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哲学和文学全部都是人类思想垃圾

哲学和文学全部都是人类思想垃圾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译:
视而不见,称为夷;
听而不闻,称为希;
触而无感,称为微。
人的以上三觉,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所以,三者是浑然一体的。
浑然一体,一起向上探索事物的不清晰之处,一起向下探索事物的不混乱之处。
但是,会感觉事物延绵不绝,好像不能够命名,又回到了无名之事物的状态。
这就是事物没有具体形象的状态,也是事物状态没有被命名时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恍惚态(混沌态,玄态,归于道)。
当事物发展变化时,看不到它是如何发生的,跟随观察,却又看不到事物变化的结果。
这时,应拿起最开始时道的观念,用来解决今天这些已命名的事物(规律)。
能够知道事物命名时的开始,这才是探索道的规律时的法则。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译:
到达了思维的极限,内心笃守着平静。
世间万物同时在运作,我内心笃守着平静反复观察。
是啊,万物芸芸种种,却在我的内心各自回到它们的根本状态。
事物回归到根本状态叫做静态,事物回到静态叫做回复到命名态。
命名态可以称为常态,常有和常无的辨别称为明态。
不知道对事物常有和常无,就不知道事物的奥妙和原理,胡乱的使用会很凶险。
知道和了解了常有常无(辩证法)就会宽容,有了宽容的态度就会有公平公正之心。
有了公平公正之心就会要求全面之心,事物一旦全面运行就是天(全面的客观)。
而全面的客观就是道,道就会常久存在。既使人死了,道还会运行下去,永远不会停止。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容 ﹔
涣 兮 若 冰 之 将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译文:
古时候,善于用道的原理来看待万事万物的人,他一定了解事物细微变化的奥妙,通达事物的原理之门。而别人看他也感觉深不可测。
正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勉强来形容一下这样的人吧:
犹豫起来象在冬天里涉水过河;
警惕起来象畏惧四邻的侵犯;
严肃起来他的容颜是恭敬的;
开心起来如同冰雪将要融化;
敦厚起来却显得那么的朴实;
旷达起来却又显得内心若有深谷;
混乱起来却又如被污染的浊水;
安然起来如没有起风浪的大海;
内心不平静时好像永远停不下来。
谁能象被混乱污染的浊水那样靠着平静,慢慢恢复清澈的状态。
谁能在外表安然,内心却在各种思绪的涌动中,慢慢产生出新的思考。
正是内心保有道的原理的人,不会自满。
也就是因为只有不自满,所以才能够,除旧迎新。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译:
最好的治理,百姓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其次的治理,百姓亲近它并且称赞他;
再次的治理,百姓畏惧它;
更次的治理,百姓轻蔑它。
因治理的诚信不足,百姓才不相信它。
最好的治理是多么悠闲,它很少说什么话。
治理的事情办成功了,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译文
大道废弃了,才会有辨别仁义的需要;
智慧出现了,才会有辨别伪诈的需要;
六亲不和了,才会有辨别孝慈的需要;
国家陷于混乱了,才会有辨别忠臣的需要。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译:
没有了圣人就会丢弃智慧,对人民来说有百倍利益。
没有了仁就会丢弃义,对人民来说就会回归孝慈。
没有了巧妙就会丢弃利益,盗贼就不会有了。
这三者的关系,利用了文字的表达能力的不足性,所以在表达出来时是有指向的。
看见简单的事物,应该用朴素的思想。对于生活应该清思寡欲,没有了学习就不会感到忧虑。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译:
恭敬和怠慢,相距有多大?
善良和丑恶,相差有多远?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而我却独自飘泊宁静,还没有作决定。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小孩声音。
太疲倦了啊,好像还没有找到归宿。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
我是愚笨的人啊,只有愚笨的心啊!
众人都是那么智巧光耀,唯独我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众人都对事物那么清楚,唯独我因为无知而闷闷不乐。
众人都有了方向,而我独自还在笨拙的寻找。
我独独与人不同的是,我以食物作为母亲。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译:
通达的德(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等)的内涵,追随着道的原理。
道对于事物的作用就是,恍惚,混沌,玄(疑)物本身。
在恍惚,混沌,玄(疑)事物中,会发现物的抽象(度,逻辑等)。
在恍惚,混沌,玄(疑)事物中,会发现物的具象。
从最细微,最深层的考察中,会发现事物是事物本身更细微的物质构成的。
这种更细微的物质本质是真实的,那么也是可信的。
从今天到远古,物质被命名后它的名称没有改变,从而被所有人检视。
我是怎样知道所有人都检视这种情况呢?
这就是因为,有了道的原理。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 曲 则 全 」 者 , 岂 虚 言 哉 。
诚 全 而 归 之 。
译: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总是坚守这一原则,作为看待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
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译:
从很小的方面来说说什么是自然。
俗话说,狂风刮不了一整个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谁在这样做呢。
天和地。天和地尚且不能(不愿)恒久保证风和日丽,何况人呢?
所以,追求道的观点的人,总是在道上找到同伴;追求德的观点的人,总是在德上找到同伴;两者都不相信的人,总是在对道、德的不相信上找到同伴。
有了同道之人,道也会很高兴的得到发展。
有了同德之人,德也会很高兴的得到发扬。
道,德都不信的人,(彼此)不信也会很高兴的得到体现。
诚信不足,有谁还会相信呢?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 跨 者 不 行 ﹔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译:
译文
踮起脚尖想要站立,反而站不久;
迈起大步想要远行,反而行不久。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彰显;
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肉。
因为它们违反了事物的规律,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 溪 。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离 , 复 归 于 婴 儿 。
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
知 其 荣,守 其 辱,为 天 下 谷。
为 天 下 谷,常 德 乃 足。
复 归 於 朴,朴 散 则 为 器 。
圣 人 用 之 ,则 为 官 长 , 故 大 制 不 割 。
译:
知道自己强大一面,守护自己柔弱的一面,可以象天下的溪流源源不断。
要想成为象天下溪流源源不断,必须常玄(有,无)德而不离德,就可以回复到德刚开始的状态。
知道自己光亮的一面,守护自己阴暗的一面,可以成为天下的模范。
要想成为天下的模范,必须常玄(有,无)德而不出差错。就可以回复到德的自然状态。
知道自己荣耀的一面,守护着自己羞辱的一面,可以成为象天下的深谷那样可以容纳。
想要成为象天下的深谷那样可以容纳,必须常玄(有,无)德才能充实德的内容。
回到德的最朴实的各种状态后,就可以了解各种最朴实的状态发散开来的用途(象器物那样)。
智慧的人在使用德的时候,主要是为了管理使用德的长处,所以,就象制作完美的器物那样,不会割裂开来看待德。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六 章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守静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无 辙 迹 , 善 言 无 瑕 谪 ﹔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
善 闭 无 关 楗 而 不 可 开 ,
善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 。
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无 弃 人 ﹔
常 善 救 物 , 故 无 弃 物 。
是 谓 袭 明 。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
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
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筹策;
善于关闭的,不需要使用栓梢,可其他的人怎么也打不开;
善于捆缚的,不需要使用绳索,可其他的人怎么也解不开。
因此,圣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
善于物尽其用的人,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的聪明和智慧。
所以,善良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可以作为善良的人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
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啊。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九 章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 , 吾 见 其 不 得 已 。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
为 者 败 之 , 执 者 失 之 。
是 以 圣 人 无 为 , 故 无 败 ﹔
无 执 , 故 无 失。
夫 物 或 行 或 随 ﹔ 或 嘘 或 吹 ﹔
或 强 或 羸 ﹔ 或 挫 或 隳 。
是 以 圣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译文
想要利用天下的名义来作为,我认为是得不到成功的。
天下,可以称之为神器(公器),是不能够被作为的,是不能够被把持的。
利用天下的名义来作为天下,必然败于天下。利用天下的名义来把持天下,必然失掉天下。
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因为对于物,世人的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吹捧,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
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安稳的思想。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章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其 事 好 还 。
师 之 所 处 , 荆 棘 生 焉 。
大 军 之 后 , 必 有 凶 年 。
善 有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强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
果 而 不 得 已 , 果 而 勿 强 。
物 壮 则 老 , 是 谓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只有这样才能有回旋的余地。
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
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
达到目的了就不要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用再讨伐,达到目的了也不要骄傲。
达到目的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是因为不逞强。
事物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是说不符合于“道”的原理,而不符合“道”就会很快走向灭亡。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一 章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君 子 居 则 贵 左 , 用 兵 则 贵 右 。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淡 为 上 。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夫 乐 杀 人 者 , 则 不 可 得 志 于 天 下 矣 。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
偏 将 军 居 左 , 上 将 军 居 右 ,言 以 丧 礼 处 之 。
杀 人 之 众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战 胜 以 丧 礼 处 之 。
译文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
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
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
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那些战死的人。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二 章
道 常 无 名  。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译文
“道”就是常无名世间万物。
“道”质朴而又渺小,可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为他宾客。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治理天下,开始的时候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知止,知道制约、适可知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例如“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万物自然宾服。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靠有力量,
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的人。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之人。
不离失本分的人才会真正的长久。
人身虽死而名不亡,才算真正的长寿之人。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7-17 13:14:53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
衣 养 万 物 而 不 为 主 。
常 无 欲 可 名 于 小 ﹔
万 物 归 焉 而 不 为 主 , 可 名 为 大 。
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译:
当大道泛起显示规律的力量的时候,
难道谁可以阻止它吗?
万物可以依靠它的规律得到发展,而这个规律也不会推辞万物,
万物依靠它的规律得到成功,它也不会认为成功是自己的。
万物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规律却不主导万物。
常无观察这个规律是可以衣养万物,那么在给它命名的时候,应该可以从小处来命名。而当万物都拥有这样的规律的时候,却不主导万物,这时应该从大处来命名。
因为道始终不自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楼主:大地母亲2015

字数:46739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19-07-10 23:47:00

更新时间:2019-07-17 13:14:53

评论数:2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