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红楼‘梦’已完 —— 《红楼梦》影射终极大揭秘

红楼‘梦’已完 —— 《红楼梦》影射终极大揭秘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孙绍祖 VS 刘良佐


(历史上的刘良佐,就是无情无耻的中山狼)

我认为,迎春的丈夫中山狼孙绍祖,就是影射对弘光帝紧追紧咬不放的无情兽——刘良佐!

1)同为山西大同府人。 “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庚双夹:设云“大概相同”也,若必云真大同府则呆。〗 ”这批语说大同乃“大概相同”的意思,其实是欲盖弥彰,为了避文祸,免得让人想到孙绍祖就是刘良佐。

而刘良佐,正是山西大同左卫人。

2)都是军伍出身。 孙绍祖“祖上系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 刘良佐早年出身于李自成农民军,后降明,后降清,戎马半生。

3)都是兵痞俗物。 此人名唤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庚双夹:画出一个俗物来。〗年纪未满三十。 刘良佐“因常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

4)都是贰臣、忘恩负义之人。 孙绍祖与贾府算是世交,是贾赦亲自看中他的。“贾赦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谁知道这样的世交一年功夫就害死了他的女儿。 刘良佐是绝对的三姓家奴,早年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后降明,又与黄得功等人拥立弘光帝登基有功,列为四镇之一,被弘光帝封广昌伯。清军南下,他率部投降,掳弘光帝于芜湖,献交清军。弘光帝会不会懊悔自己看走了眼? 总之两人都是忘恩负义、卖主求荣的货。

5)都将迎春(弘光帝)打得没地方躲。 癸酉本里绣桔遇到贾宝玉,诉说了迎春的遭遇:绣桔泣道:“孙老爷和他的几个小老婆们合伙欺负小姐,把小姐打的没地方躲,每次都打的狠狠的,……” 。 刘良佐当时从南京一路追杀弘光帝,从南京一直追到芜湖,弘光帝再也没地方躲,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这一干人象征着孙绍祖的小老婆)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

6)都是猖獗的禽兽。 孙绍祖欺男霸女,将“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将迎春摧残蹂躏致死。 刘良佐早前在农民军里,就没少奸淫掳掠,后来降清,攻江阴、屠扬州、进南京、追击弘光帝,一路杀人奸淫的勾当没少干。 孙绍祖在情榜里是“情猖”,刘良佐是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汉奸贰臣。

7)中山狼的典故。中山狼的故事,出自“东郭先生和狼”,此寓言入选过课本,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寓言放在迎春身上,和放在弘光帝朱由崧身上,都完全适用。元春、弘光帝,都是那懦弱无能‘蛋白质’式的人物,如同故事里的东郭先生;无情无耻的孙绍祖、刘良佐,完全就是一头忘恩负义的兽中山狼。

8)人名也类似。孙绍祖,绍祖,有光耀祖先之意;刘良佐,字明辅,倒装句便是佐良、辅明。 但绍祖可没绍祖,佐良更为佐良。刘良佐并非良人,反倒是披着人皮的狼!


前面说到贾赦错招孙绍祖为婿,害死了自己女儿。那贾赦影射的是谁?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9)癸酉本里的 中山狼孙绍祖的结局不得而知。 历史上的刘良佐,坏事做尽,反倒得到善终。 明末清初很多汉奸混蛋,都得到了善终,比如洪承畴,他对应的角色北静王,也风光到老,未得恶报。也就是说,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局,大多是忠实于其历史原型,原型是什么结局,书中的角色便是什么结局。原型刘良佐最后病死,得了善终,书中孙绍祖也没得到什么报应。 如果结合癸酉本看,那更是气人,几乎所有好人,都是不得善终,甚至死得非常凄惨,而坏人、反面角色,几乎都有好结局,除了夏金桂玩火自焚之外,其他宝蟾、秋桐、北静王、金荣、冷子兴、孙绍祖、贾蓉、贾蔷等全都兴旺发达,没遭到任何报应。 这实在不符合古典小说的大团圆结局。 原因很简单,这不是纯粹的小说,这是隐写的历史,作者无意粉饰太平,而是隐晦地写明亡清兴的家亡血史,怎么会违心地表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自欺欺人的俗套呢。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 贾赦 VS 福王朱常洵 ***

1)朱常洵是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最宠幸的儿子,一直想用他取代太子朱常洛(泰昌皇帝)。但朝廷上下一致反对,纠缠了几十年,这就是明朝的“国本之争”。不得已万历皇帝只好让福王到洛阳就藩。福王当然埋怨父母偏心啊,认为他哥哥朱常洛,只是个下等宫女的儿子,有什么资格继承大统? 表现在《红楼梦》里,就有了 贾赦 埋怨贾母偏心的故事。

2)福王一生不学无术,脑满肠肥,只顾寻欢作乐。 这点跟酒色之徒贾赦是一个德性。

3)贾赦生的女儿,便是迎春,迎春懦弱胆小、与世无争。 福王朱常洵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弘光帝,朱常洵被李自成煮了“福禄宴”之后,弘光帝朱由崧就继承了爵位,成了新的福王。弘光帝也是个不思进取、懦弱无能的主。

4)贾赦招孙绍祖为婿,结果女儿迎春嫁过去一年就死于孙可望之手;

福王朱由崧重用刘良佐,结果自己被刘良佐俘获,受尽屈辱。一年后被杀。

迎春也好,弘光帝也好,都是“误嫁中山狼”啊。

5)推动秦可卿之死 VS 红丸案。 前面我们说到靖本曾披露秦可卿是被逼死的。当时贾珍尤氏和贾赦秘密商议,为了家族声誉,决定牺牲秦可卿。当时我们说了,这是宁国府的事,贾赦是荣国府长子,跑来掺和什么啊? 这只好从其影射关系来解释。

当时朱常洛因为沉迷女色(郑贵妃给他送来八个美女),而至暴病。病中郑贵妃又派人送来红丸,结果吃了红丸暴毙,这就是红丸案。 郑贵妃的动机最明显,就是想害死朱常洛,而让自己的宝贝儿子福王朱常洵登位。当然阴谋没有得逞,皇位传给了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 红丸案朱常洛之死,有郑贵妃(福王母亲)活动的影子,那秦可卿暴毙,有贾赦在背后推动,也不稀奇了。

第五条太过隐晦,大家可以忽视。而仅从迎春 与 贾赦、与中山狼孙绍祖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性格命运等方面,都暗合了 弘光帝与福王朱常洵、贰臣刘良佐的关系,命运也一样的悲惨。 所以我认为迎春是影射弘光帝。 当然迎春也有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的影子,传说弘光帝被押到北京之后,也被杀弓弦勒死,死法跟永历帝类似。如果 迎春是永历帝,那中山狼就成了孙可望。也有很多人认为孙绍祖是影射孙可望,个人认为还是刘良佐(目前这还是敝人的独家看法)。 而最符合永历帝影射关系的,我觉得还是香菱。 各位网友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番外】 贾赦强夺石扇子案的隐喻

石呆子, 红楼梦里一个很不起眼的次要角色,他的故事在四十八回由平儿的口转述出来的,但却是关系贾家败落大关节的重要人物。

事情经过是典型的旧社会巧取豪夺事件:石呆子,是一个穷得连饭也吃不上得人,却拥有二十把精美绝伦的旧扇子,且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知道后逼着要买,石呆子抵死不肯,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结果贾雨村就胡乱按了个拖欠官银的罪名把他家的扇子全部抄来送给贾赦。这事连贾赦的儿子贾琏都看不过去,说了几句结果被贾赦痛打一顿 。 直到后来贾赦派贾琏去平安州办差,事情干得不错,贾赦将秋桐赏给了他。

这件事有什么寓意?

如果贾赦就是指那个福王朱常洵的话,那石呆子的案子,就是喻指福王在洛阳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激发民变和军变的史实。

明神宗万历帝宠爱福王,恨不得把天下都送给他,而福王在封地洛阳,沉迷酒色,作威作福,更不可理喻的是,他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史载:秦中流贼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食,民间一片杂乱,都说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 结果导致“桀黠不逞者遂相率为盗”,河南本是富庶之地,但福王的硬生生逼得人民为匪为盗。当陕西的李自成进入河南之始,手下仅有一千左右兵士,势单力薄,几个月便发展到数万人,为什么?就是大量河南的饥民加入了农民军。如果福王能及时赈灾,李自成又岂能在河南做强做大? 结果李自成在河南如鱼得水,农民军一举攻克宜阳、永宁、偃师、灵宝、宝丰等地,杀明朝宗室万安王以及各县官员数百人。 而当攻克洛阳时,福王依然舍不得拿出粮饷钱财来犒赏激励守城的士兵,活生生逼得大量官兵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如虎添翼,攻进洛阳城,活捉了福王朱常洵,野史还说农民军将三百多斤的朱常洵剃光了毛,和一头鹿一起炖了,叫福禄宴。

石呆子这事,红楼梦有条重要批语,说这事是伏贾府之败。而在元春点戏,有出戏叫《豪宴》,这出戏与石呆子的事件十分相似,都是欺压良善、巧取豪夺。贾赦本来富得流油,妻妾成群,但还贪念一个穷得连饭都没得吃的人家手里的东西,还念念不忘要收了鸳鸯,终于给贾府带来了灾祸。 在癸酉本里,石扇子案件、买官事件、龙禁尉事件等引发贾府被抄,贾赦、连同邢夫人的弟弟邢友德及其女儿邢蚰烟,都被流放交趾。

总之,贾赦的贪婪、荒淫,像极了那个福王朱常洵。而石扇子事件,很有福王贪得无厌、巧取豪夺民脂民膏的影子。 吴氏石头记的作者吴梅村,有好几首都是写福王的,特别是那首《洛阳行》,吴梅村的诗里面隐藏了多个《红楼梦》里的密码,我们后面再谈。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续上)

福王朱常洵沉迷酒色、搜刮无度、荒淫无耻、一毛不拔,而激起民变,让李自成在河南做强做大,继而导致了大明王朝亡于李自成之手。 而同样贪得无厌、淫佚无耻的贾赦强夺石呆子的旧扇子,而埋下了贾府覆亡的定时炸弹,批语说‘伏贾府之败’。 两者有较为明显的影射关系。 至于癸酉本里的结局,贾赦并没有像福王那样被流寇(农民军)所杀,而是被流放,而是在南方参与义军对抗戎羌(满清)。这应该是说老福王朱常洵死后,新福王及其南明势力,在江南抗清的事了。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leeyong斯基,你多虑了,我并没有打算解读宫里的太监 戴权,所以不用担心我去抄袭所谓戴权影射的言论。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qijizizi2012 2015-12-24 17:06:48
不太认同北静王水溶是影射洪承畴的说法,金荣,贾荣,冷子兴,水溶,胡君荣,大致都指北方胡虏兴荣之意。清属水,北静王指北方静待之王,在明末朱明受制于李自成张献忠的内乱之时,满清瞅准时机入关中原,特别是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山海关大战,让满清捡了十足的大便宜,否则李和吴任何一支力量都足以将满清拒之于关外,这也使满清得以发迹,更应了“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裳”,朱明非亡于敌人之手,而是自己人的刀下。
-----------------------------

说得好,北静王影射洪承畴之说,确实较为勉强,实在是书中关于北静王的文字太少。但他暗示的满清势力的身份,是毋容置疑的。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兰国沧海客 2015-12-23 14:16:42
3)一从二令三人木
在甲戌本中这里有个批语: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究竟怎么拆,各有各的拆法,但大家都知道这“一二三”是有个递进关系,也就是后果程度一级级加深了。只要你的拆法符合这种递进关系,怎么拆都不算太错。也有人说,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恭喜你,你的想法和吴祖本(癸酉本)的批语不谋而合。吴祖本批注是这样的:
一从二令三人木【吴祖本注:与一哭二闹......
-----------------------------
@莫有莫无 2015-12-24 21:40:06
我觉得三人木可解为夫休是不是亦可解为朱休,朱里有个二,上面有个横过来的人,有个木
-----------------------------
另辟蹊径的新解,妙!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趁我不在,拼命刷屏,有意思么?9我不介意你贴地址打广告,人人心里都有本红楼梦,谁都可以解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为什么要搞一言堂? V哥和吴雪松的过节,,为何在我这里纠缠,我都说了,我不是吴先生,莫怪楼主不好客,我给你五十块,你克找他咯!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那个 leeyong斯基,
欺负楼主是时差党,每天起床就看到你一大片一大片的刷屏;
欺负楼主不是天涯会员,没法屏蔽你、删你的回帖,就肆无忌惮地在这捣乱。

你的V哥和吴雪松先生的过节,另外开个帖子撕逼好么?可以去天涯八卦啊,那里最适合撕了。 明知道我不是吴先生,还老是说楼主如何如何,我怎么抄袭啦?我怎么做黑客谋利了? 敝人在欧洲,要是靠红楼梦研读抄袭、做黑客从V哥身上谋利,我一家三口不早饿死了! V哥本人都好像没在红楼梦研究上得到利吧,别人还去打他主意?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今天解读 探春和惜春。。,让大家久等了~~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和鲁王监国 *****


探春影射的是南明鲁王监国朱以海,这算不得什么秘密。只是很多人认为迎春是影射唐王朱聿键(隆武政权),对此不敢苟同。前面我分析了,迎春影射的是弘光帝。

朱以海和探春的性格命运有什么相似之处?

1)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三春中最能让人看到贾府中兴希望的。 可她偏偏是个庶出,偏偏生于末世(乱世)。 鲁王朱以海生长于明室末造,相比于其他藩王醉生梦死,纷纷降清,他算是有志气、发愤图强的了,而且还颇有仁义之风,至死不向满清屈服。虽然在浙东,后来在舟山,这样小小的地盘,也一度打出了南明中兴的希望。

2)命运颠沛流离。 探春的曲子头两句是“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洒闪”。说的是她远嫁的事情。只是“骨肉”二字让人费解,探春离开家园之前,并没有“骨肉”(儿女),作者为什么偏这么写?

鲁王朱以海,才是真正的“一帆风雨路三千、骨肉家园齐抛洒”。 早在袁崇焕死后,清军突破宁远防线南下,攻入山东劫掠。当时的鲁王朱以派(朱以海的哥哥)封地在山东兖州,面对清军进攻,朱以派竟然懦弱自杀。 而朱以海呢,躲在死人堆里逃过一劫。1644年大明亡国,朱以海离开封地家园逃到浙江台州,再也没回去过。在绍兴做了监国之后,清军趁着钱塘江水位下降,攻破钱塘江防线,朱以海被迫逃难出海。出走前,他将家人妻室托付给毛有伦,让他退往台州。谁知毛有伦自作主张,改道蛟关,结果遭遇叛将张国柱。鲁王家眷被押往杭州,清廷以此要挟鲁王剃发投降。鲁王痛斥清廷,继续在福建奋战。钱塘江沦陷,鲁王与骨肉家园彻底分散,“哭损残年”。

3)暂管大观园 VS 鲁王监国。 探春监管大观园,兴利除弊、推行改革,让人们看到了她的才华。众婆子奴仆趁机刁难,都被她弹压化解,然后面对母亲赵姨娘来闹场子,还有那不成器的弟弟贾环,她也是心力交瘁、十分难过。 鲁王朱以海被拥戴监国,在浙东号召民众保家卫国,又凭借钱塘天堑,让 清军无计可施。后来流落到福建,朱以海在长垣誓师,着手收复失地,短短半年内,福建多个府县相继收复。七月,鲁监国朱以海亲征,他广发檄文,号召各地绅民起事,共创大业。“解放区”不断扩大,建宁府以及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连江、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地均被收复。同年十月,福宁州也被明军攻克,清朝在福建的统治陷入崩溃的边缘。 但由于南明政权内耗太多,纷争不断,加之后勤补给无以为继,最终失败。

4)痛恨纷争、内耗。 探春最痛恨贾府里的内部纷争、内耗,抄检大观园,探春愤而给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她对内耗的痛斥论振聋发聩:“……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在吴祖本清明节远嫁那会,看到小孩放风筝(对她的判词和画对应),她说:“放的好,風筝断了就一去不回了,放風筝,放纷争,風筝是放走了,可纷争却怎么总是没有穷尽呢?” 贾府亡于流寇戎羌,也是亡于内部的内耗纷争。可惜大观园里没有几个人有探春这样深刻的认识。

鲁王朱以海,以监国之后,一直处于纷争漩涡之中。首先那些拥立他的大臣,都心怀鬼胎,先是暗地向唐王(隆武政权)表忠,后来又纷纷降清,在鲁王身边,无不想着以鲁王为“贡品”,危难之际献给清廷以保富贵。 监国没多久,才发现唐王朱聿键早已登基,从此开始了唐王与鲁王之争,鲁王原本放弃监国,尊奉唐王,可他首先的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高举鲁王的旗号,一度引发唐鲁互杀使臣,军队互相对抗。

后来唐王被清军杀了,各路势力只得重新拥立鲁王,但在福建,唐王旧将并不接纳他,漂泊两个月后,已经降清的郑芝龙又杀了回来。后来好不容易在舟山落脚,但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只认可唐王,自成一派,不从鲁王调遣。强敌压境,鲁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离心离德,纷争不断,鲁王就像风筝一样,被各路人马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不由自主的四处飘零。后来风筝线断了,各路势力觉得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任由他自生自灭了。

(待续....)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5)丫鬟侍书 VS 侍读学士陈函辉。 探春的大丫鬟叫侍书,这个名字有争议,因为80回后又写作“待书”。情榜里也叫“待书”,而且情榜封号是“情斥”。 待书也好,侍书也好,反正是个好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怒掴王善保家的,侍书则怒斥这老东西。以至于王熙凤在一旁都叫好“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情斥”的封号恐怕也是得于此。

鲁王的身边并非都是野心家汉奸,也有好几个忠贞之士,其中就有陈函辉。

陈函辉是个少年才俊,早在崇祯七年中了进士。风流倜傥,好读异书,寄情诗酒。(不禁让人想到了癸酉本里与探春错失姻缘的戚建辉,但我还是认为他更像待书)。

弘光政权垮台后,陈函辉力劝鲁王出来监国。后来鲁王在绍兴监国,并侍监国至绍兴,任少詹事兼待读学士,后进东阁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这“侍读学士”,不免让人联想到“侍书”。 其实“侍书”,本是宋、明时期的官职名,属于翰林院系统,跟“侍读学士”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到清朝就没有“侍书”这官职了,“侍读学士”这官职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石头记》里前面是侍书,后面是待书。是不是作者想表明“前面是明朝事,后面是清朝事”?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

陈函辉对鲁王身边的馋臣野心家是十分痛恨(对应的是侍书的封号“情斥”),无奈鲁王是被他们所控制。浙东失守,鲁王逃难出海,陈函辉一直护驾到海门,鲁王登舟,可他不愿与鲁王一起去,“老臣不能扈从远去,誓以一死报殿下矣”。于是哭入云峰山中自尽,其节烈令人唏嘘。

在癸酉本里,探春远嫁出海,丫鬟侍书相送,探春登舟后,侍书哭得昏死过去。至于其后来的结局,书中没再提起。 但有点很疑惑啊,探春远嫁,为什么不让侍书做陪嫁丫鬟?翠墨也没去。 以她们之间的感情,当然要带丫鬟一起去啊。书中元春的丫鬟抱琴,迎春的丫鬟绣桔(司棋已经被赶出去),王熙凤的丫鬟平儿,夏金桂的丫鬟宝蟾……这些都是陪嫁丫鬟啊,偏偏侍书没做陪嫁丫鬟。 我想作者这么写,依然是为了忠实于影射原型。因为陈函辉就没有跟鲁王一起走,按理说他有一百个理由跟着去。或许陈函辉已经心灰意冷,认为鲁王在一帮馋臣野心家中间,不可能再有作为,所以入云峰山自杀了。 没想到鲁王到了福建,再次一度中兴,坚持抗清一直到病死。如果陈函辉泉下有知,是不是会懊悔自己当时没有跟鲁王出海呢?

6)结局相同。 探春的结局跟鲁王一样抛离家园骨肉,远去出海,而且奇迹般的没有被抓或杀死。 也许你说,你怎么知道探春出海后没死? 好几个地方提示了,一是曲子里说了“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洒闪,恐哭损残年……” “残年”二字表明她并没那么快死去,只是孤独终老、风烛残年。

第二个是她房间里有幅米襄阳《烟雨图》,上面有颜鲁公写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是暗示探春后来以泉石为伴。颜鲁公乃颜真卿,至于要突出其“鲁公”,是不是在暗示探春与“鲁公”的渊源?(探春是鲁王?)

第三个直接证据,就是癸酉本里最后一回,探春情榜的考语。賈探春——才志聰敏,生不逢時,遠嫁難歸。後海寇敗退,不肯服從汙流,逃至山野,終身與泉石為伴,可歎可敬。 这个考语与那副对联“泉石野生涯”相对应。 高鹗的续本里探春也没有死,后来还回家省亲。这当然不符合前面的判词了。 但总体考可以断定,探春是所有大观园女子中,为数不多没有惨死的角色,算是有个善终。

鲁王朱以海,也是明末藩王中为数不多、可以说寥寥无几中得以善终的一个。早前的藩王往往被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剿杀,后来大多被清廷诛杀,比如弘光帝、唐王、楚王、永历帝等。鲁王流落在舟山、金门一带的孤悬之地,在金门连米饭都没得吃(金门当时不产大米),只能吃番薯,被当地戏称番薯王。晚年他真是以草木泉石为伴,孤独病死。1959年,他的墓在金门被发现,台湾蒋介石亲自视察,并指示金门当局为鲁王修建新墓,历时三年完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都对鲁王朱以海有很高的评价,想必是他们都是孤悬海外,惺惺相惜吧。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性中自有大光明:【惜春 VS 朱耷】

四姑娘惜春是十二钗里的另类,小小年纪就看破红尘,人家妙玉出家是为了防病防灾,藕官出家是因为菂官之死,芳官出家完全是为了混口饭吃……唯独惜春,尚未经历红尘,为何看破红尘?

惜春虽然是绣户侯门女,但看到宁国府的骄奢淫逸,知道这样的自得不会长远——勘破三春景不长,她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家。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我”。癸酉本后面,贾府被抄家,流寇戎羌打进来,家破人亡,白骨如山,更让她心如死灰,遁入空门。

在明末乱世,朱家子孙被起义军和满清先后两次追捕剿杀,侥幸活下来的,都被迫改名换姓、隐姓埋名,或者是出家为僧、遁入山林。其中有个很有名气的明皇室后人,就是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惜春就有朱耷的影子。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惜春VS朱耷)

1)都是金门绣户出身。 惜春的判词里说她是“绣户侯门女”,其实 绣户很容易让人想到“朱门绣户”,但《红楼梦》里断然不敢用这个词,因为这太明显了,于是借刘姥姥之口,改成了“金门绣户”。而朱耷就不要说了,朱元璋的后代,宁王的子孙。

2)一个是宁国府宁国公的 世孙女,一个是宁王爷的 世孙子。 一个“宁”字绝非巧合,而是故意点醒之笔。

3)都是大画家。 惜春擅长绘画,丫鬟叫入画。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大观园全景图,还将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的盛景全画了出来,癸酉本里此画被刘姥姥收走,经常展开此画给村里人讲解贾府当年的繁盛,但当年的歌舞场,早已成衰草枯杨,令人唏嘘落泪。当时接到画大观园的任务时,惜春是很为难的,她说自己只是随意画点写意画,而贾母要她工笔写实,将大观园的一景一物还有大伙儿都画出来。惜春竟然都画出来了,园子画得富丽堂皇、人物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作品如果能流传至今,不知道会拍卖出怎样的天价。 八大山人朱耷,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尤其擅长画花鸟写意画,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他和惜春一样,出身在诗礼簪缨之家,受过良好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可谓是个天才画家。然后他的贵族生活在19岁那年就结束了,因为崇祯殉国,明朝灭亡。在他的画中有个很奇怪的签押,后来才知道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组成的,因为这天是崇祯殉国的日子,他以此牢记亡国之痛。

4)性格:孤介冷漠的外表下一个火红的心。 书中有一个词专门用于形容惜春,叫“孤介”,出现在七十五回的回目,以及从探春口里说出。癸酉本情榜后面也出现了这词。賈惜春——非為虔誠信佛,實乃孤介絕情,冷心冷面,老死廟宇,可悲可歎。 癸酉本里对惜春总体是批判的,她路过祖坟视而不见,面对亲友漠然不理,可她在梦里还祈求佛祖能给她长生果,既然看破红尘了,为何还要求长生?可见她并非虔诚信佛。 但人心都是肉做的,我们绝不信她的心里会像外面那样的冷漠绝情,她只是在掩耳盗铃般的逃避,或者是断绝与贾府的一切关系以求自保,每次她绝情转身离去的背后,一定在暗暗落泪;每天独卧在青灯古佛旁,如死灰般的心也一定在暗暗祈祷大光明。就像她写的“海灯”谜语一样:“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这句诗也道出了无数明朝遗民的心声:是啊,虽然我们此刻深处满清的黑暗统治之下,但我们的心中永远有故国明朝的大光明。

朱耷的性格也是孤介的(孤介,耿直方正,不随流俗),因为国丧家亡,他剃发为僧,但始终以明朝遗民自居,一生不与清朝合作。

5)癸酉本里一首诗几乎点明了惜春就是朱耷。

在癸酉本102回,有这样一段惊人的情节:

且说惜春在街上化缘被几个井市无赖上前拉拉扯扯调戏,大为惊惧,匆忙逃往沿路的村子里去了。正是:

莫罕我装聋作哑,莫怪我白眼瞪他。

休问我乡居出身,细思量泪洒杈桠。

画一幅怪鸟残萼,不稀你惑解图画。

心却似虬根秃枝,情唏嘘分付梅花。

惜春急促赶路,满眼望处却见连年征战村落空寂,人烟荒芜,听的见座座坟冢旁老妪儿童的祭祀哀哭,时时看见有跌跌撞撞的疯瘟汉子,妇人边走边哭笑呼喊:“你也杀,他也杀,老张老李去你妈!”忽然看见惜春远远走着,一个妇人奔过去哭道:“翠红,我的儿,你还活着啊,快随我回去罢!”上来一把抓住惜春袖子。

惜春唬了一跳,尽力挣开,快步逃奔,又回到古庙里。

这段情节将明末乱世的惨状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借一个妇人之口痛骂“老张老李”(实指张献忠、李自成)假借民意而肆意屠杀。这且不提,最吸引我的是这首诗,完全是八大山人朱耷的自画像嘛。

朱耷隐姓埋名几十年,可谓是装聋作哑。朱耷的画,特别喜欢画怪鸟,这鸟是“白眼向青天”、“单腿立树间”,寓意是冷眼藐视清廷(青天),与清王朝势不两立(单腿立)。

你不要问我乡居出身,你能看懂我的怪鸟残萼梅花图,自然会明白我的心。朱耷画的鸟,是白眼单腿的怪鸟;画的树,是虬根秃枝的枯藤老树;可偏偏这样的虬根秃枝,却开出最高洁孤艳的梅花。朱耷传世的便有著名的《梅花图》。所以,你不要觉得我孤介绝情,我的心虽然像枯死了的虬根秃枝,但我满腔的热血情怀,全化作了枝桠上的梅花。 前面我们也说了,梅花,也是明朝的象征物,明月梅花一梦,邢蚰烟魂断大瘐岭,大瘐岭最有名的就是梅花,不禁让人想起来史可法的梅花岭。

惜春画梅花、朱耷也画梅花;大瘐岭梅花飞舞,扬州城梅花漫天…… 他们都用梅花来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哀思,只恨 三春事业付东风,终落得 明月梅花一梦。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八大山人怪鸟图:冷眼看青天,单腿独立,寓意与满清势不两立)

(八大山人梅花图)

两幅画结合写惜春那首诗一起看:

莫罕我装聋作哑,莫怪我白眼瞪他。

休问我乡居出身,细思量泪洒杈桠。

画一幅怪鸟残萼,不稀你惑解图画。

心却似虬根秃枝,情唏嘘分付梅花。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红楼梦》里对仗对应关系趣谈

《红楼梦》里的对人、事、物描述的字眼,很多都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两两出现的。比如有“甄”,就有“贾”;有“金”就有“木”;有“风”就有“月”等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实这种对仗对应关系,就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比越分明,就越发看出作者的褒贬立场。我们要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主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不可草草看去。

1)事物的对仗对比关系:

风 VS 月

【这是全书重要的文眼,风,指清风,喻指清朝;月,指明月,喻指明朝。黛玉等人都是吟月骂风,“三春事业付东风”“风刀霜剑严相逼”;宝钗则是歌颂“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金 VS 木, 金玉良缘 VS 木石前盟

【宝钗属金,黛玉属木,五行中 金克木。 木石虽是前缘注定,但今生却是金玉良缘】

青 VS 红

【书中多次出现的青红皂白,描写贾宝玉的打扮,也是青红互现】

朱楼梦 VS 水国吟

【朱楼,便是红楼,朱者,大明也;水国,即清国,满清也。 大明的繁华亦如梦,清国的吟唱欢歌才刚刚开始】

怡红 VS 快绿

【元春不喜欢“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 吴祖本有条批语:“见了红便心怡,见了绿便要其快些完结,故曰怡红快绿”】

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 VS 薛宝钗冷香丸赞东风

【黛玉葬花,看到四处飘零的落花残红,伤心哭泣,用香袋装起来埋葬。 薛宝钗毫无怜花惜红之心,反而为了治疗体内热毒,用四季的各色名花酿制冷香丸,一颗冷香丸,不知道糟蹋了多少鲜花。 林黛玉怨东风,薛宝钗赞东风】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2)人名的对应:

甄士隐 VS 贾雨村

【一个是真事隐,一个是假语存】

张金哥 VS 卜银姐

傻大姐 VS 智能儿

黄金莺 VS 白玉钏

娇杏 VS 冯渊

【一个侥幸,一个逢冤(倒霉)】

巧姐 VS 板儿

【一个是乖巧,一个呆板】

茗烟 VS 金荣

【批书人重点指出,茗(大明)之化烟,(后)金之荣盛】

霍启 VS 叶生

【一个祸起,一个孽生;一个祸起葫芦庙,一个孽生宁国府】

张如圭 VS 卫若兰

【一个是小人,如鬼;一个是君子,若兰】〖甲侧:(张如圭)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上面是正反对应,也有同义对应的

冷子兴 VS 胡君荣

【冷,清也,冷清嘛,冷子,即满清子孙;胡君,胡人君主,喻指清王朝是胡人掌权。满清是胡人为君,自然其子孙兴荣】

夏守忠 VS 乌进孝

【一个是瞎守忠,所谓“守忠”是空口瞎话;一个是无尽孝,所谓“进孝”是子虚乌有。夏守忠是宫里的臣,乌进孝是宫外的民,寓意大明朝是 臣不忠、民不孝】

河东狮 VS 中山狼

【河东狮是夏金桂,恶妇一个;中山狼是孙绍祖,毒夫一枚。 “夏”天怎会有“桂”花?矛盾;“孙”子岂能在“祖”父前?不通】

陈也俊 VS 潘又安

【一个也很英俊,一个又如潘安,都是大帅哥。但两人品行判若云泥,一个光明磊落,彬彬有礼;一个逾墙钻穴,遇事逃跑】

………… …………

还有哪些相对应的?期待各位的补充。
楼主:兰国沧海客  时间:2021-03-18 11:02:34
前面重点解读了 明朝势力、满清势力,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忠臣将相、汉奸佞臣。别忘了,明末是三股势力鼎力,还有支重要力量,并直接导致明朝灭亡,那就是李自成农民军。 《红楼梦》既然是写明亡清兴的历史,又怎么会忽视这一股力量呢? 很遗憾,过去人们对《红楼梦》的解读索隐,一直对这股势力不重视,敝人不才,倒是想重点谈谈。

楼主:兰国沧海客

字数:30203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12-11 14:21:00

更新时间:2021-03-18 11:02:34

评论数:66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