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1、靖康元年,赵桓与金国签订城下之盟,割让黄河(故道)以北之地;
2、秦桧南归后,为了与金国“解仇议和”,他提出割让黄河新道以北之地,只设法要回河南、陕西的建议,割地面积增大了一倍以上;
3、绍兴四年,在吴玠蜀口三战皆胜,岳飞成功收复襄阳的形势下,赵构又决心以放弃河南和陕西五路来向金国求和,割地面积再次大大增加。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0

“你们的皇帝现在何处?”李聿兴又问。
“圣驾在临安府。”
“临安府是什么地方?”
“便是旧日的杭州。”
“从这里去杭州,往返需要几日?”
“如果星夜兼程,往来不过半月时间。”
李聿兴道:“大军已经到了这里,看来这议和的公事实在是颇为紧急。”(意为:如果稍有耽搁,只怕和还没议,金兵就已经打到临安了。)
魏良臣道:“还望元帅早有答复,我们也好尽快回报。”
李聿兴道:“你们昨日的书信,元帅已经让人翻译了,马上就会看。估计就这一两天就会见你们。”
到达泗州之后,萧褐禄、李聿兴将魏良臣、王绘一行人在城外安置下来,让他们等候通知。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遂问皇帝在甚处,某等云:“驾在临安府。”又问临安府是甚处,某等云:“便是旧日杭州。”又云:“此去杭州几日可以往回?”某等云:“星夜兼程,往来不过半月。”聿兴又云:“大军在此这公事煞紧。”某等云:“若得元帅早有处分,回报江南,使人岂敢稽缓。”又云:“昨日书元帅已教翻译做番书,要看,次第一两日相见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1

十月十九日中午,萧褐禄、李聿兴派人给魏良臣、王绘传话:“元帅请使者前去相见。”
魏良臣、王绘不敢怠慢,立即上马进城。城中的屋宇大约还幸存有一大半,屋宇下驻有金国兵马,还有一些煅铁打造军器的工匠,路边的河里大约有一百多只运粮船。
金兵将他们带到了完颜挞懒处。魏良臣、王绘行礼已毕,完颜挞懒让通事问道:“你们的皇帝安乐否?”
“皇帝圣躬万福。”魏良臣、王绘谨慎答道。
通事又问:“你们此来议和的大旨是什么?”
魏良臣答道:“我等乃是奉皇帝之命,来大金军前致诚恳请,乞请大金早定和议,允许江南迎请二圣。现在元帅大兵压境,江南实不知何以得罪。”
通事问道:“使者还有其它话语需要传达吗?”
魏良臣道:“江南所请之事,尽在国书之中。”
通事传完颜挞懒的话道:“元帅已经看过国书。你们所说的,要说相信吧,可你们以前屡次失信;要说不相信吧,又怎能全都不信?我大金此次兴兵南下,因为怜悯无辜生灵多年不得安宁,所以从入境以来,并不曾杀一个人,也不曾毁坏房屋,这个你们在城里都应该看到了。”说到这里,通事又对魏良臣、王绘的随从们道:“你们也靠前一些,都仔细听着。”(请注意这一细节)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十九日午,忽送马来,褐禄、聿兴令人传语:“请上马见元帅。”
某等回转语毕,上马同行,城中屋宇有五、七分已上,其下并有兵马,并煅铁打造军器;河内有粮船百只,并是东京板挂七百料船……
少顷,引某等至屋下见。挞懒高坐,……引某等向前礼毕,令译者问云:“皇帝安乐?”某等对曰:“圣躬万福。”又问使旨。某等答曰:“某等离江南日,奉皇帝指挥,令致诚恳请,乞早定和议,迎请二圣。某等星夜前来,十月初六日至镇江府,得先遣张革执旗报信,数日无音耗。某等不敢住滞,又奉皇帝指挥,令寄留礼物、私觌在镇江府,天长路出陆前来。大兵压境,不知所以得罪之由?”
译者云:“使臣所更有甚传语?”
某等云:“尽在国书中。”
译者云:“国书中事却见了。元帅台旨:你们所说,待信来,又已前数次失信;待不信来,又怎生全不信得?今次举兵,为生灵不能得定,自入境来并不曾杀一人,房屋不曾折著,你们都见。”又呼随某等一行使臣近前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2

魏良臣道:“大国若是以无辜生灵为念,天下幸甚!江南之所以再三派遣使节,恳请上国,也正是因为两国百姓不得休息,皇帝派我们前来,就是希望能够早定和议,请求元帅允诺保存赵宋社稷,悯恤一方生灵。”
通事把魏良臣的话翻译给了完颜挞懒,完颜挞懒道:“我们第一次到汴京的时候(指靖康元年完颜斡离不第一次兵临东京),皇帝曾经和张邦昌来军前作为人质。我曾亲自对你们皇帝说过,不要听那些贼臣的言语。我打过一个比方,就像一户人家盖了一间房子,椽柱、瓦木都盖得很好,但要房子好,还必须住房子的人用心照管,防水、防火、防盗贼;若是不会照管,只怕要不了多久就倒塌了。当时,我亲口把这个道理一一说与你们的皇帝听,可是没几天你们就让平仲来劫寨,结果是事情没成,损害了他人。那时你们就不讲信义,如今的言语,又怎么能让人相信?”
魏良臣赶忙辩解:“当年的失信之事,全是因为前朝的奸臣误国。皇帝虽然亲自听到了元帅的这番话,但那时皇帝只是亲王,国家的事不由自己决定;自皇帝即位以来,就从未对大国失信过。”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某等对云:“大国举兵,若以生灵为念,天下幸甚!江南所以再三遣使,恳请上国,正为生灵不得休息,所以再遣某等前来,欲得早定和议,且告元帅矜存赵氏社稷,悯恤一方生灵。“
译者云:“向时第一番到汴京,皇帝同张邦昌来军前为质。我曾亲自说与皇帝:‘国家不要听贼臣言语。我道有一喻,一似人家盖一房子,使椽柱瓦木盖得是好,却须是住房子底人做主,防水、火、盗贼。若不会照管,便倒塌了。’此时亲自说与皇帝一一听得,却令姚平仲来劫寨,事不成,煞损了他人。当时便失信,如今言语,怎生信得?”
某等云:“失信之事,尽是前朝奸臣误国。皇帝虽亲闻此语,是时皇帝止是亲王,事不在已;皇帝即位以来,未尝弃信于大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9479楼 2014-04-19 14:29:00
@mkopmn 19478楼 2014-04-19 13:49:28
飞以为马军未之奇也,断句应该是这样,飞以为马军,未之奇也。大概意思是岳飞收留了他,在马军任职,但不重视他。未之奇,在古文中出现,比如韩信传有“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这句话句式和上文差不多。我错了,我没看懂,才犯了错。
-----------------------------
@mkopmn 19770楼 2014-05-01 18:33:04
现在搞懂了岳飞为什么要杀这些人吗?
—————————————————
可是后面有李宝抗言欲归者宝也众皆不预的语句,我想问一下那四十个人到底死了没有?如果都被杀了,那李宝为什么这么说?
-----------------------------
哈哈!还舍不得这则“黑材料”?既然是“尽斩之”,那四十个人当然是死了。
李宝为什么不能这么说?你看了原文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73楼 2014-05-01 21:19:54
完颜宗弼的遗嘱有破绽,一是皇叔都元帅辽国王亲笔遗四行府帅,这一句有两个疑点,一是金兀术没有被封过辽国王,辽国王只有完颜斜也封过。二是这时候有四行府帅吗?而且在遗嘱后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这一句,你不能忽视吧。完颜宗弼是金熙宗的皇叔吗?他死后被追认皇帝了吗?所以我觉得这份遗嘱有问题,至少不能完全确信是兀术的遗嘱
-----------------------------
哈哈哈哈!终于有点进步了,不过还是有错误。
1、我说过——《征蒙记》确实存在疑问;
2、完颜兀术生前没有被封过辽国王,死后没有被追认皇帝;
3、当时有没有四行府帅、完颜兀术是金熙宗的皇叔,你继续查证;
4、关于遗嘱的前后叙事明显有问题,但遗嘱的内容却可以于宋朝的史料相印证。因此有两种可能——《征蒙记》被篡改过或为南宋人伪作。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73楼 2014-05-01 21:19:54
他不是金兀术的遗嘱也不是完颜斜也的遗嘱,而有可能是南宋人编出来的,徐梦莘没有详加查看就收进自己的书中,因为他的书不是什么都收吗?
-----------------------------
1、有可能是完颜兀术的的遗嘱,但不可能是完颜斜也的遗嘱;
2、不要妄测徐梦莘有没有详加查看,他只是不辨析而已。他的书也并不是什么都收,而是他认为有价值的才收。有些话他不能说,所以用这种方式保存原始史料,留给后世明眼人去发现真相。

等本文写到《疑案十八*淮西疑云》你就知道了——无须这份遗嘱,照样能证明金军已经无法再打下去。
提醒你一下——赵构不认为“守则有余”,一不敢“二次削兵权”,二不会杀岳飞;完颜兀术不是因为面临巨大失败的危险,他是不会与南宋议和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75楼 2014-05-01 22:24:00
原文不是“飞尽斩之宝抗言欲归者宝也众皆不与”,既然人都已经死了,李宝再这样说有用吗?我觉得那些人应该没死,都被关起来了,后来又派给李宝去河北联系义军去了。
-----------------------------
哈哈!如果你真是这么猜测,那么就别拿这事诬陷岳飞“搞连坐”、“一怒就杀人”。
“飞尽斩之”这句可能脱漏了一字,似乎是“飞令尽斩之”或“飞欲尽斩之”。则原文作——飞令尽斩之,宝抗言:“欲归者宝也,众皆不与。”

但是,此处是否有脱漏,凭猜测、凭“我觉得”是不行的,必须参照其它史料的记载来下判断。此事还有更详细的记载,你自己去查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hr817 19679楼 2014-04-27 20:46:47
回复第19587楼(作者: @湖东隐士 于 2014-04-24 21:44)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9
王绘写了这么多,表达的关键意思是——请不要……
==========
摊上赵构这样头脑不清的领导,手下人真是欲哭无泪了。说起来,申包胥哭的是秦庭,他从来也没跑到吴国去哭过吧?赵构到底是读 历史 没读明白,还是逻辑混乱一脑袋浆糊呢?
-----------------------------
看到从李聿兴口里说出“申包胥哭秦庭”,就可以明白了,“臣构”应该是在按“领导”的要求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3

完颜挞懒听了,口气舒缓了许多:“我只是怕江南不知道恪守信诺,又有些担心你们的皇帝现在位高职大,把以前的事忘了。”
接着,完颜挞懒又让通事道:“我说的话,希望你们一一转述给你们的皇帝。”
魏良臣、王绘答道:“我等自当一一奏知,岂敢有一字遗漏!我等都是皇帝亲自挑选、派遣而来,议和出自真心实意,今日既蒙大国允诺议和,我等自知纵然是以至诚恳请,还恐大国不肯听从,岂敢再出尔反尔?”
通事道:“你们说的是有道理,只是我们一时还不能轻易相信。”
魏良臣道:“我等出来已有半个多月了,皇帝必是望眼欲穿。我们做臣子的实在是无法安。恳请元帅早定大计,让我们早日回报,使江南的生灵早日得以休养生息。”
王绘接着道:“这不是我们只顾自己,想快点从这里脱身。大抵国家安宁了,我们这些使者自然也就安全了;国家不安宁,我等又如何能找到安全的去处?”(王绘这句话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通事道:“元帅令你们暂且回去歇息,等左副元帅(指完颜讹里朵)到了,商议确定了相关事宜,就让你们回去。”
魏良臣、王绘赶忙道谢:“我等此来,蒙元帅安排招待,处处周到,不胜感激!”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译者云:“这底只是我怕你们不知,又怕皇帝位高职大后不记得也。”……译者云:“我这里说得底话,望你们到皇帝处一一说。”
某等云:“岂敢遗落一字!须一一奏知”云:“某等皆是皇帝亲选差来,只是真实,所以遣来恳告;况今日既荷大国许和,莫非至诚恳请,尚恐不蒙听从,更岂可不任诚信(某观译者所授言语甚多,所说极少;又每人姓名并地名只作汉语音,料止是译音不改,至于人姓名则不能变矣。)
译者又云:“你们说得却是,只是难信。”
某等云:“到军前已是半月,江南日夕望信。臣子心实不遑安,敢望早定大计,使某等归报江南,庶得生灵早有休息之期。”
某云:“某辈非敢自为脱身计,大抵国家安,使人亦安;若国家未安,一身亦复安往?”
译者云:“元帅令你们且归安下处,候三、二日左元帅到来,商议了,画定事节,教你们去。”
某等云:“此来荷元帅授馆,种种周备,不胜感激。惟望早赐台令,复命江南。”遂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4

从完颜挞懒处退出来后,李聿兴送魏良臣、王绘回住所。在路上,李聿兴“闲谈”起故人:“沈元用(沈晦字元用)现在还在不在江南为官?”
魏良臣答道:“在。”
“现在何处?”李聿兴又问。
魏良臣道:“在浙中,现任待制。”
李聿兴似乎颇有感慨:“我与他,我在宋朝沈晦榜以第三甲及第,后来才归了本朝(指金国)。”又问王绘:“魏侍郎是哪一榜的进士?”
王绘答道:“何涣榜。”
“今年本朝进士廷试时,出的题目是《天下不可以马上治》。”李聿兴谈起了金国的科举。
王绘道:“由此可见,大国有息兵之意,真是天下幸甚!”
“这题目是本朝张炳文侍郎所出,丞相(完颜粘罕)见了,问此语是什么意思,左右告诉丞相,此语出自前汉《陆贾传》。丞相随即让人把《陆贾传》翻译出来,大家传看,丞相看了之后,大喜,还把张侍郎官升两阶。”李聿兴娓娓道来。
魏良臣、王绘听了,都道:“大国果真有偃兵修文之意,这岂止是江南之幸,实乃天下生灵之福。”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聿兴云:“沈元用今在耶不在?”(元用谓沈晦字。)
某等云:“在。”
又云:“见在甚处?”
某等云:“在浙中,见任待制。”
聿兴云:“是同年。聿兴曾在宋朝沈晦第三甲及第,后来却再与本朝取应来。”问某云:“侍郎是谁榜?”
某云:“何涣榜。”
又言:“今年本朝廷试进士,出赋题是《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某答云:“此可见大国息兵之意,天下幸甚!”
又云:“这赋题是本朝张炳文侍郎出,丞相见,问是谁意思,左右云见前汉《陆贾传》。丞相遂令人用番书译过,共传看后,大喜,遂与张侍郎转两官。”
某等复云:“大国果有意偃兵修文,岂惟江南之幸,实天下生灵之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86楼 2014-05-02 16:41:56
我觉得冷眼探花郎的几篇文章写的不错,写得很客观。尤其是绍兴十一年岳飞援淮西行实辨析和建炎四年韩世忠江中之捷辨析以及绍兴十年岳飞援顺昌行实辨析和绍兴十年岳飞班师行实辨析这几篇文章。
-----------------------------
他的文章里有附地图和作战示意图吗?如果没有,不必拿到本楼来讨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5

李聿兴的话让人觉得金国似乎要行“仁政”了,然而,这不过是谈判策略而已。
从王绘《绍兴甲寅通和录》记载的这次会见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完颜挞懒的谈判策略,其要点有三个:
1、首先表示对赵构君臣实在不敢信任,但又不是完全彻底的不相信。这样一来,不仅他们兴兵南下就似乎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释”,而且要求赵构继续表示诚意仿佛也有了“充足的理由”——你们屡屡失信,当然应该以实际行动“重建信誉”!而金帅们要求的“重建信誉”的实际行动,无非是些配合金军进攻的举措,如不在淮南屯驻兵马等。
关于失信,宋朝方面的确是屡屡授人以柄,所以金国每每以此作为侵略的借口。而在南宋朝野上下,认为失信是招祸根由的也确实大有人在。关于这一点,可以李纲上给赵构的《论金人失信札子》中看得很清楚——
“中国的士大夫与兵民、将士,不能洞察(金兵南侵)真正的原因,也自认为是因为失信于夷狄,所以才招致了战祸和灾难。每每谈起就羞耻难当,扼腕叹息……”
公正地说,宋金战争爆发前,赵佶的背盟失信理当受到谴责,但战争开始以后,金国对宋朝的打击已经远远超过了惩罚的上限,岂止是蹊田夺牛而已。金军所到之处,其惨烈的屠杀和抢掠早已使他们在道义上绝对站不住脚。

——————————————————————
附录 李纲 《论金人失信札子》
臣窃观金人自宣和、靖康以来凭陵中国,其所以为起兵之辞者,不过以“失信”二字加于中国而已;文檄之中,动辄及此。而中国之士大夫与夫兵民将士,不察其故,亦自以为失信于夷狄,而致此扰攮也;语之则愧耻而扼腕,用之则望风奔溃,职此之由。殊不知失信在金人,而不在中国。彼方恃虎狼之威,假信义之说以责我,吾之人谋回遹,方震怖之不暇,岂敢与之争是非曲直哉!徒受失信之名,使士大夫与夫将士兵民,茫然不知所仗,此不可以不辩也……正犹盗贼劫持主人,恃其凶威,靡所不至,而犹自以为已之直,主人之曲也。小人横逆,君子犹以禽兽蓄之;况夫夷狄强暴中国,岂可以信义与之较曲直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6

当战争已经开始,尤其是在赵桓已经同意割地、赔款,而金国还不肯罢休时,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对敌人讲信义,那就非常愚蠢了;当别人夺你土地、杀你人民之时,你还在检讨自己对敌人的“失信”,则实在是太过书呆子气了。
事实上,金国南侵的原因是源于对土地和财富的掠夺欲望,宋朝无法避免被侵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军队的孱弱等自身弱点。也就是说,如果宋朝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既便不失信于金国,迟早还是会有兵火之灾,逃脱不了被践踏、被蹂躏的命运。
但南宋就是有那么一大群“严于律己,宽以待敌”的懦弱呆子!
2、在谈判中,金国方面总会强调兴兵南下是“吊民伐罪”,错全在对方,似乎一切战争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由宋朝承担,而他们一贯是怜悯无辜生灵的。
这种金军是“仁义之师”的说法,纯属强词夺理,自欺欺人。士兵不发军饷、打仗不要后勤的金国骑兵岂能不烧杀抢掠?当然,此次金军通过伪齐境内时,的确是没有大肆抢劫杀人,但这是因为伪齐是他们的附庸国,他们在伪齐境内成了“官军”,自有刘豫帮他们搜刮百姓,把钱粮送到他们手上,于是连抢都省了。
他们在谈判中以仁义自居,除了诿过与人,“理直气壮”的指责对方之外,还有另外一层用意——暗示息兵休战是有可能的。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
赵鼎曰:“金前犯我境,乃入敌国,即贼也,故纵兵四掠,其锋可畏;今行豫境,即官军也,故按队徐行,不作虚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87楼 2014-05-02 16:58:12
但就绍兴十年,十一年两年的御札内容而言,即使有遗失,也是少数,绝非王曾瑜先生说的“大都佚失”
-----------------------------
你无耻之极,先造谣、歪曲,然后贬低、攻击。你把王曾瑜先生说的绍兴十年、十一年两年的御札“大都佚失”的原话引出来,我拭目以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薄暮洲 19692楼 2014-04-28 00:00:00
祝隐士此贴源远流长!
薄暮洲敬上!
-----------------------------
谢谢支持!请多指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7

3、除了在谈判桌上迷惑对手,金帅还要设法在离开了谈判桌后加深对手的错觉。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接伴官和其它与宋朝使者有接触的人给出某些信息,进行“暗示型欺骗”。
这种手段已经是一用再用,例如:靖康元年正月,完颜粘罕派金兵护送赵桓回东京城时,这些士兵主动与赵桓的侍卫攀谈,庆贺从此成为“一家人”。建炎元年傅雱出使时,金国的馆伴使李侗与之秉烛夜谈,声称大金取得黄河以北之地,欲望就已经满足(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五?歧路之悲》)。而此次是李聿兴闲谈科举,暗示的意思是金国高层正从武力走向文明,已经开始意识到“天下可以马上取,而不可以马上守” 了。
尽管李聿兴的话让人不禁有了些期待,但接下来的几天,完颜挞懒那边却全然没了动静,魏良臣、王绘坐立不安,一再问李聿兴何时能够有答复,什么时候能够让他们回江南去复命,而李聿兴总是借故拖延,迟迟不给一个准话。
魏良臣、王绘越来越担心,他们商议了一番后,决定专门给完颜挞懒写一封长信。
在信的开头,是一大堆对金国以及完颜挞懒的赞美和颂扬: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某等以聿兴所说遣某等回报,前后反覆,迁延不定。某等恐误国事,遂以长书献挞懒云: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58

江南使者谨献书于大金元帅节下:
某等窃闻自古以来的皇、王,一切均以仁义为本,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兵。即便是在征伐之际也会推行仁义之心,于是,坚甲利兵就并非凶器,伐叛服柔也不为凶危之事;所以出师无往而不利,终成保大之功,此乃正大之道。尧舜以此而帝,汤武以此而王。而到了春秋之时,五霸争雄,崇尚诈力,不仁不义,就实在无足称道了。
元帅乃是凝聚五岳四渎、北斗璇玑之灵气的旷世雄杰,英勇绝伦,集于智谋韬略一身。元帅统率六军,征伐天下,无往不克,丰功伟绩,焜耀鼎彝(刻着表彰有功人物文字的祭器)。即便是古时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之辈,与元帅相比也犹有不及。
某等不才,因奉命出使,得以拜伏于元帅脚下,聆听元帅的教诲。元帅说大金兴师,以仁义为本,以生灵为念,所以自率师入境以来,禁止屠戮百姓、掳掠人口,对淮南秋毫无犯,樵夫牧童,生息如故。大金的深仁厚德,声闻遐迩,故而人心乐于归附。正因如此,大金频年以来开疆万里,囊括宇宙。国运之昌隆,勋业之伟大,冠盖古今,无与伦比。

——————————————————————
附录 王绘 《绍兴甲寅通和录》
谨裁书献于元帅节下:某等窃闻自古皇王不得已而用兵,一本于仁义而已。推仁义之心,而行于征伐之际,则坚甲利兵乃非凶器,伐叛服柔乃非危事;克致师中之吉,终成保大之功,是道也。尧舜以是而帝,汤武以是而王,自兹以降,五霸之事,崇尚诈力,不仁不义,无足言者。
恭惟元帅钟灵岳渎,孕秀璇玑,英勇绝伦,智略辐凑。爰整六师,征伐四克,丰功伟绩,焜耀鼎彝。虽古韩、白、卫、霍之徒,方之蔑如也。
某等不佞,比因使命,得伏下风,得望履舄,钦闻至教。且谓大国举师,以仁义为本,以生灵为意,故自率师入境,禁屠戮,止俘囚,樵夫牧儿,秋毫无犯。深仁厚德,遐迩悦附。是宜频年以来,拓地万里,包括宇宙;勋业隆大,超今冠古,而无与为比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795楼 2014-05-02 22:55:00
还有熊克的《中兴小纪》卷七记载“统制官解元,成闵与与战于承州,皆败之,招生女真百余人”
-----------------------------
你先去查一下,看《中兴小纪》卷七里有没有这段话?
哈哈!解元、成闵办学校了?“招生女真百余人”是不是说招了一百多个女真族学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9821楼 2014-05-04 06:18:42
请你回答我的问题,承州之战成闵和韩世忠到底有没有参与,生女真你解释一下?
-----------------------------
哈哈!暂时不予回答,因为《中兴小纪》卷七里没有关于解元、成闵与金交战的记载,你先把从哪里看来的说清楚。
关于“生女真”的解释前文里有,你自己回头去看。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