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进出四川还存在着其它的通道,

一是,从西北进入四川盆地
二是,从南面进入四川盆地
———————-
以上两条通道,就构成了贯穿四川的西北至南部的“藏彝走廊”!这是西北地区的“氐羌人群”进入四川常走的通道

三是,从东面沿着长江溯江而上(经过“峡江地区”,也即三峡),这是长江中下游的“南方人群”进入四川的常走通道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三星堆文明”的产生和消失,走的正是以上这些通道!

1。“三星堆文化”的产生,是西北“古羌人”进入到成都平原创造出来的

2。“金沙文化”的消失,则与川东的“巴人”进入到成都平原大有关系!

3。“古彝族”的形成,是一支“三星堆-金沙文化”的后裔向南部逃往川滇黔交界之处,并与当地的南方土著人群融合形成的~~~

4。“云贵高原”的一些青铜人群又进一步地南下至越南北部(东山文化),并将青铜文化和玉璋文化传播至东南亚地区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是一条起于现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其总长有大约2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

(注:云南昭通,是“古彝族”当年非常重要的一个逃离后的聚集地!)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311例四川凉山彝族的父系血缘构成,既包括了新石器时代的“古羌人”西北血统,也包括了濮越苗系南方血统;还包括了旧石器时代人群(氐人群和南亚土著人群)!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国内的一些考古学家们在思考和探索四川成都“三星堆文明”的时候,满脑子装的都是“中原中心论”或者“夏人中心论”!

在这些学者们的心目中,当然只有中原“夏人”方才有能力去启迪那个震撼了世界的“三星堆青铜文明”~~

———他们也不好好地想一想,“二里头夏朝”的青铜器和华西系玉礼器,到底是谁在“替”夏王室秘密生产出来的呢?

他们也不会好好想一想,相距千里的遥远两地(比如,中原二里头和四川三星堆),如果出现了某种文化上的“相似性”,就一定只能是两地人群之间的“直接的文化传播”或着“两地之间的人群迁徙”所致吗?

难道就没有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形,比如,有来自于第三个地区的“第三方”人群(比如,齐家文化人群),兵分两向进行长途迁徙(花开两朵)各自分别地进入到前面的两个不同的地方(二里头和三星堆)?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明了!

然而,中国考古专家们的大脑思维方式,绝对是“简单直白如白开水”呢,稍微转点儿弯,思维就明显地跟不上了呀~~~


于是,在那种“简单直白式”的思维之下,在相距千里的遥远两地(比如,中原二里头和四川三星堆),如果出现了某种文化上的“相似性”

如果不是两地人群之间的“直接的文化传播”,那就一定是“两地之间的人群迁徙”所致的结果,而且,还一定是中原“夏人”往四川成都平原迁徙哦,而绝对不可能是反过来的情形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既然思维的模式已经决定了,只能是中原“夏人”往成都平原进行长途迁徙去启迪“蜀人”,下一步就该寻找考古证据来证明这种“设想”啰~~

问题是,专家们能够找“夏文化”从中原一路传播到四川“成都平原”的沿途考古证据吗?

——只怕找不到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前面已经说了,龙山时代末期的中原“夏人”要想直接地翻越“秦岭和大巴山”而进入四川成都平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夏人”最可能走的入川道路,只怕就是南下绕道“长江中游”,经过峡江地区的三峡险滩,而从川东进入成都平原~~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长江中游进入成都平原,必须经过从中游至上游的“峡江地区”(也即三峡”),而这一地区在夏商周时期,属于“巴人”活动的区域,由于“三峡”地区不适合于农耕,而是更适合于发展“渔猎”,因此,巴人是一个以“渔猎和盐巴”为主业的长江中游西段的民族!

( “盐巴”即食盐,因古代巴人熬制垄断食盐销售而得名)

巴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而楚人,则与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人群关系更多。春秋时期巴、楚两国战争频繁,巴国多败,都城被迫多次向西迁移,其中的一部分巴人还西迁至成都平原,最终导致了“三星堆-金沙文化”的消亡。。。。。。。。。。。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但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和影响。”

一个体系是,【高庙文化、城背溪文化 —> 大溪文化 、城头山文化 —> 后大溪文化 —> 巴人文化】

另一个体系是,【边畈文化 —> 油子岭文化 —> 屈家岭文化 —> 石家河文化 —> 后石家河文化 —> 楚人文化】


“大溪文化”,可能与“苗人”有关系~~~

约在距今5100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的这种以二元为主体的谱系结构被打破,到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在长江中游地区占据了上风(也即排挤走了“后大溪文化”至峡江地区),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但是,在石家河文化之后,来自中原的考古学文化逐渐向长江中游地区渗透,形成了“后石家河文化”,又导致了“后石家河文化”与石家河文化之间出现一些文化断裂现象,而传说中,“这个区域有三苗集团”,似乎说明了尧舜禹时期中原对「三苗」的征伐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三星堆-金沙文化”中,的确是可以观察到有外来文化的入侵和融合,这些外来文化元素主要来自于长江的“峡江地区”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而四川的东部地区,是长江中、下游人群进入四川盆地的重要通道!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但是,在三星堆遗址的第二、三期出现的陶盉、觚、瓶、高柄豆、大口尊等器物,【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文化相似】,大约相当于夏商时期,碳十四测定的几个年代数据,均在距今4000—3500年间,其中一个为距今3765±80年

一些专家们认为,这是有来自于中原地区的“夏文化”和“商文化”,经过长江中游地区进入到四川的“成都平原”

这可就是在乱说了~~~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并没有任何的确凿考古证据可以证明,“夏文化”和“商文化”深入到四川的成都平原!

中原“二里头文化”向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已经是二里头文化的三期了(年代偏晚),二里头文化从鄂西沿长江西进,在鄂西和三峡地区虽有二里头文化的遗存,但并未深入到“成都平原”

商文化兴起以后很快就南进,占领了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是汉水以东的长江中游都是商文化的势力范围,但没有进入鄂西地区,更不用提“成都平原”了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三星堆文化”中出土青铜礼器共计百余件,种类有尊、瓿、罍、盘等。尊有圆尊、方尊,罍有方罍和圆,通体饰以精美的花纹,制作技艺高超

这些青铜礼器,既有三星堆古文明地方特色,又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如一号坑出土的铜尊、铜瓿、铜盘、器盖等,是二里岗和殷墟遗址中常见的器物。二号坑出土的圆、方尊和方罍,其形制与殷墟同类器具相似,但花纹有所区别

在“三星堆文化”出现的商文化元素,还真不是“商文化”直接传播到成都平原的结果!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三星堆器物坑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铜尊出土,说明“三星堆文化”人群的铜礼器是以尊为中心

把“铜尊”作为主要的礼仪用器,这不是三星堆文化独有的现象,中原商周文化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是由中原的“商人”所传播的文化元素,而是由于两者本身就具有人群来源上的同源性,所以,才会产生文化上的一定“相似性”~~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三星堆两个器物坑共有铜礼器23件,其中铜尊占14件,另有与铜尊关系密切的礼器铜罍6件。这些铜尊的基本形态和纹饰与中原商文化大致相同,但在总体造型和细部特征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在三星堆二号器物坑中,出土有中原特色的铜尊两件,将这两件铜尊与该坑大量的具有地方特征的铜尊相对照,二者的区别相当明显,比较容易判别。这两件没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中原铜尊,倒有可能是通过长江流域间接传播的商文化元素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三星堆的大口尊和直腹罍与长江中下游的同类青铜器相同,重尊和罍也是长江中下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两类器形最终来源于商文化~~

另外,

“三星堆文化对尊、罍这类青铜容器加以吸纳并用于宗教、祭祀活动,这一观念来自长江中游、并最终源于商文化。”———这句话没有说对,楼主特此来纠错!

因为在三星堆一号坑里出土了尊、罍、盘等容器,并且,这些铜尊的基本形态和纹饰与中原商文化大致相同,但在总体造型和细部特征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这说明,“三星堆文化对尊、罍这类青铜容器加以吸纳并用于宗教、祭祀活动”,这一观念并非是通过长江流域而源于中原商文化,而应是“古羌人”的文化特点而已~~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无论是在四川“三星堆文明”中出现的“中原二里头文化因素”,还是“中原商文化因素”,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从西北甘青一路迁徙进入到中原地区的“古羌人”所带来的文化元素呢~~~~~~~

因此,成都平原与中原地区,这两个地方在“夏商周”三代时期所出现的所谓“文化相似性”,绝大部分都不是两地文化之间的直接交流所致,也不是两地之间的人群在迁徙所致!

而是由于第三方地区(西北甘青)的“古羌人”兵分两路的长途迁徙,分别地进入到另外的两地(中原地区和成都平原),因古羌人的「文化同源性」而带来的后两地在文化上的一些相似性~~~~~

这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虽然从考古证据上可以看到,有一些“中原二里头文化因素”在二里头文化的三期(年代偏晚)出现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比如,在马桥文化陶器的来源中,其中浙江和上海等地出土的陶酒器如管流鬶和觚显然是受二里头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器物。这是该文化选择性地接受外来文化因素的结果

在安徽境内的江淮地区也曾发现过具有二里头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如铜斝、铜铃,陶礼器如爵、鬶、觚等

在长江中游的湖北江汉地区和峡江地区也发现了具有二里头文化因素的陶礼器如盉、鬶、觚等。盉、鬶的数量较少,形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器身细长,应是以二里头酒器为原型在当地制成的“仿品”
———————————-
但是,二里头文化的陶酒器在长江流域到出现,都出土于生活区的文化层中,这些酒器则应是作为「庶民生活用器」的一部分而被吸纳的~~

也即,二里头文化中最具古代高科技含量的奢侈品,比如青铜礼器、华西系玉礼器、绿松石器等,并没有随着“二里头文化因素”的对外传播而在长江流域广为流传,因为这些都属于“二里头夏朝”上层社会的专利品!



楼主:gtfz99

字数:13499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4:18

评论数:11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