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年过半百,终于回归到我最喜欢的咨询行业

年过半百,终于回归到我最喜欢的咨询行业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这个“五一节”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节日,尽管我很忙(被任命一个新项目的负责人);但是真的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回归到我最喜欢的EHS咨询行业。
我当年是学化工专业的,在干了12年的化工生产后面临着转行的命运;可能是冥冥中来自上天的旨意吧,我选择了EHS管理这个专业(因为在2000年时,我预测国家未来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因为选择的比较客观和冷静,但是现实中却是长久的等待。。。。。。但是最终还是一直在制造业坚持了下来。我儿子今年大学也毕业了,却坚决不愿意去工厂;我常常替他分析在制造业的“好处”,但是他却常有自己的“主见”。

做为一个60末的职场人,我终于坚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道理。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说法来自1986年8月份《中学生数理化》杂志,是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的一个讲稿。她的讲话激励了我们那一代人;但是现在却很少看到这样的坚持与砥砺前行。。。。。。

给自己一个“期许”,让我们青春无悔!!!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我的新公司位于深圳蛇口,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一大批早期来自中国石油的前辈,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纷纷走出体制内,进入跨国公司BP、Shell 、雪佛龙、康菲等等。在这里接受了国外最先近的“EHS管理理念“,为了提升自己国家的制造业EHS管理水平,而创立了这个EHS顾问公司。
不得不说: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并立即表现出它”恶的“一面,即开始侵略、欺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工业化的大生产“满足了他们侵略的需求,但也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工业事故“;有人为此进行了长达10年以后的研究,最后提出了”海因里希法规“。这个法规对现代安全管理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说到海因里希,我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分工越来越细:你只有在特定的行业或领域才能知道”特定的术语“,这也社会大分工带来的现实结果;但这样做一个好处就是要求人们越来越”专业化“。。。。。。

海因里希被称为”现代安全管理之父“,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最为杰出的贡献是:他提出的300∶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安全学者海因里希,花费10年以上的时间,通过综合分析10万起”工伤事故“,得出的综合分析方案。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他的研究结果即使在今天,仍被EHS专业人员视为”金典法规“!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在来这个顾问公司之前,我在一家香港公司做集团的安全经理。这个香港公司是做出口成品出口,在业内也是“声名显赫”,因为他们有成套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技术支持人员。因为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高,到目前他们有5~6个制造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有5个、近20间工厂,拥有近4万工人。。。。。。

大部分的香港公司由于前些年做转口贸易都赚了很多钱,后来就开始自己开工厂做产品;但这样有一个问题是“为了快速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例如: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如何?生产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今后怎么处理?生产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怎么守法合规?

面对很多这样的问题,香港公司或内地的私营企业都是被跨国公司Apple、Tesco、Wal-Mart、Nike、Levis供应链部门推着去“重视”EHS管理工作的。因为,你不达到这些跨国公司的EHS标准,你根本拿到他们的订单。慢慢地,你也就失去了市场。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由于“温室效应”,从2000年后世界气候越来越异常,极端气候导致的台风和暴雨在广东越来越频繁。相信生活广东的你一定有切身的体验!

为了落实“低碳生活”和“产品碳足迹”项目,在2009年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出面,拉了许多跨国公司来出钱赞助的“EHS管理项目”落户中国。因为广东省是中国的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东莞这一“世界制造中心”的影响力,这个项目就落地在了著名的学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由此产生了一个“岭南学院EHS中心”。

众名的跨国公司供应链为了规范、提升供应商的EHS管理水平,纷纷指定供应商必须到“岭南学院EHS中心”进行系统的EHS知识学习;这确实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让很多制造工厂的工作条件被进行了改善。例如:工作安全的条件改善、化学品使用条件的改善、职业防护工具的改善,也间接地提升了我国民营企业的EHS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发生的机率、工伤事故率!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这个香港公司也是靠跨国公司来进入世界市场的,当然也必须遵循着这一规则。如果都按照欧美企业的EHS标准来组织生产,恐怕仅EHS管理上的花费就上香港老板感觉赚不到多少钱了。怎么办?聪明的香港人,把20间工厂的一个工厂单独隔离出来:按照欧美验厂标准,逐步开始升级改造;慢慢地达到跨国公司的EHS标准,来达到客户的审核要求。通过这个“样板工厂”来通过客户审核并拿到客户订单,让其他工厂进行大量生产就成了它主要的运作模式。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其他的工厂安全管理就不敢恭维啦,特别是主力生产基地2018年(全年发生各类工伤就185起,还不包括发生在厂外的交通事故)发生的事故数排在第一位,这个数据来自当地保险公司的报告。

进入四月份就算是进入了“生产旺季”,大量的订单纷纷而来;但是却在当地很难招聘到合适的工人,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不得不跑到外地去招聘。现在的HR相当我刚来广东时,那可是相当的难做啊。。。。。。

这不今天下午一上班,群里就有人发信息给我:某某车间发生一起工伤,接着把几张相片发过来(其中就有一张图片,一辆救护车停在工厂里)。我的心情就像冰一样,迅速的冰凉了下来。怎么回事???

带着安全员去生产车间调查事故,发现工伤事故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又是刚进厂的新员工,才进厂10天就把右手压断了两个末端指节,估计要达到工伤七级。我才来不久,不能让这种事情持续地发展下去,怎么办?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昨天晚上想到11:00终于想出一个方法,明天把近年来的工伤案例先调过来;按照“工伤事故类型”分分类,就能找到什么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大早,我叫过来一个工业安全主任(小王),让他先停下手头的工作;按照我昨晚划分出来的10类“工伤事故类型”把近3年的事故,全部分类统计出来。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小王找到我:经理,你让我一分这些案例,我就明白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我拍拍他的肩膀,夸夸他:明白了就好,关键是你怎么搞定那些生产部门的老大?怎么让他们同意给你时间去做设备改善和新员工的培训?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根据我们整理出来的“案例数据分类”,我们惊人地发现:

1、五金车间是整个公司的“事故高发区”,2018年全年公司的医疗费用仅他们产生的工伤,就用了25%。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刚来公司时,第一次去五金车间巡查时的发现:全部工人没有一个穿安全鞋,正在从事调装作业的工人“居然”没有佩戴安全帽;转运钢管居然是用人工来推拉,那个工人也只是穿着一双“旅游鞋”。。。。。。

2、大部分工伤的员工都是新入职的员工(占17%),最初的15~30天是“事故高发期”;这与工厂急着让他们上岗有关,班组长是促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3、老工人工伤占16%,他们大都是“老油条”;凭借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就把手伸到设备运转区域搞卫生等,最后导致严重的工作。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这种行为属于“违章操作”。

4、占第四位的是:相当的多的生产设备是自己制作的,当年只考虑了“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而忽视了“安全保护”,或者缺少“安全急停按钮”。要不就是违反了“人机工效学”把应按在设备左侧的“脚踏开关”,实际放置在了右侧。

5、生产部门领导安全意识差,片面强调生产第一;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并给下属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6、工人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安全意识,完全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工厂来管理;但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有愧于他们。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昨天晚上2点多,五金车间又发生一起事故(一个贵州的女孩被压断了一个中指的后两节)。一大早,我就被董事总经理叫到他的办公室去了:他仔细地听我汇报完工伤情况,问我有何对策?我心里一喜:终于有机会了!!!

我把前几天整理出来的“思路”一鼓脑地端了上来:

1、立即恢复公司停滞很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运作,从现在开始每个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议”;从董事总经理到各部门经理都必须参加(却实有工作,不能参加的需要提前向我书面请假),无故不参加会议的经理每次罚款100元(并通报批评)。

2、凡是往年已经发生过事故的岗位,都做为“高风险岗位”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公司管理层根据评估的结果,需要花钱购买劳保用品的;公司管理层必须给予满足。

3、安全部马上公布一个“安全审核日程安排表”,从下周二开始每周对一个生产车间进行一次“安全审核”;先从五金车间开始,每个部门经理都必须跟着安全部的步伐走一遍。

4、安全部汇同IE部门,对发生过工伤的工位涉及到的车间经理、生产主任、班组长重新组织一次培训。由安全部经理亲自讲课!

5、对需要改善的机械设备成立专门的小组:由IE 、工程维修部和安全部一起寻找方法进行“工程改善”,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6、设备功能改善后,可能会降低产能;需要IE部门重新核算“单位产品”工价,由此来保证生产部门参加安全改善活动的积极性。

可能是因为香港大老板一大早把董事总经理骂了一通,听完我的汇报;他只提出了几个小问题,就基本上全部同意了我的“建议”。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回到我的办公室,我立即起草了一个邮件给全公司中层经理,告诉他们下周二下午2:30PM在写字楼一楼大会议室召开“某某公司2019年度四月份安全生产会议”。最后cc:给董事总经理及各个副总,考虑到今天已经是周五就没有立即h点击“发送”。因为,我知道根据人们的习惯:到了下周一,各经理基本上早已经把上周安排的事情(除非特别重要的事情)忘掉了,所以还是下周一上午发,会更好。

周一,一大早HR就打电话过来:说来了3个面试安全主任的人,让我先进行面试。等我忙完,一看手机已经10:30啦。赶紧让欧阳(我手下的消防安全主任)再把上周五未发的邮件之“收件人”再确认一次(因为我也是刚来这个公司不到两周,很多经理级员工还认不全)。

我自己又再审核了一遍:邮件的正文及附件《安全审核日程安排表》,确认没有问题才点击了“发送”。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做任何事情不要急,但要一次做对、做好。否则,你将来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第二天早上,我在饭堂遇到了维修部高级经理“杜老大”,早晨!杜老大,我主动打招呼给他,杜老大“皮笑肉不笑地”回应了一下;然后坐到了我的对面。我只好大声一点“杜老大,我们下午2:30有一个公司安全会议在写楼字大会议室。。。。。。”,“不好意思 !”我今天要去东莞总部开会,参加不了了。。。。。。

其实,我知道杜老大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但我就是想试探试探他一下,看他到底有多难对付;越是这样明着来“对抗的”人还好办,就怕那些“笑面虎”才难对付呢。

我知道杜老大为什么故意不来参加安全会议:因为上周我去五金车间转了转,看到他们的员工安全风险太高,就对五金车间的经理提出了一些意见。但没有想到的是:人称“二哥”的五金车间经理,和维护部高级经理是亲哥俩。“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黄经理,把今天到现场没来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迟到的经理名字记下来,每人罚款100元”。赵董怒气冲冲的命令着。。。。。。 因为,到了2:30只有不到10个经理来开会。赵董带着其他副总都来了,看到这个场面;面色越来越难看,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我知道:我是刚来的,肯定会有人会给我“难堪”。而我也想看看:到底是那些人想给我难堪?我今后心里也好有个准备。

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们给的是赵董的“难堪”,我是奉赵董的命令来组织会议,就代表着公司决策层在安全管理方面将有一个“巨变”;谁将来会成为整治对象还说不准呢?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Robert 是公司请的集团安全经理,从现在开始他将代表“集团安委会”驻在我们基地;来帮助我们寻找安全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到年底我们公司必须把事故率降低到去年的一半。这是我在卓先生(公司董事局 )面前做出的保证!”

会后我带着赵董直接去了五金部,其他几个副总也急跟在后面。“我说李经理,你赶紧到五金部,赵董现在已经在五金部了,你快点!”我听到总经办的黄经理在用手机催促生产2部的李经理(这个李经理也是一个“刺头”,我听下属欧阳主任亲自介绍过他的事迹)。

“他妈的!你们的“5S”的怎么搞的?”。李经理因为急急忙忙地小跑着进来五金车间,没有看到地上有一摊油;结果摔了一跤,原来笔挺的西裤弄得脏兮兮的。一边骂着,刚爬起来就看到赵董严厉的目光;声音突然没了。。。。。。

“杜老二,我他妈跟你没完!!!”,李经理这个做事从不吃亏的主,今天在大家面前丢了脸面;恨不得上去打他一顿。但是,看到大家都忙着查找“安全隐患”,也就自己给自己找个“下台阶”不吭声了。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赵董,这就是上周二晚班发生重伤事故的那台设备”,我向赵董介绍着。“你们最终的调查结论是怎样的?”,我们安全办认为:是这台设备有先天的设计缺陷,您看:工人上料必须用右手放管,但放管的位置却在设备的左边;这样的设计本身就违反了从“人的习惯”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效率。当时那个女工发现钢管放下去,但是有点歪;就想用手去扶正一下,结果手就被“咬”住了。。。。。。

“我知道了,好像这种设备不只这一台吧?”,总共6台。我说:有4台是跟这个设备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最后面的那台却是从右边上料,同时冲压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前边的同类设备,因为它符合“人机工效学”的原理 ;而且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

“ 杜经理,为什么那台设备能从右边上料并完成冲压?而前面几台不能这样改善一下?”,“赵董,这台设备的油缸在右边,机台上刚好有位置能放下;那几台冲压设备如果改在右边,没有位置能放下油缸。”杜经理急忙解释到。。。。。。

我突然感觉到:做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知识的可怕。。。。。。

没有位置放油缸?你不能现在的油缸“个头”有比这个还“袖珍的”吗?还是你怕花钱啊?你他妈的,说的是人话吗?我不禁开始“腹诽”起这个仁兄。。。。。。

去年光五金车间,工伤治疗费用就花了公司全部费用的25%。也是发生在另一台这类设备上的工伤,一单就用了20万。那个男人43岁了,因为这个工伤成了“废人”;一家人跑到当地法院把公司给告了,最后是公司又花了50万才“了结”了这个案例。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这个杜老二,根本没有安全意识。Robert ,你要好好给他上一课;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到部门一把手的?”说话的是公司刚来的副总,徐总。

好的!我建议:对所有的中层经理和高级经理集中进行一次“安全领导力”的培训,让他们自己来分析一下,发生在自己公司的工伤给别人家庭来的“后果”,他们愿意接受吗?能接受吗?OK! 我全力支持你的想法,到时候我一定来参加这个培训。徐总鼓励我道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经过2个小时的走访,我第一次看到:不是公司的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而是基层或部门的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真正地从“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角度去理解并安排工作,工作思路还停留在20年前。

“ Robert, 你让大家集中到大会议室。我们要总结一下今天的安全检查,不要又像以前那样,搞成了走过场。”,赵董安排我,我让欧阳主任去一一通知大家。

李经理,你今天摔了一跤。你先说,赵董直接“点将”到李经理头上。

“既然是赵董点我,我就不客气了。。。。。。”

1、现场吊装作业的工人,居然没有戴安全帽。要否那捆钢管撞到墙上弹回来,估计那个员工就得脑袋受到重伤。

2、“5S”管理太差,不是我说的;大家都这么说。你们放在地上的钢管把消防通道都堵住了,怎么过人啊?

3、我注意到:你们堆放钢管的“工装”,严重超过“限定高度”;但是你们却用两块木板来充当工装。万一工装被叉车撞一下,那些钢管滚下来,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工伤。

我突然发现:这个李经理真的是“不简单”!做为生产部门的老大,怎么会不懂得“识别安全隐患”?只是看别人车间,怎么看都是有问题的。反过来看自己的车间,就开始“糊涂”了,什么都没问题啦。。。。。。
1、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由于得到了赵董的支持,大家开始放下面子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出了46条改善意见,都很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杜老二一看这个局面,很识相地表态:我一定把大家的建议落实下去,请集团的Robert经理、Sam(集团IE部经理)、程经理(工程维护部副经理)和我一起组成一个“安全改善领导小组”,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工作计划,力争到年底先把这6台冲压设备改善完成。

“我说3点啊,第一、大家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思维,过去车间一发生事故就是“一连串的罚款”;这么做了7、8年也没有看到什么效果,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方式是错的,没有效果。”

第二、就是IE部门要根据设备新的改善,重新核算单位工件价格;因为安全改善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那么就需要重新核定工价,让生产部门愿意改善设备安全性能。

第三、安全办要想到对策,怎么降低新员工发生工伤的几率?这个,我在Robert 给我的《某某公司安全现状评估报告》中看到过分析数据,思路也很好,关键是怎么“落地”?

最后,是赵董的总结。不得不说:赵董是真的在支持我的工作!!!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第3周的周一下午,我又去五金车间查看现场改善的进度。一个生产线的主任看到我,说:韦经理,您看我们每天都要从外面用叉车把钢管叉到平台上的工具车里,再人工拉到车间里去。由于物料超重,经常发生车轮压伤工人的脚事情。您看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想了有两周了。因为,我需要做出一个明显的改善来证明安全办的成绩,就必须为五金车间做出点实打实的改善;才能赢得杜老二他们真正的认可。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这次会议,我们定的是审核生产1部,在开完会议后我们直接去了生产1部的现场。。。。。。

生产1部因为早就知道了我们的审核计划,提前做好现场清洁工作;特别是“5S”管理显得很有条理,员工故意违章的现象也比平时少了许多。他们的周经理陪着赵董和徐总等小心地“交流着”。。。。。。

总的来说,生产一部由于提前做了准备工作;我们最后也没有找到太多的问题,因为我分析过,这个车间的案例不是太多,但是属于老员工“违章操作”导致事故的较多。但现在,大家看到这么多的公司领导出现在这里;谁还会故意这样做呢?


楼主:robert_86  时间:2019-05-11 21:45:42
回去办公楼的路上,我故意与赵董并肩地一起讨论工作着;趁着转过一个厂房的转角,我想起五金车间上料平台的事情。

“赵董,五金车间的刘主任昨天向我反映:他们每次上料,把钢管转运到车间时,经常发生工具车压伤工人的脚。我想了一个办法,想向您请教一下。。。。。。”

我的想法是在五金车间的厂房侧面破开一个门,让叉车把钢管叉到这个平台上;这样就可以用运料“轨道电瓶车”来运输那些钢管或其他重物了。但这样,又产生了3个问题。

第一、在厂房的侧面开门,会不会破坏厂房的“受力结构”?

第二、如果建设运料“轨道电瓶车”,又会增加相当大的一笔支出?谁来付钱?

第三、这个建设工期需要用时多少?会不会影响生产?

赵董听完了我的建议一下子不说话了,这到让我心里开始“七上八下”起来。这可是我的第一个实际的建议,如果没有通过;估计以后杜老二们就更不会把我当回事了。

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到他身后的徐总身上,徐总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他故意地大声喊到:杜老大,杜老大你来一下。我问你:如果我们在五金车间的这面墙上开个门,会不会影响它的“整体性受力”?杜老大上上下下的看了3次,回复:不会影响的。因为,这面墙不是“承重墙”。。。。。。

“徐总、 杜老大、韦经理和杜老二,你们几个成立一个小组;就把韦经理提议的方案,做一个项目方案给我。对了还要把它的预算一并给我,我看看能不能落实?”赵董最后吩咐道。

楼主:robert_86

字数:53406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9-05-02 21:09:46

更新时间:2019-05-11 21:45:42

评论数:1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