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存在之问》

《存在之问》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我把主体的意识、主体的知识、主体的情感和美感的内容称为主体信息,归入信息范畴,是有道理的。首先,这些东西(在没有对其归类之前就暂且称之为“东西”吧,也就是英语中的things)有着客观信息的来源或起源,比如有的感觉、意识是客观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脑神经系统中的反映,而且这些东西也可能转化为客观存在的信息,比如你写在纸上的语言,你输入计算机的指令。其次,这些东西在人体内、在人的脑神经系统中是以众多的“差异”的形式存在的,具备信息论的“信息”特征。第三,这些东西不具有质量和能量,而是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既然这些东西跟客体信息(客观的信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用一个统一的名称来称呼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呢?这个统一的名称就是信息,我也称之为“广义的信息”(相对于申农的狭义的信息而言)。
在认识论中,意识是主观的东西;如果只是把意识放在本体论中来考察,或者在认识论中把意识当作认识对象来考察的话,意识也是客观不实在的东西。这里说的意识是广义的意识,它包括所有主观的信息,所有的精神活动所处理和产生的信息;脑神经科学中所讲的意识是狭义的意识,它是指人的丘脑(也有科学家认为在前额叶皮层、前运动皮层和前扣带皮层)中的动态核心加工处理的信息,不包括无意识的美感信息、情感信息、本能行为中脑神经系统所处理的信息等。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有些主体表义信息所表达的对象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或者是现实中不存在但逻辑上可以存在,比如“飞马(Pegasus)”;或者是不仅现实中不存在,逻辑上也不可能存在,如“又圆又方的屋顶”。我把这种表义信息称作虚假表义信息。与虚假表义信息相联系的存在者是它的形式信息载体(如它的文字载体)和把它想象出来(而不是创造出来)的认识主体。虚假表义信息之所能够进入存在范畴,是因为它的形式信息载体和把它想象出来的认识主体是真实的存在,这并不表明虚假表义信息所指的对象是真实存在。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古代人们对于物质和信息的区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作为事物材料来源的载体,一个是为事物提供形式结构的理型。这两个概念事实上分别对应着物质和信息。
黑格尔说:“毕达哥拉斯在哲学史上,人人都知道,站在伊奥尼亚哲学家与爱利亚派哲学家之间。前者,有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仍然停留在认事物的本质为物质的学说里,而后者,特别是巴曼尼得斯,则已进展到以‘存在’为‘形式’的纯思阶段。”(黑格尔:《小逻辑》第230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其实也正是这种纯思的哲学,使得哲学带上了难以摆脱的神秘主义色彩。我现在把纯思的东西(包括形而上的东西、精神)归类到信息,于是我们对纯思的东西的本质就一下子弄明白了。由于信息与物质及其关系都是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了解的东西,于是自毕达哥拉斯和爱利亚派以来的哲学神秘主义便被破解了。
过去的那些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如“相”、“理念”、“意识”等等,现在都可以归结为信息。信息是具体的、明晰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有一些信息还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机器进行处理的。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在19世纪,人们曾经普遍认为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就是概念。实际上柏拉图的理念大都是客体信息,而概念是主体信息。柏拉图认为,对于我们掌握的每个概念,都有对应的、客观存在的理念。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2-2 信息的层次──形式信息与表义信息

2-2.1 定义与概述
我们可以用一段语言来描述一处景观,可以用一段语言来描述一个历史事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一组信息的内容来描述另一组信息的形式。由此而形成了信息的两个不同层次:一个层次是形式信息,另一个层次是表义信息。形式信息就是它的物质载体存在或运动变化的形式,是物质、能量载体直接显现的信息,是跟物质、能量载体的性质直接相关的信息,如符号、象形,物体的形状、颜色、纹路、斑点、动态等。形式信息是基本层次的信息。有些情况下,形式信息通过组合排列的变化还能表达不同的特定意义,这种特定的意义就是表义信息,如文字符号可以表现故事情节、哲学道理。在这里,文字符号是形式信息,故事情节、哲学道理是那些文字符号所内含和表达的表义信息。表义信息所对应的现实对象则是实物及其形式信息。符号是由认识主体规定其承载特定表义信息的形式信息。
符号(信息哲学家也称之为数据)如何获得意义,或者说,形式信息如何获得表义信息?这需要通过对符号的定义和对符号的排列来实现。所以,简单地讲,符号是定义信息。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表义信息是由形式信息所表达的、具有跟信息的物质、能量载体的任何性质无关的特定意义的信息。表义信息以形式信息作载体,并最终仍然以物质、能量作载体。表义信息不是而且也不同于其物质载体的存在或运动变化的形式,除非表义信息跟承载它的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形式信息与表义信息的这种承载关系在本质上是对应关系,是信息的映射。DNA分子结构形式对应着许多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形式、对应着生命的发育过程,这是原始的、比较固定的信息映射。
人类通过符号定义所建立的“符号──表义”信息系统是高级的主体信息系统,它通过符号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映射着不同的表义信息,这些表义信息又会映射到那些它所表达的事物原型的形式信息上去。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信息的映射并不总是只有一两个环节,经常会有更多的环节,这样信息也就有了更多的阶数。
我们直接看到的语言、直接听到的语言是形式信息,语言所告诉别人的意义是表义信息。表义信息是与其载体之外的某些信息相对应的信息。
语法学家研究语言的形式信息结构;语言的使用者更关心语言的表义信息;词典编纂家研究语言的不同的形式信息与表义信息的对应关系,或者说不同的形式信息所承载的表义信息的相同性和相似性。
“意义”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语义学上的,指的是表义信息,但是从表义信息而言,它又超出了语义学,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例如,基因中的碱基排列不是语言,但它是具有表义信息的,表达的是生物的性状信息;“意义”的另一种意思是评价性的,指的是功能、价值、作用、贡献、影响。第二种意思多用于社会问题。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按照通常的理解,表义应该是主体性的,离开了主体理解,就不存在什么表义,就只有形式信息。但是早在人类诞生以前,确实就已经存在一种原始、自然的表义信息,就像早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原始、自然的目的性一样。这种最早出现的表义信息就是生命中的基因表义信息,它是由DNA、RNA、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信息所承载的。基因表义信息是跟基因的目的性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表义信息决定了生命的发育进程、发育的性状,提供了构筑生命的各种大分子的排列、组合、相互作用的规则,以及生物组织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规则。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在地球上的整个生命进化历程中,高等动物也具备了理解简单的表义信息的能力。人类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复杂高级的理解表义信息的能力。高等动物所理解的表义信息可以归入主体表义信息之类,基因表义信息应归入客体表义信息之类。除了基因表义信息之外我还没有发现其他的客体表义信息。不过,那些低等动物的特定行为也包含着表义信息,如蜜蜂的不同的飞舞形式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蚂蚁释放的不同气味也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危险、安全、有食物等等。这类表义可以说介于主体表义信息与客体表义信息之间,但是更接近于客体表义信息,因为它的表义信息与形式信息的对应关系不是动物有意地规定的,而是直接来自生物个体的先天功能,这种功能是在生物进化中自然形成的。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除了在生物进化中自然产生的表义信息之外,客体所承载的其他任何表义信息都是跟认识主体的理解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主体的理解活动,客体就只有形式信息,没有任何表义信息。所谓的“神灵的旨意”、“大自然的隐喻”等等,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都是人类强加给自然或某种神秘物的。
形式信息随着物质载体的破坏而破坏,表义信息不会因其对应物的破坏而破坏,表义信息仍然可以存在于另外的载体之上。比如,一个人死了,他(她)的人格、他(她)的某些思想在社会上仍然存在,人格、思想属于表义信息。亚里士多德死了两千多年了,人们仍然承认亚里士多德为人类文明所做的巨大贡献,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形式逻辑和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被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继承过来、传递下去。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形式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相比之下,表义信息的真实性就缺少把握。中国有句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朵听到的是指别人叙述的信息,一定是表义信息,但不含有表义信息的原型;这里所说的“眼见”的信息,不是从书本上看到的转述信息,也不是电影上的那种再现的信息,而是指直接从现实场景看到的信息,是事物、事件的原貌,是现实中的直观形式信息,因此它是可靠的信息,除非人看到的是一种幻觉。表义信息中可能含有虚构的成分,其真实性需要进一步地证实,比如,针对某一事件,如果通过多种不同的独立的途径获取了相同的表义信息,这种表义信息的真实性就大为可靠。这是验证人的认识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有着概率论的基础,因为通过多个不同的、不相关的途径获得的虚假信息是缺少物质因果关联的,能够保持一致的概率极其微小。归纳方法正是运用了这个概率论原理。(对于物质因果关系,关联性与概率的关系,【世界与人】系列第二部《规律之母》中有详细的讨论。)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2-2.2 表义信息和形式信息的分阶
从信息的表示上来看。形式信息是具体的,是直接显现的。而表义信息是抽象的,是隐含在形式信息当中的。在一些情况下,同样的形式信息会承载着不同的表义信息,对于情报人员的一句话,普通人理解的是一种意思,但是他的同伙理解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意思。一首回文诗,你按正常的顺序读是一种意思,你倒过来读则是另一种意思。在藏头诗中,整首诗的表义并不重要,把每句诗开头的文字连接起的那句话的表义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同样的一句话,说话时的语气不同,即发音中的音调、音长、音重不同,说出来就表达不同的意思。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说出来,也会表达不同的意思。表义信息也会隐含另一层的意义,所谓“话里有话”,所谓“隐喻”都是指在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时表层的意义就成了深层意义的载体,于是语言的意义就具有了层次性。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我们可以把信息的层次性用“阶”来描述。形式信息直接承载的表义信息可称为一阶表义信息,一阶表义信息直接隐含的表义信息是二阶表义信息,依此类推。比如,某位作者用文字书写出一个故事,这些文字是形式信息,这个故事就是一阶表义信息。这个故事还蕴含一些深层的意义,比如道德的意义或政治的意义,那么这里面的道德的意义或政治的意义就是二阶表义信息。如果在这些道德意义或政治意义中还蕴含着作者的哲学理念,那么这里面的哲学理念则是三阶表义信息。在这一系列的信息表示层阶中,三阶表义信息以二阶表义信息为载体,二阶表义信息以一阶表义信息为载体,一阶表义信息以文字这种形式信息为载体,形式信息以墨水和纸张这些物质为载体。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对于形式信息也可以分阶,物质的直接差异是一阶形式信息,是具象的信息;直接差异中所直接隐藏的信息,也就是一阶形式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呈现的性质是二阶形式信息,依此类推还有三阶形式、四阶形式信息等。二阶以上的形式信息是抽象的形式信息。传统哲学中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之分。物质和一阶形式信息大致地被古代哲学家归入了“形而下”的范畴,表义信息和二阶以上的形式信息大致被归入了“形而上”的范畴。人类的形而上学是从二阶以上的形式信息得来的。形而上的信息并非只是形而上学的研究内容,数学、物理学都要研究形而上的信息,规律就属于形而上的信息。所有的规律都不是直接的形式信息,都是形式信息中所隐含的形式信息,是二阶以上的形式信息,否则规律的发现那就太容易了。
人们认识一阶的形式信息,只需要感觉和知觉就够了,但是要认识二阶形式信息还必须运用理性思维。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认识二阶形式信息,而动物几乎是做不到的。即使动物能够感知和适应外界的某些规律,也是通过条件反射并经过长期经验而做到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规律也会发生变化,它的这种适应性就顷刻崩溃。而人是能够认识到条件与规律的关系的,能够认识到规律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三阶形式信息。动物的条件反射只是习惯性的适应行为,还算不上自觉的理性认识。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表义信息可以直接由一阶形式信息承载,也可以由二阶以上的形式信息承载。表义信息也属于形而上的信息。在这种分阶方法中,物质可以视为零阶的。
我不认为形式信息所表达的意义越多或者意义的层次越多,就说明这样的语言越高级,相反,我认为这样的语言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歧义。具有二阶表义信息的语言用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情报工作中、诗歌中,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在哲学、科学这样的认知文化形态中应当尽量避免具有二阶以上表义信息的语言。在法律、公告、谈判这类规范文化形态中则只能允许一阶表义信息,必须杜绝使用二阶以上的表义信息。就是说,法律、合同的内容必须是直接表达的,决不可用什么“言外之意”去解释。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的语言中枢不是一块,而是由两块组成的,其中一块管着语言的形式、语法,另一块管着语言的内容。这一发现表明,大自然的进化过程早就掌握了形式信息与表义信息的区分,并把这一重要区分相应地体现在人脑的结构当中。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所有的密码信息都是“形式──表义”信息系统,或者说“符号──表义”信息系统。密码之所以能够被破译,是因为在“符号──表义”信息系统中,符号数量集是有限的,表义信息在分拆后的单元数量集也是有限的,这就使得表义信息的单元跟符号单元会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破译者通过对大量符号信息单元进行分析,可以找出符号信息单元与常规的表义信息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这种对应关系之后就可以破获密码系统中的表义信息。增加密码的破译难度的方法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增加符号集的规模,一种是增加形式信息到最终表义信息之间的过渡层次,再一种就是变换表义信息与形式信息对应的方式。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2-2.3 有效信息与有序信息
有效信息是指认识者可以分辨、可以认识,对认识者有认识价值的信息。认识者不可分辨、不可认识的信息则是无效信息。“有效信息”这个概念包含着主体价值判断,具有主体性、认识论的意义。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但是在本体论中,我们是把信息作为客观存在的客体进行研究,即便是主体信息也是本体论研究的客观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放弃任何的主体价值性判断。例如,我们不能把噪声排除在“信息”之外,而是要明确它属于信息的哪一个种类。“噪声”是对无效信息的一个通俗称谓,一般是指动态的无效信息,也就是没有认识价值的声波、电磁波之类,有时也泛指所有的无效信息。噪声不是个纯粹客观意义上的概念,它是针对人的概念,针对认识者的概念。它又是个相对的概念,某些信息对于某些观察者是可以识别的,是明确的信息;对于另外一些观察者是不能识别的,就成了噪声。如果我们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研究作为客体的信息的话,那么“噪声”就是一种形式信息,只是它不承载认识者可以识别的或者说对认识者有意义的表义信息。
对于认识者来说,无效信息或者说噪声有两类,第一类噪声具有承载表义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它是可辨的形式信息,但是没有承载表义信息,只是一堆“乱码”;另一类噪声不具备承载表义信息的能力,不能成为有效形式信息,有“差别”但无法分辨。第一类噪声属于有效形式信息但没有表义信息,因而对于认识而言是无效的;第二噪声只能算作无效的形式信息,更不可能承载表义信息。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就信息的价值而言,浅显的信息、人人都知道的信息往往缺少价值;人人都不知道的信息、神秘不可知的信息也不具有价值。以上这两类信息对于人来说,都是有效性差的信息。有效性强的信息往往是那些可以获取但是难以获取的信息,以及大多数人还没有获取而只被少数人获取的信息。以上这些是通常人的感受和看法。而事实上,只被少数人所掌握的信息其价值一般是社会意义上的而非生存意义上的。最具有生存意义的信息通常是人人都容易知道的信息,比如天气冷暖的信息、水源信息等等,如果一个人不能掌握这样的浅显的信息的话,他(她)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只是在人们的社会观念当中忽视了这类信息的价值。
有效信息往往是跟有序信息联系在一起的。维纳所说的“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这句话中的信息是指有序信息,同时也是指有效信息。所以他这个信息的概念是很狭义的。在一个庞大的气体系统中所有分子携带的信息加在一起,信息量也是巨大的,但其中绝大数信息是无序的、不可识别的、对认识者没有意义的,这绝不是“有秩序的量度”。信息量大,可能会加强有序;信息量大,也可能会加强无序。有序信息必须是相关信息,相关信息之间通过某种共同的或不变的物质因果关系(即作用力)或逻辑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无序的信息则是无关信息。开放型有序系统的特点是有序信息量大,封闭型有序系统的特点是无序信息量小。在有序系统中,所有微观信息处于有序信息的控制之下,一旦无关的微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有序信息的控制,有序系统也就崩溃瓦解了。
楼主:张士耿  时间:2021-02-26 15:36:07
冗余度、不确定性都是来自主观对客体信息的判断,客体信息本身应当用关联性和无关性来描述。无关性对于认识主体来说呈现为随机性、不确定性。
从本质上讲,“熵”度量的是系统内部的关联程度,系统的内部关联程度越弱,熵就越大;系统的内部关联程度强,熵就越小。通常的说法是,熵度量的是一个物理系统的微观状态的不确定程度。这种说法也对,但这是对熵的主观描述,毕竟“确定”、“不确定”都是主观判断,体现的是主客关系。而“关联”是客观描述,体现的是客观关系。通常来讲,内部关联程度强的系统比较容易确定,内部关联程度弱的系统比较难以确定。

楼主:张士耿

字数:10603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11-27 06:22:14

更新时间:2021-02-26 15:36:07

评论数:3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