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69

首先,秦桧自己推翻了最初声称的“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冒死逃回”这一说法,由此可以断定——秦桧一开始就没有说实话,他“创作”了一个惊险故事,企图蒙骗南宋朝廷,发现实在蒙混不过去的时候,在后来给出的说法中只能对此事只字不提。
其次,秦桧最终的“定稿”承认了他是从完颜挞懒的营寨中出逃,则证明第二种说法的出现缘于秦桧一直试图修补自己的谎言,同时也证明张邵的《行实》是在做伪证。
还有,在最终“定稿”中,秦桧想用暗示的手法来否认两件事——1、秦桧在金军中当过随军转运使;2、秦桧曾为完颜挞懒写过劝降楚州的檄文。他的叙事和措辞很微妙,只强调自己一直在(如果直接辩称无此二事,则会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至于秦桧在完颜挞懒军中到底在干什么,秦桧语焉不详,当然他只能是语焉不详。
秦桧不断地修补却不断地露出新的破绽,他无意中把两件对他极为不利的事记载了下来——
1、秦桧说他向完颜挞懒推荐陈邦光等人出任楚州的相关职务,这至少表明他和完颜挞懒的关系有些不一般;
2、南归时他随身携带有不少钱财,涟水军水寨的副将刘靖还因此动了歹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0

试问:秦桧的钱财从何而来?他被掳至金国时能携带多少银两?一个囚徒的钱财在金兵的眼皮子底下还能留得住?退一步说,就算金兵大发慈悲,没有把他洗劫一空,但秦桧在北方已经三、四年,所带银两又能剩下多少?如果他真的一直设法“免于被金帅任用”,又哪来多得足以让刘靖动歹念的钱财?
别的姑且不论,仅从秦桧前后不一的说法,就已经可以断定——秦桧在北方已为完颜挞懒所任用,而且完颜挞懒对他至少不算差;秦桧肯定不是逃回来的,他一直在想方设法隐瞒实情,并且为此大伤脑筋。
既然秦桧的三种说法都不足信,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人对此事的说法。
朱胜非在《秀水闲居录》中说:“秦桧随敌北去后不久,就被金国的大帅完颜挞懒任用。到了建炎四年十月,秦桧全家都得以安全南归。秦桧是王家的女婿,他的岳父王仲山在济南有房产,金人从那里取了上千缗钱,给他作为盘缠。但是秦桧全家顺利而归,连婢女、仆人都能带回,人们由此知道他肯定不是逃出来的。
朱胜非所言的秦桧被完颜挞懒任用,与《呻吟语》等的记载相同,可以互为参证;但关于秦桧所携带的钱财的来历,尚未见其它史料记载,因此应视为孤证。而且,朱胜非在文中也没有给出证据。

————————————————————————
附录 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
秦桧随敌北去,为大帅达兰任用。至是,与其家俱得归。桧,王氏壻也。王仲山有别业在济南,金为取千缗赆其行。然全家来归,婢仆亦皆,故人知其非逃归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8866楼 2012-11-17 20:53:19
正文 2-6-40
正当这几个统制官等着岳飞发表一个“投降合理”的演说的时候,出乎他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岳飞和他的三、五个生死兄弟突然挟弓执刃,翻身上马。那几个统制官还在诧异之间,岳飞和他的兄弟们就以迅雷烈风之势跃马冲到了他们面前,刀枪齐举,瞬间,这几个做着叛国梦的家伙就倒在血泊中。
在场的将领、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岳飞和他的几个兄弟们旋风般杀入了人群,所过......
-----------------------------
@laoniu7168 13278楼 2013-04-26 18:10:34
这么精彩的内容,让人读来热血沸腾,要是拍电影,这时该是大逆转的前戏了
-----------------------------
呵呵!精彩的还在后面,吴玠守蜀口、刘錡顺昌败兀术、岳家军血战铁浮图……
不过,郁闷的内容更多!
敬请关注下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285楼 2013-04-27 13:21:19
上面也应该心知肚明吧。。。
-----------------------------
赵构、范宗尹都不是傻子,这么明显的破绽不会看不出来;即便看不出来,朝中那么多大臣都提出了疑问,不至于还听不明白吧?他们在秦桧给不出合理解释时“力破群疑”、决定重用秦桧,其中必有原因。下文会依据现存史料详细剖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霜寒之风 13287楼 2013-04-27 15:17:42
存了好久,一口气看完,过瘾。没了那几个苍蝇,真是舒服了很多。
-----------------------------
呵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1

在辨析秦桧南归这样的重大疑案时,我们必须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所以朱胜非所说的金人为秦桧取钱财之事尚不能就此轻易采信。
除了朱胜非之外,认为秦桧是金国故意放回的还大有人在,如《林泉野记》云:
“建炎四年,大金攻打楚州时,让秦桧全家乘船厚载而归,其目的是让秦桧回到南方后倡导议和,在朝廷内部给金国当内助。
“秦桧到达涟水军丁禩水寨时,很多将领都说:“现在两军相拒,哪有全家厚载而回的事?此人必定是金国派来阴谋破坏朝廷的奸细,最好赶快将他杀了,以绝后患。”
再如:向子諲曾经说:“与秦桧同时被掳的何栗、孙傅、司马朴等大臣,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惟独秦桧却在被掳数年之后,全家航海而归,如果不是大奸之人,能够如此吗?”
这两个说法与朱胜非的《秀水闲居录》中所言一样,都只是凭事理来推断,却没能拿出有力的证据。
另外,还有一些试图指证秦桧有变节行为的言论,例如:洪适在为其父洪皓所作的《行述》中说:
“金军围困楚州,久攻不下,当时秦桧在完颜粘罕处,完颜粘罕让他起草檄文,招诱楚州军民投降。当时有一个名叫锡纳的人在军中,知道此事。后来洪皓曾问秦桧:‘还记得锡纳吗?’秦桧一听顿时变了脸色。”

————————————————————————
附录 《林泉野记》
桧在金为徽宗作书上尼玛哈,以结和议,尼玛哈喜之,赐钱万贯、绢万匹。
建炎四年,金攻楚州,乃使乘船舰全家厚载而还,俾结和议为内助。桧至涟水军贼丁禩寨,诸将多曰:“两军相拒,岂全家厚载造朝者?必大金使来阴坏朝廷,宜速诛之,以绝后患。”

《卢溪文集》卷四十七 《故左奉直大夫直秘阁向公行状》
向子諲对胡安国说:“与桧同时被执军前,鲜有生也。独桧数年之后,尽室航海以归,非大奸能若是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八注引
洪适撰其父皓《行述》曰:金围楚州不下,时秦留尼玛哈所,使之草檄谕降。有锡纳者在军知状。先君与秦语及金事,因曰:“忆锡纳否?别时托寄声。”秦色变而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2

显然,洪皓也只是从锡纳处听说过此事,而且在传语或记忆之中还出现了明显的差错——把完颜挞懒误作为完颜粘罕。金军第五次南下时,完颜粘罕并未带兵出征,怎么可能出现在楚州?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尽管秦桧闻言变色,但这则记载由于本身存在明显的错讹,因此说服力大大降低,只能作参考之用了。
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说:
“秦桧被掳至金国之后,无法求得自我保全,于是投靠到了金国的完颜悟室门下。完颜悟室历来主张与南朝议和,秦桧在他门下一共有四年时间,最后完颜悟室向秦桧密授旨意,秦桧得其要领,他们相约等时机成熟时采取行动,然后,完颜悟室秘密让秦桧携带妻子航海南归。”
这则记载也存在明显的错讹之处,文中把完颜挞懒误作为完颜悟室(即完颜兀室)。因此也和洪皓《行述》中说法一样,难以让人信服。
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有很多人都认为秦桧是金国为了破坏南宋抗金斗争而故意放回来的,为了扳倒秦桧,他们一直把秦桧南归的疑案作为探寻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能够找到证据。
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秦桧的“逃归说”无法自圆其说;另一方面,从情理推断出来的“纵归说”又缺乏铁证。

————————————————————————
附录 《玉照新志》
桧既陷金,无以自存,托迹于金之左戚悟室之门,悟室素主和议者也。凡经四载,乃授以旨意,得其要领,约以待期以举,密纵之,使挈其妻航海以归。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3

在这种情况下,下面的这种说法就成为最容易接受的了——
《中兴遗史》称:“秦桧作为随军转运使,跟随完颜挞懒军到了楚州城附近的孙村浦寨中。楚州城陷落后,金兵争着入城抢掠财物。秦桧此前就秘密约定了一个名叫孙静的船夫,乘金兵纷乱之际,秦桧以催淮阳军、海州的钱粮为借口,带着王氏等人上了船,让孙静挂帆起航,从金营逃了出来。”
这一说法,被《三朝北盟汇编》的者徐梦莘所采用,他对此事叙述如下:
“楚州陷落后,孙村浦寨中的金兵争着入城。秦桧和艄公孙静颇为熟识,于是秦桧将其秘密的约到淮河岸边,乘金军纷乱不定之际,以催淮阳军、海州的钱粮为借口,带着王氏登上小船,让孙静挂帆起航,从金营逃了出来。”
显然,在博采众家之言,比较了众多说法之后,徐梦莘认为赵甡之《中兴遗史》中所言最为可信。
这种说法认为:秦桧为了保全自己,接受了金国的任用,他没有苏武那样的气节,但尚能“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还时时想着寻机逃回南宋,最后终于在楚州找到了机会。
如果这种说法与事实相符,那么还是应对秦桧给予肯定的评价,虽然接受了金军的任用,但毕竟只是行权宜之计,其目的是为了逃回南方为国效力,不可以简单地定性为降敌。

————————————————————————
附录 赵甡之 《中兴遗史》
桧为随军转运,在孙村浦寨中。楚城陷,孙村寨金人争趋入楚州。桧密约孙静于淮岸,乘纷纷不定,作催淮阳军、海州钱粮为名,同王氏、砚童兴儿、翁顺及亲信高益恭等数人,令静挂席而去。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二
楚州陷,孙村浦寨金人纷纷争趋入楚州。桧常以梢工孙静为可与语,遂密约静于淮岸,乘纷纷不定,作催淮阳军、海州钱粮为名,同妻王氏、砚童兴儿、翁顺及亲信高益恭等数人登小舟,令静挂席而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4

由于靖康二年秦桧上书的真相当时无人知晓,故而在南归之前,他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大忠臣,而现在又缺乏金人故意将其放回的证据,所以赵甡之、徐梦莘的判断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与徐梦莘同时的著名诗人杨万里对秦桧的评价是——早年像苏武,但晚节不保。
除了“逃亡说”和“纵归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先欲逃归,后被纵归。这一说法见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秦桧在山东的时候,想逃回南宋,舟船都已经准备好了,但又担心出逃后被金人抓回来,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秦桧对一个和自己关系很好的金人说了这事,那人却对他说:“你为何不去告诉监军(完颜挞懒)?”
秦桧回答道:“不敢。”
那人道:“不然,我们女真人一诺千金,只要答应了的事,就会把责任承担到底,虽死无憾。但如果是逃跑被抓回来就不一样了,即便监军想宽恕你,他也不敢担包庇逃犯之罪了。”
秦桧反复思考之后,试探着对完颜挞懒说自己想回故乡。
完颜挞懒问道:“秦中丞真的想回去吗?被我们俘获的契丹的大臣中曾有人逃走,但回去后往往受到怀疑。秦相公怎么知道回去之后,南人就一定会认为你还是忠臣呢?相公如果执意要去,可以走,我这边(如何对朝廷交待)你就不必管了。”
秦桧立即向完颜挞懒致谢:“如果监军能允许秦桧回去,也不必问我回去后的吉凶祸福。”
完颜挞懒听了这话之后,答应放秦桧南归。

————————————————————————
附录 陆游 《老学庵笔记》
秦会之在山东,欲逃归,舟楫已具,独惧虏有告者,未敢决。适遇有相识稍厚者,以情告之。虏曰: “何不告监军?” 会之对以不敢。虏曰:“不然,吾国人若一诺公,则身任其责,虽死不憾。若逃而获,虽欲贷,不敢矣。”
遂用其言,告监军。监军曰:“中丞果欲归耶? 吾契丹亦有逃归者,多更被疑,安知公归而南人以为忠也?公若果去, 固不必顾我。”会之谢曰:“公若见诺,亦不必问某归后祸福也。” 监军遂许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aoniu7168 13295楼 2013-04-28 09:39:38
楼主的文章好就好在史料详尽,不文史对照,怕是会沦入历史小说的嫌疑,必须要文史对照,告诉天涯人,煮酒还有这么高质量的考据文章在
-----------------------------
兄台过奖了!按原来的写作计划,本文只附录与疑案辨析相关的以及重要但少为人知的史料。后来,楼里有朋友说正在写关于岳飞的历史小说,问我除了《宋史》和《续资治通鉴》外,还需要参考那些史料。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要参考的书既多又散,大多还无标点本,为了写小说花这么大气力实在是有些过了。
所以,我想:既然已经把这些史料整理出来了,不如让它多发挥一点作用,或许对写小说的朋友能有微薄的帮助,顺带也给那些找茬者提高一下歪楼的难度,至少让他们无法再把那些错误成堆的劣质“史料”往这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3293楼 2013-04-27 22:50:52
除了“逃亡说”和“纵归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先欲逃归,后被纵归。这一说法见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秦桧在山东的时候,想逃回南宋......
-----------------------------
@lhr817 13297楼 2013-04-28 11:36:44
这个怎么看都是小说家言,不怎么可信。
-----------------------------
起初,我也认为陆游的这一说法最不足凭信,但后来却发现它竟然是宋朝的各种记载中最接近真相的。
敬请关注下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5

陆游的这一说法从何处听来,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的陆游是绝对不会为秦桧文过饰非的。按陆游的这种说法,秦桧既算不上真正的变节投敌,却也不是秘密逃归。
有一点值得注意:不论是《中兴遗史》、《三朝北盟会编》,还是《老学庵笔记》,其实都否认了秦桧是秉承完颜挞懒的旨意,有预谋地回到南宋来破坏抗金斗争。
然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撰著者李心传却对此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认为几个重大疑点依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其中尤以全家厚载而归最为可疑——如果金人没有秦桧纵归之意,则让他随军时必定会把家属当作人质,怎么会让王氏随他一起南下?并且秦桧自己说带有不少钱财,这就更不像是逃回的了。
再则,结合秦桧南归后所做的一系列事来看,其议和之心可谓是“前后相符,牢不可破”。据此,李心传认为:极可能是秦桧曾在金国倡言过和议,正中了女真贵族们的下怀,所以完颜挞懒故意将其放回。
李心传的推断虽然很有道理,但毕竟是以秦桧后来的行为来推测前面的动机;他的分析虽然足以推翻秦桧的“逃归说”,却仍然没有能够将“纵归说”定成铁案的证据。所以,李心传自己也不得不说:此事干系重大,不敢仅凭推断来“臆决”。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八
苟如张邵所奏,谓桧自中京间行南归,则无是理——桧与何栗、孙傅、司马朴同被拘,三人不得归,而桧独得归,此可疑一也;自中京至燕千里,自燕至楚州二千五百里,岂无防禁之人?而踰河越海并无讥察,此可疑二也;桧自谓随军至楚,定计于食顷之间,向使金人初无归桧之意,第令随军则质其家属必矣!胡为使王氏偕行?此可疑三也;张邵所奏谓桧衣褐憔悴,盖被执而训童读,而桧自叙乃云刘靖欲杀已以图其囊槖,既有囊槖,岂是奔舟?此可疑四也。
夫以桧初归见上之两言,始相建明之二策,与得政所为,前后相符,牢不可破,岂非桧在金庭尝倡和议,而达兰纵之使归邪?今亦未敢臆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6

虽然同样认为秦桧是金人纵归,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说法却与《秀水闲居录》、《玉照新志》有一个关键的不同之处——朱胜非、王明清都说秦桧是接受了金国布置的任务,回到南方当内奸卖国贼;李心传则认为秦桧可能提出过某种议和方案,女真贵族由此对他甚为欣赏,认为他回到南宋朝廷对金国有利,所以把他了放回来。
作为推断的佐证,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提及了四年后的一件事——绍兴四年,宋朝使节魏良臣出使金营,金国人数次问他秦桧为什么被罢职,还问及秦桧的近况,并称赞秦桧是个贤才。
朱胜非认为:这件事可以说明秦桧的确是在秉承金人的旨意行事。
从表面上看朱胜非的分析是顺理成章,但往深里探究,却发现结论可能正好相反——如果秦桧真的是金国派到南宋的间谍,那么他们之间自始至终都应该保持秘密联络。以当时的情况看,这种联络虽然时间慢,但难度并不大,被扣押在金国的洪皓、宇文虚中处于被监视之中,他们尚能屡次以蜡书向南宋传递信息,而秦桧南归之后,南宋朝廷一直未对其实施过严密的监视,秦桧是完全有办法向完颜挞懒传递信息的。即便完颜挞懒因某种原因与自己派出的间谍失去了联系,那也应该是秘密派人去南方探听才对,而绝不可能向宋朝使节去打听,这样岂不容易将间谍暴露?

————————————————————————
附录 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
其后挞辣统兵犯淮甸,朝廷遣魏良臣、王伦奉使至其军中。数问桧,且称其贤,乃知桧之策出于虏意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7

由此可以看出,朱胜非的的推断也绝非无懈可击。
同样,如果将李心传的推断往深里探究,也能发现一个他可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即便秦桧确实提出过某种议和方案,金国的女真贵族就一定会欣赏他吗?
不要忘了:金国此时最有权势的人物是完颜粘罕这个凶悍有谋的枭雄,他心中他的目标一直是擒杀赵构、彻底灭亡南宋。赵构先后以自削皇帝位号、俯首称臣、卑辞祈哀、恳告求饶的方式向金国求和,求完颜粘罕放他一条生路,但完颜粘罕根本就没有放手的意思。赵构对金国表示出来的态度,已经是除了自己的小命,几乎一切都可以让,难道秦桧还能提出什么让步更大的议和方案“正中了女真贵族们的下怀”?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解释,李心传的推断就只能是有推测而无断定。
终秦桧一生,他的南归就一直是个疑案,尽管人们明知他在隐瞒实情,尽管可以驳倒他前后所有的说法,但是真相却一直无法水落石出,既不能找出有力的证据,也无法作出无懈可击的推断。
这是一场没有分出胜负的较量,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秦桧离开金营之时,南宋没有人在现场,他自己不说出实情,虽然能够让当时的宋人无可奈何,但却无法欺蒙后世之人,因为——除了秦桧,还有金国人知道真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旺热心 13301楼 2013-04-28 14:58:00
大哥专门去看了你的帝国崩溃,,,,你最后也没有分析北宋必亡的原因嘛,,,,
-----------------------------
@吴歌漫画 13307楼 2013-04-29 00:27:01
那个帖里有没有我倒忘了 不过这个贴里有 仔细看 慢慢找 就能找到。。。。。。
-----------------------------
先别找,本文就此问题虽然提及过三言两语,但分析还只在政治、军事层面,全面的分析计划放在文章最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8

与秦桧上书的疑案一样,解开秦桧南归之谜的钥匙藏在金朝的史料之中。
在秦桧南归八十多年之后,金国秘书省著作郎张师颜写了一本《南迁录》,该书记载有金朝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孙大鼎的议论和上疏,其中言及了宋金战争和秦桧南归。我们先来看一下孙大鼎的上疏中对宋金战争的回顾:
“太宗(完颜吴乞买)命完颜粘罕和二太子完颜斡离不攻伐宋朝。第一次南下时,完颜斡离不到达了汴京城下,未破城而回师;第二次南下时,完颜粘罕与完颜斡离不一起包围了东京,完颜粘罕可谓是极其智巧,对宋朝君臣胁之以威,诱之以术,根据情势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地谋划对策,其行事严密而谨慎。臣考证、分析当时的对宋策略,大致如下:
“攻克汴京之后,完颜粘罕等不忍心纵兵屠城(按:这是美化的说法,其实是不敢巷战),用计把宋朝的二帝诱至城外,然后才将其废为庶人;又布置耳目,将城里的北宋皇族搜捕无遗。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斩草除根,防止赵宋死灰复燃。却不料康王当时在河北,得以侥幸漏网,我大军班师之后,康王登基,号称要中兴宋室。当时正值炎夏,我军无法回师。

————————————————————————
附录 《南迁录》
翌日,孙大鼎又疏曰:“古今殊时,事势亦异,论事不如论意,知其意则事可知,臣窃惟太宗命忠献王及庄武二太子之伐宋,初至汴京而回,忠献再往,极其智巧,胁之以威,诱之以术,夕虑朝行,谋终谨始。考其设施,大略有三:汴京既克,不忍肆兵,诱之使至,始行废夺,凡其子弟群从,布置耳目,搜录无遗,惧颠木之由蘖,终将为国之害。不思康王在于河北,大军既返,宋号复兴。天时方暑,未可回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79

“到了(天会六年)秋天,完颜粘罕以三千骑兵从山东出其不意地奔袭江淮,直扑赵构所在地扬州,可惜在即将捕获赵构之时,再次被他侥幸逃脱。
“后来,又派遣四太子完颜兀术渡江穷追赵构。赵构浮海逃生,完颜兀术未能追及,而此次南下,两军已是胜败相当,其形势开始让人有所忧虑。
“宋朝有了新的皇帝,此后连年交战,烽烟不息。
“东京、洛阳、陕西都是宋朝的故地,攻取这些地方之后,完颜粘罕担心当地百姓不愿服从大金的统治,如果立即纳入大金版图,恐怕会难以控制,所以先立张邦昌,接着又扶植刘豫,(目的是暂时先让他们替大金稳住这些新占领区的局势)。同时,如果扶植异姓不能成功,还预备了再次立赵桓为帝的方案,使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消耗,则南宋自会慢慢被削弱。(注意:此处说是立赵桓而不是赵佶)。

孙大鼎总结了完颜粘罕的对宋策略,把他的说法与靖康、建炎年间宋金战争中金军的实际行动相参照,可以看出两者是完全相符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次南侵作战中,完颜粘罕、完颜兀术、完颜挞懒、完颜娄室等金国高级将领都已经感觉到形势已经在发生变化——金军开始遭到了南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抵抗。

————————————————————————
附录 《南迁录》
秋风稍劲,忠献以三千骑由山东以趋淮甸至扬州,随得而复失。续遣四太子越江穷追于海隅,以乘桴而不及,胜败相当,势始可虑,此其一也;宋既有主,兵交未已,汴、洛、陕西是其故墟,忠献惧亟取则百姓难谙于政化,先立张楚,次立刘齐,若果争必取,则复树立靖康君,使其兄弟相为禁持号令,而南自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旺热心 13313楼 2013-04-29 22:55:30
技术上的东西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做事情的决心和牺牲,,,,,,大汉的骑兵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从高皇帝到景帝几代人的无为而治才有的,,,,楼主以前也说了 赵构这样的人连少幸几个女人都把持不住,,,如此局势没丢掉全部汉土已经是祖宗显灵了
-----------------------------
思维方式有所不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析历史要用系统思维,跳出传统单向度思维的局限。
用系统思维来看,系统中往往有多个因素能够对某个结果产生影响,则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但要理清因素与结果的关系,还要理清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
举例来说:比较技术上的东西与做事情的决心、牺牲精神哪个更重要,其意义并不大。要抵抗金国的侵略,两者都必不可少。
李纲救太原,其决心不可谓不坚,但最终兵败河东;宗泽守中原,其牺牲精神不可谓不强,但只能守住东京一带,避免不了周边地区被金军残破。再如,萨达姆对抗美国的决心如何?结果又如何?
要抵抗强敌,一方面必须有坚定的决心,做好付出巨大牺牲的准备;另一方面,必须尽快改变自身军事上的劣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南昆山人 13322楼 2013-04-30 17:25:40
秦爱卿南归,赵官家有机会给金人下跪了??静候楼主更新。
-----------------------------
完颜粘罕的计中计。今明两天正文给出史料证据和分析解读,敬请指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181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女真贵族们研究了对策,决定纵秦桧南归。孙大鼎的上疏中说:
“天会八年(即宋建炎四年)冬,诸大臣会集于黑龙江的柳林,一起商议国事。完颜兀室担心宋朝衰而复兴,因为南宋的大臣如张浚、赵鼎等人已经立志复仇,而韩世忠、吴玠等将领又谙习兵战。(以当时的情势,)既不能在短期内用武力彻底征服南宋,又与之结怨已深,难以让赵构朝廷再次主动屈服、求和。众大臣谋划对南宋采取诱和之策,于是决定秘密把秦桧放回……”
从这则记载看,金国的高级将领是审时度势之后,才做出了放秦桧回南宋的决定。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判断当时的形势?他们的诱和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接下来看一看孙大鼎援引金朝国史讲述的当时商议此事的详细过程——
“诸大臣担心南宋君臣痛下复仇的决心,思考如何改变这一趋势,但以当时的情势,南宋已经很难再次主动向金国屈服。
“完颜挞懒提出了一个建议:‘只有先放一个宋朝的大臣回去,让他对南宋朝廷进行恐吓、威胁,(瓦解其抵抗意志),使其主动向我们称臣、求和,我们则先佯装不答应,等他们再三祈请之后,再做出勉强允诺的姿态,这样或许可行。’

————————————————————————
附录 《南迁录》
天会八年冬,诸大臣会于黑龙江之柳林,陈王悟室忧宋氏之再兴,其臣如张浚、赵鼎则志在复仇,韩世忠、吴玠则习知兵事。既不可以威服,复构怨之已深,势难先屈,欲诱以从,阴纵秦桧以归……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