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2.

脱火赤儿听得对方叱喝声就在耳后,知道不妙,连忙将上身扑在马鬃上,结果,迟了些,何文辉的枪尖还是刺中了他的右肩膀!
这下,脱火赤儿整条右臂犹如废了一般,右手腕被挑中,右手臂被龙刀刃刮出五六寸口子,右肩膀被刺中,哪里还能把持那柄长弯刀?只是双手紧紧地抱着马脖子,任由他的战马夺路而逃!可是,那战马屁股上却中了一箭,鲜血不停流淌,后蹄渐渐没了力气,何文辉追上来,往他后心,复一枪,脱火赤儿再也没能逃脱死神的召唤了!
死尸摔了下马,那马长嘶着,一溜烟跑开去了。
何文辉摇枪高呼:“贼将毙命,大明将士,冲啊!”
他的部属齐声叫喊:“杀灭胡虏,恢复中华!”一边勇猛向前,追杀周边蒙古士兵。

李思齐派出数十名战士,大声叫嚷:“胡虏听着,速降我大明王师!否则,格杀勿论!”蒙古军一边撤退,一边就有投降缴械的兵卒。
薛穆飞、郑玉、李世昌、许国英、司马来兴、姚晖会合了仇成、费聚、费震、李英,在李思齐的统领下,很快就和何文辉合兵一处,大明军马总计大约三万余人,践踏着元军万人冢大营:他们举起熊熊火把,不管东南西北,四处焚烧营落;他们铳箭交加,不理距离远近,随便杀伤敌人;他们刀枪并举,不问青红皂白,将蒙古人往死里打!那气势就像浩荡汪洋一般,那杀戮酷似暴风烈火一样,蒙古大营即如山之崩塌,呼剌剌一片倒了,也如陆之沉沦,轰隆隆一派堕落!万人冢大营,果真就是万人之墓冢——过万的蒙古将士战死于此!

察罕不花哪里还能与孙兴祖继续单挑下去?
只见他抽身出来,好不容易撇下孙兴祖的纠缠,快步疾走,抓了忽雷驳的马缰绳,一脚踩上马踏镫,正想飞身上马——
孙兴祖那边早已把匕首掷来,“当”一声,正中察罕不花的钢盔,虽然没有伤着他,也把察罕不花吓出一身冷汗!
孙兴祖口中呼哨一声,他的坐骑也奔了过来。待他上马看时,察罕不花已经猛抽忽雷驳几鞭,战马狂嘶乱叫,往黑暗中逃窜去了!
孙兴祖哪肯罢休?
“鞑子哪里走?留下狗头!”
催马紧紧追去。

察罕不花奔了一会儿,遇上述律彻彻和丁僧奴,他俩一个狼狈不堪,一个气急败坏,见着主将就说:“平章大人,不好了,我大营四下里都是明寇,看来守不住了!”
察罕不花怒道:“你俩如何办事?怎的把贼人领入营来!”
述律彻彻申辩道:“大人,明寇势大,难以阻挡!马里纳忽台和脱火赤儿两人已经殉国尽忠了!”
“什么?他俩都战死了?”察罕不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丁僧奴说:“沙保将军也被贼人生捉了去!”
正说话间,明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大叫:“胡虏速降!大明王师天下无敌,降者免死!”就见那边一队蒙古士卒举械投降了!
察罕不花暴怒如雷,喝道:“国家养兵千日,正为今日杀敌!众儿郎,给我冲!”
他挥舞长槊,带头扑入对方阵中。
述律彻彻招呼丁僧奴,问:“主将不畏死,奈何?”
丁僧奴说:“难得马革裹尸,壮烈牺牲!我们也拼命吧!”
说着,举刀直冲上去。
述律彻彻掏出牛角弓,从亲兵手上取了两个箭囊,吼道:“这两个箭囊,就是陪我上长生天的殉葬品啦!”
一边奔驰,一边拉弓搭箭,向明军阵中射去!

——为什么这一拨蒙古将士如此忠勇?可见,扩廓帖木儿的号召力何其强大!

然而,即便察罕不花他们这些忠勇将士奋不顾身,甚至视死如归,对整个战局而言,仍然毫无作用!
李思齐等人的作用摆在那里啊!李思齐,原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命他的战士,昔日还是蒙古军士,如今成了大明阿兵哥,高声招纳万人冢元兵元将投降。姚晖,来自庆阳城的大将,也是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他也带着庆阳兵士,在营中来回奔走,一边歼灭抵抗力量,一边号召蒙古士兵投降。其他的,诸如赵琦、李世昌、许国英、薛穆飞等人,也以身作则,在黑夜中呼唤敌军放下武器,归顺大明天朝!
当察罕不花和述律彻彻、丁僧奴冲锋陷阵的时候,跟随他们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不仅仅是战死的原因,更多的是投降了明军!

察罕不花血染征袍,述律彻彻焦头烂额,丁僧奴丢盔弃甲,能够突出重围已经万幸了!述律彻彻急呼察罕不花:“平章大人!撤吧,与齐王殿下会合去!”察罕不花挥汗如雨,挥血泪而答:“你我还有什么何颜面去见殿下?罢罢罢,我还是自刎了事!”说着,就要拔出宝剑。丁僧奴赶上去,拦住他,说:“殿下那边,需要大人!平章万勿轻生!”
述律彻彻急道:“当年,殿下在太原仅以十八骑逃出生天,平章大人难道忘了!汉儿有语‘包羞忍辱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又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察罕不花大人,我们得南下会合齐王殿下!他需要我们,大蒙古国需要我们!”
察罕不花长叹,说道:“历朝衰亡之际,总是无可奈何的哟!我,察罕不花,自跟随老总兵平寇剿贼以来,无不与诸君努力齐心,同仇敌忾。今日,明寇势大难敌,我自当一死以报国!你俩速速南下,会合齐王殿下,我却是不愿离开万人冢大营的了!我,察罕不花誓与大营共存亡!”
说着,再次舞动长槊,冲入敌阵!

述律彻彻和丁僧奴急忙叫喊,可是,察罕不花毫不理会,连人带马消失在夜色之中!
二人禁不住热泪相迎,对视片刻,说着“会合殿下去”,就带着一百多人向南冲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对于“恢复中华”字眼,这里多说几句。
也许有读者觉得这应该是近代以来的词语,《大明北伐》反复强调这个字眼,仿佛要拔高朱元璋的历史地位一般。其实,这不仅出现在朱元璋的北伐檄文里,整部《明太祖实录》就有十四处提及“中华”二字。整部《明实录》就有四十多次提及“中华”字眼,无一例外,都是强调恢复中华文明、倡导中华传统和重建中华礼制的意思。朱元璋早年隶属于韩宋龙凤政权,他进取浙东时,打出的口号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里面就是“中华”二字。估计,作为龙凤政权的主力,刘福通部肯定也有类似的口号。甚至,明玉珍据有四川,他的诏令里干脆就抛出“中华文明”四字!这些都是清代那部《明史》没有收录的资料。
我没有全文检索《清实录》到底有多少出记录“中华”字眼,仅仅在《清圣祖(康熙)实录》里,找到了几处“中华皇帝”的记录,都是准噶尔部对清朝的称谓。此外,最让世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明人,以恢复中华为己任。
清人,以出卖中华为能事。
对比强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为什么扩廓帖木儿的大将(严奉先、韩札儿、阎思孝、虎林赤、察罕不花、金刚奴、乃儿不花、观童、述律彻彻)战斗力那么强?有如此骁勇善战的大将,竟然也输了?真令人费解。
其实,这是一种反衬、对比的写法:纵然元军如此这般厉害,一样是输家。也就是说,明军更厉害!
扩廓帖木儿至死也没有投降朱元璋,难道是个异数?他麾下的战将也没有投降朱元璋,才换来全部被格杀于汉水之滨的结局!后来,金刚奴被明军生擒,脱因帖木儿也被生擒——扩廓帖木儿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做了明军俘虏,可以说,他全家除了他夫妻俩还呆在蒙古草原之外,其余的统统都做了朱元璋的阶下囚!
如同文天祥忠于宋朝一样,扩廓帖木儿是元朝的忠臣,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宁死不屈,他怎么可以投降呢?定西之战事,就是他失败的故事,却败得很有骨气,败得轰轰烈烈!
这,难道不是反衬徐达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3.

虎林赤驻马高岗之上,远望万人冢大营方向之时,正是察罕不花陷阵拼命,述律彻彻和丁僧奴奋力突围之际。
那边天火光夺目,人喊马嘶之声隐约传来,虎林赤吃惊不小,急忙打马下来,向齐王扩廓帖木儿报告:“殿下,万人冢大营那边火光冲天,估计察罕不花他们正在与明寇激战。我军应急速支援。”
齐王叹息说:“徐达那厮果然厉害!一边让冯宗异乱我西营,一边自家领兵抢了我中军大营,如今连万人冢大营也受到他的袭击,恐怕,我的杨家洼营垒也不能幸免啊!”
虎林赤说:“韩扎儿在杨家洼大营,以他的能力,足以抵挡五万明寇!”
扩廓帖木儿说:“老韩那,我不担忧,可是察罕这边,兵力不足呢,才三万人。”
他提高嗓音,对大家说:“诸位!我大蒙古国的英雄战士们!前面不远处就是我万人冢大营,到了那里,我们就有立足之地,有足够的食粮和草料,我们就可以重新集结军马,反击明寇了!”
众人高呼:“好!腾格里万岁!”

齐王又说:“那边的察罕不花正在与明寇战斗,我们火速赶去增援,把明寇歼灭,一雪前耻!”
虎林赤和金刚奴叫嚷道:“报仇雪恨,扫平明寇!”说着,纵马前驱。
齐王便指挥大众,抖擞精神,乘夜色急速赶向万人冢大营。

自虎林赤瞭望东北方的高岗,至万人冢大营,短短十余里路程,以普通战马的奔跑速度,不过两刻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结合到元军夜间疲惫行军,也不过三刻钟光景。不过,就是这么短短的三刻钟时间,就决定了扩廓帖木儿永远也不可能再驻军万人冢,重新集结他的部队了,他那图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因为,他的万人冢大营已经覆没了!
首先,察罕不花陷阵不久,就力竭被擒了:他的战马忽雷驳摔死在陷马坑内,将他从坑里勾搭上来,生擒活捉的是七八名明军长枪兵——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中任何一人的名字。英雄最大的悲催之处,就是死在无名小卒之手啊!其余元军营内的蒙古士兵在李思齐和何文辉的震慑下,统统缴械投降了,足有一万余人!
其次,突围的述律彻彻和丁僧奴遇到明军大将孙兴祖军的围追堵截,好不容易突出重围时,看看身边,仅仅剩下一千余名骑兵了!他们继续南奔,早撞着埋下陷阱,布下罗网的傅友德军:黑暗中,他们闯入明军的埋伏圈,傅友德只是让士卒拉起绊马索,再加一片弓弦、火铳响,丁僧奴则滚鞍下马,摔个半死,被生捉了去,大部分元军被明军吆喝声中,举手投降了,只剩下那个述律彻彻,成了光棍司令。
他回马就走,却遇上追来的孙兴祖军!
这契丹族人,势单计穷,往路旁的黄土梁仓皇急蹿,却是道黄土断崖!明军漫山追上来,述律彻彻左右察看,前后观望,自觉茫茫夜色,走投无路!却也是条好汉,明军高声招降,他不肯投降,咬牙切齿之余,扯下战袍,蒙了马眼,随后把自己的眼睛也紧闭,纵马向前堕崖,结束了他的一生!

孙兴祖和傅友德聚首言欢,忽闻东南方人马之声鼎沸而来,哨骑来报:元军大队来了!
孙兴祖第一时间说:“莫非王保保来了?”
傅友德说:“且与他战斗一场!”
他让战士们把战死的蒙古兵一个个首级割了,将他们的尸首伴着那些死去的战马,垒在路上,张着七八个忽明忽暗、闪烁不定的灯笼,挂着断槊折戟上,又把三四面蒙古军旗烧着,冒着烟火,插在路边,然后,和孙兴祖拉部队退出两旁,他说:“先吓唬他们,然后痛击之!”

虎林赤和金刚奴一路急赶,忽见前面灯火绰绰,数面旗帜烟火弥漫,连忙勒马定睛观瞧:哎呀!路面上全是横七竖八的蒙古士兵的尸体、首级,还有卷曲而毙、扭曲而僵、四蹄硬直的战马,满地尽皆血污、残肢、断臂……
二人相视失色,讶然失声而呼:“我军败了!”
就听一阵梆子响,左右两旁乱铳齐鸣,乱箭飞蝗而出!
蒙古军左右两翼的骑兵猝不及防,一阵人叫马嘶中,不少战士中铳着箭,纷纷倒地,其余则惶恐失措,乱作一团!

虎林赤大叫:“休乱阵脚!违者杀无赦!”
金刚奴举刀砍了两名后退的骑兵,喝道:“杀明寇,跟我来,冲啊!”领兵扑向左边的明军阵中。埋伏在这里的,正是孙兴祖!
孙兴祖挥军而出,两军瞬间接战,厮杀起来。
虎林赤也咆哮涌来,投入战圈,与孙兴祖搏命!

忽听身后数声炮响,就见火光中,一员明军大将策马而出,他高声喝道:“大明王师在此,蒙古胡虏速速投降!”
他左右、前后的将士齐声呐喊:“大明傅爷爷在此,鞑子快快投降!”
“傅爷爷”三字一出,昔日曾经领略过傅友德威武的蒙古将士大惊失色,“傅爷爷来了”、“傅爷爷来了”如同末世咒语一般,把他们心中的畏惧、胆怯都勾引出来,就像老鼠见了猫儿一般,即使人数众多,依然不自觉地连连后退,闪蹜慌张,竟没有一人上前抵抗!

此时,齐王扩廓帖木儿领大军赶到,他听闻士卒一个个叫嚷着“傅爷爷来了”,一时间没能理解它的含义,忍不住大怒,喝道:“无名鼠辈罢了,何足挂齿!不得慌乱!”
一众蒙古骑士脱口而出:“殿下,他就是傅友德!”
“傅友德?”扩廓帖木儿不禁也暗暗吃了一惊:他就是领五十骑兵冲撞我万人大队的傅友德?
是啊!
一年前,在太原战场,扩廓帖木儿风风火火从塞外穿越雁门关,赶回太原抢救他的大本营,就在傍晚时分,太原城下不远处,他的前锋万骑部队竟然遇到明将傅友德的迎头痛击,损失兵员超过一千人!急急查明战况时,士卒来报,说是明将傅友德仅带着五十名骑兵就来死战。
五十骑,破万人大队!
扩廓帖木儿当时就咂舌胆寒了:怎么这傅友德如此厉害?考虑到远来,他不敢轻易出击,只得安营扎寨,打算次日再战。
扩廓帖木儿口中念着“傅友德”的名字,想起来了:先前的徐州之战,傅友德就生擒了他的大将李二,把他派出掠杀徐州的兵马全数扫平!在明寇一路北伐之时,傅友德就是担任先锋官的大将,所到之处,无不克服!
如今,这么一个月黑风高的夏夜,竟在此处遇着他,难怪自己的士兵胆怯退缩了!

扩廓帖木儿却不能害怕,他高声喝道:“众儿郎,傅友德也是平常人而已!我大蒙古国的英雄战士,何惧之有?来来来,随本王砍了他的头颅!”说着,一挥手,他的亲随战将分左右奔驰,如大鹏展翅一般,张开一张骑兵战网,向傅友德合拢过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元朝运去,中国豪杰并起而逐之。予本乡农,因乱为众所推,殆为自保,岂敢图人?迩者义兵一起,群丑底平,湖、湘向化。顾兹蜀地久被青巾之乱,莫有为之剪除者。予奉天诛罪,岂能自安。已经殄灭凶徒,幸而坐收全蜀,是乃天意,夫岂人谋!方今图为画一之规,与民共享太平之治。诚恐百姓不知,以予为争地杀人之师,非吊民伐罪之举。予取尔蜀于青巾之手,非取诸元。尔辈亦当复见中华文明之化,不可安于元人之陋习也。更宜洗心从治,慎勿取恶招尤。

——元末明初杨学可(即杨敏,字学可,号清风先生)《明氏实录》载明玉珍《陇蜀王告蜀民书》

此书,措辞多与朱元璋的一些谕令类似(“元朝运去”,“予本乡农”,“奉天”,“天意”,),可见,这些反元号令,思路和措辞基本上是一致的,需要特别留意的是明玉珍提及的“中华文明”四字,它与“元人之陋习”相对,可见,当时的反元情绪的确很高涨。很可惜的是,历史没有让我们看到明玉珍与朱元璋巅峰对决!1366年(明朝建立前两年),明玉珍病死,年仅三十六岁。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4.

傅友德见敌人左右合围过来,大叫道:“来得好!”便命火铳手、弓弩兵和刀牌兵抵住来犯之寇,自己带着两百多名精锐骑兵,大呼直冲蒙古中军部队!
蒙古军那边忙不迭地施放飞箭,呼啸之声划破夜空,万千箭簇纷纷而来:或贯穿明兵头颅,或射中明兵心胸,或插在对方腰间,或扎入敌兵咽喉,或掠过他们耳边,或钉在马头……
然而,更多的是被明军盾牌遮挡了去,被傅友德长槊挑拨开去!
傅友德,身下坐骑,名唤“追风铁骅骝”,乃当年方国珍盘踞浙东三州,向朱元璋称臣进贡的名马之一,傅友德徐州大捷后,朱元璋将“追风铁骅骝”赏赐给傅友德,并让他骑着这匹宝马,由一班“军乐团”围着这位战斗英雄,吹吹打打,游走街道,全城夸耀,然后送回傅友德的府邸。从此,“追风铁骅骝”则成了傅友德的第一名驹!既称“追风”,意即奔跑快如风,既为“铁骅骝”,即浑身皆铁红之色。此马之行,如风弄赤影者也。
所谓“宝马赠英雄,英雄配宝马”,傅友德仗着追风铁骅骝,短短的奔跑距离眨眼结束!蒙古战士一箭不能伤着他,第二箭还来不及搭箭而射,傅友德神勇铁骑已在眼前!只见他大喝一声,枪随声到,手中那长槊已然洞穿这名蒙古战士的心窝!邻近蒙古战友张口结舌,箭不能发,刀不能举,惶惶然,不能自已之际,傅英雄长槊再挺,人借马力,马仗人势,咆哮叱喝中,五六名蒙古兵士不是命丧枪尖,就是身坠尘埃!
傅友德如同雄狮般,身后骑兵也如狼似虎,呼啸扑来,真似一把尖刀,硬生生把扩廓帖木儿的中军部队如裂帛般撕开,那些堕地而亡,闪避而倒的蒙古战士,便似布帛碎片,随风飘零!眨眼睛,元军倒下一大片!

扩廓帖木儿先是哑然失色,继而勃然大怒,接着就是挥刀呐喊,指派弓箭官兵让出一箭射程,就一骨碌地往傅友德飞蝗般射来!
好一个傅友德,他和战士们一边遮挡箭雨,一边继续冲锋,一边也以飞箭还击,一时间,人仰马翻,喋血当场,彼此杀伤相当,难分胜负。可是,敌我之间已经是零距离,双方马上短兵相接,恶斗厮杀。
傅友德策马上了一个小土坡,回身挥手示意,那边的明军士卒早用火铳和弓弩把从左右两边冲来的蒙古骑兵压退下去,此时转移目标,跟着真正的火拼主力军——长枪兵,操着快步,急赶过来。
傅友德远远看到火光中,有元军大将以手指示东西,口中叫嚷,一队队元军随即听从指挥,奔走来去,料他就是主将人物。“莫非此人就是王保保?好,待我收拾这厮!”傅友德口中念念有词,从箭囊掏出一支细叶箭,掂量着,轻轻摇了摇头,便又拈出第二支箭,把它们都搭在弓弦上,瞄准那主将,正要射去——
忽听小土坡下面一阵大乱,刚才听对方主将模样的“家伙”(那人正是扩廓帖木儿)指挥的一队元军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过来,傅友德的前军十多名战士被他们的战马冲撞得乱了阵脚!
傅友德怒了,把箭头忽地转向那帮蒙古士兵的排头兵,喝一声“着”,就听“嗖”、“嗖”两箭骑射,排头兵当然应声而倒,为前后左右的战马践踏为肉泥!
——这可不是普通的排头兵哟?被傅友德射倒的乃扩廓帖木儿手下勇将——唐兀怯薛军头目之一:尉迟家奴!

傅友德高呼“杀贼”,冲下小土坡,带士兵继续冲锋,刚才的小土坡上,已经插满如刺猬般的箭簇了——扩廓帖木儿也发现了傅友德,数十名蒙古弓箭兵以小土坡为靶心,幸好傅友德已经离去。

那边的孙兴祖部已经和元军虎林赤、金刚奴等死战多时,黑夜中,彼此都无法知晓对方的真实兵力,只是一味地厮杀。

扩廓帖木儿猛地醒起:不能贪恋与明军在这里战斗,他们这支军队应该抓紧时间,进驻万人冢大营,否则,万一,后面的徐达追兵赶到,情况就危险了。
那边的虎林赤与孙兴祖来来回回,格斗了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正想继续死斗下去,忽听齐王已经命人持令旗前来敲打金钲,他也醒悟了,便叫喊,招呼金刚奴撤退。

然而,迟了!
万人冢大营方向,涌来两条“火龙”!
何文辉统领着仇成、费震,高呼“大明王师生擒察罕不花,鞑子速降”而来。
李思齐带着薛穆飞、许国英,叫喊着:“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
数面招展飘扬的战旗,在旗手的把持下,映衬着火把之光芒,“明”字在茫茫暗夜中,透射出凛凛杀气,教人不寒而栗!
蒙古将士听明白时,不禁吃了一惊!
不是吧?
察罕不花被擒?
那么,我军的万人冢大营岂不是……
上至扩廓帖木儿,下至无名战士,不敢往下想象了!
禁不住步伐犹豫,头脑思疑,手脚也为之迟钝!

忽听李思齐军中,推出一辆战车,车上,五花大绑着一员蒙古战将。十多名明军战士齐声高呼:“此乃察罕不花!已被我军生擒活捉!蒙古胡虏速速投降!”
——李思齐就爱如此折腾战俘,之前,在葫芦谷擒拿了严奉先,如今在万人冢生捉了察罕不花,都如此操作。
此刻的察罕不花已经不省人事,无知无觉!

虎林赤暴叫道:“明寇!我与你们拼了!”
金刚奴也狂叫着:“人生世上,终有一死,为国而死,壮烈!”
两人咆哮,纵马冲向李思齐军。
扩廓帖木儿也悲泪纵横,阎思孝、赵恒、严奉先、孙翥、察罕不花……这些昔日以及当下都在自己左右奔驰报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好部下,好战友,一个个走到了他们的人生尽头!想当初,在汴梁城下,这些英雄汉,在老总兵察罕帖木儿的指挥下,把反叛朝廷的头号“红巾贼”刘福通打趴下,粉碎那个庞大而惊人的韩林儿逆宋集团;在益都城,这些勇士们,跟随自己,为老总兵报仇雪恨,穿越城墙,生擒叛贼田丰和王士诚,剖其心肺,祭祀义父英灵;在吕梁山,无视逆臣孛罗帖木儿的刁难和挑拨,在卢沟桥摧垮山西兵团,辅弼皇上翦除奸臣;在黄河渡口,带着他们衔枚夜袭,解决关保兵团的纠缠……
往昔同袍战友,多少豪气,几许写意!
几回战后载歌载舞,以酒狂欢!
今天,竟一而再,再而三,打了败仗,失了威风……
真是末日到了?
我扩廓帖木儿不甘心,不信邪!
——不敢再描写下去了,怕看官忍不住要掉泪。

扩廓帖木儿把牙齿咬得格格响,正欲挥长戟扑入敌阵,忽听身后一人叫唤:“殿下!保保!”扩廓帖木儿回头一看,哟,原来是妻子——齐王妃毛完都!
这位穿着战衣的蒙古王妃,正用一双满含泪花的眼睛看着自己!
扩廓帖木儿一阵头痛!
就在这危急的关头,他,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一阵莫名的头痛!
毛完都还没有说下去,扩廓帖木儿头颅深处,已经升腾着一个人,一个女子的名字:虞姬!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5.

“虞姬”这名字,对扩廓帖木儿、毛完都夫妇来说,已经不陌生了。
有一次,也就是扩廓帖木儿生父去世,扩廓帖木儿在洛阳家“丁忧”守孝期间中,他在书房翻阅《汉书》之《项籍传》,当他读到楚霸王和虞姬在垓下楚营生离死别之际,忍不住脱口而出:“患难夫妻!”
在他身旁侍候着的毛完都,扩廓帖木儿的妻子,问:“谁啊?”
“就是项羽和虞姬啊。”
毛完都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哟。”说着,便吟哦起来: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扩廓帖木儿笑笑,脱口而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吟罢,扩廓帖木儿说:“他们一对患难夫妻,英雄儿女,同生共死,不亦可乎?”
“古往今来,身败而死,妻女为人奴役,作人侍妾者,何其多哉!”毛完都说,“项王和虞姬他们也是迫不得已!”
扩廓帖木儿放下书卷,笑道:“贤妻有见地,若我为项王,卿肯为虞姬乎?”
毛完都掷地有声地说:“君为项王,妾当如虞姬!”

——不要随便许诺!想不到他夫妻俩一语成谶!

扩廓帖木儿看着妻子,毛完都说下去:“保保,是否万人冢大营已经失守了?”
保保没有隐瞒,他说:“贼寇把察罕不花捉了去,估计万人冢大营已经落入敌人之手了!”
毛完都说:“那么,我们还在这里厮杀有何用?”
她用手指着更远处,说:“往古城去吧!”
“古城?”扩廓帖木儿不解道,“我军还有什么古城?”
毛完都说:“夫君难道忘了,那古城,原是没有名字的废旧城堡,蔡子英就在那里啊,他被你贬斥到古城屯驻去了,这事儿你不记得了吗?”
“蔡子英”三字一出口,扩廓帖木儿忍不住一阵脸红,他觉得羞愧啊,曾几何时,蔡子英在他心中的地位,不啻于李维馨、赵恒和孙翥!
那,因何他,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会把那个进士出身,担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的蔡子英贬斥到连扩廓帖木儿本人都忘记了的古城去驻守呢?

蔡子英,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人,也就是洛阳附近人士。元末至正年间进士(很可惜,目前所见的史料中,包括《明太祖实录》、《河南通志》、《中州人物志》、《元明事类钞》、《国朝献征录》、《弇州四部稿》、《新元史》、《大明一统志》、《殊域周咨录》、《大清一统志》、《元进士考》、《洛宁县志》、《元史》、《明史》以及一众明代私家史著,都没有记录蔡子英到底是哪一年的科考进士)。他之所以可以留名史册,除了他坚定不移、身体力行地笃信并落实他心中的信念——元朝臣子让后人敬叹之外,还有他给洪武皇帝写的那封书信,同样光照千古!这封八百余字的蔡子英《上明太祖书》(《洛宁县志》错记为《上明太宗书》),经清人“笔削”之后,载入《明史》的,只剩下四百余字。虽然主旨没多大改变,可是,必须采用他的原文,才能真实而细腻地透现蔡子英之才情和气节!

早在老总兵察罕帖木儿时代,永宁蔡子英的名气已是响当当。他是河南地区的高材生——元至正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这是整个元朝为数不多的一次(总共才十六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蔡子英身处河南,在人口划分上属于汉人,整个元帝国仅仅录取五十名汉人和南人,他就是其中一员。可以说,进士及第的都是不简单的人才——不仅是学识上,连见识上也是不简单的人才,所谓“又红又专”者也。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元末那么多汉人士子(包括进士)为了蒙古政权,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乃至肝脑涂地,实际上,不仅是汉人士子,那些色目人、蒙古族人,也是“又红又专”的。比如,《大明北伐》描写了述律彻彻纵马堕崖而死,事实上,在河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确有蒙古官员如此忠烈的——

“副将军常遇春克河北真定,真定路达鲁花赤钑纳锡彰闻王师取元都,乃具朝服,登城西崖上,北面再拜,坠崖死。”
“徐达军夺取陕西奉元路(即西安),元陕西行台御史桑哥失里守关家洞,(徐)达遣兵攻之,势穷促,不屈,与妻子俱投崖死。”(俱引自《明太祖实录》)

蔡子英进士及第,察罕帖木儿马上聘用他为行军参军,成为察罕帖木儿早期的智囊之一。不过,一来,蔡子英年纪轻轻,犹如曹操军中的郭嘉,军中老成多智者,往往瞧不起他;二来,蔡子英是汉人,布衣出身,他自言“家本韦布”(蔡子英《上明太祖书》语),并非世家大族出身,自然也不为蒙古贵人尊重;三来,蔡子英虽然熟读圣贤书,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军中行走,往往为孔武有力的蒙古、色目战士侧目看待。总之,在蔡子英早期军事生涯中,郁郁不得志。察罕帖木儿的三大智囊李惟馨、孙翥和赵恒如日中天,光赫照耀,那里有蔡子英的身影和光芒?
为了让军中的蒙古、色目和汉人同心同德,同赴国难,察罕帖木儿做出超越常人的举动,给自己起了个汉人姓氏:李,他就成了李察罕。蔡子英对察罕帖木儿这个举动很是赞同,认为这是团结军中将士,甚至搞好军民之间关系的好方法。
义父察罕帖木儿有了汉姓,他的干儿子保保也想为为自己取了个汉姓——“保保”是他的干儿子的小名字,取个什么汉姓好呢?察罕帖木儿问保保,保保想了很久,就是没什么喜欢的汉姓。刚好,蔡子英正入来帅帐,报告来自山东地区的军情,察罕帖木儿就问他:“保保想有个汉姓,你认为姓什么好呢?”蔡子英想也没想,脱口而出:“王。”
“王保保!”保保叫道。
“王保保,王者之保保!”李察罕说,“好,这个王姓,真是个好姓氏!”
从此,保保,就成了王保保。李察罕后来果真成了王,忠襄王,王者之保保——扩廓帖木儿这真成了王者之保保!

就是因为帮扩廓帖木儿起了个“王”姓,从此,王保保就对蔡子英另眼相看了,但凡有什么不明白的,无论是军中事务,还是朝廷谕令,甚至民间故事,都喜欢找蔡子英商讨、交流。察罕帖木儿有见及此,便把蔡子英升为河南行省左司员外郎,让他辅导自己的儿子王保保学习更多的经史知识——在察罕帖木儿眼中,王保保就是他的儿子。随着察罕帖木儿对蔡子英的重用,王保保也渐渐对蔡子英尊敬起来,他们父子俩甚至向朝廷举荐这名只不过身居从六品的地方小官员,随着战功的不断积累,蔡子英在军中的历练渐多,也不断地升迁,在察罕帖木儿被刺杀前,蔡子英的官衔竟然是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大员!比三品大员兵部尚书李惟馨高出一个等级,直逼正二品的河南行省右丞赵恒和从一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孙翥!

事实上,从现存的史料来看,蔡子英还真的没什么“功绩”可言,没有更多的资料刻画这位布衣出身的进士如何一跃而成为元朝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笼统的说法是“为扩廓帖木儿所知”(《明太祖实录》之《蔡子英传》),他自己的本人的陈述是“蒙主将知荐”(蔡子英《上明太祖书》),那么,他肯定不为李惟馨、赵恒和孙翥所服!
就是这么一个原因,蔡子英没有能够一直呆着扩廓帖木儿身边,他被其他三位谋士排挤出去。也正是这么一个原因,蔡子英才成为陪伴扩廓帖木儿到最后的那为智囊!
李惟馨撒手而去,回乡务农养老;赵恒身陷重围,烈火焚身而亡;孙翥泪流满脸,愧疚难当不知所踪,他——蔡子英,却在古城,练兵练将,修筑好种种防御工事,时刻等待着他的知遇之主扩廓帖木儿的到来!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为了写蔡子英,有必要搜集那么多的料料,翻阅那么多的古籍么?在这里,我简单说说《大明北伐》对各种史料的运用问题。
首先,必须感谢今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若然没有计算机的辅助,光是在《明太祖实录》里寻找“王保保”的记录就得耗费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何况,在《四库全书》里寻找“王保保”的记载?在《四库全书》以外的古籍里寻找?并且,把建国以来,所能见到的现代研究王保保的论文及专著也搜索一番,包括境外的研究?这绝对是艰巨艰苦的工作!正因为有了计算机、互联网的助力,才使进一步研究明史成为可能!
蔡子英,最原始的记录应该就是《明太祖实录》里面的《蔡子英传》。那么,除了这个地方的记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古籍记载此人呢?既然他是“永宁人”,那就去《永宁县志》找找,很不幸,现存世间的地方志里,并没有蔡子英老家的《永宁县志》。原来,永宁县,早在民国初年就改名为洛宁县了!于是,找到《洛宁县志》,一翻开,果然就有蔡子英的传记,甚至还有他写给朱元璋的书信(全文)!
蔡子英是元末进士,于是找到那部《元代进士考》,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史料。很可惜,钱大昕并没有记录任何有关蔡子英的文字,连蔡子英的名字也找不到!
接下去,一骨碌地把手头上的元末明初的史料库统统翻了个遍,找到的,都和《明太祖实录》说的一般无二!
也就是说,再也找不到更多的资料了。
至于现代的研究,根本没有!蔡子英从未受过现代学者的关注,更不要说研究二字了。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你使用的资料足够充分,完全可以写那些专业性更强的学术论文,为什么写小说呢?其实,我不是没有尝试过的,我甚至主动地追随那些学术大师,聆听他们的教诲,向他们学习,可是,当大师们一听到我这个非专业人士闯了进来,马上用有色眼镜戴上,抛出“我们说的是专业性知识”,如同“翻天印”一般,打压到我连气也喘不过来,只好灰溜溜地走人了事。
从此以后,我自卑,不敢再向虎山行。
只得写些《大明北伐》,自娱自乐。
现在,这“书”(其实不能算书),写了差不多一年了,好歹来到定西之战的尾声。回望过去,忽然觉得:怎么写了那么长?是我写的吗?真有点儿怀疑。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6.

那么,为什么扩廓帖木儿会把蔡子英贬斥到古城区驻守呢?
洪武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夜,大元齐王扩廓帖木儿率复国军突袭兰州,结果为大明巩昌府守将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发觉并拦截,兰州守将张温得报后,及时作好备战工作,扩廓帖木儿一时无法得手,只得退兵以待机会的到来。后来,元军接连多次攻击兰州城,可是都被张温见招拆招,打了回去。元军难以攻克城邑,军粮草料渐渐缺乏,只得四处掳掠。扩廓帖木儿对自己的将士出兵抢夺民间物资之事,开始是制止的,后来,就变作一只眼开,一只眼闭,最后就听之任之了!

《明太祖实录》如此记载:
“(元军)入侵兰州,城中坚守,保保兵无所得而去。至是,乃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作为参谋之一的蔡子英,不止一次向齐王扩廓帖木儿反映军队掳掠百姓的情况,齐王苦笑着,摇摇头。蔡子英就说:“南宋之岳家军为什么战无不胜?靠的就是铁的纪律——‘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否则,何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殿下可要三思!”
扩廓帖木儿叹息一声,没有回应。
旁边的察罕不花就说:“没吃的,撼根草都没力!”
孙翥说:“关中牧民,能提供我们所需的牛羊。如今两军交战,大军出动,岂能缺乏军粮?如果,我们不去稍粮,明军照样会去抢掠。”
另一位智囊,赵恒说:“历朝历代,都是打烂了江山,再重建的。如今我大蒙古国要收复旧山河,关中百姓多付出一些,吃些小亏,等到我国家一统,他们就有享福的日子了。古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岂能以小恩小惠为念?”
蔡子英说:“纵然要关中百姓吃些亏,也不能抢掠一空也!杀鸡取卵,可乎?”
“军情紧急,食粮短缺,今日我军哨粮,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这,已经比当年的红寇杀戮百姓,以人肉为食粮好多了!”孙翥说道。
扩廓帖木儿点头称是,他说:“今日,关中百姓为国家付出多少,日后,我大蒙古国十倍偿还!”
蔡子英冲口而出:“明寇那边,一入奉元路,就每户派发一石食粮,后来,还追加到每户三石!若我军仍然掳掠百姓,民心岂能复得!”
“我太祖成吉思皇帝,屠灭百姓还少么?大蒙古国不亦成了世界帝国?世祖薛禅皇帝御宇多年,普天之下,盛世繁华,率土之滨,人民安乐!”赵恒说道。
蔡子英还要说什么,齐王摆手,制止了他:“蔡参政,不要多言了。我意已决,稍粮是必需的。请你记住,我扩廓帖木儿今日从关中百姓手中拿了多少,日后,必定十倍偿还!”
蔡子英只好怏怏不乐而去。
自此,蒙古军队就毫无顾忌,四出掳掠了!

——哨粮。《国初事迹》作“稍粮”,《明氏实录》和《云南机务抄黄》俱作“哨粮”。当作“哨粮”为是。明代名臣杨士奇的舅舅陈谟,在他的《乙巳述怀》一诗中就如此记载:
“近时哨粮卒,出没甚虓虎。
劫财野为青,杀人血漂橹。”
“乙巳”年,就是1365年,其时,鄱阳湖之战已经结束,大汉皇帝陈友谅战死,朱元璋的军队继续征讨陈汉政权的残余势力。陈谟是江西泰和县人,泰和在当时属吉安路管辖,1365年负责经营吉安战场的是汤和及邓愈部队——汤和驻军永新,邓愈驻兵吉安,与泰和相距不远,敌方则是陈友谅的部将饶鼎臣,驻军安福州。那么,陈谟提及的“哨粮”士卒,到底是谁的部队呢?
据《续资治通鉴》云:
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年)春,正月吴王(指朱元璋)命平章汤和率兵讨江西永新诸山寨。参政邓愈还军至吉安,遣兵讨饶鼎臣于安福州。
二月辛丑,吴命千户夏以松守临江,张信守吉安,单安仁守瑞州,宋炳守饶州,并属江西行省节制。又命参军詹元享总制辰、沅、曲靖、宝庆等州郡,听湖广行省节制。
六月丁酉,吴克安福州。先是饶鼎臣父子既走安福,与其党刘颠等仍肆剽掠,邓愈遣兵讨之,久不下。(吴)王复命元帅王宝会参政何文辉、黄彬共讨之,鼎臣复弃城走茶陵。

那么,陈谟的《乙巳述怀》写于何时?他这首诗的标题全文是“乙巳(1365年)正月携家自永丰萧原郑大中氏复归平川雪晴郊行分得数字因用述怀”,也就是说,此诗写于正月。正月,邓愈“还军至吉安”,也就是说,吉安是吴军(朱元璋为吴王,其军称吴军)地盘。泰和在吉安以南约三四十里处,而饶鼎臣据守的安福州在吉安以西北五十多里,距离泰和较远,吉安就在安福州和泰和的中间点。陈谟在诗中说“纵横野人庐,大半无外戸。皆云县官好,所病在军旅”。说明此时的泰和县城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又说城内的生活是这样的:“蓂飞穷孟陬,鸦喜喧晴宇。食罢澹无营,意行惬幽趣。章缝六七人,谐笑杂今古。出行仍关市,负郭皆乐土。”故此,泰和此时为吴军控制无疑。那么,城外的哨粮兵卒也是吴军士卒无疑。
这则史料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参政邓愈还军至吉安,遣兵讨饶鼎臣于安福,军皆肆掠,虏其男女千余人。安福州判官潘景岳在吉安,闻之告于邓愈曰:“将军奉扬天威,以除祸乱。渠魁未歼,而良民先被系累,非吊民伐叛之义也。”愈闻而大惊,即下令曰:“敢有掠民者斩。”且令骑士大索。于是民争归景岳,景岳悉置之空舍中,日煮糜食之,仍度道路远近次第,遣还其家。愈还至富州,复遣兵讨山砦蒋鬼头,获斩之。捷闻,进愈为江西行省右丞(《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军队哨粮,明玉珍军队也哨粮,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哨粮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什么是哨粮?哨,就是军队巡哨,哨粮,就是出动军队前往各村各寨,张贴榜文,檄令村民“自觉而主动”地上缴军粮,看似比抢掠文明一些。不过,从陈谟那句“近时哨粮卒,出没甚虓虎。劫财野为青,杀人血漂橹。”来看,这种“文明”的哨粮与抢掠劫杀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再从吴军判官潘景岳向邓愈反映的情况来看,“哨粮”往往伴随着“肆掠”!

可是,即便扩廓帖木儿的军队走上哨粮之路,仍然无法满足他们如此庞大的军粮开支。十余万军兵,设若每人每天吃掉一斤粮食,全军就得花掉十余万斤军粮!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在陇西地区驻军超过三个月,才与明军主力部队正面交锋,这三个月,他的军队耗费了多少军粮?还真是个天文数字!如果,再深入地思考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蒙古军士是吃什么东西的啊?
——元军士卒的军粮,更多的是牛、羊、骆驼、马匹、酒水、茶叶等等,而非如明军一样的用“石”做单位的稻米、面、饼之类。
主要吃肉啊!那就更加惊人了!
何况,他们的战马,也需要草料!

正因为如此,蔡子英终于又忍不住了,眼见自己的军队如此掳掠关陇地区的百姓(主要是牧民),他再次向齐王扩廓帖木儿提出异议,他说:“我军食粮多来自牛羊驼马,军士享用的是奶水和肉类,并非明寇的米面之食,羊奶、马奶,可以再生,羊肉、牛肉则不能再活,掠民间牛羊驼马来食用,无异于杀鸡取卵。望殿下可怜小民,以长远目光关注国家之命运、百姓之祸福。”
“我军缺粮,如何解决?”扩廓帖木儿反问。
“从永昌运来吧。”蔡子英说。
“好吧。”

扩廓帖木儿不得不作出远距离运输各种军需物资的决定——自然包括他的军士每天都要下肚子的粮食了,这可是重头戏!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往往发现的问题是我从未没有注意到的。比如,“你笔下的察罕帖木儿果真就是一个英雄,还真是朱元璋的好敌手,不如干脆写元末明初英雄榜好些”。这个《元末明初英雄榜》的确曾经在我心头涌动过,如果真的写起来,就能够把元末明初四十余年(1351至1393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1393年蓝玉被杀——写得清清楚楚,伶伶俐俐,足可以与三国时代相提并论。如果史实性高,再加上文笔上有所追求,这段历史绝对胜于三国时代。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的时代,军事活动肯定比纯冷兵器来得激烈些,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刘福通、陈友定、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脱脱、徐寿辉、妥欢帖睦尔、余阙、伯颜不花的斤、李思齐、韩林儿、纳哈出、把匝剌瓦尔密、何真……这些当年的英雄勇士,再加上诸如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沐英、李善长、刘伯温、宋濂、王袆之类的将军和谋士,还有政治上窝里斗的胡惟庸、涂节、汪广洋等人,我以为,完全可以把三国时代比下去。可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水平也是有限的。《大明北伐》能够完成,已经是幸运的了,不敢再有什么奢望。那部《元末明初英雄榜》就留待日后,有识之士去完成吧。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7.

蔡子英再向扩廓帖木儿建议:于巉口大营周边村落饲养牛羊驼马,即放牧,由军中差拨一千军士负责。
扩廓帖木儿同意了。
可是,随着大明征西大军的日渐逼近,扩廓帖木儿作出决定,移营至车道岘,与明军对垒。巉口营垒随即作废,蔡子英表示:车道岘既是两军对垒之战场,放牧地应该与之有一段距离,否则,他们饲养的牛羊驼马容易受到敌军的袭击和抢掠。扩廓帖木儿觉得有道理,可是,哪里才是适当的放牧地呢?
旁边的孙翥和赵恒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孙翥说:“此去北面五十里处,有宋代范仲淹修建之古城,荒废多时,若修葺一番,也颇能一用。我建议,到那里去放牧比较好。”
“那古城,的确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蔡子英同意。
赵恒也说:“既是古城,又需要修葺,除放牧的军士之外,我看还得派些兵将,协助防卫。”
齐王点头说:“那,拨两千人马去,连放牧军士,合计三千人,够么?”
赵恒向蔡子英瞟了一眼,说:“那,要问问蔡参政了。”
蔡子英想了想,说:“够了!三千人,可以把那范仲淹的古城搞好了。”
孙翥说:“此事,必须蔡参政才能办得妥妥当当。军中,食粮是最重要的。殿下,如此重要的事务,蔡参政正是不二之人选。”
蔡子英说:“殿下,小臣愿意去古城驻军并放牧。”
扩廓帖木儿点头同意。
临行,孙翥对蔡子英说:“蔡参政,此去古城,可得认真其事。你得知道,如果我军中食粮不足,恐怕那些军士又要去抢掠百姓了。”
蔡子英拱手道:“孙平章,下官定当尽力为之。”

看着蔡子英领三千兵及牛羊驼马而去,赵恒和孙翥再次对视,说:“终于走了,现在我们身边再没有噪音了!”
——原来,他俩一直都不喜欢这位年轻人。李惟馨离开扩廓帖木儿时,他俩多少还有点依依不舍,可是蔡子英到古城养马,他俩反觉得松了口气。蔡子英就是太犟了,看事情就爱钻牛角尖,这种行事方式明显与孙翥、赵恒格格不入。
从此,蒙古营中,大小事务,扩廓帖木儿所依赖的智囊就只有这两个军师了。他俩还真是按照扩廓帖木儿的性子来做事的,齐王自然而然,理所当然地统帅全军,渐渐地把那个蔡子英遗忘了!
及至后来,两个智囊,一个战死,一个假投降后失踪,不知去向。扩廓帖木儿也想不起来,他还有一个智囊——蔡子英!

如今,听了齐王妃毛完都的说辞,终于醒悟的扩廓帖木儿,忍不住叹息道:“蔡子英当初去古城养马,实情是孙翥和赵恒有意排挤他,不让他在孤王身边与他俩明争暗斗。孤王没有重视他,反让他养马去了。如今,我军失利,才想起他来,即便不为其耻笑,我脸上又如何能不自羞自愧呢!”
王妃说:“蔡参政与殿下一向相知,王保保之姓还是他想出来的。为了大蒙古国,血汗、头颅都尚且不顾,羞愧又算得了什么?何况,当初殿下你也没有摈弃他的意思,只是教他去古城养马,如今,到了紧要关头,正是用他之时。依我看,蔡参政正在等着殿下你的差遣,等着我军的到来呢!”
扩廓帖木儿想了想,觉得王妃毛完都说得对,于是下令:“不得恋战了,往古城方向进发!”

这个决定当然是正确的。
当扩廓帖木儿主力部队终于摆脱傅友德、孙兴祖和李思齐、何文辉的纠缠,向北面的古城奔驰而去时,蓝玉、冯诚等人已经抵达刚才他们厮杀得战场!
万人冢大营已经到手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明军上下,大伙儿都兴高采烈,士气高昂。蓝玉等人计议着,要不要马上追击北逃的王保保,孙兴祖说:“哪还用问?追!”
说罢,他领着本部人马,带上平定、庞禋两员勇将,率先连夜急追而去。

傅友德、李思齐、何文辉、蓝玉和冯诚交换了意见后,觉得应该兵分两路:一路,稳定万人冢大营形势,即安抚好那一万多名战俘;一路,继续急追王保保。
这时,副将军冯胜和大将军徐达先后就带着部队赶到万人冢大营了,徐达听完大家的汇报后,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穷追王保保!
于是,薛显、朱亮祖、曹良臣、叶升等将领领军火速直追元军而去。

接着,蓝玉、冯诚、张必先、木英、李思齐、王弼、傅友德、吴复、黄彬、郭英等人也被徐达指派急追王保保去了。
其余部队,则负责元军万人冢营垒的善后工作。

——黄彬?
他不是受命率部向南,与顾时、陈德、韦正夹击敌军的杨家洼营地的么?怎么也赶来万人冢大营了?是的,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黄彬率部赶来。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地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杨家洼大营那边的战况——

杨家洼大营,是韩扎儿把守的元军南营。
四月七日夜间,夕阳沉沦在西部群山后,夜色随即如幕布一般垂天而下。大明临洮卫指挥使韦正率领的部队率先冲击元军营垒东北面排栅。
韩扎儿正在和几名将官、幕僚巡视营垒,忽听哨骑来报:明军来犯我东北垒!
韩扎儿紧忙登上瞭望台,夜色中,明军火把如龙而来,一时间难以估算来了多少人马,他马上,也如察罕不花那般反应:全营总动员,严密戒备,坚守营垒!
各将士马上应命而去,韩扎儿依然站在瞭望台上,忽见自家营垒的西北面也有一条火龙逶迤而来!
哨兵又来报:明军犯我西垒!
韩扎儿皱了皱眉头,一挥手,说:“再探,再报!”随后急派军马往西垒防御。
——这是明军陈德的部队,主攻杨家洼大营西垒。

突然,就在元军密锣紧鼓、积极防御之时,他们的东面黑暗处,数声号炮齐轰,明军顾时部飞架竹梯、木排,填埋沟壑,大举进攻而来!
短短的半刻钟之间,元军杨家洼大营的东北面、西面、东面同时受到明军的袭击。那套路与傅友德、李思齐绝非一样!后者,傅友德主攻万人冢一路,李思齐则等候战机,等待敌人出现破绽,一旦捕捉到战机,则奋力一击,撕开敌军的一道口子,然后鱼贯而入,占领敌军营垒。当然,在实际的战斗中,元军顽强抵抗之余,竟然还可以反击一戈。幸而,得到何文辉强有力的支援,傅友德、李思齐他们成功了——虽是险胜,却是大胜。
如今,顾时、陈德和韦正同时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让元军双拳力敌四手,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兼顾。若明军一路得手,则胜券在握了。那么,这种战术奏效么,能够拔除杨家洼营垒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8.

韩札儿,又作韩扎儿,与贺宗哲齐名,为扩廓帖木儿手下两大将军之一。之前,他在兰州黄河西岸被冯胜打个落花流水,仅以身免,逃回车道岘元军大营时,浑身伤痛,狼狈不堪,好不容易养好伤患,齐王扩廓帖木儿就把杨家洼大营交给他把守,还真是找对人了。

遥想当年,大明北伐雄师,在山西东南部遭遇的那场韩店战役,就是与韩扎儿兵团较量的。那时节,统领明军的是汤和、杨璟两员大将,他们刚刚从南方战场调遣过来。在南方,汤和解决了浙东的方国珍势力,杨璟,荡平了湖南和广西的元军,都是打了胜仗然后过来支援北伐战场的。
当时,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轻敌、浪战的情绪渐渐滋生于军中,洪武皇帝朱元璋三番四次向前线指战员提出警告:“切莫轻敌”,而且,亲临河南战场,在汴梁城,昔日的北宋都城,检阅军队,向全军训话,再次提醒前线将士不得轻敌浪战。可是,胜利之师,一胜二胜,胜后又胜,甚至连元朝的京城大都也攻陷了,难免对元军心生鄙视之心。特别是汤和、杨璟他俩,在南方战场还真没遇到过强有力的抵抗,在他们眼里,胡虏鞑子不就和方国珍的虾兵蟹将一个样,不就和湖南、广西的乌合之众差不多?故此,骄兵必败,韩店之战,他们就惨败于韩札儿之手!

对于韩店战役,许多明代的官私记载都一笔带过,因为,韩店之败后,很快,明军就弥补了失误——当抢夺了山西泽州的冯宗异(冯胜)领兵前来支援时,韩札儿不敢接战,撤退了事。冯宗异随即进军,把山西东南重镇潞州也拔除了。韩店以南以北两座城池都落入明军手上,韩札儿不得不退出晋南战区。
可是,韩店之战毕竟是自大明北伐以来,元军打赢的第一场仗,而指挥官就是韩札儿,所以,此战对提振元军士气有着重大的意义,韩札儿也就成了蒙古人心中的战斗英雄了。在扩廓帖木儿心内,韩札儿一跃而成为名列第二的嫡系重要将领。

后来——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庆阳会战爆发。
扩廓帖木儿派出韩札儿和贺宗哲兵分两路支援庆阳战场的张良臣。史料没有记载贺宗哲的出兵地点,如果从宁夏府出发,他打击的目标是凤翔府,那么,其时的庆阳位于两者之间,已经被徐达的大军团团围住。庆阳的四个方向的道路都被明军控制着,贺宗哲竟然可以“跳过”明军的阻扰和截击,直接把军队推进到凤翔城下,这种“跳蛙”式进军,还真是个军事奇迹呢!
可是,纵然元军已经顿兵凤翔府城下,却怎么也拿不下它。里面的明军守将金兴旺也不是省油的灯,硬是支撑到庆阳会战结束。贺宗哲担心遇到明军大部队从北面而来的袭击,不得不灰溜溜撤兵走人。

之所以先把贺宗哲开列出来,就是为了让他与韩札儿做个对比。

与贺宗哲几乎同时“跳蛙”式进军的韩札儿兵团也轻而易举地绕过了庆阳周边的明军的防线,直接抵达庆阳西南面的原州城下。同样是遇到元军的突袭,金兴旺把守住凤翔府,可是,原州的陈寿却没能抗得住韩札儿!那说明什么?原州比凤翔较近,客观来说,袭击凤翔府,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耗时多,则明军那边做出因应措施的时间也较为充分;耗费精力多,则元军这边更加疲累。不过,原州与庆阳的距离很接近,对付原州,同时意味着,庆阳那边的徐达很可能派出支援部队,那时候,韩札儿腹背受敌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发生。
所以,韩札儿必须一战而拿下原州,否则,他的处境很危险。事情的发展,与韩札儿主观意志一致,他果然拿下了原州,甚至还阵斩明军指挥官陈寿。这多少说明韩札儿的能力比贺宗哲更强一些。
而且,接下来,他扩大战果,把原州南面的泾州也拿下了。这下,就更加充分地表明:韩札儿的确是军事能力过硬的家伙。

徐达那边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呢?原州一失手,大将军徐达马上获悉。冯宗异建议:立刻堵死驿马关,不让韩札儿兵团越关干涉庆阳战场。徐达首肯,然后派出徐礼部队,赶赴驿马关那边。对韩札儿,冯宗异不仅有经验,而且高度重视,他随后又自动请缨,亲自领兵对付韩札儿。
正是由于明军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韩札儿不得不放弃从驿马关东进庆阳的战略。冯宗异,就是他韩札儿的克星。当初在韩店,即使胜了汤和和杨璟,韩札儿也不敢和冯宗异开战,如今,面对冯宗异亲自前来,他还是不敢与之对抗。怎么办?不能东进,不甘北撤,那么,就南下吧!南下灵台,与围攻凤翔府的贺宗哲合兵一处,拧紧自家的拳头,再来和明军冯宗异决战!
可是,明军那边,不仅有冯宗异这么一个出色的高级指战员,他的背后,还有更加厉害的角色——徐达!
你道徐达如何阻止韩札儿南下?
他同时派出傅友德和薛显,火速切断灵台通往凤翔的道路!

厉害!
徐达这种高度重视简直无与伦比!
试想想,把傅友德和薛显二人同时派出,对付一个韩札儿!
一个傅友德就足以解决韩札儿了,何况,再派出个薛显!可见,徐达以高屋建瓴之姿态,俯视整个关中战区,何其清晰明了!庆阳会战,来不得半点儿的马虎,来不得半点儿的放松,要打,就要狠狠地打,把敌人可能钻的空子全都堵死!这一着,致使韩札儿和贺宗哲根本没可能合兵!
果然,韩札儿没戏了,他无法突破傅、薛防线。那边的冯宗异又扑过来,韩札儿只好发扬他的齐王殿下的优良作风——逃跑!
是的,他只能逃跑了,因为,那边的原州、泾州又被明军抢回去了。没奈何,韩札儿领军向东面的邠州寻求突破,却遇上徐达部署在邠州的韦正部队!这下,南下的道路全堵死了,甚至,连他驻军的宜禄小镇也保不住了!
可是,令人惊讶的是,韩札儿竟然能够撤军出来,逃回塞外宁夏府!
他是怎么逃回去的?正如他是怎么跑过来那样,仿佛是空降,也像是地遁。总之,如今他在定西战场,又败在冯胜(冯宗异)的手上!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补充一下,对战争来说,正确的军事部署是何等的重要。《大明北伐》既然是通篇打打杀杀,就要加上这些战略性的军事知识,让读者们明白:徐达哪是吹出来的?大明军队哪是侥幸战胜敌人的?朱元璋哪是意外得到天下的?全都是主动争取,积极投入,一步一步实现的!

今晚,四月七日夜间,韩札儿同时受到顾时、陈德和韦正的袭击,他能守得住杨家洼大营么?这里面,就有一个昔日的老对手——韦正在,韩札儿如何发挥他最后的光和热?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是钱海岳的遗作《南明史》!目前最力透纸背的南明史著。钱海岳,六十岁以下的明史爱好者,估计没有听过。如果说说他最后的岁月,估计,足以教人立马去寻找这书来读了——他就是被摔死在明孝陵(朱元璋陵墓)的历史学家!想不到,一个用数十年来研究、创作明史的历史学家,最后的归宿就是被摔死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前的台阶下。明史,果然就是碰不得的东西!吴晗如此,钱海岳也如此。究竟,明史,明朝的历史触犯了什么神圣?司马迁遭受的腐刑不是由于他写了《史记》,班固入狱,不是由于他写了《汉书》,范晔被砍头,也不是由于他写了《后汉书》,之后的那些历史学家,又或者官方编史家,之所以遭罪,都不是因为写历史。可是,从满清开始,就不一样的。只要是写历史,写明朝的历史,就注定遭殃,除非是官家的“钦定”版本。如此看来,那部清朝的钦定《明史》,有何价值?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89.

韩札儿杨家洼大营首先遇到的是来自大明临洮卫指挥使韦正的攻击。

韦正,洪武九年恢复本来姓氏——宁姓,他就是宁正。
平心而论,以宁正的出身,能力和功绩(包括战场上的功劳和地方上的治理)来说,绝对够得上侯爵之封赏。可是,直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宁正去世的那一年,他就是没有被皇帝封为侯爵。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赏罚不明么?也许是,也许不是。
宁正虽然没有侯爵之封,却在地方上拥有实权。他曾经担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镇守甘肃、宁夏地区,也担任过四川都指挥使以及云南都指挥使,同时兼任四川和陕西两省都指挥使之职务是他军权之顶峰。在中央,洪武皇帝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左右中前后都督府,宁正就是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官衔。如此说来,宁正已经是洪武后期,大明帝国的一大军事大员。他参与的战争很多,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渡江飞夺采石之战开始,直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正月,率兵从秦王朱樉往黄河西部的洮州打鱼沟等处剿灭番寇,军事生涯足足40年以上。虽然,《明太祖实录》等史料没有透露宁正的出生年月,可是,仅仅从他的四十年的军事生涯来估算,宁正享年也差不多到花甲之年了!恰好,2010年,南京雨花台宁正墓被发掘,墓志上记载:宁正卒年为洪武二十九年,享年58岁。由此可知,宁正生年为1339年(中国古人寿命以虚岁计算),卒年为1396年。1355年渡江作战时,他才16岁。

1370年,洪武三年,定西之战时,宁正,哦,应该还叫韦正,32岁。

韦正带着麾下战士,突然冲击元军营垒东北面。
你看他如何部署他的士卒前去掠营——
骑兵三百名,负责探测敌营动静,来回报告以及策应步兵进止。
火铳军和弓箭手跟着前进。火铳军士五百名,弓箭手一千名,他们就是远距离攻击元军营内战士的主力。
继后的刀牌兵和长枪兵有一部分已经改用了其他的武器:铁斧头、铁铲、铁锯和铁锹,这就是捣毁元军营垒排栅的有效工具!
当然,最令蒙古人胆寒的还是明军那些火器,特别是球形的火药投掷炮,从数百名明军士卒手中脱手飞来,煞是惊人!
什么东西呀?
用专业术语就是“钻风神火流星炮”!《武备志》“火器图说”如此说:
“钻风神火流星炮,用生铁熔铸,状圆如毬,中藏神烟、神砂、毒火、飞火、法火、烂火等药。”又说,此炮有大、中、小三种,大、中炮用骡马驮拉行走,用炮架发炮,“小炮则用手持掷去”。究竟什么是“神烟、神砂、毒火、飞火、法火、烂火”?由于年代久远,明代之后的满清几乎把所有的军事著作都禁绝封存,不让它们流传世间,如今仅凭上述文字,已经很难说清楚了,必须借助其他的军事著作,诸如《火龙神器阵法》才能得到具体详实的答案。
从上面的简要描述可知:这个小型的钻风神火流星炮,不就是近代的手榴弹之鼻祖么?
至于它的杀伤力有多大,且看蒙古人的反应就知道了。
钻风神火流星炮一旦投掷至目标,四条引信引爆流星炮——为了保证流星炮的爆炸成功,专门设计出四条引信来引爆炮弹,顷刻铁毬爆炸,砂石飞窜,铁屑蹦溅,烈火熊熊,毒气、毒烟障目弥漫!蒙古兵非死即伤,一阵大乱!

韦正摇动长槊,跃马高呼:“杀绝胡虏,光复华夏,众弟兄,跟我冲!”
说着,一马当先,冲过壕沟,直撞排栅而去。
身后将士也一拥而上,铁斧头前后舞动,“噼啦啪啦”乱看乱劈,铁铲和铁锹上下翻飞,把泥土、砂石铲起,纷纷泼向元兵——却也奇怪,怎的用铁铲、铁锹呢?它们不是用来挖战壕的么?如今竟用作武器战斗?难道是武器不足?非也,现在是夜间战斗,扬起泥尘砂石,泼向元军士卒,结合刚才流星炮产生的烟雾弥漫,就是要让他们睁不开眼睛,无法看清对手,难以瞄准目标,不能使用他们的绝活——用弓箭射击!同时,铁铲和铁锹的确可以铲平元军的土垒和填平蒙古人的壕沟。铁锯呢?就是用来锯断元军营门横木和木拒马的工具!这也是韦正想出来的破敌良方。

元军这边,守卫将军是毛翔。身份,知院,元朝的河南行省行枢密院知院,他就是齐王妃毛完都的堂哥,也是之前被明军打败的平章毛剌哥的堂哥。
毛翔看到明军攻击力如此猛烈,心生怯意,他带着一千余名战士,支援他的部属,赶赴作战第一线时,好几次犹豫不决,勒住马缰。左右有见及此,心里自然有想法了。有个千户长忍不住说道:“大人,莫要迟疑!迟了就坏事了!前方战士等着我们去援助啊!”
毛翔啐了他一口,说:“难道我的就不是性命么?”
他的意思是:我要是前去救援,分分钟就是战死在那里了。我也是人,我也怕死的。
那千户长说:“要是大人丢了大营,就算韩札儿不问罪,殿下那里也不好交代啊!”
“是啊,韩札儿不问罪,殿下那里也难以交代。去也死,不去也死,”毛翔叹息道,“我那弟弟毛剌哥如此英勇不也一死!”
“可,为国而死,为国而战,死得光荣些啊!”那千户长又说。
“好好好,就听你的,为国而死,光荣些!”毛翔终于横下一条心,一咬牙,领兵冲向前线。

——那千户长,是谁啊?有名字的,他叫赵权。

韦正这边和毛翔打个你死我活,那边的陈德就轻轻松松么?

他冲击的是元军的西垒。
韩札儿在这里安排了元军大将南木哥,身份,元朝詹事院副使。
南木哥如何应对陈德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部书,只有呆在图书馆一天天地积尘,无人问津!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许多人,包括哪些资深的专家,在解释明军为什么能够战胜蒙古骑兵时,给出的答案都是不着边际的。真正击败蒙古人的,明代的将军们早已经了然于胸:退虏者,中国火器也!何谓中国火器?就是中国制造的火药武器!比如下图所示者也。当然,很多武器专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仿佛他们比戚继光还要戚继光!一杆火铳,当然没什么威力,可是,当沐英把他的火铳兵分成三队(第一队开枪,第二对瞄准,第三队上膛、填埋火药)时,连战象兵团都是明军的手下败将,何止蒙古骑兵!朱元璋给前线的指示:着军士持数百杆、一千杆火铳去,不够,则持数千杆去!可以想象:当千军万马遇着数千火铳时,那千铳齐鸣,人仰马翻,硝烟弥漫,叫爹哭娘,皮开肉裂……再加上朱元璋的另一个指示:到战场,则看好地形,在高处竖起几十座、一百座炮塔。又想象下去:百炮齐轰,什么战象、战马都枉然!所以:长城就是这样使用的!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0.

民间传说,陈德是朱元璋的表哥。这可能是从朱元璋的母亲姓陈附会来的。不过,由朱升代笔的,荣升陈德为天策卫指挥使的诰文中,说他在总角之年,就有攀麟之志,也就是说他尚在未成年之时,就认识朱元璋,并且对朱元璋有“攀麟之志”——至少也是经常跟随,彼此友好的关系了。陈德真正成为朱元璋嫡系侍卫军士是从夺取和州之后开始的,那时候,郭子兴大帅以朱元璋为和州总管,总制诸将,陈德——来自朱元璋老家的同乡,为朱元璋“二十四将”之一,自然紧密地团结在朱元璋的周围了——所谓从龙将士也。

此刻,大明大都督府佥事,定国上将军陈德,挥军扑向元军杨家洼大营的西垒排栅。

南木哥,元朝詹事院副使,却不似那边的毛翔知院畏缩犹豫,终于硬撑上战场。这个曾在齐王扩廓帖木儿的弟弟大元詹事院知事脱因帖木儿麾下任事的蒙古军人,见识过河南洛阳战场上明军战神常遇春的神威,也领教过山西石州战役中傅友德、薛显的黄金组合,对明军的冲击力心存余悸,他,压根儿就不敢上前线指挥战斗!只是一味地派出两员亲将前去督战,自家儿仅呆在军帐里,抱着那瓶喝了一半,还想再喝另一半的波斯酒,嘴角边上还挂着一两滴琼浆玉液。
——怎的韩札儿把如此之人派来把守他的西垒营寨!

南木哥的两名亲将,一个叫朵儿只,另一个叫纳速丁奴,平时总紧着南木哥,鞍前马后地侍候着,尽给主子出些馊主意,亏空军饷,挪占军用物资等等,一句话说来,就是奸险贪婪之宵小。如今领了将令,口头上唯唯诺诺,背地里哪肯用心效力?
他俩还没有到达阵地,陈德就带头冲入元军营寨来了!

陈德,原来就是先锋战士出身,骁勇异常,担任朱元璋亲军的都先锋,打仗从来都是打冲锋、抢头功,毫不畏死,勇猛向前就是他的标签。鄱阳湖那一战,为了保护他的主子,身中九箭,岿然不动,依然铁塔般守护在朱元璋身边,继续战斗。如此的勇士,在战场上,怎肯落后于人?

这一刻,杨家洼战场之外,夜幕下,晚风中,天上那一弯新月,伴着流云,朦朦胧胧,偶尔以一两道清辉窥探人间之宁谧,散布给人类的,是渐渐转浓的睡意。
可是,战场之内,却是残暴之杀戮,凶狠之搏斗!
且看那陈德,领明军呼啦一声,就推倒了一大片排栅,闯将进来。一时间,明军将士呼声雷动,咆哮如潮。步卒火把燎燃,铳箭交加,刀光剑影,杀人如麻!骑士更是虎飙豹突,猛冲猛撞。元军无法抵抗,更无主将督战,哪里还愿拼死战斗?于是,一窝蜂,四散而逃。
朵儿只和纳速丁奴带着数百战士刚刚赶到阵地时,恰好于是败兵四散而去,他俩惊呼:“败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朵儿只说:“快请示大人去!”纳速丁奴点头。这一拨所谓的支援力量转头就跑!

那还不便宜了陈德将军么?他对将士说:“四下里放火!让胡虏丧胆!”
早有一拨战士将火把投向元军的营帐、车辆,霎时间,元营一片火海;也有一拨战士砍倒更多的排栅,更多的明军战士扑入元营,追杀逃跑的元兵元将。
陈德又发出指令:“宣扬下去,放下武器归顺我大明的,免死!”
明军高呼:“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
整个西垒营寨被一万千余名明军战士捣毁得落花流水。
那醉酒佬,南木哥,被亲将朵儿只和纳速丁奴的护卫下,居然逃出营去了!

——他们不敢去报告韩札儿,也不敢与明军抵抗,当然,也不敢投降,他们的选择,是逃跑,远远地逃跑,一路向西而去。

韩札儿千算万算,怎料到他的南木哥詹事院副使,竟是个窝囊废?
杨家洼大营,西垒已经失陷,这消息刚刚传到韩札儿耳朵,正在组织兵马与顾时厮杀得韩札儿大叫一声:“可恨!可恨南木哥!直如文济王之货色!我悔不该让他去把守西垒啊!”只见他“呛啷”拔出利剑,高呼:“今晚,后退者杀无赦!”
便指派一队亲兵在前线战斗的将士身后,立了一排军旗,约有数十面之多。他宣布:“戮力杀贼!后退越过军旗者,杀无赦!”
刚说完,就有两三名士卒后退,越过了军旗。韩札儿二话不说,就让军士前去抓住,一刀一个,砍了,把他们的人头挂在军旗上,再次咆哮:“后退者,杀无赦,枭首示众,这些就是榜样!”
这时,有人向他报告:“刚才枭首示众的,有大人你的外甥阿鲁完者!”
韩札儿大骂道:“此人畏缩逃逸,死不足惜!”
立马奔驰过去,把军旗上悬挂着的阿鲁完者的首级取来,高高举起,对大众说:“阿鲁完者畏缩逃逸,就算他是我姐姐的儿子,也杀无赦!众儿郎,可要仔细战斗,努力杀贼,忠勇报国!”
众人在火光中,看得真切,果然就是佥院阿鲁完者的人头!
哎呀,韩札儿毫无徇私之情!连外甥阿鲁完者都杀了!哪里还敢逃跑?于是,全线涌上,顽强战斗!

可是,这边虽然抵住了顾时的袭击,那边的陈德和韦正,却已经把东北垒的毛翔解决了!
如何解决?
韦正与毛翔决斗时,陈德从后面杀来,毛翔大败,左冲右突,眼看无法脱身。韦正又打马拦住他的去路,一边举着大明军旗,喝道:“鞑子休走,速速投降!”
那千户长赵权大呼:“只有断头千户,没有投降将军!”说着,就要往韦正冲去。
毛翔一手扯住他,说:“不要战了,且降了吧!”
赵权回首骂道:“毛翔!枉你为殿下内兄!先是犹豫不敢战斗,如今竟一心想着投降!我赵权,宁做蒙古鬼,不做朱明贼!”说罢,拔出宝剑,一剑把被毛翔扯住的战袍切断,吼道:“从此以后,你我就是仇敌,不共戴天!休要让我遇着你,否则,我赵权眼内认识你毛翔,我这口宝剑,却不认得你这个投降敌寇的叛国贼!”说着,纵马而去。
毛翔被他骂得满脸通红,羞愧难当,眼巴巴地看着赵权消失在夜色之中——原来,赵权并没有冲入明军阵中,而是逃之夭夭去了。

怎么办?四下里明军呐喊而来,韦正威风凛凛地站在他面前,明军战士一个个挺着长枪,举着大刀,搭着箭弩,当然,还有一杆杆黑洞洞的火铳口对着他们这边的元军士兵……
“我,我毛翔,愿降!”
可叹啊!
毛翔,元朝的河南行省行枢密院知院,说完,竟然丢了武器,下马,跪下,投降韦正!
那面“明”字大旗迎风招展,虎虎生威!韦正,大明临洮卫指挥使,微笑着,让士卒把毛翔扶起,对他说——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今天来读吴晗的明史研究文章,却是不可全盘接受的了。所谓“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吴晗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明史研究文章,多多少少都带有些特殊的意味,那部《朱元璋传》,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为了映射蒋介石。于是,《明初的恐怖政治》、《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胡惟庸党案考》无一例外地把明朝打上了黑暗残暴的色彩。他的这些言论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仍是金科玉律,不可动摇。诚然,吴先生对明史研究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贡献,可是,将朱元璋写成蒋介石,绝对是错误的。将明朝写成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朝代,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明朝近三百年历史,“好”的,最少有三分之一,不好的也有三分之一,剩下那三分之一,也是任由人家打扮的。否则,那么黑暗的朝代,怎可能存在那么久?君不见秦朝才15年,隋朝才38年,元朝才92年么?明朝,自1368年计起,到1644年止,比清朝(1645—1911)还长久呢!肯定,有它厉害的一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1.

“我大明圣主诏谕天下,胡元百年之运已经终结,泱泱华夏乃得我中国人治之。尔等胡人鞑子若归王命,我大明岂有敌视之理?归我中华者,安乐享太平。尔知之乎?”
韦正说完,再让身边的翻译官用蒙古语训示了毛翔知院一次。
毛翔却用华语答道:“小人知晓了。”原来此人也粗通华语。
韦正便喝令士卒把毛翔以下的蒙古士卒全部缴械,统统捆了。总计两千多人。

陈德此时领着人马,过来与韦正说话:“你我二人再杀一阵,与顾都督并力破虏去!”
韦正点头,拨下五千军马由指挥佥事潘敬、同知赵祥、千户周贤等人带着,料理战俘等事宜,自与陈德统率大明战士继续征战,扑向韩札儿兵团。

韩札儿这边足有两万人马,他们与顾时部激战着。韩札儿诛杀了临阵退缩的外甥,全军已经处于殊死斗之模式下,顾时部先后发起两轮冲锋,仍然未能得手。顾时禁不住心急起来,心想:这韩札儿怎的如此顽抗不已?他登上高坡,借着火光,看见元军营垒人头涌涌,士兵前赴后继,似乎全无怯战之意,也无退缩畏惧之迹象。
怎么办?顾时想着下令第三轮冲锋。

这时,大将军徐达指派的一队传令哨骑风驰电掣赶来,向顾时传达口令:元军车道岘中军大营已经被我军攻陷,今特遣黄彬部前来杨家洼助战,顾都督、陈都督、韦指挥务必在天亮之前拿下杨家洼元军营垒。
顾时听了,心里既是欢喜,又是焦急。欢喜的是,大将军那边已经搞掂了车道岘元军中军营垒,焦急的是,自己这边还在啃着硬骨头,韩札儿兵团仍在顽抗到底。要是黄彬部赶来时,自己这边还没能拿下杨家洼元营,那该多没面子啊!
幸好,几乎与此同时,陈德、韦正那边也派来飞骑使者,向他通报:元军西垒和东北垒已经拿下,如今赶来,与顾都督会战韩札儿!
这下,顾时底气十足了。
他召集了一众军官,对他们说:“大将军有令:必须天亮前拿下敌营!今陈都督、韦指挥已经赶来会战,黄彬部也前来助战。诸君努力!不要落后啊!”
众将官听了,也如顾时一般,浑身不自在,心里头就想着“天亮前拿下敌营”几个字。

顾时高呼道:“来来来,随我破敌杀贼去!”
说着,带头冲锋而去。
——再一次说明:明军之所以成为百战百胜之师,最核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挥官勇于战斗,而且是率先陷阵冲锋。这种战斗精神,是为“洪武精神”。
其余诸将官哪敢落后?也纷纷磅礴向前,勇猛冲杀!
这下子,韩札儿营中顿时压力增大了,面对顾时部第三波的冲击,元兵抵挡不住了,排栅外的防御力量纷纷后撤。顾时再吼一声,高举长枪,喝一声“冲”,三百余名步兵挥舞长斧,一轮斩劈,马军则继后冲击,刀牌手匍匐跳荡,铳箭兵则伺隙射杀敌兵。韩札儿急急忙忙组织力量再次投入战斗时,就听到前方一阵哄乱,呼喊声似惊涛拍岸般传来。原来,元营排栅终于被明军推倒、砍翻了数十丈长的裂口!
顾时嚷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胡虏营垒崩塌,我军冲啊!”
又是第一个冲入元营!

“当!”一支流箭正中顾时的铁盔,继而反射落地。那顶阔檐铁盔,震动着,发出铮铮之声。
顾时怒喝狂吼,手中长枪一摇一摆,借着战马的冲击力,“嗖”一枪,扎入敌方士卒的心窝。不料,耳边听闻一阵风声,“嗖”,又射来一箭。这一箭可是长了眼睛,它直棱棱射中顾时的后背!那一寸三分长的箭簇射透了顾时的战甲,冷冰的箭锋撕裂了皮肤,钻入血肉之中。顾时闷叫一声,鹰隼之目光便瞥见一蒙古战士举着大角弓,施放弓弦的右手似乎还在抖动着。
就是那厮暗算我!
顾时咆哮着,一催坐骑,人马合一,直奔那蒙古骑士——

顾时,大明骠骑上将军、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太子率府事,日后敕封为济宁侯,洪武四年,参加平定川蜀之战,洪武五年,跟随副将军李文忠深入沙漠,屡建战功。特别是沙漠之战,顾时那勇猛斗士的形象彪炳于史册。大明洪武朝礼部侍郎臣刘崧为他写的神道碑文里,就有如此记载:“乃命西讨,进自汉中。取道阶、文,山巉水潨。进围成都,作气一鼓。千夫投戈,俘厥孱主。既从征北,北度阴山。拥槊奋呼,出其险艰。薄冲部落,兔脱鹘击。掠其牛马,还给军食。主将上功,帝悯尔劳。”
如此英勇之战士,怎会栽倒在沈儿峪战场上?

只见这位同样也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老乡的顾时都督,电光火石般,就将对方挑下战马。那蒙古人挣扎着,想爬起来,咽喉已被那龙刀枪尖抵住,哪还敢动弹?顾时喝道:“鞑子,快与你家顾爷爷拔箭!”一边说着,早有五六名战士把蒙古兵擒拿起来。
那蒙古兵哆嗦着,被押着,走近顾时。顾时大叫:“快来拔箭!”
他不自觉地伸出右手,抓紧箭杆,顾时又喝:“快拔!”
蒙古兵便用力一拔,箭簇连肉带血而出!
顾时叫道:“痛快!痛快!”
接过那箭,对那蒙古兵说:“看我取你家将军之性命!”
说着,早已弯弓搭箭,瞄准混战之中的一员蒙古大将的头部,他说:“借你之箭,取鞑子性命。若中,你可得活命;若不中,你来抵命!”
说着,那箭离弦而出,穿越夜空,穿越火光,“嗖”,命中敌将头部,那将随即堕马!
顾时哈哈一笑,说:“你得活命了!”
那蒙古兵已经被明军五花大绑,成了粽子一般,推倒在地,不能动弹了。

顾时又在长啸,领兵继续战斗。
韩札儿在火光中看着明军汹涌而来,心里吃惊不小,把他组织的军士一批批地投入战斗,却似泥牛入海,只见出发,不见回报!
心知西垒失守,眼前的顾时部队又越战越勇,他的部队已在下风之位,韩札儿内心不由得开始慌乱了。
就在此时,他后方,传来激越的号角之声!
陈德、韦正前锋数百名战士吼叫着,如同交响乐一般,唱着十二个字之军歌:“大明天兵降临,胡虏速速投降!”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