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读秦汉历史,品人生百味(连载,不断更新中……)

读秦汉历史,品人生百味(连载,不断更新中……)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世界依旧,权力不死,没有谁在驾驭权力,而是权力驾驭你!以速朽之生命,能驾驭不死之权力,未之有也。在时间面前无论什么都是无比脆弱的,什么大也大不过时间。红颜化为枯骨,英雄终为粪土。既然都要失去的,那就请我们珍惜吧。既然要失去,那么让我们用心的生活吧,用心的去感受吧!
对于权力的讨论就像哈姆雷特对于生死的讨论一样,是一个终极问题。权力的集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但伴随而来的是权力疯狂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权力的高效和严重后果之中不断煎熬。权力的高度集中可以更快更高效的开展工作,比如苏联的五年计划,王朝初期的迅速恢复,罗斯福新政;但权力的高度集中也会造成让人毛骨悚然的人祸,比如希特勒,斯大林还有那谁。
人类在权力的轮回中渐渐找到了答案,答案是制约。而这种制约在现代表现为民主,三权分立,保证广泛的自由,任期制。
在效率和制约的权衡中,产生了美国这样的政治制度。权力还是会集中起来,但会有很多方面去制约他,让他不能为所欲为。就算退一万步讲,这个政府再坏,它也只能存在四年,四年后民众再也不选你了,你也就只好卷铺盖卷儿走人了。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时光如水,异人得赵姬后,日夜缠绵,十个月之后,赵姬临盆,生下一男。说也凑巧的很,巧遇这日为正月元旦,因取名为政。
嬴政三岁那年,秦赵失和,秦昭王,派将军王齮大举进攻赵国。秦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杀到邯郸城下。邯郸一破,也就意味着赵国的灭亡。赵王惶恐愤怒之下,欲杀异人以报复秦国。
亏得吕不韦到处散钱,交游广泛,阴赂守吏,提前得到此一情报,急与异人商议出逃。时间紧迫,吕不韦无及筹划,也顾不上赵姬和嬴政的死活,和异人乔装打扮,连夜逃到邯郸西门。这小小的一扇门此刻就是生与死的界限。出了此门,就能活命;若是出不去,那就是九死不生!
二人走到门前,守吏也还恪尽职守,对两人出城的哀求置之不理,道:“得有赵王的令牌,否则一只鸟也休想飞出去!”
一扇门,生死之间,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鬼门关吧。对于这位门吏吕不韦说的嘴都磨破了,可门吏这小子就是油盐不进。无奈,吕不韦使出了自己的必杀技——给钱!金六百斤!
没有背叛只是因为背叛的代价还不够,对于一个门吏这样的钱数是一个不可抵御的诱惑。
有钱能使鬼推磨,眼前的这个小鬼为他们让出一条生路。
不韦和异人在金钱的帮助下顺利出门。两人一入秦营,王齮见是异人,立即护送两人回咸阳。回到咸阳之后,异人前往拜见其父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是楚人,于是嘱咐异人身着楚服,取悦华阳夫人。
果然奏效,华阳夫人看了异人装束,又见异人相貌俊朗,仪表堂堂。夫人非常高兴,为异人改名为子楚,以示恩宠。有了华阳夫人的恩宠,异人在秦国的地位便得到了确立,他现在要做的只是等待。
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是秦国的王。等他爷爷秦昭王死了,再等他父亲安国君死了,秦王之位就轮到他了。
嬴政与赵姬依然在赵国,既然让异人逃掉了,当下之计只有扣下这母子,总算是一个筹码。
后来,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大破秦师于邯郸城下,王齮败退。后秦赵两国的关系渐渐缓和,赵姬和嬴政的境况慢慢好转。赵国虽然不再有杀念,却依然将他们作为人质扣押着,严加看管。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当时,燕太子丹入质赵国。太子丹和嬴政年纪相仿,两个孩子时常一起玩耍。有一天,两个孩子因事起了争执,太子丹一气之下,嘲笑嬴政是野种。嬴政很受伤,大哭而回,问母亲赵姬道,“我不是赢氏子孙吗?”
这个可怜的女人,被两个男人先后抛弃,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可能早自寻短见了。赵姬面色凝重,命嬴政跪下,正色道:“这个问题,我只会回答你一次,以后再不得与我提起。你是嬴氏子孙,王室血脉!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秦国的王。一定会!”
嬴政拭去眼泪,道,“等我作了秦王,我一定要报仇!”虽然只是一个孩子的气话,但依然让赵姬感动不已,赵姬抱起嬴政竟哭了起来,在赵国受的委屈在此化作泪水奔涌而出。
嬴政又问,丹说三年后他父王会接他回家,爹爹什么时候接我们回家?
赵姬一把将孩子紧紧拥在怀中,幽幽的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会来的,他很快就会来接我们回去的。
人有时候真的是很脆弱,在这时他太需要一个依靠了,这时如果可能的话,请你帮助他,这份人间的温情将带她走出困境。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脆弱的时候,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对温情绝望的时候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有些人对温情绝望的时候会选择报复这个世界。世界的冷酷会使他冷酷的面对这个世界。在我看来希特勒,毛泽东,朱元璋,秦始皇的冷酷源自于他对那份温情的绝望。对于弱者来说这份绝望时常是可以逆转的,但对于强者来说,却时常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觉得他们了解这个世界。强者的绝望时常带来的是一场灾难。
所以啊,当身边的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请伸出援手,这时的你不仅仅是在帮助一个人,也可能是在为这个世界避免一场灾难。
有时候很多心声只愿意和关系不很熟的人透露,因为人们常常顾及身边的人嘲笑自己的脆弱。越要强的人越是如此。如果你是那种会在这种时候嘲笑别人的人,请你试着改一改。身边的人绝不应该嘲笑他们,绝不可以说些什么咎由自取之类的话。如果他们真的说了这些话,那么也不必做朋友了。因为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告诉他凡事不要往坏处想,你可以的,一切都会过去的。就算全世界都不理你了,记得还有我。虽然我们并不是至交,但我愿意帮你,你累了,我愿意给你一份依靠。我愿意和你去看夕阳,愿意用我的时间陪你在空寂的马路上走很远很远,直到你重新振作起来。看到了吗,虽然生活打击了你,不要失去希望,前方还有很美的东西等着你去见证。
很多东西只有你经历过才会真正懂得,只有经历过那份脆弱的人才能理解那份支持是多么的可贵,对自己是多么重要。这样的好人真的不多,如果你见到了,请你珍惜他。
不要害怕失态,不要硬撑着,不妨哭出来,脆弱过后你将获得新生。这就像是凤凰的涅槃一样,是一种浴火重生。
我也曾那么脆弱过,所以我能理解当时的那份关注是多么可贵。这是一种无上的人间真情。
在这个冷酷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请让我们用一份温情,一份举手之劳给它加一分热,加一分色。
嬴政面对的是一个冷酷的世界,除了母亲,没人能给他温情,他敌视这个世界,他在等待。
这一等前后就是六年,嬴政九岁这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爷爷秦昭王死了,太子安国君总算坐上了秦王的宝座,是为孝文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异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太子。
鉴于异人已经成了秦国的接班人,为了和未来的秦王搞好关系,赵国也乐得作个顺水人情,将赵姬和嬴政母子送归秦国。
安国君可能命里不是帝王命,刚刚当了两天秦王就被收去了。
异人继位,是为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尊为夏太后,异人不食前言,吕不韦一步登天,成了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秦国朝政大权,掌于一身。 一番大交易大获成功。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李斯求学
李斯是楚国上蔡郡里看守粮仓的文书,衣食无忧,无所事事,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想很多人十分熟悉吧。
他最大的乐事是牵着自家养的一条黄狗,带着年幼的两个儿子,到野外狩猎。
是不是很幸福?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生活之一。人间极乐之一——天伦之乐。
李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房子虽然不是二百平米,但已足够居住;薪俸虽不是年薪百万,但足以衣食无忧;妻子虽不是国色天香,但也姿色不凡;两个儿子虽不见有过人的天赋,但都还健康正常。李斯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难道不是吗?
要是就这么过下去,那么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李斯这位同学了。历史不知会走向何方,因为在将来他将成为秦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天李斯内急,很急,非常急,遂急不择厕,来到污秽不堪,到处有东西蠕动的公共厕所解决问题。来到厕所,他看到厕所里的几只老鼠正优哉游哉的吃着便便,见有人来,四散逃去。
李斯是个喜欢想事儿的人,李斯玩完大的以后,边提裤子,边为厕所里那几只老鼠感慨:“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与此相比,粮仓里的老鼠,却可以“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同样都是老鼠,咋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李斯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想做一个实验。实验如下:他抓住仓鼠,做标记,关在厕所里,再抓住厕鼠,做标记,放如粮仓里。三天之后,他来看看实验结果。他发现仓鼠在厕所里也照样吃屎,厕鼠在仓中也同样十分悠哉。对此他发出一句改变他一生的感慨: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李斯这话只说对一半,人生之贤与不肖(其实也是别人眼中的)的确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关,但也在于自己的机会和命运。李斯这话是在强调个人努力的作用。话说,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处在北京,身居高位,锦衣玉食,小妞遍地,呼风唤雨。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和好运。
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确实很重要,拼爹绝对是现实。
名人传记历史名人都告诉我们努力一定有成,但并不是说不存在努力而无成的人。无成,也就自然没有被记录和描述的必要了,历史就是如此,成王败寇,何况你无关成败。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话虽如此,但历史还是留下了不少这样的例子,因为他们并不成功(这里的成功具体来说就是指做官,我并不想如此定义成功,但无奈中国的传统就是如此看待成功的。必须声明的是鄙人崇尚多样化的成功),但也在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确切的说他们成功了一半(不成因成而被记录下来)。他们大多是诗人,文人还有科学家,比如陆游、杜甫、李白、苏轼等,他们虽然满怀报国之志,却终其一生无处施展。他们成功的一半是因为他们的诗词脍炙人口,为后人所传颂;不成功的一半是因为虽然他们诗词出众,但此并非他们志向所在,终身不得实现自己的抱负。
你去问智者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会告诉你,是快乐,是努力的过程,是吃饱喝足睡好。
快乐啦,努力过啦,酒足饭饱啦,这还不够吗?
所以啊,成功神马的都是浮云,能成当然是好事,不成也不必太黯然,太伤心。其实只要你努力过了,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试过了,这就足够了。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守候很艰难 2011-10-18 18:33:22
再顶
-----------------------------
谢谢!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得此结论后,他开始回顾自己一直所过的生活。他不再愿意过这样安稳祥和的生活,他要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李斯主意已定,辞别依依不舍的妻子与儿子,辞去了为众人所羡慕的小公务员。一个男人的事业心在作怪,他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并非他想要的。
他要到兰陵去,因为他听人说过,兰陵有一位圣人——荀卿。荀卿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他要去投奔他,求学帝王之术。
要想在这世界上扬名立万必须要有智慧才行。我有过人的头脑,我想荀卿能给我我需要的智慧。
李斯并不知道兰陵在哪里,对于一个长这么大都没出过远门儿的人,寻找荀卿并不件容易的事情。
他边走边问,历经艰险,满身风尘,灰头土脸,他终于来到了兰陵。
在兰陵,他很容易就打听到了荀子的住处。荀子乃是兰陵人的骄傲,这里万众瞩目的明星,自然问谁谁知道。
李斯来到荀子门下,希望能在这里学习。荀子要他交学费,李斯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早已身无分文,去哪找学费?荀老夫子看他诚心实意,就准他以打扫校园卫生来支付学费。
李斯正式入门成为荀子的弟子。荀子当时名声在外,因此弟子众多,为保证教学质量,为保证生活质量(一个人教几百号学生,这是要死人的),荀子要把这些学生分成几个等级。好教授他们适合的学问。荀卿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依次为参考将他们分级。悲剧的是,李斯并不是一个考试型的学生,考出来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尽管荀子很欣赏李斯打扫卫生的手段和他的一手好字,但是荀子还是将李斯分到了最低级别的一等。
其实,论智慧与能力,李斯本应该被分到最高级别的,但无奈一次考试考砸了,便将军变小病,被一撸,被分到了最低等级。
荀子就一个人啊,精力有限,要是一个一个的教,不仅教不过来,而且没半个月必然会个儿屁。因此这最低等级的班并不由荀老夫子任课,而是找了几个高级班的家伙,老夫子最多也就是时不时的过来看一眼。
老子是来找荀子学东西的,这些自己都学不好的家伙,他们懂个毛啊!对此李斯很愤闷,很愤慨,很愤怒!
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李斯非常出火,常想,去他妈的,毛也学不到,还不如回家得了。又转念一想,千辛万苦来到此地,给人家打扫了这么长时间为生,毛也没学到,公务员的工作也没了,回去实在是亏得厉害。
往事不堪回首,一想相当伤人。于是李斯只得静下心来,等待机会的垂青。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荀子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所有的弟子聚在一起,聆听教诲。
荀卿先生清清嗓子,登台开讲,奇怪的是,他每讲几句就有一个人在下面接下音儿,我说东,他偏说西。
遇上这位爷,这课是没法上了,荀子阴沉着脸,拂袖而去。他看着离去的荀子,心中大爽 ,心中一直积压的郁郁之气得以抒发。心想:他妈的,你也有今天,谁让老子不爽,老子就让他不爽!
我想大家猜到这家伙是谁了,他就是捣蛋鬼李斯。
荀老夫子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被李斯当面顶撞,很快就释然了。虽然被顶的感觉很不爽(只是有时候,有时候被顶是很爽的),但回想一下,这家伙顶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在李斯同学身上,他看到了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可贵特点——独立思考。
他深知,只会人云亦云的人,注定一辈子难成大才,难成大事。他找到李斯,他想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两人促膝长谈一宿,荀卿大悦,认为李斯为可塑之大才。当即拍板招至身边,收为关门弟子,悉心调教。
虽然如此,李斯还是要打扫卫生的!
李斯本为可塑之才,在荀卿的点拨指导下,学业大进,大才得彰。很快,其文章、经术、谋略、辩论,筹划,应变在荀卿门下已是无人能及。荀子颇为欣慰,常道:日后能继我衣钵者,当为李斯也。
李斯好好学习中……勿打扰!
四年后,李斯见到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人。这天,又来了一个到荀子处求学的人。
应该说有些人身上确有一种出众的气质,让人一望便知不是常人。这个一般说来叫做气质,也可以成为气场,在游戏中常被叫做光环。
李斯上下打量着这个人。新生也注意到了李斯,也觉此人不凡,上前和前辈打了个招呼,“你好,我……我我是韩非。”韩非有些口吃的毛病,因此这个招呼打的颇为费力,我我我了半天才说出自己的名字。
很多人不相信一见钟情这样的事情,尤其不相信有两个人同时一见钟情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确实很假,只有那些青春偶像剧才能见得到,现实中实在难以看到。
一见钟情有两种,一种就是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姑娘长得漂亮就喜欢上人家了或者一个小姑娘看到一个小伙子长得很帅然后就看上人家了,这种感觉我们小时候都有,并不少见;第二种是两个对世界都有充分了解的人,都有非凡的眼光,在那一次相遇时,一下子就认出了对方是非凡的人,引为知己,这样的情况就困难了,因为要满足很多条件,而且每个条件都很难满足,这样的事情发生简直就是奇迹。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韩非,韩国公子,弱冠之年便已四海皆知、名震天下。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韩非出名实在是够早的了。
韩非,在读书人中有广泛的粉丝。李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和传说中的韩非同窗读书。一时颇为欣喜。两人坐下畅谈学问,均有相见恨晚之意。韩非也非常高兴,想不到,在此地,除了荀老先生之外,居然还有李斯这么一位高人。
荀子的弟子们大都知道韩非的大名,同学们时常会去找这位新同学请教问题,韩非口吃,常由李斯代为回答。李斯虽为代答,却大都能合韩非的心意。于是在学堂内市场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有人向韩非请教问题,李斯回答问题,而韩非在一旁面露微笑,不断点头。
很快,李斯和韩非便引为至交。两人居则同室,出则同车,亲密之态,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两位是不是同性恋。不过就算是其实也无所谓,因为在古代还没有其实同性恋这样的习惯。
插播几句对同性恋的看法:同性恋我报以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道理很简单,喜欢谁是一个人的自由,喜欢什么性别的人也是如此。你可以不提倡,但你无权反对。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性恋是一个人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有人说我看着他们烦,真搞笑,谁让你看了,不想看你可以挖掉自己的双眼啊。
有人会说,它不符合宗教的的标准,它不符合人类的伦理……这一切简而言之就是你的做法不符合我的看法,所以你必须改变。这就是不讲道理了,那同性恋还就认为同性恋是标准,是正确,是不是他们也可以要求你去符合他们的标准?
老生常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归正传。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像李斯和韩非这样的相遇着实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人才难得,能修炼成这样级别的人物本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要有天赋,更要有时间的积淀。一是那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之一——缘分。一个这样的人,已是十分不易了,还要两个人相遇,年龄相仿,在一起相处那么久,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并引为知己。这样的几率和买彩票中了500万头彩几率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与此相比的确是很少,庞涓与孙膑同出一门,但两人高下自明,还争的你死我活,毫无惺惺相惜的意思;李白与杜甫这对诗仙诗圣虽得相遇,也惺惺相惜,但毕竟相处不久;鲁迅与瞿秋白虽都是仁人志士,但两人年龄悬殊,只能引为忘年之交。他们的相遇虽可与李斯和韩非的相遇相比,但都美中不足,逊色一筹。
看见李斯和韩非如此融洽,荀卿老先生非常欣慰。作为一个真正的老师,最让人高兴的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出人头地,继承发扬自己的智慧。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
得此两弟子荀老夫子非常开心,道:吾道之光,吾道之倡,又岂在门人之寡众?视韩非李斯二人,较圣门七十二贤人孰如?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再谈李斯,他在韩非身上学到的知识不比从荀子身上学到的少。此两子对李斯的影响是此后发达的重要资本。韩非以他贵族气质和出众的才华,将李斯领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韩非带来的珍贵典籍、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对历朝得失的深入见解,对时事政治的深入解读都使李斯受益匪浅。
日后,李斯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求学岁月时,这样评价他和韩非的关系:不遇李斯,韩非不失为韩非,不遇韩非,李斯不得为李斯。
可见韩非对李斯的影响之大。

又过了三年,七年了,他没有忘记他是为什么而来求学的,如今学业大成,时机已经成熟,他要去追求他向往的名利。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要离开兰陵,荀老夫子问道:“你打算去哪里?”

七年了,李斯对未来的行止早已规划妥当,当即回师父:“如今天下纷争,正是有志者出头之日。今秦王攻取天下,一统四海,这正是布衣和游说者的时代。故我要西出说秦王。”
荀卿老先生又问:“你是楚人,何不事楚?”
李斯道:“楚国连你这样的圣人都不用,又何况是我?”这话勾起了荀卿的伤心事。荀卿长叹一声,无话再问。
有智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无人能够赏识他的才能。他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能为国家出力;他知道如何使国家富强,却又无能为力;他知道如何击败敌军,却只能在一旁观战。这岂不是最大的悲哀?
李斯给师父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走了。
李斯再来告别和他朝夕相处三年的兄弟韩非。哥俩个年纪差不多,性情相投,离别之日,自当痛饮。李斯干下一杯酒,道:“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这是李斯打扫了多年卫生的感悟。
韩非贵为韩国公子,对卑贱和贫困自然没有李斯那样深切的体会。他本想邀李斯共赴韩国,但见李斯去意已决,也不便多说。
韩非明白,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好友将去,不禁悲从中来,韩非倾囊而出,得数十金,悉赠李斯。李斯也不推辞,坦然受之。韩非也干下一杯,对酒当歌:“子将西入秦,吾当东归韩,子无为秦相,吾不任韩将,与君再相逢,勿逢于沙场,与君歌一曲,,西出无故人。”韩非唱歌倒不口吃,想是情深所致。听得李斯一阵感慨,感伤,对于这样的朋友李斯也是非常不舍。
毕竟知己难觅!
两人含泪而别。
李斯顺路回了一趟阔别七年之久的家乡,看看离别多面的亲人。没住几日,李斯又收好行李,再度远行。他要去咸阳,一个他认为可以让他实现自己报复的地方。
插入:李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样的家伙做朋友则可,要是做老公万万要不得,这家伙一走就是七年,让老婆守了七年活寡。而且只是回来看看,马上就又要开路。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吕不韦当政
秦昭王五十六年,秦昭王薨。太子安国君继位,华阳夫人为后,异人为太子。安国君屁股还没坐热就随他爹爹去了。太子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异人尊母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为夏太后。任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这个时代注定不属于异人,异人在位三年,也随老爹和爷爷而去。异人西去,太子嬴政继承王位。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仲父”。秦王年少,再加上之前吕不韦和太后之间的那段往事,太后时常以叙旧为由找吕不韦乱搞。
秦王年少,又有太后撑腰,此事的吕不韦的权力可谓是如日中天。
此事秦国的局势可谓一目了然,要想在秦国混事儿,一定要投入吕不韦门下。李斯是何等聪明的人,这一点他自然了然于胸。
战国时期贵族盛行养客,但凡有点儿实力的人门下都养着很多人。这些人里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战国时最有名的当属战国四公子,他们门下都养着数千门客。门客的作用何在?战国时期征伐不断,为了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实力,他们就需要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冲锋陷阵。这些门客在当时形成了一股不可低估的政治力量,对当时的很多事情都有重大影响。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出谋划策,但门客们大都身怀绝技。
当时吕不韦初任相国,大权独揽,也急需招募人才。吕不韦门下食客众多,有三千之众。
要说这三千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我想你肯定不信,所以说这里的人水分不少,吃白饭的绝不在少数。以李斯的学识和见解,想在相府混个门客当然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当时养士之风盛行,所以当时应聘没有现在这么麻烦,又有约时间,又要投简历,那时候招揽士人的地方都配有专人负责接待各处来应聘士人。只要你有些本事,多半是会被录用的。至于待遇嘛,这要依你的能力而定,但至少是管吃管住。
吕不韦是个成功的商人,商人有个特点就是不论如何不能赔本。但养客这种事情明显是赔本儿赚吆喝,没办法,如今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我现在身为相国,要是不养个三千五千的岂不是让人家笑话。我虽然是个商人,但现在还有另一个身份,我现在也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就要有个政治家的样子,养客那是必须的。
养客是必须要做的,但吕不韦又不像赔得太厉害,于是就想到了一个较少损失的方法。吕不韦要求他的门客搜集各处的资料,为他创作一部大书。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商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在政治上也投资成功,现如今我在秦国可谓是说一不二。
一个人一处成功就像处处成功,在商业和政治都取得巨大成功后吕不韦将眼光投向了文化方面。他告诉门客们他这碗饭不是白吃的,你们要帮我完成一部大书,至于叫什么,以后想好了再说。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格物狂 2011-10-22 16:59:03
顶,等待下文中!
-----------------------------
谢谢支持!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郑国入秦
此事的李斯因为能力出众,已经被吕不韦推举为郎官。此事的李斯虽然算不上飞黄腾达,但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吕不韦初登相国之位不久,必须做出些成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在秦国,出成绩的最好办法就是攻城略地。
东方各国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来使想秦国求和。
韩国也不例外,但他们更加迫切希望和平,因此韩国一面派出使者向秦国求和,一面派出水利专家前往秦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水利家。他向韩王进谏,派他前去秦国修筑水渠,用这个方法来消耗秦国的国力,从而使秦国无暇东顾。这样一来秦国有没有多余的精力找韩国的麻烦,这样想要的和平自然可得。
韩王以为良策,派郑国入秦。来秦国当然是找相国吕不韦,吕不韦是韩国人(必须说,我没有骂人的意思,这些韩国人没有宣称自己创造宇宙,也不说思密达),韩国有不少老朋友,郑国相见吕不韦并不是件难事。郑国带着介绍信来到吕不韦府上。
吕不韦当即召见。
郑国取出一幅地图,在上面边指边说:“向国请看,泾水洛水之间,为关中之地,幅员辽阔,然苦于无水,故田地贫瘠,民终岁劳作,仍不足以自给。郑国之策,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凿泾水以渠,傍北山,经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而东通洛水,三百余里之田得灌,不数年,则此地沃野百里,钱粮万石,秦国岁岁的丰收,代代无饿殍。关中为沃野,秦得以富强。”
吕不韦以为好计,当即拍板由郑国主持工程,马上开工。
郑国渠的修建对秦国统一天下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里特意提了一下,后面还会提到郑国。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李斯入秦
这天李斯打算前去应聘,李斯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经过观察发现,在周日吕不韦休息的时候去求见最容易成功,而且这天吕不韦时常会送出大奖。
李斯前去应聘,李斯和管事儿的一阵白话,不久就说服了管事儿的,管事儿的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将他引见给吕不韦。
被管事儿的领着走了好远,李斯被带到吕不韦的卧室。
进门前,门前的武士们要对李斯进行例行检查,几个男人在李斯身上摸来摸去的,李斯觉得自己收到了莫大的侮辱,但没办法,要想见到里面的人,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检查完毕,李斯被一个人带着来到吕不韦房中。
李斯终于来到吕不韦面前。他充满自信,他知道,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这里找到一个开始。
对于这一天的会面,李斯已经在脑海了预演了不知多少次了,他要向吕不韦展现他的才华。
他要用他七年所学所思打动吕不韦的心。
李斯高昂着头,目不斜视,从容而有力,浑身散发出迫人的气势。这样的气质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这是李斯七年努力的结果,别人学不像,也学不来。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有智慧做后盾的那种平和与充满雄心壮志的冷峻,凭他七年所学,他有资格这样,凭他的性格和学识,也只会这样。
他胸有成竹的来到吕不韦面前。李斯向吕不韦行礼。
不韦打量了一下这个满脸狂妄的人,对于一个饱经风雨,一路走来的生意人来说没些眼光是不行的,他一眼便识得李斯非常人可比,他是一个永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家伙。
李斯明白,若想得到吕相国的重用,你必须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你要对他有用。
当年一起在荀子门下求学时,李斯和韩非已就游说的技巧作过无数次的探讨和实战演练,两个人的演练使得各自的游说技巧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认为:“说人之法,有如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必先知所说之心,尔后方以我说当之。”知所说之心,了解他的弱点,便可一击即破。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hellokegi 2011-10-26 17:18:12
@小炭锤子 2011-10-10 18:55:00
我将写下的是秦汉史。
我要做的是通过秦汉史这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讲述我这么多年学习和思考过的东西。当历史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时,那么这段历史就会变得活生生的。历史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这个特点让那些能看懂历史的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并从中获得快乐,获得智慧。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历史看多了就会有历史就是当代史的感觉,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能...........
-----------------------------
这个是什么意思?不太懂。解释一下。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李斯来到不韦身前,吕不韦漫不经心地道:“你就是李斯?”
“楚人李斯,拜见大秦相国。”李斯答道。
不韦依然是淡淡地说:“听管事儿的说,你很厉害,你是荀老先生的得意高徒,有平定天下之志,经天纬地之才。”
“此言并不过誉。”
不韦心想,这家伙还挺横,口气不小,一点儿也不谦虚,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我这辈子见的事情多了,别在这儿给我装,有什么本事拿出来给我看看。有什么好主意就赶快说。”
虽说不韦不好忽悠,但李斯是什么人,属于专业忽悠人士,而且不光是忽悠,还有真才实学。
“相国有难,你可知否?”
“相士说客都是这一套,上来先说看到你有血光之灾,你要倒霉。这种人我见的多了。”
“相国且听我说,如今秦国,相国可谓一人独大,可谓从心所欲,呼风唤雨。但相国是否想过嬴政长大后你如何应对。”
“大王母子将秦国托付于我,我自当尽心竭力,效忠秦室。”
“相国这样对他们无所谓,关键看他们如何待相国,依我看来,嬴政虽然年纪尚幼,但绝非等闲之辈,将来他长大了能让你一直这样摆不下去?况且相国门下食客三千,四大公子亦有所不及。相国自然是对秦王忠心耿耿,但相国豢养这么多人才怎能不引起别人的猜忌。”
“此话怎讲?”
“以李斯之见,相国虽无谋反之心,所行却有谋反之嫌。四公子可为前车之鉴。相国广招天下士人,至三千有余,此可为相国赢得虚名,却也是相国的祸根。相国门下之士,只知有相国,不知有秦王,依仗相国权势恃强凌弱,嚣张跋扈,心无法度,目无规则。咸阳上下已是怨声载道,百姓皆因此迁怒于相国。相国门下蓄此虎狼三千,人虽畏之,也必疑之,谓相国有不臣之二心,此谓之养虎为患。信陵君身为宗室至亲,招贤纳士,尚遭魏王嫉恨,废置不用,其只得沉溺酒色,郁郁而终。相国本为韩人,非秦室至亲,亲人尚且如此,况外人乎?相国虽忠于秦室,而秦人终无法信相国。如今相国已是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物极必反,相国不动心忍性,反而广招天下英才,为谋反之罪留下口实。相国当善处此三千门客。方可兴福免祸。”
李斯的这番话吕不韦觉得很有见解,很多地方都说到了他的心里,吕不韦虽贵为相国,又得仲父之称,地位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却也有一块心病,那就是他一直无法染指军权,军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秦国宗室重臣的手中。
他也想过有朝一日秦室是否会对他反咬一口,到时候自己只有束手就擒,伸着脖子等着挨刀。他豢养三千士人,既是作为自己的智囊团,帮自己在工作上出谋划策,行动实施,也是为了防备有一天自己也会像孟尝君一样,到时候身边有些帮手总比自己一个人更有希望逃脱。
孟尝君为何人,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人,成语鸡鸣狗盗的出处。当时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下,秦昭王想让他给自己当丞相,孟尝君不愿意,秦昭王遂起了杀心。孟尝君靠着自己的门客有惊无险的逃出了秦国。
不韦听完李斯的话后发了一阵呆。不韦回过神儿来,这家伙确实是个人才,不韦道:“这三千门客我已经有了安排,我最近打算打造一本大书,这些人的任务就是帮我完成此书。”
“相国果然英明,相国此举既可以留住三千宾客,又可以解除宗室对相国的猜忌,同时又可以为相国立言,此可谓一举三得,一箭三雕!李斯佩服!”
李斯这一记结结实实拍在了马屁上,吕不韦很受用。吕不韦很喜欢眼下这个人,也看到了这个人的才能,于是安排李斯在代舍住下,这是给上等士人居住的地方,在此工作的人不仅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好,而且每个月还会发工资。比他在家时候当的公务员不差。不管怎么说,李斯眼下总算找到一个不错的起点。
门客的住所封为三种上中下分别称作代舍、传舍和幸舍。待遇如下,代舍的住单间,每月有工资;传舍的住六人间,每月发补助;幸舍的住大通铺,管吃管住,没工钱。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神童甘罗
秦国一直有个传统,那就是要向外征战,以扩充自己的土地。吕不韦当政也不例外,虽说朝政大事都是他说了算,但总归要给宗室一个交代。要是不在领土上做出些成绩,宗室那边的人一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说不定还要以此作为吕不韦的罪状。
吕不韦首先拿周边的一些效果开到。吕不韦先派兵搞定了周和卫。这两个国家都是效果,实力十分有限,秦朝大军一到,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不过当时的诸侯王还算厚道,攻占之后并不将国君杀死,会分给他一块小地方,让他该做小地主。这些小地主当然比不得当国君时候的舒服和风光,但也总算是吃喝不愁,用现在的标准衡量的话应该算是小康。
小国搞完就只好向大国下手了。这次吕不韦看对了赵国河间的一片沃土,要拿赵国开刀。赵国与秦国有世仇,远的不说老一辈经常打来打去,就说不久前不好好待现在的秦王和秦王他爹,甚至想杀秦王他爹,就这一条就一定要搞赵国。
其实说那么多都是借口,说白了一句话,就是想搞你,想要你的土地。
吕不韦召集智囊团制定了对赵国的作战计划。考虑到赵国人民一向善战,吕不韦怕自己带人过去占不到便宜,于是决定联合燕国一起搞赵国。前后夹击,让他前后不能兼顾,这样的话,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计划已定,接下来就是要派人和燕国联络。对于这件事情,不韦很看好张唐,决定派他去搞定燕国。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张唐一向善于做出使任务,而且他本人也很喜欢做这一行。可是当吕不韦找到张唐时,张唐却摇头不止,坚决不去。
吕不韦问他原因,他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出使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当年臣为秦昭王伐赵,赵国对我恨之入骨,悬赏百里之地以求臣项上人头。臣入赵,必死!”
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吕不韦也不好强求,只得回去另想办法。
张唐不去,吕不韦只得召集自己的智囊团,看看这里面能不能找到合适人选。尽管不韦开出百金的筹码,依然没人愿意前去。
大众散去后,只见一个小屁孩儿依然没走,吕不韦一看,原来是甘罗。
甘罗,秦故相甘茂的孙子,名门之后。甘茂遭同僚向寿、公孙奭排挤,只身亡秦而去,后在魏国郁郁而终。甘茂死后,吕不韦爱甘茂之才,将他孙子甘罗收入门下,悉心调教。
甘家虽然破落了,但甘罗人穷志不穷,从小即身怀大志,要恢复祖父荣耀,重振甘氏一门。当机会来临之时,甘罗一计成名,名满四海,被誉为不世出之奇才。

“小鬼,你还有什么事吗?”
“此次出使,只有张唐最合适,我愿意去说服他。”
“别闹了,我自己去都搞不定,况且你一个小孩子。”
甘罗道:“从前项橐(读作驼)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
“想去,那就去吧。”
甘罗得知此事后马上就想出了办法。甘罗的策略很简单,你既惧死,当以死惧之。甘罗说张唐道:“有些人是得罪不得的。昔日应侯(范雎)欲攻赵,武安君(白起)不愿带兵,结果死在杜邮。如今你的功劳不如武安君,文信侯的权势远胜应侯,文信侯请卿相燕,卿推辞不行,文信侯要杀你,就像杀死一只河蟹一样。你出使燕虽九死一生,留秦则十死不生,还要连累宗族家人。愿君思之。”
响鼓不用重锤,这其中的道理张唐一想就明白了。张唐同意出使燕国,当即回房收拾行李准备东行使燕。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倘若就这样结束了,甘罗仅一辩士而已。
甘罗回复不韦,又请缨道:“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不韦许行。甘罗以秦使臣的身份使赵。吕不韦交给甘罗的外交任务很简单,向赵王打个招呼,使张唐能平安经过赵国即可。然而使臣在外,主命有所不受。甘罗立功心切,一到赵国便自作主张,说赵王:“大王知道燕太子丹入质秦国吗?”
“早听说了。”
“听说张唐相燕了吗?”
“听说了。”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合力伐赵,赵危矣。秦燕只好无他,秦欲与之攻赵,以广河间之地;王不如割河间五城与臣,以遂秦愿。秦愿即遂,则归燕太子丹,止张唐之行,绝燕之好,而与赵为好。王以强赵攻弱燕,而秦作壁上观,不发兵救燕。攻燕所得,岂止五城而已?”
赵王大喜,赐甘罗百金,并以五城地图付之,使还报秦王。
天下还真有这空手套白狼的买卖!赵王被人家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拆了西墙当以东墙补之,赵王命庞煖、李牧合兵伐燕,得上谷三十城,以十一城归秦。总的来说赵国还是赚到了,失去16城,而得19城。但真正赚大发的是秦国。毛也没干白得了16城。
秦不费一兵一卒,得此16城,甘罗之功。至于甘罗越权擅行之罪自然不再追究。
秦王封甘罗为上卿。世俗传甘罗十二岁为相,相是吕不韦,甘罗乃为上卿,特此正之。当年所封甘茂田宅,秦王尽赐还甘罗。祖宗荣耀,一朝光复。
楼主:小炭锤子  时间:2020-11-18 23:59:33
@格物狂 2011-10-27 15:12:51
再顶,期待下文!
-----------------------------
谢谢你,你的每一次回复都是我继续下去的动力。
在中国生活绝非易事,一起加油!

楼主:小炭锤子

字数:9598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1-10-11 02:55:00

更新时间:2020-11-18 23:59:33

评论数:1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