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

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这个石岇古城还真怪,不光有夏代的玉璋,三星堆的菱形眼,还有来自良渚文化的赤帝图腾,为何会发生这样奇妙的事情来?
其实只要仔细想一下以下三点,你就想出点头绪来:
其一,“元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就是说在石峁之地早在尧时和叔就宅啦朔方来司天观测,建啦“皇城台”的南墩台。
其二,“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当时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的地理环境下,尧命共工治河,绝不可能是治龙门吕梁以下的黄河,只能治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及吕梁山脉的过渡区一带的黄河,所以尧时的共工可能会选择石岇之地的“朔方”(皇城台)作为基地,于是修建啦北墩台及广场和内城并改建啦南墩台,因此良堵文化的赤帝图腾在会作为基石留在啦石岇遗址中,可惜共工治水的方式方法和行为不检点,所以治水失败(见《国语.太子晋》: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于是被放于“幽陵”(见《史记·五帝本纪·尧纪》: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
其三,“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六十九年,黜崇伯鲧。”崇伯鲧基于尧时共工的原因,他治水也只能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及吕梁山脉的过渡区一带的黄河,所以他同样会选择石岇遗址上的原共工修的治水基地作为基地,所以他并在石岇遗址上修啦外城,因此石岇遗址中就有啦夏代早期玉璋和菱形眼图案留在啦石峁遗址中,可是他还是象共工一样失败啦(见《国语.太子晋》: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这么一对比,明显三星堆牙璋更接近于石岇牙璋,所以三星堆二期文化层应该也是早期夏代文化期。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所以说这枚玉璋的年代绝对超过祭祀坑的年代很多年。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在三星堆遗址的制高点――高出周围地面3米以上的遗址西北部二级台地青关山上,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群。根据省考古院的勘探结果,建筑基址群均系人工夯筑而成,现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第二级台地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
在基址群内,被考古专家编号为“F1”的一座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无疑是那次考古的最令人关注的发现,面积超过800平方米,东西两侧似有门道。“F1”大约由6~8间正室组成,分为两排,沿中间廊道对称分布,正室面阔6~8米、进深约3米,中间廊道宽5米左右。勘探结果显示,在“F1”以北并与其同层位的青关山第二级台地上还分布着大面积的红烧土与夯土。“这些现象说明这里存在着三星堆各时期的高等级建筑,表明青关山台地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三星堆古城的核心区域之一。”该建筑位于古城遗址的最高点,很可能是宗庙、神殿之类的建筑,不像是活人居住区。
这个建筑跟豪华宫殿、普通建筑都不一样,建筑呈长条形,两头开门,两侧没有门。建筑中间是通道,两边有不少面积差不多的小房间,在该建筑存留的墙基内外,各有一排密集分布的疑似“檐柱”遗迹,绝大多数为长方形,共计170多个。墙基和“檐柱”底部均由红烧土块垒砌,且呈锯齿状,之间夹杂大量卵石,红烧土块大多形似砖,似属异地预制。虽然在“F1”的墙基内外各有一排密集分布的疑似“檐柱”遗迹,但目前并未发现用作承重支撑的“内柱”。
该建筑位于古城遗址的最高点,且在发掘中还发现室内夯土中有掩埋玉璧、石璧和象牙。在土台上相继发现3座大型红烧土建筑,编号为F1—F3。建筑面积逾1000平方米的F1是三星堆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基址。F1可能为干栏——楼阁式建筑,由多间“正室”以及相对应的“U”字形“楼梯间”组成,所有房间分为两排,沿中间的“穿堂过道”对称分布,廊道两侧各有3排柱洞,南、北、西墙墙基外侧有一排密集排列的凸字形“檐柱”遗迹,其内侧有一列平行的“柱础”。
酒鬼个人认为这编号为F1—F3的3座大型红烧土建筑就是曾经摆设一二号祭祀坑中的那些青铜器和玉器及象牙的夏后氏的宗庙神殿和仓库。F1是宗庙是一号坑中器物的摆放地点,F2是神殿是二号坑中器物的摆放地点,F3是存放象牙和一些器物的仓库。Fl就是《竹书纪年》中所记“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记录中的钧台,也可理解为君台,祭祀的是黄帝、颛顼、伯鲧等。F2就是《竹书纪年》中所记“大飨诸侯于璇台。”中的旋台,也可理解为玄台,祭祀的是大禹。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养下帖~~~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关于三星堆遗址的分期断代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专家们似乎无大分岐。主流学者们现今,基本上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先生的《三星堆遗址古文明的长度、宽度与高度》的“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将三星堆遗址分为四期:第一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命名为三星堆一期文化,2800~2100BC;第二至四期属于青铜文化,也就是三星堆文化,第二期年代2100~1600BC,第三期1600~1100BC,第四期1100~600BC为基调。见下图: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现今最大的争论是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具体有5种不同的推断。
①殷墟一期前后说。认为两座器物坑的年代分别为:一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二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偏晚阶段或殷墟一、二期之交,不晚于殷墟二期。
②商代晚期说(指相当于殷墟一期和殷墟晚期)。为发掘简报所定,一号坑相当于殷墟一期,即盘庚至小乙时期(高大伦认为可到武丁前后);二号坑时代晚于殷墟一、二期,大致相当于殷墟晚期。高大伦、李映福撰文认为,从玉石器的形制、种类考察,两坑的时代应为商代晚期。
③商末周初说。有学者认为两坑为同一时期的遗存。胡昌钰、蔡革也认为两坑的下埋下限时间相同,均在殷末周初。
④西周后期说。宋治民根据对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尖底盏、器座形制的分析,认为其属于遗址第四期,时代大体相当于西周后期;二号坑的时代与一号坑属于同一时期。并强调此西周后期系指坑本身的年代以及出土陶器的年代,部分青铜礼器的铸造和玉石器的制作年代,可能要早于坑本身的年代。
⑤春秋说。认为两坑出土青铜器的制作年代、使用年代和埋藏年代,应区别对待,指出这批青铜器埋藏年代大约在春秋初期,早不过西周。
有关两坑的性质有以下观点:
墓葬说──此说可分两说。一为陪葬坑说,此说认为两坑周围可能有某代或某几代蜀王的大墓尚未发现,两坑只是其器物陪葬坑。二为火葬墓说,此说特别重视一号坑中出现的大量烧骨和权威人士所使用的金杖等物品,认为两坑埋葬有死于非命的蜀王。
厌胜掩埋说──此说从萨满教宗教文化的研究角度入手,认为两坑器物曾被视作“灵物”,当其“失灵”后,人们将其毀弃焚烧,以刺激灵物。同时,此说很重视两坑中大量象牙作为巫术工具的厌胜驱邪作用。
器物坑说──此说又可分为两种说法。一为“灭国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是后朝推翻前朝之后,将其神庙中物捣毁掩埋,即所谓“灭国”“覆社”之结果。二为“不祥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的掩埋物是已故蜀王或旧时代的神庙之器,新王视其为不祥之物,存之对己不利,故而加以毀埋。
窖藏说──此说联系到三星堆遗址曾发现几处玉石器的埋藏坑,并结合附近彭县竹瓦街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均出土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窖藏这种情况,推测两坑亦属窖藏。
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在目前最具有代表性,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看来,我们的学者们,面对“三星堆”的众多出土稀世珍宝,并非都欣喜若狂。有的人,在瞪目结舌的惊愕之余,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之中,不知道怎样给它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知道,考古界、学术界的学者们历来都认定,中原文化才是最先进的。在他们看来,一切居住在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史称“化外之民”)的文化,或多或少,都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即便在打破了“中国文化源于中原论”,许多人不得不承认“中国文明多源论”的今天,传统的成见仍难于彻底改变。谁料,在“化外之民”的古蜀国地,竞然出土了这众多与中原文化迥异的罕见的青铜文物,其形状的奇特,铸造工艺的精湛,都让中原文物相形见绌。如何面对它们?如何看待它们呢?显然,我们的这些文物工作者,尽管我很敬重他们,但在这件事上,我不能不说他们缺乏实事求是的勇气。他们仍习惯从中原文化中去寻觅相同相似的特征。所谓的“殷墟一期”“殷墟晚期”的类比,自然也就随之出现。由此再回头看“三星堆”遗址的年代测定,舍科学而尊“分析”,就可见他们的良苦用心了。认定是科学测定的距今4800年左右,那么,在先进的中原文化中,简直找不到多少类比之物。那样,中国文明的源头,究竞在中原还是在西南夷地?也须得重新认定了。中国的学者们历来认定,中国的青铜时代,是商朝为标志的,将“三星堆”众多青铜器,归属于商代,在他们看是言之成理的。所以,他们宁愿舍科学测而尊专家“分析”了。
首页 - 三星堆博物馆 http://www.sxd.cn/showinfo.asp?id=1297&lmtype=%E7%94%B5%E5%AD%90%E9%98%85%E8%A7%88%E5%AE%A4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酒鬼醉客 2019-04-28 17:23:50
看来,我们的学者们,面对“三星堆”的众多出土稀世珍宝,并非都欣喜若狂。有的人,在瞪目结舌的惊愕之余,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之中,不知道怎样给它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知道,考古界、学术界的学者们历来都认定,中原文化才是最先进的。在他们看来,一切居住在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史称“化外之民”)的文化,或多或少,都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即便在打破了“中国文化源于中原论”,许多人不得不承认“中国文明多源论”的今......
-----------------------------
老酒鬼十分佩服戈隆阿弘先生的直言,确实是这么回事,他们将三星堆二个祭祀坑的年代一直在往春秋战国时间段上靠,就说明他们确实陷入了一个极大的困惑之中,害怕动摇了自己几十年刻苦研究奠定起来的学术体系的根基,一声叹息~~~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爽朗abc 2019-04-28 19:53:53
是玄圭吗?
-----------------------------
半圭为璋是《说文》的说法,大宗执璋 是《礼记·祭统》的说法,但在边璋中有图画刻图的这是发现的唯一一枚,酒鬼个人认为它应该是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的那一枚~~~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二里头和殷墟必须得影响三星堆 。
首先,二里头是谁呢?二里头原本是黄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偃师的一个村子,因为这一带发现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1977年被夏鼐先生用作同类遗存组成的考古学文化的名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里头文化”。这个二里头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它被称为“华夏第一都”、“最早的中国”,关于它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讨论简直要把人淹死,老酒鬼就不多说啦,只想表明一下,根据最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750-1530年。(《二里头:1999-2006 叁》,文物出版社,2014年)
其次,殷墟又是谁呢?殷墟也原本是黄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初,在这一带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再次,三星堆又是谁呢?三星堆原本是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的三个大土堆,因为上世纪8O年代中页,在这一带发掘岀两处埋藏有丰富宝藏的长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来后才名声四扬的古蜀文化遗址。
所以说,三星堆虽然早在4800年之前先民就来到了三星堆生活,但他们可能是在大约4100年前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接着才开始修筑城墙,又到了距今3300-3000左右的时间才铸造了震惊世界的一流青铜器。众所周知,三星堆的绝大多数青铜器出土于两个器物坑,这两个坑的时间目前主流采用用殷墟岀土器形对比法,一般公认为是在三星堆遗址的三期偏晚或三、四期之交,相当于中原商王朝的晚期阶段。根据地层和器物特征分析,坑内器物也应该同时或稍稍偏早,仍应该归入晚商。还能不是受二里头的影响么?
但让人奇怪的是三星堆一期、二期相当原始,除啦有几个小件青铜器出现外,并没有发现大件青铜器,三期那么多精美震撼的一流青铜器和形似夏文化的玉器,似乎是忽然冒似的大暴发地出现在三星堆遗上的两个坑中,其工艺水平又忽然消失得干干净净,所以后期出土的青铜器再没有达到三期的水平。真的很怪~~~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是现今主流学术界最头痛的事:
10.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有多种层次的讨论,或从单项文化因素,或从多项文化因素,或从整体内涵上去进行比较研究。作为比较的对象也不尽一致,有新石器文化,有夏文化、商文化,也有东夷文化、北方草原青铜文化、长江中下游青铜文化、云南青铜文化等等。
就三星堆文化与夏、商文化的关系而言,过去的认识由于建立在中国文明一元起源论的理论基础之上,所以多认为是夏文化或商文化的传播,或其分支。近年由于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和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学术界多在这种更加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古文化和古文明,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也不例外。但具体观点,各派则不尽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三星堆文明在文字、城市、青铜器等文明三要素方面,以及在国家政体方面,均与中原夏、商文化有较大差别,有其自身的生长点。尽管三星堆文明在其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采借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241〕,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242〕。这种观点,在学界和社会各界中愈益占有多数。
李学勤认为,史籍记载了黄帝与蜀山氏的关系,这在三星堆文化中有所反映,古蜀的某些陶器形制和玉器形制便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有关,证明蜀国君主确与古史传说中的颛顼有关〔243〕。李炳海认为,古蜀文化的发展早于中原,夏文化的源头之一便是古 蜀文化〔244〕。温少峰通过对史籍所记古史传说的研究,发现中原所传的黄帝,实与古蜀文化的“西山文化”有深刻联系〔245〕。郑光认为三星堆文化应是中原为代 表的华夏文化系统的一支或一个组成部分〔246〕。
在三星堆文化与夏商文化交往的途径问题上,学术界也有不尽一致的认识。李学勤认为商文化主要是通过长江西上进入四川地区的〔247〕。林向认为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的碰撞地在陕南,与夏文化的碰撞地在川东鄂西长江沿岸〔248〕。段渝认为汉中和长江 三峡川东鄂西均为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边际交流地带,汉中地区是三星堆文化的北部军 事屏障和扩张前锋,川东鄂西则是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和平交流的舞台〔249〕。李民提出从潜至沔,再经陆行入于渭,是古代潜、沔、褒、斜、渭、河的一条“水陆联 运”途径,这条入蜀途径在夏商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250〕。
除以上十大论争外,学术界的研究和讨论还涉及到更多的层面和方面,其中一枝独秀者不在少数,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予以列出。至于本文未列出的其他内容,则属挂一漏万,尚希雅谅。
首页 - 三星堆博物馆 http://www.sxd.cn/showinfo.asp?id=947&bigclass=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神奇的叉叉 2019-04-29 11:49:07
厉害,厉害,作者用于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啊。
-----------------------------
嗯,老酒鬼有三星堆遗址是禹都阳城的疑问有几年啦~~~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作者麦客 2019-04-29 12:59:41
考古证据最有说服力
历史应该让政治滚开
-----------------------------
问题是考古证据也是短板的呀,就拿三星堆一号坑的最初发掘推测来说,
1.一号祭祀坑的年代。
2.前面已介绍,一号祭祀坑开口于三星堆遗址第五,六层以下。从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会晚于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坑内出土的青铜头像、人面像等为国内首次出土,目前尚无可比材料。璋,戈等玉器,从器形特征看有的可早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有的又晚到殷墟时期,也不能作断代的依据。只有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容器,为推断祭祀坑的年代提供了较科学的根据。陶器中的广肩平底罐和颈部施凹弦纹的壶,是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出现的典型器物;尖底盏、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现的新器物。尖底盏形体较大,胎较厚,尖圆唇,腹较深。器座底部较平,边缘较锋利。形制呈三星堆遗址第三期特点,与第四期器物明显不同。故可进一步推测此坑的时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三期后段。
青铜容器中罍的形制、花纹与河北藁城台西村墓葬出土的铜罍相似②;尊的形制、花纹和铸造工艺与安徽阜南月儿河段打捞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郑州二里岗上层,与殷墟文化第一期相当)的龙虎尊一致③,时代也应与之相当;盘也是商代前期的形制特征。据此,我们推测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首页 - 三星堆博物馆 http://www.sxd.cn/showinfo.asp?id=1516&bigclass=
这种对比推测法只能推测得出此坑的形成下限时间,而无法推测得出上限时间~~~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酒鬼醉客 2019-04-29 08:46:41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是现今主流学术界最头痛的事:
10.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有多种层次的讨论,或从单项文化因素,或从多项文化因素,或从整体内涵上去进行比较研究。作为比较的对象也不尽一致,有新石器文化,有夏文化、商文化,也有东夷文化、北方草原青铜文化、长江中下游青铜文化、云南青铜文化等等。
就三星堆......
-----------------------------
还是李学勤老先生思想开放,“史籍记载了黄帝与蜀山氏的关系,这在三星堆文化中有所反映,古蜀的某些陶器形制和玉器形制便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有关,证明蜀国君主确与古史传说中的颛顼有关〔243〕。”,说明他老先生己经认识到啦夏文化与颛顼有关,与蜀山氏有关,古蜀文化与二里头有关,但是他还是认为“商文化主要是通过长江西上进入四川地区的〔247〕。”,从来没想过商文化是从四川三星堆地区传承到河南二里头地区再由商殷继承后形成的,也从来没想过古蜀国如果与大禹有关的话,夏文化的脉博就会变得清楚起来~~~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以史为鉴,就拿周王朝的建都史来说,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徒到豳(今陕西彬县、 旬邑一带),开始了定居生活,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今陕西岐山县)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 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太王、 王季二王在此创业立国。文武二王后又在丰镐二地大展宏图,周武王伐纣代殷后丰镐二地成宗周,然后分封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于新得之各地,周武王和周成王为筑固王朝然后在洛阳筑成周,一直到周幽王时丰镐两地都是宗周,后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才将宗周迁到成周。其中无论是周穆王都南郑,还是穆王以下都西郑,丰镐两地仍然是宗周。
周王朝的建都史说明无论西周历代周王建都何地,第一位开国的周王的都邑永远是大社宗庙所在之地,而周王朝追崇的是夏王朝,所以夏王朝的建都史完全可以参考周王朝的建都史~~~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从陶峙遗扯发掘出的被争战毁灭的证据上看,尧舜禹益之间的禅让制,可能真是孔老二和他的学生们编出来的一种希望,所以,韩非子才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荀子才言:““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故曰:诸侯有老,天子无老,有擅国,无擅天下,古今一也。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曹丕才感慨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如果儒家的禅让制说法不存立,那么尧舜禹皆都冀和三代都居河洛间的说法,就值得商议,所以王国维先生在《今本竹书纪年辑证》中,才“帝禹,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下,臣瓒曰:‘《世本》:“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是古本《纪年》不云‘居冀’也。今本于尧、舜、禹皆云‘居冀’者,盖以《左传·哀六年》杜预注云:‘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故云然。)”这样辑证,这就是说尧舜禹皆都冀只是西晋杜预的一家之言,西晋之前,无人言尧舜禹皆都冀也。那么太史公的三代都居河洛间的说法,起码在夏代是说不清楚的~~~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自己也成认“禹兴于西羌”,那么,西羌是大禹兴盛之地,那么大禹在兴盛之地必有邦国,没有邦国何来兴之可言,如果抛开儒家禅让制,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的:“《括地志》云:……《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广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汲冢书》云:舜放尧于平阳。《史通·疑古》,《括地志》云:……《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括地志》云:……《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史记·高祖本纪》正义”这些辑证来说,舜是不可能再都冀的,从他将其子商均分封到河南商丘的情况上看,酒鬼个人认为舜取帝位后的都城可能应该是“负夏”,《孟子•离娄下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负夏”的地望《史记·五帝本纪》裴骃《集解》引郑玄云:“负夏,卫邑。”,《魏典》云:“负夏卫邑,一作瑕丘,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卫邑。”和郑玄注完全一致。孟子只说啦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并没有言都,但从生、迁、卒的说法上讲这个迁字本就隐含啦成就的意思,而太史公的说法在“负夏”早有虞城,所以舜都在河南濮阳的可能性最大~~~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东夷之人最崇拜的是少昊之国,另外帝舜也是少狊之国孺帝瑞顼的后人,所以他在取得帝位后,一定会选择他的兴盛之地行使帝权,建都于河南濮阳的可能性很大。
【本院新闻】河南考古成果展(三)|濮阳戚城遗址 - 本院新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http://www.hnswwkgyjy.cn/NewsView.php?News_ID=743
戚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古城路与京开大道交汇处一带,居于豫东北,临近鲁西、冀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遗址地表现存晚期城址一座。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在戚城东周内城之下,发现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时代城址。通过大规模的勘探,考古工作者确定了戚城龙山城址的范围和布局,并对龙山城东墙和西墙进行解剖发掘,摸清了戚城龙山城址的确切时代、建筑结构、建造程序和修筑方法。文献记载,濮阳一带属于上古五帝时代颛顼、帝喾、帝舜的活动范围。戚城龙山城址的发现、发掘与研究对于探讨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起源、中原文明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楼主:酒鬼醉客  时间:2019-06-19 09:42:40
目前, 戚城龙山时代城址2014年度的考古工作暂告一段落。通过2014年度及既往考古工作可知,戚城龙山时代城址是一座时代明确,结构清楚,建造有序,筑法考究的龙山时代城址,也是濮阳地区首座经过考古发掘证实了的龙山时代城址。它位于太行山脉与鲁中南山地之间冲积平原的中间地带,居于豫东北,临近鲁西、冀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种种依据表明,上古传说中的颛顼、帝喾、舜等均在以濮阳为代表的豫东北地区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发现了著名的仰韶文化时期蚌塑龙虎墓。戚城龙山时代城址的发现、发掘与研究再次表明以濮阳为代表的豫东北地区也是探索中原地区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2014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 http://www.kaogu.cn/cn/xccz/20150217/49330.html
是不是舜都只有等到今后的发掘报告出来,才知也~~~

楼主:酒鬼醉客

字数:842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4-24 06:22:03

更新时间:2019-06-19 09:42:40

评论数:1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