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国际观察 >  一块板砖揭开西方考古造假的谎言

一块板砖揭开西方考古造假的谎言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通过这张图,你就会发现,欧洲的纬度差不多跟东三省等齐了。东三省有多冷,欧洲就有多冷。这么冷的天,人类能不能经受得住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不大家看东三省的取暖条件:

这就是全国闻名的东北大炕。在东北,每家每户都会有个大炕,炕上供人休息、娱乐,炕下烧的火,这样人坐在炕上就觉得很暖和了。这室外温度,比我家冰箱的急冻柜还要好使。如果没有炕的话,在东北是呆不下去,晚上气温能到零下三四十多度,就连窗户都是双层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特别厚实的御寒设备,在东北这种低纬度地区,只有被冻死的命。

那么,跟东北同纬度的欧洲冬天情况如何呢?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欧洲的家庭每家每户都有个壁炉,也是用来烤火取暖的: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在欧洲,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家里都得有个壁炉,要准备一堆足以燃烧整个冬天的柴火,要不然,这个冬天就得活活冻死在冰天雪地中。有人描述着欧洲的夏天是如何的艳阳高照,如何的热浪扑面,但我只认一个地方:即便你再如何春暖花开,再如何草长莺飞。但你首先得有命熬过这滴水成冰的严冬才行。假设欧洲300万年前真的有人类,以当时的御寒条件,我觉得还不如来讨论一下中国足球队夺取世界杯来得靠谱。

为什么会这样说?首先,我来上一张图,还是仰韶王朝那篇文章的插图:

这是一张猕猴的自然分布图,其中有些非原产地的我酌情去掉了。另外日本的北海道也有猕猴分布,但那是后来过去的。虽然也算是自然环境下生活,但北海道那里有温泉,所以温度并不算低,这也使得日本的猕猴能在那种低纬度的地区生存。因为有温泉,所以不具备可比性。

从这张图来看,猕猴自然分布的环境在这条红线以南,再往北就没有了。这条红线就是猕猴的生存极限。温度再低的话,它们就要被冻死了。实际上,不止是猕猴,其他所有种类的猴子都生活在这条红线以南,猕猴的生存范围还算是最靠北的了。将猴子的皮毛跟人类的皮毛比较一下,我并不认为人类在赤身裸体的情况下比猴类更能抗寒。猴子都只能呆在这条红线以南,那么,在还没有发明出衣服的300万年前的人类难道就能越过这条红线在北方生存下去?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这两张图,我原本在《古埃及的前生——败退中原的仰韶王朝》中已经做了说明,这里再次拿出来说一次就是希望各位不要忘记这些常识性的知识,不要做出反人类、反智主义的推断。在你陈述一个观点前,先过过脑子,这个观点是否经得起考验,确定是不是违反常识。再问问自己,是不是那些所谓的权威说过的就一定是对的。那些权威说的东西是不是也过过脑子。不要别人都这么说,就认为这样说没问题。还记得小学课本上学过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课文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认为300万年前的人类真能在欧洲生存下去,那么,为什么不脱掉你的衣服,在欧洲勇敢地过一个快意恩仇的冬天呢?去德国、去荷兰,去不列颠群岛;抑或是去波兰,去乌克兰,还是去俄罗斯……张开你的双臂,放飞自我,勇敢地去实践吧!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肯定是没有实践过的。谁主张,谁举证,自然条件下,脱掉衣服在欧洲生活一个冬天应该没有多大的实践难度。既然有人认为这种条件下还能在欧洲生活几百万年不被冻死,那么不能只做嘴炮党,应该用实践来验证这一观点。

我曾经跟一些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人不以为然,说欧洲的的气温比东三省要高,主要是因为欧洲有大西洋暖流的温润,所以即便在冬天也要比东三省暖和得多。更有去过欧洲的也反应欧洲冬天的气温比东三省的要高。我对这种没脑子的人实在没法吐槽。欧洲气温比东三省高,我不否认。但比东三省高多少?几十度?二十度?三十度?哈尔滨冬天晚上的温度将近零下四十度,你欧洲的气候让你高上二三十度,也同样还是在零下温度里。你试着在零下温度里脱掉衣服过一个晚上试试?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而且我这里研究的还不是现在的欧洲,而是几十几百万年前的欧洲。那时候的欧洲,森林草地覆盖率达到100%。因为没有人类活动,二氧化碳含量低,所以温度也极低。而现在欧洲人口有7亿多。这么多的人口导致气温上升,而人类居住地还要砍伐大量的森林树木。树木减少导致氧气下降,二氧化碳增多,也导致气温上升。双重原因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远远不是我所讨论的几十几百万年前的环境了。不过即便这样,人类也不可能在没有御寒衣物的条件下安然度过冬天。

在我之前《古埃及的前生——败退中原的仰韶王朝》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就谈到这个问题,但总有那么多不知道是杠精还是处于其他什么目的的人,一万个不肯承认我的观点,还用前面这些说法来推搪,企图证明我的观点的错误。没办法,我只有使出一个大杀招,那就是——第四纪冰川。所谓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学界普遍认为,第四纪冰川始于约240万年前,终于约12000多年前。覆盖面积为欧洲、亚洲北部地区以及北美北部地区。覆盖的冰层平均厚度约为400米左右,最高厚度达到20000多米。欧洲地区覆盖的冰层有多厚,大家可以去对照一下金字塔的高度和人:

这张照片中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度为138米,这个高度在人的面前,其巨大的差别已经显而易见了。而这个高度还远远不及第四纪冰川时期欧洲冰层的厚度。欧洲冰层的平均厚度起码也有400多米,相当于四座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在这么厚的冰层面前,人类的御寒能力简直弱到爆了。但可惜的是,至今没人意识到一个问题:在400多米厚的冰原面前,几十万年前的人类能否生存下去?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冰原是个什么概念?我这里给大家看看:

这个还不够具体,在很多人心目中,第四纪冰川顶多就像东三省的情况,冬天很冷,而到了春夏秋的季节,就很暖和了。甚至有不少去过欧洲的人见识到欧洲夏季的气候,从没觉得第四纪冰川有什么大不了。这是一种错误的印象,他们把欧洲夏季的气候错误地嫁接在第四纪冰川上,所以从没觉得第四纪冰川有什么过不去。而实际情况却不是,我这里有必要把你们所有人的错误认知给指出来: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不得不说,贫穷限制想象力,见识也同样限制想象力。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第四纪冰川顶多就是下雪的黄河流域,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学界研究所得,第四纪冰川期间的冰层厚度平均为400多米,最厚达到20000多米,最厚冰层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以,低洼的山谷以及平原地带不用说都是常年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只有那些较高的山露出一点点山顶。一般情况下,看到山顶的并不多。因为,在很多地区,相对高度达到四百多米甚至更高的山并不多。其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南极洲的腹地。而当冰层厚度达到400多米的地区,冰雪是常年不化的。所以在厚达几百米的冰原上,别说人和动物无法生存,连植物都长不了。

图十三的下部才是几十几百万年前欧洲的状况。这是地质学诸多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模拟出来的场景,而这种场景是不适合早期人类生活的。实际上,别说早期人类,同样也不适合现在的人类生活。所以,这一节的重点是:几十万年前的欧洲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考古界在欧洲挖掘的古人类化石、古人类遗址根本不是几十万、几百万年前的,遗址的年代数据根本是伪造的!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那个时代真有人类在欧洲生活的话,首先第一点,他们必须得想办法凿穿这几百米厚的冰层达到地面才行。但如果真有那么一群人真这样做的话,我可以保证,他们刚凿上不久,就被活活冻死在冰层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这些欧洲旧石器遗址几十几百万年前的数据,是造假而来的。他们的真正时间,其实是在一个近得令人发指的时间段内,后面我将会继续进行挖掘。

回头我们再来看学界所说的欧洲早期旧石器时代文化为阿布维利文化和其他几个旧石器时代文化,这几个旧石器时代文化从约300万年前横跨到约15000年前。目前考古界挖掘出这个时间段的欧洲古人类有西布兰诺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等人类,而这段时期欧洲恰好处于第四纪冰川时代。我一直不相信,在那个时期有什么人类能够在几百上千米厚的冰原上不被冻死的可能。那些认为欧洲早期人类可以生活的人,先去解决被冻死的问题吧。这么厚的冰原,现在就在南极洲腹地存在,不信邪的人们,可以前去南极腹地进行酷寒极限气候生存磨练。所以,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前面所说将欧洲跟东三省相比较,而是已经升级,进入第四纪冰川演变模式了,你得想办法在这种厚达几百米的冰原中生存下来。先不说这种环境中能不能找到食物,我就看你得在这种零下六七十度的气温中先解决被冻成人干的问题。说实话,其实像这么残酷的环境条件我也不想这么早拿出来的,但奈何总有那些智商感人的家伙不听劝,喜欢抬杠,非得跟我说欧洲的气候比东三省温暖,古人类可以沐浴在温暖舒适的太阳下。既然你们这么喜欢杠,那我就不客气了,直接拿出科学界对欧洲几十几百万年前气候环境的描述让你去杠,还原数据描述的场景让你去杠。我就不信见鬼了你们还能杠得过第四纪冰川。我要看你们如何在这些几百上千米厚的冰原前解决被冻死的问题,看你们如何在几百上千米厚的冰原上一个个被冻成玲珑剔透的冰雕琥珀!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三、阿舍利手斧并非工具

1、第一点质疑:阿舍利手斧是加工工具吗?

不管他第四纪冰川冻死人的问题,说到旧石器时代,总是离不开那些石器工具,其中,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最为出名的石器,以阿舍利文化中的手斧最有代表性。阿舍利文化手斧,一般称之为阿舍利手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手斧的简单介绍:

阿舍利手斧属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文化类型的工具。这种工具两面打制,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呈泪滴等形状,由于它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由此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它代表了古人类进化在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

——阿舍利手斧《百度百科》

阿舍利文化是旧石器文化中的一个阶段,流行于距今大约170多万年至20万年前后,因最早发现于法国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利而得名。其石器特点就是左右对称的手斧,多类型组合,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工具就是手斧,这种工具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是史前时代第一种两面打制、加工精细的标准化重型工具,它代表了古人类——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

目前,国际学术界一般多认为早期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在最初的能人时期,人类打制的石器工具被命名为奥杜维文化。那时候,古人只是会用原始的打制石器工具,简单地将石块敲打两下,石器并没有什么规则的形状,他们以此来作为狩猎和采集的工具。到直立人阶段,人类的体质有明显的进步,脑量进一步增大,与直立人伴随的是阿舍利类型的石器工具。按照现在国际主流的学术观点,人类不断迁徙,逐渐走出非洲,最终扩散到亚洲、欧洲等旧大陆地区。

——《“阿舍利手斧”现洛南》2011年 华商网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以手斧工具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技术体系,是古人类石器技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古人类体质从直立人到早期现代人的演化,其年代大约从176万年开始,延续至距今20万年左右,部分地区其延续的时间可能更晚。该技术体系的分布范围囊括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对该技术体系的历时性发展轨迹进行探讨,能够为我们深入理解古人类技术与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为有限,已有认识主要建立在定性观察的基础上。

研究者分别选择了南非距今130万年的Rietputs遗址和50万年的Cave of Hearths遗址出土的全部手斧标本,并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对这批材料进行三维数据和信息的提取。研究使用的分析和对比指标包括:原料和素材类型、修型的模式与程度、尺寸与形态、正视和侧视下的手斧对称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和晚期手斧在剥取大石片与两面修型等核心技术概念方面,以及尺寸和最终形态的变异程度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一致和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反映了古人类较强的学习与传承能力以及手斧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广泛和成功的适用性。但同时,晚期手斧在修型的程度以及刃缘的加工精致度等方面则高于早期手斧,这可能与古人类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手斧在日常活动中使用频率的增多有密切关系。

——《从早期到晚期阿舍利:手斧技术的历时性发展研究取得进展》2016年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岩画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网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阿舍利手斧,阿舍利手斧大体上呈泪滴等形状。其分布的范围相当广。早期因为考古挖掘尚未完全展开的缘故,只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发现。中国没有发现:

很遗憾,尽管这种石器在欧洲、非洲、西亚多处发现,而且也发现得很早,但目前能找到的图片实在太少,所以只有这几张了。

不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阿舍利手斧也在东亚地区多处发现。在中国,从东三省到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从东南沿海到内地,从秦岭淮河到新疆天山山脉,基本上遍布全国各地:

这里是选取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出土的阿舍利手斧,实际上,中国各地区出土的手斧更多。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这里还有朝鲜出土的几个手斧,也一并放上来吧:

从这几张图片来看,这个阿舍利手斧可以说是遍布亚欧非三大陆,从亚洲的东边到欧洲西边,从亚洲北部一直到非洲最南端。其分布范围之广,简直令人咂舌。为什么让人如此惊讶呢?因为各位要知道,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这些手斧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其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约300万年前去,最近的时间在3.5万年前。在极其落后的旧石器时代,出现跨度如此之广的应用工具,这简直是一件让人惊叹不已的事。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一直以来,阿舍利手斧被认为是一件工具,这件工具用来砍砸木头以及其他东西的工具。所以,后人给这件石器做了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对其使用方法进行了各种的模拟。其中,有这样使用的:

也有这样使用的:

还有这样使用的: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上面三种方式都是现代人尝试着模拟如何使用手斧的照片。面对如此多种复杂的模拟方式,我只能说,这世上被驴粪蛋砸坏脑壳的人还真不少。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来,我们来看看十八和十九两张图片。在这两张图片,尤其是图十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手斧有着很锋利的边缘,持手斧这只手的虎口面临被割破的危险。如果我们的手这样拿着手斧去做一个砍、削、挖之类的动作的话,这么锋利的边缘一定会将手掌或者虎口割开一道口子。我就好奇,图片中的这两个握着手斧的人,他们的手难道就不疼吗?

但凡是一个正常人,比如你要制作一个这样石器,你会把手握的地方制造出如此锋利的边缘来不?

不需要你回答,许多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就可以帮你回答:不会!

岂止是不会,换我,肯定还要将握手的地方磨平一点,越是成圆滑的曲线越好,因为这样才不伤手。就算是条件所限,不好磨制的话,我也要用其他石头将这个锋利的边缘敲打敲打,将这个边缘打平,这样握着才不会划破手掌。

当然,也会有人说,有的手斧宽的那头就是圆滑的。我说不对,那不是特意加工出来的,而是现成的。但凡一头是圆滑曲线的,都是用鹅卵石加工的,那个曲线是鹅卵石原有的形状,并不是加工出来的。而凡是其他石头加工出来的,宽的一头必然是锋利的边缘。从这道锋利的边缘可以看出,手斧并不是图十八、十九中模拟的加工工具。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而且,上面这几张图中的手斧还是尺寸适中的,实际上,手斧还有很多尺寸超大或者超小的,比如:

注:手斧C的来源:哥本哈根大学与剑桥大学,以及墨西哥本地大学科学家在墨西哥北部高海拔的Chiqiuhuite Cave,通过发掘,确认最早美洲人占据洞穴的时间远比15kya期间所谓克洛维斯人的到来早先的多~时间可以追溯到33kya-31kya(似乎来自西伯利亚的"东亚人"在其意外消失的几千年之后逐步现在美洲大陆上面),这个考古遗址中的人造石器接近2000数量。

其实手斧的尺寸很多,虽然差别不是特别大,但也是有差别的。像上图中的手斧就有着一些差别,其中a和b的尺寸偏大,c的尺寸就偏小。像a和b的尺寸相差不是很大,但相对于手来说,这点些微差别就足够让手无法掌握了。手无法掌握的话,很明显,这就不是用手掌握的工具。而c的尺寸则过于偏小,以至于只能放在手指上。这么小的手斧显然更不可能是手持的工具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从图十八、十九和图二一来看所展示的情况来看,手斧无法用手持进行加工或者砍削等操作,不但因为锋利的边缘会伤到手,而且其过大和过小尺寸的手斧也无法用手掌握进行操作。所以,手斧不可能是劳作工具,现代人对手斧的这个猜测不成立。

至于图二十就很搞笑了。我先不说这么细的绳子在几百万年前是否已经发明,光是这样的捆绑方式看起来就骨骼清奇。

我只想问问这些人,如果古人制造出的手斧真的是用绳子或者藤条之类的捆绑在木棍上作为武器或者工具使用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将这个手斧的捆绑部分打制得更适合捆绑一些呢?难道就没人发现,这些手斧的形状是向外呈弧线形状,而且整个手斧的立体结构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这样的形状适合捆绑吗?要我制作这种工具的话,捆绑处的弧线一定要向内,这样,才适合绳索缠绕以便捆得更紧。

同时,手斧的长度略长于宽度也不行,这种长宽比例的工具是最不适合捆绑的。如果我们要制造一件适合捆绑的工具,最起码,长度要明显长于宽度,这样就有相当宽裕的空间来捆绑。同时捆绑后工具的使用空间也非常宽裕,这是必然的做法。你们看图片中,手斧被捆绑之后,只露出一丁点尖端出来,按照尺寸估计,大概只有两厘米左右。这个长度,你打算是用来剔牙的吗?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另外,我们注意下,实际上,绝大部分手斧并不大,以图十八为例,手斧才一巴掌大小。我再一次声明不追究绳子的粗细问题,但我想问问捆绑的这个人。这一巴掌大的石块,你捆在棍子上是打算用来干嘛?是去河边砍鱼,还是用来猎杀狮子、老虎?

所以,通过分析,我发现手斧至少有两点不适合作为捆绑在木棍上的工具:

(1)、手斧缺乏作为捆绑部件应有的方便捆绑的部位。如果手斧真是捆绑在木棍上的话,制作这种工具的人应该给捆绑的地方预留捆绑部位出来,并且将该部位打制成方便捆绑的形状。而手斧上找不到这种痕迹。

(2)、作为横向捆绑在木棍上的部件,应该在长宽比例上适当增加长度以适合捆绑在木棍上使用。而目前所发现的手斧都不符合这一长宽比例。

所以,手斧并不是捆绑在木棍上的工具,因为它不适合捆绑。所以,关于将手斧捆在木棍上用来做捕猎或者防身工具的猜测也是不正确的。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综合上面的分析来看,手斧并不是工具:

(1)、它的边缘锋利,容易割手,不适宜手握。
(2)、中部呈向外弧线形状,同时长度过短,不适宜捆绑木棍。

既不适合用手持握,也不适合捆绑在棍上,那么,它自然不可能是我们之前所认为的加工工具了。从操作使用的性能来看,手斧是一件毫无用处的工具。它既不能用手持握,也不适宜绑在棍子上。如果这两种方法都不行的话,那就只可能是毫无用处了。但作为一个旧石器时代分布如此广泛,数量如此繁多的石器来看,它绝不可能是一件废物,它应该是有其他用途,其用途却并非上面所说而已。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2、第二点质疑:手斧有176万年的历史吗?

考古界目前所挖掘到最早的手斧,是非洲肯尼亚出土的手斧,年代被定为176万年前。这是目前考古界认定年代最早的手斧。这个年代还没有进入到阿舍利文化时代,还是在非洲的奥杜韦文化时代。但因为手斧以阿舍利文化最为出名,所以,无论是阿舍利文化之前的奥杜韦文化,还是之后的莫斯特文化出土的手斧,都被称之为阿舍利手斧。

阿舍利手斧,最早是肯尼亚出土的这个176万年前,而最近的大约在3.5万年前,比如长白山出土的手斧就被认定为5万年前。前后的年代相差有170多万年之久。这170多万年的时间,按照目前的人类起源流行说法,我们的祖先从能人,到直立人,最后到智人,中间经历了三个大的人种转折。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我这里来简单介绍一下三个人种的特点:

能人:早期人类化石。又译巧人。种名。L.S.B.李基等人在1960、1963年发现于非洲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1964年定该种名,意为有技能的人。还发现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以东地区、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地和南非斯特克方舟处。其平均脑量大于南方古猿,小于直立人,男性700-800毫升,女性500-600毫升……生存于160万-240万年前。P505

——能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6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直立人:解决的早期人类。多数学者认为是智人的直接祖先。兴旺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距今25万-160万年……20世纪在欧洲、亚洲和非洲不少地点相继发现了直立人化石。中国是发现直立人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著名的有北京猿人、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南京猿人等。国外著名的有海德堡人、利基猿人、阿特拉猿人、魁梧猿人等……脑容量较小,750-1250毫升。P355

——直立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28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智人:人在生物分类中物种的学名。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其所著《自然系统》中订立,即人属智人种,意思是智慧的人。主要体质特征是:完全直立行走,四肢细而直,前肢不再作为支持和行动器官,而专门用作劳动和抓握的器官;有很发达的脑,重量大多在1100-1550克之间,平均脑量约1350毫升;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发达的语言器官。P447

——智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28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11-13 21:41:39
从能人到直立人,再到现代智人,中间经历了三次大的基因突变,无数次小的基因突变。每一次突变都没有留下实物证据,而我们现在的人类谱系图表都是靠从地下考古挖掘的古人类遗骸拼接而来。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经过如此多的重大变革当中,是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这个手斧能保持约170多万年同步不变呢?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里出土的手斧,在形制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字数:171402

帖子分类:国际观察

发表时间:2019-02-28 00:49:16

更新时间:2020-11-13 21:41:39

评论数:13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