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欧亚草原的中部出现了那个著名的【“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距今4200-3500年),是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分布得最为广泛的遗存之一,被称作是“安德罗诺沃文化联合体”,从南乌拉尔到中国的新疆,从叶尼塞河到中亚南部的绿洲,都有相关的文化遗存分布

另外,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距今4200-3600年前,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在阿尔泰山异军突起的“青铜文化”,随即在欧亚草原广泛传播。“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的西区与“安德罗诺沃文化”人群有较密切的联系,公元前1600年时被“安德罗诺沃文化”取代


“安德罗诺沃文化和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对我国西北/北方(乃至中原腹地)的冶铜技术的显著影响,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发掘上都是较为清楚地看得到的!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为何欧亚草原上的【“安德罗诺沃文化”】这么著名呢?

不仅仅是由于这个草原青铜文化分布范围极广、影响力大,更重要的是,这个青铜文化其实正是【“印度-伊朗雅利安人”】的文化前身!

“安德罗诺沃文化”主要属于“印欧人R1a”的文化,在距今大约4000-3500年时,欧亚草原上的“古雅利安人”不断向南扩张入侵,扩散到了【伊朗高原的东部、阿富汗和印度的北部地区,从而形成了后来的“印度-伊朗雅利安文明”】~~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来自于欧亚草原的第二轮“青铜/畜牧文化”冲击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中原“二里头文化”里,也同样出现了“中亚草原青铜文化特征”!

——只是国内的专家们普遍不愿意大方地承认而已~~


1995年,也就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的前一年(处于前期筹备阶段),美国学者胡博在《古代中国》发表了《齐家与二头里:远距离文化接触问题》,并提出了东亚与中亚青铜时代文化远距离互动的可能性

胡博(Louisa G.Fitzgerald-Huber)就二里头遗址所见圆铜镜上的“十字纹”及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铜镜上的“星芒纹”,认为齐家文化与巴克特里亚及南土库曼地区所见陶器及铜饰件纹饰的相似性,并提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距今大约4000年前-3800年前),【简称BMAC】,与齐家及二里头文化之间的可能关系!

美国学者的这篇文章,中国的考古专家学者们都看到了吗?当然看到了,然而却是一片沉默不语,继续筹备着“二里头夏朝”才是华夏文明的最初源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而且,许多国人也未必知道,

在欧亚草原上最早出现的“真正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就是“印度-伊朗语雅利安人”的一个分支!

而且,游牧于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月氏和塞人”,同斯基泰人一样是说东伊朗语的印欧人部族,也即,说“原始印度—伊朗人(雅利安人)”的语言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北匈奴文化起源“米努辛斯克盆地”,讲突厥语的一般被认为是北匈奴余部

北匈奴单于家族很可能就是属于R1a父系的(属于雅利安人血统),北匈奴还混有比较多的东方人种(叶尼塞人)

北匈奴在南下以前,主要分布区俄罗斯的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国,种族上主要属于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古西伯利亚类型)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外蒙古后杭爱省恩都尔乌兰苏木县发现的匈奴墓地,就是著名的呼尼河畔,匈奴的高级首领,因为在墓地当中发现了十多辆马车,玉器,铜镜,玻璃碗等等精美艺术品,还有其他很多陪葬品。经过检测发现,这里的墓主人基因是R1,说明他是来自中亚的印欧语系人群。蒙古国后杭爱省的一个贵族,这就是著名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根据现有资料,我们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呼尼河畔大墓。高勒毛都2号墓地被标记为M1的1号大墓,M1大墓有多大呢?整个大墓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就是大约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是已知的最大规模的匈奴贵族墓,而墓的主人,则毫无疑问属于匈奴的统治者——单于本人!

DA39样本的身份就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规模匈奴墓的墓主人,是匈奴的某位单于无疑,而接下来的基因检测数据则更有意思,经过对论文所提供的样本检测的原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其父系不是东亚和北亚常见类型,而是R1a1a1b。我们知道R1a是印欧语人群的东支,广泛分布在北欧、中欧、东欧、西亚、中亚和南亚地区。R1a1a1b是一个共祖时间约为5700年的主要分支,其下面又有两个大分支,分别是R1a1a1b2-Z93(印度伊朗分支)和R1a1a1b1-Z283(欧洲分支)。这个匈奴单于样本只测到R1a1a1b一级,但经过对原始数据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其Z283位点为阴性,因此可以排除欧洲分支。尽管其Z93位点的结果是未测出(不确定是阳性还是阴性),但基于现有的分布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样本主人即这位匈奴单于大概率是属于Z93印度伊朗分支的。”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关于东亚大地古代不同人种类型(吉林大学的分类法)的地理分布区域




长得最像现代中国人(包括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皆在内),第一是“古西北类型”,第二是“古华北类型”,在图上采用了大红色作为标记颜色!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吉林大学的人种分类法,与国际常用的分类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属于北方人种的:

1。北亚类型:古西伯利亚类型、古蒙古高原类型
2。东北亚类型:古东北类型
3。东亚类型:古西北类型、古华北类型

属于南方人种的:

1。南亚类型:古中原类型、古华南类型
2。赤道人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主要分布于古华南地区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四川”与外界的交通通道

楼主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

因为这是国内考古专家们在探寻“三星堆文明”与“中原青铜文明”,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文化交流关系的时候,常犯错误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典型的“中原中心论”,或者是“夏人中心论”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问题是,”四川三星堆文明”与“中原夏商青铜文明”,这两者之间真的存在着较多的「相互文化交流」吗?

——-其实没有,即便是有,那也是比较间接的一些少量影响而已,并不存在明显的“直接交流互动”!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然而,一些专家们总是不甘心放弃这种“幻想”啊,当然了,他们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呢

因为四川的“三星堆文化”,的确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具有某种相似性哦,尽管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实际上,“三星堆文化”和如下的几个考古学文化,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某一些文化上的“相似性”!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这些“相似性”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很好解释啊,就是来自于西北甘青地区的“古羌人”,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一路迁徙移民的结果~~~

也即,一些文化上的【相似性】均源于【古羌人】!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但是,对于国内的考古学家们而言,原本挺好解释的事情,却变得复杂困难起来了

为啥?

因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童恩正就已经提出来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现在的大多数考古学家已经想不起来了呀

然后,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又被国内考古学们给有意无意地“遗忘掉”了~~

于是,就变成了以下的这样一副种局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看见了没有?

如果缺少了「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和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那么,

想在“三星堆”和“石峁、二里头、殷墟”之间寻找到文化相似性所产生的原因,就比较困难了呢,因为,

无论是是石峁,还是二里头和殷墟,这三者距离四川“三星堆”的直线距离,基本都在一千公里以上!

而要想直接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又几乎不可能,毕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四川省,给人的印象通常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地理单元

这是因为,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要想从长安和洛阳进入到四川,就得翻越“秦岭和大巴山”,这就是著名的【蜀道难】~~~

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还真不是矫情哦,因为“蜀道”的确非常难走,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地图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秦岭和六条进出的“古栈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哦~~~~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如果这些进出的“古栈道”没有预先修好,或者被人烧掉了,那么,翻越秦岭和大巴山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了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从龙山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怎么可能就有人古道热肠地就已经把翻越“秦岭”的古栈道都给修好了呢?

于是,“石峁古城、二里头文化、殷墟文化”与四川“三星堆文化”之间的文化传播,绝对不可能是走“翻越秦岭和大巴”这条极其困难的蜀道,而只能绕道“长江中游”,改走溯江而上的另外一条更远的路~~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让我们来看一下,进出“四川”的其它交通通道!



楼主:gtfz99

字数:13499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4:18

评论数:11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