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关孙兴祖牺牲的地点和时间,在这里做个说明。
一、时间:宋濂的孙兴祖神道碑文没有记录具体的月份和日期,只是记录为洪武三年某月日。可是,《国榷》记录于该年的五月。《明太祖实录》和《明史纪事本末》皆系于五月。
二、地点:三不剌川五郎口。这究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如果确定了时间为五月,那么,孙兴祖就不可能参加定西之战,因为该年的四月初八日,定西之战就结束了。他又怎么可能在五月牺牲于定西战场呢?
那么,孙兴祖有没有参加定西之战呢?
有学者持否认意见。
他们认为,孙兴祖既为燕山六卫之最高指挥官,并且镇守北平,他是不可能离开这个北伐的北路线阵地的,毕竟,李文忠就是要从这里出击北元的最高统治者妥懽帖睦耳。另外,这个三不剌川,就在今天内蒙古四王子旗东北一百里处(距离其东北的应昌约六百里)。按照地望,孙兴祖没有参加徐达的定西之战,而是参加了李文忠的应昌之战。

愚以为,孙兴祖暂定为参加了定西之战,为何?
1、《明太祖实录》的《孙兴祖传》记载:”至是,从大将军北伐,以战死,年三十有五。“这个大将军,就是徐达。
2、《皇明开国功臣录》的《孙兴祖传》记载:”仍命(孙兴祖)兼燕王武傅,三年正月副大将军北伐,三月甲午,兵次三不剌川,遇胡兵,力战,死于五郎口。年三十有五。“这里的”副“是动词,也就是做大将军的副将的意思。他牺牲的日期是三月甲午。
3、《明史》的《孙兴祖传》直接记录为:”洪武三年帅六卫从(徐)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
4、《皇明通纪》记载:”徐达等兵大破王保保于定西古城,夷其营落,获王公以下败百余人,降其众八万,斩首二千级,获辎重驼马不可胜计,王保保绝塞而遁。是役也,都督孙兴祖遇胡兵于三不剌川,力战,死于五郎口。右丞胡德济与虏战于庄浪,亦失利。“
5、其余的几部常见的史籍,也是记录孙兴祖从大将军徐达出征的。
这就奇怪了,徐达出征定西,孙兴祖从征,那么,怎么可能会在战场数千里以外的三不剌川与蒙古兵发生遭遇战呢?
这也是研究明初战争的朋友不解的困惑问题。
还是在《明太祖实录》里,找到另一段记录:
”大军取河北,入元都,攻永平,良臣功居多。二年,奉诏守山西行省,率兵出大同,击元将孔兴等,降之。三年,又从大将军徐达击元王保保于定西三不剌川,皆败之。“
这是《曹良臣传》的片断,由此可知,原来定西也有一个叫”三不剌川“的地方!
这就明白了,孙兴祖的确跟随徐达参加了定西之战,他牺牲的地方叫三不剌川,与内蒙古的三不剌川同名而已!而且,内蒙古的三不剌川地势平坦,广阔之极,根本没有能够称为”五郎口“的关隘。
倒是元末明初的顾祖禹把地名弄清楚了,他在《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二”陕西十一“里介绍:”三不剌川在卫北境。其西为五郎口。明初,孙兴祖战死于此。“这个”卫“,就是靖远卫,也就是定西战场以北一百多里的地方!
故此,孙兴祖之死,定于此地——定西三不剌川之五郎口。
那种认为孙兴祖身为北平指挥官,为什么参加定西之战,不参加应昌之战,也无需解释。徐达手下,还有东南沿海的朱亮祖呢?为什么他也参加定西之战?曹良臣呢?他也不在陕西战区啊,胡德济呢,这些将领,在大战之时, 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有权向皇帝申请,调令任何将领参战!
下文,我们就记录孙兴祖之死吧。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95.
孙兴祖,十八九岁就加入朱元璋队伍,那时候的他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朱元璋作为镇抚官,也仅仅是个小头目,能带几百号人马已经很了不起的了。孙兴祖小兵一个,唯一被朱元璋注意到的地方就是经常到自己家来孝敬这个孝敬那个,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很会拍马屁,这显然不中朱镇抚的心意。他本人每逢打仗抢了东西,基本上都派发给自己的下属,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拿着这些“战利品”去孝敬他的上司郭子兴大帅!眼见孙兴祖如此行径,朱元璋是不太欢喜的,可是,他不知道,正是孙兴祖有如此的孝敬他,当他的老丈人郭子兴不满自己的女婿没有礼物往来而板起脸,给他脸色看时,他的老婆马夫人急急忙忙地把孙兴祖等人孝敬他夫妻俩的礼物转手送给郭子兴的二房姨太,才把朱元璋的老丈人哄开心!
孙兴祖还是有用处的!
朱元璋也转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对孙兴祖说了一番话,孙兴祖也开始转变了。
“兴祖,我不希望只看到你拿礼物往我家跑,我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
这句话是在他们夺取了和州之后说的,从此以后,孙兴祖就变了第二个人了!
渡江之战,孙兴祖开始渐露头角,常遇春第一个跳上采石矶,后面勇猛追随的十几名战士当中,就有孙兴祖此人。以后的太平、金陵、溧水、溧阳、镇江、金坛……甚至宣城、宁国等等战役,孙兴祖都是率先登上敌军城楼的先锋队战士之一!特别是镇江之战,徐达领导的部队在先遣队提供的情报下,只是用了一通鼓的时间,就攻克了这座南京东面的军事重镇,先登者,孙兴祖是也!故此,朱元璋在应天府组织军政府时,特意安排孙兴祖为五翼元帅之一!
也就是说,早在1356年,孙兴祖已经是朱元璋的侍卫军的一名元帅了!与邓愈、胡大海等人同一级别!
后来的战斗中,孙兴祖虽然没有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那些军事明星们那么光耀千古,可也足以统帅一军,独当一面,天策卫指挥使是也。
在江西战场上,孙兴祖最闪亮的战绩就是对付陈友谅的八阵指挥营。前文不止一次说过八阵指挥营是陈友谅最精锐的陆军部队,虽然目前找不到更详细的有关它的资料,可是,但凡劲推朱元璋某位军事强人时,总是拿他们战胜陈友谅的八阵指挥营来说事,就说明这是一支多么令人敬畏甚至害怕的部队,能够打败它,不正好说明自己更厉害吗?
孙兴祖就是打败八阵指挥营的一个高手,朱元璋对他的酬劳是“飞熊卫指挥使”!
究竟飞熊卫比天策卫要高级多少?天策,是秦王李世民曾经担任的角色——所谓天策上将军说的正是李世民。飞熊,就是周文王“飞熊入梦”的“飞熊”,它可是专指姜子牙啊!姜尚是也!尚父!
总之,孙兴祖担任了飞熊卫指挥使后,陈德才接任了天策卫指挥使之职。
徐达对孙兴祖特别重视,北伐中原时,已经升任为大都督府副使(比指挥使高一级)的孙兴祖不仅独领军马协同作战,攻克大都后,徐达更把大都(北平)的军事防务全权委托孙兴祖负责。由此可见,孙兴祖之“能”已经超越了众多的北伐将领。
洪武三年之北伐,朱元璋把全国兵力一分为三:定西路,徐达统领。上都应昌路,李文忠统领。留守各地的,由各地卫所驻军负责。
鉴于定西之战对付的是明军最强大的对头王保保,徐达得到皇帝朱元璋的授权后,三分之一的精兵猛将都云集定西战场,包括燕山六卫总指挥官孙兴祖。
四月三日清晨,孙兴祖冲击元军大营,把前来应战的虎林赤兵团打得狼狈不堪。虎林赤一肚子气,袭击胡德济虽然杀敌两千多,可是,却被蓝玉等人打回头,未能取得更大的胜利;继而,协同金刚奴再次劫粮,终于抢到九千石军粮。现在,看见自己的前锋骑士倒下不少,心急火燎,呵斥着,带头打冲锋来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96.

孙兴祖的步骑兵来自燕山六卫,乃徐达为他精选出来的英勇战士,本来负责保卫北平这座昔日的大元帝国的首都,因为左副将军李文忠董师北伐残元势力,另有专属部队,故此,徐达檄令孙兴祖参加定西之战,对付王保保之虎狼之师。孙兴祖也想着在定西战场建立不朽战功——参加应昌之战,可能擒获残元的王公贵族,甚至可能生捉元朝皇帝;参加定西之战,则可消灭大蒙古国最后的劲旅,可能擒拿大明帝国最厉害的敌人王保保。这两个地方,无论选择哪一个,必定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既然大将军檄令他西进,孙兴祖则领了燕山右卫、大兴左卫两卫军士一万一千余步骑战士,日夜兼程,赶赴定西战场。仅仅一个月时间,徐达前脚抵达定西沈儿峪大营不久,他后脚就赶来会师了。

孙兴祖见虎林赤,莽汉子一员,率先冲入明军阵中,身后的两面蒙古战旗紧紧跟随,细细辨认他的穿着,就知道对方是平章一级的军事大员,便对指挥使庞禋说:“庞指挥,你看那虏将,拿大砍刀冲来,如雷公般嘴脸那厮,能擒杀么?”
庞禋说:“这有何难?待小将去拿他过来!”
说罢,领他旗下的大兴左卫十余名战士冲了过去。
大兴左卫,就是原来的飞熊卫,大将军徐达攻克燕京(大都也叫燕京)后,马上安置燕山六卫拱卫这座大元朝的都城,将六个卫军根据他们驻防的地点改了一下名字(军队番号),其中:飞熊卫为大兴左卫,淮安卫为大兴右卫,乐安卫为燕山左卫,济宁卫为燕山右卫,青州卫为永清左卫,徐州五所为永清右卫。
作为飞熊卫指挥使出身的大都督府副使孙兴祖,绝对是最适合统领这六支卫军的指挥官,他不仅是飞熊卫的原上司,还是这六支军队的最高统帅。他熟悉军队,熟知将士,甚至对旗下的一兵一卒都了如指掌,诸如单兵技击能力,团队战斗风格……一句话,就是知道如何指挥哪一拨人马对付来犯之敌,他都拿捏得十分精准。
当下,他看庞禋领将士脱缰野马般出动,又唤过燕山右卫指挥使平定,对他说:“胡虏凶狠而来,我军不仅要直面与他厮杀,你且领一千兵马,兜过左侧,抄他后路,前后夹击他们。”
平定一声“得令”而去。
——这个平定指挥使,就是后来燕王朱棣的死敌之一右军都督佥事平安的父亲!

虎林赤冲入明军阵中,霎时间就被一团明军士卒包围住,他的后继部队又潮水般涌来,于是,两军厮杀恶斗起来,双方战士都杀红了眼,各不相让,招招都往死里打,声嘶力竭,回回皆夺命追魂。一时间:中箭着枪者有之,挨刀饮弹者有之,头破血流者有之,无头僵立者有之,断肢残骸者有之,血如泉涌者有之,肠穿肚烂者有之,叫爹哭娘者有之,跪地求饶者有之,求神拜佛者有之,垂死挣扎者有之,撒腿逃跑者有之,卷身缩体者有之,四下躲避者有之,死斗不休者有之,以一敌十者有之,斩将抢旗者有之,前赴后继者有之,狂飙突进者有之,大笑而卒者有之,为军士践踏,为战马蹂躏,为同袍挽救,为死敌屠戮,血肉模糊,肢体破碎,衣衫褴褛,粉身碎骨……
总之,战斗场面惨不忍睹,血腥指数爆表!

虎林赤骑着的战马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把另一匹坐骑牵来,他翻身上马,再战。他的大砍刀斩劈多时,锋利的刀刃已经翻卷,多处缺口,即使劈中明兵明将,也无法杀伤对方。他甩了大砍刀,掏出一对蒙古弯刀,左右挥击,无奈明军将士一杆杆长枪捅来,一声声火铳在圈外放着冷枪,一支支弩箭斜刺里射来,他的战马又倒下了……
这时候,庞禋带着十几名精锐战士扑上来,明军骑士围着虎林赤,一丈三尺长的龙刀枪闪着寒光,恶狠狠刺来——

那边的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在营内的瞭望塔上见虎林赤危险,马上指令:唐兀怯薛军士增援!
他那五名勇将一声唿哨,领军冲出营门,没命赶来!
他们是完颜石柱、石抹不华、尉迟家奴、鲜卑孟吉、耶律乌古伦。能够物色、收录、集结到这么几位勇将,还真是扩廓帖木儿的强项!他们都是唐兀人,姓名都是扩廓帖木儿起的,为的就是吓唬一下敌人:完颜者,女真皇族之后;石抹、耶律者,契丹贵胄之裔;尉迟、鲜卑者,则鲜卑后代!他们五个都是怯薛军的指挥官,个个俱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名位太低,仅仅是千户长军职,不为人所重视而已。如今他们领了钧旨,哪个愿为后辈?狂嘶怒叫之中,这一彪怯薛军人奔腾起来,沙尘滚滚之中,如杀人恶魔般出现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97.

这支唐兀怯薛军士正好碰上燕山右卫指挥使平定带着的一千明军骑士——他们正在包抄虎林赤后路,于是,双方爆发遭遇战。
孙兴祖在高坡上看得真切,正想挥军投入战斗,忽见木英带一众骑士赶来,便说:“文英来得可巧,你暂且压阵,待我杀退虏兵。”
——还真没几个叫木英为“文英”的,孙兴祖还是他的长辈啊。
木英说:“世安叔,休要与他死战,我军且退,大将军之策,乃轮番疲敌也。”
——孙兴祖,字世安,木英自孩童时代就称呼他为“世安叔”。
孙兴祖说:“孙某数千里而来,遇敌不剿反退,如何为国家分忧?”
“大将军有令,务必全歼王保保之残众,而非杀其一二之师。”木英就把徐达的战略部署一五一十对孙兴祖道来。
孙兴祖听了,便鸣金收兵。

于是,平定和庞禋撤军而回,蒙古唐兀怯薛军和虎林赤部也不再追赶,只是,虎林赤已经狼狈不堪,几乎被明军生捉了去。
庞禋满口“可惜”,平安跺脚说“不过瘾”,孙兴祖只是摇摇头,随着木英回营去了。

这边的战事暂告一段落,可是,扩廓帖木儿安排的另外四支军队却仍在激战!
“金刚奴负责攻击明军北垒大营!”
“严奉先负责攻击明军南垒大营!”
“赛因帖木儿负责攻击明军粮道!”
“韩札儿负责攻击明军前锋大营!”
他的号令仍然在上述四名指挥官的耳边绕响,特别是韩扎儿,上次黄土塬和保保城之战,他大败亏输,几乎丧命,内心堆积的对明军的新仇旧恨永远无法平复,好不容易疗好伤,养精蓄锐,今天领了军马,冲杀大明前锋营,岂能轻易罢休!
扩廓帖木儿没有收回他的唐兀兵团,韩扎儿就把他们也一并带上,向邓愈前锋营冲杀过来。
可是,明军大营坚不可破,不说鹿角、蒺藜、竹钉、铁刺遍布,仅仅那三道战壕,就足以阻隔蒙古铁骑军的前进了。何况,营寨内外箭塔广布,各种火器和弓弩严密把控,韩扎儿军冲了几次,都被阻于明军战壕之前!
“要用重型武器!”
韩扎儿喃喃自语,不得已,看看自家军马徒增伤亡,未能得手,只好退了回来。

冲击南北二垒的严奉先和金刚奴也遇上敌手了。
南垒指挥官是韦正,就是从临洮卫赶来助阵的韦正韦大人,他可是个防守的高手,不仅如此,在临洮的日子里,他还打造了一支以当地村民(主要是羌人、吐蕃人)组成的队伍,这些统称西蕃兵,都是当地的土司官员进献的勇士,韦正把他们编为军士,最适合在高原地带进行战斗!
定西以南,靠近车道岘和马啣山口处,大都是平缓的高坡土塬,平均海拔皆在1500米以上,各山梁高原之间,就是峡谷、盆地,战士们要在不同的地形上战斗,忽而攀高,忽而下冲,体力消耗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韦正把他的西蕃兵团放出来,以步兵结阵,结合骑兵纵队来回冲刺、切割,实在难以突破蒙古军士的冲锋时,便守兵回营,坚守不出。严奉先这一路,也只能吃不着,兜着走——不得不回营复命了。

冲击北垒的是金刚奴统领的蒙古战骑,可是他们对着的是谁呢?傅友德和李思齐!
这次,李思齐没有亲临战场,指挥御敌工作的是傅友德。傅友德,军衔是江淮行省的参知政事。《三国演义》里,张飞曾经嘲笑吕布为“三姓家奴”,其实,他的主子刘备刘皇叔都不知是几姓家奴了!他自称汉室宗亲,便姓刘了;然后又投奔曹操;继而袁绍;又投刘表;再投孙权;最后奔刘璋——若连他曾经依附的公孙瓒、陶谦、吕布等人,“九姓”了!所谓“良臣择主而事”,何必计较他跟从这个还是跟从那个呢?只要能够勤于职事,忠于当时的主子,就是一个好部下了。这个明初大将傅友德,就是不停地换主公,终于择对主子的人物,从李喜喜、从明玉珍,从陈友谅,最后,在安庆西南的长江江心的沙洲——小孤山归顺朱元璋,才终于得遇他的真主。
傅友德,可以说是明初那么多将领中的一个“完人”——完美的将军:他没有人格上的缺失,不像薛显专杀下属;没有战争上的失败,不像徐达还亏了一仗;没有权力上的贪腐,不像汤和纵然亲属横行乡里;也没有惹人嫉恨,不像刘基那样死于政敌之手;还没有那么短命,不像常遇春、邓愈、李文忠那样,才四十岁出头就撒手人寰。最重要的是,他不仅消灭陈汉,击败蒙古,还灭了明夏,平了云南,定了东北……他的战功从现在开始数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既然如此,金刚奴如何是他的对手!
就是因为大将军徐达有令:“不得死战,得待命全歼元军,如今主要工作是疲敌。”故此,傅友德一直恪守将令,严密防守营垒,金刚奴也是徒劳无功而返。

那么,李思齐去了哪里?
他也在营寨之内,只是,他陪伴着刚刚归降过来的孙翥,在一座足以俯瞰北垒战场的箭塔上,观看了整场元明攻防战。等到金刚奴无奈地领兵撤退时,李思齐指着战场上留下的无数的阵亡战士的遗体和乱七八糟的旗幡、军械,还有袅袅难散、惨淡迷离的硝烟,说出一句:“唉,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香闺梦里人。”他对身边的孙翥说,“孙平章,我是厌战了啊!你看看,我们到底为啥而战?”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关于“三不剌川”的记载。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98.
李思齐左侧的豁鼻马说:“似这等杀戮,多少小军丧了性命,多少将军丢了首级,何时才得个太平世界!我也厌战呢!”
孙翥不作声,可是内心震荡着:“谁个肯当下屠刀呢!”
他笑了笑,附和道:“兵者,凶事也!古人所言不虚。”
李思齐道:“齐王若肯化干戈为玉帛,两军罢兵休战,共享太平,各守一方,岂不快哉!”
豁鼻马叹息道:“我看齐王殿下,一如昔日赵宋之张世杰,那肯罢休!”
他看了看孙翥,说道:“孙平章拨云雾而见明主,参透天机,及时幡然来归,乃英雄豪杰攀龙附凤之举也!”
孙翥作揖说:“小人来迟了,两位参政才是从龙之榜样呢!”
李思齐和豁鼻马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知道孙翥所言是推崇还是嘲弄他们。
另一位降将姚晖忽然指着营外说:“看,傅参政又派人往敌营投射招降书信了!”
果然,一队马军呼啸而出,蹑着金刚奴的后尘往蒙古大营又是一轮劲射,数百封招降信降落于元军营垒。

扩廓帖木儿看到四路军马皆劳而无功,心下焦虑着急,那位毛氏王妃正在军帐里对着自己弟弟的遗体哭到死去活来!
“报仇!”
“王爷要替我弟弟报仇!”
“你不是蒙古人的英雄么,怎么老是打败仗!”
扩廓帖木儿又气愤又无奈,几路军马都不能冲垮明军大营,现在还得给老婆数落,他也心烦暴躁起来了!
“哭哭哭,老是哭!你弟为国捐躯,我们要为他风光厚葬,不要再哭哭啼啼了!”
王妃跳起来说:“给我一支军马,我替我弟报仇!”
说着就回后帐穿戴甲胄战衣了。
这个毛氏王妃,还是个女汉子哟,扩廓帖木儿稍不留神,她已经全副武装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两口弯刀,背着一把长弓,两袋羽箭,叫嚷着,要下人备马。
齐王拉着她,说:“你能杀几个敌兵?”
“杀一个就抵命,杀一双就赚了!”王妃尖叫道。
“堂堂大蒙古国的齐王妃怎能与一个明寇小兵抵命?你犯傻了不成!”扩廓帖木儿为火了,用力把她扯了回来。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报仇!”
“当初我为义父报仇,还花了好几个月!”齐王双手抱着他的妻子,说,“不能莽撞!知道么!”
王妃一个劲地哭着闹着,没个停歇!

就在这时,中军来报:“殿下,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殿下委派往西北掠寨粮的军马回来了!”
齐王问:“可有缴获?”
“有!他们还带回好几百个土人!”
“要土人干什么?军中缺粮,还带土人回来?”扩廓帖木儿骂道。
赵恒这时也进来了,他在扩廓帖木儿耳边说:“土人,必要时,也是军粮。”
齐王不再纠结这个话题了,他问:“那缴获了多少军粮?”
中军回复:“没有粮食,但有羊群近万头。”
赵恒补充说:“都是当地的牧民养的,殿下可以稍稍安心了,加上先前王弟缴获的军粮九千石,我军暂时不用挨饿了。”
这时,扩廓帖木儿的脸色才稍稍转好,他也不理还在呜呜咽咽的王妃,带着赵恒等人,跟着中军去看望他那支凯旋而归的掠粮大军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适合骑兵野战的马啣山口——甘肃兰州榆中境内。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199.

负责往西北掠粮的平章雪雪不花,和参政赛因朵儿帖木尔正在组织军士将战利品(近万头羊,数千只家禽及四五百名土人)集中分类,好让他们的统帅齐王殿下清点过目,见齐王领众将佐过来,急忙带着数名指挥官前来下拜行礼。
“都回来了?”
扩廓帖木儿有点儿不相信眼前所见。
“回殿下,我等扫荡数百里,带回这些来了!”雪雪不花喜不自禁,他用手指着那些战利品说。
赛因朵儿铁木尔在旁边补充说:“都回来了,将士们一个也没少!”
齐王点点头,目光并没有随着他们的指向而去——那些羊群在他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关注点是那四五百号土人!
“叫他们过来。”扩廓帖木儿指了指那群土人,说道。
雪雪不花一扬手,他的两名千户长一骨碌跑了过去。不多时,土人都带到跟前,双手被绑着,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起来。
齐王说:“都给我站起来,抬起你们的头!”
可是,他们没反应,还是跪着,低着头。
扩廓帖木儿意识到什么了,他转而用汉语喝道:“都站起来!”
这下有反应了,土人全都乖乖地站着。
扩廓帖木儿的冷峻目光在他们的身上一一扫过,一挥手,叫道:“都砍了!”

那班人吓得马上跪下,哭喊着求饶!
雪雪不花连忙在齐王耳边说:“殿下,他们是军粮,现在留着,还有用处。”
扩廓帖木儿一巴掌甩去,“啪!”雪雪不花脸上顿时五个手指印,齐王骂道:“你瞎了?这些分明就是奸细,哪是土人?你看,都是年轻力壮的汉人,村子里哪能找那么多的年轻汉人?”
雪雪不花捂住自己的脸颊,说:“殿下说得对!那就都砍了吧。”
那边的赛因朵儿铁木尔连忙说:“殿下,他们不是一个村子来的。我们是一个个地捉来的,在西北部好几百里路呢!”虽然齐王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赛因朵儿铁木尔一想到面前的土人竟然是奸细,心里很不服气,那不是说他和雪雪不花办事不力吗,连土人和奸细都分不清?所以,他在申辩。
“那也不可能只是逮住青年汉子啊?那些老弱妇孺呢?”
赵恒也觉得奇怪,在一旁问道。
雪雪不花还在捂脸颊——火辣辣的,一边低声说:“吃了,给我们吃了。”
“什么?”扩廓帖木儿瞪大眼珠,喝道:“怎么能吃人!”这一声特别响亮,在场的所有军士将官都听得清清楚楚!
赛因朵儿铁木尔说:“殿下,我们离开大营三天三夜,没有东西吃,逮住一批又一批羊只,都不敢吃,因为大营的将士们都没吃的,羊群可得带回大营来!那些牧羊人,也被我们逮住了,饿得慌了,只好把牧羊人也吃了!羊只要留给大营的将士们!”
——这真是人间悲剧!
扩廓帖木儿一面恻然,好久好久,才说了一句:“他们都是牧羊人?有那么多牧羊人么?”
“不是,他们有些是牧羊人,有些是清明节上坟的土人。”
清明节?
上坟?
扩廓帖木儿忍不住看了看赵恒,仿佛在问:“清明节到了?”
赵恒点点头,说:“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
——对,现在是四月三日,到了四月五日,就是清明节了。

赵恒又说:“这附近的土人有清明节春祭的习俗。”
雪雪不花点头说:“那边一百多人都是春祭上坟时,被逮过来的。”他指着人群中的右侧说。
扩廓帖木儿沉吟了一会儿,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忽地,他指着中间一撮人说:“他们是什么来历?怎么穿着如此奇怪?”
他说的,是一群穿得花花绿绿的五六十人。
赛因朵儿铁木尔说:“他们是当地跑社火的,逮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好往兰州方向去,据说是那里的土豪邀请他们过去耍狮子,跑黑驴和舞太平。”
扩廓帖木儿还没回应,赵恒就插嘴道:“跑社火,怎的没女的?一个婆娘都没有?”
雪雪不花不好意思了,他低声说:“是有几个婆娘,给我们的巴特尔弄死了。”
——巴特尔,就是勇士的意思。
扩廓帖木儿笑了笑,大声说:“哪有那么多巧合?这些都是明寇的奸细!徐达那厮专爱搞这些小动作,统统杀了!把人头扔去明寇营前!”

此言一出,那边一阵哭喊声,既凄厉,又悲伤!
蒙古的屠刀高高举起,眼前的四五百号人一个都没少,统统被斩首了!
——徐达这招还是没能逃得过王保保的法眼!
“你们那么喜欢吃人肉,拿去吃吧!让我们的巴特尔们吃个饱吧!”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对雪雪不花和赛因朵儿铁木尔等人吼道。
——扩廓帖木儿杀戮之多,世人惊悚!
否则,十多天后,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那道圣旨就不会以牙还牙了!朱元璋那道四月二十日签发的圣旨说:“说与大将军知道,就阵得的人及阵败来降的王保保的头目,都休留他,一个也杀了。只留小军儿去打西蜀,了后就留些守西蜀便了。”
——这“一个也杀了”,就杀了一千八百多名蒙古将军!真是铁血复仇!为牺牲于定西战场的明军战士出了一口恶气!也只是朱元璋才做得出!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有关傅友德的资料已经有专家学者整理好了,谢谢此文作者。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说说这几部明史。

明末清初,出了几部有关明朝的史书,它们都是作者以一己之力完成的有明一代的断代史书:谈迁的《国榷》,张岱的《石匮书》、查继佐的《罪惟录》、傅维鳞的《明书》、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可以说,整个古代中国,明末是最多个人撰写亡国史事的年代。由此可见,明代的确是当时汉族知识分子深深念念,难以舍割的朝代。记述西汉以前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而已;记述西汉一朝的,仅有一部《汉书》流传至今;记述东汉的,也就是范晔的《后汉书》;记述三国的,仅有陈寿的《三国志》;晋朝之后,一直到唐代,才记述晋、南北朝的史书问世;记述唐代的,有两部(《旧唐书》和《新唐书》);到了辽宋夏金元,在元代才为它们记述历史(夏,并没有专门单列的官方著述,仅仅依附在《宋史》之中)。秦汉以来,历朝史事的记录,虽然还有一部分属于个人或者官方的编撰,可惜,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流传下来,仅存的残篇无法窥探它们记述的历史时期的全貌,诸如《东观汉记》、《十六国春秋》者也。
唯独明末清初,在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在新旧两朝更替的岁月里,谈迁、张岱、查继佐、傅维鳞、谷应泰等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展个人编写故国的史事,并且,都能完成他们心目中的目标——整部明朝历史。最让人赞叹的是,他们的作品,都流传至今!
这五部明代史书,合起来,共同描述的那个朝代——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汉族人统治的朝代,让后世清楚地明瞭清朝花了九十多年才编写出来的号称严谨而全面的《明史》隐瞒篡改了多少真相。说真心那句,那部署名张廷玉总撰的《明史》(有人戏称为“《明代昏君庸臣祸国史》”)的精华部分仅仅在于它的《志》部分,毕竟他们动用了全国的力量,明代官职体系、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礼法制度、天文地理等撰述还是有相当高水平的,其他的本纪、列传部分,不看也罢,特别是万历后期以后的史事及人物,无需过目。想详尽地了解有明一代,还是从这几部明史开始吧。
1、谈迁《国榷》
编年体,从朱元璋出生(1328年),写到南京被清兵攻占(1645年),有明一代之来龙去脉,分条析理,按年月日编排史事。可以说是通鉴体的史书——但却过于简略了。特别是重要事件,关键人物的记录,往往言语过简了。当然,万历以后的七十年,《国榷》是相当详尽的,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这也是作者谈迁用力最深的部分。谈迁虽然没有受到清朝政府的打击,但他这部《国榷》却被列为禁书。整个清朝,都没有刊行《国榷》。
2、张岱《石匮书》和《石匮书后集》
纪传体。这可是一部新近才发掘出来的明史,老一辈的明史专家都未必看过此书。藏于石匮的史书,可见里面肯定记录了许多不容于清朝统治者之耳目的内容,特别是《石匮书后集》,简直就是和满清统治者唱对台戏。2017年,它的点校本终于面世了,张岱为我们提供的是他的史论,这才是此书的精华部分。
3、查继佐《罪惟录》
纪传体。作为一部史料使用,《罪惟录》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它的《外纪》部分,虽然颇有野史的味道,可是,某些记录仍然有重要价值。书中有作者亲身经历的,也有耳闻于当事人者,大多为清朝官修《明史》所未录者。对于史事和人物,也有品评臧否,并非无用之作。作者查继佐因私著明史,更因牵连庄廷龙之“明史案”,被满清当局逮捕,入狱论死,得救后继续撰写他的明史。书成后,一直在夹壁墙里,不敢公开刊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始公布于世,可见,作者身体力行,与此书同在矣。
4、傅维鳞《明书》
纪传体。傅维鳞在明朝是个举人,在清朝考了进士,官职做到工部尚书,二品大员之身份,私著《明书》,不仅在那个时代,即便是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以遗老遗少及新朝高官的身份写出来的明史,也是别具一格的。一百六十五万字的《明书》,显得较为单薄,相比于四百多万字的《国榷》来说,傅维鳞还是没能提供过多的历史信息的。他将刘基宋濂等人置于“杂传”而不属“勋臣”亦非“名臣”,皆因二人曾为元臣。可是,他本人何尝不是明朝的举人?尚且在清朝官居二品,得志洋洋呢?何苦苛求于宋、刘诸子?
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现今专家学者研究明史的通路货,仅仅作为普及明史知识而已,不提也罢。
上列五部明史,乃据其史识排行次序也。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朋友私聊我,他说得很有道理,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他说,四月五日,是农历日期,绝非清明节。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是自民国以来确定的日期。在明初,清明节不可能也是四月五日。那时候的清明节是在春分之后的第十五日,换算成农历,大概就是三月初一左右。按照你的记述,三月初一日,不仅徐达没有抵达定西战场,连明军前锋邓愈也没有抵达前线。
他希望我认真检查自己的文字,不要闹出笑话来。
感谢这位陌生的读者的批评指正。他说得好,事实上我在这里被定西、兰州的民间故事误导了。那些民间传说,说徐达是元宵节派战士乔装改扮成社火成员,混入元军大营及城堡,一边为王保保表演,一边与明军大队里应外合,大破王保保的。当时,我否定了元宵节这个时间,因为那时徐达的军队还没出发呢!王保保除夕夜攻击兰州,当地守将飞报京师南京,皇帝朱元璋立刻部署二次北伐,正月十五(元宵节)徐达大军也不可能抵达前线。所以元宵节破敌之说是靠不住的。真正破敌的日期是四月八日,这是《明太祖实录》记录的,也是前线小兵俞本的《纪事录》记录了的日期。这个时间前后,有什么民间节日呢?特别找了些资料,原来是四月八,佛爷诞!这个佛爷,不是什么满清的老佛爷孝庄、慈禧之流,而是佛教的释迦牟尼佛!藏传佛教在元朝盛行,陇右以及甘肃一带,就是藏传佛教与蒙古族人混杂相通的地区,民间传说徐达派战士用社火庙会打入元军内部,就有了一定的支撑依据。
总之,感谢这位陌生的读者,要不是他如此细心的阅读和思考,《大明北伐》也不能不断进步。鸣谢!下文再纠正过来——不是清明节,而是四月八(农历的四月八)佛爷诞,恰好这一天,徐达大破王保保!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00.

赵恒小声对统帅说:“殿下,恐怕,大张旗鼓,让我们的巴特尔食逆贼之肉,过于残忍啊!”作为幕僚,他也觉得扩廓帖木儿太高调了。
齐王笑道:“昔时,岳武穆王有言‘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匈奴血’,二百余年来,何人指摘他之残忍?岳武穆王以胡虏、匈奴为敌,我蒙古,正是他口中之敌人,如今我转而饥餐仇寇,喝饮其汉人之血,有何不可?”
赵恒叹息道:“李惟馨在日,必有一说。”
“李惟馨”三字一出,他自觉不妥。
果然,扩廓帖木儿听他叹息之语,勃然大怒,说:“李惟馨那厮,休要提他!既然赵先生不欲我军饱餐明寇细作,那就来一场祭祀大典,让国师举行祭祀大礼,将那些无头的细作统统烧了祭祀我大蒙古国之长生天,一并举行我毛平章之葬礼!”

李惟馨?
是谁?
原来,他就是当年察罕帖木儿三大谋士之一,上党人氏,为人足智多谋,实为察罕帖木儿的首席幕僚,此人宅心仁厚,不仅笃信儒家之经典理念,甚至还向佛参禅,慈悲为怀,多次阻止察罕帖木儿屠戮百姓,挽救了不少无辜性命,还规劝察罕帖木儿的休要心怀不臣——山东民变首领田丰就是观察了解到察罕帖木儿的不臣之心,不自觉发出“汝欲为曹操,吾岂不能为哉”之喟叹而刺杀这位蒙古统帅的。
察罕帖木儿死后,李惟馨也和孙翥、赵恒一般,成为扩廓帖木儿的幕僚,可是,他看不惯扩廓帖木儿不服从元朝中央政府的命令,数次劝告无效后,李惟馨愤而离开了扩廓帖木儿,回老家杜门养老去了。
扩廓帖木儿当然不快,很想派人去抓他回来,可是兵戎紧急,数年来,他与明军交战,屡战屡败,无暇找李惟馨晦气。李惟馨也就在老家收徒任教,当起了教师先生,据说那学校叫“雄山书院”。不过,他离开元军大营时,挂着的官衔是元朝中央政府的兵部尚书,洪武皇帝朱元璋怎么可能让他流落民间?日后定要他出来为国分忧,此处暂且打住不提。

察罕帖木儿父子俩也委实厉害,三个幕僚,一个是兵部尚书李惟馨,一个是刑部侍郎孙翥,那么赵恒是什么名堂呢?赵恒是元朝奉训大夫中书省右司员外权左司员外郎(兵部尚书相当于国务院的国防部长级别,刑部侍郎相当于公安部兼司法部副部长,左、右司员外郎就是国务院人事部副司长级别了,郎中是正司长)。原来,李惟馨的确是官儿最大的幕僚,他才是首席幕僚,不过,他早早就跑路了,没有做元朝的殉葬品。
赵恒就不一样了,他始终跟随着扩廓帖木儿。几乎所有的史料都说他是奸险小人,这真是让人费解,一个自始至终都跟随领导的幕僚,怎么是个奸险小人呢?赵恒和孙翥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他们投靠察罕帖木儿不久,就知道这个主子并非元朝的忠臣,他绝对就是当年三国时代的曹操,故此,“攀龙附凤”的想法就在他俩脑海里不断涌现。即使察罕帖木儿被暗杀了,他们也一直追随他的义子扩廓帖木儿,仍然为这位新主子谋求最大的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只要他们的主子当上了“魏武帝”或者“魏文帝”,他俩就是开国功臣了!
他口里说“食人肉过于残忍”,只是认为不能大张旗鼓地做这样的事情。跟随他的齐王殿下往回走时,他这样说:“殿下,若然我军公开食明寇之血肉,后世人不知会如何评说我们呢!”
扩廓帖木儿说:“那曹孟德不是叫嚷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么?赵先生,这也是你常常说的呢!区区几个明寇,已经斩首了,吃了又如何?他们可是我军的仇敌!”
“成吉思皇帝灭国四十,难道没有杀人、食人么?可是,我大蒙古国的史书就不会记录。”扩廓帖木儿拍着赵恒的肩膀,继续说道,“只要我们的史官不记录,千万年后,谁知道真相?”
“传国师,和林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让他和他的门徒举火祭天,让那些明寇殉葬我的毛平章,然后誓师杀敌!”
他喝令下去,雪雪不花和赛恩朵儿帖木儿马上前往后营国师帐里去宣召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大蒙古国的和林国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明清以来有关明蒙岭北之战中路军的史料记录


就我目前手头上的史料,总计有二十一种(下列二十四种史料中,有三种没有记录)明清以来有关明蒙岭北之战中路军的记录。很明显:王世贞以前,这次败仗都是一笔带过。王世贞之后,直至清初的谷应泰,这次败仗的损失人马是万余人(邓元锡和谈迁没有记录)。自清代的万斯同开始,直到夏燮,都记录为死者数万人。不知万斯同等人所据为何?究竟是水落石出,还是夸大其词?考虑到徐达这支中路军,有骑兵五万人,随军的运输队伍不计算在内,按照一般正常的远征经验,这部分随军队伍必不少于五万人。或许,清人就如此这般想当然地把明军阵亡数字记录为“数万人”吧。

1.《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魏国公赠中山王谥武宁徐公达神道碑》朱元璋御制
五年夏五月,众议北入沙漠,王至岭北,兵疵而还,敕命沿边辑守。

2.《明本纪》(佚名撰,王崇武校注,王崇武认为这就是第一版的《明太祖实录》的残编)
不载。

3.《纪事录》俞本
不载。

4.《国初事迹》刘辰
不载。

5.《明太祖实录》官修
五月壬子,大将军徐达兵至岭北,与虏战,失利,敛兵守塞。

6.《皇明开国功臣录》(徐达传)黄金
五年北征,还命沿边辑守。

8.《皇明通纪》陈建
徐达等兵入沙漠,粮运不继,师疵而还。

9.《三家世典》郭勋
五年,北征还,命沿边辑守,岁镇于燕。

10.《吾学编》(徐达传)郑晓
五年北征还,命沿边辑守。

11.《宪章录》薛应旂
五月,徐达兵至岭北,与虏战,败绩。

12.《弇州史料》(徐达传)王世贞
(四年)十二月,受诏还京师,十余日,高帝召达与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宴射,而赐之交趾弓五十,彤弓十,因谕之曰:“古者诸侯古者诸侯有四夷功,赐之弓矢。”达等谢,太祖若注意者再。归而相谓:“天下甫息肩,得无又有大兴乎?”甫旬日而高帝御武楼,与计边事,曰:“扩廓游魂尚出没,奈何?”达乃请曰:“亟发兵扼竖子耳!”“度兵几何?”曰:“十万足矣。”上曰:“吾予尔十五万骑。”大将军出中路,文忠以左副将军出东路,胜以征西将军出西路,将各五万骑,转饷私役者不与焉。达抵山西境,都督蓝玉为前锋,败其游骑于野马川,复败扩廓于土剌河。扩廓遁,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于岭北。时师数发,谻而心易虏,骤与之战,不利,死者万余人。达固垒以收之,故彻侯功臣无死者。虏亦不敢入塞。偏将军汤和遇他虏断头山,亦败……而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13.《皇明书》(徐达传)邓元锡
五年北征,取甘肃,还命沿边辑守北,镇燕。

14.《续藏书》(徐达传)李贽
(四年)十二月,受诏还京师,十余日,帝召达与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宴射,而族之交趾弓五十,彤弓十,因谕之曰:“古者诸侯古者诸侯有四夷功,赐之弓矢。”达等谢,太祖若注意者再。归而相谓:“天下甫息肩,得无又有大兴乎?”再旬日,帝御武楼,谓达曰:“扩廓游魂尚出没,奈何?”达请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度兵几何?”曰:“十万足矣。”上曰:“吾予尔十五万骑。”大将军出中路,文忠以左副将军出东路,胜以征西将军出西路,将各五万骑,转饷私役者不与焉。达抵山西境,都督蓝玉为前锋,败其游骑于野马川,复败扩廓于土剌河。扩廓遁,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于岭北。时师数发,谻而心易虏,骤与之战,不利,死者万余人。达固垒以收之,故彻侯功臣无死者。虏亦不敢入塞。偏将军汤和遇他虏断头山,亦败……而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15.《名山藏》(徐达传)何乔远
明年(五年),上欲穷追元太子,卒擒王保保,取历代传国玺于胡中。命以大将军还征虏,予十五万骑,出中路;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东路;冯胜为征西将军,出西路,各五万骑。都督蓝玉为大将军前锋,败虏野马川,复败王保保于土剌河。王保保遁,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岭北。时师数发,欲战不利,死者万余人。偏将军汤和遇他虏断头山,亦败……上竟不问达失军也。

16.《国榷》谈迁
五月壬子,大将军徐达至岭北,扩廓帖木儿、贺宗哲合军拒战,败绩。

17.《明书》(徐达传)傅维鳞
(四年)十二月,受诏还京师,十余日,太祖召达与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宴射,而族之交趾弓五十,彤弓十,因谕之曰:“古者诸侯古者诸侯有四夷功,赐之弓矢。”达等谢,太祖若注意者再。归而相谓:“天下甫息肩,得无又有大兴乎?”再旬日,太祖御武楼,与计边事,曰:“扩廓游魂尚出没,奈何?”达乃请曰:“亟发兵扼竖子耳!”“度兵几何?”曰:“十万足矣。”太祖曰:“吾予尔十五万骑。”大将军出中路,文忠以左副将军出东路,胜以征西将军出西路,将各五万骑,转饷私役者不与焉。达抵山西境,都督蓝玉为前锋,败其游骑于野马川,复败扩廓于赖河。扩廓遁,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于岭北。时师数发,谻而心易虏,骤与之战,不利,死者万余人。达固垒以收之,故彻侯功臣无死者。虏亦不敢入塞。偏将军汤和遇他虏断头山,亦败……而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18.《罪惟录》(徐达传)查继佐
受诏还京,宴射为乐,赐交趾弓五十,彤弓十。达受赐,曰:“帝不忘残虏矣。”旬日,果以扩廓未死,命大将军出中路,左副将军文忠出东路,征西将军胜出西路,各将五万骑出塞。达以都督蓝玉为前锋,败扩廓游骑于野马川,复败之土剌河。扩廓走贺宗哲岭北,合兵拒我师。时师数发,谻而易虏,骤战不利,死者万余人。时诸将军赏皆不行,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19.《石匮书》(徐达传)张岱
(四年)其冬,诏还京师。归旬日,帝召达与曹国文忠、宋国胜宴射,赐达交趾弓五十,彤弓百,因谕曰:“古者诸侯有四夷功,赐之弓矢。”达顿首谢。再旬日,帝御武楼,召达计边事,曰:“扩廓游魂尚出没,奈何?”达乃请曰:“亟发兵扼竖子耳!”“度兵几何?”曰:“十万足矣。”上曰:“吾予尔十五万骑。”大将军出中路,文忠以左副将军出东路,胜以征西将军出西路,各五万骑,达抵山西境。都督蓝玉为前锋,败虏于野马川,复败扩廓于土剌河。扩廓遁,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于岭北。时师数发,谻而心易虏,骤与之战,不利,死者万余人。偏将军汤和遇他虏断头山,亦败……而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20.《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五年三月,徐达抵山西境,都督蓝玉为前锋,败保保游骑于野马川。丁卯,复败保保于土剌河,保保遁,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于岭北。时师数发,谻(疲倦貌)而心轻敌,骤与之战,不利,死者万余人。达固垒而救之,故彻侯功臣无死者,保保亦不敢入塞。偏将军汤和遇别部于断头山,亦败。

21.《明史》万斯同
五年复大发兵讨扩廓,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败扩廓于土剌河,扩廓乃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我师数发,疲谻而心易敌,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左副将军军亦不利还,独征西将军至西凉获全胜,坐小法,赏不行。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22.《明史稿》(徐达传)王鸿绪
五年复大发兵讨扩廓,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剌河,扩廓乃与贺宗哲合而拒我师,我师数发,疲谻而心易敌,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左副将军军亦不利引还,独征西将军至西凉获全胜,坐匿驼马,赏不行。

23.《明史》(徐达传)清官修
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刺河。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达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

24.《明通鉴》夏燮
壬子,徐达亲率大军至岭北,库库(即扩廓帖木儿)拒战,大败,我师死者数万人。达固垒自卫,故彻侯功臣无死者,上以其功大,勿问。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01.

和林灌顶国师,名为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宋濂为洪武皇帝朱元璋代笔的《和林国师孕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授都纲禅师诰》文误“朵”为“孕”字,有关和林灌顶国师的史料,除了《明太祖实录》里的几条记载和宋濂代笔的诰文之外,主要参考日本学者松井太的专文《东西察合台系诸王族与回鹘藏传佛教徒》。
这位灌顶国师,既是冠名为“和林国师”,就是元末藏传佛教的总裁,由于他的名字很长,这里就简称为灌顶国师吧。
为何,他竟然就在扩廓帖木儿的军中?
前文曾说,庆阳会战时,扩廓帖木儿不仅指派韩札儿、贺宗哲两路人马前去打擦边球——攻击原州和凤翔,另外又指派脱列伯和孔兴攻击大同,同时,他还说服吐蕃诸部落出兵攻击明军的西陲临洮府。他是如何说服吐蕃诸部落的呢?除了许诺让他们占夺明军城邑村落的钱财和人员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在甘肃地区进行佛事活动的灌顶国师用宗教的力量号召他们听命于大蒙古国的齐王殿下的指挥。
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虽然名义上是和林灌顶国师,他的活动范围并不局限于蒙古大漠中的故都和林,而是行走于和林和察合台汗国之间的佛教精神领袖,元朝中央政府和察合台汗国之间的是非恩怨,本文不再涉及。但是,他们对这位精神领袖的口径是统一的,那就是“谁也不得阻灌顶国师一行的旅程,不许征用他们的川资(路费)、车辆、马匹”。扩廓帖木儿以元朝齐王、太傅、中书省右丞相兼总管天下军马诸军事的头衔,降命于灌顶国师,后者不敢不从,在他和他的沙弥们的努力下,吐蕃诸部落果然听命,结伙攻击临洮府。要不是临洮府的守将韦正智勇双全,摆平了这次吐蕃入寇的危机,明军在1370年的定西之战中,处境则未必如此轻松!

可是,这位灌顶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他的心里活动又是如何的呢?
洪武七年,大明朱元璋下诏让他入朝举行佛事,他欣然听命,亲身抵达大明京师,并接受了朱元璋的委命:都纲副禅师,统制天下诸山。这可是朱元璋用宗教的力量管理西藏、青海和甘肃地区的具体措施。
——那些认为朱元璋不过是个放牛娃的,是否大跌眼镜呢?
由于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明显超越元朝,故此,在定西这场仗,特地让灌顶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出场,露露脸,先混个脸熟。

扩廓帖木儿同样重视灌顶国师的力量,他让国师和他的一众沙弥们随军出征,不仅让他们为军士鼓气、祈祷、唱祝词,甚至还为他治疗、安魂、超度——成吉思皇帝时期就是如此的了。不过,他这支军队老是打败仗,灌顶国师那边忙得不可开交!
为什么?
那些就要出战的战士,需要沙弥们为他们唱祝词,借此消除恐惧感;那些出战回来的战士,再次回到灌顶国师的白帐里,拜谢他们的祝词——因为他们活着回来了;那些伤者,寻求沙弥们的治疗,不仅包扎伤口,治疗治病,还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克服死亡的威胁;那些牺牲了的战士,沙弥们更是为他们举行安魂、超度仪式……
最重要的是,蒙古战士几乎都是灌顶国师的信徒!
萨满教?
是也。
你看,灌顶国师就是用火来为这些伤者祈祷、逝者超度的。所谓拜火教也。

雪雪不花、赛因朵儿铁木尔赶到国师的白帐时,国师正巧在唱祝词,一班伤员跪着,虔诚之极。
听闻齐王殿下钧旨,灌顶国师唱谒,说:“让殿下派人筑台,备柴火!”
毕竟是和林国师,派头还不小,雪雪不花急忙回报扩廓帖木儿,而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则随赛因朵儿铁木尔,带着一众沙弥,往中军齐王军帐而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02.

说起和林,也就是哈拉和林,传说中成吉思皇帝的都城。窝阔台、贵由、蒙哥时代,和林是大蒙古帝国的首都(《马可波罗行纪》里有关于哈拉和林的记述,但后世一直无法找到这座失落的城市,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发现它的遗址)。
元末皇帝妥懽帖睦耳时代以前,和林一直是守旧的蒙古王公的聚集地。1259年,蒙哥丧命于四川钓鱼城,其弟忽必烈马上离开南宋战场,返回蒙古大漠,与异母弟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几经战斗,耗时多年,终于抢得大汗之位。可是,他没有继续把和林作为自己的都城,转而另立首都——开平(元上都)则成为大蒙古国的首都。为什么不沿用和林为都城呢?汉文史籍基本上都认为上都离汉地较近,便于统治漠南之汉地云云。其实,另一个原因是和林这里盘踞的蒙古守旧势力,并没有随着阿里不哥的失败而告终。成吉思汗把自己的庞大帝国分封给四个儿子。第三子窝阔台则成为大蒙古国的合法第二任大汗(原本属于他的幼子托雷,因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而失去继承权),窝阔台继位不久,托雷病死。窝阔台死后,他的长子贵由继位,不久也死去。这时,再次出现权力斗争,结果是托雷的长子蒙哥胜出,成为大蒙古国的第四任皇帝。如今,蒙哥战死,忽必烈争得帝位——蒙古大汗继承权转移到托雷一系了。可是,窝阔台的后代,却不甘心,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的后代也不甘心。阿里不哥之所以敢于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就是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虽然阿里不哥失败了,可是,不断任用汉人以及推行汉法统治大蒙古国的忽必烈也开始受到守旧的蒙古王公的反对。他逝世后,整个“黄金家族”都在窝里斗了,元朝皇帝的继承从未正常过,新皇帝都是踏着充满阴谋和杀戮的道路上台的。
故此,妥懽帖睦耳退出大都时,他不敢马上往古都和林逃命。

刘佶的《北巡私记》有五次记录“幸和林”之事。
第一次,是1368年“九月初六曰,哈剌公过予(即刘佶本人),言从臣闻贼出居庸关,意颇惶惶,有劝上北幸和林者,上迟疑不决。”
第二次,是1369年“夏四月初五曰,传闻贼将常遇春率数将分道深入,上手诏戒严。侍御史任忠敏疏请速幸和林,召集东西部诸藩为恢复之计。”
第三次,是当年“六月初七曰,败书闻,上急召群臣议幸和林。”原因是“六月初五曰,也速丞相与贼兵战于全宁,贼首为常遇春,骁健有名,率步骑十万入寇。也速公战不利,退至大帽山。”
第四次,是当年“六月二十六曰,帝疾瘳,始议幸和林之计。观音奴公建议令西边诸将攻大同,贼顾后路,可以纾难。从之。”注:这个西边诸将,就是脱列伯和孔兴二人。这次“幸和林”也就不了了之。
第五次,还是当年“十一月十八曰,陕西行省左丞王公克勤至应昌。王公至扩廓王营中,扩廓附奏,请车驾速幸和林,勿以应昌为可恃之地。”这里是扩廓帖木儿奏请妥懽帖睦耳“幸和林”,可是,皇帝已经三番五次“不豫”(即有病)了,他没有听从扩廓帖木儿的建议,反而“手诏赐扩廓帖木儿王,征其入卫”,并且命翰林学士承旨兼知枢密院事观音奴、监察御史张佶(也就是《北巡私记》的作者)从行。
上述这几则记载,只说明一个道理:和林,极有可能不在妥欢贴睦尔的控制之内。
扩廓帖木儿奏请他“幸和林”,可是,假如妥欢贴睦尔一旦抵达和林,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元朝时,各种戏剧(元杂剧)盛行,妥欢贴睦尔汉化程度很高,不仅流传着他写给朱元璋的汉诗,他还对汉人艺术特别感兴趣。在观看有关三国时代的杂剧时,他已经关注到两个人物:董卓和曹操。那个孛罗帖木儿,在他眼中就是董卓,已经被他派人刺杀了。那个察罕帖木儿,何尝不是曹孟德第二(这点,连山东民变领袖田丰也认同)?如今的扩廓帖木儿数轮抗命不尊,再看看朱元璋的檄文及诏书,甚至写给元末帝和扩廓帖木儿的书信中,都提到王莽、董卓、曹操、朱温这些篡国贼,这些难道不会让蒙古皇帝产生联想么?你说元末帝真的去了和林,不仅复国无望,连自己也很可能陷于扩廓帖木儿之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几个字让他心有戚戚焉!何况,和林那里人心也不稳定!

事实是否如此呢?
妥欢贴睦尔死后,他的太子爱猷识里答腊的确赶去和林与扩廓帖木儿汇合,可是,不久,他又离开了和林,去了金山之北——就是明证:和林的确不是元朝皇帝控制范围。

说了那么多,和林国师也不是元朝首都里的帝师(那里的帝师,主要是供妥懽帖睦耳玩乐,据说“十六天魔舞”正是那些西番僧侣的杰作,这些内容会在应昌之战中出现)。他实在是蒙古和林地区的国师,甚至可能就是回鹘僧人,扩廓帖木儿让他随军出征,负责军营里的佛事,这位灌顶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打心里是不乐意的。因为无论是元朝中央政府,还是东察合台汗国,对国师还是十分崇拜和敬仰的,态度绝对是虔诚二字的最高阶,扩廓帖木儿居然无视宗教自由,让他和他的弟子成为军队的一部分,哪里有“愿意”可说的?
但是,齐王掷出一句名言:“没有大蒙古国,哪有什么国师?”
此言一出,不要说国师、帝师,就连寺庙里的菩萨、佛祖,也得随军出征——还真带上几尊菩萨、佛祖的塑像!

你看,几百把柴木堆放成一个大大的圆圈,祭台上,灌顶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穿着祭祀服饰,那些白幡、旗纛,还是什么专用的藏传佛教的法器包围着他,他缓步而行,他的首席弟子汝奴汪叔捧住一尊铜佛随后而来,后面的还有一批沙弥,各持祭祀法器,低着头,跟从,而后站定。祭台下,那些又长又巨大的蒙古号角发出低沉的悲鸣——毛剌哥平章的遗体由八名战士抬上祭台,置于祭台中央。
和林灌顶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口中念念有词,汝奴汪叔把铜佛像放在遗体的上方,国师发出的回鹘之语,呢呢剌剌,无法用汉语记录。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兴建于洪武二十六年的瞿昙寺,青海乐都。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朱元璋亲笔题匾:瞿昙寺,洪武二十六年。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
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皇明祖训》)
朱元璋这种对外政策,有何不妥?他与当世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所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亦如此么?为什么指摘他不思进取,乃小农保守之思想呢?那种如同蝗虫过境一般的蒙古扩张最终导致蒙古民族数百年以来不得翻身,又如苏联那样泱泱大国,世界第一,结局又如何?对比一下,何优何劣?中国人民之所以到现在都能屹立于世界之东,开展复兴中华之伟大事业,不是靠对外扩张实现的。明代这种内修德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思想,再兼勤于边备,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正是现今中国外交政策之策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03.
和林国师嘀咕吟哦,继而猛喝一声,他的沙弥们(为了更加迎合大众口味,下文统一称为喇嘛)手舞足蹈,身上的法器“哘哘嗓嗓”,围着毛平章的遗体兜了几圈。他们口中的嗓音越来越大,国师手中的摇铃忽然晃动起来。喇嘛立刻集体跪下,仰头唱着祭词,双臂不停地挥舞那阔大的衣袖。国师突然叫起来,身体居然剧烈战栗着,如同神鬼附体一般,他走到毛平章遗体跟前,用法器在上面比划着,身体仍然不停地痉挛……
莫非,他正在超度毛剌哥的魂魄?
扩廓帖木儿在远处看着这个祭祀仪式,他对身边的赵恒说:“怎么还不点火?”
赵恒说:“国师还没有示意,等等吧。”
正说着,国师一扬摇铃,他的首席弟子便举起了火把,绕毛平章一周,另有八名喇嘛上前,将“圣火”引燃到他们手中的火把上。于是,圣火一分为九,在祭坛上盘旋舞动,祭坛下的各种号角喇叭纷纷起哄,并且夹杂着悲哀的吟哦……
这个仪式如此的复杂,如此的繁琐,扩廓帖木儿看着渐渐心烦起来,他的毛氏王妃也抽泣着,呆呆地,望穿秋水般,盯着国师和他的门徒继续表演下去。
“举火吧!”
齐王说。
赵恒点点头,示意军士出手,把祭坛下的几百捆干柴点燃。
祭坛上的国师继续他们的仪式,祭坛下,蒙古战士将一具具无头的明军奸细用手推车装着,倒在熊熊的烈火之中!
扩廓帖木儿命人擂鼓,这些草原粗犷的军鼓霎时间掩盖了祭祀场上所有的声响!
国师有点儿讶然了,不自觉停了下来。他的门徒惊呼着,因为焚烧尸体的臭味散发出来——当然,有人认为是香味。
“怎么着?蒙古人也火葬?”
是的。
自从他们接受了藏传佛教之后,自从喇嘛吧火葬的意义传到蒙古草原之后,死后火葬,灵魂直接上长生天的信仰就渐渐为上层蒙古人接受了!
可是,他们围着的毛平章的遗体还没有点火,那焚烧尸体的气味从哪来的?
火光中,烟雾里,国师和喇嘛们看到一车车的尸体被倒入火海,“都是阵亡的勇士?”他们心里充满悲伤,停下的仪式再次进行!
那边的扩廓帖木儿命人再鸣军鼓。
鼓声传到了明军大营,虽然隐隐约约,可是负责监听“瓮听”工作的耳力过人者,已经把情报汇报给邓愈和徐达了。
他俩正在清点着阵亡细作的首级!
这些首级被蒙古骑兵遗弃在明军大营之前,声言“明寇奸细之下场”后,就跑了。
徐达闻报,内心不安:吴祯、郭兴怎的让战士如此枉死了!
邓愈得报后,匆匆赶来请示大将军徐达,他说:“鞑子杀我军士,我们也杀了那些俘虏吧!”
他指的是从马衔山口押送过来的四千多名元军战俘。
徐达摇摇头,说:“不能杀了他们。”
邓愈急了,说:“但是王保保却心狠手辣!”
徐达说:“你忘了,当年的池州九华山之战了?”
邓愈说:“那场仗,我没参加。我那时打徽州去了。”
徐达说:“那时,我和开平王(即常遇春)与陈友谅厮杀与九华山。我们杀退了他,还生擒了三千多人。遇春一定要杀了这些战俘,我不肯,于是向主公请示。主公支持我,送来军令,说不能杀战俘。可是,遇春早已下手,三千个战俘杀剩三百多。主公很不高兴,认为杀俘不详!结果陈友谅使用奸计,一边说九华山之战是边疆战士不听将令,导致局部冲突,一边偷偷越过我军的池州防线,突然袭击我太平府,结果花云将军等人战死,太平府被他抢了去。金陵成变得岌岌可危!”
徐达一口气讲了一大通,邓愈一直在听着。
徐达又说:“鄱阳湖之战,你虽然不在场……”
邓愈说:“那时,我在洪都呢!”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几次失利,他的弟弟战死,他的几名勇将也战死,他恼羞成怒,把被他拿去的我军士兵统统杀了解恨。可是,我们主公不但没有杀战俘,还把他们放回去,受伤的包扎好伤口,还是放回去。”
邓愈说:“以德报怨么?”
“这还是其次。”徐达说,“那些放回去的战俘,陈友谅怎么对他们?居然把他们杀了!”
“为什么?”
“陈友谅说,这些人被敌军生擒了,居然被放了回来,可想而知,一定是向敌人泄露了许多军事秘密,否则,朱重八怎么可能放他们回来?我还杀了朱重八的军士呢!”
邓愈说:“陈友谅这次错了!”
“是!他是错了!他把自己的军士杀了。结果军中就传出不服他的声音了。敌人不杀我们,皇上(陈友谅是大汉皇帝)杀我们,我们还保他干嘛?”
邓愈说:“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打败仗还是有原因的。”
“是啊,他其实是被他自己打败的。”徐达总结道。
邓愈说:“所以,我们不能杀鞑子俘虏,还要放了他们?”
“是!”
徐达站起来,说了句:“明天我军祭祀一下阵亡的蒙古军人,然后,放他们回去。”
这是一条瓦解敌军军心的计策!

可是,扩廓帖木儿不仅仅是祭祀他的小舅子,也不仅仅焚烧明军细作,在四月三日当晚,他再次夜袭明军营垒。这次,他袭击的是明军的东南垒。
终于轮到东南垒战斗了,不过,明军的指挥官不是胡德济(《明太祖实录》说胡德济是东南垒的守将,可是,《国初事迹》和《皇明开国功臣录》都说胡德济是在庄浪之战失利,本文从《国初事迹》和《皇明开国功臣录》),而是朱显忠和陈德成(注意,不是陈德,而是陈德成)。
朱、陈二人顶得住吗?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04.

自西而来的西河在定西与自东而来的东河会合后,称为关川水,河道转而往北奔流,在靖远(也就是五郎口附近)汇入黄河。关川水深切定西高原,恰似天帝之利刃一般把定西战场切为三份:蒙古军营驻扎在关川水以西(车道岘是也),明军大营在驻扎在关川水以南和以东(沈儿峪是也)。
这次,扩廓帖木儿的侦察兵终于获悉准确情报——位于东河北岸附近的明军营垒为辎重营,它就在东山南麓,一大片的草原如人高,把它藏得严严密密!这就是明军的东南垒大营!
扩廓帖木儿结束祭祀大典后,马上找来十几名高级指挥官,对他们面授机宜:“今晚,明寇必然如往常一样来扰乱我军,我们坚守营垒,不要出击他们。不过,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他把令旗交给乃儿不花和魁的斤两员大将,对他们说:“今晚下半夜,哨骑会把你们带去明军东南垒,你们的任务就是摧毁它,让徐达那厮尝尝我蒙古人的厉害!”
二将齐声领命。
齐王又说:“东南垒距离我军大营较远,你俩务必紧跟哨骑,潜入明军后方,不可有失!”
乃儿不花高声道:“某家一定完成任务!”
魁的斤说:“这些天我可烦死了!明寇天天来骚扰,今晚我等一定给点颜色他们瞧瞧!”
“好,你们让军士吃饱了,天黑后就出发,记住:完成任务后,及时返回大营!”
“是!”

入夜,明军部队还没有前来骚扰元军之前(明军时午夜之后才来骚扰蒙古军的),乃儿不花和魁的斤就领兵自后营瞧瞧出发了,这次,他们带领的是一等一的蒙古精锐战士,俗称“精兵”是也。虽然不过一千余人,可都是齐王殿下为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勇敢士,他们肩负的使命是摧毁明军东南垒!

把守东南垒的朱显忠和陈德成。
这个朱显忠,就是当初与胡德济押粮行军在庄浪粮道遭受蒙古军夜袭时操起鬼头大刀奋力抵抗的濠梁卫指挥佥事。
与他一起协助胡德济的赵清、费子贤都受到大将军徐达的惩处:赵清身为指挥使,被当场处死了;费子贤革去军职,以一介小兵听命。他没有被斩,也没有革职,而是调任东南垒军营,把守这个军用物资重地。
朱显忠得到如此这般的“待遇”,是与他奋力抵抗蒙古军士分不开的。这一点,大将军徐达还是看得到的。
把守东南垒的,还有宁国卫指挥同知陈德成。
当然,他们手下,也有不少勇将,诸如宁国卫指挥副使刘仲才、濠梁卫千户长王均谅,都是骁勇善战之辈。
有了先前庄浪之败,朱显忠把守辎重营垒,哪里还敢掉以轻心?

军营虽然隐藏在莽莽草原之中,可是,朱显忠等人早就把营垒周遭的杂草统统割掉烧了,以免敌军用火攻他们。军营和草原之间的距离足有三百步之遥,各种箭塔、瞭望台遍布军营内外。军营之外,除了壕沟和土垒之外,当然还有围绕军营而设的排栅。这还远远不够的,要知道,这里堆放的不仅有军用物资,各种战具的制造和维修点都在这里!
军营的周边各处制高点也修筑了烽堠设施,一旦遇袭,朱显忠等人除了组织抵抗,马上就要用制高点的烽堠设施发射救助信号:白天焚烧狼烟,晚上燃点柴火。距离辎重营垒最近的就是大将军徐达的中军大营,只要朱显忠他们报警,大将军徐达必然知道,也必然会派兵前来援救。故此,辎重营也不是特别让人担心的。元军想摧毁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四月三日夜晚,元军还是来了!
他们绕道千百重,终于抵达东山之巅,那里的确有明军的烽堠。可是,前来劫营的蒙古人不多,才一千多一点,连一千一百人都没有,他们潜伏着,乘着黑暗之夜色,偷偷抵达东山烽堠边缘。蒙古侦察兵穿着明军的战衣,用明军的暗号与烽堠的明军守兵搭讪了几句,就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等到烽堠上五六名明军战士以为替班战友到了,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回营安睡,就走下烽火台,打算交班。
魁的斤看得真切,他就跟在侦察兵的身后,一见明军士卒走近跟前,二话不说,从侦察兵身后闪出,突然出手,“嗖”一箭,干掉了一个。其余明兵还没醒悟过来,潜伏的元军射来数箭,他们也倒下了。
“好!”
乃儿不花低声叫好,招呼众人马上集结在烽火台下,他们的战马也上来了,这就是一拨骑兵!他和魁的斤仔细观察山下的明军东南营垒:那里的斥候骑兵来回巡逻;值班步兵提着灯笼视察营前营后;瞭望台上的士卒也在值勤。偶然间,隐约听到明营的一些对接军号,虽然不甚清晰,但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明军东南垒防备甚严!
魁的斤和乃儿不花消灭了一个烽堠,除了五六名明军战士,可是,他们如何对付山下的整营明军战士?朱显忠、陈德成能让他们得逞么?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