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回顾现代科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和科学发现:比如日心说,进化论,甚至对布鲁诺和伽利略的迫害,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作为一个最终需要大多数人信仰的概念理论系统,其世界观趋于保守倾向是必然的。这个在中世纪不成问题的问题,到了地理大发现之后的近现代,就会发生问题。布鲁诺就是这个问题爆发的象征 -- 从普遍的相信天下没有新鲜事,关于世界的一切认识可以从经典中寻找的前现代,进入关于世界的大量奥秘是神秘未知,有待发掘的现代意识的转变,首先发生在基督教世界,所以就让许多人无所适从了。

从历史资料看,布鲁诺的世界观是趋于放弃当时基督教主流教义,而选择直接的自然神和泛神观念,以对应对世界上大量的神秘未知的存在。对于这些神秘未知,他的态度是去找方法搞清楚,而不是膜拜,这一点,是和现代科学精神相吻合的,现在的许多信奉自然神和泛神论的哲学观点的科学家,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布鲁诺可以算是现代人从中世纪宗教的世界更新到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世界观的先驱,一个超前当时时代的人-- 他的世界观比哥白尼伽利略还要激进,受到更大的迫害也是一个悲剧。

科学并不倾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世界观,科学需要的是探索未知的热情。至于这个热情是来自于当时大多数人信仰的基督教,还是现在更多人信奉的泛神,并无本质区别。科学发现的动力,更大程度上不是来自牛顿们的灵光一闪,而是第谷和开普勒们的观测结果。有了对未知世界的大量实际观测数据,就会有牛顿这样的聪明人总结出规律。探索世界的热心能够付诸行动,恐怕不是来自当时的基督教的宗教热情,而更多来自于对新大陆的黄金的渴望 -- 没有经济支持,中世纪1000年的一神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没有去探索世界呀?

对黄金的贪婪,过去是靠沿袭传统生产方法,统治者不允许大多数人的贪婪变成行动 -- 中世纪之前,各民族大都以节俭而不是贪婪挥霍为美德。文艺复兴的背景下,人们的贪婪被释放了。西班牙国王赞助远洋船队,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像郑和一样的政治象征。-- 以前是成王败寇,抢夺的是眼前看得见的利益。新大陆发现之后,抢占未知的利益才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以前的成王败寇,王只有一个。能够有权利贪婪的人,就只有一小撮,搞不清这一点的,都会被杀。而地理大发现之后,更多的普通人也可以加入贪婪发财的行列。整个社会的眼光就放远了:科学探索行动,和发现新大陆的行动,一拍即合。于是就出现了现代科学。

-- 从历史上来看,现代科学出现的原动力就是人们具有了自由的展现贪婪的权利!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我们从科学史中可以看到:天文观测的数据积累是需要大量投入的,牛顿力学万有引力的证明,进化论的发现,也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科学探测活动的结果,蒸汽机的工业化之前,运用,带来了对热机效率和热力学发明的需求,进而否定了永动机的可能性和能量守恒的概念 。。。现代科学在最初发生的每一次重要进步的背后,都有着经济利益的驱使。可以说:现代工商业经济的兴起,是现代科学发现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此之前的农业社会,被土地束缚靠天吃饭的经济生活,量入为出,是不可能让很多人有能力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就算是希腊人,受限于技术条件,也只是局限于思辨而不是实践得来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现代科学的实证精神 -- 没有条件,就只能满足于玄学思考,而没有人会想到进行科学实验来验证理论了。

当我说到自由的贪婪的权利,就是指的工商业为主脱离简单重复的农业劳动的经济活动,表现在对个人财产的绝对支配权,和公平交易的商业规范。在西方文明历史上,就是以文艺复兴之后为代表的世俗的王权和商业资本家结合产生的威尼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在中国的历史上,道家的杨朱有一句名言,说的相当到位: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悉天下而奉一身,不取也。而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是农业社会的表述,在中国最后是成为了法家的重农思想。后来秦国靠法家学说统一,其他的思想规则都被扭曲或者放弃了 -- 包括杨朱的商业经济的思想理论。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最近看到一位物理学家给刚毕业的物理研究者谈什么是物理的演讲,挺有意思。比较有感触的三个观点:

1. 物理学是探究世界的运作的规律的学科,物理学家更加愿意探讨事物变化的本质,要从各种(数学公式和实验所描述的)变化中寻找到不变的东西,才是物理的根本追求。比如:各种的守恒,还有对称,都是世界的根本原理,理解这些才是理解了物理。
2. 物理是实验科学,但是实验仪器能够测量到的,通常并不是物理量,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工具和假设,间接的得到一些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比如:最简单的温度计,就不是直接能够得到温度值 -- 实际上,很多物理研究者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充分理解他们的仪器设备在“做”什么,才能够在出现异常的时候,立即反应出问题在哪里,可能有了什么样的发现。
3. 物理学家要做到对世界的运作规律的认识,甚至只是充分了解他们到底在“做”什么,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能80%干物理的,都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 就好像:那些说量子力学相对经典力学,是革命性的的全新理论的人,可能是没有搞懂经典力学,因而也没有搞懂量子力学的人。总之:物理工作很难,研究物理的不要为了一下子完全“搞懂”,就去钻牛角尖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就说最近,给儿子讲初中物理,就有新的体会。

什么是浮力? -- 浮力就是物体在液体或者气体中受到的上下两个方向的压力之差。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通过积分的方法得到阿基米德浮力定理。还可以有一个有趣的推论:一个沉入装满水的容器的物体,如果容器和物体相接触的两个表面,都足够光滑平整,那么物体下方就没有水,也就不会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此时,水中的物体就只是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不存在向上的浮力。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现代科学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在一个时期同时具备的偶然性事件:地缘政治,社会经济,学术积累,文化交流。。。

要中国人在缺乏其中许多条件的情况下,独立发展出来,不太现实。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虚无之镜 2018-03-09 19:08:52
楼主怎么看"人们的共同认识就是客观世界"。
^-^
-----------------------------
从实体论角度说:明白客观和主观都是实体世界的一体两面,世界是一个整体,才是把握住了本质。打个比方:大量不确定的量子的运动,如果看作一个系统整体后,就成为了“客观”确定的经典意义上的物体。

从认识论角度说:正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所以才会出现人们的共同认识就是这个“唯一客观”的世界的反映。 -- 好像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最神奇之处,就是能够被我们认识。

-- 万法归一,指月之手总是无法等同于那个月亮。。。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虚无之镜 2018-03-09 19:08:52
楼主怎么看"人们的共同认识就是客观世界"。
^-^
-----------------------------
多说两句: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里的“客观”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2)自由自在无法为人全面了解和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实体世界。

举个例子:每个人心理可以想象出一座“泰山”的样子,但是人们对泰山的共识,就是山东泰安县的那一座“泰山”。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看到一些介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用来治病的,感觉医学可能将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现在总有人说中医如何的不靠谱,不科学。其实深究一下:人的个体差异始终存在,医学始终是建立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一门科学,和有公式可以事先决定结果的物理等学科,并不能够划上等号。中医理论,是在缺乏分析和检测手段的条件下,完全凭借经验建立起来的一套体系,尽管过时了,但其实践并不能说毫无意义。

未来的人工智能,就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参照所有检测手段和病例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一个人患某些疾病的“概率”做出预判,并做出相应的治疗和健康方案。如果最终大规模实现,让我想到课本上扁鹊所说的:不只已病治未病的理想水平。-- 所谓神医,也不过如此。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将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境地。根据每个人独有的生活环境,身体情况,病历,遗传,等等,做出相应的医案,将不是梦想。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虚无之镜 2018-03-09 19:08:52
楼主怎么看"人们的共同认识就是客观世界"。
^-^
-----------------------------
正本清源,这句话的本意,来自唐玄奘的唯识论:除了人的意识认知所及之外,这个世界没有其它意义和存在。一切外物都是缘起缘聚:一座客观存在的大山,也就是众人都通过意识认知到的“缘聚”。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接着上面的话题:“人们的共识就是客观世界“。

因为每一个人的认知都首先是主观的认识,只有当人们能够有效的形成共识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这个共识的形成,不能预先假定存在更优秀的价值观或者是更优秀的人 -- 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能够平等的发言表达,是基本要求。这就是佛家讲众生平等的重要原因。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其本质是“无为”才能无不为。而发言都要被代表被选择,是为“有为”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接着上面的话题:“人们的共识就是客观世界“。

因为每一个人的认知都首先是主观的认识,只有当人们能够有效的形成共识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这个共识的形成,不能预先假定存在更优秀的价值观或者是更优秀的人 -- 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能够平等的发言表达,是基本要求。这就是佛家讲众生平等的重要原因。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其本质是“无为”才能无不为。而发言都要被代表被选择,是为“有为”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什么是人的自我意识?他来自哪里?有什么作用?什么让我们成为具有独立的价值观可以判断善恶,具有自主选择能力的人?

我想,这一切的来源,首先就是“记忆”,和许许多多的记忆形成的“历史”。

人的所有感官,感觉,经历,思考才塑造出了一个个体的自我意识。人的很多选择是基于我们现实中的能力和环境,和身体的生化反应也一直在互动。身体感官对大脑的不断的刺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记忆”,我们对环境的反映和不同的行动选择的结果,也在不断的形成更多的“记忆”。海量的“记忆”,堆叠起来形成了“历史”。在此基础上,自然选择才形成了我们对世界独立的思考,认知,价值观,和自我意识。 -- 意识掌控身体,环境和身体也何尝不形成了我们独特的自我意识。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来自我们擅长什么,面对了怎样的环境。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强壮的身体容易支撑起强壮的灵魂,是一个普遍现象。

和具有“智慧”的人相比,地球上其它的生命,“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如果有的话)的“记忆”能力有限,只能对当时的刺激产生反映。那么对长期“历史”的“记忆”,可以认为就存在于经过自然选择的基因中 --在这样的对基因的依赖中,地球上形成了弱肉强食的生物圈。善与恶,在基因生存的历史面前,都不算什么了。曾经有人做过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是:动物中大多数“善”或者是利他的行为,是基于生存博弈的基因,可以忽略其种群遗传存在的时间限制,近乎无限的假设情况下,才能成为主流行为模式表现出来。

人类的大脑具有的语言能力,除了促进了交流和社会合作,更是因为能够传承“记忆”,形成族群的“历史”,而让我们摆脱了对基因的完全依赖,让我们可以形成人的独立意识和“智慧”思考的能力 -- 人对族群和文化传承的“记忆”,形成的“历史”,让我们有了分辨善恶的能力,不再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天经地义。所以:随着我们运用“智慧”制造工具的能力的进步,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眼界扩大了,使命感更加的强烈了。一句话:眼前的物质利益,以及攫取短期利益的冲动,不再成为成为我们行动的唯一选择,其重要性越来越下降。

如果我们通过运用工具和技术,让我们可以“制造”出新的“智慧”,这些相对没有物质羁绊,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其个体意识的寿命的“族群”,必然会有和我们现在的人类完全不同的历史记忆模式,思维方式,善恶价值的个体。 -- 当一个“意识”,获得“永生”的时候,其眼界和想法,必然和原来不同了。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佛家说轮回,理论上也是需要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 最终得到非我非非我的“真我”-- 未来的人工智能,是一些非人非非人的全新的“人”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那些按照人的精英模式想象人工智能,希望人工智能和人类精英结合起来统治世界的想法,有一个致命弱点:

AI 为什么还需要和某一个人结合?难道不是原生的系统更加有效率?把马车和火车绑在一起,其本上是不能工作的 — 退一万步说,能够和AI结合的人,要么不需要有什么特殊要求,就算有要求,也不会是人的标准下的“精英”,才是大概率事件。

— 精英阶层靠什么“控制”AI?在AI面前,什么智力和知识,都是笑话了吧?所以,还是不要妄想什么控制世界了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范哥小青年翰wy 2018-03-27 22:56:06
可笑老兄,我觉得做梦是大脑搬运记忆的解释很不合理。梦境里很多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体验,比如飞翔,逃跑,魔幻等等,而且在梦里面有时自己的身份都不太确定。
我在想我们大脑特定的区域有特定的功能,画面和声音一前一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区域。再被人重新合成同步的东西,却体会不到其中的时间差。是因为我们完成综合处理信号的速度决定对时间的感受和运用吗?而在梦境里面,因为所有信息都是已经储存的,少了外界进入后再......
-----------------------------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脑神经和意识方面的进展,只是道听途说,一定有很多疏漏。而且,这方面的科研本身还是比较粗糙的早期阶段。

我的看法是:
首先,人的自我意识不是特定的某个大脑皮层的区域的生理感官的功能,而是一个综合绝大多数感官的信息处理功能之后的一个综合产物。所以对于时间的感觉,历史的感觉,人和其它动物之间的区别,也是是综合性的,而不能简单的按照扇动翅膀的运动速度来衡量判断 -- 以昆虫的信息处理量,恐怕不能说他们能够感觉到我们所谓的“时间”。

回到做梦时,人的大脑许多功能部分都在休息,所以原来的自我意识就不再完整了,你所说的那些现象,就比较好解释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范哥小青年翰wy 2018-03-27 22:56:06

梦为什么区别于幻觉,为什么醒来能知道是梦境,而非回忆中真实存在的,是不是正是我们通过对时间和效率的感知,能够区分梦和现实。而幻觉是什么?幻觉是清醒时候产生的,它所感应的时间不同于梦境。但是为什么幻觉会存在?或许和为什么梦境里面我们会不是自己,经历的不是自己的回忆,有相似的因果
-----------------------------
比较同意这一段。一个不同意见就是:人不是通过时间和效率的感知,而是通过全方位的细节的体验,再加以综合处理,而区分梦幻和现实的。或者说:所谓时间和效率的感知,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才得到的一个结果。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可能和现实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将可能和现实之间的鸿沟给忽略掉了,以至于产生错误的认知。

拿最近大热的量子计算为例。有一个经常被拿来代表量子计算机的能力的参数:量子计算的量子比特数。今年以来,领先的研究小组已经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超过50个量子比特。但是实际上,这个似乎被看作代表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的比特数,不过是在量子纠缠的可能性中进行一些组合,是无法得出可靠的结果的。量子比特,从目前的可能性到实际应用之间,还需要克服如何“纠错”这一关 -- 物理层面的量子比特的的可能性之间经过一次量子纠缠所得到的结果,太不靠谱。要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现实的计算结果,必须经过多次重复,经过逻辑上的“纠错”才可以。这样一来,要得到现实可用的纠错之后的成百上千和逻辑量子比特,我们需要物理上的百万个甚至更多的量子比特,而且量子计算所需的时间大大延长,效率大大下降。可以说:量子计算要从现在的物理实验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上的逻辑量子比特组成的计算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时走完,甚至能否走完,都还是未知的。

回到量子力学本身对世界的描述。我们知道:量子世界里,我们观察到的世界的状态就是一个可能性概率分布的波函数。就连我们观察者的状态,也一样是不确定的一个波函数。更加难的是:我们自己的波函数,是无法通过我们自己能够通过观察认知道德,而必须要通过另一个观察者 -- 当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那一个观察者的波函数 -- 把这一个景象综合来看,我们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到有关于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的全部概率分布函数。只有当我们将所有可能观察者得到的结果综合起来,才能得到有关宇宙的完整的描述 -- 这也是从许许多多的“可能”得到一个“现实”的例子,也是我们从有关量子世界的的瞬间变化的无数“可能”过渡到惟一的物理“现实”的认识方法。

被看作始终保持对物理现实的描述的相对论,预言到了“黑洞”的存在。但是:落到黑洞中的物质,它们原有的信息就彻底消失了吗?本来可以看作理想黑体的黑洞,就没有温度,不符合热力学定律了吗?在这里,霍金通过引入量子力学的涨落的“可能”分布,得出了黑洞也仍然在不停的辐射的机制,证明了黑洞仍然是符合热力学定律的黑体辐射公式,具有可以确定的温度,也可以用无序度“熵”来描述其状态。-- 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原来确定的物理现实,如何通过不确定的量子涨落效应,得到了热力学早就预言的温度和无序的“熵”。这一次,是霍金让我们开了一次眼,让我们第一次在一个物理实体中得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统计共同发挥各自作用而又和谐统一的景象。

--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的种种可以是荒诞不经的“可能”的图像基础上,然后经过多种多样的“纠错”过程:包括我们自己的试错,也包括和其他人的认知结果加以对照。才能得到我们关于“现实”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得到了关于“时间”的感知,有了“历史”的观念:历史,就是经过我们感知到的一个个现实的事件,有序排列而组成的。最后:我之所以是“我”,也就有了初步的雏形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否是建立在被实验证明的基础上的?

先来复习一下牛顿的原文: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实际上,因为我们无法找到一个严格意义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所以,第一定律是无法通过实验被严格证明的。牛顿第一定律,根本上就是一个假说,而这个假说,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到现在也没有实验现象可以推翻这个假说,所以就成立了。

-- 牛顿定律尚且如此,何况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或者是霍金提出的有关黑洞的理论假说。

-- 科学假说或者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被更多的科学工作者认可和运用。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教科书上的“经典”理论,都是多年前的老古董,是用来教学的,而不是用来“证明”或者“说明”什么才是“科学”的 -- 这一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国人,尤其需要搞明白。

-- 科学,不是一些知识的罗列,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方法。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谨以此,纪念霍金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重新组织一下,发个正文吧。

楼主:Ridiculogical

字数:39303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3-25 05:07:00

更新时间:2021-02-26 12:38:29

评论数:169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