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一章老子告诉了我们 通过去相对性,人们就可以发现自然法则。所以老子在这里通过举例来告诉我们,要去相对性,从而发现宇宙最基本的法则,也就是“大道”。

“搓其锐”,字面翻译就是 把它锐的给搓平。本质的意思是 把事物 去掉它 “锐”vs“钝”的相对性。

“解其纷”,字面翻译就是解决它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就是 “是”vs“非”的观念。所以这句话的本质意思就是,去掉事物的 “是”vs“非”的相对性。

“和其光”,字面翻译就是 把光的事物 和 不光的事物混合一下。本质的意思就是,去掉事物的“明”vs “暗”的相对性。

“同其尘”,字面翻译就是 把所有的尘埃都弄的一样。“尘”就是用来形容 细小的土,所以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去掉事物的“大”和“小”的相对性。

老子通过举这个4个例子,来比喻去掉宇宙所有事物的一切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 湛兮,似或存。

湛:清澈透明。透明,比喻的是无法辨别事物是否存在。本质的意思是形容“道”的无相对性。

把这谭里装的水 去掉所有的相对性之后,就得到了 自然法则,就能看到这个深潭的本来面貌了。但是去掉了所有相对性之后的 深谭,是清澈透明的。透明的无法分辨这个深谭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老子通过用深潭透明的不可分辨存在不存在,来形容 自然法则是不含任何相对性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象帝:所有的万物万象的祖先。

老子通过用 容器本身透明的不可分辨存在不存来,来告诉我们,完全没有了相对性,就无法分辨存在与否,也就没有 “存在”vs“不存在”的相对性。

所以自然法则就没有 “存在之前” 和 “存在之后”的相对性,就没有 “在自然法则存在之前” 的这种定义。

所以 自然法则就是宇宙万物万象的初始状态,是宇宙万物万象的祖先。

老子通过比喻来再次告诉我们,自然法则没有相对性,它是宇宙万物万象的起始。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真解之总结:

第4章,老子用比了几个比喻,来描述自然法则的有限和无形的性质,以及它运用相对性变幻后展现的事物的无限性。

并通过出相对性,推导出自然法则是宇宙万物的起点。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五章 这章断句没问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先看看世间流行的注解: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再看我通过相对性法则 得到的 真解:

对天 和 地 来说,是没有“仁”这种定义的,因为在天和地的法则的眼里,世上的所有事物 都是一样的,就好像都是用草做成的狗一样,是没有相对性的。

对贴近自然法则的领导人来说,也没有“仁“这种定义的,因为在圣人的眼里,所有类别的百姓都是一样的,就好像都是用草做成的狗一样,是没有相对性的。

天和地的法则和运用,不就像是 鼓风用的风箱 或 吹风用的管子吗?

虽然风箱和管子这些容器,本身是空虚的,但是容量却不会变化。你越运用它,它就发出越多的风。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一一描述这无限的风,不如抓住容器这个中心/核心/本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以相对性法则得到的真悟:


第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和地的法则,或者我们叫它自然法则。在自然法则的角度,是没有“仁” vs “不仁”这种相对性的,自然法则对待万物都是一样运用的。

“刍狗”,就是古代人用草做成的狗,用来祭祀,跟近代人去上坟烧的纸人是一回事。老子用刍狗,来把 万物比喻成同一类事情。

什么叫“仁”?
理解了“仁”的本意后,我不得不佩服中文造字的伟大!仁从字形上,左人右二。指的是人可以分为两类,“我” 和 “非我”。能把这两类,当成一体来对待,就是“仁”。

第三章我们讲到“尚贤”的时候,就讲了人性主观上的趋利避害,会导致世间的事物只剩下“利我”,而没有了“不利我”的类别,所以人道的事物 是不符合天道的平衡的。这里的“利我”是泛指一切利于人类的事物。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引入一个相对性,把人分为 “我” 和“非我”,那么就会导致世间的事物只剩下(利,我),而没有了(利,非我)。

古人把只做(利,我)而伤害他人的行为,称呼为“不仁”, 把能做(利,非我)但可能不利自己的行为,称呼为“仁”。

但天地法则是不存在 主观的 “我” vs “非我”的相对性的,所以也就不存在 “仁”vs“不仁”这种相对性,也就没有 “仁”的定义了。

天地不仁,不是说 天地只做(利,我)的行为,而是说 天地做事是不分 利我 或 利他的。

天地法则是没有 “仁”vs “不仁”这种主观相对性的。

所以,贴近自然法则的领导人,也要像天地法则一样,不要有“仁”vs“不仁”这种主观相对性,要把天下各类百姓都当成一样的对待。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天地之间,不是指天空和地面之间。而是泛指天地的法则,法则的作用,以及其展现出的事物类别。这三者的关系,就好比是鼓风的风箱,或吹风的管子那样。

橐,是古代用来生火打铁的鼓风机。

龠,是古代用来生火吹风的管子。

上一章老子用 深潭,这种容器来比喻 自然法则,潭里的水 比喻 自然法则的运用/展现,但是没有讲到 相对性变幻。

这里老子找到了更好的例子:
他用 鼓风机 和 吹风管 这两种容器 来比喻 自然法则。
用它们生出的风,来比喻 自然法则的运用/展现。
用鼓风/吹管 的动作来比喻 相对性变幻。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鼓风机 和 吹风管 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它们虽然是空虚的,但是它们的【体积】却不会因所含的空气多少而产生变化。它越运用,就生出越多的风。

什么是“不屈”?
“屈”对应的是“伸”,它们是事物【形状变化】的一种相对性。
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描述一下,“伸”就像你吹气球,气球被吹起来膨胀 就是“伸”,气球泄了气而收缩,就是“屈”。

所以“不屈”指的就是容器本身没有【体积变化】这种相对性。

老子用鼓风机 虽然空虚,但是自身却不因其所含的 空气的多少而产生体积变化, 来比喻 自然法则是无形的,而且 自然法则本身 却不会因为 它运用的多少 而产生变化。

自然法则本身 和 它运用的次数 是没有关联的。

既然自然法则 和 它展现出的事物的数量没有关联,那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事物的数量呢?

老子用鼓风的动作 来比喻 相对性变幻。动作越多,就是相对性变幻的次数越多。

鼓出来的风,可以比喻成 自然法则展现出的事物类别。动的越多,风就越多,是用来 比喻 相对性变幻越多, 自然法则展现出的事物类别就越多。

决定鼓出来的风多少的,是动作的多少,而不是鼓风机!

老子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决定世上事物种类多少的,不是自然法则,而是相对性变幻的多少。

我们可以用直观简洁的数学公式来表达这个比喻:

鼓风机 + N个鼓风的动作 =》 N个 风

自然法则 + N种相对性变幻 =》 2N种自然法则展现的事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一一描述这些自然法则展现出的无限的事物。

前面我们讲过,语言是有限的,万物万象是无限的,用有限去对应无限,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我们发现,虽然 风 和 鼓风的动作 都是无限的,但是鼓风机只有一个。

虽然 自然法则展现的事物 和 相对性变幻 都是无限的,但是 最根本的自然法则只有一个。

与其去做那种 “试图掌握无限种事物” 这种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如去掌握最根本的自然法则。

有的人把“中”理解为中庸,平衡等等。这只理解了表面的意思。

老子举得这个 鼓风机的例子,不太容易让人理解“中”的本质意思。

我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们用圆规来画圆, 随便定一个点, 我们可以通过变幻圆规两脚的距离,来画出无限个圆。

这无限个圆,就是无限的法则展现。变幻圆规两脚的距离,就是变幻相对性。 我们定的那个点,就是无限个圆的中心。

圆的大小有无限种变幻,但中心永远不变。这个中心就是自然法则。所以说,“守中”,就是抓住这不变的法则。这就是古人说的“以不变,应万变”。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真解之总结:

在这一章,老子先告诉我们,自然法则 是不存在 主观相对性的, 领导人 对待民众,也不应该 有主观相对性。

然后继续上一章的比喻, 用 鼓风机/吹风管 这些容器, 鼓风/吹风的动作,以及风/空气,这3者的关系,来生动的告诉我们:

1. 自然法则 是 无形的,是与它展现的事物种类的数量 无关的。

2. 决定事物种类数量的 是 相对性变幻的数量。人们与其去试图 掌握 变幻出的无限的事物种类,不如去 掌握它们不变的本质,即掌握不变的自然法则。

3. 只要掌握了鼓风机,我们就可以生出无数的风;只要掌握了自然法则,我们就可以 变幻出无数的 事物种类。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六章 这章断句没问题。



浴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先看看流行注解把。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通过相对性法则,得到的真解:

自然法则的这种“超出人认知的,空虚无形、创造无限、但又包含一切的”的绝对性,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说它是“相对性变幻”的产道。

这个“相对性变幻”的产道的运用,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

这个“母体/产道”它绵绵不断,浑然一体,无法区分它是否存在 或 不存在。

它无时不刻,从不间断的的作用于万物, 无法区分 它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时候不运用,它的运用是无穷无限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通过相对性法则,得到的真悟:

第一句: 浴(gu)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老子在前2章用比喻为我们描述了 自然法则的空虚的性质,这种空虚是无形无限的,是不被其所包含的事物的多少而影响的。

浴:溪谷。溪谷包容了溪水,并源源不断的产出溪水,自身却不变。引申的意思就是:道这个母体【不变】,【包容】并【生养】出无限的子体。

神:超出人的能力的性质,无法被改变的性质。

浴神:自然法则的“空虚无形,生养出无限事物,并包容一切事物的特性”

不死:自然法则的特性是绝对的,它的性质是永恒不变,不会被禁锢住,也不会消失。

玄:变幻。
牝:就是雌性动物或产道,这里是指“产生xx的母体/产道”。

玄牝:产生“相对性变幻”的母体/产道。

真解:
【自然法则的这种“空虚无限,生养无限,包容无限”的绝对性,就是“相对性变幻”的母体。因为一切相对性,归根到底都是从“绝对”中变幻出来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门:开门关门。指:运用xx之后而产生yy。这里指 运用“相对性变幻”。

真解:
【自然法则,这个“变幻的母体”去运用相对性变幻,就是产生宇宙中万物万象的来源。】

因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相对性,通过不断的去相对性之后,就得到了完全没有相对性的 至高空虚。所以可以把 自然法则比喻成 世上万物的 最高祖母。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听起来很熟悉?

现代生物学的 《物种起源》理论和这个说的不就是一回事吗?世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同一个祖先。达尔文如果懂道德经,就不必要航海周游世界采集标本去得到这个理论。

明白了道德经,就会知道万物同源是当然的。

自然法则 通过相对性变幻 而生出万物,就像是至高的母体,经过产道生出万物一样。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把自然法则比喻成一个物体的话,这个物体就是绵绵不断的,到处都一样的。你无法区分它存在不存在。

自然法则是时时刻刻作用于事物的。因为时时刻刻都在,就没有 “在用” vs “不在用”的相对性,也就没有 用的“勤快” vs “不勤快” 这种相对性。

就不存在“勤快”这种定义了。把 “勤”解释为“尽”的话,也说的通,自然法则的展现是无限的,没有穷尽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总结:
老子在这一章用文字为我们总结自然法则的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没人顶,自己顶啊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05-01 01:15:30
凡有目的的行为都是恶
真善是无条件和绝对的
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应归于广义的恶
为了去相对性而去相对性,也是恶
人类罪的本源乃在于总以为有一个绝对真理统摄一切,
道德经:以美之为美,斯不美矣
以真理为真理,斯非真理
意思是说,你之所以爱上这个女人,是因为你是个男人,女人的真理性是建立在你是个男人的基础上的,但如果你把女人的真理绝对化,甚至要搞去男人化,最后没了男人,女人的美......
-----------------------------

凡有目的的行为都是恶,真善是无条件和绝对的。

我对你这个观点持反对态度。

且说我理解的道德经中的善与恶。

善,就是能遵守自然法则的。

恶,就是未遵守自然法则的。

所以老子说圣人:

【为“无为”】 通过有目的性的作为,去消灭世间的妄为。

【事“无事”】,通过有目的性的做事,去消除世间的争端。

【味“无味”】,通过有目的性的调整相对性,来纠正相对性的失衡。

要【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按你的说法,难道圣人做的事都是恶?

你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你的见解太偏向主观意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教父2019 2016-05-01 09:24:10
难道相对性就站在大道莫须有的变幻基础上,大道要是一不高兴不变不幻了呢?
道是个动态的表达,譬如说:风再吹。它并不是指风,也不是说吹,他描述的是风在吹。
道描述的是存在的本来结构,但道不是指存在,存在的结构是动态的统一体。
一片树叶要认识把握整棵树,但这片树叶也在树之中,树做为存在,树叶做为存在者,树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一片树叶的认识功能来照亮自己,树叶做得到吗?做得到!
就是知白守黑
......
-----------------------------
“难道相对性就站在大道莫须有的变幻基础上,大道要是一不高兴不变不幻了呢?”

你不能明白这点,非要停留在主观意识的层面打转,以主观意识的概念去揣测“大道”,是因为你忽视了一切的根本。

相对于宇宙之内的事物,大道是绝对,怎么可能有高兴 vs 不高兴的 相对性?

因为大道是绝对,所以它永恒存在,时刻在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