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哲学和文学全部都是人类思想垃圾

哲学和文学全部都是人类思想垃圾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事实上,现有所有对七情六欲的所谓科学定义全部自相矛盾。当然,科学的教徒们声嘶力竭的尖叫声不绝于耳。作为识道之人是怎样看待呢?容在下一一道来。
……………………………………………………
七情六欲,对于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人类的一生和人类的七情六欲紧密相关,当然和人类所有领域相关。
无论意识领域,还是物质领域。
无论个人,家庭,国家,法律,经济,军事,道德,医疗,艺术,宗教,科学,文化……
甚至,人类的未来,那是人类七情六欲的归宿。
以上为,七情六欲对于人的重要性的描述。
……………………………………………………
为了正确认识“欲”,百度了一下
欲,人类前进的唯一动力。
…………………………………………………………
“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并以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认可、快乐、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质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现。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身上尽情表演,因而构成了多彩纷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态的人生。
一个人就像一条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种欲望。人类社会却似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随时都可能掀起波涛和巨浪。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等,都是人类欲望驱动后的结果。”
百度百科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从哪里开始呢?
还是从七情六欲这个概念的形成开始比较好。
辩名命物,识道之始也。“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七情六欲的概念形成应该在二千六年前,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
由谁开始的呢?个人认为是老子。因为,其一部《道德经》引发了中国古人的百家争鸣!
有人奇怪,分明老子写的是道德和七情六欲有什么关系?
不奇怪,老子的《道德经》事实上,分“道部”和“德部”。
“道部”阐明“道”的概念和原理。
“德部”其实就是关于人的情和欲,的反面的全面论述。
人类为什么需要德?是因为人类有情欲!需要德来约束人类的情和欲。无限制的情和欲会毁灭人类本身。
德和情欲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正反面。说德,必针对情和欲。讲情和欲必针对德。永永远远的存在下去。
既然老子不说情和欲,那么,请让我这个小人,来说说情和欲吧!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定义:情是人的欲的外在表达形式。
……………………………………………………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按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
《礼记》,儒家,佛教,把欲放到情的范畴,个人认为是不对的。
医家认为的七情是否准确呢?个人认为,不准确。(悲喜交加)这个情,医家该如何表达?
什么原因?
因为情的定义是欲的外在表达形式。而欲的定义有“意”这个复合欲。所以,情不只七情,会有更复杂的情。“喜中忧”,“惊中恐”……
…………………………………………………………
而六欲,本人赞同后人将六欲概括为:
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即: 眼、耳、鼻、舌、身、意。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个人认为佛教对于欲的定义全部是复合欲(意识欲),不准确,伪造的中国文化。
…………………………………………………………

定义:欲是人作为物质和意识的外在双重表达。
“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欲为基础(物质)欲,意为复合欲(意识欲)。
…………………………………………………………
定义:
基础(物质)欲:
是人的单独感觉器官为了人(意识)的生存,而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指向。
而生存,是意识本身区别于物质的本质要求。
也就是说,当物质产生意识后,必须(自然)保护自己意识的一面。同时,意识一旦产生,就必须(自然)保护自己物质的另一面。
简单的例子,应激反应。闭眼既保护眼这个眼之欲,又保护眼之物。
当我们明白了基础欲的定义之后,复合欲:“意”就好懂了。
…………………………………………………………
定义:
复合(意识)欲:
是人的意识为了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表现出来对于物质和意识态度和指向。
这里必须指出,当意识欲一旦形成,所有的基础欲就转化为复合欲。
也就是 “眼、耳、鼻、舌、身”,事实上已经转化为复合欲了。
眼的作用就不是简单保护人,而同时要发展人了。
不是为了看而看,而是为了想看而看,为了看而得,为了得而看。
…………………………………………………………
因为我们是人!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了。这也是为什么没有把生存欲,性欲,认识欲,求知欲,创造欲,安全欲……放到六欲之中的根本原因。因为,全部是复合欲。古人归结为“意”,现在叫做“意识”。
基于生存,安全等我们得到了:家,社会,国家。
基于生存,安全,眼,耳,鼻,舌,身等我们得到了经济,军事,科学,医疗,

基于………………,想到什么往里放,不会错。
作为“欲”的表达“情”呢?
我们得到了艺术!音乐,绘画,诗歌…………
作为“欲”的反面我们得到了“德”!
作为“欲”的极端我们得到了“法”!
全部加起来叫做“意识”!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情和欲就是意。德也是意。
而道的概念包括:物和意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意和意的关系;
还有一个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的反面,这就人和自己的关系。
这个关系是阴的,隐的,虚的,无的,空的,静的,微的,妙的……要靠人自己来理解。
这四个关系就是“道”。“道”的四象,“道”的思想。
那么,八卦也就会自然有的了。
如果明白“道”之理,那么,“道不可言”!是真的!
因为,这个思维层次,就会知“道”的,“厉与害”,“益与损”,言道就是逆天,会被天遣的!
强梁者不得其死!这是老子对明道的人的诅咒!
而我也认同,“ 吾将以为教父”。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这一篇作为倒垃圾的开篇。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十 章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言 有 宗 , 事 有 君 。
夫 唯 无 知 , 是 以 不 我 知 。
知 我 者 希 , 则 我 者 贵 。
是 以 圣 人 被 褐 而 怀 玉 。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
天下却不能够理解,不能够实行。
言论是有具体的宗旨,
行事是有具体的人物。
正是因为“无知”,那就不是我应该所知。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选择“我”的道的人会珍贵。
因此,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
圣人怀里的美玉是有道德的贵人送给他的!必须的!必许的!
老子早就知道了,自己定义的这“道”字,把昨天的,今天的,将来的,所有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全部都总结了,所有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总结了。
言有宗,事有君啊!
每一个人都会说,这是我的身,这是我的行,这是我的家,我的乡,我的邦,我的国,我的天下!
这是我的道,不是你老子的!
道可道,非常道。
后来的有了道而德的圣人,就把“老子”这个词又定义为,每一个人自己的父亲。
所以,每一天中国人都在问道,你知道吗?这是在问每一个人的德。
因为没有道德的人类,会毁灭全人类,这是今天人类可以做到的!
这就老子的道德经,不是你们的。
老子二千六百年前就知道了!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道,究竟是什么?
名已渡
世界上各种意识形态对道的定义五花八门,不计其数。
比如:
有所谓哲学家(科学思想家的一类吧),把道归为形而上(虚)的思想哲学体系。想拿自己和道比,真真小看道了!自不量力!
中国古人产生道这个概念时,哲学连屁都不是。
粗话?为什么要用粗话呢?慢慢道来。老子还拿牝作比论道呢!牝是什么?牝是世间所有雌性两腿之间的那东西(生殖器),粗不粗!本文会故意使用一些粗话来论道,以纠正,常人对道的理解和认识。
世界上有两大思想哲学体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意识)。
所谓科学,无非是这两大思想体系为了证实自己加入了形式和辩证,以及数理逻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质上是唯心的。逻辑不过是工具而已。
正如某人高声尖叫着:“这是科学!”那么我们可认为这某人一定是个唯心主义者。道理很简单:“那也是科学!而且和你那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正如某人手里摇晃着手机,高声尖叫着:“看!这是科学”。那么我们可认为这某人是个实证机械唯物主义者。手机是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谁知道那是手机还是石头。简单说来,手机没有说自己是科学,这某人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用手机来证明自己是科学,逻辑都混乱了,还谈什么科学!蠢猪一头。
科学的概念一般和钱有关系。科学是西方人定义,中国人翻译过来的。从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
事实上,包括人类的所有语言,词汇,逻辑全部是唯心的。
有人说唯物主义是科学。不好意思,当你用了词汇,即使加上逻辑,唯物主义还是唯心的。因为,词汇和逻辑只在意识中存在,包括科学这个词汇!
又有人说唯心主义不科学。不好意思,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科学理论和发明,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唯心主义者证实和创造的!
………………………………………………………
发生什么事情了?什么也没发生。不过是因为没有道的观念而已。因为道不讲主义!让我慢慢道来。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先说一段关于关于道的历史吧。
道的概念来自于老子,第二十五章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历史上在老子写出《道德经》之前,中国古人没有百家之说,全部都是一家。这一家就是《易》。有人问是《周易》吗?不是。
是伏羲 (七千年前) 一画开天的八卦和阴阳说。同时流传的还有五行说。
应该可以这样说,五行说是八卦的具象。八卦是五行说的抽象。同时,八卦和五行说都有阴阳观。
《周易》是周文王姬昌(三千五百年左右)用易的原理解释的为王之道,多有占卜之用。
有一点值得注意,此时的易八卦变成了易六十四卦。为什么呢?因为六十四卦是八卦用二进制推导出来的!同时八卦也本身可以用二进制进行推导。二进制人们都知道是计算机,手机,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
好了,回到老子(二千六百左右)的春秋晚期。
但,由于老子为了抽象表达,第一个把易的原理总结为“道”。
……………………………………………………
如果我告诉你,中国的文字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你信吗?肯定不信!
如果我告诉你,中国人为了伏羲刻在石崖上的那个八卦图,准备了一百七十万年你信吗?有可能。因为,中国考古发现,一百七十万年前中国大地上的古人有了火的使用。
…………………………………………………………
历史学上一般把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产生年代到距今4000年前后的夏代初年,称为中国的原始社会,即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
170万年前的中国古人正处于人类成长的童年时期,采集、狩猎和捕捞是他们获取衣食的主要方法。那时,古人们多住在天然的洞穴里,或者在树上栖居。他们最初是生食,后来才发明了人工取火;他们按照季节迁徒,居无定所。
专家们还在元谋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用火的痕迹。可以说,古人从用火至人工取火的过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伟大胜利。古人开始利用自然界的野火进行取暖、煮食、照明和抵御野兽的袭击。当他们在夜晚的洞穴内发现两块猛烈相击能发出耀眼的火花时,古人又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
至于外国人写的,包括他们自己的历史在内的中国史,你爱信不信。反正我只相信西方历史不超四百年。再往前基本鬼扯。
西方对于历史基本上专门针对中国人写的!
中国人发现什么远古时代的人类遗迹,那么西方人偏偏满世界找出比中国人更早的所谓人类遗迹。反正中国人不行,不行就是不行,不管为什么不行,反正就是不行!
哪怕中国人的食物是这个星球上最丰盛的。加工的方式,方法丰富多样。
明显是对火的认知,对植物蔬菜(自然)的认知,是这个星球独一无二的都不行。
火是为人的第一步,因为火是能源(能力)。
中国有钻木取火之说,是大概一万年前。
西方没有钻木取火说,只在其传说中有盗火说。也是说五百年前西方人基本上是吃生肉。
…………………………………………………………
其次是居住(安全)。
中国人先有巢居说,后有洞居说。再后屋居说。
先秦《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类似的记述亦见于《礼记》、《三坟书》中。
古人认为中国人类的开端时期存在一个巢居即树居时代,或称有巢氏时代。从人类进化的历史看,尽管这是一种猜想,但恐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因为人本身是从森林古猿类进化而来的,猿猴擅长攀援树木的本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最早的人刚从猿界脱离出来,尚保存很多猿类的本能和外貌特征,加上当时的环境是猛兽横行,人要有效地保存自己,就必须想办法避开群兽,避开群兽的最佳办法之一便是高高在上,在树上架屋而住。在高大树上搭架而居的办法,对于最早的人类来说,是毫无困难的。故巢居的传说,是一种十分精辟的见解。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巢居是应该存在过的一种住居习俗。
巢居由于是发生在至少百万年以前的住居习俗,是一种依附于生长植物上的、并用植物枝干搭构而成的“居室”,故百万年以来的风雨灾变,事实上是不可能留下真正的实物痕迹,使考古学也无法考察到其原貌。但从国外民族资料看,在几个世纪前的某些热带地区,如“印度的萨姆地区的后进民族,便存在树居的习俗。”这种现象表明,在人类的住居生活史中,巢居习俗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境内的古代人类,也如古代学者推测的那样,曾存在过巢居习俗。
中国的巢居习俗流行时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云南元谋人、山西西侯度人、陕西蓝田人等遗址均未见明显的洞穴居址,恐怕便与当时的树巢居习惯有关。
但是,西方人没有居之说。也就是生下来就会造房子,可以造宫殿,你信吗?文字都没有!
………………………………………………
注意:里面有仅仅距今几百前的印度人。
至于其它的无名,各位自己无名吧。比如衣,比如碗,比如纸,比如习惯,比如传统,比如手机,比如人工智能,比如量子学……
…………………………………………………………
有人说这文字有什么关系?
对了,这就是关键所在!
因为,中国文字来源于自然,所以,必须要先说自然!
再告诉你,中国语言同样来源于自然。两者相辅相成。
…………………………………………………………
中国文字,是这星球上唯一的象形字,除此之外其余为字母文字(文化)。
那么这个文字从哪里开始的?
对了,伏羲神(七千到一万年前),开天一画刻在了石崖上。刻了什么?刻了八卦图(符号)。
其实,伏羲这个具体的人也好,神也好不重要,也许是一群人,对不对。但是,一但被中国人具化,那么我必须要尊敬他。
因为,他是我们祖先的代表,我们的血液有他们的基因。
…………………………………………………………
所以,老子总结这个“道”字,实际上用一百七万年!
已经,成为了我们思维的基因。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译文:
道,如果能够说得出来,就不是普通所说的道。如果能够被命名,就不是普通所说的名。
宇宙万物,刚开始时是没有被命名的,这是宇宙万物开始时的状态。宇宙万物,一旦被命名,就可以称作宇宙万物有了各自的母亲和源头。
所以,要经常考察事物未被命名时的性质和能力,是为了发现事物更多的奥妙。而,事物一旦被命名之后,应该多考察事物的规律和变化。
作为事物无名态和有名态,这两者是同样的出处,不一样的命名方式,是对不同命名的同一种事物相同称谓的“玄态”。
事物本身是存在多重玄态,而正是由于多重玄态,正是发现宇宙万物的各种奥妙之门。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天下人都所知道的恶之所以为恶。
众人皆知的善之所以为善的原因,是因为,有众人皆知的不善。
有和无是相生的,难和易是相成的,长和短是相形的,高和下是相盈的,音和声是相和的,前和后是相随的。这是事物永远的状态和规律。
所以,智慧的人应该客观看待和处理事物。通过行为来教授不了解事物的人。
宇宙万物的创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创生时并没有名称,起作用却不是单一把持,成功了却不停歇。
而正是因为不停歇,所以,永远不会离开。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不崇拜以贤为德的人(闲人),可以使人们不去争做,以贤为德的人,以德为德之人。
不认为难以取得的商品是贵重物品,可以使人们不去做盗贼。
见不到,轻松就能得到满足的欲望,可以使人们心态不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
让人们学会虚心,自然就能够吃得饱饱的。
认人们感觉到没有什么志向,那人们自然会去锻炼筋骨。
而经常做到,让人们感觉无知(该知已知),无欲(欲已满足)。
做到这些,即使最聪慧的人也不敢胡乱行为。
经常保持无为的心态,就没有什么治理不了的天下和人民。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当事物发生了矛盾时,还在坚持原来的使用方式,或许不是最圆满的方法。
太深奥了,区别太大了啊,好像回到了才命名时的状态;认真区分后,似乎不是,但,好像又是。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没有重新命名,那又该怎样开始使用呢?这就是新事物新规律,诞生的前奏吧。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龠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译:
天地是不讲仁的,看待万物和看待刍狗是一样的。
圣人也不讲仁的,看待他人和看待刍狗是一样的。
天地之间,难道不像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
无论用多少语言,多少计算也不能穷尽。既然这样,不如客观看待吧。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
绵 绵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万物之灵的人类只要存在,就是道所说的玄态混沌态。
而玄态,混沌态正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永远存在下去,不需勉力去追求,却可以体会到万物本身,永远存在的作用和力量。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译:
宇宙万物非常的宽阔(空间),非常的久远(时间)。
宇宙万物之所以有非常的宽阔(空间),非常的久远(时间),是因为宇宙万物不是被诞生的,所以能够永远存在下去。
所以,圣人看待事物,能够后发而先至;身心明明和事物本身不相干,却将自己的意识本身存在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
难道不正是因为,他客观看待事物了吗?所以,他才能发现(成为)客观!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最好的善就象水一样。
水的善对万物有利而且不和万物相争。
水本身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这就和道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居住的环境之道,要善于寻找好的地方,人的内心之道要善于保持象深渊那样(容纳万物)。
给予之道,要善于保持仁爱的心态,说话之道,要保持诚信态度。
为政之道,要善于治理;做事之道,要善于能够处理;行动之道,要善于把握时间。
正是因为不争利,所以没有什么感到忧虑担心的。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事情成功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
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专注气息以致柔,能像婴儿那样吗?
清除杂念,质疑鉴定万事万物,能没有瑕疵吗?
爱护国家治理人民,能遵行无为的心态吗?
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能够平静吗?
已明白四达,还能保持无知的心态吗?
让万物生长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利用万物之长处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译:
三十根轮辐,共用于一个轮毂,当它没有被命名时为无名,而命名后,可以用来做各种车辆。
揉和陶土用来作器物,当它没有被命名时为无名,命名后可以用来做各种器皿,产生不同的用途。
开凿门窗用来做室,当它没有被命名时为无名,命名后产生各种室的使用。
所以,命名它,正是为了利用它的好处,未命名它,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和使用它规律。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译:
过多的强烈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如同眼盲;
过多的嘈杂的声音,会使人听觉混乱,如同耳聋;
过多各种各样的食物,会使人味觉偏差;
纵情狩猎,会使人的心情放荡发狂;
稀有的物品,会使人的行为受到妨碍。
因此,圣人为腹中食而不为目中色,所以舍弃那些,是为了得到这些。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译文
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惊(喜,恐),可贵的做法应该是,像有大的忧患就在身上。
什么叫做,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惊(喜,恐)。
受宠,是因为地位卑下,得到宠爱就会感到惊喜,失去宠爱则会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受宠和受辱都感到了惊。
什么叫做可贵的做法应该是,像有大的忧患就在身上。
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
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所以可贵的是,如果像对待自己的身体那样对待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希望于他;
像爱惜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惜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依托于他。

楼主:大地母亲2015

字数:46739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19-07-10 23:47:00

更新时间:2019-07-17 13:14:53

评论数:2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