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正面抗日战场

正面抗日战场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37)


就在这时候,陈宦发现情况不对劲,不管怎么催,刘存厚就是迟迟不动弹。
蔡锷的攻心战可不只对他陈宦一个人,川军将领个个点名,刘存厚当然也在其中。
陈宦督川,倚仗着有三个旅的北洋军撑腰,对川军编制进行大删大砍,四个师被缩掉近三分之一。对留下来的两师二旅,他也没有一点客气,尽量安插亲信,刘存厚的旅长就是陈宦带来的北洋军官。
陈宦还在四川组织“清乡”,川军在前面卖命,“以川军杀川人”,北洋军却懒洋洋地在后面督阵。
都是打仗,川军损失了,不补缺额,剩余枪械一律缴库,与此同时,北洋军就是碰破点皮,也得咋咋乎乎地给用上创口贴。
“清乡”尚未结束,刘存厚的一个师就被分割成了两半,并时时面临着陈宦派人渗透进来的危险。
刘存厚对此又恨又怕,每天都做着被陈宦暗算的恶梦。蔡锷的密电一到,他就开始合计起来,因此一直在泸州赖着不走。
作为腹黑高手,陈宦时时都在揣度别人的心思,刘存厚在打什么主算,他早已猜透了几分。为了把刘存厚从窝里面赶出来,陈宦再次去电进行催促,同时另派周骏师去泸州换防。
刘存厚见拖不下去,这才不情不愿地开往前线,但一到前线就投入了反袁阵营。军官们在前线秘密宣誓时,还有人生怕陈宦会对他尚留在成都的家属不利,旁边马上就有人安慰道:“不用怕,陈宦是个有心计的人,不会鲁莽从事。”
大家都把陈宦看得透透的。你别看他拥护帝制时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但这家伙其实一直做着脚踏两只船的准备。他的幕僚分为两派,一派拥护帝制,一派反对帝制,陈宦就像操纵木偶的提线艺人一样,看哪边形势对自己有利,就跟哪一派咬耳朵。
蔡锷的第一份密电到达时,陈宦只给拥护派看,所拟复电用的也是双方商定语气。
到这个时候,陈宦又撇下拥护派,拿着他与蔡锷的往来电报,急急忙忙去找反对派。
反对派主张联合蔡锷,并阻止袁世凯派来的北洋军入川。
按道理,陈宦既然是老袁的“忠臣”,就应该怒目而视,否决反对派的提议,可他并没有这么做,只是反反复复地说,要带来的三个北洋旅反袁是不可能的。
既称小袁,他的猜忌心之重几乎与老袁不相上下,眼前的一堆筹码只要少了一个,他就要犯嘀咕。因为一个刘存厚,陈宦给其它所有川军都打上了相同的问号。
川军这一堆肯定是信不过了,陈宦不肯亮出自己的底牌,是因为还有他所说的那三个北洋旅。
三个旅先后奉召来见陈宦。最早赶到的旅长是云南人,他对着陈宦发牢骚,说他的祖宗坟墓都在云南,实在不想跟滇军作战。
说者无心,没准就是怕把自己顶到第一线,听者却是有意,陈宦这下连北洋旅也不放心了。
捏着密电,陈宦又向蔡锷那边靠近了一步。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38)


按照袁世凯的部署,北洋旅要集中到宜宾与滇军作战,但作战时打得乱七八糟,后方炮兵的炮弹尽往前线自家部队里面扔,弄到最后都不战而退。
陈宦得到战败消息,马上判断是战场指挥问题,而担任宜宾一线总指挥的刘某,恰是反对帝制派的重要成员。
对陈宦来说,这意味着整个指挥层都靠不住了。
收到前线电报,已经是凌晨四点。陈宦哪里还睡得着觉,他叫人喊邓某来见。
这个邓某也属于反对帝制派,跟刘某是一条线上的人。刘某临上前线时,曾偷偷地告诉他,说我到前线后自有办法,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无论什么情况,陈宦是绝不会杀我们两个人的。
尽管如此,当得知陈宦这个时候召他时,邓某仍是有些心惊肉跳,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去见面。
陈宦正绕室彷徨,见到邓某犹如看到救星:“宜宾一线吃了败仗,我看刘总指挥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我们还是下决心干吧,要不然就晚了。”
对陈宦“干”的含义,邓某当然清楚,就是要联蔡反袁。可陈宦是什么人,那是活脱脱的小袁世凯啊,常常是上面扔馅饼,下面设陷井,跟他打交道,你得多长一百个心眼才行。
会不会是故意在套我的话,让我把刘某给供出来,然后将我俩一网打尽?
想到这里,邓某赶紧表示反对:“不行不行,不能这么干。”
陈宦越说要干,邓某就越说干不得,说来说去,把个陈宦给说急了,知道邓某是不相信他,当下就提笔刷刷地写了一份电稿。
这是一份写给刘存厚的电稿:宜宾方面,刘某已有部署,请你速联系蔡锷,以便“共策将来”。
末尾署名却是邓某。
这回轮到邓某急了,连说不可。
陈宦信誓旦旦:“我们这种关系,你还不放心吗?”
邓某不放心,一点都不放心。
知道你老人家想反水,可把我名字写上去算怎么回事,万一出了差错,那我不就惨了。
都是精明人,就得用精明人的办法相互沟通。
陈宦说:“这份电稿是我亲自拟的,都是我的笔迹,你发出电报后,可以把原稿存起来。”
听完陈宦的这番表白,邓某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也才相信陈宦不是故意在设圈套诓他。
攻心战初见成效,陈宦为了自保,开始暗中同蔡锷互通声气。经过双方约定,宜宾一线公开打起了假仗,双方军队都是坐地打冲锋,喊杀声听听震天响,但就是看不到他们往前冲。
蔡锷原本在四川战场上要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根本就不够用。宜宾方面松驰下来后,蔡锷得以将滇军主力抽出,全部使用于泸州,那里才是他所必须面对的强敌。
泸州方面已聚集了袁世凯从北方派来的北洋军三个师,领衔者为曹锟。这时贵州已宣布独立,黔军继刘存厚的川军之后,也加入了护国军作战序列,但刘存厚师在“清乡”时已被陈宦分割,只有一个旅能参加起义,而黔军也兵力微小,全部加起来,护国军不过才五六千人,仅为北洋军的一个零头。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水瓶里的小鱼儿 2012-05-13 14:13:53
老关怎么卖关子了,刘某,邓某的?何不直呼其名
-----------------------------
非有名人物,亦非主角,故隐其名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40917210 2012-05-13 19:47:13
老关,关于你提到的湘西会战的日军死亡人数,我认为是错的。
你可能是采用了郭汝槐《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的数据。而郭汝槐的数据则来自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著:《昭和20年的中国派遣军》第二卷第1分册第118页的日军军医部记录的日军伤亡的表格。
说实话,日军记载的那个表格我刚开始看得也很头大,不知到底如何统计日军伤亡,后来仔细看了两三天,终于有些眉目。最后总结:郭汝槐未仔细...........
-----------------------------
湘西会战的日军伤亡数,当时即存疑,后来记得也在存疑处分析了一下,但分析也仅止于分析,因为都很难作为定论,只能作一参考。湘西会战其实不在于杀伤日军多少,它是一次信心之战,也就是说此战后日军进攻的势头被完全打没了,中方转入反攻。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39)


当然,最令蔡锷头疼的还不是人少,是缺乏后援。
滇军从云南出发时,只领了两个多月的军饷,而且还是蔡锷的参谋长把祖产拿出来作抵押,从银行贷来的款。
知道军饷不够,蔡锷拉下脸,求爹爹告奶奶,滇黔两省才又合凑了十七万送来,但这些钱对于消耗巨大的战场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倾刻便会告罄。
蔡锷在四川鏖战一年,只能给官兵发放伙食津贴,根本不敢提及任何战功奖励。
应该说,云南本属落后贫瘠省份,每年全省收入不过两三百万,辛亥革命之前经济上都得靠四川接济,不过自云南独立以来,仅截留中央税款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加上其它筹款,已足够前线军饷需求。
可是它们都被坐镇云南的唐继尧给扣住了,用作扩充自己实力,连一个子都不愿多拨出来。
唐继尧不肯给钱,“口惠而实不至”,蔡锷必须自己想办法,但他“生平不好货财”,虽统军多年,却没有什么积蓄,想做到毁家纾难都不可能。无奈之下,只好以个人名义向四川当地绅商筹借,以继续维持军队开支,结果到护国运动结束时,他已经负债两百万元。
比军饷短缺更要命的,是弹药的匮乏。云南方面的子弹老是运不上来,没有子弹,枪支不过就是根中看不中用的烧火棍,为此,护国军甚至不得不将鞭炮放进铁桶里燃放,冒充枪声,以迷惑北洋军。
正是由于受到唐继尧的掣肘,前线军队很快陷入了极端困苦的境地,乃至“全军惶惑”,士气受到不小打击。
蔡锷在泸州战场上指挥出色,多次以弱胜强,可是再巧的巧妇也难煮出无米的好粥,得调整战略战术了。
1916年3月7日,蔡锷下达退却命令,护国军转攻为守,缩短战线。
这是蔡锷非常苦恼的一段时间。全军撤退后,他“形容清瘦,颇有劳悴之色”,日子难过啊。
可是护国战争终究将成为蔡锷一生事业的顶点,在这场别人看来难以打赢的战争中,他把自己的智和勇发挥到了极至。
军饷困难,他就通过刘存厚与陈宦联系,商请陈宦暗中接济。
陈宦虽说一直在与蔡锷暗通款曲,但实际仍在骑墙,他每时每刻都紧盯着战场的变化,以决定下一步要把赌注投在哪一方。
护国军虽然暂时撤退,但在撤退前其实占有优势,北洋军的伤亡要大得多,而且直到护国军撤退两天后,曹锟都不敢发起追击。也就是说,蔡锷的撤退不过是一种战略性撤退,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溃败,随时可以再次发起新的攻势。
陈宦是个中行家,当然看得出来,所以他不仅不能得罪蔡锷,还得讨好,不然人家若是真成了赢家,凭什么要给你好脸色看?
怎么讨好,若是蔡锷这时候就提出来让他宣布独立,那风险就太大了,依陈宦的性格,是绝不肯如此做的。
蔡锷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只要钱。对陈宦来说,给钱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是一种最为保险的讨好方式,没有理由不愿意。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0)


从陈宦那里拿到军饷,子弹也运来了,不过它们仍只是杯水车薪,一眨眼的工夫就会用完,但蔡锷也就只需要再用一次。
他有这么做的理由。
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布独立。广西独立当然与四川战场的相持不下有关,蔡锷从中看到了获胜的希望和奥妙。
战争归根到底,打的就是钱和资源。依靠这种糟糕透顶的后勤补给,护国军就算能击败曹锟,也无法席卷中国,直捣北京。
蔡锷唯一的胜算,就是像武昌起义时那样,争取与北洋军继续相持下去,这样,那些犹豫观望的省份将会被迫作出决择,加入反袁护国阵营。
有鉴于此,他要利用刚刚掌握到的这一点资源,最后再发起一次总攻,为的不是彻底击败对手,为的只是击垮他们的信心,。
总攻发动之前,蔡锷宣布“能战者奖,怯战者惩”,并当场将两名失职军官予以正法,三军大为震憾。
1916年3月17日,蔡锷下令全线反攻。此次总攻的声势远大过实际战果,最后既未能重创北洋军,也没能攻入泸州城,但蔡锷的目的达到了。
第二天,即1916年3月18日,以江苏将军冯国璋为首的“长江五督”(即长江流域的五个北洋都督)联名向袁世凯发出密电,要求取消帝制。
“长江五督”拥兵十多万,北洋军近一半兵力都在这里。他们态度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袁世凯的阵脚。
实际上,北洋内部的这些矛盾,早在袁世凯发动“削藩风暴”时就已埋藏下来,但最终爆发,则要归功于四川战场上护国军的不俗表现。
如今的局面,几乎就是武昌起义时的翻版,当时袁世凯如何要挟清廷,现在他的部下也如何要挟他。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下令撤销帝制,并要求与护国军进行停战谈判。
老袁不是一般的强人,轻易从不会服软,他能服软,说明他所受到的内外压力之大,已超出常人想像。
其实就算袁世凯不主动停战,蔡锷的总攻也得被迫结束,因为他就那么点资源可用。
袁世凯先叫停,成了输家,反之,蔡锷就是赢家。
老袁精明一世,但输也就输在他的过于精明上。
他只知道陈宦不像过去那么卖力,还不知道这个“忠臣”已同蔡锷搭上了钩。如今双方谈判,他仍授命陈宦为己方代表。
进入停战谈判后,蔡锷仍一着不让,一面继续要求袁世凯退位——不光是先前的撤销帝制,还得从总统位置上退下来,一面倒逼陈宦,让他早点站出来宣布四川独立。
陈宦还在犹豫,但这种犹豫,已不是不知道赌注应该加在哪一边,而是他觉得安全没有保障,生怕一旦公开背叛,袁世凯会向他展开报复。
这种危险时期,如果没有得力部队护驾,人头随时可能落地。曾归陈宦辖制的部队,川军有的投了蔡锷,没投的,只要陈宦宣布独立,一准会反戈相向。只有带来的三个北洋旅可以指望,这三个旅里面,一个远在川东,剩下的两个如今都服从一位旅长的指挥。
陈宦踌躇不决,也就在看这位旅长的态度,他叫冯玉祥。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1)


冯玉祥是陈宦的老部下,陈宦对之有知遇之恩,这种知遇之恩还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说冯玉祥一路过来,皆蒙陈宦所提拔。
早在陈宦任统制(师长)时,冯玉祥还是他军队里面的一个队官(连长)。陈宦入川之前,打听到冯玉祥已在陕军中升任团长,便特地向袁世凯保荐其为旅长,并带到了四川。
来川后,陈宦将冯玉祥视为身边绝对的嫡系,所有部队里面,优先补充他的枪械,将冯玉祥的旅扩充成了混成旅。
陈宦和袁世凯一样,都好猜忌,但并不是说他们谁都不信,只是能让他们信的人比较少而已。
至少,陈宦是信得过冯玉祥的。如今冯玉祥几乎就是陈宦在苦海中的指路明灯,宣布独立与否,他说可以就可以,他说不可以就不可以。
在军事会议上,冯玉祥主张独立最为坚决。这让陈宦放下了心,认为自己宣布独立后,就算袁世凯要报复,只要有冯玉祥护卫左右,就没什么可怕的。
1916年5月22日,陈宦在成都宣布四川独立。这一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击穿了袁世凯早已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
袁世凯忧愤成疾,随即发布命令,将陈宦撤职查办,其遗缺由川军将领周骏继任。
尽管早已是穷途末路,但老袁的出手仍保持着他一贯的狠辣,他没有动用曹锟的北洋军,是因为他知道,仅凭四川将军这根肉骨头,就足以驱使周骏拼着命去争去抢。
接到任命,周骏果然呼地就跳了出去,用不着任何人来催他逼他。一路上,他连口号都想好了,叫作“川人治川”——我周骏是四川本地人,你陈宦是外地人,我当然比你更有资格做四川的一把手。
熊克武的蜀军在时,蜀军是川军中的王牌,蜀军被灭,周骏师就成了川军第一,其实力胜过刘存厚师。
周骏自东而西,向成都杀来,其部浩浩荡荡,犹如一条长蛇,把大路都给塞满了。在其身后,则是曹锟奉袁世凯之命,专门拨出的军备车辆,同样是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周骏打蔡锷没有积极性,打成都,积极性比谁都高。这阵势吓坏了陈宦,急忙让冯玉祥组织防御。
他万万没有想到,冯玉祥给予他的答复是:“我要走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冯玉祥却要率兵回陕西。至于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老领导是死是活,他不管。
此前陈宦毫无防备,假如冯玉祥一走,他能用于成都防守的,就只有一个卫队团,无论如何挡不住周骏。
陈宦后悔不迭,反对帝制派的刘某、邓某是“联蔡反袁”的倡导者,现在事情搞成这样,二人也不免心中有愧。
商量之后,刘、邓便代表陈宦,一起去见冯玉祥,恳求他能再作考虑。可是不管他们如何声泪俱下,冯玉祥都不为所动,只是强调:“四川人排外难斗,我若与周骏作战,遍地皆是敌人,将防不胜防。”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2)


听冯玉祥这意思,似乎是担心四川民众不支持他,刘、邓急忙说:“四川人反对袁世凯,可以说完全一致。周骏奉袁之命来犯成都,乃是全川公敌,川人绝不会帮助他们。”
冯玉祥缓和了口气:“你们说这话有什么根据?”
有门了。为了让冯玉祥坚定信心,刘、邓建议立刻召集一个扩大会议,请冯玉祥倾听一下民众呼声。
冯玉祥点头同意。
回去后,刘、邓便从成都各界民众中召集了三百代表,聚会于成都皇城(皇城实为清代科举贡院,此时为军政府驻地)。
开会发言时,一众代表都表示,周骏助袁西犯,乃是川人的奇耻大辱,请冯旅长一定要积极布防,“灭此朝食”。
冯玉祥显然是被打动了。他厉声说:“我起初不知道你们的意思是这样,所以要回北方,现在清楚了。我冯玉祥虽粗知大义,也明白保卫地方乃军人的责任,即便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众人闻言大受鼓舞,正要鼓掌,却听到冯玉祥又来了一句:“不过……一般士兵知识有限,如何才能激励他们,尚望各位先生多多指示。”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代表们马上读懂了冯玉祥的意思,就是要钱要物嘛。
有人便问:“请教冯旅长,究竟需要多少数目?”
冯玉祥嘿嘿地笑了起来:“各位先生都很高明,这个不用我说了吧。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我怎么好说数目呢。”
看来胃口不小,恐怕陈宦都不一定拿得出。会场上沉默了一会,但随即就有人慨然允诺:“只要冯旅长去打周骏,你们的粮饷,陈宦将军负担不起,我们四川人负担,马上就去发动凑集。”
冯玉祥见状,神情十分激动,他高声说道:“周骏要是打得过来,把我冯玉祥的鼻子割了!”
这句话一出,会场上立刻掌声雷动,莫不称快。
当晚,成都各界民众便购买了猪牛羊肉、面粉、大米等物资,全部送交冯部,此外,又赠现款二十多万。
陈宦以为,这下事情应该妥妥的了。不料冯玉祥钱物到手,照旧传令部队向城门开去,准备离开成都。
竹杠就是这么被敲出来的。陈宦想不到的是,他自己已经够虚伪了,还有人比他更虚伪,自己已经够不要脸了,还有人比他更不要脸,尤其令人惊诧的是,这个人在做这些事时,毫无任何愧疚之感,仿佛理所应当。
在老奸雄袁世凯的“传帮带”作用下,说北洋体系在权奸方面人才辈出且青出于蓝,那真是一点都不过分。比如,陈宦就成功地蒙住了袁世凯,而冯玉祥还超过陈宦,他完全可以把陈宦耍到团团转,乃至于被卖之前还在帮着对方数钱。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完全不懂啊 2012-05-15 04:09:04
关老师、你的书哪里有卖的?我找了几次找不到……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我的博客右栏有购书地址和介绍:http://blog.sina.com.cn/guanho2010。谢谢。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3)


即便是以腹黑著称的人物,当落到这般可怜境地时,其情感也与普通人无异。
陈宦愤怒极了,他决定最后再找冯玉祥谈一次。
冯玉祥来了,但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后面跟着一个营的卫兵,还有几十人的手枪队。
刘、邓陪着冯玉祥去陈宦的卧室,卫兵和手枪队当然就不能跟过去。
见冯玉祥进门,陈宦一拍桌子:“冯玉祥,我从前清到现在,始终是扶持你的。开军事会议,你主张独立,可独立后你又要带兵走,你这是什么用意?”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宦真是悔恨万分:“我告诉你,我七十四岁的老母,现在就住在皇城,我一家人情愿死在这里,我是不走的……”
未等陈宦说完,冯玉祥突然往地上一倒,然后伏地痛哭:“我冯玉祥并无别意,是恐怕打不过那个周骏,请陈将军千万不要误会。”
对冯玉祥的出尔反尔,坑了财物就跑的行径,负责联络的刘、邓两位幕僚,比陈宦还要恨的深。尤其刘某,早就在陈宦的卧室周围安排了伏兵,预备在卧室门口将冯玉祥杀掉,然后由陈宦自兼北洋旅的旅长。
他们借故把陈宦喊出来,告知此事。不料陈宦大发脾气,说你们如此搞法,会将北洋旅逼上梁山,导致叛变。
陈宦这么说,一半出于谨慎,一半则是受到了冯玉祥连哭带诉的影响。
男儿有泪不轻弹,想想一个统兵成百上千的大男人能跟小孩子一样满地打滚,而且哭得跟个泪人似的,那一定有外人不能了解的苦衷和委屈。
有苦衷,就能劝慰,有委屈,就可以排解,陈宦相信,只要给冯玉祥一点时间考虑,他会留下来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把事情做到那么绝呢。
他不知道,冯玉祥的这个动作,今后将成为冯部上下的经典之作,如果你见惯了,一点都不会感到稀奇。归根结底,在虚伪做作这个圈子里,陈宦还远远称不上是超一流高手,他所擅长的,也不过是在上级面前拍拍马屁,或者是说点上级想听爱听的话。
什么叫超一流高手?必须做到连奥斯卡影帝都叹服的地步,陈宦你还嫩得很哩。
幕僚们要上刀斧手,陈宦坚决反对,还说:“如果你们要杀冯玉祥,我就先杀你们二人。”
刘、邓面面相觑,只得作罢。依靠逼真演技,冯玉祥成功地逃过了一劫。
在陈宦的卧室里,冯玉祥虽没见到刀光烛影,但那三个人进进出出的神情,已被他猜到了大半。回去后,他就向陈宦发出通牒,限其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成都,否则就开炮轰击皇城。
陈宦这才明白,他又走出了一记昏着。
一场鸿门宴,使项羽成了“竖子不足与谋”的典型,可是古往今来,究竟又有多少人比他更聪明呢?
1916年6月25日,陈宧被迫逃出成都,经绵阳、重庆至汉口,从此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央。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4)


冯玉祥接着也跑了,离开时,他又搂草打兔子,把成都的军火库给清了个空。按照他的命令,冯部把大部分行李扔掉,每人都至少携带步枪子弹五百发或炮弹两颗,冯玉祥自己也背了两颗炮弹,后来觉得负担实在太重,找川甘边区的土匪帮忙,才把枪弹运到汉中。
此君既不用打仗,又得了如许多的实惠,真正是赢家中的赢家。
枭雄、英雄、奸雄,冯某跟这些类型都不像,甚至你都难以用一个纯粹的好人或坏人来对他加以框范——只能说,出来混的都得有点道道,这也算是乱世中的生存哲学吧。
1916年6月27日,周骏率部进入成都,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加了四川将军的冕。
然而这被证明不过是一场空欢喜。二十多天前,袁世凯已经病死,袁世凯一死,他的委任状也就失去了任何效力,更主要的是,旁边早就有人虎视眈眈。
陈宦在宣布四川独立前,做了两手准备,一是依靠冯玉祥,二就是向蔡锷求援。求援得到了同意,但直到陈宦离开,滇军也未开入成都。
滇军有滇军的打算。
唐继尧在发给滇军将领的密电中,就毫不隐讳,说护国之役胜利后,四川军政大权不论属于何人,滇军都必须留在四川,而不能撤回云南。
如此做的原因之一,便是军费开支庞大,唐继尧既不肯削减滇军的一兵一卒,就一心想着蹭四川人的油,拿川资来养他的滇军。甚至在停战谈判期间,唐继尧就急不可耐地计划出兵成都,只是在蔡锷的劝阻下,才暂缓行动。
唐继尧属于那种鼠腹鸡肠,做不了大事的人,该他出牌的时候死不肯出,那心眼儿小到只有三寸大,不该他出的时候瞎出,全然不管这样是否会师出无名,会不会带来恶劣的政治影响。
蔡锷与唐继尧的区别,在于他更顾大局,知道掌握时机与火候。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他比较“讲政治”,过去即便是“侵滇”“侵川”,他都能找到最合理的名义和理由。
陈宦求援,如果不答应的话,陈宦自然就下不了决心独立,蔡锷不能不答应,但他答应之后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就是敷衍了事。
倒是蔡锷的参谋长说了句实话:“我们做渔翁不好吗?”
如果蔡锷帮助陈宦把周骏赶走,那陈宦就站稳了,滇军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额外好处呢?地盘还是人家的,最多不过像第一次“侵川”时一样,弄点慰劳费,然后该回哪还回哪。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滇军这些人的算盘,就是要借周骏之力来逐走陈宦,等陈宦走后,滇军再来打周骏,然后川督之位就是他们的了。
滇军做好了出击准备,可惜不是为陈宦预备的。周骏一入成都,滇军马上就打了过来。
袁世凯倒台之后,周骏的“四川将军”已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再说他又哪里是蔡锷的对手,所部节节败退。
见势不妙,周骏赶紧给蔡锷发去一份电报,作躬打揖,称自己是接受了袁世凯的“乱命”,现在马上就把位子给腾出来。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5)


从成都退出时,周骏手下仅剩得几千人马,用仓惶两个字都不能形容他的惨样。更可怜的是,沿途地方对他的态度,有如看到过街老鼠。虽然还不至于人人喊打,但起码没人肯予以收留,都唯恐惹火烧身——蔡锷的护国军追过来,能不把当地打得乱七八糟吗?
想想这周骏也真够倒霉的。他的人生几乎就跟赌博一般,头一把赢了一堆筹码,可还没来得及乐一乐呢,转眼之间就又输到了血本无归。
后来有人对周骏说,你带着这几千残兵,能往哪里去,哪一个省又会容得下你,难道这些四川子弟都跟着你饿死不成?不如把部队留下来,独自进京去找个活路吧。
周骏想想有理,就把残兵交予地方,然后在百余名手枪兵的掩护下,出川进京。进京后,他果然混了个跟胡景伊一样的“闲职将军”,虽然是聊以度日,但总算没有窝窝囊囊地死在乱军之中。
1916年7月29日,蔡锷进入成都,此时他已被新一届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同时这也标志着护国运动的尘埃落定。
对四川人来说,湖南籍的蔡锷能够做他们的一把手,委实是件好事。所谓到哪座山头唱哪支山歌,蔡锷督滇,要维护云南及滇军,如今督川,自然只会向着四川,而以蔡锷“护国英雄”的威望和军政才能,又有谁敢跑上来捋老虎须?
从蔡锷留下的善后方案来看,也是以四川为中心,然后联络滇黔,形成西南三省通力合作的局面。
如果这个方案能够顺利实施,自辛亥革命之后,这个“天府之国”将得到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和安宁。
可是天不遂人愿。因劳累过度,导致蔡锷喉疾加剧,病情越来越重。1916年8月8日,他去电北京请假后,离成都东下,远赴日本就医。
临行前,四川军民对之依依不舍,蔡锷亦感慨良多,他动情地说:“我查阅了四川的档案,年赋税达数千万元,以前真不知道四川会如此富庶,此地确实是西南重心,实大有可为。”
蔡锷又说,我原来想到中央去,现在也不想去了。自己虽然多年奔波,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假如能早来四川,一定可以多做出点事情,可惜现在又病疾严重,不得不走了。
蔡锷寄语川中父老,等他治愈后,将早日回川理政,然而仅仅三个月后,他就因医治无效而病死于日本。
没有了可定乾坤的英雄,巴蜀大地注定难以逃脱混乱的怪圈,也将继续被血与火所熔铸。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6)


蔡锷出国之前,推荐了两个人分别代理四川军政,其中一人是他的参谋长罗佩金。
罗佩金毕业于陆士第六期。他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人,当年蔡锷在广西屡不得志,就是罗佩金慧眼识英才,想方设法将蔡锷调到了云南,并甘居其下,从而促成了一位栋梁之材的脱颖而出。在罗佩金识拔过的人才中,甚至还包括当时尚为小字辈的朱德。
除了眼力好之外,罗佩金也很有谋略。他在滇军中向有“智囊”之称,云南起义时,真正能控制滇军,并发挥主导作用的,不是蔡锷,而是罗佩金。
在发起护国运动之前,蔡锷曾让这位参谋长帮他制定作战方案。罗佩金拟定的方案是“先实后虚”,即让护国军以剿匪为名,向四川发起进攻,在拿下重点城市后,再宣布云南独立。蔡锷出于种种考虑,将方案改成了“先虚后实”。
应该说,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蔡锷讲的是政治,罗佩金着眼的是军事,若仅从军事角度而言,罗佩金之计实有奇兵效果。
滇军要出师云南,却被孔方兄卡了脖子。又是罗佩金一咬牙,将祖上几代人积攒的家产都拿出来抵押,才贷来了军饷。
护国运动结束后论功行赏,蔡锷排第一,罗佩金居其二是没有问题的,也因此被誉为“护国中坚”。
可是生活永远不会这么富有逻辑,它就象俄罗斯方块,稍不留神,就会放错位置。
罗佩金天生是做军师,摇鹅毛扇的材料,却并不是一个统帅之才。当这样的人被放错位置时,也就意味着悲剧离他不远了。
身为四川督军,他的立场还站在云南那一边,不仅思维模式和唐继尧如出一辙,而且仍像是唐继尧的参谋长,唐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唐继尧需要罗佩金做的,无非还是蹭四川的油,来养云南的兵。他前期不肯多投入兵卒,后期已经进入停战谈判,却大举增兵,导致护国之役结束时,滇军已先后入川达十二个营,除损失掉两个营外,还剩下十个营。
不打仗了,滇军理应大部撤回云南,可是实际上一个没走。之后罗佩金又从云南大批招兵,加上原先的十个营,编足了两个师的驻川滇军。
这些从云南招来的新兵都是徒手兵,也就是空着两手跑到四川。罗佩金一声令下,把四川兵工厂半年所生产的枪支全取出来,用以武装新兵。
四川兵工厂是西南唯一兵工厂,据说其规模仅次于汉阳兵工厂,生产设备均系进口,能仿造德式步枪,拥有日产五十支步枪的生产能力。自罗佩金督川后,这家兵工厂便成了滇军的定点军火库。
滇军的装备原本很差,多为杂色枪,射程好一些的,是清末从国外购进的洋抬枪,到现在都已经陈旧。罗佩金于是干脆把十个营滇军的武器也换成了清一色的川造,真个是不拿白不拿。
罗佩金似乎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四川的父母官,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个外来户。在他的影响下,滇军官兵也变得越来越狂妄骄横,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征服者,把四川人当作了被征服者。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7)


罗佩金在成都设立卫戍司令部,每天派滇军巡查队在成都的各条街上巡查。巡查队的架子十足,且分外骇人,属于让你看一眼就魂飞魄散的那种——
排在第一列的只有一个士兵,这个士兵双手捧令箭,令箭一尺多长,箭头用油布包着,呈箭头形,油布上则写着朱红大字:“令”。
在持令箭的士兵身后,跟着两个士兵,他们手里拿着短军棍,再往后面去,才是一队排成两行的士兵,每个人都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样。
知道的,是在巡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清末官员出巡了。
事实上,滇军巡查队可比清末官员凶多了。从四川警察到川军,见到令箭一律要行最高军礼。行礼也就罢了,巡查队员瞧站岗的警察不顺眼,便以敬礼不标准为由,拖下来就是一军棍,有时还要饱以老拳,弄得值班警察都不敢上街执行任务,见到巡查队就远远跑掉。
军人同样不愿自惹麻烦。川军官兵上街时一般多换便衣,如果是穿着军装,便坚决不去滇军控制范围,以求彼此相安无事。
警察和军人都是如此,川民境遇可想而知。当巡查队耀武扬威开过时,街道上的小商小贩及行人避之唯恐不及,撞上动作稍慢,让道让得迟的,还得结结实实挨上一顿打骂。
渐渐地,入驻者们成了这座城里无人能够加以约束的阎王爷。甚至于一般的滇军士兵也在街上仗势欺人,吃饭买东西不给钱,那是家常便饭,有时警察看不惯,要上去制止,也会遭到暴打。
滇黔两军的服饰跟川军不同。滇黔军的军帽边沿一圈都是红色,而川军则一律灰色,四川人因此形象地把滇黔军称为“红边边”,川军称为“灰边边”。
想当初,蔡锷率滇军进入时,成都曾经万人空巷,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赶来领略其风采。那时的滇军也因护国运动之功,而一改从前的“滇寇”形象,成为一支川人感谢和崇敬的英雄部队。可是没想到时间不长,他们就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红边边”再也不受欢迎了。
罗佩金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身边所潜伏的危机,在“护国中坚”的荣誉已渐渐失色的情况下,还以为自己仍拥有对各军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威。
1917年3月,罗佩金召集各军将领在成都开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落实北京政府的编遣决议,对在川军队进行缩编。
此时的驻川军队,川军是五个师,滇军是两个师。按照北京政府给出的办法,川军要缩为三师一旅,滇军要缩为一师一旅。
虽然都是缩编,但滇军加上附属的特种兵,仍合两师之数,实际没多大损失,川军挨刀却是一点价都没得还。
在待遇上面,两军也相差很大。其中,滇军被列为“国军”,享有中央政府军队的待遇,川军则被列为地方军。仅就军饷一项,川军就要比滇军少三分之一,而且川军番号还是“暂编”,一个暂字,就意味着前途未卜,上面随时可以把你这个编制予以取消。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8)


这个办法显然对川军十分不公,毕竟在四川的地盘上,川军是主军,滇军是客军,但罗佩金原本就存有私心,老是想着要“强滇弱川”,这样的裁军办法对他来说,正求之不得。
之前,罗佩金只是象征性地把川军五个师的编制报了上去,北京政府自然是不同意。
好,这是上面不同意,不是我不给你们报啊,罗佩金于是例行公事地召开了裁军会议,并在会上强制推行北京方案。
未出所料,川军各师师长都叫苦连天。罗佩金把脸一板,不由分说:“总之,川军加起来不能超过三师一旅。实在不行,就砍掉特种兵,只保留纯步兵,。”
当罗佩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没留意到,墙角处有一个人正在嘿嘿冷笑。
护国战争结束,感到最为失望和气愤的,是罗佩金的陆士同学刘存厚。
刘存厚最早发动阵前起义,除负责联络陈宦外,还投入对曹锟的作战。后来周骏逃离成都,又是刘存厚第一个率部入城。在蔡锷到来之前,是他负责代理军政事务,维持地方秩序。古史中有“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说法,刘存厚隐隐然也有了这种期盼。
刘存厚认为自己绝对有资格称王,当然如果蔡锷要来做这个王,他愿意让贤——蔡锷抵达成都时,刘存厚曾带着众人到市口迎接,那时他对此并无多少抵触情绪。
问题是蔡锷又多病多灾,很快就被迫赴日就医。走之前,蔡锷保荐罗佩金为四川督军,保荐黔军驻川负责人为四川省长,里面竟然没他刘存厚什么事。
刘存厚仅仅得到了一个川军第一军军长的虚衔,其实他能统领的,仍然只是原先那个师。
敢情工蚁一样折腾半天,都是为你们这些外地人忙活的?
刘存厚最早在云南新军中任管带(营长),是蔡锷和罗佩金的部下,也参加了云南起义。不过那时候蔡、罗对他并不重用,导致刘存厚混得很不得意,没多久就回了四川。
在护国战争中,尽管刘存厚很是卖力气,但蔡锷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曾以作战不力为名,要将他的部队并掉,后来虽未实行,却被刘存厚发现了,从此便开始有意识地保持与滇军的距离。
现在一无所获,刘存厚更加断定,这是蔡锷、罗佩金对他一贯轻视、疏慢的结果,自己要想出人头地,这些人就是拦路虎,绊脚石。
蔡锷在,肯定是斗不过蔡锷,可是对罗佩金,我难道就没有斗过他的希望和可能?
看出了刘存厚的心思,一个部下趁机进言:“军长,你以为四川这个僵局就无法打开吗?我看会起变化的。”
刘存厚见他话中有话,忙追问有何破局之法。
此人说道:“依在下看来,你军事上没有问题,现在身边缺的就是一位才智卓越、长袖善舞的谋略之士,所以政治上常处劣势。若能有高士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49)


刘存厚一拍大腿:“你说的是啊,可我究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高士呢?”
部下要的就是这句话:“所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正有一人要推荐给你。”
部下要推荐的人,名叫吴莲炬,任职于贵州,他与刘存厚还有一面之缘。刘存厚喜出望外,当即让这位部下帮助联系,并预先汇去旅费,请吴莲炬务必入川相助。
吴莲炬应邀秘密到达成都,见面后,两人连谈三天。
当刘存厚问吴莲炬,有什么办法制约罗佩金时,吴莲炬呵呵笑了:“罗佩金早已身处险境,只不过他自己还糊里糊涂罢了。”
吴莲炬的这番话甚合刘存厚的胃口,可是话不能光捡痛快的说,除了“是什么”,刘存厚还非常想知道“为什么”。
治蜀不力,民心向背,诸如此类,都可算成是罗佩金的“险境”,但说句老实话,在现实生活中,它们都只是附加条件,或者说是事后给失败者定罪时的点缀,刘存厚要听的可不是这些,吴莲炬并非纸上谈兵的书生,所以他要说的也不是这些。
他要说的,首先是京城的政治内幕。
“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由两个人执掌政权,也就是总理段祺瑞和继任总统黎元洪。段祺瑞这个人个性倔犟,一贯主张以武力平定南方,黎元洪则成名于武昌起义,他对南方革命党人多有掩护。两个人名为搭档,实为对手。”
“段祺瑞人称段合肥,乃北洋元老,掌握实权,黎元洪人称黎菩萨,没有力量,不过是泥菩萨一个。”
吴莲炬对刘存厚说:“这就是大势所向,你今后一定要看准大势,跟着段祺瑞,以北洋军人为友,才能稳操胜券。”
讲了远的,才讲近的,这次吴莲炬提到了一个过往的著名人物——尹昌衡。
“想那尹昌衡有平定西藏叛军,经略川边之功,可他后来为什么会遭人暗算,以致滚鞍落马?无它,全在拥兵取忌故也。罗佩金督川后,将驻川滇军一下子扩充到两个师,这是在重蹈尹昌衡的复辙!”
听到此处,刘存厚几乎有茅塞顿开之感。高人啊,你怎么会把世事看得如此透彻呢。
吴莲炬继续往下说。
“罗佩金是国民党员,论派系阵营,属南方革命党人。据我推断,罗佩金督川,黎元洪或许会偏袒此君,却绝非段祺瑞所喜。你只需以政略指导战略,如此如此,伺机行动,将来发展当不可限量。”
吴莲炬的“如此如此”,包括了外拥中央,内固实力等多条谋略,几乎就相当于三国时诸葛亮提供给刘备的“隆中对”。
刘存厚不是刘玄德,可他也有像皇叔那样称雄巴蜀的念头,当下听得兴奋不已,用手抚着吴莲炬的肩膀连声说:“老兄高论,实获我心。”
无论是演义还是史实,刘备都是一个极有心计的人,在这方面,刘存厚颇有相似之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一个龙门子养不活一个讨口子”。这是四川话,“讨口子”是指叫化子。意思大致是说,即便是叫化子,也不能只朝着一家富户要饭,得逛千家门,吃千家饭。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50)


与之相应,刘存厚还有一句妙语:“下棋要多走闲着”,也就是得广结人脉。在刘存厚的人脉资源库中,陆士六期的同学全部在列,捡出其中有名的,就有唐继尧、李烈钧、阎锡山等人。此外,还包括前上司胡景伊,虽然不在四川,但刘存厚并没有断绝过与他的通讯联系。这就是刘存厚的处世哲学,或者叫做多面外交。
胡景伊身挂闲职,还能蒙过去的老部下这么看得起,自然会尽力替刘存厚说话,可惜人微言轻,始终起不到什么明显效果。
不过刘存厚还有重磅棋子没有使用。他要派一个人,以驻京代表的名义前去北京,并通过这个棋子进行活动,以完成“隆中对”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条:“外拥中央”。
既然是孔明那样的人物,就得享受孔明那样的待遇,刘存厚聘吴莲炬为军部高等顾问,每月赠舆马费千元,并拨付活动费两万。
吴莲炬在成都停留了五天,五天后即行北上。刘存厚也真跟刘备待诸葛亮那样,恭恭敬敬地送到郊外,然后才握手告别——如果说古今有什么区分,大概也就只有将鞠躬改成握手了。
吴莲炬走后,刘存厚便一条条落实“隆中对”中的方略。
吴莲炬说要多方宣传,刘存厚就创办了一份报纸,叫作《四川新闻》,作为自己的喉舌。此外,他还拨出一笔专用经费,让人给京津沪渝的大报按月送去津贴。这些钱他并不白给,别人的好处能拿,地方军头的好处是能随便拿的吗,以后你敢再说他一句坏话试试?
如何内固实力?宣传很重要,延揽“贤豪”也不可少。
刘存厚依计从四川朝野招揽了一大群人,分别聘为顾问或参议,并每月给以高薪。这些人或者给刘存厚出谋划策,或者帮他在四川议会中进行鼓吹。
当时四川的党派中,除了国民党外,还有共和党和进步党。刘存厚本身属于共和党,所招揽的政客也以共和党这个圈子为主,但他并不拒绝进步党的加入。
四川进步党人中,以张澜为风头最劲。因为盛传罗佩金与刘存厚有隙,张澜特地从川北赶到成都,表面上是调停罗刘矛盾,实际也是为了预测一下风向,看看罗佩金对他的态度。
大家都读古书,那里面,谋士们为投所谓“明主”,可不就要这样察颜观色?
张澜在川中是一个忽视不得的人物,可是他偏偏就被罗佩金给忽视了,而且是严重忽视。
罗佩金言谈举止都骄横不可一世,以为张澜不过一普通政客,对其不屑一顾,哪有一丝一毫礼贤下士的味道。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澜在罗佩金这里碰了壁,便转身去找刘存厚。刘存厚将张澜奉为上宾,一如对待吴莲炬。
张澜不同于吴莲炬,吴莲炬仅靠一张嘴和一个头脑,张澜情况特殊,非一般客卿可比。刘存厚当着张澜的面许诺,在驱逐滇黔客军后,除他自掌军政外,一定会将民政一职委于张澜。
在此情况下,张澜决定“择主而事”,帮助刘存厚击败罗佩金。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51)


如果你对三国演义足够熟悉,完全可从中找到类似桥段:张松原来想把西川献给曹操,可孟德公不鸟他,刘备倒是把张松当个人物,于是张松便把西蜀地图献给了刘备……
张澜“献出的地图”有足够丰厚。由于他在进步党中讲话极有份量,使得进步党与共和党得以联手,同时张澜与川军第三师的师长私下关系极铁,而第三师实际是进步党所依恃的武装力量,这又提高了刘存厚在川军中的地位和号召力。
不但如此,张澜还告诉刘存厚,他会给同为进步党的梁启超、蒲殿俊等人发电报,争取这些京城中的“意见领袖”也支持刘存厚。
梁启超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单弱文人,蒲殿俊乃丧失权柄的空头政客,可谁又敢小觑他们的能量——袁世凯没把梁启超当回事,结果一个护国运动弄到身败名裂。
笔杆子和嘴皮子,有时候一点不比枪杆子逊色。刘存厚深知其中份量,所以赶紧将这一情况通过电报告知吴莲炬。
电报是个好东西,可是也容易泄密。刘存厚使用的是密电形式,他每月给绵阳电报局发放津贴,并派亲信长驻该局,为的就是便于跟吴莲炬联络。
却说吴莲炬到京城后,第一个就拿着刘存厚的亲笔信,登门拜访了他所说的“重磅棋子”,即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靳云鹏。
若论刘存厚与靳云鹏的瓜葛,倒也说来话长。清末时,靳云鹏任云南省军事幕僚长。蔡锷、罗佩金等要策划起义,便派当时还只能算小弟的刘存厚打入靳府进行刺探。
刘存厚本来是带着使命前去,犹如“地下党员”,但时间一长,反而被靳云鹏给说动了。
靳云鹏并不嫌刘存厚身份低微,反而常常主动和他商讨时局,并且出语惊人:“现在的北京朝廷(指满清政权)皆重用皇室亲贵,这些人昏庸无知,看来迟早是保不住了。我不反对革命,可是像孙文(孙中山)那样空喊革命,不过是一场空。以后的政权不管是君主或是民主,还是掌握军权的人说了算。”
刘存厚并非熊克武那样的革命党人,参加起义,说穿了无非是不甘寂寞,想趁机干出一番事业。
靳云鹏看出了这个小年轻的心思,对他说:“你是一个纯粹军人,听我的话,抓住军队,将来自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其时靳云鹏的地位之高,连云贵总督都要对之避让三分,他的推心置腹和赏识器重,差点把刘存厚感动得眼泪鼻涕都流出来,伯乐啊。
刘存厚一直认为蔡锷和罗佩金瞧不起自己,现在感到靳云鹏识才用人的眼光远在蔡锷之上,跟着他是有奔头的。
可是靳云鹏话音未落,他自己就被“枪杆子理论”给推翻了。蔡、罗发起云南起义,占领总督署,靳云鹏化装逃往北方,而刘存厚在云南谋求发展的梦也随之泡汤。
这之后,虽然天隔一方,但刘存厚秉承多面外交的人生哲学,仍与靳云鹏保持着联系,眼瞧着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草鞋军团(52)


从靳云鹏到段祺瑞,从内心来说,对蔡锷、罗佩金等人都没有好感,其理由也跟袁世凯对革命党人的看法相似,认为此辈皆靠造反起家,不过是水泊梁山里强盗一般的人物,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靳云鹏当年就是被蔡、罗从云南赶出来的,自然更是刻骨铭心,看完刘存厚的信后,马上决定拉他一把。
在靳云鹏的引见下,吴莲炬拜谒了段祺瑞。段祺瑞得知来意后,很干脆地对吴莲炬说:“翼青(靳云鹏的字)负西南事务专责,又是你们刘军长的老上司,你们可以随时交换意见,必要时再直接找我。”
除攀上段祺瑞这棵最粗最粗的老树丫外,吴莲炬马不停蹄,在京城中不停奔走,大到段氏四大金刚,中到胡景伊等在京川人,小到一般的共和党议员,他无不接洽。
收到刘存厚的密电,吴莲炬又去拜见梁启超、蒲殿俊等人,几乎把京城能打可打的交道全部搞掂下来。
对刘存厚的这些私下活动,罗佩金大都蒙在鼓里。他只知道一件事,段祺瑞对他越来越苛刻,他发去的请示报告不是遭到冷遇,就是被劈头盖脸一顿驳斥。比如罗佩金想以护国有功的名义,再把一批滇军将领给提拔上来,段祺瑞就来了个置之不理。其境遇,仿佛过去的胡景伊之与熊克武。
有一点罗佩金倒是很清楚,那就是刘存厚对他不服。因此,他很早开始就上书北京,要求将这个刺头调京,以滇军将领接替。按照过去的惯例,督军要下面哪个军官走人,一定是有难言之隐,中央政府为了巩固地方,基本都会一例照准。
罗佩金打了多次报告,段祺瑞不仅不予支持,还在电文上批了一句话:“所请调拨撤换者,实不止刘存厚一人。”——关键是怎么才能做好领导,而不是一不顺心就换属下,换了刘存厚,你这个督军就做得好了?
好在朝中还有一个黎元洪,他对罗佩金这样南方党人出身的督军向来都比较维护。只是正如吴莲炬在“隆中对”里所言,黎菩萨终究不是段合肥的对手,在外援上,罗佩金也就始终处于劣势。
当然,这些都属于暗的,若居于明处,罗佩金还是那个高高在上,没人敢惹的一省督军,在裁军会议上,他起初的气势也很足。
若是知晓吴莲炬奔走京城的细节,罗佩金也许会不寒而栗:段祺瑞明知刘存厚有取罗自代之心,在罗佩金已伏机四伏的情形下,仍要抛出这份偏向性很强的裁军方案,毫无疑问是有把罗佩金放在火上烤的味道。
为了达到北京政府将川军缩编为三师一旅的要求,罗佩金执意要取消川军的特种兵,而川军五个师中,又只有刘存厚师配有特种兵,对刘存厚来说,矛头几乎就是直冲他而来。
刘存厚要推倒罗佩金,等的就是一个理由,现在罗佩金却自己带着理由扑面而来,倘若再不动手,不是傻吗?
吴莲炬在他的“隆中策”里,曾告诉刘存厚,团结川军很重要。此前刘存厚通过张澜的关系,已跟川军第三师称兄道弟,接下来,就看其它三个师的态度了。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oyyq20119 2012-05-20 15:16:43
"危机四伏"、"伏机四伏"、"蛇机四伏"、"杀机四伏"、"魔芋四伏"
"在罗佩金已伏机四伏的情形下,------"
关河的文章在用词遣句上非常讲究,恰如其分。
-----------------------------
其实是打错字了,应为危机四伏,欢迎大家捉虫

楼主:关河五十州

字数:19227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9-09-06 22:56:00

更新时间:2020-10-01 11:00:29

评论数:1052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