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

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小招小雅 2019-04-24 23:47:45
加油
-----------------------------
遵命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如图所见,非常明显,二者整体上相似度极高。 根据对牙璋扉牙结构、器身刻画的弦纹等细微方面的观察,可以肯定二者具有文化上的渊源。二里头遗址目前发现牙璋4件,这件的时间为二里头文化第三期,约公元前1585-1545年。三星堆的牙璋主要出土于两个器物坑,时间被主流因两个坑的时间是商代中晚期,所以一般定在商代晚期,已经到了公元前1300年以后,虽然此时二里头文化已经已经被取代很久了,但三星堆牙璋受到二里头牙璋的影响,介个是目前在学界被公认了的事实。只能这样,奈何。
有趣的是,牙璋这个东西在进入二里冈之后就其实就已经不流行了,但到了晚商西周,带有二里头血统的牙璋却突然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大量出现(约两百多件),为什么成都平原在牙璋的流行风尚上面总是反应慢了不止一拍?又或者说成都平原为什么突然流行起了复古的牙璋?这还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更奇怪的是,在保存最为完整的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了各类玉器755件,而唯独未出土牙璋。不仅如此,在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晚期墓葬、安阳殷墟花园庄商代晚期墓葬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晚期遗址中,均未发现有牙璋出土。然而在中国的大西南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却发现了大量的牙璋。而三星堆的牙璋反而在器身刻画的弦纹等细微方面的表现比河南二里头却是显得更为古老和大型化,介个真是更值得深入专业地去研究研究~~~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其实从这张牙璋出土分布图中,貌似早有答案,三星堆的牙璋的起源应来自神木石峁龙山时代晚期的石岇文化,石岇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同样貌似有种传承关糸,石峁遗址城墙上曾发现过菱形眼睛,显然是一对神面的眼睛。在三星堆文化仓包包遗址发现的铜牌饰上有四个眼睛都是菱形的。在三星堆遗址也发现不少铜质地的菱形眼睛。而三星堆出土的玉璋是最多最大的,其次就是石岇遗址所出土的玉璋,两者之间一定有着直接联系~~~
石岇玉璋见下图:


三星堆玉璋见下图: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说到三星堆玉璋传承于石峁玉璋,其中不得不提到齐家玉璋:


齐家文化玉璋在以前很少有人提及,学术界对齐家文化有无玉璋也曾有争议,但是,在2015年著名学者叶舒宪等人发起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中,存放于甘肃定西会宁博物馆的大玉璋终于从幕后走进学术界眼帘。据资料介绍,这件大玉璋长达54.2厘米,宽为9.9厘米,厚度仅为0.2—0.1厘米,这件玉璋不论大小还是年代都超过二里头文化的玉璋,是目前国内已知玉璋中的翘楚。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 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广河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北靠东乡族自治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东与定西市临洮县毗邻,临洮县,古称狄道,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唐蕃古道要冲,丝绸之路古羌中道南段从牛头城沿拉扎河口至阳坝城,又顺洮水南岸东至达子多进卡车沟,越光盖山至叠州、沓中,分路沿白龙江至四川若尔盖、松潘,东至阶州、阴平。就是通往蜀地的古道,所以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的牙璋,完全应该可能是来源于石峁的影响的甘肃齐家文化的影响,并且在这里发展到达大型化的顶峰。

上图为存放于甘肃定西会宁博物馆的大玉璋。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为什么会出现三星堆玉璋是受二里头影响的主流定论?
其主流定论主要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断代上。
《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在结语断代上是这样下的结语:
“1.一号祭祀坑的年代
2.前面已介绍,一号祭祀坑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
坑内出土的青铜头像、人面像等为国内首次出土,目前尚无可比材料。璋,戈等玉器,从器形特征看有的可早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有的又晚到殷墟时期,也不能作断代的依据。只有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容器,为推断祭祀坑的年代提供了较科学的根据。陶器中的广肩平底罐和颈部施凹弦纹的壶,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尖底盏形体较大,胎较厚,尖圆唇,腹较深。器座底部较平,边缘较锋利。形制呈三星堆遗址第三期特点,与第四期器物明显不同。故可进一步推测此坑的时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
青铜容器中罍的形制、花纹与河北藁城台西村墓葬出土的铜罍相似②;尊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与安徽阜南月儿河段打捞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郑州二里岗上层,与殷墟文化第一期相当)的龙虎尊一致③,时代也应与之相当;盘也是商代前期的形制特征。据此,我们推测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这就是说当时只是对一号祭祀坑作出啦年代推测,因为主流史学界因二里头和殷虚出土过少量玉璋,三星堆的玉璋从器形特征看有的可早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有的又晚到殷墟时期,所以就这样对比法,以中原文化中心论的观点,得出啦三星堆玉璋是受二里头影响的主流定论。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不过,酒鬼个人认为,三星堆玉璋是受二里头影响的主流定论是有问题的。
三星堆的玉璋从器形特征看有的可早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也就是说三星堆的玉璋从器形特征看有些玉璋已经是夏文化时代的玉璋,即然同样是夏文化时代的玉璋,完全有可能是三星堆玉璋在器形上影响二里头玉璋的可能,为什么非得是二里头玉璋影响了三星堆玉璋?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装饰手法丰富,工艺较精,材质亦较佳。侧饰有齿牙、栏等,特别是有些栏作兽头形,与偃师二里头出土牙璋的兽头形栏近似;首端的刃部有内凹圆弧形、内凹“V”字形和戈形带叉形等,阴线纹饰有直线、几何纹、写实人或鸟纹等,特别是一件被称作“边璋”者,璋身用阴线纹刻有人物、山岳和山岳旁插立的牙璋图案,特别值得研究。有一件牙璋的刃部镂空雕刻一鸟形纹饰,有别于中原文化。但所有牙璋基本没有二里头牙璋以张嘴兽头为栏是二里头牙璋的独特风格,二里头的牙璋而且镶绿松石。可以说,二里头的牙璋已发展到了极致,三星堆有的牙璋与二里头的牙璋对比,三星堆有的牙璋明显显得比二里头的牙璋原始,更接近于齐家牙璋和石峁牙璋的风格。为什么不可能是三星堆的有的牙璋在影响二里头的牙璋风格呢?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现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在主流学界里,基本上认定它是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主流学界眼里,它基本上就是古蜀国的都城遗址而已,现今从来没有主流学者敢把它与夏王朝挂上钓,完全忽视汉初的司马迁的《史记·六国年表》:“ 故禹兴于西羌。”,陆贾的《新语·术事》:“ 大禹出西羌。”,杨雄的《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的记载,非要认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的“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指的是夏商周的所有都城都在河洛之间,奈何,周王室的镐都并没有在河洛间吧,为何夏后氏的都城禹的阳城就得在河洛间?
即然“故禹兴于西羌。”,那么在兴盛之地建都城是常理,禹将阳城建在广汉三星堆遗址上完全应该说得过去,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年代被推测为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只能说明的是祭祀坑形成的年代,但不能作为坑中那些被埋的文物的相对年代,那些祭祀重器在当时完全有可能作为祖庙上的祭器在三星堆二期文化层上己经使用过几百年的可能,是在殷墟文化第一期时间段才被毁被埋的,所谓的“古蜀人”虽一直被中原人视为不开化,但也不至于不开化到可能是耗尽啦全国之力才铸造好的青铜器及有些玉器,立马又将它打烂砸碎火烧后然后又将它们埋起来吧~~~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说到大禹是不是西羌人,老酒鬼就多说几句:
先不说大禹,先说说大禹的父亲或是先族领导人崇伯鲧的事。
《山海经·海内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竹书纪年》曰:“帝颛顼高阳氏,三十年,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 帝尧陶唐氏,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尚书·洪范》:“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
《国语·周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这些先秦典籍都没有说明崇伯鲧是何方人氏,只有《竹书纪年》提供啦“居天穆之阳”的线索,那么这个“天穆之阳”的地望在何处,《山海经·大荒西经》又提供啦点线索:“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这就是说“天穆之阳”是在西南方向的。
崇伯鲧的名称来源肯定是跟所谓的“崇山”有关的,而先秦古籍中除啦《山海经·五臧山经·西次三经》中有“崇吾之山”的地望,其它古籍根本查不到“崇山”的地望,《西次三经》中的“崇吾之山”的地望是在西的肯定没话说,它的地望是在河水出焉(黄河源)的东南方向的河之南,在黄河源东南方向符合“河之南”地望的地方,就只有现今的青海的久治和四川的若尔盖一带,按以秦岭为分的原则,它也是在西南方向的。
所以,崇伯鲧应该也是西羌人。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再来看《山海经·海内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为什么白马是为鲧?
众所周知在西羌地域上有一支古老的羌人被称为白马羌或白马氐,现在也称为白马藏人,他们是指分布在四川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一带的少数民族,最早叙述氐族分布的文献,是《史记·西南夷列传》(卷116):"自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榨都最大;自榨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通典·边防五》(卷189)"氐"条云:"氐者,西戎之别种,在冉肋东北,广汉之西,君长数十,而白马最大。”。《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云:"其山(冉舫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说白马氐者,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这是不是就是说白马羌就是白马鲧的后人?
如果是,其地望还是在西南~~~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说完崇伯鲧的地望,再来说说崇伯鲧之父或是氏族领导人的颛顼帝族兴起之地的地望:
先来看看《史记·五帝本纪》:“扑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索隐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曰“水出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硃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再来看看《山海经·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郝懿行笺疏:"蜀,古字通浊,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子也。曰阿女者,《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颛顼母曰 景仆 ,蜀山氏女,谓之女枢。'是也。"《水经注·卷三十六·若水》:“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
还是跟西南脱不了干系~~~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所以说,夏后氏一族的祖兴之地应该或者称之为必然是,得在蜀地,“若水”按《水经注》:“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山海经》曰;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又云:灰野之山有树焉,青叶赤华,厥名若木。生昆仑山,西附西极也。《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华,其光照下地。故屈原《离骚·天问》曰:羲和未阳,若华何光?是也,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称焉。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长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承少皞金官之政,以水德膺历矣。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一名州江。大度水出徼外,至旄牛道,南流入于若水。又迳越巂大莋县入绳。绳水出徼外。《山海经》曰:巴遂之山,绳水出焉,东南流分为二水,其一水,枝流东出,迳广柔县,东流注于江,其一水,南迳旄牛道,至大莋,与若水合,自下亦通谓之为绳水矣。莋,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弥,蜀曰邛,汉嘉越巂曰莋,皆夷种也。又南过越巂邛都县西,直南至会无县,淹水东南流注之。邛都县,汉武帝开邛莋置之。县陷为池,今因名为邛池,南人谓之邛河。河中有蜯巂山,有巂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巂水伐之,以为越巂郡,治邛都县。王莽遣任贵为领戎大尹,守之,更名为集巂也。县故邛都国也。越巂水即绳、若矣,似随水地而更名矣。又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燅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钊于温水是也。若水又迳会无县,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厥迹存焉。马日行千里,民家马牧之山下,或产骏驹,言是天马子。河中有贝子,以羊祠之,则可取也。又有孙水焉。水出台高县,即台登县也。孙水一名白沙江。南流迳邛都县,司马相如定西夷,桥孙水,即是水也。又南至会无,入若水。若水又南迳云南郡之遂久县,蜻蛉水入焉。水出蜻蛉县西,东迳其县下,县以氏焉。有石猪圻,长谷中有石猪,子母数千头。长老传言,夷昔牧此,一朝化为石,迄今夷人不敢往牧。贪水出焉。蜻蛉水又东,注于绳水。绳水又迳三绛县西,又迳姑复县北,对三绛县,淹水注之。三绛一曰小会无,故《经》曰:淹至会无注若水。若水又与母血水合。水出益州郡弄栋县东农山母血谷。北流迳三绛县南,北入绳。绳水又东,涂水注之。水出建宁郡之牧靡县南山。县,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县东北乌句山南五百里,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鸟多误食鸟喙,口中毒,必急飞往牧靡山,喙牧靡以解毒也。涂水导源腊谷,西北流至越巂入绳,绳水又迳越巂郡之马湖县谓之马湖江。又左合卑水,水出卑水县,而东流注马湖江也。”所提供的这些记载,“若氷”即今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的支流安宁河也。
安宁河,汉代称为孙水,晋代称白沙江,唐代称长江水,其北源称长河。因元代有泸沽治所,故又名泸沽水,明代称宁远河,清代始名安宁河。它源于横断山脉小岭之阳糯雪山与菩萨岗的四川省冕宁县东小相岭记牌山,流经凉山州的冕宁、西昌、德昌三县市后,入攀枝花市境内,流经米易县,后成为米易县与盐边县部分界限,最后于米易县得石镇(盐边县桐子林镇火车站以北2公里)汇入雅砻江。主要支流有18条,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即孙水河、海河、茨达河、锦川河。
旄牛县,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九襄镇。以地接旄牛(一作牦牛)种羌族得名。先属沈黎郡,后属蜀郡。东晋永和中废。南朝宋复置,不久又废。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两岸,为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汉源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海拔在550米至4021米之间,东端的白熊沟与大渡河汇合处最低,西北部与泸定县交界的马鞍山最高。东北缘是邛崃山余脉南支大相岭,西北缘是邛崃山余脉飞越岭,南面是大凉山群峰。《水经注》中的“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说的就是现今四川省凉山州的冕宁县东小相岭记牌山,所以昌意最早的居住地应该是在现今四川省凉山州一带。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史记·五帝本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山海经·海内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郝懿行笺疏:"蜀,古字通浊,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子也。”
蜀山何在?蜀山,应该是指今岷江上游所在之地的岷山。《史记·封禅书》曰:“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益州记》说:"岷山禹庙西有姜维城,又有蜀山氏女居,昌意妃也。"。
在蜀地将岷山称为蜀山是理所当然的,岷山山脉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甘肃境内为岷山北,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四川境内为岷山主体部分,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峨眉山、四姑娘山、鹧鸪山等著名山峰,龙门山和邛崃山为岷山中南段山脉,峨眉山为岷山南端凸起山峰。
所以说颛顼帝族兴起之地的地望当在岷山山脉中,颛顼帝族兴起后将祖地封给崇伯鲧也是理所当然的。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扯远啦,总之,先秦著作中禹兴于西羌,绝不是空穴来风。
扯回来,扯到玉璋上来,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46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周礼·春秋·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将玉比有十一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从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这就是说圭璋之类的玉器主要是用来祭山川的。
所以玉璋的用途目前被学者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赤璋,用于礼南方之神朱雀;第二类大璋、中璋、边璋,用于天子巡守时祭山川;第三类牙璋,作符节器用。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出土啦一件小青铜器,演示啦它的用途: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酒鬼醉客 2019-04-26 11:42:59
扯远啦,总之,先秦著作中禹兴于西羌,绝不是空穴来风。
扯回来,扯到玉璋上来,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46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
-----------------------------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古人为什么要用玉璋来祭南方和祭山川?而且还是起始于龙山文化晚期。为什么在红山文化和良渚之化及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文化,早中期的文化遗址中没有发现有玉璋出现?
老酒鬼个人认为,这可能与《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则记载有关,这则记载记在“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然犹未及虙戏氏之道也。”之后,说明“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的时间段是在黄帝圣世之后。
黄帝圣世过啦之后就是瑞顼帝圣世,记载中已点明啦“瑞民”,所以说“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的时代,应该就是在瑞顼帝圣世末期,那时华夏大地上出现啦一次地质大灾难,以致于发生啦“水浩洋而不息”的一次时间很长的大洪灾,那次大洪灾一直延续到夏禹时才结束,所以这就是《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所记的大洪水事件的起因~~~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那次地质大灾难直接导制啦颛顼帝圣世的毁灭,所以才有“绝天地通”的传说岀现,《国语·楚语下》是这样记载的:“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史记·五帝本纪》未把少昊列入五帝,《国语·楚语下》与司马迁的体系矛盾,等于承认少昊做过共主,颛顼是从少昊手中接过政权。《竹书纪年》只记帝挚少昊氏没有记录,《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中也没有少昊氏的内容,只有“ 案:此不见今本《抱朴子》,平津馆本《抱朴子》以为外篇佚文。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其说与《纪年》注亦同亦异,疑非事实。夫颛顼之于黄帝,世代悬隔,焉得云七年即立颛顼乎?’所云《纪年》注指今本。”这些无关紧要的记载。
所以,老酒鬼也觉得少昊氏就是颛顼圣世中的一位颛顼帝而己。
《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也点明啦颛顼是少昊孺帝,但为何会在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弃其琴瑟?
酒鬼个人认为还是跟《淮南子》所记的神话“女娲补天”中的大灾难大洪水有关~~~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竹书纪年》曰:“黄帝轩辕氏,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产帝干荒。一百年,地裂。帝陟。”。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管子·揆度》 :"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
《兵略篇》又云:“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史记·律书》曰:“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
这些都说明在颛顼圣世时确实发生过山崩地裂洪水横行的事件,同时也说明未代少昊之国的颛顼帝曾经也治过水患~~~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未代少昊之国瑞顼帝的都城的地望,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中明确指出在“东海之外大壑”,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中也明确指在啦“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加上《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山海经·五臧山经·东次二经》曰:“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泽。”郝注云:"此兖地之空桑。"《淮南子·本经》:“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高诱注曰:“空桑,地名,在鲁也。”,所以说未代少昊之国瑞顼帝的都城的地望应该在山东。
不独有巧,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而且出土玉璋的地方又叫章丘,那三件玉璋该不会是未代少昊之国瑞顼帝用来“以平水害”用来祭山川的吧~~~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解释玉璋的传播和传承就比较容易啦,因为少昊时的地理大异变,所以才有啦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的情况出现,当时古人由于山崩地裂洪水横行的地理大异变的袭击,根本不可能还有什么德不德道不道的伦理出现,就连司天司地的事也不得不中断的年代,何还能记少昊之事?所以《竹书纪年》在帝挚少昊氏一栏岀现空档,《史记·五帝本纪》根本不记少昊之事,也解释得通啦,尽管少昊孺帝颛顼做过一些关于“绝天地通”及“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的努力,但人力无法胜天,所以颛顼圣世还是瓦解啦,颛顼之族逼于洪水和海侵的袭击,不得不往西迁,所以有啦玉璋的第一次向西传播~~~

楼主:酒鬼醉客

字数:842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4-24 06:22:03

更新时间:2019-06-19 09:42:40

评论数:1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