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5、

我们的内心若有这样的平稳力与觉察力,

就是真的定力和智慧。

由于定力和智慧的增强,

也会进一步地支持与强化戒行。

戒、定、慧是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

绝不只是单一命题,

或者只是阶梯式的次第。

戒、定、慧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阿姜查这么有修为的禅师的解说下,

让我们看出那是一个立体且互动的修行历程。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十一、

持续精进需要慧力

1、

在第三部「慧」篇里,

阿姜查告诉我们如何持续地保持精进。

禅师比较著重的几个提醒中,

第一个就是修行的场所是我们的内心,

而非任何其他的事物。

阿姜查提醒当时与他一起修学的禅修者:

我们有一种习惯,

认为要得到修行的成果要累积很多的经验,

或者要有很好的老师,

这种消费心态,

是与切入了解、观察自己的心、

进而能够离苦,

是背道而驰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因为心的特性就是会去抓取对象,

这种抓取是一种贪爱,

有了贪爱,

就会想进一步保持它、拥有它,

于是就会对可能失去它、

不能掌握它产生恐惧和焦虑。

我们长期顺应著心的这个特性活著,

在它的惯性思惟下运作而不自觉。

我们大部分的时候是活在焦虑、不安与矛盾里,

这是由于我们顺著我们的心要去追寻什么、

去抓取什么的习惯性导致,

这不是法。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3、

那么法的价值是什么呢?

法的价值就是在看到心是无常的,

心所抓取的对象也是无常的,

没有一个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有永恒不变的话,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夸大性的期待,

导致我们希望它永恒不变,

阿姜查在帮助我们看到心的特质,

期望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3、

那么法的价值是什么呢?

法的价值就是在看到心是无常的,

心所抓取的对象也是无常的,

没有一个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有永恒不变的话,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夸大性的期待,

导致我们希望它永恒不变,

阿姜查在帮助我们看到心的特质,

期望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十二、

觉察惯性就可以灭苦

1、

不要跟着想法走,

但是我们该如何辨识不要跟自己的想法游荡呢?

记得!

当我们把自己所想绝对化时,

就会被自己的想法控制。

阿姜查举了好几个很实际的例子,

如:

有禅修者认为,

‘放下’这个想法是老师教的,很重要,

所以就什么都放下,

包括房子破了也要‘放下’不管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这就是把‘放下’绝对化,

而没有在每一时刻观察我的心与什么样的境界接触、

去观察那个苦是如何生起,

却把‘放下’当成了我唯一想要掌控和自我满足的假相运作。

我们的心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

只要不随著惯性反应进入一个惯性的制约历程,

我们在当下就可以灭苦,

在当下就不会随着习惯反应而活,

而是跟著法。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十二、

「受」字诀——切断惯性反应

1、

但是,初学者如何才能不跟著自己的习惯反应走呢?

阿姜查甚至提出一个口诀——「受」。

当快乐或烦恼的感受来了,

却一下子断不了的时候,

你就念「受」。

用这个来切断我们习惯反应的纠缠历程。

第二就是去观察内心战场是如何展开,

又是如何活动的,

但是这个方法需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心作为基础,

才能够去看内心还个战场,

如果自己的修行不平衡时,

有时候去看内在的战场时,

常会撑不住,

这时就要靠平时累积的「定」力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阿姜查对于观察自心的智慧与累积佛教知识的不同,

也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辨别——

知识的累积事实上只是记忆的增加,

并不是观察。

佛教对我们的心理活动有丰富的细微描述,

知道这些描述只是记忆,

并不是真的知道,

唯有透过自己的观察去体会到这些细微变化,

才是真的有了智慧。

就像看一个人从树上掉下来,

可以知道他撞断几根树枝,

但是若是自己从树上跌下来,

恐怕就除了感到很痛外,

根本就观察不到折了几根树枝。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3、

重要的是,

我们能够观察自己所产生的痛苦与快乐,

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观察,

这持续不断地观察以及自我的诚实面对是一种精进,

这种精进与平常精进有什么不同呢?

关键在于这个精进在于「放下」,

不执著我们任何的思考与感觉,

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身心世界的活动,

而不执著那就是我的身心世界,

甚至连想它就是这样的概念都不要生起。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十三、

分享阿姜查这位老友的心路历程

1、
当我们把修行变成一个熟悉的习惯时,

心会比较平静,

身体的负荷也会比较低,

接著就有馀力去观察内心的种种想法是如何生灭,

并能随时提醒自己放下、不执著。

最后,

我们就可以养自己的心像一个空房子,

烦恼的客人来了,它也会走。

这不是消极被动或弃械投降,

而是清楚冷静地让烦恼的客人进来,

然后离去。

让我们不住任何执著,

只活在当下、活在觉知的观照里。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这是一个方向,

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惯性时,

可以从佛法里得到脱离自我束缚的苦的可能历程、做法和方向。

就如他在书中不断提醒我们,

不管我们想修行或根本不想修行,

都还是要持续修行,

这样才有脱离苦的一天。

阅读本书可以感受到阿姜查的坦承与慈悲,

感觉到他毫不保留地把他的世界与修行的心路历程整个敞开,

希望藉由他的历程与经验,

让我们对「法」与修行有依循的方向,

而且更愿意更喜欢地持续地修行。

所以读本书时,

不妨用遇到一位关心我们心灵成长的老友一般的心情,

聆听他的经验分享,

并学习将他的指导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实践。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前言 关于这颗心

1、

关于这颗心,

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

它本质上是清净的,

且原本就是平静的,

若不平静,

那是因为它跟著情绪走。

真心与这些无关,

它只是自然的一面,

因受情绪欺骗,

而变得平静或扰动。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

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悦与忧伤之中。

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

欢喜或悲伤不是心,

它只是欺骗我们的情绪,

未经训练的心迷失后,

就跟随著情绪而忘了自己。

于是,

我们便以为是自己在沮丧、自在或其他等等。

但是,

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

只要风静止,

叶子就会安住不动:

风来了,

叶子随之舞动,

它舞动是源自于风。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3、

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

心跟随著它们,

否则就不会舞动。

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只是要看见「本心」,

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

且不于其中迷失,

让它能平静下来。

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

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阿姜查平衡的教导方式

1、

人们从许多来源听到佛法,

例如不同的老师或比丘 处。

在一些例子中,

「法」被以非常广泛与模糊的字眼教导,

以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在其他例子里,

它则以华丽的语词或特殊的名相来教导,

尤其是采用逐字解释经典的方式时,

更让人难以理解。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最后,有种教导则是以平衡的方式进行,

既不会太模糊或深奥,

也不会太空泛或太隐晦,

最适合听者理解与修行,

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惯常指导弟子的教法。

希望获得佛法者必须以信仰或信心为基础,

我们必须了解佛法的意义如下:


①:「觉知者」
②,心中有清净、光明与安稳者。

③:清净、光明与安稳的特徽,
从戒、定、慧生起。

因此,获得佛法者是培养与增长心中的戒、定、慧者。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3、

希望回家的人,

不是那些只是坐著幻想旅行者,

他们必须踏上旅程,

朝著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若走错路,

就可能遇到沼泽或其他类似的障碍,

或陷入险境而永远到不了家。

家,是个让身心舒适的场所,

那些真正到家者才能放松与舒服地睡觉。

但旅行者若经过或绕过家门而不入,

那么在整段旅程中,

他们将无法得到任何利益。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修行的成果完全取决于自己

1、

同样地,

达到佛法的道路是每个人必须独自去践履的,

没有人能替代。

我们必须走戒、定、慧的正道,

直到获得内心清净、

光明与安稳的喜悦,

那是践履正道的成果。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2、

但是若人拥有的只是书本、圣典、教戒与经典的知识,

那只是旅游的地图或计划,

就永远无法觉悟心的清净、光明与安稳,

即使经过几百世,

他将只是徒劳无功,

永远无法得到修行的真实利益。

老师只能指出正道的方向,

我们是否行走正道而获得修行的成果,

则完全取决于自己。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