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闲读《聊斋》札记系列

闲读《聊斋》札记系列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吴斯宁 2012-04-12 11:28:34
绵针细线,慢慢道来,耐看
-----------------------------
谢谢朋友!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杨增强 2012-04-12 07:15:48
过去人们认为《红楼梦》是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要这样说的话,《聊斋志异》就是认识理解古往今来的“千科全书”了。为什么?因为红楼梦虽然长,可它只是一部书;聊斋志异篇幅虽短,却是由几百个故事组成。红楼梦的人物线索就是那一些那几条,而聊斋志异呢,那才是个艺术的大观园呢。研究红楼梦的叫红学不叫曹学,研究金瓶梅的叫金学不叫兰学,唯独蒲松龄家乡的人们把研究聊斋志异叫做“蒲”,除了是对蒲松龄的尊重,还有一......
-----------------------------
把研究聊斋志异叫做“蒲学”!!!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从复读、复考到覆灭的南柯梦
——读《叶生》

高考复读班,从上世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办了好多年了,恐怕还要继续办下去。参加复读的高中毕业生,有幸运的,一年后就跳了龙门,考上了大学;也有两年后才考取的。要是两年复读还考不取,那思想上的压力就大了。到了第三年第四年还考不取,家长要是再逼着孩子去复读,往往就会逼出人命来。但也有特例,我当年所在的学校,有个考生连续复读7年,到第8年才考上了专科,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做了城里人的金龟婿,现在在外地工作,已经有了私家车。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复读考上大学读完后,找工作还行,因为那些年大学生毕竟还少些,各行各业就业的岗位还多些。可是随着高复班的越办越多,参加复读的学子也越来越多,高校也越办越多,直至将高等教育当做了一种产业,当做了掏学生家长腰包的“巧取豪夺”的赚钱途径,再毕业的学生,想找工作就难了。因为要是正儿八经的高校,对招来的学生还是负责的,培养了一阵子后,学生多少还算学了些东西的;可是那些从一心以“掏腰包”为能事为目的的所谓的高校里毕业的学生可就惨了,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正儿八经的教师的教导,没有学到糊口的本领,花钱找工作的时候,一考一面试就就露馅了撒把了,想考公务员考村官的根本没门。到头来,父母的积蓄被花光了的毕业生,要么去打工,要么去“创业”,要是有个把卖猪肉或承包山林土地搞“种养加”(种植养殖加工)搞出点名堂的,媒体就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这样“有出息”的毕竟是凤毛麟角。而那没有能耐、做生意赔本只好回家窝着变成啃老一族的占着绝大多数,可有谁去关心他们呢?
我把这个现象称为“复读时代复读风”;由此就想起《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书里描写过讽刺过诅咒过的“科举时代科考风”。
《聊斋志异》卷一的《叶生》篇,讲的就是一个清代复读生的故事。叶生文章笃定不错,否则丁县令怎么会那样喜欢?丁县长喜爱他的文章才艺,不仅把他留在衙门里读书,还经常给他一些钱粮养家。省里考举人时,丁县令在学政跟前替叶生说了不少好话,结果叶生考了第一名,丁县令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叶生进京考试回来,丁县令把考卷的底稿要来一看,拍手称赞,但没想到时乖命蹇发榜后叶生又名落孙山!这对小叶的打击太大了!小叶一边感激县长先生,一边自己懊恼不已,在家杜门苦读,结果生病死了,可他的鬼魂却找到了老丁那里,不仅以自己的文章和才艺把丁家的公子教育辅导得中了举,他自己继续复读参加考试,也中了举人。学生劝他回家看望家人,他到了家里,一看自家门庭冷落,心中十分难过,一步一步走进院中,正巧他的妻子端着簸箕从屋内出来,老婆一看见丈夫,吓得扔下簸箕扭头就跑,叶生难过地说:“我今天发迹了,只不过三四年没见面,怎么就不认识了呢?”妻子远远地对他说:“相公你死去很久了,怎么说发迹了呢?所以没有把你的棺材掩埋,是因为咱家太穷,孩子又小,现在我们的大儿子已成人了,就要选个日子给你择块坟地安葬你了,你可别装神弄鬼地吓唬我们。”叶生一听,如雷轰顶,显出极其哀伤的神态,踱进了室内,看见自己的棺材停在那里,他一下子扑到地上,就不见踪影了。妻子惊异地看着,只见衣服帽子鞋袜堆在地上,犹如蝉蛇蜕的皮一般。她悲从中来,抱着叶生的衣服嚎啕大哭起来。叶生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见门前停着车马,问明是父亲回家了,吓得跑进门告诉妈妈,妈妈抹着泪把经过对儿子说了一遍,母子俩又详细地询问跟随叶生的人,才知道这几年他的情况,跟随叶生的人回去报告他的学生丁县长的儿子丁再昌,丁再昌听后泪流满面,立刻来到叶家在灵前哭祭,并出钱替叶生操办丧事,用举人的排场安葬了叶生。
可怜的叶生,死了都迷着举业,迷着做官,可残酷的现实是,他的文章再好,才艺再美,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为什么考不上?内里原因,不说自明——还不是官场腐败,就像上世纪文革中走后门推荐上大学一样啊!叶生死后变鬼中举做官的经历,纯粹是黄粱梦的翻版。《聊斋志异》有好多的复读、复考的故事,再如《司文郎》篇的宋生,也是在人世时“少负才名,不得志于场屋”,死后游魂仍对 “困顿至于终身”耿耿于怀,结果虽然被上帝招用,他却迟迟不报到,只想借人间之王生一快“生平未酬之愿”。再看看我们亲爱的大作家蒲松龄,不也是科举制的受害者吗?!
现在每年的六七八三个月,是现代的高三应届生和复读生最难过的日子。其实,就是考取了大学,上到了毕业,等着他们的仍然是继续的考验!因为当今的时代是僧多粥少,就业的机会少,上了多年学,花光了父母的钱,回到严酷的现实中,一场春梦才醒过来!这和叶生的鬼魂虽然中了举,回家看到的残酷的现实是一样的令人悲哀欲死!
所以,那些一心朝高考独木桥上挤的学子们,读读蒲松龄笔下的悲惨读书人的故事,应该受到一定的启示的。

【附】《叶生》原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痒。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若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卜窀穸,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蜕委焉。大恸,抱衣悲哭。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为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吐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叶生》白话文:
河南淮阳有个书生,姓叶,名字已记不得了。他写文章作词赋远远超过一般人。可是运气不好,屡试不中。当时东北人丁乘鹤到淮阳当县令,看到叶生的文章,十分赞赏,丁乘鹤把他找来,言语投合,非常高兴。当下把他留在衙门里读书,还经常给他一些钱粮养家。省里考举人时,丁县令在学政跟前替叶生说了不少好话,结果叶生考了第一名,丁县令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叶生进京考试回来,丁县令把考卷的底稿要来一看,拍手称赞,但没想到时乖命蹇发榜后叶生又名落深山。叶生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乡,深感辜负了丁县令的一番好意,瘦得剩下一把骨头,精神痴呆得像个木偶。丁县令闻知后,把他找来好言抚慰了一番,叶生感动得不住地流泪。丁县令很同情他,同他约定,等自己任满后带着他一同进京。叶生甚是感激。辞别了丁县令回家,闭门读书,哪里也不去。没过多久叶生病倒了,丁县令经常送东西询问病情,可是叶生吃了许多药也不见效。
这时不料丁县令因为冒犯了上司被罢官,在即将离任时他给叶生写了 ,大意说我本来已定下了回家的日期,所以没动身就是因为等待先生,先生若早晨到,我晚上就动身。这封信送到叶生的病床前,他拿着信泣不成声,便让送信的人给丁县令回话,我病得很重一时难以痊愈,请您不要等我,先走吧。送信的人把这话传给了丁县令,他还是不忍心离开,仍耐心地等着叶生。
过了几天,守门人忽然通报叶生来了,丁县令高兴地出来迎接,边走边问他的情况,叶生说因为我的疾病多劳先生久等,心里实在不安,今天有幸能跟随您了。丁县令立即收拾行装,一早就动身了。到家后他让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都同叶生在一起,丁县令的儿子叫丁再昌年,已十六还不会写文章,但是特别聪明,一篇八股文只要看上二三遍就能背诵,叶生在丁家住了一年,丁再昌便能下笔成文了,再加上他父亲的关系,进了县学成了秀才,叶生把自己的全部学问及所作的文章都拿出来教给了他,考举人时七道题答得很好,得了第二名。丁县令一天对叶生说,先生拿出了本事终于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自己却像被弃置的黄钟没能登上庙堂,又如何是好呢?叶生说这大概是命吧,借您的福气使我的文章也吐了一口气,让天下的人也知道,我半生沦落不得志并不是我考得不好,这样我也就满足了,况且一个读书人能得到一个知己也就没有遗憾了,何必非得把我这身白色的秀才服换掉才算有出息呢?丁县令因为他离家在外的时间太久了,担心他耽误科考,劝他回家看看,叶生一听显出愁闷的样子,丁县令不再勉强,他只好嘱咐儿子进京时给叶生捐个前程。丁县令的儿子丁再昌在礼部的考试中又取得了好成绩,并在礼部做了官,带叶生到任所,早晚一起研究学业。过了一年叶生参加考试中了举人,正好此时丁再昌被派到南方去治河,行前与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青云直上衣锦还乡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啊!叶生也挺高兴,他们选了一个好日子上路了。行至淮阳地界,丁再昌派人护送叶生回家看看。
叶生到家一看门庭冷落,心中十分难过,一步一步走进院中,正巧他的妻子端着簸箕从屋内出来,叶妻一看见丈夫吓得扔下簸箕扭头就走,叶生难过地说,我今天发迹了,只不过三四年没见面,怎么就不认识了,叶妻远远地对他说,你死去很久了,怎么又说发迹了之,所以没有把你的棺材掩埋,是因为咱家穷,孩子又小,现在我们的大儿子已成人了,就要选个日子给你择块坟地安葬你了,你可别装神弄鬼地吓唬我们。叶生一听显出哀伤的神态,慢步踱进了室内看见他的棺材停在那里,他一下子扑到地上,不见踪影了。叶妻惊异地看着只见衣服帽子鞋袜堆在地上,犹如蝉蛇蜕的皮一般。叶妻悲从中来,抱着叶生的衣服嚎淘大哭起来。叶生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见门前停着车马,问明是父亲回家了吓,得跑进门告诉妈妈,叶妻抹着泪把经过对儿子说了一遍,母子俩又详细地询问跟随叶生的人,才知道这几年他的情况,跟随叶生的人回去报告丁再昌,丁再昌听后泪流满面,立刻来到叶家在灵前哭祭,并出钱替叶生操办丧事,用举人的排场安葬了叶生,还给叶生的儿子许多钱财,并请名师教他读书。丁再昌又在学政的面前把他推荐了一番,第二年叶生的儿子中了秀才。
异史氏说,一个人的魂魄追随自己的知己,竟然不知生死,听到的人都会对此怀疑,我却深信不疑,与情人同心的女人甚至可以从枕上离魂千里以外的好朋友还能在梦中相识,况且一些蚕丝蝇迹都能感动读书人的心,高山流水与我们的心性相通巧合,是难以期望的,同样的遭遇不会有两次,行迹寥落,顾影愁闷,傲骨铮铮,搔首自爱感叹自己满脸的穷酸相,竟受鬼怪的戏弄闲居家中,须发乱长你只要科考名落孙山,那么文章就处处写得不对,古今长哭的人难道只是一个献玉的卞和吗?颠倒离群的人事识人的伯乐又在哪里,怀里藏着的名片,三年里字迹都消失了,侧身一望四海无处安身,人生在世只须闭着眼听从自然发展罢了,天下沦落得像叶生这样的人,实在不少,看怎么能再找到羽化成仙的丁令威不顾自己的生死跟随他而去。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真有这样灵验的占卜吗?
——读钱卜巫

《聊斋志异》卷八《钱卜巫》篇,写一个叫夏商的人因命途不顺,经商失利,去找一个擅长用铜钱占卜的巫师为他占卜算命,蒲松龄对占卜场所的陈设,以及占卜过程都进行了详细描述:
会有外来巫(巫师),以(用)钱卜,悉(全,都)知人运数(运气、命数)。敬诣(见面)之。巫,老妪(老妇)也,寓室精洁,中设神座,香气常熏。商(夏商)入朝拜(行礼)讫,巫便索资,商授百钱,巫尽内(纳入)木筒中,执跪座下,摇响如祈签(抽签)状。已而起,倾钱入手,而后于案上次第摆之。其法以“字”(铜钱的正面)为否,“幕”(铜钱的背面)为亨,数至五十八皆字,以后则尽幕矣。遂问:“庚甲几何?”答:“二十八岁。”巫摇首曰:“早矣!早矣!官人现行者先人(去世的长辈)运,非本身运。五十八岁,方交本身运,始无盘错也。”……
作者在这里真切地描写巫师将铜钱放入木筒中摇晃,有字的一面为否,代表命途不顺,无字的一面为亨,代表命途畅达。五十八个铜钱之后全是无字面,表示夏商五十八岁之后的命途当是一帆风顺。古老的占卜方法,经过蒲松龄的描写,让读者一看就懂。真有这样灵验的占卜吗?
其实,占卜是苏北鲁南一带民间的旧俗。直到今天,我们在城乡的街巷旁边,还能看到以此为生的男女占卜师。有时,占卜师占卜、测字、算命三样都来,可盲人(俗称瞎子)往往只给人算命。这三样民俗的作用和灵验度,往往被文学作品予以夸大,于是就有无数的人相信。事实上,人们遇到事情,找到会占卜、测字、算命的人,往往只是寻求心理上的安慰。预测占算即使错了,一点不灵验,前去花钱求教的人也不再提起了;可是要是有一例准确应验了,那求教的人就会绘形绘色地到处去为占卜测字和算命的先生或巫师做宣传,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影响开来,那样,先生或巫师的名声就会响起来,就会不胫而走,生意就会红火起来,给他带来滚滚财源。笔者家乡的城郊,就有几个瞎子,据说算命特别灵,找他算命的要提前多日预约,当天排队等候,而且里头还有不少事公务员和干部。那瞎子据说一天算几个是有定数的,超过了就不算了。这和医院的名医看病挂号有定数一样。要说专家名医看病准,那是他道行深,人们还是相信的;可是那算命瞎子也要预约,算命都定数字,就纯粹是迷信的人们捧起来的。占卜测字算命之所以千百年来有市场有人相信,那是因为人世间每日每时都会发生意外,人的运气的确是有好坏之分,婚姻啦,生意啦,考学啦,官运啦,寿命啦,疾患啦,变化莫测,遇事的人就想事先预测卜算一番,于是就要寻求于这方面的先生巫师,先生巫师就有钱可赚了。
民俗就是民俗,想叫它不存在时不可能的。文革期间,许多瞎子巫师算命占课的人被游街批斗,可是,暗地里还有人找到他们,他们还敢暗中战战兢兢地位找他的人瞎算胡测乱占一气。看看现在,这类人(包括看阴阳宅的,旧时叫“堪舆”)不仅没有绝种,反而越来越多了。这说明,他们即使占卜测算得不准,起码有心灵抚慰的作用,所以就有市场。我们读《钱卜巫》,在了解到作者详细记述的这宗民俗之外,还能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像夏商的父亲“豪富侈汰”的败家行为不可取;二是夏商的“诚朴无二,躬耕自给。乡人咸爱敬之”;三是像“富人某翁”热心助人的人还是有的,四是富人积攒钱财生时花不完,留下来往往被他人所得;五是无来由得到的巨额钱财往往惹麻烦,就像今人买彩票中大奖往往遭暗算(当然是个别情形)一样,夏商挖到宝藏,引来了风波和烦恼,这一节写得特详备生动传神:
(夏商)五十七岁,偶葺(整修)墙垣,掘地得铁釜(锅样容器);揭之,白气如絮,惧不敢发。移时气尽,白镪(银钱)满瓮。夫妻共运之,称计一千三百二十五两。窃议巫术小舛(错)。邻人妻入商家,窥见之,归告夫。夫忌(嫉妒红眼)焉,潜告邑宰(县官)。宰最贪,拘商索金。妻欲隐其半,商曰:“非所宜得,留之贾(卖,得来)祸。”尽献之。宰得金,恐其漏匿,又追贮器,以金实(充实、装填)之,满焉,乃释商。居无何,宰迁(升官)南昌同知。逾岁,商以懋(同音字,“贸,贸易”)迁至南昌(到南昌做生意),则宰已死。(贪官的)妻子将归,货(卖掉)其粗重;有桐油如干(若干)篓,商以直贱(价值便宜),买之以归。既抵家,器有渗漏,泻注他器,则内有白金二铤;遍探皆然。兑之,适得前掘镪之数。
细想想,我们又悟出第六点:蒲松龄写这个故事,其实是在告诉读者,贪官没有好下场,不仅自己命丧黄泉,抛妻别子,连搜刮贪 的钱财也要消散!他自己哪里能花掉!看看历史和现实中犯事的贪官,结果不都是很凄惨吗?
感悟第七点是有钱要行善,为人要大度。蒲松龄写道:
商由此暴富,益赡贫穷,慷慨不吝。妻劝积遗(留给)子孙,商曰:“此即所以遗子孙也。”邻人赤贫至为丐,欲有所求,而心自愧。商闻而告之曰:“昔日事,乃我时数未至,故鬼神假(借、通过)子手以败之,于汝何尤(于你有什么错?)”遂周(周济)给之。邻人感泣。 夏商的那位邻居,得知夏家掘到宝藏,嫉妒红眼报官,弄得夏商全家猫衔猪尿泡——空欢喜一场;可是后来夏商暴富了,那个邻居却成了乞丐,夏商并不计较他,还大度地周济他。
最后,积德行善的夏商得到了好报:“后商寿八十,子孙承继,数世不衰。” 这个当然是作者的意愿,也是所有人的意愿,我们也不可讥之为说教的。

哉!”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附】《钱卜巫》原文:
夏商,河间人。其父东陵,豪富侈汰,每食包子,辄弃其角,狼藉满地。人以其肥重,呼之“丢角太尉”。暮年家甚贫,日不给餐,两肢瘦垂革如囊,人又呼“募庄僧”,谓其挂袋也。临终谓商曰:“余生平暴殄天物,上干天怒,遂至冻饿以死。汝当惜福力行,以盖父愆。”
商恪遵治命,诚朴无二,躬耕自给。乡人咸爱敬之。富人某翁哀其贫,假以资使学负贩,辄亏其母。愧无以偿,请为佣,翁不肯。商瞿然不自安,尽货其田宅,往酬翁。翁请得情,益直之。强为赎还旧业;又益贷以重金,俾作贾。商辞曰:“十数金尚不能偿,奈何结来生驴马债耶?”翁乃招他贾与偕。数月而返,仅能不亏;翁不收其息,使复之。年余贷资盈辈,归至江,遭飓,舟几覆,物半丧失。归计所有,略可偿主,遂语贾曰:“天之所贫,谁能救之?此皆我累君也!”乃稽簿付贾,奉身而退。翁再强之,必不可,躬耕如故。每自叹曰:“人生世上,皆有数年之享,何遂落魄如此?”会有外来巫,以钱卜,悉知人运数。敬诣之。巫,老妪也。寓室精洁,中设神座,香气常熏。商人朝拜讫,巫便索资。商授百钱,巫尽纳木筒中,执跪座下,摇响如祈签状。已而起,倾钱入手,而后于案上次第摆之。其法以字为否,幕为亨;数至五十八皆字,以后则尽幕矣。遂问:“庚甲几何?”答:“二十八岁。”巫摇首曰:“早矣!官人现行者先人运,非身运。五十八岁方交本身运,始无盘错也。”问:“何谓先人运?”曰:“先人有善,其福未尽,则后人享之;先人有不善,其祸未尽,则后人亦受之。”商屈指曰:“再三十年,齿已老耆,行就木矣。”巫曰:“五十八以前,便有回国,略可营谋;然仅免饥寒耳。五十八之年,当有巨金自来,不须力求。官人生无过行,再世享之不尽也。”别巫而返,疑信半焉。然安贫自守,不敢妄求。后至五十三岁,留意验之。时方东作,病痁不能耕。既痊,天大旱,早禾尽枯。近秋方雨,家无别种,田数亩悉以种谷。既而又旱,葬菽半死,惟谷无恙;后得雨勃发,其丰倍焉。来春大饥,得以无馁。商以此信巫,从翁贷资,小权子母,辄小获;或劝作大贾,商不肯。迨五十七岁,偶葺墙垣,掘地得铁釜;揭之,白气如絮,惧不敢发。移时气尽,白镪满瓮。夫妻共运之,称计一千三百二十五两。窃议巫术小舛。邻人妻入商家,窥见之,归告夫。夫忌焉,潜告邑宰。宰最贪,拘商索金。妻欲隐其半,商曰:“非所宜得,留之贾祸。”尽献之。宰得金,恐其漏匿,又追贮器,以金实之,满焉,乃释商。居无何,宰迁南昌同知。逾岁,商以懋迁至南昌,则宰已死。妻子将归,货其粗重;有桐油如干篓,商以直贱,买之以归。既抵家,器有渗漏,泻注他器,则内有白金二铤;遍探皆然。兑之,适得前掘镪之数。
商由此暴富,益赡贫穷,慷慨不吝。妻劝积遗子孙,商曰:“此即所以遗子孙也。”邻人赤贫至为丐,欲有所求,而心自愧。商闻而告之曰:“昔日事,乃我时数未至,故鬼神假子手以败之,于汝何尤?”遂周给之。邻人感泣。后商寿八十,子孙承继,数世不衰。
异史氏曰:“汰侈已甚,王侯不免,况庶人乎!生暴天物,死无饭含,可哀矣哉!幸而鸟死鸣哀,子能干盅,穷败七十年,卒以中兴;不然,父孽累子,子复累孙,不至乞丐相传不止矣。何物老巫,遂宣天之秘?鸣呼!怪哉!”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黄河入海 2012-04-14 11:25:02
写得好,再来顶!
-----------------------------
谢谢黄河兄!您能给我鼓励,我就有劲头了。好消息:有出版社的朋友也对我的帖子感兴趣了呢!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百年鬼女爱琴筝 成人之美做冰人
——读《宦娘》

我们先来温习一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卓文君是因为司马相如会弹琴有文采才爱上他的。作为一个新寡的女子,她也真够大胆泼辣真纯的,所以这件真人真事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尽管卓文君是寡妇再醮,司马相如也丝毫不嫌弃。他做官后曾一度心有旁骛爱过别人冷落过爱妻,多亏了卓文君不仅是个美女,还是个才女,写了诗文感动了出轨的男人,终于使夫君回心转意。文人的故事里有好多演绎的成分,说卓文君听说相如在外包养了二奶,于是写了传说中的诗歌《白头吟》和《与司马相如书》寄去: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汉乐府民歌的风格,好懂易记能唱,不需注释,念唱两遍就全明白了。在看卓大姐的《与司马相如书》:
“群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木而亲,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啮,明镜缺,朝露唏,芳弦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毋念妾!锦水汤汤,与君永诀!”(百花在争奇斗艳,绫有各种的色彩,琴还在弹啊但新的歌声代替了原来的曲调。锦水上有一对对鸳鸯,汉宫里有一株株丹青树。树木亲密地并存呃,可叹那世上的人沉溺于淫色而不醒悟。红色的琴弦已断裂,明亮的铜镜已缺失,朝露已干涸,美妙的歌声已经停止,等到年老的时候吟唱这歌,可叹呀这离别的时刻。希望你保重身体不要挂念我,锦水(还在)连绵不绝地流动,我却要和你永别了。)
相如写回信解释,“小三儿”绿衣是请来给你劈柴烧火的丫鬟(“执子之釜”):
“五味虽甘,宁先稻黍?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惟此绿衣,将执子之釜。锦水有鸳,汉宫有木,诵子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我没有因为尝到各种美味而忘记了稻黍,也不会让五彩斑斓的华服掩盖了皮绳土布。那个绿衣女子,不过是想教她来为你操厨。读到你“锦水有鸳,汉宫有木”的佳句赶紧回转脚步。放心吧,我不会让你有“白头吟”的感叹,也不会把你辜负!)
相传文君的信还有一个版本,更为有趣: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思念,万般无赖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从一到万,在从万到一,说尽相思,诉尽情怀,不容司马相如不感动。今天那些得知老公有外遇,要么寻死觅活,要么连杀带砍,要么起诉离婚的女子,应该借鉴卓大姐的做法。
蒲松龄《聊斋》的《宦娘》篇,也写的美眉爱音乐从而爱上会弹琴的小伙的故事。可是这美眉是个女鬼,她未能和心仪的小伙结成夫妇,却促成了小伙和另外一个也痴迷音乐的人间姐妹嫁给了心上人。
我们知道。《聊斋》里有各式各样的狐女鬼女,单说鬼女,和那美丽的“狐狸精”一样,也大多惹人喜爱:婴宁秀色可餐更兼天真爱笑;连锁最爱诗词,苦吟不止;而《宦娘》篇的宦娘则痴爱音乐;只有《画皮》篇的女鬼是害人之鬼。对于宦娘,山大的蒲学专家马瑞芳老师说,她在阴间为鬼,却带着两个遗憾。一个是心上人温如春未娶,一个是自己未练成的琴艺。于是,这位女鬼一方面挖空心思撮合自己心上人温如春同喜爱音乐的良工结合,另一方面则苦练琴艺。当她在古镜下现身后,就出现了音乐家互相切磋的高雅场面:温如春为宦娘曲陈琴法,宦娘为良工绘筝谱十八章。
宦娘磊落大方又喜爱音乐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和读者之所以最钦佩她,还因为宦娘是个成人之美的鬼女。宦娘因为喜爱古琴古筝,就爱上了那晚遭遇暴雨来坟茔里避雨投宿的小温。因为鬼家缺少暖和的床铺被褥,小温难以入睡,就弹琴度夜,宦娘听了就迷上了,可宦娘因为自己是鬼,不能和阳世的书生结为连理,就想方设法成全了和自己一样爱好琴筝的美眉良工,让良工和自己心爱的人终成眷属,她在暗中看着一对阳世的鸳鸯戏水。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和因琴成佳话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有点相似。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外,添上个小三绿衣女,基本构成了三角关系,可这个三角里,绿衣女未曾出面,所以戏就不多,就不吸引人。而蒲松龄笔下的温如春、良工和宦娘之间构成的三角关系,里头的戏就多了:小温和“年十七八,貌类神仙”的鬼女宦娘第一面是在夜雨坟冢内,而第一次见到“及笄人,丽绝一世”的良工则是在离退休老干部家。对两个女子形貌的描写,“貌类神仙”和“丽绝一世”是采取虚写法。写良工的爱好与才艺则是实写,“风动帘开,见一及笄人”是从小温的眼中看到,“小字良工,善词赋,有艳名”是作者介绍,作《惜余春词》让良工和她老爸看,让刘方伯的公子相亲的时候落下女鞋,是埋下伏笔,惜春词写得那么美妙,显示了女鬼宦娘的才艺。小温读惜春词写批语被老丈人瞅见反感,老妇人担心女儿名声决定将良工许配下温,也是这诗词引起的波折,而绿菊也成了促成小温和良工姻缘的导引和线索,这也是宦娘的前面安排。最后三人之间关系全都因为宦娘的依法表白后明朗后,小温和良工夫妇这才恍然大悟,一同拜谢她的成全之恩。
宦娘说已经领悟了小温琴艺大半,但还没有参透其中的神韵,请他再为自己弹奏一次,温如春如其所请为宦娘鼓琴,又把要义细细道出,详加指点。宦娘十分高兴,说:“我已经尽获真谛了。”就起身告辞。而良工本来也善于弄筝,听宦娘说她擅长,正是投其所好,很想听她弹奏。宦娘并不推辞,欣然为赋一曲,那音调乐曲都不是尘世中人所能企及的。良工为之击节赞叹,转而请她传授自己。宦娘提笔写下筝谱十八章,交给良工,再次告辞。夫妇俩极力挽留,宦娘凄然地说:“你们夫妻琴瑟之好,自能相知相惜,薄命人没有这样的福气。如果真的有缘,来世便可相聚。”宦娘临行前把一轴画卷交给温如春,又说:“这是我的肖像。如果你能不忘记媒人,就把它挂在卧室里,快意之时,焚香一炷,对这画像鼓琴一曲,我自然能领受得到。”说罢,走出门去,就不见了。这样的三角恋,也只有蒲松龄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在这样精短的篇幅里写的那样至美至绝,耐人寻味。宦娘的离去,别说小温,连读者都不忍心呢!让我们来细细的品品宦娘的《惜余春词》的绝妙吧!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了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改写为白话:
无端的惆怅是因了心中爱恨的痴想,
一天天在因为一个情字似颠如狂!
看那带醉的海棠花和柔媚的杨柳树儿,
好像和奴家我有着一样的念想!
是哪里来的新愁旧愁野草样斩去又生,
和心上人分手后一天到晚伤感彷徨。
望穿秋水不见就怨恨他去吧不要再来,
小奴家瘦损了自己如花似玉的脸庞。
衾枕生妒忌玉漏惊梦魂难以入眠,
别说一夜俺觉得一更就比一年都长!
三更天过去简直就是整整三个年头啊,
什么样的人儿被情爱折磨能不显得老相!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附】《宦娘》原文:
温如春,秦之世家也。少癖嗜琴,虽逆旅未尝暂舍。客晋,经由古寺,系马门外,暂憩止。入则有布衲道人,趺坐廊间,筇杖倚壁,花布囊琴。温触所好,因问:“亦善此也?”道人云:“顾不能工,愿就善者学之耳。”遂脱囊授温,视之,纹理佳妙,略一勾拨,清越异常。喜为抚一短曲,道人微笑,似未许可。温乃竭尽所长,道人哂曰:“亦佳,亦佳!但未足为贫道师也。”温以其言夸,转请之。道人接置膝上,裁拨动,觉和风自来;又顷之,百鸟群集,庭树为满。温惊极,拜请受业。道人三复之,温侧耳倾心,稍稍会其节奏。道人试使弹,点正疏节,曰:“此尘间已无对矣。”温由是精心刻画,遂称绝技。
后归程,离家数十里,日已暮,暴雨莫可投止。路旁有小村,趋之,不遑审择,见一门匆匆遽入。登其堂,阒无人;俄一女郎出,年十七八,貌类神仙。举首见客,惊而走入。温时未偶,系情殊深。俄一老妪出问客,温道姓名,兼求寄宿。妪言:“宿当不妨,但少床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少旋以烛来,展草铺地,意良殷。问其姓氏,答云:“赵姓。”又问:“女郎何人?”曰:“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温曰:“不揣寒陋,欲求援系,如何?”妪颦蹙曰:“此即不敢应命。”温诘其故,但云难言,怅然遂罢。妪既去,温视藉草腐湿,不堪卧处,因危坐鼓琴,以消永夜。雨既歇,冒夜遂归。
邑有林下部郎葛公喜文士,温偶诣之,受命弹琴。帘内隐约有眷客窥听,忽风动帘开,见一及笄人,丽绝一世。盖公有一女,小字良工,善词赋,有艳名。温心动,归与母言,媒通之,而葛以温势式微不许。然女自闻琴以后,心窃倾慕,每冀再聆雅奏;而温以姻事不谐,志乖意沮,绝迹于葛氏之门矣。一日,女于园中拾得旧笺一折,上书《惜余春词》云:“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女吟咏数四,心悦好之。怀归,出锦笺,庄书一通置案间,逾时索之不可得,窃意为风飘去。适葛经闺门过,拾之;谓良工作,恶其词荡,火之而未忍言,欲急醮之。临邑刘方伯之公子,适来问名,心善之,而犹欲一睹其人。公子盛服而至,仪容秀美。葛大悦,款延优渥。既而告别,坐下遗女舄一钩。心顿恶其儇薄,因呼媒而告以故。公子亟辩其诬,葛弗听,卒绝之。
先是,葛有绿菊种,吝不传,良工以植闺中。温庭菊忽有一二株化为绿,同人闻之,辄造庐观赏,温亦宝之。凌晨趋视,于畦畔得笺写《惜余春词》,反覆披读,不知其所自至。以“春”为己名益惑之,即案头细加丹黄,评语亵嫚。适葛闻温菊变绿,讶之,躬诣其斋,见词便取展读。温以其评亵,夺而挼莎之。葛仅读一两句,盖即闺门所拾者也。大疑,并绿菊之种,亦猜良工所赠。归告夫人,使逼诘良工。良工涕欲死,而事无验见,莫有取实。夫人恐其迹益彰,计不如以女归温。葛然之,遥致温,温喜极。是日招客为绿菊之宴,焚香弹琴,良夜方罢。既归寝,斋童闻琴自作声,初以为僚仆之戏也,既知其非人,始白温。温自诣之,果不妄。其声梗涩,似将效己而未能者。爇火暴入,杳无所见。温携琴去,则终夜寂然。因意为狐,固知其愿拜门墙也者,遂每夕为奏一曲,而设弦任操若师,夜夜潜伏听之。至六七夜,居然成曲,雅足听闻。
温既亲迎,各述曩词,始知缔好之由,而终不知所由来。良工闻琴鸣之异,往听之,曰:“此非狐也,调凄楚,有鬼声。”温未深信。良工因言其家有古镜,可鉴魑魅。翌日遣人取至,伺琴声既作,握镜遽入;火之,果有女子在,仓皇室隅,莫能复隐,细审之赵氏之宦娘也。大骇,穷诘之。泫然曰:“代作蹇修,不为无德,何相逼之甚也?”温请去镜,约勿避;诺之。乃囊镜。女遥坐曰:“妾太守之女死百年矣。少喜琴筝,筝已颇能谙之,独此技未能嫡传,重泉犹以为憾。惠顾时,得聆雅奏,倾心向往;又恨以异物不能奉裳衣,阴为君吻合佳偶,以报眷顾之情。刘公子之女舄,《惜余春》之俚词,皆妾为之也。酬师者不可谓不劳矣。”夫妻咸拜谢之。宦娘曰:“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温如其请,又曲陈其法。宦娘大悦曰:“妾已尽得之矣!”乃起辞欲去。良工故善稳,闻其所长,愿以披聆。宦娘不辞,其调其谱,并非尘世所能。良工击节,转请受业。女命笔为给谱十八章,又起告别。夫妻挽之良苦,宦娘凄然曰:“君琴瑟之好,自相知音;薄命人乌有此福。如有缘,再世可相聚耳。”因以一卷授温曰:“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当悬之卧室,快意时焚香一炷,对鼓一曲,则儿身受之矣。”出门遂没。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目录
前言
本书读法
1借小说抒发“孤愤”浇“块垒”的艺术概括
——读《考城隍》
2练气功者走火入魔后产生的幻觉和错觉
——读《耳中人》
3写小人较早,却没有斯威夫特写得好
——读《瞳人语》、《宅妖》
4是老书生的才情用错了地方吗?
——读《犬奸》
5“断钳蓄蟹”譬喻的深意
——读《人妖》
6看有才狐女怎样嘲骂酸腐笨男
——读《狐谐》
7两百字短文胜过空洞说教万万千
——读《骂鸭》
8臭男人居心不良怎会有好下场
——读《云翠仙》
9今天的“鸦头”们命运如何?
——读《鸦头》
10三百多年前的柏拉图式爱情话题
——读《乔女》
11“海市”简,“山市”繁,聊斋笔法非一般
——读《山市》看蒲松龄写小说的“电影手法”
12无助、无力的作者对弱女子的倾心支持
——读《窦氏》
13讥讽嘲弄之至却又心驰神往之极
——读《仙人岛》
14天地发威震慑人,小说情节怎领悟?
——读《地震》
15看人家这“小三”是怎样当的
——读《房文淑》
16一对幸运的女道士
——读《陈云栖》
17另一种“二奶”
——读《阿霞》
18“阉人”的美事
——读《巧娘》
19癞蛤蟆是怎样吃到天鹅还要得陇望蜀的?
——读卷六《萧七》
20罪有应得
——读《韦公子》
【附录:人类乱伦史】
21凡寄生虫都可怖
——读《酒虫》
22香艾的功用
——读《太医》等
23善待你的爱犬
——读《义犬》
24怎样看待“丑女”及其他
——读《丑狐》
25幼女啊幼女
——读《真定女》
26请老吕多办培训班
——读《刘海石》
27未知世界,有待发现和验证
——读《荞中怪》
28嫉恶如仇 治贪有方
——读《张老相公》
29贵自重,不轻佻,尽孝道,有见地,真爱夫
——读《金陵女子》
30老蒲主张破除迷信
——读《秀才驱怪》
31夏天小心,不要给雷劈着
——读《龙戏珠》
32难解的命题
——读《化男》
33从杂耍艺人因为一句玩笑话丧命,看官府的草菅人命
——读《小人》
34写了错字鬼都讨厌
——读《嘉平公子》
35穷教师求亲,“赔了夫人又折兵”
——读《胡氏》
36忧心忡忡谈官场称谓
——读《夏雪》
37女人强悍的报复心理
——读《细侯》
38放高炮的朋友早就该读的故事
——读《雨钱》
39公爹附体救儿媳 贿赂公差大请客
——读《鬼作筵》
40别样的玩家
——读《单道士》
41男欢女爱,当从《连锁》悟真谛
——读《连锁》
42从小处着眼
——读连城
43是弱者的“成人之美”吗?
——读《何九郎》
44“英雄救美”源自“美救英雄”
——读《娇娜》
45世上金钱无数,有谁能留得住?
——读《钱流》
46从复读、复考到覆灭的南柯梦
——读《叶生》
47真有这样灵验的占卜吗?
——读《钱卜巫》
48百年鬼女爱琴筝 成人之美做冰人
——读《宦娘》
49倾情寄爱 呼之欲出
——读《婴宁》兼谈婴宁的笑
50“设身处地 弗浮泛 勿雷同 ”
——谈《聊斋志异》的人物对话艺术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本书读法】
一、 单篇阅读,可窥见本书作者对《聊斋志异》相应篇目的独到见解。
二、 同类篇目结合在一起阅读,可相互比较,可进一步体会原著题旨和艺术手法。
三、 结合原著和译文来读,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读过本书所选篇目的札记,拓展开来,进一步阅读《聊斋志异》全书和原作者俚曲、文集、词集等,将更加感佩蒲松龄的了不起。
五、 掩卷而思,将会对原作者其他作品产生自己的见解。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是鬼隶巧还酒债还是做好事不留名?
——读读王货郎

《王货郎》这则故事虽然简短,但是涉及阴阳两界的人物众多,情节也颇曲折,地点场景变换也多,尤其是内容的疑点多。
人物有:卖酒为业的某翁,他的两个儿子,身着黑色服饰的皂隶,一处乡村的户主,受雇赶脚的人,还有没有出场的赊酒喝欠账的不知阿谁,以及王货郎,也许就是那位办差的皂隶本鬼,同泰山下一个官衙里观看和参与处理某案件的群众若干。
情节是:某翁叫二儿子到外地讨要人家赊欠的酒钱,路遇死去的哥哥叫弟弟随他去做冥府一个案件的证人,二子不得已随官役前去,到了地儿,案件处理判决已经结束,将二子放回的时候,因为没有盘缠,皂隶将二子置于一家农人屋檐下,那家人天亮见到死人,给救活了,问清情形,得知“王货郎”的名字,惊诧无比,连忙花钱雇人把二子送回,给钱也不要,弄得卖酒一家尤其小儿子一头雾水。
地点场景是:阳界的济南,西门,齐河,泰山下,某村村民房舍;阴间的冥府,官衙。
内容疑点:是鬼隶巧还酒债还是做好事不留名?
假如是鬼隶巧还债,那个冥界的皂隶还真的是个实在鬼,做了鬼隶也不赖帐。那村上的某家笃定与他有些瓜葛,也认识王货郎,所以,当见到门前的死人,及时救醒,还给饭吃,当小二醒来,提出叫他出钱相送,他先有难色,而提起王货郎时,那家主人立马“惊绝,急雇骑送之归。”那赶脚的也是“偿之不受,问其故亦不言,别而去”,笃定是主任嘱咐过的。这里,那村人家一定得到过那位皂隶的好处或关照,和他有相当不错的关系,听到小二提起王货郎,才那样做的;要是王货郎就是鬼隶在阳世的名字,就更好理解了。
假如是那个阴间的皂隶做好事不留名,那就是欠酒钱的是王货郎,这人在阳间为人或在阴曹作鬼都是令鬼隶很佩服的,所以皂隶才愿意帮小二,那家农户才愿意按照鬼隶的安排去做。那王货郎在阳间该是个好人,好官或好民,在阴间也是一样有声望,所以能使皂隶佩服,借他的名来做好事。
皂隶到底是谁?王货郎又是谁?还是本为一个?作者没有交代,读者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阴间判决案件也要有证人,阴间的案件在证人尚未到齐的时候已经调解好了,或者阴间处理案件极为快捷,不要清酒送礼托关系,也不需一审再审和上诉,调解处理极为快捷,而且连鬼做了好事都不留名,这才是作者要记下此篇的目的呢。
【附】《王货郎》原文:
济南业酒人某翁,遣子小二如齐河索贳价。出西门,见兄阿大。时大死已久,二惊问:“哥那得来?”答云:“冥府一疑案,须弟一证之。”二作色怨讪。大指后一人如皂状者,曰:“官役在此,我岂自由耶!”但引手招之,不觉从去,尽夜狂奔,至泰山下。忽见官衙,方将并入,见群众纷出。皂问:“所事何如矣?”一人曰:“勿须复入,结矣。”皂乃释令归。大忧弟无资斧。皂思良久,即引二去,走二三十里,入村至一家檐下,嘱云:“如有人出,便使相送;如其不肯,便道王货郎言之矣。”遂去。二冥然而僵。既晓第主出,见人死门外大骇。守移时微苏,扶入饵之,始言里居,即求资送,主人难之,二如皂言。主人惊绝,急雇骑送之归。偿之不受,问其故亦不言,别而去,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欲扬先抑,以性感来控制男人
——读《恒娘》
宋代有一部名为《开颜录》的古书,里头的一个故事写道:京城有个男人,家里有嫡妻小妾,还经常到外边去打野食。他大老婆的嫉妒心特强,为了控制男人,就用很长的绳子把丈夫的脚给拴住了,每每想到了叫丈夫到自己的身边来,就扯动绳子,当然要比今天的喇叭呼唤、PP机呼叫、电话手机拷他要落后多了。这位丈夫为了摆脱老婆的羁绊出去寻乐子,就花钱请了一个老巫婆商量对策。老巫婆给他出点子说,你只要等你的老婆睡熟了之后,就把脚上的绳子给解下来,然后你给系在一只羊的腿上,再然后你就可以翻了墙头出去尽情地玩乐了。于是这男子就真的照办了。等到他老婆一觉醒来,拉扯绳子,却把一只老山羊给拽到了面前,女人大吃一惊,急忙让丫鬟把那个老巫婆请来咨询,巫婆自然有事先编好了的鬼话来忽悠。巫婆说:你们家死去的祖宗嗔怪你这个女人实在会作孽,怎么能那样来对付自己的夫君呢?所以就把你的丈夫给变成了羊了。要是你能悔过自新,我就能请求你家的先人把你的丈夫给变回来。这善嫉妒女人一听就嚎啕大哭起来,发誓说自己一定能改正。于是老巫婆就指导她怎样地斋戒了7天,还让全家老少都要到祖宗的牌位前虔诚地祈祷一番,别说这还真的很灵验!过了不久,那个男人还就真的回来了!老婆见了,就对他伤心地哭着说:官人啊,你当了这么多天羊,是不是感到非常地难受啊?这男人也真的会编,就回答老婆说:我只记得在吃草的时候很难受,到现在肚子还是胀痛不已!老婆听了,越发地伤心难过。从那以后,女人一要发醋劲,这男人就麻利地趴在地上学羊叫唤,于是这女人立马就大惊失色,连说自己再也不敢拈酸吃醋了!
这个女人真的控制了男人了吗?答案很明显。因为她的男人有巫婆给他出点子,她被蒙蔽了。
其实,女人要想真正控制住男人,有一个法宝叫“性感”。
性感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状态。女人走路的姿势、她的一颦一笑、她闪烁的眼神,无一不透着妖娆妩媚的味道。
性感对于女人来说,还是一种力量,它似一道无色的、穿透力极强的光线,能直接刺穿男人所有防御。
懂得并让自己性感的女人,就是这样的魅力无敌。
聪明女人的羞怯是男人兴奋的助燃剂,面对男人的主动和热情,聪明女人的忸怩和腼腆实在有着道不尽的风情。就像小鸟一样滑过林间,像精灵一样躲躲闪闪,像鱼儿一样稍纵即逝,这些都刺激着男人的全部感官,当他感觉使出全身力量捉住她时,那种“凯旋”给足了男人最大身心愉悦之快感。
聪明女人的性感不是千篇一律的,今天是媚俗的性感,明天是优雅的性感,后天又是自然的性感,既有不同的层次,又有不同的吸引力。学会少女般肉感的性感,可以是张扬的搔首弄姿的性感,更可以是更高境界极富美感的性感,总之,一天一个样的性感,才是杀人于无形的性感真谛!
事实上,爱情这东西真的难以把握,而婚后若还想永葆爱情新鲜,更是无异于痴人说梦。爱情说到底是一门经营的艺术。女人要想讨男人欢心,就要学会性感。这里面的学问大了,按聊斋里面狐狸精的说法,就是得掌握化旧为新,变易为难的本事,若是能参得此道中妙境,则可玩男人玩股掌间矣。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聊斋》的朱氏是怎样实践以性感来控制男人的故事。
这朱氏是京城里一位叫洪大业的妻子,本来资质颇佳,后来丈夫纳了小婢女宝带,就渐渐地把她晾在一边了,典型的喜新厌旧。这朱氏的醋劲上来了,想来肯定是絮絮叨叨,多有不平之气,终至夫妻反目,越发的疏远了。这恒娘想不明白的是,小妾相貌远逊于自己,怎么丈夫就当个宝呢?后来他们搬家了,隔壁是个姓狄的布商,因为成了邻居,互相走访,彼此颇情投意合。朱氏发现这姓狄的也有个小妾而且姿色不俗,可布商却喜欢妻子甚于小妾,而且家庭和睦,从不吵架。她就向布商的妻子恒娘讨教,若是能将讨男人欢心的办法缠手给自己,则愿意奉弟子礼。恒娘就对她说:“你老公不喜欢你,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却还埋怨丈夫,你天天在他耳边唠叨,无异于把麻雀感到林子里去。”那些整日埋怨丈夫对自己不善的人当以为戒。
也许朱氏觉得言之在理,就听从了恒娘的话,回家将小妾打扮得漂漂亮亮,吃饭呢也在一起。有时候丈夫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虚应下故事,朱氏则强烈拒绝。这下丈夫可高兴了,称赞自己的妻子贤惠。这样过了几个月,恒娘又叫她回家把漂亮的衣服脱了,也不要涂脂抹粉,把自己搞得越邋遢越好。朱氏回家就一心织布,这下弄得丈夫有点不好意思了,就叫小妾去帮忙,朱氏则力斥之。这就叫“欲扬先抑”的策略。
又过了一个月,恒娘吩咐朱氏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还代着给她做了漂亮的发型,做了新潮的鞋子,来培养朱氏的“性感”。然后嘱咐她,若是丈夫晚上来敲门千万别遂他的意,来三次可以接受一次,在一起时若是想亲嘴也不给,想捉脚也婉拒。果然,丈夫看妻子打扮得楚楚动人,晚上自动找上门来了,朱氏按照“师傅”的吩咐做了,丈夫却感觉好得不得了。女同胞要是读到这里,笃定会在心里嘀咕,男人还真是贱啊。
又过了半个月,横娘告知这回好了,你可以得到丈夫的专宠了,只是你虽然美,但是不够妩媚,就是今天说的性感。若是你懂得妩媚,连西施都无法跟你争宠了,还顾忌那个相貌平平的小妾吗。接着,指导她怎么秋波送娇,笑不露齿,不一而足。至于床第之间,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句话,投其所好。朱氏回家对镜苦练媚态,苦学性感。这下男人被完全征服了,“竟不能推之使去”,就是赶都赶不走了,对小妾则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最后发展到拳脚相加的地步。
一日,恒娘问朱氏,我的办法管用吗?朱氏说办法真是妙,只是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横娘这才对她说出原委: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越是难到手的东西越珍惜,男人爱一个人,并不一定因为美,因了那新鲜,越是难到手,则越是想征服,越是宝爱有加。你若是一味顺其意,就是山珍海味他也不珍惜。朱氏又问,那么你叫我先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然后又打扮得花枝招展,又是为那般呢?恒娘说,你不跟他在一起,他则觉得分别很久,你突然打扮得漂亮了,他则感到新鲜。我叫你婉拒他,则是让他感到得到你的难,如此,他就越有征服欲。至此,朱氏完全被恒娘折服了。
看来,这个布商的女人恒娘真把男人的心理分析得毫发毕现,可称得上是心理学大师。天下凡是欲得男人欢心,想控制男人的,应当借鉴她的方法。而那些失去男人宠爱的怨妇们,从这篇故事中一定要悟出点什么来。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附】《恒娘》原文
都中洪大业,妻朱氏,姿致颇佳,两相爱悦。后洪纳婢宝带为妾,貌远逊朱,而洪嬖之。朱不平,遂致反目。洪虽不敢公然宿妾所,然益嬖妾,疏朱。
后徙居,与帛商狄姓为邻。狄妻恒娘,先过院谒朱。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朱悦之。次日答拜,见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许,甚娟好。邻居几半年,并不闻其诟谇一语;而狄独锺爱恒娘,副室则虚位而已。朱一日问恒娘曰:“予向谓良人之爱妾,为其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夫人何术?如可授,愿北面为弟子。”恒娘曰:“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一月后当再为子谋之。”朱从其谋,益饰宝带,使从丈夫寝。洪一饮食,亦使宝带共之。洪时以周旋朱,朱拒之益力,于是共称朱氏贤。
如是月余朱往见恒娘,恒娘喜曰:“得之矣!子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一月后可复来。”朱从之。衣敝补衣,故为不洁清,而纺绩外无他问。洪怜之,使宝带分其劳;朱不受,辄叱去之。
如是者一月,又往见恒娘。恒娘曰:“孺子真可教也!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裤袜履,崭然一新,早过我。”朱曰:“诺。”至日,揽镜细匀铅黄,一如恒娘教。妆竟,过恒娘,恒娘喜曰:“可矣!”又代换凤髻,光可鉴影。袍袖不合时制,拆其线更作之;谓其履样拙,更于笥中出业履,共成之,讫,即令易着。临别饮以酒,嘱曰:“归去一见男子,即早闭户寝,渠来叩关勿听也。三度呼可一度纳。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半月后当复来。”朱归,炫妆见洪,洪上下凝睇之,欢笑异于平时。朱少话游览,便支颐作情态;日未昏,即起入房,阖扉眠矣。未几洪果来款关,朱坚卧不起,洪始去。次夕复然。明日洪让之,朱曰:“独眠习惯,不堪复扰。”日既西,洪入闺坐守之。灭烛登床,如调新妇,绸缪甚欢。更为次夜之约;朱不可长,与洪约以三日为率。
半月许复诣恒娘,恒娘阖门与语曰:“从此可以擅专房矣。然子虽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况下者乎!”于是试使貌,曰:“非也!病在外眦。”试使笑,又曰:“非也!病在左颐。”乃以秋波送娇,又冁然瓠犀微露,使朱效之。凡数十作,始略得其仿佛。恒娘曰:“子归矣,揽镜而娴习之,术无余矣。至于床第之间,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也。”
朱归,一如恒娘教。洪大悦,形神俱惑,惟恐见拒。日将暮,则相对调笑,跬步不离闺闼,日以为常,竟不能推之使去。朱益善遇宝带,每房中之宴,辄呼与共榻坐;而洪视宝带益丑,不终席,遣去之。朱赚夫入宝带房,扃闭之,洪终夜无所沾染。于是宝带恨洪,对人辄怨谤。洪益厌怒之,渐施鞭楚。宝带忿,不自修,拖敝垢履,头类蓬葆,更不复可言人矣。
恒媳一日谓朱曰:“我之术何加?”朱曰:“道则至妙;然弟子能由之,而终不能知之也。纵之,何也?”曰:“子不闻乎: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丈夫之爱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获,而幸其所难遘也。纵而饱之,则珍错亦厌,况藜羹乎!”“毁之而复炫之,何也?”曰:“置不留目,则似久别;忽睹艳妆,则如新至,譬贫人骤得梁肉,则视脱粟非味矣。而又不易与之,则彼故而我新,彼易而我难,此即子易妻为妾之法也。”朱大悦,遂为闺中密友。
积数年,忽谓朱曰:“我两人情若一体,自当不昧生平。向欲言而恐疑之也;行相别,敢以实告:妾乃狐也。幼遭继母之变,鬻妾都中。良人遇我厚,故不忍遽绝,恋恋以至于今。朋日老父尸解,妾往省觐,不复还矣。”朱把手唏嘘。早旦往视,则举家惶骇,恒娘已杳。
异史氏曰:“买珠者不贵珠而贵椟:新旧易难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而变憎为爱之术,遂得以行乎其间矣。古佞臣事君,勿令见人,勿使窥书。乃知容身固宠,皆有心传也。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仿宋祖英《等你来》——
我在《聊斋》等你来

这里的鬼等你来 美千姿媚百态
这里的怪等你来 重感情讲真爱
呦嘿~~
这里的狐狸精等你来
恩怨情仇满胸怀
这里的花妖等你来
嬉笑怒骂音容在
哎嗨~等你来
等你来
聊斋的女子惹人爱
哎~~~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仿宋祖英《等你来》——
我在《聊斋》等你来

这里的鬼等你来 美千姿媚百态
这里的怪等你来 重感情讲真爱
呦嘿~~
这里的狐狸精等你来
恩怨情仇满胸怀
这里的花妖等你来
嬉笑怒骂音容在
哎嗨~等你来
等你来
聊斋的女子惹人爱
哎~~~

在 聊斋里 等你来
水荡漾树摇摆
我 柳泉边 等你来
树婆娑鸟徘徊
聊斋的好故事等你来
捧诵吟哦心花开
这里的新画壁等你来
丢本诗集让你摘
字字是风情行行爱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巧骂有钱人赔了女儿又贴钱
——读《申氏》
蒲松龄有没有仇富心理?我们只要看《申氏》这篇故事就明白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姓申的小伙,娶了老婆后,却叫女人过的是吃了上顿无下顿的苦日子,这老婆当然就有意见了。老婆就开玩笑地叫他去当小偷。可这小申穷虽穷,可穷得有志气,他说,要是当了小偷,羞辱先人,还不如死呢!他老婆就赌气说,你不愿做贼,我就做娼!这话叫小申想了好久。越想越恼,竟然偷偷跑院子里的树上上吊了,正在往绳扣里钻呢,见到他死去 的老爸来了,为这不争气的儿子段了绳套,叫他到那稠密的庄稼地里去蹲着,就能有钱花了;可是只准这一次!
这小申后来真的在哪庄稼地里遇到了一个大个子男人,夜间到那有钱的老亢家,奸淫老亢的女儿。小申等那家伙天快亮时从亢家窜出来,突然袭击,将那家伙干倒了!原来是个老乌龟!小申联想民间关于老亢家女儿和婢女们遭到怪物奸淫的传说,就推断这家伙笃定是那害人虫无疑,想到老亢悬赏求人来捉拿的允诺,就上门求赏,将那死乌龟抬来,当众割碎了!小申得了钱背回家,夫妻间对话颇有趣:
负金而归。妻以其隔夜不还,方且忧盼;见申入,急问之。申不言,以金置榻上。妻开视,几骇绝,曰:“子真为盗耶!”申曰:“汝逼我为此,又作是言!”妻泣曰:“前特以相戏耳。今犯断头之罪,我不能为贼人累也。请先死!”乃奔。申逐出,笑曳而返之,具以实告,妻乃喜。
这真是以出小小的喜剧!简直就是《西游记》里猪八戒倒高老庄强占高小姐故事的翻版。小申家有了钱做本,“自此谋生产,称素封焉。”从那开始做生意,渐渐就好过起来,成了中产阶级。
仔细想想,人家老亢家那么有钱,女儿那里就有老乌龟来祸害了?而且这老乌龟精还神通广大,色心如炽,“入室则群众皆迷,婢媪遍淫之”,老的小的女人,一个也不落下!分明死明里写不愿做小偷的人有好报应,暗中骂那有钱的老亢家出丑还要破财。
想当初谢晋就会作诗骂老财主;民间的机智人物都有仇富趋向,蒲松龄一辈子受穷,他对有钱人的态度,我们自可揣想。不过蒲松龄是个作家,作家就要讲究文明,骂人也要骂出水准来。这样想来,就不难理解老亢家问什么会赔了女儿又贴钱了。估计这是个为富不仁 的家伙,说不定他得罪过我们的作家或最作家的亲友也未可知呢!
【附】《申氏》原文
泾河之间,有士人子申氏者,家窭贫,竟日恒不举火。夫妻相对,无以为计。妻曰:“无已,子其盗乎!”申曰:“士人子不能亢宗而辱门户、羞先人,跖而生,不如夷而死!”妻忿曰:“子欲活而恶辱耶?世不田而食者,止两途:汝既不能盗,我无宁娼乎!”申怒,与妻语相侵。妻含愤而眠。
申念:为男子不能谋两餐,至使妻欲娼,固不如死!潜起,投缳庭树间。但见父来,惊曰:“痴儿,何至于此!”断其绳,嘱曰:“盗可以为,须择禾黍深处伏之。此行可富,无庸再矣。”妻闻堕地声,惊寤:呼夫不应,爇火觅之,见树上缳绝,申死其下。大骇。抚捺之,移时而苏,扶卧床上。妻忿气少平。既明托夫病,乞邻得稀酡饵申。申啜已,出而去。至午负一囊米至。妻问所从来,曰:“余父执皆世家,向以摇尾羞,故不屑相求也。古人云:‘不遭者可无不为。’今且将作盗,何顾焉!可速炊,我将从卿言往行劫。”妻疑其未忘前言不忿,含忍之。因渐米作糜。申饱食讫,急寻坚木,斧作梃,持之欲夫。妻察其意似真,曳而止之。申曰:“子教我为,事败相累,当无悔!”绝裾而出。
日暮抵邻村,违村里许伏焉。忽暴雨上下淋湿,遥望浓树,将以投止。而电光一照,已近村垣。远外似有行人,恐为所窥,见垣下有禾黍蒙密,疾趋而入,蹲避其中。无何一男子来,躯甚壮伟,亦投禾中。申惧不敢少动,幸男子斜行去。微窥之,入于垣中。默忆垣内为富室亢氏第,此必梁上君子,伺其重获而出,当合有分。又念其人雄健,倘善取不予,必至用武。自度力不敌,不如乘其无备而颠之。计已定,伏伺良专。直将鸡鸣,始越垣出,足未至地,申暴起,挺中腰膂,踣然倾跌,则一巨龟,喙张如盆。大惊,又连击之,遂毙。
先是亢翁有女绝惠美,父母甚怜爱之。一夜有丈夫入室,狎逼为欢。欲号则舌已入口,昏不知人,听其所为而去。羞以告人,惟多集婢媪,严肩门户而尺。夜既寝,更不知扉何自而开,入室则群众皆迷,婢媪遍淫之。于是相告各骇,以告翁;翁戒家人操兵环绣闼,室中人烛而坐。约近夜半,内外人一时都瞑,忽若梦醒,见女白身卧,状类痴,良久始寤。翁甚恨之,而无如何。积数月女柴瘠颇殆,每语人:“有能驱遣者,谢 百。”申平时亦悉闻之。是夜得龟,因悟祟翁女者,必是物也。遂叩门求赏。翁喜,筵之上座,使人舁龟于庭脔割之。留申过夜,其怪果绝,乃如数赠之。
负金而归。妻以其隔夜不还,方且忧盼;见申入,急问之。申不言,以金置榻上。妻开视,几骇绝,曰:“子真为盗耶!”申曰:“汝逼我为此,又作是言!”妻泣曰:“前特以相戏耳。今犯断头之罪,我不能为贼人累也。请先死!”乃奔。申逐出,笑曳而返之,具以实告,妻乃喜。自此谋生产,称素封焉。
异史氏曰:“人不患贫,患无行耳。其行端者,虽饿不死;不为人怜,亦有鬼祐也。世之贫者,利所在忘义,食所在忘耻,人且不敢以一文相托,而何以见谅于鬼神乎!”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朋友,这是啥意思呢?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巧妙的讽谏
——读《鸟语》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这段话里的故事,经过改写,曾经选在上世纪的小学语文课本里,还说那些来救活的邻居有的被烧得焦头烂额的,失火的这家人就办了酒席请大伙,却忘记了请那个提醒他“曲突徙薪”的“客”,结果在别人提醒后,主人才把这位贵客请到。记得当时我在小学时候,从这一篇课文学到了两个成语,只是到后来才知道这故事出自《霍光传》。
聊斋中这篇题目叫《鸟语》的故事讲,从前河南境内有位道士在乡村化缘,在一个人家吃完饭后听见黄莺叫,就告诉这家主人要注意防火。主人问是什么缘故,道士回答说:“刚才树上的鸟叫着说,‘大火难救,可怕!’”这家人听了都笑话道士胡说八道,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第二天,这人家果然发生火灾,大火蔓延着烧了好几户人家,人们这才惊异道士的确神灵。好事的人们便追赶道士,称他为神仙。道士说:“我不过是懂得鸟语罢了,哪是什么神仙!”
这个道士和霍光传里那个客人以及少数民族故事里的猎人海里布一样都属于很有眼光和能力的人。传说孔子的学生兼女婿公冶长也懂鸟语。在聊斋故事里,当有只黑花雀在树上叫的时候,众人问道士鸟雀在说什么?他说:“雀子说:‘初六生的,初六生的,十四、十六就死。’大概有人生了双胞胎,今天是初十,不超过五、六天,两个都要死的。”人们一打听,果然有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不多久,两个孩子都死了,与道士讲的时间正好吻合。
县令听说道士有这种神奇的本领,便把他招来,敬为上宾。当时有一群鸭子路过,于是县令就问他鸭子说什么,道士回答说:“大人的妻妾,一定在拌嘴。鸭子说:‘算了,算了,偏向她,偏向她!’”县令听了很敬服,原来县令的大小老婆在家吵架,县令就是因为被吵得不耐烦才出门的。于是县令便将道士留在衙门里居住,以优厚之礼待他,时常让他辨别鸟禽在说些什么。道士每次都说得出奇地准确。然而这个道士既质朴又耿直,常常无所顾忌。这个县令很贪婪,地方上供给衙门的一切东西,他都折变为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有一天,道士和县令正坐着,一群鸭子又来了,县令问道士,道士说:“鸭子今天所说的,与以前不一样,是在替大人算帐呢。”县令问:“算什么帐?”道士说:“它们在说:‘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令感到很惭愧,怀疑道士是在讥笑自己。道士也觉得这个县令太贪太黑,不愿与他为伍,请求离开县衙,但县令不答应。
过了几天,县令请客,席间忽然听见杜鹃叫声。客人问道士杜鹃在叫什么。道土回答说:“鸟儿说:‘丢官而去’。”众人听了,大惊失色。县令大怒,马上将他赶出了衙门。可是过了不久,这个县令果然因为贪污而被罢官。唉!其实这都是仙人在警告他,只可惜身处危境而利欲熏心的人,不能醒悟。
仔细想来,蒲松龄写这则故事,完全是一种巧妙的讽谏。那个村民家失火,是道士了解的,能从鸟语里听出,也许就是他自己传播出去的;照此推知,预先知道生小孩的人家的事情,也是他向外传播的;他传播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个贪官县令知道他,他好接近仙林,巧妙地劝谏那个县令。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道士能听懂鸭子的话,知道县令的家庭矛盾和贪污钱财的情形了。至于能听懂鸟语说县令丢官,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看来,这个故事应当是民间的口头创作,到了蒲松龄的笔下,才有了这样的预知和结局的巧合以及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附】《鸟语》原文

中州境有道士,募食乡村。食已闻鹂鸣,因告主人使慎火。问故,答曰:“鸟云:‘大火难救,可怕!’”众笑之,竟不备。明日果火,延烧数家,始惊其神。好事者追及之,称为仙。道士曰:“我不过知鸟语耳,何仙乎!”适有皂花雀鸣树上,众问何语。曰:“雀言:‘初六养之,初六养之;十四、十六殇之。’想其家双生矣。今日为初十,不出五六日,当俱死也。”询之果生二子,无何并死,其日悉符。
邑令闻其奇,招之,延为客。时群鸭过,因问之。对曰:“明公内室必相争也。鸭曰:‘罢罢!偏向他!’”令大服,盖妻妾反唇,令适被喧聒而出也。因留居署中,优礼之。时辨鸟言,多奇中。而道士朴野多肆言,辄无顾忌。令最贪,一切供用诸物,皆折为钱以入之。一日方坐,群鸭复来,令又诘之。答曰:“今日所言,不与前同,乃为明公会计耳。”问:“何计?”曰:“彼云:‘蜡烛一百八,银朱一千八。’”令惭,疑其相讥。道士求去,不许。逾数日宴客,忽闻杜宇。客问之,答云:“鸟曰:‘丢官而去。’”众愕然失色。令大怒,立逐而出。未几令果以墨败。呜呼!此仙人儆戒之,惜乎危厉熏心者,不之悟也!
齐俗呼蝉曰“稍迁”,其绿色者曰“都了”。邑有父子,俱青、社生,将赴岁试,忽有蝉落襟上。父喜曰:“稍迁,吉兆也。”一僮视之,曰:“何物稍迁,都了而已。”父子不悦。已而果皆被黜。

楼主:杨增强  时间:2021-03-05 21:24:41
今天还有人能听懂鸟语,还有官员相信鸟语,还有人能能向官员解说鸟语的内容吗?

楼主:杨增强

字数:18887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2-01-17 04:15:00

更新时间:2021-03-05 21:24:41

评论数:2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