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一眸成都三千年》,一部中国版的《耶路撒冷三千年》

《一眸成都三千年》,一部中国版的《耶路撒冷三千年》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在父亲的殷切期望和严厉管教下,李白自小涉猎广泛,据后来李白自己介绍,“五岁诵六甲”,十岁熟读诸子百家,十五岁读遍各种奇书,并开始作赋,学习剑术,并逐渐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公元718年,此时18岁的李白,已成长为一位高大英武的青年。当时,唐玄宗即位不久,大唐正置开元盛世之初。玄宗在姚崇等人的辅佐下,广举贤才,也吸引着天下广大有志青年,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伯乐眼中的那匹“千里马”。此时的李白,以“文武兼备”的全才为目标去要求自己,于是将昌明的匡山作为自己的读书之地,并开始习武练剑,颇有几分“侠气”。也许,在他的心中,一直也有一个侠客的梦想,正如后来他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此期间,他还抽时间到附近郡县游历。
为进一步增长见识和阅历,乡村青年李白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比较重要的出游,目的地是绵州东南的梓州,即今天的四川三台县。李白乘船沿涪江而下,不到一日,便到达梓州。梓州并没有什么著名的名胜古迹,李白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拜会一个叫赵蕤的人。
赵蕤,字太宾,隐居于梓州郪县城外的长平山上,人称“赵处士”。他博学多才,年轻时游历天下,多次到东都洛阳应试不第,于是归隐山中,专于著书立说,尤其《长短经》被世人广为称颂。开元以来,地方政府屡次征召为官,赵蕤皆婉言谢绝。赵蕤的知识非常丰富,历史古籍、天文地理、纵横之术、三教九流,无晓不通。李白拜见赵蕤之后,跟着他学习文韬武略,以及剑术。李白对这位博学的老师自然是敬佩之至,赵蕤对这个聪慧不羁的弟子也是十分赏识,两人终成了忘年之交。赵蕤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李白一生的价值观,认为科举并非是成才的唯一之道,坚定了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干诸侯,历抵卿相”的信念与决心。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开元八年(720年),20岁的李白开始了他第二次重要游历,这次来到了成都,这也是他首次来到这座西南大都会。唐代的成都,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益州的首府在此,而且也是剑南道大都督府所在地,在国内也算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李白自小便读过扬雄以及左思的《蜀都赋》,对成都更是神往已久。当然,他来到成都,除了游览和增长见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结识一些有名望的大人物,争取能得到赏识,实现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夙愿。
当李白行至离成都还有四十里的新都地界时,恰逢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准备到成都上任,正行经此地。苏颋为当时著名文坛巨匠,也是一代贤臣,与宰相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李白于是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文章呈于苏颋,希望得到赏识。这种行为在当时非常盛行,被称为“行卷”,即一些年轻人将自己的诗作文赋写成卷轴,呈送于州郡长官或文坛前辈,请求推荐给朝廷。数日后再次呈送,称为“温卷”。苏颋看了李白的文章,大加赞扬,并给予极大勉励,表示上任后寻找机会向朝廷推荐李白,让其先行等待。
随后,李白来到成都。在此期间,李白游览了当时成都的各大著名景点,如散花楼、琴台路、武侯祠、摩诃池等。李白曾在散花楼大抒豪情。散花楼为隋朝蜀王杨秀所建,位于皇家园林摩诃池畔,与张仪楼、得贤楼、西楼合称为成都四大名楼。登上高楼的李白,放眼远眺,成都美景尽收眼底,感慨万千之余,写下著名的《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一月之后,李白见都督府并没有什么回音,很是失望,于是打算回到江油,但又想,既然来到成都,不如顺便继续南下,去渝州(今重庆)游历一番。渝州虽然没有成都繁华,但时任渝州刺史的李邕在当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士,尤其行书碑文书法更是闻名天下。
到了渝州,李白便去刺史衙门请求谒见李邕,照例呈诗,行卷。然而李邕擅长书法,对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李白诗赋并未产生兴趣,于是让人赠送了李白一些盘缠,欲打发他回家。李白气愤之余,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呈李邕。 李邕看后感叹道:“哎,还是太年轻了!”
李白的这次成都、渝州之行虽然没有得到推荐,心里或有些许没落,但并未自暴自弃,并更加坚信自己就是那只“大鹏”,终有一天会扶摇九天、匡扶社稷、建功立业!于是,李白继续在匡山专心致志地读书、练剑,为未来做准备。他的心绝不会束缚于巴蜀,而是外面的那片广阔天地!
开元十二年(724年)春,24岁的李白已是成年,他下定决心付诸行动,去兑现当年的诺言。这一次他打算离开巴蜀,到更遥远的地方去游历。他告别家乡青莲时,感慨万千,他打算用自己平生所学的知识和剑术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写下了《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望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饲鹤池。
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之后,他来到了成都,这是他继四年前游览成都后的第二次故地重游。然后向西游览了峨眉和嘉州(今乐山)。在告别嘉州准备南下的头一天夜里,他在清溪驿远望峨眉,近看青衣江水,心有不舍,于是写下《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平羌江:即青衣江)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李白再经渝州、夔州(今奉节)等地来到三峡。过了三峡,便是荆门。而荆门之外,便是自己魂牵梦萦的“外面的世界“,而身后,就是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故乡。此时的李白,对前途豪情万丈,对故乡却又依依不舍,万般思绪,齐涌心头,于是写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此,李白开启了他波澜壮阔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不过,他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回到匡山,回到成都。然而,他对故乡,对成都的热爱,却有增无减。33年后的公元757年,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李白因“永王东巡”而被牵连,深陷牢狱的他在浔阳写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诗中对成都的描写,是他对成都最深情的赞美,更被世人千古传颂,其中有诗: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此外,李白离开巴蜀后的第20年,在洛阳与另一位伟大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此人便是杜甫。二人的相遇,曾被世人赞誉为“四千年来继孔子老子之后最伟大的相遇”。而杜甫与成都的“情缘”,相对于李白则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公元712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唐玄宗即位,并彻底清除了太平公主势力。之后,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开元盛世”的序幕正徐徐拉开。而就在这一年,河南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位新生儿伴随着阵阵哭声降临人间,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孩子未来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便是杜甫。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祖上世代多奉儒守官。其中十三世祖杜预,为晋代名将、著名学者,曾封当阳县侯;曾祖杜依艺任巩县县令,遂举家迁居巩县;祖父为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进士杜审言;父亲杜闲曾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杜甫母亲崔氏也是比较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杜甫年少时家境还算优越,这也为杜甫少年时期创造了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惜的是,杜甫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便去世。继母卢氏过门后,杜甫被寄养在洛阳仁风里的姑母家里。姑母待杜甫视如己出,甚至胜过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两个孩子同时患病,姑母为了保住杜甫的性命,忍痛舍弃了自己儿子。姑母的深明大义,对杜甫的性格塑造也起了重要作用。此后,他一生都始终保持着关心民瘼、同情弱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的成长,正伴随着开元盛世的到来,大唐的繁华,让杜甫一生难忘。后来杜甫曾写道:“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善于舞剑的公孙大娘在当时算得上全国首屈一指的“天后巨星”,其《剑器舞》独步天下,风靡一时,曾作为宫廷的御用舞人。据说,当时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都曾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大受启发,用笔之道皆大有长进。公孙大娘也曾到民间献舞,据说观者如潮,人山人海,百姓无不赞叹。6岁的杜甫在郾城(今河南漯河市)目睹了公孙大娘的舞姿,令其终生难忘,也为杜甫在心灵深处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杜甫7岁时,便开始作诗。此外,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在书法上都有一定造诣,因此杜甫也受到熏陶,作诗之余,同时练习书法。杜甫十四五岁便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并开始结交文坛名流。郑州刺史崔尚、豫州刺史魏启心,二人年龄都远远大于杜甫,但他们都乐于与少年杜甫成为忘年之交,曾大赞杜甫有汉代班固、扬雄之才。
年轻时的杜甫还获得岐王李范的赏识。李范是睿宗第四子,好学工书,酷爱与文人雅士交往,常邀请文士于府中饮酒赋诗,杜甫便成了岐王的座上宾。杜甫在岐王府还结识了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段时光,对杜甫来说,或许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身处盛世,锦绣年华,广交豪杰知己,可谓朝气蓬勃。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成年的杜甫与当年的李白一样,同样是沐浴在开元盛世的氛围之中,满怀理想,希望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交天下名仕,增长见识,并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开元十九年(731年),19九岁的杜甫开始了第一次远游,出游地为郇瑕(今山西临猗)。次年,杜甫游历江南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24岁的杜甫回到家乡巩县,准备参加第二年在洛阳举行的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公元736年,杜甫赴山东探望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顺便开启了齐赵(今山东和河北南部 )之旅。此期间,他结识了好友苏源明。二人纵情山水,游览齐赵各处名胜,并留下了多首诗赋。尤其《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始成为千古绝句。
公元742年,随着唐玄宗的“风格切换”以及李林甫的上位,唐王朝日益腐败,开元盛世已徐徐降下帷幕。这一年,杜甫回到了河南,居住于洛阳偃师。而比杜甫大11岁的李白,在这一年,却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赏识与推荐之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并授予翰林学士,专门负责陪皇上写诗作乐,一时成为玄宗身边的红人。公元743年,李白奉唐玄宗之命为杨贵妃献上了《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时传遍天下。然而,李白的不羁与受宠却遭来宫中人忌恨,终被玄宗“赐金还山”。
公元744年夏,李白来到了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于是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天下,而风华正茂的杜甫却仍寂寂无名。李白比杜甫年长,在文坛算得上当时的“天皇巨星”,杜甫也算是李白的粉丝和迷弟,二人身份差异巨大,但相见恨晚。李白并没有在杜甫面前倨傲自伟,杜甫也没有刻意的低头阿臾。二人饮酒论诗,建立了平等而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同年秋,两人如约到了梁宋,在这里他们还遇到了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闻名的诗人高适。不过此诗为高适于后来747年为董大所写,此时的他还未出仕,正寓居在宋州(今商丘)。三位诗人相聚甚欢,打猎访古,评文论诗,纵谈天下,畅游梁园,共同追慕当年梁王与司马相如的相遇。
秋冬之际,李杜再次分手。天宝四年(745年)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见面。他们一起寻仙访道,并拜访了二十多年前在渝州“冷遇”李白的书法家李邕,以及兖州城北的隐士范十。当年冬,李杜二人赠诗拜别,从此,再未见面。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天宝五年(746年),35岁的杜甫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漫游,来到长安求仕,以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来到长安后第二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李林甫嫉贤,恶意让所有考生落选,杜甫不第。于是杜甫开始向权贵显要呈诗行卷,也未取得举荐机会。不久,杜甫的父亲去世,他的生活经济来源也失去了保障,于是杜甫困局长安十年,期间与同在长安的高适、岑参等有交往,一起游览古迹,赋诗唱和。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十月,杜甫才得到机会被授予河西县尉的官职,或许与心中预期差异太大,杜甫并没有接受,后改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管理东宫宿卫。杜甫为生活所迫,只好就任。不久,杜甫回家探亲,刚进家门,幼子便被活活饿死。失去儿子,这对杜甫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当初那位意气风发的杜甫,已渐行渐远。长安十年的生活磨难,让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惶西逃。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便于八月孤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抵达长安北方,杜甫趁乱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两军战场,来到凤翔(今属陕西宝鸡)投奔肃宗。杜甫被肃宗授为左拾遗,相当于谏官。不久,房琯因为战事失利而被肃宗罢去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肃宗为房琯求情,结果触怒肃宗,于是杜甫被肃宗贬到华州(今华县)任司功参军,负责文教工作。
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对污浊的时政已是失望至极,于是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举家移居至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不久,受人所邀,继续辗转至秦州南面的同谷县(今甘肃成县),然而杜甫发现这里也并非他的理想之地,生活一度陷入绝境,甚至到了挖野芋充饥的地步。
无奈之下,杜甫继续南下,到成都寻找安生之所。于是杜甫经过略阳飞仙阁、广元七盘岭、龙门阁、桔柏渡、剑门关,由金牛道进入蜀地,于公元759年十二月来到成都。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此时,杜甫有不少故交亲友在蜀地任官。其中,严武在梓州(今四川三台)任东川节度使;高适为为彭州刺史;裴冕任成都尹。杜甫刚到成都时,在朋友的帮助下,首先落脚于西门浣花溪畔的一座寺庙。然而,寺庙并非长久居住之地,于是公元760年春,杜甫开始在浣花溪畔营建自己的草堂。
草堂的建设获得了裴冕等人以及左右邻居的大力帮助。此外,杜甫一位姓王的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于是送来了些钱。杜甫诗曰:“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惟表弟,还往莫辞劳”。草堂搭建完后,文艺范儿爆棚的杜甫却并不满足,进一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誓要将草堂打造成一处环境优美、如诗如画的清雅之地。杜甫于是向任县令的朋友萧实索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应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向绵竹县令韦续要来当地特产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此后,杜甫在草堂曾大力扩展竹林面积,达到百亩之广。杜甫还并向绵谷县尉何邕索要了十亩地的桤树苗;又向大邑县尉韦班索求松树苗和瓷器碗具;向住在成都石笋街果园坊的剑南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徐卿)家里要来果树苗。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努力,当年春末,杜甫的草堂终于落成。杜甫坐在院中, 欣赏着心爱的杰作,房屋虽稍显简陋,但草木环绕,鸟语花香,好一副田园牧歌的景象,顿时心旷神怡,作诗《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借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杜甫定居草堂之后,妻儿皆在身边,生活相对安定下来,不过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严武、裴冕、高适等人亲朋故交的接济。李白也在这个时候也遍访成都古迹,与风雅之士、隐者僧人谈经赋诗、对酒弈棋、野游赏乐,自己还在草堂附近种了一片草药,生活还算惬意。他在游览武侯祠时,缅怀诸葛亮,作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除了跟旧友交往,还跟左邻右舍关系较好,经常来往串门,颇有情趣。
草堂北邻是一位退职的县令,他的任期还未满,便提前高老退隐,居住于市野。县令爱酒能诗,经常穿着草鞋、提着酒来探望杜甫,二人成为知音。有诗《北邻》:
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
(明府 :指县令。)
南邻有位姓朱的隐士,杜甫称之为朱山人、锦里先生或者朱老。朱山人虽穷困潦倒,经常靠收芋头、栗子充饥,但却热情好客,经常邀请杜甫到他家做客,朱山人还划着小船载着杜甫沿溪游览,其中有诗《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此外,还有位南邻斛斯融,也是他的酒友,杜甫称之为“吾酒徒”。斛斯融看来也是个穷书生,以写碑文为生,甚至还经常无法顺利收取碑钱。有一次不得不专门到南郡去索取“稿费”,杜甫在《闻斛斯六官未归》中写道:
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杜甫附近还有位喜欢在院里种满花草的黄四娘,他在《江畔独步寻花》中写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还被附近热情的农民“粗鲁”地架到家里豪饮一天,几次准备起身告辞,都无法脱身,他在《遭田父泥饮》中写道:“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杜甫还到附近观看渔民打渔,“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不过,杜甫的田园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自己居住的草堂也时常会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为他带来许多惆怅。760年八月的一个夜晚,屋外狂风大作,草屋被大风刮破,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被千古传唱。杜甫希望天下贫寒的读书之人都能安居乐业,而不要像自己一样住在连风雨都不能遮挡的草屋之下。
公元760年秋,高适由彭州刺史转任为蜀州(今四川崇州)刺史。此前,杜甫曾写诗寄给高适,直白坦率地向高适求援,“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于是,高适邀请杜甫到蜀州相聚,杜甫决定去蜀州拜访老友。这次蜀州之行,杜甫同诗人裴迪一同游览新津,后又问道青城山。春节之后,杜甫再次游览新津。新津县令在北桥楼举办宴会,款待杜甫、高适等人,席间尽兴之余,主客一起即兴赋诗,好不热闹。
在新津逗留一段时间,公元761年春,杜甫回到草堂。一日清晨,杜甫醒来后,蓦然发现屋外下了一场细雨,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窗外翠柳新绿,花开正艳,整个湿漉漉的锦官城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内心欣喜而舒畅,于是作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此前,公元760年三月,杜甫的朝廷旧僚,任成都尹、西川节度使的裴冕已回到京城复任右仆射,李若幽(李国贞)接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杜甫与李若幽二人是远房表亲关系,因此,对杜甫也非常关照。公元761年二月,朝廷以崔光远代李若幽为成都尹。崔光远与杜甫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朝中已认识,但当时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肃宗让韦防、颜真卿及崔光远共同审讯杜甫,因此崔、杜在政治上并非一派,而且崔光远不喜文学,与杜甫没什么共同语言,二人在成都并没怎么交往,杜甫的生活随之陷入困境。
当年四月,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段子璋赶走绵州的东川节度使李奂,自称梁王,改元黄龙,将绵州命为黄龙府。五月,崔光远联合高适,率西川牙将花敬定攻克绵州,斩杀段子璋。花敬定自恃有功,便在东川任意纵容士兵抢掠百姓,甚至有的妇女带着金银镯钏,手臂也被砍下,掠杀百姓数千人。十月,尹崔光远因不能制止属下暴行,被朝廷严厉追责,忧愤而死。朝廷让高适暂时代理成都尹之职。
高适来到成都,杜甫很是高兴,写诗邀他前来草堂一叙。高适与侍御王抡一起带着礼品、好酒来到草堂,王抡以前曾携酒来草堂探望杜甫。好友再次相聚,把盏言欢,寂寥很久的草堂再次传出欢声笑语。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公元761年十二月,朝廷派严武到成都做成都尹,高适回到蜀州。这是严武的第二次在蜀中任职,前一次于梓州(今四川三台)任东川节度使,而这次在成都任职,与杜甫成了“近水楼台”。严武与杜甫本为世交,而且当年在朝中也是同僚,政治上皆倾向于唐玄宗以及房琯等开元旧臣一派,因此彼此关系甚是亲近。严武的到来,杜甫的生活也有了起色。公元762年春,村甫邀请严武来草堂作客。严武于是带着礼物和小队人马,前簇后拥,直奔草堂,一时好不热闹 。“元戎小队出郊垧,问柳寻花到野亭 。” 此后,杜甫与严武交往频繁。一起垂钓野游、讨论政事,严武非常关心杜甫的生活,时不时送些酒食之物,杜甫也对严武的政事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762年四月,玄宗和肃宗相继去世,代宗即位,朝廷欲重用严武。六月,严武奉诏入朝,由高适接替其职。面对老友再次离别,杜甫心情颇为复杂,惆怅、焦虑、不舍交织心头。杜甫远送严武数百里,直到绵州(今四川绵阳)方才依依惜别。
刚送走严武后,杜甫在绵州逗留期间,西川兵马使徐知道便勾结邛州(今邛崃)羌军造反,一时成都大乱。通往成都的道路也被阻隔,杜甫无奈之下,于是投奔时任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的旧友章彝。还特地写诗《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提前联络感情,极力吹捧朋友。安史之乱之后,许多地方官员的军阀气息隆重,章彝也不例外,郭沫若曾在《李白与杜甫》中评价章彝飞扬跋扈。看来,杜甫为求生计,有时候也不得不与这些人周旋。
徐知道反叛不久,便与羌军产生内部矛盾而被杀,当年八月,叛乱便得到平息。杜甫来到梓州后,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接待。由于家人仍在成都,当年初冬,杜甫让弟弟杜占回成都把家属接到梓州一同居住。此后不久,杜甫还游览了射洪,瞻仰了位于金华山的陈子昂读书台,缅怀这位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及政治家。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唐军与叛军之战节节胜利,连续收复河南河北各地,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见大势已去,逃至温泉栅(今北京东北)自缢身亡。至此,历时7年零2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消息传到梓州,杜甫悲喜交加,感慨万千,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当时,吐蕃与唐朝关系趋于紧张,在川西边境松洲(今四川松潘)等地与唐朝接连发生战事。当年七月,吐蕃攻入大震关,取河西、陇右之地。时任西川节度使的高适虽然曾于公元757年讨平李白预投靠的永王李璘时表现亮眼,但这次奉命抵御吐蕃时却“大失水准”,高适军队接连失利。当年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攻陷。
当年十月,刚过完重阳节不久,杜甫不好意思长期麻烦朋友,便又举家转居阆州(今阆中)。阆州位于嘉陵江边,杜甫打算乘船沿嘉陵江南下,再经长江三峡出蜀。年末,杜甫在阆州度过了春节。
公元764年正月,高适由于御敌不力,被朝廷召回京城,迁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第二年正月,62岁的高适病逝。高适离开后,朝廷委派严武接替高适西川节度使之职。严武向来脾性暴躁,但却雷厉风行,颇有军事才能。本次也是他的第三次入蜀任职,肩负着收复边境失地的朝廷重任。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严武的上任,改变了杜甫的出蜀计划。此前,杜甫已经喝了朋友们的饯行酒。当他得知严武重新镇蜀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并作诗《奉待严大夫》寄给严武,大赞其才。严武回信邀请杜甫留下来,于是杜甫在梓州一带漂泊了一年零八个月之后,再次返回阔别已久的成都草堂。
公元764年初春的某一天,回到成都后的杜甫在锦江之畔再次见到老友严武,友人重逢,温酒沏茶,相对而坐,谈古论今。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国家初定,遥望远处,碧空万里,翠柳新绿,黄鹂争鸣,一行白鹭飞过天际,西岭雪山一改往日羞涩,隐隐约现,江中的船舶穿梭而往,且行且停,万千气象,生机勃勃,好一副壮美的山水画卷。杜甫被眼前的画面触动,抑制不住内心的惬意,写出千古之《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然而,此时的国家仍然未彻底结束战事。去年十月,吐蕃在攻入松、维、保三州,以及陇右之后,继续进攻长安,代宗仓皇出逃陕州,至长安陷落。郭子仪利用疑兵之计,吓退蕃兵。十二月,代宗由陕州回到京城。吐蕃军虽退,却仍占据西山松、维、保三州。杜甫回到草堂后,感慨国家多难,山河飘摇,在成都作诗《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北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严武知道杜甫向有报国之心,于是劝其结束草堂野居生活,积极投身仕途,为国效力,杜甫接受了严武的建议。当年六月,严武向朝廷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并任节度使署中参谋,获得朝廷同意。杜甫于是来到严武幕府任职,协同操办军事,准备收复松、维、保三州。七月,严武率军西征,于九月击败吐蕃七万兵马,攻克狗当城(四川理番县)、盐川城(甘肃漳县),收复了大片失地 。同时严武派遣汉川刺史崔旰(后改名崔宁)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配合郭子仪主力在秦陇一带与敌作战,终于击退吐蕃大军,保卫了西南边境安危。
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与青年同僚关系并不融洽,据说受到年轻人的嫉妒。此外,杜甫与严武之间还发生了一次“关系危机”,几乎导致严武差点杀掉杜甫。严武虽有军事才能,但性格暴虐。他的父亲是唐朝名臣严挺之。严武年少时因为父亲冷落母亲(正室)而宠爱小妾,一怒之下便杀了父亲的爱妾。杜甫比严武大14岁,性格向来比较执拗,甚至经常酒后失言。《新唐书》曾有记载:有一次杜甫喝醉了酒躺在严武的床上,瞪着严武说:“严挺之怎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听后非常生气。有一天,严武的下属梓州刺史章彝犯了事,杜甫由于在梓州时受过章彝热情照顾,可能替他求了情,严武一怒之下打算将章彝与杜甫一起处死。严武集合官兵,准备行动,正要出门,帽子被帘子勾住三次,左右之人趁机向严武的母亲报信。严母急忙赶来,阻止了严武杀掉杜甫,于是严武只杀了章彝一人。
公元765年正月,当了半年幕僚的杜甫向严武提出了辞职,严武同意了他的请求。杜甫回到草堂,继续过起了除草种药的闲散生活。然而,没过多久,当年四月,年仅40岁的严武便突然病逝。杜甫非常伤心,不论他们是否真的爆发过不愉快,但都不影响他们两的本质关系。对于杜甫来说,严武一直视杜甫为家人,仍然是杜甫心中最亲近的知己、亲友、同僚、世交。严武的去世,杜甫也失去了在成都的依靠。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公元765年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草堂,乘船沿岷江南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766年到达夔州(奉节)。在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杜甫为公家代管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请了几个雇工,过了两年“地主”生活。
大历二年(767年)十月十九日,杜甫在夔州府别驾元持家里参加宴会,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杜甫见她舞姿矫健,美轮美奂,经过询问,舞者正是公孙大娘的学生。杜甫想起了年少时观看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公孙大娘舞剑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然而,时光飞逝,如今自己已是白首老翁,眼前的公孙大娘弟子也已不再是年轻少女。追忆往昔,盛世不再,物是人非,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写下了《剑器行》: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
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游历三峡,先后来到江陵、公安、岳阳、潭州(长沙)等地。在这段时期,他在潭州还偶遇了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正在街头乞唱王维的《相思》。经历乱世,世道衰败,故人重逢,浮生若梦,杜甫与李龟年感动与感慨之余尽是悲伤。杜甫于是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故人重逢的欣喜背后,更多的是泪水。不久,李龟年郁郁而终。
公元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至衡州(今湖南衡阳)。随后,杜甫打算继续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船行到耒阳时,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没喝,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食物慰问方才得救。后来杜甫困居潭州,贫困交加,病魔缠身。公元770年冬,杜甫在湘江之上的一条小船中去世,时年59岁。
杜甫的一生,从出生到去世,伴随的正是“开元盛世”的开启,直至衰落;他的一生,也正见证了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兴衰过往。杜甫诗词留存至今共有1500余首,从开元盛世写到安史之乱,再到晚年流离,活生生的一部大唐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纪录片。唐诗虽多,但杜甫诗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却无可替代。然而,正如他生前的诗句“千秋万岁名,寂寞生后事”,他有生之年却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子美诗集”扬名天下的那一天。直到他去世的43年后,其孙子杜嗣业,不畏艰辛,背着祖父的遗骨和诗稿,从湖南耒阳出发,打算回到河南洛阳首阳山将祖父安葬。途经湖北荆州时,听说名满天下的诗人元稹正在此地做官,于是把祖父的诗稿呈给元稹翻阅。元稹翻开杜甫遗留的诗集,感慨杜甫诗词的博大精深,以及深远意义。元稹受杜甫孙子杜嗣业之托,为杜甫写墓志铭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从此之后,杜甫才开始被世人关注,最后成为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圣,二人被世人称为“李杜”。而他曾在成都居住过的草堂,至今仍络绎不绝,世人纷纷来到此地,瞻仰和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在杜甫去世约80年后,公元851年,另一位诗人来到蜀地任官,他便是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李商隐与李白、杜甫的诗词风格总体上各有不同,如果说李白的诗词豪迈不羁、夸张浪漫,杜甫是悲天怜人、忧国忧民,而李商隐则更多的是含蓄内敛、隐而不表,体现出另一种凄忧之美。或许,这也正是三位诗人不同个人性格的体现。对于李商隐的诗词,近似地印证了他的名字——“伤隐”,即隐隐的忧伤,尤其《锦瑟》更是其中的代表。
公元813年,李商隐生于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10岁时便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清贫。“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六岁时,便因擅长古文而闻名。此外,他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经常替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使李商隐逐渐形成内敛含蓄、敏感细腻,甚至有些自卑和拘谨的性格。他十几岁时便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文士前辈,深受器重和欣赏。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令狐楚之子)的延誉,李商隐在多次落榜之后终于得中进士。后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聘请他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作了幕僚,王茂元因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然而岳父王茂元与令狐家族却处于“牛李之争”的两个派别: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李商隐因此被令狐绹骂为忘恩负义的小人。在当时的唐朝,考中进士后还需要经过一次吏部考试才能正式做官,结果第一年李商隐因“品行不端”落选,直到第二年才通过,并获得“校书郎”职位,不久后被调任至偏远的弘农(今河南灵宝)任县尉。期间因李商隐替死囚减刑(“活狱”)而被上司认为处理不妥,因此李商隐因“受屈”而于840年请辞。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在家闲居两年的他结果因母亲去世,继续在家丁忧三年。直到845年,服阕(官员丁忧结束复职)入京,重新回到秘书省任正字,而品阶却比之前的校书郎更低。此前,正值李党得势,期间其岳父去世,因此李商隐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当年三月,武宗去世,宣宗李忱即位,李德裕相继失势,牛当重新崛起。李商隐受到排挤,847年跟随一位李党的上司被先后外贬至桂林、循州(今广东惠州等地)。848年,李商隐短暂回到京城,并调任周至县县尉,兜兜转转,仍是十年前的低微官品。此时的李商隐,仕途一片黯淡,不由得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49年,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正颇有才能,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然而,一年多后,卢弘正病故,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往。
851年年秋,被任命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李商隐接受了柳仲郢的邀请,来到梓州任参军。
从李商隐的诗文可以看出,他和妻子王氏的感情非常好。李商隐仕途不顺,多年颠沛流离,但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子,却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家庭,可以算是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李商隐常年外游,夫妻聚少离多,仕途不顺的他更是对妻子具有无限的愧疚和歉意。在蜀中时,他因思念家妻曾写下缠绵绯则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然而,就在同一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逝。妻子离世,对于李商隐来说或许是一场巨大的打击。李商隐在蜀中任官的四年,郁郁寡欢,开始淡泊名利,甚至对佛教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然而终究不能彻底放下起起伏伏的时政与仕途沉浮。晚年的李商隐心灵上应是十分纠结于“出世”与“为官”二者之间的矛盾状态。
李商隐在蜀中任官期间,当时的吐蕃与唐朝正处于边境战事。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由盛转衰,吐蕃乘势占领了河西、陇右等地区。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近百年,吐蕃内部发生大规模内乱,唐宣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实施“河陇归地”的边境收复计划。李商隐在东川任职的时候,两川正进行着收复西川边境失地的军事行动。大中六年(852年)年,时任东川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的李商隐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委,到成都办理公事。事毕后打算离开成都返回梓州,于是在朋友门为之饯别的宴席上写下《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松州:今四川松潘)
诗中,李商隐模仿杜甫的风格,描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边境形势,表达了战乱时候与朋友惜别的感伤,同时也表达了忧国忧民、感时伤势的情怀,对成都更是充满热爱与赞美,也不乏对“当垆卖酒”的卓文君的敬仰之情。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较低,但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858)年秋冬之际,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病故于家乡郑州,享年45岁。

————此节完————
楼主:盗帅点蚊香  时间:2020-12-27 19:50:23
第六节 薛涛与元稹,沧海寄巫山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长安城内的一座院落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一颗梧桐树下乘凉,依偎在他身边是他甚爱的掌上明珠,也是他唯一的女儿。这位男主人正是在朝中任官的薛郧,这位女孩名叫薛涛,那一年,薛涛8岁。薛郧学识渊博,女儿也因此受到熏陶,自小聪慧好学。薛郧打算考考女儿的诗词天赋,他若有所思的吟出“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接着停顿了一下,望了望女儿,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薛涛托着腮帮,思索片刻,接着父亲的诗句吟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后,欣慰地将女儿搂在怀中,然而父亲也从女儿的诗句中隐约感觉到什么,不禁泛起一丝隐忧——未来,女儿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陪伴她一生的又会是谁?
不久,薛郧由于正直敢言,在朝中得罪了权贵而被贬到四川眉州。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来到了西川。当时的眉州隶属于剑南道,首府成都虽然比不上长安,但在当时国内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大都会。薛涛在这里继续过着平静无忧的童年生活。然而,没过几年,父亲在一次出使南诏(今云南洱海地区)的过程中沾病而逝,那一年,薛涛年仅14岁。失去父亲的薛涛与母亲从此相依为命,生活已与过去天壤之别。两年之后,薛涛的母亲也相继去世。为了生计,正值豆蔻年华的薛涛不得已,凭借诗赋和音律才华,在16岁时加入乐籍,成了一名官妓。

楼主:盗帅点蚊香

字数:25104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6-30 19:01:57

更新时间:2020-12-27 19:50:23

评论数:9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