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明北伐

大明北伐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碗子城地理图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今天的碗子城路线图,在这里的盘山公路上,经常塞车。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图中,白色的路线,就是明军突袭元军碗子城的路线。主将为陈方亮。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28.

大明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吴祯自己则带领海军分作左中右三队,也连夜先后自黄大洋向兰秀山进发。
他的战略意图一是:左队由福州卫指挥佥事张赫带领,抢占秀山以东之海岸,据情报显示,秀山的东部海滩较广阔,抢滩难度较低。同时也获取了重要军情,敌军以陈元帅为首,此人素来狡黠,与海外诸岛夷均有来往,必定在东海滩上布置了强大的防御工事和兵力,一旦失势,极有可能自此处逃跑至外洋。故此,东海滩之抢攻,不仅要注意虚张声势,把敌人引出来,就在海滩上作战,以火器灭之。同时,也要广布罗网,将附近的小岛小洲控制住,不让敌匪逃逸。这任务最重。
其战略意图二是:右队有横海卫指挥佥事朱寿率领,进入秀山与昌国州之间的海峡。一则粉碎叛军可能的潜逃陆上的企图;二则,由这里抢滩登陆,可与东海岸的友军遥相呼应,令秀山叛匪首尾不能呼应,顾此失彼。根据情报,这边敌匪与大陆的联系至为密切,所有来自大陆的军需民用物资必定由此进入兰秀山贼巢,明军切断这条通道,则意味着兰秀山的叛军终归要失败。
还有,吴祯自己坐镇中军,他不是接应张赫和朱寿两军,而是,绕过海面战场,直接打击兰山的叶元帅水寨。
兰山与秀山之间,虽有海水荡漾,可是,根据李信等人探索得来的情报,这是一片浅水区域,无需战船驶入,即凭高涨的士气,足以抢滩登陆成功。
当然,李信百户长带着一支小分队,充当突击先遣队,也是吴祯的一着探路棋子。

时近下半夜,张赫率先打响剿匪之战。
这个张赫,还有那个朱寿,必须说说他俩的来历。这可是《明太祖实录》没有的记录,当然《明史》也不可能有。
正史上,说他俩都是朱元璋的老乡,都是跟从老朱渡江作战的老部下。其实不然。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他的《七修类稿》里,记录了张赫和朱寿二人投奔朱元璋的经过:

至正十七年(1357年),天兵既取建业,命将四出,攻取京口(镇江)、毗陵(常州)、浙西等处。时毗陵乃张士诚之将张德为守,徐达屡战不利。太祖闻而亲率冯胜等十人往援,皆扮为商贾,暗藏军器,顺流直下。时江风大作,舟为颠覆,太祖惶惧乞神。忽见红袍者拖舟,转仰沙上。太祖曰:“救我者何神?”默闻曰:“晏公(河神名)也。”又曰:“有船可济。”视之,江下果有一舟来,太祖呼江,即过以渡。开至半江,舟人执利刃示太祖曰:“汝等何处客人?知吾名否?”太祖微笑,而邓愈应声曰:“艄工,毋送死耶!我等图大事者。汝欲富贵,当降以去!”舟人曰:“汝非朱官人乎?”愈曰:“然。”舟人遂拜曰:“吾辈江中剽掠。昨夜闻人呼我兄弟,明晚有朱官人来,授汝一生富贵。今日可知其豪杰也!”遂呼船尾避者一十余人皆拜之。闻其姓名,一名张赫,一为朱寿,《功臣录》不知,误言也。

正是因为张赫和朱寿都是艄公,即水手,专靠撑船摆渡为生之人,他俩投奔朱元璋集团后,才得以担任水师将领,以专业技能发挥自己的所长。日后,张赫敕封为“航海侯”,朱寿敕封为“舳舻侯”,光凭字面上意思,即知其所能,亦知其功云云。
也就是说,张赫和朱寿并非“旱地忽律”,而是实打实的“浪里白条”!

张赫让战士把战鼓擂得震天响,每只战船上,灯笼火把通明,全军将士齐声呼喊:“杀!”这可是下半夜人静熟睡之时,虽然陈元帅也有兵力巡哨站岗,他们在海滩上也摆设了诸多防御设施,架设了诸多的鹿角拒马战船舢板,可是,明军这一轮声势浩大而来,无数的战船在黑压压的海面上耀武扬威,几艘体型巨大的战舰还轰然发出雷鸣般的大炮之声,岛上的军民如何不惊恐,如何不害怕!
陈元帅第一时间就从床上跳起,把他身边的渔妹子推开,随即操起家伙,冲出来。迎面就遇着前来报讯的士卒,得知明军来袭后,陈元帅马上下令:“不得慌乱,严守阵地,休教他们上岸!”然后召集军中将佐紧急部署,他说:“这些明军晚上来攻我们,就是想趁我们夜间熟睡大意而抢滩登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船只根本不能进入我们的海滩,深夜前来,白白浪费他们的性命!”

为什么陈元帅如此自信?
这位陈君祥元帅可不是个无能之辈,先前,他就是元朝千方百计想招抚来镇压方国珍的兰秀山民兵的首领,可是,他没有成为元朝廷的鹰犬,反而归顺了方国珍,他认为方国珍是条好汉,就带着兰秀山民兵追随方氏兄弟出生入死,与元军斗,与张士诚斗,更重要的是与大海斗!与元军斗,元军战船皆由海运粮船改造而来,俗称“沙船”,他们自出长江口后,即北上大都,此间海域是为北洋,海水较浅,沙船因而打造成平底,一则利于航行,二则利于装载更多物资,可是,浙江以南,是为南洋,此间水域颇深,风浪频繁而巨大,沙船平底难以支持,故此,元军每次大部队杀来,都被方国珍的机智而勇敢的海军战士引至深水区,他们借助海洋的威力,每次都把元军打趴下,甚至连元军的统帅也生擒活捉过来!
陈元帅那时,就是其中一位方氏海军的指挥官,如今见明军攻击秀山东海岸,心下大不以为然,他认为:此明军与那元军都是同一路货色,二月那场仗,不是把他们打趴下,连两名明军指挥使都干掉了吗?
他说:“让他们来,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就是底气。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高丽史42卷-世家42-恭愍王》载——

中书省遣百户丁志、孙昌甫等来究兰秀山叛贼陈君祥等。咨曰:“君祥等积年在海作耗,大军克平浙东之后,本贼旣降复叛,劫杀将官。已尝调兵往讨,其贼畏罪逋逃。今有明州人鲍进保自高丽来告,君祥等挈其党见于王京古阜匿罪潜居。王国必所未知抚以为民。 其贼诡计偷生,奸心实在。 若使久居王国,将见染惑善良,为患匪轻。忽然复归其穴,则往来旣无少阻。请将贼徒解来,明正其罪,庶絶奸恶。" 王命并其妻子及赀产以送,凡百余人。

这就是陈君祥的结局。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29.

可是,这次却不同于前几次!
张赫只是在战船上虚张声势,并没有抢滩登陆,他们就在东海岸外滋扰了一刻钟,就没有声响了。
陈君祥听到报告后,微笑着,对手下各头目说:“他们也害怕啊,哪敢上岸?”
有头目李光头说:“还是要防着他们,不能大意。”
陈君祥点头道:“好,东海岸上的弟兄们辛苦一些,守夜至天明,待明军退后,我们杀回昌国去,把那里的婆娘统统抢来分给他们作小妾!”
众人听了,齐声道:“好!”
于是,任务和奖赏令一并发下去。那守夜的喽啰顿时精神振奋,不把熬夜当回事。
陈元帅却也不敢大意,带着几十名得力助手巡视山寨和海岸,其余人等则分头休息,养足精神,准备来日天亮与明军大战一场。

谁料,不到一刻钟,明军又在另一个方向吵闹了。
陈君祥也得到报告:明军在东海岸偏南方向滋扰我军。
陈君祥皱皱眉头,对李光头说:“这厮还很真狡猾,懂得转移方位来滋扰我方。若然整晚被他骚扰,我的水兵明儿哪还有精神战斗?”
李光头说:“这可不必顾虑,只要我们防着他登陆就行了。他整晚上滋扰我们,他们也不得休息的。”
“对!”另一头目陈魁八,陈君祥的弟弟说,“大家都没有休息,明天我们就让大海埋葬了他们!”。
陈君祥骂道:“你俩都是傻蛋!你们晓得敌兵有多少么?若然晚上来滋扰我们的是少量敌兵,明早决战的是大部队,我们怎能抵抗?”
陈魁八说:“我们不是还有王元帅和叶元帅互相支援吗?”
陈君祥沉吟良久,轻轻叹息一声:“我担心,王元帅和叶元帅那边,也遭到敌人的滋扰啊!”

果不其然!
陈君祥所虑不差!

王元帅,王子贤负责把守秀山的西海岸,也受到明军指挥佥事朱寿的滋扰。西海岸都是悬崖绝壁,最低矮处也有四五丈高,明军即便来攻,也是艰难之事。何况,绝壁上都有排栅维护住,还部署了三百名军士镇守,顶部的小嶴还有瞭望台,若敌人来袭,瞭望台即刻吹响巨型海螺,燃点海草报警。故此,王子贤没有像陈君祥那样高的警觉,听到报告后,他爱理不理,只是躲在被窝里,抱着倭国侍女说了句:“让众弟兄加强警戒,值夜的,明儿赏银十两。”
明军也是滋扰了片刻,就没声没息而去了。
王子贤又昏昏然饱睡一餐。不料,仅仅听歇了一刻钟,明军又在西海岸不远的海域上擂鼓放炮!
王子贤又被惊醒,这下子,他不敢怠慢了,匆匆离开卧榻,吩咐亲兵,把几位百夫长叫来,要他们亲自巡查各自的信地(岗位)。
可是,明军又隐去了。

行文至此,吴祯的战术已经浮出水面了:张赫和朱寿牵制着秀山的海盗,他则统领大军猛扑兰山的叶演三营垒。


叶元帅,叶演三负责把守兰山。这个兰山海寇叶元帅,此时也在熟睡之中。

话说,这个昌国州,就是今天的舟山所在地。自元末之时,这里就是浙东沿海盛产鱼盐之地,更兼为海外诸夷与中国往来商贸之集散地,民间海外走私及中外海盗纵横其间。方国珍盘踞宁波、台州和温州之时,就是依靠这里的民众抵御元朝,对抗张士诚和朱元璋的。随着方国珍的失败,浙东大部分军民,包括渔民和部分海盗都从良,归附了明朝。可是,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不服“王命”,喜爱“自由”,继续来往于风浪,出入于波涛,什么打鱼、运盐、贸易、走私、打劫……等等,合法的、非法的,什么都干。
昌国州(后来的定海,今天的舟山)是个海岛,它的外面,还有无数的岛屿,其中有秀山岛、岱山岛、兰山岛、剑岛、金塘岛等五个海岛的“岛主”皆以本部居民为伍,彼此争利,互相仇杀。众岛主之中,兰山岛主叶希戴在方国珍集团时任庆元路(即今宁波)海道万户长,不仅多次随同方国珍的兄长方国璋与元军海战,当方氏集团归附元朝时,他也曾经担任海道运粮官,海运粮至元大都,战斗经验及见识皆为众岛主之翘楚。众岛主之间数轮争战杀戮后,叶希戴征服了其余四岛,暂时成为盟主一般的人物,号令诸岛。恰逢明军自浙东海道解放福建,叶希戴则发布海岛号令,劫夺明军后部的辎重船只,混战中,明军两名指挥使阵亡,叶希戴也战死于海上。
他的弟弟叶演三,代领其众,成为兰山海盗的首领。在利益面前,众岛主暂时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明军。

偏偏叶演三素与陈君祥不和,五岛相争时,彼此没少厮杀,即在分配抢夺得来的明军物资时,他俩也争吵得脸红耳赤,所以,当陈魁八说“王元帅和叶元帅会来支援”时,陈君祥心里就没底,沉吟起来。可见,所谓的众岛联盟也是不太可靠的。
叶演三听闻明朝海军自福建回师,他自认为兰山在秀山之北,明军自南洋而来,秀山首当其冲,势必成为明军率先打击的对象,故此,他只是做好了自己的防御工作,根本没有考虑过,一旦秀山遇袭,他的兰山水师要去帮手。
当明军出现于黄大洋海面时,就被他的巡哨八桨船发现了。他得到报告后,只是要求部下装备战船等器械,严防海滩阵地,并没有知会陈君祥,他的手下百户“莽张”问他:“为什么不通知陈元帅?”
叶演三笑道:“陈元帅自有巡逻艇侦察敌情,还要我通告他么?”
“莽张”就不敢再说话了。

这天午夜时分,明军百户长李信驾着十五艘喇叭唬船、一百多名战士,悄然驶入兰山岛的北面海域,这里,就是一段悬崖绝壁,毫无海滩可以凭借,李信他们就要从这里攀爬上去,潜伏在叶元帅的营寨后方。一旦指挥官吴都督在兰山东海岸发动总攻,他们这一拨特遣队即杀入叶元帅的巢穴,制造混乱,扰乱海贼的军心,捣毁他们后方。
可是,绝壁悬崖,嶙峋突兀,毫无凭借,如何攀爬而上?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0.

总旗徐义对百户长李信说:“此绝壁海水之下必有暗桩阻遏战船靠岸,切不可贸然棹过岸去。”他又说:“当年龙湾之战,圣上就在京师城外新河口打了数千枚暗桩,阻遏伪汉陈友谅的战船靠岸,又改易江东桥为石桥,令其不得不弃舟上岸,与我军陆战,我军战船不多,扬长而避短,伪汉战船林立,却舍其长而取其短,结果为我所败。而今兰山贼寇娴熟于海事,悬崖上看似没有什么防护,实则水下必有罗网。”
李信看着他,暗夜里虽然没有多少亮光,可是,徐义的眼眸中还是闪动着光芒,李信说:“徐总旗,看不出来,你还挺细心,胸中似有万般韬略啊!”
徐义腼腆一笑,旁边另一位总旗朱进则说:“李百户,你不知道他爹曾是我军万户长,徐总旗自幼喜读孙武兵法,平日里专以骑马射箭击剑为乐事,如今在我营中,谁不知晓啊!”
李信咋舌道:“这我还真不知道。我就知道徐总旗和他爹是随吴复指挥使一起投军过来的。徐总旗杀敌勇猛,我也知道。现在听了他这番话,我觉得我这个百户长应该让他来当才行呢!”
说罢,众人嬉笑起来。
那小兵王杰道:“既然我们的船只不能靠岸,那,我们下水吧,我去拔掉那暗桩。”
小兵李三也说:“对!我们潜水去探察一下,看看是否真有暗桩。”
李信说:“且慢,把那长绳铁钩拿来。”
朱进便在船舱里抬出一大捆麻绳,李信接过,找到铁钩一端,说:“我们把它抛过那边水面去,铁钩下沉,我们就扯动铁钩,若然铁钩上来时,不见贼寇的拦网,我们再下水去除暗桩。”
徐义在旁解释说:“洪都之战时,伪陈自水门攻我,我军在水下设铁网拦截,伪陈善水者皆被铁网上的倒钩勾住,死于水下者不可胜数。这也是要防他的。”
众人听了,不住称赞李百户小心谨慎,也连声赞叹徐义见识过人。
徐义又说:“其实,水下设铁网有利也有弊。我记得,我军攻打平江城时,大将军见张士诚在平江水门里设了铁网,他也在水门外设铁网,结果,把他那善于潜水的杨茂将军也生擒了,为我所用。我看,若海盗真设了罗网,等会儿他们自个儿网住自己!”
众人忍不住窃窃而笑。
李信止住他们的笑声,让水手们缓缓摇荡船桨,保持低速前进,然后,站在甲板上,用力向崖岸方向抛出长绳铁钩,“吜”一声,铁钩落到水里,绳子随之也下沉。候了一会儿,李信掂量掂量长绳,估计已经沉了五六尺,便吩咐王杰和李三:“你俩拉铁钩过来。”
王杰和李三暗暗用力,铁钩在水下猛地扯动一物,就听崖上铜铃遍响,随之“轰隆”、“轰隆”滚石直堕下来,打得海水飞溅,波浪翻涌!
“哎呀!真有罗网陷阱!”
众人吃了一惊,水手们连忙把喇叭唬战船棹开,远远避开敌人的陷阱。

这时,崖上火把乱舞,一阵叫喊:“敌兵来了!敌人来偷袭了!”

朱进叹息说:“我们突袭没意义了。”
“贼人得知消息了。”王杰失声叫道。
李信说:“别着急,我们再找其他地方。”
这时候,一直没有吭声的总旗张德说话了:“从悬崖上去,不是正道啊。”
李信不悦,问:“这边没有什么好地形了,都是绝壁,不从这里上去,从哪里上去?”
“既是海寇,必有海船,其船来往进出,岂能再设木桩,再施铁网?我认为,从他们的战船出海处杀去,最为妥当。”张德说。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李信问:“如此说来,也有几番道理。好,我们再寻个地方,找到贼人停泊战船的地方,杀将过去。”
徐义表示异议,他说:“如此一来,哪还有什么偷袭的意义?变成强攻了。我们这一拨人马够吗?吴都督那边才是强攻,我们这边是偷袭!偷袭,就是在敌人防不胜防之时,防不胜防之地杀将过去,那才有意义!”
李信说:“现在贼人铜铃响了,滚石也堕下来了,我们偷袭已经暴露了,没有偷袭的意义了,防不胜防之时已经过去了,那就只能强攻过去了。”
徐义一字一句地说:“既然贼人的铜铃响了,滚石也堕下来了,我们再等候一会儿,如果他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那就说明他们也不敢出战。那么,我们再攀登上去,这也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还是防不胜防之时,也还是偷袭。”
这次,众人不再说话了,都同意徐义的见解。
就静静地任由海潮轻轻推着战船,他们在那里等候着,等候着敌人进一步的回应。
谁料,敌人只是叫喊了几声,就再也没有什么回应了。

李信对众人说:“可以了!不能再等了!大家都不记得了,当年常将军飞夺采石矶时,是如何神威无敌的?那还不是凭着一股勇气!”
说着,他正色命令:“众弟兄,听我命令:马上进军!我们分左中右三队冲锋,总旗徐义居左,率五艘战船前行;总旗朱进居右,也率五艘战船前行;我和总旗张德居中,率五艘战船前行,王杰和李三由小旗马福带着,领二十条好汉潜入海水,拔掉暗桩。记住:无论多危险,多困难,都要登上绝壁!”
众人听了,心潮起伏。
李信又说:“既然来了,我们这一拨大明勇士就要建立功勋,战死则留名丹青,活着就是英雄豪杰,总比海里的死鱼强吧!”
张德说话了:“说的好,我赞成。死则烈士,生则英雄。我来打头阵!”
于是,这一拨明军孤注一掷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飞翔明2018曰:
谢谢各位朋友对《大明北伐》的支持!
本书出现的大量的低级军官甚至于小兵,并不是胡乱编造,信口雌黄的。他们一则来自《皇明开国功臣录》,一则来自《中国明朝档案汇编》之《武职选薄》,也有来自各地方志、族谱、元末明初的文人笔记(包括那些书信、日记、奏议、诗歌、序文、墓志铭文等等),还有来自海外的资料等等。比如那李信,来自丰城李氏族谱。徐义,则来自杨荣的《徐义墓志铭》。那张德、朱进来自《武职选薄》。全部都是有来源,有出处的。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是要呈现一个货真价实的大明北伐!这也是我本人的最高追求。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这部书,是给那些人云亦云说明朝“闭关锁国”者搧耳光的作品。那些声称朱元璋满怀小农思想,限制国家发展的看法,其源头就是依仗了清朝那部《明史》的“描述”而不实地考察,无视其他一切史料的看法。况且,明朝洪武年间为什么要“海禁”,它的真义是什么?它如何海禁?具体的做法怎样?洪武年间的所谓“海禁”对国家带来了什么?明初与海外国家的关系如何?朱元璋的海洋的政策究竟是什么?他之前,有没有可供参考的对象,秦、汉、唐、宋、元等朝代又是怎样建设他们的海上力量的?如果没有,要朱元璋一人承受这个历史之重任,是否太委屈他了?真实的洪武海上力量,并非清人所说的“海禁”二字概括得了的。“兰秀山之战”就是其中一个敲门砖。明初洪武年间的海洋战事,属于我的另一部作品《大明海军》的内容。希望各位朋友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它,谢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1.

今天的兰、秀山已经合二为一山,称之为秀山,成为舟山群岛中方圆约二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岛,也成为舟山地区人民休闲度假胜地(不过,实话说,那里的水质并不好)。据驴友实地考察,如今的秀山遍布浅滩,适宜于人们嬉水露营,岛上无数葱绿的丘陵、土坡和低矮山头,宜于徒步远足。其东北和西南已开辟为港口码头,成为浙东远洋贸易的集散地之一。整个海岛最高处不足海拔100米,在海岛的东南端和西北端,则为花岗岩礁石断崖海岸,其水陆高差也不过十来二十米左右。
有鉴于此,时光倒流至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海潮尚未大幅下降之时,兰秀山的海平面当高于现在的二十一世纪。也就是说,李英他们这支先遣队面对的礁石绝壁也就十来米高左右。这与当年他们飞夺采石矶,强攻集庆城和平江城的难度没什么两样。
看来,攀岩不是问题了。问题是他们与海崖之间的水域,到底有没有水下暗桩。

有的。
整个兰山和秀山,但凡礁石海崖绝壁之下,皆设有暗桩,相反,在那些海滩、港口却没有埋设暗桩。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战船也得出入风浪,来往战斗,怎能用暗桩来束缚自己呢?
但,那些礁崖绝壁之下,为了防止敌人攀爬登陆,就有必要设暗桩,布罗网和架滚石机关了。
这叶演三元帅,也跟其兄长叶希戴学习了不少海岛防御技术。明军的战船,大部分来自巢湖、长江、太湖、鄱阳湖等地,另有一小部分就是方国珍的战船。叶演三兄弟和陈君祥就是方国珍的水师头目,对自家的战船如何不了解?他们先后两次袭击明军船队,熟知对方海船之体制规模。自太仓港出海的明军海船都庞大之极,随便一艘皆长约十余丈,宽约两丈余,船上战士一百余人、数百人,一些名号为“翻江鳌”、“混海龙”之类,脱胎于陈友谅之战船,直接成为明朝海军的主战舰、旗舰。故此,叶元帅的水底暗桩着重于木桩的粗大,并且深埋于水下,具有足够强大的阻隔力,一旦明军海船撞来,暗桩就是把它们的船底撞破,撞穿,接着就是大批的战船折戟沉沙了。这一套广布暗桩的防御手段在那个年代,也是抵御敌军登陆的较为有效的方式了。

李信派出的水下侦探队员王杰、李三等二十名潜泳好手片刻就浮出水面,向他报告:“海寇布有暗桩,可是不够密集,我方战船随我们开路,一路赶上,可以无视海寇的暗桩。”
什么意思?叶元帅设的暗桩,只防着明军的巨型战舰,不提防李信带来的小战船!暗桩虽然粗大,可是,密集度不够,对小战船来说,则形同虚设。
原来,李信他们驾驭的喇叭唬船,说到底就是一种冲锋舟。船底尖,船面阔,船头和船尾的设计是一样的。船尾用一根龙骨贯穿前后,整个船底就是一个整体,甚为坚固。船上设有船舱,可以装载必有的军用物资。船舷两边各有一根木板,作为战士和水手的座位。又设有八到十条船桨,水手们皆向后坐着摇桨棹船,其疾如飞。如遇海风,则竖起桅杆,挂上风帆,亦能斩波劈浪,出入于海涛之中。《武备志》称其便于追逐、哨探,后用于抗击倭寇,“倭奴号曰‘软帆’,贼亦畏惮”云云。

王杰对百户长说:“我们在水中引导,大家随着前进。”
李信说:“好,我们前后的战船以缆绳牵引,随你们去。”
就这样,王杰等水下好手,排除着暗桩,引导战船陆续靠近海崖绝壁。

邻近海崖,借着昏暗的灯笼之光芒,李信舒了口气,原来这一带,三三两两的礁石冒出水面,高高低低的,错落有致,有些还延伸到海崖之下。
那边的朱进总旗说话了:“李百户长,刚才贼寇的滚石反倒帮了我们的大忙!”说话里带着兴奋和喜悦。
可不是!
从海崖之巅滚下的岩石沉在水里,层层叠叠,竟成了明军战士攀岩的垫脚石!

李信笑道:“好,此乃天助我也!众弟兄,上!”
当战船进抵海崖之下的礁石丛时,船只抛锚,战士们用两块长木板架在礁石与战船之间,李信第一个冲过去,岂料礁石上海苔丛生,滑溜溜地,猛一倾斜,李信本人闪了闪腰,几乎站不稳,只好跳下水里,那海水顿时漫淹过来,顷刻就到了他的下巴边上。
“百户大人,快抓住我!”
水手王杰还在水里,他说着,左手一把揪住百户长后背,右手往他的身上一推,李信整个儿被他推离了海水,上面的张德总旗和几名战士连忙把他拉上船去。

说话间,左队和右队已经攀上礁石丛了。李信浑身湿透,啜了一口,对众人说:“我轻敌了!”
是的,他是轻敌了。
那边的徐义和朱进带着的战士刚刚靠近海崖底下,忽听崖上一阵呐喊,“嗖”、“嗖”、“嗖”,箭如雨下!
十余名战士猝不及防,甚至来不及啃声,往后一倒,就“扑通”、“扑通”地摔进海水里。

叶演三真是个废柴么?他早已料到明军会由此一着,先前明军触发水下网络,崖上的滚石机关随即启动,一轮“凌凌隆隆”之后,叶演三的喽啰们呐喊了几声,就不做声了。他们在静静地等着明军再次进入攻击范围,这可是叶元帅叮嘱的御敌技巧啊!
这下,一个突袭,李信他们就折损不少战士,崖上的喽啰不禁哈哈大笑。

徐义总旗激愤捶胸,挥刀大呼:“冲!为战友们报仇!”
如何冲?这不是礁石崖吗?
朱进那边已经鸣放火铳了,二十余支火铳一起开火,不仅把崖上探头探脑的海寇打到头崩额裂,更厉害的是火铳发出的巨响,震荡海上,响彻长空,敌寇闻之而胆落,明军听见为之振奋!
“冲!”李信又第一个冲将上去。
“来!”他招呼着两三名战士,扎好马步,身后的另外两名战士直接就从他们三人背上爬上去,再有一名战士,又从他们五人背上爬了上去!
这就是叠罗汉式的攀岩方式,最是适合攀爬这三五丈高的悬崖绝壁!
朱进和徐义用弓弩和火铳压着崖上的敌兵,李信他们则三三两两地在礁石崖上攀过来,爬过去,一旦寻得立足点,便又再次架起人梯,迅速上爬、跳跃……

这么说吧,李信当年参与常州之战时,为汤和的前部先锋。在那为期足足十个月的常州之战中,李信在战场上无惧生死,奋勇杀敌,给他的上司汤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旗之职就是那时对他勇猛战斗的肯定。平江之战中,他又发扬先锋战士的勇猛精神,再次得到汤和的肯定,常州卫管军百户长之职随之而来。
这个常州卫,正是御史大夫汤和镇守之地。当朱元璋在今天的江西和安徽与陈友谅数轮激战之时,以太湖为中心,沿着太湖的北岸、西岸和南岸,散落的四座城市常州、江阴、宜兴、长兴就是朱元璋的东面防线,张士诚十年来无法突破他,守护常州的汤和功劳不小。而李信,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从一介小兵,混至今日兰秀山之战,身为百户长,靠得就是一个“勇”字。

戚继光在选拔战士时,最强调的就是心口刻着一个“勇”字的壮士。在他眼里,武艺高强的,不是最好的;聪明伶俐的,不是最好的;身高力壮的,也不是最好的;他要的,是有胆量的。他说:“必以胆为主”,“第一选人以精神为主”(戚继光《纪效新书》)。没有胆量执行任务,没有勇气参加战斗,在骤然的遭遇战中,没有勇敢过人的胆量与敌人厮杀,一切都是浮云。而大明之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如此教谕他的武臣:“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几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摧坚破锐,兼是四者,庶可成功,然亦在人君任之何如耳。”(《明太祖实录》)这个“勇”字,也成为朱元璋选拔将军的标准之一。在明初战争中,朱元璋屡屡以勇猛表彰他的将士,很多诰命、制词中,也屡屡强调“勇”字。自下而上,从士兵到将帅,临阵决战,都靠“勇”字定输赢,所谓“两军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李信、张德这支冲锋战士就在自己军队的掩护之下,冒着矢石,奋力攀登:有失足打滑坠崖的,有中箭着弹受伤的,还有救护队友而堕海的……但是,就有那么几个英勇战士,凭着胸中那股呼呼燃烧的勇气,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捷足登上礁石崖。那其中,就有李信和张德两人。

无需再花笔墨,也不必多费唇舌,这位日后成长为辽东都指挥使的李信,猛然叱喝,举起鬼头大刀,向着海寇头颅斩劈过去。张德呢,此战之后升任为泗州卫百户长,其子孙世袭千户长,直至万历二十八年,十二代人,历历在目,记录于明朝档案之中,他的大砍刀也毫不犹豫地向敌人劈头盖脑杀去……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有人说“兰秀山之战”描述全属虚构,不可信。这里提供一份资料,作者是清康熙年间湖州知府吴绮,文章叫《拟浙江大兵平大兰山土寇舟山逆贼捷报露布》,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

“乃应变出奇,潜师制胜,蹑悬车之岭,暗捣腹心,陟束马之岩。平分牙爪,气冲南斗,辉煌双剑之芒,影灭西郊,变幻五云之阵。始于夏关之地,歼厥凶锋,继于斗门之区,躏其坚壁,焚骸积阜,几成京观之风,残息登高,更切守陴之哭。爰于某日,遂破大兰山土寇某者,羊头巨簇,并穿袁尚之颅,龙尾环争,断蚩尤之背,血被原而成赭,何言雁荡千寻,尸伏地而流丹,遂满山阴,万壑而逆贼某等或以干城旧将为背地之陈豨,或以岛屿游魂,作图危之道覆。”

兰秀山之战距离吴绮作文已经超过300年,竟然还让这位清朝的知府大人忍不住拟作这一份露布,可知此战确实激烈!
这段文字,恰恰就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谢谢这位吴知府,留下这么一篇文章,让“兰秀山之战”不致于虚妄,不致于胡诌。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2.

都督佥事吴祯站在“海蛟”旗舰甲板上,看着自己的三百余艘战船在夜色掩护下,乘风破浪驶向兰山岛,依稀看到岛上火光时,吩咐停止前进。
他转向身后站立着的一员小将军说:“方小指挥,你父亲当年如何打造了这么一支海上劲旅?如今叶元帅、陈元帅接连两次劫夺我军战船物资,凭的是什么呢?”
被他称为方小指挥的,就是刚刚投降明朝不足半年的方国珍之子方礼,在家族中,全名应该叫方明礼。

方国珍投降时,整个家族都被送往大明京师,皇帝朱元璋没有念旧恶,在奉天殿接见了他,一见面,朱元璋就又高兴又带有责备意味的口吻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方国珍不敢多说,只是一味地磕头请罪。朱元璋随即赏赐他龙衣冠带,又设宴款待他,并让他坐在一众高级官员之中。朱元璋认为方国珍“才器雄毅,识虑深远,知世道将不可为,乃奋于东海之滨。二十年间,与其兄弟子侄分守三郡,而威行于海上”(《方国珍除广西行省右丞诰》),确实是一时之豪杰,就新建造了一座府邸给方国珍养老,刘辰的《国初事迹》说,“起造千步廊一百间报功”。不久,方国珍就被委任为广西行省参政,继而升为右丞,再升为左丞。皇帝经常宴请这位当年的“海上霸王”,如密友良朋云云。
有见及此,方国珍也知恩图报,主动向朱元璋请求让他的儿子从军出征。皇帝思虑片刻,就同意了。鉴于浙东、福建以及广东都还没有彻底扫平,大明海军从未出海作战,皇帝决定让方国珍的长子方明礼随汤和、廖永忠和吴祯出征福建。

这时的方明礼,刚满二十岁,年纪轻轻,吴祯让他在广洋卫军效力,平时则以方小指挥称呼他。现在,他就是吴祯身边。见都督问及,方明礼说:“都督大人,家父遭受胡元官府迫害,不得已奋起海滨,建海军只为了自救,及见真人出世,圣朝开张,即归王命,应天而行。个中悖逆不驯辈,诸如叶元帅、王元帅、陈元帅者,谋占海岛,嚣张跳梁,抗拒天朝,乃孤注一掷,自寻死路矣,何能与天兵王师一战哉?”
这个方明礼,日后任职为大明广洋卫亲军指挥使,这是一个水师武官。《万历黄岩县志》载:“方明礼,名德庭,国珍子也,宣武将军广洋卫亲军指挥使,好学有文,尤善吟咏,尝奉命筑城边海,世所传方小指挥诗,皆明礼作也。”
故此,他一出口,自与一般起于畎亩的将军不同。

吴祯听了,捋虎须道:“今我水师已近兰山老巢,可是,迟迟不见李百户他们的信号。接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毕竟这里,是你家经营之水寨。”
方明礼说:“都督大人,李百户潜师进击兰山以西的海崖,崖上有个小关口,叫夏关,只要取了夏关,就可以点火为号了。此时,他们还没有发出信号,可能有些阻滞。不若,我军冲击兰山水寨的港口吧。”
都督想了想,说:“你有些什么好建议?”
“那港口叫斗门。按照以往,那里大概有战船二百多艘。我觉得,把他们引出来,围起来打,胜算大些。”
吴都督笑道:“引出来打,会惊动秀山的陈元帅,他不会出来参战合击我军么?”
方明礼也笑道:“都督大人,你在考我么?你不是安排下去,让张指挥纠缠着陈元帅么?而且,朱指挥也在秀山以南海域牵制着王元帅。他们哪敢前来参战?”
吴都督说:“话虽如此,我总觉得兰秀山的海寇人数难以捉摸,具体人数还没有探明。”
方明礼说:“也就是几千人而已,多了,他们也养不起。”随之拱手道:“都督大人,兰山此战,小将请求担任先锋,引叶演三出战!”
都督说:“这……何须方小指挥出战呢?我这里指挥使,同知,佥事一大堆。”
方明礼说:“我是有计谋的。”
吴都督看了看他,说:“难道,你以小主人的身份,引他出来?”
“非也。这三个元帅,其实在家父面前不过是几个小兵,叶演三的兄长叶希戴不过海道万户长,陈君祥也不过是昌国州的千户长,元帅之职是他们自封的。我做先锋,无需与他对话,那是因为我熟悉斗门港的情况,放火烧他几艘战船,且战且退,自然可以引他出来了。”
都督听了,便说:“小指挥愿意出战,好,我给你十艘战船,另有指挥佥事陈旺一员,百户陈胜、王贵、赵璧三员,总旗顾胜、王亨两员,领五百战士与你同去!”
吴都督又说:“诱敌为上,不可深入,入得去,又出得来,就是你们的功劳!”
“末将领命!”
方明礼等人领命而去。

这下,多少有点儿讽刺意味。
这个兰秀山,以及旁边的昌国州,甚至整个舟山群岛,还有大陆沿海地区的庆元(即宁波)、温州、台州等地,都是半年前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国珍投降了朱元璋,现在,方国珍的儿子带着明军来打据说还在效忠自己老爹的部队!
这还真是让你难以理喻的事情。
可是,它确实发生了。

叶演三如何反应?明军夜袭他水寨了。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以《兰秀山之战》为例,说说从资料到文字的过程

之所以要写《兰秀山之战》,动因来自汤和参加碗子城之战。
碗子城在太行山,汤和刚刚结束完浙东、福建战事,朱元璋就让他和杨璟配合冯宗异参加晋南之战,一则担心冯宗异兵力不足(在这里,朱元璋不仅让徐常大军从河北南下山西,让冯宗异、汤和、杨璟自豫东北进入山西,还让康茂才自豫西进入晋西南——三路大军会剿太原城的扩廓帖木儿,后者绝无可能胜出。后世仅仅看到太原城下徐常夜袭扩廓帖木儿就说明军胜出偶然,是错误的看法),二则,太行山乃晋豫山区,汤和、杨璟部队在福建、广西作战,正有山区战斗之经验,让他们参战,绝对是明智的。
汤和的部队在碗子城之战中表现优秀,故此,以他的部队为主(冯宗异的部队已经取了怀庆城),至于杨璟,他的部队是韩店之战的主角,那时候再写他的部队。

于是,就开始检索汤和部队的战绩,与太行山碗子城战役相关的就是青云寨之战和兰秀山之战。
那为什么详写汤和的兰秀山之战,而不详写青云寨之战?
兰秀山之战,是明朝海军的第一场海战,详写它,不仅从中选拔出李信这些人才,用以攻战碗子城,而且,也是展示明初海军战斗力的一次尝试。至于青云寨之战,它属于陆地上的山地战斗,《大明开国战史》和《大明南征》以及《大明北伐》写得太多了,故此略写。
于是,兰秀山之战,就花笔墨来磨了。

基本史料就是《明太祖实录》。通过它,了解战事的一般经过。很可惜,陈述简单,语焉不详。如果按照实录来书写,根本没人看!
幸好,现代是信息时代,以关键词“兰秀山”在度娘里搜索,得到一篇有用资料。
这是不够的。
于是,再以关键词在四库全书检索系统里搜索,可惜得到的资料太少了。
再用关键词在学术论文检索系统搜索,结果搜出一篇硕士论文。

这是令人惊喜的搜索。
接下来,就是详细阅读这些资料。
读完,觉得还是不够,于是,把看过的资料里提过的参考文献罗列出来,凡是能够找到的参考文献,都找出来,详细阅读。

然后,就把里面提到的人名、地名罗列出来,寻找他们的传记(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这里,通常用使用地方志,甚至家谱、族谱。
接着,就是找地理志和地图册了。
这些资料都看过,大概情况了解得七七八八,便沉思一会儿,想象战役的经过。
觉得理不顺的,就看兵书。
常用的兵书有《武备志》、《筹海图编》、《登坛必究》、《练兵纪实》、《纪效新书》、《阵纪》、《武经总要》、《火龙神器阵法》、《战守全书》等等。
穿插一些军事知识后,再沉思一会儿,就开始敲键盘了。
但是,时间是不够的,很仓促,通常只有一个多小时,敲键盘的速度也就是2000字左右。敲完,通读一次,修改几个错字或者句子,然后就发帖了。所以,敲出来的文字都是初稿,毫无润湿,也没有注意前后文的呼应,只能靠自己依稀记忆来衔接前文。
这就是我写《大明北伐》的一般做法。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3.

下半夜大约丑时,秀山水寨。
巡视海岛后,回到帅府打算休息的陈君祥元帅接到报告:兰山那边的叶元帅遭到明军袭击,目前正在兰山斗门港对开的海面上激战。

陈君祥叹道:“敌人果然多路出击啊!”刚刚脱下打算挂在衣架上的外袍失手脱落,掉在地面上。
他的弟弟陈魁八说:“敌人多路出击,则分兵,分兵则势弱,我军即刻出战船击其后军,就可与叶元帅夹击破敌了!”
陈君祥对他说:“老八,你想到的,敌人怎么会想不到?他夜里来,我们都不知道他有多少战船,多少军兵。他先派人来滋扰我这里,又领兵去战叶元帅,若我出战,与叶元帅夹击他,那前来滋扰我寨的军船,就会乘机抢滩登陆捣我大寨。”
“怕个鸟!阿哥,我去出战,与叶元帅合击明军,你坐镇大营,若还有敌人过来,就由你废了他们!”陈魁八扬臂叫道。
那边的副元帅张顺保也出声了:“元帅,我看,魁八的主意不错,若我军不去助战,万一叶元帅有失,唇亡齿寒,那明军掉转枪头对付我水寨时,我们就危险了。”
陈君祥点头,他说:“肯定要去助战,可是,现在水寨里的战船不足三百艘,兵力略显不足啊。自从昌国州达鲁花赤阔里吉思卷走了我四百多艘战船,六万多石粮食后,我这水寨也捉襟见肘了,否则,哪容得了明寇在我兰秀山海域撒野!”

“别提了!”陈魁八愤然道,“方氏全族投降,阿哥你却还要保他,甘愿在海岛吃这西北风。我也不知道你脑子想什么的!”
陈君祥喝他:“你晓得什么?想那方氏一旦归了朱元璋,就算朱元璋给他一个什么鸟丞相做做,你看他不是日日提心吊胆,天天疑神疑鬼?他就似狮虎入了牢笼,进退不得自主,出入没了自由,梦里都想着不知哪一天会被人“咔嚓”一声,掉了脑袋!只得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愿梦乡是故乡的生活!我呢,我宁愿喝西北风,我喜欢大海洋!我们大伙儿驾着海船,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爱干嘛就干嘛,北洋南洋西洋我爱去,高丽琉球倭国任我闯,我卖鱼盐与人参,我贩青花与丝绸,还有,你老八,你爱上女人,上月睡那高丽妹,今月又来小倭娘,下月还有回回娃。人生在世,酒色财气,快意恩仇,纵情自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岂不快哉?我岂是保他方国珍?我只是想着我们这一班好兄弟,能够上天下海任意纵横,就不爱服他朱重八管!方氏据有浙东三郡,长达二十年,我等在他的庇护下,从孩童小娃长到三十多岁了,愁过吃愁过喝吗?现在就是挂着方氏的招牌,招兵买马,聚义于海岛,图的却是我们渔家小民的海阔天空!”
张顺民听了,不住地点头,连旁边的军头林得九、余成五、林进等人也不禁竖起手指公,齐声道:“说的好!”
陈魁八笑了,说:“阿哥说得是。那么,给我战船,我要去打他明军一个稀巴烂!”

叶演三被方明礼突然闯入港口,一把火烧了六七艘战船,十分惊慌,也好生气恼,匆匆忙忙操起家伙,带着一干海兵赶到码头,即刻调集海船,迎头痛击对方敌船。
方明礼虽然认得这个叶元帅,可是在黑暗中,灯笼火把等光影飘忽,距离也远,难以辨认,只见一头目模样的在指挥战船离岸,赶来,便叫士卒吹响海螺,棹船回航。
叶演三等一听海螺号,先是一愣,继而破口大骂:“这不是方太尉衢国公麾下的海军信号么?怎么竟成了明军的号令?这厮肯定是衢国公的降兵降将!逮住必碎其尸!”
——太尉衢国公,就是方国珍在元朝的最高官衔。

方明礼一味地往大海撤退,叶演三也一味地紧紧追来,看看已经离岸十里了,叶演三忽然醒悟:莫非诱我出来?就想止住战船,回港了事。
就在此时,忽听暗夜的大海中传来三声炮响,他这支兰山船队的左右两侧突然出现一大批战船。船上战鼓隆隆,号炮齐鸣,灯光火把,把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中计了!”
叶演三大吃一惊,就想让战船掉头回岸,不料,刚才在他们前头逃逸的敌船猛地冲来!
方明礼带着的都是喇叭唬船,船头和船尾的结构是一样的,水手们只需要把船桨往相反方向摇棹就可以回航,其速度之快,令那些长年在波涛里来往出入的兰山水兵汗颜啊!
“走不了啦,不狠狠地打一仗,真走不了啦!”
叶演三横下一条心,对手下说:“打!”

这批兰山水贼,出来的战船大约一百多艘,上面的喽啰水兵也就一千多人。平时,他们劫夺公私船只,抢掠军民船货,都是做足功课,做好各种措施,包括前进和撤退,也包括迂回与攻击等等作战路线的,可是,今晚明军突然杀来,又且战且战,就让他们忘了自己一贯的海战模式,战斗刚一打响,很快就陷入被动的局面了。

话说海上作战,以何为战,何以取胜?
“箭!”
“火!”
“铳!”
“炮!”
这四个字自上而下,杀伤力越来越强大。
远距离取胜离不开这四个字。
近距离,就是冷兵器拼杀和战船的冲撞了。
叶演三这些渔民好手,还有绝技,就是水下穿凿船底、船舱。
不过,这些手段,与明军的火器拼起来,不过小巫见大巫。

这里,只说明军的数艘战船扑来,一路上都是铳箭交加,火炮横飞的,“兰山水师以牙还牙,顽强战斗”(这是哨兵向秀山头目陈魁八的说辞),看看彼此战船接近在即,明军船里纷纷向兰山海船抛来大大小小的木桶,这些木桶撞在他们的甲板上,滚到船舱里,破烂不堪,里面的黑色粉末随处散落,中间夹着一种冲鼻的气味。叶演三等人来不及辨认这些究竟是什么时,明军战船里,数十名战士已经用铁铲把一堆堆的火红火旺的木炭铲起,向他们战船泼来!
那火炭只是两三点火星掉在黑色粉末上,顿时“轰”然起火,眨眼间全船一片火海!
原来,那木桶里装满火药,破裂后,黑色火药散落一地,火炭随即扑来,哪还不是火烧兰山战船吗?
这边说时,那边的明军又向其它兰山战船甩去一个个瓦罐,打在兰山船上,一个个“乒乒乓乓”,破碎一片,里面的麻油鱼膏飞溅、泼洒,喽啰们不小心,脚下打滑,狼狈摔倒还是小事,明军的火炭又泼来时,又是烈火焚身!
船上,是火海,船下,是海水。
惹祸上身,不得不跳海逃生。即便逃到水里,海面上依然窜着连油带火的火苗!

叶演三火冒三丈,喝令:“他用火,我难道不会用火?以火船撞击他们!”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原来,《大明北伐》已经超过一百万字了

原来,《大明北伐》不知不觉已经超过一百万字了。
写作时间,自2018年7月17日,在天涯发布第一帖开始,到今天,2020年2月29日,为止,超过一年半的时间了,敲出来的文字超过一百万字,居然,《大明北伐》还没有写完。
这篇杂记,目的是回顾一下,同时,也展望一下。

回顾之一:究竟为了什么,写这《大明北伐》?
起初,我只是写徐达的,不过,写着写着,变了味,觉得徐达一人的传记并不能代替整个明朝北伐的过程。于是,决定放开拳脚,把北伐事宜一一道来。
写明初北伐,是为了表扬明军的战斗精神,渲染明军的战绩,歌颂明军的统一战争,同时,对明军的对手(蒙古军队)的杰出将领的忠烈和智慧也泼以浓墨和重彩。
如此一来,有可能犯众怒。这里面涉及到民族的和谐问题。
我觉得,如果将600多年前的民族问题现代化,本身已经是错误的代入法。当年,连朱元璋作为明朝最高统治者都尚且可以摆平的民族问题,为什么到了当代,却依然在纠结,依然在困惑那时候的民族问题。那时候的民族矛盾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做不了假,也无需作假。目前流传下来的史料,不仅是朱元璋集团对蒙古政权怀有仇恨,韩林儿(刘福通)的龙凤政权也喊出反元复宋的口号,甚至,连陈友谅和明玉珍也高举这样的义旗。故此,无视和否认朱元璋北伐的民族主义是不符合史事的。
元朝、北元、蒙古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将士投降明朝,朱元璋对待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得到的待遇都是高规格的,这不仅体现了朱元璋的政治胸襟,同时也是正确处理两个政权,或者说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
也就是说,对蒙古军事打击的同时,朱元璋还使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在这一点上,他有可能参考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起码,他不同于汉武帝,只是靠军事打击匈奴,结果换来两败俱伤,匈奴是弱了,但西汉也被拖垮了国家经济。
在这点上,我反对,我不同意那种质疑:朱元璋没有能力灭掉蒙古。
明军在十四世纪中后期对蒙古的军事进攻,不是一两次,也不是浅尝辄止,它的确没有把蒙古彻底的消灭于地球上,可是,它毕竟阻止了蒙古再次的染指中华大地!
说到这个“中华大地”,或许,有人觉得刺耳。因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喜欢称明朝时的中国是又一次南北朝时代。何为南?明朝也。何为北?蒙古也。
我是不赞成这种口号的。立足于当代中国,我们一厢情愿地把那时的明朝和北元(暂且如此称呼)统一于一个中国之内。似乎必须有这么一种观念,才可以让当代中国的民族团结,才可以让当代中国的国土完整。
事实上,明朝的国民,上至皇帝,下至小民百姓,从来没有把蒙古人当作是中国人!而成书于十六世纪以及之后的蒙古文史书,也从来不把他们的“祖国”当作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状况,到清朝中叶才得以改变。可是,即便是清朝中叶,蒙古人也仅仅自称为大清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蒙古人自称为中国人是清朝末年的事情,那时,离蒙古事实上成为另一独立国家没多少天了。说再深刻一些,蒙古在清朝初年,就出现了事实上的内蒙和外蒙两个概念,内蒙即南蒙,外蒙即北蒙。南蒙的汉化程度在晚清时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值,北蒙越到现代则越趋于俄国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既是如此,就没有必要回避十四世纪的明蒙战争了。
《大明北伐》说的是元末明初的明蒙战争,之所以使用明蒙战争这个词,而不使用汉蒙战争那个词,原因也是要说说的。首先,照顾一下当代民族问题,以免又有专家跳出来,说这是一部鼓吹大汉族沙文主义的作品。其次,朱元璋的北伐对象是蒙古人的蒙古政权是不可辩驳的,所以用“蒙”字是不会错的。再次,朱元璋的政权名字是大明,简称为明,也是不会错的。所以,明蒙战争的说法是中性词,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第四,为什么不叫明元战争?“元”朝,是建立于中国的庞大而统一的国家,元末帝逃离大都,就是元朝事实上失去全中国的统治权的时候。随着元末帝妥欢贴睦尔的死亡,元之为元,已经终止。接下来的,无论称北元,还是称蒙古,都与真正的元朝有很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故此,不称明元战争。最后,再补充一下,为什么不叫汉蒙战争?一来,陈友谅有大汉政权,如果称汉蒙战争,会导致误解,以为这场战争是陈友谅的大汉政权与蒙古政权之间的战争。二来,明朝军队本身的组成不仅仅有汉族将士,也有其它民族的将士,特别还有不少元朝的降兵降将。若以“汉”来概括,是不符合史事的。
此外,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研究或者描述以大明北伐为题材的作品,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通俗娱乐上的,都是一片空白!《大明北伐》可谓是第一次试水的作品,抛砖引玉的企图绝对是呼之欲出的。

回顾之二:乱七八糟的内容,扯三道四的陈述何时了?
《大明北伐》没有按照常见的写作顺序一口气把整场战争一镜到底地写完,而是东拉西扯,说三道四,又往后回忆十几年,又向前跳跃几十年,回忆一桩往事时,在往事中又有往事插叙,向前跳跃几十年时,甚至连十二代子孙都抖出来。这样的写法,明眼人一语道破,主题不断被冲淡,不断被弱化,此君写作能力底下,对全书的掌控能力几乎为零。这样的写作,在高考作文评卷上,只能得零分。
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批评,也承认自己的能力底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只有一个:我就是现学现卖者。
对明初北伐的了解,我不是从开笔的那一刻就熟悉得如数家珍的。即便我通读了几次《明史太祖本纪》,也还是不甚了了。若我只是看了那个本纪,绝对不会开始去写《大明北伐》。写作的动因,是我意外地得到两本书,一是《明太祖实录》,一是《皇明纪事录》。这两部书是触发我敲键盘的初衷。
可是,很快,它们就自相矛盾了。
我需要别人的帮助,我需要更多的资料,我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取舍我以为是的“真相”。
于是,倒叙、插叙、补叙纷纷出现。
这种陈述何时了?
估计不会了。除非到了全书完结,才有时间,才有精力去大卸八块,然后再重组了。有人说,初恋往往是最美丽最甜蜜的。其实,初稿,也是最美丽的。它没有雕饰,它没有顾忌,它没有做作,它没有浮夸,它原汁原味,它原形毕露,它口没遮拦。这,难道不是史书追求的目标么?

回顾之三:现在已经一百万字了,何时大结局?
大结局的时间节点是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
至于何时才能写完,这确实是我也不知道的问题。现在补叙晋南之战,写完这个,就会回到应昌之战,写元末帝之死,应昌之战结束后,会写洪武移民,然后是杨宪之死,然后是大封功臣,在大封功臣之时,会插叙分封朱氏诸王。暂时想到的就是这些了。

展望:
战争之余,必须兼顾洪武治国,一些具体的操作,诸如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官员的制度,老百姓的生活,经商、务农等等,需要尽情刻画。这些,需要使用更多的资料,特别是现今仍然存在的古城、古村、古镇、古堡……等等。可以想见,顺利继续下去的几部作品《大明南征》、《大明开国战史》、《大明海军》、《洪武之治》真会花光我的余生了。
不过,想想,也乐意。反正,没事干。别人打麻将、斗地主、摄影旅游钓鱼打球品茶喝酒……什么的,也如此消磨了时光。或许,到了某年某月,回头一看,咦,居然,敲键盘敲了几百万上千万字,也是一种成就呢。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4.

“我们没有火船,元帅,事出仓促,我们的火药来不及上船,就赶来了。”百户长叶成回应他。
“我的敢死士何在?”叶元帅怒发冲冠,咆哮起来。
叶成等几名水手高声叫道:“元帅只管下令,我等即去赴汤蹈火!”
叶演三指着前面的几艘明军战船,它们正在夹击两艘兰山战船,对他们说:“我们那两只船着火焚烧了,船上的弟兄一个个惊慌失措,不能御敌。你们棹船过去,控制住那火船,驾着撞进敌人的船队里,与他们同归于尽!”
“得令!”叶成与那几名水手当即跳入海中,潜泳而去。

是了,这里发生的是海战,是在兰山斗门港以东的海域进行的海战,怎么明军和兰山海寇打起仗来如履平地呢?
天风不作,波澜不惊,水平如镜,夜色苍茫,其为时也,五月二十三日凌晨。月弦如丝而将尽,扶桑之日未现痕迹。明军都督佥事吴祯为何选择了这个夜晚袭击兰秀山海寇?
这是一个月里月球引力对中国东海影响最少之时,潮汐低平,风浪不兴,海洋对首次打海战的明军的影响降至最低点。这可是小指挥方明礼根据他的父辈常年海战,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他向都督吴祯建议五月二十三日夜间出击,指出这是最佳的作战时机。

吴祯听明白了,特别是方小指挥再说了这么一句:“我父亲、伯父和叔父他们通常在初一和十五与敌作战,我们的海船会找到海潮,让海潮作为我们的先驱,让海风作为我们的助力,我们乘风破浪而来,敌人则逆风而战,饱受海潮摧残,胡元军队往往打败仗,就是这个原因!”
吴祯不禁笑了,他说:“那,你父亲为什么不在海岛独树一帜,而要归命我大明圣天子啊?”
方明礼说:“家父起义二十余年,起初为求活命,继而抚定三郡,至此已身心俱疲,形神劳倦,不愿打仗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圣人已出,天朝开张,四海归命,天下归心,中国混一,庶民幸甚!这是家父与众亲族,与老百姓以手加额相庆的太平盛世,日思夜想,不过此时,朝朝暮暮,皆为此刻。这就是天命,何敢抗拒?”
吴祯乐呵呵,说:“好!说的好!这场仗,有你小方指挥之谋略,必胜!回朝后,面见天子,你就做我们国家的水师大将军吧!”
方明礼连忙作揖下拜道:“岂敢,岂敢!”

为此,叶演三也伤透了脑筋,他的战船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何况又陷入了包围圈,只得调用敢死队,以鱼死网破的战术突围!

可是,叶成等人未能成功控制住那些火船,因为明军也有一批敢死士,做着与他们一般的事情,双方就是海水里以匕首插刺对方的身躯,结果抱团而死,斗殴而溺者比比皆是!叶成和三名水兵好不容易摆脱明军水兵的纠缠,刚刚把头浮出水面,就被明军的弩箭射穿头颅,全体阵亡!
叶演三虽然离远看不清楚,但是,敢死士出发了那么久,眼见火船已经沉没,竟没有敢死士驾驭火船冲向明军,便知道叶成他们已经失败了。
他心急如焚,只得指挥全体战船往外突围:“冲出去!”

于是,他的水手把长钩、长斧、长鱼叉纷纷操起,一旦战船靠近明军,则用长钩搭住对方的船舷,对方赶来阻拦时,他们的长鱼叉就狠命地叉刺明军,同时,两三个喽啰则合力举起那些又重又长的斧头狠命砍劈对方的船舷,只要来那么三四下,这些一百多斤重的斧头就能把船舷砍烂,海水便滚滚而流注而入。
你还别说,这种打法还真凑效。虽然明军铳箭交加,可是近身肉搏时,火铳和弓箭用起来就没那么利索,只得使用刀枪砍刺。
两相对比,叶演三的长斧、长钩就略胜一筹了。转眼间,明军的三四艘战舰的船舷被破坏严重,海水闯进船舱,船上的火炭和火药全浸泡在海水中,明军战士一阵大乱,不得不跳海逃生。
叶演三一看战局似乎有了转机,便抓紧机会,让其它战船如法炮制,鱼贯冲出去。

吴祯看着眼里,他命令外围的战船迅速越过战场,赶在敌军的前面,堵截他们的去路,同时,又教一部分战船紧紧追赶。鼓手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各战船的船舷上密密麻麻站满弓箭兵,弓箭手随着战鼓的节奏,弯弓搭箭,弓弦“嘣”、“嘣”响起,利箭“嗖”、“嗖”射出,冲在最前面的叶演三的战船如刺猬一般,水手中箭毙命、落水的难以计数,他本人也浑身中箭,所幸战甲遍体,一时间未能伤及性命,却也狼狈不堪。
吴祯又一挥手,说:“火箭!”
便见夜空中啸叫之声不断,点燃了火药筒子的箭杆又扑向海寇战船。
兰山海寇的战船由此而起火焚烧的,所在不少。众喽啰慌乱起来,急急忙忙救火的救火,逃命的逃命。

叶演三急红了眼,他豁出去了,大喝一声:“不要跑了,我们与敌人同归于尽!”
于是,这支兰山海军调转方向,回师猛地撞向吴祯旗舰而来!
是啊,如果一味逃命,结果就是败亡。
只有置之死地,不顾一切地战斗,才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才有逃出生天的机会!叶演三带着手下,重返战场,不要命地冲撞,不要命的死战,其锋芒一下子凸现出来,他们的弓弩也纷纷然扑向明军,他们的火铳也狠命地鸣放几声(毕竟配备不多)。
困兽犹斗,说的就是这个场面。

旗舰上的吴祯正在组织战船与海寇死战,不料,有哨船急急赶来,向他报告:“都督大人,秀山贼人赶来支援兰山贼,正在与我后军厮杀!”
吴都督登上瞭望台,向后军望去,果然火光冲天,暗夜中,远处的海域众多战船好像一群饿狼般互相撕咬,彼此恶斗。他对手下两名指挥佥事说:“你俩暗暗各带五十艘海船,分左右抄击秀山贼的船队,记住,不得泄露消息,恐防乱了这里的军心!”
两人领命急去。
吴祯亲自接过鼓手一双擂槌,对军士们说:“大明好汉,可是海上豪杰?”
众军士齐声应他:“大明好汉子,都是海上豪杰!”
吴祯大叫:“那就把兰山贼废掉!”
说罢,“隆隆隆”擂起战鼓,明军战士高声呼号,争先恐后,又一次重重围住叶演三的战船。

双方又战斗起来,吴祯不停擂鼓助威,明军前赴后继,叶演三的船队不断减少,明军的战船也翻船沉没了好几艘。
此时,又一只哨船棹来,哨兵飞奔上前,向吴祯报告:“秀山贼攻势凌厉,两位指挥佥事大人带去的战船都被贼人围困了,形势危急,请求都督大人支援!”
吴祯对他说:“要他们再坚持一会儿,等我军解决了兰山贼再去助他。”
哨兵刚想回报,吴祯又说:“告诉他俩,如果败了,你提他们项上人头来见我!”
“是!”

吴祯又一次擂动战鼓,这一次,他亲自指挥旗舰冲向兰山海寇的船只!
他对左右亲兵说:“当年我镇守江阴城,错过了惊天动地的鄱阳湖之战,如今眼前这一小撮海寇,居然如此嚣张,死缠烂打,不退不休,若我堂堂大明都督不能灭此海寇,有何面目去见圣上!岂不被鄱阳湖的英烈耻笑?众官兵,随我冲!”
吴都督亲自冲锋!那旗舰如一条蛟龙,在看起来似是镜面一般平静的海域疾驰,船体排开的两旁浪花随之荡漾翻涌,旗舰上的大明战旗一瞬间呼啦啦飘扬起来,它就是号令,它就是号召,它就是胜利的保证!
主帅冲锋的效应立时显现!
大明海船推波助澜,大明海军如虎添翼,横冲直撞而摧枯拉朽!

兰山海寇苦苦支撑,忽然,明军齐声欢呼!
“海贼快快看看你们的老巢!你们的水寨起火了!你们的老巢被我大明王师捣毁了!”
可不是!
整个兰山水寨竟成一片火海!水寨里的喽啰哭喊奔逃之声沸沸扬扬,居民、疍户呼天抢地,嚎告无门!
什么回事?怎么搞的?
大明神兵从天而降,火烧了兰山水寨!

三百余年后,一位清朝的湖州知府吴绮大人,亲临兰秀山战场故地,忆及这场战役,不禁兴味盎然,挥笔写下如此文字:

“(大明)乃应变出奇,潜师制胜,蹑悬车之岭,暗捣腹心,陟束马之岩。平分牙爪,气冲南斗,辉煌双剑之芒,影灭西郊,变幻五云之阵。始于夏关之地,歼厥凶锋,继于斗门之区,躏其坚壁,焚骸积阜,几成京观之风,残息登高,更切守陴之哭。”

这是说,明军运用奇谋,潜师出发至兰山的西郊断崖之下,攀岩而上,突然袭击,突破水寨的夏关险阻,而明军主力部队则在斗门港血战,最终把海寇歼灭。明军焚烧敌人的尸骸,几乎成为山阜土坡,那些残兵败卒,逃亡于高山野岭,只有悲泣家园被毁!

兰山老巢成了火海,家人惨遭屠戮,叶演三军队顷刻崩盘!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胡丹,是目前国内最有资格评论明代宦官问题的学者,其用力之深,建国以来研究明代宦官者无出其右,甚至,他是有史以来对此问题最有研究的学者。从史料上说,他的《明代宦官史料长编》三大本,180万字,几乎把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明代宦官的史料统统囊括其中,胡君之功不可没矣!其二,在此史料基础上研究出来的成果《明代宦官制度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一番深刻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深合我意,却粉碎无数人头脑僵化的成见。其结论是:我们不支持宦官亡国论!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5.

吴祯在旗舰上望见兰山水寨火光冲天,便欣喜地对左右亲随说:“好家伙,李信他们得手了!传令下去,擂鼓、吹号,全军冲锋,直捣贼巢!”
传令官得令而去,眨眼功夫,全军知晓,时刻准备好了。
吴祯挥剑在手,喝一声:“冲!”
就见明军勇如虎,猛似龙,奋勇向前,追赶夺路而逃的兰山海寇。

李信、张德手刃五六名兰山喽啰后,徐义、朱进他们也登崖成功,这一百多名勇士把崖上守兵几乎杀尽,李信逮住最后一名手无寸铁的幸存者,他阻挡着张德的大砍刀,他说:“留下这个活口!”
张德只得住手,李信喝问那俘虏:“你欲得性命,就做我们的带路人!”
岂料那厮却是条硬汉子,他骂道:“要杀要剐,随你便!想我带路,没门!”
张德揪着他的左耳朵,一挥刀,“嘶”一声,那左耳被切了下来。
那厮惨叫一声,用手捂着耳朵,吼一声:“我给你拼了!”
一头撞向张德心窝。
张德冷不丁给他撞上,往后就跌。旁边的朱进怒气攻心,一刀砍去,那厮当场扑倒,颈上的大动脉“汩汩”直喷血,双腿不停地打颤、哆嗦。不一会儿,张德爬起来时,那厮已经死了。
李信叹息道:“好一条硬汉子!现在没了带路人,怎办?”
大伙儿愣了好一会儿,还是徐义发声了:“没了带路人,就只能摸索过去贼人营寨了。这样吧,我们把贼人的衣服脱下来,穿在身上,改扮成他们模样,看看能不能混进去。”
“好!”
李信补充说:“摘了他们身上的腰牌,看看他们叫什么名字!”
这些喽啰身上还真有腰牌,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号、职务,还有年龄!
“啊,这可是鱼目混珠的好东西!”朱进叫道。
李信说:“大家把腰牌带在身上,各自记住上面的名字,我们冒充他们,混进贼巢去。”
“好!”
说做就做,大伙很快就穿上海寇喽啰的衣服,佩好腰牌,往前方有灯光处走去。

他们在山坡上转了两三里,就看见前面一道关口,兰山水寨的西面夏关口。这是人为修建的营寨,由于它修建于两座凸起的岩石之间,当地渔民都称之为夏关。叶元帅在这里部署了好几百人,可是,在这么一个夜晚,已经下半夜丑时三刻钟,关内的守兵大多数都已熟睡,只剩下十多个哨兵在寨里来回巡岗。
这时候,兰山水寨那边的斗门港口的海战刚刚打响,这里的巡哨兵出于一贯的警觉,也不敢过分偷懒,轮流在关口前站岗放哨。
忽然,黑夜中见着一行人向关口走来,四五名巡哨兵立即喝过来:“谁?干什么的?”
徐义说:“断崖那边有船只过来,不知道是不是明军的船只,百户长罗二郎要我们回来报告!”
“什么?明军在斗门港与叶元帅厮杀,怎么还有战船来我们西郊断崖?”一个小兵回应过来,“那快进来,向千户大人报告吧!”
明军战士就快步向前跑来。
“且慢!”一个小队长模样的喽啰拦住他们,“你说你们是百户长罗二郎派来的?”
“是啊!”
“那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东。”
“我叫李其。”
“我叫何七。”
“我叫赵勇。”
……
众人一一报名。

那小队长又问:“百户长罗二郎怎么派你们这么多人回来报告?那边不用把守了吗?”
徐义说:“实话实说吧,我们看见有很多战船涌来断崖这边,我们……我们害怕,我们要向千户大人报告,多派人手前去支援!”
众人一边说,一边靠近关口大门。
那小队长大喝一声:“就算回来报告,也不能这么多人入关!来三四个就可以了,其余人等原地待命!”
这时,李信、张德、朱进等人已经距离小队长不足十步,李信喝一声:“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说罢,一个箭步,冲上前,手起一刀,那小队长眼疾手快,回身就跑,李信的大刀没砍着!李信不禁暗暗叫苦,忽听“嗖”一声,不知是谁,已经一箭离弦,正中小队长后心。
“快动手!”
李信再向前冲,给倒在地上的小队长补上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他后面的徐义、朱进、张德、李三、王杰……等一百多名好汉直冲夏关寨门。
那几个巡哨喽啰见状,呼叫逃窜而去,竟没人关上寨门!
常州卫管军百户长李信抢步冲到寨门,奋力几刀,把一边寨门砍倒,另一边寨门已被朱进和王杰连砍带推,最终也倒塌于地上。
“一不做二不休,弟兄们,放火烧了这营寨!”
徐义带头把火种点燃寨门附近的易燃物,众人也学着他的模样,一边大叫,一边追斩逃逸的喽啰兵丁,一边放火焚烧寨内帐幔、房屋和仓库。
夏关寨内的喽啰猛然惊醒,一边系绑裤头带,一边急忙冲出来,大多数人手里还没来得及操家伙,就被大明阿兵哥的鬼头大刀砍了个稀巴烂!
这还不止,这批明军战士当中,还用二十多名火铳战士,一路上他们都担心浪潮汹涌,害怕自己的火器被海水泼湿,无法使用,特别是攀岩上岸之时,一旦堕崖,必定沉入大海,身上的火铳火药弹丸就没有用处了。如 了岸,那股犟劲可别提啦,二十多人,分作两队,远处则鸣铳开火,近处,则大刀侍候,李信他们则在前后左右护翼着他们,不多时,夏关寨内已经喽啰遍地丧命,房屋草舍烈焰腾空!
那些走得快,逃得远的,径直往大寨而去。

李信说:“不要让逃窜的贼人报讯去!我们一定要穷追猛打!”
徐义说说:“烧了这个寨,海寇大营必定知晓,我们得马上放一把大火,让都督大人知晓,让他们的主力部队强攻海寇大营,否则,海寇的什么叶元帅带大兵前来我们这里,我们就可能功败垂成了!”
“好!”朱进叫道,“把那些尸首统统拖到茅草房子里,把那些可以烧的统统扔进去,一把火烧了,定然数十里都可以见到了!”
李信说:“那我们就兵分两路,徐总旗、朱总旗,你二人带三十多名弟兄烧火报讯,我和张总旗继续追赶海寇!”
说做就做,众人立刻动手。
朱进、徐义焚烧夏关后,又急促前进,赶去于李信他们会合了。

吴祯的海军看到兰山大火时,李信他们不甘心于当前的战绩,已经冲入了叶元帅的水寨大营,大呼大喊,杀人放火,不在话下。
叶演三,兰山水寨寨主,提兵出战的水手都是寨内的精壮,留守营寨的兵丁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偷精学懒之辈,如何抵挡得住李信他们这班雄狮猛兽一般的大明阿兵哥!
这班杀红了眼睛的家伙,疯了,所到之处,杀,杀,杀,所过之地,烧,烧,烧!
叶演三的家人,叶演三喽啰们的家人,那些日夜受到叶元帅水师庇护的兰山居民,疍户,渔夫,不是死于李信等人的刀下,就是被烈火烧成焦炭!
悲惨!
悲催!
悲痛!
悲哀!
一直杀到李信等人双手乏力,双腿疲倦!

叶演三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破重围,返回自己的水寨,挽救他们的家人。秀山前来增援的水兵眼看兰山已经覆没,陈魁八担心明军集结部队来对付自己,他也不敢再战,急忙撤离战场,吴祯派去的两名指挥佥事终于松了口气,他俩的头颅终于保住了。
最后的战斗,是在海滩上。叶演三的战船搁浅,只好在海滩上继续战斗。明军的一批箭簇再次把他射成箭猪,这一次,他倒下了,就在海滩上,流尽他的最后一滴血。
方明礼远远看了,偷偷叹息,暗暗垂泪,不忍再看。
吴祯上岸后,发现岸上的杀戮太过分了,连忙下令制止。
整个兰山岛,幸存性命的,不足千人,都是些老弱妇孺!

李信当场被批,吴祯对他痛骂一顿,让军士把他抓起来,打算战后处置。
李信就这样,被关押起来了。
余下的战斗,他都没有参与。
秀山如何被端掉;张赫、朱寿如何会合江浙行省左丞胡德济的部队,把陈君祥打到七零八落;最后,陈君祥如何夺得一叶扁舟,逃出生天,不知去向。他也只能道听途说了。
可是,他一点儿都不后悔。他为自己带着一百多号战士就剿灭兰山贼老巢而骄傲,徐义和朱进,还是张德,偷偷过来探望他,满怀安慰之情,李信却谈笑风生,不以为然。
“要是,吴都督要以军法从事,奈何?”张德问。
“兰山贼,是叛逆海寇,我杀了他们,绝了他们全家,是斩草除根!此后,昌国州,乃至整个浙东海洋,都变了坦途,都安安全全,就算要我死,我也心甘命抵!”

后来呢?
后来,两个月半之后,李信被无罪释放。
汤和,御史大夫、征南将军,让人把李信带来,亲自释放了他,对他说:“你是条好汉,我需要你,国家需要你!”
“又去打海寇?”
“不是。是去打太行山!”
“好!只要国家需要我,我就去!”
汤和笑笑道:“李百户,这次兰秀山之战,圣上没有怪罪你,但也没有奖赏你。你和我老汤一般,功罪相抵。要立功,就去太行山!”
李信立刻挺身行了军礼,说:“上刀山下火海,属下在所不辞!”
汤和呵呵大笑:“在兰秀山,你是下火海,在太行山,你就是上刀山了!”

好,时间回到洪武元年十月三日午后,再续碗子城之战。
看着谢三、李信各领五千人挺进太行山碗子城,冯宗异和杨璟不约而同,脱口而出,他们问汤和:“那李信,不过百户长一名,如何领那五千军马?”
汤和对他们说:“他的能力,岂止带领五千军马!”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6.

谢、李出发之时,碗子城已经激战多时了。

碗子城,如同镶嵌于太行山中的一串宝石。自从土垒城和城堡被明军端掉之后,商暠、张伯颜等守将全身甲胄,衣不解带,指挥、督促、弹压、赏罚……等等一系列工作毫不松懈,积极而忙碌地应对明军的进攻。已经丢了两个阵地,哪还敢轻慢怠忽?

先说陈方亮这支偷袭队伍,他们果然就在黎明时分才抵达了碗子城后方。陈方亮在向导李十八的引路下,从绝壁小路绕道至碗子城后面,本以为可以突然杀上城寨,不料,眼前森严的壁垒惊呆了他们这支部队!元军修筑的防御工事比先前察罕帖木儿时代更加高大,更加坚固!明军刚刚冒出半个脑袋,崖上就传来一阵梆子响,随即“嗖”、“嗖”飞来几十支箭。
“贼人来袭了!快!快!干掉他们!”
崖上的蒙古战士快速响应,距离远的,就发放弓弩,距离近的,举起石头就往下扔!
原来,断崖谷的烽火军情已经传遍整个碗子城,元军早有防备,陈方亮的偷袭已经失去意义,如今可以做的,只有强攻二字。
只见他咬牙切齿,吼道:“方才在松林亏了我二百多名弟兄,现在这个后寨,可不能失手了!火铳手,射他娘的!”
话音刚落,他身边的十多名火铳手已经往崖上射击了。
在他们的掩护下,陈方亮大叫:“冲!”一手持盾牌,一手提大刀,一猫腰,往斜坡就蹿上去。
他的战士大喊着,奋勇争先,直扑而上。

李英也在强攻元军的孟良寨。

碗子城号称一百零八道弯,并不是实指,说的是自太行山半山腰上的常平村开始计算,至碗子城这段山路迂回曲折。盘桓狭窄的羊肠坂,路面为坎坷山石,由于年深日久,雨水冲刷,光照风化严重,加之晋豫人员往来密切,军事活动频繁,早已坑坑洼洼,无比难行。在距离碗子城主寨尚有三里路的地方,就是孟良寨,元军重兵把守之地。
《宋史》对杨家将的记载多有缺失,孟良、焦赞这些北宋英雄汉都没有记录在案。今天,许多人还以为他们都是虚构的人物,有些人还拿出明代熊大木的《杨家府演义》来说,这些都是明朝人胡说的故事。其实,孟良、焦赞等人,在元代已经有传说故事了,流传至今的元杂剧里,就有《昊天塔孟良盗骨》。也就是说,至少,在元朝,杨家将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这可不是明朝人胡乱编造的。而且,元末的太行山上居然就有这个孟良寨,谁有这个闲情,跑去那里修建孟良寨呢?还不是曾经的驻军营寨!那何为要起“孟良寨”这个名字?最有说法力的,当然就是当年孟良就在这里驻军扎营,抗击契丹人的入侵了。
太行山上的孟良寨,一度让人以为就是碗子城。
其实,孟良寨就是碗子城的一个营寨,它是碗子城的前哨据点,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明军要打碗子城主寨,就一定得先把孟良寨拿下,它就是明军前进的拦路虎。

李英在常平村找来几个当地村民,要求他们与陈五一起担任向导。
由于战争,那些村民几乎跑光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两三个半聋半跛的老人家,李英让军士拿了几串通宝,对哆哆嗦嗦的老人大声说了几次,他们才听明白了。
一个老人说:“军爷,我们不敢带你们去啊!他们知道了就会杀掉我们的儿孙。”
另一个老人说:“我们这里来来回回,打了好多年仗,村里的人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抓去杀人啊,我们的儿孙都在碗子城,搬搬抬抬,抄家伙杀人。现在就只剩下我们这三个老不死啦。听他们说,你们是朱寇红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我们不带路,你们是不是就干掉我们几个老头啊?”
李英叹息一声,没有回应他们,只是对其他军兵说:“走,放他们走吧,陈五,你晓得路就行了。”
明军离开后,几位老人站在村道上,傻愣愣地,站了好久好久。

“为什么不逼迫他们带路?”千户长杨璟问。
李英说:“当年李察罕都不会强迫村民做向导,我在他手下当差多年,知道民心之作用。如今归了天朝,难道还不如李察罕么?”
“没了他们带路,我们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啊!”千户长陈庆说。
李英说:“不用他们带路也能把碗子城拿到手,那时候的回报更大!”
“我不明白。”王宏说。
“那几个老头说,他们的村民都在碗子城当兵打仗,我们拿下碗子城后,把幸存的村民都放回来,这个常平村上上下下都会感激我大明王师!”
李英又说:“打完仗,这里的人都要过上太平日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打仗的原因。”

杨璟、陈庆、王宏等千户长连连点头。
楼主:飞翔明2018  时间:2021-03-31 17:45:28
437.

李英当年就是修建碗子城的监工,为什么还要找当地的村民做向导呢?这也不奇怪,毕竟李英归顺明朝已经超过半年了,这半年来,碗子城有没有改变?守将有没有加建和改建当初的防御工事?一路上有没有埋伏?诸如此类,这些都不好说。如果能得到当地百姓作向导,打起仗来,即便不敢说事半功倍,起码也是得心应手的。
可是,常平村的几个老人不敢也不愿做明军的向导。

李英只好凭印象,指挥军队直扑山上的碗子城。
结果,走了七八里山路,迎面就是一座险峻的孟良寨!
明军眼前的孟良寨,还真是新近改建加固的山寨。当初打造碗子城时,虽然已经有孟良寨,可那是一处遗址一般的工事。不知修建于何时的孟良寨,荒废,破落不堪,李英瞧不起它,根本没有考虑过要把它重建。可是现在,它就是阻挡明军前进的一座碉堡!
远远地,离孟良寨大老远的一里处,就有元军的土石堡垒、鹿角、拒马等等防御工事,两侧的斜坡上,也挖了几道战壕,不问而知,战壕内必然埋伏着众多的弓弩手、火铳兵。
商暠和白锁住都是同一类人,他们都喜欢火药武器,在他们的嫡系部队里,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手铳兵和火炮兵。凭借这些防御工事和防御武器,加上两万余名军士,六万多军人家属,他们相信他们的碗子城就是一座不可攻克的碉堡,不可逾越的天险。

李英的部队刚刚进入元军火炮的射程,元军指挥官冀宁路参知政事卢道兴就命令军士点燃火炮,“轰!”烈焰呼啸,火药弹直棱棱撞过来,就在明军前锋附近着地,石弹的撞击把山路掀开,刹那间,震耳欲聋,石块碎裂,泥土翻飞,粉尘弥漫!
一众明军为其气势唬住了。

杨璟千户长得到报告后,把情况上报给李英——沂州卫指挥佥事,李英吃了一惊,暗道:“看来,元兵防守这座碗子城不是一般的严密啊,这里非得一场血战不可克之。”
他马上命令军兵停止前进,做好防御措施,以免敌兵突然来袭。
然后,他下了战马,带着十多位指战员,寻了一个高处,视察阵地周围地形地势。这时,已经是早上的巳时,就大约等于现在早上的十点钟左右,十月初的阳光散射着太行山各处,气温渐渐回升。李英仔细地观察,孟良寨就在他们面前屹立着,寨门两侧皆为土石建造,这一道土石围墙紧紧地抓着山崖、斜坡和绝壁,全无破绽!那寨门,就是通往碗子城的必经之路。李英看了好半天,找不着北,心想:这不是在碗子城的基础上,再多了一座碗子城!若然强攻,伤亡势必不少。
怎么办呢?

他又带着将佐转到另一个方向的土坡上,再从这个方向观察敌情。
这是西坡,孟良寨就在上面。西坡的上部是一泻而下的陡坡,在接近视平线的位置上,又是一个断崖。
这样的地形,就是天险。除非身上有翼,否则,无法逾越。众多的指战员心里暗暗想着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李英却笑了,他对众人说:“孟良寨可破矣!”
众人不解,李英微笑不语,只是指着老远的山巅,那里还有一座城堡。孟良寨与那山巅城堡之间,分明有一个鞍部地形。
他见众人已经注意到那城堡时,就说话了:“那边的城堡就是碗子城,距离孟良寨大约三里路程,它们之间的地形比它们两地都要低平。这两个要塞是周围众多山头的制高点,所谓碗子城山上碗子城,孟良寨山上孟良寨。各位,想到破敌良方了没有?”

陈庆说:“当年,我随常将军(指常遇春)打衢州城,与元将宋伯颜不花厮杀了足足三个月,才把它拿下来。方法只有一个,围着它,日夜攻打,强攻而已。”
李英听了,含笑不语。
杨璟说:“我也曾随胡将军(指胡大海)打绍兴城,几乎半年,从开春打到盛夏,也只有一个方法,强攻。遇着那劲敌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无法破他,最后只有撤军了事。”
王宏说:“大家有没有听过乌龙岭之战?”
李英摇摇头,杨璟和陈庆点头,却说:“听说过这场仗,却不知道理,愿闻其详。”
王宏说:“这乌龙岭之战,说的是邓愈将军破杨完者猫獠兵(猫獠,是对苗军的蔑称)的故事。”

李英一听“故事”两个字,就说:“我们没时间听故事,王千户说重点。”
“邓愈将军用一个晚上,就攻克了杨完者的乌龙岭大营。”王宏说。
“方法呢?”大家忙问。
“分道进攻,正兵扰敌,吸引敌军主力,奇兵突袭,突破敌人兵力薄弱处,深入敌营指挥部,擒拿了敌军后营首将李副枢,然后奇正两军会合,前后夹击,结果猫獠十万兵!”
王宏说着,眉宇间洋洋自得起来,“我当年就是那支奇兵的一员。”

李英听了,一拍他的肩膀,说:“好家伙,放着你这个山地突袭的战斗英雄不用,真是可惜!”他指着碗子城方向,对王宏说下去,“你看,孟良寨虽然绝壁天险,可是,在那断崖下,却有一条小路通往碗子城,你就领着一队军士,沿着崖边小路前进,扬言攻击那碗子城。”
“扬言,为什么要让敌人知道?”
“你尽管这样做,擂鼓前进,让军士呐喊起来就更好。”
王宏眼珠转了两转,还是不明白。
李英又说:“绕过了孟良寨,你们却不要去打碗子城。”
“哦!反过来,攻打孟良寨的后院么?”王宏问。
“说的是。”
“可是,碗子城的守兵杀来,我这支人马岂不是前后受敌?”王宏还是疑惑。
李英说:“这就要看王千户的英勇战斗了!”

王宏还没有回应,李英又说:“杨千户,你也随王千户去,也领一军过去,你负责把孟良寨的水源切断!”
“水源?”
“是。”李英说,“碗子城和孟良寨都在山巅,他们的水源不在寨内,不在城内,而在两者间的低平处,那里有泉水。当年我曾建议李察罕挖渠把泉水引进碗子城,李察罕就让人挖了暗渠入城,然后在城里打井,泉水就是通过暗渠流进井内,供给全军使用的。现在,这孟良寨也在山巅,想必,他们也如此这般得到饮用水的。只要我们偷偷把水源切断,”他望了望天空,继续说,“现在已经是冬季,干燥风高,正午又要到来,光照十足,我军断了他们的水源,其军心必乱。”
“为了预防他夹击我军,陈千户,你也带军士过去,你们三军要分前后主次,不要一窝蜂出现。”说着,李英叫来百户长杨琥,对他说:“要你带的东西,带来了没有?”
百户长杨琥说:“带来了。”
“好!你和张遇百户长带两百多人,穿上元军的战衣,被王宏千户长追击,败退过去,进入城、寨之间时,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先赚敌营,再断水源。”
他又对王宏、杨璟和陈庆说:“你们追击假元兵,如果遇上劲敌,不能得手,两位百户长遇到危急时,你们切记,不可全军一涌而上,需得如此如此。只要夺了孟良寨,就记你们奇功一件!”
众将佐听了,连连点头。
李英又对其他将佐说:“留下来的,听我指令,与我在此与敌人厮杀!”
“得令!”
众人便分头而去。

李英又叫来亲兵李大兴,说:“你想办法,打探孟良寨的守将是谁。回来告诉我。”
李大兴问:“如何打探?老爷,小人能过去么?”
李英揪他的耳朵,一脚踹过去,骂道:“平日你连隔壁十里远的村子的小娘子叫什么名字都能打听回来,怎么现在没功能了?是不是少挨了鞭子!”
“要不,要不,大人写封信,让小人带着去见敌军的主将,可否?”
“没有书信,你也可以说有书信!快去!”
李英看着李大兴离开的背影,还在骂他:“再不去,就砍了你的狗头!”
众将佐暗暗奇怪,怎么李指挥忽然变了脾气?
那李大兴能探听到消息回来吗?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453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更新时间:2021-03-31 17:45:28

评论数:5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