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位看官,老实不客气地说:我在通过写《大明北伐》为汉族“自慰”!
我不知道这位看官是否汉人,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中国人。要说,我为汉人“自慰”,那么,汉族这个称谓是否要改称“华族”?汉人,汉族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最起码是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民族概念。那时节,听到汉人就让人自豪,教人兴奋,令人神往。为什么,明朝这个汉人建立的朝代就不可以得到如此公平的对待?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来得何其壮烈!何其骄傲!为什么,同样自社会底层建立国家的明朝就要成为清人,乃至今人的歧视?说他屠戮功臣,说他恐怖统治,说它太监专权,说它一无是处?《大明北伐》仅仅是一部网络的免费的自弹自唱的“小说”,也难以自容其身!说真的,那些对明朝吹毛求疵的,其实对明朝都不太了解,同样,对其他的朝代也不了解。仅仅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全盘接收了类似吴晗大师一般的研究成果。这里,只说一件事:如今南京城明代城墙上,每一块砖,仍然赫然在目的文字,谁人制造,谁人监收,那个部门负责,一目了然!千载之下,哪个朝代,哪个工程,有如此细致的责任制?光凭这一分认真态度,就足以让明太祖朱元璋登上伟大君主的光荣榜。满清攻陷南京,先是对付南明,继而对付太平天国,日本轰砸南京,然后,解放军“风雨下钟山”,南京城墙依然挺立,成为世界奇迹。那质量真是杠杠的哟!横看周遭,遍视宇宙,那些豆腐渣工程,在它的面前,不感到惭愧么?评论一个历史人物,不是看别人如何说,而是看这个历史人物到底做了些什么。如同秦始皇,历史功过,不是一言两语说得清的,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朱元璋是六百多年前的中国皇帝,功绩就摆在那里,缺点也多的是。总的来说,是功绩远大于缺点。即便用“三七分”,他的功绩,就是“七”那部分。至于杀功臣,哪个皇帝没干这事?即使是李世民,也干过啊,侯君集不是被他干掉的么?他还杀兄杀弟,霸占弟媳,强逼老父退位。这些,有哪个历史迷了解?而且,研究朱元璋,必须结合元朝历史一并研究,不能孤立地把杀功臣说成是朱元璋的伟大发明。元朝的末代皇帝活生生的案例摆在面前,朱元璋哪敢松懈对功臣的管理和约束?
《大明北伐》很快就会写道朱元璋杀杨宪了。请各位看官留意。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2.

元军正在全力以赴,和明军顾时部激烈战斗,忽然身后来了两路明军,夜色中,只闻其声势浩大,难辨其虚实多寡,内心恐慌之情瞬间弥漫。韩札儿慌忙派出三员战将,带着一队骁勇战士,往后军去查探和接应。那三员战将是左丞月鲁帖木儿、行枢密院同知蒙古不花、佥院达剌罕,俱是扩廓帖木儿的嫡系将领,他们风风火火赶去后方,带着焦急和惊慌。他们担心这支明军的到来,会宣告他们战斗的失败。
他们的担心不幸中的了。
他们眼前所见,正是明军驱赶着自己的同袍、战友!

蒙古不花喘着粗气,他在前线已经战斗多时,居然没有碰一下他马鞍上的羊皮革囊——饮用水囊!舌燥口干的感觉已经侵袭着他好半天了。是他忙不过来喝水么?非也。他的羊皮水囊早就没有一丁儿饮用水了!他对达剌罕嚷道:“水!”
达剌罕把自己的水囊递过去,蒙古不花迫不及待地,口对口地吞了几口,就再也不见水囊有水流出来了。
缺水!
“没水,奶酪也行!”他叫道。
“没有啊!”月鲁帖木儿说,便把马鞍下压着的那一块生羊肉扯了出来,抛给蒙古不花,“吃这个吧,软软湿湿的。”

——老天爷,这批蒙古复国军还真是可怜哟!战斗让他们没办法安下心来吃喝,更没时间煮熟食物。扩廓帖木儿分配给各将领的羊肉、牛肉、马肉和骆驼肉,全是生的。他们就把这些生肉垫在马鞍的下面,在与明军战斗的过程中,通过马鞍和马背之间的摩擦和碰撞,硬把那些生肉碾压成半生不熟的“腐肉干”!他们就靠吃这些“腐肉干”支撑他们那些庞大而笨重的身躯!

蒙古不花接过来,张口就咬了两口——

突然,“嗖”对面一支流箭射来,正好把蒙古不花准备咬吃第三口的半生熟的羊肉射开两半,那箭簇穿过肉块后,把一大块的腐肉干带走,而箭杆后面的一边箭羽正好刮过蒙古不花的嘴巴!
蒙古不花顿时疼痛难忍,嘴唇几道血痕,牙齿也几乎脱落,鼻子和眼睛又酸又涩,他气得哇哇大叫着,剩下的一小块腐肉干也扔了,两把锋利的弯刀即时从身后拔出来,他暴叫一声,催马直冲过去。
他的上司月鲁帖木儿,下属达剌罕带着部队,也跟随着蒙古不花,向明军冲杀。

韦正的部队迎面就撞着他们,于是,两军就像两块巨石碰撞,火花四射一般;又似两股海潮对冲,迸溅浪花那样,刹那间,短兵相接,喋血当场!
可是,这批元军增援部队,根本无心恋战!
何解?

你看明军那边如此宣扬,如此叫喊:
“北垒王保保的大舅子毛翔投降了!”
“西垒的南木哥也逃跑了!”
“胡虏鞑子听清了!你们的主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还打什么仗!速速归顺我大明天子,安安乐乐回家和家人享福去!投降吧,不要打仗了!”
还不断的派出刚刚归顺的蒙古将士,作为前锋,向仍在战斗的蒙古兵招降纳顺!
如此攻心战术,的确有些奏效,一部分蒙古军士愕然,不再死斗下去了,他们的选择是观望,看看自家的主将,到底如何决断,手中的刀剑、弓弩渐渐迟疑起来,前进的步伐也明显放慢了。
月鲁帖木儿大急,他怒喝周边的士卒:“你们都是大蒙古国的战士,怎么不再战斗!”话犹未了,手中的大刀已经砍向一名撤退的士卒。
那士卒当场倒地。
月鲁帖木儿高呼:“国家存亡,就在此刻!英雄的蒙古勇士,杀啊!”
一边就带着手下,扑向明军海洋。

那蒙古不花早被一群明军团团围住,他双刀乱舞,前后驰突,奋勇战斗。可是,明兵却不是虾兵蟹将,那一杆杆长长的龙刀枪,总在他身前身后晃来晃去,冷不丁的冷箭、火铳毫无规律地向他袭来。一不留神,就是披伤挂彩,饥渴的鲜血早已染红了他的战衣和马匹。保护他的十几名亲兵有好几个措手不及,不是被挑于马下,就是被射中脑颅,剩下的也是手忙脚乱地东西遮挡,左右闪避——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达剌罕身中六箭,他的大刀不知何时,已不在手里,头盔也不知去向,披头散发,如同他的老祖宗,草原族人那般。此刻的他,双手紧紧捉住一杆用力捅向他心窝的长枪,枪刃淋漓着他的鲜血,痉挛的脸部疙瘩渗透出万般痛苦……
他想叫喊,他想逃离,他想抢过对方的武器,他还想把对方砸个头脑开花……
可是,另一杆龙刀枪忽地刺中了他的大腿,长刃把他的皮肉切开,这种痛苦顿时叫达剌罕双眼飞溅泪水,双手便不自觉地松懈下来,那明兵的长枪顺势而毫无遮拦地,“呼”一声,插入了他的心胸——
先是战衣凹陷,继而枪尖穿透战衣,而后是刺破皮肤,鲜血即时渗出,接着枪尖深入,胸肌穿孔般,血液登时暴涌,枪尖继续深入,一尺三寸长的枪头竟然深入扎进了六七寸,连心脏也刺穿了!
达剌罕嚎叫着,用尽全身力气,把捅入自己心胸的长枪反向推了出来——这是多么无奈的动作,长枪被推出来了,可是,他的心胸遭受到第二次伤害!这,就是他在人间最后的抗争。随即,达剌罕就堕下战马,丧命了。

火光中,蒙古不花眼睁睁看着达剌罕战死堕马,干燥似火燎的咽喉发出沙哑之声,他叫喊着,却如同失声一般,连他的亲随战友也听不清他叫嚷什么!只是,看到他,双刀齐出,把堵在他前面的那名明军战士砍倒,然后,又把身边的几个敌人逼退。他的战马就带着他,来到了达剌罕阵亡处——短短的半刻钟光景,来来回回的双方骑士,已经把他践踏得成了肉泥。
“达剌罕!”蒙古不花终于声嘶力竭地喊出了达剌罕的名字。
不过,他也无法再对他的战友多说些什么了,“嗖”、“嗖”、“嗖”一阵乱箭,蒙古不花也成了刺猬一般,连同他的战马,一起倒在地上——为了他们的大蒙古国,他俩的确是战斗到最后一刻钟。

剩下的月鲁帖木儿,左丞,甘肃行省左丞,到底是个聪明人,见势头不对,不是对手,哪里还敢战斗下去?逃吧!
他不是往韩札儿那边逃跑,也不敢去那里,难道他不怕韩札儿剁了他——打了败仗,难逃一死。那么,他哪里逃去了?
他也不知道,反正,有活路就跑!
他还真能跑。
月鲁帖木儿不仅能跑,还能与大明战斗多年。他最后消失在地球上,是许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逮住他的人,只能是蓝玉——大将军蓝玉!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3.

韩札儿闻报,所派的三员战将二死一逃亡,他也手足无措了!
身后的明军陈德、韦正部潮水般涌来,虽然茫茫暗夜难以管窥全豹,未知其人数多寡,可是,仅仅是火光掩映中的明军阿兵哥已经足以教元军胆寒,要知道,他们是征服了东北垒的毛翔部,也摧毁了西垒的南木哥部,而后又把月鲁帖木儿部打垮的大明王师!他们应该如何对付这批生力军?主帅快做决定啊!
他的主帅,韩札儿早已经上了战马,他的伤势——黄河西岸之黄土塬战役落下的后遗症——虽然尚未痊愈,可是,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作为统帅,他必须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决定,把他的军队引到战胜敌军的方向去,否则,明军前后合围、夹击的局面一旦形成,他们不仅没有丝毫胜出的机会,就连脱身逃命也会成为难题。他强忍身上的痛楚,在马上大叫道:“众儿郎!壮士从军,所为何物?保家卫国,杀敌立功也!如今,我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后退一步,则命丧黄泉,前进一步,则有生机!来来来,随老韩我,拼命去!”
说着,接过亲将阿儿思阑递来的开山大斧头——这本是察罕不花的武器,如今辗转到了他的手上,高高举起,又说了句:“成吉思皇帝在腾格里长生天指示我们:勇者,胜!怯者,亡!冲啊!杀啊!”
带头冲入敌阵去了。
其余的亲兵亲将、部属士卒也咆哮怪叫着,紧随其后,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之中。这次,轮到他们向明军顾时部冲锋了。

面对韩札儿拼命来攻,顾时底气十足,淡定老到。他指派三路步兵,依靠原来元军的防御工事,分别抵住元军冲击,另外派出两路骑兵,冲击元军左右翼。他对军官们说:“陈德和韦正就在韩札儿身后杀来,我们这边一定要抵住鞑子的冲击,马军则负责攻击他们的侧翼,同时牵引他们两侧的兵力。很快,我军就可以合围敌虏了!”
众将官齐声应命,即刻行动。
顾时再派出一百多名“大声公”——他们除了战斗之外,主要是向敌人招降,从他们的口中,叫喊出来:
“鞑子王保保打了败仗,逃跑了!”
“大明王师取了车道岘鞑子营了!”
“大明王师取了毛翔北垒!”
“大明王师取了南木哥西垒!”
“元军败了!”
“元军败了!”
“快快投降!”
“降者免死!”

韩札儿大怒,挥军朝这边杀来,手上开山斧头死命往明军士卒头颅劈个不停,一批明军战士被他打得纷纷后退,有些退避不及,被剁开两半,当堂劈死——他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来了!
顾时看得真切,命人把几名战俘拉过来,用马鞭指着远处那员勇不可挡的蒙古勇将,问:“那厮如此勇猛,是不是韩札儿?”
战俘回答:“是,他就是韩札儿。”
顾时马上对左右铳箭军士说:“那厮就是韩札儿,向他射击!”
话音刚落,一骨碌的飞箭、火铳就扑向那蒙古勇将。
箭、铳交加之际,韩札儿躲闪不及,防了前面,躲了左边,右臂却中了箭,战马则吃了两颗火药弹!
顾时叫道:“敌虏中箭着铳,不能支持多久了!”
他收了马鞭,高举长枪,喝道:“冲!”向韩札儿奔驰而去。

——列位看官,为何明军总是铳箭交加,而元军却没了箭雨,也不见火药武器呢?
其实,两军对阵厮杀,要如何才能克敌制胜,的确是门学问,有讲究的。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就是要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去剿灭敌人,确保胜利。决不能寄望于侥幸,陷我军于劣势而求胜利。如果双方兵力相当,又如何对战呢?孙子接着就说到“敌则分之”。这是说,双方皆有一般数量的人马,彼此势均力敌,主将则要考虑采用把敌军的兵力分散开来,逐个击破他们的战术。顾时对韩札儿,就是双方势均力敌的两支部队,他先用三路步兵对付元军的冲击,当两军胶着激战之际,另外两支马军又出击,冲撞对方两翼,用的就是“敌则分之”的打法。

韩札儿则不同,他耳朵屡次收到不利消息,内心已经慌乱,为了迅速解决顾时部,他采用的战术是拧紧拳头,奋力向一个方向打击过去——也就是全军投入。这必须确保自己的兵员和武器在特定的时间内保持优势。这时,兵员的战斗力往往是决胜的主要因素。这个“战斗力”,是由军士的勇猛杀敌和武器的精良充足组合而成的,肯定又得靠士气和补给!这补给问题真是元军的一大难题。自从韩札儿自己从永昌运送军粮物资被冯宗异半道截杀,焚烧抢掠一空后,整个车道岘元军大营,不仅缺粮,各种战斗军需,特别是消耗类军需(诸如弓箭、火药之类)也不再有补充了。军营里的工匠(铁匠、弓匠等)在短时间内,如何打制得出全军使用的各种武器?明军使用的襄阳砲还得在西安打制好,再拆件运输上前线呢!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元军的弓箭和火铳早已经严重缺乏了!他们如今所能投入战斗的,所能使用的,除了士气低落的兵员和无法再行补充的武器之外,恐怕就是韩札儿的个人威信了。

你看,走在后面的元军被顾时派出的两翼马军截杀,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与这批明军周旋、厮杀。韩札儿带领前锋战士不断往前冲杀,他们的后军则与他们相距渐远——整支元军部队战线越拉越长,一小股,一小段的元军随时都会遭受到在兵员数量上更占优势的明军的袭击了!
最后,彻底摧毁韩札儿后军抵抗力量的,就是陈德和韦正部的到来!

陈德冲在这支部队的最前面,他的左右和身后,都是当年他自天策卫指挥使精选出来的英勇战士,他们有的来自淮西地区,是朱元璋,也是陈德的嫡系部属;有些来自于江浙一带,主要是浙东地区的山区农民;还有一些,来自陈友谅的旧部,也就是湖广地区的渔民。这么一批战士,进入天策卫军营,编制成四大兵种——长枪、弓箭、刀牌和火铳战士,先是进行单兵训练,提高单兵的作战能力;继而是多兵种之间的训练了,这强调彼此间的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所谓“配合”者也,那么,古之名将就自然而然地高度重视起“阵法”来了。

对于单兵训练,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3年)颁布军队练兵律令,有如下条文:
“凡各卫所将士,务以时练习武艺。骑卒必善驰马、射弓及枪刀;步兵必善弓、弩及枪。凡射弓,每一人以十二箭为则,内六箭远可到、近可中者为试中。远可到:将士以一百六十步,军士以一百二十步。近可中:以五十步。凡射弩,每一人用十二箭,内五箭远可到:蹶张(用脚踏弩臂以开张强弩)以八十步,划车(划车弩俗称床弩,长一丈二尺,需六人开弩)以一百五十步。近可中:蹶张以四十步,划车以六十步。凡用枪,以进退习熟为试中。”(《明太祖实录》)

此条文,有“远可到”、“近可中”之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
“远可到”就是要求射箭去到的最远距离——最大射程。
“近可中”就是要求必须达到的命中率——射箭,五十步之内要求命中率百分之一百。
由此可见,明军的步兵需要具备的是熟练使用弓、弩及枪的作战技能,而不是单一武器的使用技能。

这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认为天下已定,担心中外将士安于现状,乐于享福,忘了武艺备战而推出的和平时期的练兵律令。在洪武三年(1370年),乃大明北伐最重要的一年,军士的操练要求当必更加严格。

至于阵法,南宋名将岳飞虽然口头上说:“阵而后战,兵之常法。然势有不可拘者,且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引自岳珂《金佗粹编卷四行实编年一》)——这是他对宗泽指出他好野战而不重阵法的回应,可是,这不代表岳飞不重视阵法,他是在“常法”的基础上,对战场上的实际战况能够及时地作出灵活的运用,这种灵活的运用在岳飞的层面上已经达到“存于一心”的境界——即随心所欲。

明军的四大兵种所构成的阵法,究竟有多灵活的变化呢?目前所见的史料,并无系统而周详的记载,仅仅列举了四大兵种的构成比例:“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这个比例,肯定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枪兵四十,也就是主力了,一丈三尺长的龙刀枪乃专门克制骑兵的长兵器。继而就是弓箭兵,由于蒙古骑兵皆是射箭能手,明军步兵必须配备足够的弓箭兵与之对抗。当然,遮挡蒙古弓箭的刀牌手也是必须的兵种,以藤牌(传说是岳飞发明的,明代张岱的《夜航船》有记载)遮挡对方飞箭和骑士从上而下的攻击,以腰刀削、刺、劈、砍、剐、劏等手段攻击敌方骑兵的下盘和战马,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记载:“腰刀,长三尺二寸,重一斤十两(明代一斤为十六两)”。
以上都是冷兵器,遇到蒙古骑兵组成庞大兵团冲击时,多少有点力不从心。明军四大兵种中的闪光点——火铳,就是远距离克制敌兵的有力武器了。虽然一百名战士中仅有十名火铳兵,那比例看起来小得可怜。可是,与元军几乎没有火铳战士来相比,明军已经高出好几个层次了!据《武备志》载,火铳的射程随便都超过一百步,稍稍改良后,打击二百步以外的目标也是轻而易举之事。上文所引的朱元璋对军士练习射击的要求是五十步可中、一百二十步可达,则火铳就是弓箭的克星了!弓箭射程没有火铳远,这就是蒙古骑兵的致命伤!
当然,1370年定西之战时,火铳在明军中还只是起辅助作用——远距离射击蒙古骑兵,待敌人进入弓箭的射程后,他们就退居则在刀牌兵的身后,放冷枪对付敌兵的游骑。不过,日后的四川、云南之战,火铳军士则起到很大的作用。沐英把火铳军士组编起来,分成三个小组:一射击二瞄准三施药埋弹,克服了“不及施药埋弹而敌虏至矣”的缺点。那时节,明军的火铳军则威力无穷了。

至于四大兵种的阵法,限于文字,也限于读者的耐性,此处暂时打住,日后的岭北之战时(1372年),再详细记载。这些阵法不可能收录在《明太祖实录》,也不会收录在《明史》、《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中,它们必然只存在于明代的兵书里。

这样说吧,陈德领带的天策卫原班人马,的确是骁勇善战的,元军既是失了先机,丢了东北垒、西垒,更见那些昔日的同袍、领导都投降了明军,调转枪头对付起蒙古军人来了,哪里还有顽强的斗志可言?
故此,仅仅勉强支撑了一会儿,就崩盘了!
他们逃跑,四散而逃,不分东南西北,不管漆黑一片,哪里没有明军,就往哪里跑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全边略记》,一开篇就是朱元璋的讨元檄文,内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肯定成为满清的禁书。果然,统编都是“虏”、“奴”,作者方孔炤是明朝兵部职方司官员,后为崇祯朝湖广巡抚,数为民变军的死敌。明亡后,隐居十年而卒。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上引之《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再多说几句。这套史料,说起来教人惭愧!从中也可以看到国内的所谓明史研究该是多么的薄弱!《汇编》第一辑,自1994年就出版了。当时仅仅印了1000册(对,是一千册),编者居然说“在二三年内便告售馨”,还洋洋自得,说蒙古史研究迅速发展!一千册卖了两三年!这是什么样的销售速度?若等它养家活口,岂不饿死!
——为了给著作权人一点儿颜面,国内的出版社,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版权页里不再出现印刷数量了,
由此可知,明史之研究何其艰苦!如今,不管是哪一部通俗易懂的明史普及读物,其实不过是清朝那几部明史专著《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的翻译本!所说的一切,在四百年前就说过的了。根本没有动动脑筋,想想问题的。今天,看了一部明史,据说数十家传媒及研究专家帮他卖广告,看了两页就看不下去了!1355年,在和州,解救朱元璋厄难的,是徐达,而非汤和!还不如直接看《明通鉴》去!
呜呼,明史之研究,还真是步履维艰!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4.

虽然此时已近深夜子时,能见度欠佳,可是元军后方崩盘溃散,明军则火光冲天,追杀过来,元军的前军哪有不受牵连之理?打败仗的骨牌效应迟早会出现!果不其然,溃散的元兵往前军方向逃离时,前军也惊惧起来,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奔逃的行列中去!等到韩札儿再次听闻他的部队大片逃亡时,他的部队已经如同病入膏肓之垂危病人一般,药石无效,即使是齐王扩廓帖木儿在场,也无法收拾败局了。他们的后方,左有陈德,右有韦正,中间的,就是一大批元军的降兵降将——他们可是赤手空拳的,专门负责叫嚷、招降自己的蒙古族人。
在暗夜里,在火光中,明军呐喊厮杀之声沸腾一片,元军缴械投降者、没命狂奔者,远远多于奋战抵抗者好几倍!他们叫喊着,嚎哭着,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被大明阿明哥的弓弩和火铳追击着,竟然毫无还手之力!
——大厦之将倾,岂是扩廓帖木儿一人所能支撑的?

韩札儿此刻正与顾时打作一团!

再次有专业人士指出:双方主将对战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故此,我再次在这里强调:在实战中,双方主将投入战斗,彼此混战厮杀的可能性极高。
元末明初,无论是哪一个兵团,不理是红巾军兵团还是蒙古兵团,抑或陈友谅、张士诚兵团,他们军队的主将对战的记录,史不绝书。

试看:
其一,元军大将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俩与韩宋政权的刘福通对战。从巳时到酉时(即从上午的十点钟到下午的六点钟),双方战斗不已,彼此冲锋数个来回,不分胜负。战斗中,答失八都鲁竟然堕马,孛罗帖木儿马上跳下战马,把父亲扶上自己的战马,一拍马屁股,那战马就带着他父亲飞奔而去。孛罗帖木儿他自己则步战,持弓发箭,接连击杀署名红巾军战士。可是,由于夜色深沉,孛罗帖木儿且战且退,撤退时几乎迷路,半夜三更才回到自己的军营。
这个例子是说明——任何军队的主将都有亲自击杀敌人的时候。

其二,张士诚本人亲自出战,那是徐达、常遇春等十员西吴大将兵困平江(今苏州)之时。张士诚指挥他的勇胜军,就在万里桥附近与常遇春军激战。他那号称“十条龙”的部将们骁悍无比,岂料,常遇春麾下,那个绰号为“双刀王”王弼勇猛杀来,竟然把“十条龙”赶下万里桥,统统溺毙于深潭之中。张士诚正在军中挥刀冲来,被他的败逃回来的军士一冲二撞,三挤四迫下,一时间立脚不稳,“扑通”一声,连人带马摔进沙盆潭,呛了好几口污水,几乎淹死!
当然,陈友谅被流箭射杀就更是路人皆知了。
这些例子说明——最高指挥官也有战死沙场的可能!
至于明军的指战员,诸如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傅友德、薛显、朱亮祖、赵德胜、张德胜、李文忠、胡德济、王弼、蓝玉、顾时、陈德、孙兴祖、汪兴祖、沐英等等,哪一个不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英雄汉?
所以,战场上,战斗中,双方对战的可能性是极高的。特别是元末明初这个时期,最是出英雄好汉的时代。

顾时,明眼看见韩札儿右肩中箭,战马又挨了两枚火铳弹,哪肯放过这个好机会?只见他摇枪高喊,直取韩札儿。
韩札儿的亲将阿儿思阑急急忙忙把老韩扶下那匹受了伤,闪着腿的战马,让他跨上另一匹火红赤炭马。这一匹,用蒙古语来说,老韩称之为“脱木尔哥剌”(也就是火龙驹之意),一如察罕不花拥有两匹战马(其中一匹叫“忽雷驳”)一般,老韩也配有备用战马“脱木尔哥剌”。
可是,阿儿思阑刚把主人韩札儿扶上“脱木尔哥剌”,背后就被一杆流箭射中了!

阿儿思阑,奴隶出身,原是高丽国人,原来的姓氏名字已经失传的,阿儿思阑只是他的蒙古名字,意为狮子,乃韩札儿给他的命名。之所以说他是狮子,无非就是说这奴隶如同狮子般勇猛。当下,阿儿思阑大叫一声,忍痛转过身来,迎面就撞着一队明军长枪兵,两枚枪头没头没脑地扎向他的心窝!
说时迟,那时快,手无寸铁的阿儿思阑飞快腾出左手一下抓住一杆枪,与此同时,右手也闪电般紧握另一杆枪,咆哮着,用力往外推,竟把这两名明兵推得连连后退,再喝一声,把那明兵推倒在地上!
韩札儿见了,叫了声:“阿儿思阑!”
就想上前抢救,不料,顾时已经冲了过来,那龙刀枪头“呼”一声,朝韩札儿面门刺来!
韩札儿不敢怠慢,挥舞开山大斧,与顾时对战。

两人枪对斧,斧对枪,老韩斧头沉稳有力,顾时长枪轻巧迅捷,老韩身有旧患,顾时则浑身冲劲,老韩中箭挂彩,顾时毫无损伤,老韩奔五年头,垂垂老矣,顾时则三十开外,生机勃勃,彼此纵横驰骋,来回厮杀,眨眼六七个回合,不分胜负。
就在此时,元军的后方大乱,散兵溃卒退潮般奔逃,老韩吃了一惊,舞动开山大斧头,连砍过来,顾时闪退开去。韩札儿则急急忙忙抽身往回走,打算探察个究竟。
顾时也看见了:陈德和韦正的旗号在火光中已经进入他的眼帘!他大喜,奔上高坡,高呼:“大明好战士们!我们的陈都督、韦指挥已经杀到了!听我命令,全军冲锋,生擒韩札儿!”
“生擒韩札儿!”
“生擒韩札儿!”
明军呼号而出,势如奔马!
韩札儿兵团惊恐之间,见主将及前锋战士已被明军淹没得不见了踪影,哪里还敢战斗?
跑!
走!
那边的陈德,抛出一句:“降者免死!”
这边的韦正,掷来口号:“归顺大明,享太平福!顽抗到底,格杀无赦!”
顾时又让军士高叫:“生擒韩札儿!”
呐喊之汪洋,铺天盖地而来。
元军大败亏输。

韩札儿退下来,与亲将阿儿思阑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会合了数十员战将,看看周边,望望四野,大家不是丢盔弃甲,披伤挂彩,就是烟熏火燎下,蓬头垢面,血汗浑身。韩札儿跺脚叫道:“怎的如此下场!”
众将急忙请示道:“大人,贼兵势大,我等仅能自保。如今……如今怎办?”
韩札儿说:“如今,贼人说我中军大营已经失陷,杨家洼这边也保不住了。不如,不如……”
韩札儿向东方一指,说:“不如来一场鱼死网破!贼人袭我营垒,我军就不能夺他老巢么?”
“对!”众人齐声说道。
“好!”韩札儿正色道:“徐达夜晚袭击我车道岘、杨家洼,我军如今就直接取他沈儿峪!众将官,我们大家都是成吉思皇帝黄金家族的忠诚勇士,都是齐王殿下的忠诚战士,今晚,我们是丢了杨家洼营垒,不过,我们如今就去夺取贼人的沈儿峪营垒!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在场的蒙古战将无不慷慨激昂。
韩札儿说:“走!随我来,杀向敌营!”
这一拨元军,竟然突出重围,望沈儿峪明军大营而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洪武三年四月二十日辰时,大明皇帝朱元璋上午办公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封诏书给徐达,就定西战后的元军俘虏及其马匹的处理作出最高指示:战马教头目赶去临濠牧养,“止是就阵得的人及阵败来降的王保保头目,都休留他,一个也杀了!止留小军儿。就将去打西蜀,了后就留些守西蜀便了。”这份诏书,保留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里。《明太祖实录》里收录的,没有上面引号内的文字,估计是太血腥了,史臣们把它删除了。
好在,王世贞为我们后人留下这句意义重大的诏令!它表明:朱元璋对扩廓帖木儿的元军将领深恶痛绝!那些虎林赤、韩札儿、察罕不花、严奉先、李景昌、阎思孝等人,个个都是元军一等一的高级将领,在定西之战中,他们不仅被明军一锅端,甚至还被朱元璋下令:一个也杀了!
他们几乎都是察罕帖木儿的骁将,若留下来,说不定是个祸根。如今,明军终于把他们消灭了,扩廓帖木儿从此再无能力越过长城!
只有对元军,朱元璋才如此凶狠!这是绝大多数历史学家没有注意到的。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5.

韩札儿收拾残兵败将,决计连夜反击明军沈儿峪大营。在战时临机立断上来说,这不失为一条好计策。试想,明军的大将军徐达派出数路军马同时攻击元军各大营垒,自己的大本营还真是没什么防备的军马。若韩札儿此时能电光火石般杀向明军大营,即使不一定能摧毁它,至少也可以迫使全线进攻的明军不得不回防自保,从而减轻元军大营面临的军士压力。这与万人冢大营的元军大将述律彻彻反击李思齐的思路和行动是一致的,那边的李思齐若非得到不请自来的何文辉的增援力量,估计元军这么一击,也是教李思齐好受的。如今韩札儿又来这么一招,除了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喟叹一番之外,剩下的恐怕也不能再指摘他些什么了。
何况,此时的韩札儿亲自统领部队反击,满怀鱼死网破、孤注一掷的之情,其战斗力自然非述律彻彻可比的。
不过,历史的进程,并没有让韩札儿这出好戏上演多久,他的军队的步伐还没有到达沈儿峪营垒,就嘎然而止了。

此处,不得不再次肯定并赞叹徐达的军事才华及指挥艺术了!他率领部队攻克车道岘元军大营后,第一时间就委派两支军队支援北面的万人冢战场和南面的杨家洼战场。支援北面战场的,前文已经叙述了。现在来说说支援南面战场的情况。
这支部队,就是黄彬领导的一万步骑军。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六公二十八侯中,过半数都是他在临濠从龙的老乡,其中有几个侯爵,居然是来自陈友谅阵营的降将。黄彬,宜春侯,就是其中一位非濠产的侯爷了。其实,与其说黄彬是陈友谅的部将,还不如说他是徐寿辉的部将。黄彬,本是徐寿辉部下欧普祥的麾下战将,以副将之职协助欧普祥镇守江西袁州。欧普祥,就是“欧道人”,本是彭莹玉的弟子,估计,他也和他的师傅一样,皆以宗教之外衣掩人耳目,而行谋逆反元之事的江湖人士(有关彭莹玉的弟子,皆以“普”字命名,日后在适当的机会,再详细说说这个话题)。总之,他投身“革命”后,很得徐宋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徐寿辉的重用,把他封为袁国公。1360年,陈友谅在攻克朱元璋的军事重镇太平府后,杀害了徐宋皇帝徐寿辉。消息传来,很多徐寿辉的老战友纷纷不服老陈的节制,欧普祥就是其中一个抗命不服老陈的军事大员——即使老陈对他又封官,又许愿。他不仅不鸟陈友谅任何指令,甚至还派出自己的儿子欧文广向应天府的朱元璋表示愿意投降。后来,朱元璋真的领兵进取江西,欧普祥就归降了他。作为副手的黄彬——袁州副将——当然也跟着归顺了朱元璋。从此,黄彬就成为朱元璋集团的马前卒,无论是东征西讨,还是南征北战,在各大战场上,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现在到了关陇地区的定西战场,黄彬照样也参与了这场会战。起初,他驻军青岚山,牵制元军的万人冢兵力,与前锋营的邓愈互为犄角之势。大将军徐达抵达前线后,把他的军队抽调到前锋营,由邓愈指挥。四月七日夜间,明军发起总攻,黄彬也随军袭破元军营垒。拔除元军大营后,徐达立即命他统兵南下,支援南面的杨家洼战场。

也该韩札儿倒霉了,他带着三四千人打生打死,终于突出重围,正向明军沈儿峪大营冲杀过去。然而,他们仅仅跑了五六里路,迎头就碰着黄彬部队!
这时虽是夜晚,但两军皆高举火把,急急赶路,离远就能看到火龙般的军队在快速移动。黄彬的斥候骑兵秉承了一贯五里一巡,十里一哨的良好作风,即便在夜间,他们还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支往东方进发的元军队伍。黄彬得到后,马上派出两员猛将,急速抄近路,走捷径,埋伏在元军前进方向的黄土岗,单等他们进入埋伏圈。这两员猛将就是田元震和尹潮春。这两人可怕啊,一个,是连常遇春都禁不住称赞其勇猛的,田元震是也;一个,是手提四百斤沙袋压服天马,孤身入阵,左右手各擒一名元军金虎符大将的大力士尹潮春。由他俩在黄土岗伏击韩札儿,也该韩札儿在此处折戟沉沙了!

话说元军突出重围,暗自庆幸逃出生天之时,又萌生出建功立业,夺营抢寨之美梦。黑幕中一座黑压压的山岗越来越近。韩札儿为众将打气:“前面就是黄土岗,过了黄土岗,离沈儿峪明寇营垒不足二十里,我们赶在日出前抵达那里,然后突然杀去,贼人必然无备。此战,我军必胜!”
谁知,话犹未了,前方黑暗处一阵梆子响,飞出无数的火铳弹和箭雨。冲在最前面的一批元兵一片叫嚷,人仰马翻者,所在不少。紧接着,一声炮响,黑暗处无数火把涌出,霎时间灯火通明,一队明军呐喊着拦住去路!
韩札儿也几乎中箭饮弹,那匹战马一阵长嘶,奋蹄直立,老韩忙于控制它时,明军已经冲杀过来了。

大力士尹潮春一手持马缰绳,一手执御赐宝刀,高喊道:“大明王师在此等候多时了,鞑子快快下马受绑就擒,否则,格杀无赦!”纵马当先冲来。韩札儿大怒,喝令士兵放箭,哪知道,弓弦响出,竟然只有几支流箭扑了出来。原来,战斗时间太久了,蒙古军士箭袋里早已是空空如也——凭这装备也敢突袭明军沈儿峪大营,我也是醉了。
尹潮春一个十字斩,只听见“当”、“当”两声,两支流箭被击落,其余的流箭从他耳边呼啸而过,命中率顿时为零!
韩札儿抡起开山大斧头,叫道:“南家子,休得猖狂,纳命来!”说着就要冲上去与尹潮春搏命。身边的阿儿思阑早已飞马而出——突围时,他已经把战马抢到手,他说:“大人,杀鸡焉用牛刀,待小人去取了贼将首级过来。”一边说着,就一边双刀上下飞舞,直取尹潮春。
尹潮春见了,毫无惧色,也不打话,挥刀与他厮杀起来。

咦,阿儿思阑大战尹潮春!
一个,绰号狮子,勇悍无比,虽为奴隶,忠心耿耿于主人,必要时可以舍身救主,视死如归。
一个,大力金刚,金銮殿上,金瓜武士尽为败将,战场之上,口衔金刀,赤手生擒两名元军金虎符大将者,端的是典韦重生,存孝再世!
说话间,二人已经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来来回回,打了十几个回合!阿儿思阑虽然勇猛,到底整夜长时间战斗,气力上多少有些不济,打着打着,他就渐渐处于下风了。而尹潮春呢,力大无穷,浑身是劲,他越战越勇,占尽上风!眼看阿儿思阑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就要败下阵来了!

韩札儿一跺脚,喊道:“都呆了么?傻看什么!来,跟我一起上!”说着,带兵往尹潮春掩杀过来。
那边的田元震哪肯让他得逞?梆子再次响时,又是一轮的火铳、箭雨,又一批元军战士倒于血泊之中!韩札儿本人也再中了三箭,虽非致命伤,却也痛苦难言!元军这一轮冲锋又大打折扣了。

与此同时,尹潮春和阿儿思阑的决斗已分胜负,不,是生死立判!
只听见尹潮春怒斥一声,随即寒光一闪,阿儿思阑右臂上就吃了一刀。那金刀是自上而下斩劈下来的,“咔嚓”声中,刀锋不仅深入肌肉,连肩胛骨也斩断了!阿儿思阑痛得大叫一声,右手弯刀马上脱手堕地,还没来得及拨马逃逸,就见尹潮春轻舒猿臂,一把揪住他的腰带,喝一声“过来”,阿儿思阑顿时双脚离开马镫,被尹潮春硬生生地扯离了马鞍,跟着就被抛在地上。尘埃翻起处,数名明军长枪手一拥而上,“噗”、“噗”、“噗”,数枪齐下,可怜的阿儿思阑身上已然血如泉涌,刹那间,成了死狮一具!

韩札儿见了,“哇哇”大叫,撕心裂肺啊!这阿儿思阑说是他的奴隶,却是从小在韩札儿家中长大的高丽族人,为人不仅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他勇猛彪悍,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勇士!韩札儿特意为他起了蒙古名字,原本打算打完仗就恢复他的自由身,并为他娶妻成家,如今在战场上,牺牲于大蒙古国的王事!
一时间,韩札儿暴跳如雷,奋力操起大斧头,连气砸倒了数名明军战士,往尹潮春这边杀来,他要为阿儿思阑报仇!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鉴于《大明北伐》是否夸张虚伪之作的回应,这里提供徐达的《平沙漠表》文(节录于《平胡录》,又名《北平录》):

爰以今年四月之中,师至定西之北,逼虏营而筑垒,出峪口以陈兵。将校怀敌忾之心,士卒愤超乘之勇。霆驱电掣,渠首弃甲而遁逃,兽骇禽惊,虏众望风而降附。吐蕃抱罕之列阵,无不土崩,忙忽高昌之群酋,悉皆面缚。山川为之辉震,草木为之昭苏。壶浆之迎,无思不服,幅员之广,有德必归!

这里,提及的“吐蕃”、“抱罕”、“忙忽”、“高昌”字眼,表明扩廓帖木儿的军队组成的确很复杂,其中的“抱罕”,应该就是“枹罕”,古地名,在甘肃南端,这里借以指西羌人,在元时基本上已是回鹘人(即畏兀儿人,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祖先)。“忙忽”,就是蒙古人。“高昌”,在元朝人,是“回 回人”的一部分,加上“吐蕃”(今天藏族人的祖先),扩廓帖木儿的军队是个多民族的大杂烩。徐达的《平沙漠表》把上述的多民族名字一口气列举出来,也一骨碌全部扫平,真是满怀豪情,壮志凌云之盛举!大明,也就是大汉,从此底定山河,纵使满清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汉人,仍然是坚强地生活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之后的洪秀全、孙中山,甚至蒋介石,无不以恢复大明江山作为汉族复兴之旗帜,他们都到朱元璋的陵墓前祭祀祈祷,以朱元璋之北伐事迹为榜样,号召全中国人民驱除鞑虏、抗击日寇。
《大明北伐》,不仅没有夸张虚伪,甚至,我还觉得,不够。李文忠的表文更是气壮山河!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田元震的武器,与“双飞挝”有些类似。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6.

可是,田元震早就盯着他这位元军主将了!
田元震数次看见元军阵中头戴圆帽,身披战甲,胯下宝马良驹,身后一杆统军大旗的蒙古将军高举大斧,挥斥冲动,号令战士,如今又见他疾驰而出,向尹潮春用革命勇猛杀去,就知此人必是元军大头目,哪肯放过?
只见他大吼一声,策马而出,双手舞动一对铁挝斜刺里赶来,截住了老韩。

什么武器?
铁挝(鐵撾)!
什么是铁挝呢?
“挝”读如“爪”音,铁挝就是铁爪么?
根据宋代的兵书记载,当时宋军中有铁爪枪和铁爪棒,估计就如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之类的武器,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有武器“双飞挝”的配图,并有文字说明:“用净铁照式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人丢去,着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根据这段文字的描述,所谓挝,就是用铁制造的类似于手掌(鹰爪)一般的武器,并且,五个手指能够灵活地控制,用以抓勾敌方人马。
可是,田元震的武器不是双飞挝,而是铁挝,只是有些类似而已。有人直接就说是铁棍,并引用陈友谅弑杀徐寿辉的事例来说明。当时(1360年),在太平府采石矶战船上,陈友谅“先使人诣寿辉前,佯为白事,令壮士持铁檛自后击碎其首,弑之”(《明太祖实录》)。
这个“檛”和“撾”读音都一样,可是,解释却不尽相同。“檛”,目前没有简体字;“撾”简体字为“挝”。檛指的是木棒,即棍子,铁檛,就是铁棍子。而撾(挝),按照茅元仪的陈述,大概就是长柄铁掌了。
总之,田元震这武器很特别,当年他与常遇春狭路相逢,格斗厮杀时,常遇春就对他手中的武器感到很惊讶,也就特别留意他了。也许,如同传说中隋唐之际的宇文成都,手上使用的是鎏金铛那样,田元震这武器还真让敌手吓一跳!

可不是?
他冷不丁冲出来,挥舞一双铁挝劈头盖脸打来,韩札儿果真吓了一跳:“什么武器?”却不答话,只是吼叫一声,一斧头锄去!
说说韩札儿这斧头,本是察罕不花的武器,自从韩札儿兵败黄河西安的黄土塬之后,身上趁手的兵器也不见了,察罕不花便把这开山大斧头送给他使用。还别说,老韩就是一条好汉,三十多斤的开山大斧头到了他手里,舞动起来,如同拿着一根木棍子比划一般,丝毫不费力气。但现在,他已是遍体鳞伤,人困马乏,双手虽然仍一如既往地运动他的大斧头,却没有身体毫发无损时来得称心顺手,与敌人厮杀时,颇觉力不从心了——之前和顾时对战,已有这么一种感觉了。
田元震见他运斤如风而至,也不去硬碰,只是侧身避过,同时,右手的铁挝“呼”一声扫去……

按理说,这两支铁挝,就如一双铁锏或者铁鞭一般,遇着长兵器,就得讲求左右逢源,前后呼应,才可以制敌于死地。起码,韩札儿就是如此认为的。所以,他用斧柄来隔开铁挝。可是,他却不懂铁挝的特性哟,这铁挝,就是个铁手掌,挝上有五指,皆有倒钩。韩札儿仅是轻描淡写地隔开它,何尝想过,铁挝上的五个倒钩的功用?只见田元震顺势把铁挝往开山大斧的长柄划下,那锋利无比的倒钩“嘶”一声——韩札儿痛得大叫一声!
什么回事?原来,铁挝上的倒钩把韩札儿的右手指连皮带肉扯去,露出指骨来了!
老韩始料不及,对方的武器竟是如此厉害!

他的食指和中指鲜血淋漓,只得咬牙切齿暴怒狂吼,再来一斧,力劈田元震的头颅!
田元震知道他力大,可是,这位能够与常遇春接战几十个回合的战士,难道不敢与韩札儿过招么?来!田元震气运丹田,鼓足力气,双挝一个十字架,借着战马的冲击力度,以“举火烧天”之势,接了韩札儿这一斧。
只听“哐啷”一声,你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两人不禁大吃一惊!
田元震担心自己的力气不够,不足以抵抗韩札儿的大斧头,结果呢?他的一双铁挝架起来的“十”字,不仅没有被大斧头劈开,反而把它蹦了出去!
韩札儿满以为一斧下去,敌将必然武器脱手,甚至人马俱毙,谁料对方不仅把斧头蹦了出来,自己的一双虎口竟然隐隐作痛,似有裂开之感!
这明寇竟如此大力?
韩札儿不敢小觑田元震了,加之方才手指上已经吃了一亏,便把一柄开山大斧舞起来,狠命战斗了。
田元震呢?已经探知对方的力气到底去到何种程度了!这下子,他放开怀抱,将一双铁挝挥动着,越战越勇,那铁挝上的十个指型倒钩尽情发挥它们的作用,只是几个来回,韩札儿身上、战马再次添上几道伤痕!
当然,老韩不肯示弱,却也没有退路了——不仅尹潮春领兵扑来,与蒙古战士进行绞肉战,真正支援南方杨家洼战场的总指挥官黄彬也带着部队赶到了!

当下,过万明兵,团团围住三千多名蒙古兵,那种阵势,这个战场,在明军看来,自然是士气爆棚,热情高涨;在元军看来,铁定的沮丧万分,前途渺茫!
那,还要打么?
黄彬派出一百多名“大声公”喊话来了:“大明天兵降临,蒙古鞑虏速速投降!”
“降者免死,顽抗必诛!”
随着叫喊,一轮轮的火铳和弓弩纷纷扑向蒙古军队,蒙古兵哪里还抵挡得住?
——刚刚离开狼窝,如今又再落入虎口!

但是,他们还没有集体崩盘,那边,他们的领军人物韩札儿,已经败下阵来了!
的确,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韩札儿不是田元震的对手。田元震不仅胜在气势,更重要的是胜在他本人的武艺和胆量!一个,在数年前,不识常遇春为何人的初生之犊,竟敢与他战斗于月夜之狭路山径的无畏战士,如何抵挡不了韩札儿这个五十开外的老将呢?
——韩札儿在1351年跟从老总兵察罕帖木儿起兵镇压红巾军时,已年满三十岁,到1370年定西之战时,刚满五十岁!
何况,老韩毕竟夜战多时,丢失了营垒,又多处受伤,兼且气急败坏般冲突奔驰,图谋突击明军沈儿峪大营,搞到人困马乏,他如何斗得赢田元震?
看看实在无法战胜对方,老韩只好大吼一声,拼力撞开田元震一双铁挝的封锁,双腿一夹战马——他那“脱木尔哥剌”(火龙驹)真是一匹好马,依然动如脱兔般跳出战圈,打算拔腿就跑!

尹潮春那黑洞洞的火铳口,已经瞄准老韩多时了。
那杆火铳,在绰绰火光中,镌刻着的铭文依稀可见:“洪武二年六月”、“骁骑右卫”、“重弍斤捌两”……
尹潮春当年,就是拿着与之类似的一杆火铳枪,瞄准城外六七十步之遥的阵地上的常遇春,酷似一名狙击手,在城上的垛口等候着,常遇春骑着高头大马,一步一步地走近赣州城池……
常遇春一旦进入射程,尹潮春立刻开枪——
不料,由于他实在太紧张了,双手不仅手心冒汗,右手食指扣动扳机时,也是哆嗦抖动的,于是,这一枪,没有打中常遇春的要害部位,而是击中常遇春头顶上的阔檐壮帽!
常遇春当时大吃一惊,回马就跑,尹潮春再举枪时,常遇春已经跑出射程之外。他急急忙忙地跑向大铁炮,燃点引线,打算用大铁炮轰击常遇春。那常遇春受惊后,精明之极,哪里还会犯险?结果,尹潮春的大铁炮打出的石弹,也仅仅在常遇春面前坠下而无法伤害目标!尹潮春只得长叹了事。

吸取了当年的教训,这次尹潮春的火铳枪,没有对着韩札儿的头颅,而是对向那匹“脱木尔哥剌”——这目标毕竟比韩札儿的脑袋大了好几圈!
“嘣!”
一声响处,硝烟袅袅,“脱木尔哥剌”的火红火红的马肚子,顿时穿了一个大洞,血水马上喷泉般涌出!
韩札儿大惊!
战马再也无法带他突围了!
那边的黄彬一声令下,数十名步兵一拥而上,就在脱木尔哥剌打着跄踉,垂垂欲倒,韩札儿惶恐万分,不知所措之时,夺了他的武器,把他扯下战马,随即五花大绑,裹了个严严实实!
——韩札儿从此成了战俘!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谢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有人问我,写这《大明北伐》图个啥?还问,有没有出版社联系我?
回复:没有。试问,这是为明朝翻案的作品,谁愿意冒这个险?搞不好,说不定会被判个破坏民族和谐的罪名。写《大明北伐》,完全是我本人的一个业余爱好。你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数十年如一日的两点一线的上班,然后就退休,接着死去。人一生也就空空如也,不留点东西,也真的是空空如也。别人打麻将,跳大妈舞,钓鱼啊什么的,我就写点东西(当然还拍拍照,特别是美女照),到时两脚一伸,就万事皆空了!若后人扫一下二维码,这《大明北伐》说不定还能重见天日,也不枉我在人世间溜达一场!只有这个信念,如此而已!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7.

田元震策马而至,问道:“大人,何必捆扎此虏,剁了不就一了百了啰。”
大明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黄彬笑道:“元震,你可知此虏是何人?”
那边的韩札儿挣扎着,大吼道:“某乃韩札儿!要杀要剁,尽管来!怕死的不是大蒙古国的韩札儿平章!”
黄彬对田元震说:“你听听,他就是韩札儿,王保保的手下大将,身份特殊,擒拿了,由大将军发落为好。”然后,转头对韩札儿笑说:“韩札儿鞑子,休要逞口舌之能,如今你已为阶下囚,生死岂由你自主?自求多福吧!”
便一边吩咐众将士向元军发话:“韩札儿已经被擒!尔等速速投降!无谓送死!”
“韩札儿被擒,鞑虏快快缴械投降!”
一时间,声震山岳,荡气回肠,除了零星的几起战斗之外,绝大多数的蒙古军士都缴械跪地投降了。
那几起零星的战斗,也不过是几员蒙古副将在顽抗,可是,哪里是尹潮春和田元震的对手?不多时,悉数平定!

此时,韦正带着数千名骑士急速赶来,与黄彬会师。他看到已经生擒了韩札儿,便喜滋滋地向黄彬道喜。黄彬当然夸赞韦正他们的英勇战斗,把杨家洼大营的元军打得落花流水。然后,他看看整个战场,对韦正说:“大将军命我们前来参加杨家洼战役,如今,胡虏已经被我大明王师打垮消灭,我得回去复命,跟着大将军去追剿王保保了。”
韦正说:“好!参政大人,此处就留给我韦正处理吧,顾都督和陈都督他俩已经收拾好杨家洼那边的胡虏营垒了。你们一路奔驰,辛苦啦!”
黄彬笑道:“同为国家办事,何辛苦之有?”
说罢,便传令:“马上北上追击王保保!”
众军兵便旋风般席卷而去。
韦正望着这支夜里来,夜里去的黄彬部队的远去,禁不住大声叫道:“参政大人,替我们多杀鞑子!擒拿那王保保!”
黄彬的亲将高声回应:“放心吧,我们一定把胡虏通通杀尽,全部擒拿!绝对不会让王保保逃出大明国境!”

徐达听完黄彬的复命,微笑着,竖起拇指,对他嘉许道:“黄参政,你部出色完成任务,了不起!如今王保保带残众往北逃逸去了,众将官业已穷追,你就稍事休息吧。”
“往北去了?”黄彬问,“众将官已经追击多久了?”
“大约半个时辰吧。”徐达说。
“大将军!”黄彬对他说,“此去北面三十余里,有元军把守之古城,在下驻兵青岚山时,就打探到元军的谋士蔡子英在古城牧马养兵,若王保保遁入古城,凭险固守,众将官骤然杀去,仅以步骑战士,恐难取之!”
徐达说:“是啊,我忘了这座古城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众将官风卷残云般追去,只有步骑军,没有攻城战具,若猛攻古城,王保保负隅顽抗,我军伤亡必不在少数。”他又说,“方才,蒙古鞑子在车道岘土坡上以砲石滚木和弓弩伤我战士,我命赵耀回去调遣火炮战车,他还没有来得及把火炮战车送来,胡德济和降将就奋勇杀灭了土坡的胡寇。如今王保保若遁入古城,赵耀的火炮战车就能派上用场了!”
他对亲随李新说:“你马上传令,让赵耀把火炮战车带上,急速赶赴古城前线,休教王保保有喘息之机会反扑我军!”李新马上去办。
然后,他又对黄彬说:“你部如今成了最后一支追杀王保保的军队了,暂且在此处休整一下,待赵耀的火炮战车抵达,马上带着,攻击古城去!”
“遵命!”

徐达和黄彬一点儿也没有猜错,王保保果真就被蔡子英接入了古城。这一座古城,就成了王保保最后的堡垒——虽然仅仅支持了两三个时辰,最后也只得逃离而去,却教明军损兵折将,伤亡不少!
蔡子英才能的充分发挥,尽在古城之战!
这,也是战后大将军徐达痛下死命令“务必缉拿蔡子英”的核心原因!

这古城,名字已经失传,乃当年北宋范仲淹经略陕西之时,为了防备西夏党项人的侵扰抢掠而修建的古城堡,冉冉三个多世纪,端的年代久远,在那战火侵袭,加上边塞强悍风沙的侵蚀下,古城早已荒废而至于毁坏、崩塌。蔡子英领三千元军进驻此地时,目之所及,雉堞无存,边墙圮毁,步之所至,黄沙漫漫,荒草萋萋,真个“荒凉”、“败坏”四字了得!
好一个蔡子英,三道指令下去,不数日,古城面貌焕然一新,一个防御能力颇强的城堡便矗立于定西北部的黄土地之上!
第一道指令:要有水。
五百人分批分地段,挖井以及疏通城堡之外的蜿蜒小河——这是接通关川水的一道淤塞的河道,让河流流入古城的暗渠。这个任务,三日内完成,古城有饮用水源了。
第二道指令:要有边墙。
又是五百人,把周围大约五里长的废旧倒塌的城墙修葺补筑好。蒙古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修建城堡,所谓骑马射箭,横行天下,自由自在,驰骋世界,谁个喜欢建筑堡垒,自废武功?可是,在蔡子英反复做思想工作之下,那些蒙古士卒还是按时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三道指令:古城之内外,建筑一系列防御工事,什么拒马、鹿角、石垒、土堆、箭塔、射楼……等等,一应俱全。这些工作,派出的执行人员有一千人。
剩下的,就是放牧了,也是一千人。
蔡子英在明军大将军徐达抵达定西前线的次日,就把古城锻炼成为一个小城堡了。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养肥那些牛羊驼马,源源不断地向扩廓帖木儿输送军粮。

当然,这个小城堡,有着重要的致命伤,那就是它的防御体系中,无法配备重型武器!更加缺少制胜的火器!
四月七日下半夜,其实,已经是四月八日的凌晨了。那时,子时刚过,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就领着败兵逃到古城下,蔡子英前来迎接。一入城内,扩廓帖木儿忍不住叹息数声,把情况简要说了一下,当然,具体的详情,他来不及细说了。
因为,明军已经到了城下。
头一路人马,就是孙兴祖!
蔡子英马上登上城楼,指挥城内城外的战士立刻投入战斗。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洪武三年十一月皇帝朱元璋大封功臣,定为六公二十八侯——
六公者,
李善长(韩国公)、
徐达(魏国公)、
常茂(郑国公,常遇春子)、
李文忠(曹国公)、
冯胜(宋国公)、
邓愈(卫国公)。全是凤阳及其周边人士。

二十八侯者,
汤和(中山侯)、
唐胜宗(延安侯)、
陆仲亨(吉安侯)、
周德兴(江夏侯)、
华云龙(淮安侯)、
顾时(济宁侯)、
耿炳文(长兴侯)、
陈德(临江侯)、
郭子兴(巩昌侯)、
王志(六安侯)、
郑遇春(《明史》作荥阳侯,《明太祖实录》作荣阳侯)、
费聚(平凉侯)、
吴良(江阴侯)、
吴祯(靖海侯)、
(以上十四人为濠产人士,即朱元璋老乡)
赵庸(南雄侯)、
廖永忠(德庆侯)、
俞通源(南安侯)、
华高(广德侯)、
(以上四人为巢湖水师来归着)
杨璟(营阳侯)、
韩政(东平侯)、
曹良臣(宣宁侯)、
(以上三人为渡江前后来归者)
康铎(蕲春侯,康茂才子)、
朱亮祖(永嘉侯)、
陆聚(河南侯)、
(以上三人为元军来归者)
傅友德(颖川侯)、
胡美(豫章侯)、
黄彬(宜春侯)、
(以上三人为陈友谅部来归者)
梅思祖(汝南侯)、
(以上一人为张士诚部来归者)
总计六公二十八侯,朱元璋在衡量功臣的功绩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
不过,细心想下,会发现有些原本有侯爵之封的功臣竟然不在名单之内!比如,薛显哪里去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8.

孙兴祖领平定、庞禋等人赶到古城之下,但见城外战塔、箭楼等各种防御工事遍地皆是,城头上竟然灯火通明,元军士卒刀枪林立,剑拔弩张,心下大为惊讶,当下勒住战马,仔细观瞧。
忽听城上一声号炮,无数的飞箭如飞蝗般扑来!
城下明军距离太近了,尽在对方弓箭的射程之内。大兴左卫指挥使庞禋就在全军的最前面,箭雨扑来时,他连忙拨马闪避,却被身后的战士阻住去路,就在他左右冲突,挥剑拨打飞箭之际,身上已中数箭,其中一箭正中面门。庞禋大叫一声,堕于马下!
左右战士急忙去救,却见城头上又一轮飞箭射来,呜呼可怜,这五六名救人的战士,连同倒在地上的庞指挥使,都成了箭猪——壮烈牺牲了!


燕山右卫指挥使平定又怒又急,大吼着:“胡虏可恨!我平定要尔等血债血偿!”
便又飞马往前面的箭塔攻去。箭塔上,埋伏着七八名蒙古战士,暗夜中毫无动静,看着平定走近,忽然呐喊起来,把一枚枚箭簇向着这位明军将领射来!
好个平定,吸取了庞禋那血的教训,他将手中长枪舞动如同风车旋转一般,挡住了这一拨箭雨,却不敢再前行,打马退出射程之外。
孙兴祖赶上来,对他说:“平指挥,不可盲冲过去。”
平定双眼通红,说:“庞指挥为国捐躯了!鞑虏可恨之极!我一定要报仇雪恨!”
孙兴祖扬马鞭,指着黑暗中如同高山般耸峙着的古城,说:“王保保定然逃入城去了,我们都是马军,急冲冲赶来,一时间难以攻克这座城池,先视察下地形地势吧,看看如何取它才好!”他也很难过,继续说,“庞指挥为国捐躯,可歌可泣,我军一定要为他报仇,一定要拔除眼前这座城堡!”于是,吩咐众人收敛起庞指挥的遗体。

二人观看间,后队的薛显、朱亮祖、曹良臣已经赶到,他们听闻指挥使庞禋壮烈牺牲,心感痛惜——这三人都是冯胜那边追过来的。江西行省右丞“薛猱儿”薛显打马奔上一座小土坡,他的亲随打着灯笼火把随后,孙兴祖、朱亮祖和曹良臣也跟着上来,都认真地视察起这座古城。此城虽小,却是铁桶般的防护,各色防御工事一应俱全,城外的拒马、战壕、石垒、土堆皆是,城头上,元军积极备战,满是士卒,还有些大型的弓弩和滚木檑石之类,堆放在城头上,元军的战旗在夜空中,随着灯火的明暗,飘扬着……
薛显说:“此城一定要在天亮前拔除,否则,王保保龟缩在里面,很快就会喘过气来,那时,要擒拿他就难了。”
众将点头称是。
薛显扬马鞭,指着古城的东西两翼,说:“此城左右连着黄土高山,如同一座隘口,堵住我军北上的道路,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看似难攻,实际上,颇有漏洞。”
他停了停,继续说:“漏洞就在它的东西两翼。大家看,敌虏以为这城东西两翼都是高山,我军万难逾越,想来个南北夹击他们势如登天。依我看,我军无需翻越过去,搞南北夹击的战术。”
曹良臣说:“难道只一味地从这边强攻?”
朱亮祖道:“那样子,伤亡会很大啊。”
孙兴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凡战争,哪有不伤亡的?如今,我军穷追王保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也是最要紧的关头,打下这城堡,就能活捉王保保,毕其功于一役!诸君,我来打头阵吧!”
说着,就要冲锋。
薛显连忙说:“且慢,孙都督!你看,”他再次举起马鞭,指着隐约可见的黄土高山,对孙兴祖说,“我军三路杀去,我由左翼杀上左边的高山,那边地势高于此城,我在那里射击城中胡虏,吸引他们一部分兵力。”
曹良臣随即响应,说:“我由右翼杀去右边的高山,也在那里射击胡虏,也吸引他们一部分兵力。”
孙兴祖说:“好!地面上,则交给我和亮祖负责!”
朱亮祖说:“好得很!孙都督,我打头阵,你来继后!”
孙兴祖笑道:“亮祖,这也要争先么?”
参政朱亮祖说:“去年(洪武二年,即1369年),我随廖将军(指廖永忠)征南,凯旋时,圣上让皇太子(指朱标)率百官迎劳于龙湾。陛见圣上时,圣上赞许慰劳有加,之后,又让皇太子送廖将军回府第。这是何等荣光之事!如今,北伐王保保,若然生擒了此虏,龙湾之郊迎,恐怕就是圣上亲自出马了!”他低声对孙兴祖说,“我也想立这奇功呢!我大明之功臣庙,岂能少了我朱亮祖!”

——朱亮祖这桩心愿,是永远都没能实现的。可是,孙兴祖,已经在大明功臣庙上赫然耀目,享受大明帝国最高级别的春秋祭祀了!洪武二年六月竣工并投入国家祭祀用途的京师鸡笼山大明功臣庙中,总共有二十一位大明开国功臣之塑像(后来陆陆续续,增设了更多的功臣牌位,可是,就没有朱亮祖),孙兴祖就是名列第二十一的那位功臣了。在他前面,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次李文忠,次邓愈,次汤和,次沐英,次胡大海,次冯国用,次赵德胜,次耿再成,次华高,次丁德兴,次俞通海,次张德胜,次吴良,次吴祯,次曹良臣,次康茂才,次吴复,次茅成,次孙兴祖。
——这份功臣名单,显然有问题。出问题的正是沐英。洪武二年,六月,要说朱元璋特别垂青他的义子,也轮不到沐英,何文辉的出道从军之经历及战功远远超越沐英,何文辉没能进入功臣庙,缘何沐英可以进入?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朱元璋特爱沐英,沐英能够名列功臣庙,也不可能排名那么靠前(名列第六),比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这些功臣的排名还要前!另外,那位赫赫有名的冯胜(也就是冯宗异、冯国胜)将军,竟然未能进入功臣庙!

二十一名功臣,有些已经去世,他们大多数是壮烈牺牲、因公殉职的,有些仍然健在,还在战场上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洪武皇帝朱元璋特命“死者塑其像于庙祀之,仍虚生者之位”,让礼部每年正月、七月享太庙之日,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上述名单中,曹良臣、吴复等人与朱亮祖一同参与了定西之战,他们在定西战前已经是国家级功臣了,可是,他们的战功,并不一定超越朱亮祖,故此,朱亮祖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他就冲着建立伟大功勋而来的,哪肯落后于他人?
其实,不仅是朱亮祖,参加定西之战的很多优秀的指战员,他们的心态,和朱亮祖也差不多!要知道,进驻大明功臣庙可是他们心中伟大的理想!
鸡笼山的上千级石阶,两旁都是苍翠欲滴的松柏,有石人、石马、石兽相伴,迎面的汉白玉大门上,“功臣庙”三个大字,乃皇帝朱元璋的手笔,进入大门后,还有一道牌坊,上书三个大字:“英灵坊”!
——你以为,《大明北伐》里的所谓“英灵榜”是胡说杜撰出来的啊?要不是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奇思妙想,“英灵”两个字还真不会出现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里!

好,闲话少说,孙兴祖听了朱亮祖如此说,便点头同意了。
那么,朱亮祖时刻到了!
想当年,宁国之战,他是何等的威风百面!那可是连常遇春都“被伤而回”的战事!如今,他就要斩将夺旗,破坏蔡子英的铁桶城堡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299.

朱亮祖,日后的永嘉侯,广州人对他的印象颇深,皆因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坐镇此地,主持扩建广州城,他把广州城向北扩大至今天的越秀山,并在山上修建了一座楼宇,取名“望海楼”,后称“镇海楼”,俗称“五层楼”——也就是五层高之意。可惜的是,今天所见的镇海楼,已经不是当年明初的望海楼了,历经多次的毁灭和重建后,现在的镇海楼已经是水泥钢筋结构的现代化楼宇了。
故此,朱亮祖还是对广州有贡献的,虽然他也在这里栽倒而至于身败名裂。

在1370年四月八日凌晨这个时刻,朱亮祖却是个英姿勃发,豪气逼人的英雄汉。
只见他高举长枪,喝令冲锋,他的部属一涌而上,跟着他直奔元军一众箭塔、战楼。上面的元军急忙放箭,就在明军马前,“嗖”、“嗖”、“嗖”,射来无数飞箭。朱亮祖毫不畏惧,从箭袋内掏出狼牙箭,张开黑漆弓,瞄准箭塔上一名元兵——他正把头探出来,察看情况,朱亮祖喝一声“着”,那箭离弦而去,不偏不倚,正中那元兵的头颅,他便不啃一声,倒了下去。
朱亮祖对身后士卒说:“亮出你们的弓弩来!”

这一批战士,可是他的嫡系亲随,乃朱亮祖担任广信卫指挥使时就一直跟随他四处作战的老部下,人数虽然不多,才一百多号人,却是能征惯战、勇力非凡的战士,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指挥官朱亮祖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密切的战友关系,他们对主将的战斗套路、技术和各种指令颇为熟悉而又能贯彻执行,一句话,就是配合得天衣无缝。如今听了朱亮祖的命令,毫无例外地弓弩如满月,利箭搭上弦,单等主将的最后指令。
朱亮祖说:“绑上火药袋子!”
哟!这可是要用火箭射击元军啊!
那一百多号战士纷纷从腰间掏出火药袋子,将它们绑在箭杆上——那袋子里的除了火药,还有硝石粉,硫磺碎和毒砂粒,当然,还有一根引信。
“点火,射击那箭塔、战楼!”
朱亮祖话音刚落,就听见左右战士齐声呐喊,一百多支火药飞箭直扑元军的箭塔和战楼。那些飞箭并不仅仅以射中敌军为目的,而是在射击敌军的同时,也以箭塔和战楼为目标,弓弦震响之声不绝于耳,箭头射在军士和塔、楼的木板上,火药袋子随即起火燃烧,火药、硝石、硫磺和毒砂带来的烈火、浓烟和毒气瞬间充斥着元军的敌前防御箭塔和战楼!元军禁不住一阵混乱!

那边的孙兴祖有见及此,恍然大悟之余,也指令军士有样学样,纷纷把火箭射向眼前的元军防御工事。
古城外的多处元军防御工事随之解体!
古城上的元军也慌了,毕竟城外的障碍物、掩体和塔楼就是他们的第一道防线啊!
蔡子英却不慌不忙,一挥手,让士卒把数台巨大的强弓搬上垛口,他下令:“以凤凰弓射之!”
此弓名为“凤凰弓”,实为由弓改造而成的强弩,这本是北宋时雄州守将和诜研制出来的,专门对付契丹骑兵攻城之用的强弩,据说可射三百步之外的目标。进入南宋时,由韩世忠改良,改名为“克敌弩”,当年黄天荡之战,他就用“克敌弩”(即改良版之“凤凰弓”)发射燃烧的弩箭对付金兀术的战船,结果,金军大败而逃,慌不择路,被困于老鸦河,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出了个汉奸卖国求财,兀术的老命就会丧于此地了。
如今,蔡子英将凤凰弓摆上城头,就要让明军好受!
你看那弩床上放置的三支弩箭之外,还有一杆标枪!此所谓“一枪三箭”也。一旦发射,命中率奇高,杀伤力奇高,何止人仰马翻,简直是无坚不摧!
蔡子英从哪里学来这一招啊?

蔡子英,元朝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汉人进士出身,从军多年,耳闻目睹,深知蒙古以及蕃汉兵种的优劣利弊,老总兵察罕帖木儿与刘太保刘福通厮杀多年,互有胜负,如何才能发挥蒙古军团的优势,克制对方的城防能力呢?作为参谋的蔡子英,的确有他的长处,他翻遍所能见到的兵法、军志,对南宋时期那部《德安守城录》了然于胸,以它作为“反面教材”,他建议察罕帖木儿长围汴梁城。先是示弱,诱敌出战,围而攻之,杀灭出战部队;继而围点打援,同时绝劫对方粮道,花了三个多月,终于拿下汴梁城。后来,察罕帖木儿被刺杀,扩廓帖木儿为报父仇,急攻益都城,蔡子英又建议挖地道,决瓮城等战术,攻克了益都城。
这些都是进攻获胜的范例,如今,到蔡子英负责防守了,《德安守城录》不就成了他按图索骥的正面教材了?

这数台凤凰弓,就是他用来对付明军攻城的强有力的武器了!
说话间,元军已经将七八台凤凰弓对着城下的昏暗世界。
蔡子英喝令士卒向空中发射火箭,这不仅是发射凤凰弓的信号,也是照明“弹”——就在火箭那么丁点儿瞬间的有限的照明下,“嘣”、“嘣”、“嘣”强弩劲射,“一枪三箭”的射击模式可真厉害,枪尖所及,势不可挡,箭到之处,一切披靡!战马为之皮开肉绽,趄趔跌撞,俯仰悲鸣,军士不免贯颅穿胸,血溅骨糜,匍匐惨叫!一时间,明军死伤无计!
城头上的元军一阵狂喜,大咧咧地张嘴欢呼!
蔡子英再令士卒快速填放枪尖,准备第二轮射击。

那边的明军指挥官平定,眼看自己的战士伤亡惨重,急急命令:“散开,散开,以雁翎阵前进!”
什么叫“雁翎阵”?这是明军面对敌军强有力的防御,特别是弓箭兵的群射时采用的前进方式,就是让单兵持盾执刀横排成一列,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并以大雁时而“一”字,时而“人”字般飞行的形式前进,目的在于避免我军扎堆成团,减少对方弓箭的命中率。果不其然,明军一旦采用雁翎阵前进,元军凤凰弓的杀伤力顿时大减,即便那标枪依然洞穿目标,那“一枪三箭”的“三箭”则几乎没有作用了!
如此一来,蔡子英也紧张了,毕竟明军势大而来,若然凤凰弓不能起到巨大的阻吓作用,接下里的形势必定更加严峻。
他叫亲随把火把举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擒贼先擒王,看看明寇的主将在哪里,先把他干掉再说。”
是啊,他的凤凰弓射程可是三百步呢!三百步,几乎相当于现在的五百米了!
好,就用这台凤凰弓,袭杀对方主将!
蔡子英心里想着:“当年,宋真宗和辽国萧后的澶州之战,宋军就是用强弩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览的,如今,祈望上天可怜,找到明寇的主将,一箭毙其命,胜于百万雄师!”
就在火把晃动间,他发现了明军燕山右卫指挥使平定,正在指挥明军继续前进,那距离估计不足一百五十步!他把右手一指,凤凰弓悄悄转向平定。

可是,蔡子英的如意算盘却似平定心中所想!
平定见城头元军防御力量如此强劲,心里也在想:“到底是什么人想出的计谋?用城堡阻止我军的追击?”他那夜鹰之眼,巡视着城头,忽然看到城头上火把晃动,竟有一将探头出来观望!
啊!那不就是敌军主将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
好一个平定将军,飞快地掏出弓箭,弯弓搭箭,瞄准火把旁边的那员蒙古将军,喝一声“着”,那箭立马飞去!

与此同时,蔡子英把右手一挥,那张凤凰弓“嘣”一声开射!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墩灯”,用于夜间照明的墩灯,出自《防守集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套《中国兵书集成》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军事图书馆里,也许这是古代的兵书,已经没什么用了,特别在军事科技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发展的今天,那些人海战术、落后武器,甚至一些地形地貌都已经改变,冷兵器时代一却不复返了,这些兵书还有用吗?《防守集成》在这套书中名列第四十六册,为清人朱璐所辑,其内容多为辑录前人的兵书,诸如《武经总要》、《武备志》等等,自创的内容很少。其价值在于把清末以前的各种防守战术(包括城防体系、兵员训练、武器配备等等)统统收录于一书,方便兵家参考使用。而且,里面竟然有《守汴日志》,就是作者以当事人(目击证人)的身份记载李自成攻打开封城的日记!其史实性不庸置疑。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0.

平定,按清修《明史》的说法,是牺牲在攻打大都的战役中的将军(即1368年)。这当然是错误的记载了。从《明太祖实录》起,到《国榷》、《罪惟录》,乃至于《明史纪事本末》和《明通鉴》,都记载为:“都督孙兴祖及燕山右卫指挥平定、大兴左卫指挥庞禋等兵次三不剌川,遇胡兵力战,皆殁于五郎口。”另外,这个“燕山右卫”是在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攻克了大都后设置的军事机构,若平定战死于大都之役中,怎么可能冠其军衔为“燕山右卫指挥使”呢?

明黄金《皇明开国功臣录》之《平定传》曰:
“平定,国初从取江南及征中原,皆有功,历任指挥同知。洪武元年八月,元都既克,诏大将军达置燕山等六卫以守御北平,以定为燕山右卫指挥使。二年三月,从常遇春征,至锦川,追江文清,获人马牛车辆以数千计。三年,从大将军北伐,杀虏有功。四月,复率兵次于三不剌川,遇胡兵,力战,殁于五郎口。”

《明史》却把平定记载为:“平安,滁人,小字保儿。父(平)定,从太祖起兵,官济宁卫指挥佥事。从常遇春下元都,战没。”世传《明史》为最严谨的史著,仅以此批驳之:何严谨之有?

另外,在《明史》的《平安传》里,还有这么一段记载:“(平)安初为太祖养子,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袭父职,迁密云指挥使,进右军都督佥事。”

这个“保儿”为太祖朱元璋的养子也是错误的。朱元璋是有个叫“保儿”的养子,那就是李文忠。刘辰的《国初事迹》记载得十分具体——

“太祖立义子保儿、周舍、道舍、柴舍、马儿、金刚奴、也先、买驴、真童、泼儿。后令归宗。”

“太祖于国初以所克城池专用义子作心腹,与将官同守。如得镇江,用周舍;得宣州,用道舍;得徽州,用王驸马;得严州,用保儿;得婺州,用马儿;得处州,用柴舍、真童;得衢州,用金刚奴、也先;得广信,用周舍,即沐英也。”

“李保儿于甲午年见太祖于滁州,太祖亲甥也。太祖大喜,赐名“文忠”,择师教之。太祖察其可任大事,当习之马上,遂以舍人领兵。 ”

由此可知,所谓的“保儿”,就是“李保儿”,也就是“朱文忠”,即“李文忠”。

那,是什么时候搞错了?

明末查继佐《罪惟录》如此记载:
“平安者,滁州人,初名保儿。太祖用兵,多蓄义子,保儿及马儿、金刚奴、周舍、等等分守新附城邑。保儿父定,从太祖起,定江南,积功任指挥同知,从常将军克元都,为燕山右卫指挥使。洪武三年,从大将军北伐,战殁。”

显然,查继佐把平保儿与李保儿搞错了。

另一部史书,张岱的《石匮书》的《平安传》则如此说:
“平安,初名保儿,滁州人。以参将副平燕将军李景隆北伐。安殪陈亨于华山,败朱能于济南,战东昌,斩张玉,战小河,杀王真。遇王于北阪,戭(长枪也)几及王,马踬,胡将火耳灰之锐亦距王十步之内。燕胡将信射陪火耳灰马,乃擒焉。战之夕,燕王梦厄于平安,有白马将自西驰,断安马足。问焉,对曰:‘臣莘之神也。’
燕兵至灵璧。安逆战,兵皆倒戈。安被执,燕王谓平安曰:‘淝河之战,尔马不踬,何以遇我?’曰:‘累臣不佞,敢效铅刀?’燕王曰:‘壮士!’卫送北平,令太子善视之。寻掌北平都司,至京,升都督佥事。永乐七年,文皇召安,忽问:‘保儿,尚无恙?’喜而嫐之也。出则自经。文皇悼叹曰:‘予错矣!’”

全文并无“保儿为太祖养子”之记载。估计,张岱已经发现问题之所在,故此,删而不用。可是,《明史》却不理青红皂白,把查继佐《罪惟录》平安传的错误继续沿用下来,甚至,将平定战死的时间也搞错了。

若看官若还不心服,就假设平安也是朱元璋的养子,看看到了靖难之时(1399年至1403年),平安的年纪去到多少岁。
朱元璋在“国初”立义子,这个国初,并不是明朝建立的1368年,而是他刚起兵之时到占据应天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具体来说就是1353年到1356年之间,这个时候,他收养了许多义子,以他们与将官同守各地。那些地区有镇江、宣州、徽州、严州、婺州、处州、衢州、广信,都是朱元璋在1356年到1359年之间夺取的城市,他的义子们可在这个时候参与守城工作,说明他们的年纪怎么说也是成年或者接近成年了,比如李文忠19岁从军,沐英18岁从军。那就是说,假如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那么,这个时候,他与其他义子的年龄也差不了多少。假设,平安那时(1359年),就10岁吧,到洪武元年(1368年),平安20岁。经过洪武三十一年之后,平安也50岁以上了——老将一名了!据《明史》说,平安自杀于永乐七年,也就是1409年,平安也就是60岁了。

可是,在靖难之时,平安飒爽英姿,在两军阵前威风八面,与朱棣部队多次交战,全无惧色,“殪陈亨于华山,败朱能于济南,战东昌,斩张玉,战小河,杀王真”,甚至数窘燕王。再参考朱棣的一些语录(皆出自《明太宗(即明成祖朱棣)实录》):

“上(燕王朱棣)谕诸将曰:‘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愎而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懦而无断。数子皆匹夫!’”
这里用“老迈”来形容郭英,那时的郭英的确年纪老迈了——65岁(1335年至1399年)。可是,假如平安在1359年就10岁,那么,到1399年时,他也60岁了。但,朱棣没有用“老迈”来形容他,而用“愎而自用”来概括他的个性,可见,平安必不是老将。

“(上)率诸军由西北循河而进,先令百骑于白沟河东震炮。日午,大军渡河,过。平安伏兵骑万余于河侧。上曰:‘平安竖子耳,往从吾出师塞北,颇识吾用兵。故敢为前锋,吾今日破之,要使其心胆俱丧。’”
朱棣将平安称之为“竖子”者,不仅仅是鄙视他,还有另一层意思,说明平安的年龄不大。据《史记》之《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中,项羽没有在席间谋杀刘邦,令其安全而退。他的谋士范增跌足叹道:“竖子不足以谋!”这里的“竖子”指的正是年纪轻轻的项羽,以范增“亚父”的身份,足以称项羽为“竖子”。今朱棣称平安为“竖子”,其用意当在:平安甚至在年龄上还没有朱棣那么大。那么,靖难时,朱棣多大年纪了?刚满40岁!也就是说,平安在这个时候,还不到40岁!试问,一个在靖难之时还不到40岁的平安,如何在1359年前后做了朱元璋的义子——那时,据说他已经10岁了?

总之,上述种种,都说明一个观点:平安不是朱元璋的义子。除非,1370年,平安的父亲平定,战死沙场,皇帝朱元璋怜悯他,就把他的儿子平安收养为义子。这已经不符合事实了,朱元璋做皇帝后,不再收养义子了。不仅不收养,还让他的所有义子统统认祖归宗,恢复他们本来的姓氏。

说了那么多,都是说一个问题:堂堂清修之《明史》,何严谨之有哉?

好了,考据完毕。
当下,平定,就要力战蔡子英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301.

燕山右卫指挥使平定刚刚发出雕翎箭,弓弦还在余震,就见眼前一物呼啸撞面而来,心下大急,慌忙拨马躲闪,同时将手中那张硬弓用力往外一拨,上身随即俯身于马鬃之上,就听“啪”一声,那张弓居然断作两截,射来的标枪只是偏离了一点儿方向,仍然狠狠地射中平定战马的臀部,另外的三支飞箭“噗”、“噗”、“噗”同时射中平定的背部!两箭被战甲防护着,没有造成创伤,但有一箭,洞穿战甲,深入骨肉!
那战马如何承受得了三百石标枪的射击力?哀鸣声中,它倒下了。
平定一阵钻心般的痛楚,随着战马的倒地,他也摔在地上!

那边的蔡子英呢?
蔡子英刚好把头缩回垛口,那支雕翎箭“呼”一声飞来,就在他左耳边掠过,“笃”一声,稳稳当当地射在城头的柱子上。
还好,没伤着!
城头上,有眼看到这一幕的,无不欢声雷动!

那欢呼声还没有停歇,又来一阵欢呼声——“齐王千岁爷到!”
原来,大蒙古国齐王扩廓帖木儿带着一众高级将领登上城头,他们已经休息了片刻,解了饥渴,喘过气来了!
蔡子英上前迎接,齐王看着城上将士,口中不断说出:“将士们辛苦了!”
身边一将出列,作揖道:“方才参政大人击毙明军头目,我军士气大振,正是战斗的好时机。小将请战,出城杀他一场,灭那贼寇!”
——由于距离远,平定连人带马摔倒在地上,元军以为他已经死于非命。

大家一看,原来是协助蔡子英把守古城的千户长阿鲁不哥。
“小小千户长,这里轮的着你说话么?”
扩廓帖木儿身边的高级将士的心里都在暗想这句话。
总将虎林赤瞥了阿鲁不哥一眼,他也出列说:“殿下,我军士气大振,确宜出战,粉碎嚣张之明寇。某,愿领兵出战!”
虎林赤此言一出,大众不禁肃立。
阿鲁不哥看了看虎林赤,又望了望两边的将领,他不敢再说话了。
却有两员大将出列高声叫道:“杀鸡焉用牛刀,殿下,何须总将出马,我兄弟俩出战,誓杀明寇!”
哦,原来是崔敏和崔善,皆为元朝河南行省同知行枢密院事,军衔比千户长阿鲁不哥高出好几个级别。
扩廓帖木儿笑道:“崔家兄弟一路随本王鞍前马后而来,困顿之情可想而知,还是让生力军阿鲁不哥去吧。”
崔家兄弟发狠说:“殿下,俺兄弟俩一直都想着与明寇同归于尽,以报国家,小人愿与阿鲁不哥一同出战!”
“好!难得大家同仇敌忾!来来来,本王亲自擂鼓,助三位将军出城破敌!”
“遵命!”三人领命大步流星,下城领兵开门出战。
蔡子英连忙命人把十多面战鼓推出来,齐王扩廓帖木儿手持两根鼓槌,走到战鼓边上。身后的虎林赤、观音奴等七八名将领也手持鼓槌,分别站在其它战鼓的旁边——助威啊。

“隆!”扩廓帖木儿开始擂鼓了。
众将也跟着他的节奏擂起战鼓。
“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隆隆”
……
元军城头上,战鼓隆隆,节奏强劲,蔡子英再令一百名号角手,“呜呜”地吹出号角声,那种叫人奋发,教人沸腾的征战交响乐响彻云霄!
吊桥刚刚放下,“杀啊”、“冲啊”,崔敏、崔善和阿鲁不哥领兵呐喊着,夺门冲出,直奔两军阵地而来。

这崔氏兄弟,却是高丽国人,话说在十六年前(1354年),高邮之战爆发——元朝太师脱脱领兵镇压张士诚叛乱。他檄令天下军马,云集于高邮城下,前来参战的军队有中央禁卫军(怯薛军),各地的色目军、汉军和西域番兵,也有千里迢迢前来的高丽军团。这支高丽军团的统兵官叫崔莹,他带领的数千军士积极投入战事,号称前后“二十七战”,英勇战斗云云。

据《高丽史》之《崔莹传》载:
“(高丽恭愍王)三年(1354年),拜大护军,与柳濯从元丞相脱脱等征高邮,前后二十七战,城将陷,脱脱被谗,师罢。明年(1355年),御贼淮安路,累战于八里庄,又泗、和等州。贼八千余艘围淮安城,昼夜力战,却之。贼复至,莹身被数枪,奋击,杀获殆尽。”

列位可要注意了,这个崔莹在1355年与泗州、和州等贼人战斗,那些贼人是谁呢?
朱元璋!
1355年,朱元璋正是驻兵和州!
崔莹这支高丽兵团无法战胜朱元璋的和州兵,只得收兵回淮安,却又遇到赵均用的袭击,崔莹身受重伤,力战不胜,不得已,回国去了。
可是,他留在元朝大地上的军马,却有一部分在高邮城下被张士诚击溃。崔敏和崔善,正是其中的两名骁勇战士。他们先是归属于接替脱脱掌管军队的雪雪,其后,当然就是跟随雪雪逃跑了。进入河南颍州地界,雪雪无法控制这支残兵败卒了,士卒不是四散逃亡,就是加入了“红寇”。崔氏兄弟不甘心落草为寇,辗转间,投奔了在河南召集各路“义军”以镇压红巾民变军的察罕帖木儿。在察罕帖木儿旗下,他兄弟俩冲锋陷阵,勇猛杀敌,血战多年,从普通一兵起家,到扩廓帖木儿执掌总兵大印之时,已经是河南行省的同知行枢密院事了——也就是河南省军区的副司令员。

洪武三年四月七日夜间,他两兄弟随着齐王,东奔西跑,逃窜多时,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既不能杀敌立功,又无法逃出生天,如今讨了将令,出城杀敌,用“如狼似虎”来形容也不为过!

不过,今天他们遇到的敌兵,却不是往昔他俩建立军功时对付的韩宋军队。且看他们如何战斗——
战鼓声,号角声中,同知崔氏兄弟和那个阿鲁不哥千户长刚刚扑出战场,迎面就遇着两彪人马——左边的,是大明骠骑上将军、大都督府副使孙兴祖孙兴祖,右边的是大明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朱亮祖——所谓“二祖”也。他俩根本不愿意兵对兵、将对将地厮杀,元兵一上来,孙兴祖把手一招,一队队长枪骑兵组成一圈圈的扇形阵围上去,截住崔敏就是捅、刺、笃、扎;朱亮祖也把手一挥,一批批刀牌骑兵呼啦啦上前,围着崔善就是一轮的斩、劈、削、砍。这可是制胜的法宝,别说他们人多欺负人少,也别说他们胜之不武,歼灭敌人才是正道。眨眼间,明军如同海潮般淹没了崔氏兄弟的三千铁骑军。那元军千户长阿鲁不哥站在后面,一开始愣着,干瞪眼,接着便指挥他的一千余名战士在战圈外围发射弓箭,向明军袭来。
——两军混战起来,格杀不休。

再说那位摔在地上的平定将军。
此时,他已被亲随战士扶了起来,另一匹战马也牵来过来,左右对他说:“大人受伤了,且下去疗伤吧。”
平定咬牙切齿,叫士兵把他背脊的箭拔出来,痛苦和鲜血同时飙升,他忍不住呲牙咧嘴。粗粗包扎伤口后,平定就指着古城骂道:“胡虏可恨啊,我平定今天誓要破城杀贼!小小皮外伤,算得了什么!来来来,抬我镔铁长枪来!”
——古城上正上演战斗进行曲,扩廓帖木儿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号角声更是刺耳而来,元军的呐喊声则震耳欲聋。

平定怒道:“快抬枪!”
左右只好把他那支镔铁长枪抬了过来,平定上了战马,接过长枪,抬头望去,就见着火光中孙兴祖、朱亮祖等人正在与元军杀得不可开交,又见着另有一队蒙古军士在旁边不断以冷箭杀伤明军战士,他便大吼一声,挺枪直冲过去。

忽听身后一声号炮轰鸣,一彪明军杀到了!
谁啊?
大明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绰号“双刀王”者,王弼是也!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