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331楼 2014-04-09 23:24:53
韩世忠大仪镇之战战果如何,呼延通怎么死的,真是韩世忠逼死的吗?
-----------------------------
大仪镇之战本案将详细讲述,敬请关注下文!
呼延通绍兴十年十二月被韩世忠逼得投河而死。韩世忠于国家大义无亏,但论品德修养,则远远不及岳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

一、 坚持议和的孤家寡人

金国和伪齐调兵遣将之时,临安的赵构正为魏良臣、王绘出使的事操心。这次,他遇到了一个麻烦——宰相朱胜非、知枢密院事赵鼎等辅国重臣对议和采取消极抗议的态度。
根据惯例,使者出发前,必须先见宰相和执政官们,宰执们会详细交待谈判要领。但这次魏良臣、王绘到都堂去请示的时候,却碰了个软钉子。
宰相朱胜非只说了一句:“二位觐见皇上时就什么都知道了。”把他们打发了出来。魏良臣、王绘不明就里,又去问赵鼎有何吩咐。赵鼎道:“议和之事,成与不成,都不在于二位。主上之所以选拔出使之人,是防止使者与金人在语言应对之间有所疏脱。”
王绘听了赵鼎的话,心里老大不痛快——哼!这样说起来,我们见了金人,只要能把话说清楚就行了?退出来后,他私下里对魏良臣道:“按赵枢密的说法,我们当使者的并无任何责任,那为什么还要去冒这种险?朝廷(实指赵构)派遣使者肯定不是这个用意。赵鼎之所以这么说,一定是因为他起初就反对议和。”
魏良臣也觉得王绘言之有理,如果皇帝也和宰相、枢密一样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那还派遣使者干什么?看来,只有当面问赵构了。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建炎以来,朝廷遣使金国者,皆留而不报。绍兴壬子秋虏人遣先奉使王伦归,且道息兵讲和之意,须使人往议,遂以潘致尧、韩肖胄、章谊等三人往,所议未定。绍兴甲寅又遣魏良臣,王绘副之以行。时宰相朱胜非当轴,良臣同绘到堂面请使指,云:“二公见上自知。”又间见赵枢密鼎,则曰:“事成不在二公,事不成亦不在二公。其所遴选者,恐语言应对间疏脱。”绘艴然,私于良臣曰:“如此则使人并无责任,吾辈何辜?但恐非朝廷所以遣使之意,盖赵鼎初不主和议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6

赵构听说后,知道朱胜非、赵鼎这是在消极抗议,他只能亲自给使者交待要领了,不给个明白话,让魏良臣、王绘去金国怎么谈?
绍兴四年九月七日,赵构召见了魏良臣、王绘,做了一番交待。赵构的态度自然是截然不同,他期望的是魏良臣、王绘以“申包胥哭秦庭”的诚意感动完颜粘罕。交待、勉励完毕之后,赵构还特别强调了一句:“二卿乃是朕亲自挑选、提拔出来的。”
魏良臣、王绘赶忙谢恩。
觐见完毕之后,魏良臣、王绘又来到都堂见宰执大臣,宣布了赵构的圣意。宰执大臣们全都打起了哈哈,有的说:“主上所谕极是。”有的说:“嗯,须当如此。”有的说:“嗯,只得如此。”
魏良臣、王绘说起赵构称他们二人是其亲自选拔时,朱胜非道:“嗯,当时主上有旨,让我们各推荐四个候选人。后来,主上亲自选出了你们二位,这的确是出自上意。”
宰执大臣们就这么无油无盐地闲扯,始终对议和之事不做实质性的表态。
王绘是武官,实在耐不住这种推来绕去的“太极拳”,把话引入了正题:“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们此行应该能够不辱使命,王绘却深感忧虑,今日实非前日可比啊!”

——————————————————————
附录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
(癸丑)是日,吏部员外郎魏良臣、閤门宣赞舍人王绘以使事入对。……时金人已定议出兵,而朝廷未知也。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后数日,良臣与绘对,具奏曰:“请使指。”上一一训敕详尽,且顾良臣等曰:“卿等皆朕亲擢。”良臣等曲谢,退到都堂见宰执,具道宣谕之旨。诸公唯唯,或曰“极是。”或曰:“须当如此。”或曰:“只得如此。”及闻上宣谕亲擢之语,朱相曰:“胜非得旨,各具四人姓名,上亲指二公,是出上意。”绘曰:“绘辈此行,人或以为使路通矣,无足虑者,绘独忧之,非前日之比。”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7

朱胜非问道:“此话怎讲?”
王绘道:“此前王伦回来的时候,说金人要求派遣使者议和,所以朝廷派遣潘致尧等出使;潘致尧回来后说金人要求派重臣前往,于是朝廷又派了韩、胡二位枢密;不久,金人派李永寿、王诩来聘,提出了三项要求(按:朱胜非《秀水闲居录》称共有七事),所以朝廷又让章尚书、孙侍郎出使;章尚书回来时说,其它的事情已经商量得差不多了,唯有疆界一事未定。如今我们前往金国,据主上所授意的和谈要领,要谈的都是章尚书、孙侍郎已经谈过的事,并没有别的内容。金人每每责备本朝故意拖延(按:指金人指责南宋遣使议和是缓兵之计),我们此行,故意拖延的意图实在是太过明显。现在三尺童子都知道不可能和金国议和,不知庙堂诸公以为如何?”
从王绘的这一番话里不难听出,他对议和并不抱什么希望,其实也根本不想去。他认为对南宋来说,派遣使者最大的作用无非是行缓兵之计,但金人早已识破,自己此去弄不好会像宇文虚中一样,被完颜粘罕扣留,那就太冤了,他不想当这种牺牲品。他的话有弦外之音——你们为了尝试缓兵之计,让我们冒一去不回的风险。
心机细密的朱胜非听出了话外音,当下微微变了脸色:“朝廷岂不知和议难成?只是不宜立即断了与金国的使节往来。阁下意欲如何?”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朱曰:“何故?”
绘曰:“前此王伦归,言虏人要遣使商量,故遣潘致尧等行;洎还,云虏人欲大臣往彼,故韩、胡二枢密往;寻虏使李永寿、王诩来聘,所需三事,故以章尚书、孙侍郎往;章返归,所议互有可否,独疆界一事未定。今绘辈之行,所授使指皆章孙已陈之迹,别无所议。虏人每以逗留为言,此行逗留之迹明矣!今三尺之童皆谓虏不可和,未知庙堂以谓如何?”
朱胜非作色曰:“朝廷非不知,但不遽绝使路。公意如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356楼 2014-04-11 08:56:10
金史郦琼传里记载郦琼对完颜宗弼极尽吹捧之能事,对南宋极尽贬低,那一段话成为许多人赞成宋高宗和议的根据,不知楼主怎么看?郦琼和岳飞关系如何?
-----------------------------
比如郦琼贬低南宋将领的那番话,用在刘光世、张俊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但看看本文写的岳飞、吴玠、吴璘、韩世忠、王彦、刘锜、赵立、李彦仙、陈淬,他们是郦琼说的那个样子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8

“我以为应当增加岁币。”王绘答道。
这倒是让宰执大臣们感到意外,赵鼎道:“就是现在这个数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将来就已经不容易拿得出来,必须要削减百官俸禄,多方筹措。还要增加,钱从何来?”
王绘道:“我乞请增加的岁币,只是一个虚数(其实根本不用给)。”
宰执大臣们不禁愕然:“什么意思?”
王绘道:“现在金人所图谋的是淮南、川陕之地,仅以淮南来说,每年盐榷的收入就有一千万缗,与岁币相比,孰多孰少?即便增加岁币,金人也未必能因此答应息兵讲和。(既然不答应,就不可能达成和约,也就不可能真的要按增加的数目进贡。)因此,增加的岁币不过是个虚数罢了。”
“待明日将此事奏禀主上,”朱胜非道:“阁下还有何事?”
王绘道:“还须增加私觌(指用于贿赂金国高层人物的钱物)。此次朝廷一共备办了六份礼品,准备送给完颜粘罕等人,却没有备办送给金国皇帝的礼物。我们到了金国,万一他们让我们去上京见金国皇帝,我们到哪里去采办礼品?断然没有给臣子送礼却不给皇帝送礼的道理。更何况,此前让王伦给萧庆、高庆裔写了书信,托他们代为活动说情,章尚书、孙侍郎出使的时候,萧庆、高庆裔二人常到驿馆之中议事,可当时章尚书、孙侍郎携带的私觌已经用尽,无以馈赠。这二位是在金廷掌握实权,说话有分量的人物,金人喜欢贿赂,我们到了金国,如果他们再到驿馆之中,还是应该送些薄礼,所以还须再备两份私觌,如果他们来访,私觌就能派上用场;如果不来访,也就不用送了。”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绘曰:“欲更增岁币耳。”
赵鼎曰:“只此数将来已不易出,须减百官俸,多方收簇。如何办?”
绘曰:“今乞增币,只是虚数。”
诸公愕然曰:“何邪?”
绘曰:“今虏之所欲吾淮南、川陕之土地耳。且以淮南盐论之,岁一千万缗,与岁币孰多?今虽增数,虏未必受,故曰虚数。”
朱曰:“待来日奏知,更有何事?”
绘曰:“今所携礼物六分,粘罕以下皆有之,独不及虏酋。万一亲到虏庭相见,何以藉手?岂有与其臣而不及其君者?更有萧庆、高庆裔,先令王伦作手书送信物去,及章、孙二公往,二人亦来馆中议事。会私觌已尽,无以赠之。斯二人者,乃用事人;虏人好贿,万一来馆中,须薄赂之,欲乞更加增此私觌两分,来即与,不来即已。”
朱曰:“亦待奏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9

王绘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意思——朝廷多给点钱,以便魏良臣和他好“办事”。
王绘毕竟是武官,还不是那么圆滑,言语之间暴露了自己的心思。既然认为“三尺童子都知道不可能和金国议和”,那还用得着行贿送礼吗?难道国家的钱多得没地方用?王绘是怕使缓兵之计惹恼了完颜粘罕等金国高层人物,怕他们一气之下拿使者泄愤,所以想多带点钱财去“孝敬”,到时候好说话一些。
朱胜非听了,答道:“此事也须奏禀主上。”
赵构听了朱胜非的奏禀之后,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想指望魏良臣、王绘像申包胥一样哭个七天七夜,看来是不可能的了,他们惦记的是如何确保自己能平安返回。失望归失望,赵构也无可奈何,他到哪里去找一个申包胥?能够有人出使就不错了。
更大的失望随之而来,先是岳飞的急奏送到了朝廷,接着王大节赶到了临安。赵构亲自接见了王大节,详细听取情况后,他还给了王大节承节郎、閤门祗候的官职以示奖励。随后,各个渠道的信息也纷纷传来,金国、伪齐联合南侵已经是确定无疑了。
按理说,赵构应该立即做应战准备,军队马上要开始动员,但他的第一反应却极不正常。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一
送大节于行在。上令引见,具以奏闻,且请淮南为防江之备。授大节承节郎、閤门祗候。至是,伪齐与金果合兵犯淮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0

赵构暂时封锁了敌军即将南下的消息,除宰执大臣外,仅秘密传谕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将领,让他们赶快准备,并给临安府下了一道命令:限三日内办齐所有礼品,以便使者早日出发。
显然,赵构是担心魏良臣、王绘听到了消息,不肯出使。但是,想把这种事捂得严丝严缝是不可能的,临安城里很快有了传言,魏良臣、王绘也听到了风声。他们二人大吃了一惊,私下里四处打听。
九月十九日是预定的使者出发日期,魏良臣、王绘上殿向赵构辞行。
赵构对他们道:“朕前日赐给卿等的马匹都是内厩的名马。”说着,他看了看王绘:“卿一定能够骑乘。”又关切地对魏良臣道:“卿是文臣,不知是否习惯骑马?”
魏良臣答道:“臣虽是书生,但也不敢不勉力而行。”
赵构又叮嘱他们:“卿等此行,切切不要和金人在言语上计较。卑辞厚礼,朕尚且不顾惜,至于岁币、岁贡之类,都不须计较。见了完颜粘罕,可以对他说:宇文虚中久在金国,他有父母,日夜盼望他能回来。恳请完颜粘罕早日将宇文虚中放还。还要告诉完颜粘罕:襄阳诸郡都是本朝的故地,只因李成侵犯不已,所以不得不派岳飞收复。此事的前前后后,都有探报存留在枢密院里,卿等可去抄录下来(以便向完颜粘罕说明情况)。至于国书中的内容,可以去问朱胜非,卿等也抄录一份,以悉知事情的来龙去脉。”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九月十九日朝辞,上殿,暨对,上曰:“前日赐卿等马皆内厩名马。”顾绘曰:“卿必能乘骑。”顾良臣曰:“卿文臣,颇习此否?”
良臣曰:“臣虽书生,不敢不勉。”
上曰:“卿等此行,切不须与虏人计较言语。卑辞厚礼,朕且不惮,如岁币、岁贡之类,不须较。更为说宇文虚中久在金国,渠有父母,日望渠归,见粘罕可说与,教早放还;更说襄阳诸郡皆故地,只因李成侵犯不已,遂命岳飞收复。枢密院有前后探报,国书文字卿等可问朱胜非,皆录取去,庶知首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371楼 2014-04-12 18:04:12
我想请问一下,徐文是何时投降伪齐的,他真的帮伪齐组建水师了吗?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四
(绍兴三年四月)閤门宣赞舍人、御前忠锐第七将徐文以舟师屯明州,谋为变。朝廷命神武中军中部统领官朱师闵以兵二千往袭之。

御前忠锐第七将徐文叛奔伪齐。文以所部屯明州城东,朱师闵将至,文觉之,夜以所部泛海舟而遁,未明至定海县。忠锐第八将武德郎赵琦以本军沿海拒敌,文乃去。沿海制置仇悆率诸将追之不及。(日历不书文叛去之日,绍兴三(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赵琦乞推赏状》云去年四月二十六日夜。)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五
(绍兴三年五月)徐文以舟师过青龙镇,遂至海门县,尽弃南船,掠民间浅底湖船,放洋而去。沿海制置使仇悆、都统制阎皋、神武中军统领朱师闵合兵追之不及。文所部复归者千余人,诏隶神武中军,与师闵俱还行在。悆坐贬二秩。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371楼 2014-04-12 18:04:12
我想请问一下,徐文是何时投降伪齐的,他真的帮伪齐组建水师了吗?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七
(绍兴三年八月)初,忠锐第八将徐文既叛去,以所部海舟六十,官军四千三百,泛海至盐城县,遣使臣阚中纳款于伪齐,具言沿海无防虞之人,可以径至二浙,且图上驻跸所在。军马之数因密州草桥镇巡检包德闻于刘豫,豫大喜,是日授文防御使、知莱州,以海舰二十益其军,令犯通、泰等州,且至淮南与大军会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桃花依旧笑1983 19370楼 2014-04-12 17:39:36


-----------------------------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1

看来,赵构一直在为岳飞收复了襄阳而提心吊胆,思考如何向完颜粘罕作出“合理解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想出的理由是——实在是被李成欺负得太惨了,实在是没办法才还了一下手,为了让完颜粘罕相信他绝不敢有与金国大动刀兵之意,赵构居然决定把有关的探报抄录下来送给完颜粘罕看,这也真亏他想得出来!在他眼里,似乎根本无须考虑这些军情探报需不需要保密。
等赵构交待完了,魏良臣问到了关键性的问题:“最近臣等风闻有探报称金、伪齐军已准备大举南下,而朝廷秘而不言。臣等即将出使,恐怕还是应该预先知道此事为好,乞请陛下宣谕。”
赵构开始撒谎:“哪有什么探报?只不过是淮扬有舟船来运麦子。听说今年麦子收成很好……二卿不必多虑,卿等此行一定会非常顺利。路途是遥远了些,朕会时时派人去照顾卿等的家人。”
魏良臣、王绘都知道皇帝没有讲实话,心里也都猜到了八九分——怕我们不肯出使,有意隐瞒某些实情。但作为臣子,他们既不能追问,更不能戳穿,只得谢恩告退。
退出殿后,魏良臣、王绘又到都堂去见宰执,意欲按赵构的吩咐找朱胜非、赵鼎抄录国书和枢密院的探报。然而朱胜非这天却没来都堂,他已经提出了辞职。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良臣曰:“臣等近闻有探报,朝廷秘而不言,乞圣慈宣谕,臣等恐合预闻。”
上曰:“止是淮扬有舟船来运麦,闻今春得麦甚多,此不足虑。此行甚坦途,止是远涉,亦须过为将护。卿等家属,待朕时遣人问讯。”
良臣及绘皆曲谢而退。到堂,是日,朱相不入已三押。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2

按理说,朱胜非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辞职的。此前也屡次以为亡母守丧为由自请罢相,但赵构表示不允后,他还是留在朝廷任职,而这次却异常坚决,不管皇帝是否批准,反正他不来“上班”了。
至于辞职的原因,朱胜非对同僚们称:自任宰相以来,他每次推荐人才都为言官所不容。
同僚问道:“那相公为何不与言官们论辩?”
朱胜非答道:“我听说哪个人有才能,就予以荐用,而如果言官们持异议,我就不予任用,起初并不把此事放在心上。能够让主上听取各方言论乃是盛德之事,朱胜非如果在主上面前辩论是非,虽然未必没有道理,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在堵塞言论,这岂是宰相应该做的?”
虽然朱胜非说的是实情,但最多只能说这是他辞职的次要原因。在宋朝的政治体制里,台谏制衡宰相由来已久,绝非朱胜非一个人要面对这种问题,并且,与前任几位宰相相比,台谏官们对朱胜非算是相当不错了。
结合前后的事不难看出,朱胜非辞职的真实原因有两个:一是因赵构坚持议和而对之深感失望;二是自知凭自己的能力,无法承担抵御外侮的重任。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一
是时,金人与伪齐入寇。议者不能明胜非之心,谓无以应之,遂乞持余服罢去。胜非为宰相也,每荐士而言路辄不容,朝士问胜非曰:“胡不辩之?”胜非曰:“胜非闻人以为贤则用之,言者论其否则退之,初不容心也,且言路久塞,得人主听言乃盛德事。胜非若于榻前辩是非,言未必不直,然不知我者以为壅塞,岂宰相事哉!”闻者悚然。

按:以上记载显然为朱胜非遮掩,故本文录其事而不采其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3

朱胜非是一个颇有自知之明的人,这与秦桧智小而谋大的特点形成鲜明对照。在赵构即位以来的历任宰相中,他是惟一个能够平稳离开相位的人。其它几位或因重大过错而下台(黄潜善、汪伯彦),或因内斗倾轧而被罢职(李纲、吕颐浩、范宗尹、秦桧),只有朱胜非两次都是主动辞职。
宰相不来上班,都堂里只有知枢密院事赵鼎、参知政事孟庾、签书枢密院事胡松年三人。魏良臣、王绘进来相见,用过一盏茶后,魏良臣起身把赵构交待的事对三位执政官说了。
赵鼎听说要抄录枢密院留存的军情探报,答道:“此事涉及机密,待会到(枢密院的)閤子中再谈。”
胡松年觉察到了赵鼎的心思,忙起身离座,客客气气地对赵鼎道:“启枢密,不如就在此处,大家一同商量商量,如何?”
赵鼎不予回答。胡松年也没办法,只得让魏良臣、王绘先回避,待会再来。
一出都堂,王绘道:“赵枢密起初就不肯参与议和,现在必定也不会参与此事(指把枢密院留存的军情探报拿出来让魏良臣、王绘抄录)。”
魏良臣道:“应该不会。”在他想来,毕竟是皇帝的命令,赵鼎总不至于不理不睬吧。
王绘道:“等一会吃了午饭再来,我估计赵枢密肯定不会见我们。”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赵枢、孟参、胡枢聚堂,见良臣等。茶罢,起白所授圣训。
赵曰:“事涉机密,少时閤子中相见。”
胡离席曰:“启枢密,莫宜就此大家商量,如何?”
赵不答,胡复回,良臣等退,绘至客次,语良臣曰:“此事赵枢以不预和议,决不肯预此事。”良臣曰:“不然。”绘曰:“少间饭罢再来,赵枢决不见吾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4

事情果不出王绘所料,他们二人吃饭时,赵鼎让直省官过来传话:都督府事务繁忙,请他们就和孟庾、胡松年商议出使的相关事宜。魏良臣、王绘也真是憋屈——皇帝要他们找朱胜非抄录国书,朱胜非没“上班”;皇帝要他们找赵鼎抄录军情探报,赵鼎不见面。
二人一商量,赶忙写了一个札子:“我们有要事必须当面禀告。因为所禀之事涉及机密,不敢见诸文字,必须当面陈说。”
魏良臣、王绘再到都堂,见到孟庾、胡松年时,请他们把札子转交给赵鼎,希望这位枢密院的最高长官能够赏个脸。但是,札子递进去后,赵鼎仍旧没有出来。
魏良臣、王绘只能边等边和孟庾谈话。魏良臣试探着提起了金、伪齐联合南侵的传闻。王绘问:“如果我们到达镇江时,发现有紧急情况,是不是要禀报朝廷?(按:这是委婉的说法,言下之意是:如果到达镇江时,确证了金、伪齐已经起兵,是否就不用渡江继续北上,取消这次出使?)
孟庾一时未听出王绘的弦外之音,脱口答道:“岂不可禀报朝廷!”
过了好久,赵鼎派人给了孟庾一道札子。孟庾看了之后,什么也没说。胡松年问:“二位何时出发?”听这口气,是准备送客了。魏良臣、王绘知道军情探报是抄录不到了。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盖赵鼎初时已不主和议,已而果然。赵遣直省官传语曰:“以督府事忙,请只与参政、胡枢密理会。”
既见二公,亦白探报事,绘曰:“若至镇江,闻有警急,合与不合申明?”孟曰:“岂可不申明?”
自是,再至中堂,赵必以督府事忙为辞。十九日预备一札云:“某等有使事面禀。累蒙钧旨,只取札子,以涉机密,不敢形于纸笔。”既而再到,果以事忙只取札子。赵久之送札子与孟,久而复见胡,曰:“行期如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5

王绘答道:“出发时间全听朝廷安排。”
魏良臣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我们已经向主上辞过行了,但还没抄录到国书,不敢就这样出发。”
孟庾道:“国书很快就能准备好。”
……
这天,张俊也来都堂办事。魏良臣、王绘忙向他打听,张俊偷偷告诉他们:“金军大举南下,现在已经过了南京(今河南商丘)。”
接下来的几天,临安城里的风声传得更紧了。魏良臣、王绘以岁币之数尚未确定为由,请求再次觐见,而赵构却干脆不给回复了,只是派孙近来传达旨意。
孙近见了魏良臣、王绘,笑道:“这一次增加得不少啊!”
魏良臣问道:“有多少?”
孙近把五个手指举在胸前——岁币增至五十万两。
九月二十四日,抄录好的国书送到了魏良臣、王绘的手中,他们应该启程了。也正是在这一天,赵构批准了朱胜非的辞职申请。(注意:这两件事有关联。)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绘曰:“行期只在朝廷发遣。”
良臣不答,徐曰:“某已朝辞,但未得国书,不敢径行。”
孟曰:“旦夕国书可得。”
是日,堂中邂逅张俊,言已有探报:金人大举,今过南京。良臣等乞再对,不报。
二十三日,堂中见孙近,笑而言曰:“非细再添。”良臣曰:“几何?”孙举五指于胸前。盖闻有大举意,遂添作五十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335楼 2014-04-10 07:58:24
征蒙记,南迁录,王国维在《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认为其是伪书,其所记事,无一不与史实相矛盾。南宋人所记金事有夸张失实之处。
-----------------------------
关于《征蒙记》、《南迁录》的真伪,学界一直有争论。故而本文从未把其中的记载作为铁证,而是与其它史书相参照、比较、分析。
另外,不能因为一本书里有夸张失实之处,就轻率判定其无参考价值,如《金史》中夸张失实之处比比皆是。研究历史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6

魏良臣、王绘最后一次到都堂见宰执大臣,可赵鼎、孟庾、胡松年却传下话来:“事务繁忙,来不及与你们相见,二位多多保重。”
王绘问都堂的堂吏:“赵枢密他们什么事这么忙?”
堂吏道:“几位相公刚刚吃完点心,送朱丞相去了。”
王绘气得在廊柱下大叫起来:“派遣使者,岂有临行不见之理?人家派一个仆人出去办事,临走时还要嘱咐交待一番呢!”
魏良臣、王绘带着强烈的不满踏上了出使之路,他们对皇帝和朝廷心怀怨愤是理所当然的。赵构明知敌军即将压境,还要连骗带逼地把他们从临安赶了出来,全然不管他们的死活;宰执大臣们先是向皇帝推荐由他们来承担这坑人的差使,害得他们要冒不测之险出使金国,接着给软钉子他们碰,最后,临行时不但连一句安慰的都没有,干脆连面也不见一个。
总之,魏良臣、王绘的感觉是——皇帝只关心议和有无希望,宰执只想到坚持自己的主张,至于使者会不会有危险,那就听天由命吧!
此时,赵构心里也有强烈的不满,只不过他也和魏良臣、王绘一样,不得不强自忍耐。以前,尽管局面凶险,赵构想干什么事,身边还总有那么几个大臣愿意为他奔走效命,而这一次他却遭到了宰执大臣们的集体“冷遇”。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次日,得国书辞。会朱相宣麻即发,赵已下传语曰:“事忙,不及相见,且请保重。”堂吏云:“为已吃点心才毕,去送朱相。”
绘于廊柱下厉声曰:“岂有遣人使不测之虏,临行不相见之理!设如私家只遣一仆干事,临行亦须丁宁而后遣。”堂中皆闻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7

别的大臣也还罢了,朱胜非和赵鼎这次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可能不让赵构心里蒙上浓重的阴影。这两位是赵构心目中非同一般的患难之臣,苗刘兵变时,朱胜非全力周旋护驾;浮海逃生时,赵鼎追随在他身边。在那样凶险,随时可能送命的情况下,他们都没有扔下赵构不管,而现在,因为赵构执意谋求与金国解仇议和的行为突破了他们的底线,他们开始拒绝效力了。
赵构明白朱胜非的心思,他不愿意背割地卖国的骂名,所以决心离自己而去了。赵构之所以同意朱胜非罢相,是因为他已经知道——想要议和,朱胜非是不会留下来了。
赵鼎虽然还没有提出辞职也没有公开抗旨,但已经带着另外两位执政官有选择地抵制赵构的的命令,尽管态度并不强硬。
赵构内心的失落自不待言,为了议和,他几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朱胜非的离去使朝廷里没了宰相,如果赵鼎再按原计划入蜀,宰执班里就只剩下孟庾和胡松年两个人了,哪里还像个朝廷的样子?更要命的是,现在金军就要来了,怎么办?
魏良臣、王绘一走,赵构就再也没有封锁消息的必要了,他公布了金、伪齐军已大举南下的消息。和以往一样,南宋又是举朝震恐,又有人建议赵构赶快找一个“安全之处”避敌,同时解散朝廷各机构,放官员自便。
赵鼎站出来说话了——全力迎战,如果战败,再走不迟。

——————————————————————
附录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
谍报至,举朝震恐。或劝上它幸,议散百司。赵鼎独曰:“战而不捷,去未晚也。”上用鼎计。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8

在武将中,历来遇金兵就不敢向前的张俊这次表现得有些出人意料,他居然也宣称:“还能往哪里避?如今只有向前一步,方才有摆脱噩难的可能。应当聚天下之兵死守平江府,等贼退之后,再慢慢做其它打算。”
赵鼎道:“张太尉说不能避敌,非常正确;但要以天下之兵守一州之地,则大大不妥。只要能张太尉坚定向前之心,就足够了!”
在朝堂议事完毕后,赵鼎单独留下来,对赵构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不但千万不可再逃,还必须御驾亲征。因为这次不同以往,如果来的只有金军倒还好说,但伪齐也同时南下,就万万不能避逃,必须把他们挡住。金军秋来春归,总会退走,但伪齐军来了就不会再走,如果让他们渡过长江,则其必将在江南盘踞下来,就意味着长江防线从此将被伪齐的兵马占据、控制。若是在春夏之间不能夺回长江防线,金军明年秋天卷土重来,接可以长驱直入,如此,则国家危矣!
赵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也不敢再逃了。这一次,除了抵抗,他别无选择。要抵抗,必须赶快任命宰相,否则朝廷里连主持大局的人都没有。以资历威望来看,现在赵构身边的大臣之中,除了赵鼎就没有第二个候选人。
赵构决定取消派赵鼎入蜀的计划,让他留下来应对眼前的危局。

——————————————————————
附录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
鼎之为参预也,常与诸将论防秋大计。独张俊曰:“避将何之,惟向前一步,庶可脱。当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贼退徐为之计。”
鼎曰:“公言避非策,是也;以天下之兵守一州之地,非也。公但坚向前之议,足矣!”
鼎盖阴有所处,故每日留身必陈用兵大计。上意已悟,又使俊密为之助。至是,决意亲征,留鼎不遣入蜀。鼎奏用十月七日西行,许之。然上方向鼎,已有命相之意矣。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