没有出现大批流民。还通过打击了“东林党”这些蛀虫,改善了财政,在西南最终平定奢安之乱,辽东的战事最后局势也逐渐控制住了,并开始取得一些胜利。我就是奇怪了,同样是在朝堂上执政的大臣们,为什么治国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是“东林党”人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大明亡国,而在投降满清当了汉奸以后又大肆篡改历史,实在是无耻之极!明朝亡于自己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个历史教训实在是应该好好总结反思!应该这就是作者创作《风月宝鉴》一书的主要目的。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然而“东林党”人篡改历史的后果确实很严重,但我相信亲身经历过明亡清兴那段历史的文人们自会有更清楚、更公正、更深刻的看法,虽然他们不喜欢魏忠贤这位太监加文盲的、且劣迹斑斑的角色,但他们懂得如果魏忠贤还在掌权的话大明不会这么容易地灭亡。我们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这个角色身上可以看出:作者对她并非是全盘否定的,即使她做了不少坏事,可没有丑化她。也并非我一定要为魏忠贤平反,而是作者就是这样高度评价凤姐的,我是从作者为我们提供的角度进行了史料挖掘得出来的结论。比如作者在书中还多次描写了凤姐工作非常卖力,相当辛苦,在第十九回一开始,有一段关系凤姐的描写很少有人注意:
且说荣宁二府中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又将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三天方完。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扎挣着与无事的人一样。
我相信这应该是影射当年魏大人的实际情况,工作吃苦耐劳,相当认真负责,为全国各级领导起了模范带头作用,这跟我们心中阴险狡诈的“死人妖”的形象差距实在太大了!在第五十五回里有这样一段凤姐的读白很重要:
(凤姐)又向平儿笑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从这段我们才猛然发现:以前人们以为魏忠贤搜刮的民财都落入自己的腰包了,可实际上不是这样!魏大人为了国家的财政用尽心思,所以遭太多人嫉恨,他也是进退两难,他对自己的处境还是很有清醒意识的,也让我们深感那时大明的财政每况愈下,形势危急。在第六十五回里,兴儿对王熙凤是这样评价的:
皆因他一时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
这些都应该是暗示当年魏忠贤大权在握,为了国家的财政做出的各种努力,为国家开源节流,受到了天启皇帝的赞赏,但也让相当一部分人不满,这自然应该是指被征税的“东林党”和部分江南人民。我们现在知道了凤姐的原型,再看此书的时候会发现书中确实有不少以前我们认为的闲文居然是很重要的内容!看来我们需要重新仔细阅读全书查找蛛丝马迹,可能有的朋友还不清楚《红楼梦》作者的原作仅限于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别人续写的,所以千万不要劳神在八十回以后的章节里挖掘历史!要紧!要紧!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有些朋友在贴子里问我为什么我总引用书中批语呀?批语不也是别人自己的评论吗?又不是作者的本意呀?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批书人不是一般的读者,他们大多是参与此书创作的人,其中包括化名为“畸笏叟”、“脂砚斋”、“松斋”、“绮园”等,他们甚至可以向作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作者按照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所以批书人对此书的理解往往是很深刻的,他们写的批语很有价值,为我们读懂此书提供了重要的通才。在第五十五回里有一条很长的批语,对凤姐的评价也相当的高:
〖蒙回末总批:噫!事有难易哉?探春以姑娘之尊、贾母之爱、以王夫人之付托、以凤姐之未谢事,暂代数月。而奸奴蜂起,内外欺侮,珠玑小事,突动风波,不亦难乎?以凤姐之聪明,以凤姐之才力,以凤姐之权术,以凤姐之贵宠,以凤姐之日夜焦劳,百般弥缝,犹不免骑虎难下,为移祸东兵之计,不亦难乎?况聪明才力不及凤姐,又无贾母之爱、姑娘之尊、太太之付托而欲左支右吾撑前达后,不更难乎?士方有志作一番事业,每读至此,不禁为之投书以起,三复流连而欲泣也!〗
可见《红楼梦》的作者和批书人还是能够客观公证的评价魏忠贤的,也大大改变了我们心中对魏忠贤的负面印象!而老魏的过早死去确实是个遗憾,在书中凤姐就是早死的,在第五回凤姐的曲子中就有提及: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在第四十三回里也有暗示:
尤氏(对平儿)又道:“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庚双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尤氏亦能干事矣,惜不能劝夫治家,惜哉痛哉!〗
这些看似平时家长里短的闲聊中居然都内藏玄机!作者的脑子怎么是怎么个结构呀?让人佩服之极!那王熙凤后来是怎么死的呢?以前由于我们看不到八十回以后故事,所以说一直给我们的感觉是个天大的谜,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通过参照魏忠贤的结局推测出凤姐之死的大概轮廓来。魏忠贤死于崇祯上台以后不久,过程大概的是这样的:
崇祯继位以后,很担心魏忠贤加害自己,所以一天到晚小心翼翼地防着老魏。魏忠贤明显感觉崇祯皇帝不信任自己,没想到没过多久有人居然胆敢弹劾老魏,于是魏大人在不得以的情况只好向皇帝请辞,结果立刻得到批准,并受命其去安徽凤阳守陵。朝臣们见老魏失势了,于是蜂拥而起纷纷来弹劾他,列出很多大罪,可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崇祯决定将他抓回来处理。魏忠贤在路上听到消息,明白大势已去,知道自己肯定是百口难辩,不会有好的下场,所以跟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话别,估计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对自己所做过的罪恶进行了反思,对大明危危可及的前景也进行了展望,然后就带着遗憾和不甘心的复杂心情上吊自杀了,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那对照魏忠贤的死,凤姐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我猜测王熙凤的结局应该跟魏忠贤之死是很相似的过程,但肯定也要满足小说表面故事的发展,也就是说后回情节中,因为凤姐的很多劣迹败露,比如害死尤二姐之事、执使张华告状之事被人揭发出来,于是邢夫人和贾琏一气之下将她休了,凤姐只好忍痛离开贾家回娘家金陵,正所谓“哭向金陵事更哀”,众人一见她势败了,于是墙倒众人推,更多的罪状被人揭露出来,甚至可能有官府找上门来治罪,让她难逃法网!凤姐还可能有什么罪过呢?比如在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里,她为了三千量银子干涉张李两家的婚姻,导致二人双双自尽之事,在第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说得很清楚:
〖甲戌本:幼儿小女之死,得情之正气,又为痴贪辈一针灸。凤姐恶迹多端,莫大于此件者:受赃婚以致人命。贾府连日闹热非常,宝玉无见无闻,却是宝玉正文。夹写秦、智数句,下半回方不突然。〗
看来这算是凤姐最大的一条罪过,搞不好她失势被休回家以后,张李两家会为此告官从而官府找上门来算账,她感觉自己罪责难逃,所以只好上吊自杀了!凤姐真的是上吊死的吗?应该是可以肯定的,书中是有暗示的,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的故事里,王熙凤跟贾琏大闹时说道:
这里凤姐见平儿寻死去,便一头撞在贾琏怀里,叫道:“你们一条藤儿害我,被我听见了,倒都唬起我来。你也勒死我!”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
根据《红楼梦》一书的中作者大量使用“草蛇灰线”的这一创作特点,我相信这就是王熙凤之死的伏笔。也就是说凤姐的被休离开贾家是在影射魏忠贤被罢官,凤姐回娘家金陵是在影射魏忠贤去安徽凤阳守陵,凤姐畏罪上吊自杀是在影射魏忠贤畏罪上吊自杀!影射得真是很巧妙,实在是天衣无缝,让人拍案叫绝!这才叫隐写历史呢,表面和反面的故事都能讲得精彩而合理!
有网友朋友留言抱怨我只讲书中角色影射的历史人物,尤其分析了这么多关于王熙凤的内容,一些不太熟悉的历史的朋友感觉有些不耐烦了,所以觉得我应该把书中影射的历史事件也讲出来,这样才有说服力。看来这些朋友还是急脾气,我先把人物影射讲清,再讲历史事件影射,这样大家才能容易听懂,所以还是需要有个先后顺序,嘴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知道我后面的文章中有很多历史事件的影射,到时候大家会眼光缭乱的!再说我刚刚讲的不就是指出了一个历史事件吗?凤姐最后的结局不就是魏忠贤最后的下场吗?凤姐的“哭向金陵事更哀”不就是“魏忠贤哭向凤姐事更哀”吗?所以这应该算是第一个历史事件吧?在下一章里我会提到另一个历史事件,随着我们对角色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熟悉,到时候大家自己就可以挖掘出一些历史事件!到时候你会得到很多意外的惊喜!下面我开始为大家解开“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既然王熙凤应该是上吊而死,那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会不会是在指凤姐上吊呢?有人怀疑其中“人木”放在一起就应该是上吊的意思,一个人和一个树在一起不就是上吊吗?我感觉这个解释感觉好像多少有些勉强!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木”是古籍中记载的中东或非洲一带的一种树,树上长有很大的一种菌类,远远看上去像是一张张的人脸,仿佛是人头吊在树上,所以被称为“人木”,应该是以此暗指王熙凤是上吊而死的。我感觉这个解释弯拐得多了些了,不太符合作者设谜那种浅显易懂的风格,再说有几个人能知道这种树呀?另外有一种说法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和“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一对儿,可能是从这句演化出来的,可我思来想去也没有想明白这是怎么个演化过程呢?不知道哪位想出来了?除此以外,“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读多达几十种,让人感觉多少都有些道理,但又都觉得什么地方差那么一点儿!
我个人比较倾向下面这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我们已经挖掘出来的凤姐所影射的历史原型的身份来分析:由于天启皇帝早死,崇祯皇帝继位,这才导致了魏忠贤之死,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朱由检是魏忠贤之死的主因!根据下面脂批中的提示: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通过“拆字法”将凤姐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拆出一个繁体的朱由检的 “檢”字,这里会不会是指魏忠贤的被迫辞职、“哭向凤阳事更哀”根本原因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呢?结合历史来看应该说是很有道理!也许这就是困扰我们三百多年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的最终答案!
王熙凤虽然有才,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坏事做了不少,早早地被休后悲惨地死去,在贾家家败的时候不能大显身手,实在是可惜!我相信在清初时期,经历过明亡清兴惨痛历史的人会对明朝末年的发生的一切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从《红楼梦》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就可以看出:如果魏忠贤没有死那么早,明朝很有可能不会灭亡!也可能冥冥之中明朝灭亡是有定数的!
那“王熙凤”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个朋友猜测说“熙”字的左上角是个“臣”字,而繁体的魏忠贤的“賢”字左上角也是个“臣”字,所以作者为凤姐起名的时候用“熙”字来影射“賢”字,会不会是这样呢?我觉得这个解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感觉不是很有说服力,我相信王熙凤这个名字应该大有讲究!
作者认为魏忠贤虽然出身低微、没有文化,但却很有才能,本来是大明的希望,可惜却早死。我之前提到过:《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贾王薛史”的谐音是“家亡血史”,指的是此书的“反面”故事是一部“国破家亡的血泪史”,而“王”字谐音“亡”,我相信这也是王熙凤姓“王”的本意了,“熙”字有“光明、兴旺”的意思,繁体的“鳳”字可以拆成鸟“凡鸟”二字,指的是出身低微,所以王熙凤一名的含意就是:“一个死去的、出身低微的、本来能够带来光明兴旺的人”!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魏忠贤的评价是多么的高!没想到的是“王熙凤”这三个字中居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内涵,实在让我佩服作者的大才!
我每一次重读《红楼梦》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关于王熙凤影射魏忠贤的新的证据,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一点点与大家分享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从下一节开始,我将为大家讲述另一位书中的大主角,分析的过程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相信大家会看得如醉如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关于王熙凤的分析和研究就先告于段落了,她的很多重要的内容我将放到以后找合适的时机继续公布。考虑到大家对凤姐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我将从明天开始对一个全新的人物进行分析!料很足很猛,千万不要错过哟!

这是我在北京香山植物园里的“曹雪芹纪念馆”中拍的“曹雪芹”像,要知道曹寅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有“曹雪芹”这样一个人;而敦诚、敦敏和张宜泉诗中记载了在北京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但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他与《红楼梦》有任何联系,目前从能掌握到的证据来看,这个北京“曹雪芹”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制作风筝的手艺人而已!中国“红学”在没有任何过硬证据的情况下,把一个做风筝的捧为《红楼梦》的作者,实在是个苦涩而又荒诞的笑话。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qllaa555212 4694楼 2014-05-25 22:23:25
@V哥掰谎
所谓一从二令三人木,如果非要套在魏忠贤的头上的话,我认为 一从是指老魏服侍的自己第一个主子泰昌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是居于仆从的地位,二令是指他服侍的第2个主子天启帝的时候掌握了权柄,号令天下的意思,三人木,人木就是一个休字 指他被迫退休或者象被休妻一样赶走.
-----------------------------
也是有道理的。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这里的拆字法是只拆一部分呢?还是全拆呢?“自从两地生孤木”可以拆出一个“桂”字来,“一从二令三人木”只拆出一个“休”字,其他的都用不上,感觉不是太合理吧?我相信这个字谜大家会一直争论下去的。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这个结果。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V哥掰谎 4633楼 2014-05-25 21:36:48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关于王熙凤的分析和研究就先告于段落了,她的很多重要的内容我将放到以后找合适的时机继续公布。考虑到大家对凤姐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我将从明天开始对一个全新的人物进行分析!料很足很猛,千万不要错过哟!

这是我在北京香山植物园里的“曹雪芹纪念馆”中拍的“曹雪芹”像,要知道曹寅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有“曹雪芹”这样一个人;而敦诚、敦......
-----------------------------
@天山风景 4698楼 2014-05-25 22:27:04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在崇祯年间这个 历史 节点上,中国面临着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明朝向后存续;另一个就是真实 历史 了,明朝被清朝推翻。这两个发展方向那个对中华民族更有利?
-----------------------------
自然是存续最有利,但历史发展往往是有偶然性的,从本质上来说明朝灭亡的因素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明末非常不幸,遇到了长期的天灾,北方农业严重歉收。如果按天启皇帝的做法,向江南征税,向灾区免税,挺过小冰河期,是最理想的。
而崇祯听从“东林党”的意见,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只能造成四处民变,导致大明亡国。崇祯看似很勤政,但方向错了。而“东林党”坚决反对加税,虽然在崇祯朝实现了,自己省下了一些税钱,可灾区民变四起,天下大乱。满清入关以后江南遭到了灭顶之灾,死了数千万!相比之下多交那点税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大明亡国以后,中国人口巨减,文化受到巨大破坏,是文明的倒退,满清是落后的文明,所以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V哥掰谎 4633楼 2014-05-25 21:36:48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关于王熙凤的分析和研究就先告于段落了,她的很多重要的内容我将放到以后找合适的时机继续公布。考虑到大家对凤姐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我将从明天开始对一个全新的人物进行分析!料很足很猛,千万不要错过哟!

这是我在北京香山植物园里的“曹雪芹纪念馆”中拍的“曹雪芹”像,要知道曹寅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有“曹雪芹”这样一个人;而敦诚、敦......
-----------------------------
@天山风景 4698楼 2014-05-25 22:27:04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在崇祯年间这个 历史 节点上,中国面临着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明朝向后存续;另一个就是真实 历史 了,明朝被清朝推翻。这两个发展方向那个对中华民族更有利?
-----------------------------
@V哥掰谎 4726楼 2014-05-25 22:42:25
自然是存续最有利,但 历史 发展往往是有偶然性的,从本质上来说明朝灭亡的因素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明末非常不幸,遇到了长期的天灾,北方农业严重歉收。如果按天启皇帝的做法,向江南征税,向灾区免税,挺过小冰河期,是最理想的。
而崇祯听从“东林党”的意见,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只能造成四处民变,导致大明亡国。崇祯看似很勤政,但方向错了。而“东林党”坚决反对加税,虽然在崇祯朝实现了......
-----------------------------
@123s789 4739楼 2014-05-25 22:56:51
其实V哥你就把你的刀锋用好,把剖开发现的情况说明,比起个人情感评价更能服人。毕竟那一切已经成为事实和 历史 ,你只是发现了这个放置秘密宝匣密钥的人,不是宝匣之中放置秘密的人,什么都无法改变。你能做的就是以证据澄清事实。
-----------------------------
可在《红楼梦》里凤姐的形象不是那么可恨呀,大家更多的是喜欢她,这就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她影射的魏忠贤与我们对她的印象差那么多?不然怎么能将两个人影射讲清呢?或者说《红楼梦》提供的史料为什么与我们看到的史料有区别?经过研究得知魏忠贤是被严重抹黑。当然并不是说魏忠贤有多好,只是作者认为魏忠贤虽然很坏,但有他在大明亡国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相比之下经历过亡国之恨的明朝遗民更能分清孰轻孰重,或者说两害相较取其轻,一个万恶的魏忠贤总比亡国要好得多。
所以我更想说《红楼梦》为我们后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史料,这是我们谁都没有想到的!其价值非同寻常。
我还从《红楼梦》中解读出作者对“东林党”人的态度,也很有意思,他认为后来投降的“东林党”很无耻,但早期的被魏忠贤整死的左光斗,杨涟之流是好样的,所以作者将“东林党”分为两种,这一点也非常特别,不象“东林党”人留下的史料:“东林党”人都是好人,阉党破坏我们!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crazy子衿 4743楼 2014-05-25 22:59:20
问好V哥。
因为从小就被告知曹雪芹是红楼梦的著者,所以在看这贴之前从来没有质疑过。
现在就很感兴趣,想知道【谁】【什么时候】【怎么】认定【曹雪芹】是作者的?
V哥能解答一下吗?——虽然可能也许能度娘到,但是还是想听V哥讲!
-----------------------------
历史上对作者是有几种说法,现在可查的是清朝有一个叫富查明义的人说大概可能是曹寅的后代曹雪芹是作者,而清朝袁枚听到以后,把这个事肯定了。但一直以来还不是定论了。到了一百年前左右,蔡元培认为《红楼梦》是悼明之失,骂满的,作者应该是明朝遗民,被称为索引派;可这个时候冒出一个年轻人,就是胡适,我怀疑他是为了出风头,不想跟在蔡元培等人的屁股后头,所以非说曹寅的后代曹雪芹是作者,还找到了《四松堂集》,上面提到一个在北京的人叫曹雪芹,自称是曹寅的后代,但没有说这个人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于是从此这个说法就确立下来,被称为考证派。
后来这两种说法并存,到了解放好,老毛说胡适的更有道理,于是从此就成了定论,一直到今天。养活了一大批靠它吃饭的红学字。骗了一辈子饭。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特别能吹牛 4759楼 2014-05-25 23:18:17
凤姐如果是魏忠贤,平儿应该是王安吧,刚百度下,死的也很惨。楼主有什么发现吗?
-----------------------------
我感觉应该不是,《红楼梦》中的影射不是那么机械的,不是说一个人必需对应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各自有隐寓。有几个主要人物是影射历史原型,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到了后天,你再看我发布的文字,就能明白一些了。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V哥掰谎 4633楼 2014-05-25 21:36:48
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关于王熙凤的分析和研究就先告于段落了,她的很多重要的内容我将放到以后找合适的时机继续公布。考虑到大家对凤姐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我将从明天开始对一个全新的人物进行分析!料很足很猛,千万不要错过哟!

这是我在北京香山植物园里的“曹雪芹纪念馆”中拍的“曹雪芹”像,要知道曹寅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有“曹雪芹”这样一个人;而敦诚、敦......
-----------------------------
@天山风景 4698楼 2014-05-25 22:27:04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在崇祯年间这个 历史 节点上,中国面临着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明朝向后存续;另一个就是真实 历史 了,明朝被清朝推翻。这两个发展方向那个对中华民族更有利?
-----------------------------
@V哥掰谎 4726楼 2014-05-25 22:42:25
自然是存续最有利,但 历史 发展往往是有偶然性的,从本质上来说明朝灭亡的因素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明末非常不幸,遇到了长期的天灾,北方农业严重歉收。如果按天启皇帝的做法,向江南征税,向灾区免税,挺过小冰河期,是最理想的。
而崇祯听从“东林党”的意见,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只能造成四处民变,导致大明亡国。崇祯看似很勤政,但方向错了。而“东林党”坚决反对加税,虽然在崇祯朝实现了......
-----------------------------
@123s789 4739楼 2014-05-25 22:56:51
其实V哥你就把你的刀锋用好,把剖开发现的情况说明,比起个人情感评价更能服人。毕竟那一切已经成为事实和 历史 ,你只是发现了这个放置秘密宝匣密钥的人,不是宝匣之中放置秘密的人,什么都无法改变。你能做的就是以证据澄清事实。
-----------------------------
@V哥掰谎 4749楼 2014-05-25 23:08:23
可在《红楼梦》里凤姐的形象不是那么可恨呀,大家更多的是喜欢她,这就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她影射的魏忠贤与我们对她的印象差那么多?不然怎么能将两个人影射讲清呢?或者说《红楼梦》提供的史料为什么与我们看到的史料有区别?经过研究得知魏忠贤是被严重抹黑。当然并不是说魏忠贤有多好,只是作者认为魏忠贤虽然很坏,但有他在大明亡国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相比之下经历过亡国之恨的明朝遗民更能分清孰轻孰重,或者说两......
-----------------------------
@123s789 4773楼 2014-05-25 23:30:33
V哥还是有点不太相信群众。要相信大家还是有点判断力的,你前面把魏九千一摆,并简要说明了他当权时的态势,大家立马就有了判断——此人是当时任上把握得住的人。所以对你的判断产生了信任。政治人物没有最好,只有合不合适。这大概是红梦中明遗事后反省最痛心疾首的所在,因为除魏说不定他们中有人也出过力的,但悲痛的事实告诉他们错了。红梦并不是以魏九千为核心来叙的,但是当前你给了好多人这样一个错觉,这是被人诟病......
-----------------------------
有一定道理,不过一天发五、六千字,甚至七千多字,这不是个小工作量,改也不是很容易的。还有我想说的是原来书中我们一直觉得是闲话的内容原来都是影射史实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前八十回是以天启朝为主的,而这个时期魏忠贤自然很显眼,他的事很多,我发的还都是一些背景介绍,而书中隐写的历史事件我只能以后再说了,其实那些更精彩。但我觉得当时的历史背景应该交待清楚,不然书中很多人物的表现我们搞不明白,因为跟正史有很大的差别。
好在从明天开始,内容应该切换很快,更有冲击力,相信大家会兴奋起来的。另外,想看大段完整的可以到我的新浪博客上,看着更方便,同时更新,搜:V哥红学
楼主:V哥掰谎  时间:2020-11-11 23:05:45
@少爷李少 4788楼 2014-05-25 23:40:11
从看到开始,我坐了可能五小时了,你太有才了!现在是11点38分,你赔我坐痛了的腰和背,看了就不想走的观点!
你到中央百家讲坛去吧!
-----------------------------
好呀,我很想去,你在中央台有认识人吗?哈哈

楼主:V哥掰谎

字数:692873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4-05-20 20:43:00

更新时间:2020-11-11 23:05:45

评论数:209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