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不好说啊,线索分散凌乱,理清已很不易……《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持盾。一曰戈。”,大荒南经云:“有人曰凿齿”,似乎凿齿是人,但《淮南子》注说凿齿兽,流行本有高诱所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高诱乃东汉大儒,东汉时妖物又还时见于世,作注总会有些依据。凿齿既是兽又是人,便该属九尾狐族,九尾多半是代表品级的装饰,亦有遮羞的作用,品级低的尾就少,低至单尾的,想来凿齿亦标志性装饰物件。“尧弋凿齿於畴华之泽”,并未说到羿,然注说是羿射杀凿齿兽。弋做动词本义是用带绳子的箭射猎,尧是凤皇,不可能亲自射猎,故弋是操纵,为什么正文不提羿?实因羿和凿齿是同类,二者所处地域就挨着。凿齿是个群体,才会有“凿持盾。一曰戈。”的影像描述,不然述以“持戈盾”即可,那么对战的羿亦应是群体,领导者是称为羿的领袖。凿齿是“霸占”了美丽富饶的寿华之野,所以是“为民害”,实际是驱赶原住寿华之野的世民去了地势较高易于避难的山边,因为青藏高原同样要经历洪水。羿射杀凿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戏,是演给世民看的,世民已经在山边安营扎寨并习惯新居生活了,这时教训一下“霸道”的凿齿,安抚下民心,再说明真实意图,就容易获得理解,配合下面的防洪和更下一步的治洪工作。寿华之野是羿巡回表演任务的第一站,《天问》曰“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说的便是此事件,阻原应为鉏,穷指有穷氏,得名大概因为在穷桑一带居住,阻穷西征就是鉏地的有穷氏西征,岩何越焉?海内西经云:“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是指唐古拉山,羿的巡回表演先期是向西行,故谓西征,在西边还有一块世民居地——北狄。凿齿和羿是一个群体分的两边,化而为黄熊的是凿齿,在战斗表演中被羿射杀了,“死”的非常真实,所以又活过来就匪夷所思,巫何活焉?那不是说鲧,鲧并没活。《天问》其实是明知故问,楚人自称颛顼之后裔,与九尾狐渊源颇深,屈原岂会不知内幕?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难为你了……是不大好说。

——大荒西经云“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黄帝有二十五子,其中有五族神种,亦有人类种,说是炎帝子也行,反正是扯不清的关系,北狄之国在库木库勒盆地,在现代是荒凉无人之地,属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九婴被羿杀在凶水之上,又注说是水之大怪,就该是龙族,凶水是阿牙克库木湖和皮提勒克河的统称,真龙个头并不很大,一只或九只想霸占整片水域,将世民驱到山边是不大现实的,除非是搞大屠杀,那有悖于神的道德,所以是有挺多只龙,九婴亦应当是形容装饰,指戴着九条项链,是龙的身份设定。高诱注说:“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九婴不光会玩水还会玩火,捣蛋能力是蛮强的。羿杀九婴亦是表演,九婴挨了射,道具血袋破裂,九婴就势掉进水里装死,弄出浮尸的假象,旁观的世民也没法验证,然后巫再去起死回生,复活的九婴再表示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世民心理获得了极大满足,也就乐意听神指挥后续了。《天问》中“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可以认为指的是羿“降服”九婴的画面。射箭实在是门艺术,要射中效果逼真又要不误伤,就得需要羿这般的神射手出面,九婴才肯配合卖力出演,求个一战成名。北魏温子昇《寒陵山诗碑》云:“禄去王室,政出私门,铜马竞驰,金马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唐骆宾王《又破贼设蒙俭露布》云:“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沴;瑶阶舞戚,洞庭有三苗之墟。”,真就载入诗篇了。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呵呵,继续说。

——处理完九婴,羿一行折向东行,中途该还有些小的慰问演出,事不显就不记录,然后到了东方世民居地,青丘之泽指泰山以西的黄淮下游一带。射大风就不好表演,大风注说是大鸷,鸷即凶猛的鸟,大鸷我想是说鸾鸟,是凤皇的后世代,即孟鸟、灭蒙鸟、黄鸟之类,其飞来飞去不光难射,射中还容易造成误伤,若中了箭还得掉下来,那演不得假,东方的世民见多识广可不好骗。但是神总有办法,杀不得就改捕获吧,于是“缴大风於青丘之泽。”,缴以石磻,缴,系矢射之。磻《说文》解释是“以石箸隿慾也”,我想捕获方式乃是用弹弓射出甩石,甩石即两块连着长线的石头,那能够缠上大风,迫使其降落被俘。被俘就得接受惩罚,以平民愤,我想是拔毛,一来大风也到了差不多换羽的时候,二来拔下的羽毛还有下一步用。于是被拔了毛形象难看的大风被囚拷着游行示众,受过其祸害的世民纷纷叫好。下来就是射十日了,十日的使命已然完成,就等着退出舞台呢,只期待着一场隆重的谢幕。羿是“上射十日”,月明星稀之夜,十日照常亮起,地上的世民仰望着提弓带箭的一群射手飞上天去射日,一会儿日灭了光,但日会自己灭光,要确定其是被射灭的,得有证据,大风的羽毛就派上了用场,日灭的同时羽毛纷纷飘落,蒙太奇的因果关系得以确立,世民很容易相信了眼前一幕是羿射下了日,为了加强戏剧效果,还有日忽闪着落下的,隔日找到些黑乎乎的“飞船残骸”,即便见多识广的世民也不得不承认日是被羿射落的。羿只“射下”了九日,那也是预定结局,留着一日,执行夜间任务足矣。“下杀窫窳”,是去水下杀龙,世民是看不着的,也就无从怀疑,反正从此窫窳是消停老实了。窫窳亦作猰窳、猰貐,是较低级的龙族,海内南经曰:“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山海经中多有异形称窳的,如窫窳、窥窳、合窳,窳是粗劣之义。食人是咬人、攻击人之义,并非以人为食,窫窳是属于智慧生物,杀其是犯罪,危与贰负就因杀窫窳而被治罪,连带西王母亦受罚。《陈书•高祖纪上》策曰:“屠猰窳於中原,斮鲸鯢於濛汜。”是拿猰窳比喻顽固不化的敌人,《晋书•列传第三十七•温峤郗鉴传》赞曰:“封狐万里,投躯而弗顾;猰窳千羣,探穴而忘死。”,则是赞扬猰窳的奋不顾身精神,同时也赞了封狐,封豕即是封狐,乃较低级的九尾狐族,“封狐万里”说明九尾狐族分布极广。“禽封豕於桑林”,注说桑林是汤祷旱地,那是个庄严神圣所在,但尧时代汤还没生出来,那地儿原该是契管理的,契是九尾狐,封豕搞不好是其手下,要说契不知道神的计划我是不信的。羿扮演正义的使者,擒了封豕示众,自然也是大获民心,但民心是指向尧,因为羿的杀气太重,世民惧怕。《梁书•列传第四十四•文学下》作文曰:“虽大风立於青丘,凿齿奋於华野,比其狼戾,曾何足踰。”,就将羿恶化了,为狼而戾,是比喻西部的戎狄,“彼戎狄者,人面兽心,宴安鸩毒,以诛杀为道德,以蒸报为仁义。”,那是站在汉民族立场,偷换概念,慷慨陈词了。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赞!——说说修蛇吧。

——修蛇不是蛇,是阿须伦建造的工厂设施,即同巴蛇。在山海经中,大型的地面蛇形建筑在岷江流域和赣江流域都有,沅湘流域就无,然而早先是有的,即修蛇。今岳阳地域古时称巴陵,巴本义是粘接着的东西,巴蛇是与地下通道相接的,巴陵可能是地下通道的出入口,遂有洞庭别名。修蛇是不是临时建筑就不知道,我估摸是到处建隔离墙,把世民排挤到山边。洪水是由地下冒出,是谓洪泉,因此山边才是安全地带。羿既然到来了,修蛇就该谢幕了,于是被次第拆除,即是“断修蛇於洞庭”,或“斩修蛇於洞庭”。到禹时代,洞庭是转移去了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区域。本经训遂曰:“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舜之 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氵幸,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开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腕以为圣。”,很明显,羿也好,共工也好,舜禹也好,在洪水时代都是尧的手腕。世民有幸见证伟大奇迹的诞生,对尧舜禹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哪还会计较个人得失,说到底,神是在为世人文明的千秋万代着想,通过治水,大中华的概念亦于世人心中萌生,炎黄子孙原是一家,只可惜神一旦离去,兄弟姊妹就分了家,为争家产斗得头破血流,甚至于你死我活,不亦悲乎!

是啊……咎由自取。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羿大概是厌倦了地面生活,想成为仙真,但学道又嫌烦,就依仗功劳“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西王母又大概不厌其烦,便许了其,然而羿是不够格的。“姮娥窃以奔月”,姮娥在刘安自撰的《淮南子•外八篇》中是羿妻,还与羿有一段凄美爱情故事,然考察其文字,完全是据《淮南子》中高人所述而发挥的臆想,不足为信。就我看,姮娥是个阿须伦,是帝喾女儿之一,和羿的婚姻亦政治婚姻,即便是羿妻,和羿也没什么深厚感情,反倒是五帝系用来制衡羿的女道士,张衡《灵宪》记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耦。其后有冯焉者。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西王母给羿的“不死之药”本身应是女版的护卫艇,形像四足白兔,而男版的护卫艇形像三足黑乌,“冯焉”是“不死之药”的低配,也怨不得嫦娥要动心思了,嫦娥即是姮娥。占就是问天了,天上传话说是好事,指示嫦娥西行,月亮如何在西?所以奔月是奔西部的月宫,而月宫是一艘天母舰,嫦娥的姐姐在那儿,搞不好就是帝挚。蟾蜍是指生育机构,即月宫。

……都让你说了,再说说羿吧。

——《淮南子•氾论训》云:“牛马有功,犹不可忘,又况人乎!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故炎帝于火,而死为灶;禹劳天下,而死为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灶是祀家居神,社是祀土地神,稷是祀五谷神,宗布是什么?(是镇宅神,后人不大用)我想也是,世人不是傻子,羿的确有功,但还称不上是英雄。《淮南子•诠言训》曰:“故圣人掩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子路菹于卫,苏秦死于口。”,注说“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这倒不是重点,庆忌、羿、子路、苏秦并说,让我对另外三人身份起了疑。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他们的事以后再说,该说尧了。

——可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那就简单说下,细说还不到时候。

——考察史籍中庆忌、羿、子路、苏秦之事,莫不大异于常人,我越来越相信,他们都是九尾狐族,而先秦历史里除了他们,还有众多别的伪装人类者。他们并非特意伪装,而是记史的人有意无意,将他们人格化了,而并非反过来神化,因为……弑神的罪名很大,人类可担不起!五族在西汉以前是谓神,西汉以后就谓妖。我说完了。

他们是殉道者,让我伤心一下……好了,说洪水时代。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洪水时代是彰显神的智慧而英杰辈出的时代!神并非一昧的好好先生,而是审时度势,花最小的代价建立最大的功业,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光辉!隋炀帝也算是建立了伟大的功业,然而却遭后世唾骂,为何?皆因其自身道德败坏,无以服人,遂成劳民伤财,天下大乱。李世民屠兄杀弟,却被后世赞为千古明君,为何?皆因时势使然,杀戮非其本心,而其修德勤政,兢兢业业,创立贞观之治。人孰无过,一将功成万骨枯,在社会变革之中,牺牲在所难免,单从道德层面讲,领袖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很高的,其个人是沉沦败坏,还是反省励精,两种选择便是两种身后名。

说的不错,但又扯远了,你要是没想好,就先绘个图。



————元年丙子,应当是说丙子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60年的第13年称“丙子年”, 同理依《竹书纪年》,舜己未即位,禹壬子即位,算来与治期非常契合,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就可以推算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举的公元前2070年是辛卯年,绝不是夏之始!就按靠近前2070来算,尧即位在约公元前2264年或前2204年。舜即位在约前2161年或前2101年,禹即位在约前2108年或前2048年。《竹书纪年》明确记夏“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记商“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不知夏商周断代工程何以说商代在“约前1600-1046年”,那延续有554年!据说断代工程是按考古资料推算……我竟无言以对,考的是什么古?拿原始遗存当古,拿神就不当古,可夏商周明明是神建立的朝代。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别激动,别人怎样你管不着,做好自己的事。

——《太平御览》引《续述征记》曰:“城阳县有尧蒙,自汉晋二千石及丞尉刊名甚众。尧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载,记於尧碑。”,查永嘉三年是公元309年,依之推算尧即位于前2412年,恐怕是误将某帝即位当成了尧即位。若取禹即位是前2108年,则据《清河郡本纬书》来个简单加算,黄帝即位是在前2517年,颛顼2412,帝喾2338,帝尧2259,帝舜2161,某帝刚好和颛顼对上!而帝禹、帝舜皆对应《竹书纪年》干支记录,帝尧有5年误差,但《清河郡本纬书》是叠加了帝挚而取的治期,则应按《竹书纪年》修正,帝尧即位在公元前2264年。完美!这才该是夏商周断代的正解!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时间弄清了就说些别的,眼界放开,洪水时代才是重点。

——《竹书纪年》记尧舜禹即天子位皆是“居冀”,到老了才还故乡,“冀”该是指一特定区域,就相当于临时首都,从尧舜禹理政的活动地点看,其应当是指嵩山以北、黄河以南,即今河南郑州地区,毗邻嵩山神宗,更小的范围应该在河洛交汇处的荥阳、巩义一带。现今认为的尧舜禹之都城都不过是其所直辖世民的聚居地,而尧舜禹是坐镇中央,管着整个天下的邦国,就相当于大总统。若不认识到此一点,古史就永远是个谜。“命羲和历象”,是修正世民历法,由于此,纪年遂有“元年丙子”记录,干支60年一循环,极好推算。“五年,初巡狩四岳”,将尧即位元年视为帝挚五年就比较好,而后帝挚转向幕后摄政,四年后帝挚告别舞台,而帝尧启用羿,便是“初巡狩四岳”,四岳代指四方神界。“七年,有麟。”,《竹书纪年》是站在世民的角度记史,麒麟是少见的瑞兽,那应该是标志着庆祝活动,即“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天子可不是万民立的,所以是个表演仪式。麒麟与阿须伦同属生命第四世代,进化顺序是毛犊生应龙生建马生麒麟生庶兽,再到未来的毛者,麒麟外貌特征是有独角,建马依我看便是独角兽,应龙我想是行为像水獭的一种智慧生物,会筑坝蓄水,但庶兽有很多样子,麒麟、建马、应龙未必就只一种,但也不会多,多了地球容纳不下(题外话就别说了)嗯,“十二年,初治兵。”,我想是隐写,实际是发动洪水,治兵是治世民的兵,洪水时代世民必须接受军事化管理(没错)“十六年,渠搜氏来宾。”,渠搜氏是居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国地域的世民,那儿残留上代人类文明,大概是应邀来传授治水经验的(也对)“十九年,命共工治河。”,那是小治,记史的地点很可能是在陶,帝尧的直辖世民聚居地,今山西平遥一带,河指的是汾河(嗯,很合理)“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僬侥氏肯定是来自僬侥国,来朝与来宾不同,是指神国使者,来宾则指世民使团。《列子•汤问》曰:“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大荒南经曰:“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说文》曰:“南方有焦侥人,长三尺,短之极”,现在来看,僬侥氏应该是伊甸人,在淮河流域种植粮食作物,成年伊甸人长一尺五寸是对的,就30厘米左右,长三尺是特例,大概地球水土太养人,个别伊甸人变异长高了(……)没羽却是给世民的礼物,是一批制作精良的箭枝。世民被洪水围困,种田是别想了,狩猎就可以。

嗯,上天也会提供粮食,世民放心的投入学习和训练就好。(难怪……)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是一次慰问活动,冀是临时首都,亦是世民学习深造的校区所在,治水是全民上阵,世民亦在其中,在舜禹上场前,治水一直是小流域的治理,交通方面倒不用愁,飞来飞去的船艇甚多。我的疑惑在于,洪水是从地下冒出,地下哪儿来的那么多水?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水量应该是不变的,治水前的中华地貌是何样,必定和治水后的大不相同……我明白了!昨儿是你让我脑袋短路的吧?现在头还晕乎乎的。

是你身体累了,需要休息,大脑重启是需要适应,慢慢来。

——水源是来自冰川,而洪源是来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原来有一片海域!这就解释了青海湖为何是咸水湖,柴达木盆地为何是盐碱地,为何会有共工之台,为何天倾西北,为何有九婴,为何后稷会潜去那边!——真是太伟大了!我想那才是真正的空中花园!

明白了就好,我也常常怀念从前(我又头晕眼花了……)跳过吧。

——洪水前和洪水后的地形其实大体不变,只是地貌有所变化。“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氵幸,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之时亦是尧之时,可知当时情形(可以了)嗯,“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这是帝尧的求道之旅,强调乘素车玄驹是因为那是指金丹大药即护卫艇,女版是素车,男版是玄驹,就好比白兔黑乌,样式有所变化而已。山海经透露首山是个交通站,如今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训练基地。帝尧是个修道士,在史籍中多有体现,比如其极其简朴的生活作风,还有多次让位之举,三载考验舜实在是负责的态度,因舜的德当时尚不能服众。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还是说详细些比较好。

——《太平御览》引《淮南子》曰:“人之所以乐为天子者,以穷耳目之欲,而适身体之便也。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采椽不斫,弁题不枅。(言梁柱相折,矩不着枅栌也。)珍怪奇味,人之所美也,尧粝粱之饭,藜藿之羹。文锦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掩形,鹿裘御寒。养生之具不加厚,而增之以大任,重之以忧,故举天下而传之舜,若解重负然,非直辞让也。”又曰:“又曰:尧王天下而忧不解,授舜而忧乃释。”,便是明证。尧舜禹事在《太平御览》中多有引述,尧还曾想让位给许由,还有子州支父,我不想再背书(哦)“五十三年,帝祭于洛。”,是帝尧求问天意,我想大概是问洪水还要持续多久,她其实厌倦了做天子,心被素车玄驹勾走了。但她是有道行的凤皇,故能生于忧患。凤皇和伊甸人同为生命第三世代,伊甸人极为长寿,凤皇亦应该是长寿的,不死鸟嘛。

哦,关于尧是女凤皇,还有什么说道不?

——《太平御览》引《孝经援神契》曰:“尧鸟庭,荷胜,八眉。(尧,火精人也。鸟庭,庭有鸟骨。表取像朱鸟与太微庭也。朱鸟戴圣,荷胜似之。八眉,眉彩色有八。) ”,无疑说尧是鸟人。《太平御览》又引《庄子》曰:“尧观于华封,封华人曰:‘嘻!请祝圣人,使人圣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多富则多事,多寿则多辱。’封人曰:‘夫圣人,鹑居而鷇(音扣。)食,鸟行而无章。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章,只能是形容身为鸟形的圣人即尧。而查《庄子》,其文是这么说的: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縠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 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

——“女独不欲”、“我以女为圣人邪”,分明称尧是女,说女通“汝”,亦是胡解。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是啊,睁着眼说瞎话……往下说。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朱应是个龙,《太平御览》引《吕氏春秋》曰:“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孟子》曰:尧使九男二女事舜也。)”,子指的是男,九男二女事舜,在《太平御览》所引《淮南子》亦有披露:

尧治天下,政教平,德润洽,在位七十载,乃求所属天下之统,令四岳明扬侧陋。四岳举舜而荐之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任以百官以观其外。既入大麓,烈风雷雨不迷。(林属於川曰麓,尧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不迷也。)乃属以九子,(尧有九子。)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

——依五帝系治世惯例可以判断,九男二女都是人类,二女乃娥皇女英,九男就籍籍无名,而尧有子十人,那么还有一子便是朱了,是男是女就不好说,总之异于人类,《山海经》有“帝丹朱”之称,我想是女的可能性大。按例是嫡子将来接替天子位,又按例凤皇之后该是龙王,所以朱必该是个女龙,同样舜亦有嫡子,即商均,按例商均该是个女九尾狐。如此想来,“五十三年,帝祭于洛。”,很可能是尧向上天求嫡子。朱果然生下了,母就不知何人,但朱可不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尧又是个慈爱的,不便教训,遂有“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后稷是个龙,是代理了尧的教育龙子之责。

嗯,上道儿了。看来重启还是很有用。(……)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六十九年,黜崇伯鲧。”,《史记》是这么说的: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嶽,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嶽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嶽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司马迁是将《尚书》文字改了通俗表达,却失了原味。而《尚书》是这么说的: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
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帝曰:「吁!静言庸违,像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佥曰:「于!鲧哉。」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畴是“谁啊”,若是顺从,登庸即摄政。尧先是问谁可以接班摄政,语法表达很像外文,我估摸是语言翻译机译的。放齐说朱,理由是其是胤子,本就是储君,又还开明,可见朱是个听得进意见的龙,并非“顽凶”,起码不“顽”,尧说朱“嚣讼”,就是喜欢争论,那也不是啥大毛病,大概朱听取意见的前提是先辩论,谁辩赢了就听谁的,很有民主意识啊,但尧认为那是弱智的表现,不适合做领袖。欢兜举荐共工,说共工刚立下大功,“鸠僝”是筹集工料,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尧说共工“静言”,就是说了不做,“庸违”,就是搞不和谐,“像恭”是样子恭敬,“滔天”是说指责天,下文的“浩浩滔天”亦此义。可见尧用共工是不得已,共工是龙王,舜没上位前,还得依赖其,但显然尧已不信任共工,之前是让共工治水,现在要换将了。此番对话是发生在议会,四岳即指众位议员,佥的身份是议会长,故四岳亦指其,我说的没错吧?(嗯,你才弄明白)谁叫古文不写清楚,,害我翻书翻得头晕(已经够清楚了)……尧称的“下民”指的是世民,俾乂是治理,洪水方割就是洪水刚刚被阻断,应该是共工的功劳,划分了治理区域,但尧不满意治水进度,我想共工是故意拖延,其本身是洪水发起者,心理上就抵触治水,另外可能原本就反对抽调青藏高原的海水。

剩下一点怎么不说了?(还没想清楚……我头又晕了)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哦,“佥”是指众人,“岳”才是议代表……(那不重要)谁说!我以为“佥”是一个人,影响我许多判断!(现在改正好)……尧治期的共工没留名,我想,尧、舜、禹不能称是谥号,而应该是尊号,其在世时就被这么叫。鲧亦是尊号,总觉得别有意义,不像是九尾狐……原名却是不知。圮是塌坏,族本义矢锋,即箭头,“方命圮族”,应该是尧才刚下命令鲧拆除带刺的屏障。《吕氏春秋•君守篇》曰:“:夏鲧作城。”《淮南子•原道训》曰:“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初学记》卷二十四引《吴越春秋》云:“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通志》说:“尧封鲧为崇伯,使之治水,乃兴徒役,作九仞之城。”,可见鲧是有建筑的才能,三仞是约五米五高,九仞若是实数就有十六米五,做防洪堤是绝对够了,河北威县还有鲧堤遗址,依稀能见当年风貌。但神要的不是这个,可神要的也是这个,要不何以九年都不出面制止? ……想不通啊……

……(……)……说吧。

——原来鲧是一条大鱼,是鲵!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诶,发什么呆呢?(……一切都是神的设计,对不?)你又想多了。

——不由我不想,屈原亦然,遂有《天问》!“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乃是问,鲧不能胜任治水,工师为何仍将她推举?都说有什么可担忧的,何不试着让她去做?另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字面上是说,到处播下黑黍,将水草垒成环形,为什么同时投入进行,而鲧很快的修建成功?实际是说用息土筑城郭,那倒不是鲧的创造,想当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亦是如此,只不过鲧有自己的作业方式,她不是一个,而是率领水族尤其是同类一齐上阵。此句下接的问是“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乍看白蜺婴茀说的是九婴,似乎九婴是白蜺,便是所谓白龙鱼服,亦可说是窫窳,后世称鲸鲵,即如凿齿、封狐、封豕、封豨,乃同物类的不同表达。此问字面是说,白蜺项上挂着草环,为什么做这样的装扮?怎么得到了良药,不能固定好?后一问可以认为是说羿,但实际两问都是说鲧,往后就知道了,九婴乃是虬龙,是白蜺的进化方向。另外“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乃是问,被鸱龟拽着嚼子,鲧为何那么听话?顺顺当当就要成功,天帝为何要施加刑罚?鲧的大鱼形象可以在马王堆帛画上看到,在帛画所描绘内容的下部,一号墓帛画上,大鱼一旁清晰的伴着鸱龟。此问中的鲧是说一个群体,即被牵引着的领头大鱼,鱼目看不到远,鱼脑子又较笨,易迷失方向,就得有所操控,鸱实际是机器鸟,是为监控的无人机,龟则是指挥的座舰,因为衔本义是嚼子,乃横勒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缰绳上,以便驾驭 。图上若是母舰类的会以口含云芝标示,表示“山岳”,并非生物。真是奇特的治水场面!就我看,个体意义的鲧应当是白蜺和虬龙的混血种,故能成为治水领袖,早在颛顼时期,天神就已布下治水的局。(只是计划,成果是不断调整得来的,世事难料啊)是吗?


说帛画底下部分反映的是冥界是不对的,从下至上实际是反映智慧生命的等级,体现的是对得道的追求,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即如鲤鱼跳龙门。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按《竹书纪年》的说法,鲧是被罢免在尧立六十九年,舜是被举荐在尧立七十年。后一点是无疑义的,《尚书》有明示,《史记》亦支持,而前一点易被混淆,罢免并非放逐,鲧被罢免是在舜摄政前,而被放逐是在舜摄政后,再被杀又是在放逐以后。对于鲧被杀之事,《竹书纪年》丝毫未提,就如丝毫未提羿射日之事。而《山海经》海内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肯定不是鲧死后才出生,舜是在尧立七十三年摄政,七十四年训狩四岳,归来后才殛鲧於羽山,殛是罚,而后推荐禹,七十五年禹治河,而禹已是司空。“鲧复生禹”是将鲧的记忆经验移植到禹身上,而那也许是很早就植入鲧大脑的一块芯片。鲧窃息壤只是民间传说,根本不存在窃,以息壤堙洪水只是表象,实际上是工师所为,鲧做为大鱼,只是精神领袖,筑坝是做不来的,其真正的作用是钻洞,“封狐万里,投躯而弗顾;猰窳千羣,探穴而忘死。”,才是治水场面的写照,大鱼是在水下的土层打洞的好手,工师是利用其来松土以开辟和扩展河道,而工师的主力是封狐,帛画中大鱼旁的便是,头上两角是戴着头饰,乃是挖掘工具,便是所谓凿齿。和大鱼并提的还有种生物,是谓“猰”或“猰貐”,是貉类,是陆上打洞的能手,而大鱼是谓“窳”或“窫窳”,二者经常混用。鲧打错洞倒是有,那并未造成多大危害,不至于要被杀身,“不待帝命”另有说法,鲧之死亦另有原因。

——《史记•夏本纪》曰:“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此话很说不通,当有所隐瞒,治水即便无状也已经是过去式,不大可能罢免了四年后再问罪,何况是死罪。《史记•五帝本纪》曰:“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嶽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嶽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这样说来,要治罪的该是四嶽,但四嶽没事,鲧却在羽山受罚,显得太不公平。如何就天下咸服?其中定有内幕。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共工还是有名字的,叫孔壬,巧言令色就是说其,如何淫辟就不知道,反正是被流放去了幽陵,幽陵应是不周负子,以后的禹攻共工国山,在幽都一带。共工做为龙,肯定是居于水里,即是通往贝加尔湖的色楞格河中。“以变北狄”云云是司马迁添加的,《尚书》只说:“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尧时的幽州亦指幽都地界,那时天下分十二州,具体划分就不大清楚。司马迁大概是想说,四罪都悔过自新了,对当地民众多有贡献,北狄、南蛮、西戎、东夷是泛指北南西东的少数民族,亦可能司马迁是指追随共工、欢兜、三苗、鲧的世民变成了北狄、南蛮、西戎、东夷,那就等于民族分裂。欢兜我想乃是一九尾狐,或是没到九尾级别的兽人,崇山在今张家界地区。三苗又称三毛,就个体而言,我想是一凤鸟,即是举荐朱的放齐。鲧是出生于颛顼三十年,算到尧六十一年起用就有179岁,可谓是元老级的存在,其智慧就不好妄测,但其种类就决定了不可以居高位,然而其很有上进心(哦?)

——《吕氏春秋•行论》云:“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鲧是个怀才不遇的大鱼,有怨愤也是正常的。是帝杀了其,帝不是指尧,而是指得天之道的天帝,我很怀疑鲧是在配合天帝演戏,当时其约190岁,如何就没了涵养?且当时的天帝是其“父”颛顼,《墨子•尚贤中》有云:“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而后续发展也很离奇。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等一下,你得先说清楚何为三公。

——三公是司徒、司马、司空,在最初是指水处总管、山处总管、谷处总管,水指江河湖海,谷指山间谷地。《淮南子》曰:

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鱼,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工易所拙。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譬若播棋於地,圆者走屋,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

——由此可知,尧为舜上位而来了个大清洗,当然也是舜的提议,原先的司马大概是放齐,司空大概是欢兜,也可能反过来,而原先的司徒是契,如今换做了司马,后来舜登帝,契佐禹治水有功,又做回了司徒。禹是补入的司空,治水花了十三年,要我说十一年就成功了,而禹是治水期间和涂山氏女配的婚姻,时为三十岁,则禹成为司空时怎么也有二十了。后稷一直是大田师,奚仲就接替了孔壬的共工之职,我想大田师和共工合称工师,后稷是龙,奚仲不是龙就是阿须伦。《墨子•非儒》中提到:“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巧垂是奚仲之后的共工,伃就不明身份。(又说跑题了)哦,说回鲧。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国语•晋语八》有云:“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亦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引《归藏•启筮》解为:“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黄熊便是说禹了,黄熊是禹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很彪悍的兽人形象,禹“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白狐九尾之瑞只是禹做梦梦见,是反映禹的个人理想,大概足够长寿黄毛就会变白,身体也会瘦,更具狐相,而道行越高就越多饰尾。马王堆一、三号墓非衣帛画中的巨人就是兽人写照,托盘的应是指羿,是长胡子的男性,那是拟人化,就像其上方的人首鸟身是指如人的大鸟,图上有九日,而攀龙的该是指禹,禹是个女性或叫雌性,图上只有一日。(啰嗦)鲧是自我牺牲以成全治水大业,亦是成全禹,先假死后真死,而禹入于羽渊是接受鲧的指导,《竹书纪年》载:“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渊便是羽渊。《拾遗记》谓:

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海民于羽山之中,修立鲧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至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则鼋鼍而为梁,逾翠岑则神龙而为驭,行遍日月之墟,惟不践羽山之地,皆圣德之感也。

《国语》、《左传》云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祀之。郊是祭天大祀,三代是夏商周。鲧之功德自在人心。《离骚》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九章•惜诵》曰“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婞直是女性化的刚直,乃是赞美。《天问》曰: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可见鲧才是治水真正的谋划者,“顺欲成功”、“纂就前绪”、“鲧何所营?”莫不暗示禹是按鲧计划,最终完成了治水。“帝何刑焉?”和鲧的被黜是有莫大干系,治水必定会损害一些地方利益,以鲧的婞直,加之本身沟通能力有限,再有心怀叵测者作祟,就会激起民变,鲧筑城亦不得已而为之,反对者太多了,还对鲧的追随者造成了实质伤害。《淮南子•原道训》曰:“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可见当时的情状,鲧“功用不成”是因为遇阻力太大,以至于被黜。帝“杀鲧”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也为震慑人心,流共工,放欢兜,窜三苗,再起用禹就说明了一切。一个帝子以身殉道,你们还想怎样?都没话说了吧,好好配合治水!

东拉西扯,终于说到了点子上(我有什么办法?那都有关系!)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时间:2019-10-30 16:12:50
——鲧先是假死,隐身于羽渊深处,在幕后教导禹,三年后才动记忆体移植手术,是在泰山脚下完成,即《山海经》中次三经言“禹父之所化”,是否死还不好说,反正“尸体”是被看见了,以为三年不腐,我想鲧手术后被移送天宫了,帝不会那么无情,卸磨杀驴也有违神界道德。(你想的不错)但这并非全部的真相。(哦?)

——从尧立到舜摄政,中间有七十年之久,占了尧治期的绝大部分,即便有诸侯作乱,古籍对尧治期却是不吝赞美之词,认为是世民之极美好时代,连同舜、禹治期,何哉?皆因世民是被养着,而吃苦受累的是神民,吵吵闹闹打打杀杀的也是神民,世民也就是做个看客。即便到了夏商周,世民有了治世主动权,但还是在神的监护下,世民就像懵懂的孩子,看着父母上演狗血的家庭剧。(喂!)话说回头,接“六十九年,黜崇伯鲧。”往下,《竹书纪年》曰:“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然后有一大段细述文字,只是要说一件事,尧禅让舜是上天的旨意。其中写到“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此时舜还没摄政,洪水既平只能是说鲧的前期治水,应该是指用息土把洪泉堵住了,可是为什么要“归功于舜”?舜就突然耀眼的出现了,什么“《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什么“闿色授帝舜。”,又言虞、夏当受天命。由此可见,舜一定是参与了鲧的治水,而且起了莫大作用,按神标准,只有立大功者才配受禅让。《尚书•虞书•舜典》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三十征是舜履历中的重要一笔,在其摄政之前。征本义为出征、征伐,《说文》曰:“征,正行也”,《孟子》曰:“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平等的两国交战不称“征”,可显然尧在七十年时对舜是不熟悉甚至不大了解的,是四岳推荐的舜,则令舜征的也该是四岳。

点到就可以了,舜的家事也可以略过,你得给人留些想象空间。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字数:112655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8-29 16:42:08

更新时间:2019-10-30 16:12:50

评论数:20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