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5)
国相为何要杀太后,哥哥为何要杀妹妹?
峨博的作案动机,还是得顺着权力斗争的线索来寻找。
我们知道,权力是有排他性的,权力的级别越高,排他性就越强。黑云和峨博,作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两个人,就是西夏帝国权力的两极。伴随着权力的运行,这两极间的排斥也越发严重。即便他们是亲兄妹、血浓于水,即便曾经相依为命、并肩作战,也都无济于事。
这两个人,一个要维护太后至高无上的尊贵,一个要实现国相大权独揽的痛快,两者间的矛盾几乎是无解的,是死结。
实际上,在黑云出事之前,兄妹俩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事情的源起,和宋、夏边境争端有关。
当时,两国边境有条屈野河,两岸土地肥沃,利于耕种,但属于争议之地。后来,双方协商,以河为界,各自耕种。然而,没藏峨博贪图地利,暗地里派家丁越河耕种,宋方提出抗议,他不予以理睬,一来二去,弄得很僵,几乎要兵戎相见。
事情传到黑云那里,让她非常恼火。做了太后,她便一直在努力经营宋夏关系。为讨好宋人,她主动打宗教牌,遣使东京请求赐予《大藏经》,并在西夏国内推行佛法、广建庙宇。银川现存的古寺承天寺,即是黑云所建。在她的推动下,两国以佛教交流为纽带,谅祚时代的紧张关系大为缓解。
如此,宋朝君臣对没藏太后颇有好感。据说,黑云遇害的消息传到东京,仁宗伤心不已,辍朝一日,并派出庞大的使团到兴庆府吊唁。在两国百余年交往史上,这种礼遇唯此一次。
黑云唯恐宋夏关系有变,便派人去边境查办屈野河外交纠纷。派去的人正是李守贵。他仗着有太后撑腰,对峨博的家丁不够客气,严令其退还所占土地,并向大宋赔礼道歉。这种打脸的事,不仅让国相威风扫地,也相当于向国内外宣誓,太后才是西夏的当家人。
如此恶气,峨博又怎能咽下?当然,以其国相的身份,他未必就是图那点地利,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对宋关系的国策之争。
自党项崛起以来,在党项贵族内部,始终存在亲宋派和反宋派。有时候亲宋派占上风,有时候反宋派占上风,双方谁也灭不了谁,一直相互拉锯着。
无疑,黑云是亲宋派的领袖,而峨博则是反宋派的旗手。所谓边境土地纠纷,就是他们对黑云搞佛教外交的回击。而黑云太后,也借着处理边境土地问题,在国内重申亲宋的立场,这让峨博感到不满且不安。
思绪再三,边境的事,峨博强忍怒火压了下去。他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有求于妹妹。他为了让没藏家永远富贵下去,就提出和妹子亲上加亲,把闺女嫁给外甥。不料,黑云太后对侄女没兴趣,拒绝了哥哥的联姻计划。她想的是为儿子求娶大国公主,并随即向大辽请婚。
辽国之前曾与西夏有过两次联姻。不过,嫁给元昊的兴平公主不仅没有发挥好的作用,反而引起了两国战争。这让辽国有所顾虑,便拒绝了西夏的请婚。如此,黑云的如意算盘落空,还和哥哥之间加深了矛盾。
凡此种种,日积月累,峨博的杀人动机越发强烈。
说到他的杀人动机,也是公私兼顾。在私,扳倒了妹妹,他就能真正的大权独揽;在公,就是扭转亲宋的外交政策,重新与宋对抗。至于灭李守贵和多吃己的全族,那就是顺手牵羊,也是报当年一箭之仇。
杀人之后,再编造黑云的两个情夫争风吃醋,进而相互仇杀的香艳龌龊故事。这就是典型的往死人身上泼脏水。这样看起来,峨博真是恨透了妹妹,不仅要命,还要毁了她的声誉。
关于凶手另有其人,宋朝派出的庞大的吊唁代表团,也可作为旁证。在当时,辽、宋、夏之间使节往来频繁、人员交流频密,三国在彼此的京城都有情报人员,如果黑云果真死于情杀,宋朝不会如此隆重的吊唁。
虽无实证,但无疑,没藏峨博嫌疑最大。
他是最大嫌疑人,也是最大受惠者。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6)
不管怎样说,没藏黑云死了。
这个女人很特别。在她身上,有太多的传奇和话题。千年以后,人们依旧在谈论她、评价她,乐此不彼、津津乐道。
这是个充满魅力的女人。
她的魅力,让故乡凉州为之增色,让整个河西走廊为之传颂,以至于让功成名就的野利遇乞大王,风尘仆仆的由京城专程为她而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种天生魅力,让给她的人生迎来转机,走进京城,嫁入野利家,成为西夏最有权势的豪门贵妇。
少女的黑云,到底有多美呢?她的美,在于天生丽质、千娇百媚,在于清纯彻净、妖艳动人,在于一颦一笑、冷峻不言。她走上街头,能让见惯大场面的京城百姓目瞪口呆,惊为天人。她泪眼婆娑,竟让铁石心肠的李元昊生出万般柔情,不惜以天子之尊与之私会,乐不思蜀、乐而忘蜀。
她的美,能够驾驭西夏最有权势的男人,从统兵大将野利遇乞到开国皇帝李元昊。这样绝世的美,伴随她由王爷的宠妾到钦犯的遗孀,再由皇帝的情人到帝国的太后,西夏首位独揽朝政的太后。在这条充满血腥、人头滚滚的路上,她的美是最锐利的武器,披荆斩棘、锐不可当。
这是个绝顶聪明的女人。
世上不缺美丽的女人,缺的是又美丽又聪明的女人。没藏黑云生命中的每个人,从野利遇乞、野利皇后、李元昊、宁令哥,甚至哥哥没藏峨博、儿子李谅祚,这些人都是她最后登上太后之位的垫脚石。或者说,在没藏黑云的人生剧本里,这些战场威风凛凛的战将、朝堂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只是道具而已。至于李守贵、多吃己等人,更是不足为道,不过是睡觉的抱枕。在她的戏里,该笑的时候春光无限、娇艳可人,该哭的时候泪眼朦胧、娇弱可怜,该狠的时候不动声色、冷酷无情。她是天生的主角。
这是个知道进退的女人。
做了太后的没藏黑云,更多了几分政治家的眼光和胸襟。她和宋恭辽,为新生的帝国争取安宁的发展空间。她长袖善舞,几本薄薄的佛经,就能赢得宋朝君臣的好感,唱了一出外交大戏。辽军来犯,她能凝聚军民、拼死抵抗,辽军退去,她又能卑躬屈膝、称臣求和。如果说,外交就是进退流转、方圆曲折的艺术,那黑云太后算得上艺术大师。
这是个令人怜惜的女人。
论出生,她生在凉州世家、锦衣玉食;论富贵,她位列太后、无以复加。可读完她的一生,依然能让人生出怜惜之意,为她的生前颠沛、为她的身后凄凉。
生前,她周旋于一个个男人身边,可以说是长袖善舞,也可以说是生活所迫、情非得已;她不断的争宠固宠,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也可以说是费尽心机、自保自救。换句话说,她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呢?
有人会说,她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似乎生来就是奔着太后去的。这完全就是臆想。当年野利遇乞被灭族,她侥幸逃生、东躲西藏,直到侥幸抓住了李元昊,她想的最多的也不过就是生存。直到生下皇子,卷入了最高权力的争斗,进入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她的冷峻无情和杀伐决断,根本在于她已没得选了。
可是,你争我斗、杀来杀去,她究竟又得到了什么?
且不说,她年纪轻轻,不到三十岁便惨遭杀身之祸,一代红粉佳人,满脸血污地横尸京城街头。即便死后,也被人泼上脏水,在历史里留下了一代艳后、水性杨花、狐媚误国的恶名。对她的死,她的兄长、儿子,还有那些党项贵族们,有多少人流下真诚的泪水,又有多少人在心里暗自窃喜?
人生如此,岂不可怜?
回望一生,难道她的倾城之貌、她的绝顶聪明、她的杀伐决断、她的进退有序,就是为了有一天横死街头?
回望河西,凉州城里,如果人生可以重选,那个有着盛世容颜的小女孩,还愿意嫁给权势、走入京城,踏入权力的角斗场吗?
甚至,她还想拥有这般绝色吗?做个普通的凉州女孩,嫁人生子、悠然一生,不好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7)
回想多年前,兄妹俩从凉州来到京城。
那时的没藏峨博,还是个寂寂无名的青年,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妹妹身上。他的命运,也随着妹妹的浮沉而起伏。在妹妹是野利遇乞的宠妾时,他步入了官场,却位卑言轻。当妹妹成为皇帝的女人时,他开始发迹,不断的升官晋爵。在妹妹生下皇子后,他终于飞黄腾达,越来越炙手可热。
直到后来,他和妹妹联手,瞅准时机、因势利导、借刀杀人,抱着襁褓中的李谅祚登上帝位。妹妹成了太后,他贵为国相,权倾朝野,出入仪仗几乎无异天子。年幼的皇帝,几乎是在国相府长大的。国相府,成为了帝国的权力中心;没藏峨博,将帝国紧握在手心里。
为了将帝国握得更紧、握得更久,他甚至可能策划谋杀了太后妹妹。当然,太后遇害,他成为西夏最有权势之人,自然会清理好痕迹,不会留下任何实证,却也永远逃脱不了嫌疑。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最高权力,他已经拿到了。
为了加固权势,更是为了向天下人炫耀权势,黑云被杀刚一个月,没藏峨博就女儿塞给了小皇帝,自己的外甥。
自古以来,让女儿嫁给皇帝做皇后,以此来延续家族富贵,是权臣们惯用的手段。虽谈不上多高明,但重在务实管用,没藏峨博也算是按套路出牌。
史书里,没有记载谅祚对这份婚姻的任何态度。对于空前强势的舅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忍耐。对于舅舅公布的母亲的死因,历史也没有记载谅祚的任何态度。实际上,这时的谅祚,根本不需要、也不应该有任何态度。
有权力,就有态度;没有权力,就没有、或者说不应该有态度。身处庙堂、人在仕途,牢记这一点,即便不能飞黄腾达,至少可以独善其身。
没有态度,也是一种态度,臣服的态度。
外甥谅祚的态度,让没藏峨博十分愉悦,十分放松。他终于得偿所愿,开始独掌朝廷大权,走上了人生巅峰。
得意的人,总喜欢畅想未来。没藏峨博,满心以为他将永立巅峰,即便他身后,靠着皇后女儿,没藏家也能代代掌权。
这些人,真是幼稚,让人忍不住发笑。他们宁愿不切实际的臆想,也不愿意认真读读历史。实际上,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登上巅峰,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王朝,巅峰过后即是深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翻翻历史,没藏峨博的巅峰期只有短短五年。仅仅五年后,公元1061年,他就从巅峰坠落凡尘,并直接下到十八层地狱,不光是他自己,还有他的一群老婆、一帮孩子、一堆子孙,以至于所有姓没藏的人。是的,他们被族灭了。
这该是多大的仇恨啊。又是什么人,能下如此重手?
不是旁人,正是皇帝李谅祚,没藏峨博从小抱着哄着、抚养成人的亲外甥。
被族灭这年,没藏峨博45岁左右,而李谅祚刚满14岁。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8)
一个权势熏天的人,最好常去郊外看看秋天。
看什么呢?看落叶的飘零,看青草的枯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兴衰有常、新老交替,正是世间不二的法则。
正当没藏峨博权势熏天,尽享人间繁华时,李谅祚,西夏帝国的皇帝,正在渐渐长大。
据说,当年没藏黑云抱着谅祚登基时,有党项贵族提出异议,声称谅祚并非元昊骨肉,而是没藏氏从族人那里抱来的野种。当然,此人很快就成了没藏兄妹的刀下之鬼。
如果此人不死,见到了后来的谅祚,他一定会收回曾说过的话。李谅祚,必是元昊的儿子。
生命的传承,就是见证基因的延续。人们惊讶的发现,年岁渐长的谅祚,实在太像元昊了,不仅是相貌身材、语气声调,就是脾气秉性、行为方式,也都是如出一辙。
比如,对女人。作为皇帝,李谅祚十岁时,便有了皇后没藏氏,也是他的表妹,其他的女人也是应有尽有。不过,这些都入不了眼,谅祚有自己的意中人。这个人比较特殊,正是他的表嫂,国相舅舅的儿媳妇,梁氏。
在儒家看来,此事显然有违伦常。看来谅祚的汉学,只是入口并不入心,对于儒家伦理规范,也只是选择性遵守。
虽然离经叛道,倒也并非惊世骇俗,皇家这般脏事多如牛毛。少年天子的荒唐事而已。如果任由时间发展,只要没藏家大度包容、不事声张,最后可能也就不了了之。
毕竟,少年的心思,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云卷云舒、云聚云散,根本没个定数,何况是少年天子呢?却没想到,这段偷腥的风流事,居然救了谅祚的命,也改变了西夏的国运。
事情还得从头说。
随着谅祚年纪渐长,朝廷内外要求国相交权、皇帝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让没藏峨博感到了危机。他应该知道,这天迟早要来的,可真来的时候,却又万难接受。对一个大权独揽的人来说,乖乖交权,真是比要命还难。
更令没藏峨博不安的,是他发现要求皇帝亲政的呼声,并非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的。换句话说,谅祚才是舆论的主人,是他发起并操纵了舆论,在为夺权造势铺路。准确地说,是收回权力。毕竟,谅祚才是西夏皇帝,权力原本就是他的。
至此,十多年的甥舅情分,走到了边缘。如果黑云在世,或许是个安全阀,能够调和,至少能缓和矛盾的激化。可惜,黑云不在了,而且极有可能死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之手。
当然,也有可能是甥舅的联手。只是,我们不愿意做这样的揣测,并非不可能,而是那样的话,黑云的人生结局太可悲了。她在这个世上,只有两个最亲的人,儿子和弟弟。而这两个人,却联手杀了她,只为瓜分她手里的权力。
真若这般,那黑云死后一个月,谅祚便娶没藏表妹为后,倒更像是两个合伙人之间在履行协议。由此,借着黑云离场,没藏皇后入宫,国相、皇帝,形成了新的权力结构。
如今,这新的权力结构出现了裂缝,而且越来越大。
很快,舅舅和外甥,心照不宣地接上了火。
国相更老辣,抢先动手,借故诛杀了皇帝的两名亲信,既是杀鸡儆猴、也是投石问路。谅祚,年轻气盛,居然也忍了下来,并没有激烈的反应。不过,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从攻心入手,开始拉拢和笼络舅舅的心腹和政敌,扩大势力范围。
一招硬、一招软,很难说谁比谁高明。但很显然,时间站在谅祚这边,这也是他出软招的底气所在。
外甥的软招子,让舅舅有些沮丧。就像拿块石头扔进一潭水,一个小水花而已,根本不知潭水的深浅。没藏峨博,诧异、纠结、惊恐之余,更多的是不甘心。
虽然已年过不惑,但他并不想回家养老。凉州,太远了,也太冷清了,他喜欢京城,想继续住在堪比人间天堂的国相府,想继续打着与天子无异的依仗往来各地,想继续享受巅峰之上的至尊感受。要不,再拼一次?
上次拼命,是对元昊,大获全胜,拼来十四年的顶级富贵;这次,是对元昊之子,再赢一次,就能富贵白头了。
人生,不正在于拼搏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9)
拼搏,有的时候就是拼命。
年轻人拼命,不可怕。
年轻人,来的快,去的快,做事常欠周密考虑,可能看上去气势很盛,往往却不堪一击。
老人家拼命,就不同了。但凡白首举事的,多是处心积虑、精心策划的绝地反击。这一击,常有雷霆万钧之力。
没藏峨博,自然不是年轻人了。他的绝地反击,也该有雷霆之效吧。据说,他做了两手准备,整合国内外两条战线。国外主要是吐蕃人,他下了血本,换取他们必要时出兵相助。国内是朝中大臣,尤其是嵬名皇族,极力拉拢、封官许愿。
为把计划做的天衣无缝,他常在国相府召集亲信密谋,反复地进行推演,务求一举拿下李谅祚。参加的人,有心腹大臣,还有他的儿子,也就是梁氏的丈夫。
这次,没藏峨博横下一条心,准备废了谅祚、自立为君。事成后,他做皇帝,儿子是太子,化家为国,鸡犬升天。
想来,这样机密的事,无论方案如何周全,保密应该是底线、也是生命线。可偏偏就是他的宝贝儿子,却将此天大的事,告诉了妻子梁氏。生子如此,没藏峨博即便不是纸老虎,也是教子无方。
或许,做丈夫的实在难掩兴奋,忍不住跟妻子畅想了美好未来。只可惜,梁氏食髓知味,发现了更大的未来。
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梁氏很快就算明白了,丈夫和公公描绘的未来,圈子绕的太大太长,中间的沟壑太深太陡。拥抱更大更好的未来,她有更简便的方法。
她立刻进宫,将这天大的秘密告诉了皇帝。
谅祚得知消息,似乎并不吃惊,他的禁卫军也似乎早有准备。一声令下,这群如狼似虎的兵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国相府。苦心经营多年的没藏峨博,居然没有掀起任何浪花,便举手投降了。他的运筹帷幄、精心谋划,此刻看来,就像个笑话。至于吐蕃人,吞了他送的珠宝美玉、土地人口,安之若素、若无其事。
据说,面对禁卫军明晃晃的利刃,没藏峨博,脸色惨白、浑身战栗如筛糠,磕磕巴巴地提了一个要求,他想最后见两岔一面。两岔,是谅祚的乳名。
这时候,他想起来两岔是他的外甥。可能,他还会想到,如果妹妹黑云依然在世,那该多好。
禁卫军首领,虽然带来的是杀无赦的诏令,但面对往日树大根深、不可一世的国相,为慎重起见,还是驰马回了皇宫。
很快,他就回来了,脸上多了几条鞭痕。他不再多言,任凭没藏峨博喊得声嘶力竭,还是将国相府男女老幼几百口,一个不少,全部捆上拖到了菜市口。
整个兴庆府沸腾了,几乎全城人都涌上了街头。在密密麻麻的人群注视下,刽子手们从日出开始,一刻不停,整整砍了一个上午,才将这些人全部杀光。
没藏峨博,还是享受了特权,作为最后被砍的那个,他目睹了家里所有人的脑袋落地。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特权吧。那些脑袋落地之前,挣扎着、哭喊着、嘶叫着,还无一例外地望向峨博。直到这时,他们还沉浸在国相的权势里,以为国相是无所不能的,可以让他们逃出升天。没藏峨博,狠狠地低着头,恨不得将脑袋缩进脖子里,时而又忍不住多看一眼,看他的挚爱们在世间的最后一眼。
到后来,这个曾经高高在上,将整个帝国踩在脚下的人,看着滚落满地的脑袋和溪流般的血水,以头拱地、捶胸顿足,时而放声大哭、时而开怀大笑,哭的寸断肝肠、笑的撕心裂肺,泪水、汗水、血水混在一起,让那张尊贵、威严的脸变成了大花脸,几十岁的人了,像个孩子。
至于梁氏,当晚便换上盛装,坐着天子的舆车,入宫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0)
算起来,妹妹黑云死后,没藏峨博只蹦跶了五年。
这五年极致的富贵,不仅搭上了他的性命,还断送了整个没藏家族。在后续的清算下,这个在河西兴盛了几百年的大家族,几乎被屠戮殆尽,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正因为如此,史书上关于没藏兄妹的记载,变得支离破碎,甚至他们准确的出生年月都没有留下。包括梁氏的前夫,那位喜欢畅想未来的没藏公子,连名字都没留下。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种输的干净的人,在其身后,不仅完全丧失了话语权,肯定也被泼了一盆又一盆的脏水。在本书里,我们一直称呼他为没藏峨博,这是他的本名,可实际上在西夏和宋朝的史料里,他被称为没藏讹博。一字之差,意思迥异,这就是失败者的下场。在权力恶斗里,斗输了的人,连好名字也不配拥有。
至于没藏峨博是否被冤枉了,倒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应该说,这是有可能的。上面所说的种种,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实际上,关于他意图谋反之事,只有梁氏的孤证,而梁氏又是谅祚的枕边人,其话能有几分可信?
如果再考虑到,谅祚出手的迅猛凌厉和冷酷无情,我们怀疑他可能早有准备。再延伸一步,甚至可以将没藏兄妹之死联系起来分析。
会不会有这种可能?为了夺回皇权,谅祚在宗室大臣的帮助下,策划了两步走的弑母除舅计划。他先是与舅舅达成某种协议,得到了没藏峨博的默许,出手刺杀了母亲;事后,他迎娶表妹并立为皇后,以此为酬,也借机稳住和麻痹舅舅。四年后,他积蓄好力量,再果断出手灭了舅舅满门。至于梁氏,所谓偷腥不过逢场作戏、顺手牵羊,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应。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放在普通人的身上,十多岁的孩子,怎能有如此心机和杀伐手段?但是,请不要忘了,谅祚是皇帝,而且是元昊的儿子。再说,他背后站着整个皇族,这个集团与没藏峨博专权的外戚集团,不共戴天。
在皇权面前,在帝王家,杀戮从来都是没有底线的。
无论如何,惨遭灭族的没藏峨博,在最后的哀嚎里,一定深切感受到了帝王的无情,也感受到了权力的无比锋利。
不知道,这般血淋淋的教训,对后世权欲熏心之人有无警示作用?想来,应该是没有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历史的重复。后来人,总以为自己与众不同,自信能跳出历史的轮回。其结局呢,不过是一次次的哀嚎痛悔、一片片的尸山血海。
对西夏来说,没藏峨博留下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告诉后来人,外戚也是可以独揽权柄、富贵之极的。他和家族的悲剧,被人们刻意隐去了。倒是他的成功故事,激发了后人有学有样、前赴后继,开启了西夏一代一代的外戚专权模式。
旧外戚没藏峨博倒下了,新的接班人还在成长。
14岁的李谅祚,亲政了。
这是西夏第二位皇帝。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1)
杀了舅舅满门,谅祚是怎样的心情,史书没有记载。
或许,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情,无喜也无悲。
对于没藏峨博,这个母亲之外最亲近的人,他或许除了厌恶就是仇恨。他是舅舅,但他拿走了属于皇帝的权力,这就是所有仇恨的根源。在权力的挤压下,亲情是没有太多空间的。
至于自幼抚养长大、照顾无微不至等等,在权力面前根本一文不值。换句话说,自从没藏峨博把谅祚扶上帝位,他就不是在抚育外甥,而是在养虎了。养虎必定为患。实际上,别说是老虎,就是只绵羊,天天喂着权力长大,也一样会吃人。
那么,没藏峨博有没有生还的可能呢?
老实说,很难的。当兄妹俩费尽心机杀了元昊,再拥子登基、擅权专政,这就已经是条不归路。谅祚虽是皇帝,却只是个婴儿,他们揽权专权、打击异己、拉帮结伙几乎就是必然的。为了宣扬正当性,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以天子之名。这就动了他们不该动的东西。
如果没藏峨博识大体、知进退,待谅祚长大,毫无保留的及时将权力还给天子,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最理想的结果,是天子承认他的功绩,那他便是西夏的周公。可惜,翻翻历史,打着周公幌子的人很多,真正做成周公的又有几人?
再想想,手握一国乾坤、睥睨天下豪杰,最后却要拱手让给别人,天下有几人能做到?皇权之下,即便父子相继,老皇帝也是手握权力到死。父子尚且如此,何况舅舅外甥?至于舅舅的养育之情、拥立之功。对不起,这都不算数。
所以,没藏峨博恋栈权力,不愿放手,也是人之常情。或许,他只是想再拖一拖,或者再谈一谈价码。没想到,谅祚一刻也不愿意多等,抓住机会就快刀出鞘稳准狠,没有丝毫犹豫怜悯。
李元昊的儿子,果然非同寻常。
没藏峨博当年借刀杀人,要了李元昊的命,借来了十几年的权力和富贵。如今,元昊的儿子再拿回去,好像也挺公平。想明白这点,他也该平衡了。当然他还是亏了,毕竟元昊只是一条命,没藏家却是几百口。
当然,如果黑云在世,依旧是太后,局面或不至于这么惨烈。
不过,也未必。毕竟,这甥舅俩都是刺杀黑云的嫌疑人。
实际上,只要进入权斗模式,杀戮开启,不决出胜负、杀至最后一人,根本就停不下来。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1)
杀了舅舅满门,谅祚是怎样的心情,史书没有记载。
或许,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情,无喜也无悲。
对于没藏峨博,这个母亲之外最亲近的人,他或许除了厌恶就是仇恨。他是舅舅,但他拿走了属于皇帝的权力,这就是所有仇恨的根源。在权力的挤压下,亲情是没有太多空间的。
至于自幼抚养长大、照顾无微不至等等,在权力面前根本一文不值。换句话说,自从没藏峨博把谅祚扶上帝位,他就不是在抚育外甥,而是在养虎了。养虎必定为患。实际上,别说是老虎,就是只绵羊,天天喂着权力长大,也一样会吃人。
那么,没藏峨博有没有生还的可能呢?
老实说,很难的。当兄妹俩费尽心机杀了元昊,再拥子登基、擅权专政,这就已经是条不归路。谅祚虽是皇帝,却只是个婴儿,他们揽权专权、打击异己、拉帮结伙几乎就是必然的。为了宣扬正当性,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以天子之名。这就动了他们不该动的东西。
如果没藏峨博识大体、知进退,待谅祚长大,毫无保留的及时将权力还给天子,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最理想的结果,是天子承认他的功绩,那他便是西夏的周公。可惜,翻翻历史,打着周公幌子的人很多,真正做成周公的又有几人?
再想想,手握一国乾坤、睥睨天下豪杰,最后却要拱手让给别人,天下有几人能做到?皇权之下,即便父子相继,老皇帝也是手握权力到死。父子尚且如此,何况舅舅外甥?至于舅舅的养育之情、拥立之功。对不起,这都不算数。
所以,没藏峨博恋栈权力,不愿放手,也是人之常情。或许,他只是想再拖一拖,或者再谈一谈价码。没想到,谅祚一刻也不愿意多等,抓住机会就快刀出鞘稳准狠,没有丝毫犹豫怜悯。
李元昊的儿子,果然非同寻常。
没藏峨博当年借刀杀人,要了李元昊的命,借来了十几年的权力和富贵。如今,元昊的儿子再拿回去,好像也挺公平。想明白这点,他也该平衡了。当然他还是亏了,毕竟元昊只是一条命,没藏家却是几百口。
当然,如果黑云在世,依旧是太后,局面或不至于这么惨烈。
不过,也未必。毕竟,这甥舅俩都是刺杀黑云的嫌疑人。
实际上,只要进入权斗模式,杀戮开启,不决出胜负、杀至最后一人,根本就停不下来。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2)
现在,只剩下了李谅祚。
太后死了,国相死了,西夏的权力之巅,只剩下了皇帝。
谅祚,踏过舅舅满门尸骨走向亲政,西夏无人不侧目。单此一击,就是最好的立威之举,也是献给亲政最好的大礼。
说来挺可悲的,人类进化了这么些年,立威的方式和猴群依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都是赶走最大的权威,才能成为新的王者。
亲政的谅祚,有权威、有精力、有想法。他似乎是憋足了劲,内政、外交、军事全线出击。一时间,如旋风般席卷西夏大地。
内政上,他重用梁氏姐弟。
亲政不久,他就赐死了表妹没藏皇后,迎娶表嫂梁氏,立其为皇后,并重用梁氏的弟弟梁乙埋。西夏新一代外戚权臣,正式开始登台表演。
同时,他还对官僚机构进行改革,参照物就是大宋,目的就是集中权力。增加汉族官员的比例,任用汉人担任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等官职。有意思的是,他在遣人向宋朝进献特产时,居然自称宣徽南院使,弄的宋朝君臣莫名其妙,只好下诏告诫他不要僭越称号。实际上,宋朝册封他的是夏国王。估计这是少年天子的恶作剧吧。
外交上,他全面向辽、宋靠拢。
可惜,向辽的靠拢效果并不理想。他三番五次向辽国求娶公主,都被辽人拒绝了。实际上,辽人不仅拒绝,还将他所求的公主嫁给了吐蕃首领。要知道,当时吐蕃和西夏正闹的剑拔弩张。很显然,辽人这是在玩挑拨两狼相争的伎俩。
还是宋人好说话。眼见谅祚态度谦卑、言辞恳切,宋人也就满意了。岁赐一分不少,边境榷场重开,使节来往频繁,进贡加走私,党项人赚足了好处。
军事上,他主要是与宋、吐蕃作战。
没错,谅祚确实是向宋开战。他玩的还是两手棋,一方面行礼如仪,保持同宋的正常往来,每到新年、仁宗生日等,都派使节去东京恭贺纳贡。同时,他又不断在边境挑起争端,甚至御驾亲征,搞得烽烟四起。党项领袖们,似乎天生就会装蒜,搞两面派,反复无常。
这看似矛盾的举动,背后都是利益在作祟。在谅祚看来,如果能用武力抢到好处,那就直接抢;如果军事受挫,那就去东京用谦卑的态度再去要。哪招管用就用哪招,绝对的实用主义。他这种斗而不破的玩法,让大宋君臣非常纠结,好在军事冲突规模不大,宋人积极反击的同时,大体上还是忍了。
对待吐蕃,西夏态度非常强硬。在莫藏峨博主政时,夏军就曾主动攻击吐蕃的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市),被吐蕃首领唃厮啰击败,唃厮啰还顺势攻入夏境,大掠而归。谅祚继位后,乘着辽与吐蕃闹矛盾,再攻青唐城,又被击败,只好悻悻退兵。后来,吐蕃内乱,其大将带领兰州附近土地归附西夏,让谅祚捡个大便宜。此后双方虽时有军事冲突,谅祚也并没有太大作为。
总体来说,没藏兄妹主政时,主动挑衅较少,与辽、宋、吐蕃的边疆都相对安稳。谅祚亲政后,四处出击、到处点火,不过数年,就搅得各国不得安宁。
这是一种策略和战术。正是在这挑衅、进攻、和谈,再挑衅、再进攻、再和谈的过程中,谅祚迅速地成长成熟。他锻炼了政治手腕和军事技能,更是借机整合国内力量,消灭不臣,巩固帝位。至于挟敌自重、挟敌立威、挟敌固权,那些雄主们常玩的套路,少年谅祚无师自通,玩得炉火纯青。
打了几年交道,辽、宋、吐蕃不得不承认,谅祚天资聪颖、多谋善断、文武全才,是个极难对付的可怕对手,假以时日,待其羽翼渐丰、筋骨强劲,超过其父李元昊也未可知。
看起来,又是一代雄主在成长。可惜,却是个短命的。公元1068年,亲政七年后,李谅祚驾崩,年仅21岁,庙号毅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3)
西夏的君主们,似乎都着了魔咒。
他们几乎都无缘寿终正寝。
李继迁,中了吐蕃诡计、死于乱箭之下;李德明,身体健康却突然驾崩、令人可疑;李元昊,夺子之爱,被太子削鼻而死;李谅祚,英年早逝、死因不明。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李谅祚的一生,不仅过于短暂,而且命运多舛。虽是帝王,却也是个可怜人。
他的出生便是传奇,是元昊和黑云偷情的结晶,出生于行猎途中的两岔河边。1岁时,父亲抢了哥哥的女人,被哥哥杀了,没了父亲。9岁时,母亲或是喜新厌旧被情夫所杀,或是争权夺利被舅舅杀了,又或是他自己干的,总之他又没了母亲;14岁时,他族灭了舅舅,开始亲政;21岁时,正青春,却不明不白的离世。
他的人生,前14年,生活在母亲和舅舅的阴影下,只能被动地接受所有的安排。这时的谅祚,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意志,其面孔是模糊不清的,似乎只是一个摆设。
他真正的生命,只有七年,从14岁到21岁。这个七年,还是他在族灭了舅舅之后拼出来的。这也是他生命的转折点。
十四岁的少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去谋划实施那样的雷霆攻击,都是不容易的。而且攻击得手后,迅速将对手诛杀殆尽、斩草除根,没有一丝犹豫和纠结,尤其令人惊叹。要知道,对手是至亲,是抚养他长大的亲舅舅。
舅舅也并非无能之辈。算起来,自元昊死后,没藏峨博掌权14年,权倾朝野,朝廷上下、军队内外都是他的人。即便这样,他还是输的一败涂地。这不能简单地用无能来解释,只能说李谅祚太厉害。
这位少年天子,冷静、冷酷,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多年来,他克制隐忍,形同透明人,一朝抓住机会,凌厉迅捷,根本不给对手丝毫机会。
诛灭权臣,夺权亲政,这是谅祚人生最高光的时刻。这也让人忍不住地去想,如果老天多给他几十年,其人生最点又将会是怎样?至少对辽、宋、吐蕃等,未必是好事。
也正是英年早逝,在政治遗产上,他没留下太多东西。在对辽、吐蕃上,没有太大作为。在对宋关系上,他时而挑衅、时而恭敬,显得很矛盾。
值得一说的是,在频频骚扰大宋的同时,他又十分倾慕中原文化。对父亲费尽心思制定的党项礼仪、服饰、发饰,他都看不上,能废的都废了。相比胡服毡帽、骏马弯刀,谅祚更喜欢诗词歌赋、章句小楷。生活中,他更爱行汉家礼仪,宽衣大袖、峨冠博带,飘飘然,俨然汉家天子。
也正是自谅祚开始,到底是行汉礼,还是行蕃礼,在西夏朝堂上来回的翻烧饼,成了西夏国内政治的风向标。
说起来,李谅祚和宋哲宗有诸多相似之处。
谅祚生于公元1047年,哲宗生于公元1077年。
两人都是幼年继位、英年早逝,哲宗23驾崩、谅祚21岁离世。继位之初都大权旁落,压制哲宗的是祖母、压制谅祚的是母亲和舅舅。哲宗16岁亲政,谅祚14岁掌权。不同的是,哲宗是祖母去世后自然亲政,谅祚的权力是拿刀夺回来的。两人亲政时间都只有七年,执政路线都充满了叛逆和年轻人的凌厉,在朝政上都不惜大翻转,急切地渴望建功立业。
不同的是,谅祚有子,皇位传给了儿子;哲宗无后,皇位传给了弟弟,也就是徽宗。
李谅祚死后14年,徽宗赵佶出生。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去不远,赵佶应该熟悉谅祚的故事。不知同为帝王,对谅祚的一生,他会作何感想。
可能,他也会同众人一样,好奇谅祚的死因。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4)
谅祚死的有些蹊跷,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在宋夏前线被箭射死的。按理说,两军交战,射杀对方君主,这是天大的功绩,定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可惜,哪场战斗,何时何地,史书里均无明确的记载。
也有人说,他是在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之战中箭,后因箭伤而死。但是,他中了多少箭,具体中箭的部位,中箭后多久去世,这些细节都没有。当年宋太宗伐辽时腿部中箭,并最终因箭伤复发而死,细节都是很清楚的。同为帝王,谅祚箭伤而亡的说法,显得过于潦草了。
也有人说,他是暴病而亡。21岁的年轻人,体格健壮、龙精虎猛,多次带兵出征,没来由的,哪来的暴病呢?就算是有急症,什么病呢,也没人说得清。
总之,谅祚死的诡异,甚至莫名其妙。
我们还是回到历史的现场,再反复推演下。
谅祚多次领兵出战,每战必亲临前线,甚至冒着箭矢滚石亲自冲锋。如此之下,他受伤中箭,也并非不可能。不过,以西夏冷锻甲的精良,只要不是要害部位,箭伤就不足以致命。何况,他贵为天子,有顶级的医疗护理,再加上年轻,似乎不应该因箭伤而丧命。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谅祚确有中箭之事,但最终致命的,却并非是箭伤,而是有人利用箭伤做了文章。
毕竟,受伤了就要医治,就要服药疗养。
这对于有心人,就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对此,宋人心知肚明,当然不会吹嘘这功绩。最重要的是,动手的人后来主政西夏,对谅祚之死讳莫如深,他的真正死因便就成了禁忌。
从道义上来说,辽、宋作为西夏宗主国,对于谅祚之死,理应过问,甚至兴师问罪。可是,谅祚多年来到处点火,如今骤然离世,辽、宋内心窃喜,也就懒得较真了。
西夏讳莫如深,辽、宋装聋作哑。
李谅祚,英姿勃发,居然就这么含含糊糊地走了。
想想挺可悲的。有时候,那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们,反而不如老百姓,死都死的不明不白。
问题是,如果真是有人做了手脚,那么谁有这样的胆量、能力和机会呢?
最大的可能,是一对姐弟,梁氏姐弟。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5)
至于主谋,则可能是姐姐梁氏。
这位当年的表嫂,后来的皇后、太后,就是西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梁后。有大就有小,后面还有小梁后。虽分大小,却都是狠角色。
大梁后,西夏梁氏家族几十年辉煌荣耀的开启者。由一位女人,开启一个家族繁盛,这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只是,大梁后的荣耀之路,走的异常崎岖坎坷、惊心动魄。
她出生汉人,祖上不可考,先祖客居凉州多年。关于其出生,史书含糊其辞,有人说出身世家大族,也有人说就是普通汉人家庭。不过,有一点确信无疑,那就是她有着令人目眩的容貌。据说,见过她的人都无比惊叹,得许久才能缓过神来,这个女孩太美了,不似人间女子。美丽之外,她周身还散发着深入骨髓的媚气,举手投足间勾魂摄魄,让人神魂颠倒。
这么巧,又是凉州,没藏黑云就是凉州人。
看来,凉州盛产绝色美女。根据推测,梁氏大约出生在公元1044年,如此算起来,她比黑云小十多岁。她懂事开始,黑云就已是西夏太后。有了黑云的榜样,凉州人生男不足喜、生女以为贵。凉州,作为黑云的故里,城里流传都是她的传奇故事。小梁氏,正是听着黑云的传奇长大的,耳濡目染之下,她的心里有了颗种子。
像黑云一样,她的美盛满了凉州,并散向了整个河西走廊。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于道,却都被梁氏拒之门外。没有解释,也无需解释。她虽小小年纪,却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也知道在等什么人。
直到有一天,凉州城里来了个大人物,国相没藏峨博。
没藏峨博是读书人,他自然知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的道理。对很多权臣来说,富贵还乡几乎是人间的顶级享受,也是弄权的意义。他的车驾堪比天子,随行的队伍浩浩荡荡,遮蔽了凉州的街道。峨博的长子,也随父亲回到了家族发迹之地。
父子俩回到凉州,自然听闻了梁氏的芳名。毕竟,她的美艳娇媚,已是凉州城的奇观。终于,峨博的长子登门求见,梁氏破例见了他。只是见面的刹那,这位京城里最有权势和未来的年轻王公,便被她迷得难以呼吸。他自幼生在国相府,环肥燕瘦、阅人无数,能在瞬间带走他的魂魄的女人,却只有梁氏。
14岁的梁氏,被急切地带到国相面前。还好,没藏峨博不是李元昊,他虽惊讶、惊叹梁氏的美,却还是同意了儿子的婚事。
梁氏,上了没藏公子的车驾,沿着当年黑云走过的路,挥别了凉州城,穿过戈壁大漠,踏进了首都兴庆府。
梁氏与黑云一样,都嫁入了西夏最有权势的豪族,彼时的野利家,今天的没藏家。不同的是,黑云是给野利王做妾,她则是国相长子的正妻。
如此看来,她们的起步在伯仲之间,甚至梁氏还略高。
从此,她便生活在了国相府,京城最豪华的宅邸。这里有着弯弯曲曲的长廊、波光粼粼的池塘和树林掩映的亭台,这里房间无数、奴仆成群,人人锦衣玉食、衣冠楚楚。14岁的梁氏,似乎走进了人间仙境,而她就是那不染烟火的仙女。
儿时梦想,一朝成真。
所有人都说,只有这样的生活,才配得上她的绝世之美。
她心里的那颗种子,发芽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的见识,是建立在不同的平台之上的。
做了没藏家儿媳的梁氏,应该是见过姑妈没藏太后的。
没藏太后,比她想象的要更年轻、更漂亮、更艳丽,美的让她有些自卑、不敢直视。最重要的是,身为太后,黑云的周围似乎被一片光所笼罩,高高在上、如在云端。
这片光,就是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
没藏太后,看她的眼神也很奇怪。那眼神里有回忆,似乎看到当年的自己,那眼神里也有苦涩,哀叹岁月的无情,那眼神里还有惊叹,惊叹梁氏的妖媚。
见识皇宫,见过太后,再回头看依旧金碧辉煌的国相府,还是灰暗了许多。再来看自己的丈夫,众人眼中未来必将接任国相的最有前途的官二代,似乎也没有了耀眼的光环。
她知道,皇宫里面还有位少年,是皇帝,真龙天子。
是皇帝,说起来也是表弟。天子表弟,又该是怎样的风采?
她不禁在心里,设想了无数个如果和假如,如梦境一般。在梦里,她无比的畅快和幸福。可惜,梦,很快就醒了。年轻的皇帝迎娶了皇后,正是峨博的女儿,也就是梁氏的小姑子。
没藏皇后,才是梦中人。不过,对嫁入皇宫做皇后,小没藏妹妹觉得天经地义,有些扭捏磨蹭,言语间似乎还有些不悦。这更让梁氏心里发苦。
人世间总是这样。有的人生下来,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就会过上别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拿到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还好,这世界也有它公平的一面。有人靠出身拿到的东西,有人靠智慧、靠拼杀、靠机谋,也一样能拿到。只不过,有人笑在前面,有人笑在后面,如此而已。
嫂子去见小姑子,这是梁氏进宫最好的理由。
于是,便有了那场相遇,在那个令人终身难忘的下午。
表弟遇见了表嫂。一个13岁,一个16岁。一个是有皇后的少年天子,一个是有夫君的豪门贵妇。然而,最是那惊鸿一瞥,回眸一笑,一切都将改变。
是偶遇,还是天意?或许,谅祚认为这是天意;而表嫂,却未必这么想。这场看似的偶遇,或许正源自精心的谋划。
或许,这根本就是一场野心勃勃的劫杀。
劫的就是皇帝的心,武器就是她的美艳。
谅祚,被毫无悬念的一击而中。他虽贵为天子、富有万里江山,在梁氏面前,却像个穷小子般的怯诺,甚至不敢看她。梁氏的光芒,让他有些目眩,梁氏的芳华,让他几乎窒息。更要命的是,在那急切、匆忙、慌乱的碰撞时刻,表嫂的娇媚、温柔和万种风情,让他无论作为帝王、还是作为男人,都有了极致的愉悦。
一个用身体布下天罗地网、一个用权力种下地久天长。从此,皇帝表弟、贵妇表嫂,两人神魂颠倒、魂牵梦萦,如胶似漆、忘乎所以。这世上已没有任何人,能够隔在他们中间。深陷表嫂不可自拔的少年天子,愿意送给她世间所有的一切。是的,是一切。
表弟意乱情迷,表嫂却始终清醒。
这时候,黑云已去世,太后寝宫已空置。每每路过,梁氏都忍不住地向那里张望。她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
或许,是时候迈出第一步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7)
而这第一步,最关键,也是最难的。
要知道,梁氏原本是没有机会的。
黑云死后,峨博迅速把女儿嫁给谅祚,就是来占位子的,先是皇后,继而太后。在峨博看来,这是非常平坦的一条路。
他希望用女儿来栓住天子,助他继续独揽朝政。可惜,这位没藏皇后实在太弱,距离姑妈和父亲的手腕智慧相去甚远。她不仅拴不住谅祚的心,甚至连个内应都算不上。
当然,也可能是她天生富贵,根本不屑于甚至看不上谅祚。毕竟,她从小就知道,谅祚的皇位是没藏家给的。让她去取悦讨好谅祚,门都没有,对他的一切,更是毫无兴趣。她像所有的世家贵族千金一样,肆意畅快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看着娇宠的没藏皇后,梁氏太不甘心。
这样的人也能做皇后?她反复地问自己。如果说,起初梁氏还些许的内疚和担忧。在她进宫次数越多、与谅祚缠绵越久,看的越多、想的越深之后,这些情绪慢慢就淡了。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无路可退、没有选择了。
实际上,她面临的形势非常凶险。
险在泄密。偷情这种事,无论多么隐蔽,大白于天下,都是迟早的事。何况是天子偷情,更难掩天下人耳目。一旦泄露,峨博有所顾忌,未必会跟谅祚翻脸,但辱及家门的梁氏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即便峨博忍痛割爱,将梁氏送给谅祚,但顶着偷情的帽子进宫,时过境迁,梁氏的未来也不乐观。
险在失宠。在情感上,男人容易动情,女人比较长情。男人的情感有如潮水,有涨有落,来的快、去的也快。聪明的女人,知道把握涨潮的机会,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等到退潮时,可就是两手空空了。只有无知的蠢女人,才会迷信自己的容貌,以为潮水有涨无退。不错,这跟容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新鲜感。男人移情别恋,往往不是因为旧爱不再美丽,而是没了新鲜感,失去了探索的激情和欲望。
说起来,在这场刺激的偷情游戏里,双方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对谅祚来说,刺激的是神经;对梁氏来说,刺激的是玩命。既然已经在玩命,她就想豁出去赌把大的了。
要赌,就得有本钱。眼下她最大的本钱,就是谅祚对她的迷恋。她只有牢牢抓住谅祚,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梁氏的选择,可能是应急反应,更有可能是天生的智慧魄力。有时候,人在到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如何解决问题,也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比如说,补救性思维和开创性思维。前者,是被动应对问题,在旧有的框框里缝缝补补,立足于去掩饰问题、抹平问题。后者,则是跳出问题本身,从更高的维度,在本质上改变问题的性质,于彻底消灭问题中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仆人监守自盗,都偷了主人的银子。一个想着做假账掩饰,结果被识破,这是补救性思维。一个趁乱放火再帮忙救火,不仅不用担心银子的事,还因为救火用功,得了主人的赏,这便是开创性思维。
梁氏,就是开创性思维,这也帮她走出了新天地。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没藏峨博张扬高调,全家开会讨论谋反。梁氏及时入宫告密。李谅祚立刻发兵,族灭了舅舅满门。
没藏氏谋于密室,意图弑君谋逆,梁氏大义灭亲、通风报信,皇帝快刀出鞘,平定叛乱。两个偷情的人,都为国家立下了功勋。
后来的梁太后,就是这样对史官讲的。史官则如实记下。
听上去,却更像是个故事。
问题是,你信吗?
可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你信不信。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8)
梁氏的选择,代价就是夫家没藏氏的滚滚人头。
这样的成本,高的让人窒息。能如此行事的人,该是怎样魔鬼的心肠。可偏偏有时候,魔鬼却有着天使的面容。
不过,要是论实效,她这个方法确实更彻底、更高效。不仅拔除了悬在头上的利剑,还为自己赢得了新的天空。只是,实在太残酷了。这样残酷的事,可能是压力之下的应急反应,但更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周密的谋划。
说起谋划,未必只有她,应该还有谅祚。
梁氏入宫后,得到了谅祚更加的宠爱。因为这个女人,悬在他头上的剑也没有了,还一举收回皇帝大权,开始了亲政之路。这时,梁氏已不仅是个女人,更是个坚定的、立下奇功的盟友。如此佳人美妇,怎能不爱?
想起来了,此时宫里还有个多余的人,便是没藏皇后。这是谅祚和梁氏都无法容忍的人。谅祚无法容忍的,是她姓没藏,这是必须要死的姓氏。梁氏容忍不了,是她的名位,这是必须要腾出来的位子。
皇宫最是名利场。自出生那天起,没藏氏见到的就全是笑脸。入了皇宫,母仪天下,又有家族的强力外援,她更是阅过了世上所有的笑容。可这一切,随着没藏家族的覆灭戛然而止。那些笑脸转眼就是冰霜,不过短短数日,她居然也尝遍了这世间所有的冰霜。有的人,注定只能活在云端,凡尘的日子一天也过不了。没藏皇后终日以泪洗面,多次欲自裁,惹得谅祚大怒。
很快,没藏皇后,这个曾经无比高贵、如今却无比多余的人,被赐死了。史书里,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年龄,也没有留下她任何的只言片语。她只是存在过,千真万确的存在过。
算起来,自元昊称帝以来,谅祚和没藏氏的婚礼,是帝国的首次皇帝大婚,她是西夏第一位被以皇后之礼迎进皇宫的女子。以她父亲当年的权势,那该是怎样盛大的婚礼啊。
遥想当年,那喧嚣繁华的京城、粉饰一新的皇宫、高朋满座的相府、张灯结彩的街市,该是兴庆府百年未有之盛事。大婚的日子,多少人涌上了街头,踮起脚张望那豪华的车驾,多少人庆幸能够目睹这平生难遇的盛景,又有多少少男少女在这盛大的婚礼前许下心愿。
那时的没藏皇后,就像飘落凡尘的仙女,被所有的人羡慕、惊叹、仰视。曾以为这样的繁华,必会天长地久无绝期。可惜,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年。四年后,繁华零落成灰,风吹起,了无痕。
没藏氏,含着金钥匙出生,金枝玉叶、贵不可攀,曾经的喧嚣扰动着天下,最终却卑微地、无声无息地死去,如同一片枯叶,在深秋的黑夜里无声的飘落。
没藏皇后,可悲又可怜的人。后世西夏史官,对她多有不忍,提及时仍称其为故后,算是留下了最后的人间温情。
不知,梁氏有无送小姑子最后一程?想来她是不会的。
她很忙,忙着皇后的册封大典。
那颗埋她在心里多年的种子,终于开花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9)
做了皇后的梁氏,终于超越了没藏黑云。
实际上,直到元昊驾崩,黑云也是没有名分的,她不过是皇帝背后的女人,她没有做过哪怕一天的皇后。这是黑云终身的遗憾,也是她走上权力之路的硬伤。
太后的权力和尊贵,有两个来源,一是母以子贵,一是妻以夫贵。两者至少有其一,但两全则更加齐美。无疑,黑云太后是缺项的。曾经卑微的身份,是她无法更改的。
有人或许不服,毕竟当年黑云是元昊最宠的女人,这难道不是合法性吗?当然不是,在权力的逻辑里,爱,是没有合法性的,也不为权力所承认,权力只承认以国家信用背书、用礼法程序赋予的身份和名位。
所以说,梁氏超越了黑云。在谅祚的宠爱下,她拥有了庄严、隆重、盛大的皇后册封大典。这场大典是告别,抹掉了她过去的一切;这场大典是开始,向世人宣誓了她无比的尊贵。
如此,梁氏该心满意足了吧?在某一刻,她应该知足了。走过步步惊心,趟过尸山血海,等的不就是这天吗?
不知道,夜深人静之时,身在富丽堂皇的皇后寝宫,她是否也会从噩梦中惊醒?也许不会。尽管做了皇后的她,不过十七岁,看似如花的年纪,却早已是铁石的心肠。
有人会疑惑,十几岁的女孩子,真的能够为了权势富贵,就去精心布局、策划一场艳遇,再因势利导、借刀杀人,灭了夫家满门,这可能吗?
有此疑问,只能说人们常心存善念。不过,历史却经常告诉世人,人们能看见善的高度,却无法揣测恶的底线。
当然,还有种可能,就是她和谅祚的私情,并非出自她的精心策划,而是半推半就的从了皇帝。即便如此,那之后没藏家被灭族,她也脱不干系。回头来看,无论是出于恐惧的告密求生,还是从头到尾的步步为营,梁氏都是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如果是合谋,谅祚和她,都是彼此借用的最锋利的刀。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斩草除根后更无法翻案。如今,她已经当上了皇后,所有的事,也都有了标准的说法。
当了皇后的她,常去黑云太后曾住过的宫殿,她在里面流连,仔细寻找黑云留下的气息。那是权力的气息。这样的气息,再次唤醒了她心里的那颗种子,想着有朝一日搬进来住。那样的话,她的人生,就能彻底的追平没藏黑云。
当上太后,她至少还有两步要走。
首先,她得生下皇子,这几乎是必要条件。不过,这不是问题,在没藏家被灭门的时候,她已经有了身孕。如果为她的狠心找个理由,这或许能算上一条。
她要做的,就是每日祈祷生下个男孩。
数月后,也就是公元1061年冬天,梁氏分娩,果然是个男孩。这年谅祚不过14岁,便有了嫡长子,取名李秉长。
梁氏,再赢黑云一招。当年,黑云是偷偷摸摸地在行猎路上生下了谅祚;而如今,梁氏是在皇宫里,在朝野上下的祝福下,在各国使节的祝贺里,以皇后之贵生下了嫡长子,帝国最合法的继承人。
想想看,老天真是厚爱梁氏。有了皇帝的宠爱,登上皇后之位,又有了嫡长子加持,她的太后之路,几乎是条平坦大道。从此,她甚至什么都不用做了,只需静静等待就好了。
当太后的第二步,就是等皇帝驾崩。这年梁氏17岁,谅祚才14岁,她以为还要苦等很多年。
没想到,不过七年,她就等来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90)
谅祚中了箭伤,由前线归来。
对于皇后来说,这原本是个表现夫妻情义的好机会。
可惜,这时的梁皇后,对谅祚已无多少情义。同样,谅祚对她也早已没了多大兴致。当年的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早已是陈年旧事了。
谅祚有元昊的雄才大略,却也继承了父亲的花花肠子,是个没有克制的酒色之徒。不仅宫中美女无算,他还常常随意出入大臣府邸,强行霸占他们的妻女。大臣如敢露不愠之色,谅祚就会抽刀杀人。一时间,臣下人人自危。
谅祚如此行事,备受冷落的梁氏岂不伤心?可惜,女人对男人没有了吸引力,也就没有了约束力。她对谅祚,别说劝诫,就连不合心意的话也不敢多说。谅祚对她,一言不合,轻则拂袖而去,重则怒目而视。眼神里,寒气逼人。
很显然,梁氏原本以为平坦的太后之路,已然危机四伏。谅祚才20出头,未来还会遇到怎样的女人,干出怎样出格之事,她和秉常的命运将如何,梁氏心里完全没底。
太子,未必就能当上皇帝;皇后,也未必就能当上太后。这些历史的常识,想必梁氏也是很清楚的。而未必的背后,一脚踏空就是万丈深渊。
当然,她更清楚自己当年是如何上位的。假以时日,有人如法炮制、照葫芦画瓢,也完全有可能。毕竟,凉州还在,即便凉州之外,天下绝色也是一拨一拨地在生长。她终有年老色衰之时,而谅祚对美色的兴致却丝毫不减当年。
或许,这时候,她也会想到皇宫里那些曾经的女主人们,比如野利皇后、没藏皇后。她们的结局,会是她的未来吗?
空前的危机,摆在了梁氏面前。她后背发麻,冷汗涔涔。
不过,不要忘了,她擅于开创性的思维。在此之下,她借着给谅祚医治箭伤的机会从中做手脚,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这时候,她已经有了很好的帮手,弟弟梁乙埋经过几年的锻炼已是文武全才,梁家的子弟们也都在军队、朝堂上占据着显赫之位。
当然,这些都只能是揣测,没有任何实证。谅祚死后,梁氏姐弟迅速接管朝政,专权十余年,并且实现了权力的代际传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自然会抹平所有曾经的痕迹。
就这样,西夏第二位天子,不明不白的死了。
如此,梁氏终于追平了黑云,成为了西夏太后。
她心里那颗种子,终于枝繁叶茂,长成了大树。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91)
公元1067年12月,谅祚驾崩,七岁的儿子秉常继位。这是西夏的第三位皇帝,后世称夏惠宗。
新帝继位,西夏进入大梁后姐弟的新时代。这看似不合逻辑的表述,正是历史的现实。
从偷情开始到做皇后七年,梁氏为谅祚生下了两个孩子,秉常是长子,还有个女儿。秉常自幼由母亲抚养带大,他从小就很少见到谅祚,父亲的角色是模糊不清的。梁氏强势霸道,安排了所有的事情,这也造成了秉常性格软弱、优柔寡断。对母亲,他依赖而且畏惧,心有不满又不敢明言。
至于女儿,十多岁时由梁氏做主,嫁给了吐蕃首领以靖边疆,算是为母亲和舅舅巩固权力做贡献了。
天子年幼,太后摄政顺理成章。弟弟梁乙埋被任命为国相,一众梁氏子弟也都鸡犬升天、官升爵长。梁氏姐弟,终于登上当年没藏兄妹的高度。
登上高位的姐弟俩,不禁举目四望,由国内到国外。
这个年份,天下不太平。年初,宋英宗去世,十八岁的神宗继位。宋、夏两国骤逢大变,都是新主临朝,原本就脆弱的宋夏关系,迅速变得紧张而微妙。
说到对宋关系,梁氏的汉人身份就更显得微妙了。所有人,尤其是西夏的皇族们,虽然迫于梁氏的权势暂时低下了头,但心里未必屈服。观察梁氏对宋的态度,是他们决定下一步行动的重要依据。不久,他们就有了块试金石。
这时,在宋将种谔的威逼利诱下,西夏重镇绥州(今陕西绥德)守将嵬名山献城降宋,边境门户大开。这在西夏国内激起滔天巨浪,皇族及部落首领们指责宋人背信弃义,借此纷纷要求与宋开战。
是战、是和,考验着梁太后。这年,她不过23岁。
宋朝国内也很紧张,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想借此观察梁氏的政治立场,毕竟她是汉人。
很快,梁太后便出招了。她回避边境问题,反而将着力点放在朝堂,全面废止了谅祚时期的汉礼,代之以番礼。此举一出,西夏贵族一片叫好声。
紧接着,梁太后派使节到东京,以藩属国的谦卑请求大宋容许西夏在国内行番礼。虽说是典型的先斩后奏,但是言辞恳切,卑躬屈膝,宋朝君臣收下面子,也觉得颇为舒坦。
稳住了国内、也稳住了宋人,梁氏稍稍心安。
姐弟俩在酝酿着更大的动作。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抱歉,昨日有些特殊情况断更。
稍后继续!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92)
汉儿学得胡人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是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两句诗,不仅是唐末乱世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历史上很多身在异邦汉人的生活哲学。
对梁氏姐弟来说,汉人的身份,是注定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无法真正赢得党项贵族和军民的支持,也就无法牢牢掌控权力。换句话说,作为汉人,他们必须要证明自己比党项人更热爱党项。
如何证明呢?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向故国宣战,向故国的同胞举起屠刀,将故国的家园烧为灰烬。只有双手沾满故国同胞的血,身上背负故国的罪孽,才能证明与故国一刀两断,才能证明对党项的忠诚。
梁太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前期对大宋的隐忍和谦恭,不过是掌权之初的策略而已。
三年后,公元1070年,梁太后亲率30万大军,带着百日干粮,向宋朝边境发动全线攻击。是役,夏军几乎倾巢出动,铺天盖地向宋军袭来。
宋军猝不及防、连连溃退,夏军进军神速,兵锋直抵榆林城,距离宋朝边境重镇庆州(今甘肃庆阳)仅40余里。其先头游骑兵,甚至已直逼庆州城下。一时间,大宋举国震动。
这年,正是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次年,年轻的神宗皇帝雄心勃勃,正欲振奋精神、振兴国势,做一代大有为之主。面对夏军的攻势,神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想与之决一雌雄。
宋军正待全面反击,梁太后却主动撤军而去。原来,是旁边的吐蕃人,眼见西夏倾巢攻宋,便乘虚攻入夏境。夏军腹背受敌,恐国内有失,便匆忙撤兵。
预料中的宋夏大决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烟消云散了。梁氏的野心,神宗的抱负,都没有了勇武之地。不过,借由这次声势浩大的征伐,党项人对梁氏汉人身份的质疑,确实消减了很多。如此看来,梁氏还是大有收获的。
当然,宋朝君臣也彻底放弃了对梁氏的幻想。次年,宋军便展开了报复行动,目标罗兀城(今陕西榆林榆阳镇)。西北大将种谔发动突然袭击,夏军猝不及防,弃城而走。宋军据城之后,乘胜出兵攻击西夏重镇银州。国相梁乙埋亲率夏军主力迎战,宋军力战不支、连连后退,夏军复克罗兀城。
未几,种谔再度来袭。夏军三千精兵驻扎在罗兀城外的马户川,宋军派六千骑兵出战,双方展开了野外的对攻战。由清晨战至黄昏,夏军毕竟人少、渐渐不支,守将率残部退入城中死守。宋军组织敢死队,夜间攀城而入,双方展开巷战,最终夏军弃城逃亡。
罗兀城,经由双方几番激战易手,城池损毁严重。种谔为图长期固守,发动上万民夫加固城墙、修阔护城河,并在城外修筑几座堡寨互为犄角。安排妥当后,他将城池交由部将守卫,自己带兵回防延州。
得知种谔不在,来年梁乙埋亲率重兵卷土重来,守城宋军陷入苦战,城中军士伤亡殆尽,夏军再夺罗兀城。
至此,双方重新回到交战之前的防线,似乎是打个平手。不过,对西夏来说,战端一开,边境贸易停顿,国内经济民生受到重挫,民不聊生、民怨四起。梁太后恐引起更大的社会动荡,便主动遣使向宋求和。至此,梁氏主政后宋夏首次大规模冲突暂告平息。
这轮冲突,虽声势浩大,但双方损失都不大。对于梁氏、宋神宗来说,没有分出胜负是很难接受的,他们都憋着一股劲,想着要再较量。
果然,短暂的平静过后,宋夏间又掀起了惊天骇浪。

楼主:未央0810

字数:58015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8-10 21:38:58

更新时间:2021-03-21 11:54:32

评论数:108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