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原创】论语注解

【原创】论语注解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〇
【原文】
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3)者,见之,虽少(4),必作(5);过之,必趋(6)。
【注释】
(1)齐:音zī。衰:音cuī。齐衰:古代用熟麻布做的丧服。
(2)冕:高级贵族所戴的礼帽,后来只有皇帝所戴才称冕。衣:上衣。裳:下衣,相当现代的裙。冕衣裳:指出席重大活动和仪式时穿着的礼帽礼服。
(3)瞽:音gǔ,眼瞎。瞽者:因为盲人耳聪,古时候多从事乐师这一职业,后来多用“瞽者”来指专职乐师、乐官。
(4)少:年少,这里指比自己年轻。
(5)作:站起。
(6)趋:小步快走,疾行。
【解读】
孔子重视礼,不仅仅用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而且对他人参加礼仪活动表示尊重(“必作”)并尽力避免施加干扰(“过之,必趋”)。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都是参加礼仪的人。孔子这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礼,也是真正重视礼的表现。如果只是自己参加活动时遵循礼制,而对别人的礼仪活动不重视,甚至施加干扰,那样实际上是重视的是自己,而不是礼。孔子这一点重视礼确实与众不同,在进入太庙美事必问时别人不理解,但孔子认为却是应该做的,是真正的礼。(第三.一五章: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第一〇.二五章有与本章相似的记录:“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可参互理解。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着礼帽礼服的人以及乐师,相见的时候,即使比自己年轻,一定站起来;经过的时候,一定快速通过。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四
【原文】
子欲居九夷⑴。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1)夷:位于中原之东的蛮荒之地。九夷:中原之外的某处蛮荒之地,具体位置没有确切的证据。
(2)陋:简陋,这里指经济落后与荒蛮文化的。
【解读】
本章的内容体现了君子的追求与社会价值。君子更注重于精神上的追求而不在乎物质上享受,即使是生活在穷乡僻壤也不在意。但是,不论居住在哪里,在君子的带领和感化下,当地会逐步的实现富强和繁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才是君子的价值所在。
【译文】
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落后,怎么能居住?,”孔子道:“君子居住在那里,还有什么落后呢?”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六
【原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2)不敢不勉(3),不为酒困(4),何有于我哉(5)?”
【注释】
(1)出、入:两者是想对而言,“入”是指在自己家里,“出”则是离开家到社会上。
(2)丧事:此处名词动用,为人家举办丧事,这是当时儒者所从事的一种工作。
(3)勉:尽力做事。
(4)为:被。不为酒困:不被酒所困扰,即不贪杯、不醉酒。
(5)何有于我哉:即“于我有何哉”,对我有什么吗?反问表示肯定,即这些对我不算什么,很容易。
【解读】
本章讲述了为人处事的四个方面,延续了孔子的一贯主张:尽忠、孝敬、勤勉、律己,故而孔子认为没有难度,算是基础层面。
【译文】
孔子说:“出外便侍奉公卿,在家便服侍父兄,举办丧事不敢不尽力,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而言有什么吗?”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三一
【原文】
“唐棣(1)之华(2),偏其反而(3)。岂不尔思(4)?室(5)是远而。”(6)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音dì):又作“棠棣”,蔷薇科落叶乔木,有人考证为“扶栘(音yí)”,又有人考证为“郁李”,究竟是何种树木,并无确切证据。
(2)华:通“花”.
(3)偏:通“翩”,轻舞、飘动。反:通“翻”。偏其反而:形容唐棣花在空中翻转舞动的样子。
(4)尔:你。岂不尔思:此处为反问句宾语前置,即“岂不思尔”。
(5)室:名词动用,居住。
(6)“唐棣”四句:此诗并不在《诗经》中,是“逸诗”。前两句在诗中为“兴”的手法,借物言情,引出后面的两句,以表达相思之情,但究竟是男女相思还是兄弟相思不得而知。
【解读】
如果真的相思,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孔子尽说大实话,孔子要表达更深的内涵是,有了真正的意愿,就不会再找什么借口。
【译文】
(有这样几句诗:)“唐棣的花儿,在翩翩舞摇摆。难道我不想念你?(你)住得太遥远了。”
孔子说:“不是真的思念啊,(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存疑】
文章与前一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合为一章不合适。但是引用几句诗在句首却没有出处,显得比较唐突,也造成整章语义的针对性也比较模糊,应该是有文字遗失。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七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
【注释】
(1)舍:舍弃,放弃。不舍:不舍弃、不放过,这里引申为不停留。
【解读】
逝去的事物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不会停留,也无法挽留。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已经消逝的就如同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辨析】
通常的解释认为逝去的时光,这个范围比较狭窄。孔子的原话范围比较广,没有具体的限定,应由听者自己去体会,我们在翻译时要保留这个意味,而不并画蛇添足。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八
【原文】
子曰:“吾未见好德(1)如好色(2)者也。”
【注解】
(1)好德:喜欢德行,喜欢的实际是提升自己德行。
(2)色:美色。
【解读】
好色是人的先天本性,好德则是的人的后天修养,后天不如先天是很正常的事。孔子虽然感叹,但也是承认了这个事实。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看见过喜欢(提升自己的)德行如同喜爱美色的人。”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〇
【原文】
子曰:“语之(1)而不惰(2)者,其回也与!”
【注释】
(1)语:告诉,使知道。语之:
(2)惰:懈怠。
【解读】
本章与第九.一一章颜回所讲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相对应的,也就说,孔子的循循善诱和颜回的“语之而不惰”是向契合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紧密契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颜回成为孔子作为得意的弟子,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译文】
孔子说:“能够一直听我的话并且不会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一
【原文】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高(2),钻之弥坚(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4)。夫子循循然(5)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注解】
(1)喟:音kuì,叹息、叹气。
(2)弥:音mí,更加、越发。仰之弥高:喻体可以理解为高山。
(3)钻之弥坚:喻体可以理解为坚石。
(4)瞻:看,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喻意为高不可测,不可捉摸。
(5)循:顺着,沿着。循循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样式。
(6)卓尔:高大直立的样子。
(7)末:通“无”,没有。由:道路,途径。末由:没有路径,没有方法。
【解读】
本章的前后两头的是颜渊单纯地用比喻的方式对孔子进行赞美,中间则是赞美的依据。这是比较符合孔门的说话方式的。最后的赞美尤为夸张,“高不可攀”已经算是高到了极致吧,而颜渊则说孔子之高,连攀登的路径都找不到,把攀登的想法都给打消了,可谓是无以复加了。
本章需要抓取的核心内容是中间的几句关于教学方面的。第一方面是,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第二个方面是,孔子的教育内容和取得效果,其一是传授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其二是教授礼规范了学生行为,理论和行为这两个方面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到达的基本要求(第六.二七章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而最终效果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能力。虽然这个教育是针对颜渊的,但是孔子这个教学内容和效果还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这个人啊,)抬头仰望,越看越觉得高;钻研是越钻越感到坚硬觉得深。看者感觉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去。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们,用文化来丰富我的见识,又用礼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下来都不可能,直到竭尽了我的才能。(老师)就像一个物体矗立着,高大而直立,虽然想要攀登上去,却没有途径。”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一二
【原文】
子疾病(1),子路使门人为臣(2)。病间(3),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4)?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5)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6),予死于道路(7)乎?”
【注释】
(1)疾:患病,生一般的病。病:重病。疾病:患有重病。
(2)臣:指家臣。按当时礼制,大夫才有家臣,死亡期间的事物由家臣办理。孔子虽然曾做过大夫,但当时已经不在担任官职,没有家臣,子路安排门人充当家臣,以显排场,但已僭越。
(3)间:间隙,这里指患病时有所好转。
(4)吾谁欺:即“吾欺谁”,疑问句宾语前置。
(5)无:通“毋”。无宁:即毋宁,宁可、不如;与前面的“与其”对应。
(6)大葬:比较隆重的丧礼,这里指大夫的葬礼。
(7) 死于道路:死在路上,实指在身边没有人的情况下死去,算不上善终。
【解读】
孔子重视礼制,自然不会允许违反礼制的事情发生的自己身上。虽然孔子对没有成为辅佐君主的重臣感到遗憾,但是对于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弟子而感到欣慰。果不其然,孔子死后,弟子按亲子之礼守孝三年,并将记录孔子言行的记录整理成书,以传后世,此书便是论语。
【译文】
孔子病得厉害,子路安排弟子去做家臣。后来,(孔子)病情有所好转,就说:“好久了,仲由竟然干这样虚假的事!我本没有家臣,却要装作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与其在家臣的照料下死去,我更宁愿在弟子照料下死去。况且我即便不能按照大夫之礼进行安葬,难道我会死在路上吗?”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一
【原文】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解读】
能够做到不停地进步,这要比孔子自诩的“学而不厌”(第七.二章)更为难得,“学而不厌”只是行为和表现,而不停的进步则是取得的结果。孔子曾自叹不如颜回(第五.九章“吾与弗如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的弟子却英年早逝,孔子怎么能够不感到惋惜呢。
【译文】
孔子评论颜渊说:“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从没看见他停止不前。”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二
【原文】
子曰:“苗(1)而不秀(2)者,有矣夫!秀而不实(3)者,有矣夫!”
【注释】
(1)苗:幼苗,这里名次动用,出苗。
(2)秀:谷类作物的花,这里名次动用,开花。
(3)实:果实,这里名词动用,结果、结实。
【注解】
孔子并不是在给自己的弟子传授农业知识,而是在借谷类作物的成长来告诫学生:成为君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的考验,经受不起者只能遗憾出局,而只有通过了各个阶段的考验者的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译文】
孔子说:“(谷物)出苗后却不吐穗开花的,有啊!吐穗开花了却不能结实的,也有啊!”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三
【原文】
子曰:“后生(1)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2)焉,斯(3)亦不足畏也已。”
【注释】
(1)后生:年少者,年轻人。
(2)无闻:没有名声。
(3)斯:则,就。
【解读】
孔子一方面是告诫弟子要珍惜少年时,蹉跎了岁月,就会被后来着赶上了;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弟子,努力了就能取得成就,就能超越前人。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还是要敬畏的,怎能断定将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就不值得敬畏了。”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四
【原文】
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2)之言,能无说(3)乎?绎(4)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5)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法:法则,法度。语:告诉。法语之言:正道告诫的话。
(2)巽:音xùn,本为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这里由风吹一边倒引申为顺从的意思。与:通“欤”。巽与之言:顺从恭维的话。
(3)说:通“悦”,高兴。
(4)绎:本义是抽丝,引申为抽出事物的条理,加以分析鉴别。
(5)末:通“无”,没有。
【解读】
别人恭维的话,听了美滋滋,别人的告诫,听了却当耳旁风,这样人既让人抱有希望,却又让人无从下手。孔子以此告诫弟子:不论是别人说了哪方面的话,要想获益,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看自己能否进行分析(绎之为贵),看自己能否采取行动改变自己(改之为贵)。
【译文】
孔子说:“正道告诫的的话,能够不听从吗?改正错误才可贵。顺从恭维的话,能够不高兴吗?分析鉴别才可贵。只顾高兴而不加分析鉴别;只是听从而不改正,(这种人)我是没有办法了。”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左传·成公三年
冬十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且寻盟。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且寻盟。公问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孙子之于卫也,位为上卿,将谁先?」对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卫在晋,不得为次国。晋为盟主,其将先之。」丙午,盟晋,丁未,盟卫,礼也。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左传·闵公二年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狄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孟子· 滕文公(上)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五
【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解读】
本章内容包含在第一.八章的内容中。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二七
【原文】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4)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5)?’”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1)衣:名词动用,穿衣。
(2)敝:破旧,破烂。缊:音yùn,旧絮,当时还没有棉花,所用的絮是指丝绵。敝缊袍:旧絮做的袍子。
(3)貉:音hé,一种犬科动物,也叫“狸”,毛坯珍贵。狐貉:这里指用狐或者貉的皮做的衣服,比较贵重。
(4)由:仲由,即子路。
(5)忮:音zhì,嫉妒。臧:好,善。用:行事,做事。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为《诗经•邶风•雄雉》篇的首尾一句诗,意思是:不嫉妒别人,不贪求财物,做什么能不好呢?
【解读】
能够做到不嫉妒、不贪求,已经很不容易,但是孔子要求弟子不能仅满足于此,还要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反过来讲,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做到不嫉妒、不贪求。
【译文】
孔子说道:“穿着破旧丝棉袍子,同穿着狐貉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惭愧的人,恐怕只有仲由罢。(《诗经》上不是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听了,便总是诵读这两句诗。孔子又说:“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啊,(仅是依照这个原则)怎么能达到顶好呢?”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九.三〇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去、往,这里引申为达到、取得。未可与适道:未必可以一起学到道,其中的“道”默认是相同的,即未必可以学到相同的道,后面“立”“权”也是默认相同的。
(2)立:立身,指立身处世的原则。
(3)权:权衡、权变,权变是做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以此借代做事的方法。
【解读】
道不同不相与谋,那么道相同是否就可以一起与谋呢?也未必,本章就是在讲这其中的条件:在道相同的情况下,立身处世的原则要一致;在立身处世原则一致的,在做事的方法上还融洽,这样才能共事。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做学问的,未必可以学到相同的道;可以一起学到相同的道,未必会有相同的立身处世原则;可以有相同的立身处世原则,未必可以有相同的权变。”
楼主:含英  时间:2020-12-12 18:48:20
一一.四
【原文】
子曰:“回(1)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2)。”
【注释】
(1)回:即颜回。
(2)说:通“悦”,高兴。
【解读】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一直很高,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还不能有助于孔子提升学问。孔子认为教育弟子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弟子对所传授的学问提出疑惑或者不同意见,可以有助于孔子进行反思,得以改正或者提高。论语中有不少篇章记录了孔子与弟子见解相左的情况,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译文】
孔子说:“颜回啊,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楼主:含英

字数:240253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8-01-18 19:32:57

更新时间:2020-12-12 18:48:20

评论数:7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