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新疆往事(连载)

新疆往事(连载)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新疆第一任巡抚刘锦棠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秋风知秋雨 2019-10-04 23:56:08
楼主,坚持下去。大家在等着你。
-----------------------------
谢谢鼓励,这段时间一直在写,不过工作上遇到些麻烦的事情,在处理,就写得少了些。所以还没来得及发!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民国时期

金树仁时代

第二十一章 重新洗牌

金树仁坐上新疆龙头的交椅上身心感到极度舒适。论德论才论资格,他同樊耀南和其他几个厅长都没法比。一不留神一下子跨越式的成了新疆的一把手,金树仁做梦都会被笑醒。
当然他信心满满,这个位子杨老师坐得了我学生一样坐得了,而且会做得更好!杨增新在位的时候,底下人对他的一些做法怨声载道,包括金树仁也是颇有微词。这下好了,牌打不好就重新洗牌呗!我的地盘我做主。
新官上任三把火,金树仁准备“放火”烧掉杨增新的糟粕,烧出自己的精华。

扩充军队

杨增新和其他军阀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他对军队全无好感,他认为军队是祸患的根源,并觉得“以暴制暴”解决不问题。所以一直推崇“攻心为上,以德服人。”。因此在位17年直到他遇刺身亡,新疆的军队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他实实在在玩了17年的“空城计”。当然财政困难让他不养兵也是一个原因。
金树仁通过军队的枪杆子让自己“黄袍加身”非常清楚军队的重要性。所以他再也不要玩什么“空城计”。他要自己的统治的城池绝对固若金汤!
前面我们说过,杨遇刺有可能是冯玉祥在幕后操纵,所以杨增新一死,甘肃冯系的军队就耐不住寂寞,开始在新甘边界蠢蠢欲动。这就更引起了金树仁的警觉。
兵力不够怎么办?金树仁说好办,一个字“招”!金树仁是甘肃河洲人,所以对甘肃籍军人格外“青睐”。在诛杀樊耀南的过程中,甘肃籍军人表现得格外神勇,所以金树仁觉得还是老乡靠谱!当然来新疆谋生的甘肃人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并不想充当炮灰,因此大部人不愿意被金树仁垂青,所以金树仁就只能强迫“锤”你,于是就采用“抓兵”了。
其他各省的人很幸运,没有入得了金树仁的“法眼”,所以该做生意的就做生意,该种地的就种地。原来杨增新所宠信的新疆本土回回兵,一样慢慢地也被淘汰回家卖黄面烤肉(新疆美食)去了。
陕甘人够倒霉,在新疆被金树仁抓兵搞得是鸡飞狗跳、东躲西藏、人心惶惶。
当兵吃粮,还得发工资。谁管发钱?政府没钱怎么办?金树仁说好办,一个字“印”!杨增新在位的时候对滥发纸币还是有个“度”,他的学生比他可豪爽得多,金树仁说钱嘛纸嘛,花嘛印嘛!
滥发纸币的结果是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的结果是物价疯涨,
1928年前,乌鲁木齐小麦每石(四百斤)需银票30两;大米每斗(四十斤)需银票4.5两;省票2.5两汇天津可兑换1块现大洋。到了金树仁上台一年后,小麦每石(四百斤)需银票55两;大米,每斗(四十斤)需银票8两;省票15两汇天津才兑换1块现大洋。
物价疯涨的结果是老百姓来扛!结果搞得民怨沸腾。
此外在整顿军队方面,金树仁新办军官学校,购卖先进的武器、置飞机,客观上在巩固国防的确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同主义

“早晨学会河洲话,晚上就把洋刀挎”,这是当时乌鲁木齐民间的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只要是金树仁的同乡,立刻可以成为军官挎上洋刀装逼。这是金树仁任人唯亲的真实写照。
在用人方面,金树仁实行“三同主义”,就是同族、同学、同乡!
首先他将自的亲戚亲信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他的五弟金树信担任了军务厅长,牢牢地把持着全省的军权;四弟金树智被派到喀什当了师长。就连金树仁身边的马弁崔肇基(随从)也一跃成了团长。真可谓鸡犬也升了天。
其次,在金大力提拔“七七政变”中的“功臣”。营长杜治国不仅替他老爸报了仇还被提拔成了旅长;教官张培元去了伊犁做了屯垦使;讲武堂教官冯梁成了俄文法政学校的校长;教官黎海如被派往塔城当了都统。
再次,金树仁将自已的同乡、同学和好友一律安排在军政要职上,包括各县县长,军队里的大小军官,清一色的甘肃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但是金树仁玩的比较过。金树仁也是属于“知识型”官员,任人唯亲不可取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我估计金树仁是看到杨增新因为杀李寅、夏鼎的事得罪了自己的同乡云南人,搞得云南人和他疏远,其他各省籍的官员对杨也是又怕又恨,怨声载道。杨实际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结果杨增新最终被搞得怎么死都不知道。所以金树仁希望吸取杨的惨痛教训,宁愿刀握在“自己人”手里,也不能交给不相干的人手里。
任人唯亲的弊端就是大部人“自己人”德才都是参差不齐的,无德无才的人就会狐假虎威,胡作非为,把这个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从而影响了整个政治生态。比如金树仁的五弟金老五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不仅贪污腐败还拉帮结派,玩弄权术,简直是一手遮天,俨然成了新疆的二把手。甘肃帮的人,见政界上其他省的人都坐了冷板凳,估计有些独孤求败的寂寞感觉,就开始自己相互倾轧拆台,狗咬狗一嘴毛。金树仁呢,由于足不出户,整天喜欢喷云吐雾这个陶冶情操的嗜好,所以似乎对官场这些事情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民国时期

金树仁时代

第二十一章 重新洗牌

金树仁坐上新疆龙头的交椅上身心感到极度舒适。论德论才论资格,他同樊耀南和其他几个厅长都没法比。一不留神一下子跨越式的成了新疆的一把手,金树仁做梦都会被笑醒。
当然他信心满满,这个位子杨老师坐得了我学生一样坐得了,而且会做得更好!杨增新在位的时候,底下人对他的一些做法怨声载道,包括金树仁也是颇有微词。这下好了,牌打不好就重新洗牌呗!我的地盘我做主。
新官上任三把火,金树仁准备“放火”烧掉杨增新的糟粕,烧出自己的精华。

扩充军队

杨增新和其他军阀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他对军队全无好感,他认为军队是祸患的根源,并觉得“以暴制暴”解决不问题。所以一直推崇“攻心为上,以德服人。”。因此在位17年直到他遇刺身亡,新疆的军队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他实实在在玩了17年的“空城计”。当然财政困难让他不养兵也是一个原因。
金树仁通过军队的枪杆子让自己“黄袍加身”非常清楚军队的重要性。所以他再也不要玩什么“空城计”。他要自己的统治的城池绝对固若金汤!
前面我们说过,杨遇刺有可能是冯玉祥在幕后操纵,所以杨增新一死,甘肃冯系的军队就耐不住寂寞,开始在新甘边界蠢蠢欲动。这就更引起了金树仁的警觉。
兵力不够怎么办?金树仁说好办,一个字“招”!金树仁是甘肃河洲人,所以对甘肃籍军人格外“青睐”。在诛杀樊耀南的过程中,甘肃籍军人表现得格外神勇,所以金树仁觉得还是老乡靠谱!当然来新疆谋生的甘肃人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并不想充当炮灰,因此大部人不愿意被金树仁垂青,所以金树仁就只能强迫“锤”你,于是就采用“抓兵”了。
其他各省的人很幸运,没有入得了金树仁的“法眼”,所以该做生意的就做生意,该种地的就种地。原来杨增新所宠信的新疆本土回回兵,一样慢慢地也被淘汰回家卖黄面烤肉(新疆美食)去了。
陕甘人够倒霉,在新疆被金树仁抓兵搞得是鸡飞狗跳、东躲西藏、人心惶惶。
当兵吃粮,还得发工资。谁管发钱?政府没钱怎么办?金树仁说好办,一个字“印”!杨增新在位的时候对滥发纸币还是有个“度”,他的学生比他可豪爽得多,金树仁说钱嘛纸嘛,花嘛印嘛!
滥发纸币的结果是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的结果是物价疯涨,
1928年前,乌鲁木齐小麦每石(四百斤)需银票30两;大米每斗(四十斤)需银票4.5两;省票2.5两汇天津可兑换1块现大洋。到了金树仁上台一年后,小麦每石(四百斤)需银票55两;大米,每斗(四十斤)需银票8两;省票15两汇天津才兑换1块现大洋。
物价疯涨的结果是老百姓来扛!结果搞得民怨沸腾。
此外在整顿军队方面,金树仁新办军官学校,购卖先进的武器、置飞机,客观上在巩固国防的确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同主义

“早晨学会河洲话,晚上就把洋刀挎”,这是当时乌鲁木齐民间的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只要是金树仁的同乡,立刻可以成为军官挎上洋刀装逼。这是金树仁任人唯亲的真实写照。
在用人方面,金树仁实行“三同主义”,就是同族、同学、同乡!
首先他将自的亲戚亲信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他的五弟金树信担任了军务厅长,牢牢地把持着全省的军权;四弟金树智被派到喀什当了师长。就连金树仁身边的马弁崔肇基(随从)也一跃成了团长。真可谓鸡犬也升了天。
其次,在金大力提拔“七七政变”中的“功臣”。营长杜治国不仅替他老爸报了仇还被提拔成了旅长;教官张培元去了伊犁做了屯垦使;讲武堂教官冯梁成了俄文法政学校的校长;教官黎海如被派往塔城当了都统。
再次,金树仁将自已的同乡、同学和好友一律安排在军政要职上,包括各县县长,军队里的大小军官,清一色的甘肃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但是金树仁玩的比较过。金树仁也是属于“知识型”官员,任人唯亲不可取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我估计金树仁是看到杨增新因为杀李寅、夏鼎的事得罪了自己的同乡云南人,搞得云南人和他疏远,其他各省籍的官员对杨也是又怕又恨,怨声载道。杨实际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结果杨增新最终被搞得怎么死都不知道。所以金树仁希望吸取杨的惨痛教训,宁愿刀握在“自己人”手里,也不能交给不相干的人手里。
任人唯亲的弊端就是大部人“自己人”德才都是参差不齐的,无德无才的人就会狐假虎威,胡作非为,把这个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从而影响了整个政治生态。比如金树仁的五弟金老五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不仅贪污腐败还拉帮结派,玩弄权术,简直是一手遮天,俨然成了新疆的二把手。甘肃帮的人,见政界上其他省的人都坐了冷板凳,估计有些独孤求败的寂寞感觉,就开始自己相互倾轧拆台,狗咬狗一嘴毛。金树仁呢,由于足不出户,整天喜欢喷云吐雾这个陶冶情操的嗜好,所以似乎对官场这些事情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振兴教育

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必须先行。
杨增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确存在较大的问题。难怪不少人抨击这一点抨击得厉害。当时全疆各县之只有一两所公立小学,而且人数很少,少数民族子弟上学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全疆只有迪化、伊宁有中学并且女子学校几乎没有。至于高级学府,就只有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大多学生都是官僚子弟。
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是在寺院里或是一些高等经文学院完成的。这里面的思想教育比较乌烟瘴气、误人子弟。不少思潮是宣扬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深受其害,产生了不少极端思想。杨增新对这些学校非常警觉,一旦发现苗头就坚决打击。一方面查禁学校聘用外国籍教师,一方面将一些妖言惑众的土耳其老师驱逐出境。总的来说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状况十分堪忧。
金树仁上台后开始对当时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扩充师范,建立无线电等学校;大力建设实业学校,分农、工、商、矿四科;全疆各县均设初等中学,凡住50户以上村寨,都设立小学一所;政府还资送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并且还多次派人到德国和日本留学。
1930年.金树仁将自己的儿子和同乡亲信(新疆皆为军政高官)的儿子共计五人作为首次派遣留学生去德国学习军事,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五公子”出国。此事引起了新疆社会各界强烈的不满和抨击。于是1932年金树仁不得不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录取了四名品学兼优者赴德国柏林留学。

发展经济

在新疆发展农林业、畜牧业方面,金树仁成立葡棉毛革土产公司,收购土产,转售洋行;他为改良马、羊品种,曾派专家到苏联购来纯种马、良种卷毛羊,在迪化、伊犁、巴里坤设立牧场,专饲繁殖。
新疆的羔羊皮驰名中外,尤其是一种叫紫羔的,在世界上算是知名品牌。金树仁便成立羔羊皮公司,实施垄断,低价买进,10倍价卖出,获取暴利。
为发展交通事业金树仁委托包尔汗从德国购置压路机6部,并拨其工兵修通473公里的柏油公路;继而又修通迪塔(塔城)、迪伊(伊宁)、迪阿(阿勒泰)、迪哈(哈密)等线,使省内各区公路互相联结。
为发展工业,金树仁通过报纸,吁请国内外资本家来新投资,兴办实业、建设边疆。如与德国合作,在新疆开采独山子石油;与西门子公司接洽,商请派工程师建立大型发电厂;从英国购买机器,并要求苏联提供机械设备和技术人才等。
政府还采用官办、官督民办等形式着手开采塔城、阿山和于阗金矿。1933年,塔城一带投入的淘金机就已有20余部。政府还开采拜城铜矿,孚远铁矿。
此外,政府还大力建设工厂,如火柴、洋蜡、毛织、制糖、造线工厂。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在新疆改土归流的唯一对象就是哈密。
前面讲过,民国以后,哈密沙亲王依然被特许拥有对自己地盘的土地和老百姓具有绝对的管辖权和生杀大权,哈密俨然成了一个“政教合的独立王国”。 显而易见,处于水深火热的哈密老百姓比其他地方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要大得多。杨增新执政初期,哈密铁木尔起义,为缓解民族矛盾杨增新就想着计划取消哈密王的特权,改土归流,对哈密进行直接管理和统治。但后来杨增新认为通过头目人控制少数民族属民比通过派官员治理方便的多。于是他便放弃了改土归流的想法。
现在想想杨增新实在是老谋深算,他清楚知道这个民族宗教错综复杂的区域,要么碰都不要碰,要么就得彻底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杨选择了前者,说明他对这个改土归流也没有充分的把握,改革搞不好就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良效果!
而我们的金 就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老师不敢触动机关,他偏要试一下!
1930年3月,沙木胡苏特亲王病故,他的儿子聂滋耳世袭爵位。这个王二代是个五毒俱全的货色,不仅残暴腐化,酗酒、抽大烟、随意强暴妇女是样样精通。哈密维吾尔的老百姓被沙亲王父子折腾得早已是民不聊生、痛不欲生。所以底下人提出改土归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金树仁一看机不可失!一来,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缓和民族矛盾;二来可以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第三,金树仁老乡情节比较严重,1929年甘肃大旱,不少人投奔到新疆,金树仁计划将哈密的土地拨给甘肃灾民,这样还可以开垦荒地,增加田赋。
作为哈密王的继承者聂滋耳听到风声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也跑到乌鲁木齐四处活动,试图取得省政府的支持继续当土皇帝。金树仁既然主意已定就不可能罢手,于是他一方面敷衍聂滋耳,并把他扣在迪化,让他担任什么省政府高级顾问;一方面他开始正式实施哈密改土归流的措施。
1931年,新疆省政府正式公布了哈密三个县土地开垦和田赋征收的办法:
一、哈密王府无偿劳役制度从此取消。
二、熟地,维吾尔人愿意耕种的可领地继续耕种,田赋从当年起征。
三、农民不愿意耕种的农田和荒地,均为荒地,由政府招其他人耕种。
看看以上的办法其实不错也没什么毛病。但是当时的新疆农业十分落后,生产工具极为简陋,往往是辛苦一年不少农民都不能自给自足,更不要谈什么上缴税赋了。所以法令一颁布,哈密的维吾尔农民就向政府请求缓期开征。但是地方政府不予理会。大部分人只有敢怒而不敢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宜禾县(现巴里坤县)县长瑞成安一碗水不端平,竟然以垦荒的名义擅自将熟地发放给自己的90多个甘肃老乡灾民耕种,并拨给他们耕牛、农具、种子,而且免交田赋两年。
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维吾尔老百姓的感情,引起了他们强烈的不满并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
金树仁估计还对改土归流的事情洋洋得意,殊不知新疆东疆这个地域向来就个是极不稳定的火药桶,他将老师杨增新当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吐哈民变镇压下去的情景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改土归流的政策不仅没有得到当地维吾尔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反而成了一条即将引爆整个西域的导火线。
不巧的是,有人竟然将它点燃了!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二十二章 东门失火

哈密,新疆的东大门,距乌鲁木齐东大约接近600公里。哈密自古以来和内地比较亲近,明末清初,哈密属于叶尔羌汗国的领地,叶尔羌汗国是黄金家族察合台的后裔建立的。1680年由漠西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灭掉了叶尔羌汗国,哈密又沦为准噶尔的地盘。1696年,康熙御驾西征噶尔丹,在大清和准噶尔之间,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做出了一个艰难而睿智的选择,精准站队倒向了清军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葛尔丹的儿子。最终,穷途末路的葛尔丹失败自杀。
因额贝都拉"有大勋于国",康熙封他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达尔汗",意思是哈密回部的最高首领,代表清王朝坐镇哈密,从而开创了233年的哈密回王史。
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后来哈密一直隶属甘肃省。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哈密改由新疆省管辖。
所以笔者以为哈密在新疆的各地州里不是太“新疆”。不少内地人除了自驾到新疆经过哈密,没听说先到新疆哈密旅旅游的。正如翻过天山到了南疆库尔勒,没人会感到真正到了南疆一样。
杨增新生前曾说过:我死之后,新疆必乱。
金树仁的确没有辜负杨增新的栽培,执政不到三年就印证了他老师的预言!
1931年初,哈密的维吾尔人发动了暴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随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新疆大乱。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先了解一下哈密的维吾尔人的历史吧。
维吾尔人的祖先是回鹘人,回鹘人是铁勒部(又叫高车)的一支,当时叫做回纥。铁勒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公元546年突厥人统一铁勒诸部,建立突厥汗国,后分裂成东、西突厥,再后来又建立后突厥汗国。公元744年,回纥联盟干翻了后突厥汗国,建立汗国,改名回鹘。势力范围覆盖整个蒙古高原。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所属部黠戛斯打败,所以回鹘只得南迁和西迁。南迁的部落和唐朝发生冲突,被消灭或降服,最终被同化。
西迁的回鹘部落分三路,一路迁至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甘肃的裕固族;一路迁葱岭西楚河、七河流域一带,建立喀喇汗王朝(现在的新疆喀什、阿克苏地区以及中亚地区)。他们和当地土著融合就是现在新疆喀什、阿克苏维吾尔族的祖先。
第三路迁至新疆吐鲁番盆地,建立高昌王国,成了今天吐鲁番、哈密维吾尔人的祖先。
众所周知,金树仁是个典型的“老乡控”,对自己的甘肃同乡格外的关怀照顾,所以他的同乡也从不让金 的失望,比如点然哈密事变导火线的就是金的同乡加亲戚张国琥光荣完成的。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这厮是个哈密小堡的驻防军连长,优点是胆色过人,感觉自己又是“皇亲国戚”,看中了当地的维吾尔美女,觉得娶她是看得起她,并且要强行入洞房。这就彻底点着了当地维吾尔人的怒火。
于是张连长的大喜之日成了他的末日,当天维吾尔人将张国琥和他的部下一并干掉。小堡事件发生后,哈密各地维吾尔人开始纷纷响应,和当地政府发生冲突。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马仲英逃亡记》中记载:大部分甘肃来的灾民也惨遭屠杀。
哈密王府的党羽正准备起事恢复王制,这下机会来了,他们的人马消灭了当地大部分驻军,获取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王府卫队的军官和加尼牙孜被推举为哈密东山反政府武装的首领。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两个维吾尔人。
和加尼牙孜(1889年-1941年),新疆哈密人,维吾尔族。此人是哈密王府的官二代,但是天生脑后有反骨,是个反叛的专业户。于是他在1907年,参加了反对哈密沙亲王的吐尔巴克暴动;1912年又参加了铁木尔领导的哈密起义。后来铁木尔被杨增新诱杀,起义失败,和加尼牙孜四处逃窜。最后他回到哈密向沙亲王谢罪,获得沙亲王的原谅,后被任命为王府侍卫队的副队长。
金树仁在哈密改土归流后,取消了哈密王的特权,也触动了和加尼牙孜和其他王府官员的利益。因此他秘密联络王府官员计划举事,碰巧哈密事变爆发,和加尼牙孜趁热打铁,四处联络维、哈、回各族长老和阿訇,成了哈密各地反对派的老大。
哈密师长刘希曾见到自己的“新疆白卡”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无问西东。只得故伎重演,学当年杨增新提出“收抚”条件:只要“变民”交出武器,政府既往不咎,他们提出的条件政府可以酌情考虑。
曾经参加过哈密铁木耳起义的和加尼牙孜说:唉你当我勺(新疆话,傻)的呢吗?还玩当年杨增新的那一套,交出武器,给行几个烤肉和馕哄一哈,找个机会再送我们去见胡大(去死)!在谈判中他们提出两点:第一,废除改土归流,恢复哈密王制,各县县长赶紧开台(走人);第二所有省军撤出哈密,由维吾尔部队接管。
金树仁说只要交出武器,其他都好说。和加尼牙孜说交出武器,门窗都没有!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新鲜出炉,快来围观!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谈不拢于是继续开打!局势一直僵持不下。
金树仁见事态继续恶化,就让师长刘希曾回乌鲁木齐一边凉快去,他调自己的儿女亲家阿克苏行政长朱瑞墀和旅长熊发友去继续残酷镇压。
打来打去,和加尼牙孜等人感到就有些支持不住了,只得派尧乐博斯前往南京向中央政府陈情,并寻求外部支援。
尧乐博斯(1889-1971),维吾尔族,新疆巴楚县人。此人身世比较曲折,小时候父母双亡,从此和自己的美女小姐姐相依为命。美女姐姐大概有着热巴和娜扎的容貌,先是嫁到喀什黄道台那里,后来黄道台获罪倒台被斩,姐姐又嫁给了哈密沙亲王的亲信当小老婆,尧乐博斯又跟着姐姐到了哈密王府。大老婆比较凶悍,小老婆的日子很不好过,于是姐姐又嫁给了另一个哈密王府的官员。在这些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环境里,尧乐博斯练就了一身为精湛绝伦的为人处世的本领。于是他开始从一个小小的哈密王府通事(翻译)做到了王府集三个伯克为一身的位高权重的人物。不仅如此,尧乐博斯还深得杨增新的信任,并被杨增新任命为哈密官车局佐办。后来杨遇刺身亡,尧乐博斯被师长刘希曾任命为保安大队大队长。
在镇压哈密民变的过程中,尧乐博斯一看省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就倒戈投奔了自己的同胞反政府武装。
尧乐博斯被和加尼亚孜派往内地寻求外援的过程便遇到了“救兵”!。
把“救兵”请来新疆不要紧,此人犹如孙猴子,将本来就不平静的天山南北彻底搅了个天翻地覆!
第二十三章 西北独狼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二十三章 西北独狼

马仲英(1908-1937),原名马步英,青海人(原籍甘肃河洲),西北王马步芳的堂弟,绰号"尕司令"。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师长。
西北狼性情格外凶猛,时常出没戈壁的狼群更是让其他猛兽和人类闻风丧胆,而马仲英则更像是一匹冷酷残忍、特立独行的恶狼!

恶狼出道

冯玉祥部在甘肃逐步消灭了几个汉族小军阀是为了杀鸡给猴看,其他几支回族军阀见状也只得乖乖投降归顺,但回汉矛盾日益加深。1928年春天,国民军与甘肃河州回民发生冲突,国民军大规模清乡,马步英的父亲马宝为马麒(马步芳的父亲,国民军第二集团军23师师长,宁海军首领)的宁海军一个营长,有羊角风病休养在河州老家,作为请愿的代表,也被扭送兰州,后甘肃省 刘郁芬被枪决。
为报杀父之仇,不牵连马麒家族,时任副营长的马步英改名马仲英并带着弟弟和几个帮手私逃河州,袭击了一队国民军弹药运输队,将押运的士兵全部杀死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到达河州后,召集当地两三万民众建立武装号召反冯,并成立"黑虎吸冯军"!
黑虎吸冯军,这个名字起的够帅,比较有内涵,尤其这个“吸”字用得好,直接把冯玉祥当成了酸奶!

马仲英自称司令。因为当时只有17岁,被称为"尕司令"。他提出"不杀回、不杀汉,专杀国民军办事员"的口号。
当时中原蒋冯大战一触即发,身在西安的冯玉祥不想西北后院起大火,主张刘郁芬对马仲英进行剿抚兼施。所以双方打了又谈,谈了再打。
马麒不想受制于冯玉祥,但又不敢公开反叛,所以希望借助自己的侄子的力量祸害一下冯,减少自己的压力,故马仲英在马麒家族的暗中支持下先后3次围攻河州。致使当地回汉百姓死伤无数、生灵涂炭。1928年夏末,刘郁芬调集吉鸿昌、孙连仲、佟麟阁等部,对马仲英发起反攻,激战7昼夜,马仲英战败,一路撤退到岷州。十二月马仲英卷土重来,迅速进逼西宁,在遭到青海 孙连仲部的阻击后,转而袭取湟源,
湟源驻军为马麒侄子马步元所率的宁海军混成旅,官兵均为回族或撒拉族,故马仲英进攻湟源时和他里应外合,马仲英攻入城后大肆烧杀抢掠,屠杀2400多汉民,其中城中的团勇不论投降与否都是一个死字,城里的妇女、幼女有的被轮奸致死,有的羞愤自杀,情况极其悲惨。城中的一个水池边,光婴幼儿的尸体就有四、五十具。后国民军追来,马仲英退走河西。马步元舍不得丢弃自己的眷属和财富,仍然跑回了自己的公馆,被国民军包围。后来他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得开枪自杀。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一狼乱西北

1929年初,马仲英准备路过民勤休整一下,结果守城一警察失手开枪射杀了一名马的谈判代表,导致马仲英恼羞成怒攻下城后屠杀汉民达十九天,民勤全城不满一万人口,被屠杀了四千六百多人,其中枪杀死的很少,绝大多数是刀砍死的,还有投井死的。妇女被奸,无一幸免。民勤县城几乎成了人间地狱!
甘肃省 刘郁芬得到马仲英占据民勤的消息后,即命令驻天水的三十师吉鸿昌部开往民勤,进行清剿。马仲英即连夜撤出民勤县城,向东逃窜腾格里沙漠,逼近宁夏。
马仲英率部进入宁夏并攻陷银川,还得到凉州镇守使马廷勷和马廷贤兄弟的暗中支持,马廷贤率部与其同行。吉鸿昌部进入宁夏和马仲英展开激战,收复银川城。马仲英为重新夺回银川城与国民军展开拉锯战可谓惨烈,马仲英最终败退至黄渠桥,部队最后被马鸿逵收编。
马仲英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去了北平。据说曾受到蒋介石的接见,蒋还试图推荐他去中央军校学习。他拒绝后在山东泰安依附马鸿逵,任参议(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马鸿逵反冯拥蒋,攻占山东泰安市,升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徐州警备司令),并结识了军官学校的教官、学员,这些人以他为马首是瞻并同马仲英再次回到宁夏准备搞事情。1930年冬初,被马鸿逵任命为教导大队长的马仲英以放鹰为名,和他的亲信从宁夏逃出,与旧部取得联系带领1000人马进入河西走廊。
1930年冬天马仲英突然攻取张掖,然后收编部队,自称"甘宁青联军总司令"奉老蒋之命继续清除冯玉祥余孽。马仲英盘踞肃州(今酒泉)和甘州(今张掖)引起青海陆军新编第九师师长马步芳的不满和嫉妒,马步芳遂于1931年夏天进攻马仲英,马仲英主力远在肃州,救援不及而丢失张掖。马步芳乘胜开始进攻酒泉,马仲英自知实力不如马步芳,便派人讲和。
马步芳说:别以为长得帅就不打你,河西是我罩的地盘,赶紧走人,去新疆发展。不然别怪我不念兄弟之情,见一次打一次!
没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西北独狼也遇到了克星,对于堂兄马步芳的话他只得乖乖言听计从。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引狼入室

马仲英被逼只得退到甘肃西部边缘的安西、敦煌、玉门三县。眼看着就被赶出甘肃。
天无绝人之路,马仲英见到了正在找救兵的尧乐博斯,马仲英说:“你找什么找,老子就是!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尧乐博斯一看简直是踏破皮靴子无觅处,太惊喜太意外了!立刻邀请马仲英杀入新疆。马仲英遂率1000人马进入哈密,军中还流传着小调:马步芳,草他娘,撵着老子上新疆,白蜡杆子换钢枪。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931年5月,马仲英打入哈密东的黄卢冈,将哈密外围的只懂得抽大烟新疆省军打得一败涂地。然后将哈密新旧两城团团围住。从上面流行的小调可以看出,此时马仲英的武器装备较差,所以他只得命令士兵冒死攻城、挖地道、埋炸弹轰城墙。早就知道马仲英有可能会屠城,所以城内军民一条心拼死防守,加上城内弹药、粮食充足,所以围攻了半年,哈密城马仲英竟然连条缝也没打开。
马仲英见攻不下来,听说哈密镇西(巴里坤)存储的武器较多,且当地哈萨克人也造反了还可以当带路党,所以马部进军镇西。还没到镇西,守巴里坤的团长就举着双手出门迎接马仲英,他便不费一兵一卒便夺取了镇西并收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接着马仲英计划继续围困哈密或者顺着北线继续西进开始威胁新疆东三县以及迪化城。
此时正在喷云吐雾的金树仁接到哈密电报后立刻从抽大烟的床上爬了起来,这还得了!他立即命令省秘书长鲁效祖为援哈密总司令,率部队东进阻击马仲英。
鲁效祖是金树仁的同乡加同学,深得金的信任。不过他也是个文人对打仗一窍不通。他说我去可以不过得带上一个人!


第二十四章 混世魔王出世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马仲英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十年前路过南疆某地饭馆,里面赫然挂着这张照片的巨幅照。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二十四章 混世魔王出世

金树仁说行呀,快说是谁?
“盛世才!”鲁效祖说。
金树仁一听是盛世才,才突然想起这个被自己晾在一边很长时间的从南京来的上校军官。
这时金树仁的五弟军务厅厅长金树信在一旁插话说坚决不行,并说这小子心术不正、图谋不轨。
鲁效祖反驳说那你倒是给我找一个领兵打仗行的、不图谋不轨的。不图谋不轨的都是一群饭桶,正因为新疆养了这么多饭桶,所以才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金树仁心里和五弟的想法一致,从面相上看,盛世才绝非善茬,他来到偏远的新疆目的不纯!但是迫于目前的严峻形式他只得同意鲁效祖的要求,启用盛世才。
金树仁的治疆的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是看人眼光的确够毒够准!
盛世才绝非池中的虾兵蟹将,迟早一天他会是腾空的蛟龙!蛟龙一不留神误入歧途就转世成了西域的混世魔王!

随郭反奉

盛世才(1892年-1970年) , 字晋庸,辽宁开原人。他出身贫寒,1915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1917年,盛世才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9年,盛世才回国参加五四运动,认为读书没什么卵用,决定学着东汉的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不仅学着投笔从戎后来还学着班超去新疆扎根)。归国后他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习,毕业后盛回东北在张作霖的奉军第八旅郭松龄部任排、连长及上尉参谋等职,深得郭松龄的信任和喜爱。郭还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了盛。
1923年,经郭松龄推荐,张作霖送他到日本陆军大学学习。
在我看来,盛世才今后能够飞黄腾达、入主西域,靠了三个贵人,这第一个就是郭松龄!
1925年,郭松龄联合冯玉祥拥护张学良,倒戈张作霖,开始对奉军作战。支持儿子打老爸,这个确实有些扯!盛世才秘密回国协助郭松龄。结果以“倒戈将军”著称的冯玉祥并非浪得虚名!他没有令郭松龄失望,又倒了郭松龄的戈,不仅不支援郭,反而乘机扩充地盘导致郭松龄孤军作战、腹背受敌。最后郭松龄战败被杀。盛世才悲痛欲绝后只得秘密返回日本。
郭松龄反奉失败,张作霖说你一叛徒还学什么学!就撤消了保送盛世才学习的公费,但据说盛世才先后得到了孙传芳、冯玉祥、蒋介石的资助,完成了日本陆军大学的学习。
1927年,盛世才回国后,在国民党贺耀祖部下任参谋,以后又调总司令部任上校参谋兼中央军校附设军官团教官。1928年任代理行营参谋处科长。1929年,盛调参谋本部第一厅第三科任科长。
盛世才在南京实在不满意区区一个科长的职务,便很郁闷。此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贵人!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929年秋新疆省秘书长鲁效祖去南京公干碰巧认识了盛世才。见到盛世才军事才干出众,鲁效祖就希望盛跟他去新疆发展。盛世才想南京人才多如牛毛,自己也不知道熬到哪天是个头,不如“宁做鸡头,不为凤尾”去新疆那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混,说不定能混出个名堂来,于是就答应去新疆并辞去南京的职务。
其实去新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盛还是有些思想的。当年他看过一个小册子叫《共产主义ABC》,里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吸引着盛世才。新疆于苏联相邻,所以盛世才希望可以去苏联看看到底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个什么样?
鲁效祖给金树仁发报说明情况,金树仁的五弟金树信担心此人懂得领兵打仗,会威胁金家的政权,就坚决反对。于是金树仁回电说:“千万别让他来,军人入疆,老子的小心肝跳得扑腾扑腾的。”
鲁效祖当场就急了说:“人家都在南京辞职了,你让我的老脸往哪搁,你不让他来,我也甭回新疆了!”
金树仁看鲁效祖有些翻脸了,就只好勉强同意他们一起回新疆。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初入新疆

盛世才和鲁效祖那时回新疆很帅很奇葩,简直成了浪漫的国际之旅。内地交通极为不便和艰险,所以他们先得从天津坐船东渡到日本,再至苏联的海参崴,从海参崴再乘西伯利亚火车一路向西,经过贝加尔湖游览观光一下,再到新西伯利亚下车,再坐车经过哈萨克斯坦到达新疆塔城的巴克图口岸,最后坐车到达迪化,共计二十几天。在那时到新疆已经是神速了!
盛世才拖家带口地跟鲁效祖到了迪化,金树仁先没理他,把他晾了一段时间。盛世才只好在屋里看乌鲁木齐旅游攻略,把迪化城逛了个遍。再后来在鲁效祖的再三催促下,金树仁终于见了盛世才一面。
第一眼见到盛世才,金树仁就感觉到此人虽脸上充满着恭敬和虔诚,但是目光犀利令人不寒而栗。金树仁立刻便看出盛世才绝非等闲之辈,但碍于鲁效祖的面子,便给盛世才一个上校参谋的闲职,受军务厅长金树信的管辖。
本来就不欢迎盛世才的金五就没给盛世才好脸子,盛世才只得过着寄人篱下、忍气吞声的日子。但他明白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忍字当头,有朝一日才能有出头之日!
观察了一段时间,金树仁觉得盛世才还算朴实本分,就委任他为上校参谋主任,其实还是无权无势的闲职,不过名字好听一些。盛世才此时提出能否去军官学校任职,一来不想荒废专业,二来可以给新疆的军事人才培养做点贡献。金树仁一听觉得是个好同志,便同意了,还委任他为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
事后证明,盛世才的这步棋走得实在是绝妙!这和老蒋在黄埔任校长为后来做铺垫如出一辙!
一入军校,盛世才如鱼得水,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员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很快他便网罗了一批自己的“得意门生”。这些军事骨干在盛世才后来夺取新疆政权的过程中充当急先锋、马前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哈密事件爆发后,盛世才就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的进展,在学校这段时间看到学员的素质,他就知道新疆的军事指挥官基本上就是一群酒囊饭袋。如果不出意外,金树仁会想到他。这对他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

楼主:寂寞的胡杨

字数:1449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25 06:29:10

更新时间:2020-03-01 20:03:22

评论数:7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