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对于物理和科学研究,以及大多数“伟大事业”,对于智商超过120-130的人,最终成就就几乎是平均分布了。所以才有费曼122,爱因斯坦150多,牛顿可能超过160的情况。这个先天的坎,过了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统计学需要搞清楚样本分布和抽样条件。而把“靠天吃饭”,把天生智力作为首要条件的文化,必然导致主观能动性的不足,缺乏对难题深入理解的耐心,从整体上输给了更加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后天努力的文化主导的民族。

最近一篇讲人类进化出文明的要素,就两点:感同身受的能力,抽象出没有发生过的事物加以推演的能力。有了抽象思维和镜像思维的能力,人类作为整体,就可以积累起文明了 — 这个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只有后者,那么就需要个体智力比现在强的多,人的个体的平均智商可能就需要150左右了。

关于智商和智力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下:每一种智商的测量方法都有针对性,到现在也没有一种完全公正全面衡量的方法。但总的来说,心理学家们都倾向于不同人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天智力上的差异,测量标准和文化相关度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个体则各有特点,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校学习成绩的智商测量只能做为这些(逻辑推理,生活常识,一般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指标。而不能反映一些特殊技能超常的人 — 典型的就是雨人。

一个健康的教育系统,就是要鼓励和发掘每个人的潜力,相信大多数人的智力都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发挥余地。避免让任何一个孩子仅仅因为成绩差而出现自暴自弃 — 做好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做出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教育的目标。对于不同的智力的孩子,就做出不同的课程安排,差异化教育而不是统一教材,是美国的中学教育的常态。

最后总结一下: 什么是信仰?就是相信:真理最终终将战胜愚昧,每个人都需要为此努力,因为真理不是自明的,而是需要被认识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一个数学题:x/(y+z) + y/(x+z) + z/(x+y) = 4, 求正整数解

如果是用计算机暴力计算,得到的一个结果是:

x=154476802108746166441951315019919837485664325669565431700026634898253202035277999

y=36875131794129999827197811565225474825492979968971970996283137471637224634055579

z=4373612677928697257861252602371390152816537558161613618621437993378423467772036

— 这个计算结果,是人得到的,还是计算机得到的,还是本来就有的?而且:这个结果也不是唯一解 。。。

某种意义上,上帝不是一种物理实在,而是一种数学实在。所以,同时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牛顿和笛卡尔,对于上帝比较有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就比较的开口难,成了不可知论者。

大家如果暂时抛弃物理思维,可能比较容易交流有关上帝或者佛祖之类有关灵界的话题 — 上帝就是唯一解,佛祖就是多项可能解,无神论者就是无解 — 至于到底是什么解。似乎我们的大脑是不够用的 。

以后有了AI计算出来的结果,那我们就有了解 — 起码是有了我们人类的大脑无法想象的那些解。那么AI是上帝还是撒旦,或者仅仅是工具,似乎意义就不大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虚无之镜a 2018-12-02 11:07:09
怎么区分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
接着我的关于数学真实的思路来看,如果世界由一个方程组来描述,物质是可以用实数来精确表述的存在,精神是可以用虚数来表述的存在。

那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相信方程组存在一组唯一解。唯物主义就是相信这个解落在实数域,整个世界可以用这个解来测量和表述。唯心主义就是相信这个解落在虚数域。主观唯心主义是相信:除了能够用每个人得到的虚数解之外,我们再不能做什么了。客观唯心主义是相信:这个虚数解不依赖于个人,而是先于我们个人的求解过程而预先存在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把道家当成成功学,而没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的,那是连道家的门都没有资格进入的。— 连孔子的要求都做不到,就是连中学没有毕业的学生,想要看懂大学课本,比较难了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竟然可以被我们认识 — 爱因斯坦本人,通常被归为“不可知论”。不能理解这个,就不能理解科学精神!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如果我们的实体世界是一个我们唯一需要面对的,自有自在的存在,那么我们的认知活动,是否存在目的,是否具有既定的方向?

我会说:人类依靠自己天生的智力水平和共情能力,对于实体世界的探索和认知,一开始就是为了得到现象背后的固有的规律,或者说是追求真理而不断努力的过程。这个努力过程,与人类求得生存得努力,是并行的,不是完全重合的。

实体世界的固有规律,无论是内禀的,还是外来赋予的,一定也是一个不会随意变幻的真实存在,是一个真理,而不是一个魔法师手中的魔杖。这个是现代人的普遍共识,是我们脱离矇昧状态的标志,也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假设。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将实证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决定性的高度。— 个人的智力和能力有时而穷,经常会得到错误的结论。大众的文化传统和爱好,也会将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得到的所谓“共识”带向歧途,但是在数学和逻辑基础上严格设计的实验,是不会欺骗我们的。这也是能够将每一个人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努力,最终汇集成为揭示自然规律的进程的一部分的体系。这样的探索过程,不再是一些超常能力的“圣人”的游戏,而是理论上人类全体可以参与的过程 -- 一个小小的技术改进,也可以带来整体的效率提高。科学方法的试错和排除法,就是在我们无法掌握全部必要信息的情况下,让我们能够接近真理的最佳途径。

最后:如果真理是自有自在的实体世界的固有规律,那么我们探索真理的成果,就是在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语言对这个真理的近似描述 — 我们掌握的语言更精确多样,我们的视角更广阔开放,我们就能得到更加接近真理的理论。这些理论,又让我们的进一步探索有了坚实的基础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就物理上说,相对论的时空观下,事件之间可以是孤立的可观察对象,是我们的观察将这些事件连接了起来:所有的事件都是在时空中的存在,没有确定的过去未来的区分。事件的次序和因果关系都是人在某一个观察系中进行观测之后才有的结果 — 如果你有了所有的事件在时空中存在的分布,就可以描述任何一个参照系的观察结果了。
如果从哲学上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人的自由意志和认识论的意义,我们可以说:这里有两个视角:一个是跳出过去未来,不在时间次序和因果关系中的“绝对现实”;一个是人类感官得到的时间,历史和因果关系。只有后一个视角,才能解释我们可以认识,创造和影响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前一个视角,仅仅对全知的上帝才有实际意义。上帝造人,也许就是想要人来创造一些如果没有人,就不会出现在现实中的各种事物。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解释一下相对论的时空观。

我们知道:狭义相对论重新定义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不仅仅是接近光速的运动得到了新的运动公式,把牛顿运动方程变成了一个低速的近似,更重要的是,通过同时性的相对性,将空间和时间一体化,成为互相依赖的物理量,任何事件,只有在时空四维中才有物理意义。单纯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成了无法确定的东西。

举个例子:一个距离我们地球100亿光年之外的人观察地球(假设地球是静止的),如果这个人相对于我们地球也是静止的,那么大家就有同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变化。但是如果他面对我们快步走来,我们的“现在”就会变成他的“未来”100年的时刻 — 或者说:他就会认为自己能够“看到”我们100年后的地球上发生的事件。反过来:如果他快步背离地球走动,他就会“看到”地球上100年前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 这里的“看到”就是信息传递出去,要真正接收到还需要100亿年(如果信号可以被接受到的理想情况)。

我们可以说: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地球发生的,就是一场在100亿光年外的人看到的一系列确定的事件组合,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接上)在不同的地点的不同的相对速度参照系里的人,可以“同时看到”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因为他们的“同时”和我们的不一样。所有事件,在相对论四维时空中就是已经确定的存在,所以才可能在不同参照系中无缝切换和信息传递。从宇宙整体来看,一切事件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次序间隔和因果关系,只是所有事件在四维时空中的存在。这个就是相对论时空中没有确定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绝对现实”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在这个四维时空中,以某一个起始点,以某一个角度通过“光速感知”扫过一系列事件,并以此得到的历史时间的感觉得到了我们的时间和因果关系。— 在时空光锥内,我们是自导自演的演员,在时空光锥外,一切都超出了我们的影响能力,是别人演戏,我们当观众。尽管:对我们来说,那些剧本是“已经”存在的了 (这里的“已经”首先是我们观众角度的说法)。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补充一下:我上面说的走动的速度,就是大约每秒1.5米的步行速度。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光锥内外不过是无法发生超过光速的实时的物理作用,因为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无法超过光速。但是以光速传递的信息,照样可以自由传递出去,并不存在一个物理的边界或者视界的限制 — 地球上就算“未来”100年的事件的信息,需要100亿年之后才会被对方接收到,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对方来说,“现在”到他们接收到的100亿年的时间里始终存在,没有变化,因而是“确定”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我这里的例子,是根据相对论的洛伦兹公式的计算结果,距离地球100亿光年之外的观察者,只要以每秒1.5米的步行速度前后走动,就“几乎同时”可以“看”到地球上100年前后的事件。同样的,如果是距离地球100万光年之外的一个星系里的观察者,只要以每秒15公里(也就是接近火星探测火箭)的速度,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刘光保,网名兵策儒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长期供职于神州数码、IBM中国实验室等IT公司。长期关注分子人类学进展,在感悟全球文明单一起源的基础上,研究夏商周文明起源。

一个根本没有经过考古学系统学习的人,写出来的“考古”,能够有多大的可信度?别说他用英文写,就算用拉丁文,他所感悟的“全球文明单一起源”,也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假设。一个前提不可靠的假设,靠东拼西凑的牵强附会,其结论也就可以当作一个民科的呓语来看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类似“全球文明单一起源”这样的学说,历史上倒是常有。

我们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华夏文明是天下共祖的文明,有匈奴的祖先也是黄帝的古书记载,还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也有各种记载了中国人开创了高丽,日本,或者老子化胡而为佛教的荒诞的“经书”。

文艺复兴后的西方文明,一度也认为希腊罗马是文明之源,所有其它民族都是天生野蛮落后,等着被他们去“开化”的民族。即使是后来有上古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的大量发现,他们还是转而认为:两河流域文明是一切的源头,包括埃及和东亚中国地区的文明,主要都是来自两河流域的影响。

随着更多的考古发现,在非洲,中国,美洲,大洋洲都发现了更多的史前文物和文明遗迹,世界考古学界才逐渐意识到:文明不是来自一个源头,而是在世界不同的多个地区,相对独立的多次发生的几个源头。他们之间后来也有交流,但总的来说其起源都是独立的,各有其独特之处。

现在,文明多起源:欧亚大陆有两河流域,古埃及,古代中国,还有大洋洲的太平洋岛屿,中部非洲,美洲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接上)等多个原初文明,周边各个民族也逐渐受到这些原初的文明的影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民族文化。成了目前学界的主流认知。有大量考古证据和论文的支持。新出版的历史方面的著作一般也都是采纳这个说法。“文明单一起源”已经成了历史研究的“历史”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回到认识论上,人的意识是什么?如何产生的?是否可以说:每一个脑神经细胞都有各自的“意识”,集合起来就有了一个“我”的意识?我们不知道细胞的“意识”,只是因为“子非鱼,安之鱼之乐”?

个人理解,用子非鱼来解释细胞也有各自的意识。就离不开下一句: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 — 也就是说,每个细胞的意识,如何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自洽的“我”。如果这意味着需要细胞集合像热力学运动的分子一样,那么这些细胞的“意识”就必须被舍弃。反之,如果坚持每个细胞都有与众不同的“意识”,就无法解释完整自洽的“我”,从何而来 — 所以假设细胞有“意识”,无法解释人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这里其实还是一个语言定义的问题:细胞的“意识”就是被还原成了特定的生化反应,要把这些细胞的集体反应变成类似“疼痛”这样的感觉,有些像:量子力学可以计算水分子的物理运动,但要解释水的透光性,流动性,还是需要回到凝聚态物理。说到底,凝聚态物理就是一堆经验公式,从来没有像万有引力或者相对论那样可以一劳永逸的纯理论 — 所以研究意识,就离不开经验方法,最后都是一些近似的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意识如果是“凝聚态”,那么我们人类的意识可能最多只是其中一类“金属”的凝聚态。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的“意识”。

总结一下就是:自然语言不可能描述清意识得到一个“终极答案”,这里存在绕不过去的悖论陷阱。但是:用数学语言的经验公式,可以不断逼近我们需要的精度,得到一系列可能的近似解。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进一步说:如果意识就是java 应用程序的软件,大脑神经系统就是电脑硬件,那么说硬件和软件是一回事的,硬件的状态可以决定软件的,一定是硬件工程师,而不是搞软件的。相信软件工程背后都是硬件决定的,这个“决定”,一定不存在任何可以符合形式逻辑和数理方法的对应推理链条,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观点。一个没有清晰的数理逻辑链条的“决定”,在科学上站不住脚,可以被奥卡姆剃刀干掉的。

软件只需要考虑硬件兼容性就可以了 — 硬件底层的接口就是机器汇编语言,到了应用程序层面,根本无需考虑:应用程序层面是硬件无关的,只需要一些编译器都可做移植 - 所以如果意识是Java 语言写的程序,大脑硬件就是486或者power PC ,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对应关系,无法说“决定”:基因可以“决定”大脑的硬件,也就是386还是奔腾,或者是power PC, 但是不能决定一段Java 程序该怎么写。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从原子角度编写Java 程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从机器汇编语言,到硬件无关的m自然语言比如java,层层的“封装”,不是仅仅为了方便,也是把人类的思维方式“封装”了起来:就算是机器,封装之后,也不是生产机器的硬件工程师能够“决定”的了 — 人类有意识的思考,只能在封装后的java 语言程序里,才能有效进行。一切影响大脑活动和情绪的化学药物,都是只能在机器语言层面发挥作用,就像是电脑的“超频”罢了。而未来可能发生的记忆提取就是程序在硬件间的移植 — 先要有程序,然后才有移植。信息采集和处理过程就是软件,人的思考的各种信息分类和类比过程,都是和硬件底层弱相关的。大脑的思考就是信息采集处理和后台结果最后输出结果,就是一个从软件,传到硬件,最后回到软件的过程 — 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肯定不是硬件层或者一个个原子:硬件最多只能“决定”算力。算法和程序,就和硬件无关了。从这些算法程序中最后得到怎样的结果,就更不是硬件能够“决定”的:即使是同样的信息输入,结果也会因概率而不同。就像下棋,每次棋局,开局一样,结果也不同。

关键就是:层次不同,规律不同。人的思考和意识,更接近于java 语言,而不是机器汇编。即使我们有汇编语言那些0和1 到电脑硬件的一一对应,也还是无法掌握高级语言的算法和程序设计的规律。就好像,小学生会加减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用拓扑学解决了。然后你说:拓扑学也离不开加减法。所以我可以用加减法解决大学问题,这个就没任何意义了。这个“不可知”的“黑箱”,是人自己封上的,靠人自己的逻辑思考是打不开的。

所以说:凡是认为基因和大脑的生化硬件,可以决定人怎么思考,得到什么思想的,都是扯谈。你去克隆爱因斯坦,也不会重新“发现”相对论。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正文]
我们可以说:基因和生物过程是意识的基础,有了固定规程和神经元网络的“潜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基础。但是如果你说环境的复杂多变,相应于复杂的生物个体“有意识”的临时组合起来的应对措施,也仍然是由生物过程主导的时候,就把一个本来复杂到需要引入全新的处理方法的研究领域,用一种简单的描述轻轻带过,忽略了:生物过程在这里已经完全无法“主导”了。

那些没有固化进生物基因和脑神经的“意识活动”,就触及了问题的边界。就像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谷歌公司研究算法和程序,利用硬件进行计算 — 为了应对复杂情况,这些算法程序设计是多变的、无法固化到硬件里去。将来发现了一个最优化的算法,就可以进行硬件的固化 — 但是寻找最有效率的算法这件事,起主导作用的不是那些已经固化了的硬件架构,而是谷歌公司的软件算法工程师 — 也就是说:生物个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意识”的“反生物行为”(比如避孕),确实需要有全新的方法来处理,会产生一整套全新的理论和实践。如果局限于生物过程的“主导”,就好像要英特尔或者英伟达的工程师,去担任谷歌研发部门的“大领导”,一样的乱弹琴。

面对临时多变的复杂外部环境,我们有时可以找到一个固定的优化算法,也就是意识可以通过固定的神经元网络转化为潜意识。但是更多的时候,这样的优化是无法固定下来的,一旦固定,最终带来的是灾难 一 比如说:中国人要是把农历给“固化”在基因生物层面了,那是怎样的景象?所以:意识的“固化”,更多的是临时性的“文化”和习俗,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在这样的领域,生物过程就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了。此时, 就好像谷歌的研究,不需要英伟达来“主导” 一样,起主导作用的,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本身了。

面对类似学习微积分,或者让一个人变成基督徒这样的“有意识”的智力活动,我们不可能从生物神经元网络的角度,找到符合严格因果关系的组合方式。对于认知和自我意识的研究,就是在不需要知道具体如何组合的情况下,从另一个层面探讨问题 — 就好像:用微积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回头研究用加减法是否可解。大量神经元的集团活动,完全可以也只能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 就好像,单个一个原子的性质,和原子集合形成的晶格,就完全不同了。我们说晶体的性质的时候,不需要也无法从单个的原子开始进行。处理晶体性质的凝聚态物理,只能采用大量原子集合作为基本的组件,进行经验公式的模拟计算,得到一些近似的结果。如果坚持回到原子,认为大集合就是小原子的相互作用“主导”而来,那什么有意义的结论也得不到。对于类似人的学习过程这样复杂的意识活动,不是生物遗传可以解释的。

对于未来发展,科学方法是否可以得到生物过程如何“主导”意识,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可能是区分对意识研究的方向和前景的认知的一个标志。如果用生物过程就可以“主导”意识了,那么就是说:老大哥的洗脑,是有科学依据的 — 我不会在理智也不会在感情上接受这个可能性。对于这个问题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确切答案,可能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 对此保持充分的怀疑,是我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的立场。

展望未来,跨越机器,生物和人类的人工智能,可能才是意识研究的方向:无论是否具有“人的意识”,一个在智力上全面碾压人类的强人工智能,是否有“真正的意识”,这样的问题,除了最顽固的“大人类主义”,还有实际意义吗?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0匿名用户0 2019-02-23 20:09:21
我的观点,极端点说就是:人,就是一个算法。
算法是不灭的,能通过各种不同的载体实现出来。
奇妙的地方是,实现的新一个和上一个不是连续的,这就是载体的意义所在。
-----------------------------
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可编程架构吧 -- 一个固定的算法恐怕难以进行迭代和应付环境的变化。

硬件载体的计算能力,也决定了算法的边界 -- 再好的AI算法,在486上也无法实现其功能。反之,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功能更加强大的算法。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新昌仁慧11 2019-04-20 10:31:33
整个宇宙可以说都是由同一物质组成,如果将人类原子化、粒子化,那本质和一粒沙一滴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管是星球、还是星球上的各种物质,还是宇宙空间中那些看不见的物质,其实都是同一个源头。组成人类的是各种细胞,而细胞同样也是由分子组成,在细分下就是原子,最后就是基本粒子了。而一粒沙一滴水,细分到最后同样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也就是说如果硬是要探究人类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根本就没什么特别......
-----------------------------
决定万物的存在的意义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组合的方式 -- 把万物分解粉碎到最小,也同时粉碎掉了原有的系统。

楼主:Ridiculogical

字数:39303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3-25 05:07:00

更新时间:2021-02-26 12:38:29

评论数:169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