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明朝著名外交家陈诚

明朝著名外交家陈诚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永 遇 乐
陈诚故里仁厚里怀古
赣江流碧,阜田枕倚,育仁厚里。园畦盘棋,樟荫华楼,丘陵画屏立。烛香炮雷,锣鼓三通,佳节宗祠共喜。锦旗扬,村野景芳,民乐夜晓不寐。
陈诚开基,族谱墨迹,柰子家训深意。竹柏宦海,花落雁归,胡窗梦乡泪。三十尘土,丝路和夷,朱颜斑白镜里。看今朝,云月依旧,昔人名史。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奉使西域复命疏》
行在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陈诚谨奏:
为圣德诞敷,遐荒格被,恭复使命,以昭盛治事,臣诚小揣谫劣,谬荷陛下拔擢之荣,被以远使西域之命,拜捧温纶,惧增木谷,深恐奔走不效,有负皇上柔远之仁,重匱华夷一统之虑。乃仗威祸,丕覃天骄,雕题凿齿之伦,咸兴圣作物覩之概。
臣自永乐十三年八月初一日领敕命,由京师戒行,西出甘、肃州卫嘉峪山关.抵哈烈、 撒马儿罕诸国,经行数万余里,所历西'域一十六处。虽以臣藐藐一身,深入不毛之地,酋长部落咸知敬礼,咨谕所及,罔不率俾,疆界立正,慕义无穷。 乃复各遣信使,随臣入朝,毕献方物,仰谢圣恩,覃矣皇灵,猗欤休哉!
顾臣以一片赤心,三寸强舌,驱驰往回,三阅寒暑,逾越险阻,凡数万程,周览山川之异.备录风俗之宜,谨撰《西域记》一册,《狮子赋》一册、《行程记》一册.并所与安南辨明地界往复书札,汇呈御览,用图王会之盛,允协万邦之和,伏惟皇上矜臣微劳,俯赐采纳.臣不胜俟浪命之至。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送广东参政陈公子鲁还庐陵诗序
为文章必欲垂世,为事业必欲经邦,凡士之有志者莫不皆然。必学之 之专,行之之久,乃能卓然有成,否则碌碌而已,庸庸而已,乌足与片士哉。 此君子所以贵乎有成也。庐陵陈君子鲁白髻龄好读书,自负远大,非凡近 可拟。洪武甲戌中进士高第,擢行人,首被太祖皇帝知遇,翕然有声缙绅 间。会思明府土官与安南有疆场之诉.太祖皇帝命公往平之至则喻之 以书.安南国主即匍匐奉书诣公自解,厚以金帛账公,公复书却之。还升翰 林检讨。今天子嗣位,累官至广东参政。十年之间,使哈烈者三,其国去中 原二万余里。每往必历三岁而后还。具籍其山川、风俗、道里险易及所撰诗赋.凡万数千言上之。上屡加宴赐,且以公久劳于外,赐归荣其乡,以俟 再命.士之荣幸至此极矣。夫人生孰不欲有为也,然或为之而不专,或专而 不能久,或久而不能遂,皆不免为碌碌庸庸而已,又安敢望其卓然有成,以 致其荣遇如公也哉。予昔在翰林时,尝与修太祖皇帝实录,获覩公安南二 书.皆高占简要,读之令人慨然,思欲竭力与相驱驰而有不可得者,及公西 域之还,则又获拜读纪行、诸诗,皆沨沨治世之音,足以远追古作而垂无穷, 咏叹再四,不能自已知。公历官凡三十年,其职业之勤,筹画之远,又皆足 以经国家,利后世,炳炳具载简册,不可一二数也,猗欤盛哉。今年秋.公道 出南京,凡公平昔相与游处者感饯之。而予与公交又最久,辄僭序其端 。俾世之君子欲有为者,皆当于公取法焉.
永乐辛丑(1421年)秋八月廿四日承德郎国子司业临川吴溥序
吴溥 (1363一1426) 字德润,号古压,江西省崇仁县人,名儒吴与弼之父。中举人后,因病未参加会试,以教书自娱。后入国子监,建文二年(1400年)士二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
成祖起兵“靖难”,攻人南京的前一天,胡广、解缙、王艮等江西籍翰林官会于吴溥家,立誓效忠建文。解缙、胡广尤为慷慨,王艮独流涕不语。3人去后,吴溥子与弼叹日:“胡广节义,应是大好事。”话未毕,传来隔壁胡广吩咐家人的声音:“外面太乱,小心将猪关好。”吴溥笑道:“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而王艮果然服毒而死。南京城破,吴溥与胡广等人均迎降。
永乐初,吴溥迁翰林院修撰,升国子司业,为《永乐大典》副总裁,参与编纂《太祖实录》。居官廉洁俭朴,清慎严谨,但在国子监20余年未升迁。宣德元年,卒于任上。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宣德八年(1433年),即陈诚致仕的第五年,69岁的陈诚撰写《历官事迹》,这是他一份简明自传,他的本意虽是将历官略节事迹逐一开记,以示后之子孙俾知,但却为后世留下了个人生平行止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历官事迹
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岁次辛未四月初三日,吉安府学举充生 员游之斋。
洪武二十六年,应癸酉江西乡试,以《礼记》经中十二名・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礼部会试中八十六名。三月初一日殿 试,中六十三名,赐同进士出身。初四日赐恩荣宴。初六日赴国 子监行释菜礼,于太学立石题名。初九日选除行人司行人,正八 品,特命翰林院讲习礼仪。五月初九日,为考究经书事往北平布 政司征聘老儒赴京。十月初四日,为月蚀事往西川布政司公干, 回京。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为迎接事往西川布政司传旨,回 京.六月十二日,为书籍事往浙江、福建布政司给散,回京。九月 初五日,为秋粮事往山东开读诏书。十月初五日,往凤阳祭祀信 国公.洪武二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往外夷撒里畏兀儿地面,招抚 鞑靼赴京。十一月十九日,为思明府奏安南国侵占地方事差往安 南公干,与安南王有往复书,辩论地方及却所赠金银币帛。
洪武三十年四月,还京,奏进辨论地方书七道,钦蒙赏赐罗衣 1套,夏布十匹。六月初三日,升除翰林院检讨职事,从七品,入 翰林院管事。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亥时,不幸太祖高皇帝宾天,丧 礼皆翰林典故行事,例赏绉丝、表里、钞锭。
洪武三十二年二月初九日,赏罗衣一套。
洪武三十三年,领受诰命一道,赠父玉章从仕郎翰林检讨,母 罗氏封太孺人,妻郭氏皆有封赠。八月初一日,给假回家:省亲焚 黄。九月初五日到家监造。 '
至洪武三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到京,复任翰林院管事。五月初 九日,又往迤北塔滩里地面招抚夷人,当赐银十两、钞十锭、衣服 ―套。十月十六日回京。十一月十二日,升除广东等处承宣布政 便司左参议。寻蒙推恩赠父玉章中顺大夫、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 司左参议,母罗氏封太恭人。十二月二十日之任,顺便到家。
洪武三十五年岁壬午二月十三日,到广东任所管事。七月初间,江西乡民作乱•杀害大家,焚烧屋宇。本家与人无怨,幸新旧 二居获存,事定,始归诚于任所.以太宗皇帝登位。改元“永乐”, 朝贺赴京.顺道过家。乡闾扰扰,即日起程。
永乐元年正月留京,先为内官下番,回至广东,遭风破船.三 司官不曾封緒获罪。正月廿五日谪居北京兴州种田。彼时往来 上下盘缠颇艰,家中收拾不及,只得将拨补出仕水田若干岀卖,雇人应役及供送盘缠、北京屯所用度。元年冬,至良乡地面屯戍,二年居此,颇涉艰辛。
永乐三年乙酉秋九月,钦蒙取回赴京。冬十一月十六日,除 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永乐四年夏四月,赴内府文渊阁,修《永乐大典》,节次赏钞五 十锭、西洋布四匹。
永乐九年十月书完奏进,共该一万九百五十本。送赴文洲阁 收。复回吏部管事。
永乐十年十月十二日,升除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 散官奉训大夫.
永乐十一年二月十五日扈从太宗皇帝驾幸北京。八月初一日,差往西 域撒马儿罕,哈烈等国公干,蒙赏织金仁丝衣一套、 钞五十锭,,一去三载。 永乐十三年冬回至北京,实经由西域诸国一十六处,皆西番、 展兀儿、回回、鞑靼各色人氏,约经行之路二万余里,有三百程. 回朝之日,奏进《西域记》1本、《狮子赋》一本、《行程记》一本、西 马七匹。蒙赏织金约丝衣服一套。十二月初十日升除吏部验封 司郎中,正五品散官奉议大夫,又赐钱钞四万七千贯、约丝二 表里。
永乐十四年仍往西域等国公干。再赐约丝衣服一套、钞五 百锭。
永乐十六年四月十一日回至北京,又进马十五匹。赐钞五万 五千贯。五月十一日升除广东布政司右参议,从四品散官朝列大 夫,俸仍在吏部关支。再赐约丝衣服二套、约丝三表里、钞五十 锭。闻母罗氏太恭人于戊戌年三月十九日丧,赐站夫铺马回家安 葬。八月初五日抵家。廿七日祔葬罗氏恭人于先茔之次,通行甃砌祖坟事毕。十月初二日起程,仍往西域诸番国公干。
永乐十八年庚子岁十一月初一日又回北京,进马三十五匹. 十二月初十升除广东布政司右参政,从三品散官亚中大夫.仍给 马钱钞十万二千贯,赏约丝三表里。复拟西域之行,听候间。
永乐十九年辛丑岁正月十五北京宫殿新完,始御正殿,四月 八日夜火灾,延烧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十一日大赦天下,停止 四夷差使.蒙恩旨,记名放回原籍,听候取用,六月离北京,由南京搬移家小。九月十八到家,因见所居屋宇未曾完结,乃命匠烧造砖瓦。永乐二十年壬寅岁,甃砌粉饰各项完结。十一月初四不幸妻
贺氏病故,衬葬新淦(今峡江)虎湾祖莹之右,用银十六两,作一大冢。永乐二十年癸卯岁正月初九行在吏部差人材杨昱驰驿起取至急,十一即行,二月初二到北京。复命之后,一向听候一年,十二月门上娶刘氏。癸酉生,汴梁开封府祥符县人。


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岁四月初四日,又往西域诸番公干,赐盘 缠钞五千一百贯。五月出京,行至陕西、甘肃,将出塞间。九月初 十日闻太宗文皇帝宾天,遗诏仁宗皇帝即位,复诏赦天下,停止四 夷差使,取回。十一月终到京。
洪熙元年乙巳岁二月初十日,吏部尚书蹇义题奏,仍行记名, 放回原籍,听候取用。
诚仰荷恩,三使异域,皆幸不辱君命,无负厥职。今蒙赐归田 里,居休林下,将历官略节事迹逐一开记,以示后之子孙俾知。 《诗》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又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尚 其识之云尔。
大明宣德八年岁在癸丑五月朔日赐进士第亚中大夫广东等 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陈诚书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江西吉水阜田陈氏族谱中关于陈诚的记载
子鲁
翰林参政,玉璋次子,学名诚,字樸齐,号竹山,又名仲 信,邑庠生,洪武癸酉科乡试礼经中第十二名,联捷甲戌进士 张信榜进士第八十六名,殿试第六十三名,初授行人,擢翰林检 讨,三使西域,辨邱温地界,授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以广东大 参政任满,告老还乡赐匾曰《逸老堂》奉旨建立恩荣牌坊,题匾曰﹤仁厚里﹥,就分居下陈家,曾讳子荣先生撰《逸老堂记》诸绅矜士 有诗文.寿序,像赞。自著行程记一部,西域文集十余卷,梓行傅世 。至今不朽寿九十三岁,生元至正乙巳年六月十七日吉时, 卒于天顺戊寅年九月十七日,莹葬炉下后龙上手金钗形子 山午向,誌铭勒碑。
元配郭氏,封宣人,生元至正乙巳年十月十五日吉时,殁 于洪武壬午年八月十五日,葬青山眠犬形。
继配刘氏,封淑人,河南开封府祥符影人,生元至正丙午年八 月十—日,殁于明洪武丁丑年九月初一日,葬石口陂枫坑 蛇形,誌铭勒碑。
继配吴氏,六合人,叔岳任大宁卫镇,生明洪武甲子年十 二月初一日,殁于永乐戊子年二月初五曰,葬本里金钗 形。
继配贺氏,封恭人,杭州钱塘人,岳父士民监察御史,兄 从善大医院御医,生明洪武壬子年,殁于永乐壬寅年十一 月初四日,附葬五通廟前虎湾与夫人王氏之右。
继配刘氏,封恭人,汴梁人,生明洪武癸酉年十月二十 日,殁于正统壬戌年正月十六日,葬青山眠犬形。子四: 德容、德昇、德贤、德广。女一适鳌源郭东墅。
【吉水阜田高坑陈氏族谱】
据传,陈诚洪武二十六年十月从吉水出发赴京参加洪武二十七年甲戍会试,途径杭州钱塘缘遇贺士民(洪武监察御史)之女贺怡,两人一见钟情,由当时浙江海宁县任知县兄长陈威作主,两人喜结良缘,生子德广(珍公)。
德广,字珍,学名谦光,号道谦,明经贡举。公生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卒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其舅贺从善乃宫庭御医,外公贺士民监察御史,家景殷富,德广与表兄贺荣一起入读私墅,考取郡邑庠生,后入国子监学习,宣德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陈诚送子进京,作诗曰:
《送谦光赴春闱》
旧云气下一千罗, 叹羡秋闱俊产多。
昭代江南回气运, 云仍衮衮擢巍科。
文星烨烨焕天中, 四海车书一大同。
宦达只矜科第好, 勤民奉国贵公忠。

会试终未获取成功,后随同伯叔陈卫馨,陈我(字子吾,号仲惠)及其后人在江苏庙湾(今盐城市)创业。公以一身承前啟后,开创基业,规模宏远,德泽绵长,终其一生,热心公共事业,景泰二年(1451)于庙湾场西建寿安院,天顺三年(1459年)于庙湾场东北三贤祠西建关王庙,成化七年(1471年)贺家港北建龙王庙,后改作庙湾社学。岂寻常庸碌之夫,实云兴飚发之雄,钟灵毓秀,后世无忘珍公克缵丕承之绪乎。至今家族兴旺,人文鼎盛。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明崇祯丁丑状元刘同升作
《竹山文集》叙

余读《竹山文集》,掩卷太息。夫人臣衔命出疆,投荒数万里,冒寒暑,历艰险,

相接异类,身试不测,岂易言哉。

国家以声教讫四海,遐荒穷徼咸共瞻仰。使命过亢,无以昭怀柔之德,过谦,无以

肃诸夏之体。先生不激不昂,感以至诚,夷人向风慕义,悉知归往,先生之功又岂

在班仲升下耶。

先生忠义出于天性,较然之志,屹不可夺,当其时思明士官以安南侵疆入奏于朝,

太祖睿择其选,遣先生持节往平。

及成祖幸北京,西域哈烈国遣使来朝,先生奉命行报施礼,辙迹遍西域,逾年始

达,繇诸国一十六处,皆西番,畏兀儿,同回各族类,经行二万余里,旌节所临,

悉皆箪食壶浆,迎劳唯勤。先生复命,国长沙哈鲁即以其骏马,狮子,遣使称贡,

先生所过之地,考其山川,著其风俗,稽其物产,观其衣服,饮食,语言,好尚,

备录成书,纪之以诗,藏於内府,可为西域考,先生之用心良苦矣。

先生以名进士历国朝之久,享年九十有三,初授大行,擢翰苑,晋铨郎,累宫大

参。勋业文章昭显宇宙。一使安南,三诣西域,至附近外夷,如撒里畏兀儿,塔滩里等处,先生亲往招抚,屡有成绩,其学术过人远矣!

当先生入安南时,国长陈日焜素怀逆志,据其土地。先生毅然弗许,陈示古志,辩

论地方,以死争之。与国长往复数书,词意恳切,反复开谕,申以天威,责以大

义,还其所侵,以止争畔之端。临行厚遗金币,先生力却,毫无所私。先生之不受

幸尔。假令通书之日,稍稍依违强夷,不归土地,厚集兵力以加思明,国家威令不

振,未免外夷观望,又安能使其稽颡来庭,骈踵而奉朝贡哉,先生之有功于社稷如

此。迨后固请遂初,优游林泉三十余载。先生急流勇退,其视张良,范蠡为何如

也。

先生处国初最盛时,元气浑庞,不事华藻,其诗赋质而有体,文章正而有裁,不朽

盛业,具诸集中。先生裔孙辈出,皆能世其家,编先生遗集重梓以行,请余为叙。

余为述其大节,俟作史传者釆馬。后之君子于此取法,庶几忠于所使,不辱君命
矣。
崇祯十六年七月既望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承务郎同邑后学刘同升拜撰同升
刘同升(1587年-1646年1月),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水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卒于明绍宗隆武元年十二月(1646年1月)。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其父刘应秋探花出身,与大剧作家汤显祖是同年进士,两人曾同朝为官,意气相投,久而久之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汤显祖把小女儿詹秀许给了探花之子刘同升。
刘同升所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行将灭亡之时,他虽文才出众,兼通武略,且颇有血性,同清江人杨廷鳞一道在赣洲起兵,举起了反清的旗帜,可惜出仕已晚,生不逢时,无力回天。便以文为伴,著有诗文。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陈诚永乐元年被贬屯田复出探讨
西北民族大学王继光教授所作
陈诚,江西吉水人。洪武、永乐年间,曾五使西域,有《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传世。其生平、业绩、著述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颇丰。但于陈诚在建文新政、靖谁之变前后大起大落的这段人生经历,一向隐匿在云山雾障之中,不得其详。陈诚在建文新政期间越五级提升和靖难之变后获罪流放,笔者已在《陈诚家世生平考述)〉中作了系统论述,今对陈诚起复再作考察,以见当日情事.猜度臆断处,尚祈指正。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三十九岁的陈诚在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任上因事获罪,被发配到
北京兴州(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屯田。洪武中,明太祖曾在此建过左、右、中、前、后五屯卫。
冬天,又迁良乡(今北京市西南良乡镇)屯戍,经历了他一生最困难的一段岁月,“二年居此,
颇涉艰辛。永乐三始陈诚为明成祖重新起用,再度出山。先是,当年“冬十一月十六日除
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次年“夏四月赴内府文渊阁修《永乐大典》”
陈诚与修《永乐大典》是他结束了流放生涯后的初次任用。从大局看,永乐皇帝的统治逐渐
稳定,平反昭雪一些冤假错案,借以收揽人心,消弥朝野间的不平之气当为情理之事。但具体
到陈诚其人,他与壬午殉难情臣,如方孝孺、练子宁等人的关系过于深切而受牵连,系重点清查惩治对象。流放二年后即被起复任用,是必有说•
考究永乐皇帝即位后的文官班底 探索陈诚的生平交游,发现三件趣事:
其一,永乐首建内阁,七人入值文渊阁,“朝夕左右”,“时言之宫中”,深为永乐亲信倚重。
其中五人为江西籍官员,解缙、胡广为吉水人,杨士奇为泰和人,金幼孜为临江人,胡俨为南昌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江西内阁”。

其二,陈诚与首任内阁的“江西帮”大都有同寅经历,兼之乡谊关系,私交非一般可比.七
人内阁中非江西籍的杨荣(福建建安人)、黄淮(浙江永嘉人)与陈诚皆有文字之交。
其三,永乐朝官僚集团中的“江西帮”不止内阁五人,举凡政府各要害部门,皆有“江西帮”存在.事无大小,“江西帮”都取共同行动.《竹山文集》中反映出,陈诚回乡省亲、出使西域江西帮”皆各为诗以赠之”,勾连得很紧.

根据《竹山文集》及相关材料,我们辑录了陈诚当时交游的江西乡人名单:
解 缙 吉水人 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吴溥 ,临川人 国子嗣业
胡 广 吉水人 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
曾棨,永丰人 翰林侍读、左春坊大学士
金幼孜 峡江人 翰林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
许鸣鹤 吉水人 中节舍人
胡俨 南昌人 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
庞 叙 吉水人 中书舍人
杨士奇 泰和人翰林编修、兵部尚书
陈彝训 永丰人 中书舍人
周述吉水人翰林编修、左春坊谕德
吴 均 临江人 中书舍人
王英 临川人翰林侍读
王翰 南康人 吏部主事
周孟简吉水人翰林编修
梁 潜 泰和人 翰林修撰
钱习礼 吉水人翰林侍读
李 桢 庐陵人 礼部郎中
邹缉 吉水人翰林侍讲兼左春坊左中允
练 安 临江人 吏部传郎署左都御史
周忱 吉水人刑部员外郎
胡 诚 临川人 四川按察司佥事
王直 泰和人翰林修撰
陈 循 泰和人 翰林修撰
以上,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名单 也不全都在陈诚的起用上施加过影响,但引起我们瞩目的是解缙、胡广、金幼孜,胡俨、杨士奇等几位永乐朝的天子近臣
解缙、胡广等人是在靖难之变中“迎附”朱棣继大统的人物。明成祖即位,对这些悦心归服
新朝的旧臣宿儒,给予加官重用。明成祖创设内阁,首命解缙与杨士奇、胡广、杨荣、金幼孜、黄淮、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明成祖对解缙等人曾说:“尔七人朝夕左右,朕嘉尔勤谨,时言之宫中。”可见明成祖对他们的信任倚重.内阁七人之中,有五人是陈诚的江西同乡,解缙又是编修《永乐大典》的总裁,他们与陈诚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乡谊、私交都可能起些作用。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的材料印证,但以理揆之,陈诚起用和入选《永乐大典》书局,当与这些成祖近臣有关.至少他们中的某些人是施加过影响并有可能鼎力相助的。

解缙,字大绅< 江西吉水人,小陈诚四岁(洪武元年,1369年生),但中进士却在洪武二十

一年(1388年),早陈诚六年,年仅二十岁,可谓少年得志.以翰林庶吉士改御史为言官近
臣。解缙锋芒毕露,恃才傲物,为明太祖不容,洪武年间两次受罚被谪.建文即位,召入为翰林待诏。靖难之变后,列名于群臣劝进表中,是迎附朱棣继位的知名人物。解缙才学过人,很快就得到明成祖的欢心赏识,以文渊阁大学士侍奉于成祖左右。解缙与陈诚同郡同邑,洪武、建文朝又有同僚之谊。如今身处权力中枢,自然不会不对远在北方屯戍的陈诚置之不顾.《竹山文集» 所收缙绅与陈诚交往的诗文看,陈诚与解缙的私交不错。建文二年(1400年),解缙曾应陈诚之请,为之撰写《黄帷记》
同年,陈诚任翰林检讨官满回庐陵省亲,“陈诚乡人之仕在京者,各为诗以赠之,解缙则
为之作《送子鲁陈翰林还江西序》序文中解缙对他这位年长几岁的吉水同乡的为人、品德是
十分了解的,而且心仪诚服,说“子鲁之待人无偏心,故其自处无烦心,子鲁之行听于天故天
亦惟听之也。”评价陈诚“不沾沾以求婚不汲汲于近名,不跃跃于求得,不瞿瞿于患失。既不
以得失为心,故不以事物为累”,二人“与心相知”,私交至为密切。
明成祖即位之初,除奖赏随他“靖难”的一批军功贵族外,对解缙这些儒士文臣尤为倚重,作出种种姿态以消弭朝野间的不平之气•解缙以才学名噪一时,深得成祖宠信,“朝夕左右”,兼备顾问,建言说话的机会很多.因此 陈诚起复任用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再论陈诚与胡广的关系.胡广亦为江西吉水人,生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小陈诚七岁.
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建文二年(1400年)以对策擢进士第一,贱名“靖”,授翰林院修撰.
时陈诚任翰林院检讨,同邑而又同事的机缘,自然使二人关系非同一般.下引诗文中,颤可窥见当日情事.
靖难之变后,朱棣即位,胡广多人各与解缙一起被选为翰林侍从之臣,自侍讲累官至文渊
阁大学土. 一时制命典策,多出其手.胡广敦厚周慎,居官缜密,存心以爱人为要,深得成祖信赖.明成祖出巡征伐.必命胡广充侍从,备顾问,永乐一朝独始终恩宠不衰.在陈诚这位同乡的起复上,胡广是完全有能力起作用的.
永乐十一年(1413年),陈诚奉命出使西域,与陈诚交游的朝廷同仁皆赋诗以赠之,翰林学
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作《送陈员外使西域序》书于卷端。《序>〉称:
……永乐十「年秋》上遣中使劳来之,择廷臣之能者以佐其行,众推吏部验封员外郎陈诚才可当之.子鲁在洪武间以名进士为行人,撇蓬遍四方.尝使于撒里长(当为“畏”)吾儿,立安定、曲先、阿端五卫,.又使塔滩里,招携胡虏.最后使安南取侵地,以书反通晓其王.厥声甚彰.然而是行也,舍子鲁其谁欤.昔者使于外国者,非择果勇之士,则必智术之人,其侥幸成功于数万里外,鲜有不取败辱者.国家
以威馁万方,遐邦异城,不令而化,无所用乎果勇智术,故独取忠厚笃实之士而使之.
盖示以诚信,侔益知所尊向.不然,则所择者傅介子、班超之徒,又恶用夫章缝之流哉.吾知子鲁之将命,必能使远人益化于观感之间,则不负于所择矣.
从《序〉中看,胡广对陈诚的品格才能是深切了解的,出于“德绥万方的国策,以为陈诚是西

域使者最恰当的人选。全《序》流露出对陈诚的欣赏,并寄以厚望:子鲁宜考其山川,著其风俗 察其好尚,详其居处,观其服食,归日征诸史传,求有合焉者,则予言为不妄也。他日国家修幕志书,稽诸西域,以见声教之达,其有待于子鲁之是行乎.
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诚使西域回国.胡广有七律三首相赠.②陈诚与这位永乐新贵、吉
水同乡的莫逆之交,于此可见一斑,
金幼孜生于洪武元年(1368年),小陈诚四岁,是毗邻吉水的江西峡江人.与陈诚也是同乡之谊。金幼孜,号退庵.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朱棣即位,改翰林院检讨,与解缙、胡广等同充天子侍臣,务机要,成祖巡狩,皆与扈从,金幼孜为人简易温裕,泛貌无所忤,学问渊博文章丰畅,深得成祖宠信倚建言起用陈诚,对他来讲,不过是小事一
桩。他与陈诚的私交,今存诗文中都有反映。
金幼孜曾作《陈大参画像赞》,对陈诚的品格极为推崇,列官词林而亲承于帝制,怀谧畏以自持,守俭约而不肆.其《赞》曰;“绩学乡郡而发身科适道遇于圣明,遂超跻于秩位.周历于遐障.垣敷宣于德意.恒夙夜以兢兢,戒渊冰于颠坠.浩乎而气益充,毅焉而操愈厉.于乎!是所以永保终誉而克享富贵者也..
陈诚西使回国,金幼孜又有诗相赠。从诗文中不难看出,陈诚与金幼孜的乡谊、私交都很
密切。
内阁中的胡俨,字若思,是江西南昌人 是陈诚的大同乡.生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年长陈诚五岁.成祖即位,以解缙荐,授翰林院检讨,寻迁侍讲,充天子近臣.他与陈诚的文字之交仅见一首送行诗.诗云:“旌旗西征逸气雄,玉关春早听鸣鸿。紫驼夜渡交河日,马晨嘶翰海风。古硕黄河行处见,寒烟白草几村同。莫言万国昆仑外,总在是仁覆育中。.
内阁中的另一位江西同乡是杨士奇。他是泰和人,与陈诚的家乡庐陵同属吉安府,两县离得
很近,乡谊胜于他人,又与陈诚同龄.都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7年).他给陈诚的题赐诗文中,常署“同郡杨士奇”.杨士奇建文初年以“荐举”入翰林院,充《太祖实录》集修官,后任
吴王府审理融仍兼史馆职,时陈诚任翰林院检讨,与杨士奇同衙供事.同郡而又同事,自然过
从甚密。杨士奇曾有一篇《陈大参画像赞》相赠。
杨士奇与陈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直到陈诚致仕归里后,仍有书信往来.杨士奇为
陈诚所作的《奈园记》中说:“君以洪熙元年解组归里,后三载致书与余曰:老臣无一金遗后.
仅有奈一株,昔年使西所得者,今成林矣,幸为我记之.余富君之能忍耐而成君命也,于是乎
书。”
明成祖信任倚重的七人内阁中,非江西籍的只有杨荣和黄淮.杨荣是福建建安府(明初以建
德路改名.治所建德县,今浙江建微县东北梅城镇)人 黄淮是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人.
都与陈诚有文字之交。其中杨荣与陈诚的关系始于建文朝.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
第,授翰林院编作因与任翰林院检讨的陈诚交往。后来,杨荣在《送大参陈君归庐陵小序并
歌》中记其事云:
予时至京师,与吉郡陈君子鲁为同寅,情谊相好也•其后子鲁拜广东参议,以事谪居良乡,用荐再起,历吏部验封主事转员外郎,升郎中。屡使绝域,官至广东参政。兹以恩命赐归其乡,荣耀至矣•予以故旧情不能舍,为赋此赠别,且以谙予之私焉。
杨荣所谓的“予始至京师,与吉郡陈君子鲁为同寅,情谊相好也•”即指同在翰林院供职的同寅经历,“情谊相好二“自我来京师,同君处词林.心亲迹更密,谊重情亦深情谊深厚,关系自然非泛泛之交。陈诚遭贬流放,杨荣断不至不援手相救。陈诚于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致仕,离开朝廷,杨荣“申章以为别,悠悠千里心了流露的是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杨荣后来在题《陈大参画像赞》中颇多溢美之词,
杨荣性机敏,善观察形势,揣摩帝意,在明成祖的代言近臣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朱棣将
入南京,杨荣迎驾,问朱棣说:“殿下先入城耶?先谒孝陵耶?'“燕王悟,遂谒孝陵,毕,入城。”深得明成祖信赖,大事悉令参决。杨荣历事四朝,在阁三十八年,以善断称,大政难决者,片言即决。以杨荣在永乐朝的地位而言,在陈诚起复任用上,是完全有能力起作用的。杨荣《序中》“以事谪居良乡,用荐再起”及诗中所谓“复起振羽翩,鸾凤相和吟”,必有所指。应该是说得很明白的。人缘、机缘不错的陈诚因这一批永乐朝中枢人物的关系而得举荐,重新起用。

陈诚在永乐朝的人际关系当不限上述诸人,同为江西吉水人的翰林编修周孟简、翰林编修兼
左春坊谕德的周述、翰林侍读钱习礼、翰林侍讲兼左春坊、左中允的邹缉、刑部员外郎的周忱、中书舍人的许鸣鹤与庞叙,江西临川人翰林侍读王英、国子嗣业吴溥、四川按察司胡诚,江西永丰人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曾棨、中书舍人陈峰训、江西泰和人翰林修撰王直、翰林修撰粱潜、翰林修撰陈循,江西临江人中书舍人吴均,江西南康人吏部主事卢翰等等,皆与陈诚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考察了陈诚与明成祖即位后这批天子近臣的关系,陈诚在流旅二年后于永乐三年(1405年)的很快起用也就不难理解了。中枢有那么多人建言说话,这个机缘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陈诚于永乐三年(1405年)重新起用,十一月十六日除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次年四月,“命赴内府文渊阁预修《永乐大典"'当时,主持其事的正是陈诚的同乡、挚友解缙,
永乐朝首任内阁“江西帮”的崛起,是值得研究的,前列名单中,江西籍文官集团的阵容强
大,是很说明问题的.限于篇幅,容再稽考。但陈诚的起复任用,足证这一帮派的实力。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为弘扬先祖陈诚的历史贡献,陈诚后裔捐资在义门陈故里修建陈诚纪念馆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陈诚墓葬考析

陈诚,吉水县阜田镇草坪陈家村人,明朝杰出的外交家,吉水县同水乡高坑陈氏开基祖陈国贞的八世孙。
陈国贞,字元吉,号敏庵,原籍抚州临川县乐思乡,宋朝进士,任职吉州刺史。任满后,“因见吉邑佳山秀水,遂择同水乡而家焉,初居本里杏林之石峰庵下,即今石莲洞江右,数传到张家山,名陈家巷”。他的五世孙陈季文又从陈家巷迁居到高坑,“徙天马山下黄龙岭,改名御屏山,地名膏畊,即高坑,为世居焉”。从此,陈氏繁衍为当地大姓望族,世称“高坑陈氏”。
陈诚,字子鲁,又字仲惠,号竹山。出生于“元至正乙巳年六月十七日吉时,卒于天顺戊寅年九月十七日”。于“洪武癸酉科乡试礼经,中第十二名”举人,“联捷甲戌进士,张信榜进士第八十六名,殿试第六十三名”。“初授行人”司行人,从此成为外交官;后“擢翰林检讨”,四使西域,一使蒙古,二使安南,其中几次属于坐未卸鞍、马不停蹄,受命于紧急之时、疲惫之际,都圆满完成任务,“布仁厚之德,宣天朝之威”,保全了国土与尊严,后任广东布政使司参政,60岁任满后告老还乡,从高坑(柰园、即上陈家)迁出,举家移居到旧居下首开基,名仁厚里(即下陈家,俗称草坪陈家),最后终老落葬于家,“荣葬炉下后龙上下首金钗形,子山午向,志铭勒碑”。
关于陈诚的墓葬,高坑陈氏和周边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出殡的时候,共有八乘棺木出门,分别安葬于八个地方,意在用另外七个疑冢为真墓作掩蔽。如果这个传说属实,那么就会产生疑问:陈诚的真墓到底在哪?
其实陈氏族谱记载的墓葬,就是陈诚的真墓!
一是古人注重并讲究风水,指望风水给后代子孙带来兴旺,期望家族人丁兴旺、官宦迭出,所以真墓的风水堪舆一定慎之又慎。而墓冢是要留给子孙后代年年祭扫的,因此一定要让后代子孙祭扫真墓,不会让子孙去祭扫风水要次于真墓甚至没有风水讲究的疑冢。据此断定,其族谱中记载的墓葬是真墓。二是草坪陈家清明祭扫陈诚墓,已经成为习俗,每年清明都会安排人去祭扫:1978年以前是全村男丁集体去墓地祭扫,1978年之后按当时公社的规定,宗族每年安排5——8人代表全村前去祭扫,全村各家轮流,由老年人带着年轻人,代代相传,每年前去祭扫的家庭一定要做一块新木牌竖地墓前,同时取回上年祭扫者竖在墓前的旧木牌,一直坚持到现在。三是疑冢设立,是迷惑外人的,重点迷惑盗墓者,家族内的人是要知道的,因此将真墓地址载入族谱,是最好的历史交代。如果疑冢连族人都迷惑了,那是要让后代变成不孝子孙的,陈诚那么有“仁厚”文化底蕴的人不会做这种事。四是陈诚一生为官清廉,五次出使西域,异域的奇珍异宝他一概不予染指就是明证。一个清廉的官员,去世后安葬是没有什么名贵的殉葬品的,用不着搞疑冢迷惑外人或盗墓者,可以坦然地公开真墓,没东西可盗。因此,所谓他出殡时八乘棺木出门的传说仅仅只是传说而已。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更正陈诚,字子鲁,又字仲信(错写惠)。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现存的陈诚墓碑由其孙辈立于他去世后33年的弘治四年(1491年)。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明宣德三年(1428年),陈诚亲笔书匾<願賢堂>挂于新居别墅后堂之上,永乐二年状元,左春坊大学士曾棨为陈诚作《願賢堂记》
闻之古人有曰:“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诚望夫子孙尽如前人也,虽然亦顾前人之自计,何如耳,窃见夫世之身居显荣,美妻妾盛玩器,至问其为子孙计者,非高堂华厦之谋,则金玉美田之裕,迨乎一传再传,已不仅如黔庐赭垣,举祖宗之创造尽为煨燼,此古人所谓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者,其意以为前人贤猶贵后人贤也,前人贤则创业垂统固开貽谋之光,后人贤则继志述事能维统绪不坠,吾友陈君子鲁,蓋吉邑之名贤也,在洪武中以进士拜官行人,尝奉使安南有聲,既还初升翰林检讨,复受广东布政之职,凡钦命三往西夷,国王啧啧称道曰才节兼全,真天朝之贤使也,其三往复命,即本朝之君臣亦莫不群相赏,曰忠诚骨硬,真翰苑中之贤选也,他日以年老,一朝解组而归,蒙圣恩准归,逸老公以旧庐峡隘,得买马家地基一所,前后创成二厅,前厅余为敬书其匾额曰﹤承恩逸老堂>,后厅公独举笔自题曰﹤愿贤堂>,余往而贺之,不禁欣然,叹曰:有是哉愿贤二字,公诚所见者大,而所望者远也,昔王祐公致仕于家,亲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三公者,已后魏公父子相继为相,遂号三槐堂,公虽不能必其后世子孙之皆贤,而所愿在此,吾知他日必有如持左契交相手付,猶然王氏者焉,然则高堂华厦不足为公谋金玉美田,不足为公裕惟奕冀,而后不乏衣冠之承,改玉改步依然箕裘之绍,勒之金石播之聲诗,以耀无穷而垂久远,此公之愿耳,余喜公之所见者大,而所望者远,能超乎恒情仕宦之外也,于是乎书。
宣德三年,岁在戊申春正月,之吉,赐进士及第左春坊大学士,翰林侍读国史总裁,
同郡 曾棨书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陈诚出使安南
(一) 出使安南之背景
洪武二十一年,安南国内发生政变,国相黎季輦窃取大权, 安南国王陈炜被废,立前叔王陈明的儿子陈日焜为王。 实际上这是个傀儡国王,此时名义上还是“陈氏安南”, 实际已成“黎氏安南”。洪武二十九年(1396),广西思明 府土官黄广成上奏称,安南(今越南)国王陈日焜奸黯 狡诈,肆意曲解史志文献中地界议定书,悍然出兵侵占 思明府丘温、加常、庆远、渊、脱等五县之地,请朝廷派 兵讨伐,收复失地。大明朝廷即命迪功行人司行人陈诚 远赴安南进行交涉。陈诚就
在此时“为思明府奏安南侵 占地方事,差往安南公干,与安南王有往复书,辩论地 方及却所赠金银币帛”[摘自《竹山文集》]。陈诚与安南国王所辩论之地 方即为“丘温之地界”。丘温自古以来就是明朝与安南 的分界线:丘温以南属安南,丘温以北属思明府,然而 安南故意曲解历史,侵占思明府所辖之地。
(二) 出使安南之经过
作为大明王朝的一名行人,其职责是“职专捧节、奉使之事。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挟谕诸蕃、征聘贤才以 及颁赏、慰问、賑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矣”。陈诚此次 出使也是职责所在。虽然如此,大明皇帝派出一个品秩 只有八品的官员出使安南,可见朱元璋对此次出使安 南并未抱多大希望,毕竟大明王朝的实力要远远强过 于安南。他只是出于礼节,象征性地派出使者进行谈 判,谈判不成即诉诸武力。然而陈诚就是以卑微的官职 出色地完成了此次使命。
陈诚在前往安南之前对安南之历史、疆界、风俗进 行过一番研究,从他此行所写的诗<望寄狼站>可看出,他与安南谈判前亲自到寄狼站实地考察:
晓发丘温县,
修程望寄狼。
瘴烟迷去路,
蛮雨湿行囊。
曲经周回度,
幽花掩映香。
岭南春水暖,
二月遍畴秧。
他“稽典册,究舆图”,在《与安南辨明丘 温地界书》中侃侃而谈,他引经据典,把安南从汉朝到 元朝的历史演变说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最后得出 “除丘温以南,乾德所归之地姑已,则当时自丘温左右 以北之地,属思明而非安南亦明矣”的结论。陈诚不仅 博古通今,而且还善于运用策略,一方面他对安南国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和平手段劝说安南国王退还所 侵之地,另一方面他又以武力相劝说:“当诸土官逞禽兽 无厌之欲,争寻常之橐,延及无辜,互相仇杀,连年弗靖。 所以大军一临,蛮贼席卷,何异摧枯拉朽之易尔! ”他用 一种指桑骂槐的方式说给安南国王。所谓说者无心,听 者有意,安南方面定会在心里忖度能否抵抗住大明的 天兵。陈诚对其恩威并施后,又好言相劝,进行安抚: “争而不让,仁者不为;虞芮质成,卒为闲田。况所利不 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故修德者矜细行,图 治者忧未然。”但一言以蔽之,陈诚此次谈判是进行了缜 密思考的,其策略就是拉一打一拉,总方针就是以和平 手段解决外交冲突,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安南国王陈日焜在收到陈诚来信后,断章取义、否 认历史,在《安南国王复书》中提出了一些无理之说辞。 陈诚看完陈日焜复书后,并没有丧失大国之气度,而是 对其说辞逐条进行批驳。他在《又复安南国王书》中用雄辩的辞令予以回击:“《诗》、《书》所载,皆二帝三皇嘉 言善行,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可效可师,乃孔氏之所删 定而垂宪万世者也。今执事独以为不当信,岂圣人妄言 以欺后世欤?且非圣人者无法,非诚之所敢知也。”他用 近乎完美的说辞令对方哑口无言,无从反驳。要知道, 外交上的和平谈判,历来是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基 础之上的。当时大明帝国的国力要远在安南国之上,朱 元璋曾把安南作为不征之国,而安南也定期向大明进 贡,很明显,明就是安南国的宗主国。关于这一点,从双 方文书之称呼中就可以看出来:陈诚在与安南国王的 文书中使用的称呼是“朝廷奉使行人陈诚再拜奉书安 南国王”,而安南国王在文书中使用的称呼则是“安南 国王陈日焜端肃拜书天使相公节下”。陈诚在文书中的 称呼不卑不亢,甚至还有一种强硬的口吻在里面;而安 南王在文书中的称呼则是“端肃”、“天使相公”,把安南 王的谦卑、恭顺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陈 诚却没有用自己天朝使者的身份去胁迫安南国王,而 是讲道理、摆事实,这是难能可贵的。安南国王明白在 文书中是无法辩得过陈诚的,于是“馈黄金二锭,白银 二锭,檀香、沉香、笺香各二裏,至馆驿”,贿赂陈诚,陈诚以“曾子辞鲁君之惠”为喻,断然拒绝了安南使者。由于陈诚在工作上智勇超群,在生活中又清正廉洁,使得安南 国王深深折服,对陈诚所提要求一一照办,“今执事高 明,灼知尽敬,何幸如之。所论正大,所教确当,干部奉 书以伸草草。”就这样,陈诚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 任务,化解了双方的外交冲突。不可否认的是,陈诚外交上的成功是以大明王朝雄 厚的国力为后盾的,但是,陈诚雄辩的口才,合理的处 事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次成功出使,避免了 双方以武力解决边境冲突,挽救了双方战士的生命。此 时大明王朝立国方三十年,周边不稳定因素很多,特别 是退居漠北的北元朝廷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时时准备 反击,陈诚此次成功出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王 朝在军事上的压力,避免了南北两线作战,而可以腾出 手来专心处理北方边境安全问题。古代历史上不乏能 “一言以国灭”的传奇英雄,譬如战国时的张仪、苏秦之辈,西汉时的主父偃之流。陈诚作为一个卓越的外交 家,做到了“一言以救国”的壮举。陈诚本人也博得了洪 武帝的赞许,提拔为“翰林院检讨,正七品”。其次,陈诚 对安南妇女的描写 尤为生动,
“萎叶槟榔染齿唇,
短袍斜袂当衫裙。
生来总 不知簪履,
足跣头童老此身”。
当地的气候环境则是
瘴烟迷去路,
蛮雨湿行囊
岭南春水暖
二月遍畴 秋
这些记载都为明对安南的了解提供了帮助。同时, 他还记录了安南人民热情接待朝明使团的场面:
“使车 连夕驻丘温,
东道殷勤礼意敦。
炬热榄油香満座,
酒封 蕉叶绿盈樽。
啼蛰聒耳春声切,
毒雾凌空夜色昏。
父老 拳拳重译问,
只今圣德溢乾坤。
从中也可以看出,安 南人民对明朝是抱有友好态度的,他们厌恶战争,不愿 双方兵戎相见。明朝为其宗主国的观念早已在他们心 里根深蒂固,而这种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原文化对安南 地区的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双方统治者主观上 的割舍而断裂。陈诚在安南心里关心的是国家利益,处处谨慎:
<宴安南朝天阁>
天书看彻昼沉沉,
绮席弘开酒满斟。
馔列金盘饶海味,
乐陈丝竹总蛮音。
威仪恐失番王礼,
事体疑由辅相心。
宗社幸安疆场净,
要知均拜帝恩深。
从这首诗可体会出陈诚当时谈判还没结果前这种焦虑的心情。总之,陈诚的历史功绩不仅利在当时, 而且还功在千秋。

陈诚生于元末,长于洪武,扬名于永乐,卒于天顺, 寿93岁,历经至正、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宜德、正 统、天顺九朝,历仕朱元球、朱允炊、朱棣、朱高炽、朱瞻 基五帝,宣德帝时致仕,陈诚一生起起伏伏,然而他能够本本 分分,兢兢业业,以平凡的一生完成了不平凡的业绩。 陈诚一生最光辉的事迹是出使西域,出使安南仅仅是 他人生的一段插曲,但就是这段插曲却足以展现陈诚 卓越的外交才。建安杨荣对他的评价是:''炜皇华于绝 域,宣圣德于遐漠。其出也,有同张骞之秉节;其归也, 远胜陆贾之分橐。”一个人能够得到如此之评价,虽死 无憾。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上面这章内容与文字有些错误,现更正后重发这章
陈诚出使安南

(一) 出使安南之背景
洪武二十一年,安南国内发生政变,国相黎季輦窃取大权, 安南国王陈炜被废,立前叔王陈明的儿子陈日焜为王。 实际上这是个傀儡国王,此时名义上还是“陈氏安南”, 实际已成“黎氏安南”。洪武二十九年(1396),广西思明 府土官黄广成上奏称,安南(今越南)国王陈日焜奸黯 狡诈,肆意曲解史志文献中地界议定书,悍然出兵侵占 思明府丘温、加常、庆远、渊、脱等五县之地,请朝廷派 兵讨伐,收复失地。大明朝廷即命迪功行人司行人陈诚 远赴安南进行交涉。陈诚就在此时“为思明府奏安南侵 占地方事,差往安南公干,与安南王有往复书,辩论地 方及却所赠金银币帛”[摘自《竹山文集》]。陈诚与安南国王所辩论之地 方即为“丘温之地界”。丘温自古以来就是明朝与安南 的分界线:丘温以南属安南,丘温以北属思明府,然而 安南故意曲解历史,侵占思明府所辖之地。
(二) 出使安南之经过
作为大明王朝的一名行人,其职责是“职专捧节、奉使之事。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挟谕诸蕃、征聘贤才以 及颁赏、慰问、賑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矣”。陈诚此次 出使也是职责所在。虽然如此,大明皇帝派出一个品秩 只有八品的官员出使安南,可见朱元璋对此次出使安 南并未抱多大希望,毕竟大明王朝的实力要远远强过于安南。他只是出于礼节,象征性地派出使者进行谈 判,谈判不成即诉诸武力。然而陈诚就是以卑微的官职 出色地完成了此次使命。
陈诚在前往安南之前对安南之历史、疆界、风俗进 行过一番研究,从他此行所写的诗<望寄狼站>可看出,他与安南谈判前亲自到寄狼站实地考察:
晓发丘温县,
修程望寄狼。
瘴烟迷去路,
蛮雨湿行囊。
曲经周回度,
幽花掩映香。
岭南春水暖,
二月遍畴秧。
他“稽典册,究舆图”,在《与安南辨明丘 温地界书》中侃侃而谈,他引经据典,把安南从汉朝到 元朝的历史演变说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最后得出 “除丘温以南,乾德所归之地姑已,则当时自丘温左右以北之地,属思明而非安南亦明矣”的结论。陈诚不仅 博古通今,而且还善于运用策略,一方面他对安南国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和平手段劝说安南国王退还所侵之地,另一方面他又以武力相劝说:“当诸土官逞禽兽 无厌之欲,争寻常之橐,延及无辜,互相仇杀,连年弗靖。 所以大军一临,蛮贼席卷,何异摧枯拉朽之易尔! ”他用 一种指桑骂槐的方式说给安南国王。所谓说者无心,听 者有意,安南方面定会在心里忖度能否抵抗住大明的天兵。陈诚对其恩威并施后,又好言相劝,进行安抚: “争而不让,仁者不为;虞芮质成,卒为闲田。况所利不 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故修德者矜细行,图 治者忧未然。”但一言以蔽之,陈诚此次谈判是进行了缜 密思考的,其策略就是拉一打一拉,总方针就是以和平 手段解决外交冲突,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安南国王陈日焜在收到陈诚来信后,断章取意、否 认历史,在《安南国王复书》中提出了一些无理之说辞。 陈诚看完陈日焜复书后,并没有丧失大国之气度,而是 对其说辞逐条进行批驳。他在《又复安南国王书》中用雄辩的辞令予以回击:“《诗》、《书》所载,皆二帝三皇嘉 言善行,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可效可师,乃孔氏之所删 定而垂宪万世者也。今执事独以为不当信,岂圣人妄言以欺后世欤?且非圣人者无法,非诚之所敢知也。”他用 近乎完美的说辞令对方哑口无言,无从反驳。要知道, 外交上的和平谈判,历来是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基 础之上的。当时大明帝国的国力要远在安南国之上,朱 元璋曾把安南作为不征之国,而安南也定期向大明进 贡,很明显,明就是安南国的宗主国。关于这一点,从双 方文书之称呼中就可以看出来:陈诚在与安南国王的 文书中使用的称呼是“朝廷奉使行人陈诚再拜奉书安 南国王”,而安南国王在文书中使用的称呼则是“安南 国王陈日焜端肃拜书天使相公节下”。陈诚在文书中的 称呼不卑不亢,甚至还有一种强硬的口吻在里面;而安 南王在文书中的称呼则是“端肃”、“天使相公”,把安南 王的谦卑、恭顺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陈诚却没有用自己天朝使者的身份去胁迫安南国王,而 是讲道理、摆事实,这是难能可贵的。安南国王明白在文书中是无法辩得过陈诚的,于是“馈黄金二锭,白银 二锭,檀香、沉香、笺香各二裏,至馆驿”,贿赂陈诚,陈诚以“曾子辞鲁君之惠”为喻,断然拒绝了安南使者。由于陈诚在工作上智勇超群,在生活中又清正廉洁,使得安南 国王深深折服,对陈诚所提要求一一照办,“今执事高明,灼知尽敬,何幸如之。所论正大,所教确当,敢不奉书以伸草草,不具。虽然后来安南并没有归还所侵之地,但当时安南国王已妥协。就这样,陈诚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 任务,化解了双方的外交冲突。不可否认的是,陈诚外交上的成功是以大明王朝雄厚的国力为后盾的,但是,陈诚雄辩的口才,合理的处 事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次成功出使,避免了双方以武力解决边境冲突,挽救了双方战士的生命。此 时大明王朝立国方三十年,周边不稳定因素很多,特别是退居漠北的北元朝廷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时时准备 反击,陈诚此次成功出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王 朝在军事上的压力,避免了南北两线作战,而可以腾出 手来专心处理北方边境安全问题。古代历史上不乏能 “一言以国灭”的传奇英雄,譬如战国时的张仪、苏秦之辈,西汉时的主父偃之流。陈诚作为一个卓越的外交 家,做到了“一言以救国”的壮举。陈诚本人也博得了洪 武帝的赞许,提拔为“翰林院检讨,正七品”。其次,陈诚 对安南的风俗习惯也非常熟悉,下面几首诗描写得非常详细,对我们现在了解当时安南的历史也有很大帮助,如对安南妇女的描写 :
“萎叶槟榔染齿唇,
短袍斜袂当衫裙。
生来总不知簪履,
足跣头童老此身”。
当地的气候环境则是
瘴烟迷去路,
蛮雨湿行囊
岭南春水暖
二月遍畴秋
这些记载都为明对安南的了解提供了帮助。同时, 他还记录了安南人民热情接待明朝使团的场面:
“使车连夕驻丘温,
东道殷勤礼意敦。
炬热榄油香満座,
酒封蕉叶绿盈樽。
啼蛰聒耳春声切,
毒雾凌空夜色昏。
父老拳拳重译问,
只今圣德溢乾坤。
从中也可以看出,安 南人民对明朝是抱有友好态度的,他们厌恶战争,不愿 双方兵戎相见。明朝为其宗主国的观念早已在他们心 里根深蒂固,而这种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原文化对安南 地区的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双方统治者主观上 的割舍而断裂。陈诚在安南心里关心的是国家利益,处处谨慎:
<宴安南朝天阁>
天书看彻昼沉沉,
绮席弘开酒满斟。
馔列金盘饶海味,
乐陈丝竹总蛮音。
威仪恐失番王礼,
事体疑由辅相心。
宗社幸安疆场净,
要知均拜帝恩深。
从这首诗可体会出陈诚当时谈判还没结果前这种焦虑的心情。陈诚此次出使安南的历史功绩不仅利在当时, 而且还功在千秋。

陈诚生于元末,长于洪武,扬名于永乐,卒于天顺, 寿93岁,历经至正、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 统、天顺九朝,历仕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五帝,宣德帝时致仕,陈诚一生起起伏伏,然而他能够本本分分,兢兢业业,以平凡的一生完成了不平凡的业绩。 陈诚一生最光辉的事迹是出使西域,出使安南仅仅是 他人生的一段插曲,但就是这段插曲却足以展现陈诚 卓越的外交才。四朝元老杨荣对他的评价是:''炜皇华于绝 域,宣圣德于遐漠。其出也,有同张骞之秉节;其归也, 远胜陆贾之分橐。”一个人能够得到如此之评价,此生无憾。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新疆历史人物长廊中的陈诚雕像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远去的时代,带走了特定时期的辉煌;不 绝的流沙,诉说着永不消失的英魂。
"梵宫零落留金像,神道荒凉卧石碑。”陈诚望着 眼前荒凉的景色不由得吟咏出声。唉,抬头看看 塞外皎洁的月亮。想着今夜家乡的月亮,一定同 样清圆,遥想入土不久的老母亲,心酸之情不停 涌出。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母亲的墓碑;冷冷月光, 该是映寒了母亲的坟堆。
这次出使西域前,陈诚的母亲去世不久。按照习 俗,应当为母亲在家守孝三年。但是皇帝认为此 事只有陈诚有能力去做。于是命陈诚“夺情视 事”。
经历几易寒暑,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哈烈。在这一路上,陈诚看到哈烈许多穷苦之人露宿街头,乞讨度日,因为西域基本上不产粮食,前些年陈诚与哈烈签订 贸易,与中原"互市"使得西域粮食有所补给。但 是这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在上次回国路途中,陈诚就一直在想这个问 题。"互市"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于是回国后陈 诚就与皇上禀告这个问题。所以此次出使西域是 为了带来种植技术,和翻译好的《齐民要术》和《水经注》。
可汗帐里,陈诚手握着这两本书,交给沙哈鲁, 并为他讲述此书的作用。
沙特鲁听完后,激动的说了三次好,郑重的接下 了这两本书。哈烈臣子们也是激动万分,似看到 了希望。陈诚见此,乘机说出自己的看法,此两本书里有 提到像哈烈这样的地方如何种植粮食,我们何不 择日不如撞日,搞一块试验田。
由于曾经陈诚则针锋相对,坦言"国之运祚,在 德不在威",有礼有节的应对令哈烈国君臣上下叹 服。使得历来主张对明朝开战的“仇华派”从此彻 底失势。
于是这个时候哈烈君臣纷纷响应,在皇宫搞"试 验田”,使得中国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从此在中亚 地区广为传播。
时间飞逝,陈诚一行人将要归国。两队人马,在 黄沙漫天之景下依依惜别。沙哈鲁甚至相送百余 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一路上,看着昔日因战火废弛的古栈道,如今重 现了丝绸之路的盛景。陈诚凝视着远方,那里似 有张骞班超的足印在灿烂的日光下熠熠生辉。
雪积数丈,砚冰早坚,一纸檄文,古今多少出使 西域的人,却死守着对祖国的忠诚,让祖国边界 从此可以静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域 风光;正所谓,塞外多雄浑,大抵如此。
远方传来一阵驼铃,苍涼的黄沙在尘封的足迹上飘 荡.厚大的脚掌在戈壁上印下又埋藏,一棵棵胡杨挺 着身子,红色的炽叶是他燃烧的心房.是他为大明朝 一直奉献己身的热忱之心。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时间:2020-01-12 13:16:43
陈诚重建边疆卫
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西将军,夺取甘肃并讨伐蒙元残余势力之一的扩廓帖木儿,自此拉开了大明王朝在蒙元灭亡后接管西域地区的序幕。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撒马畏兀儿(回纥一部,活动范围大致位于今甘肃和新疆接壤处,柴达木盆地之西)遣使来京朝贡。明朝在此设置了安定、阿端两卫(土邦)。不久,这里发生内乱,各部落间连年混战,两卫遂废。


到了公元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应撤马畏兀儿番邦酋长之请求,“欲遣儒臣中能文能武长才者,远使西域,”,而当时“左右大臣咸以子鲁荐”,因此入仕不久的陈诚欣然从命。他表示:“士生明时,得委身于朝,苟可效涓埃之忱,虽冒寒暑,历艰险,固当鞠躬瘁力,元所逊避,况西域虽远,在吾圣天子声教所暨之方乎?”于是在1396年三月二十四日,陈诚率使团持节远行出使撤里畏兀儿(今甘肃、青海、新疆交界一带),。满朝大臣赞誉陈诚此举为“忠义慷慨,从古稀有”。陈诚一到该地,就安抚各番,并重新设置了安定、阿端、曲先三卫(今甘肃敦煌南部),稳定了西部局势。

楼主:仁厚里传人2019

字数:5344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1-30 05:07:17

更新时间:2020-01-12 13:16:43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