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读金庸 聊历史

读金庸 聊历史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最后,让我们再说回欧文,这次真是体育场上的,来说说华丽和实用的关系,这对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在运动场上的体现。

先来说说欧文库里的篮球场,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杰森威廉姆斯。刚出道的威廉姆斯,凭借其华丽的运球传球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他的“no look pass”,成为NBA赛场上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人们都在惊叹哪天他又送出了一记鬼斧神工、令人匪夷所思的助攻,真是艺术篮球的至高境界。

但是伴随他华丽球风的,是场上效率的低下。作为一名白人球员,他在一帮黑又硬中本身身体就没有优势,难以给与对手最直接的突破杀伤,他的投篮,命中率又不高,于是,他那穿花蝴蝶般的运球和余音绕梁的传球,只能是片段式的抓取我们的眼球,无法为带领球队更进一步。

国王用他交换迈克毕比后第二年便一路杀到西部总决赛,在一片争议声中惜败OK组合领衔的湖人(后来裁判都承认联盟操纵了这个系列赛,当事裁判还锒铛入狱),彰显了威廉姆斯的尴尬。

去到灰熊的威廉姆斯球风上逐渐有了改善,但他明显也没能力带领这支联盟新军有所作为,在公开场合还直接表示球队很烂,这种不妥言论引发负面影响后他又不好好道歉,强调我也是这很烂的球队中一员,意思就是我可不是在指责队友们,可见其言行性格也跟他球风一样,浮夸又不实用。

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中,他在这支让他自己看不到希望的球队,同样也是人们不认为他能改变的这支球队待了四年后,又被交易到了迈阿密。

但去到迈阿密后,他仿佛一下子洗尽铅华,收起了当年文艺青年骚动的心,安心做好韦德和奥尼尔的助手,传好球,投中空位3分。他在这赛季的投篮命中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保持稳定,最终为球队夺得历史上首个NBA总冠军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小牛和诺维斯基球迷,说到那年总决赛便无限唏嘘。至于唏嘘什么,看过比赛的球迷懂的。好在5年后司机开启杀神模式挫败三巨头,使得小牛球迷,更重要是小牛这支球队、这一代球员少了些许遗憾。)

当然,从球迷的角度,你尽可以更加欣赏威廉姆斯那些能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传球,但对于他个人,正是处理好了华丽和实用的关系,才让他的球员生涯,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欧文希勒的足球场。先来说没能处理好华丽和实用关系的代表:里克尔梅。关于里克尔梅,2007年我写过的悲剧球员中已有相关描述,我这里偷个懒,就直接引用过来。

他和马拉多纳一样出身于博卡,他踢的位置跟老马一样――前腰。后马拉多纳时代,他被大多数人认为最象老马的接班人,连马拉多纳都这样认为,他就是里克尔梅(梅西出现之前)。

在博卡,他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在他率领下,球队在阿根廷以及南美都所向披靡,一时间,欧洲豪门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当他登陆西甲的时候,人们忍不住拿他跟齐达内相提并论,可见,人们对他的期望有多高。

同艾马尔,大头等等其他曾被冠名为老马接班人的小个子不同,里克尔梅拥有一副类似于齐达内的体格(齐达内185cm78kg,里克尔梅182cm75kg),但在场上,他的球风,却比那些170左右的阿根廷前腰们,还要软弱。

里克尔梅是公认的古典前腰,他在球场上的组织调度确实太具观赏性,一旦他发挥的好,便能将整支球队带动起来,使得球队的进攻行云流水。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他能够自如发挥的基础上,他的打法,决定了球队必须以他为核心,围绕他运转。一旦他发挥不佳或者受到对方钳制,整支球队便无法正常运转。

但现代足球,显然不想以前那样给前腰们从容的发挥,如狼似虎的防守球员们,时刻在他身边进行绞杀,压缩他的身存空间。而在场上,天性以组织进攻为己任的他几乎没多少防守能力,他的存在,决定了队友必须额外负担他防守不利的份额,一旦球队处于被动,他的发挥也将大大折扣。

加上他性格内向,场上场下跟队友交流甚少,这几乎就宣判了他在几乎个个都是大牌的豪门的死刑。在他失意巴萨之际,不少豪门都跃跃欲试,但却没人敢于动这块诱人的蛋糕,因为在功利的现代足球里,没人敢将一只豪门建立在一位古典前腰的基础上。

人们或许不会忘记他带领维拉里尔在球队首次杀入欧联之际便闯入四强的壮举,但偏偏最后时刻的点球被他射飞,使得维拉里尔悲壮的出局,就像94的的巴乔一样,成也罗米,败也罗米。

在一只相对小的球会,确实存在他发挥的空间,但好景不长,在俱乐部处境不利之时他和俱乐部的关系也出现问题,功利足球的世界,里克尔梅连最后一块立锥之地也彻底失去,尚未而立之年便告老还乡,回到那个他成名的地方,远离功利足球的尘土,再度舞起他孤独的探戈。

刚刚结束的美洲杯上,当阿根廷秋风扫落叶般杀入决赛的时候,人们不禁再次对他唱起颂歌,但在决赛中,由他操控的阿根廷三球完败于巴西二队,大赛无用论的魔咒再次笼罩在他头上。

如今,博卡无力支付配得起里克尔梅身价的转会费,维拉里尔又在想尽一切方法送掉他这尊神,包括在马竞收购弗兰时提出打包等等,这,更反衬了里克尔梅在现代足球面前的尴尬。

他是现代足球最后一位古典前腰,这不仅是濒危物种,甚至即将绝种。如今在欧洲,我们已经看不到这样的球员,肌肉和力量,耐力和奔跑,才是当今的主流。天才终究不容于世,这不是里克尔梅自己的错,也不是现代足球的错,错的是,里克尔梅生错了年代。

再来说个在足球场上将华丽和使用完美结合的例子:齐达内。

当我们将齐达内称为艺术大师、赞美马赛轮盘的华丽之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些华丽,都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的,就像前面说到的张三丰创造的倚天屠龙二十四字书法,他是建立在武功修为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首先保证了实用性。

观赏性和艺术性,只是在前者实用基础上的衍生物。当然,最直接冲击视觉效果和抓住眼球的,自然是后者观赏性和艺术性。也就是说,齐达内在场上,从不刻意去使用马赛轮盘,而是根据场上球、人、位置、空间等具体要素的实际情况,自然而然的采用这一技术手段进行过人或摆脱,当然,前提是他能熟练掌握这一华丽的技术动作。

马赛轮盘,毕竟属于冷门技术,能在球场上如此熟练频繁运用的就齐达内一家,其他人最多偶尔为之。咱换一个足球场上使用频率远高于马赛轮盘,很多人能熟练使用,同样看起来很拉风的技术动作——踩单车来说说。

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小曼奇尼对里昂时连踩六个单车晃开防守球员最后射门得分印象深刻,这绝对是个精彩至极的进球。在这里,小曼奇尼穿花蝴蝶般眼花缭乱的连续单车可以说完全将防守球员晃晕了,压根没法判断这么多个假动作下究竟会在哪一下会是真的。

不过,小曼奇尼如此多的单车,最终取得了实效,终究属于特例,很多时候单车并不是踩得越多越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踩单车只是个手段,不是目的,它是通过这一假动作,破坏防守球员的节奏和重心,从而达到摆脱对手的目的,为紧接着下一步的或继续带球或传球或射门创造空间。

过多的踩单车,即便达到了摆脱防守的效果,但势必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球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很可能就是你这一两秒的耽搁,其他防守球员就到位,或者队友跑出来的空间就没了抑或到了越位边缘不得不降下速度等等,包括自身的速度,肯定也要降下来。

因此,实用的踩单车,一般就是一到两下,一旦破坏或干扰到对手的重心或者节奏便赶紧衔接下一步骤,再多很可能就是拖泥带水了。

包括齐达内在内不少善于运用踩单车这一技术的,便深得这一要领。最典型的就是02世界杯上巴西对英格兰罗纳尔迪尼奥高速反击中一个实用的踩单车晃得阿什利科尔失去重心,随后助攻里瓦尔多舒服的射门得分。整个过程,小罗的推进速度一直维持在高速状态,使得英格兰始终没有机会协调布置好防守落位。

再说回齐达内,他是我看球生涯见过对足球的理解、球场局势的把握以及人球结合(主要是停球技术)境界最高的球员。(上一字马停球图)(2004年的时候我曾做过一个齐达内的集锦,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够写写齐达内和他那个时代的人和事)。

他在足球场上展现出来的华丽,正是建立在这些对足球来说最实用的基础上的。就技术层面而言,他的每个动作,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至于最终展现出来的华丽,只能说感谢上帝,让他带给我们如此的艺术享受,让我们对足球的理解多了如此独特的一面。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最后,我来盘点一下从我看球以来历届大赛,最终捧杯的球队,华丽和实用,在他们一路征战的过程中,各自有着怎样的体现。

我的足球启蒙,始于94年世界杯,当时自然看不懂什么,但他们的队长邓加,就是铁血的代表。一支球队的队长,自然多多少少代表了几分球队的气质。96年的德国,不用多说,团队和实用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标签。98年的法国,攻城乏力,一路前行,靠着就是固若金汤的防守。

到了2000年,我开始逐渐能看明白一些东西,这年的齐达内天神下凡,但法国的防守,仍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放心。

02年的巴西,斯科拉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了边路双卡攻防通吃的特点和前场3R超强的进攻能力,量身定做了三中卫加双后腰的防守体系,彻底解决了巴西防守不稳的问题,4场淘汰赛仅丢2球。正是解决了后顾之忧,前场攻击球员才能更加心无旁骛的投入进攻。

04年的希腊,靠的更是令人恐怖的团队防守铸就的金刚不坏之身,3场淘汰赛实用至极的1比0主义创造神话。关于这支大家相对比较陌生希腊,我在以前的金庸足球有过描写,这里直接引用过来。

04年,对于希腊来说确实是神奇的一年,在这个充满古代神话的国度,让人惊奇的一幕幕接连上演。

先是莫里尼奥率领的波尔图让所有专家大跌眼镜的捧起了欧冠奖杯,随后他们又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在男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最后一轮上演不可思议的逆转,一路领先的中国队王克楠出现让人难以置信的失误获得0分,分处2,3位的选手也接连出现失误,就这样让根本不可能夺冠的希腊组合站到了冠军领奖台上。

当然,在这个地方还上演了美国天才射手希蒙斯巨大领先优势下的最后一枪脱靶,其后遗症甚至在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显现。而最神奇的,则当数发生在这中间的6月份雷哈格尔率领的我们赵丽容老师所说的一帮“都是斯字辈”的球员问鼎德劳内杯。

这份神奇,相比前面提到的两个显得更加的实质名归。不可否认成王败寇,但倘若不是裁判的误判(斯科尔斯的进球没有越位),在老特拉福德,即便波尔图补时阶段打入那个进球最多也只是把比赛拖入加时,而在进入八强后,皇马、米兰、阿森纳三支最有希望夺冠的球队又偏偏被其他球队所淘汰。

至于奥运会希腊人获得的那枚跳水金牌,则完全是上天的眷顾,谁都清楚最后一轮前三名都出现严重失误的概率会有多低。唯有希腊国家队的成功,完完全全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实力笑到了最后。

或许会有些球迷拿他们小组赛只不过凭借进球数优势挤掉西班牙出现来说他们能进入八强是运气好,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当小组赛前两轮他们对葡萄牙西班牙一胜一平,最后一场面对率先出局的俄罗斯的时候,广大球迷希望看到的两牙同时出现实际上只剩下了理论的可能。

而当俄罗斯开场不就便攻入希腊两球那时候,人们确实看到了理论变成现实的可能:只要俄罗斯以两球(或以上)击败希腊,而葡萄牙以一球(或以上,跟前面提到的以上个数类推)击败西班牙的话,西班牙就将凭借净胜球的优势压倒希腊和葡萄牙携手晋级――而最后葡萄牙确实是1比0击败了西班牙。

但在上半场结束前,希腊攻入了一个进球,这个时候无异于宣判了两牙必有一个出局。

因为只要他们守住这个比分(对于防守本来就稳固对手又是出线无望的俄罗斯的他们来说实在算不上啥问题,开场丢的两球不过是大意而已),两牙同时出现的条件变成了葡萄牙必须以4比3以上赢1球的比分战胜西班牙才能淘汰调希腊,你认为这可能吗?

(葡萄牙只有获胜才能出现,而在他们获胜的条件下,只有只赢1球西班牙才能在净胜球上和希腊持平,在持平的情况下比进球数,希腊已经有了4个进球,而西班牙只有两个,他们需要再打进3球,如果是2个的话,对不起,当时的晋级规则是积分,胜负关系,净胜球,进球数都相同的话比预算赛成绩,而希腊正是在预选赛时力压西班牙获得小组第一直接出现。)

所以希腊的小组出现看似惊险,实则有惊无险。希腊对俄罗斯的输球,是那届比赛他们唯一的输球,居然只输给了提前小组出局的队伍,这是不是很奇怪的?

可以分析一下原因,因为希腊本身就是一支建立在防守为基础的球队上,所以比赛基本上会以防守为主,偏偏面对俄罗斯的比赛他们没必要再进行什么防守了,因为对手早就出现无望了,或许他们想在比赛中演练多些进攻套路,没想到居然一不小心被对手攻入两球。

这时他们确实有点担心了,需要一个进球来稳定住局势,可偏偏他们的进攻能力又有限――注意,有限跟不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在所幸攻入一球之后,局势又稳定下来了,他们也就立刻又回到自己熟悉的状态,继续稳固好防守,这个1比2的比分已经足够让他们出现了。

当然,还有一种“邪恶”又有趣的理解方法,那就是他们在为往后的比赛攒RP!

回过头来看看头两场小组赛,对葡萄牙的揭幕战确实让人大吃一惊,赛前几乎没人看好希腊,东道主尽管在控球上占据优势,但局面几乎完全被希腊所控制,对方核心鲁伊科斯塔完全被限制,以至此后的比赛交出了首发的位置让位于德科。

次战西班牙,虽然对方占据了场上的优势,但先进一球的斗牛士迟迟没办法锁定胜局,或许不少球迷看球过程中都会有跟我一样“浪费机会的西班牙可能会遭到惩罚”的感觉(R7是标准的西班牙球迷),而希腊人果然也抓住了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扳平了比分,彻底占据了小组出现的主动权。

所以说希腊不是一支擅长进攻的球队,但绝不是说他们没有破门的手段。

顺便说说阿拉贡内斯手下那支西班牙,虽然不乏精英,但那时的智叟还完全没找到最适合这支球队的打法,劳尔的低迷不过是借口,对葡萄牙的生死战弃用莫伦特斯而使用20岁的托雷斯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看着那时稚气未脱的托雷斯在场上完全不知干嘛再对比去年在决赛中绝杀德国,不得不说比赛经验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没有一个天才可以从希望之星直接飞跃成巨星。

所以对于那些年少成名的球员来说,不应该揠苗助长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而应该让他们逐渐成长。

四分之一决赛对法国的希腊展现出来的是一支经典的希腊,当时看完比赛给我的感觉这是一支在防守上无懈可击的球队,即便再给法国90分钟,他们也不可能敲开希腊的大门。

虽然这里有当时法国队中不管FM还是实况里数据都超高的四大攻击手齐达内、皮雷、亨利和特雷泽盖中只有齐达内一人本届比赛发挥正常这一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希腊构造的牢不可破的防线。

不可否认希腊队中每个人身体素质和防守能力都很好,但最神奇的还是雷哈格尔,居然能把一支看似实力平平的球队打造成一支钢铁之师,而防守好的球队,在淘汰赛中确实也比进攻型球队更具优势。

那个时候的英格兰看起来防守也不错,但他们更多的是依靠人数的优势堆积在中后场来阻挡对方,整体防守的质量根本无法和希腊相提并论。

而相比2000年的那支我在少林队提到的意大利,这支希腊也丝毫不逊色。当然,意大利人拥有混凝土防守的传统,而希腊能有如此的功力,靠的还是那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雷哈格尔。

至于希腊所攻进的那个进球,则完全展示了这支球队在进攻中的套路:立足防守,抓机会打反击,简洁有效。当年迈的利扎拉组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经验的判断可以冲上去将球破坏出边线的时候,扎戈拉基斯灵巧的将球挑过法国人的头顶,随即稳稳将球停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比起德尼尔森,刚出道的C罗、罗比尼奥那些华而不实的花哨动作,扎戈拉基斯这种包含着扎实基本功又完全根据比赛实际做出的实用动作才叫真正的潇洒。

而此时法国队的禁区里,希腊人的跑位更让人叫绝:卡莱迪斯(记不大清楚是不是他了)往前点跑,将法国的防守重心完全拉了过去,同一时间查理斯特亚斯则向后退,在这一瞬间摆脱了对方的防守。

这时跟菲戈踢同一位置,同穿7号球衣,同样佩戴队长袖标,更主要是身形和长相都几乎一模一样的扎戈拉基斯就如同菲戈在边路过人后所做的那样准确的将球传到了查理斯特亚斯头上,后者一锤定音。

这样的进球,充分说明了希腊人平时的训练是多么有素,完美的将平时训练的套路展现了出来,当你赞美那些技术型球队让人眼花缭乱的进球的时候,是否有没想过其实希腊这样的进球技战术含量同样一点都不低,甚至更高。

对阵捷克的半决赛,他们确实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状态如日中天的内德维德受伤提前下场,罗西基两次击中门框,或许真如前面所说这是小组赛最后一轮他们攒下的RP发挥了作用。而半决赛和决赛中他们的进球,则体现了身体好防守好球队的另一得分法宝:定位球。

总结起来,那支希腊真的是一支有实力在杯赛制比赛中创造好成绩的球队:防守好,进攻有一定破门手段。当然,一套好的战术是最关键的,没有雷哈格尔的话,绝不可能有这样的希腊神话。

最后的一点,他们在那段时间里确实把最好的状态都发挥了出来,防守几乎完全没失误,进攻则效率非常高,仅有的那几次机会几乎都抓住了――如果你要说这是运气,我不大同意,像巴萨这种球队有时围着人家狂攻20+次射门无果,希腊这样一两次射门就形成进球,有些球迷会想当然的拿运气说事,其实真不是这样的,决定这些的,跟运气无关。

我所佩服的分析家克鲁伊夫曾对那支希腊不很认同,记得曾经巴萨教父在讲到一支成功球队需要的3个稳定里面说到那支希腊最多只拥有防守的稳定。

我觉得这太片面了,虽然那支希腊从实力来看不是最好的,但他们在04年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这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任何战术没有美丑之分,只有高下之别,最合适的战术才是最好的,希腊的成功就在于雷哈格尔为这支希腊打造出了最适合手下球员特点的战术,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至。

而在随后06年的世界杯,希腊连欧洲区预选赛都没通过,08年的欧洲杯也止步小组赛,不少记者总要报道跟4年前相比他们哪里做的不好如何如何。

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希腊的实力本来就是如此,正因为这样04年的夺冠才能称为神话,如果他们随后都能走得很远,反倒不会让人觉得那是神奇的,神话在于4年前他们把他们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最好,如果这种事能一再发生,那么神话就没啥稀奇的了。

看看那支希腊,最有名的卡拉古尼斯和德拉斯分别在国米和罗马当替补。他们的队长,当届比赛最佳球员扎戈拉基斯新赛季转会去到这样一支球队:博洛尼亚。其他球员欧洲杯之前你几乎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再次向奥托大帝雷哈格尔致敬!

别忘了,他还创造了凯泽斯劳腾奇迹。当说起卡佩罗,弗格森这些你心目中的传奇教头时,记住,雷哈格尔完全有资格跟他们平起平坐。

再接着往下说,06年冠军意大利,自然也是建立在防守的基础上,四场淘汰赛(包括两场加时赛)仅丢一个点球,卡纳瓦罗和布冯的发挥居功至伟,尤其是卡纳瓦罗,成为金球奖历史上首位后卫。

08年的西班牙,算是难得的华丽与实用并存,这支向来华丽的球队,能够实现蜕变,关键也正是塞纳的出现让他们的腰硬了起来,解决了多年防守不力的顽疾。

两年后的西班牙,没有了塞纳在后卫线前的扫荡,于是他们同样采用了实用至上的策略,通过牺牲前锋人数,增加后腰的办法巩固防线,不贸然出击,慢慢通过控球的优势钝刀子割肉,消耗对方体能。

待到比赛后段对方体能下降,反击威胁下降后再逐渐加大进攻的投入力度,于是出现了人们对这种不断在中后场倒脚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大法”的声讨,这种所谓功利的踢法,正是实用足球的体现。

而事实上西班牙的对手们,忌惮于西班牙熟练的传切,采取了龟缩摆大巴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场上的空档,也正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完美的体现了实用才是足球的第一要务。

再到两年后,这支梦之队巅峰的尾巴,他们更是把实用足球发挥到了极致。由于西班牙的主力球员主要来自巴萨皇马这两支球队,这批队员当年在俱乐部打了太多比赛,体能已接近极限,快成强弩之末。于是在这届比赛中,他们的晋级之路,一直显得磕磕绊绊,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消耗,这同样是实用至上的体现。

到了最后的决赛,面对小组赛时曾落后过最终追平的意大利,已经不需有所保留的他们就跟换了一支球队一样,秋风扫落叶般直落四球击败对手,为我们奉献了这支球队最辉煌的绝唱。

14年的德国有点出人意料,身高马大的德国人玩起西班牙人的传控一套。而西班牙的这一套,从13年的巴萨被拜仁两回合7球血洗和联合会杯上巴西三球击溃,已经证明被人找到克制方法,或者说这班人已过巅峰,无力用传控的优势掩盖身体和防守的不足,结果在这届比赛中前两场全败,包括第一场对荷兰的又一场被5球完虐,成为第一支两轮小组赛即提前出局的卫冕冠军。

虽说德国人的对抗和防守,向来不是软肋,但我个人赛前真不看好他们这种有点扬短避长的进攻打法能够最终捧杯,只能说他们的整体实力在这个时候更为均衡突出吧。

16年的葡萄牙能够成功,也得益于淘汰赛阶段他们的防守相比以前我们印象中那支靠着华丽进攻摧城拔寨的球队有了质的变化,这在决赛中表现尤其明显,放弃了控球权的他们,成功的绞杀了法国人的进攻,最终在加时赛一击毙命,干掉东道主。

18年的法国则彻底吸取了两年前失败的教训,场面再好看不如结果来得重要,于是本完全有能力主导进攻的法国队,同样坚持防守至上的理念,把可能出现的命门捂得紧紧的,在均势时就靠着前场几位攻击手的个人能力寻找机会,绝不大规模主动出击,留下可能的漏洞给对手利用。

一旦取得领先,比赛更是彻底进入他们的节奏,扎紧篱笆等你来攻,然后靠着身体上的天赋舒服的打反击,将实用至上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他们本届比赛唯一的一次落后,出自一次意外,阿根廷的传球碰到法国球员折射入网。也就下来这十几分钟,法国队全线出击,扳平了比分进而反超。可以说,这十几分钟是本届比赛法国队仅有的倾力进攻的表演。

纵览这12届大赛,除了08年的西班牙和14年的德国,最终的胜利者,无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实用至上的原则。而08年的西班牙,塞纳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场防守硬度的问题,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用主义对胜利意义的体现。14年德国门将诺伊尔的开创性“门卫”踢法,将他在场上作用最大化,使得德国队变相多出半个人来,也算实用主义的一种体现。

至于片面追求场面好看的华丽风,虽然能俘获不少球迷眼球,但成绩不如人意的球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找到,能够同时兼顾华丽又取得成功的球队,不是没有,但实属竞技场上的稀缺品。鉴于本文篇幅已经够长,就不再这里再详述。日后如果有机会,看能不能来讲讲其中的一两支。这个话题就到这里,后面这两段完全跟历史无关的,对于不喜欢体育的朋友,可能属于乱入了,希望大家别介意。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假冒的将军

令狐冲逃出梅庄牢笼,重入江湖,为避免麻烦,便准备乔装改扮,避人耳目。正巧这时遇到一位作威作福的参将,便略施小计,夺了他衣衫装备,甚至连他一副大胡子都顺手牵羊割了下来。

随后正是这位假冒的军爷,坏了左冷禅的好事,保卫了恒山派众人的安全。下面我们也来说一件假冒军官立功的事。

公元683年,这一年可谓武则天政治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年,她成功的将唐朝政治权力的中心,从长安搬到了洛阳。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李唐王室的旧势力属于关陇集团,长安正是关陇集团的根基所在。

公元655年通过长孙无忌的下台,新兴士族开始走上政治前台,逐渐形成和关陇集团分庭抗礼之势(此事日后会有讲到),但显然还无法达到任武则天为所欲为的地步。脱离长安,前往自己潜心经营的洛阳,正是武则天重构政治框架的关键所在。

可此时的天子仍是李治,况且他又身患重病,如何说服李治前往洛阳呢?要知道让一个病人路途奔波对于健康可是雪上加霜,中国人又讲究落叶归根,时日无多的李治,怎么可能同意武则天的要求,前往洛阳呢?

按传统的说法,李治昏庸暗弱,自然是强势的武则天想怎样就怎样(关于李治的能力,我的第一篇文章就表达过个人的倾向认为,以后也会有讲到的地方),可事情远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时候,首先是老天帮了武则天一个大忙。就在这一年,关中大旱,粮食紧缺,米价飞涨。老百姓成群逃荒,朝廷粮食供应也大受影响,庞大的政府集团运转出现后勤问题。

而此时的洛阳,占尽了地利,由于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粮食储备丰厚,关中向来有遇到灾荒,朝廷便临时迁往东都洛阳的传统。这就为武则天的和平演变,创造了天大的有利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李治的疾病,也突然从不利因素变成了利好因素。为什么,因为洛阳离嵩山很近,武则天提出去到洛阳,可以顺便封禅嵩山。封禅名山,彰显盛世,倒在其次,毕竟李治夫妻两人已经封禅过泰山了;关键是祈求神灵保佑,尤其是保佑李治的健康,很能打动李治。

终有唐一代,不断困扰李唐家族的风疾,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偏头痛病,已经折磨得李治痛苦不堪。当常规的医疗手段没法解决病痛时,病人开始向神灵等超自然因素寻求解决途径,实属人之常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英明神武如李治他爹李世民,早年对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之术嗤之以鼻,晚年不堪病魔困扰,也不得不无奈铤而走险服用丹药,彻底整垮了身子。

就是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都时常怀着敬畏之心,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平时我们也会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保佑人人平平安安。

此时的李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看看老天能不能帮他解决这该死的头痛。

天时地利,加上李治的病,促成了武则天谋划的洛阳之行。那么这个时候,她该带哪些人同行呢。此时朝廷的宰相班子,一共有五位成员,分别是刘仁轨、李义琰、崔知温、裴炎、薛元超。

其中刘仁轨和李义琰是坚定的反武者,刘仁轨作为资深老臣,分量在这五人中最重。崔知温态度中立,但他谈不上是武则天的人,只有裴炎、薛元超属于武则天的支持者。

于是在此次出行中,两位反对派,被作为辅佐太子监国的大臣留了下来,为了不使目的太明显,裴炎、薛元超也被留下(裴炎此时兼任太子右庶子,也该留下),只有年事已高又立场模糊的崔知温同行,这就为武则天下来大刀阔斧的重组宰相班子,安插亲信铺平了道路。

朝廷大批人马即将出发,安保自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按惯例,这块属于军队职能,可此时的武则天,同样不希望部队前往。为什么呢,因为她本来就对部队的掌控先天不足,再加上此时军方最高统帅裴行俭在当年皇后废王立武的大事上站在了长孙无忌一边,明显属于武则天的政敌,就更不能让他前往洛阳,形成掣肘。

既不让军队护送,又要保证出行人员的安全,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武则天将此难题交给了当时一位八品的监察御史。要说武则天看人用人确实有一套,这位八品芝麻官就是日后跻身宰相集团,在武周和随后李唐两朝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魏元忠。

魏御史也确实有本事,对应我们开头令狐冲的无心插柳保护了衡山派众人,一场历史上真实的假冒将军护送大批人马的好戏,就在魏元忠的策划下顺利上演了。

如果你是魏元忠,接到这命令心头会不会有千万头草泥马奔涌而过?你说我一八品小官,相比一众大佬无权无势,能指挥得动谁?再说我还是个文官,跟部队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让我负责安保,这不强人所难,让张飞舞绣花针么?此时又是灾荒年,没有军队,这一大帮人还不成为沿途强盗土匪们眼里的肥肉?

可换个角度,领导把这么重要又不好办的问题交给你,不正是对你的考察和锻炼么,不也是对你能力的一种看重么,如果你能顺利解决问题,日后必定让领导刮目相看,少不了你施展拳脚的舞台。办法总比问题多,魏元忠接到这任务后,片刻的不解和牢骚后,立刻摆正心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彻夜苦思,第二天魏元忠便另辟蹊径,利用手里仅有的权力,前往京城的监狱地毯式观察犯人。

终于,在一众神情呆滞的犯人中,那个目光炯炯有神的天选之子被魏元忠发现了。你以为躲在监狱里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发光的眼神,戟张的虬髯,迷之自信的表情,还有那个吃剩半边的馒头,都深深的迷住了我,就是你了!(插入007图片)

魏元忠将这位精神矍铄的犯人请出监狱,好酒好饭招待,然后告诉他皇帝带队出行一事,为保证路上安全,准备请他当首席保镖,这位不走寻常路的犯人满口答应。

于是魏元忠给他找来官服、装备,打扮成一位将军,大部队出发的时候就由他领骑走在队伍最前面,不知是他以前就在道上混的,黑帮上的人都给他面子,还是他的气场太强,将沿途蠢蠢欲动的土匪强盗们都镇住了,总之大部队就在他的“护送”下,平安到达了洛阳。

之后的剧情就没啥悬念了,病重的高宗不久后去世,没有牵绊的武则天从容施展密谋已久的一系列组合拳,一步步走上个人权力的巅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而魏元忠凭借此次导演的猪鼻子插大葱成功装象的好戏,深得武则天赏识,此后不断升迁,最终成为当朝宰相。

注:魏元忠传中并没有监狱找犯人假冒将军一事的记载,我所看到关于此事的记载来源于冯梦龙的《智囊全集》,其中也没留下这个假冒将军的姓名。而我听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讲的武则天和王觉仁先生的《血腥的盛唐》里都有关于此事的描述,不知是否在其他史书里对此事有相关的记载。

我个人觉得武则天不找军队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此找个犯人充当将军护送又太过儿戏,如此一路风险性太大,很难想像李治和武则天会同意将大半个唐朝中枢的安全寄放到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犯人身上。具体情况如何,我也不得而知,或许历史就是充满着那么多的不可思议。本文通过此事主要讲解的是武则天彻底掌握政权最重要的一步。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一代宗师

《笑傲江湖》里角色众多,下面我来说一位在小说中没有占据太多分量,看起来不是特别显眼,但我个人比较推崇的人物:冲虚道长。

大家印象中的冲虚会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论武功,一流肯定不止,但算超一流,大家可能又觉得不够最顶尖,可以给我们直观感受的,刚一出场就打不过令狐冲,再到任我行讨论佩服的人,他也只能排到第四个,还只佩服一半,摆明了就是说他武功不及前面三个。

直接赢过冲虚的令狐冲不说,任我行说冲虚未必能赢他,估计就算任我行没比冲虚强,至少也不比他差。加上左冷禅能打赢先有所消耗的任我行,岳不群又能打赢左冷禅,估计跟左冷禅岳不群比,冲虚也没有多大优势,差不多就是伯仲之间的同一档次选手。

而除了刚开场跟令狐冲这次友谊赛性质的交手,全书他愣是没再跟人干过架了(在衡山灵龟阁对付贾布手下虽说性命攸关,但那些只是没有名字的战五路人)。

所以我们只能从打不过令狐冲和任我行对他看法以及其他几个顶尖高手对阵情况作主要依据,再参照金老其他小说中武当派掌门的水平,得出一个冲虚大概的能力区间,也就是广大金庸迷们喜欢比较得不亦乐乎的武功高低。

这个东西自然是武侠绕不开的一项重要业务能力,也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之一。

我个人觉得武侠武侠,武是吸引读者的敲门砖,也就是血肉;侠则是承载作品价值观的载体,也就是灵魂。血肉是灵魂的载体,灵魂则是血肉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没有高下之分,并且谁都离不开谁。

我们最开始之所以被武侠吸引,自然是因为那些出神入化的武功,让人血脉喷张的交锋;但一部武侠小说要成为经典,武功只能自基础的东西,能升华作品境界,让其生命力常驻的,靠的还是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塑造,所表达的价值观,这些也可以归结为“武侠”中的侠义。

前面说了,武是血肉,侠是灵魂。没有血肉,灵魂就是摸不见看不着的空中楼阁,试想郭靖如果没有一身超强的武功,如何在襄阳保境安民,守卫国土,那他大侠的形象如何而来?而如果没有灵魂,那些血肉,则是毫无温度的,或许你会被这种精彩的打斗吸引一时,但它注定不会在你的内心刻下烙印,如过眼云烟般消散。

如果只论单纯的武功之高低,那实战派的血刀老祖无疑是个中翘楚,但对于这个家伙,你除了感叹下他妈的打起来确实太厉害了之外,会对这人心生敬意,喜欢这个角色么?而你之所以喜欢郭靖这个角色,主要是因为他的武功高,还是因为他的为国为民多一些呢?

从这个角度看,“侠”甚至比“武”来得更重要些。因为“武”只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当然是最吸引人的手段;而“侠”则是作者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描写,来展示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手段服务于目的,作者在构思的时候肯定先要搭好故事框架,设定人物性格特点,再用细节去丰富故事脉络和人物形象。武功就是在大框架形成后才考虑的细节层面的东西,是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适当调整的。

它可以是一个抓手,比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心怀天下,就成了郭靖;但如果他心术不正,那么能力越大则破坏力越大,比如书里的一干主要反派人物。

魔高一尺还是一丈不是决定性的,只要相对的道比魔高即可,便能达到邪不胜正的主题。

有时就算道高不了魔也无所谓,因为可以安排各种意外事件让魔突然挂了,比如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血刀老祖就在阴沟里翻了船,死得不明不白。我们后面会讲到的岳不群也类似于此。当然在这个主题下,魔和道的交锋,确实是最能吸引我们眼球,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东西。

比如郭靖和杨过,究竟谁更厉害些呢?不管支持谁的都能通过自己一套有逻辑性的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争到最后,基本上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大部分还是认为自己说的有道理。

原因在于第一他们都非常厉害,第二他们没有正儿八经的打过,这种水平接近又没发生的事,你要怎么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其实就是自己采信的内容)都不能说有错,但也没法验证你是对的,除非金老出来说,那还有一定的权威。

这个东西究竟有多重要,重要到双方的粉丝需要非争出个高下来甚至相互撕逼?不妨看看当事人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

在郭靖眼里,他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武功都教给杨过,这在杨过和郭芙们藏在树上偷听到郭靖黄蓉的对话处郭靖有明确说到。真有朝一日杨过武功能高过自己,郭靖肯定是感到高兴和欣慰,哪会去计较武功给人超过了有什么影响。

而杨过从一个小时候无人教养,很容易成为社会不良少年的小混混,一路走来最后成为同样是万人敬仰的大英雄,他人生之路最大的导师是谁,毫无疑问就是为人木讷,跟人辩论几句话都说不圆溜的郭伯伯。

从最开始他见到蒙古兵杀汉人的时候无动于衷到后来的神雕大侠为民除奸、击毙蒙军大汗,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不也正是受郭靖伟大人格的影响所致?

所以杨过对郭伯伯所怀的感激和敬意,是发自肺腑的,如果他的武功真超过郭靖了,他又会为此沾沾自喜,优越感丛生?

来看看我特别喜欢的这一幕,襄阳保卫战胜利后,两位肝胆相照的当世大侠是如何交流的:

郭靖携着杨过之手,拿起百姓呈上来的一杯美酒,转敬杨过,说道:“过儿,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扬名固不待言,合城军民,无不重感恩德。”

杨过心中感动,有一句话藏在心中二十余年始终未说,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朗声说道:“郭伯伯,小侄幼时若非蒙你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

他二人自来万事心照,不说铭恩感德之言,此时对饮三杯,两位当世大侠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复有何求?

看着这样的情景,你真觉得谁武功高武功低还算个啥事?远有比这更重要的。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为了到底谁武功更强些争得面红耳赤。如果你真心喜欢杨过,你自然会爱屋及乌的感谢郭靖对杨过的栽培;同样如果你喜欢郭靖,也会为郭靖培养出杨过这么一位出色的后辈感到高兴。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因为我感觉这种对比太多太滥,在很多时候已经超出对比这件事本身了。如果只是客观不带感情色彩的从小说所给予的信息进行分析推导,得出一些结论,这样既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又能给武侠爱好者们增加交流切磋的话题,这本来是很不错的一件事。

但你要明白武侠的大框架中的武功是没有一个严密明确的逻辑规律的,如前面所说他只是服务于主题和吸引读者的手段之一,只要在自己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里运行即可,不同的体系完全不需要放在一个平台上保持一致。

很多人会分析得出宋代的武功比明清代高得多的结论,肉眼可见的例子比如段誉这种无心学武的家伙去到清朝随便挥舞六脉神剑就能把当世第一的袁士霄打到生活不能自理。但这不过是强行把不同虚幻体系的描述硬放到一个平台比较的结果。

你看起来宋的武功比清的高,那是因为作者在不同体系的夸张程度不同,当然这种夸张在武侠小说里面是允许的,不过显然也是不符合现实规律的。现实中真出现了六脉神剑那肯定是所谓的气功大师们发功了。

你会认为类似无崖子一个百来岁的老头子在现实中能打得过施琅……手下的清兵甲?(插入周星驰宋兵甲图)所以在我看来不同的体系毫无比较的意义,或者说意义微乎其微。

而即便在同一个体系内,武功的高低很多时候也是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来设定的,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比如前面说过无心学武的段誉最后将潜心学武的慕容复打得狼狈不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要通过这样的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来凸显慕容复“求不得”的悲剧。

慕容复和段誉就完全是一个硬币相反的两面,一个痴迷武功学识广博,一个对学武毫无兴趣却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各种高级武功;一个为复国竭尽全力终不可得,一个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却当上了国君;一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娶得美人归,一个自作孽把原本死心塌地深爱自己的女人推给对方。

这是明显用段誉的得意来彰显慕容复的失意,让他的悲剧来的更猛烈些。如果他的武功强过了段誉,那就跟小说的主题不符了。所以慕容复必须打不过段誉,这完全是因为主题的需要。

明白了这个意义,你就不会去嘲笑慕容复用尽一切手段最终还是竹篮打水,是他应有的报应,因为这也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如果从人物形象上对比,慕容复显然比段誉丰满得多。

现实生活中要是你身边有位段誉式的朋友,你会这么看待?

想想他对王语嫣的态度,标准的舔狗阿,况且还是早知道人家心有所属的了,这交友婚恋观多不可取。但凡有点尊严的人,面对包不同的嘲讽都该无地自容,他还能无动于衷的继续跪舔,这不丢尽了大理皇室的脸么。

然后他的一身武艺哪来的呢,完全不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尽是些机缘巧合走了狗屎运,人家说运气是强者的谦词,到段誉这则绝不是自谦而是事实。

你说要对标先进,从段誉身上有什么能对标来学习的么?没事去爬山洞看能不能碰到青蛙之类的钻你肚子还是找到什么秘籍之类的?人家是天选之子自带主角光环,你要学是学不来的。

一部小说看下来我也不知该佩服段誉什么,脸皮够厚和运气够好么,说真的我真欣赏不来。

相反慕容复则很像我们这些平常人,每天为了达到心中的目标不断奋斗,失败了也不气馁,重新想办法,不向命运低头,就如草根般顽强。

当然你说他不是社会底层的草根阿,那可也是皇孙后裔。拜托,那个大燕国早就灰飞烟灭好几百年了,也就他们自己还记得,而且这个所谓的国不过是乱世的一个诸侯而已,就跟现在谁说自己是五代十国某位君主的后代差不多,你觉得能给他带来多大的便利?

(当然五代十国的后人里面也有如今确实了不得的吴越国创始者钱缪的后代钱氏家族,但他们家族的成功和辉煌不是靠着曾经的王位,而是钱缪给后代留下的宝贵家训。)

当然很可能一开始慕容复奋斗的目标就错了,就凭祖辈积攒下的这点力量和小说里我们一双手能数出来的慕容一派的人物,能实现兴复燕国这么宏大的事业?

是不行,不过这也不是慕容复能决定的阿,他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理想,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每天孜孜不倦的努力,不比那些游山玩水泡泡妞的纨绔子弟强多了。

你说他要实现目标可以理解,可不能不择手段阿,认贼作父这样的事都做出来了。废话,有头发谁想当癞痢,这不被逼无奈么,所有路径都试过了,但上升通道都被权贵们把持着,路都堵得死死的,他不这样,还能怎样?

想去西夏应聘驸马,结果公主先让人睡了,考试就是萝卜招聘。就是想认异族作父,这父也临时发现了原来自己是有亲生儿子的,不要你这干儿子了。这两个把持上层资源的,不是别人,正是小说的其中两位男主角。而他们能得到这资源,不是因为他们比慕容复优秀,而是因为他们上面或者下面有人。

慕容复最后疯了,不正是现实生活中付出一切努力后仍然失意,最终走上不归路的底层小人物的写照?这种角色究竟该得到同情,还是嘲笑甚至厌恶呢?

当然如果慕容复是小说的主角,那剧情也完全能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他最终可以爱情事业双丰收,左拥王语嫣,右抱西夏公主,一统天下,跟打天下的手下们其乐融融,这个以后写天龙八部系列的时候会写到。

所以段誉(包括虚竹)武功比慕容复高,就好比游戏里充值、开挂的玩家把普通玩家秒了般,有什么好炫耀的呢?别看小说里他们的篇幅远比慕容复多,但从人物形象刻画上,慕容复这个角色代表和承载的东西反倒比他们更鲜明,分量更重。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这就是我对武侠小说里不同人物武功高低对比的一些看法。可以比,但没必要把这个高低看得太重,它并不是小说的全部,甚至不是小说最重要的东西。说这个,其实也想由此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竞技领域里粉丝们对自己喜欢支持人物与其同行业者之间的对比。

在竞技领域里,从业者之间肯定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被拿来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竞技者的粉丝,自然是希望自己的支持者取得好成绩,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他们能在跟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我们自然会感到高兴。但竞技领域难有常胜将军,如果他们在竞争中落败,那么你会怎么看待,尤其是怎么看待击败他们的对手?

我经常在网上见到的是,对于自己的支持者以及他们的对手,很多人的态度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我喜欢这个人,那我眼里的他尽是优点没有缺点;而对于他的对手,他的优点便视而不见,平时尽揪着他的缺点不断攻击。一旦形成这样的站队,那便是屁股决定脑袋,同样性质的一件事,发生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那就往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发生在对方身上,那便从相反的角度去解读。

我不知道这些人现实生活中对待人和事会不会也像网上这样的态度,如果这样,那就太偏激太容易影响自己的生活了。你喜欢一个人,究竟是喜欢他世界第一,能够给你带来可以肆意嘲笑攻击其他人以及他们粉丝的优越感,还是他所展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人格魅力等闪光特质能给你带来正面影响?比如为了胜利不断拼搏、严格要求自己,在逆境中不惧困难及时调整迎难而上,作为领袖能将队伍凝聚在一起等等。

要知道即便是竞技者本身,在赛场上他们是对手,但在场下,他们都可能是很好的朋友。而作为他们的粉丝,本身毫无实质的利益冲突,非要在虚拟世界给他们分个高低,仅仅因为他们是自己支持者的对手便随意攻击,除了能给你在网络世界带来所谓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有什么实际意义么?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点评粉丝们的这种行为,作为一个皇马球迷,我以前写的东西偶尔也会调侃下巴萨,但这个东西得有个度,如果说皇马巴萨之间由于人家西班牙国内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显得水火不容(事实上也没到这地步,西班牙能够连续夺得三届大赛冠军,整支球队尤其是皇马巴萨球员的团结是一个重要原因),那远在万里之外的我们作为普通球迷,有没必要代入感那么强,觉得喜欢这支球队就得仇视另一支球队?

大家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我只是想表达下自己的看法和提醒大家,换个方式,多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生活和世界,生活会更美好。这个世界,尤其对普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学会跟人合作比竞争还重要,要多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样自己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尽看到别人的缺点。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武侠小说中武功高低的一些看法。说了一大段,冲虚道长别有意见,起了个头就把你忽略了,转而跑去说武功高低的事,这不喧宾夺主么。当然我想冲虚道长是不会有意见的,因为首先他是个有气度的人。

有些人锱铢必较,比如余沧海,按说当年刚出道输给林远图这样的江湖成名人物并不是什么抬不起头的事,可他一直将此牢记心中,无时无刻不想着怎么扳回这一局。

冲虚在武当山下剑法上输给了令狐冲一招后,这事本无人知道,况且当时令狐冲是险中求胜,甚至可以说是侥幸获胜,因为他自己根本就不能确定所谓的必有的破绽就是在剑圈的中心,自己也早已做好了没掉一条手臂的心理准备。

但就在少林寺上决定名义上的江湖正派能否将大家眼中的反派日月神教三位重要人物关起来十年这一场重要交锋中,他丝毫不惧于将当初这一幕搬出来,表示不用再打了。

那场看似侥幸和偶然的交锋所包含的本质是:令狐冲能够看出冲虚剑法的破绽,所以冲虚只要出击,不管用什么招式,令狐冲都能破解反击。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再打呢?这就是大师的境界,可以从容面对一切结果。

精彩的三战下来,任我行品评众人的快意,算计方正的精准;方正面对敌人耍赖也强行收回杀招的慈悲为怀;左冷禅力压强敌的硬实力;岳不群影帝级别的演技;令狐冲先后被人当棋子利用的窘迫;再加上冲虚的不战而屈己之兵,合在一起,就是众生相的一次集中展示。相比其他人的大动干戈,冲虚的从容认负,似乎在境界上更胜一筹。也无怪任我行对他的佩服,要从一半提升到七成。

但其实任我行对冲虚还算不上完全了解,他在点评冲虚的时候说到“你老道洁身自爱,不去多管江湖上的闲事”。对于一般的闲事,冲虚确实没过多理会,但对于本书势力斗争的核心,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冲虚的出现,基本上都是和方正一起的。也就是说他们代表的少林和武当在笑傲江湖里是利益共同体,这两个门派凭借历代的积累成为江湖中正方影响力最大的门派。

对于他们来说,维持江湖格局的现状对他们最有利,但以左冷禅为代表的武林第二梯队新兴势力不甘现状,有冲击现有格局,打算挤入第一集团与少林武当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的野心。复辟成功的任我行更是喊出了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自然会跟少林武当正面决斗。

少林武当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份随便插手五岳剑派之间的事,于是他们便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重点争取令狐冲代表的恒山派,只要有一家不同意并派,那五岳派势必无法合并,就威胁不到少林武当的地位。

当然我这样说或许显得有点厚黑,在笑傲江湖里少林武当确实是很有大家风范的,他们维护自己的利益并无任何问题,换谁去当这个掌门都会这样做,职责所在。关键看你用的是什么手段,相比其他野心家的不折手段,少林武当的做法明显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从大的方面讲,江湖保持现有格局,明显会更有利。左冷禅、任我行这种野心家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岳不群这样的阴谋家更让人难以捉摸,一旦目标实现了就会想着更进一步,这样的江湖只会永无宁日,到处血雨腥风。

而少林和武当的地位和他们一贯以来的定位,至少从表面上看武力是基础,以德服人占了不小的因素。由他们作为武林的标杆,更有利于江湖的稳定。而稳定有多重要,看看历朝历代的盛世治世,有哪个是处于动荡时期的?

至于乱世,确实造就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我们今天聊历史,很多就是乱世中逐鹿的群雄。但这些不过是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底层的小老百姓们,有几个愿意经受战乱的?邓小平说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而要发展,首先就要有稳定的客观环境作为支撑。

而在冲虚和方正之间,冲虚明显才是那个拿主意的人。方正太过宅心仁厚,这在江湖中是要吃大亏的,你看跟任我行的交战,明明知道任我行耍诈,还是不愿伤人导致落败。换了个人,稍微收点力只把任我行打成植物人都算功德无量了杀生的事不愿做。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方正才是书里搞政治最厉害的角色,引起江湖血雨腥风的辟邪剑谱就是少林寺故意泄露出去的,成功引起了江湖各派的争斗,更加确保了少林的一家独大。我认为小说本来就是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的,没有固定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种解读也很能启发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

连得罪人的事他都不好意思做,冲虚向令狐冲揭风清扬当年被骗去娶妻的伤疤时他便连连给冲虚使眼色,生怕令狐冲面子不好看,可冲虚却装作没看到。

堂堂武当掌门这样有身份的人怎么也热衷于桃色八卦新闻,背后嚼人耳根?这自然是有目的的,因为此时的令狐冲和魔教前教主的女儿有着极其暧昧的关系,亲自组织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士大张旗鼓上少林寺救人,这怎么说都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当然,个人事小,整个江湖事大,对于令狐冲乖张的行为,冲虚并不反感,他在武当山下就对令狐冲这样说:“我辈武人,行事当求光明磊落,无愧于心。你的所作所为,虽然有时狂放大胆,不拘习俗,却不失为大丈夫的行径。”他此刻不给辈分比他还高的风清扬面子,就是要以大局为重,告诫令狐冲要恪守正邪之间的界限。

这种劝解,年轻人看来很会不以为意,甚至反感老一辈不懂什么叫爱情,做这种毁人姻缘的事,尤其是最后令狐冲和任盈盈不正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本没发生什么冲虚说的误中奸计,你牛鼻子老道尽是危言耸听。简言之就是冲虚你不懂爱。

但你再仔细想想,令狐冲和任盈盈,是不是代表了现实中阶级立场不同,三观不同,甚至可能是世仇的两个家族或者家庭的年轻一代。或许这种阶级仇恨和矛盾没在他们心中扎根,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方面的事,但作为整个家族、家庭的一份子,他们能置身事外么?

我们常说,不被家庭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更别说被家庭反对和仇视的婚姻了。令狐冲和任盈盈最终能走到一起,是幸运,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有情人难成眷属。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令狐冲和任盈盈的幸运在于,任我行及时的挂了。

假如令狐冲爱任盈盈爱到死去活来,而任我行要求他加入日月神教或者说杀了谁才能娶盈盈,令狐冲怎么办?当然我们知道令狐冲绝不会这么做,但冲虚此时的提醒,就是为了以防这种万一,及时给令狐冲打上预防针。

这种预防针是否多此一举呢?你可能会想令狐冲什么人,怎么可能干这种事,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阿。就算真是多此一举,这么重要的事,冲虚保险起见,宁愿得罪人也得把话挑明,也是正确的。我们中国人有时候就是太看重面子,有些话当说不说,等到后悔再说就没意义了。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而这么做,还真不是多此一举,你别以为这种小概率的事情不会发生,看看金老另一部小说的男主角张无忌你就知道了。张无忌和周芷若的婚礼,看似这是两人之间的事,但这背后,张无忌代表了明教,以及相当程度代表了武当,周芷若则代表了峨眉,江湖上各大门派也都来出席婚礼送上祝贺,这明显还是巩固武林抗元联盟统一战线的政治婚姻。

这种政治成分,对峨眉还不是特别明显,毕竟它只是单纯的一个武林门派;但对明教来说,就格外重要了,因为明教不仅要扛起武林抗元大旗,此刻他们正在全国各地与蒙古交战,势头良好捷报频传,日后他们还有强烈的政治意图——统一天下,这就更需要团结笼络各种能为我所用,至少不是与我为敌的势力。

当然你可以说明教教主张无忌志不在此,但金老安排他承担明朝前身明教的最高统治者,本身就无法跟此割裂开来。

然后婚礼上发生了什么事呢?蒙古军事一把手的女儿来婚礼捣乱,张无忌便当了落跑新郎,落跑的原因是为了一个蒙古郡主。这是多么巨大的政治灾难!

这对峨眉和周芷若来说是赤裸裸的羞辱,跟明教峨眉都有关系的武当此时也下不了台,一把手兼张无忌师祖的张三丰还送来了“佳儿佳妇”的手书,等于把张三丰的脸也打了。

其他到场的门派,肯定也不会站在张无忌和明教这边,你想他们哪知道什么内情,就是看到了明教教主抛下峨眉掌门,跟敌对的蒙古郡主跑了。这让他们怎么看待这位扛起反元大旗的明教一把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张无忌这小子不会是打算接受朝廷招安吧,到时会不会把我们当投名状卖了?万安寺那时的情景大伙可都还历历在目,这郡主没事就拿咱玩切手指游戏,指不定今天来参加婚礼的就有多少个丧指者现在手上就隐隐作痛了。以后明教要是还组织什么抗元会战,咱们可就要多留个心眼咯,可别一腔热血就往前冲,到时稀里糊涂就没了。

人家汉元帝再爱美人,王昭君再明艳动人沉鱼落雁,既然他答应送给匈奴单于了,也只能忍痛割爱。要不出尔反尔当朝收回,就是天大的政治灾难了。江山和美人之间,汉元帝至少没被爱欲冲昏头脑,只能回来杀了毛延寿解恨。

张无忌这边爱美人不爱江山,直接将好不容易修复好的明教与其他门派的关系又撕开一个大口子来。当然你会不服说周芷若心肠歹毒是个大大的坏人,那都是往后才能知道的事,这个以后我们也会讲,赵敏和周芷若我都会还她们一个公道。

又或者是张无忌心系义父安危,这在我看来也不过是托词。你看看事后他的心里写照“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反觉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到底是甚么原因,却也说不上来,然而要他承认欢喜赵敏搅翻了喜事,可又说不出口”。

金老都说他甚感喜乐,欢喜赵敏搅翻喜事了,谢逊的安危不就是个挡箭牌而已么。如此的儿女情长,也注定了张无忌不会是一位合格的政治领袖,可以对比下《康熙王朝》里康熙是如何对待他心爱的蓝齐儿的。

而儿女情长只是他政治短板的表象,其根源在于他的心太软和优柔寡断。此时就事论事,张无忌这样的处理就是捅破了天,只不过后面金老帮他圆了回来而已。

所以两相对比,冲虚对令狐冲的告诫绝对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有必要的防范于未然。

五岳剑派最终没能如方正冲虚设想般的并派失败或者由令狐冲成为掌门,原因在于令狐冲还是太嫩了,没想到岳不群如此老奸巨猾,打出感情牌让他乱了方寸。

其实这一点冲虚早就提醒过令狐冲,说岳不群在对待林平之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坐收巨利,令狐冲内心深处知道冲虚说的都是实情,但事到临头,他的理智还是无法战胜情感。

当然,我们都喜欢令狐冲,就是因为他的重情重义,如果他事事如冲虚般理智,那也成不了我们喜欢的那个热血青年了。

岳不群虽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战胜左冷禅后在形式上统一了五岳剑派,但五岳派经此内耗,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形成合力对外的。再随着岳不群的死去,连名义上的五岳派都灰飞烟灭,此时能威胁到少林武当的,就剩复辟成功的任我行了。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任我行对付少林武当和恒山的计策,通过佯攻恒山,将少林武当的高手尽数吸引过去协防,自己反而出其不意攻击防守薄弱的武当,然后故意让人逃出前往少林求救,在途中埋伏收拾了少林的援军,烧了少林后再围困武当,围点打援,设伏对付从恒山千里赶来的正方主力。

这计策不可谓不毒辣,表面上看似乎任我行棋高一着,因为少林武当的精锐都被他吸引到恒山了,看起来一切都朝他预计的轨道发展,只是因为他突然身亡这一偶然事件,少林武当才幸运躲过了这一劫。

但你仔细想想,他的身亡,是偶然还是必然?试想他在西湖地下关了那么多年,终日不见阳光,比咱们住地下室的都不知要潮湿多少倍,风湿等病根早就种下。吸星大法吸来的各种他人真气的化解又需要大耗真元,加上先后遭受左冷禅、东方不败两大高手的重创,早就透支了身体,好好养病都不知能否颐养天年,现在还要耗费精力谋划如何消灭各大门派统一江湖,妥妥过劳死的节奏,不过是哪个时点死而已。

就算他给他躲过一劫挨到计划实施,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不过是第一步成功了而已,后面的部队去救援就想不到可能遭遇到埋伏么,不会有所准备么,而且按他计划少林武当的精锐都在恒山,即便武当真给他攻下了围住了,对正方也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冲虚他们错了第一步,是否就会一错再错完全按这任我行的设想走?

他们就想不到你会沿途设下埋伏?这里面变数大得很,因为江湖不是诸侯,你的根据地被打下了就无容身之处了,少林之前不就让令狐冲带领的一大帮人占据了?只要精锐还在,随时都有翻盘的机会。比如正方们是否也可以依样画葫芦,不去救援武当山反倒杀上日月教的老巢黑木崖呢?因为任我行你也是精锐尽出了,黑木崖不一样空虚么。

这就像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虽然安禄山拿下了洛阳长安两京,但由于从范阳到长安战线拉得太长,朔方的郭子仪和太原的李光弼等勤王之师已逐渐对安禄山形成合围之势,这时传奇宰相李泌(今后会讲到)给在灵武的唐肃宗的建议就是不急着收复长安,反而以其为诱饵,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迫使叛军“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等到叛军疲于奔命陷入战略被动后再寻找战机先攻下他们的老巢范阳,这样必定使得叛军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士气瓦解,到时平定叛乱,收复京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后世普遍认为如果采取李泌的策略,不仅安史之乱的平定不需要耗费如此之大,而且将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或许中晚唐的历史就将被完全改写。

可惜李亨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必须尽快光复长安巩固自己尚未稳定的帝位,彰显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放弃了这一军事正确的战略,最终虽然也平定了叛乱,但并不彻底,河北的藩镇割据成为既成事实,贯穿剩余有唐一代。

(当然李亨这样做从自己角度出发也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老爸仍有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江南的弟弟李璘也不服自己起来造反,如果不优先解决自己帝位的问题,到时的胜利果实谁来摘取那还不一定。)

所以就算占住武当山和少林寺,到时需要耗费任我行精力的地方还多得是,你就是侥幸没那么快死,之后每一个突发的状况都可能触发死亡按钮。

再者,我们这里是假定了任我行的第一步计划是能顺利实施的,事实上,这计划能否如任我行的如意算盘般打响,恐怕还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因为日月教的老巢黑木崖(河北平定),距离山西大同的恒山,远比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来得近,你觉得这麽大的事,从日月教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正方人士不会沿途打哨么,是不是会傻到就全部人待在恒山上等你来攻?日月教的人士,正方又不认识么?

任我行要派出多少人马佯攻恒山呢?派少了,正方又不是白痴,不继续沿途盯梢;派多了,你还有什么本钱去攻打武当?再加上日月教这帮人的素质,之前上少林营救任盈盈那帮人的表现大概参考,你觉得他们是沿途做的极为隐秘,成功瞒过正方的概率大,还是在沿途客店打尖吃饭的时候,就在那自由讨论被边上正方探子不费吹灰之力得知他们真实意图的可能性高呢?

很可能他们没走出河北多远,计划便早就暴露了。

所以任我行的死看似偶然,实则包含了必然。冲虚为首正方的胜利,看似侥幸,实则也是必然,因为野心最大的两个集团,都发生了严重的内耗,五岳剑派随着两位有可能成为领袖的左冷禅和岳不群的死又回到了原来的松散状态,且都伤亡惨重。

任我行虽然复辟成功,但那些手下除了向问天等极少数对他忠心耿耿的之外大部分不过是屈服于他的淫威,并非真心归附与他,毕竟他远离日月教的领导岗位已经多年,他们可以在他失势后效力于东方不败,又在他复辟后转投他帐下,就很好说明了问题。

他们之中也没几个非要去做那硬拼少林武当的事,这种对抗打下来不说能不能赢,伤亡惨重是可以预见的,为啥要为了满足任我行的野心搭上自己的性命,这不比东方不败那时残害部分高层领导死伤多了去了?

东方不败主政这十几年,日月教和所谓的正派虽然小摩擦不断,但并没多少大规模械斗,大家不也过得好好的?老头子等令狐冲的好友更不会认可他要对付令狐冲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出击少林武当,看似一副投鞭断流的架势,实则只要有所风吹草动,便如苻坚的百万大军般一触即溃,分崩离析。

原因和苻坚一样,根本就没理顺好内部各种关系,消化好内部势力再对外。王猛临终前一再叮嘱苻坚不要操之过急,他就是不听,结果对外的开战换来的就是自己的身死。

任我行也同样死于对外开战,只不过他在战事准备阶段就挂了,而苻坚则死于淝水之战败后的树倒猢狲散,再无法控制局面,昔日做惯了刀俎的自己最终也不免成为了自己曾经鱼肉对象的鱼肉。

相反少林武当这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段时间一直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纵观笑傲江湖一书这两派的内部没有任何问题,不像数百年前的倚天屠龙记时期少林出现过火工头陀杀人出逃事件和成昆的颠覆,武当内部的宋远桥帮和俞莲舟帮之间相互牵制的暗斗。

更重要的是此时最有威望和实力的这两派还枪口一致对外,不像之前因为张三丰的问题关系微妙,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笑傲江湖里各大门派间相互厮杀,拼到最后就是“无为而治”的少林武当笑到最后,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最终笑傲江湖者,往小处看是令狐冲和任盈盈,往大了说,就是少林和武当了。而在这之间,冲虚明显便是少林和武当的灵魂人物了。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好了,有完没完,说了这么多,历史呢,历史在哪里,就汉元帝、苻坚、李亨李泌这么寥寥几句?跟标题又什么关系?我这是借着这期对笑傲江湖中的一些人和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顺便也穿插到了其他小说的一些内容。下面就真正进入这期标题的内容——一代宗师,来简单说说中国现代的一位大宗师。

冲虚的第一次出场,骑着一头毛驴,弯着背不住咳嗽,一身衣服上打满了补钉。就这架势,谁能想到是武当派掌门名头这么响的人物?所以要去少林救任盈盈的三教九流们自然无人认得,于是对于这位“不识相”不懂得让道的老者,桃根仙直接出手就把毛驴推出去,把毛驴的腿骨都摔断了,可见这力道绝对不小,这老者也摔倒在地上。

虽然这里冲虚有故意试探令狐冲的意图,但小说并没说到他有化妆易容之类的,不过是假装弯了腰和穿着朴素的衣服。而令狐冲带领的队伍里,不乏对江湖资讯较为了解的的各类奇人异事,这种情况下,愣是没人认出冲虚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冲虚平时不怎么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也就是不随便刷存在感,追求曝光度。

在北京大学,同样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说70年代,也有说80年代的(我看到的70年代居多,但结合高考的恢复时点,我觉得可能在80年代的概率更大一点)。

有位从农村考上北大的新生到学校报到。报道完毕,他准备将行李搬进宿舍,但由于不大清楚宿舍在哪,行李太多,天气又热,带着一大堆行李找宿舍太累。正好他看到有位穿着朴素平常的老者经过,便询问老人可否帮忙看下行李,等他找到宿舍之后再来将行李带走。

老者爽快的答应了,那位新生找到宿舍后继续收拾张罗一些琐事,一时忘了取回行李的事。等忙得差不多想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两小时,他赶紧赶回去取行李,烈日下那老大爷还在一旁一边看书一边守着行李,这小伙子特别不好意思,连忙道歉致谢。老者也丝毫不以为意,完全没有责备年轻人耽误自己时间。

等到过几天举行开学典礼的时候,那小伙子才惊奇的发现 台上就坐着前几天帮自己看了几小时行李的老者。后来一听介绍,更让他吃惊的事这位老者竟是北大副校长、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

这个故事后来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给予了确认,证实了这并不是段子。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出什么呢,虽然一位农村来的新生不认识早已大名鼎鼎的季老也不奇怪,但季老的着装、派头肯定是一看就让人觉得是为普通的路人,才会让人提出帮忙看行李的请求。

而季老也的确是位丝毫不摆架子,乐于助人且修养极高的长者,才会不仅答应别人要求去做看行李这样“微不足道”的事,甚至浪费了自己不少“宝贵”的时间也没有丝毫的不满。换做是我们,帮不帮忙两说,责备对方几句大头虾,做事没考虑周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件小事中透露出来季老的举止和修为,我们便可以知道平时的季老是怎样一个人,他能取得的成就,达到的境界,也跟着日常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

关于季老,其实不难找到很多关于他的资料,我就不在这里过多谈论,在他去世的时候《艺术人生》有专门制作了纪念季老的特辑。

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时95岁高龄的季老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感动印象的评语中最后这一句: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正是他崇高人格的写照。最后,我再说说季老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散文。

在前面说冲虚的时候,对于三战的最后一战他的表态,我说了这是大师的境界,可以从容面对一切结果。事实上他在做出这个决定前,心中已经盘算了好久,也就是说,他也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并非一上来就认负的。合在一起,这就是不少人引以为座右铭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完美,别说事事,就是十件事都难以找出一件完美的,所以我们才说不如意事十八九。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只要努力了,问心无愧了,就要学会接受一切不完美的结果。这也是前面我说到对于我们的偶像,我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优点,而别把着眼点都放在事事他们都是最好的身上,因为这本身就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学会接受不完美,生活才不会太累,不会给自己和给别人带去更多压力和不舒服。好比冲虚,坦然接受剑法不及令狐冲,事后也不刻意想着如何去超越自身的极限强行提高自己,不乱折腾。而任我行为了不断精益求精强行调和身上的真气,浑身隐患还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换来的结果就是一命呜呼。

这也正是季羡林大师在他的经典散文《不完美才是人生》里告诉我们的道理。每每读这篇篇幅并不长的散文,总能给我不少感慨。

开篇第一句季老就表明“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这正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东西。但紧接着,他笔锋一转,便说道“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其实才是人生的现实。

再接着,在季老笔下,上至帝王将相王孙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升斗小民,生活岂止不完美,简直就是磨难和修行。这就是这世上众生的真实写照。

追求完满人生的理想和人生并不完美的现实,这之间矛盾么?表面上看是的,但实际上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正是因为人生的不完美,才让人有了追求完美的理想。而正因为有了追求完美的理想,才能让我们不完美的人生变得相对更加完美。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只是,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要量力而行顺其自然,只要尽力了即可。凡是不可强求,就如同前面我们说到的慕容复般,既然自己尽力了仍然求不得,就该放过自己,很多东西不是有理想就能实现的。

再者,完美是相对的,不完美才是绝对的。这就跟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个道理。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比较的问题,如果你真要追求完美,那就跟自己预设的目标进行比对,达到了即是完美,而不是跟其他人进行对比,要赢过其他人才是完美,也就是要避免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比人,气死人”。

这也是前面说到过的对待偶像的价值观之一,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位明星,那应该是喜欢他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点,而不是他强过所有人,因为这样完美的偶像是没有的。倘若我们总是将着眼点全部放在完美上,那将不是我们去创造生活,而是生活主宰了我们。

所以对于我们自己及身边人的不完美,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是正常的,没必要因为不完美而感到遗憾甚至悲伤,平静的对待和接受。

最后,用《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结尾来做本文的结尾。“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高处真的不胜寒

令狐冲带领一干日月教编外人士前往少林寺营救任盈盈,一路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大家不明就里,自然以为这是魔教兴师动众前去攻打少林,于是不少门派前往少林救援。

在左冷禅布置下,所谓正派一众人让出少林寺,埋伏山下,令狐冲带领众人进了少林寺,也就等于进了包围圈。等到他们发现,形势已经危及,正派人士守住下山要道,令狐冲等人下山不得,山上没有粮食和水,陷入绝境。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令狐冲们无意间发现了少林寺的密道,从密道里逃出生天。方正为何没将密道的事告诉左冷禅们?或许是忘了,但我更认为是故意不说的。佛门讲究缘分,方正之前就说令狐冲跟易筋经有缘,这次他们是否跟密道还有缘,就看造化了。

令狐冲们运气很好,要是没有密道,此次来的人基本上要全军覆没,最多就几个武艺高强身手灵活的人能侥幸逃脱。可现实中,被围困在没有水源的山上的话,基本上就要听天由命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件类似的事。这件事便是大名鼎鼎,三国迷们都耳熟能详的街亭之战。但三国演义里的街亭之战,和现实的街亭之战是两回事,我们说的是历史上真是的街亭之战。

要说街亭之战,得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谈起。要说第一次北伐,也得先简单说下北伐的战略选择背景。自从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又在夷陵之战把蜀国水军家底输光,再加上此时诸葛亮主动与孙权结盟,荆州也是友军的地盘,顺长江出川的路子是行不通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在诸葛亮北伐前一年冬天,原本在荆州丢失之战投降曹魏的孟达在曹叡手下抑郁不得志,决定重回蜀汉,但孟达控制的上庸本地以申耽、申仪为首的豪强并不支持孟达,于是孟达写信给诸葛亮求救,申耽知道消息后则向魏国报告。

由于此时冰期汉水未通,粮食难以运输,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派遣大部队从前往上庸,因为一旦援军进入上庸被曹军围困,后继无援,能否撑到汉水通航,并无把握。再说汉水解冻受天气控制,也是个不确定的因素。

孟达将自己的部队放在上庸南边,重点防御宛城、樊城方面的魏军。魏军则派出司马懿前来灭火,结果兵贵神速的司马懿8天从宛城赶到上庸,在申家兄弟们里应外合下拿下孟达。

于是蜀军从汉中出上庸,向宛城洛阳方向的出川路线也被封锁。但这并不可惜,因为这条路线本身不确定因素就很多,风险太大。更重要的是,此时西北方向的机会,比这更大更稳妥。

此时的陇右,由于少数民族羌人的崛起,曹魏控制在手里的只有天水、安定和南定三个郡,长期对此处不管不顾。于是当地贵族便跟蜀汉暗通款曲。这个节点,发生了可以看作隆中对提到的天下有变的一件事,长期镇守蜀汉出川北大门,同时也是陇右东大门的战略要地长安的大将曹真生病回洛阳修养,曹叡任命的接替者是纨绔子弟夏侯楙。

针对曹叡这一任命,长期镇守汉中的魏延敏锐察觉到战机,向诸葛亮提出了从子午谷偷袭长安的计策。关于子午谷之谋,历来争论很多,但跟本文关系不大,这里不作过多探讨。

简单说下我的观点,出子午谷,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也就是变数太大,主观因素如双方统帅的指挥才能、准备程度、情报收集速度、临场反应,如果兵临城下后中原统治者的后续应对等等,客观条件如道路、天气情况等等,很可能一个因素的变动就能导致战局的不同。因此在没发生的情况下,各种成功或失败分析推测都有实现的可能性,难有定论。

很多人喜欢拿一千多年后高迎祥走子午谷失败的例子类推魏延走的结局,在我看来高迎祥的失败最多只能说明该计确实风险巨大,跟前面说到的各种因素早已物是人非,甚至经过超过千年的世事变迁,“物是”这一客观条件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都不一定。

比如就有学者从水流变化对战争影响研究了韩信和诸葛亮出川面临的不同局势。

当年韩信出汉中的时候汉水上游是有水路通向陇右的,韩信可以利用水路运输粮食。就是成都与汉中之间,也是有水路相连的。

但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在武都发生的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这场大地震之后余震连连,总共持续了近八个月。尽管这场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之处,当时看来造成的灾害并不大,但它却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军事地理,原来的汉水被截成两段,也就是后来的汉江和嘉陵江,水量的减少导致原来的到陇右的水路断流了,诸葛亮面临的出川粮食物资后勤保障问题,就跟韩信当时是完全两个不同概念了。

以当时的讯息条件,诸葛亮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但他也可能不知道这一今非昔比的条件变化,以为当年韩信能做到的事,他也有做成的条件,但就是粮食运输这一致命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他日后的北伐。

而如果你仔细对比诸葛亮和高迎祥的处境,那这种借鉴参考的意义其实真的不大,因为双方的处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高迎祥率领的是农民军或者说是流寇,他们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根据地,靠着四处游荡攻城掠地进行补给,在一个地方停久了,把可抢的资源抢光了,就必须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这跟诸葛亮有着稳定的后方可以任意安排出击时间是完全不同两种状态。

其次在高迎祥选择子午谷之前,他是什么一种处境呢?在崇祯九年(1636)这一年,他已经在中原地区兜了了大圈,从安徽到山东再到河南,由湖北入汉中,又到湖广,而朝廷则是派兵一路围追堵截。

在崇祯启用孙传庭这位悍将之后,他们的作战思路进行了调整,各地分工合作固守本地,高迎祥在难以攻坚的情况下逐渐陷入不利局面,当他们从荆楚边境再度进入汉中,又攻不下汉中的时候,可供的选择已经不多,唯有寄望于从汉中前往关中与李自成的部队会合,才能摆脱困境。

这个时候,孙传庭便在秦岭的那一端等着他,这跟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魏蜀双方处于比较稳定的局面,夏侯楙又是个纨绔子弟,奇袭完全具有突然性,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完全不同。

最关键的,虽然从汉中到关中从东到西分别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但此时的高迎祥并没占据汉中,西边的3条道,他根本无法选择,要先穿过汉中几百里的控制范围再兵行险道,基本不可能不被汉中的守军发现,那么在大部队进入关中之前,很可能汉中的守军就能通知到孙传庭,并堵住退路,那时的高迎祥更将陷入绝境。

所以高迎祥选择最东边子午谷道,并不是主动之选,而是无奈被动的选择,他也知道子午谷道不好走,但是不得不走。

至于孙传庭,他的手头只有3000兵马,不及高迎祥几万兵马的十分之一,但他正是同样分析到高迎祥并没其他选择,只能走子午谷道,所以提前在出口的黑水峪布好口袋阵,就等高迎祥来钻。加上天公作美,高迎祥的部队到达的前两天大雨滂沱,泥泞又狭窄的子午谷道更不好走,高迎祥的疲惫之师到达黑水峪的时候,战斗力已严重不足。再加上巨大的地形劣势,他自然无法逃出生天,最终在山洞被俘。

而诸葛亮坐镇汉中,汉中通往关中的四条道,他完全可以主动选择走那条。

高迎祥的失败,只是说明了一旦走子午谷被对方得知或者判断到,提前堵住出口,那么子午道就成了鬼门关了。类似的东晋恒温北伐,他让司马勋出子午谷配合自己夹击关中,司马勋同样是未走出子午谷便遭到迎击,在险峻狭长的子午道中遇敌,从而被击败。

那么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蜀魏多年未有交锋,夏侯楙他压根就没想着蜀军会进行突袭,基本上不可能会先在出口布防。汉中此时在诸葛亮手里,子午谷此时也不是蜀军的唯一选择,也就是说蜀军主动选择子午谷的话,相比高迎祥的无奈之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选择。

所以第一步被堵的风险其实并不大,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如果魏延能够兵临长安,以长安城之大,要守的城墙太广,天然的易攻难守,魏延军的战斗力如果够强,打下长安也是有一定概率的。

但打下长安,不代表蜀军就控制住关中了,因为魏军势必会组织反扑,轮到魏延守城的时候,他同样会面临自己攻城时守军的问题,自己的5000兵经过第一轮攻城的消耗,会更加的捉襟见肘,根本就无法守住长安。

魏延能守住长安的关键,类似于李世民在洛阳围困王世充时,面对窦建德的援军,他抢先一步占据了虎牢关,据险而守,挡住了窦建德的大批援军。

此时战场的关键就是魏延能否占据魏军围攻长安的必经之处潼关、武关、蒲坂津渡口,坚守到诸葛亮大军粮草的到达。

但能否顺利占据入关中的隘口,占据后能守住多久,蜀军下来的粮食供应和随后的大军多久能到位,打下长安后长安附近又有多少粮食可供魏延就地补充,这些都是魏延无法掌控的,包括前面提到的武都大地震后汉中到关中粮食运输就是个天大的难题,也是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制约,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确实太多,失败的风险是远大于成功的。

当然,一旦成功那收益也必定是巨大的。从马后炮的角度,诸葛亮稳妥的策略,低风险换来的也就是低收益,如果你真要做成光复汉室这样的伟业,不冒风险,是完全没机会以弱胜强的。魏延的选择,至少是一种机会,即便机会真的很小,如果从机会有和无的角度,魏延的方案看似是战术性的,但似乎更是一种战略上的突破。

当然,魏延只是提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案,如何评估风险与收益,拍板做出决定,就是一把手诸葛亮得做的。

而若论风险,同是三国时期的邓艾以身体开路,穿越几百里无人区的灭蜀之战的风险之高和不确定性之多,相比子午谷奇谋是只高不低,只多不少,但最后邓艾都能成功。

所以用高迎祥、恒温的失败得出魏延也一定失败是没有道理的,包括曹爽伐蜀、近代西安事变后王耀武意欲出子午谷偷袭张学良最终都未能达到目的也只能说明走子午谷难度大,不可控因素多,跟魏延此时面临的局面没有必然的可比性。

但说魏延就能成功或者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少,也是没有权威依据,难以验证的,这也就是历史留给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空间的地方。

魏延这个方案的高风险,伴随的也是可能的高收益,诸葛亮不选择,一是性格使然,更重要的,我觉得诸葛亮是从战略的角度进行考量。

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自然是有他自己的道理。他的选择是出祁山,打下陇右,再从陇右打向关中。此时曹魏对陇右的政策是有问题的,魏延看到长安换帅,提出子午谷奇袭战术考虑,而诸葛亮看到曹魏在陇右的政策问题进据陇右,以此为基地再谋求关中,则是战略层面的考虑。

类似于不在上庸冒险一样诸葛亮放弃魏延的策略,选择更稳妥的路线,两者并没有严格意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执行。单纯从选择的角度上看,这也符合双方的身份,魏延作为先锋大将,更多从战术角度进行分析,诸葛亮作为统帅,则更看重战略层面的东西。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传两张地球公众号上《秦岭为什么总是打仗》一文的两张图片,更有助于各位阅读,本来想插在正文,不过上传图片的网速太不友好。,只好试着单独发。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诸葛亮是如何部署的。首先诸葛亮安排的两路疑兵便成功牵制了曹魏大量兵力,一是在陈仓屯兵,制造攻击陈仓的假象,二是派赵云邓芝出斜谷,攻击郿县。曹军被诸葛亮制造的假象欺骗,大量派军守在这两处。

随后诸葛亮大旗一挥,主力出祁山,进攻陇右。鉴于前面说到的陇右早跟蜀汉眉来眼去,诸葛亮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拿下陇右三郡,此时的局势,对诸葛亮来说可谓一片大好。

接下来轮到曹魏接招了,曹叡果断换下无能的夏侯楙,让曹真带病出征,自己亲帅五万精兵前往洛阳坐镇督战。

面对被动局面,曹真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命身在长安的张郃直扑街亭,因为一旦诸葛亮在陇右从容收拾局面站稳脚跟,这块地盘将不复曹魏所有。而将陇右作为进攻关中的前线基地,蜀军运输困难的问题便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魏军面临的威胁便将大大增加。

但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完全占据优势,因为陇右和关中唯一的通道,已被诸葛亮先派马谡在通道的咽喉处街亭把守。此前安排在斜谷的赵云也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一枚楔子,一旦曹军西进长安空虚,这枚楔子甚至可以出斜谷深入腹地,既可包抄曹真后路,也能攻向长安。所有的先手,都掌握在了诸葛亮手里。

费了好长的周折,终于讲到我们本篇的主题街亭。为什么说街亭如此重要呢?因为陇右和关中之间隔着崇山秦岭,清水河从秦岭穿过,开了个口子,口子的东边在关中一侧就是街亭,一旦蜀军占据此处,便是扼住了魏军进入陇西的咽喉。

还不止如此,诸葛亮从汉中出祁山前往陇右,一路要贴着秦岭往西北走,路过了清水河还得继续北上,一旦街亭被魏军突破,诸葛亮也面临着被切断退路的可能。

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马谡先到了。一如占尽先手的诸葛亮,此时的马谡也是可以任凭发挥。那我们来看看马谡是如何在此布防的。

清水河流到街亭后分成三条,其中一条向北,一条向东南,另一条后来断流了,形成了穿过街亭的道路。河水分流的地方,就成了一个天然的窄道。在路和东南方向流水之前有座山,马谡便把王平的七百无荡飞军守在窄道的路口,自己则率领其余全部主力驻在前面的山上。

如果不考虑最后碰到的实际情况,马谡的布防应该说是很高明的,魏军到此后无非两个选择,一是攻击山上蜀军,但蜀军配备了防守利器诸葛弩,魏军攻上来肯定伤亡惨重,二是不管山上的马谡,直接攻击王平西出西城,但王平把守处道路狭窄,无荡飞军战力又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往前不易,狭长的队伍侧翼就一下暴露在马谡部队面前,他们从山上居高临下,必能给魏军重创。

至于水源问题,河水在山的西边呢,魏军从东而来,怎能断了西边的水源呢?这对初次带兵的马谡来说已是很高水平的体现,假以时日,马谡或许能成为一名不错的带兵将领。

马谡布置完毕严阵以待,他等待的魏军来了,带队的是张郃,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这个时候,他和初次领兵的文人马谡之间对战场嗅觉的差距便完全展现出来了。张郃到此一观察,便觉察出马谡的意图,再一观察,他便敏锐发现了马谡这一部署的漏洞。

作为一名初登战场的文人,马谡的部署已经是极高水平的体现了,但战场的残酷,正在于此,大方向你是对的,可很多决定胜负的细节,没有实践的积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掌握的。被诸葛亮赶鸭子上架的马谡(至于为何要赶,日后讲川蜀的势力结构时会谈到),为自己的战场首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马谡未能料到的细节,在于他和王平之间的距离过大,要命的则是,他们之间,正是水源分叉之处。于是张郃并没选择马谡预想的两种方案之一,而是趁夜绕过前山进入山谷,驻扎在马谡王平中间,然后从容的拦河筑坝,将流向东南一侧的河水堵住,水顺着北面流去。

守道的王平看到了张郃的举动,可他只有七百兵,面对张郃的一万军队只能干瞪眼。山前的马谡则不知道山后张郃的举动,直到第二天没了水源,才知道出事了。

断水的马谡军没法抵抗生理规律,口渴难耐的士兵只能冲下山来抢夺水源,可狭窄的道路根本施展不开拳脚,马谡当初给魏军设的套,现在成了作茧自缚,套在自己身上。战场的主动权,就这么180度扭转了。

张郃守住窄路,马谡根本没法靠近水源,另一边的王平则苦于手里没兵,任凭如何摇旗呐喊虚张声势也起不到作用,于是在断水的第四天,马谡军已无战力,全面溃退。

街亭之战,就这么定调了。蜀军失败根源,在于街亭之战指挥官马谡毫无战场经验,很容易看到的是没能理解透彻所有地形元素对战斗的影响。

另一点需要在战后总结才能发现的则是缺乏planB,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把所有鸡蛋(一万五千部队)都放在同一篮子里(山上),如果在王平身后有预备队,他们只要上去破坏张郃的拦水坝,山上士兵的缺水危机便解决了,战斗的主动权还完全掌握在蜀军手里。

这种对于一般将领都懂的常识,成了新秀马谡要交的学费,无比昂贵的学费。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马谡随着溃逃的部队不知所终了。由于他是街亭之战的最高指挥官,他的失踪导致大部队群龙无首,路过街亭的退军根本不听王平的指挥,只剩王平坚守到最后。

而此时的诸葛亮呢?就跟初登战场的马谡一样,第一次带领大兵团作战的诸葛亮事前根本就没有制定防御突发状况的备选计划,在遇到突发状况后同样手足无措。

马谡溃逃,根本没人接应街亭。赵云那边呢,带病出征的曹真同样在洛阳轻骑突进,直奔郿县击败了赵云,斜谷这边诸葛亮同样没安排接应。此时身在陇右的诸葛亮已经无暇顾及其他,如果王平被张郃突破,诸葛亮退路都要被断,如果曹真径直杀向汉中,那诸葛亮北伐老巢都有被端的危险,所以这场北伐的总指挥同样忙于跑回汉中,根本无法对战场的变化做出有效应对,大家各跑各路,自求多福吧。

就这样,原本拥有大好形势的第一次北伐草草收场了。

战后论功行赏论罪处罚,此战唯一立功升官的只有在街亭死守到底的王平,而且他对街亭之败知道得太多,这也可以视为重用荆州集团的诸葛亮给最势单力薄的本土集团人士王平的封口费吧。

街亭这边的其余有关人士呢,由于马谡不知所终,大家默认他已死亡,于是都把责任推给他,毕竟人死了嘛,也算尽最后一份力,除了自己的大锅,顺便帮大家把锅背了。

这就好比前几年有人利用金缕玉衣贷款,五位国内顶级古董鉴定专家为其签字出具了评估报告,证明其价值24亿元。后来被查处这件金缕玉衣为策划制作的假冒文物。恰逢此时五位专家已有一位去世,其他四位专家便顺水推舟,力赞已故专家德高望重,乃古玩鉴定界之北斗,大家都为其马首是瞻,他说是真的,我们自然,那个……反正他说了算。

其他主要人物赵云遭受降级,诸葛亮自己也自降三级。

此战蜀军损失并不大,从天水三郡迁来的劳动力也算聊以自慰的收获。只可惜战后曹魏迅速调整了对陇右的统治政策,对蜀国的防御也进行了进一步针对性部署,北伐成功的大门,就这样永远对诸葛亮关上了。

这事还没完,这个死心眼的马谡,人家都认定你死了把锅扣你头上,大会一致通过了,偏偏事后他还跑回来了!于是无奈的诸葛亮也只能挥泪将他斩了。这才是诸葛亮被迫杀马谡的原因,而不是演义里面讲的立了军令状。

这样也还没完,上面说的马谡死因,其实只是表面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源则在于,蜀汉政权结构的复杂性。

政权掌握在刘备进川带来的荆州集团手里,对于同样是外来势力的东州集团,诸葛亮采取的是防范,而本土集团,则是被压制专政。诸葛亮将镇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也是出于培植荆州集团和防范打压另两集团的考虑,事后如果不处置马谡,诸葛亮又能如何向东州和本土势力交代呢?

所以,与其说马谡死于军事原因,不如说是死于政治斗争。他的死,也使得本来就人才匮乏的蜀国少了一位可造之才。

关于高处不胜寒,还有一个孟良崮战役,将在日后讲到。

注:本文街亭之战内容大部分引用自自说自话的掌柜的三国蜀国传诸葛亮一出祁山前后几集。这种战斗描述最好能配合地图乃至地形图讲解效果最好,可惜我能力有限,没能找到掌柜这种说法的有关图片资料,自己也觉得稍有遗憾。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说完街亭之失和第一次北伐的失败,我也简单谈谈对于失败责任的看法。毫无疑问,丢失街亭是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直接原因,马谡自然是第一直接责任人。但本次战斗的最高总指挥,将街亭这么重要的咽喉据点防守任务交给一个没什么实战经验的参军的诸葛亮,应该付多少责任呢?

按我对权力和责任对等的理解,这里的诸葛亮要负的,不是简单的领导责任。如果你用人得当,那人因自己玩忽职守、轻敌冒进等个人问题导致出事的,那自然主要责任不在你。但你用的是个什么人,实战菜鸟,担当的却是如此重大的责任,说直白点就是超过他能力范围了,那你的用人,就有根本性的实质问题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马谡被诸葛亮推到了火山边上,本来以为让他洗天然温泉浴,谁知马谡不知厉害,跑到火山口处,掉火山里了。

此时的蜀将,并非没人可用,咱就别说魏延,比如跟马谡一道镇守的王平,只要实战经验足够,对战场地形等要素有直接体会,便看出了马谡部署的问题。

那诸葛亮为何不用王平或者随便你能想到此时蜀国拥有实战经验的将领,而用马谡担任主将,我觉得看人不准的原因基本可以排除,诸葛亮不至于眼光如此有问题。

原因很可能就是前面我说到的派系问题(今后会详细说这问题),诸葛亮确实有提拔荆州集团、防范打击益州本土势力的实际需要,但你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确保万无一失,而是优先考虑政治格局的需要,那就说明你对战场的残酷性认识远远不够,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用我们平时经常玩到的战棋类或者人物有等级成长类游戏来做个对比,除了完成本关任务,玩家通常要考虑后面局势的发展,对手下人物进行培养,也就是通常讲的练级。

那么如何在打仗过程中如何升级最快呢,答案自然是斩杀对方boss,因为这是这一关任务最重要的,所以完成这个任务就能获得大量经验。

此时的诸葛亮,就面临着既要完成任务,又想着让开始式微的荆州帮获取经验的抉择。于是他便把能获得大量经验,也就是一伐中至关重要的守街亭这个任务给了独自领兵的初哥马谡。

然而结果就像你在游戏中把给boss的最后一击留给了等级较低的可造之材,可他失手没能完成任务,结果被boss反杀了,更糟糕的是你还没准备后手,让其他人去补上这一刀。

这个时候,问题出在你的这个决策上多些(因为本来有更稳妥的击败boss的选择),还是该怨这个新手太烂了呢?当然,游戏可以SL,大不了这一关重打,可现实不是游戏,错过了这个机会,北伐成功的大门,便永远对诸葛亮关闭了。

举个对比的例子,看看曹操在知道袁绍的屯粮地乌巢之后的表现,亲率轻骑杀入敌营,在腹背受敌的局面下拼死向前,终于在对方援军杀到自己跟前的前一刻击溃守军,火烧乌巢,一彻底扭转官渡之战的不利局面,成为击败袁绍最重要的节点。

这就是双方对决定性战场的不同认识,诸葛亮想的是让谁摘取胜利果实,曹操则是亲自上阵激励将士更加奋勇向前,尽可能为胜利多创造一分有利条件。

(当然要求诸葛亮如曹操般亲上一线厮杀那不现实,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类游戏数值设定,曹操的武力一般都是处于于超一流武将、一流武将之后的档次,事实上以曹操经常冲杀在一线的表现,他的武力值完全可以更高,相比他其他三项统帅封顶,政治、智力90以上,他的武力值达到80甚至85以上是完全没问题的,而游戏经常是在75到80之间)。

类似于马谡没有实战经验,不知这算不算同是第一次率领大兵团作战的诸葛亮需要交的学费。包括街亭失手后蜀军的全线溃退,毫无应急方案,也是诸葛亮经验不足的体现。

手握一手好牌,面对大好局面的诸葛亮,将牌打成这样,好比为了翻倍,将自己9张顺子最中间的那张抽出去做炸弹,剩下8张一个一个单打,你说输了,这个负责派牌的人,要不要负主要责任?

之前我们讲过毛 对诸葛亮的大战略《隆中对》的看法:“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关于这场街亭之战诸葛亮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用毛 的理论进行总结。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 就点出了“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在这场第一次北伐战斗中,控制街亭,切断魏军增援和阻击路线,确保蜀军顺利攻占陇右,就是全局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让马谡练级则是其他的问题,正是诸葛亮没有把握住主次之分,才派出了马谡这个实战新手去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

可以对比下共产党彻底粉碎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的直罗镇战役。这一战中的葫芦河,就类似于街亭的战略意义,谁能控制,关乎战役的胜负。

战役部署阶段,毛 便从全局的高度对局势进行了分析,清醒认识到,究竟是敌人控制住葫芦河将东西封锁线连贯还是我方控制住葫芦河打破敌方封锁,是双方实现各自目的的战略枢纽。

于是他在战前亲自选定位于葫芦河南岸具有良好战场条件的直罗镇进行战役部署。战前,毛 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制订作战计划,选定战场,并要求彭德怀率领团以上干部勘察地形和绘制地形图。

战役发起后,毛 又亲自指挥红一军团从北向南打,令彭德怀率领红十五军团由南往北打,充分体现了毛 对事关战略全局的战役战斗的极大重视。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对整个中国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党中央和红军在西北建立和扩大根据地,推动全国抗战,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假如诸葛亮能像毛 重视葫芦河般重视街亭,派出类似于彭德怀那样能力的将领镇守街亭,又或者如毛 亲上前线指挥,他北伐的大业,是否会增加上一分胜算呢?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三战中的战争思维

少林寺里,任我行、向问天、任盈盈三人被各门派众人围住。这对所谓的正派联军来说可谓歪打正着,本来这次左冷禅的精心布局是要对付以令狐冲为首大张旗鼓前来拯救任盈盈的一干人等,谁知左冷禅千算万算,没算到少林寺还有密道这个东西,可谓人算不如天算,令狐冲一伙人侥幸逃脱。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你精心准备的落空了,意外之喜却从天而降,任我行三人前来少林寺,被无意中发现,还被众高手们围住了。如果能趁此敌寡我众之际拿下任我行,那收获可比干掉之前一众虾兵蟹将大多了。

一番言语交锋后,双方定下三战的模式,任我行们赢了可以离开,输了得待在少林寺十年,也就等于被囚禁。这场较量的输赢,可将直接影响今后江湖的走向。三场交战,这里不再详述,我这打算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点评,那就是这三场交战,都包含有一个元素:赌。

第一场,任我行火中取栗,赌的是方正大师宅心仁厚,不会痛下杀手(方正内心独白:你知道个屁,我留着任我行这个大麻烦在这干嘛,再说我还想他去跟东方不败内斗和打击江湖其他门派呢。宅心仁厚?图样图森破。);第二场,左冷禅则是险中求胜,拼着被任我行吸去绝大部分内力,一击成功;第三场,任我行赌的是令狐冲重情重义,绝对会为盈盈的自由拼死争胜。

最终结果,赌的一方都赌对了,那假如,他们赌错了呢?如果方正不手下留情,那任我行便一命呜呼了;如果任我行有本事化解内力里的寒气,那赌上内力的左冷禅也很可能死在任我行掌下;最后如果令狐冲想的更多的是重回华山派门下,任我行三人也得失去自由。

这么看来,这三场赌局,似乎凶险的很,赢得人,都赢得侥幸。但仔细想想,凶险是凶险,可真是侥幸么?未必。当任我行、左冷禅做出带有赌博性质的决定时,事实上都是经过综合分析,结合临场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的,尤其是任我行,更是形势逼迫他不得不当机立断,拼上一把。

任我行连冒两次险,赌方正会慈悲为怀,令狐冲会义不容辞,凭的是对两人性格、为人的准确判断;左冷禅这一仗算是赢得漂亮,赌的是任我行吸走内力时无法抵御随内力进入体内的寒流的致命一击,凭的是上次交锋对吸星大法的认知,以及任我行刚与方正大战一场,体能吃亏,急欲速战速决。

赌博,需要上面说到的经过综合分析,结合临场情况做出判断。但需要去赌,就说明了其中蕴含了很大的风险,你只能尽可能将风险降低,而不是消除。再缜密的分析,也可能有不可控因素出乎你的意料。

所以,赌博更多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偶尔用之出奇制胜的,不能把它当成常规手段。如果你事事靠赌博,那么迎接你的必然是败局,不同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下面我们来看一位以赌博著称的战争狂人:山本五十六。

早年的山本醉心于赌博,精通扑克、桥牌等各种赌术,记牌功夫尤为了得。他出使欧洲时由于赌技高超,赢钱太多,在著名赌城摩纳哥大开杀戒,最终赌场老板不得不无奈高挂免战牌,山本成为被摩纳哥赌场禁止进入的第二位赌客。后来他曾开玩笑说如果晚回国两年,他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战列舰。

高超的赌技和深入骨髓的赌徒心理严重影响了山本的战争决策,敢于冒险,勇于冒险,甚至没为危险也要制造危险去冒,因此被称为战争赌徒。他曾说过,战争就是赌博,要么赢,要么输得精光。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直至最后力排众议前往前线视察被击毙,都有着深深的赌博烙印。

从日本一路横渡3000多公里偷袭珍珠港,这一路要不被发觉难度不小,万一被察觉,孤军深入的偷袭部队如何安全返回?最终山本是赌赢了这一场。

不过他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之后他仍沉迷于赌,一次次剑走偏锋冒险行事,对于正经打战需要做好的保密工作却接二连三出错,致使密码被破译,动向全部被美军掌握,自身安保工作也不重视,最终在节节失利后被轰炸死于前线。(关于二战的美日太平洋战争,后面还会有涉及。)

最后话说回来,山本倒也还真有很高的战略眼光,他在出使美国几年间看到美国的实力,认定日本与美国实力差别悬殊,对打赢美国抱悲观态度,他还曾比较形象的用中国象棋做过比喻,把战列舰与战列舰互拼比为拼车,这对于实力弱于英美的日本不可以,而应该用飞机这样的卒子过河去摧毁战列舰。可要用卒子干掉车,又谈何容易呢?

从这点看,他对美国的一系列赌博式战略,除了自身赌徒性格外,多少也有点无奈之举。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回到三战开始前,任我行有段很有趣的佩服者三个半阐述,我相信各位读者应该对这段颇有印象。大战开始前,任我行风马牛不相及的扯上这段,有何用意呢,总不会是当参加演讲比赛讲述“我的偶像”,把其他人当听众吧。

(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冠军梁植首场演讲题目就是这个,讲完感动了在场所有听众,讲述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我特别喜欢当季梁值首尾两篇演讲,以及亚军陈秋实的第一篇)

自然不是,这段演讲充分展现了任我行的枭雄本色,最关键的,不是他讲了什么,而是通过这段讲说争取到的宝贵时间,任我行能够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下,边说边想,迅速寻求全身而退的办法。

通过演讲,任我行从佩服的人逐渐讲到在场众人的亲人,使得大家投鼠忌器,最终定下了三战的方式。可以说,在动手前,任我行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如果对方群起而攻之,那么己方三人断无全部逃走的可能。避免了群殴,那么应该如何单挑呢?

上面说到的赌博是具体战术层面的选择,而在开打前,任我行考虑的排兵布阵则是战略层面的东西了。对方战力最高的三人为方正、冲虚和左冷禅,如果类似田忌对齐威王那样循规蹈矩的赛马,那么任盈盈不论对上谁都是必败,向问天也是大概率处于下风,即便是最有把握的自己,也难言必胜。

综合衡量,任我行主动选择实力最强的方正作为自己首战的对手(左冷禅言语间表示要先会会任我行,任我行则主动叫阵方正),因为方正虽然实力最强,但心存善念,任我行正是算好了利用这点大做文章,取得开门红,一下掌握了主动。

下来任我行有两种选择,让向问天打第二场,自己休息一阵,打大概率要打的第三场,另一种则是他后来的选择。前者看起来更稳妥,但消耗了多少,能恢复多少,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有数;后者更为冒险,但挟上一场获胜的余威,气势上压了左冷禅一头,也不无道理,两种选择,更多是风格之争。只是从结果上看冒险输了,但这也不代表稳妥就能赢。

任我行在第二战开始前面临的选择,类似的情况经常在当今欧洲足球赛场上的豪门身上发生。比如国际比赛日后,球员们回到俱乐部,马上即将开始新一轮的联赛,而在联赛之后的周中,接踵而至的又是一场欧冠比赛。这个时候,教练要如何排兵布阵呢?

豪门的主力球员大多数都是国家队成员,经过一到两场高强度国家队比赛加上舟车劳顿,回到联赛体能状态肯定会受影响,而联赛的对手如果实力一般国脚不多所受影响不大,正好以逸待劳严阵以待。

而除了这场联赛,教练还得考虑紧接着的欧洲赛场比赛,甚至再往后的比赛。主力球员阵容磨炼纯熟,硬实力更佳但体能受影响,替补球员体能不存在问题,但个人比赛状态以及新球员进入阵容后的运作比不上主力阵容。

这个时候,教练就得综合评估球员的比赛状态、身体机能,接下来的比赛强度、对手实力,球队在积分榜所处位置等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出决断,派哪些队员出场。

一个赛季是一场漫长的战役,由每一场比赛的战斗组成。教练作为指挥官,在此时发挥的作用绝对比每个球员在场上的作用更大,这就是战斗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区别。

为了应对漫长的战役,一般教练都不会死操主力球员,至少不会死操全部主力,因为高强度不间断的比赛,消耗的不仅是球员的体能,随着劳累的出现,身体机能的下降,发生伤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到那个时候,一旦主力大面积倒下,那么就不是一两场战斗失利的事,而是整个战役的崩盘。

而主教练做出了决定,并不能保证结果就一定如意。比如因为主力轮休,在联赛里遇到弱旅阴沟翻船,也可能联赛出动了主力因状态不佳未能拿下对手。这个时候,球迷就不能以结果反推过程,认为决策是失误的。

做出决策的教练,本身就是从事这一专业的,而且每天都跟球员们在一起,对球员们的状态,远比我们这些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得准确得多。战斗本来就没必胜之法,也正因为战斗是没有必胜的,更多时候需要取舍,这更是对一个教练能力的综合考验。

有些时候,如何决定取舍并不难,比如当你联赛已经无望夺冠,进入欧冠区又没有问题的时候,教练很容易在联赛中进行轮换,确保最佳状态出战欧冠。

但当联赛还未到尾段,形势不明,或者到了末期你得为了联赛冠军或者进入欧冠区奋斗,鱼与熊掌的问题便会让你失费尽心思。这个时候,如何对球员进行调配,既最大限度保证排出阵容的即时战斗力,又不透支球员未来的战力,实在是一门大得很的教练艺术。

比赛开始前,你只能也只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理想的结果。到结果出来的时候,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平静的接受,用心去总结,专心面对下一场比赛,而不是老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患得患失,执拗于“如果”的讨论。

我们的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事情已经发生,纠结于往事往往于事无补,要学会放下,向前看,才能更好迎接人生的下一场比赛。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而第三战,任我行的安排则体现了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战术安排:留有后手,预备部队。向问天和任盈盈难以拿分,这本来就在任我行的预先考虑之中,任我行敢在第二战中冒险,很大原因就是他有后手:自己能再下一城,自然最好,即便失利,也不会无力翻盘,因为他手里还握着令狐冲这张王牌。这显然是身经百战的战场老手才有的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

我们来看场统筹全局,预备部队发挥重要作用的战斗。官渡之战后,曹操一举扭转了对袁绍的被动形势,但袁绍在冀青幽并四州经营多年,根基牢固,并不是曹操轻易就能消灭的。可惜袁绍昏招不断,死前还不忘强行制造内部矛盾,跳过大儿子袁谭,选择偏爱的袁尚作为接班人,并将兄弟几人各安置一州。结果他一命呜呼后,还没等曹操打过来,兄弟间就先开片起来。

袁尚带兵前往南皮攻打袁谭,大哥打不过三弟,便向曹操求救,真无异抱薪救火。曹操正是利用这场兄弟阋墙,彻底统一北方。他派兵围攻袁尚大本营邺城,守卫邺城的审配确实有两把刷子,凭借坚城据守。曹操审时度势,制定了围困邺城,围点打援的策略,连夜挖壕沟,引漳河水围困邺城,困住袁尚一家老小,以此逼迫袁尚回救,达到彻底消灭袁尚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场围城打援,便充分展现了曹操的指挥才能,先是在挖沟引水前漫不经心的进行了一段无甚作用的攻城,接着挖的沟又浅又窄,以此麻痹审配,再连夜大规模铺开作业,使得壕沟变天堑。

之后曹操仔细考察研究了袁谭回救邺城的路线,精确判断出如果袁谭走无险可守的大路而来,那就是拼死决斗不留后路来的,毕竟袁尚士兵的家属都在城里,会为家人玩命,不宜与其硬拼,应避其锋芒择机再战;如果从山路而来,那就是心存侥幸,走一步看一步的,那么可以在途中据险将其消灭。

曹操初步判定以袁尚那副德性,从山路而来可能性更大,于是在派出侦探部队确认袁尚从山路而来后,曹操便笑着跟手下说得到冀州了。

最终结果虽然如曹操所料,但过程却不是如谈笑间那么轻松的。袁尚的援军到达后,先是审配派出部队接应,如果两军会师,战场的主动权便将瞬间易手,曹操和审配都深知此战的重要性,审配的部队一度已经打退曹军,就在这时,身经百战的曹操身先士卒,率领预备队拼死顶上,终于使得审配无法再往前一步。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最终更不要命的曹军将审配部队打回城里。这一仗,曹操投入的预备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曹操掉头收拾掉袁尚,围取邺城,再毫无悬念打败袁谭,完成一统北方的大业。

再来看个反例,诸葛亮一出祁山时街亭一被围、失去后便全盘崩溃,丧失大好局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指挥经验,手里所有的牌全部打出去,没有考虑战局一旦出现变化的是否能有应对措施,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planB,致使错失北伐最好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关于街亭之战,前面咱们也已经讲过。

最后说下,任我行对令狐冲的“使用”,还不止战略预备队那么简单。通过他如此安排后令狐冲的反应,表现,他还会进一步评估令狐冲究竟是不是站在自己一边,对自己的帮助能去到何种程度,以决定下来自己要和东方不败的对决,如何邀请令狐冲前来助阵,评估令狐冲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而不止任我行,另外两名老江湖也充分发挥了令狐冲这枚棋子的作用。冲虚拿出一副“虚怀若谷”的态势放生任我行,严重打击了消耗极大的左冷禅的气焰,通过这样在大庭广众下抬高令狐冲的地位,也为日后拉拢令狐冲对付左冷禅增加了大大的砝码。

岳不群则敏锐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自己老戏骨的风采,通过自己“拙劣”的表演,营造出一副自己武功实在不堪的假象,成功麻痹了左冷禅的神经,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为日后击败左冷禅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棋子,本身就是赌的工具之一。可怜小说的主角令狐冲,从头到尾几乎都在扮演别人的棋子这一角色。当然,在上面说到的这些个老江湖手下,令狐冲的见识也只能如此任人摆布了,好在最后他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算是主角光环和好人有好报了。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没有主人允许,客人敢撒野吗

五岳派大会上,玉玑子突然发难,天门道人始料未及。正当泰山牌内讧之际,青海一枭发动突袭,制服天门道人。不甘受辱的天门道人自断经脉,与青海一枭同归于尽。何三七眼尖,认出行凶者,便向东道主左冷禅质问,左冷禅见难以否认,索性来个不置可否,顾左右言它。

在场的人不是傻子,稍微想想就能都知道这是出自左冷禅的安排。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玉玑子要真是出于本派利益着想跟天门道人意见相左,那也得是在前来嵩山参会前关起门来商量,怎么可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人看泰山派笑话呢?

青海一枭更不用说了,人家开的是五岳派大会,泰山派也算是半个主人了,再说人家怎么吵上天,也是泰山派的事,说大了也就是五岳派的事,跟你有个毛关系,轮到你来强出头拉仇恨?对你有啥好处?平白无故上人地头砸场子,除非脑子秀逗了。

左冷禅的诡计不甚高明,给人一看就破。但有些人的险恶,却逃过了不少人的眼光。比如我们下面要说的这个人。这个人要先从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起,这个故事叫毛遂自荐。一听这故事是不是觉得风马牛不相及,跟左冷禅八竿子打不到一处?别急,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下这个故事。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四十万军队全军覆没。秦军兵临邯郸城下,赵国举国震动。平原君赵胜准备前往楚国求救,打算从门下食客中选取20位有本事的前往,结果找来找去只找到19个。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推荐自己,赵胜问毛遂来多久了,一听三年了就说你要有本事,就像锥子放到袋中,尖端就显现出来了,你都来三年了,我都没听过你有什么才华。毛遂就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放进袋子里,要是放进去,不仅尖端显现出来,还会把袋子捅破。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的出处。

赵胜去到楚国后,和楚考烈王商量派兵救援之事,双方从早上谈到中午,没啥进展。这时毛遂上前,一番慷慨陈词分析利弊,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配上一把剑,你今天不答应我就跟你没完了,最终说服了楚王。

于是楚王答应出兵,还在朝堂之上歃血为盟,毛遂招呼之前嘲笑他的另外19位门客一起参加,说他们是因人成事,就这样又一个成语诞生了。

这件事乍一看上去,能成功,那都是毛遂的功劳阿,我们也是这样赞美毛遂的。可再往深里想,毛遂为什么能成功阿,难道真的是靠他那通慷慨陈词的演讲?这些道理赵胜说了半天怎么可能没说到?那答案很明显,就是凭着那把剑。

那么问题又来了,赵国前来求楚国救援,人来到楚国朝堂,怎么能带着剑上来?带着剑上来了,又怎么能靠近楚王呢,卫士都上哪去了?安保工作怎么做的,负责安保的人是谁?

答案就是战国四公子中另一位,赵胜的好朋友春申君黄歇。正是黄歇这个楚国真正“主人”的安排,毛遂才得以带剑上朝并上千威胁楚王,同意派兵,自此之后,楚国的兵权也落入黄歇手中。

春申君是如何掌握楚国大权的呢,这要从他“帮助”楚考烈王成为国君说起。楚顷襄王临死前派黄歇前去秦国,接当时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熊完回国继位。秦国听了不信,派熊完的秦人老师前去楚国确认。

黄歇便私下告诉熊完,赶紧偷偷跑回楚国,要不王位就要被其他兄弟夺去。熊完听从了黄歇的建议逃了回去,黄歇则装着每天都去向太子请安,骗过了秦国。秦国发现被骗后,也没为难黄歇,放黄歇回去。这样黄歇就成了熊完继位的大功臣。

表面看起来,黄歇既成功帮熊完回国继了位,又只身冒险留在秦国当掩护,可谓有勇有谋。

可真这样么,如果太子老师到楚国后发现楚顷襄王真要挂了,回国禀奏,秦国也会顺利将太子送回继位(这段时间秦楚关系处于友好时期),而如果这样,黄歇充其量就是个跑跑腿的。而通过他这一安排,熊完承担了可能惹怒秦国的风险,换来的是黄歇成为拥立新君的首功之臣,从此开始了把持朝政的道路。

这波操作,可以打满分不?

楚考烈王在世时黄歇权倾一时,他要去世了咋办,黄歇都准备好了。楚考烈王一直不孕,试了好多女人都没效果,后来终于找到个能怀上的了,接班人问题终于有望解决了。一生出来,确实是个男的,可是早产。这女子谁送进来的呢,黄歇。楚考烈王,一直被黄歇所把控,连头上,也被戴了顶大大的帽子。

注:以上关于黄歇内容参考资料自说自话的掌柜的《芈月一招手》黄歇一集。

关于楚幽王是不是黄歇私生子并无定论,楚幽王也并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在娶了黄歇送来的李嫣后接连生了几个儿子。策动太子逃离秦国也有不同解读,毕竟等太子师傅一来一回时间很长,中间可能存在很多变数,第一时间逃回可最大限度保证太子顺利继位。当年公子小白就是比公子纠早那么一点赶回齐国就继承了大位,后来才得以成为春秋首霸齐桓公。本文只是提供一种看待黄歇的角度。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面对左冷禅抛出的并派话题,泰山派掌门天门道长旗帜鲜明,反对并派。但他没想到左冷禅暗中早有准备,师叔玉玑子突然发难,斥责他反对并派是为了一己私利,舍不得掌门之位。仓促应战又不善口齿的天门落入彀中,一不注意取出了掌门凭证短剑,跟玉玑子说这掌门我不当了,你要当去当。

天门这话本来就是气话,他本想这摆此姿态,证明自己反对并派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掌门地位,也料想大庭广众之下,师叔们即便心里还有气,不至于公开搞起内讧,让外人看笑话。我就摆摆样子,难道这掌门之印你还敢公然抢不成?

谁知玉玑子完全不暗套路出牌,居然真出手抢了,毫无准备的天门短剑被抢,于是有了下面的泰山派公然分成两派,在别人家地头对峙。此刻天门道长最想说的,估计就是标题那句你,你怎么可以不按套路出牌?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被套路坑了的历史人物。

咱们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豪格,时间发生在皇太极刚死的时候,故事的主要人物包括争夺王位的皇太极的兄弟、儿子们。

由于皇太极死得突然,死前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因此没有指定接班人。而从当时的局势,潜在接班人的能力和素质看,王位继承者逃不出这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两人谁能在争夺中笑到最后呢,还是得依靠此种情况下亘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场争夺战的枪杆子,就是皇系八旗部队。

此时八旗的掌握者和兵力如下:原本皇太极直接掌管的正黄旗暂时无主,豪格掌握的镶黄旗,原本由莽古尔泰掌管后来由于莽古尔泰被皇太极干掉后皇太极直接掌管的的正蓝旗,多尔衮和哥哥阿济格共同掌管的镶白旗30个牛录,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掌握的正白旗35个牛录,皇太极二哥代善掌握的,代善孙子阿达里掌握的,济尔哈朗掌握的镶蓝旗33各牛录。

因为出自黄旗的豪格当选能保证正黄旗人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同属皇太极直接掌管的正蓝旗加上豪格本身的镶黄旗这三旗拥护豪格,共61牛录,多尔衮兄弟三人掌握的两白旗则毫无疑问支持多尔衮,共65牛录。双方可谓旗鼓相当,因此决定天平两端走向结果就看中间派的砝码具体流向哪边了。

代善上次皇位竞争败北后屡次遭到胜利者皇太极的打击,加上年事已高,已无雄心壮志,只想安享晚年,因此对谁当选并不是很关心,阿达里由于后来跟多尔衮关系比较好,所以会倾向多尔衮。

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原本是阿敏所有,皇太极上位后打击阿敏,最后将镶蓝旗给了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感激皇太极,他所支持的,肯定皇太极的儿子,也就是说肯定不是多尔衮,如果在多尔衮和豪格之间二选一,那济尔哈朗的票是投给豪格的。

这么一看,局势还是完全不明朗,最终的胜负,只能到选举大会才能揭晓了。

虽说局势不明朗,但双方的根基牢固度,还是有所差别的。多尔衮的支持者内部可谓铁板一块,他的两兄弟和阿达里都坚决支持他。

而豪格这边呢,正黄旗和正蓝旗之所以支持豪格,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是说支持豪格本人,如果其他当选者也能保证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易帜转投他人也并不是不可能。

而且他们代表的是整个集团,并没有领袖代表,最终需要八旗领导人峰会上直接交锋时,他们没有代言人上场,在参会领导班子数量上豪格也是一大劣势;济尔哈朗支持的则是皇太极的儿子,要知道皇太极的儿子可不止豪格一人,最终的结果也验证了这点。
楼主:raulsevenzgh  时间:2020-08-17 23:12:19
你,你不按套路出牌

二、崇政殿交锋

如果这些人最终没站到豪格这边,那豪格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于是当八旗领导人决定在崇政殿东厢房开会选举新皇帝时,豪格一方先下手为强,会议当天索尼、鳌拜率军包围了崇政殿,此举进一步保证了正黄正蓝两旗的态度,也给了中间派们压力,可谓一招好棋。

会议一开始,鳌拜们便在门外高呼选豪格,豪格也便顺应“民意”,表示愿意当皇帝。这时多尔衮方肯定得表态,充当打手的弟弟多铎高叫反对,得选我哥。多尔衮则出来唱红脸表示小弟不得无礼,大家都有机会,需慢慢讨论。末了多铎扔下一句,如果不选我哥,那就选代善。这摆明就是要态度最不明朗的代善表态,让局势明朗化。

代善一看不得不接招了,赶紧表态我老了,哪有先皇50来岁去世选我个60来岁老头的道理,你们选吧,我先回去了,到时啥结果通知我一下得了。然后也不知是被担心鳌拜们不让出门还是随口说说,代善就说要选先皇的儿子豪格吧。撂下这句话后代善就赶紧溜了。

有了二伯这表态,本来稍微偏向多尔衮的天平一下又倒向豪格这边了。豪格一想两黄旗两红旗加正蓝旗站自己这边,即便阿达里支持多尔衮,旗数上也是5比3领先,就算算到具体牛录数也是自己多,看来派兵助威这手实在太对了,胜败就决定在这个先手了。

可惜,大好局势下豪格来了个大漏招,估计是汉人历史看多了,豪格想着推选的新君上位前都好来个三让三请的把戏,也就顺便学了学,谦虚了一下,说大家还是别选我了,我福少德薄,大家还是另请高明。

出乎满以为这就是按套路来演一遍的豪格意料,这时多尔衮的哥哥弟弟阿济格、多铎一块出手,说豪格你这次终于说了句大实话,既然你都知道自己福少德薄了,那赶紧该干嘛干嘛去,别影响大伙选皇帝。

这下豪格可彻底傻眼了,自己一言之失,马上给对方打蛇随棍上抓住把柄,更要命的是支持自己的部队数虽然占忧,但正如前面分析,参会领导班子数自己这边可是大大的吃亏,刚表完态的二伯走了,老爸手头掌握的两旗又没代言人参会,现场支持自己的也就一个还没正是表态的济尔哈朗,对面那边可是多尔衮三兄弟加个阿达里。形势瞬间又顿生变数。

决定清朝下来命运的时刻就在这时出现了。此刻的局势下,豪格多尔衮谁上位都无法使对方接受,一旦帝位无法和平解决,两派血拼很可能就会出现。随着代善的开溜,阿济格也率先离席,跑去搬救兵了。要不就算多尔衮当选了,鳌拜会放他们哥仨离开么。

就在局势最为胶着僵持的时候,此前一言不发的济尔哈朗开口了,他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建议:要不我们立福临吧。就是这个脑洞大开的建议,在现场短暂的沉默后,多尔衮马上表态支持,表示自己也支持立先皇的儿子,形象一下高过了豪格。但豪格自己表示不想当皇帝,那咱们只好立福临了。只是福临还小,就由我和济尔哈朗先代为辅政,待福临长大后再将权利归还。

连最后一位在场的支持者济尔哈朗都公开不支持自己,豪格也只能漠然接受这一决定。此刻他心里,估计反反复复念叨的也是标题那句话:你,你们,你们都不按套路出牌阿。

楼主:raulsevenzgh

字数:17367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7-02 07:44:20

更新时间:2020-08-17 23:12:19

评论数:1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