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今日的碗子城遗址。
碗子城始建于唐代郭子仪,但是现在所见的,为元代察罕帖木儿修建之遗址。因察罕帖木儿不为历代史家所重视,故此不为人所知。《大明北伐》记述的碗子城之战,也不被历代史家所重视。据说,碗子城今日得以闻名,来自于一部叫《1942》的电影。现在参观碗子城,还要买门票,票价已经破百元(除非是研究专家,否则,不值这个价钱)。现在景区的介绍文字也是错误百出的。夺取碗子城的,不是徐达,也不是什么王世贞、傅云胜。真搞不明白,为什么不好好研究一下,连名字都搞错。夺取碗子城的明军将领是冯胜、汤和、杨璟!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8.

却说李大兴是个伶俐人,善操一口蒙古胡话,只见他打着一面小旗,一边上前走,一边以蒙古胡话叫嚷:“别放箭,不要开炮,不要发铳,我是下书的!”
“干什么的?不要再往前走了,否则,杀无赦!”对面的元兵喊话过来。
“别杀我!我是下书人,我家大人让我来下书!”
“下书也不能向前!”
“那,你们说,我这下书的,怎么才能把书信交给你们!”
“箭书!扎在箭杆上,射过来!”
“那也得知道称呼啊,我这书信写给你们什么大人啊?怎么称呼啊?”
“我们的大人是参政卢道兴大人!”
“谁啊?”
“卢道兴参政。”
“卢道兴参政?哦,知道了,我这就回去写书信。”
那边呵斥过来,“哎呀!竟然来赚我军情!不要放他走,射死他!”
李大兴飞奔回来,身后已经传来“嗖”、“嗖”的飞矢声,可已经鞭长莫及了。
李英得到回报,他说:“好,你这伶俐鬼,做的好,够精乖的。这卢道兴,我认识他。”

原来这卢道兴,挂军职为冀宁分省参知政事,当年曾是河南行省行枢密院知院李英的部下。那时他的军职是行枢密院的院判,李英归顺明朝才半年,卢道兴就已经连升数级,成为冀宁分省的参知政事。原因是这样的:扩廓帖木儿拥兵数十万,与关中数雄征战不休,不肯南下剿灭朱元璋势力,朝廷三番五次敕令无效,只得下旨剥夺他的所有职务,另派官员接管他的驻地冀宁分省(冀宁分省,原称冀宁路,自从察罕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闹矛盾,互相争战,朝廷下诏,让两人以山西石岭关为界,以北属孛罗帖木儿管辖,以南为察罕帖木儿属地,察罕帖木儿这块属地的首府冀宁路则改称为冀宁分省。冀宁,就是今天的太原),扩廓帖木儿大怒,把中央派来的官员(包括之前朝廷委任的官员)统统杀掉,冀宁分省顿时无官可用,扩廓帖木儿不得不提升自己的下属,接管各色政府机构。卢道兴这位低级武官就是如此得到的升迁,还连升数级,成为一方军事大员。

李英叫来军中的掌书记杜岩,口授劝降书信,由杜岩笔录。
录罢,仍让李大兴去投书。
李大兴跑到两军阵前,再次大叫对方:“不要放箭,箭书来了,这是我家李英大人发给卢道兴参政的,请卢参政过目!”说着,弯弓搭箭,把书信射了过去。

卢道兴早已得到报告,他就在孟良寨瞭望台上,接过书信,上面写着“卢参政台鉴”,揭开一看,上面写着:
“皇明启运,燕都归于版图,蒙元运终,胡主遁入沙漠。王师讨逆,中原尽为我有,天兵纵横,四海为之一统。十月渡河,武陟归附,犹畏不及,怀庆小战,无异螳臂当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阁下恃一旅于穷荒,以为天险,岂知天命真人,统御宇宙,势不可挡,非人力之可为也!汝孤军在前,难以为继,自恃险阻,不预将来。窃谓君荒山之水早竭,野岭之粮何来。我百万之众,连城如云,跨山若海,摇旗而摧千山,挥戈而填万壑,踏太行如走泥丸,蹙碗城似涉细浪。负隅顽抗者,徒丧性命,执意妄为辈,只增伤亡。我李英,本汉家男儿,羞于委身,耻以事胡,归我明皇,如赤子依母,归我中华,乃重返祖国。察罕父子,易胡氏而为汉姓者,何也?慕华夏之文明,爱中国之礼仪也!汝卢参政,亦中华之赤子,汉家之男儿,岂可忘祖宗之本源,浸淫于腥膻,奉胡虏于今日?莫若乘时运而归真,返大道而顺天,则皇明之元勋跻而可及,福延子孙也。其审之!慎之!”

卢道兴读罢,大怒,“嘶”把招降信撕得粉碎,怒道:“李英叛国为贼,无父君之道,我恨不得枭其首,碎其尸!”
旁边副将,百户长张权说:“大人,是否逆贼李英的劝降书?”
卢参政点头称是。
张权低声说:“属下有一计谋,可以废了那逆贼。”
“哦?”卢道兴问,“如何?”
“大人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李英必死无疑!”
卢道兴听了,高兴地说:“好!这是那逆贼送死来了!”
“大人可暂且让前锋将士暂停射击,等我在寨墙上,以火炮瞄准李英逆贼,一炮碎其头颅!”
卢道兴依计而行,让旗手以令旗指挥前沿战士暂停射击。

那边的李英,一边部署军士准备抢攻孟良寨,一边等待对方的回复。
不多时,他的亲兵李大兴持箭书回报。
李英打开来一看,上面说:“李大人台鉴:卑职供职于麾下时,委心于国,不料国运穷蹙而至于今日,此诚天之道也,非人可以阻遏。然,某欲归顺而帐下不从命,彼等谓投诚则缴械,缴械则惧束手受戮。若大人屈尊于阵前晓谕之,众心服则事可成。归中华者,卑职所愿也。恳请大人垂训!”
李英心中暗道:“卢道兴狡猾之极!主帅欲降而惧帐下拒命?好!我得如此行事,反赚他一计!”于是暗暗嘱咐左右亲随如此如此。
随后他下令:“众军士擂鼓助威!”
说着,李英骑着战马,缓缓而行,向孟良寨方向进发。

孟良寨内,卢道兴授意百户长张权暗暗把火炮瞄准明军前锋。
听到明军那边擂鼓三通后,高声叫喊过来:“我家李指挥邀请卢参政阵前搭话!”
张权带着数十名炮手营的军士默默计算着李英的距离,可是,李英就在射程之外,总不见他向前半步!
张权只得回报卢参政:“参政大人,逆贼李英不肯向前,我军士火炮不能伤他。”
卢道兴想了想,说:“那我出寨门稍稍靠近他吧。”
张权说:“大人,这么做,危险啊!”
“为国家冒险,在所不计!”
卢道兴为了射杀李英,真的豁出去了。他叫人把寨门徐徐打开,要与李英搭话,好让张权等人射杀李英。

李英就等他做这一动作,孟良寨门刚刚打开,明军前锋战士忽然齐声呐喊:“孟良寨卢参政打开寨门归顺大明了!”
“卢参政投降了!”
“卢参政归顺了!”
“卢参政反元了!”
“我们冲啊!冲过去,接应卢参政!”
“孟良寨已经被我们攻克啦!”

两军狭路相逢勇者胜,李英默默等待卢参政的举动,一旦他做出某些反常的举动,即刻教前锋战士鼓噪高呼:“卢参政归我大明。”
这也是一条计策。
一则,寨内寨外的元军不知真假,卢道兴欲暗杀明军主将的企图并不为元军全体战士所知,他开寨门,明军大呼,整个孟良寨的元军都知晓他们的主帅投降明军,军心必然浮动。特别是埋伏在寨门前战壕里的军士,他们听到主帅投降,不知就里,会有什么反应?
二则,明军上下也不知道真假,前锋战士这般叫嚷,定然引爆明军全军将士的胜利感,那种战胜敌人的兴奋感,汇集成一股澎湃的士气,就是一把克敌制胜的尖刀!

果不其然!
明军高声呼喊,操起家伙,举足前奔,战壕里的元军张口结舌,彷徨无计,不知如何是好!
那羊肠坂路上,明军战士潮水汹涌而上,那些斜坡上,也满是明军,如同蚂蚁赶集,卢道兴惊愕不已,猛然回过神来时,不过仅仅十多秒时间,他部署的前沿战壕里的战士就在惊疑失魂中被明军前锋歼灭了!
“关门!”
“开炮!”
“射击!”
卢道兴急急忙忙回马入寨,关闭寨门,大声发布命令。
可是明军进攻的速度十分凌厉,喊杀声、火铳声、弓弩声彼此交集,其声响一度掩盖了孟良寨元军之间的通话声。
“可恨那逆贼!”卢道兴气急败坏地奔上瞭望台,挥刀指令:“打,打,打,给我往死里打!”
元军在寨墙上拼死抵抗,铳炮奔雷般,箭如雨下,往明军狠狠打去。
可是,前沿阵地的丢失,让他们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下面,是朱元璋让文臣为李文忠褒美的诗文,表扬他的浙东新城之战的功劳。作者是明初胡翰,历史学家,他活到了75岁,没有受到朱元璋的政治迫害。

东征诗(有序)
明初胡翰

浙东行中书右丞李公(李文忠)以亲贤之重总制军民,辑宁金华、严陵、信安、括苍、广信、诸暨五郡一州之地。诸暨城小,而逼于张虏(张士诚),虽以重兵镇之,虏犹数犯境上。今年(1365年)春,遂大率其属入寇,边吏告警。公合将士,由严陵驰援,距诸暨新城十里,曰“龙潭”,据其地,与寇相持。明日,寇以我师新集,空壁豕突而前。公望见,即下令曰:“彼众我寡,惟效死斩击耳!毋掠人马,贪而失利!”又仰而祝曰:“愿天佑社稷,微臣不敢爱其生以纵敌!”于是将士皆奋,公策马陷其中坚,手枪毙数人。左右纵击,遇者靡地,躏而歼之,流血膏野。毙者万余人,逐北,虏其骁将百数十人。凯旋之日,上功幕府,公推两指挥(指朱亮祖、张斌)、群帅之力居多。天子嘉念之,赐予甚渥。昔南仲、召虎左右王室,戡除寇戎,诗人歌之,不以二人克专勤劳,顾乃归美天子之命,称诵四方之平。今日之事,惟授任得人,以故公与将士茂建厥绩,天下闻者,皆知我师之罔敌,举群雄而脱其距角,合海内而登于大一统之治。昭哉!征乎!其在兹矣!不可喑无纪述,乃叙而赋之,以修凯奏焉。诗曰:

天造草昧,笃生真主。暨厥良弼,大启土宇。自淛之东,郡邑棋布。阻山带川,树屏为固。与敌相制,邦之门戸。匪亲与贤,畴克畀付。桓桓我公,两有文武。龙节虎符,来自王所。坐总省辖,出奠邦土。于宣于蕃,孰敢余侮。蠢尔张孽,窃活鼎釡。以其螳臂,抗我戎辂。岁直乙巳,中绳建斗。大裒厥凶,罙入我阻。偪我新城,揺我黎庶。势如累卵,岌其可怖。边吏惊告,公起驰赴。军于龙潭,栅其髙阜。辕门方树,士食未饇。冦侦我劳,谓可拾取。猬兴蜂午,鼎来纵横。深絶其涧,髙冯其陵。有轻我心,不知我劲。我用大奋,奋其忠贞。师直为壮,彼则何名?以少击众,在古可征。爰令众旅,告厥神明。愿天保佑,尔众钦承。毋利虏获,不竭股肱。望其前锋,公则是膺。挺身跃马,其扬如鹰。如鹰如虎,其徒烝烝。如雷如霆,孰震弗崩。束戈就殒,投刃乞生。倏渺纷纭,席巻而平。流血殷野,横尸一成。匪曰嗜杀,亦岂穷兵。冦来授首,惟恶是惩。既惩其恶,亦罔不矜,亦莫不寜。天开日明,衿甲旋斾,肃肃其征。椎牛飨士,献俘于廷。皇心允怿,是用大赉。公走入觐,稽首拜锡。明明我皇,制胜万里。师力臣武,悉任指使。沧海波平,金微道启。防风不朝,涂山用入。恵廸有庆,从逆自殪。公昔受钺,志在敌忾。继今以往,尚罔或怠。不怠不亟,公心抑抑。下民是依,庶士是式。为邦柱石,以殿皇国。皇国既平,四夷既率。公之孙子,与国罔极!

《大明北伐》的遣词造句,参考元末明初的文辞章法,特此声明。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9.

怀庆城,十月三日清晨,大明大都督府都督佥事陈德只是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就匆匆忙忙起来,要参军撰写捷报,打算向武陟县的统帅左副将军冯宗异报捷。
岂料,捷报还没有写完,冯宗异的一队检校就到了。
这些校尉,手持左副将军的公文,向陈德宣读。
公文首先肯定和赞许了陈都督、王指挥、金指挥和费指挥夺取了怀庆城,说这是奇功一件,足以让大明军士斗志高昂,去夺取前面更大的胜利。但是,公文的最后,这样说:
“尔德轻兵赴敌于坚城,未免草率,非王、金、费三将前赴后继,或为白锁住所笑。怀庆虽下,而敌酋无踪,诚为可惜。今亟宜长驱,翻山越岭,覆其巢穴,不容其喘息,歼敌之机也。已遣李、陈指挥为前锋扫荡,尔四人,留兵二千,费指挥把守怀城,其余兵将增援李、陈,冯某总兵继之。莫再轻敌,切记。”

陈德听出冯宗异的怪责口吻,脸上火辣辣地,可是,他不服气,心想:就算王志、金朝兴、费聚不参战,我自己的部队也可以拿下怀庆城。
——他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为什么他的捷报还没写出,冯将军就已经获悉前线动态。
其中一名检校读懂了陈都督的心里话,他凑近陈德,低声说:“冯将军对陈都督说,这次攻打的是太行山的碗子城而不是怀庆城,今日午时,汤大夫和杨平章就会抵达武陟县,若我们未能拿下碗子城,却被汤大夫和杨平章他们取了,冯将军说,他自己也脸上无光。陈都督,你脸上有光么?”
陈德一听,一拍大腿,说:“好!我这就去抢那碗子城,让冯将军脸上光光亮亮的!”
那检校说:“不,是给陈都督你脸上争光!”
陈德看了他一眼,随口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涂节。”
这个涂节可不简单,小小检校出身,日后,他竟成了大明王朝的御史中丞!

陈德窝了一肚子气,千辛万苦取了怀庆城,却被冯宗异说他草率轻敌。其实,冯宗异说的没有错,如果没有王志等人的襄助,他这么一支千把人的队伍,不可能战胜白锁住。
可是,人就是这么一回事,无论如何,他立了功,本是光荣之事,现在竟被批评了,心里肯定不舒服。何况,这是何人?洪武皇帝老朱的老乡,江湖传说他是朱元璋的表哥,身任都督佥事,少说也是军中高级将领,还是都先锋出身,在鄱阳湖上为老朱挨了多少刀子,受了多少箭伤,却依然守护在老朱身边,不离半步。要不是冯宗异军职在上,陈德会服他管?
“他娘的,我这就去拔了碗子城!”
他心里想着,叫起来:“老王,老金,集结部队,上山去,扫胡,杀胡,灭胡去!”
“用了早饭再去吧!”二人说。
“一边走,一边啃几口干粮,就行了!别耽误了我脸上争光,冯将军脸上也争光,大家脸上都争光!”
于是,半个时辰后,这支部队向着太行山,风驰电掣而去。

太行山下,元朝平章政事兼冀国公白锁住带着三百余名战士突然从密道杀出,把守该地的明军措手不及,刀光剑影之中,死亡不少。带兵官豹韬卫百户长唐贺,急忙组织部属往后撤退。
元军百户长张玉、蔑儿、月鲁,达鲁花赤王歹都,院判王执中,左丞田保保以及白锁住得知明军已经抢了两个关口,心急如焚,一味想着突破明军的把守,巴不得身上有翼,飞上碗子城去。
可是,唐贺这位百户长,虽然只带着一百多条好汉,却是豹韬卫战士,皇帝十七卫亲军之一,个个都是战斗先锋出身,方才不提防,才被元军趁虚而入,牺牲了十几个弟兄,如今回过神来,就不是那么好对付了!

白锁住他们,犹如困兽,胜在突袭和速战,一旦战斗时间延长,不利之处立即暴露无遗。这时,明军指战员的智慧就是决胜之最关键了。唐贺带着战士在刚刚夺过来的元军阵地,诸如堡垒、拒马、鹿角等防御工事上抵抗元军。他脑子里想着的是:这些元兵从何而来?人数几乎是自己的三倍。如果是夜间太行山山脚关口战斗的残兵,与他们打持久战就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从昨夜到现在,那么长的时间,这些残兵得不到休息,得不到补给,没吃没喝的,拖着时间来与他们厮杀,就是让他们在又饥又渴又累的情况下战斗,自己虽然兵少,仍有取胜的机会。
于是,他吩咐战士如此如此作战:且战且退,保持一个小旗一个小旗地与敌人周旋,集中兵力解决那些人数较少的追兵,他说了句让大家都懂的话:“我们人数比他们少,不能全体冲锋,与之决战。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十个打一个!一个小旗(连小旗长在内,共11人)对付一两个敌兵。用迂回包抄和小旗战斗这种方法,才能取胜。万不可逞英雄孤身浪战。”
这么说,他们就这么做了。
白锁住他们虽然连连进攻,唐贺他们却连连撤退。在一些山坳和土垒上,明军集中兵力,解决了冲在最前面的王歹都带来的小股元兵,王歹都本人也中了箭伤。
张玉看出了个所以然,他对白锁住说:“大人,明寇是想拖垮我们啊!不能与他们苦战下去了,我们的目的不是他们,而是要快速冲上太行山,与商暠平章会合!”
白锁住已经疲累之极了,试想,一个五十六岁的老将,没了战马,全凭走路,已经走了一个晚上,没吃没喝也没睡觉,现在与明军作战,如同捉迷藏一般,人身都是骨肉做的,你要他如何受得了?毕竟不是想当年的岁月了!
听了张玉所说,白锁住点头说:“对,你说得对。他们在忽悠我们,我们不能在这里和他们耗下去,我们得上碗子城!”
说时容易,做时难啊。可知,从山脚,到碗子城,足有三十里得山路!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关张玉与王执中的资料,出于杨荣的《故河间王夫人王氏墓志铭》一文——

文敏集卷二十三     明 杨荣 撰墓志铭

故河间王夫人王氏墓志铭

夫人姓王氏(1355—1439),字慧明。元枢密院判执中之女,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追封荣国忠显公、进封河间忠武王张公世美(张玉,字世美)之配,今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佐理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英国公之母也。生元至正乙未(1355年)十月八日,自幼端淑纯诚,颖敏慈惠,为父母所钟爱。及笄(15岁,1369年)择配,归于河间王,事夫顺而义,奉舅姑孝而敬,理家勤俭,教子严明,待亲族和而有礼,抚僮婢宽而有恩,尤好善乐施,内外疏戚罔不称其贤。王(张玉)初为北平都指挥同知,从太宗皇帝(朱棣)靖难,累建奇功,死义东昌。内难既平,太宗隆报功之典,锡爵上公,夫人封荣国夫人。仁宗皇帝(朱高炽)嗣位,轸念旧绩,再锡王封,夫人封河间王夫人。时年已七十(1355—1424年),康宁强健,命服煌煌,人莫不以为荣。而夫人若固有之,未尝有矜大之色。岁时子孙为寿,必从容语之曰:“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所以长守贵富也。汝辈宜识之。”子男三:长曰辅,即太师;次輗,神策卫指挥使;次軏,锦衣卫指挥同知。女一,太宗册为贵妃。孙男八:长曰忠,授勋卫。次某、某、某、某、某、某、某。孙女八:长为仁宗敬妃,次适清平伯吴英;余在室。曾孙男三人。正统己未(1439)四月十有八日夫人以疾终于正寝,享年八十有五。讣闻,赙赠优厚,屡遣礼官临祭。卜以是年某月某日奉柩与王合葬于顺天府宛平县京西乡。太师豫以铭属予。呜呼,忠武奋勇效劳,蹈匪躬之节,岿然靖难,勋冠人臣,而夫人为之配;太师继美策功,经邦论道,褎然四朝,元勋之杰,而夫人为之母。妇道著于夫,母德显于子,世为国戚,寿考令终,荣哀备至,推今考古,岂有多哉?是宜为铭,以昭永久。铭曰:
枢密之先,累善储祥。是生夫人,柔惠端庄。年甫及笄,作嫔于张。有伟君子,维忠武王。桓桓忠武,蹇蹇匪躬。肇膺公爵,荐登王封。夫人偕兹,天宠实隆。康宁寿考,荣哀始终。显允太师,为嗣之贤。猗欤皇妃,为女之媛。惟子惟孙,有永其传。藏铭幽宫,垂千百年。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扩廓帖木儿唐兀怯薛军的来历。作者邓文韬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博士。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0.

1368年(洪武元年),6月6日,洪武皇帝朱元璋亲临前线,大会北伐诸将于开封汴梁,部署进一步北伐事宜。
7月12日,命冯宗异为征虏右副将军。
7月14日,命浙江、江西二行省及苏州等九府运军粮三百万石于开封(注意,这就是明军取胜的第一法宝,按一个军士一个月吃5斗米【约60斤】计算,两个军士一个月吃了一石米,三百万石米,足够多少战士食用?足够100万军士食用半年,足够明朝25万北伐军食用两年以上!这就是朱元璋财大气粗的具体表现)!
8月6日,朱元璋回南京,徐达在陈桥驿辞别皇帝,皇帝面授机宜。
8月11日,冯宗异留守开封。
8月12日,明军前锋薛显、傅友德、赵庸、曹良臣、俞通源、顾时、梅思祖分布渡黄河,取河北诸地。
8月14日,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终于在山西西南的平阳(即晋宁)打败对手关保、貊高。
8月15日,徐达率明军渡河北伐,取元大都。
8月24日,徐达大会诸将于河北临清。此地距离元大都约700里。
8月27日,常遇春取德州,此地距离元大都约500里。
9月1日,元朝廷复扩廓帖木儿之职务,为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领兵入卫首都。扩廓帖木儿自晋宁返太原。
9月2日,徐达领兵克清州,此地距离元大都不足300里。
9月6日,徐达领兵抵达直沽(今天津),作浮桥渡河,发舟师,水陆并进,直指大都,此地距离元大都不足200里。
9月7日,明军取河西务,此地距离元大都不足100里。
9月10日,明军克通州,此地距离元大都仅仅40里。是日,元末帝妥欢贴睦尔连夜逃出京师。
9月14日,明军攻克元大都,元朝灭亡。
9月27日,命汤和、杨璟从征山西。
10月7日,朱元璋再次抵达开封汴梁,指示下一轮军事攻势。
10月8日,命右副将军冯宗异从征山西。
11月8日,常遇春南下,取保定。
11月10日,常遇春下中山。
11月11日,朱元璋离开汴梁,回南京。
11月13日,常遇春克真定。同日,冯宗异渡河取武陟县。
11月14日,取怀庆。

上述大事记,录自孙正容《朱元璋系年要录》(日期为公历日期),删除了一些细枝末叶,从中可以看到,朱元璋高度重视这场北伐战争,不仅先后两次亲临河南汴梁督战,部署军机事宜,而且,后勤补给和增援部队都上升到国家最高级别。一个数字300万石军粮,足以教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并且可以救济解放区的饥民,让元朝各地方政府再无抵抗明军的经济资本,再加上冯宗异、汤和、杨璟的参战(不久后,还有康茂才的参战),更加让山西的扩廓帖木儿心情紧张。

十月三日(1368年11月15日),冀宁路(太原),元河南王府。
刚刚复职为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的扩廓帖木儿第三次收到皇帝妥欢贴睦尔的征召入卫的圣旨。
这是自他翦除关保、貊高异己势力之后的第四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到来时,皇帝指摘关保、貊高等人罔顾国体,朋比为奸,陷害忠良,必须惩以国法,处以极刑。着扩廓帖木儿即时将二人处死。
关保、貊高可是冤大头。他俩本是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见扩廓帖木儿勤于内斗,在关中与李思齐、张良弼等人交锋决战多时,无视朝廷命令,不肯南下征剿逆贼朱元璋集团,便上书皇帝,指斥扩廓帖木儿拥兵自重,违抗皇命,形同叛国谋逆,随后就扯旗反对扩廓帖木儿,与关中的李思齐等联手对付他们眼中的“叛国贼”扩廓帖木儿。
祸患竟然起于肘腋,扩廓帖木儿当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急忙从关中撤兵回山西自己的地盘,他要把这里的关保、貊高灭掉。关、貊二人原来是察罕帖木儿的勇将,军职之高,非比一般,貊高担任知院,兼平章,总河北诸军,关保还晋爵为许国公。扩廓帖木儿与他们几番战斗,终于把他俩生擒活捉。这时,朝廷面临明军强大进攻压力,又见关、貊二人失利,便反转猪肚就是屎,一道诏书,把关、貊二人打成政治犯,让扩廓帖木儿处置。

第二道诏令,是扩廓帖木儿的复职令。朝廷恢复他为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要求他马上领兵入卫京师。
当时,这个三十二岁的河南王正在山西平阳路(晋宁,今山西临汾)打扫战场、整编队伍。这里刚刚结束关保、貊高之战。
国家有难,扩廓帖木儿必须有所行动,领旨当日,他就带军返回自己的驻地冀宁路太原。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一路上他就委派各路军队迅速把守山西各关口,毕竟自己的地盘最重要。
他离开了平阳路,可是,这里是山西西南的门户,必须有重兵把守。不仅要阻挡来自河南西部的明军,还要阻挡来自陕西的李思齐等军阀——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从背后捅来一刀。于是,平阳路和河中路都部署了重兵。其次,根据接获的情报,明军在开封的部队极有可能渡河,越过太行山,进入晋南地区。他在这里派出两员心腹大将:贺宗哲、白锁住。让他们把守晋南地区。其中,白锁住把守太行山以南的怀庆、太行山上的关口碗子城,以及太行山北坡下的天井关,当然,泽州也是白锁住负责的防区。贺宗哲则把守潞州。他们的敌人就是冯宗异。考虑到徐达的大军极有可能从河北进入山西,扩廓帖木儿派出自己的弟弟脱因帖木儿及郑国公刘先、大将豁鼻马把守平定州,堵塞太行山之井陉关口,不让明军进入山西。同时,他又急命大将脱列伯和孔兴镇守山西北面的门户大同。
自此,山西西南、东南、东北和北部的入口都有重兵把守,扩廓帖木儿方才松了一口气。
待他回到太原,吩咐从人把王府的牌匾重新挂上去,“河南王府”四个字依然烨烨生光。

第三道诏书,是在一个月前抵达的。那时,宣读诏书的天使用哽咽的嗓音,向他宣读:京师危急,朱寇已经抵达河西务附近,朝廷大军接连失利,着河南王务必火速驰援。
扩廓帖木儿没有马上出兵,谋士孙翥和赵恒一致认为:明军势大,进军速度惊人,山西兵团即便赶去京师,也来不及了。

这天,十月三日,他又接到第三道诏书了。
他的几名重要谋士孙翥、赵恒都在场。这次天使是嚎啕大哭,说皇上已经放弃京师,北巡,往上都去了。他要求河南王立刻、马上率领勤王军队保卫皇帝!

扩廓帖木儿一跺脚,说:“保卫皇上,保卫皇上,你知道我这山西都被明寇堵住了出口吗?”
他指着中书省地图,对天使说:“你来看看,我的西南地区,被明寇康茂才部顶着,我军无法渡河南下。我的东南地区,被明寇冯宗异部顶着,我军也无法渡河南下。我的东面,是太行山的出口井陉关了,也被明军常遇春部顶着!我只能从山西北部的大同出击,这需要时间,需要时间!”
天使哭着说:“皇上就是要王爷殿下从大同出兵,绕道塞外,自居庸关杀入,恢复故都。”
扩廓帖木儿生气地说:“当初我领兵平定关中,朝廷罢免我的兵权,还让关保和貊高在后面捅我,我不得不与之周旋,好不容易搞掂了他们,现在军士疲累,军粮缺乏,无法调动大军出战,我不是不想入卫皇庭,实在是力不从心!等我先把冯宗异废了,再出师勤王。”
天使听了,只好向赵恒和孙翥二人哭诉:“两位先生,你们是王爷殿下的好智囊,是忠襄王的好参谋,也是国家的好忠臣,如今大元如同一叶孤舟,沉浮于汪洋大海之中,先生,可要大力襄助朝廷,恢复我大蒙古国的基业啊!”

赵恒、孙翥两人也陪着流泪说:“皇上蒙尘在外,山河破碎,国都沦丧,这可是我大元朝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我世祖皇帝富有四海,一统华夷,为世界之主,为众王之王,为上天庇佑。明寇偶然得手,必不能久,我王爷殿下统筹有方,指挥有度,必能中兴我朝,天使莫悲!”
他俩带天使下去休息后,再回到王府,就见着扩廓帖木儿愣愣地看着地图上的几个地名:怀庆、碗子城、天井关、泽州、潞州。
他说:“我担心,白锁住和贺宗哲难以阻挡冯宗异。”
孙翥说:“他俩都是我军的勇将,智谋出众,勇猛无敌,殿下尽可放心。”
“不然。那太行山区,虽说易守难攻,可是,毕竟是崎岖之山区,我蒙古军士难以发挥所长。当年,我父王(指察罕帖木儿)围攻开封和益都,颇费时日,就是找不到好办法抢攻城池。我军野战在行,要是把明寇引到平阳之处,以骑兵蹂之,如摧朽木矣!”
扩阔帖木儿又说:“我父王练就一支探马赤军,我也打造了那支唐兀怯薛军,我想让他们去粉碎明寇。”

停了一下,他又问:“这晋南地区,就是上党地区。孙先生,这里,可曾有过什么战事?”
“长平。秦、燕之长平之战。”孙翥答道。
“长平?就是白起将军坑掉赵军40万大军之处?”王爷问。
“正是。”孙翥说。
赵恒说:“不过,现在,那不叫长平了,也没有长平这个地名了。”
“没了地名,还有那个地方吧。”扩廓帖木儿忽然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有那个地方。”孙翥说。
扩廓帖木儿又仔细地看着,好久好久,他说:“让韩札儿和毛义过去,在那里废了冯宗异!”
“那冯宗异是明寇大将,我担心韩札儿和毛义不是他的对手。”孙翥说。
河南王说:“泽州、潞州那里,还有我的白锁住和贺宗哲,他们四个联手,对付他,应该没有问题。”
两人没有出声。
扩廓帖木儿又问:“你们说,长平之战,白起是怎么胜了那赵括的?”
“殿下,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倾国之战,耗时之久,不是我们今日可以比拟的。”赵恒说。
“但是,我听说,那赵括一开始连赢了几仗,就忘乎所以,自以为天下无敌,便孤军深入,那白起设下伏兵,断了他的粮道,把赵军困了起来,赵括求战不得,欲退不能,结果冒死突围,被白起截断其军,赵括兵败而亡。难道不是这样的么?”
河南王说。
孙翥说:“殿下,欲破冯宗异不是不可能,只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军很难做到毕其功于一役。”
“毕其功于一役,我军不是灭了关保、貊高吗?”
赵恒说:“殿下,关保、貊高不过一旅孤军,我军即便废了冯宗异,却还有徐达常遇春等人。”
扩廓帖木儿一拳打在几案上,说:“先废了冯宗异,以振军威,大元朝的军队不赢一仗,怎能中兴!只要我军废了冯宗异,我军士才有信心打出大同,入居庸关,抢回我们的大都。脱因帖木儿在河南洛阳吃败仗的阴云还在军中弥漫,不狠狠地赢他一仗,如何面对徐达那厮!”
二人点头同意。
扩廓帖木儿对他们说:“把韩札儿和毛义叫来。”
不多时,二人带到。
扩廓帖木儿对他们说:“韩札儿、毛义,你二人领我军之两万精锐骑兵,马上出发,目标是这里——”
大家忙看地图,上面写着两个字:韩店。

“韩店四下平旷,方圆四五十里,极宜我骑兵编队冲锋,让我们的蒙古铁骑尽情地蹂躏明寇!”扩廓帖木儿说,“我会让贺宗哲和白锁住他们协助你俩。记住,速战速决,去吧!”
二人领命而去。
赵恒和孙翥对视一眼,心里想着另一件事:如果殿下胜了冯宗异就领兵出大同去收复大都,那井陉关的徐达、常遇春突袭过来,太原城还有抵抗力量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是部分明代史料之总目录,皆为电子书,便于检索利用。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0.

韩扎儿,挂平章政事之军衔,乃察罕帖木儿时代遗留下来的名将,与刘福通、毛贵、关先生、李武、崔德、李喜喜、田丰、王士诚等红巾军将领来回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和陕西交锋十余年,勇武无敌,战功卓绝,如今在扩廓帖木儿麾下,领中军之精锐探马赤军。
李察罕确实为元末第一名将,他的所作所为,江南大地上无数的文人都把他当做元朝中兴的救星,甚至日后成为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翰林学士的刘三吾,惊闻李察罕遇刺而亡,忍不住写下《追挽忠襄王》之诗,将他比作汉末之诸葛亮。朱元璋本人也写了祭文,祭奠李察罕之亡。韩扎儿在李察罕手下从征,历经百劫,身经百战,此次扩廓帖木儿委任他为野战军之统帅,与明军冯宗异决战,绝对是不二之人选。

毛义(元末明初权衡《庚申外史》作毛翼)、毛翔与毛剌哥皆为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的王妃毛完都的兄弟,毛义为大哥、毛翔为二哥,毛剌哥为王妃弟弟。毛义挂平章政事之军衔,负责选编蒙古及色目诸蕃兵锻炼成唐兀怯薛军,为河南王的侍卫嫡系部队。毛翔、毛剌哥则为唐兀怯薛军之骁将。
这个毛氏家族,实则为取汉姓之蒙古族人。再一次纠正历代以来错误的说法:扩廓帖木儿是颠破不破的蒙古族人,他和他的义父察罕帖木儿一样,改用汉姓。原因是察罕帖木儿正是雄才大略之统帅,他深知朝廷五等人制度之谬误,自举“义军”抵制红巾军之日起,就给自己改汉姓为李氏,从此,他就是李察罕。当时,他这个举动赢得了来自罗山县的另一支“义军”首领李思齐的敬佩,从而缔结了两家联手共同抵抗红巾军的军事同盟。而扩廓帖木儿,也是在义父察罕帖木儿的感召下,在听取了谋士蔡子英的建议后,为自己改汉姓为王氏,保保则是其小名。保保、二保、小保、保儿、老保……等等,元末明初,很多人以此为名(比如,李文忠小名就是保儿,初出道时,人称保指挥),可见,它们都是很时尚的名字,估计就是“帅哥”、“靓仔”之类的意思。

洪武皇帝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扩廓帖木儿的真实身份。洛阳塔儿湾之战,常遇春一战而击溃扩廓帖木儿的弟弟脱因帖木儿的五万蒙古铁骑军,后者竟然不敢窜回洛阳城,反而逃去陕州,随即强渡黄河,迅速撤回山西。那洛阳城中的梁王阿鲁温只得举城投降。这个阿鲁温不是别个,正是李察罕的老爹,扩廓帖木儿的老爷!连同阿鲁温一起投降的,当然还有扩廓帖木儿洛阳家中的一大群家眷,其中就包括他的妹妹观音奴(金庸小说称其为赵敏)。这个观音奴日后嫁给了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为秦王正妃,次妃为大明卫国公邓愈的女儿。扩廓帖木儿的老爷和妹妹都做了战俘,皇帝朱元璋难道还不知道他的身世来历么?他一再强调扩廓帖木儿是汉家郎,目的是要全天下人都知道扩廓帖木儿就是汉人,他叫王保保,他就是反叛祖宗,由此让明军赢得更大的政治资本,以中国人民之正义名号摧毁背叛祖宗的王保保势力,名正而言顺,义正而词严!同时,强调扩廓帖木儿是汉人,也可以离间元朝中央政府与扩廓帖木儿之间的关系,制造扩廓帖木儿与蒙古高原诸部落之间的矛盾。说不定会促使彼此之间互相猜忌,甚至互相仇杀。

那么,朱元璋的计策有没有效果呢?
有的。
本文虽然仅仅写到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就收笔,可是,继续的一篇是《洪武之治》。里面会描述洪武五年(1372年)的岭北之战,虽然扩廓帖木儿战胜了孤军深入的徐达部队,可是,他竟然不能全歼明军,不能乘机进攻中原,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派些小分队去骚扰明朝边境,可见那时候,他赢得不多,兵力肯定不足,补给也难以为继。从那时起,直至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间,他的死讯传来,足足三年,扩廓帖木儿都未能大举复国之兵,可见,他在北元政权里,混得不太好。元末帝之子爱猷识理达腊被李文忠猛攻过来,吃了败仗,从应昌奔往和林,得到同样打了败仗逃到和林的扩廓帖木儿的支持,好不容易在岭北顶住了明军的“清沙漠”行动,后来,却又返回到辽东金山附近盘踞起来,仰仗那里的纳哈出势力,即知,和林那边的蒙古诸部落确容不得这支残元势力。也就是说,扩廓帖木儿是汉人的传说,已经凑效,和林的蒙古部落不欢迎这些亡国君臣,说他们以汉人治国,以汉法治国,以南家子治国,忘了祖宗,忘了本源,忘了成吉思皇帝的祖训,忘了大草原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等到捕鱼儿海之战后,脱古思帖木儿几乎为蓝玉所灭,再一次逃奔和林,就在那边被另一支蒙古部队解决了,连性命都丢了。这一切,就足以证明:残元君臣,就算逃回蒙古高原,也只有死路一条。这条死路,是上古以来,蒙古民族的老路子:互相厮杀,彼此报怨。十三世纪幸而出了个铁木真,好不容易把蒙古人拧成一团,他死后,所谓的世界征服者的超级大国即分崩离析。元朝灭亡之时,那些什么四大汗国早已凋零四散,互相攻击,互相仇杀,西蒙古的数百部落,竟无一人为之东向发一弩,真的应了朱元璋所说的:天亡胡元。
当然,明朝之结局,也一般无二。

韩扎儿、毛义统兵两万,皆为扩廓帖木儿之精锐部队,他们在十月三日上午即出发,领王爷殿下之钧旨:速战速决。
韩扎儿对毛义说:“韩店,离太原超过四百里路,我们必须急行军。”
毛义说:“我打头阵,韩平章你继后,我们两军相隔二十里,如遇明寇大军,你的部队就可以补充我前部的力量,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好的!韩店此战,我们蒙古野战军一定胜利!”
毛义又说:“老祖宗的战术,不可忘了。”
韩扎儿笑道:“人称我为老韩狼,忘了么?”
“呵呵,狼之战术!”毛义兴奋挥军前行。

扩廓帖木儿料得真准!
这当下,碗子城已经一锅粥,沸腾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这些,就是清朝禁毁的明代史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四库禁毁书丛刊
史部详目
【史部】共 75 册
皇明从信录四十卷(一),【明】陈建撰,沈国元订补,明刻本,史 001 册--001 页
皇明从信录四十卷(二),【明】陈建撰,沈国元订补,明刻本,史 002 册--001 页
新刻明政统宗三十卷附一卷(一),【明】涂山辑,明万历刻本,史 002 册--089 页
新刻明政统宗三十卷附一卷(二),【明】涂山辑,明万历刻本,史 003 册--001 页
寰宇分合志七卷附录一卷,【明】徐枢撰,明末刻本,史 003 册--187 页
皇明典要八卷,【明】陈建撰,明王渭刻本,史 003 册--369 页
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明】沈德符撰,清道光七年刻本,史 004 册--001 页
宪章外史续编十四卷,【明】许重熙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六年刻本,史 005 册--001 页
颂天胪笔二十四卷(一),【明】金日升辑,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历史博物馆配补,史 005 册--303 页
颂天胪笔二十四卷(二),【明】金日升辑,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历史博物馆配补,史 006 册--001 页
崇祯朝记事四卷,【明】李逊之撰,清光绪武进盛氏刻常州先哲遗书本,史 006 册--473 页
江变纪略二卷,【清】徐世溥撰,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荆驼逸史本,史 006 册--549 页
甲乙记政录一卷续丙记政录一卷,【明】徐肇台撰,明崇祯刻本,史 006 册--569 页
松陵文献十五卷,【清】潘柽章撰,清康熙三十二年潘耒刻本,史 007 册--001 页
康济谱二十五卷,【明】潘游龙辑,明崇祯刻本,史 007 册--151 页
国初群雄事略十二卷,【清】钱谦益撰,民国乌程张氏刻适园丛书本,史 008 册--001 页
云间志略二十四卷,【明】何三畏撰,明天启刻本,史 008 册--161 页
皇明名臣经济录十八卷,【明】陈九德辑,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史 009 册--001 页
按辽疏稿六卷,【明】熊廷弼撰,明刻本,史 009 册--347 页
四镇三关志十卷,【明】刘效祖撰,中国文献珍本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年刻本,史 010 册--001 页
皇明象胥录八卷,【明】茅瑞徵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影印明崇祯刻本,史 010 册--551 页
全边略记十二卷附大明神势图,【明】方孔炤撰,明崇祯刻本,史 011 册--001 页
岱史十八卷,【明】查志隆撰,明万历刻本,史 011 册--481 页
皇明资治通纪三十卷,【明】陈建撰,岳元声订,明刻本,史 012 册--001 页
新刻明朝通纪会纂七卷,【明】王世贞撰,王政敏订,王汝南补,清初刻本,史 013 册--001 页
明末纪事补遗十卷,【清】三余氏撰,清同治刻本,史 013 册--151 页
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一),【明】陈仁锡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史 013 册--401 页
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二),【明】陈仁锡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史 014 册--001 页
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三),【明】陈仁锡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史 015 册--001 页
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四),【明】陈仁锡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刻本,史 016 册--001 页
广皇舆考二十卷,【明】张天复撰,张元忭增补,明末刻本,史 017 册--001 页
海防纂要十三卷图一卷,【明】王在晋撰,明万历四十一年自刻本,史 017 册--445 页
广舆记二十四卷,【明】陆应阳辑,【清】蔡方炳增辑,清康熙刻本,史 018 册--001 页
地图综要三卷,【明】朱国达等辑,明末朗润堂刻本,史 018 册--521 页
明纪编遗六卷,【清】叶珍撰,清初刻本,史 019 册--001 页
两朝剥复录六卷,【明】吴应箕撰,清钞本,史 019 册--117 页
甲申传信录十卷,【清】钱[左甹右只]撰,清钞本,史 019 册--227 页
三垣笔记八卷,【清】李清撰,清钞本,史 019 册--329 页
明朝小史十八卷,【明】吕毖辑,旧钞本,史 019 册--425 页
安龙逸史二卷,【清】屈大均撰,民国吴兴刘氏刻嘉业堂丛书本,史 019 册--623 页
东明闻见录一卷,【明】瞿共美撰,清钞本,史 019 册--655 页
南渡纪事二卷,【明】李清撰,清钞本,史 019 册--683 页
锲两状元编次皇明人物要考六卷,【明】焦竑、翁正春辑,明万历三衢舒承溪刻本,史 020 册--001 页
新刊皇明名臣言行录四卷,【明】杨廉、徐咸撰,明嘉靖二十年魏有本刻本,史 020 册--103 页
史外三十二卷,【清】汪有典撰,清乾隆十四年淡艳亭刻本,史 020 册--317 页
大明一统赋三卷,【明】莫旦撰,明嘉靖郑普刻本,史 021 册--001 页
九边图论一卷,【明】许论撰,明天启元年苕上闵氏刻朱墨印兵垣四编本,史 021 册--083 页
方舆胜略十八卷总目一卷外夷六卷又一卷,【明】程百二等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史 021 册--107 页
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十八卷(一),【明】潘光祖、李云翔辑,清顺治刻本,史 021 册--453 页
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十八卷(二),【明】潘光祖、李云翔辑,清顺治刻本,史 022 册--001 页
大义觉迷录四卷,【清】世宗胤禛撰,清雍正内府刻本,史 022 册--259 页
太仆奏议四卷,【明】张辅之撰,明天启刻本,史 022 册--389 页
新镌详订注释捷录评林十卷,【明】顾充撰,明万历二十二年明雅堂刻本,史 022 册--549 页
皇明历朝功德捷录注释题评一卷,【明】李良翰辑,顾充注评,明万历刻本,史 022 册--639 页
隲言十八卷,【明】徐日久撰,明崇祯刻本,史 023 册--001 页
广治平略四十四卷(一),【清】蔡方炳撰,清康熙刻本,史 023 册--199 页
广治平略四十四卷(二),【清】蔡方炳撰,清康熙刻本,史 024 册--001 页
汇草堂治平类纂三十卷(一),【明】朱健辑,清康熙二年刻本,史 024 册--071 页
汇草堂治平类纂三十卷(二),【明】朱健辑,清康熙二年刻本,史 025 册--001 页
青莱续史十八卷,【明】朱里撰,清顺治十二年刻本,史 025 册--093 页
五边典则二十四卷(一),【明】徐日久撰,旧钞本,史 025 册--453 页
五边典则二十四卷(二),【明】徐日久撰,旧钞本,史 026 册--001 页
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明】郑贤辑,明万历三十六年余彰德刻本,史 027 册--001 页
皇明大事记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一),【明】朱国桢辑,明刻本,史 028 册--001 页
皇明大事记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二),【明】朱国桢辑,明刻本,史 029 册--001 页
靳史三十卷,【明】查应光辑,明天启刻本,史 029 册--203 页
两朝从信录三十五卷(一),【明】沈国元撰,明末刻本,史 029 册--575 页
两朝从信录三十五卷(二),【明】沈国元撰,明末刻本,史 030 册--001 页
皇明奏议备选十六卷,【明】秦骏生辑,明刻本,史 031 册--001 页
欲焚草四卷,【明】胡忻撰,清康熙四十二年胡恒升刻本,史 031 册--579 页
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补标题评断实纪二十七卷,【明】陈建、陈龙可撰,明崇祯刻本,史 032 册--001 页
诸史异汇二十四卷,【明】李清撰,旧钞本,史 032 册--619 页
捷录法原旁注十二卷,【清】钱炅撰,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增刻本,史 033 册--001 页
辽小史一卷金小史八卷,【明】杨循吉撰,明万历十三年徐景凤刻本,史 033 册--237 页
旧京遗事四卷(存卷一卷二)帝京纪闻二卷,【明】史玄撰,清退山氏钞本,史 033 册--313 页
甲申纪事十三卷附工部新刊事例一卷,【明】冯梦龙辑,明弘光元年刻本,史 033 册--345 页
明季甲乙汇编四卷,【明】东邨八十一老人撰,旧钞本,史 033 册--621 页
也是录一卷,【明】邓凯撰,旧钞本,史 033 册--733 页
皇明通纪集要六十卷,【明】陈建辑,江旭奇补订,明崇祯刻本,史 034 册--001 页
闽海纪要二卷,【明】夏琳撰,清钞本,史 035 册--001 页
明纪编年十二卷,【明】钟惺撰,【清】王汝南补,清顺治刻本,史 035 册--047 页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八卷,【明】张惟贤、叶向高等纂修,明钞本,史 035 册--263 页
万历武功录十四卷(一),【明】瞿九思撰,明万历刻本,史 035 册--389 页
万历武功录十四卷(二),【明】瞿九思撰,明万历刻本,史 036 册--001 页
督师纪略十三卷,【明】茅元仪撰,明末刻本,史 036 册--315 页
女直考一卷,【明】天都山臣撰,清钞本,史 036 册--417 页
圣主中兴全盛兼三录附一卷,【明】何光显撰,明刻本,史 036 册--459 页
纶扉奏草三十卷(一),【明】叶向高撰,明刻本,史 036 册--481 页
纶扉奏草三十卷(二),【明】叶向高撰,明刻本,史 037 册--001 页
续纶扉奏草十四卷,【明】叶向高撰,明末刻本,史 037 册--453 页
经略复国要编十四卷图说一卷附一卷后附一卷,【明】宋应昌撰,民国影印明万历刻本,史 038 册--001 页
周忠毅公奏议四卷附一卷,【明】周宗建撰,明崇祯熊开元刻本,史 038 册--321 页
房海客侍御疏三卷,【明】房可壮撰,明天启二年刻本,史 038 册--493 页
刘蕺山先生奏疏五卷,【明】刘宗周撰,清乾隆十七年证人堂刻刘蕺山先生集本,史 038 册--589 页
金双岩考考中丞集四卷,【明】金光辰撰,清初刻本,史 038 册--665 页
抚吴疏草不分卷,【明】张国维撰,明崇祯刻本,史 039 册--001 页
健余奏议十卷,【清】尹会一撰,清乾隆刻本,史 040 册--001 页
本朝生气录十六卷(存卷一至卷十三),【明】徐与参撰,明崇祯刻本,史 040 册--119 页
启祯野乘一集十六卷(一),【清】邹漪撰,明崇祯十七年柳围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史 040 册--315 页
启祯野乘一集十六卷(二),【清】邹漪撰,明崇祯十七年柳围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史 041 册--001 页
启祯野乘二集八卷,【清】邹漪撰,清康熙十八年金阊存仁堂素政堂刻本,史 041 册--045 页
二续表忠记八卷,【清】赵吉士撰,清康熙三十七年自刻本,史 041 册--239 页
扬州休园志八卷首一卷,【清】郑庆祜撰,清乾隆三十八年察视堂自刻本,史 041 册--477 页
西湖览胜诗志八卷,【清】夏基辑,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史 041 册--643 页
皇明十六朝广汇纪二十八卷,【明】陈建辑,明崇祯刻本,史 042 册--001 页
昭代芳摹三十五卷,【明】徐昌治撰,明崇祯九年徐氏知问斋刻本,史 043 册--001 页
龙门纲鉴正编二十卷潘氏总论一卷,【清】蒋先庚撰,清初玉芝园刻本,史 044 册--001 页
行朝录十二卷附三藩偶记一卷,【清】黄宗羲撰,清钞本,史 044 册--593 页
李文节先生燕居录一卷家礼一卷李文节集一卷,【明】李廷机撰,明末刻本,史 044 册--659 页
吾学编六十九卷(一),【明】郑晓撰,明万历二十七年郑心材刻本,史 045 册--001 页
吾学编六十九卷(二),【明】郑晓撰,明万历二十七年郑心材刻本,史 046 册--001 页
吾学编余一卷,【明】郑晓撰,明钞本,史 046 册--079 页
名山藏一百九卷(一),【明】何乔远辑,明崇祯刻本,史 046 册--125 页
名山藏一百九卷(二),【明】何乔远辑,明崇祯刻本,史 047 册--001 页
名山藏一百九卷(三),【明】何乔远辑,明崇祯刻本,史 048 册--001 页
宋西事案二卷,【明】祁承㸁撰,明天启刻本,史 048 册--325 页
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一),【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史 048 册--417 页
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二),【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史 049 册--001 页
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三),【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史 050 册--001 页
皇明四朝成仁录十二卷,【清】屈大均撰,民国商务印书馆长沙影印排印广东丛书本,史 050 册--461 页
丹霞山志十卷,【清】陈世英撰,释古如增补,清雍正十一年丹霞别传寺刻本,史 051 册--001 页
九十九筹十卷,【明】颜季亨撰,民国三十年辑玄览堂丛书影印明天启刻本,史 051 册--189 页
柴菴疏集二十卷,【明】吴甡撰,清初刻本,史 051 册--337 页
新镌张太史注释标题纲鉴白眉二十一卷首一卷,【明】张鼐撰,明李潮刻本,史 052 册--001 页
重订苏紫溪先生会纂标题历朝纲鉴纪要十六卷首一卷(一),【明】苏濬撰,明崇祯刻本,史 052 册--623 页
重订苏紫溪先生会纂标题历朝纲鉴纪要十六卷首一卷(二),【明】苏濬撰,明崇祯刻本,史 053 册--001 页
镌王凤洲先生会纂纲鉴历朝正史全编二十三卷,【明】王世贞撰,明刻本,史 053 册--345 页
新刻世史类编四十五卷首一卷(一),【明】李纯卿草创,谢迁补遗,王守仁覆详,王世贞会纂,李槃增修,明万历三十四年
书林余彰德刻本,史 054 册--001 页
新刻世史类编四十五卷首一卷(二),【明】李纯卿草创,谢迁补遗,王守仁覆详,王世贞会纂,李槃增修,明万历三十四年
书林余彰德刻本,史 055 册--001 页
通鉴直解十六卷,【明】张嘉和撰,明末刻本,史 055 册--371 页
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原始一卷,【明】顾秉谦等撰,明天启六年礼部刻本,史 056 册--001 页
皇明诏制十卷(一),【明】孔贞运辑,明崇祯刻本,史 056 册--383 页
皇明诏制十卷(二),【明】孔贞运辑,明崇祯刻本,史 057 册--001 页
圣谕一卷奏疏九卷,【明】朱东观辑,明崇祯刻本,史 057 册--259 页
余肃敏公奏议三卷,【明】余子俊撰,明嘉靖刻本,史 057 册--523 页
台中疏略四卷(存卷三卷四),【明】毛堪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史 057 册--587 页
万历疏钞五十卷(一),【明】吴亮辑,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史 058 册--001 页
万历疏钞五十卷(二),【明】吴亮辑,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史 059 册--001 页
万历疏钞五十卷(三),【明】吴亮辑,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史 060 册--001 页
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一),【明】过庭训撰,明末刻本,史 060 册--183 页
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二),【明】过庭训撰,明末刻本,史 061 册--001 页
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三),【明】过庭训撰,明末刻本,史 062 册--001 页
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四),【明】过庭训撰,明末刻本,史 063 册--001 页
表扬录续编不分卷,【清】尹嘉铨撰,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史 063 册--649 页
北学编四卷,【清】魏一鳌辑,尹会一续辑,清光绪十四年四川尊经书院刻本,史 063 册--669 页
明史窃一百五卷(原缺卷八卷十卷十四),【明】尹守衡撰,清刻本,史 064 册--001 页
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一),【明】钟惺订正,明崇祯刻本,史 065 册--001 页
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二),【明】钟惺订正,明崇祯刻本,史 066 册--001 页
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三),【明】钟惺订正,明崇祯刻本,史 067 册--001 页
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补三十九卷首一卷(一),【明】袁黄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双峰堂余氏刻本,史
067 册--099 页
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补三十九卷首一卷(二),【明】袁黄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双峰堂余氏刻本,史
068 册--001 页
通鉴纂二十卷,【明】钟惺撰,明末刻本,史 068 册--385 页
抚辽疏稿六卷(存卷一至卷三),【明】李化龙撰,明万历刻本,史 069 册--001 页
西台疏草一卷北畿疏草一卷东粤疏草五卷南国疏草一卷,【明】王以宁撰,明万历刻本,史 069 册--135 页
傃菴野抄十一卷,【明】蔡士顺辑,明崇祯刻本,史 069 册--365 页
奏牍四卷,【明】倪元璐撰,明末刻本,史 069 册--649 页
国朝武功纪胜通考八卷补漏居寓言一卷,【明】颜季亨撰,明天启刻本,史 070 册--001 页
万历三大征考三卷,【明】茅瑞徵撰,旧钞本,史 070 册--307 页
三朝辽事实录十七卷总略一卷,【明】王在晋撰,清钞本,史 070 册--341 页
樵史四卷,【清】陆应阳辑,清书三味楼刻本,史 071 册--001 页
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余十卷,【明】刘若愚撰辑,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史 071 册--039 页
玉镜新谭十卷,【明】朱长祚撰,明末刻本,史 071 册--301 页
山书十八卷,【清】孙承泽撰,清钞本,史 071 册--451 页
忆记四卷,【明】吴甡撰,清初刻本,史 071 册--677 页
崇祯遗录一卷殉难忠臣录一卷逆贼奸臣录一卷,【明】王世德撰,清钞本,史 072 册--001 页
甲乙事案二卷,【明】文秉撰,清钞本,史 072 册--043 页
恸余杂记一卷,【明】史惇撰,清钞本,史 072 册--107 页
残明纪事一卷,【清】不著撰者,清钞本,史 072 册--125 页
所知录五卷,【清】钱澄之撰,清是亦轩钞本,史 072 册--139 页
扬州十日记一卷,【清】王秀楚撰,清钞本,史 072 册--189 页
明季遗闻四卷,【清】邹漪撰,清顺治刻本,史 072 册--199 页
作吏要言一卷,【清】叶镇撰,清道光许乔年刻本,史 072 册--291 页
边略五卷,【明】高拱撰,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史 072 册--311 页
舆地图考六卷,【明】程道生撰,明天启刻本,史 072 册--345 页
秦楚之际游记二卷,【明】薛熙撰,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史 072 册--557 页
西山志十二卷,【清】欧阳桂撰,清乾隆三十一年梅谷山房刻本,史 072 册--589 页
望都县新志八卷,【清】陈洪书修,王锡侯、陈启光纂,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史 073 册--001 页
黄山导四卷首一卷,【清】汪璂辑,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史 073 册--205 页
新镌历朝捷录增定全编大成四卷,【明】顾充撰,钟惺等补,明末刻本,史 073 册--367 页
史贯十二卷(原缺卷十二),【清】周士仪撰,清康熙十七年自刻本,史 073 册--557 页
通纪纂十卷,【明】钟惺等辑,清初刻本,史 074 册--001 页
明鉴会纂十五卷,【清】朱国标撰,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史 074 册--175 页
豫变纪略八卷附一卷,【清】郑廉撰,清乾隆瞿瞿室刻本,史 074 册--347 页
中兴实录不分卷,【明】不著辑者,旧钞本,史 074 册--487 页
永历纪事一卷,【明】丁大任撰,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荆驼逸史本,史 074 册--551 页
丝纶录六卷,【明】周永春辑,明刻本,史 074 册--555 页
饷抚疏草七卷,【明】毕自严撰,明天启刻本,史 075 册--001 页
经世挈要二十二卷(存卷一至卷二十),【明】张燧撰,明崇祯六年傅昌辰刻本,史 075 册--381 页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1.

太行山碗子城后寨焦赞营。
元军达鲁花赤杨伯都挥剑吼道:“泼麻油,用火杀敌!”
他的手下,基本上都是小厮蒙古军,即蒙古娃娃兵,纷纷把一个个瓦罐、泥罐、陶罐从石墙内往外投掷出来。大明羽林右卫正千户长陈方亮带着他的部属一味冲锋,猛然听到一片“噼里啪啦”的响声,眼前就弥漫着火药粉末,脚下则乱溅着麻油液体,身前身后也满是粉末和麻油。百户长孔礼失声叫道:“糟糕,快闪,鞑子用火攻!”说着便往旁边闪避。
众人听了,惊慌起来,纷纷左闪右避。
迟了!
“嗖”、“嗖”,两支火箭自元军弓箭兵牌子头手上脱弦而出,正正射在火药粉末和麻油交集之地,“轰”,一道火光闪烁,随即就是火墙暴起于明军前锋的身前身后!
“杀!再来!”
明军战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小厮蒙古兵们又一轮的瓦罐、泥罐、陶罐投来,同时,又一阵火箭射出……

陈方亮早惹火上身了,他的一众军士也陷于火海之中!
孔礼虽然闪在一旁,可是,见此情形,大呼:“灭火!”
可是,陈方亮竟然毫不在意,只是吼叫一声:“冲!”
哎呀!
就见这位陈千户长,先是把战衣上的火焰扑灭,然后双腿蹈着火海,手中从背后掏出一杆火铳枪,向着一名元军弓箭兵牌子头的头颅就是一枪,结果了他,继而把那火铳一甩,抽出明晃晃的大刀,高呼:“大刀白刃战!”第一个冲向焦赞营石墙!
其余的明军战士,哪个肯落后?一个个浴火前进,弓箭和火铳交织于他们的敌人心胸和头颅,他们的步伐是那么的坚定,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灼热,他们的心脏是那么的强壮,他们的手脚是那么的敏捷!
身在火海之中,若然后退,必定死无全尸,唯有奋力拼搏,消灭敌人,才能绝地重生!
孔礼也想通了,他招呼后队:“死则烈士,胜则英雄,有前无后,有死无生!”
原本颇为鄙视陈方亮斤斤计较的孔礼,忽然觉得打硬仗时的陈千户真是一条好汉子,他也不容自己落后了,他也要在这个生死关头,显露他的英雄本色!
孔礼,身材高大,面黑如锅底,一挺那杆劈过半边虎头的朴刀,叫嚷着,领军冲锋。

元军在石墙的垛口内看着火海中的明军如狼似虎,全然不畏惧浑身火焰,都惊呆了。他们大多数都是小厮兵,娃娃兵,何曾见过如此神勇,如此壮烈的进攻?虽然那些瓦罐、泥罐、陶罐还在“噼里啪啦”地响着,火箭还在“嗖”、“嗖”地射出,可是,速度上,频率上,开始慢下来了。达鲁花赤杨伯都急红了眼睛,一味地高呼,挥剑砍倒了他旁边两名十一二岁的小厮,骂骂咧咧的。他的一百余名亲兵战士急急忙忙投入战斗,有些实在下了狠心,一脚二脚把小厮踢走踢翻,自己操起罐子就扔,张开弓箭就射!
明军一步一步地接近,可是,也一个接一个地倒在火海、箭雨之中。

就在此时,忽然听见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一般!
整个焦赞营抖了三抖,晃了三晃,黑烟滚滚,灰土漫天,营里的茅房、石墙、军帐……等等为之披靡!
随着声响,焦赞营的西侧石墙“轰隆”一声,继而“哗啦啦”倒塌了!
什么回事?
无论明军还是元军都在张口结舌,都在惊诧失色!
还是达鲁花赤杨伯都率先醒悟过来,他叫道:“糟糕,怎的火药库炸了?”

与此同时,焦赞营倒塌的那边,一条大汉“呼”地跳上石墙,挥刀大叫:“大明勇士们,快冲上来!我就是大明马鉴马指挥,我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在他身后,两名明军战士也跳了上来。
孔礼靠近他这边,听到也见到了,他大呼:“马鉴马指挥已经在敌营接应我们了,弟兄们,冲啊!”
他这一声,瞬间传播开来,明军战士无不兴奋激动,尚在火海在挣扎着的,也倾尽全力向前爬,站起身,直起腰,抬起脚,迈开步伐,奔向元军营寨!
陈方亮也听到了,他眼睛里已经血红一片——额头中箭,血液往下流,渗进了眼睛,他暴叫一声:“天灭胡元,大明壮士,灭胡杀寇,就在此时,冲啊!”
率先跳起,跃上石墙,又一支飞箭射中他的腹部!

马鉴他们见焦赞营外有自己的战士冲上石墙,便大呼大叫,往元军指挥官达鲁花赤杨伯都杀来。
一群小厮蒙古兵被他冲撞得七零八落,几名年纪较大的拿马槊刺来,马鉴连砍几刀,拳脚交加,废了几个。左右两名战士,一个叫王英,另一个叫徐理,也操刀乱砍,蒙古小厮们一阵大乱。达鲁花赤杨伯都忙于指挥军士对抗陈方亮的冲击,冷不丁听闻后方沸腾,回头就见三名敌兵往他这边杀来,勃然大怒,喝道:“我的银符战士何在?速速宰了那明寇!”
原来,这个达鲁花赤杨伯都,是蒙古军中的金虎符将军,而且是佩戴三颗明珠的金虎符将军,俗称三珠金虎符,他麾下有三名佩戴银符的百户长,勇猛过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商暠就把他们几个安排在焦赞营,把守这里的火药库,训练和保护小厮蒙古兵,是为小厮兵的教练。杨伯都,蒙古人,对此安排心里很不忿,他热衷于冲锋陷阵,他就是当年察罕帖木儿招募回来的“答剌罕军士”。

什么叫“答剌罕军士”?察罕帖木儿初起时,数败于刘福通红巾军后,痛定思痛,苦思冥想自己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最后,他从军队的来源和编制上入手,把蒙古人的祖制贯彻执行。他打造了一支探马赤军,又招募了一批答剌罕军士。这可是违制之举!为何?因为,探马赤军和答剌罕军都是大蒙古皇帝的亲军部队,地方战将不能也不敢有此举动。就算察罕帖木儿身为国家重臣,最多只能由朝廷委派他带领中央部队(探马赤军和答剌罕军)镇压红巾军的叛乱,他就算创立自己的部队,也不能以“探马赤军”和“答剌罕军”冠名。就好像宋朝时,岳飞可以创立“岳家军”,却不能创立“禁军”一样,“岳家军”就算再厉害,也不过是“厢兵”,即地方部队。若然岳爷爷自称自己的军队为“禁军”,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另立中央了。同理,察罕帖木儿居然创立自己的“探马赤军”和“答剌罕军”,他的“不臣”之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
据说,山东的民变军首领田丰,就是看出了察罕帖木儿的不臣之心,才心生异念的:“我以为李察罕是大元的国家忠臣,可以中兴朝廷,岂料他之所为,如汉贼曹操耳!他既为曹操,我何必为他卖命,我田丰不可以自己做曹操么?”他和王士诚一拍即合,继而邀请李察罕入营阅兵,就在军帐之内,王士诚干掉了李察罕。
姑不论,李察罕有没有不臣之心,他的答剌罕军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却是我们要清楚的。
“答剌罕”,就是自有自在的意思。答剌罕军,就是来去自如,不受管束的军队。什么意思?一、不在军籍,不入军户,在军中查无此人。二、不领月粮,不领军饷,不用军中一米一钱。三、自带武器,自带战马,自带一切战备。那他们干嘛呢?四、他们只需要上阵杀人,入城入村抢掠劫夺,“纵情掳掠而不禁,肆意屠戮而不问”!
一句话:答剌罕军士就是蒙古民族中最血腥、最暴力、最原始的杀人工具!
说到这个层面,大家应该对李察罕之所以反败为胜,再屡战屡胜,而又无敌于中原的原因有所认识了。
答剌罕军士,在军中查无此人,在阵上杀人如麻,入城入村纵情掳掠,肆意屠戮,不受军法管束,不在王命管辖之内,而杨伯都就是如此之来历者!

商暠不让他上阵,就是不喜欢,不满意这些答剌罕军士的野蛮凶暴之行径。当然,商暠错了,他太儒雅了。如果大家知道,日后商暠归降了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先让他担任吏部尚书,继而出任御史中丞,就知道此人对法治颇有认同感,对官吏的管理也很有一套,他怎么会允许答剌罕军士如此凶暴如此残忍呢?
故此,杨伯都被委派到焦赞营理事,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商暠身为碗子城统帅,级别远在杨伯都之上,不愿意也得愿意!
如今见陈方亮领明军冲锋,又见马鉴炸了火药库,做内应,他浑身怒火,喝令他的银符战士围剿马鉴。
可是,他连叫两声,不见他的银符战士响应。
他不知道,他那三名银符战士,已经在火药库里炸成灰,壮烈牺牲了!

不错,这就是马鉴的所为!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2.

杨伯都见银符战士不应,便持狼牙槊冲来,大叫着,直取怀远卫指挥佥事马鉴。
马鉴定睛细看,猛喝一声:“鞑子,你可是杨伯都?”
杨伯都嚷道:“既知我名,快快跪下受死!”
“我呸!你可知我就是开封城内盛文郁丞相之子盛同佥?”

原来,杨伯都当年为察罕帖木儿答剌罕军魁首之一,在颍州城、开封城、山东诸地以及安丰城多次与韩宋龙凤政权的盛文郁军队搏杀。马鉴还是叫盛鉴之时,挂职为韩宋枢密院同佥,统领其义父盛丞相的部队,与杨伯都的答剌罕军多有攻战,多有相见。开封城陷之日,红巾军龙凤政权刘太保匆忙保护着小明王南撤,察罕帖木儿一边领兵接管汴梁城,一边派杨伯都领答剌罕军穷追红巾军。杨伯都军一口气南追近百里,把小明王诸后妃、诸公主和诸多珠宝车辆悉数擒获,他们忙着哄抢女人、珠宝等物资,停止了继续前进。盛鉴盛同佥与众多红巾军将士则全力拼杀,小明王韩林儿、太保刘福通终于逃出生天,撤往安丰城去。
察罕帖木儿得知答剌罕军如此行径,满肚子不高兴,各地方军政部门更是轮番向他反映这支军队的暴行和失职(指只顾掠夺而忘了追捕元凶)。察罕帖木儿在与他的军机幕僚密议后,决定遣散答剌罕军。几天后,他让答剌罕军士自由选择:要么分金分银,满载而去;要么归入编制之内,任职为武职流官。杨伯都思量再三,选择归入编制。察罕帖木儿就承制授予他为上万户长。朝廷敕令下来时,更升杨伯都为曹州路达鲁花赤,兼佩戴三珠金虎符。至此,杀人工具部队答剌罕军烟消云散。

逃亡中的盛鉴脑海里满是答剌罕军的穷凶极恶,为首的杨伯都更是凶神恶煞一般,今日相遇,岂能平抑内心的激动与愤怒?

杨伯都闻他报名,便嚎叫着,喝过来:“盛同佥?哦,几年前没有打死你,让你这个红巾余孽多活了几年命,今天休走,我就是阎王爷,要让下地狱去!”
说着,抡起狼牙槊当头就砸来。
马鉴(就是盛鉴)为人精悍鸷勇,当年为了保护龙凤皇帝韩林儿,不敢恋战,如今了无牵挂,全心应战,哪里惧怕眼前的蒙古大汉?只见他猛喝怒吼,挥刀迎战。
两人就在乱军之中,厮杀起来。

这下可糟了,元军焦赞营内无人指挥,营外的陈方亮的明军部队则赴汤蹈火般冲了进来。一些烈火熊熊的明军战士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他们干脆飞身扑向元兵,用双臂紧紧抱着他们,用身上的烈火焚烧对方——同归于尽!百户长孔礼举起五尺朴刀时而横扫千军,时而力劈华山,元兵纷纷倒地;指挥佥事陈方亮咬牙切齿,抡起大刀,怒斩暴叫,对手不住后退。焦赞营的小厮蒙古兵招架不住,惊慌失措,只好一哄而散。
杨伯都的百余名亲兵战死大半,其余的也逃窜而去。

达鲁花赤眼看势头不对,急叫:“银符战士何在?”
马鉴一边对敌,一边笑他:“你的银符战士都在火药库成灰了,你还不信么?”
杨伯都骂道:“是你杀了他们?”
马鉴道:“我何止杀了他们,我还要砍掉你的脑袋!”
说着,一个箭步冲上,挺刀直刺他的前胸。
杨伯都正想横刀架住,忽听身后明军高呼:“顽抗者,杀无赦!”
随之,就是一片的哭喊叫嚷——惨叫啊!
杨伯都跳出圈外,张眼望去,果然,一部分小厮逃了,一部分小厮降了,还有一部分小厮被杀了。
马鉴那容他分心?又一刀劈来,杨伯都稍稍闪避迟了些,那刀口就在他鼻尖上掠过!
他吓出一身冷汗,知道再不仔细决斗,分分钟连命都会搭上。于是,他抖擞精神,吼叫一声,操刀急进,一连三四刀,把马鉴逼退。
他骂道:“红寇余孽,今日你有种,日后再相见!”说罢,转身就跑。

马鉴没有去追,可是,他身边的两名战士王英和徐理却不肯舍他,一个操起火铳就要开火,另一个说道:“何须火铳?”用力一掷手中匕首,正中杨伯都右小腿。
可是,这位曾经的答剌罕军士毫无在意,头也不回,继续奔跑。
一段距离后,就在他飞身跳跃,越过一大堆障碍物,双腿落地之际,右腿一歪,左腿无法站稳,整个人跌到在地上,那狼牙槊摔在一边!
徐理说:“这可是小苗刀,刺不死你,也毒死你!”
岂料,那答剌罕军士居然一跃而起,连武器也顾不上,继续向前逃窜。
几名战士冲过去,不容分说,乱枪捅刺过去。杨伯都没了狼牙槊,只得掏出两尺腰刀,拼死抵抗,无奈右腿毒势蔓延,勉强战斗了半刻钟,双腿便不自主地东倒西歪。最后,他,这位最后的答剌罕军士便倒于明军的众枪之下,一道灵光直上长生天而去。

这时,马鉴看到烟熏火燎后的陈方亮了。
他大叫道:“陈指挥!”
陈方亮也发现他了,也冲他叫嚷:“马指挥!”
二人快步向对方跑去,一见面,便紧紧拥抱起来。
要知道,当年的安丰之战,韩宋太保刘福通被张士诚的第一大将吕珍设局打败,死于阵中后,马鉴带着少量红巾战士突围,正是得到吴王朱元璋派来的军队的接应,才得了性命。那支军队的领兵官,正是眼前这位陈方亮指挥佥事。
陈方亮说:“马指挥,幸得你的内应,否则,我陈方亮今日必定全军覆没!”
马鉴道:“陈指挥,若非当日你的接应,我早成吕珍那厮的刀下之鬼了!”
说着,两人大笑。

那边,孔礼带着六百余名战士迅速清理战场,把那些降兵降卒统统捆绑起来,关押在仓库里,为求保险,干脆把他们的嘴巴塞上麻布,孔礼对两位指挥使说:“取了碗子城,再放他们。”
两人点头认同。
陈方亮问:“马指挥,你究竟是怎样混进敌营的?”
马鉴说:“详细情况,容后再说,现在,我们得抓紧时间,扫荡碗子城,协助李指挥他们去!”
陈方亮说:“说得有理!”
于是,留下孔礼领两百名战士把守焦赞营,两名指挥使带着四百名战士,风驰电掣,赶往碗子城!

他们身后的孔礼,对众人打了个眼色,大家立刻提了武器,冲入仓库,把那些降兵降卒一个二个杀了,然后,一把火,烧个精光!
“李指挥、冯将军到时,大家可要记得了,是仓库失火,烧死了战俘。这叫以绝后患!”
众人同声道:“是!”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3.

碗子城总指挥部。
商暠得报:明寇正在强攻孟良寨,寨主冀宁分省参知政事卢道兴几乎中了明寇指挥官李英的诡计,现正奋勇杀敌。

商暠一听“李英”之名,恨得咬牙切齿,旁边的张伯颜更是骂骂咧咧,说:“忠襄王当初就是看漏了眼,明明李英就是叛贼周全的部将,却把他用为心腹。那周全身为我朝河南平章政事,竟然举军降了红贼刘福通,先攻了怀庆城和碗子城,后来又攻洛阳城,结果被忠襄王一战击溃。李英就是那时归附了忠襄王的。王爷对其十分重用,重修碗子城的工作就是委派他为督工的,不到两年功夫王爷又举荐他为河南行枢密院知院。岂料这厮身为国家之柱石,把守河南东南,见红贼朱寇的部队来犯,只看了贼将徐达的使者带去的招降书,一箭未发,一仗未打,就举军降了敌。如今领兵来犯我太行,国贼莫过于此,我张伯颜恨不得生吞其肉!”

“你说什么?你说碗子城之重修工作是由李英督工的?”商暠眼珠子几乎突了出来。
张伯颜一拍自己的脑袋,说:“糟了,李英督工碗子城,如今贼将冯宗异竟派他来攻我碗子城,我咋没想到呢!这下子,我碗子城危险了!”
商暠说:“你为什么不早说?”
张伯颜恨恨连声:“我……一时之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奇怪,贼将冯宗异手下有那么多将军,竟然派个指挥佥事李英来打太行山,他——”
商暠打断他的发言:“你说什么,李英降了贼,得了个指挥佥事的职务?”
“是啊,我军的细作打听回来的消息就是这样子。”
“堂堂大元行省枢密院知院,二品官阶,何等高官,何等荣耀,一旦降了明寇,朱元璋竟只给他当了一个指挥佥事,仅为四品之职。如此看来,李英逆贼活该万死!”商暠怒骂道。

一直听着他俩言语的右丞贾成此时说话了:“李英虽仅为指挥佥事,可是,昨晚看他一战,连毁我两关口,我觉得他带来的贼兵人数足有两万余人。一个四品军阶的指挥佥事,如何有领兵两万的资格?”
张伯颜答他:“我听说,贼将冯宗异专爱如此派将出战,我军侦探得来的情报,冯宗异曾对部将说,这么做,就是为了锻炼军中的每一个指挥官,他还说,这是他们的狗皇帝朱元璋授意他这么做的。”
商暠听了,沉思了一会儿,就说:“现在李英领兵来攻,我担心,碗子城之虚实尽在贼手了!”

说着,便招呼众人登上瞭望箭塔,观察孟良寨那边的敌情。
不料,他们刚刚踮起脚尖,往孟良寨那边观望,忽然身后一声巨响,如地震一般,贾成和张伯颜一时间站立不稳,几乎摔倒,幸好及时伸手捉住瞭望箭塔的边缘,才定住全身。商暠也摇晃了两下身子。他们异口同声道:“莫非地震?何处作响?”
手下马上有亲将来报:“平章大人,巨响来自后寨。”
商暠等人马上观望后寨方向,只见浓烟滚滚、尘土飞扬,好像是两三里远的后寨焦赞营传来的声音。
“快,派人去打听,看看焦赞营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商暠叫道。
当即,泽州万户府蒙古军百户长安童带着两名小兵奔去了解情况。

安童前脚刚走,孟良寨那边已经飞马来报:“报!平章大人,孟良寨遭到明寇跳梁军的袭击,同佥折米斯拔都儿、院判卜帖木儿、千户长哈剌赤儿、千户长忽都虎、百户长塔察儿、百户长撒秃阵亡!卢参政请求大人发兵增援!”
商暠大吃一惊:“什么?李英连伤我那么多勇士的性命!”
张伯颜骂道:“跳梁军?昔日忠襄王就培养了这么一批勇士,今日也被逆贼李英学了去!”他们身后一将出列,大吼道,“两位大人,休得惊慌,小人立马领兵去废了李英!”
商、张一看,原来是霍木海!
商暠连声说:“好家伙!有你去,我俩可真是放心了!”

这个霍木海,是阿谁啊?
他就是在平阳夜战中生擒察罕帖木儿时代第一勇将关保的蒙古怯薛军勇士,那时的军衔不过百户长,自生捉了关保后,扩廓帖木儿把他破格提升为平阳路达鲁花赤,用为列将。他的祖父也叫霍木海,乃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的金虎符将军,为掌管天下驿站之总管。其子世袭为百户长,到了孙子霍木海这一代,充怯薛军士,十七八岁时,即担任大都皇城宫门的守卫工作。可是,这个霍木海,并非什么良家子弟,生平最爱做的事情,不是祖上留下的总管、侍卫工作,而是——

请看元末诗人张宪的诗作:

怯薛儿郎年十八,手中弓箭无虚发。
黄昏偷出齐化门,大王庄前行劫夺。
通州到城四十里,飞马归来门未启。
平明立在白玉墀,上直不曾违寸晷。
两厢巡警不敢疑,留守亲侄尚书儿。
官军但追上马贼,星夜又差都指挥。
都指挥,宜少止。不用移文捕卒李,贼魁近在王城里。

张宪这首《怯薛行》虽然不一定是说霍木海此人,可是用在他身上,却是十分合适的:霍木海的少年时代,就是目无法纪,专爱作奸犯科的。偏偏这样的人,充当了皇宫的保卫工作。

1351年,霍木海与一大班怯薛军士,跟从太师脱脱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镇压刘福通的红巾军民变。也先帖木儿确实是个脓包,一仗未打,竟然军中夜惊,身为主将的也先帖木儿第一个跑路,带去的三十万大军顷刻间溃散而去。护卫着主将逃跑的只剩一万余人,将近二十九万军士从此不知下落,霍木海就是不知下落者的其中一员,他的军职也无法继承了。后来,察罕帖木儿在沈丘起兵,招集“义军”,霍木海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投入军中,那时,不为人所知。1367年,霍木海在扩廓帖木儿手下谋得一个百户长的差事。到了关保、貊高二人对付扩廓帖木儿时,这位年近四十的蒙古怯薛军士终于有了出头天,1368年八月(记住这个时刻,这是明军攻陷元大都的日期,扩廓帖木儿还在干什么),扩廓帖木儿夜袭关、貊军营,二人仓猝逃跑。关保就遇着百户长霍木海,黑暗中,关保慌乱之间,不敢恋战,结果被霍木海生擒了去。
关保何等英勇,竟然被一个小小的百户长活捉了去!扩廓帖木儿大喜,当堂任命他为晋宁路(晋宁路就是平阳路,平阳是旧称)达鲁花赤,霍木海终于成为高级将领。他生擒勇将关保的事迹被军中广为流传,白锁住、商暠镇守怀庆、太行山碗子城和泽州,专门向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提调此人,现在见他主动请缨,当即应允。

于是,霍木海大步流星,领一千勇士,火速增援孟良寨。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4.

明军的所谓“跳梁军”,其实就是苗兵。

元末之时,南方和北方几乎同时动用了湖广地区的苗兵来镇压民变军。
南方的苗兵,统帅是杨完者,其事迹在《大明开国战史》中有详述,此处略过不提。
北方的苗兵,是察罕帖木儿招募来的雇佣兵,其性质与前文所说的答剌罕军几乎一样,来源为苗人,皆十六岁至二十岁之间的精壮男儿,这些苗兵善于捕猎,疾走于山林,长于射击与投掷标枪,绝技就是滚山坡和攀绝壁。《永顺府志》云:“苗人习滚坡绝技云,凡悬岩陡坡,人所不能攀援之处,但敛其手足,缩身如猬,呼吸至底晕晕,此犹得其半也。苗人又有扒坡绝技,凡悬崖陡坎,人所不能攀缘之处,以身附坡,但闻砂石硌碌,如猿猱蛇蚓,倏然至顶。”说得正是这般角色的苗兵。

这批苗兵的统帅叫吴天保,起初并非朝廷的武装力量。红巾军杀到河南湖广时,他们也摇旗呐喊,参与抢掠城寨乡村,甚至还据有城池,诸如河南地区的郑州、钧州、许州等地,都成了苗人的天下。身为河南平章政事的答失八都鲁自然是对这批苗兵格杀勿论。可是,察罕帖木儿的做法却与答失八都鲁不相同,他看中苗兵的长处,他决定招募苗兵,用以对付红巾军叛乱。在他的努力下,吴天保果然归附于他,成为察罕帖木儿的一支颇有特色的步兵部队。苗兵的战斗力如何保持在高水平之上呢?察罕帖木儿起初想到的是严肃军纪,可是,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苗兵素来凶悍难驯,生性多疑,更兼好斗,一言不合,即时杀人,纵父子兄弟皆不怜惜。最令察罕帖木儿头痛的是,苗人贪婪好色爱财,绝不能以军纪管束。怎样才能用其所长,而弃其所短?
他的谋士孙翥就说出一个方法,就是参考答剌罕军的做法,军中无籍无饷,上阵自顾生死,杀敌不录功罚,战胜掳掠不问。
为了早日翦灭刘福通等红巾军,察罕帖木儿采取这种方式来使用苗兵。一旦开仗,苗兵就是冲锋的第一梯队,特别是攻城略寨,苗兵一对无鞋天足(跣足),滚坡、攀岩两门绝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出人意表的好。那些毛葫芦军、答剌罕军还没出战,苗兵已经夺取了胜利的第一颗果实。察罕帖木儿屡战屡胜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是,天不从人愿。
察罕帖木儿靠着天足苗兵,仅仅打了不到半年仗,1355年底苗兵的统帅吴天保竟然突然死了。驻扎于河南荥阳地区的这支苗兵瞬间出现群龙无首的状态,被刘福通派人刺探得到消息,后者马上派出同样来自湖广地区的苗家兵代表,前来荥阳招降。史书没有记录刘福通是怎么说服他们的,总之,荥阳苗兵扯旗反元,归附了刘福通。
察罕帖木儿得报后,连夜出动,一晚急行军近百里,就在苗兵睡得死猪一般时,突然杀入,当场格杀过千苗兵,其余的都被捆成粽子一般!

为什么察罕帖木儿不把这批数千人的苗兵统统杀光?
毕竟,他叫察罕帖木儿,响当当的元末最杰出的名将(扩廓帖木儿与之相比,多少还有不及),他眼里、心里想的和一般的元军统帅是不一样的。
他曾对他的部下李英说过这么一番话:“苗獠勇悍,其左持盾牌,右执标杆,口衔利刃,疾足如飞,滚山而下不伤身,攀缘绝顶不移时,以为跳梁军士可也。”
他留下来的苗兵,就被他收编入军,是为跳梁军,时常以家国君父意识教训他们,以白金衣帛赏赐他们,不过一年,苗兵出身的跳梁军果然用来克制韩宋红巾军了!

苗兵果真足以克制红巾军?
元末明初之文士陶宗仪在他的《南村辍耕录》里如此记述:

红军(红巾军又称红军)与苗军战不胜,禀主帅曰:“彼中军前有十丈大旗,旗上篆字,‘大元统兵官’五字。”帅曰:“我此间亦效之。”旗成,军吏禀所写何字?帅曰:“八分书写‘赵王令’。”既而写“赵”字未成,才写得“走”字,传报:“苗军到,走,走,走。”

苗军一到,红巾军则大喊逃跑!这则笑话,说明了苗兵果是红巾军的克星。

1359年,夏季五月,察罕帖木儿大举进攻韩宋龙凤政权的都城汴梁,他部署他的跳梁军在此战中表现非凡。先是作为疑兵出击汴梁东城,以攀缘绝技强登城楼,红巾军奋力打击,苗兵则撤退并以标枪投掷,红巾军怒开城门,穷追过来,苗兵则绕城避敌,把这支追兵引到汴梁城南十五里处的埋伏圈。红巾军一到,元军伏兵四起,苗兵也杀回来,用蘸满毒汁的苗弩劲射红巾军士。结果,这批追兵全军覆没!
察罕帖木儿保留下来的苗兵在战斗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喜不自胜。在听到另一支无军籍无军纪的答剌罕军雇佣兵团的斑斑劣迹后,觉得红巾军大患已除,又有苗兵做后盾,便毫不留情地遣散了令他声名狼藉的杀人工具答剌罕军。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儿被刺死于山东益都城下。他的宏图伟业戛然而止,那支苗兵则遭受到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排斥,连续两三个月没有军饷发放,他们则四散而去,或回原籍,或者聚众打劫,或者占山为王。
那时,身任元朝河南行省行枢密院知院的李英,悄悄地收罗了四五百名苗兵在自己的营中,想着,将来有那么一天,这些苗兵能够派上用场。他多次目击苗兵的厉害,便把他们用作自己的家丁一般(这在明朝却是死罪,日后李英必须处理这批苗兵)。
1367年底,他举兵归降徐达的北伐大军,那苗兵也随之而来,李英继续沿用他们从前的番号:跳梁军。

1368年十月二日夜间,他领命攻打碗子城,前面两道关口,都较为顺利地拿下了。可是,到了十月三日上午,他和他的部队攻打孟良寨,虽然略施小计,攻陷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可是,当敌将卢道兴关上寨门时,孟良寨就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固若金汤。
他的苗兵跳梁军士,此时还不上阵,更待何时?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有朋友问,《大明开国战史》在哪里可以看到?
今天,开始发布了,也在天涯。希望大家支持!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5.

大明沂州卫指挥佥事李英对他的跳梁军士下令:“你等分左右攀爬敌寨,其余将士居中冲锋掩护你等!”
这批苗兵便一分为二,各二百人,在大军潮涌般进攻孟良寨之时,迅速奔至敌寨两边的悬崖下,先是叠罗汉、人踩人攀上岩壁,继而以身紧靠绝壁,手足并用,如同蛇行,又像壁虎游墙,两三下手势,已经人在削壁,身挂半空。
元军眼利者,急忙张弓搭箭射来,一两名苗兵中箭堕崖,却有不少苗兵一手攀岩,另一手尚可持腰间藤盾遮挡飞箭。那些立稳脚跟的苗家战士神速回击,从背后掏出小巧的竹子弩,眨眼间两三支沾满毒汁的弩箭便飞蝗般射出,那元兵躲闪不及,中箭倒下。又有数名苗兵将手中的九爪铁链抛上岩壁的石缝,铁爪一下子卡在石缝里,拉紧扯实后,勇敢之士双手穿戴着生牛皮套,只露出十只手指,抓紧铁链,耸身而上,敏捷攀援,他们的口里还叼着一把闪闪令的匕首利刃,一双赤脚还有十只爪子,其中就有那么的三四只脚趾竟能自如地抓握那铁链——如猿猴一般。

“不得了!”
元兵慌慌张张向卢道兴参政报告,“东边悬崖上,有明寇的跳梁军士,正在攀爬上来!”
卢道兴一听,即唤来院判院判卜帖木儿和千户长哈剌赤儿,对他们说:“你俩,去对付那些不识死的攀岩贼人。”
卜帖木儿和哈剌赤儿马上领五百军士扑去东边悬崖。
与此同时,又有元兵来报:“西边悬崖上,也有贼人攀爬上来。”
卢道兴见招拆招,说:“佥院康里朵粘、千户长忽都虎,你俩去把守西边悬崖,务必将贼人消灭!”
这个命令的语气重了些,可以看出卢道兴内心的紧张感正在暴涨着。

这时,李英指挥的中坚部队中,三四百名火铳和六七百名弓箭手(合计一千战士)举起武器,一轮射击,元兵死伤无数,活着的慌忙躲起来,其余明军步兵就飞奔上前,赶到寨墙之下,开始用木梯、绳梯,甚至人梯攀爬孟良寨寨墙了。卢道兴在瞭望箭塔上看到,挥舞宝剑,喝令部下用火箭、硬弓射杀明军。蒙古军中的神箭手一涌而上,冲到垛口,张弓就射。明军的几名旗手挥动军旗,又有一千名战士举火铳和弓箭还击……
如是者,元军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明军也倒下一批,再冲上来一批!

彼此混战,互相厮杀。
混战中,元军同佥折米斯拔都儿、院判卜帖木儿、千户长哈剌赤儿、千户长忽都虎、百户长塔察儿、百户长撒秃阵亡。
厮杀中,明军十六名百户长阵亡,七名千户长捐躯,指挥佥事李英也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插在右大腿上,另外两箭则扑在肩膀上。他倒下了,被亲兵李大兴等人架着撤下来。李英大叫:“放下我,我不走!我不走!功败垂成,我李英怎能撤下来!”
李大兴说:“大人,你不能再冲上去了,全军的指挥都靠你,你怎么能以身犯险!”
“放下我!”李英命令道,“这是命令!”
众亲兵只得把他放下,李英还想站起来冲锋,岂料挨了一箭的右大腿不听使唤,一个跄踉,几乎跌倒,李大兴连忙搀扶着他。
李英说:“扶起我,让我站起来!我不能倒下,也不能后退,我要让我的战士们看到我在指挥他们,我要看到我的战士们攻克孟良寨!”
李大兴等几名亲兵感动了,他们噙着眼泪说:“好!指挥大人,我们一直扶着你,站在这里,让全军看到大人,看到我们的大旗!”
身后那名旗手大喊一声,把那杆四五十斤重的军中大旗插在高坡上,双手紧握着旗杆,大明军旗在太行山风的吹拂下,猎猎飘扬。

“吹起冲锋号!”
李英喝令。
十名号角手马上鼓足力气,吹出全军冲锋的号角声。
“擂鼓!”
三十名军鼓手擂动腰鼓,这是急行军使用的军鼓,方便携带。
全军将士眼见大旗飘扬,号角长鸣,军鼓隆隆,不由得士气大振,无畏牺牲,前赴后继,踏着阵亡烈士的足迹,奋勇前进。

那两边悬崖上的苗兵也牺牲过半,有摔下悬崖而粉身碎骨的,有攀上绝壁而万箭穿身的,也有成功登顶而抱着敌人同归于尽的……
元朝同佥折米斯拔都儿是怎样死去的?他的腰刀已经把一苗兵战士的脖子砍断,可是,同一时间,对方嘴里的筒子箭吹了出来,一枚熏得漆黑的小箭直棱棱地射入折米斯拔都儿的左眼中,后者惨叫着,捂着左眼,倒退着,大叫大喊,继而倒地痉挛起来,不一会儿就七孔流血而死了。
苗毒!

“快!快!快!飞报商平章大人,这里快撑不住了,快叫他火速增援我们这里!”
卢参政直跺脚。
几名军士连忙把求救烽火信号燃点,看着它滚滚飞腾,卢参政气急败坏地把全寨将士统统赶上第一线,喝道:“打死贼人!”
“用火!”
“用箭!”
“用油!”
“用大刀!”
“用长枪!”
“用石头!我孟良寨有的是石头,砸死他们!”
现在,阵亡超过五千人,孟良寨还有多少人?
还有差不多一万人!
整个碗子城防御体系才配备了两万军士,怎么孟良寨竟有一万五千人?孟良寨这一万五千人,并非都是军人,真正的军士仅有四千多,其余的都是他们的家属,包括父母妻儿兄弟……

“不能放松!”李英的大腿上还插着那杆箭,鲜血渗透了裤子,李大兴匆忙把伤口包扎起来,就想去叫唤军医,李英喝道:“现在是打仗,是血战时刻,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得后退,不得松懈半分!再擂鼓,再吹号角!”
左边的跳梁军士又掉下两名,滚进了深谷,估计也是尸骨无存了。
一名百户长暴跳如雷,嚷道:“不怕死的,跟我来!”
就有两名小旗响应:“我俩来!”
百户长叫林遇春,小旗是陈政和周闵。
他们能改变战斗的进程么?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6.

话说,元至正十五年(乙末年,即1355年)四月,韩宋龙凤政权之和州兵团的左副元帅朱元璋得到了一员猛将常遇春。当时,他并未认识到这是一个奇人,只是把他安排在先锋营里。先锋营里,算上常遇春,竟然有四个“遇春”:郑遇春、邵遇春和林遇春。四个“遇春”的际遇各不相同:常遇春成了鄂国公、平章军国重事,郑遇春成了荥阳侯,而邵遇春在则做了丹阳卫正千户长,剩下这个林遇春,到1368年十月的碗子城之战时,仅为水军左卫之百户长。他们都是先锋战士,每逢战阵,皆骁勇争先,奋不顾身,怎么命运之神如此不公?翻开他们履历表一看,哦,原来如此——
邵遇春勇则勇矣,说到运气还是不够,打仗打冲锋,虽然没有战死于沙场,却浑身伤痕累累。当朱元璋的诰命以他为丹阳卫正千户长时,他向上反映:伤势严重,无法继续战斗了,请求以儿子代替他从征。朱元璋批准了。这个“遇春”从此就退出历史舞台,归家养老去了。
郑遇春和常遇春在一路高歌,皆为大明开国功臣。
唯独最后一个“遇春”——林遇春,依旧默默无闻于军中。他不服气!

林遇春,定远人,他也是乙末年(1355年)投奔朱元璋的,假设当时的他才18岁,到1368年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他却依然不愿意娶妻结婚。
原因?
他说:“人家那三个‘遇春’最差也捞了个正千户长,我林遇春才小小一个百户长,毫无功绩,毫无建树,羞于成家!”
有人对他说:“成家再取功名也可以的啊!”
“你忘了圣上的教诲了吗?他说前汉的名将霍去病就对汉武帝说过一句话,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林遇春混不出个名堂来,终生不娶!”他说。
故此,这次北伐中原,身为水军左卫小军官的他主动申请上前线,得到批准后,他高兴地对战友说:“这次北伐,剿灭胡虏后,我就娶妻成家立室了!”
众战友听了,都笑道:“你再不娶妻,你娘可急死了!”
林遇春只是报以一笑。

现在,他听了指挥佥事李英的指令,便大叫道:“不怕死的,跟我来!”
就操刀持盾往右边的山坡上冲去。
小旗陈政和周闵也带着他们的军士随之冲锋。
小旗,相当于今天的“班长”,带兵10名。他之上是总旗,领兵50名,稍高于今天一个“排”(今天的一个“排”约30人),总旗就是“排长”了。两个总旗(领兵100名,算上10个小旗长和2个总旗长,为112人)为一个百户,则百户长相当于今天的“连长”。
这个“连”一旦冲锋起来,无惧木矢火石,向孟良寨奔驰而去。

元军卢参政看见这支冲锋队了,他喝令:“用火炮轰死他们!”
那炮手营百户长张权一挥旗帜,那五六门至正火炮“轰”、“轰”向林遇春他们砸去。明军当即倒了十多名战士。
李英见了,忙叫:“左边也上四支总旗!中锋再上四支总旗!”
明军便一窝蜂涌去。
张权向卢道兴报告:“我们的火炮过半已经炸哑了,单凭火炮难以支撑了。”
卢道兴眼睛火红火红的,他刚命令旗牌官:“火速赶往碗子城中军,请求商平章大人支援!”
旗牌官飞奔而去。
卢道兴转身对张权吼道:“炮哑了,就用弓弩!用滚木礌石!再不行,就白刃战!”

那边一名千户长叫道:“现在已经是白刃战了!”
卢道兴瞪眼看去,原来是乃蛮部的别速台千户长,别速台大叫:“参政大人,苗獠子冲上来了,我去宰了他们!”
果然,那些苗兵跳梁军士攀岩而上,现在已经成功登上十多名战士来了。
这十多名苗兵一旦冲上来,就不是玩儿戏了!
看看他们的行头:脸上涂得斑驳漆黑,背上是竹子弩,腰间是短刀,右手是标枪,左手是藤盾,胯下虎尾群,个子虽然矮小,却长着一对大赤脚,满嘴嘶叫乱嚷,不知说什么,仿佛是咒语,又像在恶骂。他们身手敏捷,速度奇快,刚刚落地,标枪已经出手,对面的七八名蒙古兵纷纷中枪倒下。
其他的蒙古兵欺他们手上没了长兵器,就“呼啦”一声涌上,举大刀来砍,挺长槊来刺。不料,那苗兵一手从腰间掏出筒子箭,咬在口里,咽喉里猛地一吹,里面竟然飞出两三支小箭,也不管它们有没有射中目标,跳梁军士已经横跳竖跃地闪避而去,背上的竹子驽竟又连随射击起来了……
其中一名跳梁战士,神速之极,竟然奔向元军“帅”字大旗杆,两三下跳跃攀爬,已经爬上旗杆之巅,双腿纠缠着旗杆,腾出一只手揪住旗帜,另一只手一刀下去,旗帜便“嘶”切为两段!
他大叫:“敌军帅旗废了!”
随手一甩,就见那元军帅字大旗随风飘落!
眨眼间,甩落在孟良寨外,明军战士的脚下。

李英兴奋了,他用力推开亲随李大兴,强忍箭伤痛楚,大步奔到鼓手旁边,取过腰鼓挂在自己身上,又接过擂鼓锤,喝道:“敌军大旗已倒,众军兵,听我命令:冲啊!”说罢,擂动战鼓,其余鼓手,跟着他,一起擂击腰鼓。
那些步兵战士再次呐喊前进。
“鞑子大旗已倒,孟良寨就要完蛋了!冲啊!”

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搏命阶段,无论哪一方,只有稍稍松那么一口气,明军就功败垂成,白忙乎一场,元军则集体崩盘,全军覆没。

那水军左卫百户长林遇春果然了得,火炮伤不了他,滚木礌石砸不到他,弩箭也拿他没办法,只因他速度快而且不要命,终于登上孟良寨墙的他狂吼一声,一砍刀下去,就把拦住他的一名蒙古兵劈翻在地。
卢道兴见了,呼啸一声,操起大刀,狠命劈来。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是《中国历史地图集》收录的明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的地图。有关明代疆域,网上有不少喷子,指斥谭其骧造假,他们认为明朝的疆域就如同秦朝一样,没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实上,这些喷子连凤阳府在哪里,包括哪些州、县都不知道,就喜欢骂东骂西,这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哀。谭其骧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制,是连国外的资深学者都沿用不疑,不知这些喷子有什么本事,胡言乱语。谭其骧,是现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这个领域,暂时还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有关明朝的疆域,存在一个误区:明代的疆域从来就是那么大,或者那么小。其实,明代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西汉、东汉和元朝、唐朝、清朝一样,有开国时代的一般疆域,有鼎盛时期的疆域,也有衰落时代的疆域。明宣宗的宣德年间,明代的疆域达到了鼎盛时期。至于明末的疆域,当然小得可怜,不过,天启初年的明代,仍然达到或者超过北宋的疆域。明代自始至终都比北宋多了燕云十六州和云南地区,这是无可辩驳的。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连鄱阳湖的研究都如此认真、细腻,谭其骧的成就不是吹出来的,奉劝那些喷子不要再胡言乱语了。
这篇文章,用作《鄱阳湖之战》的地理依据。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47.

卢道兴怒气冲冲而来,此刻的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面前的明寇剁碎,他并没有想过6年后他居然做了洪武皇帝的劝降使者,前往漠北说降扩廓帖木儿,那一刻,扩廓帖木儿侧跟的王弟脱因帖木儿把钢牙咬得咯咯响,心里也是只有一个念头:把卢道兴剁碎。

林遇春见对方是个头目,那柄大刀看上去颇为沉重,便不去硬碰,一闪身,避过卢道兴的大刀,随即近身逼去,左手的盾牌一下子撞在卢道兴右肩膀,右手一刀往对方颈上砍去。
林遇春就是一个先锋战士出身的斗士,每逢出战,他都是步兵刀牌手行头,他的取胜之道就是近身肉搏。不管敌人是马军还是步兵,也不管对方是否长兵器在手,他飞身赴敌,首先就是抢身近战,彼此间五尺以内的距离是他理想的战斗距离。这是与死神最接近的距离,也是最接近胜利的距离。
林遇春做到了,这次卢道兴的大刀虽然凶狠而沉稳,却稍稍欠缺了速度,被林遇春抢身过来,盾牌抵着他的右侧,明晃晃的刀口已近颈项,他连忙后退,打算脱离敌手的纠缠。

可是,林遇春哪容他脱离开去?猛一吼叫,以盾牌垫地兼护体,整个人在地上滚了一圈,又扑上来,这次,他并没有站起来砍劈对方,而是一刀往卢道兴右脚剁去。
卢道兴大叫:“取你娘的!”又一闪避,继而抽刀回来,把大部分刀柄缩在身后,刀口往林遇春的头颅劈下去。
林遇春骂道:“来得好!”左手一屈手肘,以盾牌抵住上身和头颅,右手拿刀一架,即用盾牌和砍刀接了对方这一刀。
“咣当!”
虽然林遇春的右手虎口上有点儿发麻,可是,感觉还行,毕竟他用左肩膀和盾牌支撑了右手,总算把敌将的大刀招架住了。
有了这一次经验,林遇春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与对方并非相差悬殊,内心那自信陡然上来了,他叫嚷着,再次扑上去死斗。

可是,卢道兴的部下却不容他们的主将与贼人单打独斗,他们一涌而上,就把林遇春团团围住。
卢道兴退出战圈,一额头大汗啊:这明寇还真勇猛!
他暗道:“若是久战下去,我年纪来了,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年轻可畏也!”
卢道兴也是五十开外的将军了,面对林遇春这个不要命的,而且年轻力壮的对手,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了。
原来,卢道兴虽然姓卢,其实也是个蒙古将军,平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喝酒,这也是绝大部分的蒙古官员的通病:嗜酒如命。很多蒙古皇帝和蒙古高官,一旦沾上了酒瘾,那小命肯定不长久的。就说元朝的皇帝吧,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末帝妥欢贴睦尔两人,其余的没有活过50岁的,那几个听庙号或许让人以为是“有道之君”的元武宗、元仁宗、元明宗和元文宗甚至连40岁都没有,就玩完了。即使是位居第二长命的皇帝妥欢贴睦尔,也仅仅活到51岁而已。那些蒙古高官呢?也差不多。比如,燕帖木儿,不仅嗜酒,而且好色,结果,49岁谢了。
多年的嗜酒,几乎掏空了自己的躯体,卢道兴喘着气,把大刀递给旁边的亲兵,拿着羊皮囊,就喝水,一边看自己的手下围攻林遇春。

忽听身后哨兵来报:“参政大人,明寇不知从哪里上来我们后寨了!”
“你说什么?”卢参政吃惊不少。
“一股明寇假装做我军怀庆城的士卒,打算混入我军寨后门,被军士拦住,他们就要硬闯进来,现在双方在厮杀,同知大人命小人前来请求支援!”
是了!
他们就是李英指令由悬崖下小路潜往孟良寨后门,断其水源,混入其寨的明军战士。

杨琥、张遇两名百户长带着一百余名战士以元军装束打扮在前,假装躲避明军的追杀,千辛万苦抵达孟良寨后门。谁料他们刚刚从孟良寨右边山道上冒出头来,就被孟良寨后门上的哨兵发现了,喝道:“什么人,不要前来,否则,格杀无赦!”
杨琥、张遇等人高叫:“救命啊!我们是怀庆城的蒙古官兵,快开门,让我们进去吧!”
瞭望箭塔上的元兵喝道:“胡说!怀庆城已经失守,全城军民无一生还,何来逃到孟良寨的蒙古官兵!”
说着,就把箭射了过来,“不要向前了,否则绝不留情!”。
杨琥和张遇对视了一眼,杨琥说:“看来,只能硬闯了。”
张遇点头说:“好,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说着直冲而上。

孟良寨后门的守将冀宁分省枢密院同知阿尔秃厮得报,马上指令:“用箭射杀之!”
寨内的元军便“嗖”、“嗖”射来乱箭,明军呼喊着,也以牙坏牙,向寨内射箭、鸣铳。
杨琥喝一声:“他娘的,混不进入,还穿着鸟东西干个鸟啊!”
说着,便把那元军战衣撕下来,甩在枯草堆里。张遇见了,说:“有了,这些鞑子战衣,干脆拿来烧了他娘的孟良寨!”
说到做到,这批明军退出敌人的射程,纷纷把元军战士脱下,杨琥又指令一部分军士收集枯草干柴。寨内元兵见了,有些急了,向阿尔秃厮报告:“明寇欲放火烧我军寨。”
阿尔秃厮连忙跳上瞭望箭塔,看了一会儿,马上叫来两名千户长,对他们说:“不能让他们烧我军寨,你等带五百勇士持火铳和弓弩干掉那些靠近军寨的贼兵!”
有招呼第三位千户长,说:“你领五百军士带麻油罐子和火箭上来,烧死靠近军寨的贼人!”
众人立马去办。

果然,杨琥他们准备齐备后,一声吆喝,携带枯草干支和战衣奔向孟良寨后门排栅,却见里面乱箭齐发,乱铳齐鸣,七八名战士倒在地上,一时间,无法靠近。杨琥怒了,暴叫着,亲自把一个点燃的用战衣包裹着干柴枯草的火球甩向敌寨。他可是身怀五百斤力气的勇士,这火球一个抛物线掷去,正中排栅脚下,这距离已经超过五六十步了。寨内的元军见了,连忙拿出长枪,从排栅间的缝隙伸出去,想把火球挑开。可是,那些排栅做得十分严密,竟没有缝隙可以利用,火苗便乱窜起来,眨眼间,排栅起火了。
其余的明军战士见了,也有样学样,纷纷把手中的火球抛出去。然而,过半的战士没能把火球砸中元军的营寨,毕竟距离太远了,他们的力气有限,抛出去的火球够不着营寨。
可是,已经足够了,十几二十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已经把一片元军排栅烧着了——这可是风高物燥的冬季十月!

阿尔秃厮叫道:“灭火,用水!”
元军便分头匆忙去打水,不一会儿,他们提着水桶、木盆跑回来了,一边灭火,其他的元兵也一边射箭鸣铳,把杨琥他们赶走。
这时,装作追杀杨琥他们这些假元兵的王宏千户长赶到了,他们人多,足有一千名战士,见此情形,马上投入战斗。于是箭雨交加,火铳互射,油罐横飞,飞石夺面,烈火猛窜,厮杀连场。阿尔秃厮急了,连忙叫士兵向卢道兴报告,请求支援。
随之赶来的千户长杨璟和陈庆,又带来了两千明军。
他俩并没有马上投入战斗,而是迅速地寻觅到碗子城的水源,依照李英指挥佥事大人的吩咐,切断鞑子的水源,是成功的关键。

谁知,暗渠刚刚找到,还来不及堵截、破坏,一支元军已经从碗子城方向杀来了。领兵管,晋宁路达鲁花赤霍木海是也。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