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转载)

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转载)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白志红著的《女性主义与人类学》(2014)[26]是新近颇富启发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对于女性研究怀有兴趣和志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解答这些问题的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也是国内首次介绍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与人类学发生联系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概念、观点和学术争论的专著。该书所反映的女性人类学异军突起、挑战传统、锐意开拓的学术活力和理论建树,极具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一些学者还撰文探讨西方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问题。白志红早期所做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发展》(2014)[4],即是其一。该文认为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把妇女补充到民族志研究中(1850 ~1920);把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分离(1920~1980);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反对社会性别基于生物性别的观点(1980年至今)。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孙金菊的《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发展历程研究》[29]一文,把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分为:(1)发微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深度田野调查为基础,放弃传统民族志标榜的“绝对客观”态度,代之以主观的生动描述,以妇女为基本立足点,引入性别概念开展研究。(2)发展壮大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一是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人类学深受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的二元对立法影响;二是20世纪 80 年代始至中期,女性主义人类学将领域扩展至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3)后现代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者分为两大派:唯本论者(Essentialists) 和构成论者(Constructionalists) 。唯本论者以解构主义为方法论,重新探讨女性解放问题;构成论者以解构主义为目的,从根本上解构“男女”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女性主义人类学家对田野调查过程和民族志写作进行反思之外,社会性别是这一时期的研究主题。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从女性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看,如今,妇女和社会性别已成为女性人类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术语。人类学界妇女研究、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把妇女添加到民族志中、妇女人类学、女性主义人类学和社会性别人类学。由上所述,我们对国外女性人类学学术思潮及研究成果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国内学者所做的本土化探索,对于洞察中国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前景,不无启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蒙古人种要想在未来得以存在,女性母亲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关键。因为整个蒙古人种的文化的男性,是很难意识觉醒的,等待的只有被替代与灭绝!
===============================
从女性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看,如今,妇女和社会性别已成为女性人类学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术语。人类学界妇女研究、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把妇女添加到民族志中、妇女人类学、女性主义人类学和社会性别人类学。由上所述,我们对国外女性人类学学术思潮及研究成果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国内学者所做的本土化探索,对于洞察中国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前景,不无启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1.关于婚恋、家庭、生育、亲属方面的研究
代表性著作有:尹旦萍著的《当代土家族女性婚姻变迁——以埃山村为例》(2009)[32],基于田野调查,从婚姻主权、择偶标准、婚嫁圈、婚仪、婚姻支付、婚姻居住、夫妻关系几个层面,描述分析了土家族女性婚姻变迁的主线,认为变迁的总趋势是,土家族女性在婚姻观念及形势上表现出对现代化的主动迎求,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无奈弃离。
冯雪红著的《嫁给谁——新疆阿村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民族志》(2013)[33],新疆维吾尔族离婚率居全国首位并且高离婚率主要体现在南疆农村,基于扎实的田野考察,该书从婚姻观、择偶、结婚、家庭、早婚、离婚和再婚几个层面,全面、立体地考察了研究对象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系统探索维吾尔族妇女婚姻问题的专著。
李霞著的《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2010)[34],以山东一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实践和性别的角度重新考察中国社会的亲属关系体系,构建出了不同于正式父系谱系关系的实践性亲属关系网络,并使妇女在父系体制内创造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此外,硕士学位论文《婚育文化视角下的壮族社会性别建构——以桂西北一个村落为例》[35]《一个剩女的故事》[36],都是对婚恋等相关问题研究视角和范围的丰富和拓展。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3.关于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研究
骆桂花著的《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2007)[40],基于甘青宁三省区回族社区的调查,探讨了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中的婚姻文化、家庭文化、生育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社会参与文化,认为甘青宁回族女性文化因其民族形成历程的复杂性、民族聚居的广泛性,使其成为蕴涵了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及民族地域文化特质下综合的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杨国才著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2011)[41],从性别/妇女角度对妇女相关技艺与知识进行了梳理,展示不同民族妇女各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服饰制造技艺及知识/经验,打破了少数民族妇女“落后”“没文化”的传统偏见,证实了少数民族妇女的科技创造性,弥补了文化/性别研究领域中有关性别与科技之研究的不足。

金少萍著的《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传统文化研究》(2013)[42],是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深化和女性人类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对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揭示少数民族女性在传统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使她们所拥有的智慧和知识系统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有助于各族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一些有关女性与宗教的研究,极大丰富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研究的内容。
唐嘉著的《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2011)[43],是一个学术界目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新颖话题。本书以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为基础,试图展示并说明特定社会及文化语境对宗教的影响,认为佛教作为当时的外来宗教,能够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完成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女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等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西道堂妇女——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的女性人类学研究》[44]、硕士学位论文《昌吉回族女性朝觐的人类学研究——女阿吉群体的个案调查》[45]《喀什市浩罕乡艾孜热提村维吾尔妇女的宗教生活调查与研究》[46]《维吾尔族妇女吐峪沟麻扎朝拜活动研究》[47]等,对女性宗教生活、女性与宗教的相互关联,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案例分析。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吴小英著的《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2000)[65],关注性别、科学、文化这些与人类自身命运休戚相关的问题,展示女性研究在科学领域的主要工作及其影响,以当代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研究中占主流地位的激进派为代表,同时通过它与自由派的争论及向后现代的转向趋势勾勒出女性主义诠释的多元而共通的整体面貌,以期加深对性别与科学、西方女性主义与主流文化和传统知识图式的理解。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天人合一 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核心
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随之而来的就是天人感应,以及追逐成仙与人间天子的地位与权势。阿Q刘老板的行为,就是证明。因此自卑与自信的二重分裂人格,是一种基本的人格形态,遇到强者就无比的自卑,遇到弱者就无比的自信,阿Q如此,刘老板也如此。

由此延伸到家庭,必然是一种父为子纲的强权与等级制度,美其名曰,孝道。对于孝道,是不能有任何质疑的。否则,你就是千刀万剐的罪人。谁是罪人呢!
延伸于朝廷,必然是一种君为臣纲的强权与等级制度,美其名曰,忠君。对于忠君,是不能有任何质疑的。否则,你就是千刀万剐的罪人。谁是罪人呢!

由此延伸到社会,自然是没有个体化的集体主义的意识空间,由此形成一种庞大的力量,这就是非洲杀人蚂蚁种群的巨大威力,就是用火烧也无法灭绝,所到之处一切生命皆是灭绝,只留下白骨一片。蒙古人种的成吉思汗大军,就是非洲杀人蚂蚁种群。

由此延伸到个体的思维模式,必然是处处有一个天子在指挥一切,【存天理 灭人欲】朱熹老夫子说的十分明确。阳明先生的心学,格物致知,只是要致良知,也就是【天人合一】,由此三纲五常在心学中得到又一次的深化。
【存天理 灭人欲】【天人合一】【三纲五常】框架下的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自然拒绝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巨人的产生与存在,由此春秋战国以来,蒙古人种的整个意识空间就是很牢固的,任何外部势力都被同化,这也是一种人类物种的精华与伟大。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与现代科学
蒙古人种的基因构架,决定着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决定了蒙古人种对于宇宙最基本的物理单位的意识的解读。

普朗克时间与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就是构架于欧美意识空间的逻辑推理的框架中才可以理解。在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中,永远不会演化出普朗克时间与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平行空间的膜的概念。

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中,永恒认定天子之存在是不可动摇,整个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结构都是围绕天子而形成。日本文化需要天皇制度作为核心基点,就是证明。天子之存在一旦被否认,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的构架就坍塌了。所以,蒙古人种的基因构架,是拒绝科学推演的,也很难理解科学怎么就可以不需要天子之存在。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借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范式,欧美科学家打造了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HUDF),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列(ALMA),由此可以追溯宇宙最早时期的演化过程,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而XDF能回溯到132亿年的星系。XDF就是“遥远过去的时光隧道”。成长在斯皮策红外图像中看起来特别明亮的星系——意味着其中的XDF中最年轻的星系,离宇宙大爆炸仅有4.5亿年。
由此所谓【宇宙实体】【宇宙存在】的概念完全被改变,132亿年前的宇宙可以被观察到,100亿年前的宇宙可以被观察到,10亿年前的宇宙可以被观察到,那么一种延续不断地时间与空间的观点得以完全建立。
那么,对于地球生物的你我,从婴儿诞生直到肉体消失整个100年左右的演化过程,就可以被宇宙的某一个观察者记录下来。对那个宇宙的独特的观察者而言,所谓的【我】就是在不断地演化,是一个时间空间的连续图像,也许你我的前世与来世,都可以被记录下来。但是对于被观察的对象,你与我,只有生活在当下的刹那,过去就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到,这就是【中论】早就揭示的思想,龙树菩萨的思想已经被现代科学完全证实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HUDF)是一张外太空照片,显示的是天炉座的一小部分。该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3年9月3日至2004年1月16日期间得到的数据累积而成的,是截至2006年为止以可见光拍摄的最深的宇宙影象,显示的是超过130亿年前的情况,当中估计有10000个星系。

哈勃超深空中所显示的范围为3平方角分,只有全天空12,700,000分之一的面积,位于赤经3h 32m 40.0s,赤纬-27°47' 29"(J2000)天炉座的一小片天区。而照片的左上角则指向天球的北方。选择这个范围的理由是因为附近(约为满月十分之一大小的面积)有较少光亮的星体。虽然通过红外线,在地面望远镜也能观测到照片中大部分的物体,但只有在哈勃望远镜才能以可见光观测这些遥远的目标。

哈勃超深空在天空中的位置随著哈勃望远镜在轨道运行共400圈,照片是由800次曝光合



成,当中高阶巡天相机(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及近红外相机及多天体光谱仪(Near Infrared Camera and Multi-Object Spectrometer)分别累积共11.3天及4.5天的时间拍摄。照片中最暗的星体只有30等,即望远镜每分钟只接收到一粒来自星体的光子。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年龄有限;而因为远处星系的光线需要较长时间才到达地球。由此,可以拍下一个特定的星体,10亿年前,30亿年前,100亿年前的照片,也就是一个星体的整个演化的过程,也就是拍下了时空的一种延续不断地记录,也就是地球的观察者,通过哈勃超深空这一工具,可以回到过去的时间与空间。
这一时间与空间是连续的现象,正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在100年以前就揭示的。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又怎会产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为蒙古人种的意识空间是具有一种牢固的界限与等级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一种牢固的我执心与分别心的意识空间,是一种无法延伸到宇宙与个体生命的真实存在的意识空间。禅学,1000年前来了,而后500年前又被蒙古人种唾弃了,因为禅学违背【存天理 灭人欲】【天人合一】【三纲五常】的大前提与大原则。
但是,禅学在欧美意识空间中,已经演化出后现代主义思想,这其中就有量子世界与超弦理论的平行世界的观点。量子世界与超弦理论的平行世界的观点,就是一种概率场域的思想,所谓的【天理】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存天理 灭人欲】【天人合一】【三纲五常】也就是一种笑话,只有禅学的缘起法则,还可以与概率场域的思想匹配!
宇宙最原始的星系到底是什么模样?为了回答这一个问题,哈勃太空望远镜摄下了这一张"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 HUDF)照片,它是目前人类在可见光波段所能看到的宇宙最深处。据分析,哈伯超深空中有一个目前所见最冷的星系,这个星系可能是在130亿年前,也就是宇宙黑暗时期结束之后不久就诞生的。那时候宇宙的年龄大约只有目前的百分之五。
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而XDF能回溯到132亿年的星系。XDF中的星系大多很小,处于年轻的成长时代,经常激烈地碰撞、合并。早期宇宙正是星系激动人心的形成期,包含大量格外灿烂的蓝巨星。它们的光刚刚抵达地球,因此XDF就是“遥远过去的时光隧道”。成长在斯皮策红外图像中看起来特别明亮的星系——意味着其中的XDF中最年轻的星系,离宇宙大爆炸仅有4.5亿年。
哈勃让天文学家头一次看到年轻星系的真实外形是怎样的。这提供了强烈的直接视觉证据,证明宇宙真是在演化的。就像回放电影的一个个单帧画面,哈勃深空巡天揭示了婴儿宇宙结构的雏形和随后星系的动态演化阶段。“光从经历了过去时间刚刚抵达地球”。“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声明。XDF发现了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后仅4.5亿年间产生的最年轻的星系。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4 18:49:20
最近,一个由多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阵列(ALMA)观测了一样的区域。在毫米波段上,新的观测结果比以往的看的更远,成像更锐利。对于处于不同位置上的大量气体,在以往我们都无法准确地观测到它们,现在我们能对它们进行追踪。这让我们对100亿年前宇宙中星系形成的黄金时期产生了新的见解。

就像哈勃望远镜那次开创性的深空观测一样,科学家也使用ALMA对宇宙的特定区域进行所谓的“盲寻”,看看能有什么偶然的发现。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天文学家Chris Carilli表示,他们已经完成了针对早期宇宙中低温气体的第一次三维盲寻,发现了很多在之前的深空探测中未被看见的星系。不像哈勃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观测明亮的天体。ALMA观测的是低温气体和尘埃释放出的毫米波辐射。这些低温的气体与尘埃是恒星生成的原材料。

ALMA的这一能力让天文学家能研究一些以往难以观测的天体,比如大质量的星云和原行星盘,以及一些在可见光波段特别黯淡的天体。最新的ALMA观测专门针对富含一氧化碳的星系。一氧化碳的存在意味该区域有大量气体富集,利于新恒星的生成。这些气体是星系诞生的关键,但哈勃望远镜却无法观测它们。长期以来,星系的生成与演化过程中缺漏了这块拼图,现在ALMA终于将它补上了。

马普天文所的天文学家Roberto Decarli表示,这些新发现的富一氧化碳星系可能为宇宙中恒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LMA给了我们一个研究宇宙早期形成与组织的途径。利用ALMA对HUDF进行的新观测包括两个截然不同却又彼此互补的数据:连续性观测能揭露尘埃的辐射释放和恒星的形成。线性巡天则关注的是低温气体分子是如何帮助恒星形成的。后者的数据尤其珍贵,因为它包含红移量的信息。红移是由宇宙膨胀导致的,越大的红移就意味着天体离我们越远,存在的时间越长。
根据最近的观测,天文学家得以制作从大爆炸后200万年到现在三维的恒星生成气体图。智利天文学家Manuel Aravena表示,新的ALMA观测结果意味着,时间越往前推,宇宙中的气体越多。这可能是100亿年前星系形成的高峰时期,恒星生成率显著上升的根本原因。HUDF中观测的区域位于天炉座,是研究人员专门选取的。因为南半球的陆基望远镜(比如后来的ALMA)也能观测同样的区域。
目前的ALMA观测大约需要40小时的观测时间,覆盖了每边天区约1角分的范围,大约占到了HUDF覆盖区域的1/6。未来150小时的观测计划已被核准的。该计划名叫ASPECS,能覆盖更大的区域,以进一步发掘宇宙中恒星形成的可能历史。马普天文所的Fabian Walter认为,通过补充我们对缺失恒星生成材料的理解,即将进行的大型光谱巡天将完成我们对于HUDF中那些著名星系的调查。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29850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2-27 00:27:10

更新时间:2019-04-24 18:49:20

评论数:6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