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四川方言纪实小说: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连载

四川方言纪实小说: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连载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再次更新,还失败了,我专门把有些词删了删了又删的……

我上午给章斑竹发了“站内短消息”,服务器还是……

敬请读者朋友谅解哈!!!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第二章 共创家业 ( 3 )

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实行法币。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钞券为法定货币。
四大银行垄断全国纸币发行权,禁止一切硬币在银行、钱庄、市场流通。
法币实行后,四川各私家银行须以六成硬币和以前四川军阀发行的钞券四成,向四行换取法币。四川向四行换了二亿元以上,四行刮去川人一亿元以上。
人们不管硬币的面值大小,都以硬币的实际含银、铜量来论价,也就是以金银价,来换算硬币的价值。而纸币,从来被视为不值钱的货币。
民国三十一年秋,由于军费倍增,大干旱物产少,临近秋收严重欠收成定局。通货不断膨胀,物价飞涨,高达二千倍到万倍,票面由一元、五元、十元,发到百元、千元、万元、十万元……(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第二章……( 3 )

法……逐……成……,……价……。上……买一斗……,下……买三升……;……一天挣……,……只买……一牙……百……不……,……还是觉得……,……比……,……天天……,……消……,一直认……龙洋……小头……大头……,……敲击……翁翁声脆细长久,川版敲击后,声音闷哑。……(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 3 )


清龙洋:铸有龙纹图案,分一元、半元两种,简称龙洋。
孙小头:铸有孙中山头像。
袁大头:铸有袁世凯头像,分睁眼和闭眼,闭眼更值价。
船洋:铸有帆船图案。
南洋:铸有龙纹图案和唐继尧的头像,有一元和半元币,均最为流通。
川版:俗称川版,分一元、半元两种。
一元银元可换铜元(二百文)五十枚,相当于十吊钱;铜元大二百(二百文),以及五分、十分的镍币也在流通。


在……省生……,日……过……。
……受法币之苦受够了。其实,远塌塌的山乡,法币普及根本不到位。原因是,山高……远,百……认,也……法币。格外,乡下的物……受省城……的冲击不大,东西相因得多。(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请大家请解!
我费了不少时间,反复删……才一段在段发来,
这个方法是章斑竹给我的站内短消息,我打开了
相关条款……我发一万次都发不上来是:有属于敏感词汇……
问题是:这儿是写的民国三十一年的事得嘛,法币把百姓……咋个不嚎盘嘛?算了……
请大家理解我哈!!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这三天,我啥子办法都整焦了,都更不起新,在黔史通先生的热情帮助下,章斑竹又耐心喊我学条款,我才深刻认识到:我要更新的两个段落中,都有敏感词汇……头次的300多字,我一直没有能发上来。这次,弄得我删了无数次,才发上来。第二段发上来都成了密电码了。为此,望大家要在我这儿吸取教训,免得像我一样……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 3 )

(寻求出版)
春妹子也打听过,除了拉壮丁儿万恶,格外啥子,还是风平浪静。说实话,乡下人进城做苦力,最初巴南不得是填饱肚子;要是还能挣得倒多的钱,就省吃俭用使劲攒钱,为往后回乡作打算;假使有本事也有办法,甚至走了红运,找得更多的钱,那肯定要回乡去买地方(田地),下半辈子过好日子。
前不久,周老幺好不容易才得知,他父亲周蜀江去年子去世了。那一向,周老幺天天黑了,都在菜地边上烧纸。
春妹子想喊周老幺一路告老还乡。既然当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辈子肯定是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回乡买些地方,来个扬眉吐气出人头地。拿点样子,给以前瞧不起他们的人看一下,早先背湿倒灶的周老幺和春妹子,这阵如何风车斗转……
然而,抗日烽火还在燃,乡下拉壮丁儿一年比一年霸道。
周老幺虽年近而立,《兵役法》规定:现役为十八至二十五岁,后备役为二十六至四十五岁。照说,服了三年以上兵役的人,就不再受拉壮丁儿之苦。但周老幺又莫得队伍上,颁发的兵役帕示(退伍证),是一个背叛党国的逃兵儿。万一回乡,乡保团的人来理抹,多的事情都要惹出来。
历次抓到逃兵都要重处,哪怕不来理抹,遭倒哪个点水,也难逃厄运。加之,周老幺一想起在周家湾逃壮丁儿的日子,这阵都还起鸡皮疙瘩。
为啥子周老幺在成都省,又不怕抓壮丁呢?省城的年轻人大多数是学生,学生规定不服兵役。于是,城头很少有哪儿在抓壮丁儿,也莫得哪个吃饱了来理抹打烂仗的平民百姓。即使人市上,要不要遭哄起走的青壮劳力农民,都是卖给县份上的兵役贩子。应该说,川兵的来源,主要靠广阔农村提供。
不能一同还乡,春妹子也无可奈何。要是无所顾及,又怕节外生枝;车过来不回乡,日子又确实难过;要是哪天跑警报,拖起水生,一旦有个三长两短,那才是家破人亡。还有,租的半间房子,又稀牙裂缝。往往灾荒年,偷盗也凶,万一藏倒屋头的小枕头遭偷了,那才不得了哦。
咋办?走,还是不走?让周老幺春妹子左右为难。
最后,经两口子商量,春妹子背起水生还乡;周老幺男子汉大丈夫,单脚利手身强力壮,继续在省城闯天下。(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清抹 回复日期:2009-03-22 22:04:05
感慨系之。为我们这些方言爱好者提供如此的精神食粮。
我把页面保留下来了。
也通知几个同好,赶紧来关注这篇巨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抹先生:衷心谢谢你的光临!
谢谢你夸奖,谢谢你的支持!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清抹 回复日期:2009-03-22 22:19:55
春妹子赶紧安慰她:“大嫂,不要说了,莫怄气,只怪你运气不好。你今天不摆,我还不晓得,主人家还有那闷(么)多过场。哪个遇倒这种主人家,都造孽。莫来头,你二天肯定找得倒一户好人家。”
不管广大读者咋个认为《两代沧桑》,都不来头(没有关系),只愿您能在当中看倒一些您不晓得的、原先没多余弄醒豁(弄清楚)的点点滴滴,那正是我该抿笑(微笑)的初衷。
这个“莫来头”,非常有趣。川人用它来表达豁达、不在话下、随遇而安、笑而化解之类的心情时,就会自然而然钻出一个“莫来头”。
不过,要考证历史的话,还可能引出另一个有趣的亮点:
随着香港文化对大陆的冲击,周星驰所代表的那种“无厘头”气气颇能引起这边一些文化人、社会习俗研究者长长短短的评说。至于语言上的“无厘头”究竟是啥,反而是越说越糊涂。
其实四川人对此应该是最能体会其个中三味。粤语中的“无厘头”发音,恰恰就是四川话的“莫来头”!
哇,湖广填四川。几百年过去了,四川人仍然不忘先人的“无厘头”,只是变形为“莫来头”。
……………………………………………………………………………
谢谢清抹先生的精彩讲解!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红发安迪 回复日期:2009-03-23 22:29:43
作者:鹳雀 回复日期:2009-03-23 22:12:50
这基本上是川西的语言,和川东有所不同,川东的语言比较接近重庆话(重庆属四川的时候,川话据说是以重庆话为标准的)
========================================================
这个倒没听说 但以前拍的方言片 确实以重庆居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二位热心点评!为此,我想说点儿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早先,大家爱说这句话:四川有一百零八个县,县县都有土音……
还爱说:八里不同乡,十里不同音。
四川话,是北方方言的一支,从西汉杨雄(成都人)的《方言》算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未李实(遂宁人)的《蜀话》,距今也有300多年了。历来,成都话一直作为交流工具在省内外广泛使用。不少作家用成都话写作,川剧、扬琴、竹琴、金钱板、清音、车灯、评书、谐剧等的创作与演出,历来以成都语音为标准语音。早有这种说法:成都话是四川甚至西南的官话,或共同语。成都话虽只是四川方言中一个地方语言,由于成都是四川以至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都方言在四川方言中自然具代表性。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 3 )

(寻求出版)
春妹子早有准备。她把门板床底下装衣物的背篼拖出来,把东西一火倒在床上,一样一样理给周老幺看:
两双做得很板扎的青布布鞋,一双浅统青布棉鞋,三双细帆布袜子,都上了袜底上了后跟儿包了尖,对门襟布钮子衣裳蓝布反扫荡一套,一条青布反扫荡夹裤(拉人力车不能穿棉裤,跑不动),还有一些小东西……
春妹子拿给周老幺一样一样的看了,又理得巴巴适适装回背篼,又唠叨周老幺:
“顾惜倒穿,鞋子找皮匠掌个轮胎胶皮;衣裳要时常换洗,一针不补,十针难缝,有小口口自己学倒撩,大口口找殷大姐帮忙;平时间饮食还是要吃好点儿,万不得以,不要去吃八宝饭,合适自己弄点好的来吃。在街上碰倒乡坝头的人,还是带个口音回乡,报个平安。世道稍有好转,我就上来。最后,千万不要伙倒别个去赌,挣钱犹如针挑土……”
说走就走。在成都多呆一天,就相当于原来吃三天的开销。对时饭,只能短时间吃,吃久了,再好的身体也会拖垮。
白露之前,春妹子打一个大包袱,一个小包袱,抱起水生,坐起周老幺的车子出东门。
周老幺把他们送到沙河堡(音铺),就不敢再送了,街车不敢出城。他招呼了一挂路车,看倒两娘母渐渐远去。
路车才到界牌堡,车夫就上气不接下气,不敢再往上走了,春妹子只有改乘滑竿儿上龙泉山。心想,他那个样子,肯定更不敢去翻那个收命的垭口了。
这次回遂宁,不仅有人力车,也有长途汽车。但五六天才有一班车,路上要跑两天才到玉峰,很不合时间。而且,车费相当于买一挂街车的价钱。
这样子,春妹子见道路平坦就坐路车,遇坡陡才乘滑竿儿,坐路车比滑竿儿相因得多,还快档些。
路上吃饭,换脚(换车),春妹子把大包袱斜挎在肩上,小包袱吊在手腕上,黑了歇店,把包袱瓮倒铺盖窝儿头。
一路上,走走歇歇,都还顺利。不少客栈比以前整得阔气了,干净了。歇店的规矩和风味,还是同过去差不多。
没想到,水生头两天都还好,第三天有点没对,又吐又屙,可能是伤了风或受了热。幸好是进了乐至县境,路平。车夫也详情,喊停就停,添了麻烦也不嚎盘。第四天,水生就对了,不吐不屙了,就是不多于吃。
从玉峰到卢家场路窄,又有坡,春妹子乘的滑竿儿。经过五天的奔波,两娘母就到了卢家场。
滑竿儿路过周家湾湾口,刹了一脚,打谷的人看倒一乘滑竿儿,走下一个抱娃娃的城里女人,都站倒看稀奇。
隔得远,一阵你喊我答。打谷子的人才晓得,是周满孃带起儿回来了,他们纷纷围上来。
这下子,周家湾闹昂(左边有“口”)了。春妹子一问,周老幺的大哥他们到坝上去了,忙倒打杨地主的谷子。

春妹子本不打算住周家湾,喊乡邻带个口信,说是先回娘屋,过两天再来,这次回来住得久。
滑竿儿路过卢家场,太阳已落坡了。街上人少,也莫得哪个注意她。下了滑竿儿,上渡船过琼江。
春妹子抱起水生,要走一华里的田间小路。一望无边的田坝,到处立起小捆子谷草。卢家坝的谷子比坡湾打得早些,晒坝上要不要看倒,有人在把风谷车风出来的谷子,装进麻袋、箩筐,挑进屋。
一切都那闷熟悉与亲切。那年子,打完谷子离的乡;今年子,又是打谷子还乡。整整九年……春妹子还在这儿想那儿想的时候,已经踏进了卢家大院娘屋。 (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张水然 回复日期:2009-03-24 11:30:14
欣赏小说的同时也喜欢看舟戈兄的回复,知兄对四川的历史人文知识涉猎甚广,研究很深,很是佩服,水然受教了。
强烈支持《两代沧桑》,祝愿兄大作早日摆上书架。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水然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干哪行爱哪行,没有把一件事弄得清清楚楚,一般不得乱动笔。
谢谢你的支持!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清抹 回复日期:2009-03-23 23:04:24
再帮作者一个友情提示:
春妹子过龙泉驿大山的时间,我以为作者会串几个当地人爱讲的“还有泡十里路”之类的话,可惜啦,那也是川西广大农村最流行、最生动的一个用词,不要紧不着急,只有十多里路了。不过常常是这一“泡”十来里,就“泡”出几十里罗。
“泡十里路”也来自广东,尤其是梅县客家话,那边写成“甫”十里路,发音也是“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清抹先生的提示与指点!其实《两代沧桑》后面章节,多次用倒(到)“泡”,打比:泡十挂人力车、泡十个细娃儿、泡十个学生娃儿……
泡在这个地方表示:松松的、接近、大概、挨边、不超过、泡起算……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黔史通 回复日期:2009-03-24 19:49:27
坐路车比滑竿儿“相因”得多
。。。。。。。。。。。。。。。。。。。。。
这个词我可是考证过的,源于淮阴方言,明代流行,应该写为“相应(音)”,在《西游记》里多次出现!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黔先生考证……问题是我手上的《四川方言》、《成都方言》,以及不少相关四川方言的书上,都印的是:相因,看来还我还是只有按“地方法规”写了。多年来,我还没有在四川看倒(到)过:相应。相因:便宜、价低、价廉,有句俗话:相因莫买,便宜莫收。
相应,可能意思就变了哦。
请谅解哈!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今天下午一直网速太慢,我实在莫法更新,

请大家谅解啊!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第二章 共创家业 ( 4 )

(寻求出版)
春妹子这次还乡,莫得哪个谙得倒。于是,卢家大院也闹昂了。真正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屋头有她伯伯、伯妈、谷舅娘、罗舅娘和她三岁的儿。
一港港儿,卢志洋的屋头,大人小娃儿都挤闷了。问长问短,又是眼气(羡慕)又是抽(右边是“刍”)贺,春妹子见人发两颗在三家场街上买的硬糖。
罗舅娘跟倒就进灶房,要煮糖开水。按风俗,乡下来了远客,都要煮一碗荷包蛋加黄糖,叫糖开水。少则两个,多则四个。
春妹子也跟倒进灶房,把罗舅娘拉出来:“哎呀,二嫂,要吃夜饭了,我又不是外人。”
罗舅娘没有点火。一时间,春妹子尝到了: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甜头。
谷舅娘烧火煮夜饭,取房梁上的老腊肉;罗舅娘风风火火跑倒地头扯青菜、萝卜,沥米饭控(左边是“火”)红苕……
亮油壶子底下,一家人夜饭吃得笑眯眯的……
春妹子不仅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而且觉得,青菜萝卜可口,红苕米汤清香。
夜饭杀角,春妹子摸出一条青丝长帕子,双手递到她伯妈手上。又摸了八个龙洋走到她大伯面前:“伯伯,这次走得急,没有给两个老人家,买啥子礼信。成都省兵荒马乱,东西贵得吓死人,莫多心,小见了。”
卢志洋双手捧起,八个亮晃晃的硬通货,心头乐滋滋地说:“周满姐,春妹子,不愧是卢家女儿,你太有心了。”
乡下,一个川版大洋,能买一石米(三百二十市斤),一个龙洋至少能买八石米。八个龙洋,相当于卢志洋几个写佃户,种他的二十多亩地两年交的租子。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春妹子硬是,小时候的滴水之恩,长大了涌泉相报。
卢志洋继续说:“养儿防老,防啥子老哦。你屋大哥(卢元辉),一辈子不学好。前几年,在重庆染倒大烟,后来病得要死了才回来,没拖好久就死了。二哥(卢元之)也不争气,是个活二流,日嫖夜赌点齐了,不晓得好久才回来。还是我屋幺姑孃儿对哦……”
春妹子打断卢志洋的话:“快莫说老话,伯伯,说点格外的。我们在外那闷多年,也不容易。不过,帮人净是遇倒好人家,口攒肚藏,挣了两个钱。前两年,跑警报硬是整死人,今年子又大天干,物价飞涨,钱简直不值钱。所以,回乡住段时间。伯伯,这些年收成还好嘛?”(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清抹 回复日期:2009-03-23 23:04:24
再帮作者一个友情提示:
春妹子过龙泉驿大山的时间,我以为作者会串几个当地人爱讲的“还有泡十里路”之类的话,可惜啦,那也是川西广大农村最流行、最生动的一个用词,不要紧不着急,只有十多里路了。不过常常是这一“泡”十来里,就“泡”出几十里罗。
“泡十里路”也来自广东,尤其是梅县客家话,那边写成“甫”十里路,发音也是“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清抹先生的提示与指点!其实《两代沧桑》后面章节,多次用倒(到)“泡”,打比:泡十挂人力车、泡十个细娃儿、泡十个学生娃儿……
泡在这个地方表示:松松的、接近、大概、挨边、不超过、泡起算……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独孤求败之密 回复日期:2009-03-25 22:27:41
楼上的hijk458,段章取意了!

不要说的那么肤浅!

庄重点!!

点名批评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赤冥天帝 回复日期:2009-03-26 02:21:07
泡十里路就是泡了妞还要走十里路

不懂欣赏,就别乱扯淡.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 4 )

(寻求出版)
她伯妈接话:“好啥子哦,民国二十五年,我们这个凼遭大旱,几个月颗雨没得,古井都扯不起来水了,油蚱蜢儿一群群飞,把庄稼都啃成光杆杆儿了。乡头为祈雨,啥子灯儿都搞焦了。说的遂宁县城……”
伯妈压低嗓门儿又说:“几千人在县衙门跪地祈雨,喊县太爷拿饭来吃,还用砖头瓦块儿打官府的专员,砍断青天白日旗杆杆儿,宪兵开枪打死人,好多人遭五花大绑哦。灾民吃大户,大户又施稀饭。饿久了,当场胀死的人都多。饿死的人更多,到处都是。那阵棺材都卖光了,净是用黄蔑席一裹了事。我们垻上,多少有些存粮。说是东山上的人,已经吃芭蕉叶、观音土……”
春妹子插话:“伯妈,您说的是‘丙子大旱’。成都省一样的,城外前到处都埋起是死人,野狗拖尸,把肠肠肚肚儿,拖得满地都是。最造孽的是,北门外一个死人堆头,妈饿死了,奶娃儿还在有气无力地局(吸)妈的奶奶,惨哦。”
罗舅娘也摆:“第二年秋天,连下了十多天的瓢泼大雨,琼江河水冒上岸,把两岸淹成一片汪洋。我们一家全部爬上房子,两座碉楼也挤起是人。卢家场街上都可以撑船了,坐在关圣庙的戏台上,可以洗脚。好多草房遭冲起下来哦,漂下来的死尸、死猪、死牛、死羊……下游捞起千千子的死尸。”
“时候不早了。”卢志洋又冒了一句:“龙门阵空了吹,春妹子一路辛苦了,早点睡。”
罗舅娘又和春妹子摆了多久,才吹灯。

第二天,卢家场赶场。
一大早,春妹子先用油槵子,把自己的头发洗了,又扯了点竹芯和车前草,熬水给水生喝了。
出门前,春妹子穿起朱红缎旗袍、梭跟儿皮鞋,头发照样挽成饼饼儿,发丝又黑又亮,插一根银簪,佩上耳环、玉镯,真还有点儿像衣锦还乡的样子。
罗舅娘赶忙恭维:“春妹子呀,你这个样子不胖不瘦,还有点儿腰俏,乡头那些大地主的婆孃,都比不过你哦,像城头的官太太。”
“哎呀,省城稍有办法的屋头,女人长行都是这样子的。”春妹子拉起袖子在面前掸了两下,不以为然地解释。
三家场都没有去过的罗舅娘又说:“你命好,我走不得远路。”
伯妈穿一双尖尖脚高底鞋走过来,春妹子马上说:“这还要感谢伯妈,那阵没有把我的脚包好,要不然,我还是跟你们一样。”
“吔,省城回来的人,是不一样。”伯妈见春妹子这一身也说。
这时,春妹子把成都西坝上的顺口溜当言子展:
大脚板儿,秋秋船,栽得秧子下得田,免得婆家请长年;大脚板儿,打渔船,屋里屋外勤快点儿,脚下自带铁饭碗儿。
春妹子这一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卢志洋站在桃屋捏起白铜水烟袋也在笑。(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公主与 提交日期:2009-3-26 14:59:00

  舟老师。。越看越觉得方言用书面表达出来有点儿喜剧。。你说要是老外来看是什么效果呢??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公主与的支持!本来四川方言就风趣,要是一般的老外来看,说不清楚是啥子效果,要是他们是来学习的研究汉语方言的,那就大大的捡了一个大相因了,可以说读完读懂这套(一二三部)135万字的《两代沧桑》,四川方言的水平至少是十级或九级。还不说其中有不少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




楼主:舟戈

字数:991208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09-01-31 00:21:00

更新时间:2021-03-28 20:04:04

评论数:405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