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读书偶感

读书偶感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LP看完一集韩剧后由衷地感叹,“韩剧真的无聊”。可是一转眼她却又在看下一集了。看来无聊还真能吸引人!近读报上介绍法国心理学家帕特里克.勒莫瓦纳的书《无聊,多幸福的事!》,作者就认为,当代人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学会无聊,享受无聊的快乐和轻松,应该把无聊当作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力。没有体验过无聊的人,就不会拥有健康的心态。想方设法避免无聊的后果会导致个体行为机械化,使情绪要么走向迷狂,要么走向抑郁的深渊。此论深得我心,我也曾产生过这个念头,人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人的一生其意义究竟何在?这是人类社会有文明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于是也产生了无数个解。但是无论何种解都把无聊当成了反面对象,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如果你在从事不怎么样的事就是无聊。从政治到宗教信仰,从所从事职业到个人兴趣爱好,无聊都是比较下来的结果。不过这种比较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保尔.柯察金当年所推崇的人生价值,如今我们可能要问:他一生的意义真的比冬妮亚一生要大吗?如此看,无聊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存在,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聊,真是多幸福的事!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谢谢大姐光临,前段时间不想读书写作,于是想到写日记这种形式,可以不用为了写而写,只是记一些胡乱翻书后的感想,也可以随时添加。其实这也是一种无聊!

谢谢季米、合宜。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近日在翻阅<<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冒出些许感想.
胡适曾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我对此深有感触,也著文谈了体会.而在谈话录中胡适又说,容忍就是自由,这是对自由的深度理解.想到现今一些提倡自由主义者,其推销和传播的方式却是独裁和专制,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一般都是骂杀,若握有行政法律权力当可能和其对手并无两样.
胡适在解释孔子"耳顺"一词时,从逆耳一词来反证,认为人达到一定年龄会容忍别的不同意见,这亦是自由的一种.如此有意思的话还有他举搜集的世界各国怕老婆故事说事,以此来划分民主和独裁政府.比如他举二战时的例子,在日本和德国都没有怕老婆故事,所以那里会产生专制政府,而意大利当时虽然和徳日站在一起,因有这类故事所以终会脱离独裁.对这些话若往深处想,就会感到任何事物都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有些词语的内涵也会不同,硬要把这些不同拉在一起想说明什么往往会漏洞百出.
胡适对本国学者的粗疏是很不满意的,确实这本《谈话录》也是如此.不用注解的注了,该让人了解的却无答.对我聊胜于无吧.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呵呵,此叁郎和彼3郞有区别吗?为什么要改啊?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大姐好,读书是很自我的事,并非必需别人认同,放在书话里只是博人一笑耳。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近日乱翻报刊书本,发现宽容一词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那天在《书屋》上就看到一篇谈宽容与怯懦关系的文章。文章应该写的不错吧,可我为什么会感觉有点烦?作者追根溯源探讨宽容这个概念的起源,从价值观念入手来解释宽容,认为这个词的最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从宗教宽容开始,文章也很学理化的进行论证和比较,按理有如此限定并且论从史出可以让人们了解西方对宽容的理解。可是不,此文总是时不时地拿国人对宽容的理解进行比较,以此批评国人对宽容的态度。我想,对宽容的理解其实并不自西方近代始,各国社会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当然可以进行比较以加深对各民族及各宗教信仰的理解。如宽容和中庸的比较就很有意思。可是你不能用西方近代的理解来论证别民族理解相异部份并加以批判。确实,现在有些为文者为追求语惊四座的效果,在学理性的文章写作上往往违反逻辑,对论述的对象不确定外延,东拉西扯对论题任意做解释,似乎让人联想,其实不然,我总以为这种学风不好,会让人对作者的文品产生负面影响。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谢谢海炎兄.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谢谢抚哭叛徒的吊客`黄祸光临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流水兄好,思想有时也是一种无聊的产物.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近读巴金写甥女端端的文章,其中对现行教育体制造成学生负担沉重的现象,老人是既不满又无奈。老人在家里是家长,他改变不了女儿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作为著名作家并有官员头衔,他更影响不了教育部门。所以他明知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有问题的,却只能无奈。老人的这种无奈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感受,凡家有在读中小学的子女的家长都会有这种感受。谁都会指责教育部门的做法,谁都不敢去挑战这种做法,反而比这种做法做得更过份。由此可知改变一个现状之难。老人尽管知道所难,尽管知道自己的无奈,但他凭借一颗真诚的心,通过他手中的笔还是要把这一切写出来。这使我联想到老人的《随想录》,老人絮絮叨叨地讲出了他想说的话,他谈的是经验,是大实话。这些话虽然不如标题党那么醒目响亮,虽然曾有不少人批评此书缺乏高度和深度,但是这些话不是飘在云里雾里的空话,他道出了这个社会的现实。我有时候也会想,我们并不需要所谓的深刻,也不奢望找到一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药方,因为凭我们的人生经历,可以想像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是发生流血革命,最后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有在对社会有了深切体会后,那种理想热情才是真实可信的。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谢谢一石君。写所谓偶感还是受了你的启发,但没有你写得细腻抒情,我想主要是水平不够,另外所处环境也不容静下心来。将就吧,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有行动在向你看齐了。呵呵

谢谢楼上诸君关注!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早已耳熟能详,可笑的是我曾以为这是冯友兰提出来的(可见我读书的不求甚解),因为最初的印象来自他的书中。由此我对冯友兰很钦佩,无论他在历史上的作为,他毕竟在这个愿景下“接着说”,并在努力创造环境以达到自己的目标,骨子里就是那种传统的知识分子。直至很后来我才知道这名言的版权属于北宋张载,张载作为理学家引起我注意的有两点,其一,他是二程的表叔,在宋时也是著名学者,可是他的声名却不及二程,而且他的著作也没得到应有的整理,后来是因了二程的名声及朱熹的作用,张载才有一定的地位。当年张岱年曾撰文认为他是唯物论者,和二程的唯心论有矛盾,故此受到二程派系有意贬低使其学说难以光大。我的感受则不同,因为张载学说更注重自然的探究,若发展下去说不定还会推动中国科学进步呢,只是儒学传统更注重的是修身养性内圣外王,所以张载的学说式微自然而然,就如现代科学当时无法在这块土壤产生一般,没必要用政治斗争学说来分析。其二,张载提出的井田制,也引起有关专家的疑惑,并提出各种理由为他的复古学说辩解,我感到他为统治者提出这个建议,实实在在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以达到统治的长久。从冯友兰身上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张载的影子,也可以看到一些儒学的局限。但是我们也确实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来研究,在特定的过程中来认识那些人和事。近读一篇宗璞的访谈录,她谈到何兆武的《上学记》中说冯写诗谄媚江青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她当面质询了何,何也承认找不到出处,三联也为此道歉。由此想到一些大学者都是这样不负责任胡乱诬人,他还用什么道德形象资格去斥责别人呢!
回到开头,胡适对前面所说的名言可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空话。他没有预设立场,只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谈他的观点。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谢谢smallrain8288君,不知何时可在杭州哪家书店碰到你,呵呵。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回8雄8雌,哲学就是这回事.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对杜威的大名早已知晓,因为胡适是他的学生,所以有关他的一些东鳞西爪也是从胡适那里连带过来。但是我并没有读过杜威的任何著作,对他的知晓仅限于一些名词定语和几顶帽子,如“实验主义”等等。近读到他有关科学的言论,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曾谈过自己对科学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的产生是因为我的职业关系,因为我徘徊在科学的边缘,这些边缘人的看法都是自己从现实工作中“悟”出来的,不全面不系统那是肯定的,自己也没去想非要让科学殿堂的专家们的认可。而我发现在杜威有关科学的言论中也说了同样的观点,比如他也认为科学不但是一种方法,一种技巧,一套知识系统,而且是一种勇于求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为它是科学的灵魂。又比如杜威认为,科学的发展可以减少迷信与无知,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技术自身衍生的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受到政治决断和社会意志的影响,潜存着被邪恶势力进行不道德运用的危险。这些看法我也有表述,可杜威说的精辟多了。能在大家的言论中发现共鸣虽然喜欢,确也产生一点隐忧,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受政治决断和社会意志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而且还要加上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因素,所以产生负面的危险也在加大,这确实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温儒敏在评哈迎飞新著《周作人思想研究》一文时提到周作人的附逆跟他的“国家观”有内在联系,周作人站在启蒙主义立场,历来相信国家的本质与功用就是保障人权,专制之下无祖国,反对宗教式的“爱国”。这是我看到的一种新说,而且对当下一些社会形态也起到了诠释的效果。国家观只是周作人思想的一部份,其根源在哪呢?文内分析到“真正中国国民思想是道教的”。这使我联想到魏晋南北朝,近读骆玉明新著《世说新语精读》,其中附录一张参考书目,把他认为与《世说新语》有关的书目收录在此,从老庄以降直至现代,我发现很多都买过或者读过。细细想来,如此专注一种《世说新语》而购买与之有关的方方面面,在我购书史上也是不多的。难道我的思想也与道教有关吗!实际上作为读书人,总有两种思想观在纠緾,入世则受孔儒之影响,出世则为老庄所诱惑。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也是一种规避现实的无奈。这是很自我的一种心态,自由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什么什么,一切全凭个人喜恶,由此既相忘于江湖,又笑傲于江湖。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谢谢闲闲发呆的关注。
谢谢godevil_9 鼓励。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to smallrain8288 :不敢有做名士的念头。呵

谢谢海角1966参与。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to smallrain8288 :不敢有做名士的念头。呵

谢谢海角1966参与。
楼主:Aaa111a1  时间:2019-12-01 23:09:05


世上存在多种真相,主要原因是对事件做了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同时一个事件,外围旁观者和参加者对事件本身会有不同看法,而事件的策划者和核心层的人也会有各自的认为,至少在事件的进程细节和要达到的目标解读上会有差异。不过这种解读是为了还原历史和事件的真相。如西安事变,事实经过现在大致清楚,张学良的揭秘已经公布,近读《南方周末》有关文章,老蒋对此事的态度在其日记中也有记载,包括其他当事人如宋子文等的记录。这些从不同角度对西安事变的经过的叙述及当事人的态度,对人们了解真相有很大帮助,确实西安事变基本就是这么一回事。当然在揭示真相过程中,我们还期望有更多的史料和当时的说法,如杨虎城和张的关系及在事件中的影响等。过去曾有(现在还有)一种解读方法值得反思,就是预设立场,采用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一种材料,甚至不懈曲解真相以达到什么目的。如对待西安事变,有人等张学良的有关叙述出来后,又关心他叙述中的微言大义,以证实什么。这其实是件很可笑的事,你等待什么,为了什么?

楼主:Aaa111a1

字数:2769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07-11-07 20:25:00

更新时间:2019-12-01 23:09:05

评论数:1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