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39

韩世忠把小旗一挥,立即鼓声骤起,四下里顿时伏兵四起,强弓硬弩齐发,箭如飞蝗,并且这次射来的箭还与以往不同,特别强劲,披着铁甲的战马中箭即倒。
原来,韩世忠一直在想办法克制金国的铁骑,他改进了神臂弓,使之更轻便快捷,在近距离的穿透力更强,称之为“破胡弓”。
这下轮到金军手忙脚乱了,他们发现中了埋伏,立即试图选择一个方向突围。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韩世忠最精锐的背嵬军杀了上来,每人持一柄巨斧,上劈人胸,下捎马足,与金兵展开了肉搏战。一场血战之后,除了少量金军侥幸突围,剩下的要么被杀,要么当了俘虏。此战活捉了包括挞不也在内的金国官兵等二百余人,夺到战马一百余匹,衣甲、弓箭、器械等物三千余件。
大仪镇之战,是韩世忠第一次在陆上打败金国骑兵。虽然金军只有数百骑,但这场胜利也来之不易,韩世忠自己差点被擒。
在韩世忠设伏大仪镇的同时,他的部将解元悄悄带兵到了承州。探报在承州郊外发现了金军的踪迹,解元料定金军很快就会到承州城里来抢掠,于是分三路设下了伏兵,在金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了一百多人。在城东北的东岳庙埋伏了一百多人,自己则亲率四百人埋伏于大路的一隅。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
世忠传小麾鸣鼓,伏者四起,五军旗与敌旗杂出。敌军乱,弓刀无所施,而我师迭进,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捎马足。敌全装陷泥淖,人马俱毙。遂擒托卜嘉。通,赞远孙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注引《高宗日历》
韩世忠申:十月十三日,亲领军马渡江,到扬州大仪镇,逢金人掩杀,赶及二十余里。又有伏兵把头,迎敌厮杀。至酉时,杀敌、尾袭,残零兵马走回天长县以北,四散前去。杀死蕃人横尸二十里,不令斫级,活捉到万户、千户、百人长以下托卜嘉等二百余人,夺到蕃马一百余匹,衣甲、弓箭、器械等物三千余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0

金军以为承州没有守军,所以未加警惕就轻骑直进,一头撞进了解元的伏击阵地。解元躲在路边,仔细数了数:金军有一百五十骑,自己的兵力占据优势。于是,放他们通过之后,突然从路边杀了出来,众军士一拥而上,高声呐喊。金军突然发现身后出现宋兵,截断了他们的归路,一时也不知有多少人马,慌忙向前急进,试图先摆脱伏兵,可刚刚跑出不远,就见前面陡然立起了一片宋军旗帜,看这架势,显然是准备前后夹攻。
为了摆脱进退无路、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金军夺路向侧面逃窜,直奔东岳庙而来。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里也有伏兵;并且东岳庙一带不像大路边那样平旷,到处有房屋、树木等障碍物,不利于骑兵作战,宋军正张着强弓硬弩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这一百五十骑金兵见状,只得下马受擒。
战后,解元清点了一下俘虏人数,发现有一百四十八骑,也就是说,只有两骑侥幸走脱。
聂儿孛堇原以为可以打韩世忠一个出其不意,没想到连中了两次埋伏,损兵折将。如此一来,魏良臣、王绘要有大麻烦了。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三
解元及在高邮,金人来侵,未至三四十里,元先知之,逆料金人翌日食时必至城下,乃伏百人于要路之侧,又伏百人于城之东北岳庙下,自引四百人伏于路之一隅。令曰:“金人以高邮无兵,不知我在高邮,即轻易而进。俟金人过,我当先出掩之。伏要路者见我麾旗,则立帜以待。金人进退无路,必取岳庙路走矣。若果然,则伏者出。”众皆诺。又密使人伏樊良,俟金人过则决河岸以阻其归路。食时,金人果径趋城下。元密数之,有一百五十骑,乃以伏兵出,麾旗以招伏要路者。伏兵皆立帜以待,金人大惊,踌躇无路,遂向岳庙走。元率兵追之,金人前遇伏兵,无所施其技,尽被擒,凡得一百四十八人,及金牌、银牌与执事居其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07楼 2014-04-28 14:05:01
那此皆愚民无知,自当大戮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说的王宗石这些人该杀吗?愚民这个词怎么能用在那二十万根本就没有参与的人身上呢?
-----------------------------
哈哈哈哈!你以为那二十万人都没参与造反?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去看看王宗石闹出了多大声势。
如果赵构不称被屠杀的二十万人是“愚民”,那应当称作什么?良民?顺民?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9711楼 2014-04-28 15:58:07
寿淮东制置
饮马咸池,总辔昆,横骛九州。庆中兴机会,天生山甫,非常事业,天授留侯。左搏龙蛇,右驯虎兕,万里中原谈笑收。功名早,便貂蝉猎猎,飞出兜牟。
新氓无限欢讴。尽卖剑卖刀归买牛。正麦摇熏吹,黄迷断垄,秧涵朝雨,绿遍平畴。眼底太平,不图再见,罗拜焚香青海头。从今去,愿君王万岁,元帅千秋。
-----------------------------
呵呵!“凉热春秋”肯定会对“元帅千秋”四字选择性失明,或者一口咬定这首词也是伪造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15楼 2014-04-28 19:40:55
楼主,我想问一下宋高宗曾经赐给岳飞几个人的兵法,结果岳飞把曹操的那个给扔了,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
跟你说过了,要学历史就去看正规书,把从网上搜集的黑材料直接从大脑里删除。你要是有时间,就把《绍兴内外大军数》加个标点,让下面这个无知还发癫的家伙清醒清醒。

@凉热春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1

十月十四日,天快亮的时候,金军的翻译和一队士兵突然来到魏良臣、王绘的住所,不由分说地把他们带了出去。
魏良臣、王绘一行人被带到了天长军的南门外,过了护城河,被命令立马于道旁,三百余金国骑兵将他们团团围住。魏良臣、王绘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气氛明显是大大的不对了。
魏良臣、王绘看见城中的老幼、辎重正在出城,往西而去。他们也不知道金军这是要干什么,只能在忐忑中等待。
到了巳时,金兵又把魏良臣、王绘一行人带到了城西的河边,聂儿孛堇正在这里等着他们。和昨天的温和之色截然不同,聂儿孛堇一脸怒容。
河边有三十多个宋人,金兵先来了一个血腥的杀人表演,他们当着魏良臣、王绘一行人的面,抡起大斧把那三十多个宋人活活劈了。魏良臣、王绘吓得不轻,他们不知道聂儿孛堇为什么要大开杀戒。
随后,金兵凶神恶煞般冲上前,把魏良臣、王绘一行人全部从马上拽了下来,用刀架着,拖到聂儿孛堇面前。
聂儿孛堇一把抓下头上的貂皮帽子,气狠狠地往地上一扔,瞪着眼睛怒喝道:“你们口口声声是来讲和,还说韩家的人马已经退回江南。哼!却为什么派人来夺折桥?”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十四日天欲明,译者令某等出天长南门,过城壕,于道边立马,有三百余骑围定。某等见老幼辎重并出,向西去。至巳时,引某等转西,至河边,令某等下马前用大斧斫杀三十余人,遂令人拽某等下马,群刀引于万户马前。万户愤怒,掷去所带貂帽,按剑嗔目问某等云:“你们来讲和,昨日道韩家人已回,却因甚使人来夺折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2

魏良臣、王绘只能在心里暗暗叫苦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定是南宋有兵马来偷袭金军了。好在这种事从赵构出质起就屡屡发生,如何回答倒也颇有经验可以借鉴。
当下,王绘立即答道:“这必是淮南那些水寨的人干的,他们不知道朝廷已经派遣使节,不知道朝廷诚心议和。”
聂儿孛堇听了,回过头去对身后的金兵示了示意:“把人带过来。”不一会,金兵押上来几个南宋军校。聂儿孛堇问王绘:“他们是什么人?”
王绘一看,心里更加叫苦不迭,他认出其中的三个受伤的正是董旼部下的使臣、虞侯。王绘知道抵赖是抵赖不过去了,只得答道:“这是韩世忠军中之人。”
聂儿孛堇大怒,厉声喝道:“像这个样子,谁还敢相信你们?你们先假称来讲和,然后暗地伙同韩世忠,一起用阴谋诡计来害我。”
聂儿孛堇话音刚落,一旁的金兵举起大斧,上前就要砍。
魏良臣、王绘算是明白了——韩世忠说赵构下圣旨把军队退回江南是故意骗他们的,是利用他们给金军送假情报。当下急得大叫道:“冤枉,我们哪里有什么阴谋!”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某等答以是水寨人,不知朝廷遣使之意。
万户遂回顾,教引领过人来,问某等云:“此是甚人?”
某等认得三人,被伤是韩世忠军下董旼下使臣、虞侯,内一人不识。某答云:“此是韩世忠军中人。”
万户大怒云:“似恁地事,怎生信得你们?却是先来称讲和,暗地同来算害我。”其群胡遂向前举斧,以刃向某等,意欲加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3

聂儿孛堇把马鞭挥了挥,金兵才退了回去。
魏良臣、王绘知道,自己完全攥在别人手里,这条命随时可能玩完。二人只得指天对地,厉声呼号:“我们当使者出来讲和,弃父母、弃性命,全是为了国家。韩世忠把我们当诱饵,我们哪里知道他是在用计啊!……”
聂儿孛堇看着他们,没有说话。
二人又道:“孛堇如果不信,我们愿意一死报国,死而无恨。”当然,说“死而无恨”肯定是言不由衷的。
聂儿孛堇等又反复盘问了半个时辰,发现魏良臣、王绘不像是在说谎。最后,聂儿孛堇道:“罢了,让你们去见完颜挞懒元帅。”
魏良臣、王绘道:“若是能见到元帅,递交纳了国书,那使者的公事便是完结了,然后我们再回孛堇这里来请死……”
听了这话,聂儿孛堇禁不住笑了起来:“大金没这种规矩(意为放了就是放了,不会回过头来又要你们的命)。我教一个会汉语的翻译人去给你们做通事。你们先回到马上好好坐着吧。”
魏良臣、王绘听了这话,这才吐了一口气——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不一会,通事萧大尉到了,聂儿孛堇又派了二十个金兵,押送着魏良臣、王绘一行人继续北上。随后,他们在宝应县用一条黄河渡船摆渡了人马。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其万户以鞭挥之,遂稍却。
某等见其意甚怒,谓决不免。某等厉声叫呼,指天誓云:“使人弃父母、弃性命前来,只为讲和,为国家。韩世忠既以两使人为饵,岂肯教知他计谋?若不见察,愿就一死,以报国家,死无所恨。”
问难往复半时辰,来见得某等辞直理顺。万户云:“教你去元帅处(谓挞懒)。”
某等云:“若得到元帅,纳了国书,便是使人事了,然后请死。”
万户笑云:“大金没恁公事,待教一个会汉语翻译人去做通事。且好坐马。”
须臾,差到通事萧大尉,防护甲兵二十人,遂同行到宝应县,用一黄河渡船摆渡人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4

魏良臣、王绘渡过了淮河,登岸后不久,他们遇到了完颜挞懒派来的接伴官萧褐禄、李聿兴,他们二人对魏良臣、王绘倒还客气。
李聿兴问道:“二位此来想议何事?”
魏良臣答道:“我们此来,是为了商议疆界之事。江南想守现存之地,如蒙大金应允,江南每年愿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匹。”出于预备讨价还价的考虑,魏良臣没有马上说出五十万的底价。
王绘马上补充了一句:“所谓现存之地,乃是指章谊回来时江南所存之地。”(请特别注意魏良臣、王绘的这两句话,他们如此说,必是出自赵构的授意。也就是说,赵构在秦桧的以黄河新道为界的目标上又退了一大步,已经决心放弃河南、陕西。这正是朱胜非辞职、赵鼎不见使者、全体宰执大臣消极抗议的真正原因,他们不愿意替赵构背这种千古骂名。)
李聿兴笑道:“既是来讲和,却为何又教韩世忠乘我们不备,出兵掩袭?魏侍郎、王团练是那一天到的天长?”
魏良臣答道:“十三日到天长。”
李聿兴道:“正是交战的时候,与郦食其之事何其相似。”
“郦食其之事,乃是田横不能洞察事机,郦食其何罪之有?”王绘道:“再说,当时郦食其以游说止住齐国出兵,韩信乘机发动奇袭。我们此来又何尝有止住大国出兵之意?”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某等于岸上伺候人马间见一人作燕人装束(向某)等说话云:是济州人姓潘旧在学校与李邺极是相熟李邺见在伪齐作右丞霜等问兹事如何答曰:甚感人。又问可知否则摇手
元帅差到接伴官萧团练使、李少监欲来相见。某等密问得萧团练小名褐禄,李少监名聿兴。遂与某等相见,因叙使事幸得相见之意。李聿兴问来议何事,某等云:“此来为江南欲守见存之地,每岁共银、绢各二十五万匹、两。”某云:“见存之地为章谊回日所存之地。”又问:“既来讲和,却为甚教韩世忠来掩不备?侍郎、团练是几日过天长?”某等答曰:“十三日到天长。”李聿兴云:“正是会期,全似郦食其事。”某答云:“此是田横不察,食其何罪。”某又云:“郦食其当时以游说止齐兵,韩信从而袭之,此来何尝止大国之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07楼 2014-04-28 14:05:01
那此皆愚民无知,自当大戮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说的王宗石这些人该杀吗?愚民这个词怎么能用在那二十万根本就没有参与的人身上呢?
-----------------------------
@金戈风云 19732楼 2014-04-29 19:29:02
看你可怜,教你一下。
你错在把这里的“当”理解为“应当”,这里的“当”是“担当”、“承担”的引申义。“此皆愚民无知,自当大戮”翻译成白话是:这都是愚民无知,自讨杀身大祸。你对宋朝公开宣扬的政治伦理一无所知,对愚民应当教化,而不应当去“大戮”。
如果你不相信,去查《古汉语字典》,或者去看看邓广铭的《岳飞传》里是怎么翻译的。
你那国学版主还是别当了,新浪因你而丢丑,先把小学、初中语文过......
-----------------------------
原文是“自抵大戮”而非“自当大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金戈风云 19732楼 2014-04-29 19:29:02
-----------------------------
为了诡辩,他偷偷把原文篡改了——

@mkopmn 19701楼 2014-04-28 11:52:00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四“辛卯,大理寺奏魔贼王宗石等款状,上曰“此皆愚民无知,自抵大戮,朕思贵溪两时间二十万人无辜就死,不胜痛伤。”乃诛宗石等二十六人于越州市,其余皆释之”

@mkopmn 19707楼 2014-04-28 14:05:01
那此皆愚民无知,自当大戮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说的王宗石这些人该杀吗?

哈哈!“何处不逢”、“二更桥头”也总是这么干。如果被发现了,他们就说自己看错了,你要计较就是没素质;如果没被发现,就义正词严地指责你不谦虚不认错,更加是没素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5

王绘可不想步郦食其惨遭烹杀之后尘,所以明确表示了他们与郦食其的“本质区别”。
李聿兴道:“兵家之事,当先论曲直,师直为壮,两淮的州县原本是大金已经攻取平定之后,交付给大齐国的,后来,你们擅自占据,现在大金兴师问罪,你们居然令韩世忠乘我不备出兵掩袭,这和还怎么议?还是大齐说得有道理(指刘豫说应该讨伐南宋)。”
魏良臣道:“江南上次遣使商议时,大金并未言及淮南州郡的归属,都元帅只是说淮南不得屯驻兵马,于是本朝一如大国所教诲的,立即将军队抽回了长江以南。至于此次韩世忠出兵掩袭一事,我等实在是不知原委。”
李聿兴道:“不知你们的皇帝知不知道原委?”
魏良臣、王绘一口咬定:“皇帝不知。”
李聿兴道:“韩世忠是皇帝所用之将,没有皇帝的命令,他怎么敢动?”
王绘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将在外,可以临机应变。”
李聿兴道:“这样说来,是韩世忠跋扈。那万一将来和议谈成,他岂不是还要生事,败坏盟约?”
这一问,把魏良臣、王绘问得甚为尴尬,但他们还是得继续辩解:“如果和议谈成那自然就不一样,皇帝一定会严加约束,不许韩世忠妄动。”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聿兴云:“兵家事先论曲直,师直为壮。江(淮)南州县此已是大国曾经略定,交与大齐,后来江南擅自占据,及大兵到来,又令韩世忠掩不备。正是军人们放马遽然到来,却是大齐说得都是。”
某等答云:“经界州县事,此书中并不曾言及,止是淮南不得屯兵,本朝一如大国所教。如韩世忠掩袭事,某等实不豫闻。”
聿兴云:“不知皇帝知与不知?”
某等云:“皇帝不知。”
又云:“韩世忠是皇帝所用之将,却不得皇帝指挥,怎敢动?”
某云:“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临机应变,阃外皆得而专之。”
又云:“如此是韩世忠跋扈,万一和议之后,依前生事,定又是败盟约。”
某等云:“既是讲和之后,皇帝必须有约束,不许妄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6

李聿兴又道:“要说江南的不是,第一就是不该总想着收复故地,比如襄汉的六郡,本来已是大齐所有,可你们偏偏要让岳飞来侵夺。”
对这个问题,赵构倒是早有交待。王绘答道:“王伦回到江南之时,襄汉六郡实属江南所有,当时,朝廷正派奉使大金,皇帝也曾约束将领,只想平息事态,避免大动刀兵。后来李成不断前来侵扰,既策反德安府,又联结杨幺,说是要裂地分王,实在是逼得江南不得立国,所有皇帝才派岳飞收复襄汉故地,这不是本朝生事,还望明察!”
李聿兴也不再和魏良臣、王绘再辩,把话题一转:“元帅想看看你们的国书,不知可否交由我转呈?”
“当然可以。”魏良臣说着,取出议事、迎请二圣的国书交给了李聿兴。(注意:迎请二圣也是此次的重要事项。)
一直没有说话的萧褐禄突然问了一句:“秦中丞还好吗?”他一副对秦桧赞叹不已的样子:“秦中丞原来曾在我们军中,他是个大大的好人啊!”
又问起秦桧来了!
魏良臣、王绘答道:“秦相公现奉宫祠闲居,不任职事,却还能拿俸禄。”
“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了。”李聿兴说罢,就不再问秦桧,话归正题:“侍郎、团练远道而来,要想事情早了,在恳告元帅之时,必须像申包胥泣秦庭那样。本朝所提出的条件,难道江南接受不了么?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聿兴云:“江南第一不是处,为不合思量要复故地,如襄汉州县皆是大齐已有之地,何故却令岳飞来侵夺。”某等云:“襄汉之地,王伦回日系属江南,是时,方遣韩肖胄奉使大国,其事曾约束边境,不欲深扰。自后李成侵扰不已,既招诱德安,又结杨么,欲裂地而王之。江南恐其包藏祸心,侵陵不已,实恐难以立国,遂遣岳飞收复襄、邓等州故地。即非本朝生事相侵,亦须相察。”
聿兴云:“元帅欲要国书看,不知可以将去否?”
某等云:“不妨。”遂以议事、迎请二圣二书授之。
聿兴遂唤幕外赵校尉(是副元帅处翻译人)将去。萧褐禄又问:“秦中丞安乐么?此人元在自家军中,煞是好人。”
某等答云:“见作宫观差遣,不任职事,却请俸禄。”
聿兴云:“无如此快活也。”又云:“侍郎、团练远来,事要早了时,若告他元帅,须似申包胥泣于秦庭下。不知如今本朝所须底事,莫须应副得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38楼 2014-04-29 20:03:49
我已经受够了,抗倭名将,现代人记住了戚继光却忘记了比他抗倭时间更长人品更好的俞大猷,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人们只记住了郭子仪却忽视了李光弼,抗金名将人们记住了岳飞韩世忠,却忘了刘锜吴玠诸人。我觉得岳飞的脾气和项羽差不多动不动就发怒或大怒,一动怒便要杀人。
-----------------------------
既然受够了,为什么还要在那些垃圾网文中不能自拔?你自己专找低劣的东西看,能够怪谁?
谁告诉你岳飞动不动就发怒或大怒,一动怒便要杀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9751楼 2014-04-30 11:31:54
@湖东隐士 19749楼 2014-04-30 09:23:43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6
李聿兴又道:......
88888888888888888888
隐士先生,你这不是在判疑案,而是在逐字翻译,在啃线装书。你选择的这些文章既不是真相,更没有真理,仅仅是一家之言,这些文章背后只有粪坑。
哎,这些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真不知道你还懂得什么?
-----------------------------
哈哈!你以为我是在凑字数?自建炎四年秦桧南归至绍兴八年宋金第一次和议,其间赵构频频派遣使节,关于议和的情况,他却不让史馆留下记载。武官王绘的《绍兴甲寅通和录》是惟一保存下来的记载出使、谈判详情的重要史料证据,从中可以分析出赵构走向卖国之君的过程。
估计再往下写,你又要哀嚎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40楼 2014-04-29 20:32:31
关于曲端给你推荐一下,《齐东野语》里的曲壮闵本末,至少曲端比刘光世之流要强的多,你这种因为反对曲端的人都是好人所以曲端就是坏人的二元对立思维也该改一下了。
-----------------------------
哈哈!用不着你给我推荐,《齐东野语*曲壮闵本末》我看过 。本文写曲端比《齐东野语*曲壮闵本末》详细得多,并参照其它史料,对其中的错误予以了纠正。
你所谓的“二元对立思维”跟我没任何关系,我从来不以你说的方式来判断你所谓的“好人”、“坏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7

李聿兴居然也说“在恳告元帅之时,必须像申包胥泣秦庭那样”,这不能不让读史者感到惊讶。金国的接伴使与南宋皇帝所见似乎奇迹般地不谋而合,然而,恐怕天下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
此事最大的可能是:自秦桧南归一直到章谊出使,在多次正式和非正式的往来中,金国方面曾经或一直有人口传密信,让南宋“再三恳告”。例如,绍兴二年,秦桧为了弄清完颜挞懒对求和不做回应的原因,曾派高益恭带着一封长信秘密去过金国(请回顾《疑案八*秦桧踏空》中的相关讲述),高益恭肯定是要去把信交给完颜挞懒的。完颜挞懒很可能按预定计划——在南宋主动称臣、求和时,先佯装不答应,但做出还愿意勉强听听的姿态——让赵构派人再三祈请。(请回顾《疑案七*秦桧南归》中的相关讲述)。
也就是说,每次南宋派遣的使节到达金国,完颜粘罕在公开谈判场合一般比较强硬,但有人(如完颜挞懒及其亲信)私下里告诉南宋使者:议和不是没有希望,其主要障碍是完颜粘罕担心罢兵之后,让赵构和主战派文臣武将度过难关、积蓄起力量,将会兴兵报仇,所以他才不敢放手。因此,赵构要求和,必须表示诚意、再表示诚意、一直坚持表示绝对的诚意。“申包胥泣庭”这句话极可能先出自金国人之口,南宋使者将其带给了赵构,所以赵构才会与李聿兴“所见略同”。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
继因海州擒获汉儿高益恭,稍知文字,臣又尝妄议:俾携大长书归,谕以立国之体……得旨作书,纵益恭北还……

《南迁录》
鲁王曰:“惟遣彼臣先归,因示空(恐)胁,而使其臣顺遵之,我佯不从,而勉强以听,或可以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8

完颜粘罕、完颜挞懒等对“以和议佐攻战”之策的运用可谓是得心应手,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给南宋使者造成金国高层“互有可否”的错觉,并最终把赵构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们已经让赵构“充分理解”了他们的“担心”,让他认定抵抗决不是“上策”; 他们让赵构死抱着求和的幻想,让他为了争取到金国的“信任”而做最大的让步。
只要金国肯罢兵,赵构已经做好了公开承认放弃河南、陕西的准备,至于荆襄和淮南,赵构实在是不敢再让出去了。赵构的让步总算还建立在自保的前提下,这大概是“以和议佐攻战”之策惟一的不够尽善尽美之处吧。
下了这种决心之后,赵构对议和充满了期待。既然章谊出使时,金国已经表示其它的事都可以商量,那么在疆界问题上再让一步,议和就应该成功有望了吧!所以,在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死逼着魏良臣、王绘穿越战场,按金国“友好人士”的“善意提醒”, 去当一回申包胥。
皇帝如此要求,“友邦人士”如此建议,魏良臣、王绘自然是不敢再多说什么。当下,王绘只对是否全盘接受金国的条件给予了答复:“此乃国家大事,使者岂敢擅自决定?我们只能奉命传达言语而已。”
李聿兴又道:“如今你们擅自占据淮南州郡,本朝的大人们甚为愤怒,这和怕是不好议啊!”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某云:“此是国家大事,使人岂敢擅决?使人止得将命传导言语而已。”
聿兴云:“固是,然江南而今擅占据淮南州县,本朝大人门煞怒。”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49

王绘赶忙道:“此前使者往返三次,不论是国书还是使者口授,都并不曾说过淮南州郡之事,皇帝全都不知。如果大国就这样加怒,岂不是误会、冤枉了江南?”
李聿兴道:“你们为什么还想着恢复故地?还要与大金商量这种事?”
王绘道:“只因大金丞相(指完颜粘罕)的书信中说:‘既欲不绝祭祀,岂肯过为吝爱,使不成国?’所以江南才敢再三恳告。如果大金不肯应允,一定要把淮南划归大齐,那江南实在是无以立国啊!”
李聿兴又再三盘问,魏良臣、王绘则反复强调:“我们江南的数州之地,到处都是江、海、陂、泽,并且没有哪一处幸免于兵火,现在尽皆残破不堪,实在是与大齐不同啊!”
李聿兴道:“大齐虽然名义上也有皇帝,但其实只是本朝的一个附庸,指挥命令起来随心所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们的皇帝愿意像刘豫一样,心甘情愿地让我大金随心所欲地指挥命令吗?
因为赵构已经特别交待,不要与金人计较语言,所以,魏良臣、王绘都只听着不答话。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某云:“自来使人往还,国书中兼使人口授并不闻有此议,皇帝皆所不知。若大国便加怒,岂不误厄江南?”
聿兴再云:“怎生更待商量复故地?”
某云:“以中间丞相惠书有云:‘既欲不绝祭祀,岂肯过为吝爱,使不成国?’是以江南敢再三恳告。若或不从,却是使不成国。”
聿兴再三审问,某等复深言之:“某等江南数州之地皆江海陂泽,又无不经残破,却与大齐不同。”
聿兴云:“大齐虽号大齐皇帝,然止是本朝一附庸,指挥使令无不如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靖康元年,赵桓割让了黄河故道以北之地;秦桧南归后,提出割让黄河新道以北,只要回河南、陕西,割地面积增大了约一倍;此时,赵构又准备放弃河南和陕西五路,割地面积再次大大增加。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