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人对《大明北伐》动不动就“大明”字样冠于明将的前面很反感,说“明朝有什么资格称大明”。
回复——
先不说许多朋友误信了他们印象中的明朝,仅仅是“大明”二字,想必也是不理解的。
自秦朝以来,直至元朝,历朝历代的国号仅仅一个字。比如“汉”、“唐”、“宋”者也。之所以称“大汉”、“大唐”、“大宋”,乃是外邦对他们的尊称。翻遍《史记》、《汉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这些朝代的国号就是“汉”、“唐”、“宋”而已。可是,到了元朝,忽必烈不满足于“大蒙古国”的称号,发明了自己的国号,定为“大元”!是“大元”而不是“元”。“元”是简称而已。朱元璋建立的国家,是全面接收大元故土的帝国(事实上,朱元璋仅仅希望恢复汉唐国土),所以定国号为“大明”而不是“明”,“明”只是简称而已。《大明北伐》的“大明”是用全称国号,并不是处处拿“大”字来说事。之后的清朝,也在国号前加了个“大”字。
说实在的,明朝的国土实际上远大于北宋和西汉,即使与唐朝相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新疆和青海、西藏都属于明朝,至于东北,则也是明朝国土。与清朝相比,明朝是少了蒙古这块土地。
不知何时,明朝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啊!大明,的确被忽视了,甚至是敌视着。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2.

王弼一马当先,却不是舞动他的双刀,而是高举明军战旗,那“日”、“月”合璧的“明”字,在战旗的蟠龙金圈之内,赫然生光,旗杆之端,那牦牛尾迎风舞动——此旗名为“大纛”。数个时辰之前,大将军徐达发动攻击元营的指令,全军誓师祭祀的大纛旗,如今就在王弼手中,高高飘扬的“明”字大纛旗帜,号召着大明将士争先恐后,前赴后继,翦灭残元!
他的左右亲兵亲将,紧紧追随,把军号吹得响亮,后面的战士则万众一心,千口一语:“扫平胡虏,生擒王保保!”

平定等人的士气被王弼这支部队的到来激扬起来了,平定猛喝:“壮士报国,尽在今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手中镔铁长枪一摇二摆,犹如蛟龙出海,又似白蛇吐信,扑入蒙古军中,左冲右突,勇不可挡。他的部将,燕山右卫副千户长,谭胜也不甘落后,用苗弩在身后掩护着他的指挥使大人平定将军。
那边的蒙古千户长阿鲁不哥慌忙指派军士上来围截,可哪里拦得住平定这员猛将?前驱的六七名蒙古兵眨眼就被平定挑于马下!接着要上来的,又被谭胜的苗弩所伤,最重要的是他们二人后面,一大队的明军冲锋陷阵而来。蒙古战士在城头的战鼓和号角的催促下,鼓起勇气,迎难而上,继续战斗。

包围圈里的崔敏、崔善兄弟俩血战多时,浑身大汗,额头、眉睫的汗水更是深入眼眶,不仅遮住视线,汗水的盐分更把眼睛弄得极不舒服,不得不抽空挥手拭擦汗水,然后再继续厮杀。手上的武器、身上的战衣,血迹斑斑。人和战马伤痕累累,气喘吁吁。夜色中,火光时隐时现,前后左右倒下的一具具尸体,难辨敌我,只感到无数的明军士卒老是杀不完,赶不走!精疲力尽的感觉渐渐产生了!
看看实在无法取胜,崔敏、崔善二人只好彼此打了个唿哨,示意突围。

朱亮祖看见了,孙兴祖也看见了,那对蒙古将军正在突围!朱亮祖喝一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这般便宜的事儿!”只见他弯弓搭箭,瞄准崔敏,“嗖”一箭射去。
乱军之中,崔敏哪有防备?幸好他跑得快,箭簇没有射中他的要害部位,只是射中他的右肩膀——这里穿着铠甲,崔敏没有受伤!高丽战甲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崔敏到底没有忘记自己是高丽人,时刻穿着铠甲战衣,不像正宗的蒙古将军,为了轻便快捷,往往不穿铠甲战斗。

崔敏往后瞥了来箭的方向一眼,还没来得及看清射箭人,这边就有一明将高叫:“崔敏,哪里走?留下人头来!”
怎会回事?竟有人认识崔敏?
崔敏扭头细看,原来是昔日的上司李英!如今竟然为明将!
这个李英,如今是大明骁骑右卫指挥佥事,当年就是元朝的河南行枢密院知院,为同知崔敏、崔善的顶头上司,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解放河南,与元军战于洛水塔儿湾,元将脱因帖木儿大败,身为河南行枢密院知院的李英深感元朝气数已尽,便领本部军兵投降了明军。明军给他的待遇是沂州卫指挥佥事,继续领兵跟从大将军徐达、平章常遇春平中原,收北平,追击元朝哈剌章国公至兴和,还取保定、中山诸郡,又击败元朝山西行枢密院知院豁鼻马等部。李英的军衔转而为大明骁骑右卫指挥佥事,为皇家侍卫军骁骑右卫的副指挥官,隶属于王弼麾下。
——这个李英,日后在云南战场有更为卓越的战绩,而他的儿子李坚,还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女儿大名公主的夫婿(驸马爷),皇家亲眷成员,与刚才平定手下谭胜的儿子谭渊却是一大对头,李坚支持建文帝,谭渊则支持朱棣。此乃后事,暂且搁下,不提。

崔敏见是李英,禁不住破口大骂:“逆贼!你背叛祖国,还有何面目来见我?”
李英冷笑道:“祖国?我的祖国,是大明,汉人之国家,不是沙漠胡虏之邦!崔敏,你乃高丽人,我汉人恢复中华河山,与你高丽彘狗何干?识相的,乖乖下马受绑,免得你身首异处!”
说着,一枪刺来。
崔敏舞刀来战,二人你来我往,厮杀一起。
王弼这时早把大纛战旗交给了左右旗手撑,他看着李英与元将狠命战斗,说道:“待我助他一臂之力!”便从背后弓袋取出开元弓,从腰间箭囊掏出两支风雨柳叶箭,策马前奔数步,张弓搭箭,“嗖”、“嗖”接连两箭射去。

那崔敏正在全力与李英厮杀,何曾想到有人暗箭射来,而且还是连珠箭射来?
这次,他没有那么走运了——这两箭不是射他的,而是射战马的!那战马的腹部生受了这两箭,痛楚迅速传遍全身,不住的嘶鸣,四蹄在打转,摇摇欲坠,崔敏也随着东倒西歪,李英趁机上前,一枪过去,崔敏急忙闪避,大腿上已经被刺了一枪。他大叫一声,那战马刚好跪倒在地,崔敏便从马上摔了下来。
他弟弟崔善离远见了,大呼而来,却被双刀王弼截住!
王弼右手持刀,指着崔善喝道:“大明王师在此,鞑子要活命的,速速投降!否则,格杀无赦!”
崔善大叫着,一刀劈来。
王弼打马闪过,没有与他战斗。
因为,孙兴祖就在崔善身后,他猛喝一声,如炸雷一般,崔善扭头去看,那长枪已经直透他后心,枪尖从前胸突了出来——真是个透心凉啊!

堕马的崔敏就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弟弟倒在血泊之中,他本人也没能爬起来,身体早被一拥而上的明军士卒捅穿了好几个窟窿,他耳朵依稀听到数尺之外的弟弟口中喃喃念道:“哥,咱回家……”
那鬼魂便上元末英灵榜去了。

当然,他兄弟俩永远都看不到的是另一幕——
千户长阿鲁不哥面对王弼、李英和平安、谭胜前后左右合围,一时间慌了手脚,竟然丢了武器,跳下战马,跪在地上,举高双手,大叫:“小人投降!小人愿意投降!”
——刚才还在扩廓帖木儿面前慷慨请战的阿鲁不哥千户长,竟至于此!

古城上的扩廓帖木儿等人看着这一幕,气愤填膺兼悲痛欲绝,虎林赤大叫:“呀呀呸!我去宰了那些明寇来!”说着,操起家伙。
齐王说:“诸君皆随本王出战,誓杀明寇!”
哟!
他本人,要出战了!
蔡子英闪出,道:“殿下休要气恼!全城仰赖殿下,殿下岂可轻出?小人愿和虎林赤去杀贼寇!”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3.

就这此时,忽听城头左侧一阵混乱,火光中,一群蒙古战士竟然受到黑暗中射来飞箭的袭击。他们惊呼奔走,躲闪不及者已经血溅当场!
怎么回事?
扩廓帖木儿急忙派人赶去查探,不料,又一趟箭雨袭来,蒙古兵纷纷逃避,又几名战士倒下了。
“莫非明寇已经登城了?”
众将失声叫了起来,各操家伙前去接应,出城迎敌之事也就就此打住了。

蔡子英忽地跌足叫道:“莫非是贼人派上爬上了东山,那箭就是从那里射来的?”
士兵们忙张起灯笼,举起火把,往东山方向照去。果然,那边闪着火把之光,明军就是在那里不停地往这边射箭!距离也就是那么一百多步!
第三轮飞箭扑来时,城头上紧挨着东山的几名蒙古兵又倒下了。

虎林赤大叫:“凤凰弓何在?”
蔡子英说:“对!用凤凰弓对付贼人,先发火毬,再射弩箭!”
哟!
原来在凤凰弓不仅能发射弩箭、标枪,还能发射火毬!
什么是火毬?
这是由竹篾、藤条编织而成的球状物体,重约两三斤。以黄蜡、沥青、炭末熬成泥浆涂满周遭,另以麻油纸包裹着,里面填满枯叶、干草,塞入火药、松脂、硫磺、硝石、铁屑和毒砂。发射前,燃点外面的麻油纸,凤凰弓则以标枪携带火毬射击出去,命中目标时,火毬随即爆裂,顿时烈火燃烧,铁石四溅,毒气飞窜,既伤敌人,亦为照明之用。后继之弓弩则齐集照明之区域,潜伏或隐匿的敌人多为杀伤,实为夜间防御之利器。
当然,蔡子英无法定制出宋代的“铁火毬”——古城缺乏铁矿也没有工匠,只好就地取材,用竹篾藤条而为之。后来,明代唐顺之,在他的兵书——《武编》里记录了火毬的研制和用法。这个唐顺之,有力地粉碎了明代书生“读死书”、“八股祸国论”这类的言论。他可是个进士出身,翰林学士,兼兵部主事,更是抗倭名将,上阵杀敌、冲锋陷阵的文武通才。

蔡子英一声令下,五六十名弓弩手,就把三四张凤凰弓搬到东城头,将发射口移向东山上的火把掩映处。
那里的明军,就是薛显的部队,他们已经登上了古城东面的高山,居高临下之态势,让他们倍感优越,那些火铳、弓弩纷纷向下打击。只是,山城之间,有着将近二百步的距离,攻击力和杀伤力颇为有限,元军闪出射程之外,薛显也不禁抓耳摸腮了。
可是,那凤凰弓却不是省油的灯!
它可是拥有三百步射程的武器啊!
随着令旗一挥,那一杆杆标枪带着火毬,划破暗夜,直射山梁上的明军。
霎时间,火毬爆裂,烈火焚烧,铁屑迸射,毒气猛蹿,薛显部大吃一惊,躲闪不及的,惹了火,烧了身,中了枪,丧了命,着了邪气,瞎了眼睛,呛了鼻子,吃了铁屑,流了鲜血,死的死,伤的伤,倒的倒,仆的仆,歪的歪,摊的摊,跌的跌,摔的摔,更甚的是直接堕下悬崖,坠落深谷,惨不忍睹!
薛显慌忙下令后撤。

元军见状,又一阵欢呼。
岂料,城头右侧又乱哄哄了。
那边的明军曹良臣部也登上了古城之西的土坡——名曰西岭者也,又是火铳又是弓弩赶来侍候蒙古军队。
于是乎,东山、西岭同时出现明军,他们一东一西,远距离的攻击,令古城上的几把凤凰弓不得不丢下正面战场,转移方向,努力支撑。
那凤凰弓,就是一把巨型的特制床弩,通常用于守城,则居高临下地俯射、平射、远射,方才平定指挥使几乎被它废了。可如今明军在高山上,凤凰弓就得仰射。一旦薛显和曹良臣把部队引向稍高的地势,这批杀人武器就几乎失效了。明军的杀人武器,却俯冲下来,无端端地增加了射程!一轮轮铳箭交加而来,蒙古军吃亏不少,远远避开,连凤凰弓也丢弃在前线,似那无助无主的孤儿一般,无人搭理,无人使用!
蔡子英连忙发出指示:“上木女墙!”
所谓“木女墙”,就是一堵木板墙,留了几个小孔,作为射击孔,以便弓弩之射击。它们被推向前线阻挡明军远距离攻击时,蒙古兵暂时少了伤亡。
与此同时,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也没闲着——因为城下的明军汹涌而来,强行攀登城墙,他正在指挥军士不断向城墙下的明军发射、投掷各种矢石。

蔡子英利剑在手,来回策应;虎林赤大刀在握,东西奔跑;扩廓帖木儿挺着长戟,居中指挥。其余的元军将士各司其责,各守信地,什么狼牙拍、夜叉檑、奈何木纷纷投掷,那些箭矢、飞钩、石灰、黄泥不断下坠,明军士卒牺牲于城墙之下的,比比皆是;伤目失明的,难以计算;头破血流者、肢离破碎者,触目惊心!
直教孙兴祖咬牙切齿,朱亮祖捶胸跌足,又令薛猱儿破口大骂,曹良臣指手画脚,也激怒了双刀王!
——想不到,元军之城防能力如此之强啊!

扩廓帖木儿心内登时闪出一线的光明!不料,他的王弟观音奴急匆匆本上城头,对他说道:“王兄!有麻烦事了!”
——那光明顿时消失殆尽。
齐王忙问何事。
观音奴说:“适才我军一骨碌入了城,蔡参政安排大家吃喝,那时候,都没有注意城内根本容纳不了我军那么多人马。如今,大伙吃饱喝足,要出来战斗了,才发现,这城内也太小了!”
蔡子英听了,跑过来,喘着气说:“是!古城根本容纳不了殿下这么多人马。我军得分流。”
齐王问:“我军如今有多少人马?”
“三万将士,战马也有两万匹。”观音奴说。
“不止。”蔡子英说:“城北外面的军营里,还有一千多名战士,七千余匹战马,三万多头羊。”
“那么,往城北分流一部分战士吧。”齐王说。
“还不行啊,”蔡子英说,“古城内,仅能容纳一万将士战斗。”
虎林赤大叫道:“我出城战斗,蔡参政保护古城,殿下往城北军营去镇守。”
他手执大刀,赶来建议。
齐王说:“此处,我不能离开。一旦离开,军士的斗志恐怕丧失了。观音奴我弟,去城北镇守。”观音奴朗声应命而去。
虎林赤也操刀领兵杀出。
有分教:蒙古三分将士去,大明八万壮勇来。龙虎争斗会古城,从此山河尽染红!

虎林赤挥刀而出,刚过吊桥,那边的朱亮祖哪有看不见?喝一声“来得好”,便领兵直杀过去。两军尚未接战,又听明军阵后号炮连连。原来,一系列的大明战将赶到了!
他们是蓝玉、冯诚、张必先、吴复、傅友德、李思齐和郭英!
这些战将,带来的兵员足有三万人!
连同城下孙兴祖朱亮祖王弼的士卒,以及古城东山和西岭处,薛显、曹良臣的人马,明军人数已经超过六万人了!这时候,元军和明军的兵力对比是一比二(元军三万,明军六万)。
明军还有部队赶着过来,他们就是木英和黄彬,当然,大明征虏大将军徐达,也带着中军部队,杀来古城。
当所有明军部队抵达古城会合时,总兵力八万有余,而元军仅仅三万出头。
咦,扩廓帖木儿危险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4.

徐达、黄彬、木英等人还没有抵达古城前线,大明右副将军冯胜就领兵赶到现场了。他打马上了一个黄土高地,借着暗淡依稀的灯笼火把之光,视察整个战场。
这时,已经是寅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元军在城里城外,困兽犹斗一般,拼死厮杀。明军呢,夜战连场,自然也是精疲力尽了。只是眼前这么一座古城,已是元军最后的一座堡垒,只要拿下它,就意味着全歼元军,王保保也成囊中之物,整场定西战事也会完美地收官。故此,明军上下一心,不知疲倦,抱定“再苦再累也要拿下古城”的决心,坚决奋战到底。那些指挥官亲自上阵,诸如李英、平定等人,带着刀牌手、长斧兵,顶着矢石,闪到古城僻静之处,用手中的武器,不断地砍、劈、挖、斫,想挖塌城墙——毕竟是黄泥粘土夯实的,李太白先生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理论在他们头脑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一部分明军士卒则采用人叠人、人踩人的方式,搭建人梯往上爬——没有云梯,没有攻城车辆,只有一腔热血,一颗红心,用死方法、笨方法前赴后继,不断进取。
那元军指挥官虎林赤早被孙兴祖和朱亮祖团团围住,难以前进,也无法后退。后继而来的明军黑压压的一片,无数火把却不过是点缀他们的星光,古城上,元军统帅扩廓帖木儿和参政蔡子英口中禁不住倒抽数口冷气,那些蒙古战士内心则惶惶然,而至于胆寒心惊!

右副将军冯胜细看多时,问道:“此地,哪位将军最早到来与敌寇战斗?”
左右经过查问后,问答:“孙都督。”
“传我将令,让孙都督前来汇报一下军情。”冯胜说。
不多时,孙兴祖舍了虎林赤,带着一众亲随前来会合冯胜了。
他向右副将军行了军礼后,冯胜询问他战斗情况,孙兴祖则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胡虏素来只爱进攻,不惯守城,如今这个古城堡竟然如此棘手,杀伤我诸多将士,怕是哪位高人指点那王保保吧?”冯胜问。
“就是元朝那参政蔡子英在这里修筑了防御工事。”孙兴祖答。
“蔡子英?”冯胜问,“莫非李察罕那智囊?”
旁边有人说:“李察罕的智囊不是李惟馨、孙翥和赵恒么?怎么还有一个蔡子英?”
冯胜一看,原来是傅友德在插话。
冯胜笑道:“这蔡子英,是个读书人,年纪轻轻,正宗的科举进士,李、孙、赵不过是乡村秀才出身,却是老成之人。李察罕时,他们之间尚可和睦相处,各出其力。李察罕死后,王保保掌管军马,其领军统治水平与他老爹相比,差多了。那智囊团出现就窝里斗,蔡子英很快就受到孙翥和赵恒的排挤,被王保保冷落了。如今,李惟馨解甲归田,赵恒葬身火海,孙翥,孙翥如何了?”他问。
傅友德说:“孙翥,被李思齐平章放归故乡了。”
冯胜笑了:“那就是说,三人都散了,蔡子英自自然然就浮出水面了。不过,”他用坚定的语气说,“他只能浮一会儿。”
他问孙兴祖:“战斗多时,有对方的降兵降将么?”
“有。”孙兴祖答。
“带来回话。”冯胜说。

前来回话的,正是协助蔡子英守城的千户长阿鲁不哥等人,他们跪在地上,等候冯大将军的问话。
冯大将军一口气,问了阿鲁不哥七八个问题,后者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至于他们之间的详细对话,此处不再赘述,后文自会交待。
最后,冯大将军问:“若我军要绕过古城,需时多久?路程如何?”
阿鲁不哥心中暗喜,想着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他从地上仰头说:“大人,此间有小路可以绕过古城。在夜间,路途虽然不太好走,一个时辰左右就可以绕到城后了。末将愿意带路,为大明王师打头阵。”
冯胜拍掌叫好:“好!阿鲁不哥千户长做得好!如能成功,本将军保举你为大明指挥使!”
阿鲁不哥立马又跪在地上,连连称谢。冯胜对傅友德、孙兴祖说:“傅将军,你领兵前去协助曹良臣,居高临下,吸引胡虏一部分兵力;孙都督,你继续会同朱亮祖,包围城外的虎林赤部队,勿让他回城。其余的李平章、张必先二人,协助东山的薛显部,也吸引敌虏一部分兵力。吴复、郭英等则支援孙都督,打好正面战场这一仗。我,则领两万人,以阿鲁不哥带路,抄小路,端他城北巢穴,看他王保保、蔡子英如何应付!”
众人齐声领命。
临走,冯胜又说:“蓝玉、冯诚,你俩随我来,作前锋,取古城之北营。”
两小将急应:“遵命!”

——的确有差别。其余的指战员,大多数都在恶狠狠地战斗,甚至是蛮斗,而冯胜冯大将军,一到战场,则尽显统帅之风范。为什么他如此了解元军,乃至于蔡子英?可知,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给冯胜的赐封徽号是什么?宋国公!何为宋国公?宋国,就是河南省汴梁城(往昔大宋——包括赵宋、韩宋之都城)。大明北伐,攻取了汴梁城(开封)后,朱元璋亲临此地,到前线劳军,兼且激励和指示将士把北伐战争进行到底,从胜利走向胜利,夺取最大的胜利果实——攻占大都,推翻元朝统治。之后,汴梁的留守大将,就是冯胜(其时名叫冯宗异)。冯胜坐镇汴梁,把中州地区之政治经济军事民情山河地理一揽子情况统统了然于胸。蔡子英那故事,哪能逃得过冯胜之法眼?别忘了,冯胜可是个读书人,而且喜读孙、吴兵法(是孙、吴兵法——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而不只是孙子兵法)。1354年,与他的兄长冯国用一起投奔朱元璋时,可是儒服进谒的哟——标准的儒将!朱元璋封他为宋国公,还真是封对了。日后,他还在这里坐镇二十年,并且修建王府——周王府,而他,冯胜,就是朱元璋第五个儿子周王朱橚的岳丈!

阿鲁不哥带着冯胜走的这条路,就是傍着古城引水渠而行的蜿蜒曲折之蹊径,它时隐时现于东山的土丘和丛林之间。古城的守将蔡子英也不甚了了这么一条蹊径,阿鲁不哥就是引水渠疏浚工作的负责人,他熟知路径,现在,他带着明军悄然而行,城上的蒙古军士全然不觉!
这也是元朝气数已尽,同时,也是扩廓帖木儿无力补天啊!

冯胜一边催促军士快步前行,他的侄儿,冯诚问道:“叔父,那胡将可信乎?”
冯胜说:“诚儿,如今王保保已经穷途末路了,那胡将还敢玩小把戏么?”
他指着侧边的古城,说:“这个古城,有多少人马?你知道么?”
冯诚说:“蕞尔小城,难容万人。”
“胡将说,此城原来仅有三千军士,今晚王保保领来了三万人左右。”冯胜道。
“那,如此多军士,怎么塞得下这座小城!”冯诚说。
蓝玉插嘴道:“所以,他必定把士兵分流出去。今次,大人绕道攻击他城北的营地,乃上策啊!”
冯胜说:“我孙兴祖、朱亮祖牵制着虎林赤;曹良臣、傅友德牵制着古城以西,薛显、李思齐、张必先等牵制着古城以东。我则潜道攻击他城北,王保保和蔡子英纵有通天之本领,也无兵可用,彼此间难以支援!”
二人齐声说:“大人高见!”
冯胜说:“即便如此,我今取城北之敌营,也得小心谨慎,务必全歼鞑子!”
“是!”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针对不少朋友仍然对明朝抱有成见,这里提供一组数据,以供参考。同时希望,这组数据不要再被“和谐”了。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5年。
东汉,25年至220年,共196年。
唐,618年至907年,中间武周(690—705)15年,实际为276年。
北宋,960年至1127年,共168年。
元,1276年至1368年,共93年。
明,1368年至1644年,共277年。
清,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鲜卑魏和南宋仅仅半壁江山,没有资格参加对比。即使让他们也参加对比,都是不足200年的国家,不说也罢。
看官有眼睛,上面的历朝历代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全国统治时间,哪个最为长久?试问,凭什么鄙视明朝?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5.

冯胜的绕道袭击元军古城北营的军队尚未抵达目的地,大明征虏大将军徐达已经带着黄彬、木英等将士到达古城战场了。
与冯将军一样,徐达先视察前线,继而听取各将军的汇报。当他听到古城的守将是蔡子英时,不禁扼腕叹息道:“蔡子英此时出现,胡虏终于得以喘口气了。否则,王保保已经被我军生擒了!”
当他获悉冯胜已经抄小路袭击元军北营时,就对身边的参谋赵耀说:“冯将军完全可以自领一军与胡虏争雄了。”
赵耀说:“圣上派来的天使在天亮时就会抵达我沈儿峪大营,大将军得回营聆听圣谕。小人建议,不如,这里的战斗事宜就交给冯将军打理吧。”
徐达笑笑,说:“圣谕岂止传与我徐达一人?这座古城,先拿下,我和冯将军、邓将军再一同面见天使,聆听圣谕。”
他指着火光冲天、喊杀连天处,对木英和黄彬说:“那古城颇为坚固,想必蔡子英下了很大的功夫。”
木英笑了:“我军的战车和大炮已经运来了,什么古城受得住?”
——注意,原文是“大礮”,由于汉字简体化,“礮”已经简化为“炮”,故此一般写作“炮”字或者“砲”字。宋元之后,大多数大礮发射或者抛掷出来的巨石通常都淋了猛火油和涂满火药、硫磺之类的可燃物品,故此简化为“炮”字也是可以的。

黄彬说:“那就架炮轰他娘的吧!”
徐达点头,指示道:“靠近些架炮,分作三组,一组在左侧,一组在右侧,居中又一组。注意,从左到右再居中,按此顺序轰砸目标。一个来回后,三组大炮齐轰。”
赵耀笑道:“莫非猫捉老鼠?”
徐达说:“王保保和蔡子英必定没有防御我军大炮的武器,我让左侧大炮轰他,敌虏必定防备左侧,我军右侧大炮再轰他,敌虏也必来防备右侧。这时候,居中的大炮再砸他,鞑子胆落矣!”
“大将军英明!”
众人领命而去。

听到大将军亲临战场,明军士气更为高涨,战斗力再升几个台阶。赵耀传达下去的口号更加响亮了。
什么口号?
听听——
“大明革命,恢复中华!”
“驱逐胡虏,天下太平!”
“还我华夏,四海归心!”
“归我者,永为良民;逆我者,远蹿塞外!”
更加吸引的是:“放下武器,归顺大明,分以田地,居于中原,一家老少,无忧无虑!”

这些口号有用么?
有用!
你看——
虎林赤部被朱亮祖和孙兴祖团团围住,那一万多名元军战士可是浴血奋战,肝脑涂地,也无法突出重围!这时候,张虎等降兵降将,被派到前线,他们的工作不是打仗,而是高声叫喊,用蒙古语高声劝降:“齐王殿下山穷水尽了,虎林赤快束手就擒了!大明皇帝爱护军士,若能归顺,胡人与汉人一视同仁,无分彼此!胡人老少一家,居住中原,无须逃遁于塞外!各位战友同袍们,不要再打了,放下武器吧,不要为蒙古皇帝卖命了,元朝的都城都没了,皇帝也不知去向了,想想自己的父母和老婆孩子吧!”
有些蒙古降兵甚至还叫出自己的兄弟邻家的名字,催促他们归降明朝!

虎林赤气得七窍生烟!他吼道:“杀!杀尽那些叛逆贼人!”猛冲猛撞时,明军聚聚散散,分而又合,合完再合。长枪交叉而来,大刀纷纷纭纭,冷箭飘忽纵横,烟铳啸叫袅袅,把那虎林赤困在核心!
他张弓,却发现,箭囊里空空如也。
他拔剑,却看见,剑刃缺了几道口。
他舞刀,战马早累得不能再跑。
他下马步行,横七竖八的死尸堆积如山,若非跳荡,则寸步难行。
他接连击杀五六名敌兵,脸上止不住挂彩斑斓,背脊中了好几箭,腰间着了三四枪,腿上挨了几口刀。
他摔倒了,头盔落地,胡须惹了战火,头发也燃烧,好不容易打几个滚,灭了火,又发现大刀脱手,宝剑离鞘,硬弓断弦,箭囊破裂!
明军战士一拥而上,虎林赤大叫一声,伸手捉着一挺枪杆,用力抢了过来,谁料用力过猛,那胖子士兵顺着那道力,一下子就扎进他怀抱!虎林赤立脚不稳,往后跌倒,如擎天柱倒塌一般,倒在地上,那胖子士兵重重地压着虎林赤,后者登时的鼻青脸肿,牙血喷骉,一阵的头昏目眩,仿佛灵魂出窍!
接下来,你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旁边的十几名战士,明军的步兵战士,竟然吆喝一声,齐齐以身躯压来,都把自己的身体压在虎林赤身上!一名明军战士全副武装,全身披挂,少说也一百七八十斤重,十几人一下子压下去,一千多斤的重量,把虎林赤压得晕死过去了!

等他悠悠醒来时,夜空中一枚枚焚烧之巨石炮弹在他头上飞过。明军的大炮已经从左到右,再居中地轰击古城了!
浑身的伤痛,加上全身扎得严严实实的麻绳,虎林赤无法动弹,也无法叫喊——口里被塞满了烂布和泥巴!
他那些战友,大半已经投降了!
没有投降的,死了,散了,逃了!

蔡子英和扩廓帖木儿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虎林赤部全军覆没,又眼睁睁地看着明军的火炮交加而来,忽东忽西,忽居中的打击,倒下的不只是古城墙,还有元军那心理防线!
他们哪里还有还手之力?
徐达把奔雷剑拔了出来,喝到:“全军将士,听我将令:翦灭残元,活捉王保保!冲!”
潮水般的明军从倒塌的城墙缺口如万千蚂蚁般涌来!

扩廓帖木儿和蔡子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蔡子英说:“殿下,事情危急了!恕我直言,这里保不住了,你快走,到北营与王弟会合去吧!”
扩廓帖木儿先是心痛,继而头痛,他咬着嘴唇,咬出血来了,他说:“啊,我扩廓帖木儿还能走去哪里?干脆,在这里,与古城共存亡了!”
说着,举起长戟,就要冲锋陷阵去。
蔡子英急忙阻拦他:“殿下!不可冲动!大蒙古国不能没了殿下!若殿下不爱惜金躯,大蒙古国依赖何人复国?老总兵的匡扶王室,振兴我国的遗志如何得以实现!”
“大蒙古国人才济济,少我一个不少!若时时刻刻想着保住我扩廓帖木儿的小命,还有谁愿意为国家死而后已!”
扩廓帖木儿大声说道。

“殿下!”
蔡子英说:“难道你忘了?若没了你的领导,大蒙古国就是一盘散沙!谁还有本事把散沙一般的蒙古人团结起来?”
蔡子英流泪了,他说:“文天祥,是赵宋的英雄啊!他百折不回,一心复国,就算被擒被囚,也不指南方不罢休!如今的大蒙古国,就需要文天祥这样的人物,殿下,你就是大蒙古国的文天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哪能轻生赴敌呢?世界上,可以没有我蔡子英这样的人物,却不可没有扩廓帖木儿!皇上给你的名字,是扩廓帖木儿,长生青天之铁汉子啊!快去与王弟观音奴会合,若然不能取胜,则返回大漠,返回我大蒙古国的发源地,卷土重来,恢复我大元山河!”
扩廓帖木儿禁不住泪如雨下,举手拭擦后,说:“太原城下亡命逃,定西古城再如狗!两军厮杀浑不怕,一心复国志难酬!罢罢罢,我扩廓帖木儿岂是那项王命?百折不挠英雄汉,斡难河畔定江山,正是我太祖成吉思!好!蔡子英!我的好参政,我来逃命,你殿后!千万要记住,若然你我兵荒马乱走失了,无论如何都要留下你有用之身躯,历尽千难万险来大漠,再做我神机军师,助我收复我大蒙古国之旧山河!”
蔡子英也挥泪道:“齐王殿下,子英必不负你所托!快走!快走!”

扩廓帖木儿带着一干人等,快步下了城楼,上了战马,向城北营垒而去。
啊!他和蔡子英,从此分开,永远不能再相见!
七年后(洪武十年,1377年),蔡子英终于回到自己心中的“祖国”——大蒙古国。可是,他那齐王扩廓帖木儿已是古人了。蔡子英以手抚摸着扩廓帖木儿的衣冠冢,泪水夺眶而出,叹息再三,就在旁边,守着,不吃不喝,任凭大风大雪,把他也埋葬!
——有关蔡子英的后续记载,请看官继续留意《大明北伐》的下一集《洪武战纪》。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下图,龙刀枪。出处《武备志》。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扩廓帖木儿输得太惨了!我还在构思最后一仗,孙兴祖到底要怎么一个死法。元朝十几万部队灰飞烟灭,只换了三员明军将领(庞禋、平定、孙兴祖)的性命!不知道项羽加黄巢再加李自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扩廓帖木儿比他们三合一还要高一筹,因为,他逃出生天了!悲壮之余,还有幸运色彩,扩廓帖木儿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男儿!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6.

齐王扩廓帖木儿离去后,蔡子英对左右战士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在此时!明寇凶狠,诸君努力杀贼!”
众人举臂齐声响应,纷纷扑向蚁附上城的明军——可是,跟在后面的,渐渐地就不见几个士兵了。
冲在前头的元朝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蔡子英喝令兵卒抛掷各种火药武器,带头的明军步兵用盾牌遮挡,后继的弓箭兵和长枪兵则箭射枪挑,蔡子英这一小拨元军哪里抵抗得了?非死即伤!
不得已,蔡子英带着一百多名元军后退了。
这时,古城大门已被王弼部攻陷了,城外明军高声呐喊,奋力闯入城来,追杀逃跑的蒙古军士。古城左右两边的明军在薛显、曹良臣、傅友德、李思齐等人的带领下,冲下山岗,夹击撤退的元军。扩廓帖木儿说得对,一旦身为王爷的他离开战斗岗位,元军将士的战斗力便陡崖式下降。整晚打败仗的惯性作用仍然生效,蔡子英部勉强支撑了两三刻钟,士卒逃散、投降的现象越来越多,看看不能再战了,便急急忙忙沿着引水河渠方向撤退。
撤退时,他摔了几个跟斗,焦头烂额,浑身伤痛,寥寥无几的士兵护卫着他,一路的跌跌撞撞,终于来到水门出口。

蔡子英望望四周,到处的烟火张天,明军喊杀声汹涌澎湃,充斥全城。这时天色已经渐渐发白,他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对护卫说:“诸位都散去吧,此城守不住了。”
“大人,我们哪里也不去!我们跟定蔡大人了!”
“跟定我?我投河去!”
“我们也投河去!”
“好!好!我们一起投河出城!”
蔡子英手指河渠,“这水门与城外相通,我们从这里逃出去吧!”
于是,“扑通”、“扑通”几声,蔡子英等五六个人投河逃生而去了。
也是他们命不该绝,城外引水渠没有引起明兵的注意,蔡子英他们居然逃出了水门。可是,却无力挣扎上岸,顺流而下,漂了一会儿,精疲力尽时,有两名护卫沉没了。蔡子英本人也失去了知觉,全身乏力,幸好剩下的两名护卫仍有力气,他俩把蔡子英拖上岸,大家躺在草丛里,一息尚存,无法弹动,只是眼珠还能溜溜转着,望着远处的古城——

古城头,战火渐渐停歇,东方大白,那旗杆高高飘扬着“明”字大旗,元朝军旗早不知去向了。良久,蔡子英喃喃自语:“输了,这次输了!可是,我们还会卷土重来的!”
那两名护卫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乔装改扮,改头换脸,隐姓埋名,逃出这战场。”他接着说,“终有一天,我们得跟上齐王殿下的大军,回到大蒙古草原去。”
“不过,四下里都是明兵,我们逃到哪里去?”
“关中。关中那里没有战事,徐达他们一定猜不到我们去了他们的腹里!”
又累又饿的蔡子英和两名护卫,不敢停留太久,彼此搀扶着,沿路剥去战死沙场的明军士兵的衣服,套在身上,躲躲闪闪,逃出了古城战场,往东方而去。
——蔡子英说对了,关中此时早已太平日久,战争已经成了过去式。只是,人就怕偏执,明明蔡子英耳闻目睹的,都是大明之和平世界,内心却一直窜着那股火苗——图谋复国,光复他的大蒙古国。

徐达那边,占据了古城,发现扩廓帖木儿已经逃遁,早有孙都督领兵追杀去了。
徐达命人清点元军的降兵降将,一并计算斩杀的敌军人数,当然还有汇总自己部队牺牲的战士,与此同时,他指令:穷追王保保!
王弼、吴复、张必先、李思齐、傅友德、木英、曹良臣、郭英等人领命而去——
徐达可真是得理不饶人,这场仗,从四月七日的傍晚酉时开始出兵,到如今,已经是四月八日太阳即将出来了,整整一个夜晚,斩杀元军四五万人,俘虏元军将士七万余人,缴获的军械无法统计,扩廓帖木儿真真正正的大败亏输!但是,徐达,大明征虏大将军,仍然不肯罢休,他的目标是:全歼元军,生擒王保保!
王保保不是还有个城外的北营么?他还在逃亡,他还有抵抗力量!那么,就追吧!徐达对最后一拨追击元军的将领郭英说:“即使追过黄河,也要擒住王保保!”
“得令!”
郭英,领一千马军,带了干粮和水囊,绝尘而去。
太阳,在他们的右后方——东南方,投射来清晨的光辉——四月八日到来了。

徐达继续巡查古城头,忽然想到一事,便问:“那蔡子英下落如何?”
左右急忙去调查,半响,回来报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据降兵降将说,他并没有跟随王保保逃跑。”
“哦?莫非逃逸了去?”
徐达问:“有认识蔡子英的么?”
“有。那阿鲁不哥就是协助蔡子英守城的千户长。”
“着他过来。”徐达说。
“他已经在冯将军军中,前去剿灭北营鞑子了。这里另有几位降将,也是协助蔡子英放马牧羊、把守古城的百户长。”
“叫他们过来吧。”
不多时,几位降将来了。
徐达问:“蔡子英如今逃逸而去,你们可记得他的模样?”
“他曾是小人的上官,小人肯定记得他的模样。”降将他们答。
“好!你们尽管说出来,我有随军画师,把他的相貌画出来,张贴于方圆五百里地区,包括城邑村落寺观集市关津桥梁民舍诸地,提供线索及报告其行踪者有赏,包庇窝藏隐匿者与之同罪,军民全力通缉逮捕蔡子英!”
徐达让降将和随军画师去办此事。
——徐达这道命令开启了搜捕隐匿民间的蒙古文臣、武将之门。洪武皇帝朱元璋从中得到莫大的启发,从而推出比徐达更为高明的做法,他不仅仅缉拿,还征辟聘用,即一手硬,一手软的“两手抓”政策。

如今细说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之事。
他满心以为逃出古城,与城北的王弟观音奴会合,就可以重新集结部队,岂知,观音奴早已被冯胜打败了!
冯胜派出两路军马,沿着引水渠,在阿鲁不哥的引路下,潜军而来。左路蓝玉指挥,突然攻击元军北营的左侧,右路冯诚指挥,候元军防备抵抗蓝玉部的攻击时,悄悄然,猛攻元营的右侧。这两支称为“正军”,目的就是分散元军的防御力量。
观音奴,齐王扩廓帖木儿的三弟(二弟是脱因帖木儿),领着这一万多人,积极防御,他的王嫂毛完都也戎装戒备,领着亲随,来回巡视。蓝玉的突然袭击,并没有马上得手,只好与冯诚一左一右,牵制住元军分兵把手。时间一长,元军的虚实尽在远处瞭望的冯胜之眼。
天色渐亮,元军北营已经苦苦支撑了一个多时辰,精疲力竭,死伤无数。齐王妃毛完都和那些国公夫人、平章老婆、参政妻妾——元军高级将官的另一半与观音奴等战士死死把守着阵地,不肯放弃。
冯胜微微笑,一直在观战状态中,此时,一扬马鞭,叫了声“出击”,便见叶升、王溥、朱明这支“奇军”从山后闪出,他们就是压垮观音奴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这部通史说的是明史。据我所知,目前组织集体力量写成的水平最高的中国通史(从史前到清末乃至1949年)有两部,一部是白寿彝总主编的,好像有20多册,其中明史部分有两册,基本上可以了解明代的大概。另一部是蔡美彪主编的,明史部分被割裂为三部分,明初以前的立国史隶属于元末农民战争,属元史范畴,明末部分,属于明末农民战争,入清史范畴。剩下的,就是下面这部第八册了。这样划分明史,可怜啊,在蔡氏的眼中,根本就没有完整的明代史!你知道,元史就是第七册吗?元朝的历史尚且可以完完整整的归入一册书,明史却被割裂为三部分,分属三册书(第七、第八和第九册)。可见,在上一代的历史学家心目中,明朝其实真是微不足道的。是故意的吗?还是明史实在太多内容?天知道!目前,窃以为,最优秀的中国通史并不是国内学者撰写的,而是《剑桥中国史》,其中的明代部分也有两册书。令人钦佩的是,国外的学者,把他们的参考书目统统罗列出来,所写的内容完全经得起考验。哈佛大学也出了《哈佛中国史》,水平还是不如剑桥的。至于日本的中国通史,与国内的差不多。着重在介绍和说明史事人物,很少评价(有的也是沿袭几百年前的“定论”),更不要说像剑桥中国史那样融会贯通,纵横交错,雄辞论辩的记载了!剑桥中国史是引导人思考的史书,而不是叫人背诵的史书。我需要前者而非后者。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7.

蒙古军队整夜都笼罩在失败、沮丧的气氛中,蓝玉和冯诚左右杀来,他们虽有营垒防卫,时间一久,也成勉强支撑之局面——所谓冷兵器时代的两雄野战,说穿了,战斗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军士的体力问题。兵家所说的“正”、“奇”结合,就是用“正兵”对抗敌军主力,以“奇兵”突袭敌军的左右两侧或者后方。敌我双方主力军队来回拉锯式战斗,大家都在消耗体力和军械设备,彼此间实力相当,难分难解时,我方之“奇兵”突然出现,加入一股新鲜的战斗力量,敌方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输家无疑。
冯胜,作为大明帝国北伐军的右副将军,在西征王保保中,名列第二之指挥官,带兵打仗已经上升到“艺术”之层面,如今对付城北元军的观音奴部队,以“绰绰有如”来形容毫不为过。
你看,他一挥手,嘹亮之号角声响起,旗手们举起大明军旗,在旭日光芒中高高飘扬,朱明、叶升、王溥的马军策马扬鞭,步兵则以刀牌互撞,发出锵锵之声,以壮声威。全军叫嚷着“大明王师,无坚不摧,犁庭扫穴,战无不胜”,向元军发起总攻!
元军彻底崩盘了!
那些防御箭塔不堪一击,那些鹿角拒马东倒西歪,那些壕沟深壑形同虚设,那些元朝军官丢盔弃甲,那些蒙古兵丁抱头鼠窜,那些胡族妇孺呼天抢地,那些喇嘛僧侣逃之夭夭,那些刀枪剑戟随地委弃,那些牛羊马匹四处奔逃,那些旗幡帐幔惹火焚烧,那些车辆积聚荡然无存!
好一幅元军惨败图!

观音奴大呼小叫,急急忙忙召集了齐王妃等一众贵妇人,以亲随勇士紧紧护卫,突出重围,往北方没命狂奔!

当明军旗手把“明”字大旗插上蒙古营寨时,天色大亮。
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正好赶到此地!
冯胜接到报告,马上指挥军队战斗——
他对蓝玉、冯诚等人说:“休要追赶敌虏了,我军后方来了鞑子。”
蓝玉说:“莫非大将军已经夺了古城,那王保保逃出来了?”
“不管那么多,你二人立刻领兵作战去!注意,也是攻击其左右两翼,我来对付他们的中军。”
冯胜说。
“遵命!”

扩廓帖木儿好不容易奔至北营,眼之所见,皆旗幡招展,人喊马嘶的的明军马步兵,他们枪戟如林、刀剑出鞘,一派骁勇待战之态势,教人心中凛然,再远望四野,战后的北营烟火袅绕,蒙古战士不知去向!
齐王以下,七八千壮勇战士倒抽一口凉气!难道观音奴他们已经全军覆没?
不及细想,对面的明军已经吹响冲锋号,双枪将冯诚领兵自左侧奔来,扩廓帖木儿连忙派出勇将移剌答立同知带马军上前接战。两军刚刚接战厮杀,明军的另一路部队又在蓝玉——大明武德卫指挥使——的带领下,冲击元军右侧。扩廓帖木儿指着一马当先的蓝玉,说了句:“杀那明寇,阿谁出马?”
大将宇文和尚大叫道:“待小将枭了那厮首级回来!”
说着大吼一声,舞刀冲出阵去。
——元朝到底是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度,整部《元史》,汇集了众多的历代的少数民族的姓氏,诸如“鲜卑”、“宇文”、“完颜”、“石抹”、“尉迟”、“耶律”、“移剌”、“乌古孙”等等都有记载,并非我信口雌黄,胡乱编造的。这里的移剌答立和宇文和尚,都是扩廓帖木儿手下的中级战将,与明军的指挥使级别相当。

蓝玉也是大刀手,他见胡将高举战刀而来,便二话不说,把关王刀挂在得胜钩上,飞快掏出黑漆弓,搭上雕翎箭,瞄准对方,喝一声“着”,那箭就离弦而去——
宇文和尚手急眼快,将刀一拨,“叮”一声,箭簇与箭杆折断分离,蓝玉这一箭没有杀伤力——
不料,蓝玉射完一箭后,竟然随手就把弓箭扔了,操关王刀纵马直奔宇文和尚——
诸位,他这匹战马,原来是元朝豫王爷阿剌忒纳失里的坐骑,被顾时抢去,然后赠与蓝玉,蓝玉见是匹宝马,爱不惜手,就参考三国名将吕布、关羽的故事,将它命名为“赤兔”。如今,蓝玉催动赤兔马,其奔跑速度快捷如风,就在宇文和尚打落雕翎箭的同时,蓝玉马到人到关王刀也到了——
只听“咔嚓”一声,关王刀劈脸砍下,宇文和尚来不及抽刀回防,脖子上已被蓝玉砍了一刀,正中那根大动脉,鲜血忽地喷出来,把对面的蓝玉也溅了满脸血污!
宇文和尚哪还坐得住?
他从马上栽倒下来,双脚却被马镫勾着,上身耷拉着,也许还没有断气,他的战马奔了出去,眨眼睛,他的头部就碰着地面,一路的拖行,骨肉飞溅,血浆淋漓,呜呼哀哉,惨不忍睹!
蓝玉用手抹去脸上的血污,勒马大呼:“我乃大明武德卫指挥使蓝玉,鞑子不怕死的,尽管上来,与我决一死战!”

扩廓帖木儿大怒,喝到:“无名鼠辈,跳梁小丑,何足挂齿,待本王取你性命!”说着,一摇手中方天戟,纵马而出。
早有左右亲将,怯薛勇士护卫抢位而上,他们一个连珠箭射向蓝玉,一个狼牙棒气势汹汹砸来。
蓝玉叫一声“来得好”,关王刀风车一般舞起来,将连珠箭打落;狼牙棒已经“呼”地打来,蓝玉拨马闪过;那边扩廓帖木儿的方天戟已经离面门不足三尺了!
说时迟,那时快,蓝玉猛然将关王刀向前一扫,“当”一声,刀刃端架开方天戟,几乎与此同时,那刀柄从他双手中向后一滑——这一丈二尺长的关王刀柄加上他的右臂长度,足有一丈八尺了,说得那么详细,无非就是要说后面这一句:蓝玉的刀柄向后一戳,正好戳中狼牙棒勇士战马的臀部!
那马被戳了一下,顿时皮开肉绽,连声嘶叫,闪了出去,不敢再向前靠近。
那边的蓝玉已经与扩廓帖木儿大战起来了——

——目前,几乎所有的元末史料都是用汉文记录的。也就是说,元末的史事,是明人记载的。有关扩廓帖木儿的事迹,基本上就是以《明太祖实录》的记载为主。宋濂主撰的《元史》竟然没有扩廓帖木儿的太原战后的记载(他本人的传记是附在察罕帖木儿传之后的),难得有几个诸如权衡、叶子奇、孔齐、刘佶等元末明初的文士在他们的私人著作里记录有关扩廓帖木儿的事迹,不是片言只语,就是语焉不详。后世史家对扩廓帖木儿的研究也没能再挖掘出更多的史料,民国柯劭忞撰写《新元史》时,扩廓帖木儿的传记内容未能超出明末的钱谦益在《国初群雄事略》中搜集到的资料。让后人叹息的是蒙古文史籍对扩廓帖木儿的记录,比汉籍更少!可以说,整部元末战争史,蒙古人——中国十四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蒙古人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刘佶的《北巡私记》是个特例),所有的记载,都是明朝人说了算。
在这些官私记录中,没有任何资料记录扩廓帖木儿是个勇猛异常的战士,可是,蓝玉就不同了。目前所见的史料中,蓝玉不是“长身頳面,言动异等辈,临阵突围,所向有功”(《明太祖实录》语),就是“长身頳面,有勇略,每战先登,无所不摧陷,其威略似开平(指常遇春)”(《罪惟录》语)。
可见,俩人是不一样的。扩廓帖木儿无疑是统帅,讲究权谋兵法,临阵未必冲锋杀敌。蓝玉呢?每战先登,临阵突围,无所不摧陷,乃是关张之流,以其姐夫常遇春为榜样者也。
故此,蓝玉与扩廓帖木儿之间单挑决战的结局,是毫无悬念的——蓝玉必胜。

可是,扩廓帖木儿并非好勇斗狠的统帅,他持长戟对付蓝玉,并不是要以身犯险,单挑拼命,而是为了突破蓝玉这支军队的侧击和阻拦!
他内心焦躁不安的是,王弟观音奴全军不翼而飞,那么,他那齐王妃——毛完都呢?所有的元军头目的眷属哪里去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中国经济通史》的确是一部皇皇巨著,“总序”中那句“本书不认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经济有个上升的阶段,以后就走下坡路,而是在生产力不断增长中,旧制度逐渐松解,新的因素于焉滋生”很中我意。那种老爱说大唐是中国社会之顶峰的言论在本书是找不到任何依据的。仅仅以人口和耕地来衡量,唐朝只是高于它之前的朝代,即便是北宋,都远远超越梦想中的开元盛世!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劳动力的增长,不仅体力劳动,连脑力劳动都明显增多。唐代如此多的诗人有佳作流传千古的一个原因是,那时候,中国人的识字率还很低,可以阅读的书籍与后世相比太少了(印刷术在晚唐出现,并没有大行其道,书本传世只能靠手抄),随便一个士子(读书人)写的诗歌文章都相互传阅,故此能够传播世间。不过,唐人以及之前的朝代的文集,包括诗歌散文甚至经史子集之类,却是宋代以后才收集编辑汇总和印刷发行的!甚至,好些是明清文士和书商做的。到了明朝,朱元璋那道命令:“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乃置身于声教之外,即诛其身而籍其家亦不为过”,再加上“乡里凡三十五家皆置学校,愿读书者,尽得预焉”,遂令中国人受教育程度大幅上升,连不知是谁写的《金瓶梅》都能成为一代奇书,连仅仅做了几天九品芝麻官的吴承恩都能留下中国古典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难道不是一大进步么?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作者就更加鲜为人知了——除了作者的名字之外,其生平事迹恐怕不甚了了!甚至,据说罗贯中和施耐庵只是个传说!还是关注社情民意的好,帝王将相,令人生厌了——明代的经济显然超越它之前的任何朝代!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朋友问,元军老是缺粮,为什么明军就军粮充足?
回答——
这正是下一集会提及的话题。
1370年,洪武皇帝朱元璋想到如何快速汇集军粮赶赴前线的问题。史料没有交待到底是谁为他出主意,反正,他颁行御令:凡商人向边疆运送粮食,就可以得到在那里贩卖食盐的许可证(所谓盐引)。这道诏令还具体说,只要运送一石粮食就可以得到贩卖二百斤食盐的许可证!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运送一百二十斤的粮食就可以卖二百斤的食盐!这可是超高的利润!于是,那些晋商浙商纷纷出动!仅此妙计,就解决大明军粮运送之问题了!
你说,朱元璋的头脑还是个农民头、小和尚的脑瓜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2018年11月14日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就“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学总结”主题发表的演讲。以下是他的发言的片段——

“历史上的中国只有一次高峰,那就是1600年,当时我们中国的经济活动量占到了全球的将近38%,从此开始,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比重逐步下滑,再到1820年出现断崖式下降。
因此,我们今天见证的中国经济崛起,不是大清鼎盛时期以来的恢复,而是过去400多年以来的第一次。”

1600年,正是明朝万历二十八年!

只把历史局限于政治史,甚至紧紧在皇室周遭打转,如何能够看清大明世界?本文——《大明北伐》已经不断把军事和经济渗透到政治之中,虽然只是一种四不像的演义,却也认同目前明史研究之前沿阵地的新观念,新思维,绝不雷同于清代的研究,也不苟合于以往的种种定论。即使人微言轻,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出更绝更强的伟论!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8.

这时候,冯胜在降卒的指点下,认得与蓝玉战斗的正是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于是,他让军士大呼:“蓝指挥,和你对抗的就是王保保,快快拿下,休要让他跑了!”
蓝玉不禁瞳孔放大,喝一声:“王保保!你兵败如山倒,快快下马投降!”
扩廓帖木儿怒道:“无名小卒,拿命来!”说着,便策马一戟刺来。
蓝玉挥刀招架,说:“我蓝玉如今是无名小卒,可是,拿了你,就名扬四海了!”
扩廓帖木儿又一戟刺来,说:“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了!还做梦名扬四海?”
蓝玉再次架开长戟,笑道:“大明王师,天下无敌!我蓝玉正是上天派来终结你王保保的煞星!记住我的名字——蓝玉!”
扩廓帖木儿吼道:“鼠辈!休得猖狂!本王现在就送你归西!”第三戟又刺来!
蓝玉猛然撞开长戟,喝道:“王保保,我看你是个人物,好心劝降,若归我大明,不失窦融、李勣之封,此乃我大明圣主之意。如果你执迷不悟,顽固到底,我蓝玉之关王刀可不是好惹的!”
那扩廓帖木儿眼内哪有什么“蓝玉”的存在?长戟一挥,来了个梅花三点头,分别捅向蓝玉的眉心、咽喉和胸口!
蓝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呔!”高呼一声,“王保保,到地狱投胎去吧!”
手中关王刀“呼”地出击!

——蓝玉是否使用关王刀?为了突出他临阵杀敌,无坚不摧的形象,这种设计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这关王刀有多重?到底有没有人舞得动?是否除了《三国演义》的关羽和《水浒传》的关胜就没有人使用过?答案是有的,请看这则史料: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操江徐必达年七十二岁,出巡至仪真,带家兵三十人,又带铁关王刀一把,重七十三斤。十三日阅水操,内有家兵四人,能舞其刀,余兵及看者数万余人,皆不能举。”(《先曾祖日记》)
这个徐必达,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天启年间累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年过七十,竟然还带关王刀操江(提督水师,于江上操练军兵),重达七十三斤,他的家兵有四人能舞动这把铁关王刀。古代的确有猛人,这个徐必达竟然还是个书生出身,可见,那种“明人读死书”、“无能无才”的言论是不正确的。

扩廓帖木儿见蓝玉狠命杀来,毫不示弱,将手中方天戟舞动如同天女散花,凭力气,他的确稍逊对方一筹,可是,论灵便巧妙,却也胜出蓝玉一截。
正是棋逢敌手难辨高下,将遇良才不分胜负。两人的战马也在斗力气,斗灵活,但见马蹄得得处,尘埃飞溅,马首咴咴然,气喘吁吁,三尺马鬃抛浪头,赤兔奔驰走泥丸,飘蓬马尾纵横飞,乌驹强梁腾云雾。闲话间,两人你来我往,已经战斗了七八个回合,冯胜看在眼内,便纵马上前,喝道:“且住手!”
蓝玉听命,勒马回身,退出战圈。
扩廓帖木儿借着阳光,看见一员明将打马出来,就喝道:“来者何人?”
蓝玉抢声道:“此乃我大明右副将军冯胜冯宗异!”
“冯宗异”三字一出,扩廓帖木儿眼内似烈火燃烧一般,他骂道:“冯宗异,就是你杀伤我诸多将军么?”
冯胜笑道:“王保保,听我良言,休再逞能了!你元朝已经灭亡,你还在干什么呢?投降吧!”
扩廓帖木儿喝道:“我扩廓帖木儿生为蒙古人,死作蒙古鬼,岂能投降你明寇红贼!”
冯胜一摆手中的长枪,说:“我大明圣主前后多次谕告阁下,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元朝已经灭亡,你在定西盘桓三个多月,难下一城,一无所得,徒劳无功,兼且绝粮绝援,朝不保夕,岂不知天命之有归么?”
他用长枪指着身后的明军士卒,接着说:“你可知道,我大明王师深得民心,此次与你决战,十余万官军,一应物资军械,均为关中百姓夹道相送,而军中粮食,乃江南人民不辞劳苦数千里转运而来。与此相比,你蒙古胡虏,何德何能,有此民望?有此爱戴?王保保,如今,是上天亡你胡元啊!是天下百姓驱逐你胡虏鞑子啊!知天命者,福佑攸归!逆天意者,神鬼所弃!归我大明吧,不失窦融之封赏!”
扩廓帖木儿正色说:“冯将军!你错了!你我各为其主,各尽忠勤!若天命在元,我扩廓帖木儿乃复国名臣,中兴良将!若天亡我蒙古,我扩廓帖木儿就是大蒙古国的忠烈臣子,姓名垂于千古而不朽,忠贞注于史册而不没!”
冯胜再说:“王保保!往时齐国公子纠死而管夷吾辅助齐桓公,齐国遂成霸主;秦末韩信入汉中而灭楚霸王,成就不世之功;姜伯约归孔明而为蜀汉擎天柱;魏征经李密、窦建德及李建成而为唐太宗之名臣。皆顺天命而为,汗青彪炳,垂于千秋万代。胡元为上天厌弃,四海归于我大明圣主,尔能顺天来归,乃英雄豪杰好汉子之所为,休要固执了!”
扩廓帖木儿喝道:“冯胜!本王不与你作口舌之争!今日,若你能杀绝我于此处,尽管放马过来,否则,我扩廓帖木儿有命逃生,立誓报效大蒙古国,至死方休!你汉人千秋万代,我王保保只佩服一人,并非你刚才说的什么豪杰好汉子!你听清楚了,文天祥,就是我扩廓帖木儿之榜样!”
说罢,长戟一挥,喝令三军冲锋!
咦!
此时,他手下的战将斗士,都是些什么角色呢?
唐兀怯薛军,以及,来自河南老家的察罕帖木儿时代的嫡系亲军——姑且称之为“沈丘军”。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扩廓帖木儿的老本精英,如今在明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仍然战斗力强劲,忠心护主。特别是千户长梁舍利和孛罗室里这两员猛将,就是刚才发射连珠箭和使用狼牙棒攻击蓝玉的两名番将,一左一右,护卫着他们的齐王殿下,往冯胜这边突击过来!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9.

冯胜将长枪一举,左边的军士挺着长枪涌来,右边的军士举着大刀冲上,身后的弓箭兵和火铳手把武器收起来——箭已完、弹也尽——从腰间拔出尖刀利刃,叫嚷着,直奔扩廓帖木儿。
扩廓帖木儿对左右说:“马军组队,冲击他们的步兵!”
此乃口耳相传之指令,梁舍利和孛罗室里心领神会,唿哨一声,前头马军迅速编好队列——四纵三横为一翼,左中右三翼马军编为前军,皆举长槊,借马力冲向明军。
此时,双方的远距离攻击性武器已经无法使用,所谓“箭已完,弹也尽”,剩下的就是近身肉搏,近距离的厮杀了。
可是,蒙古军人不过七千众,即便以马军前冲,号称“以一敌八”,却是战败丧气之兵,疲惫乏力之马,勉强支撑了两三刻钟,就被明军分割成几个战斗小圈子,彼此间已难呼应,无法联合作战了!
扩廓帖木儿心惊了,情急之下,脑瓜子迅速闪出一个念头:撤!突围!
他对梁舍利说:“你快领兵往东突围!”
又对孛罗室里说:“你就带人向北冲杀,记住:莫恋战!保存势力,在三十里外的三不剌川会合。”
“得令!”
二人立刻分头行事。

看着元军兵分两路奋力突围,明军不得不因应变换阵形,扩廓帖木儿高声叫道:“冯胜!我如今突围了!是好汉的,来追啊!”
——蒙古马军想打败越来越多的明军的确很艰难,可是,一旦他们立了决心要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却非难事。当然,付出的代价也不少。至少有一千骑兵落在后面,他们就是殿后的部队——“殿后”就意味着牺牲和投降。结果,扩廓帖木儿这支殿后的部队,果真就是在“牺牲”和“投降”中做出了选择。

蓝玉哪里肯罢休?
带着数百名骑士,吼叫着,紧紧追去。
冯胜也想带大军全线追赶,忽见大将军徐达的旗牌官李新带着一队哨骑急急赶来,李新说:“冯将军!天使就要莅临军中,大将军让我等来通知冯将军,马上回沈儿峪大营,恭迎圣旨!”
冯胜问:“天使什么时候到达?”
李新说:“大概午时前后。”
“如今是什么时辰?”冯胜又问。
“现在是卯时三刻。”
“卯时三刻,离午时还有三个多时辰,王保保就擒就在顷刻之间,待我抓了王保保,回去恭迎圣旨,不是更好么?”冯胜说。
“可是,此处离沈儿峪大营,也得奔驰两个时辰啊!五六十里路程,不短的距离!”
李新提醒他。
冯胜不甘心,忍不住叹息道:“为什么圣旨迟不来,早不来,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到来?这不是教我无缘擒拿王保保么?”
他看着李新,忽然说:“圣上知道微臣接这道圣旨,等于救了王保保的性命么?”
李新说:“大将军说,圣上这道诏书,必须由他、你和邓将军三人接旨。这是圣上对定西战后的紧急部署,不容怠慢。”
冯胜仰天长叹:“罢罢罢,既然大将军和邓将军也回营接旨去了,我冯胜岂能抗命不尊?昔日岳武穆北伐,也得听命于十二道金牌!我冯胜哪里敢违抗君命?王保保,就由其他将军去擒拿吧!”
他对冯诚等将佐说:“我冯胜回大营恭候天使,可是,你们却不能舍弃追击王保保!听我将令:务必生擒王保保!不容有失!”
众将佐纷纷攘臂呼号:“势擒王保保!”

冯胜叹息一声,带着两名亲兵,随李新而去!

——朱元璋远在数千里以外的京师应天府,哪里预料得到此刻前线的瞬息万变?徐达、冯胜和邓愈在定西对付王保保,总决战进入尾声,他们却不得不回营候旨,是历史真相还是情节上的设计?《明太祖实录》没有记载这一情节,可是,扩廓帖木儿的确是逃出了生天,与他一起逃过大难的,也仅仅数人而已。为什么这几个人能逃出去?为什么明军未能生擒活捉王保保?明明郭英已经追过了黄河,甚至追到了宁夏府!在全军追杀王保保的过程中,能够俘虏元军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擒获的元军将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必定是穷追不舍而分批捉拿分批俘虏的。恰好朱元璋的诏令果真抵达了前线,故此,情节上,设计了冯胜他们回营恭候圣旨,错失了生擒王保保之机会。定西战后,朱元璋没有马上奖赏前线将士,与应昌之战果相比,定西之战所得到的“待遇”明显要低一些,虽然作为皇帝对没能生擒王保保耿耿于怀,可是,把王保保的军事力量一锅端掉(士卒死伤投降合计过十万,那些名将纷纷被擒,王保保虽然逃出生天,却几乎无将可用),从此,蒙古军队在洪武朝再无力量突破长城防线,其功不少!冯胜内心叹息而不甘心未能擒获王保保,无形中,是对朱元璋的“最高指示”产生了质疑。于是,又回到了那个老话题:究竟做听话的臣子好,还是做功在千秋的名将好呢?徐达和邓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冯胜犹豫片刻后,也选择了前者。可是,日后的蓝玉却不是选择前者!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大明北伐》某些细节描写与此书研究的部分内容暗合,纯属巧合,特此声明!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人问,元末红巾军起义怎么会从不同地点爆发,各地的领导却又不同?
回复——有关元末秘密宗教社团的活动,不仅正统的史书很少记载,即使是当时的文人的私家记载,也不多见。试想,若你楼下几乎每天都有一大群人在聚会,他们借口在跳舞、练太极或者烧香拜神,每次都把活动搞到很深夜,是否令人生厌?是否得人憎恨?明教和白莲教徒大致就是这样,必然令人烦躁,也教政府警惕,元末的地方政府机构中,有巡检司之类的机构,也有县一级的衙门,很自然地,就会去干涉,制止,甚至逮捕。韩山童的祖父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当地政府逮捕而处以发配外地的刑罚。很多资料显示,其实,元末流传的所谓“妖教”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秘密宗教,有白莲教,有武侠小说盛传的明教,当然也有糅合了这两种宗教成分的不知名社团。各宗教社团基本上都有各自的“领导”。无论哪一种,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都在等待时机造反。韩山童来不及发动起义,就被地方政府捕杀了。他的信徒刘福通等人马上起事,初期颇得胜利。消息传来,其它宗教社团也纷纷起事。一时间,民变军风起云涌,元朝政府措手不及,屡屡打败仗,民变军就更加不可收拾。由于当时天下大乱,无论是元政府军还是各地的民变军,都没有形成各自强大的军事核心,那局势与东汉末年颇类似,可是元末的民变军势力更强大,不像黄巾军那样不堪一击。因而,元末战争与唐末战争又颇相似。不同的是,唐末的朱温未能取得如元末的朱元璋那样的胜利!两个姓朱的开国皇帝,忽然间,成了同类项——即使仅仅三四成相似。
总之,元末战争,与众不同也!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10.

蓝玉,以现存的史料来看,特别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御定颁行的《逆臣录》,罗列近千人的供词,大多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牵强附会,千篇一律,某些描述甚至充满矛盾,是不可信的,最重要的是,竟然没有蓝玉本人的供词——可见,蓝玉本人是不服罪的。
后世很多史料,包括《名山藏》、《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等,都依据《明太祖实录》所说“(蓝)玉素不学,性复狠愎”,又说他“自恃功伐,专恣暴横”云云,可是,没有任何一种史料把蓝玉塞进《奸臣传》或者《逆臣传》,可见,后世史家对蓝玉谋反一事皆心存怀疑。

今天,已经难以理顺“蓝案”之来龙去脉了,个中详情已经无法一一复原,一切都被明太祖朱元璋利用政治力量打压和掩盖了。只能通过其中的蛛丝马迹隐隐透现出“蓝案”之冤情。

比如,若说蓝玉素来不学无术,因何竟然牵连到当时的诗人王行和孙蕡呢?王行被逮捕时,供词如下:“本书生,辱大将军客礼,甘与俱死。”(《国榷》语)“大将军”就是蓝玉,意思是,我不过一介书生,竟然得到大将军以礼相待,引为座上客,我不胜荣幸!我甘愿和大将军共赴黄泉!
至于孙蕡,相传就是曾经为蓝玉收藏的一幅名画题了诗文,就被牵连至死云云。孙蕡是明初岭南地区,具体来说,就是广州地区的诗人,洪武三年(庚戌年,1370年)乡举上京师,次年(1371年),明朝第一届科举大考,孙蕡中进士,与大明首科状元吴伯宗为同届考生。任职翰林院,为宋濂、乐韶凤和詹同等朝廷文臣“大佬官”所重视。后来被牵连入罪,戍守辽东。估计就是那时候,他为蓝玉题画。作为大将军,蓝玉收藏名画,并且让翰林院的文官为自己题画,即便此举为附庸风雅,从这个侧面,也约莫看出蓝玉并非一介莽夫,除了打仗杀人就无有所好。王行以一介书生竟“甘与俱死”,可见蓝玉已经得到如王行一般的读书人的拥戴,蓝玉与王行、孙蕡等文士交往,耳濡目染,惺惺相惜之间,多少也识得几个字,读过几本书,否则,如何与这些文士沟通呢?况且,堂堂大明大将军,岂能是不学无术之大鲁粗?吴下吕蒙尚且可以教人“刮目相看”,蓝玉却不可以么?

联系到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召集群臣,在大殿上,会审蓝玉的片断,也可以看出蓝玉的聪明才智——

当时,皇帝和群臣廷审蓝玉。蓝玉不服罪,“强辩”,“转展扳染不肯服”(傅维鳞《明书》之《蓝玉传》语)——也就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质问,甚至呵斥拷打,蓝玉都不服罪,不肯承认自己有谋反朝廷的行为。可是,朝廷上,包括皇帝在内,丝毫不肯放过蓝玉。特别是那个正受皇帝宠信的吏部尚书詹徽,手舞足蹈,口沫横飞,指斥蓝玉各项罪状。蓝玉知道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内心的活动若然细细描写出来,或许有人就会指出,我又在发泄小说家的言词了——便把心一横,决计来个同归于尽。

这个詹徽不是别个,就是上文提及的洪武朝廷的文臣大老倌之一的詹同的儿子。他与太子朱标就工作上的各种问题不止一次出现矛盾,这些矛盾一开始仅仅是对某项工作的看法不一样,后来发展到人事的安排上,两人的见解也不一致,又进一步,在对至高无上的朱元璋的政策上也出现分歧,詹同毫不犹豫地力挺朱元璋的决议——无论朱元璋的决策对或错,而朱标则以太子的身份指出他父皇的种种不足。这让皇帝大为光火,甚至怒喝朱标:“等你做了皇帝再来行使你的权力吧!”太子被吓坏了,不敢再出声,而吏部尚书詹同则在旁边冷笑。诸如此类,朱元璋每次都支持詹同而不赞同朱标。朱标内心十分憎恨詹同,詹同一开始还很得意自己的“壮举”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同,后来,他猛醒过来,朱元璋一天天衰老,一天天步向死亡,太子朱标则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詹同明白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一旦朱元璋“龙驭上宾”,朱标继位,第一时间,必定会清除他詹同这个“政敌”!詹同不愿意看到皇帝的宝座由朱标来坐,如何是好呢?换太子就是一条好计策,詹同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没有更多的史料证实詹同在搞什么阴谋,可是,有史料记载,朱标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朱允炆说过“我是詹同害死的”之类的话语。故此,朱元璋在六十五岁的高龄承受丧子之痛后,朱允炆——皇太孙向爷爷所说自己父亲的“痛苦”时,朱元璋对詹同心怀敌意了。

偏偏这次,詹同成了庭审蓝玉的主力军——继续打击“太子党”。蓝玉是谁?他就是如假包换的“太子党”成员。蓝玉的姐姐嫁了给常遇春,常遇春的女儿称呼蓝玉为舅舅,这个常遇春的女儿,就是太子朱标的太子妃!也就是说,朱标也得随自己的妻子,称呼蓝玉一声“舅舅”。蓝玉和太子朱标的关系极好,他曾不止一次提醒太子注意他的四弟燕王朱棣——后者在北部边疆屡立战功,获得军队的支持,可能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于是,当詹同大声呵斥蓝玉“快快招认你的谋反实情,免得连累无辜”时,整个会审现场一片寂静,充满紧张而恐怖的气氛,如同凝固了一般,满身枷锁的大明大将军蓝玉忽然站起来,随着手铐脚镣的铁链之声响,他高声说:“我认了!我有同党!我的同党就是——詹徽!”
詹徽万万想不到蓝玉竟然会反咬一口,顿时气愤上脑,满脸涨得通红,骂道:“蓝玉,你谋反朝廷,怎的把我也连累了?我什么时候是你的同党?你不要血口喷人!信口雌黄!”
但见蓝玉拖着脚镣,向詹同方向拖行了几步,举起上了枷锁的右手,指着詹同,说:“詹同逆贼!你在朝堂上咄咄逼人,誓要我蓝玉认罪,是何居心?当初,你我密议一同谋反,共分天下,现在见谋反败露,就想在陛下面前逼我一人认罪,杀我灭口,好让你逃出生天,图谋他日再行举事,独吞天下!是也不是?”
詹同倒退两步,也手指蓝玉,口中破口大骂,说:“蓝玉!你怎么含血喷人!我詹同如何成了你的奸党!”
蓝玉面向皇帝,说道:“皇上!你说我一介武夫,大字不认得几个,凭着一身死牛力,打仗杀人或者可以,要说造反,夺取陛下的江山社稷,如何能成功?还不是詹徽尚书见多识广,神机妙算,教我如何如何做,才成了今日这个局面?皇上!詹徽就是我蓝玉的同党,如果今日陛下以谋反罪名杀我和詹徽,我心甘情愿,若然只是入我一人之罪,我死不瞑目!”
朱元璋冰冷森严的眼神打横扫了詹徽一眼,詹徽慌了,马上跪下,气急败坏,连声说:“陛下!陛下圣明!蓝玉所言,都是胡言乱语,欲谋害微臣!请圣上明鉴!请圣上明鉴!”
朱元璋看着詹徽,又瞧瞧蓝玉,欲言又止,便把目光移向身边的皇太孙朱允炆。
十六七岁的朱允炆满脑瓜子都是自己父亲朱标临终前说的那句遗言“我,是詹徽害死的”,便对他爷爷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嗯,”朱元璋点点头,说:“拿下!”
于是,“蓝玉案”出现逆天剧情,主审官詹徽,顿成谋逆犯蓝玉的党羽!结果是:蓝玉、詹徽皆处死!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蓝玉智谋过人,很有“急才”,并非正统官方史书说的那样:不学无术,有勇无谋之辈。总之,蓝玉的种种“罪状”皆为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一面之词,实乃“莫须有”之罪名——蓝玉案为冤案是无可怀疑的了。

如今,1370年四月八日清晨,他,二十七岁的蓝玉,正是血气方刚,生机勃勃之年,他统领数百名骑士,急速追赶扩廓帖木儿,他要完成他的姐夫常遇春未能完成的心愿——擒拿王保保!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