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十年前的《人民日报》(两月合订本)读来百感交集

三十年前的《人民日报》(两月合订本)读来百感交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旧报天天读,喜感天天有】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人民日报1977年2月15日》第一版】

学大庆也要抓住纲,这类抓纲的思维训练深刻影响我党。
以什么为纲或以什么为中心,这是一种管理方法,在一个集权国家集权体制下,大家又集中精神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什么纲办事,回头一看,这个国家和民族经常抽风是难免的。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这篇文章有点意思,说一个农业机械厂从生产主机(拖拉机)到生产配套的转变。
如何调配各种资源,市场是被排斥的,只能由计划在调配,但是国家计委如何满足拖拉机曲轴的需求,其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于是生产什么,需要靠生产者的政治觉悟,这是新闻报道体现的主题。
生产曲轴不如生产拖拉机有利,更主要的可能还是面子,是配角。
不过,从行文中可以看出,这家厂是在市场的要求下转型的,贫下中农的意见起到了作用。从贫下中农的意见起作用到农民手中的钱起作用,这个转变就是这30年的转变,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二版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江青这个女人口不择言,看来是习惯性的。
在民族团结一文有这样的“揭批”。
在这类细节性的揭批中,很见这些人的性格和性情。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毛泽东和刘邦,江青和吕后,对位对得这么准,I服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贴友呢?来点响动#¥%…………%&*!!!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继续上山下乡当然不如恢复高考得人心。
把几张照片发一下,都是都摆拍的,人的基本风貌依然可见。
任何时代,只要面对镜头,被拍摄和被采访者意识到要到主流平台展示,就会做出主流的笑容,说出主流的话语。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第四版过…………
发照放大的照片。
这张照片显然是夏季拍的。
1973年还是74年,部队改装。女兵和男兵服装不一样了,以前是一样的款的,不分男女。这种没有帽幨的女兵帽,在当时绝对是时尚标杆哦。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56版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春节新上映的电影
第一排是新电影,有《金光大道》,这部电影捧红了中国第一嫂王馥荔。

第二、三排的电影是文革前的老电影……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大浪淘沙》是写大革命时代的,这部电影在文革前拍摄,拍完就没有公映,所以十多年后仍然可以说是一部全新的电影。
主人公靳恭授(不知为什么,这个名字总和生育方面有联想,呵呵)是于洋演的,我们这一代认识于洋是从《火红的年代》,里面有大段话剧式独白,相当慷慨。后来有《第二个春天》、《侦察兵》等。

《钢铁战士》绝对是部老片,刚解放拍的,张平主演。里面有个女特务,勾引我们的钢铁战士,要是放在现在影视作品,老衲们都会从的。

《战斗里成长》写的是一个女排长隐性在我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故事。
革命和性一直密不可分,表达的方式则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方式,革命英雄余则成也会摇床。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朝阳沟》是豫剧戏曲片。在那个时候是难得正面表现爱情的电影。
男主角叫什么,不记得了。这哥哥高中毕业就带回一个城市媳妇,相当传奇。
里面的唱段很经典,很多人会唱:比如“前腿弓,后腿蹬……”呵呵,别往歪想。还有“亲家母,你坐下……”
我们这一代人喜欢豫剧都是从朝阳沟开始。
这部戏按现在广电部的内部规定,应该属于早恋题材,不能拍也不能演。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江山多娇印象不深,甲午风云就不用介绍了。抗日经典。主角是大下巴李默然。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吹水旭 2011-05-24 15:57:48
从楼主的字里行间看出楼主对老毛的怨气颇重呵,莫非楼主祖上被迫害过?
-----------------------------
还不能说这是怨气。
个人境遇不足萦怀,文革中家庭受到冲击,但相比他人,轻量级的,没有什么。
对毛泽东,我们这一代人的感情或感觉很复杂。非一言可以道尽。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锐圆读旧报 大家笑一笑】

1977-2-16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九。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抓纲治国铁路快上》是由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三家媒体联合采写的,那时没中央电视台。这是一种高规格的待遇,这种联合采访,某种意义上也是逼有关利益集团表态。当时,铁路运输是经济短板,中央尤其重视。直到今天,不也是《抗击危机,高铁快上》吗?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第二版】
77年版的歌剧《白毛女》是谁主演的?等下查查,郭兰英么?
反正报道了半天,主演主要工作人员是谁都没有,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第3版】
这一版有点意思,细看下%%……%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关于炮击金门的玄机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了。

17日是年三十,19日是初二,这里可能有笔误,把17至19日写成17、19两日,难道大年初一必须打炮吗? 坏笑一下!@#@#¥


楼主:锐圆

字数:517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03-11 19:41:00

更新时间:2021-02-13 10:33:14

评论数:19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