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树叶将永远在掉落


每一天,僧侣们都必须清扫散落在寺里广场和道路上的落叶。

因为需要清扫的范围非常得大,所以僧侣们会并肩合作,各持一把长柄竹编加长的扫把,像风暴般地清扫道路上的满地落叶。

扫地能使我们非常地满足。

在所有的时间里,森林也在不断在给予人们教导。

树叶在凋落,僧侣们去清扫。

然而,就在清扫继续进行之际,道路尾端的落叶已被清除。

但是,当僧侣们回顾他们已清扫过的遥远的另一端时,会发现满地的新落叶已经开始覆盖在他们刚扫过的道路上了。

阿姜-查说:

“我们的生命犹如落叶,犹如成长和凋落的叶子。当我们对成长和凋落的叶子有了真实的体验之后,便可以每天清扫道路。

在这个恒常变迁的地球上,我们的生活中,拥有无比的喜悦。”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第五章 森林里的教导

前 言

一、

巴蓬寺的日常生活,就如大部份的森林道场一样,凌晨三点,大众开始课诵与禅坐,直到破晓。

天亮时,僧侣们赤脚走到附近二到八公哩外的各个村落托钵。

回到寺里时,把托回来的食物平均分到每个人的钵里,经过回向的唱诵后,便开始食用一天中唯一的一餐。

餐后的清理过后,从早上九点三十分到下午三点,僧侣们各自回到自己的茅蓬,做个人禅修、读书、工作或加入各寺院的工程。

例如:修护建筑物和篱芭、缝补袈裟或建造新茅蓬。

下午三点,大众被召集来打井水和挑水到储水缸、打扫中央广场。傍晚六点,洗浴之后,僧侣们再集合一齐里禅坐、晚课和定期的开示。

回到个人茅蓬以后,他们利用深夜时分来做宁静的坐禅和经行,同时倾听夜晚寂静的森林之音。

巴蓬寺的修行精神是去建立正确的知见,然后将它与正念一起应用在每一种工作与情况中。

这种修行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任何繁忙的生活中,因此,在森林里的课程对我们西方人而言也非常重要。

在寺里,托钵和洗地板都是禅坐,观呼吸和剃头同样是在训练我们的觉醒。

有时候,阿姜-查会亲自加入寺里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僧侣们一起打扫和扫落叶。

其他时候,他会比较正式的教导,接见川流不息来寻求他的智慧和指导的访客。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他在这些情况下教导僧侣们。

有时透过他的身教、他的简朴及直接地参与寺里一切的生活。

通常,都是透过他的言语──幽默的评语、实用的佛法要点或对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回答。

阿姜-查会定期地延长晚间的开示,对集合的僧侣及居士们做些关于修行和精神生活的不同层面的开示。

他的开示也许是对特别来宾的问题给予回答,或自然而发的教导。

每一次,他都阖上双眼,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然后,自然流露的法便开始了。

在许多方面,他感动了与他在森林里一齐生活的人们。

他告诉我们,唯有在这条‘道’上努力,方能使我们从理论提升到觉悟,从概念式的佛法提升到一个有智慧和慈悲的生活。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僧侣的生活

在森林里,僧侣可以学习去思维(观)事物的本质,并能够快乐、宁静地生活。

当他眼望四周时,他了解到,一切有形色的生命都会衰败,终究会死亡。没有任何存在的事物是恒常不变的。

而当他明了这点时,便会开始变得祥和宁静。

僧侣们被训练要少欲知足,只食他们所需要的份量,在必须的时候才会去睡觉,满足于现有的一切。

这便是佛门禅修的基础。

佛教的僧侣并不是为了自私的缘故而修习禅坐,相反地,他们是为了要了解自己,进而能够去教导他人如何平静地、有智慧地生活。

禅坐并不止于平静地处于世上。相反地,要去面对自我就好像走进狂风暴雨之中。

刚开始精进修行时,通常,起初都会绝望,甚至会想自杀。有些人认为出家人的生活懒散且轻松,但让他们亲自去试试看,看看他们能撑多久。

出家人的责任是非常艰辛的,他们努力要使心解脱,以便能感受到那包容万物的慈悲。

了解所有生命的起落,就如同呼吸的生灭一般;他明白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属于他,因此,他结束了痛苦。

如果我们诚挚地修行,我们的修行成果就会闪耀。任何有眼睛的人都能够看到,我们不需去打广告。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约 制
一、

世间的方法是向外的、刺激的,而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则是约束及自制的。

我们不断努力地去违背自己意愿、违背旧有的习气;吃得少、说得少、睡得少。

如果你懈怠了,提起精神来;

如果你觉得无法忍受,提起毅力来。

如果你爱着你的身体,学习将它视为不净的。

不去对治欲望反倒耽溺在它们之中的话,这连缓慢之道都不算,就如同只需一天的旅程却走了一个月一般。

如此一来,你永远无法达到。

对治你的欲望吧!



戒行或遵守戒律和定或禅坐是有助于修行的。它们使心平静和受到约制。

可是,外在的约束只是一个方法,一种协助我们得到内心清凉的工具。虽然你双眼垂视,可是,你的心仍会被进入你视野的东西所干扰。

也许你觉得这种生活非常艰苦,所以你办不到。

但是,你对事物的真相了解得愈是清楚,你就会有更大的推动力。

假设,在回家的路上,踩到一根巨刺,它深深地扎入你的脚底。疼痛之际,你会觉得无法再走下去。

后来,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来了,因为深恐它会“吃了你的头”的缘故,于是便忘却脚痛这档事。马上起身,一路地跑回家。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不断地问你自己:“我是为了什么而出家的?”

把它当作一种激励。

出家不是为了舒适和享乐,这些在家生活更容易得到。

在托钵的时候,问自己:“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出自于旧有的习惯吧!

在听法的时候,你听到的是教导还是声音?

也许话是进了你的耳朵,但你脑袋里却是在想:“早餐的地瓜实在很好吃。”

让你的正念保持敏锐。寺院里的活动,重点在于动机,因此,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学习去认识执取、清净、恶业的概念之心,学习去认识以疑惑给自己加上重担和极度恐惧恶行之心,因为这也是执着!

这种心态太重的话,会造成你不敢扫地,因为你怕会杀死蚂蚁;不敢走路,因为会伤到小草。

怀疑我们是否清净的疑惑会不断地生起,如果你继续追随这种焦虑,你也只能得到暂时的心安。

为了结束疑惑,你必须了解疑惑的过程。

在我们的课诵当中,我们说,我们是佛陀的弟子。

作为一个弟子的意思是,完全将你自己交给你的师父,在食、衣、住、指导的需求方面,则完全依靠他。

身为佛陀的继承人的我们,身着袈裟,就应当了解,所有我们从在家众身上所得的必须品,会供养我们,是因为佛陀的德行,而非来自于我们个人的福德。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对于这个必须品的节制要有认识。

袈裟不需要好的材料,它们只是用来保护身体而已;

托钵的食物只是用来维持你的生命。

“道”,不断地在对治烦恼(杂染)和习惯性的欲望。

当舍利弗要去托钵时,他看到贪欲说:“给我多一点!”

他于是便说:“给我少一点!”

如果烦恼(杂染)说:“快点给我!”

我们的“道”会说:“慢点给我!”

如果执着于要热的、软的食物,那么我们的“道”便会要硬的和冷的。

我们所有的行动──着衣、托钵,都应该正确地依戒律来做。

佛陀所给予我们的法和戒就好像一座已经照顾良好的果园,我们不需去忧心要去移植或照料它们,也无须害怕果实会有毒或不能食用,这一切对我们都有好处。

一旦达到了内心的清凉,你仍然不该放弃形式的寺院生活。

做后来者的榜样,那些觉悟的上座就是如此行动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规矩(戒)是工具

我们应该惧怕恶行,有时甚至到无法入眠的地步。
刚开始,大家都会执着戒律条规,把它们变成一种负担,之后,你方能够驾轻就熟。
可是,你必须先经历那种负荷,如同在我们可以超越痛苦之前,必须先经历痛苦一样。
一个谨慎的人刚开始时就好似一条淡水鱼在盐水里一样,试图要守持条规,但他的眼睛会如火灼般刺痛。
然而,一个不关心、不在意的人,虽然毫不受干扰,但永远也学不会去了解。

行持两百七十七条戒律是我们出家人修行的根本。
我们必须好好地遵守戒条,然而,戒是无数的。切记!戒条是约定俗成、是工具。
没有必要去学习所有的名相或认识所有的戒条。
要在森林中开辟一条道路,不必把所有的树都砍掉啊!
只要砍一排,就能带你到另一边了。

一切修行的意义,是要导引你走向解脱,导引你成为一位一切时间之中都觉知光明的人。
唯一能达到戒行圆满的方法,就是使心清净。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对治‘掉举’的良方

以下有几个对治掉举和无法专注的方法:

一、少量的饮食。

二、不与人谈话。

三、用完餐之后,回去自己的茅蓬,无论你觉得如何,关起门窗,用层层袈裟把自己包起,然后坐下来。

如此一来,你便可以直接地面对掉举。

当感觉生起时,质问它们,觉知它们只是感觉罢了。

在你更深入修行之时,有时,内心里会有很大压力经由哭泣而释放出来。

如果你仍未经历过这样的经验至少达三次以上,你还没真正地修行过。


掉举,梵文Auddhatya的意译, 略称“掉”。佛教名词。有部大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谓使心躁浮不静的作用。

《俱舍论》卷四:“掉谓掉举,令心不静。”《大乘广五蕴论》:“云何掉举?谓随忆念喜乐等事,心不寂静为性……是贪之分,障奢摩他(意译“止”,禅定)为业。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课诵的深义

每一天早上,僧侣们在他们托钵完之后进入斋堂,坐成两排,等到都分好食物之后,他们恭敬地合掌唱诵佛陀时代古巴利祝福文的午供。

前来供养食物和参与午斋的在家居士们,在僧侣们唱诵时,静静地坐在一旁坐。


接下来,僧侣们在正念的宁静之中,开始用斋。


一位西方的访客,对于寺院及其传统很生疏,所以便在唱诵结束后问阿姜查:

“僧人为何要课诵?这种仪式是否有它深层的涵义?”

阿姜-查笑著说:

“是的,当然有。实际上,对于饥渴的僧侣而言,在每日唯一的一餐前这样的唱诵是非常重要的。

在巴利文的唱诵里的意思是谢谢。”


于是他说:“十分感谢你们。”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劳作的佛法

在这里修行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虽然有些人并不喜欢。

早期的巴蓬寺没有电,没有大型的殿堂或斋堂。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就应该好好照顾它们。

方便之下总是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在寺院里,僧侣们各有不同的职责:

照顾茅蓬与浴室是很重要的工作;

其它一些简单的工作也很重要。

例如:清扫殿堂、帮年长的僧侣洗钵、保持茅蓬和厕所的干净。

什么是脏的,从我们的身体开始,我们应该知道身体是不净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保持干净。

这并不是粗重或卑贱的工作,相反地,你应该了解,这是最细致的工作。

将每一个工作都要圆满地、有正念地做好,因为这是我们修行的一部分,是佛法的展现。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与他人和睦相处

一、

持戒有个好处,那就是和我们心灵上的善知识能和睦共处,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只想满足自己自的私欲。

知道别人的状况,认识自己的身份,尊敬长者,是我们修行中很重要的部份。


为了团体的和睦,我们必须舍弃骄傲和自负,以及舍弃对短暂快乐的执着。

如果你不放下自己的喜、恶,就还不算真正地精进。

不放下就说明了你想去寻找平静,却无法找得到平静。

为自己去发觉真谛吧!

不需去依赖外在的老师,身和心不断地在教导我们,聆听它们的教导便可以去除所有的疑惑。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人们执着于作为一个领导、主管,或执着于们是学生、弟子的角色之中。

谁可以不当学生就能够学习到所有的事物呢?

谁可以不作领导人就能够教导他人呢?


将顶礼转变成一种对你周遭人的关怀,尊敬和关怀他们。

当你回到你的住处时,放下所有的东西,先顶礼;

当你要去扫地,先顶礼:

回来后时,先顶礼;

当你要去浴室时,先顶礼;

当你要回来时,也先顶礼,在你的心中说:“一切经由身、口、意所做的恶业,愿得忏悔。”

要持续保持正念。


僧侣非常幸运,我们有居住的地方,有善知识,有在家居士护法,又有佛法。剩下的,就是要去修行。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一、
关于少讲话,就是只说必要的话。
如果有人问:“你要去哪里?”
只要回答:“去拿波罗蜜木头”就好了。
如果他们再问:“你要木头干什么呢?”
也只须回答:“要用来染袈裟。”就好。
而不是说:“噢,我刚从安波市来,我听说这附近有很好的波罗蜜木头,所以我要砍一些下来染我上星期刚缝好的袈裟。啊,真是件难事!说说看,你这星期做了些什么?”

出家人不应当闲聊和进行社交活动,这并不是说他们应该完全禁语,而是应该只说有用和必要的话。
在阿姜-满的寺院里,在午后的打水、扫地和沐浴之后,除了僧侣们经行时的拖鞋声外,听不到任何的喧哗之声。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大约一星期一次,僧侣们会聚集在一起聆听指导及开示,然后又立刻回去修行。

昔日,行禅的道路轨迹会非常得明显,而现在唯一能找到的,通常只是村落里的狗所留下的痕迹而已。


好的禅修道场愈来愈难找了。

对大部分的出家人而言,佛教只是广博的研究而没有实际的修行。

每一个地方对砍伐树林、兴建新的寺庙的兴趣,都比修炼内心来得更感兴趣。

在早期,情况并非如此。

禅师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并不想建造任何道场。

如今,最令在家居士感兴趣的宗教活动就是布施建庙。

世事如此的话,那就随它去吧!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寺院的目的。

出家人的职责,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他们自己的修行,剩余的时间可以做一些有益于众生之事情。

即便如此,那些在外教导大众的人,应当是一些能够调御自己的人,方能有能力去协调和帮助他人,而不会被自己的业力所束缚。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三、

师父偶尔的开示,通常是观察你的心和修行的机会,他所教导的重点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要去实践的。

你自己能看到这些重点吗?

你的修行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你有正确的看法吗?


没有任何人能替你修行。

光听别人说也无法根除你的疑惑。

你也许能暂时减少自己的疑惑,可是,疑惑还是会回来。到头来你会有更多的疑惑升起。

唯一能断除疑惑的方法就是你认真地修行直到证得初果,即一次完全地放下。此时,即可断除所有的疑惑。


我们必须在在森林里独处来帮助培养正念,而不是为了隔离或逃避。

我们怎么能逃得过自己的心和和现象界的三大特质呢(指无常、苦、无我)?

真的,无常、苦、无我三者无所不在。它们就好像粪便的气味,不论是大是小,臭味都是一样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对治贪欲

一、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了。

我们的身和心就好像一群小偷和杀人犯,不断地把我们拉入贪、嗔、痴的火焰中。

由于感官不断地接触外境,在家的修行是难上加难。

就好像有人在屋内以一种欢迎的语调控召唤着:“喔,来这里,请来这里!”然而,当你靠近时,它们便开门拿枪射杀你。



你可以去修苦行,例如用坏的东西或以尸体做禅修的对象,将你所看到的每一个人,包括你自己,都视为尸体或骷髅。

然而,这些修行并不容易,因为,你一看到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你就会停止观看尸体了。


修不净观的禅修是一个对治的例子。

我们通常都认为身体是美丽的,修不净观是要观察身体的无常和苦的一面。

当我们年轻力壮时,还没有被重病所折磨时,比较会有错误的观念和不成熟的行为。

死,似乎也离得很遥远,所以没有丝毫恐惧,不怕任何人及任何事情。

如果我们不做禅修的话,等到病痛的滋味或衰老时,也许才会改变我们的看法。

为什么要等到那时候呢?就把自己当作已经死了一样,虽然你的欲望还没死,但是就当它们已经死了一般。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有时候,走极端点是必要的,例如:住在危险的野兽附近。

如果你知道附近有老虎和野象,你会为自己的性命担忧,这样你就没有时间去想情欲了;

或者,你可以以节食或断食的方法,暂时地减低你的精力。


有些出家人住在坟场里,以死亡和衰败做为他们不断禅修的对象。

当年我年青时,我会喜欢和老人住在一起,问他们年老的感觉,看到他们后,觉悟有一天我们都必定会有如此的时候。

要不断地将死亡和衰败牢记在心里,对于世间感官的厌离便会生起,进而导向专注与禅定。

一位见到事物的本质的人,便能从中解脱。

当禅定已坚固地建立起来时,就不再会有困难了。

我们之所以被贪欲所驱使,是因为禅坐功夫尚不到不动摇的地步。


出家人来到森林里居住,不要再让烦恼(杂染)污染了我们的心、

当我们发现烦恼非常强大时,耐心及毅力则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事实上,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别无它法,唯一有用的只是毅力而已。当然啦!一切都会改变。

我们住在森林里,外面的人大概都会说我们发疯了,说我们坐得跟一尊佛像一样。
但他们又是如何生活呢?

他们笑、他们哭,他们如此地被束缚。有时候,因为贪婪与嗔恨而自杀或杀别人,到底是谁疯了?


要把我们为何出家牢记在心里。

任何来此像我们这般修行的人,如果没尝到觉悟的滋味,只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拥有家庭、财富及责任的在家人都能证悟,一位出家人当然更应该能开悟啊!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境动而心不动


一、

我们也许会认为一旦舍弃世间的生活,身着袈裟、持钵的森林僧应该终止对财物的关系。

出家人解脱了,不再是车子、音响、书本和衣柜等物的主人。

可是,执着的心就如同沉重的飞轮一样,只是稍微减缓下来罢了。


因此,有些新出家的西方僧侣会马上执着于他们的袈裟、钵和僧袋。

他们会非常小心地将他们的袈裟染得很均匀,或者动脑筋去得到一个较新、较轻、不锈钢的钵。


当你除了禅修之外,没什么其它要做的事情时,你会花很多时间去关心照顾甚至是执着于两、三件东西。


很多出家前曾是世界旅行家的西方僧侣,衣着和生活方式都不受拘束、非常随便。

出家后不久后他们会发现寺院里的生活和服从规范是难以忍受的。

头有一定的剃法,袈裟有一定的穿法,甚至连走路和站立的方式都有规定;

顶礼年长的僧侣要有一定的方式,持钵也有一定的规矩。

但是,虽然他们有最好的动机,但西文僧侣还是会觉得会有勉为其难的挫败感。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有一位特别的出家人,他不但曾经是个旅行家,而且他形容自己是一个“奇装异服饰”的嬉皮士。

他穿着带有铃铛、绣花滚边的斗篷,带着怪异的帽子、留著长长的辫子。

寺院的规矩对他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几个星期后,他在半夜里被噩梦惊醒,在梦中他把他的金黄色袈裟染得红红绿绿的,然后在黑色的钵上画上花样和西藏的图案。


第二大早上,当阿姜-查听到这件事之后,哈哈大笑,然后阿姜-查问他:
美国的自由是什么?难道它跟发型、衣饰有关吗?

当阿姜-查送这位僧侣回去禅坐时,提醒他说:
自由有更深一层的涵义。他的任务是去发觉超越一切时间与空间的解脱(自由)。


对每一个在舍离和简朴的环境中经历这种贪欲的人而言,这是个未曾有过的深刻教育。
占有欲和欲望的难点,在于它是不受外界影响的。

它非常顽固,在人心里生根,而且在任何情况、许多物品下,都能控制心。

除非彻底明了并深刻地学会舍弃和放下,否则,新的外境又会成为另一个贪婪的游戏场所。


阿姜-查相当地清楚森林生活的力量,它能启发心智,有时会加重已在心里生根的问题。

他的善巧是利用苦行让僧众去面对和对治他们的贪、嗔、痴等问题。

他的教导总是让僧众回到自己的心,心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