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印度的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牛和车共享道路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从家里的阳台看出去,是这样的风景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学院提供的一日三餐~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今天的连载随后发表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第三章 千分之一的荣耀

(一)

第二天一早,天空若无其事地放晴,万物死里逃生般复苏。
我起了个大早,悠哉游哉地收拾着行李,发现即使把所有的家当都摆出来,这房间仍然显得空空荡荡。我琢磨着应该出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开始新的生活。
门铃又响了。隔着窗花,看见一个穿白衬衣的矮个子,身后三个相对高大的蓝衣黝黑汉子,摆着各种造型站在门外。
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害怕,因为他们的长相、打扮,与这文明高档的小区毫无兼容性。于是我问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领头的矮个子很有礼貌地蹦出一个单词:“打扫?”说完身后的三个蓝领秀了秀手里的扫帚、水桶、拖把等工具。
还是犹豫再三,我可从来没有叫过家政服务。
领头的说:“我叫塞勒什(Shailesh),为IIT工作,给所有教职工打扫房间。”我这才勉强放心,让他们进来。
塞勒什的性格随和,笑起来活像西游记里的弥勒佛,一进门便招呼手下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他们一人负责一个屋子,无声地开始工作。我很不是滋味,固有观念中,劳动是自己的事情,何况是私人领域。退一万步说,请人来打扫房间,也是要给报酬的。我何德何能,来就白吃白喝白住,现在还要这么多人来打扫卫生,一时受宠若惊。
可又能怎么办呢?这是我的住所,总不能一走了之……或者叉着手看着他们干,那不是一副大爷的嘴脸吗?于是我找了一条毛巾,擦起了桌子。塞勒什一看,连忙抢过我手里的毛巾,直说:“No!No!你不能干这个,等我们来干。”我几番推却,他却也毫不相让,最终他抢过了毛巾,亲自擦起了桌子板凳。我顿时不知所措,干不了活,站在房间的每一处,又总会挡着他们的手脚。
我让来让去,还是碍手碍脚,极度不自然,索性躺在一张床上,二郎腿一翘,玩起了手机——这下终于不碍着他们了。
我悄悄地关注着他们:皮肤黝黑粗糙,体味浓浓,双目无神,任劳任怨。我初来乍到,房间本就干干净净,他们却例行公事般一声不吭干着粗活。扫帚很短,猫着腰才能操作,仿佛故意要和主人设计出尊卑有别的姿态。我甚至想,就算他们告诉我名字,我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词语——“下人”。
他们并不老,甚至还有年轻人,但我无法和他们交流,除了塞勒什能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交流几句,其他几位的语言完全不通。我和他们唯一的交流,就是每逢他们隔三差五来打扫房间,彼此摇头致意后,我就翘着腿躺在床上、沙发上,任他们去尽自己的本分,我也逐渐习惯了那大爷模样。
他们也有我房间的钥匙,有时候我在学校里工作到傍晚,早上出门时屋子乱糟糟,下午回来又焕然一新,好似酒店。
我想,我一不小心,成了特权阶级。是的,除了“下人”以外,我的脑海中又强化了一个词语——“阶级”,封建的味道在我的房间日益孕育。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二)

打扫完毕,塞勒什打了个电话,和对方用古吉拉特语交流了一会儿,便把电话交给了我。我一时绷紧了神经,把精神状态调整为应战模式。
电话那头是科玛尔女士(Komal),教导主任的秘书,之前和我有邮件往来。她问我:“休息好了吗?”我说好了。她说:“什么时候可以到学院里来办入职手续?没关系,不要着急,你什么时候休息好了,什么时候来。”
身体已无大碍,也不想让对方等太久,反正早晚都要开始,不如就现在去吧。
专车接我到了学院,几幢蓝顶白墙的矮小建筑物在我两侧排开,丝毫没有校园的架势,这里就是IITGN吗?
“这幢三层的楼是主教楼,两侧的Shed是实验室,也有教室……”接待我的阿伦介绍,“那边还有一个圆形的建筑物属于古吉拉特理工大学,我们租用了一半。”
呵,这离我想象中的崇楼华堂可相去甚远。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它不在甘地讷格尔,原来它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校园。
“我们是2008年成立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部加起来接近九百人,后面是学生宿舍,两个人一间,不过不太够,所以在校外租了一些房子供学生居住。”阿伦的语气没有丝毫的掩饰,仿佛大学本该如此。我们边聊边步行,十分钟走完了全院。
他们是真穷,还是真节俭?如果真是没钱,又怎么会给老师提供如此优厚的待遇?
然而我很快就知道,我小觑了他们。
“我们的新校园,正在修建,即将完工。地址在甘地讷格尔一个叫帕拉吉(Palaj)的地区。这一学年是我们在这旧校区的最后一年,2015年的七月,我们就将告别此地,搬迁至新校园。”
原来如此,真是给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掐指一算,我将有幸见证他们的搬迁大业。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三)

事实上,IIT不但很有钱,而且非常舍得花钱。作为印度的学术圣殿,印度政府对IIT所有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鼓励科学家们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每年都要向各所IIT投入巨资。有同事跟我说过:“二十所IIT,平均每所都可以获得政府每年数十亿卢比的拨款。”
为了教育,印度也真是拼了。
在后来的两年中,我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外国专家,在教师餐厅中,看到无数位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前来做项目、学术交流、做演讲、甚至开音乐会。教师餐厅就像一个铁打的营盘,专家们就是流水的兵。他们有的来数月,有的来三五天,他们来来去去,匆匆忙忙,只有我一直留在这里。最经典的一次,在餐厅的长桌上,七个人吃饭,七个国籍:印度、中国、美国、法国、葡萄牙、德国、以色列,他们有的后来成为我的好朋友,有的和我也有一面之缘。
不难想象,每一次邀请校外专家,都会花费他们不菲的资金,而这样的邀请,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假期里也不例外。
学生们从这些各种各样的专家身上获取知识、开拓眼界,理工的、人文的、艺术的,百花齐放、无所不包。试想,连咱们中国的春节、端午、清明、中秋,都纳入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可以想象他们的眼界有多么开阔。
而且学院绝对不会让学生在假期里闲着,他们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安排学生在大三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出国社会实践。就我所知,有的去欧美,有的去新加坡,后来还让我帮着联系中国渠道,连表现最不好的学生,都会被安排去环游印度。
从他们花钱的方式看,我分明看到的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未来的投入,可以不惜血本。他们尊师重教,求贤若渴,把老师和学生奉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可以为任何一个老师合理的需求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让老师们专心任教,他们也可以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冲突而调整教学安排!虽然他们的人均GDP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可是他们真正印证了那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
然而,能有幸进入这个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按学生们自己的说法,为印度“高考”人数的千分之一。印度民间有一种说法:“考不上IIT的学生,才去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IIT在印度国内被奉为学术圣地,老百姓视子女能上这所大学为光宗耀祖。一旦从这个学校毕业,意味着从此他们将泯然众人,彻底告别饥饿、贫穷、愚昧,走上辉煌人生的康庄大道。他们的舞台不再局限于印度,而是世界。
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从IIT毕业以后能领到多少收入,答案因专业而异、因人而异,但无一例外地都举过一个例子——有IIT毕业的软件工程师,在美国领取百万美元的年薪。
对于他们的未来,我会重点关注几个应届毕业生,在他们就业以后进行跟踪采访,并在后文详述。
IIT对学生的投入如此巨大,让印度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趋之若鹜。那么,怎样才能考上IIT呢?只有一个渠道——联合入学考试(ELL)。这是IIT自己组织的“高考”,涵盖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学科,与印度其他大学区别开。如果第一次没有考上,来年还有机会,但两次均落榜,则会被IIT彻底关上大门。
每年有超过三十万优秀考生报考IIT,录取率不到2%,如果把所有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考生都算上,说它是千分之一的荣耀,并不为过。
印度老百姓对IIT的向往日益递增,因此IIT也顺应民意开始了扩张,只要地方有意向、有实力,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开办一所“IITxx”。为保证每所IIT的“政治正确性”,所有IIT的校长,都要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指派,以确保校方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同一方向,颇有点咱们党委书记的意思。
这样的扩张方式让民间也充斥着反对的声音,认为会降低IIT的质量。但我认为,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自然十分庞大,君不见中国一所211高等院校动辄几万在校学生?IIT数量再多,具体到每个分校也就几百人到几千人,相对于一个谋求大国地位的印度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这所甘地分校就是扩张的产物,我刚开始以为这所新IIT或许资质平平,和老牌IIT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然而实际上,这所甘地分校,在二十所IIT里面并不落后,相反,在2015年被政府评为“2015年印度年度大学”。
我也不禁思索:一个人均贫穷的国家,可以做到如此大方的教育投入,教育免费吗?可以做到教育公平吗?
答案是否定的。
“IITGN的学费,一年大概是十万卢比,包含学费、住宿费和一日三餐。”问了几个学生,都是这么说。掐指一算,从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看,不算昂贵,但也和一些网上鼓吹的印度全民免费教育相去甚远。
其他大学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曾经在校门口偶遇过一个外校大学生,他来IIT的雅思考点考试,考了5.5分。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恰好碰见了我这个中国人,便问我到中国留学需要雅思多少分,我说别想了,咱们说的是汉语。他很失望,“印度有六百多所大学,但是除了IIT的学生特别有竞争力以外,其他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我才想留学。我也来自一所不错的工程学院,但是条件很差,没有互联网,学生宿舍很烂,实验室很落后,几乎印度所有的大学都是这个鸟样。”他质疑政府一年投给每个IIT几十亿,却只给他们几百万卢比,就这点钱,还被领导一层一层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我觉得他给出的数据有点言过其实,但从他的羡慕中,不难看出印度教育资源的差距。
中小学呢?我问过很多学生,从他们的幼儿园到高中生涯,有没有享受过免费教育?无一例外都说没有。有一次我跟两个女生说:“咱们中国有人说你们印度是全民享受免费教育。”她们嘲讽地笑笑说:“如果真是这样,还会有那么多贫民窟里的孩子从小就失学吗?”还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跟学生讲中国的教育制度,谈到了九年义务教育,说到“免费”时,一女生忍不住惊讶地叫出来:“啊?免费的?”众人都面露羡慕之情。
凡事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在印度,有些人可以享受到极好的教育资源,有些人却终生不知学校为何物。光我所在的“最发达的”古吉拉特邦,据印媒报道,就有149.3万孩子失学。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社会的不同阶级固化的缘由之一。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四)

在教师餐厅,我遇到了一个重要的同事,来自法国的劳伦特(Laurent),我们都简称他“劳”(Lau)。白天副主任达塔告诉过我,他们开设了两门外语课,一门法语,一门汉语,学生至少要在两门外语中选修一门。所以严格来说,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竞争关系,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情,因为我们都在异国他乡,干着同样的活路,有着同样的关切。
劳只有28岁,却留了一头蓬卷的长发,和一脸大胡子。他并不强壮的身材,却穿着宽松的衬衣和牛仔裤,看起来颇为沧桑,又颇为纨绔。让我惊讶的是,他竟能用较为标准的中文说:“你好,欢迎你,我是法国的Laurent!”
这是一个经历颇为丰富的人,他十七岁时,就曾只身游历过中国,后来又在大学里选修中文课。二十三岁时,只身来到印度,骑游了阿格拉、新德里、斋普尔等诸多北印度城市。二十五岁时,又在美国教了一年法语。至于欧洲诸国,自然去过不少。这次他再赴印度,是想周游全印度,而下一个目标则是去位于加勒比地区的海地。
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而他并不在乎,他的处世态度相当超然,只想过一种没有政府、没有存款、没有任何拖累的随遇而安,去感受世界上一切的文化。“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在我心目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力量。”那大概是我们中国文化中“老天”一类的东西。至于世间的富裕、贫穷、先进、落后,抑或智慧、愚昧,“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无需区别对待。”
毫无疑问,他是个自由主义者。此外,有好几次,我看见他在综合楼的后面一个吸烟区,默默地从地上、砖缝中拾起一根根烟头,扔进垃圾箱,他说他加入了某个环保组织,所以,他是个环保主义者。另外,他收入不低,大概一个月45000卢比,每次进城,他舍不得在校门口花两百卢比打的,而要绕十多分钟的道去等二十卢比的公交车。我尝试过一次,完全无法和售票员交流,而他为此还专门学习了简单的古吉拉特语,所以这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有一次,他给学生放法语电影,电影由若干个文件组成,由于礼堂电脑上的视频播放器不太兼容,使得电影不能连续放映,需要在每个视频后手动点击下一个,这不是个太麻烦的事,但为此,他跑回公寓抱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所以,他又是个完美主义者。
这是我和他认识的第一天,之后几乎每天,都会遇见他。

那晚最具有视觉冲击的经历,则是在晚餐后。
离开教师餐厅,我一路向家而行。野狗也好,神牛也罢,在暴雨中,都歇菜了。小径上,那卖蔬果的男小贩正向着我这方向,推着剩下的半摊子蔬果,一路颠簸着徐徐而行,只是身边没有那个女伴。
由于没有排水系统,路上的积水最深处已达一尺多,或者干脆就是一条小溪。小溪淹没了他的小脚肚,半个车轮也浸泡在水里,一旦压碎了某些水底的垃圾,还可以听到一些啪啪的爆裂声。
他看见我,笑容满面地对我说:“Namaste”。
我问:“你去哪?”
他指了指前方说:“回家。”
那是教师餐厅的方向,而在餐厅之后,是另外一座银色的小区,那座小区的再后面,是一片昏暗。借着小区里渗出的灯光,我看清楚了,那里是一片贫民窟,在两百米开外的雨幕中若隐若现。
是的,繁华与破败,在印度,永远只有咫尺之遥。
他吃力地推着推车,在别墅与小区的背景中,踽踽独行。他们的脑海中没有那些粉 红的、银色的规整,更没有里面的灯火阑珊,唯一的目标,是前方那一片黯淡无光——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他的一切。
“我帮你。”我迎上去和他一起推,他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堪堪接近,那原本昏暗的贫民窟,轮廓也渐渐清晰了起来。一片断垣残壁,被老旧的砖墙或人为的布帘隔成了很多间,一眼看过去像是给建筑物打了很多补丁。屋子有深有浅,分别住着不同人家,细细数来,约摸有十来家。还有十米左右,剧烈的粪便味便主导了空气。
有的屋顶还在,可以装个吊扇,没有屋顶的,就在上面搭个棚子倒也可以遮风挡雨。周围全是浸泡在水里的瓦砾、垃圾,几乎无从下脚。两头牛、一只大狗和一群小狗趴在一侧胡乱搭起的棚子下酣睡。
小贩的家是从右数过去第三家,门外堆满了鼓鼓的麻布袋,不知里面装着些什么东西。由于隔着雨幕,灯光又昏暗,我让眼睛适应了好几秒才看清了他们家里的情况。他们牵线用上了电灯,由于没有屋顶,家里放了个座式电扇,这两样是他们唯一的电器。也许是怕棚子放不稳滑下来,又用一大堆饱满的麻布袋放在棚子上面压重。然而,在瓢泼大雨面前,这棚子显得无比徒劳,雨水从缝隙里渗透下来沿着墙壁,浸透到他们的家什上。
说是家什,其实也不过就是两张粗糙的木床和一张弹簧床。床脚浸泡在水里,乍一看那仿佛不是床,而是浮在水面上的小舟。其他的多是些如出土文物般的瓶瓶罐罐,和很多说不清用途的工具、零件。一条绳子悬挂在墙的两端,上面晾晒着各种暗色的布条。不知是灯光的缘故还是长期未清洗,床上的床单都呈现黄灰色。唯一有强烈颜色对比的,是墙上的一张神像,那神像全身碧蓝,手持弓箭,活像电影里的阿凡达。那是印度诸神中重要的一位——毗湿奴的化身: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伟大英雄。
其中一张木床上,躺着一个老头子;另一张木床上,盘腿坐着一个老太婆和一个青年男子。那男的我认识,有时候他也参与摆摊,并且和我打过招呼。那穿着红色莎丽的青年女子已经先于小贩回来,蹲在一个台子上擦洗餐具。一个小女孩子,站在门口望着我们,溪水没过了她的膝盖。如果不是那个青年女子蹲在台上提醒我这是地面上,我一定以为他们全家正在上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我的女儿。”小贩乐呵呵地介绍,“里面的,我的父母、妻子、弟弟。”言语中,没有丝毫的怯懦和羞涩,反而体现出一丝大家庭的自豪。
一家六口,“漂浮”在这十来平米的废弃建筑物里。按照小贩的说法:“父亲,眼睛看不见了。”我不知道,是指完全瞎了,或者只是不好使了。
小女孩蓬头垢面,一声不吭而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由于皮肤太黑,她的眼睛显得非常白。随后,屋里的人都望着我,那位弟弟冲着我友好地笑,而他太太,看了我一眼,又面无表情地埋下头去,继续做着手中的活。和众多的古吉拉特妇女一样,她不会轻易和陌生男人有任何形式的交流。
我又看了看四周的其他人家,他们绝大多数都待在家徒四壁的屋内,其中一家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正在雨中打闹。这两天我见了很多这样的小孩,他们蓬头垢面,能走路,活蹦乱跳,还会说话,可是身体非常地袖珍。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女儿这么大个儿的时候,根本不会自由蹦跳。我想,他们约莫有三岁,可是个个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那男孩一把将女孩推翻在水里,女孩霎时一身泥泞,可是她没有哭闹,爬起来继续和男孩子拳打脚踢。他的父母就在旁边的屋内,无人出来阻止。
我定了定神说:“我刚吃完饭,现在准备回家,可以买一些水果了。”
男小贩高兴地揭开推车上的布帘,下面的蔬菜水果露了出来。我喜欢葡萄和苹果,所以把剩下的都买完了。一共430卢比,他将找补我的七张十卢比在手中小心翼翼地数了三遍以后才交给我。从此以后,我的水果几乎都在他那里买。
我提着两大包水果往回走,又路过了那片别墅区。一家男主人推着婴儿车,在他们有顶棚的院子里乘凉。婴儿车里的小女儿,穿着黄色的连衣裙,头发干净整洁,个子和刚才那几个小孩一样大,她打着哈欠,用小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我跟那小女儿挥挥手,说了一声嗨,男主人朝我友好地笑了笑。
小贩每天都会照例经营着他的半径,推着车经过此处,有一次,我也同时看见了他们俩,别墅的男主人也会隔着院落的栅栏,从小贩这里买些蔬菜水果,两人用古吉拉特语有说有笑。
栅栏的一头,是整洁的院落,明亮的大堂,宽敞的车库,还有盆景、有秋千,人们在凉爽的雨夜悠游卒岁。
栅栏的另一头,是满地的溪水、渣土、牛粪,以及那望不到边际的幽幽混沌,人们在岁月的无声处栉风沐雨。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四)


那天,阿伦领着我在这所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象牙塔内悠转,在租用的飞碟般的建筑物内进进出出,拜访从校领导到后勤人员在内的众多员工。毫无疑问,这些印度人,无论从语言水平还是个人素质都比平民高出许多档次。
我约莫与十来号人物会面,回家看到一堆名片已然混淆,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职务越高的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越多。比如,我说到来自四川,几乎所有听说过这个省名的人都会说:“四川,东西很好吃,但是很辣。”甚至还有人说:“你真幸福,四川美女多。”
由于习惯印式英语需要一段时间,我担心交流起来不太顺畅,为了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得想一点办法。
于是我当天向学院的重要人物每人都送了一套十二生肖的纪念邮票。那邮票是我在淘宝上买的,一套才五块多,但是确实好用。一来轻便,便于携带,一带就是二十套;二来价格不太贵重,不会有行贿的嫌疑,对方很乐意收下;三来,这东西非常能够体现中国的文化,和我来这里的使命不谋而合,显示出了我是个有心人。
此外,在谈话之前送出,还可以把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中国文化领域,化被动接招为主动出击。
这招果然奏效,礼多人不怪,这话看来不光在中国适用,对全人类也能一招鲜吃遍天。收到这礼物的人都面露喜色,谈话中因为语言障碍造成的磕磕绊绊得到了极大的舒缓。之后,有的领导甚至干脆把这套邮票压在办公室上的玻璃板下,长期欣赏。
他们迅即帮我解决了学院内部邮箱、电话卡、网络、办公室等一系列问题,最后一个约谈的是负责文科管理的达塔(Dotta)先生,他皮肤很白,络腮胡子,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几乎没有印度腔。
“郭先生,新学期早在八月一日便已开始,现在已经迟了一个月,所以中文课不但要立刻开始,而且要花些时间把缺的课补起来。”通过交谈,我感受到了极大的自主权。对于汉语这一科,从课程命名、教材选用、教学大纲、考核方案等所有安排全部由我作主。换句话说,我想跟学生教什么就什么,只要是汉语就行,我想怎么考试就怎么考试,如果我说不考试,全部合格,也行。不会有人对我的教学安排说三道四,也不会有人来检查我的教案或者前来听课,一切自便。
我问:”这个自主权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这里没有第二个懂汉语的人吗?还是对所有的老师都是如此。”
达塔说:”除了每一科的学分由校方定,其他工作都全权交给任课老师。”
我顿时联想到国内的高校,三天两头文山会海,一会儿传达精神,一会儿教学改革,一会儿教学研讨,一会儿教案评比……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深怕把老师给闲着了,好像只要一天不管,他们就要堕落,他们就要造反……
“大学是思想自由碰撞的海阔天空”,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IIT没有对老师设置那些条条框框,但不影响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这一点,真值得官僚化的中国教育好好反思。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pino2016 2016-06-05 16:39:49
很棒,期待你的更新,有点迫不及待了
-----------------------------
谢谢您的支持,今天马上更新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每年9月5日是印度教师节,学生们在跳舞庆祝教师节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窗外傍晚,夕阳西下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店铺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就这么任性着吧 2016-06-05 06:47:54
关注后文……
-----------------------------
谢谢你的支持~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第四章 街道随想

(一)

那一天,我完成了在IIT的入职手续。临走之时,达塔打算叫校车把我送回住所,我说不用了,自己走回去。
正好看看路上的百态。
这时候,我才第一次实实在在地走在印度的街道上。
顿时开眼界了,这里没有交警、没有信号灯,汽车、摩托车、火三轮在狭窄的公路上杂乱无章地变道,你追我赶。放眼望去,如果把这些机动车都看作生命体,他们一定都喝醉了酒,但要是恰好在路口遇到几头牛,又准会堵成一片,那违和的画面让喇叭声都显得如此滑稽。我常常在想,印度人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为什么唯有开车像是要赶着去投胎?这些迅猛的司机交通意识淡泊,就不怕擦挂甚至交通事故吗,还是他们的技术早就已经炉火纯青?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基本上没有一辆车是毫发无损的。街上开的、小区里停的,每一辆车,只要你想找,一定能在车皮上找到各种坑坑洼洼。
凹下去一个大坑,只要不伤筋动骨,照开不误!擦挂?磨损?矫情!在印度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人行道则根本不忍卒睹,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人行道。街道商店外可以供人挪脚的部分,就算是人行道了。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有三四米的过渡地带,全是沙石、垃圾。如果不是那车水马龙提醒你街道正在被使用,远远看去,绝对会以为那是一条道路还没有完工,或者说,完成了一半,完蛋了一半。
街道上尘土飞扬,趁着阳光,可以清晰地看到空气中的飞沙。我做过一个实验,一个苹果咬掉半边,拿在手里在街上走了五分钟,那白嫩嫩的果肉上就铺满了一层明显的黑色污垢,不敢再吃。这样的环境让印度人自己也苦不堪言,所以来往的行人和司机,都有装备。女士简单,她们本来就有头巾,一方面可以用来遮阳,二方面就干脆把鼻子和嘴巴都裹起来,有些再用墨镜把眼睛遮起来,身上穿成菲律宾,头上包成哈尔滨,看起来四体不勤。男士们大大咧咧,有些本来就不讲究,而那些大学生们,则普遍用一块方巾叠成三角形,再直角朝下,蒙着鼻子嘴巴——这要放在中国,保准一看就是要去抢银行的造型。
然而即使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街道两侧,仍然布满了摆摊的流动商贩,卖些街头小吃。他们的吃法很奇怪——把各种配料放在一个塑料袋子中,用脏手搅拌均匀,然后捆好口子,用手捏袋子,再冲着桌子拍几下,便卖给客人。这样的东西很便宜,大概一二十卢比一个,所以不少摊子周围都围着好些食客,一派欣欣向荣。那些正规的铺子也很热闹,由于印度人特别喜欢扎堆,每家看起来都不缺少人气,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小卖部外面,靠着柜台吃小吃的、喝水的、吸烟的,甚至没事儿的,都杵在那儿。每次我要买点东西,一般都会先等等看他们走不走,但往往事与愿违,人群老不散开,最终我还得挤进去,然后被一堆闲来无事的印度游子围观。
除了车辆、人和牛以外,最多的动物就是狗了。许多肮脏瘦弱的流浪狗在街上窜来窜去找东西吃,和牛、人,井水不犯河水。街道上常听到野狗们的狂吠声、打斗声,还不时可以在马路上看见被碾死的狗尸。
我从学校正门走回公寓,大概要二十多分钟,经过一片闹市区,一片荒芜区,再进入一片闹市区,最后进入别墅区。然而即便是这高档区,也只是内部像模像样,别墅门外,垃圾成堆,野狗横行,牛儿就着别墅的墙角吃草。这在中国极不协调的光景,在印度却极其正常。
不过这些牛的确比中国牛看起来更加有型——它们的角直挺而细长,看上去精神抖擞,最奇特的是背上有一个肿瘤一样的凸起部分,像单峰骆驼。这种牛,学名就叫瘤牛,为印度特产。它们脖子上还普遍系有彩色的细绳,特别是那些洁白的牛昂首走路的时候,有一种天神下凡的庄严感。
众所周知,牛是印度的神兽,其原因是,印度人普遍信仰印度教,其中有三位大神:梵天、湿婆、毗湿奴,而牛就是湿婆的坐骑,所以牛在印度地位很高。街上那些自由自在的牛,其实都是有主人的。与中国不同,印度人直接把这些牛放在街上,让它们吃百家饭,晚上牛一般会自己回家。如果牛走失了,市民们可以去警察局看看是不是被好心人“拾到”。
如果有人伤害这些畜生,会被口沫子淹死,在某些邦,法律甚至明文规定:杀牛犯罪。我也多次亲眼目睹,不管富人、穷人,看到牛从身边经过时,只要手里有吃的,都不会吝惜喂上几口。
我长期耳濡目染,不久就喜欢上了这些温顺而漂亮的牛儿。后来从新闻上看到,2014年11月,尼泊尔为了祭祀,竟然宰杀了十万头牛,而且这样的大型屠杀,每五年就要来一次,实在是触目惊心!一线之隔的两个国家,对待牛的态度居然如此天渊之别,实在叫人唏嘘不已。
这差别之滥觞,无外乎两个字:宗教。
它们如影随形,渗透于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带给了印度人无所不在的幸福感,也带来了数千年来挥之不去的阴霾。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三)

那晚最具有视觉冲击的经历,则是在晚餐后。
离开教师餐厅,我一路向家而行。野狗也好,神牛也罢,在暴雨中,都歇菜了。小径上,那卖蔬果的男小贩正向着我这方向,推着剩下的半摊子蔬果,一路颠簸着徐徐而行,只是身边没有那个女伴。
由于没有排水系统,路上的积水最深处已达一尺多,或者干脆就是一条小溪。小溪淹没了他的小脚肚,半个车轮也浸泡在水里,一旦压碎了某些水底的垃圾,还可以听到一些啪啪的爆裂声。
他看见我,笑容满面地对我说:“Namaste”。
我问:“你去哪?”
他指了指前方说:“回家。”
那是教师餐厅的方向,而在餐厅之后,是另外一座银色的小区,那座小区的再后面,是一片昏暗。借着小区里渗出的灯光,我看清楚了,那里是一片贫民窟,在两百米开外的雨幕中若隐若现。
是的,繁华与破败,在印度,永远只有咫尺之遥。
他吃力地推着推车,在别墅与小区的背景中,踽踽独行。他们的脑海中没有那些粉红的、银色的规整,更没有里面的灯火阑珊,唯一的目标,是前方那一片黯淡无光——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他的一切。
“我帮你。”我迎上去和他一起推,他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堪堪接近,那原本昏暗的贫民窟,轮廓也渐渐清晰了起来。一片断垣残壁,被老旧的砖墙或人为的布帘隔成了很多间,一眼看过去像是给建筑物打了很多补丁。屋子有深有浅,分别住着不同人家,细细数来,约摸有十来家。还有十米左右,剧烈的粪便味便主导了空气。
有的屋顶还在,可以装个吊扇,没有屋顶的,就在上面搭个棚子倒也可以遮风挡雨。周围全是浸泡在水里的瓦砾、垃圾,几乎无从下脚。两头牛、一只大狗和一群小狗趴在一侧胡乱搭起的棚子下酣睡。
小贩的家是从右数过去第三家,门外堆满了鼓鼓的麻布袋,不知里面装着些什么东西。由于隔着雨幕,灯光又昏暗,我让眼睛适应了好几秒才看清了他们家里的情况。他们牵线用上了电灯,由于没有屋顶,家里放了个座式电扇,这两样是他们唯一的电器。也许是怕棚子放不稳滑下来,又用一大堆饱满的麻布袋放在棚子上面压重。然而,在瓢泼大雨面前,这棚子显得无比徒劳,雨水从缝隙里渗透下来沿着墙壁,浸透到他们的家什上。
说是家什,其实也不过就是两张粗糙的木床和一张弹簧床。床脚浸泡在水里,乍一看那仿佛不是床,而是浮在水面上的小舟。其他的多是些如出土文物般的瓶瓶罐罐,和很多说不清用途的工具、零件。一条绳子悬挂在墙的两端,上面晾晒着各种暗色的布条。不知是灯光的缘故还是长期未清洗,床上的床单都呈现黄灰色。唯一有强烈颜色对比的,是墙上的一张神像,那神像全身碧蓝,手持弓箭,活像电影里的阿凡达。那是印度诸神中重要的一位——毗湿奴的化身: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伟大英雄。
其中一张木床上,躺着一个老头子;另一张木床上,盘腿坐着一个老太婆和一个青年男子。那男的我认识,有时候他也参与摆摊,并且和我打过招呼。那穿着红色莎丽的青年女子已经先于小贩回来,蹲在一个台子上擦洗餐具。一个小女孩子,站在门口望着我们,溪水没过了她的膝盖。如果不是那个青年女子蹲在台上提醒我这是地面上,我一定以为他们全家正在上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我的女儿。”小贩乐呵呵地介绍,“里面的,我的父母、妻子、弟弟。”言语中,没有丝毫的怯懦和羞涩,反而体现出一丝大家庭的自豪。
一家六口,“漂浮”在这十来平米的废弃建筑物里。按照小贩的说法:“父亲,眼睛看不见了。”我不知道,是指完全瞎了,或者只是不好使了。
小女孩蓬头垢面,一声不吭而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由于皮肤太黑,她的眼睛显得非常白。随后,屋里的人都望着我,那位弟弟冲着我友好地笑,而他太太,看了我一眼,又面无表情地埋下头去,继续做着手中的活。和众多的古吉拉特妇女一样,她不会轻易和陌生男人有任何形式的交流。
我又看了看四周的其他人家,他们绝大多数都待在家徒四壁的屋内,其中一家的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正在雨中打闹。这两天我见了很多这样的小孩,他们蓬头垢面,能走路,活蹦乱跳,还会说话,可是身体非常地袖珍。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女儿这么大个儿的时候,根本不会自由蹦跳。我想,他们约莫有三岁,可是个个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那男孩一把将女孩推翻在水里,女孩霎时一身泥泞,可是她没有哭闹,爬起来继续和男孩子拳打脚踢。他的父母就在旁边的屋内,无人出来阻止。
我定了定神说:“我刚吃完饭,现在准备回家,可以买一些水果了。”
男小贩高兴地揭开推车上的布帘,下面的蔬菜水果露了出来。我喜欢葡萄和苹果,所以把剩下的都买完了。一共430卢比,他将找补我的七张十卢比在手中小心翼翼地数了三遍以后才交给我。从此以后,我的水果几乎都在他那里买。
我提着两大包水果往回走,又路过了那片别墅区。一家男主人推着婴儿车,在他们有顶棚的院子里乘凉。婴儿车里的小女儿,穿着黄色的连衣裙,头发干净整洁,个子和刚才那几个小孩一样大,她打着哈欠,用小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我跟那小女儿挥挥手,说了一声嗨,男主人朝我友好地笑了笑。
小贩每天都会照例经营着他的半径,推着车经过此处,有一次,我也同时看见了他们俩,别墅的男主人也会隔着院落的栅栏,从小贩这里买些蔬菜水果,两人用古吉拉特语有说有笑。
栅栏的一头,是整洁的院落,明亮的大堂,宽敞的车库,还有盆景、有秋千,人们在凉爽的雨夜悠游卒岁。
栅栏的另一头,是满地的溪水、渣土、牛粪,以及那望不到边际的幽幽混沌,人们在岁月的无声处栉风沐雨。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x43789222 2016-06-06 11:21:54
再顶,楼主加紧挤呀!
-----------------------------

谢谢支持,每天都会挤的~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宗教生活是印度的重要元素,形形色色的印度教寺庙随处可见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看到这么多有兴趣的童鞋我很开心,就是网速太差了,不然还可以多发点图片
楼主:小禅GF  时间:2021-03-14 14:55:01


这个印度教寺庙也很有风味

楼主:小禅GF

字数:200556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6-06-01 21:42:00

更新时间:2021-03-14 14:55:01

评论数:33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