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聚谈提粹录:“虚空过往之神”

聚谈提粹录:“虚空过往之神”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聚谈提粹录:“虚空过往之神”/李野航

在成都斌升街的某处有一书屋,我参加了一场由川大刘同学所作的关于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中“论艺术作品的起源”的主题分享。听了刘同学的分享之后,一位老师强调说:“读海德格尔要读德文本、路子才正。”然而这位老师的论调马上遭到另一位朋友的质疑:海德格尔已死,你自己现在认为艺术作品的起源是什么?对于此质疑,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这样回应刘同学的分享:

我平常也在创作某种“山水画”。不过我基本不和那些“山水画家”交往和交流。我并不打算把自己和他们归为一类。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山水画”对于那些“山水画家”们而言,实际上是某种文化架构。画家们通过自己从老师那里习来的“文化架构”来“自是”。他们评论某一幅“山水画”“好”或是“不好”,所依据的往往他们皈依且深信不疑的“架构”。他们因为能够纯熟地驾驭那“架构”而成其为“画家”。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画家”,我只是源于某种冥冥之中的感召,而有欲望让那感召出现在宣纸之上而已、至于出现在宣纸之上的最终是什么,我就爱莫能助了。我不是一个“作者”,我只是冥冥之中某种想自己冒出来的东西的“管道”而已。比如,我会让石头画它自己。我把石头上的肌理随机拓印下来,然后把它们变成一幅“山水画”。当然,我这一行动也属于某种“建构”从而遮蔽了“石头”本身。我其实是在用“山水画”“谋杀”石头自己的“冒出”。这是一场战斗。每当我搞出一幅更可以被定义为“山水画”的东西时,石头自己就被“杀死”了(此之谓“对物的谋杀”)。当我搞出来的东西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难以定义它是“好”还是“不好”时,“物”通过我而“站”了出来。

一位朋友问:“如果我拿相机把眼前这一景象拍下来,这能叫做‘艺术’吗”?

我说:“如果今天的摄影家以及艺术评论家们不认为你这张照片是‘艺术’的话,那只意味着他们的‘此时架构’不给你颁发其文化构架之‘认可证书’而已。但你的照片是不是‘艺术’乃取决于冥冥之中某种超时间的东西。那种东西如果从‘超时间’之域‘降落’的你的那张照片上之一刻,你那张照片就绝对‘是’艺术了。我举一个例子:我一朋友在九十年代的青年路上随机拍摄了许多小摊贩和行人的照片,我想,在九十年代没有人会认为那是‘艺术’的,因为那十分的‘日常’,人们每天浸泡在这种‘日常’之中,时间问题被‘遮蔽’了。但九十年代过去很久的近几年,当人们在摄影展上看到这些个照片上日渐陌生的人物和场景被‘错置’到我们这个早已异在的时空中时,人们不禁为之一怔,惊呼:‘那是什么’!此时此刻,‘时间’便‘绽放’出来、让人们看见了它因异在而显现出来的‘真身’。换言之,那些个九十年代青年路照片的‘艺术性’不在照片本身,是‘时间’之‘站出’点亮了它们”。

这位朋友又问:“修行三阶段、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那么,‘看山是山’与‘看山还是山’有什么不同”?

我说:“第一个‘山’,是一种‘给定’,犹如我们被给定的自我身份。人们常常躲在被给定的日常状态中而倍感‘安全’、直到‘死亡’这个‘拆迁队’的到来。意识到‘死亡’之不可推卸性,人们便意识到对‘日常状态’之破除之必要性(亦即看山不是山)。经过一个破除的过程后,第三个‘山’便从日常的‘被给定性’中挣脱出来,而变成了一种‘自是’的行动本身。换言之,由一个名词变成了动词。不妨引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的名言:革命,就是不断的革命”。

读书会结束,我发现过道上有一副木刻画,上有“虚空过往之神”的字样,我不禁被其吸引而神驰因而陷于无意识。当我走出很远以后,忽然发现我随身携带、刚才还拿出来玩弄的佛珠不见了,找遍全身所有口袋都没有。我顿时陷于海德格尔所谓之“烦”之心境中,急忙联系刚才参加读书会的朋友,没人回话。我便回到书屋,也没有找到。几经周折,我又找到刚才那帮已经去吃饭的朋友。他们也不知佛珠去向。我只好对那佛珠作舍离之想。回家路上,我吟诗一首:“非非玄想在云间,珠落红尘不肯还。大幻从来无物我,何须烦恼去留间?”回到家中,脱下衣服。忽然啪塔一声,佛珠竟然不知从哪神秘掉出。我想:我一定是被刚才那“虚空过往之神”给耍了一把。

不过,此佛珠遗失事件又不失为理解海德格尔哲学之一绝妙注脚:我在语言的可能性中编织着我们对世界的确信,与此同时,“存在”被遗忘了。它以“佛珠”的身份隐藏起它自身。可语言一旦做鸟兽散,还剩下些什么呢?(语言破碎之处无物存在。)剩下的只是对存在的遗忘。当我们意识到那被语言打开的可能性所遮蔽且遗忘的“存在”时,“畏与烦”就像鬼神一般地开始捉弄起我们来了。———这不就是人生在世的隐喻吗?而“佛珠”的再度神秘出现,则仿佛隐喻着“存在”将以一种不期而遇的方式召唤我们且临在于我们。想到这里,我真要感谢那把我狠狠耍弄一番的“虚空过往之神”了,它就像一位禅师,对我施以“人境俱夺”之一击,于是乎真如实相、当体呈露。于是乎,我又吟了一首诗:

崑丘一望失玄珠,罔象应遭弄有无。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微信公众号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路人98962 2018-12-02 19:27:52
谢谢分享!
-----------------------------
谢谢顶贴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此画中之神,神秘之极。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kuaizijiayibing 2018-12-08 08:22:28
让人感觉活在当下似乎是活出了当下
-----------------------------
此言甚妙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童天一 2018-12-08 11:40:42
我与楼主政治立场不同,但许多爱好一样。
关天这个公共论坛,应当多一些楼主这种人——多发表原创性的文章,
而不是互相否定和辱骂。
哈贝马斯那种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达到意见一致的交往理性,或许很难追求,
而孔子那种“君子和而不同”的交往理性,应当比较容易实践。
-----------------------------
谢谢您的理解。政治观点不同很正常。我作为一个干粗活的体力劳动者,政治立场不民粹是不可理解的。观点都是为了辩护各自的处境,所以,政治观点有着很大的虚妄的一面。争论无益,不如认准、深入于一套认知/修行体系,一辈子打磨之,庶几无愧于天命也。。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野航贺年诗/李野航

一夜霏霏白雪癫,鸿钧私祝驻佳安。
小千世界参谁我,第四次元遣两端。
旧知无禁新知进,世味争及道味甘?
抽坎填离真事业,外身存养到渊玄。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力挽雕弓如满月 2019-01-30 09:40:29
只有刘同学和他老师是读书人,不知道搞这个读书交流意义何在。
-----------------------------
读书人有两层含义:学以致用的人,书呆子。不能学以致用的读书毫无意义。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kuaizijiayibing 2019-01-30 09:20:56
斯蒂芬·金在他的小说黑暗塔中第七卷把自己写了进去,他说自己根本不是什么造物主,“我也是枪侠的卡的一部分”,“你们必须牢记,我并非是编造出这一切,并不完全是;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写下来。”作者把自己描述成了一种通道
小说中的黑暗塔,是众世界的中心,“它是时间的连接点,是大小的连接点”,由六条光束支撑。给我的感觉黑暗塔是人生命的中点,人死亡后回到黑暗塔,从黑暗塔出发开始新的轮回
主人公罗兰......
-----------------------------
光消失的一个症候是人格的普遍坍塌。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力挽雕弓如满月 2019-02-01 09:23:18
哈哈哈,明白。读书和思想当然没有禁锢,天下共逐。我指刘和刘谈的这本书,压根不是讲艺术的,没读,交流啥。就算相对、解释,也该听下文本的声音吧。不赞成搞没准备的这种活动,太朦胧。
-----------------------------
这种活动搞成文艺青年找感觉,当然一点意思都没有。海德格关心的“存在”的问题。文艺青年们如果读一阵海德格,却压根意识不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存在论出了问题,那简直不如不读。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23:16:24
@力挽雕弓如满月 2019-01-30 09:40:29
只有刘同学和他老师是读书人,不知道搞这个读书交流意义何在。
-----------------------------
@野航 2019-01-31 21:03:12
读书人有两层含义:学以致用的人,书呆子。不能学以致用的读书毫无意义。
-----------------------------
@kuaizijiayibing 2019-02-01 09:38:12
哲学很多都是空之又空的东西,怎么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怎么也得理论联系实践,互相促进,互相印证,本文所举例子感觉还是一种思辨,不能完全算是学以致用
-----------------------------
学以致用不一定是功利主义意义上的使用,而是学必须和自己的生命处境联系起来,学必须解答个人生命处境中遇到的问题。海德格之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如果我能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感到不满且痛苦,如果你不在哲学的层面批判倒它,你就只好认它的账而自认倒霉。在哲学上批判世界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却可以为你的某种生活选择提供支撑和依据。

楼主:野航

字数:321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02 20:11:38

更新时间:2019-02-02 23:16:24

评论数: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