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26.

可怜那个哈海右丞,还是醉梦之中,一条麻绳已经把他扎得严严实实,似条粽子一般!
云州城内众多的元军将士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也有那么一些铁心死战,不屈到底,抗拒巷战的,但也于事无补,如那蜻蜓撼树,鸡蛋碰石头了!城内战斗三三两两,眨眼间,元军便烟消云散了。
华云龙挥军入城,立刻出榜安民,黎明时分,第一缕阳光照耀云州城楼时,那面高高飘扬的,已是大明战旗了!

逃散的元军无非自东而去,自西而窜,结果,东去的,遇上了孙恭,西窜的,碰上了缪美,结局基本上就是缴械举手,乖乖就缚,成了战俘!
那一两名精英骑士,突出重围的,飞报黑崖子的火儿忽答。火儿忽答大吃一惊,就想带兵前来抢夺云州。那时已经天光大白,斥候哨骑又前来报告,说察罕脑儿的竹贞领兵南下,去向不明,意图不晓!
火儿忽答顿时左右为难,云州丢失,他身为平章,乃云州最高指挥官,岂能置身事外?焉可不救?然而,太子密令,监视竹贞动向,如今竹贞军有异动,怎能轻忽?
正好,也该他命中注定,兴和那边的军情已经传来,说明寇在李文忠的率领下,已经出兵野狐岭,距离兴和不足一百里了!而竹贞那边也派来斥候骑士,说明他要南下助战。
——诸位,那竹贞,身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这火儿忽答也是中书省平章政事,二人官阶相同,军权却不一致。那竹贞,乃齐王扩廓帖木儿人马,久经战阵,手下的三万骑兵,可说是兴和、云州、察罕脑儿三角战区的最强兵力。这火儿忽答,直隶中书省,乃皇太子身边红人,彻头彻尾的一介政客,统兵经验值几乎为零。与其说他管辖云州,防备明军北上,不如说他监视竹贞,时刻在意后者的举动。
现在,听到竹贞举兵南下,火儿忽答心下犹豫,究竟竹贞果真是南下御敌,还是卷甲降敌?皇太子派出的太尉蛮子前往察罕脑儿接管竹贞部队,却不见蛮子踪影,他什么时候才出现于察罕脑儿?
火儿忽答在军帐内来回踱步,不知如何取舍。
忽见手下来报:明寇来袭!
这还得了?火烧眼眉了!
哪还管得了那么多?先把眼前的明寇打退再说!
火儿忽答急急忙忙带着军队从黑崖子大营冲出来,迎头就碰着明军千户长缪美!

缪美,来自遥远年代(1355年)与朱元璋死磕的敌手陈也先集团的勇士。陈也先与朱元璋屡战屡败,缪美认为跟着陈也先已经没什么出路,就带着本部人马投降了朱元璋,先后跟从胡大海、李文忠征战浙东和江西,与元军、苗军、张士诚军和陈友谅军打仗,战功卓著。大明北伐,他的军衔是千户长。如今,华云龙指派他截断火儿忽答的归路,同时通知他,说云州已经到手。缪美心里那股战斗热情无法压抑,他也要破敌立功!
于是,领兵直接攻击火儿忽答的黑崖子营垒。

火儿忽答军刚刚冲出营门,那边的明军高呼:“鞑子听着,云州已被我军拿下,你等家中老少平安无恙,休要打仗送死了,速速投降我大明王师!”
说着便把那些战俘推到阵前,他们是从云州西逃过来时被明军生捉的。
这些战俘虽然手无寸铁,却是活生生的兵丁,为求活命,他们向自己的同袍发出如此呼声:“右丞哈海大人已经归顺大明了,我们在云州的家人都安全无恙!”
缪美一马当先,喝道:“火儿忽答!你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火儿忽答大怒,骂道:“明寇休得猖狂,众将士,冲!”说着,一挥腰刀,纵马前冲,早有一队马军“呼啦”一声,扑向明军。
缪美微微一笑,高举长枪,明军一轮火铳鸣射,把冲在最前面的十几名蒙古骑士射倒在地,那些战马纷纷嘶叫着,乱跑乱蹦而去。
缪美再用长枪向左一举,左边就冲出长枪军士,在一百多名骑士的带领下,与冲上来的蒙古兵拼杀起来。
大明洪武朝翰林院编修苏伯衡在《苏平仲文集》之《缪美传》如此记述:“(缪美)从攻,下徽州,七月,苗军杨完者侵徽州,(缪美)出战西门,又出北门,又战于东门,连捷,追北二十里。”缪美与苗军开战,在徽州城力杀三门,几乎与传说的杨家将中的杨七郎一般,在幽州城力杀四门了!
如此骁勇的战士,如今身为千户长,丝毫没有改变他一贯冲锋陷阵的战斗作风!大明开国,灭陈友谅,擒张士诚,降方国珍,北伐中原,荡平山东,克服大都,历经千万战役,取胜的第一法宝,并非别个,正是各级指战员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他们的小兵作了表率,做了榜样。一句话,就是指挥官不怕死!整部《明太祖实录》,以及元末明初的诸多文人的笔记、文集,都有明军大小各级战将的战斗场面的具体描写,诸如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冯胜、沐英、王弼、蓝玉、顾时……等,基本上都是打仗打冲锋,身先士卒的。战斗的胜利,往往来自于他们的奋勇争先。岳飞曾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太平矣”,明初的武臣就是不怕死,才开创了一个崭新皇朝——天下太平的基础也。云州之战,这么一场并不起眼的局部战役,也出现了几位战斗英雄,缪美就是其中一位。他仅仅是一名千户长,就敢领兵直撼元朝平章政事火儿忽答的部队!
我们已经无法找到当时具体战斗的第一手资料了,只有战果被记录了下来:元军大败,火儿忽答不及逃,当场被擒!

那边的竹贞刚刚出兵,就收到云州失守的坏消息,惊讶未定之际,火儿忽答兵败被擒的消息又传来!那么,如今是支援兴和,还是抢回云州?竹贞犹豫不决,勒马徘徊多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一支明军出了居庸关,向东北绕过兴和,向云州和察罕脑儿方向推进!
书中代言,这就是李文忠部将谭济部队,他的任务是接应华云龙取云州,切断察罕脑儿元军南下援助云州之道路。
听罢,竹贞傻愣愣地,最后竟是长叹一声,下令“回营!”
他不敢前行了!

元军指挥官如此的窝囊,明军的指挥官却正好相反!
李文忠,北伐东路军的最高指挥官,此时,他领兵经过野狐岭,云州捷报传来,东胜州那边也传来捷报!
夺取东胜州的是金朝兴,大同卫指挥使。这一步棋,为的是切断元军东西部队的联系。东胜州,位于山西大同西北约四百里处,金朝兴受命后,急促行军两天三夜,头一天夜间出发,第三个晚上就抵达了东胜州元军营落附近。这里的元军指挥官是平章荆麟,兵力史书不载,明军夜间突袭,这批蒙古兵正在梦乡之中,哪里来得及组织抵抗?但见明军的一轮冲杀,上至荆麟平章,下至普通一兵,基本上都缴械投降了。被俘的元军高级将官包括荆麟在内,有十八人之多,这批高级指战员竟然无一起来奋勇退敌!可见,元朝为上天之厌弃,并非朱元璋本人的口头禅啊!
东胜州为明军占领,这里的元军全军覆没,蒙古两大集团军的联系霎时间中断,东面蒙古皇庭的兵团,无法与西部的扩廓帖木儿军队取得联系了。
消息传来,李文忠不禁胸有成竹,打马上了野狐岭东麓山岗,望着远处的兴和,元中都所在地,用马鞭指着,对赵庸说:“傍晚之前,拿下它!”
赵庸点头,说道:“我看,只需派使者前去招降,不用打仗,就可以把兴和拿下了。”
“好。让使者去试试。”
李文忠回头望着他的参军。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27.

参军郭彦仁,可以说是李文忠的老部下了,那时,还是朱文忠时代——李文忠坐镇严州府时,郭彦仁就是他的幕僚、参军了。这位参军,史料上说他少年时代就读书,“有勇略,尤长于吏事”(《皇明开国功臣录》之《郭彦仁传》)。在朱元璋眼中,他就是一位忠厚谨慎的读书人,特地委派他做义子朱文忠的幕僚,参预军机政要。事实上,郭彦仁的作用不仅仅做李文忠的参军,他最大的功劳在于调停李文忠和胡大海父子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境界。
李文忠的另一个幕僚刘辰,在多年后,回忆起往事,便在《国初事迹》中,说李文忠和胡大海之间的确不和谐。至于什么方面不和谐,他就没有具体描述,反正,他说,朱元璋指派郭彦仁调和李、胡之间的关系。朱元璋说:“保指挥(即李文忠)我之亲男,胡大海我之心腹。前者曾闻二人不和,且保指挥即我亲身也,胡大海即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汝(即郭彦仁)必于我男处丁宁说知,将胡院判以直心待之,节制以守之,使我所图之易成。”

其实,胡、李之间的不和,是可以设想的。参考对象就是朱文正。朱文正坐镇江西南昌(即洪都)时,多为不法事,即使曾有洪都战功,头上戴着赫赫光环,他也未能与部属和睦相处,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他的部属向上检举揭发的。当然,跟他一起镇守的是邓愈,一向无欲无求,谦谦君子一般,只知道奉公打仗,所以,朱文正和邓愈并没有不和,揭发朱文正的是另有其人。可是,与朱文忠一道坐镇江浙的胡大海,却不像邓愈那般韬光养晦,他的个性鲜明,心直口快,眼见朱文忠不过是个黄毛小娃(十九岁而已),凭着几场战功,就跻身为军政大员,军阶、官衔都超越了老胡这个老革命,心里肯定不爽。彼此间的猜疑、妒忌、小口角、小矛盾、小摩擦必然存在——何况,初生之犊的朱文忠,血气方刚,在严州也做了些不法事(比如在军营中蓄妓),那个检校官杨宪就老实不客气地举报揭发了他,结果,那妓女被抛下新安江淹死了事。

这时,身为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司都事的郭彦仁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他来回调停,左右维护,好不容易,把两人的关系转化为和平共事,互通有无。后来,胡大海被苗兵谋杀,李文忠立刻出兵平叛,与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和衷共济,共同平定了苗乱。
由此,郭彦仁的功劳,不可忽视。
大明立国后,皇帝朱元璋回报给郭彦仁的,就是严州府知府,四品官衔,这个地方就是他成就事业的风水宝地。
1370年,大明再次北伐,李文忠担任北伐东路军总指挥,临行,他请求让郭彦仁担任军中参议,皇帝批准。于是,郭彦仁就平调为大明大都督府参议(与知府同为四品官衔),参预军机。

郭彦仁,字子仁,无为(今属安徽)人,这时已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有生之年能策马扬鞭,驱逐胡虏,真有苏子瞻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气概!他见李文忠看着他,便说:“保指挥(注意,这个称呼不是谁都可以说的,1370年,全世界,只有郭彦仁才如此称呼李文忠),兴和的鞑子,让老夫试试吧。希望当年的鲁仲连、蒯通能够复现于今日!”说罢,爽朗的笑声在野狐岭上久久传扬。
李文忠问:“郭翁,你带几人去?”
“几人?一人一马可也。”
说罢,便催马往元军营垒而去。

中书左丞赵庸不放心地问李文忠:“郭参议如此行事,妥否?安否?”
李文忠笑道:“八年前(1362年),郭参议五十多岁了,胡越公(胡大海)惨遭苗獠毒手,我欲前往击贼平叛,为胡越公复仇,郭参议抢为前锋,日夜兼程,进击叛贼,苗獠贼人蒋英等连夜逃遁。金华由此收复,郭参议之功也。他有如此勇敢,更兼智谋过人,兴和鞑子必不能害他,说降之事,不再话下也!”
赵庸说:“李将军,我还是做些准备工作吧。”他到底还是不敢相信一个老人家能摆平野狐岭下的蒙古军队。
“好。”李文忠叫来孙虎、袁洪两员副将,让他们领兵继后,远远跟着,防备着元军,吩咐他们,一旦郭彦仁参议遭遇不测,立刻领兵分左右两军攻击元军营垒。
孙虎、袁洪领命而去。

李文忠和赵庸二人一直眼睁睁地看着郭彦仁拍马扬鞭,去到元军营垒之前。随后,又看见老人家向元军不知说了些什么,就见十几个蒙古兵丁出了营门,把他迎了入去,随即关上了营门。
半响,不见任何动静,营门口静悄悄的。
赵庸便对李文忠说:“将军,我担心参议大人了。”
李文忠笑笑,说:“再等一会儿。”
这时,正是中午时分,春季的二月天,阳光带来的温暖渐渐驱散了冬天遗留的残寒,战旗在耳边猎猎作响,时间一分一秒地飘过,那边早已等候多时的明军部队在孙虎和袁洪的率领着,不少将士举首张望敌营,手上的武器不住地摆动,他们的战马不停地踱着小步,就等着命令下来。
赵庸指着元军营垒,说:“将军,看来我们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郭参议性命难保啊!”
李文忠还是笑笑,说:“赵左丞,当年鄱阳湖之战,你勇猛冲锋,与六员大将驱飞舸闯入伪汉陈友谅战船阵中,眨眼没了踪影,多时没有音讯,我全军皆以为你们已遭不测,主上更是痛惜不已。岂料,就在大家叹息悲伤之际,你和廖永忠等七条好汉闯荡而出,毫发未损!我军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奋击陈友谅,遂大败之。”
赵庸听了,不禁有些傲然,嘴角也挂上了笑意。
李文忠继续说:“我相信郭参议,他必能完成任务,而且是出色地完成招降蒙古鞑子的任务!”

正说间,就见元军营垒大开!
那位白发苍苍的郭参议,骑着战马,带着一队蒙古兵走了出来,他身边,还有一名蒙古将军陪伴着!
李文忠对赵庸说:“看!”
赵庸也笑了。
不多时,郭参议等人来到他俩跟前,他指着蒙古将军对李文忠说:“李将军,鞑子派来副将,前来商议他们归降的具体事宜。”
李文忠又看了赵庸一眼,赵庸大笑:“好好好!归我大明者,官照做,俸照拿!”
李文忠对蒙古将军说:“你马上回去,让你们主将前来,就说大明征虏左副将军李文忠、左丞赵庸再此等候,归我大明者,享福快乐也!”
那蒙古将军便回去复命了。

半个时辰左右,蒙古主将带着一众将佐,就在野狐岭下,向李文忠、赵庸投降!
郭彦仁左手捋着胡子,笑着对李文忠和赵庸说:“幸不辱命啊,鲁仲连、蒯通也不难做到嘛!”
李文忠、赵庸哈哈大笑。
兴和——元中都,就此归于大明,兵不血刃也!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大明征战将帅录

1.湖广陈友谅:朱元璋亲自领兵。
2.平江张士诚:徐达、常遇春、李文忠
3.浙东方国珍:汤和、朱亮祖
4.福建陈友定:汤和、朱亮祖、胡廷美、李文忠、廖永忠
5.湖广、江西陈友谅残余势力:常遇春、邓愈
6.广东:廖永忠、陆仲亨、朱亮祖
7.湖南、广西:杨璟、朱亮祖
8.山东、河南:徐达、常遇春
9.山西:徐达、常遇春
10.大都:徐达、常遇春
11.陕西:徐达、常遇春
12.上都:常遇春、李文忠
13.定西:徐达、冯胜、邓愈
14.宁夏:汤和、梅思祖
15.应昌:李文忠、赵庸
16.甘肃:冯胜
17.青海西藏:邓愈、沐英
18.西蜀:傅友德、汤和、廖永忠
19.岭北和林: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汤和
20.云南:傅友德、蓝玉、沐英
21.捕鱼儿海:蓝玉、王弼
辽东:冯胜、蓝玉、傅友德、常茂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28.

赵庸忍不住了,他问郭彦仁:“郭翁,究竟你怎样说降鞑子呢?”
郭彦仁笑道:“这班鞑子军,势单力孤,在兴和阻我天兵,犹如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听到我是大明使者,就慌忙让人带我入营,他们的主将还担心我不去说降呢!我入营后,他们一个劲地打听脱列伯、李思齐、李英等人归降我大明之后的待遇问题,又献茶又献酒,忙个不停,故此稍稍迟了些,让李将军和赵将军久候了!”说着,呵呵直笑。
赵庸听罢,叹息道:“啊,当年的蒙古之气派,一去不复返了!”
李文忠说:“那是因为我大明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元朝偌大一个铁桶般的江山不出一年,竟成我泱泱大明之世界啊!”
郭彦仁点头说:“此乃天命攸归,实非人力之所致!我皇乃天命之真主啊!”

李文忠下马,扶起跪在马前的蒙古主将,拉着他,把臂而行,一同走入中军帅帐,他问:“将军顺天命,归我大明,乃识时务者之俊杰也!我大明王师已经夺取了云州,东胜州,如今将军来归,兴和也是大明国土了!我军即将进入察罕脑儿作战,不知将军有何赐教?”
——这位将军史书没有留下名字,此处姑且叫他“脱里铁哥”吧。
脱里铁哥俯首行礼说:“小人乃区区一降将,何敢在李将军面前胡言乱语!”
李文忠说:“将军来自蒙古,蒙古军之里里外外,将军必然熟知;察罕脑儿之虚实情况,将军也必然知之不少,万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脱里铁哥再次施礼,说:“李将军,察罕脑儿有竹贞一军,约三万人,逗留那里多时了,没有任何举动,大概是害怕将军之虎威,一直迟疑,不敢进兵。若将军要破他,小人愿意做向导,由西侧攻击他的军粮辎重营地,失了军粮辎重营地,竹贞军没了补给,军心必然慌乱,军无斗志,将军一战,必擒竹贞!”
“那军粮辎重营地不在察罕脑儿么?”李文忠问。
“在,不过,它与军士驻扎处相距二十里远。”
“因何要分开扎营?”
“察罕脑儿其实是个大湖泊,竹贞让军士扎营把守住大路,后勤部队则安排在察罕脑儿西侧背风处,位置隐秘,易守难攻。”
李文忠听罢,大喜!
脱里铁哥又说:“竹贞易颇,可是,蛮子难取!”

赵庸在后面跟着,叫道:“蛮子?何人也?”
“蛮子,如今为元朝太尉,他与另一位太尉买驴同掌元朝皇庭军马。”脱里铁哥说。
赵庸又问:“这个太尉,是何军职?”
脱里铁哥说:“如今皇太子掌管蒙古皇庭军政事务,太尉之职,是他授予的最高军职。蛮子之前是知枢密院事,智谋过人。买驴则是皇太子的东宫侍从,骁勇善战。”
“太尉蛮子和买驴如何难取?他俩都带兵前来参战了?”李文忠问。
脱里铁哥说:“买驴我不知晓,蛮子的确秘密南下了,不过,有关他的行踪去向,我一无所知。”
这时,郭彦仁插口了,他说:“李将军,我们暂且放下蛮子,先把竹贞消灭了再说。”
赵庸附和道:“对!郭翁说得对!我们趁蛮子还没动静,把竹贞干掉,再来与他厮杀!”
李文忠点头,对脱里铁哥说:“将军如今所任何职?”
“枢密院同知。”
“好!此战把竹贞干掉,你就是我大明王师的兴和卫指挥使了!”李文忠说。
“谢李将军抬举!”
“此非抬举,乃你战功之回报!”

李文忠、赵庸、郭彦仁,还是几位得力的战将,随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议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决定:兵分两路——左路,由李文忠带领,直取察罕脑儿竹贞大营;右路,由赵庸统率、脱里铁哥为向导,间道夺取竹贞部的军粮辎重军营。
李文忠说:“兴和至察罕脑儿,约有三百里路远,皆是平阳草原和低矮山丘,夜间行军易于隐藏,白天进军容易被敌军发觉。所以,我军今天傍晚酉时出发,连夜行军,天亮时,要抵达偏岭脚下,我军就在那里歇息一个白天。一到晚上,我军则一分为二,还是夜间行军,赵左丞从此处往西北潜往敌军后营,夺取他们的军粮辎重,我则领大军碾压竹贞的主力部队。大家的进攻时间一样,寅时三刻,日出之前。休教鞑子们见他们的长生天,把那竹贞生捉了来!”
大众皆高呼:“擒拿竹贞!”

可是,事情真如此进展下去么?
不是的。
那位传说中的太尉蛮子,却非等闲之辈也!
元朝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敕命他潜往察罕脑儿,接管竹贞部队,可是,他毫无动静,无论是蒙古驻军部队,还是明朝的北伐军队,竟然都无法找到他的去向!
书中代言,那个叫察罕脑儿的大湖泊,汉语意译就是白海子,即白色的大湖泊。在这个白海子的西北岸,就是察罕脑儿行营,就在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小宏城子附近(当然,那大湖泊早已干涸湮灭,难寻其踪了),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历来是蒙古诸皇打猎练马之地,据说,现在还有元代的行宫遗址。可是,自从元末民变以来,特别是红巾军关先生、破头潘北伐上都,所过之处皆焚毁元朝宫城行营,塞外之城邑宫阙早已成烟灰!1368年,元末帝逃出大都,途径此处,特设行枢密院于此地,一个中央军马的分军区就建立在废墟之上。
元朝太尉蛮子,正正潜伏在这里,号召、集结了一众军马,时刻注意着它周遭五百里的战区呢!

蛮子,可以说是李文忠的劲敌!
你看,华云龙取云州,金朝兴抢东胜州,李文忠夺兴和,他都毫不在意,竹贞南下,意图难测,他也不在意。李文忠,毕竟还是个嫩手,他满心满意关注如何克制竹贞,视线所在,不过是兴和方圆三百里,可是,蛮子的眼界,却超越了他,五百里外,他的一支部队竟然深入到山西大同境内!
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就是察罕脑儿行枢密院的知院(也就是察罕脑儿分军区的最高指挥官)
马广!
他竟然越过防线,突然出现在大同以内的大明国土上,究竟,他是如何做到的?
难道,有内奸?
有汉奸?!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28.

赵庸忍不住了,他问郭彦仁:“郭翁,究竟你怎样说降鞑子呢?”
郭彦仁笑道:“这班鞑子军,势单力孤,在兴和阻我天兵,犹如螳臂当车,不堪一击,听到我是大明使者,就慌忙让人带我入营,他们的主将还担心我不去说降呢!我入营后,他们一个劲地打听脱列伯、李思齐、李英等人归降我大明之后的待遇问题,又献茶又献酒,忙个不停,故此稍稍迟了些,让李将军和赵将军久候了!”说着,呵呵直笑。
赵庸听罢,叹息道:“啊,当年的蒙古之气派,一去不复返了!”
李文忠说:“那是因为我大明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元朝偌大一个铁桶般的江山不出一年,竟成我泱泱大明之世界啊!”
郭彦仁点头说:“此乃天命攸归,实非人力之所致!我皇乃天命之真主啊!”

李文忠下马,扶起跪在马前的蒙古主将,拉着他,把臂而行,一同走入中军帅帐,他问:“将军顺天命,归我大明,乃识时务者之俊杰也!我大明王师已经夺取了云州,东胜州,如今将军来归,兴和也是大明国土了!我军即将进入察罕脑儿作战,不知将军有何赐教?”
——这位将军史书没有留下名字,此处姑且叫他“脱里铁哥”吧。
脱里铁哥俯首行礼说:“小人乃区区一降将,何敢在李将军面前胡言乱语!”
李文忠说:“将军来自蒙古,蒙古军之里里外外,将军必然熟知;察罕脑儿之虚实情况,将军也必然知之不少,万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脱里铁哥再次施礼,说:“李将军,察罕脑儿有竹贞一军,约三万人,逗留那里多时了,没有任何举动,大概是害怕将军之虎威,一直迟疑,不敢进兵。若将军要破他,小人愿意做向导,由西侧攻击他的军粮辎重营地,失了军粮辎重营地,竹贞军没了补给,军心必然慌乱,军无斗志,将军一战,必擒竹贞!”
“那军粮辎重营地不在察罕脑儿么?”李文忠问。
“在,不过,它与军士驻扎处相距二十里远。”
“因何要分开扎营?”
“察罕脑儿其实是个大湖泊,竹贞让军士扎营把守住大路,后勤部队则安排在察罕脑儿西侧背风处,位置隐秘,易守难攻。”
李文忠听罢,大喜!
脱里铁哥又说:“竹贞易颇,可是,蛮子难取!”

赵庸在后面跟着,叫道:“蛮子?何人也?”
“蛮子,如今为元朝太尉,他与另一位太尉买驴同掌元朝皇庭军马。”脱里铁哥说。
赵庸又问:“这个太尉,是何军职?”
脱里铁哥说:“如今皇太子掌管蒙古皇庭军政事务,太尉之职,是他授予的最高军职。蛮子之前是知枢密院事,智谋过人。买驴则是皇太子的东宫侍从,骁勇善战。”
“太尉蛮子和买驴如何难取?他俩都带兵前来参战了?”李文忠问。
脱里铁哥说:“买驴我不知晓,蛮子的确秘密南下了,不过,有关他的行踪去向,我一无所知。”
这时,郭彦仁插口了,他说:“李将军,我们暂且放下蛮子,先把竹贞消灭了再说。”
赵庸附和道:“对!郭翁说得对!我们趁蛮子还没动静,把竹贞干掉,再来与他厮杀!”
李文忠点头,对脱里铁哥说:“将军如今所任何职?”
“枢密院同知。”
“好!此战把竹贞干掉,你就是我大明王师的兴和卫指挥使了!”李文忠说。
“谢李将军抬举!”
“此非抬举,乃你战功之回报!”

李文忠、赵庸、郭彦仁,还是几位得力的战将,随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议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决定:兵分两路——左路,由李文忠带领,直取察罕脑儿竹贞大营;右路,由赵庸统率、脱里铁哥为向导,间道夺取竹贞部的军粮辎重军营。
李文忠说:“兴和至察罕脑儿,约有三百里路远,皆是平阳草原和低矮山丘,夜间行军易于隐藏,白天进军容易被敌军发觉。所以,我军今天傍晚酉时出发,连夜行军,天亮时,要抵达偏岭脚下,我军就在那里歇息一个白天。一到晚上,我军则一分为二,还是夜间行军,赵左丞从此处往西北潜往敌军后营,夺取他们的军粮辎重,我则领大军碾压竹贞的主力部队。大家的进攻时间一样,寅时三刻,日出之前。休教鞑子们见他们的长生天,把那竹贞生捉了来!”
大众皆高呼:“擒拿竹贞!”

可是,事情真如此进展下去么?
不是的。
那位传说中的太尉蛮子,却非等闲之辈也!
元朝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敕命他潜往察罕脑儿,接管竹贞部队,可是,他毫无动静,无论是蒙古驻军部队,还是明朝的北伐军队,竟然都无法找到他的去向!
书中代言,那个叫察罕脑儿的大湖泊,汉语意译就是白海子,即白色的大湖泊。在这个白海子的西北岸,就是察罕脑儿行营,就在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小宏城子附近(当然,那大湖泊早已干涸湮灭,难寻其踪了),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历来是蒙古诸皇打猎练马之地,据说,现在还有元代的行宫遗址。可是,自从元末民变以来,特别是红巾军关先生、破头潘北伐上都,所过之处皆焚毁元朝宫城行营,塞外之城邑宫阙早已成烟灰!1368年,元末帝逃出大都,途径此处,特设行枢密院于此地,一个中央军马的分军区就建立在废墟之上。
元朝太尉蛮子,正正潜伏在这里,号召、集结了一众军马,时刻注意着它周遭五百里的战区呢!

蛮子,可以说是李文忠的劲敌!
你看,华云龙取云州,金朝兴抢东胜州,李文忠夺兴和,他都毫不在意,竹贞南下,意图难测,他也不在意。李文忠,毕竟还是个嫩手,他满心满意关注如何克制竹贞,视线所在,不过是兴和方圆三百里,可是,蛮子的眼界,却超越了他,五百里外,他的一支部队竟然深入到山西大同境内!
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就是察罕脑儿行枢密院的知院(也就是察罕脑儿分军区的最高指挥官)
马广!
他竟然越过防线,突然出现在大同以内的大明国土上,究竟,他是如何做到的?
难道,有内奸?
有汉奸?!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29.

打开大明山西省地形图,仔细察看大同边陲,其中的防御体系令人乍舌惊奇!
一道长城蜿蜒于巍峨突兀的边防山岭之巅,一座座烽燧、堡垒和关隘如同宝石般串联起来,随便数数,就有虎口峪、阳和口、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杀虎口、双沟墩、破胡堡、将军堡……等,这些就是大明帝国用以阻挡蒙古骑兵侵略边境的防御工事,据《大同府志》不完全统计,仅大同前卫就设立了堡寨五十五座,大同后卫也设立了堡寨六十七座,大同县更夸张,有堡寨二百一十座!这些堡寨,都有明军把守,必要时,让附近的村民、居民也当上民兵,军民一起,共同抵御蒙古鞑子的入侵。
不过,上述的堡垒防御体系,在洪武三年,还没有形成。

洪武元年,1368年,冬,大原之战结束后,大明军队快速北上,接连解放太原周边及太原以北地区,诸如忻州、武州、朔州等,次第攻下,并且委任官员、部队管理和把守它们。扩廓帖木儿在大同匆匆逗留片刻,即逃亡甘肃,留守的竹贞不敢抵抗常遇春,也逃之夭夭。可是,那个大同行省平章政事孙德谦,不愿逃跑,也不肯投降,当然,他也没有能力抵抗。那么,他干啥呢?自杀!这个孙德谦是个读书人,据说自杀前写下如同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般的激烈诗词(可惜,大明阿兵哥不欣赏,没有流传下来)。他的事迹也因此进入了《新元史》之《忠义传》。明军攻克大同后,马不停蹄,解放大同周边地区,并且委派精兵猛将前去剿匪(也就是剿灭残元部队),傅友德大人屯兵朔州,花了好一段时间,把那些元朝残余部队消灭得干干净净——明朝官方报告就是这样记载:悉平。

——有关大同行省,不少朋友指出,元朝没有这个行省,也没有山西行省。实际上,这也是被传统的所谓正史误导了。元末,天下大乱,中书省管理的地区过大,难以及时应对各地的民变,便因应形势的发展,时局的变化,不得不把权力下移,不断增设分行省。山西行省,就是从元朝中书省中分派出来的中书分行省,后来,又从山西行省分设大同行省,一方面方便地方大员镇压那里的民变军,另一方面,也方便安排那些建立了军功的将官的职务。同理,河南江北行省也分设了淮南行省和河南行省,用以对付张士诚、刘福通的叛乱。凡此种种,皆得以时局变化而定各地军政衙门,不可拘泥于教科书一般的元史地理志。

事实上,“悉平”两个字是有时效性的。
残元部队在明军强大的镇压力量的打击下,一些投降了,一些逃跑了,一些被消灭了,的确是被明军粉碎了。可是,投降明军的那些蒙古将官之中,还有逃入深山老林的“匪徒”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还是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

比如,投降了明军的安时敏和谭章,还有遁入岢岚山的元朝宗亲四大王,就是在李文忠北伐应昌期间突然涌出来的暗潮!

说起那安时敏,他就是大同行省孙德谦的弟子,投降明朝后,他被安排在忻州静乐县担任低级官员。可是,那颗对元朝的忠心还有对师长孙德谦的崇拜敬仰之情一直在他内心涌动,甚至影响到他在县衙上班了!你看他居然在办公期间饮酒,还大哭,跪拜北方。他的举动很快就被县丞谭章发现了。后者把他引入内堂,细问情由,安时敏横下一条心,把他打算联系蒙古诸王,反抗明朝的想法说了出来。岂料,这个谭章也是蒙古王朝的降臣,他心中所想与安时敏一般无二,于是,他俩一拍即合,便悄悄私养死士,让其中两名亲信,潜往岢岚山区,联系那里的元朝宗亲四大王,约期反明。

四大王,据说是元室宗亲,王爵,《殊域周咨录》说他是元朝子孙,并没有弄清他到底是哪个皇帝的子孙。他的名字未能留下来,但是三大王的名字却留下来了,脱忽的帖木儿就是三大王的名字。《明太祖实录》云:“四大王者,元之宗室也,初,大军克元都,遁入太原静乐岢岚山中聚众,结塞自固。”
四大王得报,马上召集了手下众喽啰,商议此事,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说:“我们寨中人丁单薄,即便与安时敏、谭章等人联络好,也不过抢掠些人马钱财,难以夺取城池。不如,我们与塞外联络起来,引我大蒙古国的军马杀入大同,抢城夺寨,岂不快哉?”
四大王点头称善,于是,派得力亲兵哈剌张乔装打扮成边民,日夜赶赴塞外,潜往蒙古皇庭。这个时候,也就是李文忠从大明京师赶赴北平战区之时,哈剌张十分幸运地遇上了南下的太尉蛮子的部队,当他们拿出四大王的书信和信物时,太尉蛮子的行动计划就改变了——他原来是要南下接管察罕脑儿的竹贞部队的,如今见了四大王的书信,内心震撼!马上出兵潜入大同境内,配合四大王和安时敏等人,乘隙夺取朔州城和武州城!
他命令:“知院马广、副枢马胜、佥院马伯僧、院判刘原利领精锐部队随哈剌张进军大同,绕道深入大同境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洪武三年的大同,没有前文所述那么多城堡封堠关隘,刚刚设立的大同左卫、大同右卫,也仅仅能够把守他们附近的道路,哈剌张十分便利地带着马广部队,突然出现在朔州西北的平原之上!
可以想象,朔州城已经是和平的小地方,那个临时的知州大人乔德源本是大将军徐达的参谋,大军离开山西赶赴陕西战场,后来又二次北伐,军队都带走了。朔州虽然隶属大同辖区,毕竟已是大明国土以内,距离大同边境近二百里路(基本上都是山路),守备力量几乎为零。蒙古骑兵突然杀来,乔德源犹在睡梦之中!等到蒙古兵攻破城池,到处烧杀抢掠时,乔德源慌忙翻墙逃出城外,赶去大同告急。
大同指挥使金朝兴已经出兵去取东胜州,留下的驻防部队不多,千户长唐诚吉得到乔德源的报告,一时间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汪兴祖出场了!
大明大都督府都督同知汪兴祖头上的可是从一品之军衔,比之前的孙兴祖——大明大都督府副使(副都督)的正二品还要高一个等级。翻译一下这个官衔——大明三军(马步舟)指挥部第一副司令员!
那么,这个汪兴祖,是什么来历,能否应对这次大同危机呢?李文忠的北伐东路军,有没有被大同之乱拖了后腿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0.

这个汪兴祖,乃巢湖水师勇将张德胜的养子,本姓汪,名同,随张德胜改姓张,名兴祖。

朱元璋渡江作战前,其部队来源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来源于濠州地区的农民,也就是濠州郭子兴大帅的嫡系部队。朱元璋独立领兵南下,取滁州,克和州之后,收编了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这部分兵员将近三万人,比他岳父大人郭子兴的原班人马(一万余人)还要多。朱元璋虽则把军队全部交给了郭子兴,可是,后者对他这个女婿还是起了戒心,时刻提防着,及至后来,郭子兴归天,朱元璋在和州军团里仅仅坐了第三把交椅——是为左副元帅;坐第一把交椅的,是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韩林儿龙凤政权给他的军衔是都元帅;坐第二把交椅的,是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右副元帅。

——有关左、右之职,谁高谁下的问题,这里说明一下:元末,以右为尊,故此右丞相、右丞、右元帅为尊。这种习惯一直延伸到大明立国,洪武皇帝朱元璋改左为尊,则左丞相、左丞、左元帅为尊了。
这个都元帅、右副元帅、左副元帅究竟是什么地方的元帅?是濠州,还是和州?史书都没有记载,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元璋成了三帅当中真正运筹决策的话事人。所谓“是时,三帅虽共府置事,运筹决策皆自上裁。将士乐战,军民倾向,权归于上矣。”(俞本《纪事录》语)这个“上”,就是左副元帅朱元璋。

不过,他在名义上,仍然名列第三。和州兵团渡江南下,寻求巢湖水师协助,在巢湖与元军血战之时,朱元璋临场指挥,力克强敌,巢湖水师不少头领已经委心于他。攻克采石后,原本合作渡江作战的关系一下子转为巢湖水师隶属于和州兵团,巢湖水师头领李扒头心有不甘,打算暗杀朱元璋,不料他的部下桑世杰等人向朱元璋通风报讯,朱元璋反客为主,灌醉李扒头,把他沉入大江浸死,整个巢湖水师彻底归附于朱元璋的和州兵团。这是朱元璋部队的第三个来源,从此,他们就有了强悍的水师部队。
为了扶植巢湖水师成为自己的亲信,与郭子兴旧部进行抗衡,朱元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自己嫡系部将和巢湖水师将领的军事地位。攻克太平后,他设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他自命为大元帅,抛离了那个不知道是什么地区的左副元帅的军职。这让郭天叙和张天佑很尴尬,究竟这个太平兴国翼大元帅大,还是他们都元帅、左副元帅大呢?

许多史料都证实了接下来的史事,正是朱元璋夺权的计谋和步骤——
他招降敌将陈也先,并和他歃血为盟,皆为兄弟。而后,明知陈也先伪降,却派他与郭天叙和张天佑一起攻打集庆(南京)而不知会他们有关陈也先伪降的秘密,郭、张二帅傻愣愣地与陈也先称兄道弟,结果,先后被陈也先害死。三帅仅存一帅,朱元璋成了这支军团的总头目!

1356年,他亲自领兵攻克集庆,马上设立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巢湖水师将领廖永安成了这个元帅府的统军元帅。廖永安的军中地位马上跃起,同时,朱元璋不再担任之前那个太平兴国翼元帅府的元帅了,这个职务由同是巢湖水师将领的赵忠担任。随后,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等来自巢湖水师的将领统统升任为元帅。这边厢,朱元璋不断提升巢湖水师将领的军事地位,那边厢,也不断提升自己嫡系将佐的军事地位,汤和、徐达、邓愈、华云龙、冯国用、唐胜宗、陆仲亨、陈兆先、胡大海、常遇春、耿炳文、王志、郭子兴(不是朱元璋的岳父)、康茂才等等,纷纷成了元帅以及行枢密院的高级将领。那么,朱元璋自己做了什么官呢?他在建康,也就是应天府,就任为江南行中书省的平章政事,总省事(就是总揽了这个江南行中书省的军政大权,这是龙凤政权给他的封赏,毕竟下江南,取建康已是重大的胜利)。随后,经过大约两年的东征西讨,大致到了1358年底,朱元璋已经牢牢把持着那个号称“江南行中书省”的军政大权,郭子兴的旧部人员基本上转化为朱元璋的老部下了。即便在1362年,邵荣和赵继祖这两位最后的郭子兴旧部因“谋逆”朱元璋而被处死时,也没有人为他们求情,反而,常遇春跳出来说,一定要处死谋逆者——朱元璋彻底“团结”了他的所有军官,以他为核心的吴王政权(当时朱元璋称吴王)从此牢靠而稳固。

如今来说说张德胜,他来自巢湖水师,1359年三月,他已经是朱元璋那个江南行枢密院的佥院级别的军官了。这个佥院,比元帅高了三个级别(它之下,是同佥;再次,是院判;又次,是元帅)。这一时期担任佥院职务的,有何文政(此人仅仅在《明太祖实录》里出现过一次,估计他早已战死)、邓愈、胡大海、俞通海等人。同年十月,常遇春才升任到佥院之职。由此可见,张德胜,是朱元璋集团早期的高级武将,即在巢湖水师将领的排名中,也是头三甲的,廖永安、俞通海之后,就是张德胜了(那个赵忠,在1358年与陈友谅开战时被俘杀,当时任职院判)。
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为了说一个问题:张德胜军中地位很高。不过,他在龙湾之战后,追击陈友谅部队,结果在采石一战中,阵亡。

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都指斥他刻薄寡恩,冷血,杀人不眨眼,特别是杀功臣时,毫无人性,令人发指。
古哲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朱元璋不是自出娘胎就冷血无情的,在建国时代,甚至治理国家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他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恐怕没几个帝王及得上他。他的确很念旧,对战死的将士进行抚恤的级别相当的高。
比如,就张德胜,他战死沙场。那么,他的儿子,可以袭职——袭封官职。然而,张德胜的儿子还是个小孩儿,就像后来冯国用死后,他的儿子冯诚年幼,才七八岁,无法继承官职一样。于是朱元璋找来冯国用的弟弟冯国胜来继承官职,可是,这个张德胜却没有兄弟可以继承,那么,朱元璋一眼就看到张德胜的义子张兴祖!
义子,也可以继承官职!
朱元璋口中念念有词:“柴荣尚且可以继承帝位,张兴祖为何不能继承他义父张德胜的职务?”
他让张兴祖担任的职务,级别与众不同。一般来说,子弟袭封的官职会比其父兄的职务低一两个级别,可是,张兴祖却不一样:朱元璋让他“原汁原味”地袭封他义父的官职,即江南行枢密院佥院!
如此一来,张兴祖的起点高了不少。原因也是有的,他可是个年轻的英勇无敌的水师将领!采石之战,他也有一份功劳!

张兴祖的战功绝对称得上他的军衔,特别在鄱阳湖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中,他,和俞通海、廖永忠、赵庸等六人(目前只能找到六人中四人的名单,至于其余两人,则无闻矣)各驾飞舸冲入陈友谅的船阵中,一边是巨浪滔天,一边是战火纷飞,他们这六艘战船却如入无人之境,呼啸而入,飘摇而出,不仅大大提升了朱元璋部队的士气,也挫了对方锐气,教陈汉部队瞠目结舌,胆战心惊,皆以为对方有神灵相助!
就凭着鄱阳湖之战的勇猛表现,张兴祖无愧于军中“战胆”的称号。
此战之后,张兴祖的官衔已是参知政事,大明北伐,他的军职上升为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徐达交给他的的卫军有宣武、振武和昆山三卫将士,把守的地区就是山西大同。

洪武三年,1370年,春,张兴祖与不少前线指挥官一般,回到京师过年休息,皇帝就在春节期间部署再次北伐事宜,作为大同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担负着分割元朝东西军马的重任,张兴祖责无旁贷,必须上前线。

偏偏此时,皇帝留意到一件事:张德胜的亲生儿子张宣已经长大成人了,毕竟,这时距离他爹爹阵亡(1360年)已经整整十年了,当时的懵懂小孩童,如今也是青年小伙子了。
“那么,就让他继承他爹的职务吧。”皇帝说。
如果让张宣继承他爹的职务,那么,将置这个张兴祖——大都督府都督同知于何地?

放心。
皇帝自有手段。

“张宣袭职为宣武卫指挥同知。”一个从三品之武职官衔足矣,张宣一功未立,仅靠父荫,就得了个从三品官衔,已经是便宜到家了!
至于张兴祖呢?
皇帝说:“汝张兴祖,本姓汪,名同。想尔自继承义父张德胜之职以来,复安庆,捣浔阳(即九江),进征蕲黄,廓清江西,大战彭蠡(即鄱阳湖),勋劳屡著,擢升为行省参政。又以湖广庐州之捷、寿春之援,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既而克淮东,平姑苏,亦预有功,进任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往征山东、河洛,西取大同,就为守御,屡收胡虏,威名益振,可谓有功于前人矣。如此,足以光耀祖先,兴旺门楣,特赐汝名为兴祖,恢复你的本来姓氏——汪姓。此后,你就叫汪兴祖!暂且沿任现职,再有勋劳功绩,论功行赏之时,再定封赏。”

于是,汪兴祖出场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1.

大明大都督府都督同知汪兴祖尚未抵达大同边防,留守大同的千户长唐诚吉就得到乔德源翻墙前来报讯,说朔州被鞑子攻破,他哪敢怠慢?
他一边命人飞报太原卫和东胜州前线的上司金朝兴,一边组织力量,做好防御工作——他实在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抢回朔州城。
汪兴祖几乎与李文忠同时自京师出发,他们前往的目的地大同和北平与京师应天府的距离差不多远,后者已经在二月中旬抵达北平,因何汪兴祖却未能在这个时间赶到大同呢?

别急,听我一一道来。

李文忠,只是手里拿着皇帝御赐的征虏左副将军大印,带着赵庸等高级将领出发就行了。为了照顾这位外甥,皇帝还想方设法地为他打仗开绿灯,铺设种种通道,包括通海运运输粮食、兵员,增设卫所,添加兵力等等。李文忠抵达北平后,马上就可以调兵遣将,出征北伐。

汪兴祖却不一样了。
他虽然身为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却因把守大同,手里只有调发、带领大同驻军的权力。这里的驻军原有宣武、振武、昆山三个卫军,皇帝已经把他们改了番号,为大同卫、大同左卫和大同右卫,大部分已经被大同指挥使金朝兴带去东胜州打仗了,剩下的部队兵员相当有限,就那么三四千人。然而,汪兴祖的作战任务是分隔开蒙古军队,令东面的蒙古皇庭部队与西北的扩廓帖木儿的复国部队不能联合作战。仅有三四千人,如何能完成这个任务?故此,汪兴祖必须想方法增加他的兵力。但是,兵员从何而来?这可是个问题。他必须动脑筋解决它。
虽则皇帝还增设了太原左卫和太原右卫,让他们作为汪兴祖的坚强后盾。可是,汪兴祖要征调他们上前线,也要花时间。皇帝刚刚安排了曹兴担任山西行省的参知政事,作为目前山西省最高的军事大员,汪兴祖必须与他取得联系,才可以调发太原驻军上前线。
为了完满解决这个问题,汪兴祖征得皇帝的敕命,在京师周边卫军征调一万六千余名战士,重新组建了振武卫、宣武卫和昆山卫一共三卫兵团——原来驻扎在大同的卫军,已经分署为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大同卫,由金朝兴统领了。
同时,汪兴祖又取道太原,稍事停留,与曹兴协调好,调集好军马,然后才领兵上前线。
这么一耽搁,汪兴祖就比李文忠迟了十头八天,才抵达大同前线。

汪兴祖在太原集结了三万人马,主力部队是太原左卫军(指挥官是陈桓)、太原右卫军(指挥官是谢得成)、太原卫军(指挥官是桑桂)、振武卫军(指挥官张宣)、昆山卫军(常守道)、宣武卫军(指挥使杨虎),其中,振武卫和太原卫作为前锋,由张宣和桑桂带领,直奔大同。

张宣,就是前文所说张德胜的儿子,他刚刚袭封为振武卫指挥同知,十九二十岁模样,年纪轻轻,血气方刚,想着带兵上前线打仗,就满心欢喜,巴不得第一时间就冲到大同边境,与塞外的胡人杀个你死我活,于是,一出太原城,就往北纵马奔驰,一口气就是六七十里路,把身后部队拉得远远的。他的五六名亲随急急忙忙追上来,喘着大气,劝阻这位公子哥儿,必须与大部队一起行军,可是,张宣不听,依然故我,照旧忘情驰骋。
那桑桂,太原卫军指挥使,担心这位公子哥儿有闪失,也策马急追上来。

桑桂,来自巢湖水师的一名水兵,他的族兄桑世杰就是巢湖水师将领之一,为朱元璋早期军官之佼佼者,在征战张士诚的马驮沙阵地时牺牲,以大明开国烈士身份配享大明太庙,追封为永义侯。桑桂作为桑世杰的同族兄弟,也立了不少功劳,洪武三年时,他担任太原卫指挥使,并非全靠族兄桑世杰的功劳庇荫——后来,桑桂犯法,洪武皇帝还专程下诏赦免他的罪状,诏书里有“念其勤劳累岁,初丽于法,不忍加刑,特宥之”之句(《明太祖实录》),可见,桑桂还是有自己的战功的。
这不,下面,就是他又一次立功的时刻了。

桑桂终于在石岭关前追上了张宣。
张宣的父亲张德胜和桑世杰是好战友,桑桂是桑世杰的同族兄弟,他们仨都是巢湖边长大的打渔郎(当然,那些廖氏兄弟、俞氏父子、赵氏兄弟等等,也都是一窝子打渔郎),说起来,张宣得称呼桑桂一声“叔父”,如今见着他急急忙忙追上来,便觉得情面上过不去,他拨转马头,迎上来。

此时已经是午后了,桑桂与张宣并马齐行,忽见石岭关前尘头大作,一骑马飞来,细看之下,原来是官家驿马飞报军情!
这可是大同卫指挥部发来的紧急军情!
桑桂接来一看,哟,朔州已被鞑子攻陷!大同卫千户长唐诚吉派骑士往太原卫报讯!
桑桂就是太原卫指挥使,如何是好?桑桂第一时间让骑士继续南下,向汪兴祖报告军情,他自己就和张宣商议:马上赶往朔州,抢回城池,灭掉蒙古鞑子兵。
张宣当然没意见,他就想着与鞑子大干一场呢。
于是,他俩的进军方向一改,往朔州进发!

这支前锋部队紧急进军,在日落时分进入忻州。忻州知州丁玉明连忙出城迎接,他说:“两位大人,丁某此处有两则消息,一是喜讯,一是危事。”
“何为喜讯?”
丁玉明说:“所谓喜讯,就是我们已经逮住了窜通鞑子的逆贼安时敏和谭章。”
桑桂不解地问:“他俩如何谋逆?”
“桑大人,你不知道,朔州之所以被鞑子攻陷,始作俑者就是安时敏和谭章他俩!”丁玉明便把拿住安、谭二人,审讯出来的阴谋说了一次。
张宣听罢,忽然说了句:“此二人是被捉了,可是,岢岚山上的匪徒如何了呢?”
丁玉明说:“这就是我要向二位大人说的危事了!岢岚山上的逆匪就是鞑子的四大王,他们在昨天早上已经攻陷了我武州城!”
“什么?”桑桂大吃一惊,“鞑子如此迅速,短短三四日,就夺了我朔州和武州?”
丁玉明说:“是啊!我刚刚收到消息,正想向太原报告,就遇上两位将军领兵前来。真是及时啊,所谓兵贵神速,敌寇刚刚拿了两座城池,必然骄傲轻敌,若今晚两位将军能够急攻他们,必能取胜!”
这个丁玉明亦非等闲之辈,看他说得头头是道,还真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处理几案文件、审讯盗贼、催粮缴税知州大人。
桑桂说:“丁大人放心,我俩如今就去抢那武州城。我们部队后面,还有大部队,是汪都督亲自统领过来的,我如今派人飞报汪都督,你也教人一起过去,同时,把安、谭二人送到汪都督军中,由他处置。”
丁玉明马上命人去办。

桑桂对张宣说:“小张指挥,救兵如救火,与我今晚抢回武州,朔州稍后再说了,如何?”
“桑大人,我正等着你说这句话!”
张宣说。
于是,桑桂命指挥佥事郑亨如此如此行事,自己则与张宣出了忻州西门,乘着夜色,向岢岚山进发。

你道桑桂与郑亨说些什么?
他说:“我武州虽小,却也有少量驻军,贼匪要夺城池,必然花了不少力气和人马,如今他抢得武州,也得部署兵力把守城池,那贼匪的老巢岢岚山寨,定然空虚。古人有‘围魏救赵’之说,大将军也有‘批亢捣虚’之计策,我们就来一这么一招好了!郑指挥,你连夜领三千兵走大路进逼武州,沿途虚张声势,多设旗幡,擂动战鼓,把那里的鞑子吸引住,却不可与他死战。我和张指挥今晚抄他们的老巢,让他们无家可归!贼人老巢被我攻下,我和张指挥马上前往武州与你会合。”
郑亨连连点头而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2.

桑桂他们进发武州和岢岚山的当晚,汪兴祖的大部队也先后接到大同卫和忻州的急报,作为都督同知,汪兴祖的视线比桑桂更高更远,他的任务不仅要抢回武州,收复朔州,还要把境内的鞑子兵统统赶出大明国境,甚至消灭干净,然后,还要切断蒙古东西二军的联系。他得知桑桂已经领兵去取武州后,便马上作出部署:太原右卫指挥使谢得成,领兵支援桑桂、张宣,任务是光复武州,扫平岢岚山鞑匪;太原左卫指挥使陈桓和昆山卫指挥使常守道为前锋部队急促行军,在次日正午时分,走完二百里的山路,穿越太和岭,进驻雁门关,把守住这座重要关口,不得让蒙古鞑子进入雁门关。同时,前锋部队必须在次日日落之前巡视雁门关以北地区,派先遣部队查探马邑县目前之状况。若鞑子尚未进军马邑县,先遣部队就得抢先把守此地,切断朔州往大同的道路,休教鞑子北上大同;若鞑子已取马邑县,则在马邑县以北巡查,选择好下营地方,等候大队前来与鞑子厮杀。
汪兴祖说:“其余众将士,随本都督一同进军,我们要在朔州打一场大胜仗!”
众人听了,士气大振,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飞越千山和万水,抵达朔州前线。

如今说说桑桂他们。
果不其然,桑桂猜得正确,那四大王袭取了武州后,果然兴奋若狂。在山沟沟里东躲西藏,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如今得了城池,这批鞑匪哪还隐藏得住人类那兽性?四大王在县衙置酒高会,让那些跟着他在岢岚山区打游击的喽啰兄弟爽了一把,不仅大吃大喝,还奸淫掳掠,残杀百姓。消息传到他们的老巢,那山窝窝老巢顿时几乎一空,喽啰们都跑去武州城快活逍遥了。
岢岚山区,其实就是山西吕梁山之一部分,山体盛大,据《大明一统志》说,足有两千丈那么高,山体如此盛大,当然林密而路难行了。大明太原卫指挥使桑桂、振武卫指挥同知张宣他们要在这里找到敌人的窝点,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夜间行军呢?

说也凑巧,那鞑匪的老巢不是几乎一空么?是几乎一空,并不是全空,多少还有些把守山寨的喽啰兵丁,可是他们知道头儿——四大王、三大王在城内大宴众弟兄,便一个个连夜偷偷溜下山来,打算入城找乐子。他们这么一溜达,就被张宣带着前锋部队逮住了!
三五十个小喽啰,如何抵抗大明王师?
明军一拥而上,便把岢岚山的喽啰兵丁团团围住,继而,后者只得乖乖跪地投降!

张宣呵斥鞑匪,想把他们统统杀掉。
桑桂上前阻止他,说:“留下,有用。”
他对那些鞑匪俘虏说:“如今摆在你们前面的,有两条路:要么,一刀杀了,尸首分家;要么,和我大明王师合作,不仅得了性命,还可以回家享福!你们选哪一条路?”
俘虏们说:“要性命,要回家!”
桑桂说:“如此甚好!快快前头带路,领我大军夷平四大王老巢,就能活命!”
一两个胆大的说:“我们山寨没了,还能回家么?我们家就在山寨里。”
桑桂说:“这还容得了你们做主么?”打了个眼色给左右亲兵,他们手起刀落,那胆大者当堂断了头颅!
其余众人吓得死命磕头,桑桂看看张宣,张宣叫道:“快快带路,否则,把你们统统杀了喂野狼野狗!”
没奈何,那几十个喽啰只得前头带路,七转八转,上山下坡,转悠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抵达四大王的岢岚山巢穴所在地!
这里,真没几个兵丁,明军一声“冲啊”,半刻钟吧,全寨荡平!
那些带路的鞑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邻里统统被逮住,欲哭无泪!
桑桂让所有战俘都集齐于寨内空旷之地,命人清点人数。
《明太祖实录》记载:“家属三千三百七十九口。”

这场端山寨之战,不能算是战斗,因为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捉拿的都是些什么家属?无非老幼妇孺,伤残病坏而已。
桑桂对俘虏说:“你们放心,我大明王师乃仁义之师,若你等归顺我大明,则为大明良民,不仅不会被屠戮,反而让你等回归田里,发放耕牛给你们,过上安稳的太平日子!”
那战俘听了,不住地叩头感恩!
桑桂又说:“如果有愿意效命疆场,建立军功者,便可入我大明王师队伍,成为英勇战士,必以战功升赏!”
战俘听了,一阵议论。
桑桂又说:“凡入军伍者,其家免役一丁,并月给米一石。”
张宣在旁边说:“从此以后,不再作山贼土匪,俱为良民,不亦乐乎!”
话音刚落,战俘里就有十几个站了起来,都是十五六岁样子的年龄,他们怯生生地说:“我们欲为大明军士!”
“好!好!好壮士!”
桑桂马上命人领他们去办理填写名字、画押等入伍手续。
随后,桑桂派五百战士,押送这批老幼妇孺前往忻州县城,再由忻州发往太原。

——诸位,据说,他们就是明初山西第一批南迁的蒙古族人。这些蒙古人不敢再使用原来的蒙古姓氏,都改为汉人姓氏,比如孙姓、董姓、李姓、马姓、关姓、陈姓等等。

第二天一大早,那些刚刚入伍的蒙古新兵,就执行第一项任务:前往武州,向四大王报告岢岚山寨已经被明军捣毁!
桑桂说:“你们除了不说自己归顺了大明王师之外,其余的所有情况统统报告那四大王!让他心胆俱裂!”
蒙古新兵不住点头。
张宣补充说:“武州鞑子军中若有你们的亲友询问他们家人的情况,你们告诉他们,他们的家人都平安,如今已经发往太原城,作大明良民,由官家分配田地,发放耕牛,过安稳的太平日子!”
新兵连连称是而去。

望着这十几名新兵远去的身影,桑桂对张宣说:“我们也得出发了,提前做好埋伏,在四大王的回师之路上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张宣说:“一把火,烧了这个鞑子的老巢再走!”
“这当然!”桑桂道。
片刻后,岢岚山蒙古四大王的山寨便烈焰腾空,浓烟滚滚,眨眼成了废墟!
失了老巢,丢了退路,那四大王如何反应?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3.

四大王能有什么反应?
举着的杯子“当啷”落地,吃着的羊肉“噼啪”掉在桌上,坐着的屁股“呼”地直立起来,怀里的女人“嘤咛”一声被他甩开,嘴里唧唧歪歪叫嚷着:“怎么回事啊?这还得了!”
三大王也在旁边叫起来:“山寨被明寇抢了,我们怎么回家啊?罢罢罢,等我去抢回来!”
其余喝得醉醺醺的蒙古大汉,无不响应:“对对对,就去抢回我们的家园!”
说着,离开座位,一个个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地走着。

“且慢!”
一位蒙古将军拦着他们,大家一看,原来正是塞外大蒙古国过来的院判刘原利——他跟随知院马广闯入大同,夺取了朔州城后,就由哈剌张带着前往岢岚山四大王山寨,会合了这里的喽啰,一同袭取了武州。

刘原利说:“大家莫急!如今我们喝多了,真出兵去收复家园,恐怕遇上明寇也没有力气和他们打仗。我看,不如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再出发,那时候,我蒙古将士精神抖擞,上下一心,必破明寇,定能收复我们的家园!”
三大王“呸”一声,唾了他一口,“过一晚再去?这一晚,我们家的婆娘还不被给明寇睡了么?我看你刘原利是外来客,山寨里没有你家人,针不到肉你不知道痛吧!你来看看,明寇原先把守着武州城,如今被我军破了,你怀里的婆娘,还不是抢来的么?她们就是明寇家里的婆娘!”
三大王话音刚落,现场就有十几个蒙古将军骂咧咧了:“刘原利!你怕死,是个孬种!你来守武州,我们回山寨与明寇拼了!”
说着,也不等四大王的指令,冲了出去。

四大王看着刘原利,说:“刘院判,将士们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担心家人的安危!”
那些前来报信的十几个降明的士卒连忙说:“大王!大王!不用着急!我们的家人都很安全,都平安无事,明寇并没有伤害我们的家人,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大家问。
“只是,被明寇押送去忻州,然后再去太原……”
“这不就是整个家都被端掉了吗?”三大王叫起来,“被迫迁移,离乡别井了!”
四大王说:“出发了没有?我们的家人被押送去忻州,现在出发了没有?”
“我们逃出来时,就看到头一批的家人已经在路上了!”
四大王说:“好!你们什么时候出发来武州的?”
“就今天一大早啊!”
“一大早出发,现在是正午时间,才过了两个多时辰,估计我们的家人才走了三四十里。好,我们就在路上抢回家人,然后再去收复山寨!”
说罢,全场响应,皆说:“好!”
那刘原利院判,只得低头不啃声了。

就在此时,哨兵进来报告:“大王!不好了!东门城外十五里处来了一队明寇人马,估计是前来抢城池!”
四大王吃了一惊,说:“来得这么快!”
三大王叫道:“来得好!我正要找他们晦气,不曾想他们竟然找上门来送死!众将官,随我出城破敌,待我宰了这批明寇,再去抢回我们的家人和山寨!”
“是!”
就见武州城东门大开,蒙古军一涌而出,向明军冲杀过来。

这支明军就是太原卫指挥使桑桂指派来的,指挥官是太原卫指挥佥事郑亨,他的任务是在武州城东门外牵制城内的元军。前一天夜间,他的军队已经抵达这里,郑亨没有去攻城,只是安营扎寨,修筑好各项防御工事,等候桑桂的下一步指令。
当下,他知道城内元军冲杀出来,便下令:严守营垒阵地,不得出战。若鞑子冲击营垒,则以火铳和弓弩侍候。
城内这支元军,大部分都是山寨的喽啰兵丁,九成九都是步兵,骑兵不多,战士的衣甲装备原始而低劣,他们之所以能够夺取武州,不过是因为武州城防力量几乎为零,仅有的十多个弓手,如何抵抗他们数千山贼呢?可现在郑亨带来的三千明军,皆为大明正规部队,装备齐全自不待说,即以精神面貌、士气斗志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若郑亨出营与元军厮杀,取胜也不困难,只是上司桑桂命令让“他虚张声势,多设旗幡,擂动战鼓,把那里的鞑子吸引住,却不可与他死战”,故此,便坚守营垒,让元军无法前冲,也不肯罢休。
元军三大王冲击了三四轮明军营垒,都被明军打了回来,不仅没占上半点儿便宜,反倒死了几名喽啰,伤了几十个兵丁,心下大为焦躁,气得他哇哇大叫,却又无计可施。

这时,城内的四大王终于听了院判刘原利的建议,让三大王撤军入城。他对三大王说:“明军远来,却不出战,又不攻城。其中必然有诈!方才大家都嚷嚷着,要去抢回自己的家人,收复我们的山寨,若我军果真如此行事,那么,城外的明寇就会把武州城抢了去!那时,我们山寨丢了,家人被俘走,武州城池又没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看来,明寇出现,反倒惊醒了我!大家不能意气用事了!统统听我命令——”
众人马上肃立静候。
“刘院判驻守武州,同时特派骑士急报朔州,让马广知院发兵支援我武州;三大王继续出城与明寇周旋,让他们误以为我军主力仍在城内;其余将官,随本王自城西出发,绕道潜往明寇到背后,来这招突然杀他后方!兵贵神速,立即出发!”
众人领命而去。

四大王的部署的确不错,如果真按照他的计谋去打仗,城外的郑亨部队很可能是个输家。可是,战场上不可预料的因素太多了,其中一个影响整个战局的关键因素就是:士气。
那十几名投降了明军的喽啰兵丁,刚刚走出四大王的饮宴大厅,就被一帮人围了上来。这些人都是山寨的喽啰,他们纷纷来打听自己家人的安危。当他们听到家人被押送去忻州,再去太原,大明官家分派田地和耕牛,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太平日子时,各人心里头的“小九九”就各自打算起来了!
这个说:“哎呀,可惜我们在武州城里!我宁愿去太原耕地了!这里天天打仗,天天死人!”
那个说:“我们天天打仗,抢这个,抢那个,为了什么啊?不就求个安稳的太平日子么?”
“抢这个,抢那个?你说得真好听!抢这抢那时,明明就有今个儿死这个,明个儿亡那个的事情发生!最后,都不知道谁能过上安稳的太平日子!”
“如今明寇来到东门外,我们如果回去山寨,或者出发去抢家人,他们就会攻打武州城,那时候,我们兵力分散了,如何抵挡他们攻城?最坏的结局,就是……”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那边来人了!是百户长!”
诸如此类的,三三两两的小喽啰小声嘀咕着,军心渐渐浮动!

没错,元军通常会在关键时刻犯错,这也是他们常常打败仗的原因之一。

郑亨,不仅仅在做一件事情,他坚守营寨是本分,可是,他心里何曾不想着立功?
恰好,指挥使桑桂的进一步指令,也下达了:向武州城发射大量招降箭书,号召城内的元军投降!同时,也告诉他,岢岚山鞑匪老巢已被拔除,三千余名元军家属已经强制迁移去忻州,然后再迁往太原。
那么,郑亨就行动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今天,有朋友问我,朱棣是不是元顺帝的遗腹子。
回答,吴晗论证了朱棣的生母是高丽人碽妃,为朱棣为元顺帝的遗腹子多了一个证据。要推翻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等于推翻朱元璋不是中国人一样艰难。我们假设朱棣是元顺帝的儿子,看看需要什么条件。第一,那碽妃必须曾在大都侍奉元顺帝。第二,朱元璋必须从大都元顺帝手上抢来碽妃。那么,朱元璋抢碽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他的军队到1368年八月才攻陷大都,要说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那元顺帝在1370年四月去世,也就是说,朱棣最早也得在这个时间之后出生才能满足他是元顺帝的遗腹子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朱棣生于1360年,元顺帝驾崩时,朱棣已经十岁了!那有没有可能,朱棣其实是生于1370年呢?没可能!因为,在1367年,朱元璋称皇帝之前,已经有7个儿子,其中就有排行第四的朱棣!如果,朱棣生于1370年,那么,他不可能排行第四。凡此种种,要推翻朱元璋不是朱棣的生父就要重新伪造大量的事实!其实,历史上很多人都喜欢伪造史事,陈友谅甚至被说成安南人呢!而元顺帝还被说成是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呢!还有,就是,所有的明朝大将都是回族人!连皇帝朱元璋都是回族人!更加让人作呕的是,宋朝以后,根本没有汉人了!这是什么现象?有人能解释一下吗?估计,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其实,从来就没有汉人!真令人无语!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4.

郑亨立刻叫军正使安排人员抄写招降书信,然后指令骑士分四队,分别驰往武州四门,向城内发射招降信件。
他这个指令还真管用!
不过,所谓的管用,并不是说城内的元军啊,喽啰啊纷纷出城投降明军,而是这些骑士在奔驰四门时,发现了元军的异动!
“报指挥大人,元军西门有军队出城,人数大概有数千人,去向暂时不明。”负责西门发射招降书信的骑士回报郑亨。
“去向不明?”郑亨掂量着这个消息,心想:“我在东门扎营,他竟然出兵西门,有何用意呢?逃跑么?”
正思考着,负责向东门发射招降书信的骑士也回来了,他们说:“鞑子来搦战了!他们要冲击我大营!”
郑亨一听,对左右副将说:“原来如此!这边来攻我营垒,那边出兵西门,这就是要两面夹攻我了!”
他传令下去:“任他多少路来,我只一路去!各将士,沉着应战,坚守阵地,等候桑大人的增援!”
此令一出,明军营内的将校军士纷纷搬出各种防御器械,什么火铳、弓弩、投石机、长枪、长斧、长钩、藤盾、木拒马、铁蒺藜、鹿角、地澁、抽蹄……等等,当然,重头戏就是一十八门大、小将军铁炮——它们分置营垒东南西北,以战车装载,乃远程射击之绝妙武器!
郑亨说:“桑大人已经端了鞑子的岢岚山老巢,正领大军赶来武州战场,我营垒三千军士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鞑子,桑大人他们就能轻易拿下武州城!”

于是,元军还在五百步之遥,大将军炮轰鸣起来,燃烧的石弹啸叫着扑向元军队伍,打得他们呼天抢地,鬼哭神嚎。好不容易前进到四百步的距离,小将军炮又劈哩啪啦地从天而降,鞑子们人喊马嘶,叫爹哭娘。再到三百步距离,火铳大作,硝烟弥漫,声震四野,鞑子们随风而倒,饮弹而亡。来到二百步距离,投石机抡起长臂,那些一两斤、三四斤,甚至于十几二十斤的石块划破长空,专挑那些行动迟疑,左顾右盼的兵丁来砸,就见他们皮开肉绽,头崩额裂,腰折骨断。进入一百五十步距离,硬弩蹦张,长箭离弦,直透心胸,贯穿头颅。一百步以内,箭似飞蝗,伤眼珠,射咽喉,扎腿脚,蒙古军又倒下一批。进入六十步,遍地都是铁蒺藜,迎面就是木拒马,左边蹿则遇着地澁,似那枷锁般,困着双脚不放松,右边跳,又遇着抽蹄,就像山猪剪,咬住十只脚趾,真是上了绞刑架,又像落了地狱坑。

元军也来以牙还牙,他们的弓箭“嗖”、“嗖”来,他们的弯刀乱纷纷,他们的马槊直挺挺,却遇上明军藤盾防着狼牙箭,排栅内长斧冷不丁劈了马脖子,长枪忽地捅中马肚子,长钩则突然勾中马前蹄……总之,元军穷凶极恶而来,狼狈不堪而走!
后面的指挥官,三大王叫嚣着,一连斩了六七名后退逃逸的喽啰,四大王龇牙咧嘴,用马鞭恶狠狠抽打闪闪缩缩的兵丁,这些士卒才不得不又向前冲。一时间,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打得不可开交。眨眼间就战斗了一个多时辰,彼此胶着,难分高下。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5.

那太原卫指挥使桑桂沿途安置好两名千户长带兵做好埋伏后,就统兵赶赴武州城。张宣,振武卫指挥同知,仍然是一马当先,高举利剑,吆喝着,一队马军左右伴随,二十里路很快就奔跑完毕。
斥候哨骑回报:“武州城东门鞑子军前后夹攻我郑亨部营垒!”
张宣说:“众将士,来来来,与我一起横冲鞑子后队!”说罢,舞剑高呼,冲向四大王的后队,
众将士随之鼓噪疾行,扑向元军后队。
四大王的喽啰兵丁正全神贯注攻击郑亨的营垒,冷不防身后扑来一支明军,措手不及之际,后队一阵大乱,继而四散奔逃。四大王闻讯大惊,慌忙回军来战张宣。张宣,犹如初生之犊,毫不畏虎,利剑出手,左劈右刺,连杀七八名蒙古喽啰。一元军校尉见他凶猛,不敢接战,转身欲走,张宣大喝一声,将剑猛然掷出,“噗”一声,正中校尉后心,他就在惨叫声中堕下战马!
张宣再反手从背后拔出黑弦弓,顺手在箭囊掏出雕翎箭,就在战马前冲的风驰电掣间,一连射出三箭,把拦住他前头的两名元兵干翻。
“明寇好厉害!”
那些喽啰一时不敢冲上来,只是虚张声势,远远围着张宣。可是,张宣的步兵呼啦啦地冲上来,顷刻间,又把元军压了回去。

——这也奇怪,为什么元军没有向张宣射来乱箭?
一支战斗了一个多时辰的山寨兵团,难道还有更多的箭簇武器?
说实话,即便张宣不发动攻击,四大王的军队也不能支持多久。兵员战斗时间过长,疲劳之极,更兼远距离的攻击武器,如箭,基本用光了,短距离的攻击武器,如枪,也钝了,如刀,也蚀了……这时,就是鸣金收兵之时。
偏偏此时,明军突然来了生力军,通常,这就是取胜的关键。

四大王从正面的战场厮杀转为打游击,再由打游击变成大兵团攻坚战,自然是身经战阵,心得体会蛮多,眼看自己的部队已经失了锐气,他也不敢再战,打算鸣金收兵,见好就收——毕竟没有失败。

“撤!”
四大王一招手,先教左翼部队撤离战场,右翼在压住阵脚,徐徐而退。
张宣哪肯放过他?叫一声“追!”便带兵掩杀过去。
营内的郑亨没有出营与张宣合击四大王,因为,他正在督军抵住三大王的进攻。三大王从城内冲出来——不像四大王要远距离奔袭,为追求速度而轻装上阵,所带的攻营武器不多,他带的武器中,最有效的莫过于那些五尺高的挨牌,元军一步步推行这种笨重的盾牌,却能把明军的强弩射出的长箭也遮挡了去!
郑亨不敢轻敌,亲自操刀督战,喝令把营内的火药武器堆放出来,向元军狠狠地投掷、发射。元军阵中不断爆炸、燃烧,众喽啰死伤难以计数。三大王又斩杀了两名退缩的兵丁,依旧往前冲锋。

郑亨已经得知援军抵达,并把四大王赶了回城,感觉压力顿时减轻大半,他大吼道:“众将士!我桑大人、张指挥已经领兵抵达我营外,鞑子四大王不敌逃逸,这边的鞑子仍不知情,我军必须努力战斗,把他们打回去!”
众人听了,果然众志成城,越战越勇,有些勇敢战士向郑亨请战——出营击杀鞑子。
郑亨笑笑,说:“还没到出击的时间,先顶住他们的冲击。”

再说那四大王。他抽军撤离战场,张宣却紧紧追赶,不肯放松。四大王想回军再战,却担心军士锐气难以振作,难以取胜而徒添伤亡;想跑回城内,又怕明军追得太急,担心他们也追入城中。于是,只好带着追兵,辗转了好几个山梁,就是想摆脱他们,再轻松入城。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四大王终于摆脱了张宣的追击,抄近路回到武州城下,队伍早已七零八落,狼狈不堪。忽然间,听到城头三声炮响,元军抬头观望——
哎呀!
怎么回事?
武州城头高高飘扬的,竟然是明军战旗!
城头上,一众明军将士盔明甲亮,刀枪林立,一将大叫道:“城下鞑子哪里去?武州城已经重归了我大明!你山寨没了,城池也丢了,城外战斗又赢不了,还不快快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四大王大叫一声,骂道:“呀呀呸!你是谁?”
“我乃大明太原卫指挥使桑桂!鞑子,投降吧!”
四大王喝到:“喽啰们,抢城池!”
说着,领兵冲过来。

桑桂冷笑一声,一挥手,但见城头上万箭齐发,四大王躲闪不及,左肩上已中一箭,幸好他的御赐护肩战甲防御力强,箭簇没法钻透战甲,没有造成什么。
可是,他的士卒却没他那么好运,倒下的就有几十人!
桑桂又一挥手,第二轮箭雨又扑来!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部书,就是明代两广总督的军事管理专著,很难得,流传至今!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6.

四大王慌忙把军队引到明军的射程之外,城头上的桑桂见了,呵呵一笑,下令:“出城剿灭鞑子!”
就听一声炮响,武州城门大开,明军前锋两百名马军冲过吊桥,八百步兵呐喊着,从后面跟上。
四大王见来人不多,便吆喝着:“与明寇拼了!”回军扑来。
两军立时厮杀起来。
可是,元军攻营厮杀良久,又带着明军转悠多时,早已筋疲力尽,又见无法入城,退无所据,心下自然慌乱;明军虽然人少,却以新生力量投入战斗,体力充沛,精神百倍,刚一接战,元军便劣势尽显,一部分士卒不断往后躲闪退缩,不愿死战。

桑桂见了,觉得时不可失,立刻下了城头,提刀上马,亲率主力部队从城内席卷而出,直冲那些退缩的元军。他这是用前锋试探敌军,主力继后冲击敌军薄弱环节的打法。元军皆是山寨的喽啰兵丁,平素欺负弱小,杀害平民就穷凶极恶,遇到真正的敌手,也就鳖孙子一群!但见桑桂兵马无不以一挡百,元军熬不了多少时间,就溃乱四散了。
面对桑桂强大的冲击,四大王气急败坏,满头大汗,却又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叹息一声,带着部队,逃之夭夭了。
偏偏这时,那张宣也杀到了!
桑桂招呼张宣一声,张宣吆喝桑桂一句,他俩一把大刀,一挺长枪,在前头带路,明军部队便合二为一,痛打落水狗般对元军穷追猛打。

那边的三大王与郑亨僵持了足足两个多时辰,双方谁也不肯服输,谁也不愿放弃阵地。郑亨一直在阵前督战,高呼着,指挥军士,嗓子都沙哑了,口里只是一个劲地吼着。他的军兵轮番上前战斗,打退了元兵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三大王呢?他的军刀挥舞多时,砍倒了一个又一个的逃兵,刀刃歪缺不堪,不得已,又换了第二把军刀,继续催促喽啰上前拼杀。
这时,明军那边呼喊起来了:“鞑子败了!鞑子的四大王逃跑了!”
这声音越来越响亮,三大王以下,那些喽啰兵丁,乃至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听了,无不心神不宁,慌乱不已,禁不住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手脚自然放慢了,打斗也放缓了。
三大王大怒,咆哮起来,就要杀人立威,忽然听到自家军队的后方一阵大乱!

原来,四大王被桑桂和张宣追杀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得已,往三大王部队方向逃来,他希望,他的王兄——三大王能够给他足够的支持。
三大王听闻四大王打了败仗,被明军赶到自己部队的后方来了,不由得大吃一惊:“如果明军从后方杀来,营内的明军又杀出来,我们岂不是前后受敌?焉能取胜?”
正慌乱间,他的左前方,又一阵大乱!

什么回事?
还用说么?不就是大明大都督府都督同知汪兴祖派来的支援部队——太原右卫指挥使谢得成部杀到战场了么?
谢得成来的正是时候,他的加入,岢岚山的元军部队再也无法抵挡了!你看,桑桂、张宣把四大王赶到三大王军中,这两位大王也许能够合兵一处,努力抵抗桑、张二将的攻击,可是,若然营内的郑亨杀出来,元军已经腹背受敌了,如今再加上谢得成的太原右卫部队猛然袭击,元军哪里能够招架下去!
此刻,三大王心里想的,就是这几支明军同时杀来时,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那么,他想出办法了吗?
想出啦。
一个字:逃!
这与他的王弟四大王的想法是一样的。
只是,他俩的逃跑方向不一样——四大王往西南,三大王往东北。

郑亨在营内看的真切,对部下说:“兄弟们,是时候出击鞑子了!被他们强攻了那么久,我们都在招架,而没有还手,现在,兄弟们可要放开拳脚,休要留手了!我们出营杀敌去!”

郑亨,此时仅仅二十出头,军衔为太原卫指挥佥事,他是刚刚从北平调来的军官。他的父亲叫郑用,为北平战区的大兴左卫千户长,因为年老多病,洪武皇帝特批,让他退休居家养老,儿子郑亨则从军,袭封为副千户长,随同都督孙兴祖坐镇北平,有功,升为密云卫指挥佥事。随后,又转为太原卫指挥佥事。
这个郑亨不简单,虽说在洪武朝他一直是个低级军官,可是,在三十多年后的永乐朝,他是永乐皇帝的武安侯,军衔为大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长期担任大明北部边防的军事长官,对付蒙古余孽(诸如雅失里、阿鲁台之流),为当时大明帝国五位军权最高的指挥官之一。故此,这场战役,对郑亨略加点染,突出他的功绩。

那么,他有什么功绩?
你看,他挥军出战,众军士憋了一窝火,如今可以出营杀敌,一个个操起家伙,暴跳如雷,跳跃似风,跟住郑亨,扑出营来。
郑亨一直眼睁睁盯着三大王,见他指挥喽啰兵丁不断冲击自己营垒,杀伤了诸多军士,心上早已把他列为最大仇敌,一冲出营垒,毫不犹豫,就向三大王方向努力冲杀。
他那沙哑的嗓音喊出的声音,依然清晰:“擒拿鞑子头目!”

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见营内冲出的明军汹涌澎湃而来,不敢接战,不断催促兵丁快快向东北方撤退。
明军追了两里路后,郑亨如电之目光搜索到蒙古乱军中的头目脱忽的帖木儿,便吩咐军士高呼:“穿着蒙古王袍的,就是鞑子头目!不要让他逃跑了!”
众将士听了,个个争先,向脱忽的帖木儿追杀过去。
一开始,脱忽的帖木儿还有左右亲随护卫,可是,转眼间,都因为要保护这个王爷,出力抵抗明军士卒而落在王爷的身后。脱忽的帖木儿竟成了光棍司令!
眼见明军还在高喊捉拿穿王袍的鞑子头目,脱忽的帖木儿不得不把王袍脱了,甩在路上,继续逃跑。
不料,明军又高喊:“鞑子脱了王袍,他骑着白马!捉住他骑白马的鞑子头目!”

这时候,桑桂部队,也加入到追剿三大王部属的行列了。
蒙古喽啰们只恨爹娘生少了几条腿!他们狂奔乱窜,各自逃生,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骑着白马,被追了几道山梁,依然未能摆脱明军的追杀。
“捉住骑白马的!”
“骑白马的,是鞑子王爷!”
“不要跑了骑白马的鞑子头目!”
一声声呐喊,都盯着“骑白马”三个字!一个个明兵,都向三大王杀来!

脱忽的帖木儿舌燥口干,饥渴难熬,身上的弓箭早用光了,一口弯刀也砍到歪七歪八,无法御敌,只觉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正要仰天长叹,刚好一大队手下从自己身边逃过,居然没有明军追杀!
好!
脱忽的帖木儿随即跟着他们,躲在草丛后,飞快地跳下战马,也混在兵丁之中,往山谷那边逃去!

这个山谷的后面,是一条无人村庄,名叫牛尾庄。
庄上的村民早已被岢岚山的蒙古兵杀掠光了,仅有的几间茅房也差不多倒塌,危危欲坠。几天前,三大王带着蒙古兵洗劫这里,烧杀抢掠,无所不作。那些颓墙败瓦,烂屋危房,尚有过火的痕迹,被杀害的尸首发着恶臭,冤魂似乎还在哭泣!
现在,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竟然跑入这牛尾庄,躲避明军的追杀!
天地神灵,如何肯过他?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应昌之战,李文忠杀敌。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明岐阳王李文忠墓,南京。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7.

这批遁入牛尾庄的元兵,到处寻觅躲藏之所。
但见茅房倒塌,屋梁涂炭,断墙焦黑,残垣洞穿,败瓦离离,荒草萋萋。足之所过,泥坑坎坷;目之所及,遗体杂处;鼻之所闻,腐尸恶臭;偶有豺狼咬啮,时来饿鹰啄食,仿佛阿鼻地狱,就是恐怖鬼域。他们心下骇然,无不掩鼻而行,扭头便走,一时间竟无法寻觅安全的隐藏居所,只得四散而去,各寻庇护。
那三大王脱忽的脱木儿与两三个喽啰寻觅多时,终于躲在一道残墙后面,隐在一堆蒿草之中,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郑亨带着数百人闯进村子,眼见好好村庄,竟成悲惨世界,不禁痛恨鞑子之凶狠毒辣,郑亨说:“这条村庄已经被鞑子屠灭了!可恨啊!弟兄们,不要留手,抓到鞑子,一个都杀了!为他们报仇!”

他的话音未完,就听到身后一名战士痛哭起来。
忙转头问:“你哭什么?”
那军士说:“我就是这条村子的!鞑子入村,毁了我家园,我老父老母估计都遭毒手了!”
“那,你和鞑子可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你是叫林旺么?”郑亨问。
“是!我就是林旺。”
郑亨说:“林旺,现在就是你复仇的时候了!你带路,把躲在村里的鞑子统统抓出来,都砍了!”
林旺把牙齿咬得格格响,他大叫道:“大人!众弟兄!这就是我的老家牛尾庄,庄上都是我的亲人,他们估计都遭鞑子毒手了,如今片瓦不全,全村成了废墟!来来来,跟我来,把鞑子统统宰了,为我们的亲人报仇!”
此言一出,众将士无不鼓噪,纷纷操起家伙,跟着林旺,从村头开始搜索起来。郑亨说:“一路人马,随林旺去,另一路人马,随我来!”他就要前后包抄牛尾庄,把躲在庄上的鞑子统统消灭掉!

林旺,举着明晃晃的尖刀,专挑那些残墙断壁来搜寻,只需半刻钟,已经搜到三四名龟缩在墙角落的蒙古喽啰,他和众战士也不答话,只喝一声“杀”,敌人就在他们眼中复仇之火焰中消失了。
这边刚刚干掉小喽啰,那边草丛里的一名元兵寻了个机会,窜逃出去。
林旺他们还没来得及追赶过去,那边早有另一名战士把火铳瞄准逃逸者,“嘣”一声,敌人顿时丧命黄泉!

林旺仔细看去,原来是战友韩伍儿。
“韩伍儿,你在那边带人守住庄上的河道,休要让鞑子跳河逃生!”
韩伍儿一声应诺,就拉了五六十人冲向河道。果然,他在那边看到五六个蒙古军士伏在水岸边。
韩伍儿喝到:“众弟兄,杀!只要首级,不要活口!”
那蒙古军士听了,悚然大惧,连忙跳上岸,往斜岭逃去。
韩伍儿等明军将士高声呐喊,紧紧追赶。跑得慢的敌兵,当场被杀。跑的快的,在斜岭半道上,已经气喘吁吁,脚步迟缓。一两个喽啰把心一横,掉头,操家伙冲下来,要与韩伍儿他们拼命。
韩伍儿说道:“不知死活的家伙,竟敢负隅顽抗!众弟兄,取他们的狗命!”
说着,挥刀而上。
他的同袍岂肯落后?长枪一举者有之,弯弓搭箭者有之,轮刀操盾者有之。他们把那几名喽啰兵丁围起来,不消片刻,全歼敌兵!

那林旺呢?
也是一路搜寻,一路杀敌,眨眼之间,三五十名喽啰都被解决了。
躲在隐蔽处的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不敢再逗留,他七窜八窜,上后山,入村背,穿越重重荆棘,跳过一道道山坎,口中喃喃祷告“长生天自在王菩萨保佑”,终于从一片树林里闯出村来,正暗暗侥幸逃出生天,迎头竟然碰上死对头——郑亨,太原卫指挥佥事!

郑亨大喝一声:“杀了!”
左右早涌出十七八名战士,刀枪并举,脱忽的帖木儿仅有的三名护卫顷刻倒在血泊之中,他手中的刀也被打落在地。脱忽的帖木儿急忙跪在地上,用半咸半淡的汉语呼叫:“我是三大王,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就是我!不要害我性命!”
郑亨一听,忙说:“不要杀他!快快绑了!”
众军士七手八脚,将脱忽的帖木儿捆了起来。
郑亨打马上前,对脱忽的帖木儿说:“鞑子王么?”
脱忽的帖木儿点点头。
郑亨对众人说:“牛尾庄被鞑子兵害了,我们要他们血债血偿,可是,这个鞑子的三大王,要上交给指挥使大人,听候下一步发落。众弟兄,牛尾庄的父老之仇,算是报了!”
众人高呼起来。

此时,林旺、韩伍儿他们也赶来了,向郑亨报告:全歼庄上敌寇!
“林旺,你老家已经毁了,领弟兄们把亲人掩埋了吧!”郑亨说。
林旺满目泪花,对韩伍儿说:“我老父头撞墙壁而亡,老母在井边被鞑子扎后心而死!”
他走到脱忽的帖木儿面前,指着他说:“鞑子!怎么如此丧心病狂!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都不放过?我恨不得煎了你的皮,拆了你的骨,吃了你的肉!”
三大王急急分辨说:“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干的!”
“不是你干的?”林旺吼道,“不是你干的,也是你们鞑子兵干的!”
他举起利刀,对众军士说:“这就是我们山西老百姓从军当兵的原因——保家卫国!如今,我大明天子圣德遍于天下,一统中华;大明王师驱逐胡虏,还我汉家河山。我们山西百姓就要万千拥戴,努力杀贼,保卫我们的家园!”
“对!”
“是!”
“誓杀胡贼!保家卫国!”
一时间,群情汹涌,豪气干云!

这边三大王在牛尾庄被擒,那边的四大王呢?

那边的四大王,遇着张宣,堵住了回头路,不得不硬着头皮,向西南方向突围,却碰着谢得成。两支明军前后一冲击,岢岚山的蒙古土匪就如乌合之众一般,乱糟糟,似盲头苍蝇,到处乱窜。明军则穷追猛打,不肯放过。
四大王带着五六百名喽啰,死命冲出重围,往岢岚山寨奔去。
走了几里路,有小喽啰急报:“大王,山寨不能回去啊!明寇已经抢了我们的山寨!”
四大王一拍脑袋,说:“是啊!我都懵了,还以为可以回家!”
他勒住战马,想了一会儿,说:“这里来了那么多明寇,山寨那边肯定没什么防备,我们还是冲回去,杀他一个措手不及,抢回我们的家园!”
众人听了,就跟着主子,往山寨冲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人说《大明北伐》在宣扬大汉族沙文主义,又说它在挑拨民族矛盾,破坏和谐社会。还有人说,它只是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精彩片段生搬硬套起来,再用《西游记》的啰嗦滥调来作细节描写,如此而已,何足道哉云云。
我一直没有在意人家的批评,现在听到这些声音,觉得有必要表个态。
如果说,《大明北伐》描写的600多年前的史事也让“和谐主义者”不爽,那么,大可以由他们来写一部和谐中国史,并把它上升为中国的巅峰之作。最好,也来一招“焚书坑儒”,埋葬那些不和谐的声音。
要说《大明北伐》竟然糅合了古典三大名著的精粹,那么,我无比高兴,起码,它继承了祖国的文化精华。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37.

这批遁入牛尾庄的元兵,到处寻觅躲藏之所。
但见茅房倒塌,屋梁涂炭,断墙焦黑,残垣洞穿,败瓦离离,荒草萋萋。足之所过,泥坑坎坷;目之所及,遗体杂处;鼻之所闻,腐尸恶臭;偶有豺狼咬啮,时来饿鹰啄食,仿佛阿鼻地狱,就是恐怖鬼域。他们心下骇然,无不掩鼻而行,扭头便走,一时间竟无法寻觅安全的隐藏居所,只得四散而去,各寻庇护。
那三大王脱忽的脱木儿与两三个小喽啰寻觅多时,终于躲在一道残墙后面,一丛蒿草之中,不敢发出丁点声响。
郑亨带着数百人闯进村子,眼见好好村庄,竟成悲惨世界,不禁痛恨鞑子之凶狠毒辣。郑亨说:“这条村庄已经被鞑子屠灭了!可恨啊!弟兄们,不要留手,抓到鞑子,一个都杀了!为他们报仇!”

他的话音未完,就听到身后一名战士痛哭起来。
忙转头问:“你哭什么?”
那军士说:“我就是这条村子的!鞑子入村,毁了我家园,我老父老母估计都遭毒手了!”
“那,你和鞑子可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你是叫林旺么?”郑亨问。
“是!我就是林旺。”
郑亨说:“林旺,现在就是你复仇的时候了!你带路,把躲在村里的鞑子统统抓出来,都砍了!”
林旺把牙齿咬得格格响,他大叫道:“大人!众弟兄!这就是我的老家牛尾庄,庄上都是我的亲人,他们估计都遭鞑子毒手了,如今片瓦不全,全村成了废墟!来来来,跟我来,把鞑子统统宰了,为我们的亲人报仇!”
此言一出,众将士无不鼓噪,纷纷操起家伙,跟着林旺,从村头开始搜索起来。郑亨说:“一路人马,随林旺去,另一路人马,跟我来!”他就要前后包抄牛尾庄,把躲在庄上的鞑子统统消灭掉!

林旺,举着明晃晃的尖刀,专挑那些残墙断壁来搜寻,不消半刻钟,已经搜到三四名龟缩在墙角落的蒙古喽啰,他和众战士也不答话,喝一声“杀”,敌人就在他们眼内复仇之火焰中消失了。
这边刚刚干掉小喽啰,那边草丛里的一名元兵寻了机会,窜逃出去。
林旺还没来得及追赶过去,那边早有一名战士把火铳瞄准逃逸者,“嘣”一声,敌人头颅开花,丧命黄泉!

林旺仔细看去,原来是战友韩伍儿。
“韩伍儿,你在那边带人守住庄上的河道,休要让鞑子跳河逃生!”
韩伍儿一声应诺,就拉了五六十人冲向河道。果然,他在那边看到五六个蒙古军士伏在水中。韩伍儿喝到:“众弟兄,杀!只要首级,不要活口!”
那蒙古军士听了,悚然大惧,连忙跳出水面,往斜岭逃去。韩伍儿等明军将士高声呐喊,紧紧追赶,跑得慢的敌兵,当场被杀,跑的快的,在斜岭半道上,已经气喘吁吁,脚步迟缓,一两个喽啰把心一横,转头,操家伙冲下来,要与韩伍儿他们拼命。
韩伍儿说道:“不知死活的家伙,竟敢负隅顽抗!众弟兄,取他们的狗命!”
说着,挥刀而上。
他的同袍岂肯落后?长枪一举者有之,弯弓搭箭者有之,轮刀操盾者有之。他们把那几名喽啰兵丁围起来,才片刻工夫,敌兵全被歼灭!

那林旺呢?
也是一路搜寻,一路杀敌,三五十名喽啰都被解决了。

躲在隐蔽处的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不敢再逗留,他七窜八窜,上后山,入村背,穿越重重荆棘,跳过一道道山坎,口中喃喃祷告“长生天自在王菩萨保佑”,终于从一片树林里闯出村来,正暗暗侥幸逃出生天,迎头竟然碰上死对头——郑亨,太原卫指挥佥事!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